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

时间:2019-05-12 22:5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述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述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

第一篇:论述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

论述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

1)当前国际经济环境给我国现代化建设带来的历史机遇。①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的空间更加广,阔。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参与国际分工可以在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和发挥本国优势的基础上,有效利用国外资源和技术,弥补本国的不足,促进经济的发展。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协作越深刻、越密切、越广泛,创造的新生产力也就越多,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创造了一个基本前提和条件,使我国有了一个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此外,日趋统一的国际大市场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也给予我国经济以更大的激发力,参与国际竞争,将更加有利于推动我国的产品不断优化与进步,激发中国企业努力进取,接受国际竞争的考验。②全球资本市场为弥补我国资本不足提供了便利。资金不足一直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现代化实现的瓶颈。引进国外的资金,是解决我国资金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经济全球化促使全球资本市场形成,加快资金在全球范围的流动速度,为各国引进资本提供了便利条件和可能性。近年来,我国每年的引进外资规模都在400亿美元左右,连续多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外资引进国,通过引进国外资金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③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为加速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流动,在世界范围引起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浪潮。发达国家集中力量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产业,以抢占全球产业结构制高点,同时把劳动密集型产业或传统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我国人力资源充足,劳动力成本低廉,是跨国公司进行国际产业转移的理想场所,这为我国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参与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来加速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创造了条件。④科学技术在全球的交流与传播为我国吸引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来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提供了机会。科学技术在全球无国界的发展使任何国家、任何集团、任何个人都已经无力完全垄断和控制新技术的传播,即使能在一定时期控制和垄断科技成果,也不可能永远控制和垄断它。本身已成为商品、可以进入市场买卖的科技成果最终会与一定的产业结合在一起.通过其自身的传递机制,扩散到全球,后进国家有可能利用引进的先进技术,越过或缩短传统产业的发展阶段,赶上和超过先进国家。(2)当前国际经济环境给我国现代化建设带来的严峻挑战。①产业结构和市场面对的冲击。在当今世界经济体系

第二篇: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面临的问题

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面临的问题

调查目的: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也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时间:2011.04.25——2011.05.13

地点:廊坊师范学院

对象和范围:廊坊师范学院学生及其周围居民

方法:问卷调查

内容: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独一无二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我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还存在许多问题。

第一,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仍很突出。资源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不仅影响短期的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将严重制约长期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目前,我国工业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加大了资源环境的压力。由此看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十分必要的。

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

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拉调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资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第二,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应该从工业入手。我国一直在探索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工业道路。近年来,提出了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方针的提出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纵观新兴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方针,其“新”就在于它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第三,消费促进经济增长,要想发展经济必须促进消费。我国是人口大国,尤其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发展经济必须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把经济发展根植于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形成消费与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中国利用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国际资本嫁接形成中国特色的工业化模式。由于中国的市场巨大,任何生产商很难完全垄断其产品市场,因而中国内部市

场具有相当的竞争性。

第四,经济的发展高度依赖高强度的投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高强度的投入,很多能源的消耗都居世界前列。但是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远远落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维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是经济增长中要素投入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针对经济增长中过于依赖物质资源投入的增加和简单劳动,而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等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的问题提出的。我国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有来自国际科技竞争的和本身资源环境的压力。从这些方面看,我国必须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新的竞争优势。

第五,在结构调整难度不断加大的条件下,如何突破深层次的体制束缚,对已经形成的经济关系和利益格局进行新的调整,加快推进关键领域的改革,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的体制环境。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以上的问题,还需要继续按照“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的要求,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并且应继续为加快经济发展而积极的探索适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

第六,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在关键时期,我们既要通过转变来化解高增长时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实现更长期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创造条件。

第七,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也是我国经济不能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所以,我们倡导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低于经济增长,企业职工工资增长不低于企业利润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同经济的加快增长同步全面提高。

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关口,面临着现代化进程向何处去的重大选择。中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都应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得到优化,中国的经济也将实现有好又快的发展,所以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于中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中国经济应跟上全球经济的发展潮流,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经济发展方式。解决了以上这些问题,我国经济发展将会距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进一步。实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水平也将得到较大的提高。虽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但不进则退,不进则亡。所以必须变革我们的发展方式,为我们的现代化拓展新的空间。

第三篇: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你认为如何解决应对?

2008年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彻底地把全球经济打向谷底。美国作为这场危机的主导者,其国内经济受到不可估量的冲击,日本经济增长乏力,东南亚地区问题较多,欧洲经济也不如预期目标。在这样不利的世界经济大环境下,中国的GDP表面上平稳增长,背后却隐藏着一系列急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央行大幅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印钞票,放松信贷。这无疑为新一轮通货膨胀埋下祸根。中国作为持续的顺差国, 2009年以来出口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没有经历过的最大降幅。与此同时,尽管世界经济呈现复苏迹象,但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市场的消费仍在萎缩、储蓄率仍在上涨,显示消费领域的“去杠杆化”仍然在持续,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好转的势头是有限的。更为重要的是,全球经济的复苏将使得流动性更加活跃,过剩流动性将推高国际商品价格,这不仅会使得中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也将加大国内制造业的成本压力。IMF数据表明, 2009年以来,发达国家的贸易条件在改善,而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贸易条件逐渐恶化。

其次,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经济体制转型,不但要从传统 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还要由原来的粗放、低效成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和高效成长方式。在这一 转变过程中,宏观经济运行会面临各种各样复杂的问题由于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体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等,使得我国城市社会引发了诸多经济、社会矛盾,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型期内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加剧,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其表现既可以为穷人更穷和富人更富,也可以为穷人小富和富人更富,或者是穷人的收入不变,而富人的收入提高。据政府测算,近年来我国居民的基尼系数迅速提高,由1996年的0.375提高到2008年的0.49,高于同期美国和日本。根据国际标准,基尼系数超过0.4为“警戒线”。中国的贫富差距之大由此可见一斑。而且大量涌进城市寻找工作的农民工,会使转型过程中城市贫民的生活境况更加严峻。

二、转型时期企业结构调整,经济效益下降,下岗职工增多,失业率有攀高趋势。

三、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再次,国际经济环境混乱,导致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结构失衡和储力持续大幅增长的总量失衡,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其

一、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增加了当前宏观调控的复杂性。近年来,外汇持续大量净流入,使得外汇债款成为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尽管中央银行交替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并不断创新调控方式以回笼市场的流动性,但在外汇储备持续狡狯增长的情况下,这些调控政策的作用空间受到了限制,加大了货币调控操作的难度,直接影响到货币政策及宏观调控的自主性与灵活性。其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放大了脆弱性,当前我国一定程度上存在市场流动性偏多问题,是全球流动性过多的组成部分,通过国际收支顺差渗透进入我国金融体系。这种流动性偏多会造成明显的通胀压力和经济泡沫,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不容忽视。

面对严峻的经济挑战,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多的着眼于调整国内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时时进行宏观调控,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入手,要立足与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来推动经济增长,适当降低经济增长对出口贸易的依赖,以消除巨额贸易顺差产生的中长期的影响。科学合理地利用外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外贸平衡发展,改变单纯依靠要素投入和低廉价格追求数量型的增长方式,提高对外经济贸易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调控货币

供应总量。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适当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增加金融避险工具,培育企业应对汇率波动的意识和能力,为促进国内收支基本平衡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规则制定,努力营造国际有利的环境,加强同各国的磋商、协调,在积极承担自身国际义务的同时,促进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贸易赤字,一方削减财政赤字,共同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第四篇:浅谈中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浅谈中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的胜利,在第一步确实都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一、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随着地球的演化,大约200万~300万年前出现了人类。人类的诞生使地表环境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在人类参与和干预下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类与其生存环境辩证发展的新阶段。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一方面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另一方面人类必须要在认识自然,遵循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的前提下从事生产和活动。当人类遭到环境的报复而影响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时候,就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所能允许的范围。总之一句话:人类的各种活动都必须是在环境所能容忍,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的,必须要认识自然,遵循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否则人类必将收到环境的惩罚。

二、中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世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工业革命以来,生活生产工艺迅速发展,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大。随着百年来的高速发展,世界如今面临着十大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淡水资源枯竭与污染

9.海洋污染

10.城市垃圾污染。

(二)、中国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形势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中国人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百年才完成的发展,如此高速的发展带来了各种环境问题。刚刚提到的世界十大环境问题在中国无一不存在。中国面临的环境形势异常严峻

(1)、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总量达。远远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看到一些工厂企业将废水排放到河流湖泊当中;高高的烟囱连续不断的冒出各种颜色的废气;早晨起来晨练闻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奇怪的气味。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历过的。由于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水和大气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些地区相当严重。山西地区盛产煤矿采煤业发达,由于采煤业的发展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含量很高,将这些颗粒物质吸入到肺里可以想象其严重后果。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中根据地面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可将我国地面水划为五类:在这五类水中第一类最好会珍贵第五类最差,只有前三类水可以与人体直接接触。而实际上后两类以及更加差的劣五类占我国所有水体的一半左右。据统计全国有3亿多农民喝不到干净的水,4亿多人呼吸不到干净的空气,1/3城市空气严重污染。

(2)、由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老问题还未解决,各种新的环境问题已经出现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水体富营养化,大气SO2及颗粒物污染,水体有机污染等老问题想来人们都已经耳熟能详了。这些老问题还未解决新问题开始凸显。危险废物,微量有机污染物,持续性有机污染物,汽车尾气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等。这些新老问题共同发生共同治理使得环境问题愈发的复杂,治理所需要的时间愈发的长,治理的难度愈发的大了。(3)、生态恶化趋势尚未得到遏制

生态恶化主要表现在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江河断流,水环境生态系统失衡,森林草地退化,生态系统失衡。长江中下游通江大湖有22个在20世纪50年代初面积有1.7万Km ,80年代只有6605 Km2。在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藻类大量繁殖严重影响了水体生态鱼类也大量的死亡。我国每天都有500公顷的土地被沙漠吞食森林面积减少,我国年均消失天然林4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异常严重北京每年春天严重的沙尘暴就是证据。(4)、环境高风险期提前到来

传统生产模式未发生变化,粗放生产使得中国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8至10倍,污染是发达国家的30倍,劳动生产率是发达国家的1/3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足二成,工业危险废物化学物质处理率不足30%。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长期累计效应,中国环境高风险期已经提前到来。(5)、环境健康问题日渐突出

据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显示中国11个最大城市中,空气污染每年使5万多人夭折,40万人染病。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国占了16个,一半以上的城市空气不达标,山西全省城市几乎全不达标。与此同时,中国1/3的国土被酸雨覆盖。如果按现在的趋势,到2020年,中国国土面积一半都将被酸雨覆盖,八成人口将处于严重的空气污染中。据统计,每年200多万癌症病死者中,七成跟环境污染有关。

(6)、全球和跨界环境污染问题压力不断加大 地球是一个循环的整体,环境问题不会是一国的问题,环境污染与破坏也不会只是影响一个国家。中国的酸雨沙尘暴问题对日本和韩国存在影响,野生动物越境保护涉及到了蒙古国,黄河污染涉及到韩国等等。另外中国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等国际公约。可以说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责任很大压力很大。

2三、引起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

造成我国当前环境问题的原因错综复杂,在这里我想将所有原因归为两类即思想原因和实践原因

(一)环境问题的理论根源

(1)、人们价值取向的偏离,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和自身利益。一方面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价值认识狭隘,相当一部分人只看到了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而看不到它的其他价值。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大举的向自然进攻,高新科技的力量给人们与天斗、与地斗的砝码。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人们的观念中存在很强的私有性,过分追求自我利益。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缺乏整体意识和长远意识“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2)、环境意识的缺失

我国人民环境意识缺失,很多人不知道“世界环境日”这回事,大多数人环保知识很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清楚。而且我国城乡居民环保行为消极,对有关环保的公益活动表现冷淡。在没有垃圾箱的公共场所,大部分人将自己的食品袋,果皮垃圾等随手扔掉货仍在街角不显眼的地方。(3)、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对于环境的研究有很多,环境科学也在迅速的发展,研究所产生的思想很先进、很成熟却曲高和寡难以成为大众的意识和习惯。

(二)、环境问题的实践原因(1)、人口增长及其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对中国的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 中国总人口已经达到十四亿。温家宝总理在访美期间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说“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十四亿就会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一个很大的数目除以十四亿会变成一个很小的数目”这句话点明了中国各种问题的根本。(2)、经济高速增长,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传统污染行业依然在发展,经济调整、技术改造和主要污染物的削减还需较长时间。(3)、城乡发展不平衡引起的环境问题 一方面城市化发展过快,城市基础设施和环保设施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这使得城市中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生事环境恶劣。垃圾如山无法处理,空气污染让人无法呼吸等。另一方面当环保意识逐渐开始觉醒为了保护城市环境,城市开始将工厂从城市中心迁移到城市边缘地带,郊区甚至落后地区,同时也将污染转移到了这些地区。这只能使得到最后再没有一方净土了

(4)、政府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没有起到其应当的作用

在环境问题上政府对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足,政府干部对环保重要性认识不充分,政府对企业监管不力等都会影响环境质量。政府各部门为了多出政绩在巨大的经济利益推动下往往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1)、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从思想上理论上着手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价值取向,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试想如果人人都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如果人人都能够树立可持续的思想,人人都将关注生存环境放在第一位。那么怎么还会有这么都的环境问题。不过道理虽如此但要想实现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还需要很多很多的努力,如今可以做得只有积极做好环境保护的宣传不论城乡,不论文化层面。(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的增长方式。而且这种转变不仅仅要在大型的企业中实现,还应当在最广大的农民中实现。另外重要的一点是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3)、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环境保护。我们说由于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越来越强,环境问题随之产生。但同时科技进步也会让人类保护环境,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的能力越来越强。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使用新能源,走低能耗物耗少排污的洁净发展道路都需要科技的支持。并且科学研究不应该只是被限制在实验室中,大量的应用才是科技有意义

目前中国所面临的环境形势很是严重,但是政府对其相当关注,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宣传活动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环境科学业内人士也在不断的努力中。近几年来中国环境相较90年代还是有了明显的改善。我相信在将来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环境,同时也要求自己从我做起关注生活中的小事。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将环境保护作为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杨志峰,刘静玲等.《环境科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聂火云,杨学龙.《中国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与理论根源探析》.2009.3 [3] 徐椿梁,闫勇.《“人类中心主意”在生态环境中扮演的角色》 [4]王锦.《中国环境破坏之特点及原因分析》

[5] 潘敏.《从全国人大会议的关注程度看当前的环境问题》

第五篇: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三大问题

08106030118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基于发展经济学基本理论对我国经济现状的研究经济学院 国贸081茹轩轩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告诉发展,许多问题也日益凸显。我认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个:不断增强的通货膨胀、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产业结构转型的缓慢。这三大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致命因素,本文将分别阐述这几个问题的成因、分析问题、依据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提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货膨胀的加剧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贫富差距的扩大进一步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不利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业结构转型的缓慢使中国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制约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中国经济、通货膨胀、贫富差距、经济结构、经济发展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日益增强的通货膨胀。从今年年初开始我国的CPI同比和环比涨幅不断扩大,央行表示全年我国的CPI涨幅将超过3%,央行也终于在十月份提高了存贷款利息率25个基点。但是市场预测十月份的CPI同比增幅可能超过4%,可见央行的政策对市场的影响相当有限。4%的涨幅已经远远超过了温总理在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全年把CPI涨幅控制在3%以内的目标。而且,这种通货膨胀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

我认为中国的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家发行了过多的货币,远远超过了市场对货币的需求。

这是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2008年末,国家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希望通过扩大内需来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因此政府推出了四万亿的投资计划,来加强基础建设扩大内需。同时国家实施了宽松的货币增长,09年银行发放贷款超过十万亿,2010年央行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预计全年的贷款总额也将超过十万亿。过剩的流动性是导致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第二,国际热钱的流入和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由于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国际热钱不断流入我国大陆境内。最新的数据显示,08年以来央行发行的超出市场需求的货币已经超过四十万亿,其中有一部分就是由于国际热钱的流入导致央行增加发行的人民币。

第三,国际大宗物质包括能源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国内的生产成本。从2008年以来国际的大宗商品的价格不断上涨,例如原油和铁矿石。这些商品价格的上涨提高了国内商品的生产成本,对国内的通货膨胀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四,各地不断兴起的炒作之风助长了通货膨胀。从年初的“蒜你狠”“姜你军”到现在的“苹什么”游资对大蒜、姜、苹果、棉花、大豆等一系列农产品进行了炒作,有的价格甚至上涨了几百倍,对通货膨胀可以说是火上浇油。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这几个对应的方面入手。首先,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提高银行存贷款利息率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通过经济手段来收缩流动性。其次,要对结售汇制度进行改革,抑制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稳定汇率

预期,从而减少热钱的流入。再次,稳定人们的需求,消除人们对通货膨胀的心理预期,防止通货膨胀的进一步循环。最后,要严厉打击炒作农产品的游资,尤其是那些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产品的炒作。并发展粮食生产,保证粮食供应稳定粮食价格。通过这些政策的相互配合,一定会使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局面得到一定的遏制。社会财富的分配遵循效率优先的原则,可以提高经济效率。但是从长远来看,过于注重效率会造成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有损社会公平正义。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已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这不利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过大的贫富差距会激化社会矛盾。贫困人口低下的生活条件会让他们失去劳动积极性,降低生产效率。社会的不公正与不平等还使人们逐渐失去国家凝聚力。大量人口资源闲置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威胁了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对财富的重新分配,解决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被摆上了中国发展的议事日程。

从贫困产生的原因上来看,纳克斯的“平困恶性循环理论”和纳尔逊的“低水平陷阱均衡理论”都可以解释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贫困。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中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这是由于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结构造成的。依据当前我国的现状我国的情况符合刘易斯提出的二元经济理论。我国社会生产部门可以大致的分为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农村人口在我国人口中占大多数,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我国有大量的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农村的社会生产力比较低,获得的收入比较少。而城

市地区则收入较高,生活水平远高于农村地区。这就打击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第二,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发展较快,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条件不如东部,经济发展水平长期落后于东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为了促进东部发展,由东部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给予东部地区很大的优惠政策。虽然这符合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但是,在东部发达之后如果不能有效地改善这种差距只会造成东部更加发达,中西部更加落后的局面,进一步扩大贫富差距。因此,要改善这种局面就先必须改善我国二元经济体制结构。在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应该由工业来反哺农业。国家经济政策不断向农村倾斜,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村的经济效率,将大量的劳动力想、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大力发展第二和第三产业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改善二元经济体制结构。其次,要继续实施两大战略,即“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目前东部的发达程度已远远超过了中、西部。为了解决日益增大的地区差距,党中央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伟大战略。实践证明,两大战略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效果还不太明显。因此,我们应采取进一步的措施,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吸引国外投资者和东部的资金、技术、人才到中西部地区,从而有效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生活水平,最终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贫富差距。最后,必须对我国的收入分配体制进行深入的改革,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日益加大,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形形势也日

益严峻。只有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提高我国产品的附加值,我国企业才能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保持竞争优势。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进展缓慢。尽管在中共“十六大”就已经提出了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我认为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变缓慢的重要原因是中国的产业升级缺乏经济驱动力。因为中国的企业长期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虽然利润没有发达国家的多,但是也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廉价的劳动力使中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有怎样的发展环境,大多数的企业就选择怎样的发展模式,离开市场力量的“倒逼”产业结构的升级将相当缓慢。另一方面,结合德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成功经验来看,要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必须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国企业长期发展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不仅破坏了环境,还使我国的企业长期处于低端的生产水平,扼杀了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动力。中国的产业链要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领域延伸就必须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人民币的升值将迫使我国企业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在这样的压力下,如果产业结构升级失败,我国企业将只有破产这一条路。因此,最关键的是要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意识。国家要不断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为进行自主创新的企业提供税收和财政支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同时,提高知识产权意识,为我国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刚结束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要重点发展七大新兴产业,这为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

和升级指明了方向。相信我国一定可以顺利地实现我国的产业结构向高度化和合理化的转变。

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曾面临过很多重大的问题,中国都顺利地克服了这些困难和问题。我相信只要中国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中国一定可以顺利解决这三大问题,实现中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增长。

【参考文献】

[1].刘溢海 李雄诒主编,《发展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2].郎咸平著,《谁在拯救中国经济》,东方出版社,2009年.[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新华社北京2010年10月27日电.[4]、Roland,《转型与经济学》,经济学译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下载论述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述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