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执政能力决定全局的重大战略课题
决定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课题 郑必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专题研究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会议,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全面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这次全会和这个《决定》,抓住了决定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战略课题,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这对于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围绕这个问题,我着重从以下八个方面谈些初步体会。
(一)中央全会如此突出地提出并着重地致力 于解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这鲜明地体现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善于在审时度势基础上把握全局,紧紧抓住推动全局发展的重要环节。这件事本身,就是一条重要的领导经验和执政经验。所谓审时度势,就是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我国的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国际形势已经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既面临着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的严峻挑战,又面临着国际上各种矛盾深化、战略格局变动和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种种压力。在这样的国内外条件下,党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实现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的进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所谓把握全局,就是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推动全局发展的决定环节紧紧抓住,从而把全局工作同党的建设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既有力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发展,又同时推动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全局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二)全会强调抓住机遇、锐意进取,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到新水平,这个要求具有深刻含义。这是因为,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到一个新的历史关节,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必然相应地进到一个新的历史关节。我国当前的情况是,经过26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人民生活在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新的台阶攀升。而国际经验表明,一国达到这样的发展水平,往往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更为复杂的关键时期,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的考验也进入一个新的更为复杂的关键时期。在这种情势下,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真正抓住,一个极其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就在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能否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能否进一步提高。正因为这样,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质上同时就包含了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到更加突出地位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新要求。也正因为这样,全会提出的“抓住机遇、锐意进取”的要求,就是极为重要的了。新的战略机遇期的有利条件,使我们能够获得比较充裕的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环境,有系统地提出和有步骤地进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此同时,种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又要求我们必须把这件大事抓得很紧很紧而不能稍有松懈,坚持锐意进取而不能因循守旧。回顾我们党的历史,从来就没有什么舒舒服服地吃现成饭的机遇,而总是要在克服困难、战胜风险中才能抓住机遇、创造机遇,打开新的局面。党的历史经验表明,机遇与挑战的存在固然有国内国外各种因素共同在起作用,但是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始终只能是我们自己,始终取决于我们党的见识、胆略和作为。用这样的眼光来审视当前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就能够理解,挑战也好、压力也好、困难也好、风险也好,既考验党的执政能力,又锻炼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当然也就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加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三)上述情况,既深刻体现在国内工作中,又生动反映在对外工作里。从国内工作来说,过去1/4个世纪,我国建设成就巨大,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而今天,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发展势头依然强劲的同时,也面临资源、环境以及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严重挑战。可以说,这是一个“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相交织的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党已明确了应对挑战的一整套方针,这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在新的考验面前,我们党的头脑是清醒的,方针是适时的、有力的。从国际局势看,世界大转折和经济全球化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挑战,我们党应对的方针也已明确,这就是:在争取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的问题上,特别是在如何对待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问题上,我们坚决摒弃那种依靠发动战争打破原有国际体系、依靠集团对抗以争夺霸权的老路,而主张通过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途径,逐步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样一条新路。也就是不争霸、不称霸、不当头,也不当附庸,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简而言之,就是走“和平发展道路”。可以说,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的“中国特色”。在21世纪上半叶风云变幻的世界大转折中坚持这条道路,既考验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又锻炼和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再加上祖国统一问题,国家主权和安全问题,其所包含的巨大挑战和考验,同样既考验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又锻炼和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
(四)按照全会的分析,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新中国成立55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依靠全党共同努力而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执政成就,已经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正如全会所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归结起来,一个是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一个是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二篇:执政能力决定全局的重大战略课题
决定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课题郑必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专题研究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会议,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全面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这次全会和这个《决定》,抓住了决定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战略课题,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这对于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
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围绕这个问题,我着重从以下八个方面谈些初步体会。
(一)中央全会如此突出地提出并着重地致力于解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这鲜明地体现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善于在审时度势基础上把握全局,紧紧抓住推动全局发展的重要环节。这件事本身,就是一条重要的领导经验和执政经验。所谓审时度势,就是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我国的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国际形势已经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既面临着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的严峻挑战,又面临着国际上各种矛盾深化、战略格局变动和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种种压力。在这样的国内外条件下,党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实现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的进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所谓把握全局,就是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推动全局发展的决定环节紧紧抓住,从而把全局工作同党的建设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既有力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发展,又同时推动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全局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二)全会强调抓住机遇、锐意进取,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到新水平,这个要求具有深刻含义。这是因为,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到一个新的历史关节,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必然相应地进到一个新的历史关节。我国当前的情况是,经过26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人民生活在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新的台阶攀升。而国际经验表明,一国达到这样的发展水平,往往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更为复杂的关键时期,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的考验也进入一个新的更为复杂的关键时期。在这种情势下,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真正抓住,一个极其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就在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能否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能否进一步提高。正因为这样,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质上同时就包含了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到更加突出地位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新要求。也正因为这样,全会提出的“抓住机遇、锐意进取”的要求,就是极为重要的了。新的战略机遇期的有利条件,使我们能够获得比较充裕的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环境,有系统地提出和有步骤地进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此同时,种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又要求我们必须把这件大事抓得很紧很紧而不能稍有松懈,坚持锐意进取而不能因循守旧。回顾我们党的历史,从来就没有什么舒舒服服地吃现成饭的机遇,而总是要在克服困难、战胜风险中才能抓住机遇、创造机遇,打开新的局面。党的历史经验表明,机遇与挑战的存在固然有国内国外各种因素共同在起作用,但是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始终只能是我们自己,始终取决于我们党的见识、胆略和作为。用这样的眼光来审视当前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就能够理解,挑战也好、压力也好、困难也好、风险也好,既考验党的执政能力,又锻炼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当然也就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加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三)上述情况,既深刻体现在国内工作中,又生动反映在对外工作里。从国内工作来说,过去1/4个世纪,我国建设成就巨大,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而今天,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发展势头依然强劲的同时,也面临资源、环境以及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严重挑战。可以说,这是一个“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相交织的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党已明确了应对挑战的一整套方针,这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在新的考验面前,我们党的头脑是清醒的,方针是适时的、有力的。从国际局势看,世界大转折和经济全球化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挑战,我们党应对的方针也已明确,这就是:在争取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的问题上,特别是在如何对待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问题上,
第三篇:执政能力决定全局的重大战略课题
决定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课题
郑必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专题研究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会议,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全面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这次全会和这个《决定》,抓住了决定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战略课题,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这对于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围绕这个问题,我着重从以下八个方面谈些初步体会。
(一)中央全会如此突出地提出并着重地致力于解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这鲜明地体现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善于在审时度势基础上把握全局,紧紧抓住推动全局发展的重要环节。这件事本身,就是一条重要的领导经验和执政经验。所谓审时度势,就是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我国的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国际形势已经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既面临着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的严峻挑战,又面临着国际上各种矛盾深化、战略格局变动和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种种压力。在这样的国内外条件下,党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实现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的进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所谓把握全局,就是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推动全局发展的决定环节紧紧抓住,从而把全局工作同党的建设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既有力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发展,又同时推动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全局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二)全会强调抓住机遇、锐意进取,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到新水平,这个要求具有深刻含义。这是因为,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到一个新的历史关节,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必然相应地进到一个新的历史关节。我国当前的情况是,经过26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人民生活在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新的台阶攀升。而国际经验表明,一国达到这样的发展水平,往往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更为复杂的关键时期,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的考验也进入一个新的更为复杂的关键时期。在这种情势下,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真正抓住,一个极其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就在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能否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能否进一步提高。正因为这样,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质上同时就包含了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到更加突出地位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新要求。
也正因为这样,全会提出的“抓住机遇、锐意进取”的要求,就是极为重要的了。新的战略机遇期的有利条件,使我们能够获得比较充裕的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环境,有系统地提出和有步骤地进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此同时,种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又要求我们必须把这件大事抓得很紧很紧而不能稍有松懈,坚持锐意进取而不能因循守旧。回顾我们党的历史,从来就没有什么舒舒服服地吃现成饭的机遇,而总是要在克服困难、战胜风险中才能抓住机遇、创造机遇,打开新的局面。党的历史经验表明,机遇与挑战的存在固然有国内国外各种因素共同在起作用,但是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始终只能是我们自己,始终取决于我们党的见识、胆略和作为。用这样的眼光来审视当前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就能够理解,挑战也好、压力也好、困难也好、风险也好,既考验党的执政能力,又锻炼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当然也就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加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三)上述情况,既深刻体现在国内工作中,又生动反映在对外工作里。
从国内工作来说,过去1/4个世纪,我国建设成就巨大,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而今天,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发展势头依然强劲的同时,也面临资源、环境以及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严重挑战。可以说,这是一个“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相交织的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党已明确了应对挑战的一整套方针,这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在新的考验面前,我们党的头脑是清醒的,方针是适时的、有力的。
从国际局势看,世界大转折和经济全球化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挑战,我们党应对的方针也已明确,这就是:在争取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的问题上,特别是在如何对待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问题上,我们坚决摒弃那种依靠发动战争打破原有国际体系、依靠集团对抗以争夺霸权的老路,而主张通过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途径,逐步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样一条新路。也就是不争霸、不称霸、不当头,也不当附庸,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简而言之,就是走“和平发展道路”。可以说,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的“中国特色”。在21世纪上半叶风云变幻的世界大转折中坚持这条道路,既考验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又锻炼和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再加上祖国统一问题,国家主权和安全问题,其所包含的巨大挑战和考验,同样既考验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又锻炼和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
(四)按照全会的分析,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新中国成立55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依靠全党共同努力而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执政成就,已经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正如全会所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归结起来,一个是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一个是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所谓“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既有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不适应,也有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水平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所谓“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比较严重,等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党的执政成效。还可以说,种种“不适应”的问题,是从“本领恐慌”方面影响党的执政成效;种种“不符合”的问题,则是从思想行为不端正以致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方面影响党的执政成效。《决定》尖锐地提出“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就是要提醒全党同志增强对新的历史方位和执政使命的适应力,增强对各种消极腐败因素的免疫力;就是要引导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从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增强搞好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五)针对种种“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针对新形势新任务,全会强调,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必须认真面对和妥善处理好一系列“关系”。包括:与国家机关的关系,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与社会团体的关系,与经济文化活动的关系,以及党本身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方面建设的关系。这些问题及其妥善处理,实质上都涉及现阶段我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大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同时又都涉及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两大层次的协调:一个是要推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协调;一个是要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归根到底,是要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三大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好这个问题。
(六)《决定》所深刻总结的党执政5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6年的主要执政经验,既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扬,又要在实践中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完善。经验总结是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也是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的体现。我们要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学习领会党的主要执政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正确认识和自觉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对我们党的发展壮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具有决定性意义。同时,这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
(七)把我们党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和党的自身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取得的执政成就、执政经验,放到国际国内及其相互联系当中去观察,放到历史发展当中去观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党在艰辛探索中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这里有两大超越:一是超越那种旧式工业化必然导致世界范围争夺资源大拼杀的旧路,下决心通过和平方式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可持续发展走向崛起;二是超越那种因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就拒绝和平、发展、合作的冷战思维,下决心实行改革开放,即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通过学习、借鉴乃至引进人类文明的各种有益成果,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走向崛起。这样一条道路,在近代以来走向振兴的大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前所未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上也前所未有。这条道路的成功开创,是党领导的结果,是党执政能力的集中体现;而这条道路在21世纪上半叶的坚持和发展,又要求把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新水平。由此可见,全会把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决定全局的重大战略课题提到全党面前,意义之重大、之深远。
(八)总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及其《决定》,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拓展,是建设好这个伟大工程以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新动员,标志着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党为完成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任务而加强自己、完善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新觉醒。
第四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重大战略三个“关系”
华社北京11月18日电题:为什么说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作出的这一重大判断,首先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回顾我们党成立以来特别是执掌政权以来的历史进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贯穿了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核心毛泽东同志把执掌全国政权比作“进京赶考”,要求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防止‘糖衣炮弹’的攻击”,要学习领导新中国所需要的各种建设本领、管理本领。
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大声疾呼,我们“要忧国、忧民、忧党啊”!他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实现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说,这“是经过了长时期思考的”。并且强调,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弘扬和体现了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一年多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始终保持了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夙兴夜寐、兢兢业业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从以上的历史回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只有始终居安思危,经常分析和正确应对内忧外患,不断解决近忧远虑,才能使我们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决定》鲜明地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的事业、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政治意识和使命意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应该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应当清醒地看到,随着我们党的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我们既要使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又要使党(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能够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始终拒腐蚀、永不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唯有通过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才能不断做到这一点。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随着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三大历史任务,也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只有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全面建设“三个文明”,完成党在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才能保证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第五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面临的重大历史性课题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面临的重大历史性课题。首先,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两个根本转变。一是从夺取政权到长期执政的转变,二是从受外部封锁、实行计划经济到对外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两个根
本转变需要我党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增强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从较长的历史时期看,我们党从一个没有法律地位、被反动派围追堵截、发动人民起来革命的党,转变为领导一个大国、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执政党,从破坏反动派的政权结构,到了建设人民的政权结构;从以暴力手段剥夺剥夺者的财产,到承认公民的既定利益、鼓励增加利益、依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适当调整和协调明显不平衡的利益;从动员和启发被剥削、被压迫的人们起来造反,到给社会的强者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条件和空间,以增加社会的活力和财富,同时保护弱者的基本生存环境,体现社会的公平和稳定;从主要依靠政策,向主要依靠法治转变;从习惯于运用党的方式处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向善于运用国家政权的方式处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转变。
其次,面对新形势党自身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决定》实事求是地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素质和能力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影响党的执政成效,必须引起全党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第三,世界政党执政的一些基本规律值得借鉴。国外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失去执政地位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如苏共执政74年、墨西哥革命制度党执政71年而最终垮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党内民主、权力高度集中、体制僵化、不能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才最终失去了政权。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但这种选择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历史和人民会不断地进行选择。党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巩固党的阶段基础,扩大党的社会基础,不断增强执政能力,创造新业绩,在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中保持党的先进性,才能始终获得人民的拥护。
第四,必须科学认识“三种执政”、深刻把握“五种能力”,才能解决好这一历史性课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党总结执政历史经验得出的必然结论,是新形势下我们党更好执政的根本要求和基本方略。科学执政,是建立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等客观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是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执政,是进一步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发展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最大程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这一党和国家根本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依法执政,是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要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并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还必须加强党的“五种能力”,这就是努力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努力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努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努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努力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