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太湖县夏季猪病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4 11:2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徽省太湖县夏季猪病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徽省太湖县夏季猪病调查报告》。

第一篇:安徽省太湖县夏季猪病调查报告

安徽省太湖县夏季猪病调查报告

调查

近期太湖县养猪场发生某种夏季疾病,根据本人在当地调查,通过传染病学和流行病学及临床治疗效果,基本上判定为夏季高温应激综合症,最近几天当地气候突变,进入高温、潮湿、闷热的梅雨季节。许多养猪场硬件设施不全,生活环境恶劣,加上前期猪价过低,许多养猪户降低饲料营养标准,机体抗应激能力下降。高温环境下,机体自我调节能力下降。出现一些疾病。

发病状况

许多发病猪体温升高41°左右,皮肤发红,大便干燥,采料量减半或废绝。病程长达5—7天,但育肥猪死亡率很低,而体质较弱的母猪在产前产后发病死亡率偏高。许多客户按附红体或温和型猪瘟治疗,效果不佳,许多猪场采用保守治疗方案,几天后自动痊愈。

评估

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较差。在外界环境气温突变升高下,猪体无法抵抗热应激,激发感染了流感、附红体、链球菌、猪瘟等消化道和呼吸道的综合性感染。如果不改变生存环境,营养得不到改善,后期持续高温状况下,会发生复杂性混合型感染,死亡率大大升高。

预防保健治疗方案

预防

要加强猪瘟和链球菌的免疫,免疫时提前在料中加入润生康和健力源。

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好通风、防暑降温工作,在料中加入电解多维和健力源。也可以加入小苏打。在饮水里加入藿香正气水。

药物保健

l 1用健力源+嘉速补+葡萄糖饮水,用泰灭净+阿奇环素拌料

l 2用健力源+嘉速补+葡萄糖饮水 用喘痢嘉+呼毒清拌料

l 3连用5-----7天后,根据情况 用润生康+健力源拌料调理消化道

治疗

l 1如有体温高于41°的病猪要加入解热药。

l 2全群要及时用全价料,不用生料,治愈后及时加入润生康+健力源调理消化道,加强营养的吸收,提高抗病能力,以防二次感染

l 小群发病 消化道为主的体温41°以下的病猪

l 1 上午 重症混感清+败毒急救+速康 下午 用强勉+牲力源肌注,连用三天

l 2 上午 速倍治+速康 下午 强勉+牲力源肌注,连用三天

总结 如果没有继发性感染时,不要乱肌注抗生素,采用保守性调理回复方法。及时改变生存环境,如果连续出现同一种病症时,要及时处理可出栏的育肥猪,减少疾病的压力和经济的损失。

第二篇:防治夏季热性猪病总结

提高饲养水平,做好通风降温夏季热性猪病是一类由环境因素造成的内源性疾病。由于生存环境不良,导致猪体的抵抗力不同程度的降低,容易被病原微生物侵害发病。因此,针对夏季高温多湿的特点,宜多饲喂一些青绿多汁的富含维生素类的饲料,同时注意降低饲养密度,加强通风降温工作。尤其是圈舍低矮、石棉瓦屋而的更应采取多种降温防暑措施,切实改善生猪的饲养环境和科学合理的饲料搭配,以增强其抗病能力。

规范预防免疫,坚持圈舍消毒及时搞好程序化免疫工作,适当增加猪瘟疫苗剂量(建议初次2头份、二次3头份),以提高猪瘟的实际抗体滴度,可以大大减少夏季热性猪病的死亡率。要高度重视开展夏季大消毒工作,消毒方法要科学,坚持先清扫后消毒,圈舍至少每2天消毒1次,养殖户之间尽量不串场,认真搞好灭蝇除蚊工作。

适时药物预防,增强机体抗力在猪群中个别出现热性疾病时,全群饲料中可立即添喂磺胺类或四环素类药物进行预防。连续施用1周,可有效防止整群发病。

开展积极治疗,科学合理用药夏季热性猪病多数有混合感染,容易误珍。笔者总结的诊治原则是:抓住主因,标本兼治,抗菌抗毒(虫)并举。治疗过程中要及时分析诊治结果,如果误诊或有新的并发症应及时施治。青链霉素不可以大剂量连续使用,以免影响其他抗生素的使用效果。对附红细胞体病与弓形体病使用复方间甲氧磺胺嘧啶钠时静注效果比肌注好;治疗不明原同引起的猪高烧高热、或持续低烧、卧地不起、食欲下降甚至废绝、集体虚弱、结膜潮红等症时用抗病毒1号(复方黄芪多糖)与头孢雷定效果较好。在治疗无名高热时,结合中药灌服,大青叶500克、银花150克、连翘150克、薄荷200克、野菊花150克、紫地丁150克、按50公斤猪10头份为1贴。每次加3公斤水煎汁灌服,每贴煎2次,药渣可混在饲料中给服,连服2~3贴,效果明显。用药时要注意一定疗程,一般3~4天为一疗程,不宜每天频繁换药,也不宜长期使用1~2种药物,注射时尽可能一畜一针头,注射部位要适当分散,以利于药物有效吸收。在诊疗时,要了解猪群的防疫情况,对防疫差的应及时进行加强免疫,用猪瘟单苗按每头猪5~8份结合猪用转移因子1~2毫升注射。

第三篇:夏季猪病预防与治疗

夏季猪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夏季气温高,给猪场生产带来不少问题,对规模化猪场的影响更为突出,如热应激、采食量下降、增重减慢、繁殖障碍等,本文拟对高温季节猪场饲料的管理及保健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猪群热应急的表现;妊娠母猪的最适量温度为22℃~25℃,哺乳母猪为15℃~18℃,公猪为15℃~18℃,哺乳仔猪为28℃—32℃,保育猪为24℃~28℃,肉猪为18℃~21℃,当环境温度高于32℃时,猪群则出现热应激。

1.1公猪性欲降低,精液品质下降。一般认为公猪睾丸造精机能产生障碍的极限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85%,遭受高温的公猪精液品质降低,并且会导致其受应激过后4~6周繁殖力较低。

1.2母猪繁殖障碍发病比例上升。母猪受胎率下降,返精率增加,产仔数下降,流产、死胎增加,特别对妊娠早期(30天以内)及妊娠后期(100天以后)的母猪影响最大。母猪受精率在20℃时为85%~90%在33℃下暴晒72h后为50%~60%.母猪产后子宫炎—乳房炎—泌乳综合症发病率增加,并因热应激而使采食量下降,影响泌乳量,仔猪断乳重减轻,母猪断奶后发情延时。

1.3商品猪饲料利用率降低,采食量下降,日增重下降。当环境温度高于5℃~10℃时,猪的食量要降低6%~21%.1.4中暑、猪应急综合症、便秘、黄白痢、弓形虫病,附红细胞体病、衣原体病、链球菌病等疾病发病率升高。

1.5饲料更容易发霉变质。出现猪霉菌毒素中毒现象。

1.6蚊子、苍蝇等大量滋生,干扰猪只休息,传播疾病,以昆虫为传播媒介的传染病发病率升高。

2.高温季节饲料管理要点

2.1完善防暑降温措施

在高温季节,应为母猪提供一个凉爽、洁净、安静的小环境。

2.1.1猪场选址布局要有利于通风降温猪场选址坐北向南,猪舍最好呈阶梯式排列,间距在8m以上,有利于通风降温。

2.1.2增加猪场绿化面积,改善场区小气候增加猪场绿化面积,减少水泥地面所占比例,以降低地面湿度,夏天可降低猪舍环境温度3℃~4℃,减轻热辐射80%。

2.1.3改善猪舍环境(1)加强通风:尽可能打开所有门窗和散气孔通风,采用电扇、抽风机加强舍内气流动。(2)用水降温必须和强力的通风结合起来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否则会造成高温高湿,适得其反。喷雾降温适用于配种妊娠舍、生长育肥舍及公猪舍,每间隔40min左右喷水3~5min,滴降温适用于限位栏及漏缝高位产房,对哺乳母采用颈部滴水降温,最好能够自动控制,每间隔15min0.5~1min,滴水降温可使哺乳母猪的采食量提高20%;冲洗淋浴降温适用于大肥猪舍,配种妊娠舍及公猪睾丸局部降温,每天进行淋浴2次,忌用冷水突然喷淋猪头部,对配完种Ih内的公猪禁止冲淋;水浴温可在运动场上建水池,让公猪和断奶母猪自由洗浴降温;屋顶喷水降温或人工

喷水降温。(3)改变猪舍结构或安装防晒网降温;南方的公猪舍、妊娠母猪舍、生长育肥舍宜采用开放式结构;猪舍屋顶、墙壁和猪栏地面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如屋顶瓦面下铺垫刨花或泡沫,墙壁用空心砖,猪栏地面用绝缘水泥或漏缝地板;延伸猪舍屋顶宽度可减少热量的吸收;在猪舍屋顶及太阳直射的东西两侧拉防晒网遮阳以避免日光直射。(4)湿淋降温或空调降温;有条件的猪场产房及保育舍可使用湿淋降温系统,一般可降低舍温5℃~8℃;种猪场和采用人工受精猪场的公猪舍可安装空调。

2.2改善饲料管理

2.2.1降低猪群密度。降低猪群密度可避免拥挤,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热应激,尤其是圈养的妊娠母猪若密度过大,会因炎热烦躁打架引起流产。所以最好单栏饲养。商品大猪占圈面积要达到1~1.2m 2/头。

2.2.2适当控制配种时间。适当避开最炎热的7~8月份配种,合理安排生产;同时配种、采精在早晚凉时进行。

2.2.3安排好猪群调动、出售、去势、疫苗注射时间此工作宜在早晚进行,猪长途运输途中要供应饮水喷

水降温。

2.2.4推迟上产床时间。选择母猪产前3d左右早上凉爽时上产床。

2.2.5控制分娩时间、缩短产程。高温条件下常出现母猪分娩时间长,使胎儿停留产道时间过长而窒死亡。可在预产期前2d清晨注射氯

前列烯醇0.2mg/头,约24~28h后分娩,产下3~5头后,注射缩宫素~5mL。这样既可诱导母猪在清晨分娩,又可缩短产程,减少死胎。

2.3调整饲粮营养水平,控制饲粮日喂量

2.3.1增加重胎及哺乳母猪营养摄入量。高温环境下哺乳母猪料应保持较高的营养水平,可添加2%~5%肪粉、2%优质鱼粉及0.1%~2%赖氨酸,母猪产前4周的日采食量应达到2.5~3.2kg,旺乳期应达到6kg上。

2.3.2对待配母猪实行优饲。对断奶母猪或配种前2周的后备母猪实行以哺乳料短期优饲,促进发展排卵,日喂量可保证在2.2~2.5kg以上。

2.3.3控制妊娠母猪营养摄入量,配种后的母猪应采用低蛋白质水平的妊娠母猪料,过多的饲喂对期胚胎发育不利,尤其是在高温季节,母猪配种前4周,日喂量在1.8—o.2kg为宜,使母猪控制在中等况。

2.3.4应用专门公猪料。种公猪应用专门配制的公猪料,并且增加2%优质鱼粉或每头公猪每天增喂2枚鸡蛋。

2.3.5提高商品猪采食量,选用优质新鲜原料,添加诱食剂,提高采食量,保持商品猪较高生产速度。

2.4改变饲喂方式

2.4.1改变料型。采用湿拌料,水比例为1;1,可提供采食量为10%左右,但要现拌现喂,防止酸败变质;时多喂青绿饲料,尤其是母猪。

2.4.2增加饲喂次数。晚上加喂夜饲,特别是泌乳高峰期的母猪。

2.4.3调整饲喂时间。在清晨或傍晚凉爽是喂料,做到早上早喂,晚上多喂,夜间不断料。

2.4.4保证充足的清凉饮水。抑制猪体温上升。(1)增加饮水器的数量;经常检修饮水器(有无阻塞);饮水器要有足够的压力保证流量,母猪为1.5L/min,肉猪为1L/min。(2)在饮水中添加0.1%~0.2%的人盐或0.5%小苏打,调节母猪体内电解质平衡,减少热应激的发生。(3)采用清凉深井水,水管不要暴晒在阳光下,有利于猪体降温的同时,要保护好仔猪免受高湿和风扇直吹的影响。(4)应保证活动场上的饮水不间断,并将饮水器置于阴凉的地方,以避免日光直射升温。

3.高温季节猪群保健技术要点

3.1加强猪群免疫

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注射各种育苗,并做好记录,确保免疫到位。确保疫苗质量,保证疫苗采购、运输、保存过程规范,防止可能出现疫苗冷链的中断,造成疫苗质量下降或失效,稀释后的疫苗应放在冷藏箱中并在Ih内用完。同时不要因为夏季而忽视口蹄疫苗的接种。

3.2保持猪舍得清洁,定期消毒

高温多湿季节是细菌生长与繁殖十分活跃的时期,清洁消毒工作2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杀灭或清除留在猪场及猪体表存活细菌的好办法。定期对猪舍内外环境,包括栏舍,场地、用具、器械、排水道、空气以及母猪全身体表等方面的消毒,还应特别注意一些卫生死角,如装猪台、污水沟、粪沟、粪堆、蓄水池、食槽等场所及设施的消毒。

3.3保证饲料新鲜,防止饲料发霉,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容易引起饲料发霉。因此要经常检查饲料的质量,保证饲料新鲜,可在饲料中添加霉菌素处理剂,如毒消安、百安明等;同时经常清理料槽,禁止饲喂发霉饲料。

3.4防中暑

3.4.1做好巡查工作。上午11:00至下午4:00这段时间应做好巡查,当发现母猪呼吸短促、体表发热等热应激征兆时应立既采取措施,用冷水将猪全身(除头外)淋透或灌肠,打开风扇吹猪身以降低体温,根据实际情况肌注安乃近10~15mL,当发现狂躁不安时应注射氯丙嗓5~10mL,但二者不能合用,以

防止温剧降。

3.4.2应用清热解暑的中草药在饲料中添加开胃键脾、清热消暑功能的中草药,如大黄粉、大青叶、板蓝根、山楂、苍术、橙皮、摈榔、黄茎、大曲等配制成饲料添加剂,添加量为0.8%~1%,可缓解炎热环境对商品猪的影响,提高增重和饲料利用率等。

3.4.3应用抗热应激类添加剂。适当增加多种维生素的用量。特别是提高VC、VE的添加量,温度超过32度时,每千克饲粮添加剂VC400mg、VE200IU。采用有机微量元素(有机硒、有机鉻等)能有效地提高热应激的能力。在饮水中加入清凉一夏,在饲料中添加冰点vc可提高热应激状态下的生产性能,缓解热应激造成的不良反应。

在公猪饮水中加入亚硒酸钠VE口服液,可以提高公猪的精子质量。在母猪饮水中加入亚硒酸钠VE口服液,可以提高产仔数和增强母猪体内抗体,生下的仔猪抵抗力强,降低水肿病和圆环病毒的发病率。

3.5切实做好猪群保健工作;针对高温季节多发热,如母猪子宫炎—乳房炎—泌乳综合症、仔猪黄百痢、球虫病、弓形虫病、附红细胞体病、衣原体病等特点,做好猪群保健工作,可应用正源附弓康、林可霉素、恩诺沙星等,母猪产前1周至产后1周每吨母猪料中添产护士,治疗加倍。

断奶后1周和转群后1周的仔猪每吨饲粮中添加宝宝乐1,5公斤,配合冰点vc饮水。

育肥猪防止弓形体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每吨猪料中添加青蒿散与附弓康。

对以上药物因经常添加产生耐药性的猪场还可以使用以下方案:

每吨猪料中氟苯尼考500g。

强效支原净+多西环素饮水

3.6防止便秘

在炎热的环境猪易发生便秘,尤其是重胎母猪和哺乳母猪,可在饲粮中添加青蒿散,效果很好,有条件的可补充适量青饲料。

3.7防止母猪产后感染

3.7.1做好分娩舍得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母猪须经严格刷洗和消毒后才转入分娩舍,母猪产前产后用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擦洗阴户及乳房。

3.7.2母猪分娩前3d应逐渐减料,产仔当天只喂适量的麸皮、盐水,以后逐渐增加喂料量,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及感染。

3.7.3对分娩母猪进行静脉注射,从产出第2头仔猪后开始对母猪进行静脉滴注输液,使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1000mL,鱼腥草20mL,VC20Ml,复合VB20mL,先锋霉素(VI)4g,在最后100MLJF时,可加入缩宫素3mL,这时预防母猪子宫内膜炎和提高泌乳量有明显的郊果。

3.7.4预防产后母猪泌乳障碍。因热应激的影响,哺乳母猪泌乳障碍发病率较高,产前1周至产后1周,饲粮中添加促进泌乳的添加剂或中草药,能降低热应激,增加食欲,有效地促进食欲,有效地促进母猪泌乳,提高母猪断奶重。在母猪分娩后24h内肌注氯前列烯醇2ml,能促进母猪泌乳。

3.8做好生物安全工作

夏季猪体内外寄生虫及蚊子、苍蝇、蜘蛛等昆虫都容易大量繁殖,因此要保持环境卫生,勤清扫冲洗,清理沟集积水,处理好猪粪,同时要对猪群定期驱虫。(1)在母猪分娩前2周及仔猪断奶后2周,使用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预混剂,连用1周,以驱除体内寄生虫,(2)由于夏季高温多湿易发仔猪球虫病,因此哺乳仔猪应考虑用抗球虫药,如复方泰灭净、球快灵等。(3)每2周用敌百虫喷洒猪舍墙壁、屋顶天花板、沟渠、粪堆等寄生虫滋生地。(4)安装纱网门窗防蚊蝇,同时全场猪饲粮中加蝇得净,按50g/t饲粮添加混饲,连用1个月,同时结合使用加强蝇必净,能有效地控制猪场苍蝇。

第四篇:猪病论文

顶岗实习

技术总结报告

题目: 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治

系 别: 动 物 工 程 系 专 业: 兽 医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2012 年 6 月 4 日

`

成 绩:指导教师签字:指导教师评语: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1

仔猪腹泻原因分析……………………………………………………………………..1

仔猪腹泻原因分析……………………………………………………………………..2

仔猪腹泻的诊断………………………………………………………………….…….3

仔猪腹泻的防治……………………………………………………………………......8

综合防治效果……………………………………………………………………….….8

心得体会…………………………………………………………………………….….8

摘要

经过这段时间在猪场的实习。发现不如仔猪的成活率是每个猪场都非常关心的问题。而哺乳仔猪很大一部分死于仔猪腹泻。提高仔猪成活率,必须建立在成功的仔猪腹泻的防治。然而仔猪腹泻一个多方因素引发且很难防治的。因此我对仔猪腹泻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得出了以下 关键词

细菌性腹泻

环境卫生

饲养管理

综合防治

抗生素

腹泻发生的原因

一 哺乳仔猪腹泻发生的病因能引起哺乳仔猪腹泻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多病原共同感染现象较为普遍,简略概括为: 1.1病毒性

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轮状病毒和猪伪狂犬病毒等。1.2细菌性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猪痢疾密螺旋体等。1.3其他因素

球虫及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全、饲料品质不良、应激反应、低血糖等因素都能引起仔猪腹泻的发生。腹泻原因分析

1仔猪免疫功能不全

在传统的饲养条件下,母猪乳头很容易被污染,由于仔猪消化道正在发育之中,胃酸分泌能力有限,对微生物的破坏能力不强,如果吮吸了被感染 的乳头,大量细菌就可以被吸进消化道并在其中繁殖,在这些病原微生物的刺激下,肠道黏膜发生炎症,引起下痢,同时,哺乳期仔猪的免疫功能也还很不完善,如果气候寒冷或突然变化,则很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导致抵抗力明显下降,细菌也会乘虚而入,必然使肠道发生炎症而引起下痢。

2哺乳母猪发生疾病

哺乳母猪患病后,往往会造成消化机能紊乱,分泌出的乳汁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仔猪吸食后,必然会引起消化不良,这时,早发性大肠杆菌就会进入肠黏膜寄生,引起黏膜炎症,仔猪就会出现黄痢。3饲养管理措施不当

哺乳母猪饲料更换突然或玉米用量过多,会使乳汁成分变化较大,仔猪可因为消化紊乱而出现细菌感染,仔猪饲料中油脂含量过大或青料过多、麸皮等轻泻性饲料比例较大、饲料霉败变质,这些都会使仔猪的消化吸收功能出现障碍,特别是在供水不及时的情况下,仔猪往往会误饮尿液或污水,从而感染致病菌,发生下痢。

4仔猪发生其他疾病

在仔猪发生其他疾病的情况下,机体抵抗力严重下降,此时,出现细菌性痢疾的机会就更大。

仔猪腹泻的诊断 2哺乳仔猪腹泻的诊断

在规模化猪场,引起哺乳仔猪腹泻的病因往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病因,存在多病源共同感染或混合感染、病源永驻性等特点。不仅造成仔猪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也给诊断和防治工作造成很大困难,采用单一的防治措施往往

难以奏效,而引起腹泻的某一病原一但传染上某一猪群,要消灭是十分困难的,即使采取各种综合措施,仍然不可能杜绝腹泻的发生。更何况仔猪腹泻病在一个猪群中发生和流行时有明显症状的病例只占少数,而无临床症状感染及病源携带者则是大量和普遍的。在养猪实践中,只能根据病史、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剖检病猪做出推测性的鉴别诊断。2.1从流行特点上鉴别

病毒性的传播迅速,病情严重,而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的传播速度较慢,腹泻逐渐加重;1~2月龄发病可能与大肠杆菌、魏氏梭菌等有关,而7日龄以后发病则可能是由球虫、轮状病毒、猪痢疾密螺旋体、沙门氏杆菌引起;猪传染性胃肠炎和伪狂犬病可侵害各种年龄的猪,并爆发急性严重的腹泻,而大肠杆菌性肠炎和轮状病毒侵害各种年龄的仔猪,无明显的发病时间,腹泻不太严重。

2.2从剖检病猪特点进行鉴别

通过剖检肠系膜乳糜管,若里面无脂肪则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轮状病毒引起;肠浆膜表面发红者多为梭菌性肠炎,透明者为猪传染性胃肠炎,肠粘膜明显出血或有瘀斑者为沙门氏菌病和梭菌性肠炎,有纤维蛋白性坏死者为球虫病。

2.3排粪情况及粪便pH值进行鉴别

仔猪排水便为猪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排血便为魏氏梭菌。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性肠炎粪便呈酸性,其它肠道腹泻,粪便呈碱性。仔猪腹泻的防治

3哺乳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治措施

由于哺乳仔猪腹泻的发生存在着多病因性、病源永驻性和隐性感染等特点,单一防治比较困难,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可极大降低腹泻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3.1加强仔猪饲养管理

尽量让新生仔猪吃上初乳,吃足常乳,增强对腹泻病的抵抗力。做好仔猪防寒保暖,防止发生冷热应激反应,给仔猪早补料,锻炼消化系统,提高消化能力。哺乳仔猪从1周龄起补食全价乳猪料,少添勤喂,杜绝进食霉变及品质不良饲料。

沙门氏菌在健康猪肠道内的带菌现象比较普遍,由应激引起的内源感染是重要的发病因素;大肠杆菌是猪肠道后段的常在菌,但有一些特殊型的大肠杆菌有致病性,应激也是致病的重要因素;C型魏氏梭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新生仔猪通过哺乳、舔吮而食入C型魏氏梭菌的芽孢是引起红痢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仔猪细菌性下痢的重要措施。

要做好预防,必须使用全价日粮饲喂母猪,母猪哺乳期禁止突然改变饲料,饲料品质要好,能量不能太高,限定玉米等能量饲料的配比在60%以下,粗蛋白的含量应不低于18%,母猪产前7d开始减料,产后逐渐加料。

对于仔猪,要加强保暖工作,精心进行饲养管理,防止各种应激因素,仔猪出生后3~5日龄补水时,可以在水中加入口服补液盐,开料期,一定要注意供足清洁饮水,7日龄起,给仔猪补料,以便于及早锻炼胃肠功能,促进身体发育,完善免疫力。注射加硒型仔猪止痢牲血宝,可以预防黄痢、白痢的发生,使仔猪成活率提高

3.2搞好猪舍卫生,创造仔猪良好的生长环境

在猪舍设计上以防寒保暖、冬暖夏凉为原则,采取单列式坐北朝南结构,通风采光良好,昼夜温差小。舍内冬季设保暖设备,护仔间温度保持在30℃左右。夏天设通风降温设施。

在日常生产中及时清理粪尿,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同时供给哺乳仔猪充足的清洁饮水。

3.3加强消毒,消灭传染源

首先不从发生过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病、伪狂犬病的种猪场引进种猪,杜绝外源性病源的传入。

其次建立严格的场内消毒制度,定期使用不同种类的消毒剂对场内、舍内进行全面消毒。第三哺乳仔猪采用“全出”方式,即每栋产仔舍饲养一批母猪和仔猪后,将此批母猪和仔猪全部转走,腾空圈舍,彻底清洗后严格消毒,并空圈一周,再转入下一批临产母猪,防止连续产仔引起仔猪腹泻的交叉感染。临产前2~3d要将产圈打扫干净,临产当天把母猪乳房和胸、腹部清洗干净,用0.01%高锰酸钾溶液或0.1%新洁尔灭涂抹消毒,以后每10~15d用消毒药进行1次消毒。

仔猪出生后,可以用50%北里霉素涂抹母猪乳头,每日2次,此法能有效预防仔猪黄痢,对于断奶仔猪,可以在饲料中加入利高霉素或新霉素,每公斤饲料添加100g,连用7d,可预防下痢。

3.4进行免疫接种,提高仔猪抗病能力

通过对妊振母猪实施免疫接种来提高哺乳仔猪的抗病能力,对预防仔猪腹泻有很好效果。产前15d,接种大肠杆菌苗和仔猪红痢苗,产前45d接种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

母猪免疫法

使用仔猪红痢氢氧化铝菌苗,初产母猪肌肉注射两次,第一次于产前1个月左右,第二次于产前15d左右,用量均为5~10ml;经产母猪,如果前胎已经免疫过,可于产前15d左右接种1次,用量为3~5ml,此法可以有效预防仔猪红痢.母猪产前15~20d免疫注射K88、K99、K987三价灭活苗或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可以预防仔猪黄痢、白痢。

仔猪免疫法

可于仔猪初生后用抗猪红痢血清注射,每公斤体重3ml,预防仔猪红痢,1月龄以上哺乳或断乳的仔猪,可用副伤寒弱毒冻干菌苗口服或注射预防仔猪副伤寒,每头仔猪用量为5~10ml,拌于饲料中,让仔猪自由采食,或每头份菌苗稀释后灌服,注射时,每头仔猪耳后肌肉注射1ml。

母子同时免疫法

据试验,母猪产前25d颈部皮下肌肉注射大肠杆菌苗1头份,待仔猪出生后2h内灌服大肠杆菌抗血清5ml,可显著降低仔猪白痢、黄痢的发病率。

3.5调整肠道菌群

为预防大肠杆菌性下痢,可以使用活菌制剂调整仔猪肠道内的菌群,乳康生,仔猪出生后每天早晚各口服1次,每头仔猪每次1片(0.5g),连服2d,以后每隔1周服用1次,可服用6周。

促菌生,用法同上。

调痢生,拌为稀糊状,用注射器筒注入仔猪口内,令其自行咽下,用量为

500ml/kg体重。

仔猪腹泻的治疗

由于哺乳仔猪腹泻的病因多而复杂,即使采取了各种综合的预防措施仍难以完全杜绝腹泻的发生。治疗要分清病因,对症治疗,因母猪产后感染和母猪隐性带毒而引起的仔猪腹泻,针对母猪治疗,母猪产前产后各肌肉注射一次长效抗菌剂(磺胺类)l0ml/次。因仔猪自身感染了细菌、病毒、球虫等治疗方法。庆大霉毒10支(8万支)、黄连素(2支0.10g/支)、黄芪多糖2支(0.10g/支)、复方敌菌净片100粒混合浸泡l0min后搅拌均匀,仔猪每1kg体重喂腹混合液2ml,因球虫感染引起的用抗球虫药进行治疗,因消化不良引起腹泻的母猪,用小苏打60-80g分4次内服,酵母片50-100g分4次内服,仔猪可口服少量酵母片,用痢菌净粉结合治疗;因环境卫生、冷热应急引起腹泻的,除加强管理外,病重仔猪适当应用黄连素、痢菌净治疗;因低血糖引起的,用50%的葡萄糖溶液5~10ml/次口服或腹腔注射,脱水严重者应及时补液,可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300~500ml、维生素C注射液10ml、庆大霉素注射液10~15万单位混合一次静脉输入,每天1次,连用3d。在饲料中拌入盐酸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用量按说明),对绶解脱水和控制继发感染有较好作用。综合防治效果

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我县规模养猪场哺乳仔猪腹泻的发病率由前几年的25%下降到8%,因腹泻引起的死亡数占仔猪总死亡数的比例由前几年的24%下降到6%。新生仔猪在20日龄前基本上无腹泻发生,20日龄以后的

仔猪以母乳为食逐渐转以饲料为食仅有少数仔猪发生腹泻,但腹泻较轻,较易治疗,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心得体会

规模化猪场规范化,细致化,的母猪管理。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仔猪腹泻。产房的环境卫生也是小猪健康的保障。必要的产前产后母猪保健,和小猪的保健可以防止小猪的腹泻。产房母猪的饲喂管理可以确保母猪健康,提供健康营养的乳汁,减少小猪的发病。小猪腹泻能够及时的发现并对其正确的治疗可以防止腹泻大面积的发生。参考文献

[1] 刘书亮,王红宁,陶勇等.规模化猪场仔猪黄白痢大肠杆菌的药敏区系调查 [J].中国兽医杂志,2001,37(9):18-20 [2] 夏 旭.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J].福建畜牧兽医,2005,27(3):32-33 [3] 吴两福,仔猪黄白痢的防治[J].福建畜牧兽医,2005,27(4):48-49 [4] 吴永秀,赖思纯,李大富。仔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2005,32(6):58-59 [5] 胡建和,李敬玺,王天有,等.集约化猪场仔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J].河南畜牧兽医,2001,22(6):28 [6] 王国强.规模化养猪场仔猪黄白痢的控制[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3,20(1):25 [7] 孙科业.仔猪腹泻病的诱发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J].中国猪业,2007,(1):54-55

[8] 郭立军,张 进.仔猪腹泻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9,(1):245-250.[9]阎中一,张海龙 仔猪白痢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07):63-70 [10] 刘 伟.仔猪白痢的鉴别与防治 [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1):40-48 [11]李庆菊,黄维.中西医结合治疗仔猪白痢 [J]农技服务2008,(8):32-45 [12] 兰罗勋,赵骏新.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8,(5):107-10 [13] 陶思源,高庆海,吕仁洪,等.仔猪黄白痢大肠杆菌病源的分离与鉴定[J].现代畜牧兽医,2005,(6)89-[14] 刘玉芹,张秀英,朱琪.仔猪黄白痢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1,(5)102-114 [15] 郑兆来 猪痢疾病诊断与防治技术 [J]-农技服务2007,(3)46-49

第五篇:安徽省太湖中学校友会章程

安徽省太湖中学校友会章程

安徽省太湖中学校友联谊会章程

(草 案)

第一章

第一条

本会定名为“安徽省太湖中学校友联谊会”,是从事太湖中学校友联谊工作的社会团体。

第二条

本会的宗旨是: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加强校友与母校及校友与校友之间的联系、团结和协作,发扬太中的优良传统,促进校友与母校共同发展。

第二章

第三条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属太湖中学校友:

1、曾在太湖中学就读、任教、任职者;

2、太湖中学聘请的名誉兼职人员或其他兼职人员。第四条

校友成为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拥护本章程;

2、有加入太中校友会的意愿;

3、愿在校友会的业务范围内发挥一定的作用。第五条

入会的程序为:

1、填写入会申请书;

2、有一名正式会员介绍;

3、由理事会讨论通过。第六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1、参加会员代表大会并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2、参加校友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并提出建议和意见;

3、对母校的各项工作提出建议或意见;

4、取得本会的有关刊物及资料。第七条

会员承担下列义务:

1、遵守本章程;

2、承担并完成本会理事会交办的工作;

3、参加校友会开展的各项活动。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八条

校友总会设在母校校内。总会设名誉会长若干人、会长一人、副会长若干人,秘书长一人,理事若干人。上述人员组成校友联谊总会理事会,理事会为校友联谊会的最高管理机构。第九条

理事会职责

1、对外代表安徽太湖中学校友联谊总会;

2、推举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商定下届理事会名额分配;

3、讨论和决定总会工作的方针、计划及重大问题;

4、解释或修改本章程。

第十条

校友可以以地区或城市为单位,组建太湖中学校友联谊分会(分会的全称必须冠以地区或城市的名称),组织开展本地区的校友联谊工作。分会可仿照总会

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自行发展会员。

第十一条

各分会的会长为总会的当然理事。各分会每年向总会报告一次工作,并上报分会校友名册。第十二条

秘书长下设秘书处,由母校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担任校友联络的日常工作,并编印赠发《太中校友》。

第四章

第十三条

总会经费由母校资助、校友捐赠以其它方式筹集。

第十四条

经费的使用情况由理事会每年向校友发布一次,并接受审计。

第五章

第十五条

本章程经第一届理事会讨论通过后正式施行。

2006年3月28日

下载安徽省太湖县夏季猪病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省太湖县夏季猪病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猪病防控新观念

    当今猪病防疫新观念 在猪场疫病的防制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他人的经验,不要过分依赖疫苗、免疫增强剂的效果,更不应依赖药物保健与药物治疗,同时还要摒弃以前工厂化生产中的一些......

    猪圆环病毒病 概述

    猪圆环病毒病 概述: 本病由猪圆环病毒(PCV)引起。 病原-----PCV 1、 分类:1995 年列为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在本科里还有其 他的病毒,如鸡传染性贫 血病毒(CAV) 、鹦鹉喙羽......

    常见猪病英文缩写

    常见猪病英文缩写 AR: 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萎鼻) APP: 传染性胸膜性肺炎(传胸) CT: 先天性震颤 CDCD: 初乳缺乏症 Cp: 猪衣原体 ES: 内毒素引起休克 Ery: 猪丹毒 ED: 大肠杆菌病 EC: 肠道病......

    猪病预防的基本措施

    猪病预防的基本措施 猪病的种类很多,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外科病及产科病,而危害最严重的是传染病,其次是寄生虫病、中毒性疾病和营养缺乏病(含代谢障碍病)。这些疾病......

    夏季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夏季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眨眼。转眼间,我们迎来了大学的第一个暑假,也就是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我们就要学长学姐了,让我觉得时间又飞逝了。是的,去年这个时......

    夏季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夏季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夏季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 一周的实习结束了,这是我上大学以来学院组织的第二次实习。相比之前的实践经验,我觉得这样的实践更有目的性,而不是单纯的看老师......

    虞城县畜牧局召开夏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议会

    虞城县畜牧局召开夏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 工作议会7月19日上午,虞城县畜牧局召开由乡镇畜牧站站长、规模养猪场场长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全体人员参加的......

    春季预防猪病的综合措施

    春季预防猪病的综合措施 来源:互联网 作者:康大夫 编辑 时间:2009-02-27 点击: 267 春季时猪病多,且多为混合感染,发病后不易治愈。采用多种预防性措施,控制疾病的发生或把疾病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