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戏曲
走进戏曲
一、缘起——打湿彩蝶香先陨,吹落绣衣曲犹闻
谈到与戏曲的初次亲密接触,不得不说起一部电影《霸王别姬》。当我被张国荣的完美表演感动的同时,仿佛也能体会到程蝶衣对戏曲的执着与痴迷,感受到戏曲的无尽魅力。
在《霸王别姬》中,蝶衣有句话:“不疯魔,不成活。”这固然是蝶衣的为情所困,但同时也是蝶衣的为戏所痴。“想成角,就要自己成全自己”。就像这句话所说,如同很多很优秀的戏剧艺术家一样,蝶衣把他的全部生命和灵魂都给了戏,演活了千年前的虞姬,演活了千年前的杨贵妃和杜丽娘。戏曲的魅力由此得以展现,那就是带着看戏的人和演戏的人穿越时空,来到戏中的人世天地。蝶衣是活在戏中的人,他的人生亦是如戏,然而他应是无悔的,他以最高的灵魂奉献完成了对戏曲艺术的承诺:“从一而终”。
《霸王别姬》给了我第一次与戏曲的接触,从此便对戏曲有了多一分的兴趣,多一刻的驻足。然而他已经走了,我也只能从他的电影和歌曲,他所喜爱的艺术和事物上点点滴滴地追忆。
因此,我选择了这门课程。
二、缘中——相识生旦净末丑,会际唱念做打功
来到了戏曲赏析课堂,我也真正地开始从较为专业系统的方面去了解戏曲。以戏曲行当为线索,通过课程的学习,我渐渐对戏曲富有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的艺术特点有了具体的体会和深入的了解。
我且班门弄斧般谈谈我通过课程对戏曲的了解。
戏曲是融合了诗歌、念白、舞蹈、音乐、杂技等多种门类的综合性艺术。所以欣赏戏曲不能单一的注重剧情内容,剧中角色的对白、唱词、表情、动作也很重要,同时也不能忽视剧中的曲调、管乐、舞蹈等。正是因为戏曲艺术的综合性,观众观看时才能容易地看到、听到、感受到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避免了人物塑造的单
一、枯燥、生硬和概念化。
在戏曲所综合的种类繁多的艺术门类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曲”了。唐代发生,元代兴盛,明代成熟,清代近代改良的曲文,有着悠久的历史韵味,不仅是一剧之本,也是一剧之魂。我们看到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厌恶是张生的始乱终弃;听到到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感动的是张崔二人坚贞的感情;再后来听到荀慧生的京剧《红娘》,着实赞美着剧中机智聪明、忠诚善良的红娘。不同的剧本,不同的曲词,给人的是全然不同的感受,京剧的生生不息,当以剧本创作为重。
诚如课堂上所讲,京剧最富有程式性的模式无疑是京剧行当。生旦净末丑,每个在台上的演员都有他自己的行当。小生俊俏风流,老生稳重泰然,武生英姿挺拔,生角在舞台上总使人有亲近之感。青衣温婉端庄,花旦俏皮可爱,刀马旦巾帼不让须眉,旦角总能使人眼前一亮。画着神秘脸谱的净角,在舞台上往往扮演张飞、关羽等刚直、剽悍、勇猛的武将侠士,不过不讨人喜欢的奸诈的白脸曹操也是花脸净角。在鼻梁画一个豆腐块的丑角一登场就能引来笑声一片,机敏的刘利华行为搞怪,聪颖的许九经言语诙谐,令人捧腹大笑。有了生旦净末丑的戏曲大舞台,真称得上是人生小天地。
舞台上演员演出精彩绝伦,离不开舞台下的刻苦练功。且不说踢腿、劈叉、矮子步的幸苦的腿功,也不提跌爬滚打、跳跃翻腾的打功,但是听问青衣旦角勒头贴片子的经历便不是常人所能忍受。听闻京剧里有句老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真不假。
戏曲艺术如同诗歌、国画等许多中国传统一样,讲究虚实结合,也就是美学上常说的“用虚假写意的艺术现实来表现生活的真实”。京剧的布局可以永远是那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但故事的背景却已跨过农舍王府、市井公堂;人物可以在台上兜过许多圈子,故事却以走过千山万水、春夏秋冬。戏曲美就美在那虚实相生的布景和似有还无的程式化动作上,在有限的舞台上展示多姿人生无尽的天地。
三、缘续——便是曲终人亦散,再寻戏梦情可还
我与戏曲,到今日止,便有了这些渊源。戏曲博大精深,我实在不敢说自己
已经走进,但总还算是碰到些许衣角皮毛。
中国戏曲是民族艺术的瑰宝。我相信中国戏曲必能传承发扬,因为我就是接触到戏曲便被深深它感染的一个人。所以只要更多的人注意到,接触到戏曲,戏曲便能以其独有之美,感染更多的人。
06111004班
120101594 高兴
第二篇:让戏曲走进中小学校园
让戏曲走进中小学校园
戏曲要赢得观众,一方面要在提高自身艺术质量上狠下工夫,另一方面还要在开拓演出市场上做文章。前者自不屑说,后者则是要千方百计地让戏曲有更多的观众前来观看。观众在那里?显然,仅仅满足于已五六十岁以上的老观众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谁都知道任何事业如果后继乏人,前途都将令人非常担忧。试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一代观众谢世之后,本可作为新观众的青少年又因对戏曲缺乏兴趣而不愿走进剧场,那么,面对观众稀落的剧场又怎能奢谈戏曲艺术的繁荣呢?看来,争取青少年观众已成为戏曲界必须认真对待的当务之急。
如何让青少年能爱好戏曲艺术呢?笔者有三点谏言:
一者,抓中小学课本剧的创作。选择一批能配合中小学文史课教学的戏曲节目进校园演出,使青少年学生在戏曲艺术欣赏中学到知识并受到思想教育。据闻,课本剧在校园演出,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北京、华东、华南不少中小学已有成功的尝试。笔者从事中学和中专文史课教学近四十年,深感这方面题材丰富,大有戏曲施展能力的余地。如选入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每讲到此课文,就想到若能让学生及时去看京剧或其他剧种传统戏《将相和》,效果该有多好。又如一直选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陈涉起义》一文,秦腔也曾演出过内容相似的《陈胜吴广》一剧。近几年新采用的中学语文课本加大了文言文的分量,其中不少篇目都可以改编为戏曲剧本进行演出。如《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国语?勾践灭吴》、《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等。即使像《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庄子?逍遥游》等议论文亦可作为改编为戏曲的选材对象。
课本剧的编演可因材而异,内容可长可短,场面可大可小,形式可多种多样。也可与校内文娱活动相结合,必要时亦可进行校际间的沟通和交流,课本剧初搞时如有困难,可聘请专业剧团人员指导、训练。戏曲单位可主动找教育部门和学校联系,将课本剧编演纳入各自工作计划,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二者,抓儿童剧的创作和演出。目前一些大城市都有专演儿童题材剧(节)目的艺术团体,而戏曲团体却很少涉及这一领域。有的戏校或艺术学校虽然招收有儿童小演员,但排练演出的却是主要供成人看的戏曲节目,很不适合儿童的要求。笔者曾给中师、幼师班学生讲过《听话和说话》及《儿童文学》课,发现儿童文学的演唱节目全是话剧和歌舞剧,没有一个是用戏曲形式写的。实际上适合儿童看的许多动物故事、寓言故事、童话等,完全可以采用戏曲形式来表演,剧团应该努力夺取有广阔市场的儿童剧这个阵地。
三者,戏曲剧团的演员、乐师可以主动到各个学校传经,向学生传授戏曲知识和器乐演奏技能,在亲自参与和实践中培养青少年热爱戏曲的兴趣。这些年来迪斯科、现代舞、卡拉OK等形式之所以能时髦流行起来,根本原因就在于每个人能够主动地亲自参与,这要比被动地听别人唱一曲来劲的多。专业演员、乐师若能主动去学校教学生演唱、演奏,这种传经、献艺定会受到学校师生的欢迎。当前各中小学、中等专业学校都在给学生“减负”,有的学校还组织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又叫“第二课堂”)开展活动,这其中就有“戏曲小组”的身影。若剧团能在此时与之相配合,将会更有力地促进校园戏曲活动的开展。剧团专业演员还可以和学校的音乐教师取得协商,在音乐课中适当地加进去戏曲音乐内容,让学生也能唱几段有板有眼的戏曲唱段,如此蔚成风气,何愁戏曲在青年少年中没有知音。
第三篇:浅谈让戏曲走进校园的意义
浅谈让戏曲走进校园的意义
摘要:
据统计,中国有戏曲剧种300余种,但是,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戏曲音乐已经在慢慢的被人们所忽略,所以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戏曲音乐是我们音乐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使传统戏曲音乐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得到传承,并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得到新的发展。中国教育部2008年 在10个省份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试点中小学的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并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教育界、戏剧界顿时引发了多种争议。作为一线工作的小学音乐教师,结合教学工作和戏曲教学的点滴经验,就“戏曲教学走进校园的的意义”做以下阐述:
1、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2、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表演才能。
3、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体现素质教育的真谛。
4、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抵制不良文化,振兴戏曲艺术。关键词:
戏曲 校园 素质教育 好处
戏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化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是人文精神与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有戏曲300余种,它将唱念做打熔一炉,集诗画歌舞为一体,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古今名人、名曲、名段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让戏曲走进校园,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这是基础教育对民族艺术应有的关注,也是社会在整体上对传统艺术更多尊重和敬意的表现。在刚过去的一年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让戏曲走进校园的意义。
一、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中国的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上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百多个剧种、二百多个曲种,这些剧种、曲种,由于地理环境、人文环境、语言环境的不同均独具风格、各有特色。如此众多的剧种、曲种的音乐汇合起来,就是一个浩瀚的海洋。我们把戏曲音乐引入校园就可以让学生去感受戏曲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戏曲音乐进而了解戏曲艺术以至了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就会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但是这种自豪感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从小接受民族民间音乐的熏陶。潜移默化地使民族文化的素养融化在学生的血液中,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这样热爱民族、祖国的感情,就会深深地铭刻于他们的心灵。
二、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表演才能。小学阶段的戏曲艺术教育主要是了解和赏析。中国的戏曲艺术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教师可从戏曲的形式、发展、历史的沿革出发,从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一般性知识入手,将学生逐渐引入戏曲艺术的欣赏之中。要把赏析与学唱、学做结合起来,使学生懂得戏曲是如何运用唱腔来揭示人物感情、刻画人物性格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喜好选择一些易学、易唱、易做的剧目进行学唱与学做教学,使之循序渐进地步入不同角色和人物的学习之中。像京剧《沙家浜》“智斗”一场;锡剧《双推磨》一段;黄梅戏《对花》,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都可根据不同角色,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一改传统单一教学模式为全方位音乐教学模式。
三、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体现素质教育的真谛。
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什么人和怎样做人。在戏曲艺术教学中如杨子荣、李铁梅等典型的艺术形象,通过学生传唱,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这种教育效果是品德课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传统戏也具有德育功能。如歌颂民族英雄主义、杰出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剧目《岳母刺字》、体现正义、惩恶扬善、舍己救人精神的京剧剧目《赵氏孤儿》、取材于历史故事的剧目《将相和》等。各种剧种都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好戏,都能丰富充实音乐艺术教育,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戏曲教育是继承与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戏剧引进校园绝不是增加学生学业负担,而是补充音乐内容,调节课堂品味,戏剧教学要想出成果,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音像制品和戏剧的特点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音乐课本教材和戏剧教材有机揉合起来,相得益彰,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抵制不良文化,振兴戏曲艺术。当前,通俗歌曲充斥大街小巷,其中一部分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情调上都不适宜学生模仿、传唱。如果整天沉溺于这种音乐文化之中,必然会使他们的身心受到很大的影响,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把戏曲音乐进入校园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疏导、引导的好办法。音乐教学的作用是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思想,戏曲也是如此。例如京剧唱腔中,西皮旋律起伏变化,节奏紧凑;二簧凝重浓厚,伴奏粗犷,给人以力度与阳刚之美,能诱发学生的开朗豁达,培养感受美的能力。学唱戏曲,可给当下通俗音乐盛行的气氛,注入一股新鲜空气。通过欣赏和学唱,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及艺术素养,可以激发学生审美情感,树立高尚情操。通过学习,教师把学生引入戏曲音乐的艺术殿堂,感受戏曲音乐的无穷魅力,理解戏曲音乐的丰富内涵,掌握戏曲音乐的真正精髓,从而使他们从心底里热爱戏曲音乐、民族音乐。我们要把戏曲音乐引入校园提高到弘扬民族文化,与不良文化作斗争的高度来认识。要使戏曲艺术代代相传、长盛不衰,培养新一代的戏曲观众和新一代的戏曲艺术家。现在青少年中不乏歌迷、球迷,而戏迷却不多,如果这种局面不改变,戏曲振兴必然成为一句空话。
中华民族具有独特和灿烂的音乐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我们独特的音乐表现手法,我国有三百多种说唱音乐,三百多种戏曲,以及浩若烟海的民歌,还有几百种民族乐器。其实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都流淌着我们本民族的音乐成分,因此在我们的学生中实施民族音乐教育是不难做到的。把戏曲音乐引入校园利于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浓厚感情和浓烈兴趣,造就一大批戏迷,戏曲艺术的振兴还必须后继有人,精湛的戏曲艺术要靠新一代的戏曲艺术家继承下来、发扬光大。音乐教师要做从小发现、培养戏曲艺术人才的有心人。
总之,将戏曲音乐引入校园是音乐课程标准目标中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理解多元文化的有效手段。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音乐教师要努力开拓创新,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提高,为培养提高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包括戏曲音乐的感情和素养进行长期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参考文献:
[1]王全安《中国戏曲》
[2]杨世祥著.中国戏曲简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3]中小学音乐教师手册[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4.[4]姚思源著.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浅谈让戏曲走进校园的意义
灌云县四队中心小学
作者: 陈媛 2011年12月1日
第四篇:第18、19周 走进传统戏曲人物
走进传统戏曲人物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认识戏剧的人物角色; b.应用图案及色彩等表现角色; 2.过程与方法: a.在欣赏中激发兴趣; b.在探索中学习戏剧相关知识。
c.在表现中丰富个人情感、想象力和创造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让学生认识传统戏剧艺术,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b.通过学习与了解戏曲文化,让学生关注民族文化的动态与发展。教学重点:
1.重点:戏剧人物中不同角色的不同特点。2.难点:角色脸部图案个性的设计。作业要求:
小组合作完成一个或以上角色的面谱并尝试表演。教师教学准备:课件、相关视频片段、绘画工具 学生课前准备:绘画工具及装饰用品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
谈 谈起源、种类、角色等 与教师交流
鉴于学生对传统戏
剧认识甚少,以交谈的形式让学生对传统戏剧有一定的认
识。
看 教师播放戏剧片段:
1、欣赏片段;
由于大部分学生可
1、京剧片段
2、粤剧片段
2、思考:
能从没看过传统戏A、片段里如何剧,直观的视觉感受表现人物;
应是本课必不可少B、不同的表现代表怎么样的人。
学
1、讲解戏剧人物角色;
1、认识戏剧人本环节为上一环节
2、讲解色彩与性格的关物角色: 生、的后续,力求让学生联。
旦、净、丑 明白戏剧中的人物
2、认识人物面表现。谱不同色彩代表的不同性的一环。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说 明
格。
练
1、安排作业: 小组合作完成一个或以上角色的面谱;
2、提示分工。
学生根据作业让学生在纸面具画,要求进行绘
既能呈现出人物的画,用油画棒表现方法,也能加强或颜料在纸面作业的趣味性,提高具上画出面谱(小组作业)
学习的效率
展
展示学生作品并给予一
1、学生围绕面色彩、图案、技法等定的评价
谱阐述自己意都是同学们评价的图;
依据,教师在这方面
2、欣赏作业,引导好学生欣赏与并提出自己的评价,通过自评和他建议;
评,鼓励自信,培养
3、评一评:谁个性。的作品最能表现人物的性格?
演 与学生一起戴上面具进
1、学生进一步教师亲自带头参与行角色对话
展示自己的作活动能降低学生的业,并表现出畏惧心理,让学生大所设计角色的性格特征;
胆表现自我。
2、同学欣赏表演,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如:动作、语气等。
课后这节课我们通戏曲人物延伸 的学习,接触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让我们继续关注我们的戏曲文化的动
态和发展,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戏曲文化让我们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好好传承下去。
第五篇:让戏曲艺术走进音乐课堂作业四
让戏曲艺术走进音乐课堂
当前的现状分析:现在的学生从电视、广播、网络、杂志中都能接触到各色各样的音乐,他们钟情流行音乐,特别是DJ摇滚音乐,而对戏曲音乐持“拒之门外”的态度,我觉得原因多方面的:首先是戏曲本身的原因,“听不懂,拖的太长,半天也不知道唱些什么”。相反流行音乐一听便是普通话,加入现代的编曲,富有时代气息。听惯了流行歌曲,哪有兴趣去听他们认为只有爷爷奶奶们才会唱的戏曲呢?现在的音乐教师呢,比较关注视唱、声乐、钢琴,很少去接触戏曲,当然有些教师自己本身对戏曲也没有兴趣,何谈把戏曲音乐教授学生呢?
因此,戏曲教育怎样走进音乐课堂,走进学生的心里呢?在此,我谈谈自己在戏曲教学中采取的一些教法:
一、盈造浓厚的戏曲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音乐教学首先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提高学生欣赏、演唱戏曲音乐的兴趣呢?在欣赏之前,应该寻找学生熟悉或喜欢的内容作为切入口。
我在教学欣赏初三“京剧”经典片段时,我就在上课的前几天布置了作业,让学生收集京剧的脸谱,搜集相关的京剧知识。在课前展示脸谱后我就开始介绍京剧脸谱的色彩意义、脸谱和人物的关系,并告诉他们脸谱是中国戏曲独有的,不同于其它国家任何戏剧的化妆,戏曲脸谱有着独特的迷人魅力。紧接着就开始介绍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生、旦、净、丑”。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脸谱,根据自己所熟悉的戏曲剧目中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特点,结合前面欣赏过的脸谱来自由创作想象。几十个学生画出了不同的脸谱,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演示行当的动作,让他们真切的参与体验、主动探索感受其中地乐趣。让戏曲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活泼多样。
二、讲究方法,学习戏曲唱段
现在我们学习音乐严格忠于原谱,从音高、节奏、节拍、速度、力度、表情、等方面学习乐曲。而戏曲音乐从谱面上看旋律往往简单而重复,但其追求轻、重、缓、急,唱腔中的语言美、意境美、韵味美、微分音、装饰音的运用大都无法通过视谱来体现,尤其是语言,地方语言的运用是戏曲韵味美的一大特点,这也是视唱法无法体现的。如果戏曲音乐也像平时唱歌那样严格地按歌谱来学唱,那么其韵味将荡然无存。
我在教授戏曲时,一开始学生就大力反对。后来我采用跟唱法,如我在教唱《花木兰》的选段《谁说女子享清闲》时采用先词后曲,并用口传心授的方式,我范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学生很快就摇头晃脑唱得津津有味。学会以后,再要求他们视谱,他们也愿意了。上完课我又问了一个问题:“豫剧到底好听还是难听?”“好听!”“好听在哪里?”“拖腔的地方唱起来特别有韵味。”在教唱京剧《智斗》的的最后一句时,要求学生认真聆听、关注老师的演唱与动作的结合,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奥妙所在。采用这种先词后曲和口传心授的方式,适当加入动作的配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发挥多媒体视听合二为一的效果,促进学习
戏曲艺术是视听的完美结合,悠扬婉转的唱腔,色彩斑斓的服饰,秀丽多姿的脸谱,丰富多彩的道具,无不体现出戏曲艺术的魅力。按照“眼见为实”的说法,只有真正看见的东西才能真实可靠,假如我们的课堂中仅仅让学生听听唱段,看看图片,怎么能够真正让他们体会戏曲的无穷魅力?怎么能使他们找到真实的感觉?我们的学生对于戏曲艺术如此陌生主要的原因就是较少接触戏曲表演,只有走进戏院的人才能为名角叫好、喝彩!我们也许无法让学生真正走进戏院,但我们能充分运用现代媒体创设舞台效果,让学生真真切切的看,明明白白的赏。如在戏曲课堂中,我让学生欣赏京剧视频《我坐在城楼观山景》,学生被诸葛亮的镇静和智慧折服,又被演员高超的武艺倾倒,演员的劈叉、踢枪,筋斗,引来学生的阵阵喝彩。观看川剧《情探》时,被那一秒能换一张脸谱的的变脸绝活所折服,只听得课堂的阵阵欢呼雀跃地声音。
四、立足本土戏曲,了解地方文化
在上初三《梨园春秋》时,除了让学生了解我国有那些地方戏曲以及戏曲的主要特征外。还应让学生搜集本地的戏曲文化,关注地方特色,激发对本土戏曲的热爱。所以我就把从网络带来的尤溪传统民乐“十番” 村民演出《小腔戏》视频播放给学生听,学生听的很认真,因为里面有本尤溪县的方言,他们感到很亲切。我告诉他们“十番” 村民演出《小腔戏》是尤溪至今保存的稀有剧种, 并且成为福建省民族艺术委员会的保留曲目。它的唱腔柔中有刚,刚中寓柔;文戏武做,武戏文唱;其舞台语言以尤溪方言为主,充满民语乡韵,通俗易懂,独具特色。这些知识的传授,在无形中让学生开阔了戏曲艺术的视野,对地方文化有了了解,进一步增强了对戏曲艺术的掌握。
要让古老的戏曲艺术走进课堂,作为音乐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使我国古老的戏曲艺术根深叶茂,日久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