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政治最新模考热点、易错主观题
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2010年政治最新模考热点、易错主观题
1.2009年3-11月,我国一些城市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投资投机性购房泛滥等问题。有专家指出,高企的房价已成为人们的心病,也为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埋下隐患。一旦房价出现较大波动,有可能迫使银行紧缩信贷,削弱经济活动,阻碍经济复苏。针对上述情况,2009年12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表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同时就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出增加供给、抑制投机、加强监管、推进保障房建设等四大举措。这必将对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起到积极作用。
请运用哲学常识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原理回答:国家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必要性和意义。(6分)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能动作用。(2分)
针对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说明物质决定意识,体现了国家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必要性;国家就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出四大举措及其预期的积极作用,说明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体现了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意义。(4分)
2.2009年10月3日,美国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通知国会决定向台湾出售“爱国者——3”反导系统、“E一2T”预警机升级系统、“阿帕奇”直升机等武器装备。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和谴责美方这一严重损害中国利益和中美关系的行径。
2009年12 月 18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指出,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中国在发展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从中国人民和人类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
请运用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材料说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
我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关系。独立自主,是我对外政策的核心和基本立场。在对外交往中,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美方做法,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造干扰和障碍,理所当然遭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4分)
温总理在气候大会上的讲话说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国际间的合作正在加强。(2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出发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2分)坚持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高举发展合作的旗帜维护人类共同的利益,是负责的大国。(2分)
3.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在今年上海市人大会议开幕前,市人大首度公开人代会34位旁听市民的手机,全城老百姓的各种呼声诉求纷至沓来。运用政治常识简要回答:
(1)我国正在不断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发展。上海市人大的这项“制度创新”属于什么建设?(1分)
(2)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民主渠道有多种,市民旁听人大会议属于哪一种?(2分)
(3)上海市人大的这项“制度创新”对老百姓具有什么作用?(4分)
(1)政治(文明)建设。(1分)(2)依法参与民主监督。(2分)
(3)老百姓可以表达呼声诉求、反映社情民意;可以走近人大,参政议政,有序政治参与;可以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等民主权利,提高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保证当家作主。
50.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成功召开,西藏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出席大会的301名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80%以上,西藏上层爱国人士和宗教界人士占11%多,藏族代表中绝大多数是翻身农奴和奴隶。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到2015年,西藏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到2020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目前,西藏共有1700多处各类宗教活动场所,住寺僧尼约4.6万人,学经班60余座,学经僧人约6000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藏陆续恢复了各教派各类型宗教节日40余个。僧俗信教群众每年都组织和参加萨噶达瓦节、雪顿节等各种各样的宗教和传统活动。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运用“维护我国的民族团结”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12分)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2分)
西藏自治区的成立,说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
策;人大会议的召开和代表人数的构成,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少数民族国家大事和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民主权利,少数民族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3分)
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的目标,说明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巩固和发展
各族人民人民的大团结,核心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有利于加快和维护民族团结。(4分)
少数民族参加各种传统和宗教活动,说明我国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民族感情,实行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合法的正常宗教活动,有力地维护了民族团结。
4.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事关世界各国人民福祉。
长期以来,我国始终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取得显著成效:2006至2008年共淘汰低能
效的炼铁产能6059万吨、炼钢产能4347万吨、水泥产能1.4亿吨、焦炭产能6445万吨。2005年至2008年,可再生能源增长51%,年均增长14.7%。2003至2008年,森林面积净增2054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净增11.23亿立方米。1990至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
我国已经制定了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这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我们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
运用哲学常识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12分)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内容,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是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必须用联系的观点观察问题;同时说明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应该具有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5分)
我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取得显著成效,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发展首先是从量的变化开始的,必须重视量的积累,促成事物的飞跃和发展。(3分)
中国根据国情制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我们必须坚持唯物
主义,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2分)
我们在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上取得显著成效,并为新目标的实现而努力,说明意识具有能
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采取正确的行动,可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25、药价高涨以及医疗保障的不完善,使得中国居民“看病贵”问题突出。为了保证老百姓能用上基本药物,减轻医药负担,2009年8月卫生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与现行政府规定的零售指导价相比,有45%的药品降价,平均降幅12%左右,6%的短缺药品价格有所提高。在今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上,卫生部长陈竺提到,目前,我们在30%的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网上招标、统一配送,实行零差率。很多省通过这样一个做法,使得药价降低了25%到50%。但自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执行以来,有些药从市场上消失,出现了“降价死”的现象。
对于如何破解“看病贵”与“降价死”的矛盾,许多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甲: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中有降有升,只要依靠它就可以完全破解这一矛盾。
乙: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政策在执行中最好设一个“缓冲期”,让药品零售企业“消化”完先期购进的药品,使市场价格平稳过渡到国家指导价,而不是划定一个时间点,“一刀切”“齐步走”,以避免部分药品“一降就死”。
丙:解决这一矛盾,仅仅依靠执行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完善的机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网上招标、取消药品加价,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使其回归公益性,方能标本兼治。
请你运用“用矛盾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有关知识,评析上述观点。
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这要求我们要全面观察和分析问题、观察和分析问
题要分清主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分)
(1)甲认识到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中有降有升,坚持了全面观点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认为只要依靠它就可以完全破解这一矛盾,犯了片面性的错误。(3分)
(2)乙认为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政策在执行中最好设一个“缓冲期”,反对“一刀切”“齐步走”,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观点是正确的。(3分)
(3)丙认为解决这一矛盾,不仅要依靠执行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更重要的是要建立
完善的机制,做到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该观点也是正确的。(3分)
6、200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也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针对经济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
请用辩证的唯物论有关知识简要回答:
(1)要保持政策稳定性,也要提高政策的灵活性,这体现了辩证的唯物论的什么原理?
(2)针对经济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这符合唯物论的什么原理及方法论要
求?(4分)
(1)体现了辩证的唯物论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原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3分)
(2)符合唯物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理,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办事的根本要求(4分)
7、目前,世界经济回升,“中国制造”国际订单增加。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一项调查分析结果,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从事出口加工的企业,有70%不同程度地存在“用工荒”。与此同时,不少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就业比较困难。产生了“用工荒”和“就业难”的悖论。
从用工方来讲,主要是低端产业的“用工荒”,集中在电器制造、机械加工、服装制鞋等
低端制造业产业上,而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高端行业,在国际上没有形成竞争优势,用工需求不足,造成大量大学生“就业难”。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知识,分析说明“用工荒”和“就业难”的成因,并提出解决这一悖论的良策。
(1)联系的观点 由于世界经济回升,“中国制造”国际订单增加,引起“用工荒”现象,说明“用工荒”主要集中在外向型低端制造业上,也说明“中国制造”优势在于劳动力低成本,劳动收入过低,也导致招不到人。我国高端行业在国际上没有形成竞争优势,用工需求不足,引起大学生“就业难”,说明大学生就业受产业结构制约,也说明有一些大学生素质不适应用工要求。
(2)根据“用工荒”和“就业难”成因分析,解决这一悖论,首先是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使产业结构升级;其次是要提高劳动者素质,使人才结构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再次是要提高民工待遇,使劳动者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
8、在中国馆的第二层会有一个250平方米大的荷花池,是红色和粉色系列的荷花品种,这个荷花池叫做“感悟之泉”,意喻“和谐”。我们知道,荷花都是在七月、八月的夏季才盛开,而在中国馆里的荷花,要求从4月至11月花开不断。
请用“按规律办事,才能取得成功”知识,回答怎样才能使中国馆里的荷花花开不断?
(1)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只有尊重它,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成功。要让中国馆里的荷花花开不断,必须尊重荷花盛开的规律,按荷花盛开的规律办事。(4分)
(2)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因此,人们可以通过改变或创造
荷花盛开的条件,让中国馆里的荷花在4月至11月花开不断。(3分)
9、2010年3月5日至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盘点今年“两会”的十大热词:“微博”(即微型博客)成为明星。不少人大代表开通了微博,他们通过“微博”向网民征集意见建议和发布“两会”消息。3月14日上午,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投下神圣一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案(草案)》在本次会议上获得高票通过。
请运用政治生活中“人大制度”的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10分)
上述材料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
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1分)
①全国人大高票通过《选举法修正案》,说明全国人大行使国家的立法权。(2分)全国人
大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行使职权。(2分)
②人大代表通过“微博”向网民征求意见和发布两会消息,说明人大代表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是代表与被代表、受委托与委托的关系。(2分)人大代表是人民意志的表达者,是人民权力的受托者,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1分)
③全国人大代表投下神圣一票,说明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开会期间行使表决权。(2分)
10.2010年3月14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代表以2747票赞成、108票反对、47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选举法修正案。
选举法修正案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修改前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为4比1),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明确取消城乡差别,一步到位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针对一线代表数量下降的现象,修正案规定“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基层代表,特别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代表”。
请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8分)
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好地保障人民民主。(1分)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选举法修正案,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具有最高立法权;也说明我国国家机关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2分)
选举法修正案规定,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过去为4比1,修改后明确取消城乡差别,一步到位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这有利于保障我国全体公民平等地享有最基本的民主权利即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保证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广泛性、平等性。(2分)
选举法修正案规定,有适当数量的基层代表,特别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代表,更好地巩固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体现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2分)
选举法修正案的通过,是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具体体现。(1分)
第二篇:中考政治易错点归纳
中考政治易错点归纳
?
?人民当家作主
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 人民
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大代表。×
人民
1.全国人大代表? 有立法权、人事任免权和重大事项决定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人民代表大会? 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人民代表大会?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 根本政治制度
1.我国公民有直接 参加国家管理的民主权利。×
“直接”删去
1.社会主义本质? 是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民主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我国的经济成分
1.国有经济? 是我国经济的主体。×
公有制经济
1.公有制经济? 是我国经济的主导。×
国有经济
1.非公有制经济? 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
1.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非公有制经济? 控制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
国有经济
?
?中国走向世界
1.改革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对处开放
1.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决定力量(领导力量、主宰力量、控制力量)。×
? 重要力量(、坚定力量、中坚力量)
3、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决定力量(领导力量、主宰力量、控制力量)。×
? 重要力量(、坚定力量、中坚力量)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人口多、底子薄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 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 四项基本原则
3、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活力源泉、不竭动力。×
?? 改革开放
4、党和国家始终把民生问题、人民的切身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首要工作、中心工作、工作中心、工作重心、工作重点)。×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共同富裕。×
???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原则,不是根本任务)
?
1.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共同富裕。×
??? 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
?共同富裕、公平正义、科技成就、人与自然
1.党和国家的各种措施有利于实现各族人民的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同时富裕)。× 共同富裕
1.党和国家致力于维护社会的绝对公平与正义。×
“绝对”删去(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
1.我国的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 部分(某些)领域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4、我们要战胜自然、改造自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
?治治的国家
?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国策。×
基本方略(治国方略)
2、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全体公民)。×
?? ?广大人民群众
3、最有效、最可靠最重要的规则是道德。×
?? 法律
4、依法治国和以德国(法律和道德),依法治国(法律)更重要,更有效。×
两者相辅相成,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5、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都要 承担刑事责任,受刑罚处罚。×
只有严重违法行为才是犯罪,才要承担刑事责任,受刑罚处罚;一般违法行为不是犯罪,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受刑罚处罚,但要承担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
6、违法一定? 犯罪,但犯罪不一定? 违法。×
?? 不一定 一定
7、我国法律的本质是全体公民? 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 广大人民
?
?
8、法律由全体人代表(人民、公民)制定或认可。×
? 国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法律靠强制力 保证实施,是法律的本质特征(最重要的特征)×
国家强制力(如:法庭、监狱、公安机关、军队等)
10、法律对全体人民(公民)具有普遍约束力。×
?? 全体社员成员
11、名人、官员知法犯法,要从重处罚。×
? 依法处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
?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1.我国各民族血脉相连,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中华民族,各民族和文化趋向同一,各民族的差异正在消失(各民族和文化逐渐融为一体)。×
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
2、我国形成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的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 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4、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5、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核心利益、根本利益)√ ?
6、“一国两制”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 实现国家统一的基本方针和最佳方式
7、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前提、原则、立场和基础是“一国两制”。× ???一个中国
8、两岸和平统一已经没有障碍。×
? 还有台独分子和外国势力干涉的障碍;
1.两岸和平往来交流频繁,我国国家的完全统一将指日可待。×
?? 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
10、我国在有少数民族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人民高度自治?。× ? 少数民族的聚居区? 管理本民族事务,享有自治权。
11、考点区别:
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香港、澳门、台湾:维护国家统一、“一国两制”(高度自治)???深圳等经济特区:改革开放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2、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统一香港、奥门和台湾。×
?? “社会主义”删去
13、香港、奥门和台湾实行“一国两制”,享有高度自治权。√
14、海峡两岸人民的互相来往有利于增强两岸互信,实现台湾早日回归祖国。× ??? 两岸的和平统一
15、我国是一个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6、我国是一个56个民族组成的完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完全”删去
八、精神文明、文化建设
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是思想道德建设。×
发展教育与科学
2、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是发展教育和科学。×
思想道德建设
3、精神文明 是基础,为其它文明提供物质条件(保障)。×
物质文明
4、物质文明 是魂魄,为其它文明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精神文明
5、弘扬民族精神为其它文明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 发展科学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6、精神文明 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制度保障。×
依法治国
7、民族精神产生 民族文化,构成了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产生于
8、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灵魂。×
民族精神
9、艰苦奋斗(奉献精神、井冈山精神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
10、爱国主义精神(雷锋精神、井冈山精神等)就是民族精神。×
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具体表现)。
?
九、展望祖国未来
1、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公平正义
2、民主法治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
?
3、我国已经实现全面小康。×
总体上的小康4、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5、到2050年即21世纪中叶,我国将实现全面小康。×
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复兴。
6、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实现全面小康(共产主义)。×
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复兴
7、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实现共产主义
十、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指: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让中国人民站起来)
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指: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富起来)
3、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只有发展才能解决中国所有的问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4、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公民 的根本利益。×
人民
第三篇:2010-2012广州政治高考模拟与调研考主观题(政治生活)
37.(29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03年,广东省曾经将“广东精神”概括为“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随着时代和经济社会的变化,精神建设重点也发生了变化,新时代广东精神应运而生。2011年12月起,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组织各界进行讨论,征集新时代广东精神。各级党委、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开展讨论,新老广东人、专家学者和民主党派人士、无党派人士等也通过网络和报刊、座谈会等形式积极建言献策。2012年5月召开的中共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正式公布了“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厚于德,侧重于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诚于信,侧重于对现代市场经济伦理的融合和坚守;敏于行,侧重于对敢为、实干的当代广东鲜明特色精神的彰显。目前中共广东省委正大力宣传新时代广东精神。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共广东省委在提炼新时代广东精神的过程中是如何坚持和完善民主执政方式的。(11分)
(2)①中共广东省委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不断完善人民民主专政。(4)
②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以带动人民民主。(3)
③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完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和多党合作制度,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4)37.(29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8世纪,中国处于康乾盛世,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法国的伏尔泰甚至号召西欧向中国学习。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起来并处于上升时期,而中国正处于清王朝统治的末期,经济、政治日趋落后,“西学东渐”形成热潮,以严复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的中国人”系统地把西方的经济学、政治学等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进入21世纪,我国确立了文化强国的战略,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大力发展公共文化外交,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寻求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之路。
(3)在全球化时代,中外文化相互激荡,外部挑战与内部困扰使得我国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为我国维护文化安全提出建议。(11分)
第(3)问:
①国家要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3 分)
②国家要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文化软实力。(4 分)
③国家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相互尊重,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4 分)
材料二:汽车产业也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重点话题,在近几年的广州市“两会”期间,汽车质量、低碳、新能源、自主品牌等“热词”在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中不断闪现。代表、委员们关于汽车产业的献言建策,将影响汽车产业的走向。
(2)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言献策为什么能影响汽车产业的走向?(11分)第(2)问:
①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具有提案权。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一经通过,便具有法律效力,将对汽车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6分)②政协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重要职能。政协委员通过提案建言献策,成为有关部门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对汽车产业也会产生影响。(5分)
37.(23分)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我国治国安邦的大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治水历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当人们对水的自然状态无力改变而不得不听命河流的阶段;二是人们有能力一定程度地控制洪水的威胁,也有条件兴建灌溉和航运工程的抗御并利用河流的阶段;三是随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改造河流为自己服务,但也对河流健康造成巨大伤害的阶段。四是当主要依靠工程技术等措施治水出现困境时,人们重新认识到人类与河流要和谐发展的阶段。
材料二:2010年4月5日,首届湄公河委员会峰会发表《湄公河委员会华欣宣言》,承诺要致力于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公正和环境良好的湄公河流域”。作为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亲密近邻和合作伙伴,中国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次区域合作,及时提供湄公河上游水文信息以协助下游国家的抗旱工作,此举获得各方赞赏。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中“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湄公河次区域合作?(11分)
(2)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因此,中国在水资源保护上应坚持与其他国家相互帮助、协力推进。(4分)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区域合作,顺应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3分)
③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因此,我国高度重视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为促进区域的和平、发展与合作发挥重要的作用。(4分)
评分标准:若考生答出“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且言之有理,同样给分。
36.(26分)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强调要通过加快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中美两国研发经费支出的类型
注:①研究和发展(R&D)活动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标志。科学研究主要包括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代表着原始创新的能力和水平。②过去10年,我国R&D经费支出年均增长23%。2009年我国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1.7%,世界领先国家一般为3%左右。
材料一:“十一五”末,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左右,发达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一般在70%以上。材料二:广东某公司长期坚持将不少于销售收入的10%投入研发,并将其中的10%用于基础研究,其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46%;该公司在全球各地设立了17个研究所,36个培训中心,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目前该公司是世界上国际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企业之一,入选了美国知名商业杂志《Fast Company》评选的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前五强。
(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加快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的政治学依据。(11分)
(3)①我国政府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职能。所以,必须加快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以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6 分)
②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加快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5 分)
材料三
为应对气候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不断推动国家间的气候谈判。但由于与会各国的分歧,2009年12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仅达成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中国政府本着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态度,自主确定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同时,中国积极开展与各方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对话与合作。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牛活知识,评析中国和联合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起的作用。(15分)
(3)①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据国情确定自主减排目标,是坚持这一政策,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的具体体现;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等多边合作平台上捍卫国家利益,履行国际义务,承担大国责任,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7分)②联合国在保障全球安全和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球气候保护方面,它促进了主权国家开展交流与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调解了各国在节能减排中的纠纷。但由于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联合国无法超越主权国家的利益,其协调国际事务有其局限性。(8分)
评分标准:若考生答案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可酌情给分。
材料一 文化产业是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朝阳产业。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
产业。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9年我们促进文化
产业快速成长,繁荣文化市场,有效扩大了内需。2010年我们要更加重视发
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生产更多健康向上的文化产,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中国学考频道独家)
材料二 S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成功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其主要做法是:坚特政府
引导,立足市情,盘活老城资源,大力扶持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创
意产业基地和园区;坚持用市场化的方式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进文化体
制机制改革,鼓励国有、民营和外资非文化企业以及非国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
领域.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l)结合材剌一,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更加重视发展文化产业。
(11分)
【答案】(1)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人民意旨的执行者,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②我国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我国更加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是政府在履行组织文化建设职能的必然要求。③我国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更加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经济发展提供公共服务。
材料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单位用工自主权和劳动者自主择业权逐步落实,以双向选择、自主协商、订立劳动合同作为确立劳动关系的基本方式,增强了人力资源市场的活力和效率。同时,政府逐步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多渠道提供就业岗位,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劳动就业的政策环境与社会环境日益完善。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说明政府在完善就业市场中的作用。(11分)(3)①政府履行了经济建设职能,做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释放了市场解决就业的活力。(4分)
②政府履行了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通过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了就业规模。(4分)
③政府努力转变职能,通过改革制度和政策,充分尊重和发挥劳动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3分)
37.(21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广州亚运会从筹办到成功举行期间,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通过市长热线、新闻媒体、“广州市领导公开接访活动”等途径,对人居环境整治、场馆建设、交通优化以及大气治理等方面,积极提出建议和批评。政府也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接受舆论监督,如市政工程扰民了,领导就出来道歉安慰;交通免费拥挤了,政府知道了及时改正。正是政府与市民之间的这种良性互动和相互包容,确保了亚运的成功,得到了市民的充分肯定。
材料二:广州亚运会不仅是一场竞技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文化交流的盛会。亚运会期间,“广场舞会”、“群众歌会”、麒麟舞、木偶、古琴、客家山歌等传统艺术表演丰富了群众文化活动;数百台堪称世界各国精髓的文艺演出,亚洲各国多元的民俗、宗教与风情文化的近距离展示,让广大市民在饱览和品阅之时,文化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1)材料一如何体现了公民与政府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11分)
①广州市民和社会各界对亚运工程的批评和建议,体现了公民依法有序、主动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了政府的亚运工作能够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也使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得以提升。(6分)
②广州市各级政府坚持依法行政,虚心听取群众意见,体现了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履行好管理和服务职能,以及自觉接受市民监督的勇气,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造福人民。(5分)
1.(31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迈入2010广州亚运年,某中学高三(1)班围绕“激情盛会,和谐亚洲”主题举行了一次班会活动,同学们踊跃发言。
同学甲:前不久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今年要“精心组织和办好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有中央的大力支持,广州市政府更应积极进行亚运的筹备工作。同学乙:为了办好亚运,市政府对多个交通路段进行修整改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亚运会的最终受益者将是广州市民。所以,广大市民要群策群力、群情参与,积极支持迎亚运市政大建设。
同学丙:我本人非常喜欢广州亚运会吉祥物乐羊羊,它是由广州美术学院4名在校学生作为主创人员大胆丰富的创意的结果。其创意,一方面体现了奥林匹克和亚运精神,另一方面来源于广州的“五羊”城市传说,具有浓厚的岭南韵味。
(1)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办好广州亚运会的重要意义。(11分)
37.(31分)
(1)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挥政府组织文化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办好广州亚运会,有利于发展社会体育事业,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4分)②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办好广州亚运会,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4分)③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办好广州亚运会,有利于促进亚洲各国和地区的团结、友谊和交流,构建和谐亚洲。(2分)
第四篇:常考易错成语积累
常考易错成语积累
一、比喻事物真、假,人好、坏混杂。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
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不指物。
泥沙俱下:不同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泥沙俱下只用于人。
良莠不齐:好人和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侧重于人的品质,不用于水平成绩,只能指人。
二、形容书法或文章。
天马行空:诗文书法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信笔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可用于自谦之词。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与司空见惯类似,后不加宾语。
率尔成章:形容写文章粗陋草率。
淋漓尽致:文章谈话详尽透彻,也只暴露得很彻底。连篇累牍:文词冗长,叙述篇幅得多。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能干,也形容文章篇幅不长而有力。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形容才思充沛。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悲惨动人,常误用为文章写得不好。
三、形容建筑物或器物或技艺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技艺精巧。
巧夺天工:形容技艺巧妙高超,只用于人工制造。
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漂亮。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结构奇巧,也形容人聪明伶俐。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好了要求更好。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艺社会地位,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四、用于夫妻,情人,男女之间
相敬如宾:只能用于夫妻之间相互敬重。破镜重圆:指夫妻分散或破裂后重新团圆。琴瑟之好:比喻夫妇感情好。青梅竹马:男女幼时亲密无间。碧海青天:形容女子对爱情坚贞。五、一般用于坏事
长此以往:一般用于坏事,并且指以后要发生的。无独有偶:不止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常用于坏事。
在劫难逃:旧时指注定要遭受某种灾祸,现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趋之若鹜: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如蚁附膻:追逐不好的事物。同如蝇逐臭。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多用于不好的事物。摧枯拉朽:迅速地摧毁腐朽势力。
六、易望文生义
七月流火:天气渐渐转凉。
万人空巷:形容街道上人多热闹。
七、形容声音或歌曲
不绝如缕:形容声音细微悠长,也形容形势危急。
穿云裂石: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
八、用于两项或多项事物之间 别无二致:去分不出两者的差别。等量齐观: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休戚相关:彼此之间祸福相互关联。息息相关:形容联系密切。
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首鼠两端: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常误用为言行不一致。
不一而足: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中性词。千头万绪:指工作杂而多,忙乱。
千丝万缕:原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现多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一概而论:处理事情不具体分析而笼统看 壁垒分明:对立的界线划得严密清楚
铁板一块:比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不被分开。
九、用于人和人之间或朋友之交
相濡以沫:同处困境之中,相互依靠救助。
李代桃僵:指兄弟相助相爱,后比喻互相顶替代人受过。教学相长:通过教学不但学生能进步,教师也能得到提高。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和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联合。同室操戈:兄弟争吵或内部纷争。总角之交:指童年时就结交的朋友。忘年之交:指年龄差距很大的朋友。白头如新:指朋友相知不深。
披肝沥胆:比喻朋友之间开诚相见,也比喻极尽忠诚。惺惺相惜:英雄惜英雄。
十、形容人
一言九鼎:形容说话有分量,不表守信用,不能用于自己。炙手可热: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
头角峥嵘:形容年轻人,气概不凡,才华出众。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比喻一个人前后变化大。师心自用:只凭主观,自以为是。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胸无城府:为人坦率,没有心机。褒义。
胸有城府:形容心机深沉,毫不外露,难于窥测。贬义。
八面玲珑:本指窗户明亮轩敞。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切齿腐心:切齿:咬紧牙齿;腐心:形容心中极恨。形容愤恨到极点。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义愤填膺:义愤充满胸膛,形容极度愤怒。
如虎添翼:比喻强人得到援助后更强大,也比喻凶恶的人得到援助后更凶恶。无微不至: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
克勤克俭: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老气横秋: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也形容年轻人缺乏朝气。气宇轩昂: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
崭露头角:指青少年突出的显露出才能和本事。从善如流:形容很快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从善如登:指为善如登山那样不易,比喻学好很难。浑身解数:指全身的本领。
蝇营狗苟:比喻卑劣无耻为追求名利而无所不为。利令智昏:贪图私利是头脑发昏。大快朵颐:痛痛快快的大吃一场。
鸠形鹄面:形容人因饥饿而身体消瘦面容憔悴。拒谏饰非:形容拒绝别人的规劝掩饰自己的错误。津津乐道:饶有兴味的谈论。
大而化之:原形容一个人修养达到融会贯通,现形容人做事大大咧咧不谨慎。分道扬镳:比喻志趣目标不同,各走各的。
不学无术:没有学问才能“学”为名次,学问,常误用为动词。有口无心:心直口快,不是有心说的。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余勇可贾:比喻剩下的勇气或力量还很足。
绠短汲深:绠:汲水用的绳子。比喻能力弱,难以承担巨大的任务。望洋兴叹:要做一件事能力不够,无可奈何。结草衔环:喻报答恩惠“结草衔环坑杜回” 明眸善睐: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灵活。春秋鼎盛:比喻正当壮年。虚若怀谷:形容非常虚心。
明珠暗投:比喻怀才不遇,也指好人参加坏集团或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噬脐莫及:后悔莫及。
洞若观火:形容对事物明白透彻。
安之若素: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也指对错误的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目不窥园:形容专心攻读。
十一、形容贫穷
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指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钱,形容清贫。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
十二、形容事物发展或局势
阪上走丸:像在斜坡上滚弹丸。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
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式。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中性词。水落石出:指真相大白。
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强调变换之快。沧海桑田:重在强调变化之大。
穷原竟委:比喻深入探求事物的始末。洋洋大观:形容事务繁多。蔚为大观:形容事物丰富多彩。
寿终正寝:比喻事物消亡(略带讽刺意味)风起云涌:事物发展迅速,声势浩大。风雨飘摇: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蒸蒸日上:形容事业一天天向上发展。
一日千里:形容好的事物发展迅速,进步快。
十三、军队或战斗
箪食壶浆: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枕戈待旦:形容时刻准备作战。
秣马厉兵: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城下之盟:被迫签订的条约。
哀兵必胜:遭受压迫而悲愤奋起的军队必定胜利。手无寸铁:手中没有任何武器。
十四、看、听、想
侧目而视:不满又惧怕的看着。
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对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一般。秋风过耳:像秋风吹过耳边,与己无关,形容漠不关心。
反弹琵琶:现在喻指突破常规的思维和行为,从反面看问题,与常规事物对着干。视若无睹:睹:看见。虽然看见了,却象没有看见一样。指对眼前事物莫不关心。莫可名状:不能说出其中的状况,多用于主观体验。出奇制胜:用对方想不到的办法来取胜。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像没听见。置之不理:不予理睬。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幻想境界,胡思乱想。耳闻目睹: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十五、常见贬义词或讥讽意
评头品足:比喻在小节上过分挑剔,贬义。
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也只轻率指点批评。粉墨登场: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之意。
无所不知: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凡能捉到的坏事都做了。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不是谦词)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荼毒生灵:荼毒:毒害、残害;生灵:指百姓。指残害人民。推波助澜:助长声势,扩大影响,贬义。
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多指不好的事。粗枝大叶:比约做事不细,不认真。朋比为奸:互相勾结干坏事。
垂涎三尺:比喻看到好的东西,十分羡慕,极想得到。含有贬义。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论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摇唇鼓舌: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绞尽心机:挖心思想尽办法做坏事。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的盘算,多含贬义。
瓦釜雷鸣:无才无德的人占据高位。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十六、谦辞和敬辞
敬谢不敏:客气的拒绝某事,谦词。
不情之请:不合理的请求,常用作向别人求助的客气话。不矜不伐:不自以为了不起,形容谦逊。一得之见:谦词,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自谦之词。刍荛之见: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尸位素餐:谦称自己未尽职责。
避让贤路:常做老年人隐退的自谦词。
十七、其他易混
姹紫嫣红: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不能单指一种花。花里胡哨:形容颜色过分鲜艳繁杂。也比喻浮华而不实在。东山再起:比喻失势后重新任职,用于人而不用于物。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后不加宾语。
厝火积薪: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见仁见智:对于同一个问题,个人有个人的观点。
望其项背:赶得上,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如“难以望其项背”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害怕。
重整旗鼓:至失败后重新集中力量再干,不用做贬义。案牍劳形:形容公事繁忙。
振聋发聩: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言论发人深省。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
管窥蠡测: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名山事业:可以世代流传的事业,多指著书立说。如数家珍:好像数自家的珍宝一样,不是自己的东西。没齿难忘:指别人给予的好处或帮助不能忘记。
无可厚非: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无可非议:非议:责备,批评。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坐地分赃:现多指匪首窝主自己不动手而坐在家里分取同伙偷盗来的财物。明日黄花: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苏轼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悲歌击筑:以之为典,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镜花水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革故鼎新: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闲言碎语:与正事无关的话,没有根据的话。罪不容诛: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罚不当罪:当:相当,抵挡。处罚和罪行不相当,指处罚过重。
权宜之计:权宜:暂时适宜,变通;计: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金蝉脱壳:比喻用计脱身。盆满钵满:指取得丰厚的利润。
讳莫如深: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鹿死谁手:不知政权落在谁的手里,或不知谁将获得比赛的胜利。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或第一位。虚位以待:留着位置等待。“宁可虚位以待人,不可以人而滥位。” 着手成春:称赞医术高明,也作妙手回春。悬壶济世:指医生行医。
耳熟能详:听的多了能说得很清楚详细。
具体而微: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熟视无睹:看惯了就象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牢不可破:抽象事物(友谊、爱情)异常坚固,不可摧毁。也用在指人固执己见或保守旧 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破不了。比喻理论学说完全正确,不会被驳倒推翻。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
责无旁贷:贷: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予取予求:原指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财物)。后指任意索取。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叹为观止:赞美事物好到了极点。不甚了了:指不大了解,不怎么清楚。
徇情枉法:曲从私情,歪曲和破坏法律,胡乱断案。徇私枉法:迁就私情而违反法纪。
陈陈相因:比于沿袭老一套,没有改进。
求全责备: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彻头彻尾:从头到尾,完完全全,多用于贬义。
恍如隔世:指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很大而引起的感触,不可用作状语。谨小慎微:过分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不胜其烦:繁琐得使人受不了。励精图治:振奋精神,谋求治理好国家。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涣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隔阂等一下子消除。暴殄天物: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繁文缛节:繁琐而不必要的礼节。插科打诨:戏曲演员在表演中穿插引人发笑的动作或道白,也指一般人在言行中插入戏谑的动作或语言。
灯火阑珊:灯火将尽,灯火稀少。阑:尽 击鼓升堂:县官审问案件,开始处理案件。一语成谶(chen):不幸而言中。
为虎作伥:帮助恶人做坏事。同为虎傅(添)翼。拾遗补阙:不正别人的缺点或过失。采录遗逸的事迹。治丝益棼(fen):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对,使问题更复杂。削足适履:比喻不合理的迁就现成条件。照本宣科:不能灵活运用。
萧规曹随: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不法常可:不盲目效法因袭历来所认可的事。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细大不捐:大小兼要,兼收并蓄,捐:舍弃 言之凿凿:说的非常确凿。
名噪一时:指在一个时期很有名。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赶不上。
煞有介事:装模作样,好像真有这么回事。
栉风沐雨:比喻在外奔波,不避风雨,历尽艰辛。曲突徙薪: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天衣无缝:事物细致周到,严密完备,找不出破绽。各尽所能: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能力贡献出来。空头支票:比喻不准备实现的诺言。
曾几何时:没过去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放在心上。
耳提面命:形容市长殷切的教导,常误用为贬义。
三申五令:多次命令和告诫,常用于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常误用为岁月艰难。待价而沽:等有了好价钱再买。
姑妄言之:姑且说说,对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听听。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刚柔相济:刚强和柔弱相互补充恰到好处。
如履薄冰:形容做事小心谨慎,也指面临危险境地。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春风化雨: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也比喻良好的熏陶或教育。祸起萧墙:祸乱从内部发生。
率先垂范:带头给下级或晚辈做示范。不吝赐教:用于自己向别人请教问题。宵衣旰食:执勤于政务。
好高骛远:在学习或工作上追求目标不切实际。浩如烟海:形容图书典籍极为丰富。
火中取栗:被利用冒险付出代价,自己却一无所获。或因此遭受损失。身陷囹圄:好人被囚禁。
半青半黄:庄稼半熟半不熟,也比喻事物或思想未达到成熟阶段。耳濡目染:长期浸润其中,无形受到影响。同潜移默化。自顾不暇:自己照顾自己都没有工夫,没有力量照顾别人。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多,应付不过来。
引而不发:善于引导启发,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溢美之词:过分吹嘘的话语。铩羽而归:失败或不得势而归。
深文周纳: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指不根据事实,牵强附会地给人硬加罪名。
从长计议:慢慢多加商量,不急于作出决定。曲终人散:指某一件事情结束,人们各自离去。
瑕瑜互见:比喻优点、缺点都有。也指两件物品在比较之下,好坏立即显露。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示出一方的不足之处。金瓯无缺:国家疆土完整。
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熟语
背水阵:比喻处于死里求生的境地。闭门羹:拒绝客人进门。
擦边球:在规定界限边缘,而不违反规定。唱高调:说不切实际的话,或说了而不去做。吃干饭:比喻人无能。
吃功夫:比喻事情耗费精力不容易完成。
传声筒:比喻照着别人的话说,自己毫无主见。
搭架子:搭起间架,比喻事先开创,或文章布局略有规模。大手笔:名作家的著作,或影响深远的举措。挡箭牌:比喻推脱或掩饰的借口。弄潮儿:比喻敢于在风险中拼搏的人。
跑龙套: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或专做跑腿起次要作用。吊胃口:比喻让人产生欲望或兴趣。定调子:指确定意向或基本说法做法。揭盖子:比喻揭露矛盾或问题。敲边鼓:比喻从旁帮腔或助势。孺子牛:比喻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撒手锏:关键时刻使出最拿手的本领。试金石:比喻精确可靠的检验方法。
八字没见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噬犬不现齿:指坏人装出温和假象,也指有才能的人不表现出来。水至清则无鱼:对别人要求太严就没有了伙伴。人至察则无徒。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超过一定的范围或界限。
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样的事情能容忍,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容忍呢,表绝不能容忍。三月不知肉味:形容对某事极为喜爱专心,别的事情都顾不上了。胡子眉毛一把抓:做事不分轻重缓急。
解铃还须系铃人: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还得有谁解决。口惠而实不至:只在口头上答应。
迅雷不及掩耳:事件突然而来,使人不及防备。竹筒倒豆子:比喻事实全部说出来,没有隐瞒。
换汤不换药:改变了形式没有改变内容,前后要有对照。毕其功于一役:把应该先后依次做的几项工作一次完成。三折肱,为良医:比喻遭遇的挫折多,就富有经验成为行家。丁是丁,卯是卯:形容对事认真。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内乱就很难平息。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比喻为局部现象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重视,不在意。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应对办法。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比喻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来要发生的事。倚马可待:特指人的文思敏捷。
素昧平生:一向不相识,用于人,不用于物。
[成语解释] 端:头绪;方面。形容变化很多、很大;没有头绪。[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陈从善梅岭失浑家》:“这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变化多端。” [正音] 化;不能读作“huā”。[辨形] 端;不能写作“瑞”。[近义]
再接再厉 变化莫测
[反义]
一成不变 强弩之末 一如既往
[用法] 形容变化的项目、样子极多。一般作谓语。[结构] 补充式。
[辨析]
(一)~和“变幻莫测”;都表示变化很多。但~偏重变化得没有头绪和规律;“变幻莫测”偏重指变化得使人无法捉摸;感到困惑。
(二)见“变化无穷”(65页)。
(三)见“变化无常”(64页)。
[例句]
这本散文集中的每篇文章写作手法都不相同;~;各有特色。百科解释如下: 词 目 变化多端
发 音 biàn huà duō duān
释 义 端,头绪。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出 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陈从善梅岭失浑家》:“这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变化多端。”
示 例 旧朋友是~,几乎是不剩一个了。(《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
近义词:变化莫测、变化无穷、千变万化
反义词:一成不变、强弩之末、一如既往、原封不动、依然如故
造 句 1.这个人变化多端,让人捉摸不透。
2.这里的天气变化多端,这一天温度差别极大。
用 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变化的样子极多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82793.htm 词 目:变化莫测
发 音:biàn huà mò cè
释 义:形容事物变化多端,令人捉摸不定。
出 处:唐•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当是时,见王于北亭,犹高山深林巨谷龙虎,变化不测,杰魁人也。” 示 例[回目录]
当代•殷谦《晚风集》:“陈冲凭借澳大利亚华语片《意》获得金马奖最佳女主角,这是她继1994年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之后,再度被封为影后。而这样的结果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事情的变化莫测往往非始料所及,原本对因《色,戒》而走红的汤唯抱有很大希望的人,这次却大惑不解,影后为什么不是汤唯?有人称汤唯落马乃‘遗珠之憾’,更有人认为汤唯之所以无缘于影后宝座,是因为她是新人。”近义词及反义词[回目录]
词目:变幻莫测
发 音:biàn huàn mò cè
释 义:形容事物变化多端,不可捉摸。变幻:经常不规则变化。莫测:不能预料。
出 处:宋代•陆游《剑南诗稿•卷八•战城南》:“五军战马如错绣,出入变化不可测”。
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四回:“吾‘红水阵’内夺任癸之精,藏天乙之妙,变幻莫测。”
示 例:当代•殷谦《殷谦杂文全集》:“倘若文学是一种伶俐乖巧、温顺听话的东西,那真正的是奇异了。我认为,文学并不是任由人随意摆弄的,它应该是文学家或作家的一种质疑和批判的精神活动,严格来说,文学应该是文学家或作家充满对压抑性的力量的反抗的激情以及挑战的勇气。人类和社会的诸事真是变幻莫测,批评家良知和正义的愤怒和不满被视为不懂生存之道、不谙处世策略、缺乏生存智慧的表现。因而,批评家真实的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尖锐地抨击社会的残缺点,坦诚地批评文学作品的不足,更被视为是‘不懂事’的幼稚和莽撞的行为,坦率地表达反对意见,竟然成了当今批评界一种令人‘畏首畏尾’的禁忌,但他们不知,长此以往,文学将走向一个可怕的境地,文学不但对人类的精神生活无益,反而有害。”(殷谦•《殷谦杂文全集》386页)
近义词:再接再厉、变化万千、变化多端
反义词:一成不变、强弩之末、一如既往、屡见不鲜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87958.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点击此处》
第五篇:高三政治易错易混知识汇总
政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类
《经济生活》
1、商品的基本属性的易错观点
(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注意: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商品的质量越好,价格越高。(注意: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关系)
(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注意: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4)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注意:不同商品能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具有价值)
(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注意:前一句颠倒了,在商品中二者才是不可割的)
2、商品价值量的易错观点
(1)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注意: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不变。因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受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也一定变化。(注意: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宏观调控、货币发行量等因素的影响)
(3)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注意:商品价格下降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无关)
3、货币的易错观点
(1)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注意:执行价值尺度是观念中的货币)
(2)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注意:应该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
(3)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注意: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4)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金银是自然物,货币才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5)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物价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价变不一定引起通胀)
4、价值规律的易错观点
(1)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注意:应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商品供应量与需求量互相影响。(注意:应该是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
(3)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注意: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
(4)价值决定供求,供求影响价值。(注意: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5)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与价值相一致。(注意:不一定每次都一致,而是经常不一致)
(6)价格由购买力决定。(注意: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
5、生产与消费及消费类型
(1)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注意: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消费决定生产(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
(3)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注意:是按消费的交易方式不同分的)
(4)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的消费所取代
(注意:取代的说法错误)
(5)
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便不由自主的加入,仿效和重复人家的行为,所以从众心理不可有。(注意:盲目从众才不可取)
6.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易错观点
(1)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注意:公有制是基础,国有经济是主导)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注意:应该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3)公有资产占优势,主要是看量的优势。(注意: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4)个体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注意:个体经济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
(5)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注意: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混同;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不是主要力量)
(6)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都占有支配地位。(注意: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占有支配地位)
(7)股份制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注意:不能笼统地说)
(8)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合作制。(股份制)
7.关于公司和股份制的易错观点
(1)有限责任公司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可以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注意:股份有限公司才可以)
(2)股份制是产品的分配方式。(注意:是企业组织形式)
(3)股份制是我国公司制的唯一形式。(注意:是主要实现形式)
(4)股票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注意:混淆了股票和债券)
(5)股票价格与股息收入成反比,与银行利息率成正比。(注意:前者是正比,后者是反比)
8、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易错观点
(1)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注意:权利可以放弃,义务不能放弃。)
9、投资的选择
(1)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注意: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
(2)债券和股票都是有价证券,都以定期收取利息为条件。(注意:股票不是定期收取利息的)
(3)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代用率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注意:政府债券)
(4)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少。(注意:是购买商业保险)
10、关于分配制度的易错观点
(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注意: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
(2)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注意:按劳动成果分配)
(3)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注意:按劳动要素分配)
(4)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注意:效率和公平是不可分割的)
(5)劳动生产率越高,产量越大,效率越好。(注意:劳动生产率与效率是不同概念)
11、关于财政的易错观点
(1)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注意:税收是主要形式)
(2)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注意:是小于)
(3)财政收入减少,会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注意:应该是财政收入增加,会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
(4)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注意:关键是发展经济,还要调整分配政策)
12、税收和纳税人
(1)每个公民的所有收入都在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范围。(注意: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个人所得)
(2)要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就要提高税收的税率。(注意:二者无必然联系)
(3)不同性质国家的税收,其分配主体都是国家,税款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注意: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4)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注意:固定性是指不经过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而不是不能改变)
(5)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注意:应该是直接负有纳税义务)
(6)在我国,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纳税人,人人都应该具有“纳税人”意识。(注意:不一定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纳税人)
13、市场经济的易错观点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注意: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
(2)必须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同步富裕。(注意:不可能同步富裕)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注意: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
(4)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是坚持共同富裕,根本标志——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5)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注意:促进经济增长)
14、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的易错观点
(1)总体小康水平就是全体人民都在达到的小康水平(注意: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我们要坚持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3)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是坚持以人为本。(主旨在于更好的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15、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面对开放的世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注意:独立自主、自立更生是根本基点)
(2)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注意:发达国家是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则面临更大的挑战)
(3)经济全球化是主要通过生产的全球化来实现的。(跨国公司来实现的)
(4)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基本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政治生活》
一、公民的政治生活的易错知识点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注意:公民与人民不能等同。凡人民一定是公民,但公民不一定是人民。)
2、在我国,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注意:权利与权力不是一回事)
3、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注意:人民民主与人民民主专政不一样的。我国国家性质是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主体是全体公民。(注意:并不是所有公民都有。宪法有规定,要年满18周岁,而且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5、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注意:是选举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
6、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注意:人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当家作主的体现。)
7、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公民的权利就越多。(注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影响公民享有的权利的多少。)
8、公民享有的权利都是一样的。(注意:错。如,全国人大代表享有的人身特别保护权和言论特别保障权,并非人人都有。)
9、等额选举当选者已事先“内定”。(注意:如果候选人的选票达不到法定的票数也是不能当选的。)
10、“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注意:错,这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
11、决策是少数精英的事,让公民参与决策过程,只会干扰决策的形成。(注意:不是少数精英的事,公民参与决策,反映公民的意愿,集中公民的智慧,有助于形成科学的决策。)
12、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是弱者对强者进行监督,不起任何作用。(注意:错,公民实行民主监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见课本第29页)
13、公民应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注意: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又相对应存在的。)
14、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是我国基层政权机关。(注意: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都不是国家机关。)
15、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
6、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政治自由和权利(我国公民的政治自由和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
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易错知识点
1、中国共产党能代替国家行使政府职能。(注意:错,政党、社会团体、政协、爱国组织都无权行使或者代替政府行使职能。)
2、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注意:政府不可以直接干预经济,而是以宏观调控为主,变直接干预为间接引导。)
3、合理行政就是合法行政。(注意:都是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4、政府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必须加强立法工作。因此政府属于立法机关。(注意: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5、在政府民主决策过程中,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少数人的意见不予考虑。(注意: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尊重少数原则都是我们在民主决策中应坚持的原则。)
6、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注意: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易错知识点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所以人民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注意: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不能说我国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2、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也是立法机关。(注意: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制定有关行政法规,但不是立法机关。)
3、各级人大都能制定法律,都是立法机关。(注意:地方人大只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地方性法规不能等同于法律,不是立法机关。)
4、中国共产党要依法行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注意:中国共产党是依法执政,政府才是依法行政。)
5、中共中央提出方针政策是通过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变为国家意志的。(注意: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是通过法律来实现的,党的政治领导通过人大变为国家意志。)
6、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有共同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注意: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有共同的利益和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各民主党派代表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利益。)
7、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注意: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相互监督。)
8、“三个代20.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
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成为对民主党派进行政治、思想、组织领导的决定性因素。(注意: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进行政治上的领导。)
9、人大代表代替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注意: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10、人民代表大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注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11、人大和其它国家机关是相互监督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注意:人大和其它国家机关是监督与被监督、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12、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注意: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1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注意: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权力机关。(注意: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15、人大是行政机关的执行机关。(注意:行政机关是人大的执行机关。)
16、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注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之一。)
17、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制定法律的权力。(注意:各级地方人大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全国人大才具有有制定法律的权力。)
18、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全部问题。(注意: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
19、中共中央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都是中央的执行机关。(注意:错,我国的权力机关是人大,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都在中共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政治领导)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20、人民政协是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决策机关。(注意:中共中央是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决策机关)(即党的政治领导)。
21、政协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的国家职能。(注意:政协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的职能,但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
22、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注意: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贯穿这一理论的主线。“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23、在我国,宗教活动受到法律的保护。(注意:正常的宗教活动才受到法律的保护)
24、我国已经消灭了民族压迫,所以不存在民族问题了。(注意:消灭了民族剥削和民族压迫,就消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但当前影响我国民族团结的问题仍然存在。)
25、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是行使国家职能的国家机关(注意:全国人大、国务院是国家机关;政协不是国家机关,而是政治协商机构。)
26、我国的多党合作就是多党联合执政。(注意:不对。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7、我国的国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注意: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8、我国民族问题就是宗教问题。(注意:往往交织在一起,但民族问题不一定就是宗教问题)
29、宗教不得干预政治,政治也不能干预宗教。(注意:宗教不得干预政治正确,但政治也不能干预宗教是错误的)
30、在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支持和鼓励人民信仰宗教。(注意:我国是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但不支持和鼓励人民信仰宗教。)
31、我国实行自主自办的方针,与外国宗教不存在交往。(注意:我国宗教在独立自主自办的前提下,发展与国外宗教的交流和交往。)
3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使宗教信仰最终放弃有神论和宗教信仰,逐步消灭宗教。(注意: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把宗教活动纳入政策、法律、法规范围。)
33、我国的宗教性质上已发生了根本转变。(注意: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宗教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宗教的性质仍然是唯心主义。)
34、宗教已经完全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注意: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5、在我国,宗教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注意:宗教主要起着消极作用,只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起一定积极作用。)
36、民族自治地方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实体。(注意:民族自治地方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独立主权。)
3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注意:是基本。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8、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注意: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充分的自治权。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39、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
40、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注意: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1、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注意: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42、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注意: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43.在我国,宗教活动受到法律的保护。(正常宗教活动受到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
44.我国的宗教性质已发生了根本转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宗教发生发根本的变化,但宗教的性质仍然是唯心主义)
4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是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是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四、当代国际社会
1、各国的外交政策都是由本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决定的(注意:各国的外交政策都是各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决定的。)
2、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注意:联合国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3、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注意: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也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4、国家力量相同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注意:共同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5、一国的经济越发达,对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就越大。(注意:错,不能这样认为,这是不科学的观点。)
6、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意味着当今世界已经实现了多极化。(注意:不正确。)
7、弱国无外交,经济实力的强弱决定一国的外交政策。(注意:弱国也可以发展对外交往,推行本国的外交政策,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8、我国政府一贯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注意:我国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是有原则的,是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基础的,在涉及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的问题上,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绝不拿原则做交易的。)
9、只有维护本国利益,才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注意:若只顾本国利益,而不顾他国利益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不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甚至会阻碍或破坏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0、对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和争端,我国政府的主张是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
(注意:对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和争端,我国政府的主张是应按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反对诉诸武力。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
11、国家性质和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关系(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
12、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文化生活》
一、文化与生活
1、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属于文化现象。(注意:错。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具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一种文化)
2、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注意:错。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注意:错。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4、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注意:错。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5、有文化就意味着文化程度高。(注意:错。文化不等于文化教育程度。)
6、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注意:错。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7、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长剂。(注意:错。先进的、健康的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8、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所以任何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注意:错。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起到重大的阻碍的作用。)
9、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注意:错。是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10、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对)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
11、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注意:错。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注意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对应的内容不能颠倒。)
12、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手段。(注意:错。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商贸、人口迁徙、教育,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途径和手段不要混淆)
13、九寨沟为世界自然遗产,黄山为文化与自然遗产,庐山为文化景观遗产,昆曲和古琴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14、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注意:错。没有民族的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多元的世界文化才能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15、在世界文化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今天,对那些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没有必要进行抢救和保护,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注意:错。独特文化传统的文化保持,是“和而不同”的基础,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16、世界文化就是各国文化的总和。(注意:错。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17、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18、处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注意:错。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处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则: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19、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注意:错。大众传媒另已成为文化传播的的主要手段,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20、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注意:错。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1、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注意:错。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2、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错。注意: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但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23、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24、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注意:错。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5、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
26、文化继承就是文化发展(注意:错。继承和发展强调的内容、要求和地位不同。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7、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注意:错。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但不是文化自身的因素)
28、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性、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29、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注意:错。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根本途径)
30、文化创新的渊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意:错。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1、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注意:不科学。文化创新还有另一个积极作用,即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2、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注意:错。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33、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注意:错。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不是作者的灵感;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34、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注意:错,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35、文化创新注意的问题主要是交流、融合。(注意:错。文化创新注意的问题主要是继承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
36、文化创新表现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努力之中。(注意:错。文化创新表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37、“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
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38、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注意:错。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39、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学典籍。(注意:错。是汉字,不是文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40、包容性即包容一切文化(注意:错。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4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是一回事(注意:错。二者强调的方向不同)
42、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43、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44、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注意:错。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45、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注意:错。不能这样认为,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的特性。)
46、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47、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精神纽带、精神动力、精神支柱),永不泯灭(贯穿中华民族发展全历程)
48、自强不息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注意:错。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奠定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自强不息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
49、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不变的。(注意:错。民族精神会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
50、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注意:错。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51、爱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注意:错。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52、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注意: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53、爱国就必然爱社会主义(注意:错。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54、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弘扬民族精神会影响经济建设的。(注意:错。弘扬民族精神不会影响经济建设,反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5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注意:错。两者并不矛盾,但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外来腐朽文化的影响。)
四、发展先进文化
56、文化生活出现多样化的原因:文化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注意:错。文化生活多样化的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文化市场的发育和完善。)
57、流行文化代表着主流文化,就是经典文化。(注意:错。流行文化并不代表着主流文化,经典文化可以是流行的,但流行的并不一定是经典。)
58、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注意:错。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59、传统习俗属于落后文化(注意:错。二者有区别,但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60、我国坚决抵制,依法取缔“法轮功”,体现了我们严厉打击落后文化的决心。(注意:错。“法轮功”是腐朽文化,腐朽文化与落后文化是不同的。)
61、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62、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开始了发展先进文化的历程
63、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注意:错。文化多样性的发展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64、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注意:错。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意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建设和谐文化根本上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6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永不褪色的旗帜。(注意:错。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永不褪色的旗帜。)
6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为目标。(注意:错。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即培育“四有”公民。)
6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深叶茂的土壤:亿万人民参加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68、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注意:错。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69、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一回事(注意:错。二者有区别)
70、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7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国家的事情,与个人无关(注意: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深叶茂的土壤:亿万人民参加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而且个人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
7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内容是一成不变的(注意:错。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总要随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73、精神文明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注意:错。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74、我国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75、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主体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原动力的经济,所以,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不需要诚实守信(注意:错。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76、学生阶段主要是提高知识文化修养,思想道德建设是以后的事。(注意:错。这观点错。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77、知识文化修养高的人,思想道德修养也高,反之亦然(注意,错。二者有着密切联系,但不能成正比)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等)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6、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8、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9、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0、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马哲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1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唯物论部分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存在”应为“客观实在”。)
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3、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物质的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4、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意识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
5、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赖。(物质可以不依赖意识,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意识要依赖物质,说相互依赖是错的)
6、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
7、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意识是对物质的主观映像,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8、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但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
9、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应为“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10、意识能够促进事物发展。(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11、自然界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
12、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就不能按规律办事;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才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或关键)
13、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规律的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具体地把握规律。)
14、正确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起消极作用。(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正误之别,其本身也没有好坏之分)
15、只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做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实事求是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否取得成功还要看各种主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16、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17、规律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规律起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关键是看人们如何利用规律)
18、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界的规律。(这不是规律,这是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即现象)
19、绝大多数国家的汽车靠右行,极少数国家的汽车靠左行,说明规律是可以改变的。(这里讲的是规则,规则不同于规律)
20、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应为“使主观符合客观”)
认识论部分
1、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都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2、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3、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5、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6、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真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7、物质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物质是意识的来源)
8、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正确的认识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认识起消极作用)
9、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颠倒因果关系)
10、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1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所以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12、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注意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区别。)
13、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
14、真理是永恒不变的。(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辩证法部分
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前对后错。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联系存在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两种联系都是客观的)
4、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改变条件是无条件的。(改变条件也是有条件的)
5、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无条件的。(该说法正确)
6、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辩证的否定)
7、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在一定条件下)
8、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系统与要素的关系。(这两对关系不能完全等同,因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只是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即两对关系都强调整体性原则,都相互依赖等方面,而系统中讲的层次性原则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没有)
9、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只有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10、发展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就是发展。(只有前进行上升性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1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2、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思想。(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13、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就是发展。(前对后错。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但只有前进性的量变引起质变才是发展)
14、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必然引起质变。(前两句对后一句错。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15、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而不是全盘否定)
16、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意味着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方向是前进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在前进中有曲折。)
117、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8、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体中。)
19、哲学上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整体和部分关系。(二者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0、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2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2、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说反了,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23、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没有普遍性就没有特殊性。(前对后错)
2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都是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者没有区别。(前对后错。后者是有区别的:世界观依据有别,具体内涵有别)
26、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7、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解决主要矛盾只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28、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影响,而且矛盾的主次双方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29、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这是知识的混淆)
30、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就是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缩小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内涵,不完整,还有矛盾的主次要方面)
31、一分为二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矛盾的双方是具体的、多样的,不能简单理解为好与不好两个方面)
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说明社会意识有时取决于社会存在,有时不取决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归根结底都取决于社会存在,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价值观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是科学的社会意识。(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4、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所有的价值观都起导向作用,但不等于都有促进作用。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起促进作用)
5、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利益立场上是衡量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否的两个标准。(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互相结合,共同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
6、价值判断是建立在价值选择基础之上的。(价值选择是建立在价值判断基础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