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十一五体育发展规划(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22:4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区十一五体育发展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区十一五体育发展规划》。

第一篇:区十一五体育发展规划

区十一五体育发展规划

体育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快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族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6年到2010年,是我区区按照北京市总体规划,全面落实“同心全面建小康,打造绿色

国际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是筹备和承办2008年奥运会比赛项目,实施“办好新奥运,建设新我区”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北京奥运比赛项目承办地的我区人民,其体育热情,参与意识,健身需求,将日趋高涨。为加快我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服从服务于我区这一重要时期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娱乐需求,出色完成北京奥运会比赛项目承办任务,特制定本规划。

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一)我区体育事业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我区体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体育人口逐年递增,2004年体育人口达到62,人民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区、镇、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场地建设及健身设施有了明显改善;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竞技体育成绩保持京郊前列,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业训工作形成梯队结构,举重、柔道、田径等优势项目,成绩显著;体育产业发展较快,趋于区域化、规模化,2004年体育产业生产总值达到3.2亿元,已经成为我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增强国民身体素质,振奋地区精神,促进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必须看到,我区体育事业的规模还不大,总体水平还不高,与城八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竞技体育后备力量不足,高水平尖子人才较少,优势体育项目偏少,弱势项目亟待提高;群众体育发展不平衡,农村体育仍是一个薄弱环节,体育设施尤其是群众健身设施还比较落后;体育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有形及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不够理想;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正在建立并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适应。

(二)我区体育事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06年至2010年,我区体育事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我区处于北京市整体规划中的东部发展带,我区将成为“十一五”时期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卫星城,其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无疑将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今后五年,我区将全面推进并实现“同心全面建小康,打造绿色国际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我区经济将进入新的快速增长阶段。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将刺激体育需求的增长,体育消费占生活消费的比重将逐年增加。

“十一五”时期,我区将全面推进新城总体规划,必将加快我区重大体育设施的建设步伐,大大提升我区体育基础设施的总体水平,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创造更为优越的条件和环境。

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我区赢得了北京奥运会水上项目比赛承办权,使我区体育进入以筹办奥运会比赛项目为主要内容和特色的发展机遇期,为体育场馆建设和体育产业的繁荣发展,为激发人民群众的热情和激励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

但是,机遇总是与挑战派生并存的,机遇的来临预示着更为艰巨的任务和责任历史地赋予了我们。我们要认清形势,增强紧迫感,紧紧抓住和利用好这一发展机遇,确立科学的发展观,以超常的胆略和付出,加快我区体育事业的发展,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我区成功地承办奥运会比赛项目,为造福人民群众做出不懈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

二、指导方针与基本思路

(一)指导方针

“十一五”时期我区区体育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推动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努力开创我区区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抓住历史机遇,实现我区体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立脚点,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我区区人民健康素质作为我区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

——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努力探索群众体育的发展规律和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全面提高我区体育的整体水平。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积极推进我区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转变,塑造服务型政府。积极培育体育社团,加速推进体育的社会化、主业化、产业化进程。

——坚持我区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坚持体育与我区区经济社会发

第二篇:区十一五体育发展规划2

区十一五体育发展规划

2(二)任务和措施

竞技体育是体育发展的重点,是体育事业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部分,是确立体育强区地位的重要因素,其核心是要在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今后五年,体育工作最重要的任务是:发挥我区人才培养和业训工作的优势,全力培养高水平的体育人才,创造有史以来最优异的成绩,为我区人民争得荣誉。

1、坚持体教结合,合理规划体育传统校布局,促进体育人才培养和业训工作梯队建设。进一步深化体教结合,构建体教结合的良好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区体校龙头带动作用,调动全区35个体育传统校积极性,明确各自业训工作和人才培养、输送的责任和任务,形成以区体校为龙头,以我区一中、牛栏山一中、杨镇一中为重点,以全区35所体育传统校为基础的塔型、网状业训工作和人才培养梯队建设。

2、调整运动项目结构和布局,实施金牌战略、精品工程,金牌总分并举。由于竞技体育受到人力资源的限制,在项目设施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突出重点,扬长避短,集中力量发展符合我区实际的项目。

——继续巩固传统优势项目,打造我区体育精品工程。举重、柔道、皮划艇和田径中的子项中长跑、投掷、短跨为我区重点项目和优势项目。其中举重、柔道和皮划艇列入我区力争在全国十运会和2008年奥运会上夺取奖牌的精品工程。区体校担负着光荣而艰苦的任务,要充分利用北京市体育局已批准举重、柔道项目试办二级班的有利条件,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实现打造我区体育精品的既定目标,推动整个项目提高水平,不断扩大整体优势。

——努力提高潜优势项目竞技水平,扩大夺牌夺金的项目点。游泳、跆拳道、武术以及田径中的某些子项,从教练水平、训练条件、训练规模、人才储备以及以往在全国全市体育比赛中取得的成绩,已经具备了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条件。要优化结构,有取有舍,力争在2010年北京市第十二届运动会上成为我区夺牌夺金的又一个亮点。

——抓好基础项目和弱势项目建设,提高我区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球类项目一直是我区的弱势体育项目,但球类项目以其影响大、竞争激烈、观赏性强、普及率高,备受人们的关注。我们要立足长远,加大基础项目和弱势项目的建设。现在全区有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手球等球类传统校共计28所,其中小学占17所。我们要从现在起,扎扎实实抓好球类运动项目,经过五年的努力,2010年前后将显现我区最具影响的球类项目的优势。

3、加强业余训练,提高训练水平。业余训练是竞技体育的基础,按照“选好苗子,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原则,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已形成的业余训练网络,逐步改善业余训练条件,扩大业余训练规模。广开招生渠道,利用开办二级班的条件,面向全国招收、吸纳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扩大在训人数,业余体校常年训练人数400人左右。加强对体育传统校业训工作的合作与指导,建立良好的后备人才选拔、测试、训练和输送的体系。切实抓好我区组团参加全国及市级比赛的运动队的组建和集训工作,适当扩大运动员编制和集训规模,坚持“从难、从严、从实践出发、大运动量”的科学训练原则,提高集训质量,争取优异成绩。

4、实施人才战略,创建一支事业心强、思想作风过硬、业务精通、乐于奉献的教练员队伍。进一步加强爱岗敬业教育,提高教练员素质。密切与国家柔道队和北京体育大学的合作,加强对现有教练员的培训,对优秀教练员和具有潜质的教练员送出去深造再学习,不断提高教练员科学训练水平。落实教练员学历教育、资格认证和岗位培训制度。合格上岗的教练达到100,高级教练达到10,中级教练达到40,其余全部达到初级标准,100的教练员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引进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加大考核力度,推动聘任上岗。体校内部实行全员聘任制,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工资能升能降,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向社会招聘优秀教练员,不断充实教练员队伍。为强化优势项目或开辟有潜力的新项目,可适当聘请和引进市级、国家级高级教练。调整教练员的奖励制度,加大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练员的奖励,保证优秀教练员队伍的稳定。

5、加强体育专项医务队伍建设。体校、运动队和体育传统校都要成立体育专项医务站(室),保证运动员得到良好的科学运动量指导,并做好运动后体能的恢复工作,及时进行伤病的治疗和康复工作。

6、加强体育科研工作,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运动技术水平。建立北京体育大学学习基地,强强联手共同进行科研和探索,科研重点是: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医务监督、少年儿童运动规律及成才因素。针对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优势项目在国家及市级大赛中实现“夺金”目标,成立专门的课题攻关组,以课题为中心,以夺金牌为重点,推动体育

科研成果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7、发挥“举区优势”,加大竞技体育硬件投入,推进竞技体育集约化的发展。坚持“举国体制”的战略方针,发挥“举区优势”,创造有利于竞技体育发展的环境。政府要加大投入,不断改善业训基地条件,保证业训工作和组队参加全国及市级比赛的经费。体育行政部门要按照“组织一条龙,管理一盘棋,训练一贯制”的指导

原则,加强对优秀运动队和业余训练体系的集约化管理,强化对运动项目的“一条龙”的管理职能,加快人才成长,实现我区竞技体育跨越式发展。

场馆建设

(一)奋斗目标

2008年奥运在即,加快我区场馆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如何体现“新北京,新奥运,新我区,新发展”的理念,加快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建设,如何向世界展示“我区高度,我区特色,我区风格,我区气派”,提升我区在国际领域的地位,其体育场馆建设尤显重要。我们要紧紧抓住历史契机,加快体育场馆建设,完善全区体育场馆建设布局,形成以奥运会场馆为最高层次,我区新城体育中心、我区体育局体育中心、现代体育中心、空港体育中心、杨镇体育中心为中间层次,以各镇体育活动中心为基础层次的相互协调、整体统一的金字塔式的体育场馆结构体系,提升全区体育场馆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任务和措施

“十一五”期间正值北京筹备和承办2008年奥运会,我区担负着承办奥运会水上项目比赛和建设“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的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因此“十一五”时期,场馆建设本着“突出重点,量力而行,优先建设具有带动幅射作用的区级大型体育场馆”的原则,确定6项工程为“十一五”时期重点体育设施建设项目。

1、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建设工程。该工程占地162.59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设座席35000个,其中永久坐席4000个。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建设要严格按照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的设计及建设标准要求,出色、圆满、如期完成。

2、新城体育中心建设工程。该工程位于新城政府大楼东侧,占地12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规划有综合体育馆、封闭式看台体育场和一个集游泳、网球、灯光篮、排球场的综合体育活动中心。新城体育中心要建成独具我区特点,能代表我区形象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其规模和功能达到国际标准。该工程要与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同步建成,相互呼应,成为具有我区体育文化特色的标志。

3、现代体育中心建设工程。该工程位于仁和镇平各庄地区,占地15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8000万元。规划有体育馆,足球运动场和一个集网球、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房的多功能活动中心。现代体育中心主要服务于该地区产业工人,并以开展球类项目为特点,开展职工健身活动及举办比赛。设计及建设要体现“现代”及汽车城特征,突出球类活动特点。该工程2009年开工,2010年竣工。

4、空港体育中心建设工程。该工程位于后沙峪镇,空港城北,占地15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规划有综合体育馆,看台体育场和一个集网球、保龄球、游泳为一体的体育活动中心。空港体育中心主要服务于该地区产业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及外商等国际友人,开展健身、娱乐活动。设计及建设要突出“绿色国际港”特点,建成空港新城标志性建筑。该工程2009年开工,2010年竣工。

5、杨镇体育中心建设工程。该中心位于杨镇中心区,占地100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规划有体育馆、体育场和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台球、棋牌等设施的活动中心。杨镇处于潮白河以东以8个乡镇的核心地带,是我区重点建设的卫星城,其体育场馆建设的幅射、带动作用,以及做为河东举办大型体育活动的集中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积极创造条件,多方筹措资金,落实场馆建设任务。该工程2008年开工,2009年竣工。

6、体育局场馆中心改造工程。体育局场馆中心地处我区城区政治、文化、商贸、人居繁华区,不仅是开展业训工作、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群众参与健身活动、举办全区大型活动的重要场所,为了优化群众健身环境,扩大健身项目,拟挖掘和利用现有的场地空闲空间,在东侧南、北两个训练馆中间,相连建起乒乓球、羽毛球活动馆,将其南侧的塑胶篮球场改造成网球场,并利用场馆中心北侧空地,建起塑胶篮球场。工程总投资700万元,2006年完成改造工程。

以上6项工程是我区历史以来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标准最高的体育场馆建设工程,也是落实我区新城规划的重点设施建设重要任务之一。要科学地进行规划和运作,规划出预留地,广开融资渠道保证资金到位,完善工程设计及建设招标工作,加强场馆建设监督、监理工作,确保场馆建设优质、如期完成。

体育产业

(一)奋斗目标

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构建与我区区经济、社会、文化相适应的,符合现代产业发展及现代体育发展规律的,特征门类齐备、结构布局合理、设施完备、服务周到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到2010年,我区体育产业创造的增加值以20的速度增长,2008年体育产业达到全区GDP的1.5,2010年达到3左右,使我区体育产业成为我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我区体育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任务和措施

体育产业是一个永远的朝阳产业,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区体育产业发展很快,尤其是体育产业中心区域—著名的马坡体育产业一条街,已经形成体育产业聚集的带状体育产业走廊,这是我区发展体育产业的优势。今后的任务是合理开发和整合体育产业资源,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深化运营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我区体育产业成为后劲最为强劲,最富活力的产业。

1、抓住奥运商机,打造我区奥运品牌。我区承办奥运水上项目比赛,国际、国内注意力资源相对集中到我区,带来了阶段性加速体育产业发展的商机。我们要有效地利用奥运品牌,积极向国内外宣传我区,提高我区区知名度。我们要办成一届最出色的奥运会水上项目比赛,让世界更加了解我区。我们要延伸奥运品牌带来的阶段性效能,经营好奥运会宝贵遗产。2007年水上公园落成后,即开始筹划,吸引国外运动队选择水上公园为集训基地。奥运会后积极筹划举办国际、国内大型水上项目比赛,培育传统性精品赛事。要不断优化环境,吸引国内外运动队选择水上公园为他们固定的集训基地。同时,把“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建设成以惊险水上运动为特色的,满足旅游者娱乐及惊险刺激心里需求的,包含龙舟、激流回旋、赛艇、冲浪、游泳等多种休闲娱乐项目的水上运动乐园,打造永久的,具有我区独特魅力的奥运品牌。

2、建立北京郊区最大的体育休闲产业中心区,打造我区体育产业名牌。目前,我区北部已经形成了东起怡生园国际会议中心,向西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北京乡村俱乐部、北京乡村高尔夫俱乐部、大众高尔夫俱乐部、乡村赛马场、北京网球俱乐部、乔波室内滑雪场、沙滩排球场等以体育特色为主,体育企业相对集中,体育经营规模较大的融健身、休闲、娱乐、观赏、旅游为一体的体育休闲产业走廊,具备了强大的资源优势。但它的运动项目多为中、高档消费,90年代尚未形成强大的消费群体。随着我区承办2008年奥运会比赛项目,周边别墅区日趋火爆。随着我区新城的建设,人居聚增。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北京将有庞大的群体追逐和崇尚网球、高尔夫球、滑雪等中高档运动健身项目。我们要不失时机,借势发展。首要任务是政府搭建体育产业发展平台,协调各方成立产业中心区经营管理联合机构,打破各自为政,科学整合资源,形成联合体,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合作多赢的思路下,进行合作与交流。利用各自优势,采取联动、互动的方式,形成体育产业链,不断繁荣和创造各自特色,联动中扩大规模,互动中做出品牌,推动中扩大影响,体现大体育观,把这一区域的品牌做大做强,把体育产业链办成精品。

3、建立“我区体育商务中心”,提供共同发展平台。依托“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我区奥运品牌的影响力,依托体育休闲产业中心区的资源优势和我区新城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功能作用,我区体育已经具备了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条件。我们要抓住奥运时期国际、国内交往的契机,在我区新城创建“我区体育商务中心”,吸引国内外体育组织和体育中介机构设立办事处或分支机构,提供商务和体育事务交流平台,拓展体育产业服务项目,提高体育产业运营水平,增强体育产业幅射力,加快我区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建设进程。区政府统筹安排机构设置、人员及经费,并在新城预留体育商务中心办事处。

4、抓好特色体育健身、娱乐项目的开发和建设。给合我区现有的莲花山室外大型滑雪场和具有名人效应的“乔波室内滑雪馆”,加强市场运作,扩大消费群体,借势开发高台、速降、回旋及滑冰等新的雪上、冰上运动项目,使我区成为冬夏两旺的冰雪胜地.合理利用我区有山、有水、有林的自然优势,逐步开发登山、攀岩、定向运动、野营、山地车等时尚运动,以特色促进产业发展。

5、努力打造具有国内外影响,体现中华文化底蕴和我区特色的精品赛事和精品体育表演。上个世纪,我区成功地进行了尝试,承办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马上项目比赛、全国足球乙级联赛、女足超霸杯赛等。未来五年,我们要积极争取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奥组委、北京市体育局的支持,获取国际国内大型赛事主办权。我区体育商务中心要加大国际国内体育交流,加强商务运作,举办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要精心策划和组织好我区首届民族、民间、民俗体育表演展示大会,并力争2010年前举办五项国际国内精品赛事及体育表演。

6、以体为主,积极开发体育联动产业。从国际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律来看,体育产业直接为国民经济创造收益的功能以及抖动关联产业的功能越来越显著。因此我们应积极地开发体育联动产业。将体育产业的优势与旅游业结合就可以扬长避短,弥补我区旅游资源相对匮乏的不足,形成强劲的体育旅游业,互为发展,互为促进。与广告业结合,可以促进体育广告业的发展,而且可以带动服装业、器材制造业及服务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体为主,加强合作与联合,积极开发体育联动产业,促进我区体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保障措施

1、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确保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街道办事处、局(公司),要全面贯彻执行体育法,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将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本单位重要日程,尤其要确保体育事业资金投入。

2、深化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体育行政部门职能转变,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创建服务型政府。体育行政部门要将工作重点集中在体育政策投入、制定体育发展规划、引导体育发展方向等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上来,将体育事务性工作移交给以我区体育总会为核心的体育社团进行运作,推进体育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

3、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完善体育发展政策,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政府投入,扩大公益性体育设施的供给,保证重点项目的建设。加大政策投入,区政府制定产业结构专项政策,鼓励多元化体育服务业投资形式,积极支持私营、个体及国内外投资者参与开发我区体育赛事、健身娱乐、体育中介、体育咨询、场馆管理等体育经营活动,建立经营实体。政府在市场准入、工商登记、土地使用、信贷税收、劳动用工等方面提供便利。设立我区区体育事业发展基金,通过投融资政策,推动体育服务业的发展。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体育,鼓励社会团体及各界人士对体育事业的资助和捐赠,拓宽投资渠道。

4、加强体育科研,加速体育科技进步,走科技兴体之路。利用与国家柔道队、北京体育大学、北体大中专学校的合作关系,联手共建我区体育科研基地和实验、实习基地。加强对群众体育的科学健身方法,竞技体育的科学训练、尖子人才培养、夺金项目进行科技攻关,推动科研成果在实践中的运用。利用科研基地开设体育人才培训班,重点培养高水平教练员。加大人才引进,建立“绿色”通道,根据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引进高级教练员、专业管理人员、企划人员及商务、中介等专业人才。

5、加强体育法制建设,优化体育发展的环境。体育法制工作要以推进行政管理法制化为重点,加强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工作。要以贯彻执行体育法为重点,健全法制机构,增加机构人员编制,加大体育执法力度,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体的水平.要认真做好体育安全、体育服务业开业以及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公益性体育设施的保护等检查监督工作,规范体育健身服务标准,保障体育消费者的利益。

6、加强体育宣传,营造体育发展氛围,全民参与,落实规划。体育事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惟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合力,才能实现规划确立的目标。因此,我们要广泛、深入地开展体育宣传工作和国民体育教育工作,动员全区人民关心体育,了解体育,参与体育,支持体育,形成强烈的体育意识,形成巨大合力,加快我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实现我区体育事业新的跨越。

第三篇:区十一五体育发展规划

体育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快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族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6年到2010年,是我区区按照北京市总体规划,全面落实“同心全面建小康,打造绿色国际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是筹备和承办2008年奥运会比赛项目,实施“办好新奥运,建设新我区”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北京奥运比赛项目承办地的我区人民,其体育热情,参与意识,健身需求,将日趋高涨。为加快我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服从服务于我区这一重要时期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娱乐需求,出色完成北京奥运会比赛项目承办任务,特制定本规划。

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一)我区体育事业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我区体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体育人口逐年递增,2004年体育人口达到62%,人民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区、镇、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场地建设及健身设施有了明显改善;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竞技体育成绩保持京郊前列,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业训工作形成梯队结构,举重、柔道、田径等优势项目,成绩显著;体育产业发展较快,趋于区域化、规模化,2004年体育产业生产总值达到3.2亿元,已经成为我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增强国民身体素质,振奋地区精神,促进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必须看到,我区体育事业的规模还不大,总体水平还不高,与城八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竞技体育后备力量不足,高水平尖子人才较少,优势体育项目偏少,弱势项目亟待提高;群众体育发展不平衡,农村体育仍是一个薄弱环节,体育设施尤其是群众健身设施还比较落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后;体育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有形及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不够理想;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正在建立并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适应。

(二)我区体育事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06年至2010年,我区体育事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我区处于北京市整体规划中的东部发展带,我区将成为“十一五”时期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卫星城,其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无疑将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今后五年,我区将全面推进并实现“同心全面建小康,打造绿色国际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我区经济将进入新的快速增长阶段。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将刺激体育需求的增长,体育消费占生活消费的比重将逐年增加。

“十一五”时期,我区将全面推进新城总体规划,必将加快我区重大体育设施的建设步伐,大大提升我区体育基础设施的总体水平,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创造更为优越的条件和环境。

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我区赢得了北京奥运会水上项目比赛承办权,使我区体育进入以筹办奥运会比赛项目为主要内容和特色的发展机遇期,为体育场馆建设和体育产业的繁荣发展,为激发人民群众的热情和激励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

但是,机遇总是与挑战派生并存的,机遇的来临预示着更为艰巨的任务和责任历史地赋予了我们。我们要认清形势,增强紧迫感,紧紧抓住和利用好这一发展机遇,确立科学的发展观,以超常的胆略和付出,加快我区体育事业的发展,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我区成功地承办奥运会比赛项目,为造福人民群众做出不懈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

二、指导方针与基本思路

(一)指导方针

“十一五”时期我区区体育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推动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努力开创我区区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抓住历史机遇,实现我区体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立脚点,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我区区人民健康素质作为我区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

——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努力探索群众体育的发展规律和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全面提高我区体育的整体水平。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积极推进我区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转变,塑造服务型政府。积极培育体育社团,加速推进体育的社会化、主业化、产业化进程。

——坚持我区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坚持体育与我区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坚持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协调发展,体育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体,保障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地运行。

——坚持科技兴体、人才为本的方针,加大体育科技投入和科研力度,提高体育工作者科技素质,提升我区区体育工作的科技含量。

(二)基本思路

“十一五”时期我区区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深化体制改革与创新,创建一个平台,发展三条主线,开拓五个层面。

深化体制改革与创新: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原则,加快我区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创建服务型政府。培育以我区区体育总会为核心的体育社团管理体系,推进体育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

创建一个平台: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充分发挥体育局的政府职能作用,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整合各方面资源,搭建体育事业发展的有机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吸引各方力量投资,、开发、经营,形成良好的互惠互利、有机发展的协作关系,并使发展平台由小到大健康发展。

发展三条主线:一条是以奥运会的筹办为主线,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我区竞技体育发展基础,推进我区竞技体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健全面向大众的“亲民、便民、利民”的体育服务体系,推动我区全民健身运动向深层次发展。三是以我区构建“产业富区”,促进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战略为主线,以体育健身娱乐业和体育竞赛表演业为主导产业,以发展我区特色体育旅游产业为目标,构建符合现代产业发展及现代体育发展规律的,特征门类齐全、结构与布局合理、设施完备、服务周到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促进我区体育产业向高级化方向发展。

开拓五个层面:一是以打造我区体育品牌、创建体育健身娱乐精品区为核心的体育产业发展面。二是以构建奥运会场馆为最高层次,综合性体育中心为中间层次,城镇社区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为基础层次的相互协调、网状幅射延伸的体育场馆结构为目标的体育场馆设施发展面。三是以推进四条渠道的业余训练网络建设为基础,为北京市和国家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体育后备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人才为目标,构建我区竞技体育发展面。四是以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完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为重点,构建我区群众体育发展面。五是以调整体育人才结构,加大人才培养为主线,采取资源整合、内引外联、强强联手措施,形成体育人才供需链,构筑体育人才培养和体育科技发展面。

三、“十一五”时期我区区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群众体育

(一)奋斗目标

全社会体育意识普遍增强,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健康向上的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活动成为全区人民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体育参有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到2010年全区体育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66%以上。全区人民的体质明显改善,成年人体质测定合格率超过80%,青少年体质明显增强。群众体育社会化程度大幅度提高,社会体育组织网络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二)任务和措施

群众体育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是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后五年体育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努力构建“政府管理、协会组织、社会兴办、全民参与、市民自治”的多元化、规范化、社会化的全民健身管理、服务、监测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群众体育的普及化、科学化、生活化。

1、健全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建立完善的区、镇(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居委会)三级社会化群体网络和管理体系。区、镇(办事处)、村委会(居委会)全部建立体育组织。杨镇、北小营、李桥三个镇申报全国体育先进乡镇成功,实现我区50%的镇被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乡镇。继胜利街道办事处之后,光明街道办事处达到北京市体育先进社区标准。

——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组成的社会团体管理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社团作用,开展好相应人群的群体活动。区工会组织的每四年一届的职工运动会,反响很大,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健身热情,共青团、妇联也要创新思路、开展独具特色、形成传统的健身活动。

——加强区体育总会和各个协会组成的体育社团管理网络建设。充分发挥体育总会和各级各类体育协会在群众体育活动中的桥梁、纽带和组织作用,逐步实现由现实体育局主办赛事过渡到体育局监管下的各协会自行组织赛事,有步骤地推进各级单项体育协会的实体化进程,形成社会办体育的格局。

——鼓励和支持乡村、社区、公园、广场等地群众自发形成的晨晚练健身站,并纳入社会管理范围。要积极引导在全民健身晨晚练辅导站的基础上创建一批社区群众体育俱乐部,胜利、光明街道办事处先行试点,市体育局将给予政策扶持。

2、加快群众健身场地建设,方便群众就地就近参加体育活动。

——加快镇、村体育中心和文体活动站建设。2010年,80%的镇建有体育中心,85%的行政村建有文体活动站。镇级体育中心要达到2500平方米以上,村级文体活动站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

——加快“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北京市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分配的“全民健身工程”的数量,增加区、镇、村三级投入,科学地进行安排,2010年实现100%的乡镇、行政村、街道和社区委员会建有全民健身工程。

——精心设计和建设一批风格多样、布局合理的群众健身场地和设施,推进体育设施建设与社区建设、环境建设、园林建设相融合。“十一五”时期新建居住区要按照北京市政府有关体育设施建设的规定,落实健身场地,保证人均0.3平方米,其场地工程与居住区工程同时规划、同步建设、同期交付使用。“十五”期间居住区体育设施未完成上述标准的,要在“十一五”时期完成建设指标。乡镇、行政村新建广场、公园,要配套建设健身场地设施。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及工业开发区,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满足职工健身需求,创建良好的健身场所。

——逐步改造和不断完善全区中学、小学、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成为北京市教育系统体育设施整体水平一流的典范。加强我区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统筹协调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在确保群众健身安全的情况下,寒暑假、公休日对外开放,使学校设施资源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

3、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广泛深入地向前发展。

——坚持开展我区区每年一次“全民健身宣传周”、两年一次“全民健身体育节”活动。坚持改革创新,突出我区特色,内容丰富多彩,体现参与性。精心组织,年年翻新,成为我区有影响的大型活动之一。

——继续办好已经形成传统、形成品牌的标志性活动。如后沙峪杯春季环城赛、健身双球比赛、地税杯桥牌比赛、空港杯全国门球邀请赛、四年一届的职工运动会和两年一届的残疾人运动会等。

——发挥工、青、妇、社会团体及行业体协、各单项协会等体育社团的作用,组织举办具有各自特点,项目多样,适宜相对人群的体育健身活动,并形成传统赛事。

——乡、镇、局(公司)、街道办事处、行政村、社区(居委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经常开展喜闻乐见、突出健身实效、简便易行、生动活泼的健身活动。要积极举办各种社区间、家庭间的兼健身与竞技为一体的体育联谊、联赛活动,使“体育之家”、“体育社区”活动成为实质性、代表性的活动。

——征集、收纳、创编趣味体育项目,策划时代感强、形式多样的趣味运动会,以易于参与、趣味性浓和观赏价值高的赛事组织形式进入社区、乡镇、街道,打造具有我区特色的品牌赛事和项目。

——挖掘、整理、推广民族体育和民俗民间体育项目。如太极(剑、拳、扇)、秧歌、腰鼓、霸王鞭、高跷、旱船、舞幡、踢毽、风筝、抖空竹、舞龙舞狮等。加强对民族、民间体育的推广与研发,使其融于时代,更具生命力,更易于在大众中推广。以国际奥林匹克日或北京申奥成功纪念日为契机,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民族体育、民间民俗体育展示和表演活动,创造我区体育精品。

4、进一步明确并坚持“农村体育的重点在乡镇,青少年体育的重点在学校”。

——我区农业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四分之三,没有农民的健康,就难以实现全区的小康。农村体育工作要以提高农民身体素质为目的,以丰富农村体育内容为重点,乡镇为龙头,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农民体协为纽带,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努力探索乡镇“特色体育”的发展途径。2007年和2008年将分别举行北京市农民运动会和全国农民运动会,这是检验和展示我区农村体育成果的大舞台,我们要全力以赴,精心组团,保证训练和比赛经费,实现市农运会“保二争一”的目标,实现我区农民运动员在2008年全国农运会上为北京市代表团夺取“三金”的目标。

——我区中、小、幼在校(园)人数为13万,将近全区人口的四分之一。学校体育是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关系到未来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全面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保证全区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5、建立健全国民体质测定和监测系统。

——加强体质测试中心、站、点的建设。到2010年60%的乡镇、50%的社区、60%的局(公司)建立三级体质测试站。积极倡导中、小、幼建立体质监测站、点,2010年区重点中学及体育传统校全部建有体质测试站点。

——积极开展测试,逐步扩大受测面。采取集中、分散、巡回等形式,方便群众测试,逐步扩大群众受测面。2010年,城区测试人数达到辖区成年人人数的5%,农村达到2%。

——加强检测队伍建设,提高检测人员的测试、评价及体质研究能力,为群众提供因人而异的科学健身方案,使体质测试工作成为加快全民健身科学化程度的重要步骤。

6、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重点培养锻炼指导型、技能传授型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到2010年,体育指导员达到3000人,全区100%的健身中心、晨晚练点都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加强群众体育工作者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培训辅导班,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技能传授能力,使他们成为开展文明社区建设的骨干力量,科学健身的辅导员和推广健身项目的生力军。2010年每个辅导站健身项目达到10个以上。

竞技体育

(一)奋斗目标

以2008年奥运会和北京市第十二届、第十三届运动会为契机,加快竞技体育发展,全面提升我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竞技水平,努力实现2006年北京市第十二届运动会有新的突破,2008年奥运会首获奖牌,2010年北京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的“三级跳”的目标,确立与我区创建现代化国际城市相适应的我区竞技体育发展地位。

具体目标是:竞技体育业训水平和运动成绩大幅度提高,超额完成市体育局下达的优秀运动员输送人数指标任务;2006年在北京市第十二届运动会上团体总分和金牌总数在全市排名保八争六,三个项目进入团体前三名,六个项目进入团体前六名;到2008年参加市级以上比赛获得金牌40枚以上,打破四项北京市少年纪录;我区区输送的运动员在全国运动会、亚洲运动会上获得金牌,2008年奥运会上力争获得奖牌;2010年北京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团体总体和金牌总数在全市排名保六争五,确立北京市体育强区地位。

(二)任务和措施

竞技体育是体育发展的重点,是体育事业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部分,是确立体育强区地位的重要因素,其核心是要在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今后五年,体育工作最重要的任务是:发挥我区人才培养和业训工作的优势,全力培养高水平的体育人才,创造有史以来最优异的成绩,为我区人民争得荣誉。

1、坚持体教结合,合理规划体育传统校布局,促进体育人才培养和业训工作梯队建设。进一步深化体教结合,构建体教结合的良好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区体校龙头带动作用,调动全区35个体育传统校积极性,明确各自业训工作和人才培养、输送的责任和任务,形成以区体校为龙头,以我区一中、牛栏山一中、杨镇一中为重点,以全区35所体育传统校为基础的塔型、网状业训工作和人才培养梯队建设。

2、调整运动项目结构和布局,实施金牌战略、精品工程,金牌总分并举。由于竞技体育受到人力资源的限制,在项目设施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突出重点,扬长避短,集中力量发展符合我区实际的项目。

——继续巩固传统优势项目,打造我区体育精品工程。举重、柔道、皮划艇和田径中的子项中长跑、投掷、短跨为我区重点项目和优势项目。其中举重、柔道和皮划艇列入我区力争在全国十运会和2008年奥运会上夺取奖牌的精品工程。区体校担负着光荣而艰苦的任务,要充分利用北京市体育局已批准举重、柔道项目试办二级班的有利条件,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实现打造我区体育精品的既定目标,推动整个项目提高水平,不断扩大整体优势。

——努力提高潜优势项目竞技水平,扩大夺牌夺金的项目点。游泳、跆拳道、武术以及田径中的某些子项,从教练水平、训练条件、训练规模、人才储备以及以往在全国全市体育比赛中取得的成绩,已经具备了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条件。要优化结构,有取有舍,力争在2010年北京市第十二届运动会上成为我区夺牌夺金的又一个亮点。

——抓好基础项目和弱势项目建设,提高我区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球类项目一直是我区的弱势体育项目,但球类项目以其影响大、竞争激烈、观赏性强、普及率高,备受人们的关注。我们要立足长远,加大基础项目和弱势项目的建设。现在全区有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手球等球类传统校共计28所,其中小学占17所。我们要从现在起,扎扎实实抓好球类运动项目,经过五年的努力,2010年前后将显现我区最具影响的球类项目的优势。

3、加强业余训练,提高训练水平。业余训练是竞技体育的基础,按照“选好苗子,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原则,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已形成的业余训练网络,逐步改善业余训练条件,扩大业余训练规模。广开招生渠道,利用开办二级班的条件,面向全国招收、吸纳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扩大在训人数,业余体校常年训练人数400人左右。加强对体育传统校业训工作的合作与指导,建立良好的后备人才选拔、测试、训练和输送的体系。切实抓好我区组团参加全国及市级比赛的运动队的组建和集训工作,适当扩大运动员编制和集训规模,坚持“从难、从严、从实践出发、大运动量”的科学训练原则,提高集训质量,争取优异成绩。

4、实施人才战略,创建一支事业心强、思想作风过硬、业务精通、乐于奉献的教练员队伍。进一步加强爱岗敬业教育,提高教练员素质。密切与国家柔道队和北京体育大学的合作,加强对现有教练员的培训,对优秀教练员和具有潜质的教练员送出去深造再学习,不断提高教练员科学训练水平。落实教练员学历教育、资格认证和岗位培训制度。合格上岗的教练达到100%,高级教练达到10%,中级教练达到40%,其余全部达到初级标准,100%的教练员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引进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加大考核力度,推动聘任上岗。体校内部实行全员聘任制,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工资能升能降,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向社会招聘优秀教练员,不断充实教练员队伍。为强化优势项目或开辟有潜力的新项目,可适当聘请和引进市级、国家级高级教练。调整教练员的奖励制度,加大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练员的奖励,保证优秀教练员队伍的稳定。

5、加强体育专项医务队伍建设。体校、运动队和体育传统校都要成立体育专项医务站(室),保证运动员得到良好的科学运动量指导,并做好运动后体能的恢复工作,及时进行伤病的治疗和康复工作。

6、加强体育科研工作,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运动技术水平。建立北京体育大学学习基地,强强联手共同进行科研和探索,科研重点是: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医务监督、少年儿童运动规律及成才因素。针对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优势项目在国家及市级大赛中实现“夺金”目标,成立专门的课题攻关组,以课题为中心,以夺金牌为重点,推动体育科研成果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7、发挥“举区优势”,加大竞技体育硬件投入,推进竞技体育集约化的发展。坚持“举国体制”的战略方针,发挥“举区优势”,创造有利于竞技体育发展的环境。政府要加大投入,不断改善业训基地条件,保证业训工作和组队参加全国及市级比赛的经费。体育行政部门要按照“组织一条龙,管理一盘棋,训练一贯制”的指导原则,加强对优秀运动队和业余训练体系的集约化管理,强化对运动项目的“一条龙”的管理职能,加快人才成长,实现我区竞技体育跨越式发展。

场馆建设

(一)奋斗目标

2008年奥运在即,加快我区场馆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如何体现“新北京,新奥运,新我区,新发展”的理念,加快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建设,如何向世界展示“我区高度,我区特色,我区风格,我区气派”,提升我区在国际领域的地位,其体育场馆建设尤显重要。我们要紧紧抓住历史契机,加快体育场馆建设,完善全区体育场馆建设布局,形成以奥运会场馆为最高层次,我区新城体育中心、我区体育局体育中心、现代体育中心、空港体育中心、杨镇体育中心为中间层次,以各镇体育活动中心为基础层次的相互协调、整体统一的金字塔式的体育场馆结构体系,提升全区体育场馆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任务和措施

“十一五”期间正值北京筹备和承办2008年奥运会,我区担负着承办奥运会水上项目比赛和建设“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的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因此“十一五”时期,场馆建设本着“突出重点,量力而行,优先建设具有带动幅射作用的区级大型体育场馆”的原则,确定6项工程为“十一五”时期重点体育设施建设项目。

1、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建设工程。该工程占地162.59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设座席35000个,其中永久坐席4000个。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建设要严格按照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的设计及建设标准要求,出色、圆满、如期完成。

2、新城体育中心建设工程。该工程位于新城政府大楼东侧,占地12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规划有综合体育馆、封闭式看台体育场和一个集游泳、网球、灯光篮、排球场的综合体育活动中心。新城体育中心要建成独具我区特点,能代表我区形象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其规模和功能达到国际标准。该工程要与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同步建成,相互呼应,成为具有我区体育文化特色的标志。

3、现代体育中心建设工程。该工程位于仁和镇平各庄地区,占地15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8000万元。规划有体育馆,足球运动场和一个集网球、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房的多功能活动中心。现代体育中心主要服务于该地区产业工人,并以开展球类项目为特点,开展职工健身活动及举办比赛。设计及建设要体现“现代”及汽车城特征,突出球类活动特点。该工程2009年开工,2010年竣工。

4、空港体育中心建设工程。该工程位于后沙峪镇,空港城北,占地15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规划有综合体育馆,看台体育场和一个集网球、保龄球、游泳为一体的体育活动中心。空港体育中心主要服务于该地区产业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及外商等国际友人,开展健身、娱乐活动。设计及建设要突出“绿色国际港”特点,建成空港新城标志性建筑。该工程2009年开工,2010年竣工。

5、杨镇体育中心建设工程。该中心位于杨镇中心区,占地100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规划有体育馆、体育场和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台球、棋牌等设施的活动中心。杨镇处于潮白河以东以8个乡镇的核心地带,是我区重点建设的卫星城,其体育场馆建设的幅射、带动作用,以及做为河东举办大型体育活动的集中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积极创造条件,多方筹措资金,落实场馆建设任务。该工程2008年开工,2009年竣工。

6、体育局场馆中心改造工程。体育局场馆中心地处我区城区政治、文化、商贸、人居繁华区,不仅是开展业训工作、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群众参与健身活动、举办全区大型活动的重要场所,为了优化群众健身环境,扩大健身项目,拟挖掘和利用现有的场地空闲空间,在东侧南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北两个训练馆中间,相连建起乒乓球、羽毛球活动馆,将其南侧的塑胶篮球场改造成网球场,并利用场馆中心北侧空地,建起塑胶篮球场。工程总投资700万元,2006年完成改造工程。

以上6项工程是我区历史以来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标准最高的体育场馆建设工程,也是落实我区新城规划的重点设施建设重要任务之一。要科学地进行规划和运作,规划出预留地,广开融资渠道保证资金到位,完善工程设计及建设招标工作,加强场馆建设监督、监理工作,确保场馆建设优质、如期完成。

体育产业

(一)奋斗目标

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构建与我区区经济、社会、文化相适应的,符合现代产业发展及现代体育发展规律的,特征门类齐备、结构布局合理、设施完备、服务周到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到2010年,我区体育产业创造的增加值以20%的速度增长,2008年体育产业达到全区GDp的1.5%,2010年达到3%左右,使我区体育产业成为我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我区体育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任务和措施

体育产业是一个永远的朝阳产业,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区体育产业发展很快,尤其是体育产业中心区域—著名的马坡体育产业一条街,已经形成体育产业聚集的带状体育产业走廊,这是我区发展体育产业的优势。今后的任务是合理开发和整合体育产业资源,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深化运营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我区体育产业成为后劲最为强劲,最富活力的产业。

1、抓住奥运商机,打造我区奥运品牌。我区承办奥运水上项目比赛,国际、国内注意力资源相对集中到我区,带来了阶段性加速体育产业发展的商机。我们要有效地利用奥运品牌,积极向国内外宣传我区,提高我区区知名度。我们要办成一届最出色的奥运会水上项目比赛,让世界更加了解我区。我们要延伸奥运品牌带来的阶段性效能,经营好奥运会宝贵遗产。2007年水上公园落成后,即开始筹划,吸引国外运动队选择水上公园为集训基地。奥运会后积极筹划举办国际、国内大型水上项目比赛,培育传统性精品赛事。要不断优化环境,吸引国内外运动队选择水上公园为他们固定的集训基地。同时,把“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建设成以惊险水上运动为特色的,满足旅游者娱乐及惊险刺激心里需求的,包含龙舟、激流回旋、赛艇、冲浪、游泳等多种休闲娱乐项目的水上运动乐园,打造永久的,具有我区独特魅力的奥运品牌。

2、建立北京郊区最大的体育休闲产业中心区,打造我区体育产业名牌。目前,我区北部已经形成了东起怡生园国际会议中心,向西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北京乡村俱乐部、北京乡村高尔夫俱乐部、大众高尔夫俱乐部、乡村赛马场、北京网球俱乐部、乔波室内滑雪场、沙滩排球场等以体育特色为主,体育企业相对集中,体育经营规模较大的融健身、休闲、娱乐、观赏、旅游为一体的体育休闲产业走廊,具备了强大的资源优势。但它的运动项目多为中、高档消费,90年代尚未形成强大的消费群体。随着我区承办2008年奥运会比赛项目,周边别墅区日趋火爆。随着我区新城的建设,人居聚增。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北京将有庞大的群体追逐和崇尚网球、高尔夫球、滑雪等中高档运动健身项目。我们要不失时机,借势发展。首要任务是政府搭建体育产业发展平台,协调各方成立产业中心区经营管理联合机构,打破各自为政,科学整合资源,形成联合体,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合作多赢的思路下,进行合作与交流。利用各自优势,采取联动、互动的方式,形成体育产业链,不断繁荣和创造各自特色,联动中扩大规模,互动中做出品牌,推动中扩大影响,体现大体育观,把这一区域的品牌做大做强,把体育产业链办成精品。

3、建立“我区体育商务中心”,提供共同发展平台。依托“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我区奥运品牌的影响力,依托体育休闲产业中心区的资源优势和我区新城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功能作用,我区体育已经具备了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条件。我们要抓住奥运时期国际、国内交往的契机,在我区新城创建“我区体育商务中心”,吸引国内外体育组织和体育中介机构设立办事处或分支机构,提供商务和体育事务交流平台,拓展体育产业服务项目,提高体育产业运营水平,增强体育产业幅射力,加快我区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建设进程。区政府统筹安排机构设置、人员及经费,并在新城预留体育商务中心办事处。

4、抓好特色体育健身、娱乐项目的开发和建设。给合我区现有的莲花山室外大型滑雪场和具有名人效应的“乔波室内滑雪馆”,加强市场运作,扩大消费群体,借势开发高台、速降、回旋及滑冰等新的雪上、冰上运动项目,使我区成为冬夏两旺的冰雪胜地.合理利用我区有山、有水、有林的自然优势,逐步开发登山、攀岩、定向运动、野营、山地车等时尚运动,以特色促进产业发展。

5、努力打造具有国内外影响,体现中华文化底蕴和我区特色的精品赛事和精品体育表演。上个世纪,我区成功地进行了尝试,承办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马上项目比赛、全国足球乙级联赛、女足超霸杯赛等。未来五年,我们要积极争取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奥组委、北京市体育局的支持,获取国际国内大型赛事主办权。我区体育商务中心要加大国际国内体育交流,加强商务运作,举办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要精心策划和组织好我区首届民族、民间、民俗体育表演展示大会,并力争2010年前举办五项国际国内精品赛事及体育表演。

6、以体为主,积极开发体育联动产业。从国际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律来看,体育产业直接为国民经济创造收益的功能以及抖动关联产业的功能越来越显著。因此我们应积极地开发体育联动产业。将体育产业的优势与旅游业结合就可以扬长避短,弥补我区旅游资源相对匮乏的不足,形成强劲的体育旅游业,互为发展,互为促进。与广告业结合,可以促进体育广告业的发展,而且可以带动服装业、器材制造业及服务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体为主,加强合作与联合,积极开发体育联动产业,促进我区体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保障措施

1、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确保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街道办事处、局(公司),要全面贯彻执行体育法,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将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本单位重要日程,尤其要确保体育事业资金投入。

2、深化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体育行政部门职能转变,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创建服务型政府。体育行政部门要将工作重点集中在体育政策投入、制定体育发展规划、引导体育发展方向等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上来,将体育事务性工作移交给以我区体育总会为核心的体育社团进行运作,推进体育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

3、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完善体育发展政策,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政府投入,扩大公益性体育设施的供给,保证重点项目的建设。加大政策投入,区政府制定产业结构专项政策,鼓励多元化体育服务业投资形式,积极支持私营、个体及国内外投资者参与开发我区体育赛事、健身娱乐、体育中介、体育咨询、场馆管理等体育经营活动,建立经营实体。政府在市场准入、工(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商登记、土地使用、信贷税收、劳动用工等方面提供便利。设立我区区体育事业发展基金,通过投融资政策,推动体育服务业的发展。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体育,鼓励社会团体及各界人士对体育事业的资助和捐赠,拓宽投资渠道。

4、加强体育科研,加速体育科技进步,走科技兴体之路。利用与国家柔道队、北京体育大学、北体大中专学校的合作关系,联手共建我区体育科研基地和实验、实习基地。加强对群众体育的科学健身方法,竞技体育的科学训练、尖子人才培养、夺金项目进行科技攻关,推动科研成果在实践中的运用。利用科研基地开设体育人才培训班,重点培养高水平教练员。加大人才引进,建立“绿色”通道,根据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引进高级教练员、专业管理人员、企划人员及商务、中介等专业人才。

5、加强体育法制建设,优化体育发展的环境。体育法制工作要以推进行政管理法制化为重点,加强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工作。要以贯彻执行体育法为重点,健全法制机构,增加机构人员编制,加大体育执法力度,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体的水平.要认真做好体育安全、体育服务业开业以及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公益性体育设施的保护等检查监督工作,规范体育健身服务标准,保障体育消费者的利益。

6、加强体育宣传,营造体育发展氛围,全民参与,落实规划。体育事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惟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合力,才能实现规划确立的目标。因此,我们要广泛、深入地开展体育宣传工作和国民体育教育工作,动员全区人民关心体育,了解体育,参与体育,支持体育,形成强烈的体育意识,形成巨大合力,加快我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实现我区体育事业新的跨越。

第四篇: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范文

“十一五”期间,全区要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工业驱动战略,坚持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线,高强度投入、跨越式增长、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为建成经济强区和都市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XX”奠定

坚实基础。工业发展规划如下:

㈠瞄准一个目标

“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布局更趋合理,工业经济规模和效益迈上新台阶,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工业经济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效应进一步增强,建成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实现“工业强区”这一奋斗目标。

㈡构建两大平台

适应工业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生产力布局结构,加快推进工业向园区和楼宇集中,构筑两大工业经济发展平台,提高土地及其他生产要素利用的集约化水平。

——园区工业。立足XX区情,超前规划,合理布局,在中下段地区加快推进港城工业园区、鱼嘴工业园区、复盛和望江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积极构建工业经济发展平台。正确处理四者关系,形成港城、鱼嘴集中带动,复盛、望江配套补充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楼宇工业。高起点制定都市楼宇工业发展规划,在西部、中部地区培育发展产业关联度高、产品附加值高、劳动密集型的楼宇工业,通过利用存量空置楼宇(厂房)培育一批、规划建设发展一批,形成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增加就业的平台。

㈢壮大三大集群

——交通运输设备产业集群。依托长安公司,以建设“汽车名城”为契机,进一步发挥业已形成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集聚效应,延伸产业链条,鼓励加入全球采购体系,培育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设计、研发、制造、物流为一体的交通运输设备产业集群。

——电子电器产业集群。发挥YY海尔工业园区的集聚带动效应和电子电器制造业关联性强的优势,以海尔产品为核心,以其他电子电器产品为补充,拓展产品门类,形成家电及汽车电子设计、研发、制造、物流产业链,打造YY最大的电子电器产业集群。

——物流装备产业集群。以寸滩港和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发展港口经济,重点发展集装箱、专用车、机场设备、港口吊装设备制造和销售服务产业,以生产物流装备为主,培育物流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㈣发展四大行业

——食品加工。依托观音桥农贸市场、商圈及物流优势,将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集中扶持一批名牌传统食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集中和规范食品加工企业,引导、推动我区农业结构调整,形成包含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包装等众多环节的完整的食品加工链条,使我区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食品加工基地。

——生物医药。依托西部广阔的市场潜力,丰富的生物资源,巨大的成本优势,在对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生物医药科技现状、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取向等内容进行充分研讨的基础之上,采取政府积极支持,大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产业。

——包装印务。适应广告、印刷、包装日益增大的市场需求,结合寸滩港现代物流中心、XX城商务中心、观音桥商贸中心建设,推动我区现有包装印务企业提档提速和新发展一批包装印务企业,做大做强包装印务产业,构建西部印务产业基地。在构筑印务产业基地的同时,通过政府引导、鼓励,积极丰富印务产业文化内涵,将发展包装印务企业与发展都市工业相结合,做大做强我区印务文化产业品牌。

——新建材、新材料。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依托科技进步,加快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升级和新型产业的发展。适应建筑行业的新需求,发展新型建材工业,不断把我区建材工业培育成为土地资源得以有效保护、工业废渣得以有效利用、能源消耗得以有效降低的新型产业。围绕我区汽车产业的优势,发展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及其配套产品。

㈤实施五大战略

——投资促进战略。开拓创新工业投资领域,努力优化投资结构,在对工业产业增加投入的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工业产业结构现状和资源优势,保持支柱产业投资的领先位置,加大重点产业和更新改造的投资力度,重点抓好汽车及汽摩零配件、医药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投入。通过有效的工业投入,促进我区工业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从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技术创新战略。工业科技工作要以工业产业技术升级为主线,从全区经济发展对工业的需求入手,围绕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凝练共性和重大科技问题,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选择一批关联度高、应用面广的先进适用技术和重大共性技术,加大科技攻关、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的力度,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工业产业结构

优化,提高我区工业整体的竞争能力。

——产业集聚战略。在调整工业经济结构和布局规划中,通过政策导向,鼓励发展专业化配套协作生产体系,从而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基地,树立产业集群理念,增强工业经济的后劲。立足于现有工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长安、海尔、中集等三大产业集群,依靠三大产业强势龙头带动全区工业快速发展,通过市

场对各类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形成特色鲜明、多业并举的产业集群。通过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在实施集群战略中逐步打造强大的产业链条。

——品牌带动战略。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政府宏观指导和监督管理,培育出一批名牌企业,并以名牌企业为龙头,推动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形成,提高区域竞争力和发展水平。加紧组织制定XX发展工业经济名牌的总体目标和规划;完善对名牌的评价和推荐工作;依法行政,整顿市场秩序,保护名牌,严厉打击各种假冒名牌产品的侵权行为;加强质量、标准和计量体系建设;强化名牌意识宣传,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激励区内更多的企业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增加研发投入,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增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结构优化战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成为结构调整的主体,通过经济和法律手段推进结构调整,增强企业调整结构的内在动力。发挥各类中介组织在信息咨询、市场开拓、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有重点地发展高技术产业,逐步形成我区高技术领域的群体优势和局部强势。把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生产力布局,逐步解决结构趋同问题,实现优势互补。以培育我区现有大型企业集团作为工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严格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切实提高能源、原材料工业水平。

㈥狠抓六大举措

——改革管理体制,增强发展活力。加强领导、转变观念,理顺工业管理体制,逐步实现工业管理部门从“企业主管部门”向“行业主管部门”的转变,提高工业管理部门对工业经济的管理、调控和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加大投资强度,夯实发展基础。采取政府引导,企业投资,社会参与的方式切实加大工业经济投资强度。引导企业对新产品研发、技术改造、新产品新技术引进等领域的投资强度。引导重点企业加大自主研发资金投入,提高我区工业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发展动力。引进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水平。要尽快建立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经营者市场或经理市场。解决好经营者的筛选和产生机制的问题,使企业的领导人实现从行政官员到企业家的转变,通过市场优化配置经营者资源。建立经营者享受与其奉献相对应的薪酬制度。对真正有贡献的人给予高额的回报,对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可以实行股票期权制度,也可以采取年薪制。要建立起科学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从制度上强化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有效约束。

——健全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创新服务理念、服务形式,提升服务质量,主动调整工作思路,把服务企业作为自己的份内事,摒弃那种“我管企业”的旧思想,确立“我为企业”的新思维。制定推出“一站式服务”、“首问负责制”、“24小时值班联络制度”、“联系企业制度”、“项目负责人制度”、“企业维权投拆制度”等优质、高效的服务机制。尽快启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担保中心,并依托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担保中心,对于重点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要采取上门服务、跟踪服务,确保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强化政策支撑,转变增长方式。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制定适应我区工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促进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认真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用好用活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鼓励发展中小企业,实行大、中、小项目并举,高新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举方针。尽快出台实施工业名牌带动战略和名牌产品发展规划,引导我区工业资源向名牌集中。通过强化工业发展规划,引导我区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和楼宇集中,在工业发展区域上形成合理布局,使园区间、楼宇间形成功能互补,促进全区工业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发展工业教育,开发人力资源。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加快制定工业教育发展规划,为我区实现工业强区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依托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大力发展工业教育,建立工业教育基地,培养大量专业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鼓励企业利用现有场地建立工业人才培训基地。采取政府牵头,企业实施,社会参与的方式,形成培养、输送、就业相结合的良好机制,同时缓解全区就业压力,实现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第五篇: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全区要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工业驱动战略,坚持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线,高强度投入、跨越式增长、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为建成经济强区和都市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XX”奠定坚实基础。工业发展规划如下:

㈠瞄准一个目标

“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布局更趋合理,工业经济规模和效益迈上新台阶,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工业经济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效应进一步增强,建成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实现“工业强区”这一奋斗目标。

㈡构建两大平台

适应工业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生产力布局结构,加快推进工业向园区和楼宇集中,构筑两大工业经济发展平台,提高土地及其他生产要素利用的集约化水平。

——园区工业。立足XX区情,超前规划,合理布局,在中下段地区加快推进港城工业园区、鱼嘴工业园区、复盛和望江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积极构建工业经济发展平台。正确处理四者关系,形成港城、鱼嘴集中带动,复盛、望江配套补充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楼宇工业。高起点制定都市楼宇工业发展规划,在西部、中部地区培育发展产业关联度高、产品附加值高、劳动密集型的楼宇工业,通过利用存量空置楼宇(厂房)培育一批、规划建设发展一批,形成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增加就业的平台。

㈢壮大三大集群

——交通运输设备产业集群。依托长安公司,以建设“汽车名城”为契机,进一步发挥业已形成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集聚效应,延伸产业链条,鼓励加入全球采购体系,培育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设计、研发、制造、物流为一体的交通运输设备产业集群。

——电子电器产业集群。发挥YY海尔工业园区的集聚带动效应和电子电器制造业关联性强的优势,以海尔产品为核心,以其他电子电器产品为补充,拓展产品门类,形成家电及汽车电子设计、研发、制造、物流产业链,打造YY最大的电子电器产业集群。

——物流装备产业集群。以寸滩港和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发展港口经济,重点发展集装箱、专用车、机场设备、港口吊装设备制造和销售服务产业,以生产物流装备为主,培育物流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㈣发展四大行业

——食品加工。依托观音桥农贸市场、商圈及物流优势,将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集中扶持一批名牌传统食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集中和规范食品加工企业,引导、推动我区农业结构调整,形成包含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包装等众多环节的完整的食品加工链条,使我区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食品加工基地。

——生物医药。依托西部广阔的市场潜力,丰富的生物资源,巨大的成本优势,在对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生物医药科技现状、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取向等内容进行充分研讨的基础之上,采取政府积极支持,大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产业。

——包装印务。适应广告、印刷、包装日益增大的市场需求,结合寸滩港现代物流中心、XX城商务中心、观音桥商贸中心建设,推动我区现有包装印务企业提档提速和新发展一批包装印务企业,做大做强包装印务产业,构建西部印务产业基地。在构筑印务产业基地的同时,通过政府引导、鼓励,积极丰富印务产业文化内涵,将发展包装印务企业与发展都市工业相结合,做大做强我区印务文化产业品牌。

——新建材、新材料。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依托科技进步,加快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升级和新型产业的发展。适应建筑行业的新需求,发展新型建材工业,不断把我区建材工业培育成为土地资源得以有效保护、工业废渣得以有效利用、能源消耗得以有效降低的新型产业。围绕我区汽车产业的优势,发展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及其配套产品。

㈤实施五大战略

——投资促进战略。开拓创新工业投资领域,努力优化投资结构,在对工业产业增加投入的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工业产业结构现状和资源优势,保持支柱产业投资的领先位置,加大重点产业和更新改造的投资力度,重点抓好汽车及汽摩零配件、医药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投入。通过有效的工业投入,促进我区工业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从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技术创新战略。工业科技工作要以工业产业技术升级为主线,从全区经济发展对工业的需求入手,围绕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凝练共性和重大科技问题,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选择一批关联度高、应用面广的先进适用技术和重大共性技术,加大科技攻关、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的力度,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工业产业结构优化,提高我区工业整体的竞争能力。

——产业集聚战略。在调整工业经济结构和布局规划中,通过政策导向,鼓励发展专业化配套协作生产体系,从而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基地,树立产业集群理念,增强工业经济的后劲。立足于现有工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长安、海尔、中集等三大产业集群,依靠三大产业强势龙头带动全区工业快速发展,通过市

场对各类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形成特色鲜明、多业并举的产业集群。通过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在实施集群战略中逐步打造强大的产业链条。

——品牌带动战略。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政府宏观指导和监督管理,培育出一批名牌企业,并以名牌企业为龙头,推动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形成,提高区域竞争力和发展水平。加紧组织制定XX发展工业经济名牌的总体目标和规划;完善对名牌的评价和推荐工作;依法行政,整顿市场秩序,保护名牌,严厉打击各种假冒名牌产品的侵权行为;加强质量、标准和计量体系建设;强化名牌意识宣传,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激励区内更多的企业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增加研发投入,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增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结构优化战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成为结构调整的主体,通过经济和法律手段推进结构调整,增强企业调整结构的内在动力。发挥各类中介组织在信息咨询、市场开拓、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有重点地发展高技术产业,逐步形成我区高技术领域的群体优势和局部强势。把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生产力布局,逐步解决结构趋同问题,实现优势互补。以培育我区现有大型企业集团作为工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严格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切实提高能源、原材料工业水平。

㈥狠抓六大举措

——改革管理体制,增强发展活力。加强领导、转变观念,理顺工业管理体制,逐步实现工业管理部门从“企业主管部门”向“行业主管部门”的转变,提高工业管理部门对工业经济的管理、调控和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加大投资强度,夯实发展基础。采取政府引导,企业投资,社会参与的方式切实加大工业经济投资强度。引导企业对新产品研发、技术改造、新产品新技术引进等领域的投资强度。引导重点企业加大自主研发资金投入,提高我区工业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发展动力。引进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水平。要尽快建立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经营者市场或经理市场。解决好经营者的筛选和产生机制的问题,使企业的领导人实现从行政官员到企业家的转变,通过市场优化配置经营者资源。建立经营者享受与其奉献相对应的薪酬制度。对真正有贡献的人给予高额的回报,对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可以实行股票期权制度,也可以采取年薪制。要建立起科学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从制度上强化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有效约束。

——健全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创新服务理念、服务形式,提升服务质量,主动调整工作思路,把服务企业作为自己的份内事,摒弃那种“我管企业”的旧思想,确立“我为企业”的新思维。制定推出“一站式服务”、“首问负责制”、“24小时值班联络制度”、“联系企业制度”、“项目负责人制度”、“企业维权投拆制度”等优质、高效的服务机制。尽快启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担保中心,并依托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担保中心,对于重点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要采取上门服务、跟踪服务,确保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强化政策支撑,转变增长方式。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制定适应我区工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促进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认真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用好用活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鼓励发展中小企业,实行大、中、小项目并举,高新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举方针。尽快出台实施工业名牌带动战略和名牌产品发展规划,引导我区工业资源向名牌集中。通过强化工业发展规划,引导我区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和楼宇集中,在工业发展区域上形成合理布局,使园区间、楼宇间形成功能互补,促进全区工业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发展工业教育,开发人力资源。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加快制定工业教育发展规划,为我区实现工业强区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依托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大力发展工业教育,建立工业教育基地,培养大量专业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鼓励企业利用现有场地建立工业人才培训基地。采取政府牵头,企业实施,社会参与的方式,形成培养、输送、就业相结合的良好机制,同时缓解全区就业压力,实现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下载区十一五体育发展规划(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区十一五体育发展规划(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区“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精神,适应我区畜牧业转型的需要,促进转型期尽快完成,加快我区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步伐和小康社会的建设,制......

    XX区“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精神,适应我区畜牧业转型的需要,促进转型期尽快完成,加快我区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步伐和小康社会的建设,制......

    区“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精选5篇)

    一、“十一五”xx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1、总体要求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适度超前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以......

    区林业“十一五”规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第一章基本区情(一)自然概况**区位于某省省中部偏北,**市中南部,是某省省会**最大的市辖区,东起章丘,西止长清,南依泰山,北临黄河,总面积.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米之间,比降为.,最高......

    区林业“十一五”规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第一章基本区情(一)自然概况**区位于某省省中部偏北,**市中南部,是某省省会**最大的市辖区,东起章丘,西止长清,南依泰山,北临黄河,总面积.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米之间,比降为.%,最......

    区商贸流通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规划总则(一)规划背景商贸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先导性产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十五”期间,江北区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重庆直辖等历史机遇,紧紧围......

    县“十一五”体育人才发展规划[精选5篇]

    县“十一五”体育人才发展规划一、前言人才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载体,已成为所有竞争力与创造力的最重要源泉。在现代体育世界里,体育人才资源是决定体育事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区妇联“十一五”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

    区妇联“十一五”社区建设发展规划根据全区编制 “十一五”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工作的要求,结合妇联工作实际,特制定社区建设规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