第一篇:关于农产品走私风险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产品走私风险的调研报告
接市政府办公室关于集中开展农产品走私风险调研的通知后,单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商务、工商、农业等相关部门对我县农产品行业和相关企业进行了全面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产品生产情况
我县是农业大县,全县现有耕地万亩,农村人口近百万,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在万亩左右,2013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万吨。小麦种植面积约万亩,亩产公斤左右,年总产约万吨;玉米种植面积约万亩,亩产公斤左右,年总产约万吨;棉花种植面积约万亩,亩产皮棉公斤左右,年总产约万吨;花生种植面积约万亩,亩产公斤左右,年总产约万吨;大豆种植面积约万亩,亩产公斤左右,年总产约万吨左右。其他作物如芝麻、淀粉等在我县种植面积较小,总面积不足万亩,不能满足我县需求。
二、当前农产品走私形势分析
我县虽然是农业大县,但直接从事农产品进出口的企业不多。没有一家企业从事大豆、花生、草柳编、食糖、棉花、化肥、农业药械等产品的进口业务。仅有两家企业有农产品出口实绩,而且量非常小,都是我县特色产品出口,XX企业第一季度出口XX万美元,XX企业出口脱水蔬菜万美元。-1-
我县城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只有XX蔬菜批发市场和XX市场,这两处市场现有相对固定的供货基地和经营户,形成了基地(农户)+市场+零售商的供销链,投资比较大,辐射面较广,经营户稳定,效益比较好。我县目前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市场处。其中城区处,乡镇处,县城范围内的这些市场处在城区繁华地区,主要开展零售经营,产品大部分是从批发市场批发而来,也有的是直接从本县蔬菜基地进货。乡镇农产品市场一般是先有“市”,后通过有关部门规范建起的“场”,市场规模较小,辐射范围较窄,市场有固定摊位,但更多的是零售,经销的商品主要是农民自产自销的农副产品,也有的是从本县批发市场批发来的。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虽然我县不存在农产品走私的风险,但是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也一定要严格监管,防微杜渐。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住重点农产品监管。以谷物类粮食、冻品、食糖、棉花、食用油以及与农产品生产相关的饲料等商品为重点,实时掌握企业进出口产品动向,切实维护农产品进出口秩序和市场稳定。
二是做好农产品打私宣传工作。针对农产品进出口企业集中开展普法宣传、政策解读及现场答疑活动,为进出口企
业现场送政策、解难题。使企业强化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第二篇:走私烟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一、本地区走私卷烟的现状及查处情况。
走私卷烟是当前影响市场净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走私烟比前几年少了很多,但还是屡禁不绝。特别是从去年下半年烟草公司中低档卷烟货源供应紧张后,很多零售户存在乱渠道进货的行为,而乱渠道进货的卷烟中就包含了很多走私烟和出口倒流卷烟,具体品牌以南洋双喜、红双喜(专供出口)和“520”为主。据不完全统计,在今年上半年邱隘所查获的案件中,有将近4分之一案件的涉案卷烟是走私烟,其进货渠道基本上是二号桥市场的经烟大户。而无证户的走私烟和出口倒流卷烟摆卖情况则更加严重,差不多占到三分之一,因为很多无证户根本不知道哪些卷烟是走私烟和出口倒流卷烟,只要有顾客需要或别人推荐,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去进货。虽然在市场检查中,我们对于走私烟的查处力度很大,但由于很多零售户只有一个或几个品种的走私烟,且数量很少,不足一条,因此在处罚力度上罚款数额很少,一般都是以教育为主,不足以对零售户形成足够的震慑。特别是无证户,就算查获走私烟也不能处罚,只能口头警告,只有查获卷烟数量较多的才移交工商部门处理。
二、对走私卷烟案件处理的法律适用。
目前,走私卷烟案件无外乎两类:非法运输走私烟草专卖品、非法经营走私烟草专卖品。对于非法运输走私烟草专卖品行为,《实施条例》第五十五条第二款第4项规定:“非法运输走私烟草专卖品的,没收违法运输的烟草专卖品和违法所得。”法律依据十分明确,可操作性强。而对于非法经营走私烟草专卖品的行为,虽然《实施条例》第五十八条第二款作出规定:“无特种烟草专卖经营企业许可证经营外国烟草制品购销业务的,由烟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经营上述业务,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经营的烟草制品价值百分之二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但没有明确规定对查获的走私卷烟予以没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以国函[2000]13号文件批复的四部局《关于严厉打击卷烟走私整顿卷烟市场的通告》第二条明确规定:“凡正常进口的卷烟必须在箱包\条包、盒包上印有„由中国烟草总公司专卖‟字样;免税店经营的卷烟必须„中国关税未付‟和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专门标识;处理没收的非法进口卷烟在销售前,必须有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在箱包.条包上加贴由国家烟草专卖局制定的„没收非法进口卷烟‟专门标识。无上述标志的外国卷烟、出口倒流国产卷烟,由海关.公安、工商行政管理和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没收”。但国函[2000]13号文件批复的四部局《关于严厉打击卷烟走私整顿卷烟市场的通告》现在已停用,对非法经营走私卷烟的处罚也不能采取没收的手段,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第六十条的规定,取得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企业或者个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未在当地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进货的,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可处以进货总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目前,各专卖管理所在实践操作中对走私卷烟的处理都是以“未在当地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进货”的案由进行处罚的。
三、目前存在对于走私卷烟的执法难点。
既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内容,已经设定的,一律无效。那么,国务院函〔2000〕13号批复就不能作为烟草专卖执法部门的执法依据。而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又没有对销售无标志外国卷烟、专供出口卷烟和没收的非法进口卷烟违法行为如何处罚作出具体详细的规定。我们全国卷烟市场每天在不断发生这些违法行为。如何解决这一执法困境,成为了摆在我们烟草执法部门面前的迫切问题。虽然目前各专卖管理所在实践操作中对走私卷烟的处理可以以“未在当地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进货”的案由进行处罚,但处罚幅度太小,不足以震慑违法经烟户,造成走私卷烟屡禁不止的局面,严重影响辖区的市场净化率。
四、对于如何查处走私烟的建议。
对市场上对销售无标志外国卷烟、专供出口卷烟和没收的非法进口卷烟违法行为,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通过国家烟草专卖局积极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国务院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或者行政规章,或者通过省级烟草专卖局积极建议省级人大常委会或政府出台相应的地方性行政法规或行政规章(有的省份已经这样操作了,实践证明切实可行),对这一违法行为进行规定,做到有法可依,解决执法依据不足的问题。这也是目前进一步严厉打击销售无标志外国卷烟违法行为,最有效的做法。
二是根据国烟专〔2000〕第717号文件《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申办签发特种烟草专卖经营企业许可证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和专卖法的立法宗旨,销售无标志外国卷烟的行为也可套用“无特种烟草专卖经营企业许可证经营从事外国卷烟零售业务”的案由,以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经营上述业务,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经营的烟草制品价值百分之二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
三是对于取得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零售户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第六十条的规定,取得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企业或者个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未在当地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进货的,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可处以进货总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于无证户,在查获后,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移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第三篇:走私卷烟调研报告
走私卷烟调研报告
走私烟给国家财政造成损失,扰乱了香烟市场的流通秩序,冲击了烟草专卖制度,危害民族卷烟工业的发展。我们烟草专卖执法部门近年来不断加大管理力度,让走私烟无藏身之所。
本所检查人员在市场走访和检查中发现,很多城乡结合部卷烟店存在摆卖走私烟的情况。为什么一度被烟草专卖局长期打压的走私烟情况又突然抬头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从我们自身的方面来看,烟草公司很多卷烟的配额用完,使得很多卷烟供不应求,特别是利群,白沙,红双喜,牡丹等市场需求大的中低档卷烟存在很大的市场缺口。一度出现有钱买不到烟的情况。而这个给了一些出口倒流的走私烟“绝佳”的机会。这些烟价格低,而且品种多,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个市场缺口。
2、从销售者方面来看,暴利驱使是销售走私烟现象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一条关税未付的走私烟84全硬三五的价格大概70块钱一条,而正规烟草公司的84全硬三五是120元每条,价格几乎差了一倍。马克思说过:"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正是这种牟取暴利的心理,使得不法分子通过逃缴烟草专营税大量赚取非法利润。
3、从消费者方面来看,法制观念淡薄是一个主要原因。许多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差,买到走私烟后,不知或不愿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从而变相地保护了销售走私者。更有一些消费者贪图便宜,指明要走私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商家销售走私烟。香烟消费者对品牌、口味等的特定消费习惯,使得国内市场将长期存在对
1外烟的一定量的需求。据业内人士估计,我国市场每年对外烟的需求量约为150万箱。所在辖区地处城乡结合部较多,外来流动人口较多,对走私烟有一定需求量,上半年本所在市场检查过程中共查处走私卷烟案件41起,查获卷烟97.4条。
目前走私卷烟案件无外乎两类:非法运输走私烟草专卖品、非法经营走私烟草专卖品。对于非法运输走私烟草专卖品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五条第二款第4项规定:“非法运输走私烟草专卖品的,没收违法运输的烟草专卖品和违法所得。”法律依据十分明确,可操作性强。而对于非法经营走私烟草专卖品的行为,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实施条例》第五十八条第二款作出规定:“无特种烟草专卖经营企业许可证经营外国烟草制品购销业务的,由烟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经营上述业务,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经营的烟草制品价值百分之二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但没有明确规定对查获的走私卷烟予以没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以国函[2000]13号文件批复的四部局《关于严厉打击卷烟走私整顿卷烟市场的通告》第二条明确规定:“凡正常进口的卷烟必须在箱包\条包、盒包上印有‘由中国烟草总公司专卖’字样;免税店经营的卷烟必须‘中国关税未付’和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专门标识;处理没收的非法进口卷烟在销售前,必须有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在箱包.条包上加贴由国家烟草专卖局制定的‘没收非法进口卷烟’专门标识。无上述标志的外国卷烟、出口倒流国产卷烟,由海关.公安、工商行政管理和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没收”。所以,查处收缴非法经营的走私卷烟,法律依据除《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实施条例》第五十五条第二款第4项,还必须有国务院批复的《四部局通告》第二条。
以前我们查到的走私卷烟一般都按照国函[2000]13号文件批复的四部局《关于严厉打击卷烟走私整顿卷烟市场的通告》第二条规定无标志的外国卷烟、出口倒流国产卷烟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予
以没收。而现阶段我们在将非法经营走私烟草专卖品定性为未在当地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进货,依据除《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对未在当地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进货行为的定性作出规定、第六十条对未在当地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进货行为的处罚作出规定:“取得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企业或者个人,未在当地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进货的,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进货总额的5%以上10%以下的罚款。”处罚力度大大地降低了,这也使一些不法经营户报着无所谓的态度,没有起到很好的威慑作用。
在我国,首先由于一元多级的立法体制,不同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就不可避免地会在不同程度上发生冲突。尤其是在部门立法较为普遍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不同等级的不同法典,或同一等级的不同法典之间的价值冲突。其次由于法律总是以一定时期的社会关系,加上立法者对社会关系发展变化的有限预测为依据而制定的,因此,新法与旧法之间也会存在差异,产生冲突。法律的冲突造成了执法者中在法律适用的选择上的冲突,即执法者不能准确地知道应在什么情况下执行哪一种法律。这一在定程度上造成有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被束之高阁,得不到切实地贯彻执行。由于立法技术上存在的一些不完善和缺乏实用性,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行政执法者感到无所适从。就立法的技术而言,法律及规范性文件名称的多样化、法律用语的随意性,是当前制约立法质量的突出问题。法律载体、法律文本、法律用语的随意性,将无法形成统一的无歧义的对法的认识。比如有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中对一些重要的、易产生歧义的名词术语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造成行政执法者担心在理解上可能发生误解而减弱行政执法力度。由于历史的局限性,现有的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要,加之,违法犯罪分子大规模销售走私卷烟由公开转入地下,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给我们专卖执法带来一定的难度,当前,发现走私卷烟不能查处,望“烟”兴叹的现象并不少见,查到的少量走私卷烟不能没收,而当场销毁也不现实,这样只会给经营者以
错误理解,反正买一包两包你们烟草部门也那我们没办法,久而久之就像城市的牛皮癣一样了。其次,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烟草专卖执法人员无权检查非卷烟经营场所,只能联合相关部门查处,缺乏独立主动权。况且,查处后处罚力度小,不足以震慑违法经营者,这也成为这些人屡犯不改的根本原因。
对于查处走私烟我们也有几点建议:
1、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宣传法律法规,让政策深入人心。专卖执法人员跟市场经理在市场走访的时候向各个卷烟零售户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等,让国家法律法规为广大经营户所掌握。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和电视、报刊等媒体报道有关走私烟市场检查情况等宣传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走私烟的危害,告诫、鼓励市民积极抵制走私烟,举报销售走私烟行为。为规范卷烟市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2、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套用一句话叫,有走私烟必有网络,有网络必有源头,执法人员应发现一家处理一家,针对一些多次存在销售走私烟情况的零售户采取反复抓、抓反复,常抓不懈。秉承我国的优良传统———长期抗战。同时,针对某些采用晚上、节假日、双休日的时间摆卖走私香烟以逃避检查的零售户,采取反常规的检查时间,灵活机动,实行一班人在工作时间执法,另一班人在休息时间检查,使不法分子没有任何销售走私烟的空间和气候。同时灵活运用目前的一些规章制度,特别是零售户两次违法以上可以停业处理甚至取消经营资格,使得零售户不敢销售走私烟。
3、加大对我辖区经营大户的监控力度,确保卷烟流通秩序。从维护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出发,加大对经营大户的监控力度,防止经营大户利用销售卷烟的时机,大肆进行销售走私卷烟等非法交易。同时,重点掌握我辖区范围内经营大户的活动规律,对其贩运、销售和储存环节认真摸排,对屡教不改的违规大户进行打击,有效维护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
4、加强部门之间协作。去年,全省烟草专卖部门加强了与公安、高速交警、工商、民航、海关等行政执法部门和检察院、法院等司法部门的联系,通过建立协作机制,借助相关部门的执法优势,提高烟草专卖的有效管理。一是认真贯彻国家四部门《会议纪要》,省局会同省高检、省公安厅、省整规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意见》,建立了烟草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明确涉嫌烟草犯罪案件移送、立案、侦查、监督的工作流程和职责。各地以此为契机,借助公安部门的刑事侦查手段,抓好大要案调查取证工作,及时固定违法证据,加强专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从重从快打击卷烟违法犯罪活动。二是针对违法分子利用高速公路从事贩运卷烟的高发趋势,省局与省公安厅联合召开全省烟草与高速公路交警联席会议,对联合稽查违法分子利用高速公路快速、畅达特点进行作案取得了共识,建立联合稽查机制。并定期会同公安局、工商局等有关执法部门对全区各镇市场进行了联合检查行动,重点检查经营假、私、非烟及市场无证(照)经营卷烟的行为,坚决取缔卷烟非法经营行为,打击走私、贩私,制假、售假行为,争取早发现早处理,扎实推进打私与打假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保持打私高压态势。
第四篇:农产品调研报告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调研报告
一、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
我县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主要是在县农牧局的领导下,积极配合工商、质检、公安等单位开展。每年我们都要结合3.15活动,开展假冒伪劣农产品的打假活动。一方面对初级农产品产地加强管理,尤其是对无公害蔬菜基地加大了指导监督力度;另一方面加强对农资系列用品的检查监督力度,对生产、使用、销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清理和整顿农资市场,对手续不健全,没有规范经营的行为进行 了纠正;三是对在市场上出现或接群众举报的假冒伪劣农资解决予以没收,并按照管理办法没收相关手续或进行罚款;四是加强了对农产品市场监管,根据群众举报和检查出的不符合环保、绿色、健康要求的农产品,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进行严肃处理;五是积极开展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仅靠一台非常普通农药残留仪开展农产品农药检测工作。六是经常性宣传培训工作和市场整顿工作向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要搞好,要经常性进行宣传,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进行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管理的意识和水平,积极配合我们,才能搞好这项工作,因此我们经常性进行宣传和培训,给群众努力传授科学应用农药、化肥等农资的知识,一方面提高广大群众自觉生产健康、绿色农产品的自觉性和意识,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和管理,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管理水平。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
2、加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生产管理
3、加强农资市场管理
4、加强农产品销售市场的管理
5、加强农产品的检测和监督
6、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法》的宣传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监管检测体系机构建设情况 目前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挂靠县农技站,由县农技站开展各项工作。既没有单独的办公室,没有编制,也没有工作经费,也没有任何大气、水分、土壤、农资、农产品的检验检测仪器,对大气、水分、土壤的成分、有毒物质含量无法检测,只能加强灌溉水的源头管理和农资的科学化应用;对农资的化验检测只能凭经验和分析,眼观手摸,对假农资不能作进一步的分析和化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农产品市场不能科学检测农药化肥等有毒物质,不能为执法人员提供科学的执法依据。
四、存在的问题
1、没有单独设立机构,也没有编制人员,没有办公场地,目前挂靠县农技站。
2、没有工作经费,难以经常性下乡开展正常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和培训工作。
3、没有任何化验检测仪器设备,难以进一步开展大气、水分、土壤、农资、农产品检验检测等各项工作。
五、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落实人员、办公场地、仪器设备。
2、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经费,为每年正常开展这项工作提供保障。
县农技站 二00九年六月十五日
第五篇:国税局关于农产品调研的报告
国税局关于农产品调研的报告
根据工作安排,我局认真开展农资、农产品税收政策调研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现行农资、农产品主要涉及的免税税收政策
(一)企业所得税方面
1.从事农产品种植项目所得减免企业所得税; 2.农产品初加工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但初加工免税前提是一定要属于《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试行)的通知》(财税[2008]149号)和后续补充通知(财税[2011]26号)文件的范围;
(二)增值税方面:
1.对农资方面的免征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1)、农膜
(2)、生产销售的除尿素以外的氮肥、除磷酸二铵以外的磷肥、钾肥以及免税化肥为主要原料的复混肥(企业生产复混肥产品所用的免税化肥成本占原料中全部化肥成本的比重高于70%)。
(3)、生产销售的阿维菌素、胺菊酯、百菌清、苯噻酰草胺、苄嘧磺隆、草除灵、吡虫啉、丙烯菊酯、哒螨灵、代森锰锌、稻瘟灵、敌百虫、丁草胺、啶虫脒、多抗霉素、二甲戊乐灵、二嗪磷、氟乐灵、高效氯氰菊酯、炔螨特、甲多丹、甲基硫菌灵、甲基异柳磷、甲(乙)基毒死蜱、甲(乙)基嘧啶磷、精恶唑禾草灵、精喹禾灵、井冈霉素、咪鲜胺、灭多威、灭蝇胺、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噻磺隆、三氟氯氰菊酯、三唑磷、三唑酮、杀虫单、杀虫双、顺式氯氰菊酯、涕灭威、烯唑醇、辛硫磷、辛酰溴苯精、异丙甲草胺、乙阿合剂、乙草胺、乙酰甲胺磷、莠去津。
(4)、批发和零售的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2.现行对农产品方面免征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1)、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
(2)、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本社成员销售的农膜、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免征增值税。
(3)、纳税人采取“公司+农户”经营模式销售畜禽属于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免征增值税。
二、农资、农产品主要涉及的免税税收政策运行的弊端及给税收征管带来的问题
(一)企业所得税方面:
1.农产品种植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农产品种植企业免税,应提供其从事种植业的证明资料,从以往种植业企业提供的种植业证明来看,主要是:村委开具的合作社成员各家种植土地证明、村委与种植企业签订的租地合同、有的种植企业与个人签订的租地合同,这些证明、合同的出具人多为村委和农民,较容易取得,可信度不高,申请免税的种植土地毕竟是占很少数,即便不真实也很难证实其真实性,给税务机关的免税管理带来了困难。种
植企业免税如果不能提供强有力的种植证明,可能会借助免税的优势虚开销售发票,发票开具的销售金额远大于其真正的种植能力,造成后续环节的虚假税前扣除,形成企业所得税税收流失。种植企业免税如果不能提供强有力的种植证明,就很难区分出销售产品是种植的还是从事商业购销的,致使很大一部分从事购销农产品不免企业所得税的企业,采取提供虚假证明的方式按种植业免税,在农产品种类很普遍的情况下,税务机关很难防止这种用购销装扮成种植减免的税收征管漏洞。
2.农产品初加工企业免税给税收征管带来的问题。一是由于农产品初加工企业增值税减免,并且其初加工项目所得减免,一方面这类企业源头取得的农产品发票或自行开具的收购发票不实,另一方面这种特殊优惠身份可导致其虚开农产品初加工产品销售金额,造成下一深加工行业的税收虚假抵扣进项税。现行农产品抵扣政策采用“前免后抵、自开自抵”的方式,违背了增值税征扣税一致的基本原则,造成购销双方相互制约的增值税征扣税链条机制失效,不完善的政策链条为虚开收购发票偷税提供了可能。二是会形成征不到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所得税。从各地稽查中发现的偷骗税手段主要有:向农业生产者收购农产品时,利用政策漏洞虚开收购发票,多列金额和数量,虚增进项税额以达到偷税的目的;虚开收购发票以虚增进项税额,进而对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获利,帮助其他纳税人偷税;向一般纳税人收购农产品时,不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而是自行开具农产品收购
发票,既使自己多抵扣税款,也帮助销售方逃避监管。购进取得的虚开的发票、虚开的农产品收购发票,进入成本核算,使得深加工企业无利润、无所得,很难形成企业所得税税款。三是农产品收购发票这个影响税前扣除的成本项目税务机关征管核实难,农产品收购发票涉及笔数多、涉及地点范围广,税务机关人少很难核实。再就是这种证据看似效力很强,实则有其内在的脆弱性,农产品销售人出具书面证明否认出售农产品,不一定是实情,很多情况下,为避免麻烦,干脆就“一问三不知”,造成书面证据与实际情况脱节。四是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企业的成本扣除依然存在企业所得税不易征管问题。核定《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实施办法》(财税【2012】第38号文,以下简称《办法》)的出台,以购进农产品为原料生产销售液体乳及乳制品、酒及酒精、植物油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将实行核定扣除,其核心是以销售产品耗用的农产品数量为核心来核定进项税额,本质上属于“实耗法”。但《办法》并未对相关成本结转涉及的企业所得税问题予以明确。购进农产品时无需分离进项税,而是将含税金额一律计入材料成本,核定进项税额后,再将进项税额从材料成本中转出。试点企业购进农产品增值税实行核定扣除,而成本仍“凭票扣除”,造成成本扣除依据和增值税进项扣除依据不一致,也就导致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成本的依据和增值税进项扣除依据不一致。如果企业存在虚开收购发票行为,相应的成本虚增部分作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调整事项将直
接影响企业所得税核算、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
(二)增值税方面:
1.农业生产者信息难以界定管理。按照规定,只有向农业生产者收购自产自销农产品时才能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但实际工作中,使用农产品收购发票企业自己开具,企业根据需要选择会虚拟出售人信息,可能根据需要调节开具的数量和价格,也可能以农产品为原料生产出的半成品甚至成品也作为“初级”农产品收购等一些方法到达调节税负和成本的目的。
2.农产品收购发票的真实性难以掌握。按现行政策规定,收购发票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也就是由收购企业自行填开并进行抵扣,这就为企业利用少进多开、低进高开、无进虚开等手段虚增进项税额提供了可能;按照规定,农产品收购发票的开具对象仅限于农业生产者销售的初级农产品,但在实际操作中,农产品销售者的身份比较复杂,既有农户,也有农产品经销单位、销售中间人等,对一些不符合收购发票使用规定的对象,企业往往采取弄虚作假手段,使其开票行为合法化,达到多抵扣进项税额的目的。
3.代开发票存在风险。如国电聊城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在农产品加工行业的税收管理上开辟了农产品税收政策的先河,通过税务机关代开发票不仅控制了农业废弃物的税源,而且也规范了企业的进项税额抵扣,使主管税务机关有效地掌握了农产品的购销情况。但目前的管理也有一定的问题:农业废弃物购销量大,有的收购户已经达到一般纳税人
标准,但仍按小规模纳税人来管理在税收政策上有一定的漏洞,存在着执法风险。
(三)征收管理方面:
1.是外地收购发票难领购。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一般都需要到外地甚至跨省收购农产品,按规定应到收购地税务机关领购收购发票。实际情况是,当企业向收购地税务机关申请收购发票时,因为不在当地缴税,受到百般刁难,很难领购到发票,当地农业生产者也不给企业开具或代开普通发票。企业只好向当地农产品经销企业收购,结果是一样的东西既要多花钱,还要多缴税。首先,经销企业的价格肯定比农业生产者的价格高;其次,按收购发票计算的进项税为价格P×13%,而从经销企业购买时,进项税为P÷(1+13%)×13%,进项税实际计提率约为11.5%,比开具收购发票少了1.5个百分点。
2.是收购对象难核实,收购价和数量难掌握决定了收购发票管理难。1是擅自扩大开具范围。对一些不该开具收购发票的购进货物行为,或根本不属于农副产品收购范围的开支,如将收购人员的工资、差旅费、运输费、包装费、以及招待费等费用挤入收购价格,在发票开具上大做手脚甚至虚开收购发票,借此来多抵扣进项税额。2是擅自扩大收购对象。从中间商购入农产品,未按规定取得普通发票,为抵扣进项税额便自行开具收购发票入帐抵扣,或者从一般纳税人企业购进农产品即使能够取得增值税专票,为多抵扣进项税额,不主动向对方索取专用发票,违规开具收购发票入账抵
扣。但征管过程中,税务机关不易划分。3是擅自扩大收购价与量。不法企业为达到偷税目的,在收购数量和价格上做手脚,或虚增收购数量,或虚提收购价格,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3.是物耗水平难掌控。一是农产品大多有保管期限,在收购、储备、生产环节上因管理不善易发生霉变,极易形成非正常损失,按现行税收政策规定,企业存货发生非正常损失应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但部分企业依仗农产品难以盘点的特点,对这一部分损失不按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从而多抵扣进项税额。二是农产品由于其产地和等级不同,其成份含量有所区别,投入产出比也就不同,企业往往会以成份含量低为借口扩大投入量,虚增原材料生产耗用数量,虚增生产成本,容易造成帐外经营难查处,或将虚购的原材料进行账面消化,制造购进与耗用的假象平衡,最终达到偷税的目的。
三、加强税收征管的建议
(一)调整完善现行农产品增值税政策。一是针对现行税收政策存在的缺陷,根据增值税原理,我们认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农产品应将收购凭证和普通发票上注明的价款换算为不含税价格计算进项税额,以体现进销项税额的配比原则,完善税制,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长期零负申报和低税负问题,堵塞税收流失漏洞。或者干脆取消初级农产品免税政策,把减免的税收通过粮食等直补和超税负返还政策,让利于民。二是对农产品加工业实行优惠税
率。考虑到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对“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作用,中央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强农惠农”的重要措施。在税收政策上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就是对农产品加工业实行优惠税率,即对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品适用13%的增值税率。这样,一方面体现了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扶持,另一方面又解决了长期以来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高征低扣”问题,进一步减轻税负,以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健康发展。三是对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实行销售实耗扣税办法。我国现行增值税制实行的是购进扣税法,多年来的税收征管实践一再证明,这种计税办法对自开自抵进项税额的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而言,税务机关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税制上的漏洞问题。基于此,我们认为与其在购进环节无法控管,不妨换一种思路,绕开管理难点,在改变计税方法上做文章。一是对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实行销售实耗扣税办法,即取消按照购进农产品金额抵扣进项税额的办法,只允许企业按当期实际销售所耗用的农产品金额抵扣进项税额。通过纳税评估,分行业对投入产出进行测算,确定进销比(或出成率),然后以销售数量和进销比(或出成率)来确定农产品的购进数量和购进金额。实现多少销售收入则由税务部门根据同行业进销比相应的确认多少购进额,再以确定的购进额按13%计算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这一办法的最大优点是使税务机关由被动堵漏转为主动控管,不再从收购凭证的开具上与企业叫劲;难点是分行业测算出成率在技术上有一定难度,而且需要在税制层面上进行改革。为此,建议先行试点,总结
经验,待条件成熟后推广。四是建立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返还政策。类似于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制造业实行超3%税负返还的增值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对农产品加工业实行超税负返还或先征后退的优惠政策。确定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标准税负,规定农产品加工企业凡超过规定的税负标准的,增值税部分给予相应返还,以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改进农产品收购发票管理。建议从以下方面改进农产品收购管理。一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到外地收购免税农产品,允许其使用税务登记地税务机关发售的收购发票。二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者的生产规模、生产能力是在不断扩展的。时到今日,农业生产者不再是一年种几亩地,收几千斤粮,喂十几只鸡,养两三头猪的农民,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型。商品流通方式业发生了很多改变,农民一般不再自行向收购点上交粮食等农产品,大多有人上门收购并负责装卸。因此,农产品大户可以采取办理税务登记证,自行领取开具普通发票。对小商小贩收购的只要是未经过加工的农产品视同自产。三是税务机关要充分利用纳税评估方法,确定合理的投入产出比例,加强对企业收购免税农产品的税收监控,防止出现虚开收购发票的违法行为。四是要加强日常巡查,对帐簿不齐全,会计核算不健全,特别是收购农产品的入库单、过磅单、付款凭证等原始单证资料不完整的,一律不得领购和使用收购发票,已领购使用的,停止供应并收回已领购的收购发票。四是加强收购对象真实性的核查。
一是对纳税人发生大宗农产品收购业务,主管税务机关应派专人深入现场核查,审核该项业务发生的真实性。二是定期对开具的收购发票进行一定比例的随机抽查,由税收管理员按收购发票上填开的销售人、地址、身份证号等情况下到村组进行必要的回访和查验。
(三)加强部门之间协作机制。由于国家对农产品种植户实行财政补贴的政策,农业局、财政局等部门记载的有关数据比较齐全、真实,主管税务机关可以通过相关部门采集各村组农产品的种植品种和面积,掌握农产品的预计年产量,建立农产品收购档案,在日常管理中与收购企业填开收购发票上的数量进行核实比对,防止虚抬收购数量。
(四)加大纳税评估的力度。建立科学的纳税评估体系,与同行业进行定期对比,对收购价格偏高、收购量比同期大幅增加、税负低于行业预警值、产销能力不符等异常情况的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要作为纳税评估重点对象。
(五)发挥稽查的威慑作用。对通过评估发现有虚开收购发票的、长期纳税申报明显异常税负偏低的、收购价格高于市场合理价格一定比例的、长期发生亏损的等企业必须进入稽查程序,对违规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的纳税人,应依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从严从重处罚,增加其违法成本。
(六)强化税法宣传,提高纳税遵从度。一是积极开展税法宣传,强调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抵扣税额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税额在法律责任上的等同性,增强企业风险意识,提高纳税遵从度。二是加强内部管理,着力提高税务人
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技能,增强责任意识,树立收购发票视同增值税专票严格管理的理念,严格执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强化对农产品加工行业的税收控管,有效防止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虚抵进项、瞒报销售等税收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