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地区最新猪的流感疫情通报(5篇)

时间:2019-05-12 22:0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徽省安庆地区最新猪的流感疫情通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徽省安庆地区最新猪的流感疫情通报》。

第一篇:安徽省安庆地区最新猪的流感疫情通报

安徽省安庆地区最新猪的流感疫情通报

七月安徽南部长江流域进入夏季以来,先是持续高温,后期又连续阴雨,气候突变,温差较大。加上前期营养较差,造成猪场大部分猪群体质下降,抗病力下降。出现了猪的流行性感冒大面积爆发的预兆。这两种状况会从皖西和皖南向皖东、皖北流行,长江流域向淮河流域蔓延扩散,主要以肥育猪感染,常见性疾病混合型感染病原体多,病情复杂,会出现发病死亡率双高。

• 猪流感(S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

• 猪流行性感冒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突然发病,迅速蔓延全群。咳嗽,呼吸困难,发热,衰竭及迅速康复。

• 少数病例因严重的病毒性肺炎可导致死亡外,呼吸道的损伤一般发展很快,且迅速转归。

• 本病的病程、病性及严重性随病毒毒株、猪的年龄和免疫状态以及并发感染的不同而不同。

• 病原:

• 由正粘病毒科中A型流感病毒引起。SIV呈多形态,中等大小,有囊膜。囊膜表面上突出的糖蛋白,是主要的表面抗原。

• 猪流感的发生通常是暴发性的,猪群中所有猪同时发病,但通常在全群发病之前2~5天,仔细观察猪群可见到一头到几头猪有轻微病症。

• 据推测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鼻咽途径发生猪对猪的直接传播。在感染的急性发热阶段,鼻腔分泌物带毒,提供了足够的传染性材料,使易感猪得以感染。

• 在密集的猪群中,特别是易感的猪群,空气传播可引起大范围的暴发流行。

• 流行病学:

• 猪流感一年四季均可传播,特别是长江流域夏季气候变化大,温差较大时发生。暴发常出现在室外温度骤变,白天温度偏高,晚上温度降低的情况下及凉爽的秋雨季节。

• 如果猪群饲养在封闭的畜舍内,不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则本病的发生不受季节的影响。

• 在呈地方流行的地区,许多猪场不可能避免病毒的重复感染,结果猪场里多数仔猪由免疫的母猪生产,并可通过初乳获得血清抗体。

• 初乳抗体可提供保护,防止发病,但不能防止感染。

• 在病毒不断传播的猪群中,有母源抗体的仔猪可能感染。在实行全进全出的商品育成猪群中已观察到典型的传染模式。

• 症状 :经典性群体群发病。

• 猪流感最初食欲减退或不吃食,眼结膜潮红,从鼻中流出粘性分泌物,体温迅速升高至40.5~42.5℃,精神萎靡,食欲废绝,有时喝几口清水,咳嗽,从鼻中流出脓性分泌物。呼吸和心跳次数增加,最后严重气喘,呈腹式或犬坐式呼吸。大便干硬发展到便秘,小便短少呈黄色。四肢无力,不愿行动。如继发巴氏杆菌病、肺炎链球菌病、猪瘟等。发病率高达80%,死亡率可高大30%以上。

• 在1~3天的潜伏期后突然发病,猪群中的大多数同时表现厌食,不活动,躺卧,卷缩,挤作一团。有些猪张口,呼吸困难,肌肉痉挛,腹式呼吸。此外,行走时伴有严重的阵发性咳嗽,类似群犬狂吠声。4---6天后控制不当会出现继发型感染。七天后出现母猪流产,育肥猪死亡。

总结 一但发生猪流感,就会继发感染许多种疾病,如继发链球菌病,由于猪的附红细胞体隐性感染率高达90%以上,又会出现感染附红细胞体病。后期会和弓形体及猪瘟混合型感染,破坏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出现败血症大面积死亡。

另一种状况就是流感破坏猪的上呼吸道,诱发有支原体、巴士杆菌、肺炎球菌、放线杆菌、蓝耳病毒等病原体交叉混合感染呼吸道衰竭综合症,肺脏器官坏死。

• 防治措施:

• 用健力源+嘉速补+葡萄糖+利巴韦林饮水,用泰灭净+阿奇环素拌料

• 用健力源+嘉速补+葡萄糖+利巴韦林饮水 用加乐欣+呼毒清拌料

• 连用5-----7天后,根据情况 用润生康+健力源拌料调理消化道

小群发病 消化道为主的体温41°以下的病猪上午 重症混感清+败毒急救+速康 下午 用强勉+牲力源+病毒灵肌注,连用三天上午 速倍治+速康 下午 强勉+牲力源肌+病毒灵肌注,连用三天

小群发病 呼吸道为主的1上午 百炎清+长土 下午 加勉+败毒急救 +病毒灵 连用三天

2上午 重症混感清+败毒急救 +病毒灵 下午 重症急救+速康

副红体、链球菌、弓形体等感染的1上午 长土+血虫克欣 下午 强勉+牲力源肌注上午 长土+付弓链康 下午 强勉+牲力源肌注

3如有体温高于41°的病猪要用热痛冰针先解热。全群要及时用全价料,不用生料,治愈后及时加入润生康+健力源调理消化道,加强营养的吸收,提高抗病能力,以防二次感染

愈后不食或少食的 用大米熬成粥,加入健力源+嘉速补+葡萄糖拌服,补充青绿饲料

用强勉+牲力源肌注

以上病情出现时,不要惊慌要及时采取保守疗法,不要乱用针剂,要及时和公司技术服务老师联系,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案减少损失。

伟嘉集团安徽公司

第二篇:猪流感的最新研究进展

猪流感及其研究新进展

李海燕(预防兽医学博士

副研究员)

关键词:猪流感

研究

进展

猪流感(Swine Influenza, SI)是由正粘病毒科猪流感病毒(SI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猪呼吸道疾病,临床以突发、咳嗽、呼吸困难、发热、衰竭、迅速康复或死亡为特征。该病呈地方性流行,世界性分布,可发生于各年龄和各品种猪,发病率高达100%。SI是主要的猪免疫抑制病之一,在规模化养猪场中普遍存在,难以根除。SI能直接引起患猪的死亡,并使患猪生产性能下降,肉料比降低,直接影响猪群健康状态和质量,对养猪业危害很大;更值得重视的是,SIV对呼吸道上皮细胞具有高度特异亲嗜性,SIV的感染,致使猪体与外界的天然屏障被破坏,导致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嗜血杆菌、巴氏杆菌、猪2型链球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猪呼吸-繁殖障碍综合征病毒等的继发或混合感染(Van Reeth et al,2000;Thacker et al,2001),使疫情变为复杂,病情加重,造成饲料、人工的巨大浪费及药物的无谓消耗,死亡率增高,由此引起的经济损失更无法估量。

猪流感和人流感、禽流感一样,是一种最常见的反复发作的病毒性传染病,广泛流行于猪群中的主要有古典型猪H1N1、类禽型H1N1和类人型H3N2病毒引起的SI。H1N1亚型引起的猪流感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918年美国首次报道,当时,人群中正流行20世纪最具灾难性的大流感,全球约20亿人染病,2100万人死亡,而猪群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当时人群中流行的流感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倍受人们关注。古典型H1N1SIV以地方流行性存在于美国和欧洲,并于20世纪70年代传到了中国台湾、香港和日本等地,在亚洲大范围扩展开来;1979年,禽源H1N1SIV开始了其欧洲之旅,在欧洲猪群中广为传播;之后逐渐蔓延到亚洲,中国也未能幸免。H3N2亚型引起的猪流感是继1968年“香港流感”流行之后,1969年在台湾首次报道,1970年在香港的猪群中也分到了H3N2 SIV。大量的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68年香港流感H3N2毒株及其变异株迅速传到了欧、美的猪群中,并且在世界范围包括中国在内的猪群中存在了数年之久。除H1N1和H3N2亚型引起的猪流感外,由H1N2、H1N7、H3N6、H4N6等其它亚型病毒引起的猪流感也时有发生。

世人对猪流感的高度重视,除了其显而易见的兽医传染病学意义,更在于其深远的公共卫生意义以及在流感病毒流行病学、种间传播中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SIV具有最大限度感染人的能力,直接影响到畜产品安全,对人类健康有潜在的威胁,在人体器官移植研究中,作为人体器官移植供体的猪必须排除SI的感染。回顾人类流感史,20世纪人流感的3次大流行都和SI密切相关,而1976年1月,美国新泽西洲佛迪狄克斯5名新兵因感染猪源H1N1病毒、1人死于肺炎的事件,则是SI人畜共患病史上的里程碑;此后,至少有12人因感染SIV而死亡。大量研究表明,猪在“禽-猪-人”的种间传播链中,充当禽、人、猪流感病毒重组和复制的“混合器”,扮演着流感病毒中间宿主及多重宿主的作用,SI在人和动物流感的病原学、生态学及流行病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SI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群发性传染病,对SI的研究已有80多年的历史。近年,SI出现了新的疫情,特别是在中国,不仅H1和H3亚型SI有抬头和蔓延的趋势,而且在某些省份和地区猪群中出现了H5和H9亚型流感病毒的感染,但我国对SI的研究相对滞后。20世纪末,李海燕等率先在全国大范围进行SI疫病的血清学和病毒学调查研究,对SI的诊断、疫苗、分子生物学及分子流行病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研究,进展喜人。本文着重将中国SI研究进展情况简要概述如下。1.猪流感的世界流行近况 SI一直是猪群中难以根除的呼吸道疾病之一。近年,猪群中除了常见的经典型H1N1、类禽型H1N1和类人型H3N2流感病毒引起的SI外,由重组病毒H1N2、H1N7、H3N6引起的SI也时有报道。1998年,美国卡罗莱纳洲、明尼苏达洲、爱荷华洲和德克萨斯洲接种了H1N1SI疫苗的四个猪场暴发了严重的SI,研究表明,其病原为H3N2人-猪双重组病毒株和人-猪-禽三重组病毒株,母猪发病严重,有3%-4%的母猪出现流产,产仔率降低5%-10%,断奶前仔猪死亡率高达4%-5%;23个洲的4382份血清样品中抗三重组病毒株抗体阳性率为20.5%,抗经典H1N1SIV抗体阳性率为28.3%;到1999年,从俄克拉荷马洲、伊利诺斯洲、科罗拉多洲、威斯康星洲及北卡罗莱纳洲又分离出三重组H3N2 SIV,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该病毒引起的SI几乎遍及整个美国,由此说明,该病毒对猪有很好的适应性并很快在猪群中传播开。1999年,普遍流行于水鸟中的H4N6 禽流感病毒(AIV),首次从北美中东部安大略湖自然感染的猪体中分离到,1999年香港报道从猪群中分离到4株H9N2亚型流感病毒。

2000至2003 年间,我们从中国东北、西北、华中、华东、华南及西南地区20个省、市及自治区猪群中分离到116株不同亚型SIV,其中,45株为H3N2,25株为H1N1,2株为H1N2,8株为H9N2,2株为H5N1。值得人们关注的是,H5N1亚型流感病毒已传入我国猪群中,李海燕等从2001年东部沿海暴发SI的某猪群的病毒分离物中鉴定了1株病毒为H5N1亚型,该猪群同时伴有H1N1和H3N2亚型SI的协同发生和流行。当时该猪群表现出严重的呼吸道症状、高热、咳嗽、打喷嚏,怀孕母猪流产率高达10%以上,母猪、仔猪、育肥猪相继发生,病死率在5%以上,紧急免疫自家疫苗后有所缓解,但病情易反复。2003年4月,从该地区进行的SI血清学和病原学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猪群中存在抗H5N1亚型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为9.5%;其抗体水平相差较大,该猪群曾在1.5年前注射自家苗,说明并非是疫苗免疫产生的抗体。另外,从该猪群采集的鼻棉拭子中再次分离到了1株H5N1亚型流感病毒。2.中国猪流感研究概况 2.1 SI的诊断及诊断技术

猪流感的诊断,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本病的特点为各种年龄、性别和品种猪都可感染,大多在深秋、早春和气候骤变时发生流行;常在几天内全群感染,病程短,发病率高而死亡率低,临床可见支气管肺炎症状和病变;同期若有人流感的流行则更有参考价值。猪流感的确诊,必须通过病原学诊断(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诊断(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

已建立的特异性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方法有血凝抑制试验(HI)、琼脂扩散试验(AG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等。同时,应注意与猪喘气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繁殖-呼吸障碍综合征等其它病的鉴别诊断。2.1.1血清学诊断

快捷有效的诊断方法是疫病防制的关键,血清学诊断技术是SI定性诊断、常规亚型鉴定最实用、确实的方法。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动物流感重点开放实验室从国外引进猪流感病毒(H1、H3亚型)标准毒株,建立了既可检测抗原亦可检测抗体的SI琼脂免疫扩散(AGP)诊断方法,同时建立了红细胞凝集(HA)试验、红细胞凝集抑制(HI)试验、神经氨酸酶抑制(NI)试验等常规血清学诊断及亚型鉴定方法,为全面开展我国SI疫情的调查研究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以全病毒抗原和重组核蛋白抗原为基础,开展了SI间接ELISA、抗原捕捉ELISA和PCR-ELISA诊断技术的研究,以满足生产实践及科学研究等对SI诊断的不同需求。2.1.2 病原学诊断 由于SI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差别较大且随其并发或继发感染情况、感染病毒株致病力高低、病程长短、应激及管理情况不同表现也不尽相同,而且无一为特征性症状和剖检变化,所以SI的确诊最确实的应依据病毒的分离鉴定。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动物流感重点开放实验室在多年禽流感研究的工作实践基础上,建立了SIV的分离鉴定技术体系,制备了SIV血凝素(H1、H3、H9亚型)和神经氨酸酶(N1、N2亚型)的分型试剂,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华东、华南及西南地区收集、分离、鉴定了116株SIV,建立了SIV中国分离株种毒库。值得一提的是,在病毒的分离鉴定工作中,对初步鉴定为SIV的分离物必须进行纯化后方可进行进一步的亚型鉴定,流感病毒可用鸡胚进行有限稀释克隆进行纯化。

2.1.3分子诊断

SI最确实、最经典的诊断方法是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耗时费力并要求较高的实验条件,不能满足急性传染病紧急疫情防制工作的需要,为解决SI防制实践中疫病的直接早期快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技术难题,哈兽研开展了猪流感分子诊断及分子鉴别诊断技术的研究。在H1和H3亚型HA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直接从猪鼻棉拭子或病料样品中检测H1和H3亚型SIV的多重套式RT-PCR诊断法,无需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常需时10多天)即可达到监测或鉴别诊断H1和H3亚型SIV感染的目的。以基因工程表达抗原和单抗为基础的SI亚型特异性分子诊断研究已获突破性进展,已获得表达有H1和H3亚型特异性基因(HA、NA)的真核分泌型重组表达载体或/和重组病毒,并实现了在昆虫细胞中的高效表达。2.2 血清学调查及毒株监测

哈兽研SI研究组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SI的血清学和病原学调查研究,2000~2003年,对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内蒙、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成都、重庆、上海等19个省、市、自治区1985份猪鼻棉拭子样品和死亡猪肺、气管样品以及4214份血清样品进行研究,基本掌握了我国不同地区SI的疫情、流行和分布情况。从SI的血清学研究发现,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等地区的猪群均不同程度地受到SIV的感染。总体上看,我国猪群中H1N1和H3N2亚型流感相当普遍,感染猪场波及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华东、华南及西南地区,感染阳性率最高可达100%;呈全国性分布,并经常协同发生和流行;从2000到2003年,猪群中的抗H1流感病毒抗体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阳性率分别为3.4%、9.5%、10.5%和12.0%,说明H1亚型 SIV自20世纪70年代传入中国台湾、香港猪群后,近几年在中国大陆猪群呈现蔓延趋势。抗H3亚型流感病毒抗体从2000至2002年呈逐年递增,阳性率分别为19.4%、25.1%和68.4%,但2003年有所下降,为24.0%,采集血清的猪场在1年内都未注射SI疫苗或自家苗。我们知道,H3N2亚型SIV是继1968年“香港流感”流行之后,1969年在台湾猪群中首次分离到的,此后便长期存在于中国各地的猪群中;由于猪群中抗H3亚型流感病毒抗体的普遍存在,使H3亚型SI的流行和传播趋向于自限性,抗体检测结果也体现了这种趋势。

2002年,东北、华北、华南及西南的猪群中抗禽源H9N2亚型流感病毒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5.6%、4.5%、6.8%及1.9%,但2003年采集的猪血清中均未出现。2003年采集的血清样品中出现抗禽源H5N1亚型流感病毒抗体,华南、华东地区猪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9%和9.5%。从研究结果看,H5和H9亚型SI的出现和流行与我国同亚型禽流感(AI)的流行呈现一定的平行发展关系。20世纪末21世纪初,H9N2亚型AI在我国广泛流行,曾一度给我国养禽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近年由于疫苗的使用和禽群中抵抗力的出现,H9亚型AI逐渐趋于稳定。而且,H5N1亚型AIV引起的'97香港“禽流感事件”曾导致人的感染发病和死亡。H5亚型AI在我国开始扩散蔓延,其严重程度已不容忽视。我国南部沿 海地区由于特有的生态条件和生活习惯使流感病毒得以在人、猪和禽(鸡、鸭等)之间交叉循环感染,给病毒提供了特有而复杂的演化环境和孵育温床。猪作为禽、猪、人流感病毒基因重组的混合器,任何新亚型的A型流感病毒从该地区猪群中分离到都不足为奇。在此背景下,从我国猪群中检测到抗H5亚型流感病毒抗体并分离到H5N1亚型SIV,尽管可以理解但却足以使世人震惊和关注,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知道,20世纪每次人流感的大流行都和SI密切相关。引起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H1N1毒株的HA基因是SIV和人流感病毒的基因内重组,该病毒在1918年以前已在猪等哺乳动物体内存在多年并获得感染人的能力,由猪传染给人,从而引起这次瘟疫性流感大流行;引起1957年“亚洲流感”和1968年“香港流感”的H2N2和H3N2毒株也都经过猪体的基因重配和适应过程。因此,对SI的监测作为预测和防止流感大暴发的最重要手段在欧美国家早已引起关注并达成共识。那么,这些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猪群中分离到的H5N1流感病毒和'97香港“禽流感事件”中H5N1流感病毒的遗传演化关系如何?是否有进一步的进化关系?这些演化能否导致病毒致病力和宿主范围的改变以及其潜在的公共卫生意义如何?这些都将是引起世界关注的重要课题。2.3 SIV分离株的抗原特性

哈兽研农业部动物流感重点开放实验室SI研究课题组用有限稀释克隆法对获得的SIV分离株进行纯化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及抗原特性进行研究,所有SIV分离株对鸡都不表现为高致病性,经鸡胚分离传代后SIV分离株均能凝集0.7% 人“O”型血、绵羊、兔、豚鼠、小白鼠、大白鼠及鸡的红细胞,大部分H3亚型SIV分离株表现为亲和相,为类TKUK63毒株,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类群;部分分离株经鸡胚传代后,出现了相别的变异[9]。这种相别和相变在流感流行病学、流感监测和诊断中均有重要意义。2.4 生态学和流行病学

哈兽研SI研究课题组对所采病料或所收集到的SIV初步分离物及血清学调查阳性的原发病猪场进行SI的流行病学背景及生态学研究,包括猪群历史或发病情况、猪场环境、管理及防疫措施等,掌握了SI第一手临床流行病学和生态学材料。调查发现,目前在中国的猪群几乎都未注射SI疫苗,因此,猪群中抗流感病毒抗体可以客观地反应猪群受SI感染的情况,高密度、多应激的集约化养猪和恶劣的养殖环境以及不完善的防疫及管理制度是致使许多老病久防不止,病情反复,新的疫病又不断出现和蔓延的根本原因,SI的大范围感染已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及畜产品的安全。2.5 免疫防制

世界SI防制经验表明,疫苗免疫是预防和控制SI暴发的有效措施和主动性战略,在欧美国家,SI免疫已成为养猪场的一项常规免疫,有些SI疫苗已商品化,如MaxiVac-Flu(H1N1亚型猪流感灭活疫苗)、PRV/Marker Gold--MaxiVac-Flu(猪伪狂犬病四基因缺失疫苗-H1N1亚型猪流感灭活疫苗)、MaxiVac-M+(H1N1亚型猪流感-猪肺炎霉形体灭活疫苗)、MaxiVac Excell(H1N1亚型H3N2亚型猪流感二价联苗),我国至今没有商品化的SI疫苗。

血清学调查和毒株监测研究发现,1999-2003年间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华东、华南及西南地区等20个省、市猪群大范围存在H1和H3亚型SI感染,同时证实H9N2亚型病毒在我国猪群中的存在,并首次发现我国猪群已感染H5N1亚型流感病毒,为人类流感及动物流感的防制敲响了警钟。从2000-2003年收集和送检的样品中分离鉴定了45株H3N2亚型、25株H1N1亚型、2株H1N2亚型、8株H9N2亚型和2株H5N1亚型SIV。我国的SI已呈现抬头蔓延之势,疫情复杂而不容乐观,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养猪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不做好SI的防制工作,将直接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科研人员在近年我国SI血清学调查和毒株监测基础上,对分离自中国 不同地区、不同亚型SIV流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综合分析SI毒株监测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筛选出免疫原性好、与全国范围流行的H1N1和H3N2亚型各抗原群均有很好抗原反应性、对鸡胚高滴度适应、在鸡胚中生长性状良好的流行株作为种毒,在SI灭活疫苗研究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完成了毒种的分离鉴定、毒种含量测定、血清学特性测定、毒种致病力测定、毒种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测定、毒种的纯粹性检验和保存期试验等毒种各项研究工作。其次,研制了SI H1N1亚型和H3N2亚型单价灭活疫苗及H1N1-H3N2亚型双价灭活疫苗,其生产工艺(包括病毒繁殖与灭活试验、佐剂比较试验、疫苗佐剂的配制和乳化工艺试验等)、终产品配制及检验、安全性试验、免疫效力试验、免疫攻毒效力与抗体水平的平行关系试验、免疫期试验、保存期试验等实验室试验基本完成,结果理想。田间实验结果表明,疫苗免疫后无任何不良反应,可有效预防H1和/或H3亚型SIV引起的SI,保护率高,免疫期持续时间长,可有效降低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增加平均日增重,显著改善饲料转化率,安全、有效,对仔猪、育肥猪、母猪均具有免疫保护。SI诊断试剂和灭活疫苗现正进行中间试制和区域试验。该研究中各项内容均已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SI诊断与防制研究的空白。2.6 SI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为建立SIV中国分离株分子流行病学、遗传变异与演化等相关信息数据库,探讨不同亚型SIV中国分离株的基因来源、进化及其在流感病毒种间传播中的作用,哈兽研SI研究组在现有不同亚型SIV分离株中,选择有时间或地域代表性、不同抗原亚群、具有不同生物学特征的毒株进行全基因克隆和序列测定。已完成15株H1N1亚型SIV 120个基因的克隆和序列测定,初步建立了H1N1亚型SIV分离株HA、NA、NP、M、NS、PA、PB1及PB2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分子变异与遗传演化基因信息数据库。完成了21株H3N2亚型 HA基因、25株NA基因、21株NP基因、25株M基因、25株NS基因的克隆和序列测定,对核苷酸序列和相应的氨基酸序列信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性研究,积累了丰富的H3N2亚型SIV一级结构数据,储备了雄厚的相关技术及数据。也完成了6株H9N2亚型SIV 42个基因的克隆和序列测定以及2株H5N1亚型SIV 16个基因的克隆和序列测定工作,建立了H5和H9亚型SIV分离株HA、NA、NP、M、NS、PA、PB1及PB2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分子变异与遗传演化基因信息数据库。

研究发现: 中国华北、华中、华东及华南地区猪群中至少存在H1N1、H1N2、H3N2 3种亚型SIV的共同进化。福建、广东、内蒙等省病毒株与H9N2 AIV A/Duck/Hong Kong/Y280/97 NA基因的氨基酸同源率在96.7%-98.4%之间;H5N1 亚型AIV A/Chicken/HongKong/YU822.2/01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H1N1亚型SIV NA基因的氨基酸同源率在98%以上,与福建、内蒙、黑龙江省部分毒株NP基因的氨基酸同源率分别在98.2%-98.7%、97.3%-97.8%、95.1%-96.0%之间,其M基因的氨基酸同源率均在95%左右;浙江、山东、河南分离株与A/Chicken/HongKong/258/97(H5N1)M基因的氨基酸同源率在96.8%-98.1%之间;A/Goose/GuangDong/3/97(H5N1)NP基因与内蒙2个毒株的氨基酸同源率分别为98.2%和98.7%,与福建分离株为99.1%。H5N1亚型SIV 2001年分离株对鸡呈高致病性,而2003年分离株能感染猪,但对鸡没有致病性,但其HA序列裂解基元却呈现高致病性AIV的特征,其HA和NA序列与H5N1亚型高致病性AIV A/Duck/Zhejiang/52/2000的核苷酸同源率高达99.3%和99.2%,而这2株病毒的宿主特异性和对鸡的致病性却完全不同。这些研究结果意味着, 在中国猪群中存在与H5N1和H9N2亚型AIV高度同源、遗传背景近似的毒株。说明在中国猪群中存在与H5N1亚型AIV高度同源、遗传背景近似的毒株。他们究竟在何处演化、如何演化、这些演化能否导致病毒致病力和宿主范围的改变以及其潜在的公共卫生意义如何?这将成为世界关注的最具挑战性的课题!

研究结果同时表明,H3亚型SIV中国分离株属欧亚猪谱系,其HA基因来源于水禽流感病毒,NS基因同时存在2大基因群系,广东大部分毒株和人流感病毒分离株属北美基因群系,内蒙、河南、山东、福建、黑龙江及广东部分SIV分离株属欧亚基因群系;通过对HA1、NA糖蛋白二级结构的预测发现,SIV中国不同地区分离株与参考毒株相比,其二级结构已发生明显的改变,主要体现在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的数目及位置的不同,可见HA和NA基因的点突变、碱基的缺失或插入会导致其蛋白功能的改变。H1亚型SIV分离株大部分属经典美洲猪谱系。进一步证实在中国内陆存在“禽-猪-人” 的流感病毒种间传播;并提出在中国存在“(水)禽-猪-(水)禽”及“人-猪-人”的种间传播机制。3 结 语

猪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同时存在流感病毒的2种受体,并且SIV HA序列上受体结合位点具有与人流感病毒受体(唾液酸(SA)α-2,6半乳糖苷(Gal))和禽流感病毒受体(SAα2,3-Gal)相同的结合特异性,因此,猪自然成为禽、猪、人流感病毒共同的易感宿主,成为流感病毒基因重组、新亚型流行株产生的活载体,同时决定了SIV也具有感染人和禽的能力,奠定了SIV在流感病毒流行株演化和种间传播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正处于全球候鸟迁徙路线上,同时该区水网密布,四季放养或混养着鸡、鸭、鹅、猪等,而且人与之接触频繁,这种特有的生态条件和生活习惯使流感病毒得以在人、猪和禽(鸡、鸭等)之间交叉循环感染,给病毒提供了特有而复杂的演化环境和孵育温床,各种新亚型的A型流感病毒都可能在该地区重组或突变产生。因此,中国(特别是中国南部)一直是世界流感研究地域上的重中之重。我们的研究已表明,H1N2、H5N1和H9N2亚型SIV已出现在中国猪群,究竟其遗传演化规律如何以及在AIV突破“禽-人”种间屏障中起何作用,将成为世界SI研究的新热点,中国SI研究的新进展将是对世界流感研究的重要新贡献。

附:猪流感的防制对策

SI是一种群发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病程、病情及严重程度随病毒毒株、猪的年龄和免疫状态、环境因素以及并发或继发感染的差异而表现不同。因此,对SI的防制,应从群体出发,以计划免疫为核心,实行综合防制措施。

强化“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理念,以灭活疫苗为“免疫硬件”,以首免和加免为主线,以母源、补白、调整、应急免疫为辅线,以多联和群体免疫为方向,以免疫质量评价技术为标准,建立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努力改善猪群日常管理及环境以减低猪的应激因素,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SI的发生和流行。

严格检疫制度,不从疫区引种,从外地引进种猪,必须了解产地的疫情和饲养管理状况并进行严格检疫;从国外引种时,必须经过国家海关对相关疾病的严格检疫,合格时方可引入。

养猪场应加强猪病的日常监测(包括病原监测和抗体监测),以提高动物群体“有效免疫”的整体保护水平,一旦发现血清学阳性的猪群,应及时进一步确诊,采取可行的措施,密切注视流行动向,防止疫源扩散。

加强饲养管理,实行“全进全出”制度。一批猪出栏后,猪舍经清洗、消毒后空置1~2周方可引进下一批猪。

严格控制参观养猪场,必要时经场长或主管兽医许可方可进入参观。参观人员必须遵守场内防疫制度,经洗澡、更换场区工作服及鞋帽方可进入,并按指定路线参观。

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应穿工作服和工作鞋帽。工作服和工作鞋帽应经常清洗、消毒。工作人员严禁相互串栋。

猪场工作人员不许在场外或自己家中饲养和从事与养猪有关的业务,养猪场工作人员所需的猪肉产品必须经检疫,最好由本场提供。定期对猪舍及猪群进行喷雾消毒;应保持料槽的清洁,定期清洗消毒;及时清理垫料和粪便,保持清洁卫生;场内消毒池要经常换消毒液,以保持有效浓度。

猪舍应封闭,防止活体媒介物与猪群接触。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蝇、老鼠及其它昆虫进入场内。对于易带来外界疫源的媒介物(包括工作人员、推销员、销售商、运送工人、来访客等),都应严加管理和监督。所有的一切用具和运输工具都须经严格消毒后,才能进入猪场。场内兽医人员不能对外诊病。

养猪场水源应来源于自场的井水或自来水,禁止直接饮用河流、池塘和湖泊水。以上措施是通过猪群的整体保健措施的全面实施来达到防治和减少SI的发生和流行。以下措施可在生产实践中作为参考:

预防:猪流感更易并发或继发其它疾病而导致严重经济损失,因此最好通过生物安全措施和免疫接种预防其发生。在欧美国家,免疫接种已成为预防SI的重要手段。加快猪流感疫苗的研制和开发也将成为必要,及时进行免疫接种能够提供很好的保护力,但必须明确所发生流感的亚型,有时需接种不同亚型的双价苗。以全灭活猪流感病毒或其免疫蛋白(血凝素抗原和神经氨酸酶抗原)制成的SI疫苗,主要依靠产生血液抗体而提供保护。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用中国流行株研制出油包水型H1、H3亚型单价及H1-H3双价灭活疫苗,安全、有效,对仔猪、育肥猪、母猪均具有免疫保护,有效降低临床症状: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等,增加平均日增重,显著改善饲料转化率,有效预防和控制H1、H3亚型SI的扩散和蔓延。现实验室的所有试验已完成,正进入中间试制和区域试验阶段。

免疫途径:肌肉注射或皮内接种 免疫程序:

小猪每头份2ml,两次免疫间隔2-3周

种猪配种前或配种时或分娩前免疫,每头份4ml,首免后间隔2-3周加强免疫,以后每年免疫2次 优点:对抗原性相似的同亚型毒株有75-100%的抗感染保护作用。局限性:⑴ 对不同血清亚型保护性差;⑵ 灭活免疫产生的免疫力较慢。

治疗:对猪流感目前没有特异的治疗方法,必须采取果断的综合性措施来降低其死亡率,盐酸金刚烷胺和盐酸金刚乙胺有一定的抗流感病毒作用,金刚烷胺对猪流感的防治效果随用药时间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在感染的同时或在感染后1~3天用药,猪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在用药猪群中会有散毒现象,并有抗药性病毒株的出现。

以下措施对猪流感有一定的治疗和缓解作用,是减少损失的有效途径:(1)用百毒杀、强力消毒灵、碘力杀等消毒剂进行消毒,并将病猪隔离;(2)试用复方吗啉胍片或复方金刚烷胺片和板蓝根冲剂,抑制病毒繁殖,减少病毒传播和排毒,用量根据猪的体重及药品含量确定。(3)抗感染、抗应激:应用抗生素可防止或减轻细菌性并发或继发感染;重症病猪应服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品,同时给予止咳祛痰药。如泰磺安每50克配10公斤料每天饲喂2次,或土霉素碱+磺胺二甲嘧啶混合拌料均有一定效果。用维生素C(500克/吨,拌料或饮水)可抗应激。(5)选用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缩短病程,减少病毒的传播。(6)补充体液,如人工输液或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和葡萄糖等。(7)中草药:苏叶100克、薄荷100克、藿香100克、荆芥100克、苍术100克、防风100克、双花120克、黄芪100克、甘草30克。该配方为100头仔猪一天用量,连服2天。

第三篇:安庆地区环境调查报告

安庆地区环境调查报告

安庆生态优良,是国家园林城市。安庆城北枕龙山,南临长江,西依皖河,东接石塘、破罡诸湖,狮子山、凤凰山、菱湖、秦潭湖等镶嵌其间,整个就像是一座大园林。城北的大龙山—石塘湖风景区,山景、水景、石景、树景、洞景融为一体,别具特色;城西的陈独秀陵园,林郁山静,幽雅肃穆,令人叹止;城南沿江岸建设的外滩公园、桥头公园绵延近十公里,形成一条靓丽的风景线;城内的“世太史第”、“探花第”、“太平天国英王府”等古建筑,保持了典型的明清建筑风貌;特别是历史悠久的菱湖公园与近年建设的莲湖公园、皖江公园、菱湖风景区已连成一片,总面积近五平方公里,堪与杭州西湖媲美;建设在景区内的文化广场、黄梅戏艺术中心、邓石如碑馆、黄梅阁、血衣亭、日本樱花园、徽派盆景园、黄镇纪念馆和科技馆、体育馆、图书馆等建筑物,以及程长庚、邓石如、严凤英、邓稼先、陈延年等塑像,增添了一层文化的氛围。目前,城区绿化覆盖率已达38.26%,绿地率达35.6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8.03平方米。但是,由于过去50年来一直实行“牺牲环境要经济利益”的粗放型

经济增长方式,导致安庆整体生态环境每况愈下。

一、安庆市迎江区龙狮桥一带生活环境污染问题

一是安庆一枝梅油化有限公司环境污染问题;二是新

河环境污染问题。

安庆一枝梅油化有限公司为国控水污染源。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2005年改制为私营企业,2002年新建一条油化生产线时,通过了安庆市环保局环境影响审批,但该生产线因故未投入生产,至今未通过“三同时”验收。企业目前生产工序仍沿用原有老生产线,主要产品为香皂和甘油,近两年,生产状况不佳,一直处于半停产状态。2004年前后,该公司周边企业均已开发成居民住宅,其中银桥小区、华棋小区紧邻公司围墙。由于规划、建设等部门未进行严格把关,这些居民区建设之前,均未按《环评

法》要求进行环境影响搬迁评价,一枝梅油化有限公司生产经营期间产生的恶臭气体、噪声、烟尘等对附近居民产生一定影响。2006年后,公司经过改制在原有生产条件下逐步恢复生产,但始终处于时停时开的生产状态。对于恢复生产后的环境污染问题,安庆市环保局督促企业投入资金对周边居民反映的煤堆场粉尘及生产噪声等污染问题进行了治理。经过治理,该公司噪声和烟尘污染有所改善,但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再加上粗放式生产方式,生产工艺中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污染无法从根本得到解决。2007年8月2日,安庆市局依法对该公司做出处罚决定,责令其完善污染防治设施,并处以罚款5万元。自2008年5月以来,该企业又一直处于停产状态。

目前,安庆一枝梅油化有限公司制定了企业计划。整体搬迁工作计划分两期进行,一期投资4800万元,将锅炉、熔炼油、大锅皂化、油脂水解、脂肪酸蒸馏、中和制皂、真空干燥、甘油生产搬迁进安庆市工业园区内;二期投资4000万元,将香皂成型、包装、液洗、化妆品、工业油酸、硬脂酸项目搬迁进安庆市工业园区内。一期预计完成时间为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一期完工即可消除对周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二期预计在2009年底前完工。企业在搬迁之前,产生恶臭污染的油化生产工序将不在生产。

新河曾经作为安庆市主要排污口之一,长期以来,承担着老城区23万人生活污水和近十家工业企业生产废水的排放任务,进入新河的污水主要以生活污水为主,沿线还接纳了华林人造板、华茂集团等近十家工业企业生产污水,生产污水经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

2007年3月份,安庆市城东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12万吨的一期工程项目已建成并开始投运,新河排污口也已同步截流,进入新河的所有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

后排放,新河污水不再直排长江。

安庆市城东污水处理厂安装了废水在线监控设施,并实现与省、市环保部门联网,目前已满负荷运行。2008年6月,安庆市城东污水处理厂通过了我局组织的环保验收。原经新河排入长江的城区生活污水和部分达标生产废水截流进入污水处理厂,新河污染问题目前已逐

步得到改善。

关于安庆市大观区安庆石化厂等企业污染问题

一、安庆市大观区安庆石化厂污染环境的问题

该问题是安庆市环保局局近几年来高度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年来,在安庆市局的积极推动下,安庆石化先后投资 2000 余万元对其生产过程中的恶臭污染进行了分期治理.(一)恶臭污染源及治理情况 该公司恶臭主要来自于炼油系列的“三废”处理装置:初级污水处理厂无组织排放的硫醇、硫醚及硫化氢气体,碱渣处理装置无组织排放、开停车及检修时产生的酚类、硫醇、硫醚,硫磺回收装置不完全反应产生的硫化氢.近几年,安庆石化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实施了以催化燃烧技术为主要工艺路线的炼油初级污水处理场恶臭一期工程,工程总投资约550 万元,目前已投入使用,每天处理50000Nm 3左右恶

臭气体.一期工程主要是处理隔油池、浮选池、贮存池等构筑物含高浓度挥发性烃类有机物和少量硫化物的恶臭气体,即首先将总进口、隔油池、浮选池、贮存池等构筑物表面用水泥盖板封闭,累计加盖 2500Nm 2,进行臭气收集,再经管径分别为Dg150-Dg400 的管线抽到催化反应装置.高浓度臭气进入装置后先经分液罐脱水、风机升压,再进脱硫均化罐进行脱硫及总烃浓度均化,最后进入反应器进行催化燃烧反应,反应后生成含CO2 及H2O 的无害烟气由烟囱排出,但生化曝气池、吸附—再生池散发的含低浓度硫化物的恶臭气体对周边的居民仍有一定的影响.安庆石化通过慎重对该臭气治理技术调研的基础上,二期工程采用生物滴滤处理技术进行二期臭气处理,工程投资620 万元.目前该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臭气经处理后达标排放,改善了污水场及周边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碱渣恶臭气体主要来源于汽油碱渣处理装置,汽油碱渣经酸化、精馏提取粗酚,恶臭气体收集送焚烧炉焚烧.生产工程中无组织排放、开停车时会产生一定的酚类、硫醇、硫醚等恶臭气体,安庆市局要求该装置区必须加强管理,减少开、停车次数,加强对设备及管线阀门的维护,杜绝跑、冒、滴、漏,保证焚烧炉的高效运行,最大限度的减少恶臭气体的影响.硫磺回收装置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硫和少量硫化氢.安庆石化正在建设硫磺回收尾气处理装置,采用 SSR(中石化硫回收工艺)+胺吸收工艺.制硫尾气先经过捕集器分液,将尾气加热至300℃后混氢,在尾气加氢专用催化剂的作用下,尾气中全部非硫化氢的硫化物,如SO2、SX、COS、CS2 等被加氢、水解为硫化氢.加氢还原后的尾气进入尾气急冷塔降温后进入尾气吸收塔与溶剂再生单元送来的MDEA 逆流接触,尾气中的硫化氢被MDEA 吸收,净化后的尾气进入焚烧炉,在650℃条件下,残留的硫化氢经氧化反应成二氧化硫,处理设施投资1080 万元.目前该项目也已建成并投产使用,能有效减少含硫化氢恶臭气体的排放.(二)安庆石化扩建问题 安庆石化扩建项目是中石化与安徽省、安庆市共同推进的项目.目前拟建的项目,不仅有利于资源配置的效率,而且能也有效地解决历史遗留的环保问题.例如:新建的30 万吨/年的气分装置,是将液化气中丙烯提炼出来,进行资源优化利用;新建的220 万吨 /年的蜡油加氢装置,是为了降低该公司的主要产品汽油、柴油的硫含量,保证生产出合格的清洁产品,减少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 SO2 排放量,同时也能降低催化装置再生烟气中的SO2 含量;新建的 4 万吨/年的硫磺回收装置,是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是将废气中H2S转化成硫磺,进一步提高原油中总硫转化率,据估计,这些项目有望在2008 年底至2009 年初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有望进一步减少 SO2 排放量.该公司所有新建项目均按照规范要求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安庆市局今后将加大对安庆石化的监管力度,加强巡查和暗访,监督其污染设施正常运行.将安庆石化环境问题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来研究.已将该问题相关情况回复投诉人,投诉人基本表示满意.二、芜湖市弋江区凤凰山采石厂污染环境的问题 经调查,凤凰山采石厂位于火龙岗镇新山村境内,现名为芜湖市新山采石厂,法人代表为王永虎.该厂始建于1984年,当时周边为一片荒地,后来陆续有一些村民在附近自建起了住房.2008 年9月20 日,针对该厂因爆破而产生的粉尘和噪音污染问题,弋江区政府组织安监、国土等部门对该厂进行了联合执法检查,要求该厂实施局部爆破,同时减少爆破用药量,严格在爆破安全距

离范围内实施爆破.针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染问题,弋江环保分局也曾多次到该厂进行现场检查,并提出整改要求.目前该厂正在积极进行整改.一是对破碎机进行封闭,同时严格带水作业,减少扬尘;二是自制了洒水水箱,并聘请了专人负责对厂区范围内和附近道路进行洒水,确保不因为车辆行驶而造成二次扬尘;三是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确保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同时加强内部环境管理,确保防治措施落实到位.

第四篇:猪流感应急预案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吉怀六标项目经理部

甲型H1N1流感(猪流感)应急预案

猪流感(SwineInfluenza)是甲型(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或人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卫生部于4月30日猪流感命名为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为了积极应对国内可能发生的疫情传播和紧急情况,有效地控制疫情蔓延扩散,保障参建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结合我项目部特点,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为确保在发生人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疫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本着“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原则,周密计划,精心安排,实现对甲型H1N1流感的可持续控制。

二、组织领导机构

1、成立预防与控制甲型H1N1流感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职责:根据病情预测和变化情况,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制定防控工作的制度、措施,检查、督导各部门防控工作的开展和落实。负责项目部传传染病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指挥,以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

2、日常管理机构

由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防突发病工作的业务指导、组织管理与监督检查及病情报告、信息沟通与组织协调工作。

三、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跟流感传播有类似,甲型H1N1流感可以通过咳嗽或喷嚏中的小液滴传播。小液滴可被直接吸入呼吸道,或者通过握手,接触物件等方式,经手将病毒带至呼吸道。而且,病毒可以在笔,书本,茶杯乃至键盘上存活数小时之久,直至人通过接触这些物件而最终受到感染。与患者近距离接触也有可能导致新的感染或发病。

一旦发现猪类或其它动物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应按照《动物检疫法》有关规定,对疫源地进行彻底消毒,对病人及疑似病人进行隔离。

2、切断传播途经。

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对疑似病人立即送至卫生机构隔离,采取医学观察七天以上。

3、保护健康人群。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4、加强院感控制措施。

对于疑似病人或确诊病人进行隔离并佩戴外科口罩;医务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加强手卫生,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等重点部门的医务人员应佩戴外科口罩,必要时佩戴护目镜或防护口罩;对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等重点部门应当加强室内通风。

四、宣传教育 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收集甲型H1N1流感疫情情况,掌握本地区疫情动态。并对参建员工进行传授针对性较强的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切实增强卫生防病意识;教育员工主动维护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五、疫情应急响应

如果项目部所在地发生疫情,根据预警情况,我项目部分别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

1、三级响应

保持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在坚持日常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适时采取以下措施:

⑴办公室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加强空气流通和消毒防护工作;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做好对项全体目部人员感染控制工作。

⑵食堂、办公室等公共场所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各部门对管辖的工作和生活场地进行定期消毒。

⑶对集体活动进行控制,举行集体活动要经过领导小组审批。⑷严格执行出入管理制。

2、二级响应

除对密切接触者实施控制外,项目部保持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在坚持三级疫情的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适时采取以下措施:

⑴员工外出和在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并定时对居所进行消毒,搞好楼道卫生。

⑵定时对办公室、食堂和宿舍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⑶加大门卫管理力度,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工作和生活区域。⑷根据情况,及时向参建员工通报防控工作。

3、一级响应 在坚持二级疫情的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适时采取以下措施: ⑴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严格落实和检查各项预防措施。所有参建员工均有义务和责任及时报告传染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情况。

⑵实行封闭式管理,所有员工不离开项目部,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项目部生活、工作区域。

⑶患者送定点医院集中收治,严格实行传染病病人急救转运程序,防止病人自行求诊中造成传染。

4、应急状态处理

发现我单位有疑似病例,有关当事人必须在发现的第一时间内向项目部领导报告,领导小组负责向建设单位及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中铁二十局四公司吉怀项目部

二〇〇九年五月二日

第五篇:猪流感相关诱发因素以及有关预防措施

猪流感相关诱发因素以及有关预防

措施

针对这次出现的人流感病例与动物流感病毒非常有关联,而且这次在实验室已被证实的引发疫情的病毒是猪流感病毒a/h1n1亚型,是一种之前从未在人和猪身上出现过的新型猪流感病毒;人感染猪流感的疫情在多个社区暴发;发病人群多为青壮年,而不是季节性流感的易感人群——老人和儿童,这与人禽流感非常相似。世卫对墨西哥和美国这次出现的人感染猪流感疫情

予以高度关注。

病理变化猪流行性感冒的病理变化主要在呼吸器官。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的粘膜充血、肿胀,表面覆有粘稠的液体,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充

满泡沫样渗出液。胸腔、心包腔蓄积大量混有纤维素的浆液。肺脏的病变常发生于尖叶、心叶、中间叶、膈叶的背部与基底部,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界限,颜色由红至紫,塌陷、坚实,韧度似皮革,脾脏肿大,颈部淋巴结、纵膈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肿大多汁。

有何预防措施?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因此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应该掩住口、鼻;由于流感病毒往往可以在一些日常用品表面上存活一段时间,因此应勤洗手,还可经常用酒精为日常用品消毒。此外,少在人多的地方“扎堆儿”也是降低感染概率的一个有效方法。最后,如果一旦发现染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外出,以防将病毒传染他人。

畜牧兽医专家指出,夏秋季节是猪流感高发季节,如果防控不好,很可能造成该病大发生。

诱发因素多

引起猪流感发生和流行的诱发因

素很多,大体可归纳为3个方面:一是人为因素,二是天气因素,三是环境因素。

粗旷式饲养管理导致发病:农户在夏收、秋收两个农忙季节里,顾了田里的庄稼而忽略了圈里的猪,不及时给猪打防疫针,不及时给猪饲喂,使猪饱一顿饥一顿,不及时给圈舍打扫卫生等,均可造成猪体抵抗力下降而引起发病。我市许多地区的散养户,将猪置于低矮潮湿、通风不良、肮脏泥泞的简陋圈舍中饲养,猪无法躲避酷暑和冷雨的侵袭,无法躲避吸血昆虫的叮咬,加上喂的是变质腐败的泔水类饲料,猪岂能不发病?

防疫不到位导致发病:近年来,在许多地区机构改革中,农村基层畜牧兽医站被撤销或撤并,使基层兽医服务体系线断网破,导致动物防疫工作陷入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出现猪禽防疫针没人打、产地检疫没人搞的局面,从而导致猪流感发病。

农户自充兽医酿苦果:在相当多的地区,农户自充兽医现象普遍。他们靠着一知半解的动物疾病防治知识,买来注射器和常用药,见猪不吃食就给猪打针用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不懂得免疫程序,不懂得诊断和用药机理,他们常常在发现动物病情严重时才慌了手脚,再去找兽医诊治。如此操作不仅防不住病,而且猪病往往常年不断,此起彼伏。

自由宰杀导致恶性循环:许多农户见生了病的猪打了几针不见好转,就将病猪廉价卖给小刀手宰杀。小刀将病猪肉在市场销售,使病情在更大范围内扩散传播。如饭店将含有病原菌(毒)的泔水返回到郊区农村(城乡结合部)喂猪,造成更多的猪发病。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往往使病的流行形成多次反复或此起彼伏,长期得不到控制。

易引生并发症

据近几年来猪流感流行性情况调查,夏秋季节往往以猪流感为先导,而

后引发很多并发症和继发症,如:猪瘟、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等。其中最易并发或继发的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据调查,在一个地区夏秋季节猪病中,流感常常是罪魁祸首,其先发生而后继发的或与之并发的病常使病情复杂化,给猪群带来很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淘汰率。

消毒灭源迫在眉睫

怎样防止猪流感大发生?畜牧兽医人员指出,夏秋季节气温高,利用高温季节进行消毒灭源,对防治猪流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县乡两级兽医防疫机构应充分利用高温季节,组织农民大搞消毒灭源活动,有效地消灭病原体。有关部门应严格执法,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严禁出售和宰杀病猪,防止病源扩散。当前,各地应很好地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体制改革的意见”,完善动物防疫服务体系,对目前的防疫缺口认真补实,切实抓好动物防疫工作。

下载安徽省安庆地区最新猪的流感疫情通报(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省安庆地区最新猪的流感疫情通报(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猪流感英语作文素材

    猪流感英语作文范文素材 关于墨西哥猪流感英语作文的素材 2009年4月24日,猪流感在墨西哥爆发,猪流感可以人传人,病毒威胁已走进我们身边,中国也与世界各地一样处在这场全球性的......

    各个国家猪流感病例统计.docx

    各个国家猪流感病例统计各个国家猪流感病例统计国家(疑似)病例死亡人数确认美洲 网址:www.xiexiebang.com 第 1 页,共 17 页 墨西哥4000余例疫情已经扩大到包括首都墨西哥城......

    五招对付猪流感 中英文对照

    Swine flu has yet to escalate into a global pandemic, but here's what to do if it does 猪流感还没有升级为全球性的大规模流行病,但是如果真的发生了这种情况,你应该按......

    认识新型猪流感及防护方法

    認識新型豬流感及防護方法 《宣導》新聞小辭典╱認識新型豬流感及防護方法 截止目前為止,墨西哥及美國西南地區爆發豬流感疫情爆發人感染豬流感疾情,已經攀升到103人死亡, 請......

    猪流感的防控技术措施

    猪流感的防控技术措施 猪流感是由A型猪流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突然发热,精神沉郁,眼结膜潮红,流鼻涕,咳嗽,气喘,呼吸困难为特征。本病虽然传播快,发病......

    预防猪流感,丝毫不能怠慢

    最近,墨西哥、美国等国家相继发生人感染猪流感疫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对此高度重视,专门就做好我防范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虽然,猪......

    猪流感症状及预防方案措施

    猪流感症状及预防小贴士传播途径:科学家指出,打喷嚏、咳嗽和物理接触都有可能导致新型猪流感病毒在人群间传播。传播范围:流感专家担心,最近一段时间出入墨西哥城国际机场的旅游......

    2009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

    2009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猪流感(Swine Influenza) 是甲型(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或人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这种病在猪中经常发生,很少导致猪的死亡(猪的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