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1 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发展的十二大趋势
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发展的十二大趋势 纪望平
(惠州学院成教学院,广东惠州516015)
摘 要:21 世纪的成人教育已经和正在发生若干重大变化,展现出多彩光芒的美好前景,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开放化、产业化、自主化、终身化、社区化、网络化、高端化、国际化、法制化、学科化等十二个发展趋势。
关键词: 21 世纪;成人教育;发展趋势
收稿日期:2007 —05 —28
作者简介:纪望平(1957 —),男,汉族,陕西省勉县人,惠州学院成教学院院长,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研究,广东省教育厅成人与网络教育科研项目主持人。
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变化正在显现若干本质属性和时代特征,它既受经济、政治、社会变革及科技文化知识发展的总量和速度等系统外部条件的影响使 然,又受教育系统内部诸因素的相互作用。研究和探索中国成人教育变化演进的规律,有助于从总体上准确预测科学把握成人教育实践运动的发展方向和脉络,在推进经济发展、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过程中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综观本世纪初以来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态势,具有以下十二个明显的趋势和走向。
一、多元化
成人教育作为建立终身教育大厦下的一根重要支柱,仅靠大众化的成人高校和开放化的电视大学两极支撑是不够的。在建设学习型社会、扩充成人学习机会的宏大使命中,国家公共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将会长期存在,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在世界成人教育发展大潮的推动下,各级政府、学校及社会各界对成人教育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正日益增强,社会各个层面对成人教育的参与和合作将更加充分。高校、科研院所、社会行业团体、职业学校、成人文化培训单位、民营办学机构乃至于广大企业,将在政府的提倡、政策的引导和自身利益的驱动下,广开财源,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有针对性地设计成人教育产品和多元化课程,强化服务功能,有效整合资源,从而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成人学习联盟及支持服务体系,为成人教育不断注入新生力量,使成人教育的办学主体走上多元化的道路。
二、多样化世纪的成人需求的多样化、个性的差异化、工作环境的复杂化、职业生涯变异的快速化决定了成人教育的办学形式和层次等必定是丰富多彩的。办学规格多
样化, 既有多层次多规格的成人继续教育, 也有多层次的学历教育;有函授教育,也有自学考试,还有网络教育;有集中培训,也有实践考察;有学校培训,也有电教培训;有级别考试,也有职业资格认证等。教学活动多样化。教学以教员为主导,以学员为主体,教学的内容着重于学员的应用, 教学的组织方式既包括课堂的面授指导,更侧重于课堂外的观察、讨论、座谈、实验、实习、讨论、研究、协作、网上教与学的交流等, 以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 挖掘学习潜能,提高教学的效能。办学形式多样化。按需要办学,如订单式培养、菜单式培养、套餐式培养、模块化培养等等。
三、开放化
按照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战略构想,在21 世纪初,将建设世界最大的“中国开放大学”,由教育主管部门主管或主办的广播电视大学、自学考试系统、函授教育单列机构等教育形式将划归中国开放大学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从目前的实践特征审视,包括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广播电视大学、部分 教学研究型普通高校的成教学院、网络学院、民办高校成教部门等是成人高等教育实施开放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处于一线的开放大学,是大众化教育的主力军,将在体制的开放、对象的开放、时空的开放等方面做好文章。服务学习型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普及实用性技能,构建高等教育层次丰富专业多样的教育“超市”,努力为各类求学者、从业者的知识更新及经济结构调整中的转岗就业提供便捷的教育服务。因此,其开放的重点将在投资管理机制的改革、教学机制的优化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上有所作为,在招生制度上有所突破,在课程设置上更为灵活,在学生的入学资质、学分制管理、教育技术应用及考核评价方面形成自身的特色。成人教育开放化的历史变革还存在以下潜在可能,即入学由考试录取制变为选课注册制,管理以班级和专业为主变为以课程为主,学制由学年制变为学分制或成绩累计制等。政府将加大成人教育的开放和改革力度,使成人教育向所有成人、向全社会开放,机动灵活交替循环无始无终地为一切有教育需求的成人提供教育服务,从而成为21 世纪成人教育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四、产业化
穷国办大教育,办全民的终身教育,完全靠国家投入是不切实际的,庞大的教育需求与国家财政支付能力不足的矛盾在短时期内也难以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建立和高教作为服务产业的基本属性为成人教育产业化铺就了道路,知识资本成为生产力、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知识消费群蓬勃兴起,成为家庭个体仅次于住房、医疗、轿车之后的大宗消费项目。成人教育从公益事业型向事业产业复合型转化。面对全社会日益增长的各类成人教育服务需求,政府将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和资源配置的作用,成人教育的办学主体将通过法人制度,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求学者,为就业、转岗、创业、提升和完善自我的各类成人学习者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大开方便之门,并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支持服务,按照等价交换、供求平衡、优胜劣汰等市场规则进行经营运作,走出一条规划、开发、品牌、服务、自律、完善、提高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五、自主化
随着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所占比重不断降低,市场调节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手段,下岗失业现象司空见惯视若平常。加之国家推行的一系列人事、劳动、医疗、福利、社保等制度的改革,成人要适应现代社会职业的可变异性,就必须提升自我的可雇佣性,从而自觉更新知识和技能。成人学习动机由过去为国家为人民为单位为现代化建设而学转变为为个人生存和发展而学,由过去的组织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由单位支付学费转变为自己掏腰包,学习完全转变为个体人力资源开发的私人消费行为。在职业生涯的有效管理中,结合工作实际,个人对未来学习目标的期望、学习计划的安排、学习时间的选择、学习方式的确定等带有浓郁的自发性和自主化、个性化色彩,沿袭数百年以来的班级教学制、整体化、齐步走的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在指定地点、指定时间、指定老师大规模集中成人学习指定内容的方式将不受欢迎并将逐步淡出21 世纪成人教育大舞台。
六、终身化
终身教育不仅是成人教育的世界潮流,而且已成为各国政府的教育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开发世界最大、最丰富、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我国21 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紧迫任务,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21 世纪初以来,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知识更新速度的进一步加快,社会产业结构的不间断调整,我国进入了一个职位成为“稀缺资源”的“危机社会”,个人和企业为了求得生存必须不断提高
专业化水准,进行终生的职业生涯开发。由此引发和带来的人们工作的流动和岗位的变迁,物质生活的改善和休闲时间的增加,人们将伴随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落实,按照“活着→生活→乐活”三步曲的阶段目标追求改善生存状况、提升生活质量的欲望更为迫切,学习型社会的类型也逐渐从学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成人着力于全面提高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终生学习成为全体公民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终身教育与终生学习两股潮流汇聚奏响的时代强音,成为21 世纪成人教育的主旋律。
七、社区化
成人教育将是社区教育的主要方式,发达的社区成人教育成为学习型社会的一种重要特征。社区政府根据社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和财政力量主要举办成人学历教育、扫盲教育。社区办学机构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主要举办各种满足成人职业和闲暇需求的继续教育。成人高校将全面突破围墙,将教育向社区中心延伸直至边远地区的居民区和农村,形成集约化、社会化、合作化的办学态势。社区图书室、文化站、体育中心、娱乐中心、成人培训中心等各种社区教育设施和机构,将积极吸纳丰富的高校教育资源,集成社区教育功能,开展娱乐教育、健康教育、职业教育、法律教育、民生教育、老年教育、妇女教育及青少年教育,使教育与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融为一体。社区成人教育将向全方位、多样化、实用化方向发展,将在扩大成人教育为社区服务的范围和方式、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民主建设、承担社区的科技开发、咨询和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八、网络化
为缓解庞大的高教需求与我国的优质高教资源非常有限的矛盾,成人教育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必须在现代远程教育方面实现突破,必须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我国的普教及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得到高效率、大范围的利用,使大众真正共享这些资源。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在全社会的广泛应用和现代远程教育的巨大张力,为有效解决成人学习突出的工学矛盾也提供了可能,为成人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人人乐学的宽松自由个性化自学创设了条件。“国家将把发展网络教育作为国家信息化的一项基本国策,加大对网络教育的投入,大力加强成人网络教育”。67 所试点高校将通过网络教育与函授教育的整合再造辉煌,各类继续教育培训机构通过通信系统直接将课程或教学视频输送到单位和个人的学习终端,奋力打造E —
Learning 时代的新型成人教育。未来成人教育将充分利用互联网、卫星网、无线网、多媒体、数码光盘和电子课程等手段,建设资源丰富的教学网站和方便快捷的教务管理支持服务平台,大量开发基于B/ S 模式的网上练习考试系统,为各类成人开拓远程学习新时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将演绎为成人教育的主流形式。
九、高端化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使成人高等教育得到了跨越式发展。随着成人专科教育的普及化和本科教育的大众化,伴随产业升级和高科技的更新换代的拉动,以及我国的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进程不断加快,中低层次成人学历教育的市场将逐渐萎缩乃至最终在省、地级中心城市走向消失,成人教育学历层次需求呈现向高端迁移的趋势。世界发达国家成人教育的经验表明,高度普及的和高端发达的成人教育是维系和支撑国家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不竭动力。大学后高级进修培训、企业高级技术管理培训、国外中短期培训、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等将成为成人继续教育的新趋势。清华大学、北京大 学2004 年以来先后取消成人学历教育,转以高层次创新拔尖人才的高级培训为主。持续升温的MBA、MPA 热也是成人教育高端化的标志之一。
十、国际化
WTO 的飓风将教育国际化的制度屏障一举打破,成人教育作为教育国际化的前沿阵地率先敞开了胸怀。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巨大的落差, 发达国家的优质教育资源已作为先头部队以迅猛之势在我国成人教育的各个领域抢滩成功,一场输入与输出不对称竞争的序幕业已拉开。由于成人的支付能力较高, 国外教育投资集团在我国高级成人职业教育方面已占据有利地位。经济的全球化要求我国成人教育目标上培养具有开放意识的外向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适应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一时代命题昭示成人教育必须国际化。然而,国际化也是一面双刃剑。为避免师资及资金大量外流,我国成人教育也必须奋力拼搏,发挥文明大国的文化优势,自建和引进结合,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还要吸引外资独立办学,尤其是国内一流的大学和一流的企业,在教育走向世界方面负有重任,要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发国外成人教育市场,努力提升成人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十一、法制化
成人教育的法律地位将进一步确立并不断完善。上个世纪80 年代至2004 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先后批转、颁发了《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及两部面向21世纪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都明确了成人教育的地位和任务。21 世纪初以来,全国和各地频繁密集的职业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文件,国家、省(区)先后出台的成人教育机构设置管理条例、办学评估方案等,尽管尚不完备,但从法律、政策法规的层面为成人教育的发展营造了初步的法制环境,成人教育将从关注数量到注重质量、从粗放式到精细型、从无序到有序、从恶性竞争到依法办学、从市场准入到过程监管认证督导实现一体化的根本转变,走向社会监督、齐抓共管、质量优先、责权分明、监控有力、自我约束、规范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十二、学科化
终身教育时代的到来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使成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变得独立突出,学科边界从模糊变得清晰。本世纪之初,在国际成人教育协会及其理论研究热潮的推动下,成人教育众多科研学术机构、团体、刊物、成果和一大批热心的工作者和志愿者,已为成人教育的学科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创立包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在内的中央部委及省、地成人教育协会、学会、专业机构团体70 余个,创办成人类学术期刊50 余种,出版大型成人教育专著、译著20 余部、论著文集200 余种。仅2000 年以来发表论文2 万余篇,设立国家、部(委)省、厅(市)级成人教育类研究课题百余项。此外,以华东师范大学1993 年设立我国第一个成人教育学硕士点为标志,成人教育的学科地位得到确立。目前,除华东师范大学率先建立了第一个成人教育学博士点外,北京师范大学等8 家高校在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冠盖了成人教育方向,并在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39 所重点高校建立了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点(含方向)。以这些硕士、博士点的建设与发展为平台,成人教育学将跻身于我国社会科学之林,成人教育的学术研究将活力倍增,理论研究更为系统,学术交流更加广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繁荣期和发展期,将有效促进成人教育办学的职业化、管理的专业化和发展的科学化。__
第二篇:世界大趋势及中国发展热点问题
从朝鲜射星看东北亚局势
2012年12月12日,朝鲜官方媒高调宣,朝鲜“光明星3号”卫星发射成功,卫星已进入预定轨道。此消息一出,整个世界为之震惊,其周边各国也相继作出不同的反应,再次将东北亚局势推向了紧张动荡的边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朝鲜卫星的发射为何能够牵动整个世界的神经,从表面看来,是因为朝鲜发射卫星所利用的弹道导弹技术违反了联合国安理会对其的相关限制。然而从历史可以知道,朝鲜半岛危机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因为朝韩的背后历来都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和军事力量。所以说,朝鲜问题实质就是其周边各国之间的利益博弈与力量角逐,直接关系着整个东北亚局势,甚至危及整个世界的安全稳定。就在朝鲜宣布卫星发射成功之后,中国所做出的反响就是呼吁美、中、俄、朝、韩、日马上重启六方会谈,因这直接关系着这六国的国家利益。在国家与国家之间无外乎还是丘吉尔那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不管各方如何博弈与角逐,最终都是为了自身的国家利益。所以,只要不损害国家利益,一切都是可以让步和交涉的。所以从根本上说,朝鲜半岛问题的发展及整个东北亚局势的变动,无非就是在各国之间找到一个利益平衡点。
(1)朝鲜
朝鲜在六方会谈中处于核心,一切的利益集团都围绕着其转动。同时,朝鲜所做的每一个大的动作,都是为了满足自身利益的需要。从朝鲜国内来看,金正恩在接班一周年之内换掉了很多高层领导,使得政治上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光明星3号”卫星的发射起到转移民众目光的作用,团结国内任命。同时显示出金正恩的执政业绩和决心,在国内树立自己的形象和威望,以及满足巩固政权稳定的需要。另一方面,朝鲜选在日、韩大选之际发射卫星,有一种搅乱两国局势的意图。其目的在于扩大自己的影响,并以此来改善国际环境和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为利益谈判增加相应的筹码。
(2)韩国
韩国一直以来都是与朝鲜处于敌对状态,并且。所以那么对于韩国来说,朝鲜在经济、军事力量上的增强都是其潜在威胁的增大。所以在此次朝鲜射星问题上,韩国反应最为直接和强烈。从地理位置上看,韩国处于与朝鲜直接军事对抗的最前沿,所以从根本上是并不愿意看到朝鲜半岛再起战事。然而,朝鲜却始终没有放弃过统一半岛的决心,因此,从国家利益的需要,又不得不和美国形成同盟来取得帮助,同时对朝鲜进行外交及军事施压。而朝鲜收到刺激后,就更加会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3)日本、美国
在朝鲜问题上,日本和美国是同一个利益集团,美国处于主动地位,日本则处于一个相对的被动地位。一方面是由于美国大多的军事基地都设在日本,如果朝鲜半岛一旦战事爆发,将必定会波及日本,所以这就将其与美国捆绑在一起。另一方面是因为日本同样侵略过朝鲜,有着同中国一样的名族矛盾,所以朝鲜的强大对日本来说也是一种潜在威胁,就必然会对其遏制和防范。而对于美国,其目的更有一种“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感觉。因为就朝鲜与美国的差距来说,就算朝鲜再怎么发展,也完全不会对美国构成威胁。所以美国在朝鲜问题上所采取的措施根本上就是为了遏制中俄,以及维持其“一超多强”和巩固其全球霸权的地位,而朝鲜核问题就成为其调整战略目标一个借口。
(4)中国、俄罗斯
从某个层面说,在朝鲜问题上,中国与俄罗斯有着共同的利益。虽说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由于政策的变换,使得其对朝鲜的影响慢慢下降。同样,自中国改革开放及两个领导人的更换,也使得中朝关系有所下降。但中朝两国的都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一旦朝鲜失火,也必然会危及两国。并且日美与也两国之间都有多方面的矛盾冲突,美国将中国视为未来最具潜力的挑战着,所以在各方面采取遏制。这也就使得中俄在此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所以绝不会让日美在朝鲜问题上获利,必要时也会对其进行支持和袒护。然而,尽管中国和俄罗斯都想利用朝鲜核问题对日美进行反制,以维护自己利益的需要。但从根本上说也并不希望朝鲜真正拥有核武,因为今天的朋友很可能就会是明天的敌人,只要各方利益出现变动,朝鲜的核武器对中俄也会是一个威胁。所以对于朝鲜问题,中俄都是采取小心谨慎的态度。
综上所述,不管是朝鲜发射卫星还是搞核试验,都是相关各国之间的利益博弈和力量周旋。各方利益的变化和国家实力的对比,将最终决定整个东北亚局势的走向。
第三篇:世界大趋势与中国发展热点问题
宁波大学考核答题纸
(2012—2013学年第1学期)
025L06BTU课程名称:世界大趋势与中国发展热点问题任课教师:李智晔 学号:1160900×× 姓名:得分:
中国教育的弊端
作为一个有着十几年被教育经历的大学生我来说,中国教育弊端已经困扰我“n”年了。从高中开始学习政治以来,接着课本给我的所谓的正规传统思想教育,但高中的我们还是有着不被思想束缚的天性。我们学习中国,更好的从书本上理想的理解中国,但现实还是能割破理想的浮窗。
种种教育弊端让年轻的中国面临着“物种单一”的不稳定发展,单单就应试就让原本缺陷的体制变得岌岌可危,因为应试已经将人的优点规划的简单明了了,那些原本有些不同于应试体系才能的人,比如拥有特殊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他们对理论追求的程度只是略微知晓罢了,因为那样不影响他们的发展与创造,但现在他们为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这里指大学的设备与设施及思想启蒙,被迫学习应试规定的理论,所以自身的天赋或才能被理论束缚得不到充分的挖掘。你们知道创新为什么那么艰难吗?我想就是受到现有的理论知识的束缚,令发明家的思维固定了。你们想啊,从北京到罗马难道只能固定一条道路吗?我所说的道理也是这样的。从前有个思想家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在小学黑板上画一个圆圈,分别让成年人和小朋友回答像什么。让小朋友做答时,结果小孩子回答各种各样,有的说像月亮,有的说像珍珠,有的说像球......可让大人回答时却只是鸦雀无声,支支吾吾的只是说就是一个圆,还有少数人回答像轮胎和硬币的。可想而知,思想教育固定,让原本想象丰富的我们变得如此的“呆头笨脑”。这应试也只是单单一个方面而已。
还有就是教育措施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我们都知道,虽然教育体制不尽如人意,但国家也在尽力做到最好了。纵观新中国的发展,受教育的人数在逐年增多。这是因为国家的补助政策比较给力,凡家中有受教育而受到困恼的人都可以申请国家补助。补助?对,就是这样一个利民政策也会引发社会问题。早已在网上传的沸沸扬扬的就是真正需要补助的人却拿不到补助,而那些有钱的人家却成了国家补助的对象,想必这里面所引发的政治问题,所含的污水不少吧。那些有钱人为了贪图利益,利用关系骗取国家补助,连真正贫困家庭都很难申请到的贫困证明,他们都轻而易举的得到了。这个富人的贫困证明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不是简简单单的社会问题,它所涉及的还是教育方面的弊端。教育局内部,水深水浅,我们学生应该十分清楚吧!简单点说,真正贫困的家庭还在因为学费书费等一系列的和“钱”挂钩的问题上不起学,而“假贫困”的家庭却能够真正得到政府的补助。这就涉及到当今中国教育界的腐败问题。政府、学校要的是一份贫困证明,而贫困证明从何而来!到头来,问题还是又回到“钱”上,有钱有地位的人总是知道利用手中的一切来得到更多,而这份贫困证明也只需他们简单的几句话或者少量的钱财。
以上所说的都是关乎国家的大方面,现在我来谈一下家庭教育问题。如今的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父母的教育模式千篇一律,打着“给孩子一个未来”的旗号,肆意干涉孩子发展,剥夺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按照自己设计的路线发展。为何现在教师、医生等职业已近饱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种职业是父母眼中的“铁饭碗”,福利好、待遇好,父母们趋之若鹜,孩子们就要顺从长辈的意见,朝着这方面发展。山东、河南等地方“高分低能”现象尤为严重,学生们把分数当成衡量自己能力的一个标准,能取得高
就是父母眼中的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这种种现象的始作俑者是什么呢?是当今中国错误的教育模式还是父母传统观念的束缚。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伴随着人口问题而来的就是国家实施的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最终导致了什么问题呢?除了老师所讲的中国发展与劳动力短缺问题,还有就是中国出现了新一代的“小皇帝”和“小公主”,父母过度的溺爱孩子的结果之一便引发了家庭教育的畸形变化。再加之父母的攀比心理,许多孩子原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就被扼杀在钢琴、舞蹈各种补习班中了。
......本世纪初,党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当代世界和中国深刻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伴随着这一战略的提出,教育问题也一跃成为中国发展的热点问题。针对这些教育弊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应该当仁不让、献计献策。
针对应试问题,我认为:应试教育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这是一个选拔人才的标准,去除当然是不可能的。我觉得政府也应该做一些相应的调整,让学生不再因为一个“分数”去学习。考试也不应该禁锢在理论考试方面,而应该多注重平时的表现以及学生的实践操作。大学的门槛也不应该只为“理论高分”的学生开设,像一些有特殊才能的人也应该录取,这就像古代皇帝“广纳良才”政策。我们需要的是人才,而不是分数。国家也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各方面人才的机会,比如说增设一些特殊人才教育机构或者在大学里面增加一些特别专业,让一些赋有创造力和拥有灵活思维能力的人得到更加全面的教育,让他们的天赋得以发展而不是被扼杀在当今应试教育之中。
针对教育措施所引发的“富人贫困证”等社会问题,我的解决方案是:首先应该加强政府的执法力度,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杜绝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教育局也不应该单单只看一纸文章(内容和公章),而应该去基层了解,是否真正的贫困,要落实到学校。然后就是加强国民素质教育,让真正有困难的人得到帮助。还应该加强国民信息的采集,落实到细节,让政府的补助和国民信息相关联,是否真正需要国家帮助,一看国民信息便可知晓。这样就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对于最后说的家庭教育弊端,我的想法是: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想一下子改变父母的教育模式肯定有很大的困难。我们需要逐步去改变父母的传统观念,不要只是看中孩子的成绩。首先应该提升父母的素质教育,让父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对孩子好,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观念上的好坏。然后就是职业问题,要排出父母的职业歧视,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让父母明白职业不分贵贱。国家也应该对一些职业进行调整,尤其是一些冷门职业,要提高福利待遇,让更多的人才流向这些岗位,比如在这些冷门岗位增设一些公务员系统,让父母看到国家对这方面的重视,初步改变父母对某些职业的传统观念。之后就是对孩子过分溺爱的问题,现在计划生育一般城市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对孩子视如珍宝,但也应该注意“磨难历练人才”,只有练就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保证孩子在往后的人生中有足够的本领去应付所有的不如意。
综上所述,中国的教育问题存在很大的弊端,要出去这些弊端,需要政府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事在人为,相信只要大家都一起去做,只要大家都想改变现状,只要大家都有所顾忌、有所发现,就能有所解决、有所提升,就能找到真正的突破口,就能真正解决问题。相信中国的教育问题有所解决,祖国的明天就会更好。
第四篇: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三大趋势
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三大趋势
时间:2010-09-06 17:31:52文章来源:中华机械网
中国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据专家预测,全国食品工业到2015年总产值将达10万亿元以上,位居各行业之首,成为真正的天字第一号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食品工业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如何挖掘具有较快发展潜力的市场,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指出:“实现农产品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为中国食品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国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健康观念的变化,食品更多地在风味化、时尚化的基础上,迈向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低糖、低盐、低脂、低热量、高纤维是一个发展趋势,功能食品、功能饮料层出不穷,并逐渐走上国民一日三餐的餐桌。大众食品功能化,功能食品产业化正在成为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趋势。遵照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我国食品工业要坚定不移地走“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的道路,才能又好又快地持续健康发展。
实现食品优质化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优质化,就是要求食品企业要生产品质优良的安全食品。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也就是说,食品安全不只包括卫生安全,还应包括营养安全,要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是好的,绝大部分质量稳定,产品合格率一年比一年高。但是应该承认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①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②食源性疾病和群体食物中毒事件发生较多;③食品质量不合格、不达标问题比较突出,食品安全隐患仍大量存在;④食品、保健食品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的现象比较普遍;⑤环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今年7月1日,《小康》杂志总第107期刊发的《中国人安全感大调查》一文指出,社会治安、食品安全、交通安全、职业安全、医疗安全、婚姻安全等11项安全问题中,食品安全以高达72%的比例成为我国消费者的最大关注点。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这不仅让老百姓吃起东西来小心翼翼,而且也成了我国政府的一块心病。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上述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我国食品工业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小作坊、摊贩较多,90%以上是中小企业,增加了监管难度。二是食品行业自律约束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守法诚信意识不强,质量安全措施不落实。三是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监测检测评估预警体系建设等工作处于起步阶段,许多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技术支撑不足,政府相关部门的执法监管能力较弱。四是食品安全监管仍存在薄弱环节,部门协调合作难度大,监管边界不够清晰,基层监管力量不足,一些地方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措施不得力。对此,我们要对症下药,切实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值得欣慰的是,我国在实现食品优质化,切实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这主要表现在政府高度重视、部门齐抓共管、协会积极推动、企业认真履行责任、专家积极建言献策、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消费者广泛关注等方面。
实现食品营养化要大力发展营养产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营养保健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居民接受,“花钱买健康,送礼送健康”已成为一种时尚。由此将导致饮食消费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要求食品工业及时作出反应。同时,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报告,我国居民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双重营养不良问题,由此引起的营养性相关慢性疾病呈高发状态,中国目前有2亿6千万慢性病患者,而且还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增加,客观上给营养产业发展“预留”了巨大的空间。同时,中国贫困人口营养缺乏的问题也很值得注意。发展营养产业,是中国食品工业开拓发展领域、实现升级换代、提升竞争能力和增值潜力,迎接国际挑战的战略举措,也是实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我们一定要把握时机、应对市场发
展要求,生产满足人民营养健康需要和市场需求的产品,应尽快列入国家规划、产业部门和相关企业的重要议事日程,大力发展营养产业。我国具有数千年的饮食养生文化,开发营养食品具有一些天然优势。一是主要原料来自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二是食物产品消费具有很深的文化根基,不同地域不同人群需求各异,本土化的特性鲜明。因此,营养食品必将发展壮大,成为现代中国食品工业的一大门类。三是发展营养产业增值空间巨大。营养食品的生产必须应用营养科学、食品科学、医药科学和工业加工领域的知识和技术,综合性强,横跨一、二、三产业,容易结合高科技、医药化工、农牧业、制造业的各方优势,促进高新技术的应用,带动农业、机械制造、包装、运输和餐饮等相关产业群的崛起和相关产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发展。今后,我国营养产业的发展方向应该是:①“全”营养食品。根据中国居民的营养标准和膳食平衡的原则,开发满足一日三餐营养需要的制成食品,实现餐桌食品工厂化和营养方便化。最近被热捧的“全能营养餐”,就是按照七大营养与四大类别的营养科学理论设计的。②营养专用食品。如孕妇食品、婴幼儿食品、军用食品、临床专用食品等。③营养强化食品。如营养素强化面粉、大米、食用油、碘盐等。④富营养素食品。如富纤维食品、高蛋白食品、富硒食品等。⑤营养补充剂。开发生产蛋白质、维生素、多糖、脂肪酸、矿物质等营养素类的单体和复配体的补充剂食品。⑥牛奶和大豆制品。总之,我国营养产业潜力巨大,前途光明,实现食品营养化大有可为。
实现食品功能化积极开发保健功能性食品
根据国际生命科学学院对功能性食品的最新解释,将其定义为:已被证实具有令人满意的一种或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功能的食品。“功能性食品”除了要具有适当的营养作用,还要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改善人体健康状况及降低患病风险的作用。“已被证实具有令人满意的功能”的解释是:当以正常的日摄入量食用某种食品时,只有有证据证明它有益于人体健康,或者以有效摄入量摄入某种食品时,其有益作用是众所周知的,这样的食品才能被称为功能性食品。功能性食品包括特殊膳食食品(简称“特膳食品”)、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配料和天然营养保健食品。我国的功能性食品年产值约2000多亿元,约占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的4%,其中保健功能食品约占50%。
2000年以来,人们开始讲究“上医治未病”预防保健,保健功能食品逐渐火热起来。“非典”、“SARS”和H1N1(甲流)给老百姓上了一堂深刻的预防保健课,人们愿意把更多的钱花在预防保健上。今后,保健功能食品市场的走向必定以宣传“养生”为主导点。目前,中国的人均寿命已达到了73岁。2009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达到了1.67亿,占总人口的12.5%。按照国际标准,如果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所占比例超过10%,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所占比例超过7%,这个国家或地区即进入老龄化社会。按照这个国际
标准,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有人说,中国最供需两旺的市场,当属老年人保健品市场。因为老年人闲居在家,加上年老体弱,疾病缠身,子女又疏忽照料,因此他们比一般人更加关注健康,对保健功能食品情有独钟。这是我们食品工业研究发展的重要领域。
正常发育的婴幼儿只要不挑食、不偏食,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一般不需要服用营养保健功能食品。但是,在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六个大人只有一个孩子的“六一”家庭里,许多年轻的妈妈受广告影响,爱子心切,常常不惜金钱大量购买保健功能食品和饮料给孩子吃,希望子女身体健康,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婴幼儿滥食保健功能食品利少弊多,甚至有害无益。但是,如果发现孩子某种营养素缺乏,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的适当补充营养保健食品也是必要的。特别是对体弱多病的婴幼儿,在儿童保健专家的指导下,选择服用营养保健食品更有必要。
一般讲,男人要补肾、女人要补血、老人要补钙、儿童要补脑、亚健康人群需要补健康。在注重一日三餐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保证健康的前提下,特殊人群需要的营养保健功能食品有一个巨大的市场、光明的前景,实现食品“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是安全的、可靠的发展之路。
(来源: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
第五篇:《中国大趋势》读后感
学会讲故事——《中国大趋势》读后感
作者:李萌
《中国大趋势》一书,讲述的是关于中国的故事。自己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和启示是,企业的对外宣传工作也需要像《中国大趋势》的作者约翰·奈斯比特那样学会讲故事。
启示之一:讲什么故事。当今,作为故事的题材很多,但讲什么题材的故事别人最爱听、最有影响、最受关注,就大有讲究了。约翰·奈斯比特认为,从目前全球来看,讲关于中国的故事无疑是最吸引人的。首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和进步举世瞩目,到去年8月份,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去年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10年人类发展报告》,对1970年至2010年间的人类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评价。报告指出,在拥有完备数据的135个经济体中,人类发展综合指数(HDI)进步最快的十个国家分别是:阿曼、中国、尼泊尔、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老挝、突尼斯、韩国、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报告显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健康、教育以及基本生活标准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进步最快的地区是东亚,其中以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为首。其次,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的表现可圈可点,作用凸显。因此,从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和对世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来看,从外界想更多了解关于中国的事情来看,对于约翰·奈斯比特这样一位具有国际视野的作者来说,讲关于中国的故事无疑是很好的选择,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重大题材,是人们愿意倾听的一个故事。
启示之二:谁来讲故事?一个好的故事还需要一个有很高技巧的人来讲述,因为选对合适的人,是增加故事的吸引力、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关于中国这样一个非常重大题材的故事,更需要一位有很强的驾驭能力、有很好的表述能力、有很大的国际影响力的人来讲,而约翰·奈斯比特无疑是最佳人选,他也看到了自身这方面的优势。他曾于1982年写过《大趋势》一书,立刻风靡世界。“该书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两年之久,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排在第一位,在全球范围内该书的销量也甚佳。”作者曾说道:“该书在中国的销量可能达到了2000万册。” 正如1996年,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在中南海接见作者时所说的:“你都不知道你自己在中国名气多么大。”
当然,对于作者来说,讲关于中国的故事,想法由来已久。1996年,在访问北京之前,约翰·奈斯比特在台北逗留了几天,他写道:从1967年开始,我曾多次访问中国大陆和台湾,亲眼目睹了两岸的巨变。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具有一定的发言权。我觉得对于台湾的良好宣传和中国大陆的低调态度不吐不快,于是在中南海被接见时,他对江泽民说:“江总书记,台湾是个小故事,但它讲得很好。大陆有个大故事可讲,可惜讲得很糟。”江泽民沉思了一下说:“你为什么不来讲这个故事呢?”由于作者当时正忙于其他事情,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还没有做好准备。于是这件事就放了下来。
10年后,约翰·奈斯比特在与中国商人王巍录制电视节目时相识。交谈中,王巍告诉约翰·奈斯比特,他在1982年就读过《大趋势》,并且受益匪浅。分别几天后,约翰·奈斯比特收到了王巍的一封电子邮件:“关于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崛起以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前景的书籍简直是不计其数。但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您在《大趋势》一书中所作的那种分析。您为什么不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写一本关于中国大趋势的书呢?”于是,在南开大学和天津财经大学的大力支持下,约翰·奈斯比特开始了信息收集和材料的整理工作,拉开了讲关于中国故事的序幕。
启示之三:怎样讲故事。要把故事讲好,一定的技巧必不可少。在这方面,约翰·奈斯比特显然是内行。首先,他把中国的大趋势概括为“八大支柱”,既形象,又新颖,让人耳目一新。这“八大支柱”他表述为:解放思想;“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摸着石头过河;艺术与学术的萌动;融入世界;自由与公平;从奥运金牌到诺贝尔奖。其次,在讲述的过程中,约翰·奈斯比特的语言也是生动具体,妙语连珠,让人印象深刻,浮想联翩。比如讲到解放思想,约翰·奈斯比特说,“解放思想好比中国的春天,新芽萌生,经历夏天的成熟之后,秋天必定收获累累果实。”有人评价,约翰·奈斯比特讲故事的技巧是,“有四分思想家的理性,四分媒体人的敏感,二分诗人的浪漫。” 我们仅从以上的简单介绍中就可领略一斑。
《中国大趋势》一书的讲故事技巧,对于我们如何做好企业的对外宣传很有启发和借鉴意义。因为,对外宣传的艺术性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宣传效果。如果我们像讲故事一样,把我们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的行进路线图、企业吸引人的业绩、各种生动的事例以及未来可预见的前景等讲出来,不仅会让人喜闻乐见,而且效果也会比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