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六单元导练实练5篇

时间:2019-05-12 22:2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六单元导练实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六单元导练实练》。

第一篇: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六单元导练实练

七年级下第六单元导练

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加点注音。

沁园春()妖娆()花枝俏()刈麦()麾下().....

斑斓()笙箫()萦绕()山巅()浊流().....

2.填空。

(1)《沁园春·雪》一首词,“沁园春”是,“雪”是;这首词分为上下两段,分别称为和。

(2)《破阵子》的作者是,时期的词人,字幼安,号。本词选自《》。

(3)《观刈麦》的作者是,代大诗人,字,号。选自《》。

(4)《木兰诗》选自朝编的《》,这是时的北方民歌。

(5)《回延安》选自《》,作者是,当代诗人、剧作家,他的诗集有《》、《》,剧本有《》。

(6)《再别康桥》选自《》,作者是,派诗人。

3.默写。

(1),关山度若飞。

(2)妇姑荷箪食,。

(3)了却君王天下事,。

(4)《沁园春 雪》中“,”两句化静态为动态,描绘了北国的壮丽雪景。

(5)毛泽东在《卜算子 咏梅》一词中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句子是:,。

4.下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B.听妇/前致/词。

C.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D.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5.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腮性炎不再蔓延,上级有关部门决定放假两周。

B.会议提出,要抓住当前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大好时机,乘势而上,不断开拓公民道德建设的新局面。

C.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D.北京市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了“绿色奥运”对北京环境质量的要求。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①诗中“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②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7.阅读下面材料,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40个字)

2004年暑假北京大学山鹰登山队的5名队员,在攀登喜马拉雅山的希夏帮山峰的时候,遇到了雪崩,5名队员不幸全部遇难。

语段研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8~14题。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8.用“/”给“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划分朗读节奏。

引 无 数 英 雄 竞 折 腰

9.“风骚”中的“风”原指,“骚”原指,“风骚”在词中指的是,与它同义的还有“”一词。

10.“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

A.承接上文,进一步地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B.引起下文,为具体评价历史人物作辅垫。

C.开启下文,写出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倾倒。

D.承上启下,再次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又指出历史人物为祖国山河倾倒,为下文评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11.“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无数英雄”是指()

A.古今中外的英雄。

B.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C.词中的风流人物。

D.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年轻的风流人物。

12.这一部分,表明全词主旨的句子是,将“”与“”对比,歌颂了,抒发了的豪情壮志。

13.“只识弯弓射大雕”中“只”能不能改为“还”,为什么?

14.说说“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他们又有什么不足?

阅读下列诗句,完成15~17题。

卜算子 咏梅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陆游

读陆游咏梅词,驿外断桥边,反其意而用之。寂寞开无主。

风雨送春归,已是黄昏独自愁,飞雪迎春到。更著风和雨。

已是悬崖百丈冰,无意苦争春,犹有花枝俏。一任群芳妒。

俏也不争春,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把春来报。只有香如故。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5.两首词都题为“咏梅”,可词中并未见“梅”,你能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是咏梅的?

16.两首词写作的背景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表达了什么感情?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又表达了什么感情?

17.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咏梅的作品,回忆你读过的作品,至少写两句咏梅的诗句。阅读下列诗歌,完成18~22题。

像牡丹,像芍药,像白荷„„

神奇的浪花呀,变化莫测。

既然你没有输送养料的根,为什么能开得这样蓬勃?

既然你没有吸收阳光的叶,为什么能四季常开不落?

哦,你把理想和生命交给风,永生便在献身时获得„„

18.阅读本诗歌,看看本诗的描写对象,它具有“”的特点。

19.除了比喻外,本诗还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这使得“浪花”的形象更丰满,更生动,更鲜明。

20.怎样理解“你没有输送养料的根”,却“开得这样蓬勃”这句话?

21.诗人在诗段中挖掘出的主题是(请用原句回答)

22.以“白云”为描写对象,模仿第1节诗的写法和句法,试“创作”一节诗。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梦想,让我们看到窗外的阳光;梦想,让我们看到天边的彩霞;梦想,给我们不变的召唤与步伐;梦想,引领我们去追逐一个又一个的目标。我们都有自己的梦想,有梦想才有远方,有梦想才有为理想而奋斗的人生历程。

请以“梦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600字。⑥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⑦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⑧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设计:江苏海安雅周中学徐大才226641)

附参考答案1.qìnráoqiàoyìhuīlánshēngyíngdiānzhuó 2.(1)词牌名 题目 上阙 下阙(2)辛弃疾 宋 稼轩 稼轩长短句(3)白居易 唐 乐天 香山居士 白氏长庆集(4)宋 郭茂倩 乐府诗集 南北朝(5)《贺敬之诗选·放歌集》 贺敬之 并没有冬天 朝阳花开 放歌集(三选二即可)白毛女(6)新月诗选 徐志摩 新月 3.(1)万里赴戎机(2)童稚携壶浆(3)赢得生前身后名(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5)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4.C5.B6.①“两岸阔”②思念家乡③旧事物总孕育着新的事物7.科学需要探险精神。正是这种信念支配着他们,在前进的路上不畏险阻一往无前勇敢探险。(或:他们在为一种梦想而探索,他们在超越辉煌,他们将永垂千古,我为他们骄傲自豪。)(意思对即可)8.引/无数英雄/竞折腰。9.《国风》《离骚》文学才华 文采

10.D11.D1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往今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 13.不能,用“只”说明成吉思汗只重武功,忽视文治,批评语气比较严厉,而用“还”则说明成吉思汗重视的内容多,武功只是其中一部分,语气有些称赞。14.肯定:他们比较注重武功,在建功立业方面卓有成效。不足:在于文治方面稍微差了一些,对文治不够重视。15.第一首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句,联系生活常识,在“悬崖百丈冰”的严冬季节,而“犹有花枝俏”的非梅莫属;且“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四句,更把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表露无疑。第二首“无意苦争春,只把春来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也把梅花“严冬开放,春天绽绿”的特点与梅花虽落犹香的高尚品格,尽现读者眼前。16.毛泽东的词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表现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的词抒发了词人独标高格,坚贞自守的傲骨。17.示例: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卢梅坡“梅须逊雪一片白,雪须输梅一段香”。18浪花 神奇 19.拟人

20.形容海浪汹涌澎湃,一浪接一浪,一浪高一浪的壮阔场面 21.永生便在献身时获得 22.像羽毛,像羊群,像峰峦„„变幻的白云呀,姿态万千。

第二篇:苏教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课课练及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课课练及答案

二十三 毛泽东词二首

课前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分()外 妖娆()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

沁园春()还看今朝()花枝俏()稍逊()

风骚()折()腰 卜算子()莽莽()

2、解释加点的字:

惟余莽莽 须晴日 待到山花烂漫时

略输文采 俱往矣 大河上下

数风流人物 莽莽 犹有花枝俏

3、填空

(1)、《沁园春 雪》中沁园春是,是题目,作者。

(2)、“ 稍逊风骚 ”中的“风骚”原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里的《 》和《 》里的《 》,课文中指。

(3)、《卜算子 咏梅》是一首词。其中,词牌名是,题目是。这首词,是毛泽东读了 朝 的咏梅词以后写的。

(4)、《沁园春 雪》中的想像句是,过渡句是,主旨句是。

(5)、《卜算子 咏梅》中写梅花在凌寒独自开的特点的句子是,写梅花品格的句子是。

(6)写出描写梅花的古诗词三句。

课堂练习

4、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回答下列问题:

(1)、“千里”“万里”在词中有何作用?

(2)、“望”在这段文字中的作用是什么?领起的内容是什么?

(3)这段词语准确精练,特别是副词运用颇具特色,请举出一例并分析它的作用

答:

(4)、“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句用了什么修辞?这样静景动写有何作用?

(5)、词中有一句描写想像中的景象,把它写出来,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5、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2)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无开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泳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对两首词的词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驿外”、“断桥”、“黄昏”、“更著风和雨”,写出了梅花所处环境的荒凉、恶劣,写出了受到打击的情景。

B.“一任群芳妒”,表明了作者面对排斥、打击无可奈何的心境、孤独苦闷的心情。

C.毛泽东的词用“飞雪”、“悬崖”、“百丈冰”,写出了梅花凌风傲雪、不畏严寒的品质。

D.“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意为当春天来临,百花盛开之时,梅花虽已凋谢,但凋落的花瓣处在万花丛中,仍露出欣慰的笑容。

(2)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词均从写景入手,通过景物描写很好地渲染了气氛,为梅花形象的塑造提供了背景。

B.两首词都表现出梅花不与百花争春,甘愿自己风沐雨,也要保持高尚品德的优秀品格。

C.两首词的意境不同。陆游的词流露出寂寞无奈、孤芳自赏的消极心态,毛泽东的词则表现了与群芳同春、积极向上的思想。

D.毛泽东词的梅花是威武不屈的,塑造了迎着严寒冰雪,傲然挺立,坚持真理的革命者形象;陆游词中的梅花则是封建士大夫既保持节操、又消极无奈心情的写照。

课后练习

6、梅花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花,有国花之誉。下面几段诗、词、歌、曲、文都与梅花有关,主仔细阅读这几段材料,进行比较,然后答题。

[材料一]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材料二]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万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材料三]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封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

(歌剧《江姐》主题歌《红梅赞》)

[材料四]蔷薇露,荷花雨,菊花霜冷香庭户①。

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马致远《落梅风》)

―――――

①[香庭户]指女子闺房

[材料五]梅树干……或用勾勒皴擦,增强质感;或以墨笔直接挥写,以篆书笔法入画。老干多,用笔宜苍老;新枝多挺直,用笔宜挺健。老干黑色略淡中见浓黑、焦墨;新枝则中锋入画,黑色宜浓宜焦,笔笔见书法功力。枝干疏密聚散,穿插交错,茂密繁杂,以“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美学原则,进行描绘,造成画面上的动感和节奏感。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丹青不知老将至》)

(1)、材料二《卜算子·咏梅》中,押韵的是哪几个字?请写出来。

(2)、材料一《梅花》中加点的“独自”突出了梅花凌寒而放的形象。材料二哪一个词语有同样的表达效果?请指出。

(3)、材料三《红梅赞》中写道:“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封脚下踩。”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各有一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与这个句子一样。请写出两个诗句。

(4)、《卜算子·咏梅》和《红梅赞》两段材料都歌颂了梅花的品格和精神。请和饱含深情的语言抒写出这种品格和精神,表达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字数在30个左右。

(5)、如果根据前三段材料作梅花图,画面中的梅花一定是热烈、乐观、无畏的;如果根据第四段材料中的“梅梢月斜人影孤”作梅花图,画面中梅花会是怎样的呢?请你也用两三个词语概括出来。

(6)、上面五段材料都与梅花有关,但材料五与前四段材料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行文风格明显不同。请你试作简略分析。字数在30个左右。

(7)、梅与兰、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它们的品格历来为人们所赞美,留下了不少诗文名句。请你根据记忆或查阅资料,在兰、竹、菊、松中任选其一,写一个诗文名句。

(8)、人们常说“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的背景使梅凌寒开放、暗香浮动的形象更加鲜明。如果你是画家,除了可以以雪为背景外,还可以选择什么来作为背景?为什么?请简要表述你的理由。字数在30个左右。

优生探究乐园

7、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可怕的巨大风浪,这时,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船一寸一寸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减小,货轮渐渐平稳了。

在某一上区的著名旅游景点,有一段被当地人称为“鬼谷”的最危险的路段,路窄坡陡,两边万长深渊,每当导游们带队到这里时,一定要让旅客们挑点或扛点什么东西。据说这里以前发生过好几起事故,都是迷路的旅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不小心掉下去的。当地人,每天从这条路上挑着东西来来往往,从来没人出事。

二十四 古代诗词三首

课前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箪食()饷田()机杼()辔头()溅溅()啾啾()

八百里分麾()下炙()刈麦()童稚()的卢()岁晏()

2、解释加点字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愿为市鞍马()愿驰千里足()

惟闻女叹息()燕山胡骑()但闻黄河流水()朔气传金柝:

木兰不用尚书郎()岁晏有馀粮()

3、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4、填写诗句

(1)东市买骏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送儿还故乡。

(3)小弟闻姊来,__________。

(4)《木兰诗》概括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句子是__________

(5),关山度若飞。

(6)朔气传金柝。

(7)《观刈麦》中叙写农民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五十弦翻塞外声。

(9)找出古诗词中描写劳动人民辛苦生活的句子。

5、文学常识填空

(1)、《木兰诗》选自宋代____________编的《_______________》。《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_____________的代表作品。作品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_____________,木兰的优秀品质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也成了家喻户晓的 英雄形象。

(3)《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 的,二人均为(朝代)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3)、《观刈麦》选自《 》,作者 字。

课内训练

6、①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③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④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指出文中的通假字。

__通__ _通_

(2).为加点字注音。

阿姊()云鬓()著裳()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词。

出郭相扶将 著我旧时裳 双兔傍地走

(4).找出文中两个成语,并用其中一个造句。

(5).文中句①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句②是__ 和_ _,句④是__和__ __.(6).这个语段第一自然段是写__,第二自然段是写____。

(7).对木兰解甲归田,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哪些最有道理?()

A.木兰还乡说明她不慕富贵,反映了她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的劳动者本色

B.木兰厌恶战争,向往自由和平生活

C.木兰建立了赫赫战功,却不能留在朝廷做官,这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结果

D.木兰不愿受赏当官,表明她不愿与统治阶级合作,不愿做他们的统治工具。

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对这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破阵子”是这首词的题目,表达了作者杀敌立功的决心。

B、这首词是写给好友陈同甫的,抒发了作者的抗金壮志。

C、“塞外声”是指塞外边境的悲壮粗犷的战歌。

D、末句“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遗憾。

(2)、“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

答:

(3)、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课外训练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

狗窦入, 雉从架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春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八十始得归

(2)松柏冢累累

(3)不知贻阿谁

9.本诗主人公的年龄有多大?从哪一诗句看出来?

谷:

10.主人公的家现在什么样?(用诗句回答)

答:

11.“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暗指主人公家中境况怎样?主人公的感受怎样?

答:

12.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优生探究乐园

13、根据上下文补写

(1)、随机应变

编辑:先生你的这篇文章写得太松散了。

作者:若按散文发,我同意。

编辑:但写得太杂乱了。

作者:

编辑:作品显得太幼稚。

作者:

编辑:说实在的,没有一点新意。

作者:是吗?那就按古文发吧。

(2)、重要的几个字

最重要的六个字:我承认我错了。

最重要的五个字:你做的很好。

最重要的四个字:你觉得呢?

最重要的三个字:麻烦你——

最重要的二个字:

最重要的一个词:我们。

最重要的一个字:

二十五 现代诗二首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长篙()笙箫()斑斓()糜子()湛秋()

白羊肚子巾()青荇()浮藻()契机()敦厚()

2、贺敬之,现代著名,家,1945年曾经与丁毅等人集体创作歌剧。1956年用陕北“ ”民歌体的形式创作了诗歌《回延安》,影响较大。代表作有、《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等。

3、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 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他一生的转折点。

课内练习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4、第1节写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有什么好处?

6、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这样有什么作用?

阅读《回延安》节选,完成后面的练习。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时”!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7、下面各句采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宝塔山下留脚印 B.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C.延河滚滚向“前进” D.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8、诗中多用了叠词,表现了陕北口语的特色。叠词可分别用来:

A.表示事物 B.表示数量 C.表示情态 D.表示颜色。请摘抄这节诗的叠词,并标上相应的序号。

①()②()③()

9、“枣园的灯光照人心”指的是

10、这一节写的主要内容是

11、下面各句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①千声万声啼喊你

②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③双手搂定宝塔山

④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课后评价

阅读《雨说》节选,完成后面的练习。

(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

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了牛羊的踪迹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小溪渐渐哨哑歌不成调子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的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

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

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

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

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

12、选诗的第三节与第一节有什么关系?

13、选诗的第二节抓住雨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该怎样理解这一诗句?

14、选诗的第二节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5、如果你是 新苗 是 鱼儿,你会对雨水说些什么呢?

16、.请从选段或原诗中任选一处赏析,或描写成一幅画面。

优生探究乐园

17、现在许多同学写字不认真,而且有许多的错别字,街上的广告字牌上也有许多的别字,请你围绕写好字设计一个主题活动方案,要求:语句简洁、通顺,活动内容可操作性强。

二十六 歌词三首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萦绕()烙印()炊烟()抽穗()狂澜()

屏障()浊流()山巅()哺育()澎湃()

2、《我的中国心》是在 前,香港歌手 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一经演唱,立即广为流传。

3、《我的中国心》和《在希望的田野上》都是抒情歌曲,但抒情方式不同。前者基调,胸臆;后者则通过 家乡的美好生活和 来抒发情感的。

4、《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颂》是其中的第二章。由光未然作词,作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苦难和 精神。

5、《我的中国心》中“我”是指。《在希望的田野上》中“我们”指。

6、《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从、、三个方面表现这片土地充满希望。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站在高山颠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课内练习

阅读课文完成题目

我的中国心

河山只在我梦里

祖国已多年未清静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在我胸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8、在本语段中能代替祖国的事物有、、、。

9、在歌词中反复吟唱的主题词是()

A、祖国B、中国心C、中国印D、中国届

10、“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每个词后面为什么用逗号?

11、“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中的“烙”能否换成“盖”?为什么?

12、用“重千斤”来形容“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心中的分量是否准确?为什么?

13、当你唱起这首歌时,你的心中会拥起什么感想?

课后评价

阅读理解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何其芳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呵,你飞吧,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面八方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它像一片阳光。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失掉了成年的忧伤,我重新变得年轻了,我的血流得很快,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1942年2月)

14下列诗歌朗诵停顿正确的一句是()

A.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B。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C.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D.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15、从诗中看,“我”是()

A.少年人 B.成年人 C.老年人 D.儿童

16、这首诗,诗人采用了第____人称,进行_____(直接 间接)抒情,诗中“我为少男女们歌唱”,“歌唱”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面八方去吧,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它像一片阳光。”

这句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下列不是“快乐或者好的思想”喻体的是()

A.声音 B.小草 C.微风 D.阳光

18、仔细朗读诗的最后一段,(1)诗人说“重新变得年轻了”,是年龄上的年轻,还是精神上的?

(2)为什么会“重新变得年轻了”?

(3)你如何看待诗中“成年”与“年轻”的辨证关系?

1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的“我”就是诗人本人,这是诗人内心真实的独自的情感表白。

B.从诗的第一段看,诗中的“少男少女们”,并不是实指,而是抽象精神的形象化。

C.诗的第二、三段,揭示了一个成年人的内心世界:不要对生活失去理想和希望。

D.诗中诗人的情感是由悲到喜,先是忧伤自己岁月已逝,但受到少男少女们的感染,最后走出了忧伤。

优生探究乐园

20、研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据日本农林水产省公布的《食品浪费统计调查》报告显示,日本的食品平均浪费率为5.1%,其中一般餐馆的食品浪费率为3%,饭店的食品浪费率为15.7%,结婚宴会的浪费率竟达到23.9%。严重的食品浪费现象让人瞠目结舌。包括家庭废弃食物在内,日本每年要浪费大约1000万吨的食品。以往,这么多被浪费的食品都当做垃圾白白扔掉。面对这种社会现象,日本制定了《食品再生法》。

日本各种资源都比较匮乏,但家电普及率和更新换代率极高。以前,人们经常把破旧家电乱扔在街边,针对这种情况,去年4月1日,日本开始实行《家电循环法》,规定废弃空调、冰箱、洗衣机和电视机必须由生产厂家负责回收,用户向厂家支付少量费用。这一法律集中体现了“3R原则”,即减少废弃物、再利用和循环。经过一年时间,“3R原则”在日本已经深入人心,现在很少有人随地丢弃大件垃圾,街道更加整洁,废旧家电也物尽其用。

以《家电循环法》的成功经验为基础,日本政府又顺理成章节地提出了《汽车循环法案》。作为一个汽车大国,日本生产的名牌汽车销往世界各地,国内市场也很大。全国拥有七千多万辆汽车,每年淘汰上百万辆,如果驱车前往东京郊区,经常可以碰到废汽车堆积而成的小山。《汽车循环法案》的目的就是要变废为宝。

二十三 毛泽东词二首

1、fèn ráo hán shŭ qìn zhāo qiào xùn sāo zhé bŭ măng

2、略

3、(1)词牌名 雪 毛泽东(2)诗经 国风 楚辞 离骚 文学才华

(3)卜算子 咏梅 南宋 陆游(4)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5)犹有花枝俏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6)见后面

4、(1)言地域广阔,写得有气势(2)统领全文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3)顿 冰冻之快,突出北国之寒(4)对偶拟人比喻 有视觉因素、精神因素、时代因素,是心潮起伏的反映,表现了肩负历史和民族使命的作者昂扬振奋的精神世界和奔放激荡的思想感情。(5)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这一句中雪中想像到雪后,清朗中显得妖艳。“看红装素裹”把江山比作少女,非常动人,既纯洁素雅,又富丽热情,充满青春气息。

5、(1)D(2)B

6、(1)到 俏 报 笑(2)、犹有(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已是悬崖万丈冰,犹有花枝俏

(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谈出自己的体验;能理解材料中歌颂的不畏严寒、傲霜斗雪、追求理想、献身革命的品格和精神,并自然真挚表达赞美之情即可。

(5)、孤独 寂寞 冷清 凄凉(答案不唯一)

(6)、第五段材料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梅树的画法,与前四段材料相比,语言平实、准确、简洁。

(7)、所选诗文名句与兰、竹、菊、松相关并书写正确即可。

7、人生的很多时候,只有背负沉甸甸的重任,才能稳步前进。

二十四 古代诗词三首

1、dān xăng zhù pèi jiān qiū huī zhì yì zhìdiì yàn

2、勋级升一极叫一转 有余 买 使劲赶马 只 战马 只 北方 不愿做 晚

3、A

4、略

5、(1)郭茂倩 乐府诗集 民歌 木兰 勤劳智慧勇敢坚强不贪富贵爱国爱家 巾帼

(2)陈亮 南宋(3)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 乐天

6、(1)帖一贴 火一伙(2).zĭ bīn zhuó(3).(1)外城(2)穿(3)跑

(4).扑朔迷离 磨刀霍霍(5)排比排比对偶对偶比喻(6).木兰返乡与家人团聚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来未被发现,对她的谨慎、机警予以赞美(7).AB

7、(1)D(2)“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

(3)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8、(l)才(2)坟墓(3)赠,赠送 9.80岁。“八十始得归。”10.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11.家中已没有亲人,主人公感到十分孤单。12.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

13、(1)、那就按杂文发吧,请按童话发,我不介意

(2)、谢谢,我 二十五 现代诗二首

参考答案:

1、gāo shēng méi zhàn dŭ xìng zăo qì dūn

2、诗人 剧作家 白毛女 信天游 放歌集

3、徐志摩

4、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

5、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

6、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7、A

8、①高高C ②滚滚C ③辈辈B

9、毛主席在枣园手书巨著,他的光辉思想似明灯照亮人们前进的方向。

10、歌颂延安辉煌的革命历史,展望美好的未来。

11、①夸张,表达了诗人对延安朝思暮想的浓厚感情; ②拟人,作者把河水村庄看做亲人,表达了它们无比亲切、真挚、热爱的感情 ③夸张,表现了对母亲的眷恋和怀念的深情。④比喻,抒发了诗人离别延安十年后,12、一一照应

13、轻盈、绵绵不断、温柔等

侧面写的轻盈、温柔。

14、比喻、拟人;形象生动、温柔可亲,像爱的使者。15、16、17(略)

二十六 歌词三首

1、yíng lào chuī sui lán zhàng zhuó diān bŭ pà

2、香港回归之前 张明敏

3、凝重 直抒 描写 憧憬

4、冼星海 坚强不屈

5、旅居海外的中国人 所有的中国人

6、赞美家乡 歌颂家乡 憧憬未来

7、略

8、长江 长城 黄山 黄河

9、B

10、用逗号,不用顿号,逗号停顿略长,唱起来铿锵有力,突出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分量。

11、不能,“烙”

准确形象的表达了海外赤子跟祖国永远无法分离的 血肉关系,而“盖”的程度不及“烙”字深。

12、准确,“千斤”是虚指,突出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分量极重。

13、加深了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同时内心产生共鸣,激起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14、A

15、B

16、一 直接 早晨、希望、未来的事物、力量

17、比喻 A

18、(1)精神上的(2)受到“少男少女们”热情洋溢的青春的感染,而变得和他们一样的年轻。(3)身体上“成年”同样可以在心理上“年轻”,而身体上“年轻”也可能在心理上“成年”、沧桑

19、C

20、日本很注意节约资源,注重物资的再生,重视环境的保护,能用法律的手段强化执行

第三篇: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 第一、二单元 导学导练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 导学导练

第一单元 扬帆起航

第一课 《走进中学》 第一框 校园风景线

【学习目的和要求】

1、引导学生了解新学校的校貌、校史、校训等状况,记住校训的涵义及制定校训的意义。

2、培养观察、感悟生活的能力。

3、热爱我们的新学校,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学习重难点】

校训的涵义及制定校训的意义,适应新的校园环境。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漫步校园,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新学校比小学大得多,我们将在这里、。

2、在我们的学校有许多社团,学校还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科技活动,在这里,每一位同学都能发挥自己的、,展示自己的 和。

3、我们学校创办于 年,今年是我校成立 周年。创办者是,现任校长是。发生在本校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本校的知名校友有。

4、我校的校训是

,其含义是。

二、走进新课

1、什么是校训?

2、校训的意义、作用?

三、巩固练习

1、走进中学,意味着我们()

A、是大人了 B、成为中学生了 C、从此独立,可以不依赖父母了 D、将远离快乐的生活

2、在我们的新学校里,会有很多协会,例如诗社、摄影协会等。积极参加社团活动()

A、有利于我们健康、全面地发展 B、是博取老师好感的捷径 C、是出风头的表现 D、是不专心读书的表现

3、同学们从小学升入中学,发现校园环境变了,自己的内心也产生了许多新的

想法和感受。为了更快地适应初中的生活,我们应该()

①熟悉校园周围的环境 ②了解校史、校训 ③只管学习不管其他事情

④增进和同学、老师的交往,共同前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校训是:()

①要求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和道德规范 ②集中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教学宗旨、历史传统和办学特色 ③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深深地影响学生成长 ④记录着学校诞生和发展的历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四、课外作业

1、金色的九月,带着梦想,怀着憧憬,步入了初中。初中生活意味着()

① 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② 学习负担重,没有快乐可言

③ 开始了崭新的中学生活 ④ 没有好朋友,会很孤单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2、开学已经快两周了,王宏还是不太适应新学校的环境。他应该()A、大哭一场 B、要求回到小学 C、让父母陪同上学 D、请老师或同学帮助

3、初中生活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激动、兴奋之余,我们也会有许多困惑和担心,会感到有一定的压力。这时我们应该()

A、畏缩逃避 B、积极面对 C、犹豫不决 D、听其自然

4、材料分析题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以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以及研究院讲师李济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形成了著名的清华学风,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大师。学校悠久的历史、“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努力学习,为民族的崛起与腾飞奋斗不止。

(1)对校史、校训的意义,你是怎样认识的?

(2)搜集几所名校的校训,并试着解释其涵义。

五、纠错与反思

第一课

《走进中学》

第二框

跨越陌生

导学案

【学习目的和要求】

1、学会作自我介绍,通过互动活动认识新同学、新老师。

2、通过论和教师的引导,知道与同学、老师交往的技巧。

3、培养、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

【学习重难点】

重点:在新的环境下,如何尽快了解周围的新同学和新老师。难点:怎么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什么是校训?

2、校训的意义、作用?

3、是被尊重和被接纳的体现。是良好友谊的开端。

二、自主学习

1、告别昔日的同窗好友,来到中学这个全新的环境,面对新的同学、新的老师,我们可能会感到有些,有些。

2、尝试着结识,熟悉,建立。在这个新的环境里,我们很快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3、结识新同学,让同学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可以从 开始。

4、老师是我们学会学习的,是我们学会做人的。每个同学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是 的,都是老师 的对象。

5、为了快乐的成长,为了幸福的回忆,让我们从 开始,以 的身份,融入我们的班集体,规划我们的前景,一起来创造一个值得回忆的“家”。

三、走进新课

1、怎样跨越陌生,尽快与新同学、新老师熟悉起来?

2、你打算怎样融入新的班集体?

3、列举你理想中的班集体的特征。

四、巩固练习

1、下列方式中不利于建立新友谊的有()A.双方互相信任 B.尊重朋友的意愿

C.在朋友有需要时,自愿自觉提出帮助

D.只与家境富裕的同学来往,拒绝与贫困家庭的同学做朋友

2、进入了中学,面对新的老师,我们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首先应该()

A、一切听老师的指挥 B、尊重老师的权威

C、尽快认识和了解他们,同时也让老师认识和了解我们 D、多送礼物给老师

3、七年级(1)班改选班干部,李岩岩落选了。你认为此时他的正确做法是()A、主动于老师、同学沟通,找到自己的不足 B、背后说老师和班干部的坏话 C、联合其他落选的同学与老师作对 D、把失望埋在心底,谁也不告诉

五、课外作业

1、开学以来,王茜在班级中非常活跃,她主动和其他同学打招呼,了解别人,介绍自己,还主动为班级办了一期漂亮的板报。王茜的行为()A、是在出风头,逞能 B、太爱表现自己,不好 C、有利于张扬个性和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 D、是在尽其所能引起异性同学的关注

2、一个班集体团结奋斗的不懈动力来自()A、班主任教育有方 B、同学们良好的愿望 C、共同的目标 D、全体师生的智慧和热情

3、以下做法中,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集体的有()

①同学之间团结和睦、互相帮助 ②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融洽 ③严禁每个同学张扬自己的个性 ④制定班集体共同的奋斗目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材料分析题:进入初中后,李明的数学成绩越来越好,语文成绩却下降了。妈妈问他原因,他说数学老师讲课有意思,他很喜欢学,但不喜欢语文老师的讲课方式,慢慢地对语文没有兴趣了。

(1)李明是以什么标准来确定自己的学习喜好的?

(2)如果李明这样继续下去,会是什么后果?

(3)如果你是李明,你会怎么办?

六、纠错与反思

第二课

《昨天与今天》

第一课时

(第一、二框)

【学习目的和要求】

1、回顾体会自我成长,总结中小学学习方面的变化,尽快区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做学习的管理者。

2、学习校规校纪,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

【学习重难点】

意识到自己的成长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进入初中,遵守校规校纪。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作为中学生的你,怎样跨越陌生,尽快与新同学、新老师熟悉起来?

2、你打算怎样融入你新的班集体?

3、谁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学会做人的引路人?

二、自主学习

1、进入中学,课程的门类一下子多了许多,学习变重了,加大了。中学老师的 也不同于小学老师。

2、需要我们调整自己的,逐步培养 的能力。

3、制定校规校级的目的在于,保证我们能在、的环境中正常地学习和生活。

4、需要我们更加 地遵守校规校纪,逐步学会、。

三、走进新课

1、怎样适应初中的学习?

2、面对新的规则,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巩固练习

1、进入初中,我们的学习比起小学来有了一些新的特点()①科目多、难度大 ②自学的天地更大了 ③学习方式多样化 ④学习时间不够用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初中学生学习的新特点包括()

①学习行为的主动性 ②学习内容的抽象性 ③学习方法的技巧性④学习环境的不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下面有四种对学习的不同理解,你觉得有益的理解是()A、学习就是记住老师交给你的知识

B、学习是升官发财的一种直接手段 C、学习是为了能够胜任未来的工作 D、学习是思考与理解的过程

4、某中学规定:学生着装要整洁,对人要有礼貌,学习要努力,要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为人。这说明()

A.该学校严格管理 B.该学校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C.该学校学生素质高 D.该学校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

五、课后作业

1、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培养()A、良好的学习基础 B、良好的学习动机 C、良好的学习环境 D、良好的学习习惯

2、下列属于自主学习的是()A、洋洋写作业时总是要爸爸检查

B、王茜写作业时一遇到难题就问妈妈

C、张超一回到家就抓紧时间把参考书上的答案抄在练习薄上 D、袁妍学习认真,总是独立思考,实在不会再去请教

3、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保证我们能在和谐、有序的环境中正常地学习和生活的一种行为规范是()

A、信念 B、校规、校纪 C、道德 D、习俗

4、面对新学校的校规,我们应当认识到()A、我们的自由会越来越少

B、我们所受到的束缚会越来越多

C、我们会逐步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D、我们会牺牲更多的娱乐时间

5、材料题:

进入初中后,老师常说,过去习惯于让人牵着鼻子走的同学现在应该扔掉手中的拐杖,学会走自己的路。(1)老师说的“拐杖”、“走自己的路”是什么意思?

(2)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呢?

六、纠错与反思

第二课 《昨天与今天》

第二课时 第三框 承担新角色 导学案

【学习目的和要求】

1、如何实现由小学生向中学生的角色转变。

2、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争做合格中学生。

3、了解自己的角色变化,学会承担新的责任。

【学习重难点】

了解自己的角色变化,学会承担新的责任。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小学与中学在学习方面的不同之处?

2、怎样适应初中的学习?

3、面对新的规则,我们应该怎么做?

二、自主学习

1、成为中学生,我们有了新的身份、新的角色,外界对我们的期望也高了,我们对自己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有了更多的、,有了更大的。

2、需要我们学会、反思自己的言行,遇到问题时,应该尽量。

三、走进新课

1、如何承担新角色?

2、中学生活给我们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四、巩固练习

1、某中学规定:学生着装要整洁,对人要有礼貌,学习要努力,要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为人。这说明()

A、该学校严格管理 B、该学校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C、该学校学生素质高 D、该学校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

2、“你是中学生了,要学会独立了!”“你是中学生了,要自己管好自己。”父母对我们提出了要求。这是父母在哪些方面提出的要求()

①学习方面 ②生活方面 ③思想品德 ④工作能力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以下属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是()

A、小华在上数学课时突然想起下节课要考语文,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在下面

看语文书

B、小强听说玩游戏可以调节思维,于是一有时间,就拿自带的游戏机出来玩,玩上瘾时,一个上午沉浸在游戏里

C、李江总是先玩,然后再拼命地赶写作业 D、吕方总是把每天该做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序

五、课后作业

1、作为一名中学生,当你犯了错误之后,应该()

A、依赖老师,父母去解决 B、装作不知道,不用去管它 C、自觉、独立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努力去改正 D、与别人争论到底,千万不要去认错

2、进入初中后,我们的角色发生了很大转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承担着一角色()

①学习上更加主动、自觉 ②生活上学会自理、自立

③专心于学习,不浪费时间去参加文体活动 ④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进入中学,家长开始对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你认为正确的有()①“你是中学生了,要学会独立了!”

②“社会上坏人太多了,在学校不要与任何人来往” ③“我要尽快适应环境,改变学习方法。” ④“你是中学生了,要自己管好自己!”

4、简答题:

“我是一名中学生,在班级里,我既是一名普通的学生,又是班干部;在家里,我是父母的独生女、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在社会中,我是普通的公民。”

理解这段话,回答下列问题:

(1)请问“我”的角色有哪些?

(2)“我”应该承担哪些责任呢?

六、纠错与反思

第三课 《新的起点》

【学习目的和要求】

1、体会理想、计划、行动与成功之间的关系,激励自己树立远大理想。

2、提高学生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计划能力,学会善于向别人借鉴制定计划的方法,并通过自己的坚持不懈实现自己的理想。

3、认识树立理想的意义,学会正确的计划,知道怎样将理想变为现实。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树立目标和理想的作用、意义

2、正确认识自我,为自我发展树立目标和理想

3、学会制定计划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怎样适应初中的学习?

2、面对新的规则,我们应该怎么做?

3、如何承担新角色?

二、自主学习

1、,是我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2、尽管我们的思考带有朦胧的色彩,还是、的,但这表明,我们已向成熟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3、要是远大的理想逐步变成现实,就需要根据,制定实现理想和目标的具体计划。

4、在制定计划过程中,要善于学习和吸取

,认真听取。

5、自己的计划,最终还得 拿主意。

6、没有 的理想、目标和计划只能是空中楼阁或海市蜃楼。

7、理想和目标的实现必须落实在。

三、走进新课

1、制定计划应该注意哪些?

2、为了实现理想和目标我们应该怎样做?

四、巩固练习

1、升入初中以后,标志着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出现了()A、转折点 B、新起点 C、新困难 D、人生低谷

2、关于理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B、有理想就会成功 C、理想是路,指引你走向光明 D、理想是人生目标

3、制定计划的过程中,我们要()①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②吸取别人的经验 ③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④自己拿主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梦里走了千百里,醒来还是在床上”告诉我们()A、梦想可以成真 B、理想必须付诸行动 C、能否实现梦想关键在于计划 D、说比做更重要

5、理想和目标的实现必须落实在()

A、口头上 B、计划上 C、具体行动中 D、按排中

6、国际象棋大师谢军获得成功的秘诀之一是:每次制定目标时,她她都将目标定得比自己的实际水平高出一点点。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制定目标不一定要量力而行 ②创造成功的记录,要选准适当的目标 ③为了确保获得成功,目标定得越低越好 ④目标定得合理,才有助于成功,有助于增强自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7、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是追求比现在更加美好的生活。因此()

①没有理想,就没有动力,就会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

②有了理想,就有了奔头,就有了进取的恒久动力

③理想是自强的航标

④要自强,首先就要树立坚定地理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他山之石。可以玫玉”这句成语对我们制定计划有何作用()A、吸收和借鉴他人的长处.可以完善我们的计划 B、制定计划是我自己的事,不需要听他人的意见

C、我的计划,我去完成,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适合我的处境

D、制定计划一定要听取他人的建议,否则就不完善

五、课后作业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的是()A、凡事都有两个极端

B、凡事事先知道的都可以做得很好 C、凡事事先有正确的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D、即使有计划也不一定能够成功

2、新的环境、新的规则、新的角色、新的学习任务需要我们制定新的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应注意的事项有()

①计划要明确具体 ②计划要切实可行 ③计划要完全按自己的意愿来制定 ④计划要留有一定的余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告诉我们,理想的实现()A、只要靠运气就行 B、只要制定人生规划就行 C、只要有热情就行 D、要靠脚踏实地的努力

4、克雷洛夫说:“显示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这说明了()A、理想在河的那边,是无法实现的 B、要实现理想,必须付诸行动

C、付诸行动,建好桥梁,没有实现不了的理想 D、现实和理想隔着河流,差距太大了

5、面对初中学习生活的新起点,我们需要()①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调控 ②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③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④有一些学习方法和策略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7、“进入初中对学生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8、材料题:

亲爱的同学,你知道吗?对于没有目标的人来说,岁月的流逝只意味着年龄的增长,平庸的他们只能日复一日地重复自己。当我们在心中设下目标并持之以恒地向前迈进时,我们的生活就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1)你能够结合自身情况,写出你现在和将来的奋斗目标吗?

(2)为将来写一段誓言,激励自己。

(3)为了实现你现在和将来的目标,你现在怎样做了?今后还打算怎样做?

六、纠错和反思

第二单元 学会学习

第四课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第一课时(第一、二框)导学案

【学习目的和要求】

1、掌握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方法。

2、树立时间观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珍惜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自主学习。

3、能尽可能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方法,教师作积极的引导者、课堂纪律的维持着、课堂讨论的组织者,而不是具体方法的传授者。

【学习重难点】

1、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培养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

2、掌握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制定计划应该注意哪些?

2、为了实现理想和目标我们应该怎样做?

3、,是我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二、自主学习

1、怎样珍惜时间?

①珍惜时间就是。②珍惜时间首先体现为。

③珍惜时间也体现在。

2、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要求?

①确定这段时间要完成的任务,分出,排好。

②安排学习时间要结合 和,并考虑自己的。

3、学习是一个主动地、和 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地、和 的过程。

5.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我们的终身发展,我们不能,而必须在 中增强能力。

三、走进新课

1、我们应该如何珍惜时间(珍惜时间的体现)?

2、为什么要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

3、自主学习的要求?

四、巩固练习

1、王博认为:在初中的学习中,语文、数学、英语是主课,必须学好,其他学

科是辅科,可以少花时间,及格即可。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这是科学的学习方法 B.这不利于我们的全面发展

C.主次分明,以主带辅,共同提高 D.有利于培养起学习语、数、外的兴趣

2、中学的学习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把握的几点是()

①学会自主学习②科学安排时间 ③多花时间死记硬背 ④全面学习不偏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山东省现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因为这种学习方式()

①能帮助我们解决所有的学习问题 ②是学习的本质要求 ③适应时代对个人的能力、技能等方面的要求 ④符合我们的终身发展的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五、课后练习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告诉我们在学习中必须注意()A、找到好的工具 B、碰到好的同学和教师 C、寻找好的学习方法 D、买到好的工具书

2、要想使我们能独立地承担学习的责任,就应该做到()A、不问同学,也不请教老师 B、学习成绩不要告诉任何人 C、不允许出现学习上的错误 D、学会自主学习

3、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说明()A、多购买才能使人进步 B、读书学习对青少年的发展起奠基作用 C、只要读书,就能成为大科学家 D、无论读什么书,都能长知识

4、材料题:七年级1班学生小张在上小学时,成绩在班里一直是名列前茅,始终受到老师们的赞赏和同学们的羡慕。在升入初中后,他感觉很不适应,尽管他一直很努力,在学习上花了很多时间,但仍感觉时间不够用。(1)你认为小张学习时间不够用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作为他的朋友,你会给他哪些有效建议?

六、纠错与反思 14

第四课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第二课时(第三、四框)导学案

【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自己的特长,发挥个人特长,培养多方面的兴趣。

2、正确处理各科均衡发展与偏爱某一学科的矛盾。

3、学会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学习。

4、培养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在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重难点】

1、全面兼顾学科基础与学科特长的发展,培养多方面的兴趣

2、学会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学习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我们应该如何珍惜时间(珍惜时间的体现)?

2、为什么要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

3、自主学习的要求?

4、什么是学习?

二、自主学习

1、在某一学科上有兴趣和特长是一件好事,但系统的中学课程可以,我们应该全面地学习和掌握。

2.参加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不仅可以,也可以,加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参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既可以,又可以加深我们对,培养我们的。

3、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最好的方法。学习方法不是。我们要根据所学课程、学习环境以及自身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此外,在 的基础上,我们要借鉴,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走进课堂

1、如何兼顾全面基础与学科特长?

2、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是什么?

四、巩固练习

1、“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如何识别鱼 B.给人以好的渔具

C.要掌握捕鱼的方法 D.把鱼给别人,自己不留

2、从一定意义上说,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

A.最佳的方法 B.大家都用的方法 C.适合自己的方法 D.被推广的方法

3、“学习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B.学习的方法只能是固定的 C.学习的方法要不断地变化 D.学习的方法是无法掌握的

五、课后作业

1、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强调了()A.读书的重要性 B,实践的重要性 C.理解的重要性 D.思考的重要性

2、“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在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的这首诗告诉我们在学习上应该()

A.讲究方法,不能死记硬背 B.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 C.对早上学习的同学及时勉励 D,互相帮助,互相勉励

3、材料一:小华上初中两个月了,教学作业总是出错,考了几次成绩也挺糟糕,家长一了解,发现其还不适应现在的老师的教学方法。

材料二:古时候有个“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故事,告诉人们做事要讲究方法和效率。

材料三:有人曾问爱因斯坦成功的秘密是什么。他写了一个公式:W=X+Y+Z.。X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说废话。(1)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如果你是小华,你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3)你觉得学习方法重要吗?你在学习中是否重视学习方法?

六、纠错与反思

第五课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导学案

【学习目的和要求】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勤奋的学习者、热爱生活的人、追求有情趣的生活。

2、学会科学用脑,劳逸结合。学会合理安排学习生活,积极休闲娱乐。

3、了解劳逸结合的方法及意义,认识娱乐和休闲队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难点】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科学用脑,劳逸结合。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如何兼顾全面基础与学科特长?

2、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是什么?

3、就是最好的方法。

二、自主学习

1、劳逸结合的意义:

(1)劳逸结合,在紧张地学习一段时间后,适时地_________,使身体和大脑得到_______,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

(2)使我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明娱乐,健康休闲的意义:

(1)娱乐和休闲不仅可以使我们_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_,而且可以丰富____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________、培养_________________,促进__________________。

(2)文明高雅的娱乐和休闲可以对我们的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_。

三、走进新课

1、劳逸结合的意义?

2、文明高雅的娱乐和休闲有什么作用?

四、巩固练习

1、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状态,就要注意()A、劳逸结合 B、看看是否有人比我更紧张、更吃力 C、不断提高自己的目标 D、少玩点,少睡点,多学点

2、放学了去跑步、打球;课间十分钟听音乐,和同学聊天,这些休闲活动()A、容易使人松懈 B、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C、有助于促进我们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 D、有助于忘记学习的痛苦

3、下列属于文明娱乐、健康休闲方式的是()

A.上网浏览不健康的网站 B.每天都要玩3小时电脑游戏 C.爱好打球、唱歌和摄影 D.热衷于奇装异服、化妆打扮

4、健康的娱乐和休闲可以()

①愉悦身心,调节疲劳 ②展示能力,增强自信,考取理想高中 ③充实知识,开阔 ④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娱乐和休闲的方式很多。下列这些方式,对我们的身心发展有积极的作用的有()

①参加学校的业余合唱团 ②唱英文歌曲,周六到英语角和朋友交谈

③酷爱下围棋 ④一有时间就想玩电脑游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五、课后作业

1、下列俗语、名言中,能够体现出劳逸结合的是()

①磨刀不误砍柴工 ②头悬梁,锥刺股 ③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小林近来迷上了上网玩游戏,常常一放学就跑到网吧,一玩就是三四个小时。对小林同学的变化,你认为正确的是

A.这是小林同学的高雅情操 B.小林同学真正做到了“劳逸结合” C.这是一种不健康的表现,会影响身心健康 D.这是小林同学懂生活的表现

5、材料题:

小华最近迷上了网络游戏,每天下午放学就跑到网吧玩上几个小时才回家,有时还玩个通宵。由于长时间上网,造成视力下降,大脑过度疲劳,白天上课时经常打瞌睡。没钱玩游戏时他就对妈妈撒谎说要交钱买学习资料,后来甚至勒索小同学的财物。

(1)小华的做法属于文明娱乐、健康休闲吗?

(2)结合材料,写出小华迷恋网络游戏给自己造成了哪些后果?

(3)为了帮助小华摆脱“网络陷阱”,请你向他提出好的建议。

六、纠错与反思

第六课

《聪明以外的智慧》

第一课时(第一、二框)导学案

【学习目的和要求】

1、加深对学习态度的理解和体验,充分认识积极学习态度对学习的作用。

2、认识学习习惯的意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计划。

【学习重难点】

1、使学生认识积极学习态度的意义,认识积极学习态度对学习乃至以后的生活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2、通过了解态度的有关知识,认识自身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真正体验到积极学习态度的作用。【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劳逸结合的意义?

2、文明高雅的娱乐和休闲有什么作用?

3、在执行学习计划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

二、自主学习

1、研究表明,一个人学习成绩的好坏,只有20%决定于,80%则决定于。

2、只是成才的一个条件。要成才,最重要的是要具备。

3、个性指的是一个人整体的,包括、、、性格、气质、意志、习惯、兴趣爱好等诸多要素。

4、积极的学习态度有什么重要意义:(1)学习的态度决定_____________。

(2)学习态度与___________密切相关。有了__________,就会有_________,学习过程也就成为一个虽然艰苦但却十分快乐的探索之旅。(3)积极的学习态度是____________来源。正确的___________是促使我们勤奋学习的______________。把个人的学习和发展与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起来,将会使我们的学习变得更有动力。

三、走进新课

1、积极学习态度对学习的作用?

2、怎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有哪些?

四、巩固练习

1、“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说的是()A.学习的态度 B.学习的方法 C.学习的兴趣 D.学习的过程

2、下列关于成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要智力正常就一定能成才 B.能否成才取决于智商高低

C.一个人智商高,只是成才的一个条件,更重要是具有具备良好的个性 D.能否成才与智商无关

3、下列属于正确的学习目的是()

①为父母和老师而读书 ②为有个好工作而读书 ③为提高自身素质而学习④为建设祖国而读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

A.塑造健康的人格 B.增快身体长高

C.广交朋友,避免孤独 D.促进我们的学习效率

五、课后作业

1.下列属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有()

①爱动脑筋,爱提问题 ②边写作业边看电视 ③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就立刻问同学和老师 ④喜欢阅读,有意识的拓展知识面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学生学习计划固然重要,但没有执行的计划只能成为”墙上风景”.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A.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B.明确学习目的 C.培养学习兴趣 D.磨练学习意志

3、不良的学习习惯是学习上的一大毛病,它会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影响我们智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对不良的学习习惯进行“诊断”和“治疗”,甚至要动一动“手术”。请你试着这种“学习毛病”的小医生。(1)请找出自己或同学的不良的学习习惯。

(2)分析上述不良习惯有什么危害并提出纠正这些不良习惯的方法。

(3)你打算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纠错与反思

第六课

《聪明以外的智慧》

第二课时

第三框

合作带来共赢

导学案

【学习目的和要求】

1、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敢于竞争、合作意识。

2、能够自我反省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互助合作方面的不足,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计划;学会竞争,善于合作。

3、懂得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的重要性;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知道在学习方面学会竞争与善于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

1、理解竞争与合作对个人和社会带来的作用,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

2、树立良好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初步形成敢于竞争、善于合作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积极学习态度对学习的作用?

2、怎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有哪些?

二、自主学习

1、竞争可以充分调动____________________、激发同学们的__________。

2、俗话说“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水平相当的人一起角逐,彼此竞争,就能。

3、我们每个同学都要有_____________,勇敢地和他人争高下,要不断地给自己树立,不断地寻找,这样才能激励自己不断向前。

4、竞争的最终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

5、竞争需要___________,需要人与人之间_________________。

6、相互_______和 是获得知识和经验的重要途径。

7、交流不仅能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_,激发___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和合作还能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走进新课

1、竞争与合作有什么作用?(为什么我们要学会竞争与合作?)

2、如何学会竞争?(同学之间如何开展学习竞争?)

四、巩固练习

1、交流和合作()

A、能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B、会使自己落后于竞争对手 C、会妨碍自己的发展 D、不利于自己的进步

2、乐于合作、善于合作,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下列关于合作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消除竞争 B、合作比竞争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C、与人合作和交流一定会使我们取得成功 D、合作可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 4.张明向班里的数学高手李杰请教一道数学难题,这道题李杰也刚刚做出来。李杰的正确做法是()

A.不告诉他,要学会竞争 B.让他问别人,把竞争转移

C.告诉他,竞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赢 D.告诉他,顺便也问他一道难题

五、课后作业

1、竞争的最终目标是()

A、结果无法预测 B、都赢不输

C、实现双赢 D、自己所在的一方赢

2、“人心齐,泰山移。”这句话突出表明了 的重要性。()A、合作 B、宽以待人 C、竞争 D、坦诚相待

3.一家百货公司承诺,如果某样商品自己公司没有,可以指引顾客去另一家有这种商品的商店。这种让人奇怪的做法不仅没有使他们失去顾客,反而使该公司生意日见兴隆。这家公司的做法说明()

A.合作带来共赢 B.竞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赢 C.这家百货公司善于合作 D.这家百货公司不善于竞争

4、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柳州市各中小学积极举行“阳光体育”运动会。从体育竞赛中,同学们体会到()①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 ②有竞争就不可能有合作 ③要合作就无法竞争 ④竞争不忘合作,合作实现共赢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吴静学习成绩十分优秀,班主任老师让她在下周一的班会上介绍一下自己的学习经验。吴静感到十分为难:班上和自己成绩差不多的同学还有五六个,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他们,会不会使他们超过自己呢?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吴静同学的想法正确吗?为什么?

六、纠错与反思

第四篇:八下语文周练六

武汉二中广雅中学八年级(下)周练

(六)一、基础检测(31分)2010-6-7

1.下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5分)

A.器宇轩昂(yáng)云翳(yì)垓下(hái)讪笑(shàn)....

B.忍俊不禁(jīn)粲然(càn)楷模(mú)诠释(quán)....

C.掩口葫卢(ān)揶揄(yē)奇崛(qū)深谙(yīn)....

D.脍炙人口(huì)亵渎(xiè)瑰宝(gūi)魅力(mèi)....

2.下列选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5分)

A.浩首穷经社俾匡扶B.娴熟婉尔拊掌

C.强词夺理飘泊帝胄D.猖獗篡逆侫言

3.下列句子衔接正确的一项是()(5分)

①要是没有它——谁能看见故乡的一切,谁不悲痛欲绝呢?

②在疑惑不安的日子里,在痛苦的思念着我祖国命运的日子里,给我鼓励和支持的,只有你啊,伟大的、有力的、真挚的、自由的俄罗斯语言!

③然而,这样一种语言如果不是属于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不可置信的啊!

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③①②

4.按要求填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16分)

(1)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边塞奇异壮丽风光的句子是。

(2)写送别宴会上的热闹情景的句子。

(3)通过写高级将领来描写军中将士苦寒生活的句子是。

(4)写边塞的风狂雪早的句子是。

二、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清明节

清明节,是流行于我国汉族地区和壮、朝鲜、苗、侗、仡佬、毛南、京畲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节日。何谓清明?可解释为天清地明之意。“清明”一词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早在先秦典籍中就出现。它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到,气温升高,也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不仅是一个纯粹的农业节气,还是一个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这一天,人们祭祖上坟,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及家庭健康、幸福。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的地区,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要谈清明扫墓,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寒食节相传与纪念介子推有关。春秋时,晋公子重耳因内乱出亡,一路上饥寒交迫,随从介子推割股肉而饱重耳。后重耳复国为晋文公,请介子推做官,但介子推带着老母隐居绵山,不肯下山。文公为了逼他下山,下令火烧绵山,不料介子推母子竟因此被烧 1

死在山中。文公为悼念介子推,下令把绵山改称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都要禁用烟火,只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每年此日,文公还亲自去棉山祭扫。

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唐玄宗时,朝廷增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后来,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两节相近,遂合二为一。

清明扫墓之风,在唐时已经很盛。唐人诗曰:“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那么,到墓地祭祀为何叫扫墓呢?扫者,扫除也。清明时节,正是所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时,在荒野冷落了一年的亲人坟墓往往杂草丛生。于是祭祀前,须先扫除一番,拔去坟头杂草,将被风雨冲刷侵蚀的坟头重新培整。培整的方法是在附近用锄头挖几块脸盆大小的带草皮的“泥饼”,然后把“泥饼”一正一反地叠到坟头上。

我记得在50年代时,宁波乡下还保留着这一种传统风俗:每天清明节,儿童喜欢摘些柳条,编成柳圈戴在头上;又喜相约上山向扫墓者“包”青团馍糍。青团馍糍是用糯米粉和青蒿做成的点心,是扫墓者必备的祭品。“包”是讨的雅称。那时候扫墓的人家很乐意让人家分享祭品,故有“包”必得。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每逢清明时节,想到父母在艰难中度过的一生,想到他们来不及赶上改革开放后特阜民康的好年头,不免感叹唏嘘。抚今思昔,常有“子欲养而亲不待”之憾。

清明扫墓的风俗看来还会流传下去。人们把祭祀先人与中华民族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直接联系起来,认为清明节俗体现了中国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其文化意义类似西方感恩节。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与中国深层崇拜祖先“孝”的文化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而这种文化正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支柱,有助于在古人与今人、前人与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根基。

如今,利用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已经成为学校对学生和社会对青少年加强传统爱国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向烈士陵园献花致敬,或邀请革命先辈作报告,讲革命故事,或组织参观、旅行等方式让这个节日更加丰富多彩。在祭炎黄二祖的同时,悼念自己的先祖,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中,现代的清明节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网上祭祀、家中祭祀、树葬、海葬等无污染无危害的新祭祀方式也正逐渐盛行。当生活方式悄然改变,文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时,曾经跟随我们的陋习也正在被摒弃,从而让清明变得真正清明起来。

(吴兆凯/文,有改动)

5.文章介绍了清明节的相关知识,没有涉及的内容是()

A.清明节与农事B.清明扫墓的来历与习俗

C.清明扫墓的文化意义D.清明扫墓的饮食文化

6.下面对清明节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B.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而清明扫墓之风则盛于唐代。

C.清明节与寒食节是两个主题不同的节日,后来虽合二为一,但没有内在的文化关联。

D.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习俗体现了中国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

7.下面与文本内容不相吻合的一项是()

A.一位归国华侨到介子推庙旅游后,无限感慨地说:“介子推真了不起!他在重耳落难之时,忠心耿耿,在重耳执政以后,又淡泊名利,隐居绵山,难怪世人要纪念他呀!”

B.听说几个同学相约在清明放假时去森林公园踏青,还要野炊,吃烧烤,李刚急忙劝阻道:“清明节不能动烟火,只能吃凉食,这可是唐玄宗规定的。”

C.清明节一大早,张奶奶就给孙子戴上柳条圈,一边戴还一边说:“清明节要栽柳树、戴柳条圈,这样可以驱毒、明眼,古人说‘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白首’,就是这个道理。

D.清明节,小明随爸爸妈妈去扫墓,来到陵园门前,妈妈说:“我们去买些纸钱香烛吧,好烧给天上的爷爷奶奶用。”小明说:“我看,我们还是买些鲜花祭奠爷爷奶奶吧,现在不是提倡无污染、无危害的文明祭扫方式吗?我们班昨天还开展了‘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的主题班会呢!”

三、文学作品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1题。

孟庙的树

⑴远远地,一片浓重的黛色镶在楼群中,像汪在大地上的苔壁深潭,那就是孟庙了。⑵未见飞檐画栋的建筑群,你先看到的是孟庙里的树。得了一圈红墙的荫护,孟庙的树生长得恣意盎然,而且,出现了许多罕见的生物奇观。

⑶“藤系银杏”是孟庙中的一景。一棵高大粗硕身披鳞甲像披挂着铠甲的壮士的银杏,周身攀满了柔韧绵长的紫藤,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不相上下。四五月间,紫藤结出一串串花穗,使银杏像个“菊花插得满头归”的佳人;而秋冬季节,繁叶落尽,银杏看去又像一个带着枷锁的无奈的囚徒。

⑷焚帛池内,一株老槐枯朽得只剩下一绺带状的树皮,缓慢地向枝头输送着养分,高处裂透出一个锅盖大小的树洞。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孟子的一个后裔在祭祀完先祖后,昂头望天,惊喜地从这个树洞中望见了西沉的橘红色的月亮。从此,孟庙中又添一景———“洞槐望月”。

⑸殿前长有两棵古老的桧树,其中一棵的树洞里垂挂出两丛旺盛的枸杞,这便是孟庙中著名的“桧寓枸杞”了。每年秋末,枸杞结出红彤彤的果实,摘几粒放入杯中,可品咂出枸杞的甘美和桧树的陈香。另一处奇景在孟庙东墙外,叫“古柏抱槐”。一株经年古柏苍老得树身只剩下一个外圈儿,恰巧在这个“圈”内茁壮地生长着一棵槐树,柏和槐紧密得没有一丝缝隙,像一对紧紧拥抱长久不分的恋人。柏和槐共生共荣,又各自葳蕤,谁知道这柏中可有槐,槐中可有柏。

⑹孟庙里最多的就是松桧和侧柏。这些柏和桧遍植孟庙的各个角落,给孟庙带来一派森然气象。这些老树有的枝柯干朽,只有顶梢一片苍绿,像擎着一面旗。有的枝叶繁茂,而树顶却枯干了,像舞着一杆戈。再看树身,周身的裂纹呈螺旋状盘绕而上,可是它猛然用力留下的创伤?

⑺我去孟庙是一场大雪后的上午,庙墙的黑瓦上,还残留着没有化掉的雪。众多花喜鹊、灰喜鹊在树上盘旋、鸣叫。地上落满柏子。潮湿的草皮上钻出几朵黑褐色的野蘑菇。阳光透过树隙照射过来,给弥漫寒气的孟庙注入几分温暖。游人很少。在庙中做了多年导游的张慧女士告诉我:孟庙中各种树木共四百三十余株。这些树的树龄大都在八九百年以上,年岁远远大于孟庙内的所有建筑物。

⑻在这片树林的中央,端坐着孟子。孟子彩塑安放在亚圣殿内,气宇轩昂,双目如炬。平缓有力的话语仿佛从飘动的髭须间吐出:“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⑼这时,我觉得这片古树是专为穿过时空隧道走来的孟子准备的。最好让孟子在一片绿荫下讲出他的话语。最好在湿润的土地上播下优良的种子。

⑽两千年前的齐国、宋国、滕国、魏国都是一片干旱贫瘠的土壤。孟子在他年富力强之时,率弟子在上述国家之间进行了二十多年的游说活动,力图实现“仁政”治国的政治抱负。然而,饱满的种子在皴裂的土地上滚动,始终没有扎根萌芽。六十五岁时,孟子退居邹国,教学、著述,终其一生。

⑾包裹着坚硬外壳的种子还是等来了细雨和风,它最终找到了人心这片温厚的佳壤,汩汩血脉滋润着它,使它慢慢破壳,慢慢生长。

⑿其实孟子就是一棵不老的树,这棵树历经两千三百年风雨,枝叶繁茂,蓊蓊郁郁,独木成林,荫庇天下。

(孙继泉/文,有删改。)

8.作者说:“孟庙的树生长得恣意盎然,而且,出现了许多罕见的生物奇观。”请简要概括四大景观得名的原因。(4分)

9.下面这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它是怎样传达出这种情感的?(4分)

包裹着坚硬外壳的种子还是等来了细雨和风,它最终找到了人心这片温厚的佳壤,汩汩血脉滋润着它,使它慢慢破壳,慢慢生长。

10.文章标题“孟庙的树”有哪两层含义?请具体说说两者之间的关系。(8分)

11.说说本开头六个段落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8分)

四、作文(50分)

在用混凝土浇筑马路、桥梁时,人们常常会在板块之间留一点缝隙,否则,就会有热胀冷缩的破坏作用,导致路面起拱,破碎。水稻、树木等等,相互之间都要保留适当的距离,植物才能更好地生长。生活中也是如此,人与人之间,也应该留一点距离,《庄子》中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ǐ一种甜蜜的酒)。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意思是:君子朋友之间有个适当的距离,紧密地贴在一起,又保持独立的个性,但心灵相印。小人之交,则常常胶在一起,密切无间,但易于丧失原则、个性,成为一群“脑残”小团体。也容易离心离德。可见,保留一定的距离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准则。

凡事要留点缝隙。这些材料给你带来什么联想或启示?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周周练10

七年级语文周周练10

枯萎的蒲公英叶子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⑥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1.文章第②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 的特点。(2分)文章两次提到“我”的心“疼”,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疼”。(2分)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4分)

(1)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

(2)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4.试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姥姥的端午

①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②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③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④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⑤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呆呆地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几位老邻絮絮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⑥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⑦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⑧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

⑨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常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⑩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1、通读全文,说说写“我”童年时的“姥姥的端午”外,还写了哪些“姥姥的端午”?(3分)

2、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5分)(1)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2分)

(2)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呆呆地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3分)

3、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4、本文的题目是“姥姥的端午”,第9段看似与“姥姥”无关,实是文章独具匠心之处。请仔细揣摩,分析这样写对刻画姥姥的形象有何作用。(4分)

5、端午节是我们大家的节日,本文为什么说它是“姥姥的端午”?请作分析。(4分)

1刚强坚毅(生命力顽强)(2分)2.①为母亲付出的艰辛而心疼;(1分)②为蒲公英尚在、母亲已逝而心疼。(1分)3(1)运用拟人,通过“努力”“力量”“手脚”等人格化的词语,将蒲公英紧贴地面、努力生长的状态鲜活地表现出来。(2分,方法1分,作用1分)(2)运用比喻,将母亲的白发比喻为蒲公英种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母亲的白发,突出了母亲为子女的辛勤付出。(2分,方法1分,作用1分)

4.①由联想回到现实,在结构上与开头照应;(1分)②升华主旨,赞美母亲刚强坚毅、无私奉献的品质;(1分)③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思念。(1分)

1、(1)“从老家搬到城里”时的“姥姥的端午”(2)姥姥生命中“最后的”“姥姥的端午”(3)姥姥去世“次年”的“姥姥的端午”(每答对一个得1分)

2、(5分)(1)(2分)运用细节描写(1分,答“运用反复修辞”也可),刻画出姥姥生怕惊醒“我”而轻手轻脚的样子,表现了她对儿孙的关爱(1分,答出“关爱”即可)。

(2)(3分)运用神态描写(1分),写出姥姥进城后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对乡村生活的怀念(1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表现了她的勤劳(1分)。(意思对即可)

3、(3分)运用比喻修辞,把“姥姥的端午”比作“一尺鲜洁的水”(1分,答出比喻修辞即可),形象地表现了姥姥勤劳、能干、慈爱的品格(1分),她的品格将永久地激励、影响着“我”,让“我”永志不忘(1分)。(意思对即可)

4、(4分)(1)运用想象和虚写,描写了姥姥年轻时的秀丽想象。(1分,答出“想象”或“虚写”即可)(2)运用环境描写烘托姥姥年轻时秀丽的形象。(1分,答出“环境烘托”即可)(3)用村姑的秀丽来衬托姥姥品质的美好。(1分,答出“衬托品质美好”即可)(4)补写出姥姥的外形,使姥姥的形象更加丰满。(1分,答出“补写外形”或“形象丰满”即可)(每答对一点得1分)

5、(4分)(1)“姥姥的端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1分)(2)本文刻画的对象就是姥姥,所以用“姥姥的端午”为题。(1分)(3)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使文章笔力更加集中。(1分)(4)“姥姥的端午”是个意象,文章就是通过这个意象来刻画人物的。(1分)(5)“姥姥的端午”凝聚着我们对姥姥的感激和怀念之情。(1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四点,意思对即可)

下载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六单元导练实练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六单元导练实练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导学案

    12  古诗二首导学案设计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段学生的古诗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美感体验。本设计力求突出学生在课堂......

    六上语文课课练答案

    20 詹天佑 【基础练习】 一、náo jùn jiānɡ chà miǎo háo 二、轻蔑勘探陡峭潮水 竹篾不堪徒步嘲笑 浆糊讥笑 木浆机会 三、1. 杰出爱国 2. 帝国主义国家的要挟......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教学设计(5篇材料)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诵读古今名家优秀诗文,陶冶情操,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1 .感受本单元诗篇中生动的形象与意境,体会诗中丰富的想像和情......

    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复习导学案范文大全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啾柝 ..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复习导学案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木兰当户织惟闻女叹息制作老师:段周格 .. 愿为市鞍马赏赐百千强【自主复习......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语文:第六单元复习资料(鄂教版八年级下) 一、单元复习目标 1.复习每课的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2.理解并识记积累每课的文言实词、虚词。 3.借鉴并运用作者的写景技巧。 4.把握每......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11(含答案)

    七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十一) (期末考试A卷) 本卷共三道大题 满分100分 时量100分钟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26分,除未标注的外每小题2分) A、归省(shěng) 凫水(fú) 撺掇(cān......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7(含答案)

    七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七) (阅读专项训练) 本卷共二道大题 满分100分 时量10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共60分,每小题3分) (一)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

    八语下第六单元教学案[本站推荐]

    编号01-----26、《小石潭记》教学案 年级-八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型-新授课-二课时-主备人-朱金龙-审核指导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 课核-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