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个人感触
第一课 如何看待自己的过去
1.忘掉昨天,忘掉上月,忘掉去年;忘掉那些愁云惨淡的日子,忘记每日的失败和失望,所有的一切皆成过去,新的一天业已来临。
2.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奇迹,在每个人的内心,希望的火苗从未熄灭。
3.“你比任何人都清楚,最危险的敌人就是自己。”
———查尔斯.斯伯尔根
4.“活在世上并不容易,体面地活着更是不容易;真正了解自己不容易,而喜欢自己更是知易行难。但是我们必须活下去,生活中还有一个人我们都必须面对。”————唐.库德蒂
那个人,当然就是——你自己,可是你又是谁?你是什么?
尽快了解你自己是谁,为什么现在是这个样子,你就能尽快面对一直困扰你成功的诸多疑惑和挑战!
第二课 如何打造自己成功的品牌
1.如今,世界上的人有多少,成功的定义就有多少,可谓见仁见智。
2.……接受忠告还是越早越好,这样你可以想得更清楚,做得更明白。
3.成功的两个重要标准:别人认为你成功吗?;你认为自己成功吗?吸管←→最好两样都有
吸管本身可有可无
4.“由个人之努力而备感幸福。一旦得知幸福之必须要素——简单的品味、些许的勇气、略微的自律、心爱的工作,以及清白的良心——于是幸福不再是一个迷茫虚幻的梦” ——乔治.桑德
5.成功的第一个共同要素是:目标
成功的最大敌人就是没有目标。在沼泽和泥潭中,谁会有成功的感觉呢?可是一旦有了目标,我们就有了能量和活力,充满了想象和展望,这些动力驱使我们向“某个方向”前进。不过在这条道路上既会有兴高采烈,也会有灰心绝望,每到这一刻,我们就应该告诫自己:不要迷失了方向。(对此段感触特别深,总是在生活比较舒适的时候忘记了很多东西,盲目的混几天日子,忘记并且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再受到些许打击后又恍然大悟自己迷失的方向,然后又安贫乐道。。又忘记。。又记起,如此循环,始终在原地踏步。不,现在的原地踏步就是退步,是在退步。———2011.11.16悠悠)
成功的第二共同要素是:成功率(成功的内在特点)
在成长的过程中,并不是每天都是圣诞节;我们追求的成功也不会次次胜利。所以我们必须记住: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戴上辉煌的光环。
成功的第三共同要素是:成功的代价。——没有免费的成功
太极图:鱼形的半圆是“喜悦”依偎在“努力”的半圆之上
成功的第四共同要素是:满意度
我们应该享受成功,也许这成功是眼泪赚来的成功,但一定是由欢笑为它加冕。这样的努力才值得。对每个人来讲,如果没有内心的微笑,用另一个名称来讲就是“满意”,那我们就不会感到真正的成功。
(对于我而言,这一点纯粹是后话了,享受应该是之后的事情了,貌似现在的享受更多是自我麻痹。酒吧、慢摇吧,无谓的消遣。或许等我每多向前迈一步会多些自我的“满意度”)
成功的最后一个共同要素是:精神世界的思想和信仰。
…….必须有一种执着的信仰,无聊这种信仰多么微小都没关系。
我们所需要的就是鼓起勇气,去了解自我,去实现自我。
第三课 计算自己的赐福
我们生活中有90%的事是正确的,有10%是错误的。要想幸福,就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那90%正确的事上,而忽略那10%错误的事情。如果想忧心忡忡,痛苦不堪,再来点胃溃疡,那不妨注意力集中在10%错误的事情上,而忽略90%正确的事。
我们很少去想自己拥有什么,而总是在想我们缺少什么。——世界上最大的悲剧,也许比历史上任何战争、疾病带给人们的痛苦都大。
生活中应当有两个目标:第一,得到你想要的;第二,学会享受你得到的东西。而只有聪明的人才能办到第二条。想不想停止忧虑,开始真正的生活?那么就多数数你的恩赐,少算算你的麻烦!
第四课 如何识别失败的征兆——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我毁灭的种子,如果任其滋长,只能带来不幸。
对于那些我们本来该做而却没有做的事情,我们永远能找到最好的借口。
大多数人在公众面前竭力隐藏自己的失败,最“成功”处是我们总是陶醉在自我欺骗的谎言之中却茫然无知。不可否认,我们做的比我们能做的和应该做的要少得多,而我们的计划、哪怕是最谦虚的计划,最谨慎的蓝图,我们几乎都没有做到:曾想在某个年龄阶段之前一定要完成的事情,根本连干都没有干。自欺欺人的原因非常简单,在生活的道路上,我们已经心照不宣的和朋友、同仁形成了一种君子协定:“别说我的失败。放心,我也决不泄露你的失败。”这种自欺欺人的安静在初期还不太明显,不过随着时光飞逝,这份安静的虚假便暴露无遗。我们挂着惨淡的微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要求太高、太绚丽、太理想化,尤其是我们期望达到的业绩太高不可攀。
我们向失败妥协,与成功失之交臂。
有时我们会好了伤疤忘了疼。这样的疑问一闪而过,不久就淡忘了,甚至我们连提都不愿提起。
…….恶性循环,无法自拔
失败不会打着“我来了”的旗号走来,我们没有办法毫不费力的识别。
整日沉溺于花天酒地的人生活准则:好像他们的生命还有1000年。
别以为自己还有1000年。那些被失败紧紧抓着不放的人总觉得自己还有1000年好活,不论是梦想还是跳舞,他们都在浪费宝贵的时间,仿佛时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阴,虚度年华,以及那些如奴隶般苦干的人,都是在欺骗自己;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去怀疑失败。他们那么狂欢,要么是忧虑,要么毫不掩饰沮丧的样子,要么积累毫无意义的琐事、无聊的情感、短暂的热情,把这些垃圾都堆积在生命时光无比珍贵的金库里。
无论目标与实践如何大相径庭,所有的症状都有一个共同的动机——不由自主的埋头琐事,无视成功的精华所在。这种行为简而言之就是——失败。
第五课 如何克服十个最容易导致失败的因素
我们并非圣贤,也不会心理分析,所以世界既然真实地展现眼前,我们就要以真实面目去面对…….也许有人会在成功的道路上给你一点支持,不过,我们只有依靠自己才能达到成功的终点。
第一块绊脚石是翻开陈年老账,抱怨别人。抱怨就是把责任强加于人。
我们人类大脑最经常遭遇的尴尬是“迷惑”常在耳边聒噪:“究竟是谁让我这么倒霉?”大约一半的失败都是抱怨造成的,而且抱怨还会让我们被失败毁灭。…….与失败的较量中,我们所认为的敌人都是些稻草人,把他们打翻在地毫无意义,不过是浪费时间而已,而我们真正的对手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有勇气、有智慧、有胆略,我们就不会输。
第二块绊脚石恰巧和第一块相反:是抱怨自己。
只有有机会我们就会抱怨:“我怎么这么笨啊!我怎么那么容易上当啊!…….”当然我们未必真的认为自己愚蠢。不过,这看来是洗刷失败最快捷、最容易的方法,而失败的真正原因可能隐藏的很深,需要我们仔细挖掘,忍着思考。这往往是我们不愿触及的领域。于是为了避免和失败背后的深层问题较量,我们则会轻而易举的抱怨自己,好像失败已经成家常便饭,承认自己不行,随它去吧。可是要知道,这是极为有害而又危险的做法,它在我们心田埋藏了自暴自弃的种子,那就承认我们本来就不如别人。
“我最关心的不是你是否失败过,而是你是否对自己的失败感到无所谓。”——亚伯拉罕.林肯
对失败无所谓可以令人瘫痪,要是每次失败你满不在乎的话,那不管到哪儿,你都可能失败。
(换句话说,过度的自我抱怨更像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更多的只是给自己个心理安慰而已。而我应该处于过渡抱怨自己的边缘,无论任何挫折好像总是转身就忘,然后尽量避免再去提及。还真存在自卑的因素,任何问题,勇敢的面对它,解决它,然后从中汲取教训。跌倒不可怕,可怕的是同一个问题上屡次跌倒。——2011.11.18郭小悠)
第三块绊脚石是没有目标。
“每个人都该知道自己要往哪里走,该怎么走…………而那些真的知道自己去哪儿,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的人总能很好的利用环境,在前进路上不论遇到什么,他们都能灵活周转,向着目标更进一步。我们明白自己想干什么,也愿意作出努力。”——威廉.梦宁格尔(美国心理学家)没有目标就够惨的了,而短浅的目标则更糟糕。有人把“好玩”当作自己的生活目标,整天无所事事,只知道娱乐享受,往往花的还是别人的钱。实际上真正牺牲了的是自己。…….把精力作为盐洒在生活这块肉上,最好却发现生活已然失去味道。日月流转,朝夕变换,我们的生活不是那过去的时光,不是未来的乌托邦,而是现实本身。
第四块绊脚石是制定错误的目标。
要想早下决心,作出正确的抉择,就必须对自己非常坦诚、真挚、率直、严肃
(现实的发展和前景就是辅导班——学习并温习——考试——实践——下一个辅导班——进一步的学习考试——实践——想去做,并愿意去努力!)
第五块绊脚石是想找捷径。
第六块绊脚石与五相反——专走长路。最长的路不一定是最好的回家的路。
第七块绊脚石是忽视小事细节。
第八块绊脚石是很快放弃。
狩猎中一半以上的失败都是马在飞奔疾驰时拉住了马的缰绳。通常不是起点出发时的错误,而是停滞不前的错误,最后产生了成功和失败的区别。
“人不会失败的,只是放弃了努力。”——艾利胡如夫
(在落后的情况下还要放弃努力,那是败的不能再败了。只要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小悠)
第九块绊脚石是过去的负担。
我们如果不能从回忆中解脱自己,就不能坦然面对现实。早年成功的陶醉会让人再也不想努力去尝试成功,更常见的是令人沮丧的记忆,记忆中的痛苦失意甚至会摧毁我们生存的信念。让过去的记忆占据脑海其实是一种退缩。明天的问题尚未知晓为何焦虑?昨天的问题已然完结何必无法释怀?
如果害怕新的东西,停滞不前,那么我们就是在拒绝生命。
(重要的是现在和未来,从现在开始迈进,那里有你需要的和你想要的!——小悠)
第十块绊脚石是对成功的误解。
第二卷 要想成就未来,就从现在开始
第六课 如何迎接成功征程的挑战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是向后走求安稳,还是向前走求发展。如果发展的选择是每次都要做出的,那么恐惧也是要一次又一次去克服和战胜的。”——————亚伯拉罕.马斯洛(心理学家)“你是为什么而来?”
“你有什么本领、天赋?”
“谁在控制你的生活?”
“你生来就应该屈从于别人的领导吗?”
“你甘心平庸吗?”
“你愿意为自己负责吗?”
“你会阻拦自己的成功吗?”
“你觉得自己应该成功吗?”
“你会一直等待,直到世界向你走来吗?”
“你现在打算行动了吗?”
如果我们在人世走一遭想要证明什么的话,那一定是接受挑战,运用我们所拥有的才智和天赋去搏击。我们的目的是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更加成功,而不是让身心备受煎熬,在不幸中苦苦挣扎。我们应该把自己的存在看成是永恒幸福上演之前的一次彩排。
(每到遇到什么烦心的事的时候总有一种习惯,就是跳出来,把自己当做另一个人,当做一个旁观者再来看自己再来看自己身上发生的或好或坏的事。会忽然发觉无论是多么大的悲伤怎么都那么微不足道,无论是什么事情都没什么不可接受。细想一个人的一生短短几十载,如此前后更替,我们能在这个世上上演的时间那么少,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前几天一个朋友跟我说要珍惜青春,但他的意思就是找个合适的对象。见仁见智,我要的不是那样的珍惜青春。2012年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初步目标!)
我的存在就是我们成功所需要的一切许可。
“不论一个人脑子里想到的或相信的东西是什么,他就能够实现。”——《思考致富》
人很容易认为问题出在别人身上,答案在别的什么地方,这样想当然不切合实际。我们如何看待别人也就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所以要对自己负责。
谦虚是你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觉得你可以做的更好,而不是把自己说的一无是处。
成功的唯一要求是:做好自己,你就是你,以任何形式,从方方面面发挥自己的才能,并把这些才智发挥到极致。你配成功吗?当然,你不比任何人差。
世界只有在你本身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在发现了你之后才有可能在你门前铺上一条大路。一定要让世界知道你就在那里,渴望干事业,而且会给它带来荣耀。必须摒弃的想法—世界会青睐我们,成功一定会从天而降。
明天再开始吧——这是最容易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浩如烟海一蹴而就处变不惊汲取精华怅然若失相形见绌安贫乐道金科玉律 功亏一篑
第二篇:个人感悟 感触颇深
感触颇深
1、虚伪的友谊,犹如你的影子。当你在阳光下时,它会紧紧地跟随。当你一旦横越阴暗处时,它立刻会离开你。
2、手表定律:一只手表可以让人知道准确的时间,两只手表反而让人出现“信任危机”。同样的道理,一个组织不能同时有两种方法、两个目标和两个头头同时指挥。
3、每次你看我的时候我都假装看别处,而你看别处的时候,我一直在看你。
4、人反常态,必有所谋
5、懂我的人,不必解释。不懂我的人,何必解释
6、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
7、每个没心没肺的人,都有一段为某人掏心掏肺的曾经。
8、喜欢晚睡的人爱别人比爱自己要更多一点
9、两个人在一起,更多的不是改变了对方,而是接受了,这就是包容,如果光想着改变,那不是生活,那是战争。
10、谁都不想辜负,最后只能辜负自己;谁都不想得罪,最后只能自己受罪!
11、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利益有关。人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希望得到自己没有得到的东西。
12、大多数疾病都可不治而愈。同样,大多数的烦恼都会在第二天早晨好很多。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牛人牛语:
1、再烦!就把你绑到草船上借箭去。
2、累么。累就对了,舒服是留给死人的。
3、你肺活量是多少啊,能把牛B吹的这么大。
4、能认识自己是个什么东西,都是好样的。
5、世界上最没用的东西-------工资条,看着生气,擦屁股太细。
6、我爱你的时候,你打我骂我,我都忍了,我不爱你了,你再碰我试试。
7、穿低胸装还拿手挡着,太没公德心了。
8、男人被甩,金钱问题;女人被甩,相貌问题;我被甩,你他妈脑袋有问题。
第三篇:实习感触
这是我迈入大学校园的第二个暑假,两年的法律专业的学习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向法律殿堂之门,但法院对我们这些还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来说还是既神秘又好奇。而今年暑假我有幸来到家乡新郑市人民法院民一庭实习,在一个半月的实践过程中,让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法官是多么令人骄傲。在这里我不仅找到学术理论体现和验证,更找到了一种神圣的使命感。
<一>实习初概念
过了这个假期,我便是一名大三的学生了,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虽曾参加过不少各类校内、校外的活动,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宣传活动、“12·4”法制宣传日校外现场咨询等,但对于正式的实习工作我还是第一次参加。
在我的概念里,所谓实习就是指实地学习或在实践中学习,它不同于“勤工俭学”,而是为我们提供了解和熟悉工作实践的平台,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和了解职业教育,并据此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是我的实习初概念,实习是个人职业生涯的崭新开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于是我带着一点的新奇和满腔的责任心步入了新郑市人民法院的大门。
〈二〉实习第一天
我实习的岗位在法院的民一庭。刚开始有些紧张,因为法院是一个严肃的地方,不容许有任何细节上的疏漏。不过,在实习老师的帮助和领导的教导下,我很快就熟悉了工作环境,在与他们的闲聊中渐渐放松了我的心情,并融入到他们当中去了。
第一天我在轻松的环境下小忙碌了一下,主要是做了一些简单的书记员工作,如填写开庭传票、举证通知书、送达回证,翻阅案件卷宗,整理卷宗,等等,这使我体会到了司法程序的严谨性与重要性。在这以前实习还是件神秘的事,像隔着一层面纱,此时再回想起父母的再三叮嘱--要转换角色,才发现的确不是件易事--不坐在教室里听课了,取而代之的是单位里有规律性的工作。因此,转换角色、调整心态显得尤为重要,我将积极面对接下来的工作。
〈三〉受益匪浅
“纸上得来终学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深知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践运用中专业知识的匮乏,更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我们的法学教育与实践的确是有一段距离的,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理论的指导,但是其发展是在实践中完成的。在短短的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从各位工作人员和领导身上学到了许多,受益匪浅。
从事法律工作一般都是从书记员干起的,所以我在民一庭可以说做的就是书记员的工作,当然不是正式的。首先,卷宗是关键所在,通过阅读卷宗,帮助法官整理卷宗,边整理边看,在这些已经审结的案件中有很多典型案例,其中涉及到事实的认定,证据的采信,责任的认定等等,在整理卷宗过程中,对民事案件从立案到审结的程序,各种该归档的文书的分类有了详细的了解,从大体上把握一个案件的办案流程,看得越多,就把握得越详细,因为重复的程序总会形成一个链锁,深印在脑中。这段时间里我接触了大量的案件事实,了解了民事案件的方案到结案的全过程,并对执行程序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其次,旁听案件。新郑市人民法院管辖人口较多,民一庭又是全法院管辖的事最多最杂的,到八月底已经立案待审的案件就有两百多份,民一庭6位审判员平均每人有案子40多件,几乎每星期都有四、五庭要开,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好事,可以听的案子就比较充足。以前在学校法制宣传周活动中我参加的模拟审判的案件,比较注重程序,法庭审理比较严肃,但在听了这里的民事审判后觉得庭审很随便,很多程序性的问题都省略了,法官审案子就像唠家常一样,特别是简易程序时,离婚案件一般是不公开审理的,但我也以法院工作人员的身份进去旁听了。通过旁听案件,我对民事的审判特点和程序有了详细的了解,懂得了审理民事案件关键在于化解当事人的矛盾,和刑事案件着重体现国家强制力惩罚犯罪不同,民事案件理想状态应是让双方当事人共赢而又不失法律的尊严,这一点就对法官的个人素质要求很高,这个素质不仅仅是法律方面的知识渊博,更重要的是懂得替当事人着想,尽量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更不能摆官老爷的架子,人为的拉大法官和群众的距离。
再次,做开庭审理的庭审笔录。由于庭里案件多,书记员请假,我担当过几起案件开庭审理的书记员,由于当事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大多用方言,在记录的时候不能全面的记录下来,只能对他们的所说的意思、重点在脑中快速进行概括总结,并在电脑上记录下来。在庭审结束后再整理一遍打印后才能让他们签字。这项工作虽然不是很累,但对我这个非正式的书记员来说也有相当难度,在开庭过程中注意力要高度集中,短暂记忆当事人的陈述并进行概括总结,特别是在当事人较多或当事人情绪激动时,更需要有较好的心态,几个案件以后我基本上能快速准确的将笔录完成。
还有写一些法律文书,在实习的一个半月里,曾帮法官草拟过几份民事裁定书、公告启示和民事调解书,虽然写的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文书,还是照着模板写的,但还是出了不少错误,记得写的第一份裁定书是一方当事人撤诉,基本格式就是先介绍当事人情况,原告,原告代理人,被告,被告代理人,案由,撤诉的理由,然后是经本院审理,认为原告的请求是其真实意思表示,且不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准予起撤回起诉,诉讼费用减半由原告承担,就这么简单的一份裁定书我写了四遍才合格!原因就在于措辞不严谨,带我的实习老师让我改了三次才送给庭长签字,真是惭愧!
最后,跟随警官调查案件,送达法律文书。原先总以为送达文书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现在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每件事都有它的难处和方法,一份传票送给被告有时要送很多次被告才肯接受,就是签收个送达回证就要给他们解释半天,因为在那些不懂法的人眼里,签字是件很慎重的事情,他们心里在想,这签了字是不是就判了啊,会不会对自己不利,有人甚至把门关起来故意不让我们进去警官给他耐心的解释半天,给他说明送达回证签收只是表明你收到传票和开庭通知了。现在才体会到中国法治进程缓慢的程度了,普法教育任重道远。跟着他们出去办案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
法律工作中遇到的种种情况让我深刻意识到法官也是普通人,他们也要做大量的琐碎工作,而不仅仅只是在法庭上才可以维护法律正义的,里面的辛酸和汗水也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既要面对当事人的无理取闹,又要尽量使公平与与正义在法律面前得以实现,这一切给法律工作带来了很多压力,给法律工作者造成了干扰。
此外,庭领导还介绍法律书籍给我看,有空时甚至花长时间教我如何理解一些法律问题。我把这里当作了我的另一个小家,每天早上我会把它打理干净,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这里的每个人都会耐心地给我讲解一些问题,并教我如何做事。总之,这些日子以来,我学到的经验与知识大部分均来自民一庭的所有人,这将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四〉感
悟
真的非常感谢民一庭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他们不会因为我是一个没经验的学生而小瞧我,在他们的指引下我度过了一个充实的暑假。在这里,我不仅收获了知识,而且懂得了作为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完善自我,更体会到了法律普及的重要。我国政府为推进法治建设而进行的多年的普法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大成就,人们的法制观念有所增强、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普法的程度和广度上还有一些不足,比如知法的人仅限于知识群体,越到基层,越是穷人、没文化的人,不懂法的情况实在让人伤脑筋,而这些人往往又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因此,我国还应该扩大法律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知法、懂法、守法。
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积极所学的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了点东西,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我们的法学教育和实践的确是有一段距离的。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需要理论的指导,但是法学的发展是在实践中来完成的。所以我们的法学教育应但与实践结合起来,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具体说就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以课堂为主题,通过实践将理论深化;暑期实践与平时实践的关系,以暑期实践为主要时间段;社会实践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力求实践内容与实践规模同步调进展。
大学校园远离社会喧嚣,莘莘学子很少真正接触到社会现实,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走出象牙塔的无所是从,使得大学生们毅然选择了实习,我当然也不例外。如果说在校园里的生活就像是一场梦,那么实习就像一个闹钟,把我从梦中唤醒。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学到了知识、扩大了眼界,更明确了自己作为一个法学专业学生今后的努力方向。同时,也学会了不管对什么事都要积极热情、全身心投入,要自信、有责任心,要脚踏实地、注重细节。相信这次的学习会使我今后的人生路更加精彩!
第四篇:培训感触
细节·责任·精神
----------培训感触
濮阳县鲁河乡一中
孔相昭
2010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我参加了濮阳市教育局组织的农村教师地方教材继续教育的培训。在五天的培训学习中,我聆听了专家的讲座,同来自各县区的老师进行亲切的交流,认真记下自己的每一点收获。时间虽短,但感触颇多。
一、关注细节,让课堂艺术化。
人说,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何尝不是如此!不论上哪一节课,教师都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方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贾瑞芳老师每学年的第一节课的流程设计,让人钦佩不已。自我介绍,学生情况调查,学生爱好兴趣展示,学生对老师的要求等等,全在第一节课中展现。这样的设计,会在短时间内缩短师生之间的陌生距离,从而为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仔细想来,我们的教学活动该有多少细节值得注意和重视啊!每一课课前的激情导入会让学生精神振奋,每一次俯身点拨又会让学生备受鼓舞,每一句幽默的挪揄都胜过啰嗦说教的效果,每一个制止的眼神都胜过雷霆震怒的威力。不少老师被学生在心中默默塑造成妈妈的形象,那肯定是这位老师为孩子掖过被角,为孩子解除过心灵上的困惑„„同学生交往,绝无小事可言。关注同学生交往的每一个细节,它会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做到了这一点,你的课堂将成为一门艺术。
二、做一个有心人。
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永远不能出现“满足”二字,特别是就专业素养的丰富而言,教师更应该注意。“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教师的知识技能必须要不断的进行补充和锤炼,方能在教育教学中游刃有余。
董金刚老师的案例反思让人感慨。无论是自己亲身执教的收获,还是阅读名师课堂实录的感悟,董老师都能渗透自己的教学思想,总结、启迪,一篇篇言简意赅的文章由此而生。课堂无小事,只要有心人,做一名语文教师,要时时刻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因为这些都是很好的语文素材和教学文本。常听同事埋怨自己的理论水平不高,连一篇论文都写不好,董老师成功的案例反思应该让我们有所借鉴。学生性格多样,课堂上每天都演绎着精彩而决不重复的故事,你是一个有心人,那这些就应该成为你日常教学中的财富。久而久之,你拥有的财富将不计其数!
三、做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路桂荣老师的讲座谈到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贾瑞芳老师的报告中提到了教师职业必备的素质,她们的讲座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一位语文老师应有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这些言语振聋发聩,让我久久回味。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具备了这点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方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为人师表者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更应具备高尚的专业情操,拥有自己更高远的精神空间。作为一名教育者,要塑造孩子纯洁的心灵世界,让自己具备这些职业精神,我们责无旁贷。认真执教,爱生如子,躬身垂范,勇挑重担,刻苦钻研,不甘人后,互相合作,与时俱进,不计得失,终身从教,仔细想来,既为人师,这些素养和精神又怎能缺少?教师的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它肩负着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有了职业倦怠自己克服,感受到了知识危机自己补充,神圣而伟大的使命促使每一位教师应自觉锤炼自己的人格,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若不如此,任其自然,毫无追求,浑浑噩噩,饱食终日,岂不成了千古罪人?
第五篇:大学感触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西方的“性自由”、“性解放”思潮的影响,社会上鱼龙混杂的性文化泛滥,传统的爱情观、两性观、婚姻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怀疑。高等学校作为一个小社会,也受到了这种思潮的影响,对于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的影响尤为突出。有人曾就“大学里是否可以谈恋爱”这一问题对某校600余名学生做过问卷调查,对这一问题持肯定态度者达82%,有的大学生认为大学里要么去考研,要么去谈恋爱,更有甚者认为大学期间如果不谈恋爱,大学就等于白上了。由此可见,大学生可以谈情说爱已经得到同学们的广泛认同。诚然,爱情作为人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青春一同到来,二十岁左右的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花季,青春的激情使大学生充满了对于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希望了解异性和被异性了解。实际上,早在中学时期,他们就朦朦胧胧地产生了对爱情的憧憬,只不过在升学的压力、父母师长的严格管束下,在一定程度上被理性约束了起来。一旦进入大学,家庭的约束力度陡然降低,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迅速增加,又面临着一个相对宽松和自由的环境,“爱情”便如猛然冲开了闸门的洪水一般四处弥漫。
一、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
既然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是怎样的呢?我们认为,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一)对待恋爱比较认真,认为恋爱应以感情为基础,他们一般心理较成熟,有一定的责任心,彼此比较了解,恋爱是在朋友的基础上,互帮互助、日久生情而建立的。因而这种恋爱比较稳固、持续,对恋爱双方的学业影响也不大,一定程度上对学习还能产生促进作用。这种恋爱即使破裂了,对彼此的伤害也不是很大,做不成恋人还可做朋友嘛!因而这种恋爱观是值得肯定的。(二)对待恋爱态度不认真,不是真心的。这类大学生认为谈恋爱就是为了玩一玩,为了满足各种欲望。他们基本上没什么责任心,恋爱双方彼此不甚了解,也没什么感情基础,因而这种恋爱是短暂的,当然恋爱导致的结果是不愉快的,甚至是可怕的。一旦双方感情破裂,恋爱关系结束,男女双方便反目成仇,很少有还继续做朋友的。这种恋爱关系的破裂对双方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一般来说,对女性的伤害更大。女性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旦受到伤害,便觉得受不了,产生消极反应,有的从此看破红尘,觉得干什么都没有意义;有的精神失常,导致精神病;还有的干脆以身殉情,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凡此种种,在各高校屡屡发生。既然这种恋爱观会产生如此不良、甚至严重的后果,那么我们就很有必要分析这种恋爱观产生的原因。
二、错误恋爱观原因分析
爱情作为人类所拥有的共同精神财富,对于每个个体来说,都是无私的、公正的。但是实际上人们对爱情的获得程度、体验和方式是不一样的,这与个体自身的素质、知识修养、能力等方面有关,并受到各自的恋爱观的制约。恋爱观由恋爱的原因、动机来决定。上述错误的恋爱观产生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失去奋斗目标与前进的动力进入了高等学府,有些学生新的理想尚未建立起来,出现了理想真空地带,表现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位学生坦言:“进入大学以来,我的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仿佛人生一点意义都没有,头脑一片空白。”这一表白,反映了很多大学生的心中苦闷,缺少学习动力、目标,于是转到谈情说爱,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二)好奇,存在试一试的想法大学生处于青春期中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交往异性,在中学时学习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到具体体现。(三)排解孤独、寂寞校园文化生活单调,课余生活枯燥乏味,三点一线连成了每天的全部,再加上家庭的干预与影响较中学时大为减弱,对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适应性较差,以至感到孤独、无聊、空虚、寂寞,一些学生为了释放多余的精力、寻求精神快慰而谈恋爱。(四)追求性刺激当前社会上格调低下的性文化泛滥,尤其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的世界正处于无栅栏状态,黄色的信
息随处可看;另外,大学生受西方的“性自由”、“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影响了部分大学生的两性观,追求感官刺激作为与异性交往的原因与目的。有些大学生甚至认为“性这种生理需要,同人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1(五)攀比心理作祟有些大学生谈恋爱纯粹是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做祟的结果,看到别人出双入对,心里难以保持平衡,随大流,赶紧找一个,以满足虚荣心。(六)为以后的人生积累经验有的大学生认为,“大学里谈恋爱,如同种试验田,取点儿第一手经验,为以后成熟的爱情打基础”。2对恋爱的态度,“就在半梦半醒之间,我们忘了还有明天”、“跟着感觉走,紧抓住梦的手”、“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等港台流行歌曲总是在校园里经久不衰,格外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不知是这些流行歌曲影响了大学生的恋爱观,还是大学生的恋爱观在流行歌曲中寻找到了共鸣,不问结果,只问过程,已成了他们获取爱情的真实写照。
三、对策建议
如今,对于大学生谈恋爱现象,许多高校采取不禁止、不引导的消极不作为态度,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目的不尽相同,错误的恋爱观对大学生是相当有害的,因此,高校里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应以积极的态度,在明晰了大学生错误的恋爱观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积极疏导大学生感情困惑,引导学生端正学习、事业与爱情之间的关系,建立正确的恋爱观。我认为重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的职能就是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与现实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我们要改变以往校园文化单纯满足学生的娱乐、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的状况,这些只是低层次的功能。要使大学生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赋予大学生先进的文化意识,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学生不自觉地形成这种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当前,校园里中西文化在交流中碰撞,许多西方思想观念——诸如性解放、游戏人生等使学生陷入价值的迷雾,甚至误导学生的行为。这就要求学校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拨开迷雾,满足学生思想要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也是校园文化的高层次需求。(二)帮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心理学家提出:大学生所处的青春期后期,重量发育的机体结构、形态和机能都已相当于成人水平,但从心理发育的水平看,大学生的心理虽正快速趋于成熟,但又尚未完全成熟,尚处于“半生半熟”的阶段。这就要求我们从两方面入手:(1)加强青春期教育。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羞于谈性,父母对子女更是竭力回避谈论性,学校也不开生理卫生课,即使开也往往一带而过,致使大学生缺乏生理卫生的起码知识,虽然一只脚已经跨进了高等学府的门,但另一只脚却在蒙昧和无知的道路上跋涉。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性意识成熟,渴望交往异性,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充沛的精力,同时也存在性审美和性道德意识薄弱,还不能带着批判的观点去欣赏影视、书刊广告、画册等作品,很可能经不起性爱镜头的诱惑,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去模仿,导致性道德沦丧、性违法犯罪。对此,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最好是由思想教育工作者会同校医,把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不再觉得神秘、好奇。(2)重视心理咨询。大学生心理困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爱情的烦恼,如果避开不谈没有心理辅导员来疏导,若不能得到及时清理、舒缓,这种困惑就会越积越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正常发展。(三)帮助学生确立大学阶段的目标目标是人们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是激发人的积极性使之产生自学行为的必要前提。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力量、没有积极性,也就难以步入成功的殿堂。刚进入大学的学生,高中时期的奋斗目标已变成现实,新目标又未建立,不少学生感到茫然、空虚,进入“动力真空带”或称“理想间歇期。”这就需要教育者尽快帮助学生树立新的奋斗目标。什么样的目标才能转化
为学生的动力呢?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目标对人的行为有激励力量,而激励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对个人生活的意义和目标实现的难度两个因素。根据目标对人的行为影响的这两个特点,教育者应该帮助正在被空虚、无聊困扰着的同学,判定一个这样的目标,即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对自己生活有意义的目标,从而战胜空虚、无聊。(四)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爱情的内涵和外延学生往往以为爱情是异性之间的纯粹的情感,这是片面的理解。学校应利用课堂教育或其它形式的活动,向学生明晰爱情的内涵与外延。伦理学认为:所谓爱情,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文化状态下,男女双方以共同的生活理想为基础,以平等的互爱和自愿承担相应义务为前提,以渴求结成终生伴侣为目标,按一定道德标准自主地结成的具有排他性和持久性的特殊社会关系。换言之,爱情有四个构成要素:只能在异性之间、它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爱慕、希望通过结婚完成双方的永久的结合,它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强烈社会责任。只有正确地、全面地理解了爱情,大学生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情感寄托。(五)进行性伦理道德教育教育者应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观与西方性道德观的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性道德观,明确什么样的性意识,性行为是符合我国社会道德标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