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因素(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2 22:55: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因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因素》。

第一篇: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因素

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因素

【摘 要】保险市场在我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然而目前为止它虽然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却仍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保险业务发展存在巨大差距。是什么阻碍了本国保险业务的发展?保险机构的宣传力度不够,人民的知识水平不足,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强是根本原因。本文将围绕以上三个方面详细阐述。

【关键词】保险市场保险机构保险产品保险知识监督体制

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概况级存在问题

开国60年来,我国的保险事业有着起起落落的曲折而辉煌的历史。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改革开放以来保险市场的强有力的发展。在这期间,我国保险业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险总收入也不断增加,保险机构的经营管理能力渐渐增强,取得了骄人的成就。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出现,国际金融体系中保险市场中的先进部分也一步步引入我国,这就带动了我国保险业务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保险机构的国际化竞争能力。与此同时,我国的保险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2年,保险市场由最初的主要为非寿险产品逐步改造成了70%左右的寿险产品,这使得我国的保险业务开始跟上了世界保险事业发展的潮流。

这二十年的起步阶段是我国的保险业务发展的关键阶段,是逐步缩小与先进国家金融体系和保险体系差距的不断努力的过程。然而我国的保险业务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甚远,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就更不用提了。我国的保险收入占据世界前列,但这都是由于规模巨大的人口数量和快速的经济发展区段做出的贡献,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远远地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2003年我国的保险费用仅仅占到了GDP的2.98%,人均保费也只有237.6元人民币。这显然与我国庞大的GDP总量和快速的GDP增长速度不相符合。这也就是我国保险事业经过这二十年的快速发展的成绩斐然辉煌后所留下的巨大弊端。为什么经过这么长 的过渡时期,我国的保险事业不仅没有引领经济潮流,还始终没有从实质上得到根本的发展,或者说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在拖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的后腿。

既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当然也就随之而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保险业务的发展模式。先进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可以借鉴,但却不能照抄照搬。不同的因素有:经济发展程度,金融市场体系,国民素质,人口规模,宗教文化···太多太多。邓小平同志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告诉我们,我国的保险事业的发展需要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发展条件与环境,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发展之路。然而这种模式并不容易被探索出来,需要我们千千万万辈牺牲的保险机构做出贡献。

二、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因素

保险业务最主要是有分散风险、取得补偿和投资储蓄功能。如此具有诱惑力的业务为什么在我国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空间被?阻碍我国的保险事业取得实质性发展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呢?我将从不同的主体对象进行基本阐述。

1、保险机构

本国的保险机构作为整个保险事业发展的主导方,占据最中坚的地位。如果把保险业务看做一个急需卖出的产品,保险机构就是厂家,人民群众就是消费方。如何最大程度地让消费者对你的产品产生兴趣并且切实为消费者带来可观利益?这就涉及到以下我国的现实问题。

(1)保险业务的推广

保险业务的推广和深入人心是最大问题。我国从来都是储蓄大国,人民的固有消费理念

认为多余的钱要放在银行才保险,才能保值增值,导致了当期消费的减少和未来消费的增加。这就会影响到现实的保险产品的需求,并且现金的储蓄功能对保险产品替代作用很是明显。如何转变大众的消费观念?让大众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这就需要看保险机构的发挥能力了。

(2)保险产品的创新

保险机构的市场分析与调研可以极大地增加保险产品的目标人群的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消费者的现实需求进行产品创新是最有效的方法。我国目前为止仍处在起步阶段,保险产品也基本上是最一般的财产,责任和人寿保险,产品几乎没有创新性。如果能够在调研基础上按照消费者的客观需求进行产品设计,如普及并学习外国保险产品的投资储蓄功能,相信会大有市场。

(3)保险机构的从业人员

保险机构为了节约成本,对于保险从业人员的门槛很低,中专,大专以下文凭的也可以办理保险业务,这让人不得不怀疑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从而很容易影响保险业务的办理。从业人员是一线操作的市场人员,直接和消费者接触,对于推广保险知识和推销保险产品具有重大作用,更直接代表着整个保险事业的整体形象。

提高保险业务人员的素质很迫切,在此基础上提升保险业务的宣传和扩大对保险事业的知识普及,对于保险市场的发展绝对能起到很好的积极作用。

(4)外国保险机构的冲击

随着加入世贸的进程,我国的保险业务进一步开放,面对这么有市场潜力的中国市场,外国的保险机构都想进来分一杯羹。这就使我国并不发达的保险市场又被分出了一小部分。本国保险机构的发展经验不足,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融资渠道也不够完善,必然会遭受巨大的市场冲击。对于外国保险机构的痛恨可想而知。然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学习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学到了并转化为自己的财富,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2、广大人民群众

人口因素是保险市场的最重要因素。广大人民群众作为保险品的消费方,取决着保险品的销量,决定着保险机构的生死存亡。

(1)人口城乡分析

我国十三亿的人口超大规模,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也比拟不上的市场优势,但这只是潜在市场。如何把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然而到2007年为止,还是有55%的广大农民人口,农村人口相对生活环境稳定,且有大家庭的互帮互助,对于保险产品的需求很难提高。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要发展不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两极分化极为严重,基尼系数也大约在40左右。这就导致富人不用买,穷人买不起,中间阶层在那摇摆不定,买不买保险产品无所谓的状态。所以,我国的人口优势要利用起来并不容易。开拓农村市场成本较高,没有把翱翔机构愿意去吃第一个螃蟹。如何诱导中间阶层的购买力,这需要强大的利益驱动。

(2)教育结构

我国的大学教育现在已经普及化,对于年青一代来说,很容易接受新新产品,对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性也更容易理解和想办法规避。然而,目前的保险市场几乎是由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支撑起来的。那时候的大学生是金子,大部分人并没有得到高等教育,是老老实实工作的人,这就使其要接受金融产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他们处于保守状态,把希望全部寄托于以后儿女的养护和自己的退休金存款的保障。

(3)收入分析

年轻人正处在打拼阶段,承受风险的能力更高。相对于保守的规避风险,他们更愿意去追逐风险,以获得高额利润,所以对于保险产品没有太大的需求。几乎有钱的都是中年以上的人,但是他们又受到我国传统理财观念的影响,对保险所具有的投资储蓄功能缺乏相应的了解,仍然遵循传统的固定模式,拿去存银行。或者由于保险机构的创新限制,导致保险产品太单一,满足不了他们的多样性理财需求。

(4)人口结构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自然生长率一年比一年低,人口老龄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少年人群所需要的生存死亡定期性产品的需求减少,老龄化的人群又需要广大的投资储蓄性产品。但是由于我国正处在体制转型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又抵消了一部分的老年需求产品。这就最终导致我国的保险产品销售量不能以预期的速度增长。

3、政府机构

政府作为保险事业的监督机构,处于公众与保险机构的中介,交流枢纽部分。相关部门应该致力于保持保险事业的良好发展势头。对于保险事业的发展虽然有一定的政策优惠,但是法制体系还不健全,监督制度执行力不足,还缺乏稳定而完善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对于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没有做到应有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消费者投保的积极性,影响了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我国保险事业的发展还具有强大生命力,连外国保险机构都看上的蛋糕,一定有他的可取之处。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和城市化进程,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这其中包含着巨大的现实市场需求;而我国稳定的经济政治政策和世界人口首位的巨大优势又为保险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和美好前景。潜力虽然无限,但要把握好却是难题。只有保险机构,投保人和政府机构三者和谐并进,互相扶持,各自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才能发挥出中国这块巨大蛋糕的市场魅力。相信在中央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保险事业会扶摇直上,达到光辉的顶点!

【参考文献】

1《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人口因素分析》-郭金龙(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保险研究室主任)

2《论中国保险市场的现状与对策》百有论文网

第二篇:我国寿险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保险与精算课程结课论文

我国寿险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1002040101艾岸

摘要: 寿险是人身保险的组成部分,人身保险包括寿险、健康险和人身意外保险,可以说寿险是人身保险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种类,无论我国还是国外,人寿保险的业务量都占人身保险的绝大部分。

关键词:寿险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寿险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寿险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市场结构不断完善,市场监管不断加强。寿险业的发展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所形成合力的方向和力度,决定着寿险业的发 展方向和速度。为扩大寿险市场,增加我国寿险业的收入,提高我国寿险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一个有效办法就是研究和分析这些因素对寿险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并能据环境变迁响应作出对策调整。影响寿险业发展的因素有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直接因素有寿险价格和收入,问接因素有经济因素(如GDP,储蓄水平),政治法律制度因素,科技进步因素,人文结构和社会变迁因素,通货膨胀因素,对外开放的压力以及相近或同行业发展快慢等诸多因素。可见衡量影响寿险发展规模因素的变量不只一个,而且有的因素很难量化。就内部因素中的寿险价格而言,寿险价格受寿险需求的影响,而需求又受收入的影响,所以有些因素不能直接作为分析寿险收入的量化指标。同时,我国对保险经济作量化研究的总体水平还不高,特别是对人寿保险的需求研究不多,且大多数仅是定性分析,使得人们对特定时期或特定区域影响人寿保险需求的因素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影响及其显著性程度很难有明确地把握。

(一)直接因素

1.管理人才匮乏

我国寿险业起步较晚,虽然期间涌现出很多优秀的管理人才,但随着经营主体不断增多,机构不断扩张,造成很多寿险公司分支机构的管理者缺乏足够的经验和相应的知识,管理人才严重不足。

2.营销人才匮乏

我国个人寿险营销员有上百万的规模’,但一直没有形成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高效的寿险销售队伍。目前这支队伍的特点表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营销队伍不稳定,脱落率高。目前很多寿险公司仍采取“广招勤换”的人海战术,营销员一年期的留存率仅在30%左右,营销队伍始终无法稳定。

(2)营销队伍整体素质较低,年龄结构不合理。这支队伍中低学历者占大多数,30岁以上的超过60%。加上公司没有提供系统的、针对性的培训,人员大量脱落是必然,一段时期以后就会出现增员困难、脱落率高的局面,这对寿险发展极

为不利[1]。

3.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差异

寿险营销是在树立保险公司形象的基础上,提高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进而达到长期销售产品的目的。寿险推销只是寿险营销中的一种方法,偏重的是短期利益,是为获得服务利润而采取的一种行为。目前寿险市场正处于人世后有限的保护期内。强烈的紧迫感使国内各家寿险公司在近几年内力拼保费规模,争取在保险市场全面开放时有较好的竞争地位。因此国内寿险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更多地注重业务规模。强调增长速度,而导致了许多寿险公司经营行为短视,片面地强调寿险推销,而忽视了寿险营销的其他环节,缺乏长期发展战略的经营理念。比如:盲目地设立新机构以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无选择地增员,而没有给营销员提供系统、长期的培-OJl;过分依赖险种炒作等。另外,寿险公司与其代理人通过签定代理合同建立了委托——代理关系,但在保单的销售过程中,保险公司无法完全了解营销员的行动和客户情况,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种代理合同是不完全契约,这就需要相应的制度以对付契约的不完全性。寿险推销本身就偏重于短期利益,加上公司没有有效的制度对营销员加以管理,营销员在推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违规行为。

4.寿险营销与寿险推销的侧重点不同

寿险营销和推销都是以盈利为目的,但前者的侧重点是通过投保人的满意而获利,而后者则是通过直接销售来获利。寿险公司不仅要在保险产品上使投保人满意。更要给投保人提供满意的服务。西方经济学家认为:70%的客户流失是因为服务水平的欠缺,争取一个新客户要比维护一个老客户的费用高6—10倍。满足客户的基本要求,便可使营业额增长20%左右。客户不满意时,可能有75.3%的人 停止或减少购买,每一位投诉的客户身后,有49位不满意没吭声的顾客。投诉后得到迅速解决会有82%的客户重新购买[2]。虽然各家寿险公司都把“客户至上”作为自己最重要的经营宗旨,但从目前很多公司的经营重点、费用预算、人员配备及员工晋升与收入的评判标准难以看出“客户至上”的经营宗旨。

(二)间接因素

1.市场利率水平

市场利率水平直接影响居民对寿险保单的投资决策。寿险保单不仅具有风险的保障作用,同时也具备投资功能,可作为投资工具应用于居民的资产投资组合当中。这就出现了寿险保费收入增长与居民投资决策之间的相关性问题,因为居民投资工具还有银行储蓄、股票等。居民决定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投资收益率。寿险保单作为一种投资工具,与银行存款相比,收益率要高一些,但是期限一般较长,流动性要差一些。由于当居民预期市场利率要下跌时会比较倾向于长

期性的投资,因此当市场利率下跌时居民对寿险保单的偏好会增加。

2.通货膨胀水平

通货膨胀是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从而使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通货膨胀可以通过影响居民购买力水平来改变居民的消费倾向,从而影响居民的实际消费行为。当居民预计物价会变化时,居民便会对未来的消费倾向做出调整。对于寿险产品来说,通货膨胀率较高时,保单实际价值就会降低,居民持有同样金融资产的未来购买力水平就会下降,因此,如果居民预计通货膨胀率上涨,居民便会减少寿险产品的购买;反之,居民会增加寿险产品的购买。作者在此选择商品零售物价指数计算的通货膨胀率指数来进行分析。当然,通货膨胀率指数是通过影响居民的消费预期而影响居民的实际消费行为的,因而有一个滞后的过程。

3.银行利率

我国保险公司的资金大部分被要求存人银行。并保证获得银行的一年定期名义利率。因此,银行利率对我国的寿险需求有影响。对于保险性和储蓄性相结合的而储蓄成分偏重的寿险保单,如果其名义预定利率低于银行的一年定期名义利率,可能出现保险不如储蓄的情况,进而阻止了保险的潜在需求向现实需求的转化,使得现实需求减少。2004年10月29日,在经过连续八次降息后。我国首次提高银行利率,其中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从原来的1.98%上升至2.25%。

4.人口老龄化

社会老龄化是社会进步,是人民生活水平、健康水平提高的综合表现,也是社会文明、国家工业化、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人口老龄化特别是人口高龄化使得养老保障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国国家统计局 1997 年曾在1%人口中作过抽样调查,以 65 岁作为老龄线,老龄人口已达 8700 万,占总人口的 7%。同 1982 年人口普查的数字相比,老龄人口在 15 年间增加了 3772 万,年均递增3.9%,而同期总人口年增长的速度大大超过了世界的均值。世纪之交时,中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 1.3亿,占总人口的 10% 以上,到 2025 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8 亿,占总数的 18%,到 2050 年将达到 4 亿多。也就是说,届时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占亚洲老年人口总数的 1/2,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 1/5。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之快,高龄人口之多,是世界人口发展史上前有未有的。面对市场风险,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往往没有能力保护自己,也没有能力对付发生的负面后果。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这一“弱势群体”对我国寿险业发展影响最大

[3]。

5.社会保障或社会保险

直到1995年,我国占人口总数约2.5%的政府雇员或工作人员,受益于政府支

出保险费的强制养老和医疗保险。同时大约占整个人口12%的国有企业雇员或职工,也享有强制性的医疗保险保障。另外,随着我国社保体系的不断完善,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的寿险需求。

6、国民收入与储蓄状况

不同收入的人对于生活有着不同的追求,而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在满足了必要生活需求之后,人们对于安全、保障的需求将更加强烈,而寿险就是人们在满足必要生活之后为保障生活安定而发生的支出。国外的研究表明个人可支配收入与其购买的寿险相关性更高,且有着直接的正相关关系。从1991年到2001年的11年间期末储蓄余额由9241.6亿元增至73762.4亿元,年均增长量为63.47%,人均储蓄余额由797.9元增至5779.5元。储蓄的增加必然促使居民在储蓄结构上进行合理规划,一部分储蓄资金由银行存款转向保险账户。可见投保的前提是收入的提高而使得剩余资金的闲置。

(三)总结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口老龄化、利率水平和通货膨胀率对寿险保费收入具有很强的影响作用,另外我们还应:

1、加大城市化进程,提高社保覆盖范围;

2、加强国家对社保的投入及对统筹资金的运用;

3、降低银行利率,促进银行储蓄向保险储蓄的转化;

4、量化影响因素,注重定量分析;

5、应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小康生活。

参考文献

[1] 钟立灿.我国寿险业影响因素分析.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4)

[2] 史灏琳.影响我国寿险业发展的因素.经济观察,2004(5)

[3] 郑健壮, 孙维良.我国寿险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对策研究.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7(4)

第三篇: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

摘要: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开饭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发展步伐最快的行业。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不断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保险业坚持改革创新,行业面貌放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虽然我国的保险业在近几年中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外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落后于外国保险业整体水平的发展,在目前国内保险业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介绍现在保险业的现状。

关键字:民族保险业 初级阶段

保险是以合同形式确立双方经济关系,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春秋时期孔子的 “ 拼三余一” 的思想是颇有代表性的见解。孔子认为,每年如能将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积储起来,这样连续积储3年,便可存足1年的粮食,即“余一”。如果不断地积储粮食,经过27年可积存9年的粮食,就可达到太平盛世。保险业作为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保险在中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0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广州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机构,主要为鸦片贸易服务。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保险业的开端还是在十九世纪后页。

一、目前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保险业的整体实力与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提升、经济功能初步显现。

回顾保险业 60 年来的改革发展历程,虽然经历了曲折,但全行业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抓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总体思路指导下,我国保险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在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

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2012年,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5488亿元,同比增长8.0%,保险业增速继续在低位徘徊,而且增速首次降为个位数,与近20年来超过20%的平均增速形成了明显反差。从外部环境看,复杂严峻的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通过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等多种渠道传导至保险业,增加了保险市场稳定运行和风险防范的难度与压力。2012年,保险监管强调“风险底线”和“消费者权益”,取得积极成效。从国际比较看,2012年,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在世界排名第4位,保险密度排名第61位,保险深度排名第46位。

中国作为一个潜力无比巨大的对外完全开放的市场,对国际保险资本有着非同一般的吸引力,许多国际知名的保险企业已把在中国发展业务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来安排,对于中国的保险企业来说,这就意味着如果要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适应这一国际化发展的潮流,中国保险行业已步入高速发展期,保险行业的经营模式也向着多元化发展,未来中国的保险业发展前景看好。

2.投资渠道稳步拓宽

2007年是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稳步拓宽的一年。受益于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扬和投资渠道的拓宽,2007年1至11月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6万亿元,收益率达10.87%,为近年来最好水平。自2007年4月保监会将保险资金入市比例从5%调高至10%后,保险机构在一、二级市场的活跃程度不言而喻,保险巨头身影频现,中小险企业相继加入,各保险公司投资股票的比例直逼上限。当然,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绝不会仅仅局限于A股市场。2007年7月,中国保监会公布的《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保险机构海外投资不得超过上年末总资产的15%,投资范围包括固定收益类、股票、股权等产品。保监会批准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运用不超过上年末总资产15%的自有外汇资金和人民币购汇资金,投资香港股票市场和重大股权项目。

3.保险监管水平提高

1)偿付能力监管及相关制度的完善

第一,研究我国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的改进方案。根据国际金融改革的大趋势,针对我国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存在的不足,对我国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下一步建设思路和方向进行了深入研究,确定了我国风险资本制度的建设思路和方向,即结合我国保险业发展阶段,按照与国际趋同的总体要求,不断完善符合保险业发展阶段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目前监管部门正在根据各方意见研究起草我国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改进的总体规划,同时继续完善现有偿付能力评估标准。

第二,研究完善资本补充制度。一是出台了新的《保险公司次级定期债务管理办法》,完善次级债的发债条件,加强次级债的监督管理。该办法已于2011年10月正式发布。二是研究制定了《完善保险公司补充机制的总体工作方案》,确定了近期和长期工作任务,进一步拓展资本补充渠道,完善资本补充机制。

第三,完善分类监管制度。在2011年,保监会启动了《保险公司分类监管办法》和配套的《保监会分类监管工作内部指引》研究制定工作,将法人机构分类监管和分支机构分类监管结合在一起,明确保监会机关、保监局在分类监管工作中的职责和分工,细化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修改完善现行分类指标、分类方法和评分规则,以期提高监管效率,充分发挥分类监管扶优限劣的作用。2)保险集团监管全面启动

2010年,保监会印发《保险集团公司管理办法(实行)》,到2011年,对保险集团的监管全面启动。一是建立集团监管员和监管联系人制度,召开监管联系人会议,加强与集团公司的工作沟通,落实集团监管工作责任。二是逐步开展对集团公司的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分析其发展情况和风险状况,撰写监管报告,提出工作建议。2011年的全面调研对象包括平安集团和太平集团。三是辅导规范新集团的设立和改制。对华泰和安邦申请设立保险控股公司进行合规性、审慎性审核,指导其规范股东资质和集团架构,为后续的有效监管搭建良好平台。四是加强与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的沟通与合作,逐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防范保险集团经营风险。3)完善市场行为监管制度

第一,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银行保险和销售误导问题,联合银监会下发《商业银行保险代理业务监管引导》,全面系统地规范银保业务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深化银保业务结构调整。

第二,针对车险经营中的弄虚作假问题,加快推进全国车险联合信息平台建设。2011年,除西藏外,涵盖交强险和商业车险的全国车险联合信息平台基本建成,交强险和商业车险全部纳入车险平台管理。

第三,针对车险“高保低赔”、“无责免赔”等引起广泛争议的产品服务问题,研究制定车险条款和费率管理办法,从产品设计、流程控制、理赔服务等方面提出规范性要求。

第四,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规则。2011年,保监会正式印发了《保险公司开业验收指引》和《中资保险法人机构市场准入内部审核程序》,严格执行准入要求,合理把握准入节奏,努力提高准入质量,广泛吸引人才、技术、管理和资本等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向行业聚集,积极推动保险市场体系建设,促进保险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此外,《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也在讨论中。2011年,保监会共批复锦泰产线、众诚车险、利安人寿等7家公司开业。

(二)中国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问题。

尽管我国保险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起步晚、基础差,与发达国家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保险业依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第一,中国保险市场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从中国目前保险市场情况分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而其中,国有独资的人保、中国人寿则几乎占去保险市场份额的70%。中国人寿占去了寿险市场份额的77%,人寿保险占去了产险市场的78%。而机动车险市场中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就占82%。这就是说,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初步形成了竞争的格局,但这种以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高度垄断市场的局面,特别是以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就是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特点之一。

第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而论,年保费收入一般都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10%左右,而我国1998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按人均保费计算,仅为100元人民币,虽然较恢复保险业务初期的人均不到10元人民币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在世界排名第80位左右。当然,我们要达到西方发达国家人均保费2000多美元的水平还有距离。因为,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但同时又说明在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中国居民的保险意识与投资意识还要有一个提高过程。

第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从目前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这就造成了保险市场发育不均衡性。这种分布上的不均衡,对中国保险业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尤其是外资公司与合资公司,虽然其数量已占大陆保险公司总数的56.7%,但它们100%分布在沿海与发达城市,又没有遍布的分支机构,所以其市场份额仅占0.69%。

第四,中国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还不高。粗放式经营与销售方式单一,产品结构简单与供给不足,以及缺乏专业人才是经营水平较低的显著特点。目前,各家保险公司已经开发和销售的产品寿险产品品种并不少,但产品结构雷同和保险责任不足,是业内人士的普遍呼声。中国保险从业人员中真正受过系统保险专业教育又有保险专业水平的保险专业人才不到30%,其中既了解国际保险市场又懂得精算和计算机技术的高级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这都表明了当前中国保险经营水平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第五,保险市场还未形成完整体系。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相对来说两头大中间小,即保险主体与保险市场发展很快,而中介组织发展缓慢。到目前为止,按照规定程序正式批准的专业保险代理公司仅9家、经纪公司3家。

第六,再保险市场发展滞后和保险监管亟待加强。十几年来,我国重视直接保险市场的建设,忽略了对再保险市场的培育,导致国内保险人所承担的风险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分保计划安排不当经常造成损失;同业间信任不足,再保险行为不规范,外币保险业务过分地依赖国外再保险市场。与此同时,我国对保险监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保险监管机关建设和监管力度与保险业的发展一直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还基本上处于被动的监管状态,监管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不够。对于关系到保险行业稳定的偿付能力、资产负债质量、再保险安排等重要方面的监管力度不够。至于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还缺乏严密、完善的成套法律法规。

三、总结:

保险业这些年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是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在这个大背景下,保险业发展的思想不断解放,发展的动力逐渐加强,发展的外部环境日益优化,各种有利因素共同推动了保险业的发展和繁荣。但如果想长期的保持这样的高速增长,就不得不解决前文提到的问题。如人才方面加强对人才储备的投入,培养市场需要的高端人才,从政策上鼓励人才向西部等地区发展。加强监管体制的建设,规范信用管理体制,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的培养。鼓励保险产品的创新,开发出更多的百姓需要的保险产品等。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险业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科学发展的能力,坚持“五个服务”的发展方向。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进步服务,为先进文化建设服务,为保障民生服务,为促进金融稳定服务。是突破传统发展模式,逐步走向国际化;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建设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有中国特色现代保险业。在新形势下,保险业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四、参考文献:

[1] 中国保险业发展中的挑战.廖建民.《中国金融》2011年3期 [2]加快转变保险业发展方式.吴定富.《中国金融》 2010年第13期 [3]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发展.魏希霆.《中国金融》2011年13期 [4]和谐六大关系构建保险业发展的生态平衡.王和.《中国金融》 [5]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保险业监督与发展.吴定富.《中国金融》 [6]在创新中壮大的中国保险业.吴定富.《中国金融》

第四篇:浅析影响我国航运业发展的若干因素及对策

上海海事毕业设计(论文)

摘 要

航运业是服务贸易一种,包括国际海上运输、航运辅助服务以及港口服务。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扩大,航运业由于其价格低、载货量大等优点,成为国际贸易货物运输的重要渠道,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航运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航运业未来的发展对策。

关键字: 航运业,发展,对策

Abstract

The shipping industry is a kind of trade in services, including the international maritime transport, shipping support service and the port service.With the growing of international trade, shipping industry because of its low price and large quantity of cargo, etc., and become the international carriage of goods trade the important channel, to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a great role.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tage our country shipping business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shipping industry.Key words: shipp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上海海事毕业设计(论文)

目 录

引言..........................................................................1 1 我国航运业的发展现状........................................................1 1.1航运公司不少,但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1 1.2我国国际航运公司缺乏专业化分工.........................................2 1.3船舶老旧、吨位小、船型和技术设备落后...................................2 1.4航运公司管理水平总体较低,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2 1.5我国航运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短缺...........................................3 2 中国航运业面临的发展机遇....................................................3 2.1航运需求持续旺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3 2.2科学发展为我国航运业指明了航向.........................................4 2.3港口业与航运业互动合作,为航运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4 2.4航运政策的调整,促进航运业的发展.......................................5 3 我国航运业的发展对策........................................................5 3.1更新营销观念...........................................................6 3.2加强航线合作与联盟,化解经营风险.......................................6 3.3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是发展航运业的关键.................................7 3.4与客户共赢,满足客户的需求.............................................7 3.5合理规划船型结构,关注中小型船舶发展...................................8 结束语........................................................................8 [参 考 文 献].................................................................8

上海海事毕业设计(论文)

引言

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航运大国,也是个航运强国。600年前的郑和下西洋揭开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光辉篇章,而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作为先行军的中国航运业以其锐不可挡之势迅猛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随着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深化使航运市场一体化进程日趋加快,航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航运业不仅要在本国市场与国外竞争者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同时还不得不在国际航运市场上与其竞争对手展开无情的市场争夺战。2008年的冬天,次贷危机转化全球的金融危机,对航运业来说真是可谓朔风刺骨,寒气逼人,其影响颇为深远。但2009年,中国经济克服不利因素,整体运行态势良好,外贸进出口与较大幅度增长,这为我国航运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航运业现状的认识及存在问题的分析,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航运业未来的发展对策。我国航运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12.3万公里的内河航运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我国航运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实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为我国航运事业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动力。中国外贸出口货物的84%由航运完成。中国国际海运船舶占世界商船队总量的5.3%,集装箱位占世界总量的5.0%,船队总运力在世界商船队中排名第五位,成为世界航运大国之一。航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然,我国的航运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1航运公司不少,但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

目前从事干散货经营的航运公司,其规模和实力大多比较小,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如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从事国际海上运输的航运公司290家,除中远、中海集团等少数企业拥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外,其他航运公司规模普遍弱小,平均船舶运力不足1万载重吨,且单船公司占全部航运公司的60%以上,不能发挥规模经营并取得规模效益优势,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国内航运公司从事国内航运的企业5000多家,拥有船舶17万艘,近2000万吨,1

上海海事毕业设计(论文)

其中运力超过10万载重吨的船公司约巧家,运力超过100万载重吨的只有中海集团和长航集团。由于公司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规模经济效益难于发挥,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单船公司比例大,加剧了市场活动中的无序竞争,不利于规范、维护航运市场的秩序。

1.2我国国际航运公司缺乏专业化分工

由于缺乏一遇到某种运输市场供求关系改善,很容易造成一哄而起,容易形成低水平航运的恶性竞争,不便于形成专业特色和市场竞争优势,不利于建立规范的航运市场秩序,不利于企业经营中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没有专业化分工的市场,其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必然缓慢,从而不能形成必要的市场进入技术壁垒,而进入壁垒低,又为过度进入和过度竞争埋下了“隐患”。

1.3船舶老旧、吨位小、船型和技术设备落后

中国国际航运船舶平均船龄为15.7年,其中原油船12.2年,集装箱船13.5年,多用途船、散货船、成品油船为15-17年之间,客船、冷藏船、液化石油气船、杂货船平均在19-23年之间。沿海航运中80%左右的散货船、油船和40%左右的杂货船龄在20年以上,其主力型散货船、原油船和大吨位杂货船的平均船龄均在24年以上,内河运输船队中的老龄化更为突出。国内航运中98%的动力是机动船,主要为散货船队、杂货船队和油船队,其中1-5万吨重的散货船和油船是沿海船队的主力船型,均占总载重吨的80%左右。内河航运中,长江水系的机运船和驳船运力相当,船型大多为散杂货船,除油船规模大些外,其他专用船队规模均很小,机型复杂;珠江水系分节驳船占一半以上,分节驳顶推船型为主要方式。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航运的快速、高效、安全运行,不利于航运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降低了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社会经济效益。

1.4航运公司管理水平总体较低,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多数航运公司内部管理章程没有形成,经营管理粗放,且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很难提供规范化的运营服务,服务质量较低。我国航运的管理水平,科学的物流理论的运用,合理的操作流程的研究普及度也很不够。因此,要保持和促进我国航运的良好发展势头,就要认真研究解决目前航运存在的突出问题。

上海海事毕业设计(论文)

1.5我国航运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短缺

我国航运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提出了巨大需求,同时由于我国有着低成本的人才资本优势,跨国公司采取人才本地化策略,使得人才更加匮乏。主要表现在: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尽合理,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人才工作的制度和机制不够健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目前我国仍然缺乏规范的专业人才培育途径,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更突出,阻碍着干散货船舶经营的快速发展。中国航运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航运业作为世界经济重要的基础性和服务性行业,是实现国际贸易的重要保障,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坚实基础,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航运业为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巩固世界主要贸易大国的地位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服务,其兴衰荣辱与国内外总体的经济、贸易、社会和政策法规的发展态势关系密切。由此而论,中国航运业面临着许多有利的发展机遇。

2.1航运需求持续旺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保持高速发展,我国生成的海运量呈现快速增长,国际、国内航运需求旺盛。中国已成为全球航运市场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市场之一,并成为驱动全球海运需求增长和推动全球航运市场步入一个较长的繁荣期的主要动力来源。

从国际需求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际分工基本格局是原材料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制成品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而80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出现使跨国投资增长,发展中国家用自有原料或进口原材料进行生产。制成品尤其劳动力密集型制品开始由发展中国家大量向发达国家出口。目前,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是世界制造中心之一,2008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8.7亿吨,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9.2亿吨,增长7%,连续4年保持世界第一。据初步预测,未来15年内的中国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到2010年中国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4亿TEU。中国作为世界经贸大国的地位将进一步凸现,将为航运业发展提供巨大需求动力。

从国内需求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的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推进,我国内需的 3

上海海事毕业设计(论文)

不断扩大,各类资源需求量快速上升,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强烈的需求和广阔的空间,特别是煤炭、石油、铁矿石和集装箱运输需求继续上升。同时,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势必对航运业提出更大的时代需求。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将以钢铁、化工、汽车、机械、有色金属等为代表的重化工业作为主导产业,重化工业是能源和原材料资源的消耗大户,以石油、煤炭、矿石为主要货种的重点物资运输必将大幅攀升。而以制造加工业为依托、特别是其中适箱产业为依托的内外集装箱运量更将快步进入全面起飞的新阶段。伴随着国内航运需求的迅速,一个规模庞大的国内航运市场已形成。

2.2科学发展为我国航运业指明了航向

今天的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了,国际地位提高了,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了,同外部世界的联系更紧密了。我们搞航运的人都发现,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因素”已成为各种经贸指标、数据、分析中的最大亮点和关键因素,充分显示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的力量。业从侧面充分表明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和相应的科学理论体系,使中国航运业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全球科学技术领域的交流合作和日益进步,现代航海技术、管理技术和高新技术等在航运业的广泛应用,使航运服务的便捷、高效和低成本成为可能,从而给航运业带来巨大的推动力。航运企业应充分发挥在行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加强航运科技成果的交流共享和推广应用,特别是应加强船舶建造和航海技术的研究,并用现代信息化改造业务、再造流程,提高航运服务质量、效率和竞争实力。

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为我国的航运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而随着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在航运科学管理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的加强,中国航运业将进一步分享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的新成果,推动了我国航运业运输方式、运输工具、运输组织和管理理念的革命性变化,实现了航运业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改造,促进了航运业的集约增长。

同时,我国航运业更加重视世界航运的节能环保工作,更多地加强航运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交流和合作,积极有效协调行动,有利于建设我们共同的碧海蓝天。

2.3港口业与航运业互动合作,为航运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港口的发展已经与中国航运业共命运。港口业和航运业的互动合作有利于这两大行业的双赢和可持续发展。航运企业与港口合作可以扩大港口处理能力,使 4

上海海事毕业设计(论文)

港口获得稳定、优质的港口服务并能有稳定的收益。而对于航运企业来说与港口运营商合资可以开发新的市场,更好地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投资风险。

2.4航运政策的调整,促进航运业的发展

海运业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受到各海运国家的重视和扶持, 并相应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随着国际海运自由化进程的不断发展, 取消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 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呼声日益高涨, 迫使各海运国家重新审视其海运政策, 并不同程度地进行了调整和修改。

为了适应开放的需要,中国自1995年开始,对国内航运业进行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多个层面的改革。经过多年的改革,中国航运政策基本形成了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与中国经济相适应的,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的航运政策,而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自觉地按照WTO反歧视和最惠国待遇原则一视同仁地对待国内外航运企业,自然选择了偏向自由化的航运政策,以竞争促进本国航运业的发展。中国采用自由化航运政策,有自然的要素禀赋;而且,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逐渐形成,为航运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货源。因此,在理论上,中国是适合采取自由化航运政策的。

中国自由化航运政策的逐步形成,真正始于1992年《中美航运备忘录》的签订。自《备忘录》签订后,中国航运市场陆续对外开放,并且走在许多行业的前面,开放的力度比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还要大。目前,在集装箱班轮运输领域,外资班轮公司承担运输的中国境内出口货物量在80%左右,有100多家班轮运输公司在中国从事进出口海上运输服务;在干散货运输方面,如铁矿石运输达到70%以上;原油运输占到90%。对外开放使我国航运业和物流业打破传统垄断,走向了市场化,并且使中国国内的同业竞争达到了国际水平,它使中国航运业在全球的竞争力逐步增强。我国航运业的发展对策

作为世界航运大国,中国航运业经过50多年的努力奋斗,无论在船队规模,还是市场综合服务竞争能力都赢得了相当的国际地位。但随着世界政经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国际航运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国际航运业也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在危机面前,也是给予中国航运业转型的机会,在全球经济体重新洗牌的现状下,中国航运业其实也有了难得思考的机会。我们需要反思过去几年来全球航运业的超常规发展是否透支了航运业未来的繁荣,要反 5

上海海事毕业设计(论文)

思全球经济放缓下的尴尬境况,要反思航运业未来发展何去何从。

3.1更新营销观念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各个行业都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采取新的管理措施,切实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其关键是要看企业营销观念更新的程度。中国航运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航运公司,虽然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在经营理念上已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但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的管理方法,尤其是市场营销观念已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营销观念的守旧已成为影响中国航运企业经营效率与效益的主要因素。因此,营销观念的更新是推动航运公司经营发展的根本。航运公司要通过改革创新,及时掌握市场的竞争要素与竞争态势,铸造高效能的运营体系,不断培育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精神。首先品牌的形成是提高船公司竞争力的关键。目前,在国际航运市场上各大船公司的硬件设施都已大幅度地扩充,所提供的运输服务产品差异并不大,船公司若想领先,只能凭借其服务水平取胜。尤其是国际大型班轮公司近年来都加大了提高服务质量的力度,其服务品牌效应已为其获取了巨大的市场效益。可以说,扩大船公司服务品牌已成为中国航运市场营销策略的第一选择。

其次,运价策略是确保企业获取良好经营收益的根本性要素,中国航运公司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相对稳定的收益,关键是要看本身对运价策略的执行程度。因此中国船公司在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创造品牌优势,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的同时,应始终将运价杠杆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以求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运价。

在新的国际竞争环境下,我国航运企业只要真正重视研究分析国际航运市场营销环境、了解并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变化对本公司的影响、充分认识自身市场营销的竞争地位、及时制定并实施企业市场营销的发展战略、科学合理地做好各自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相信中国船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必将有一个新的飞跃。

3.2加强航线合作与联盟,化解经营风险

航运企业要在适当的时候,积极寻找兼并对象,通过业务上的先期合作以及文化上的相互融合,最终达到收购兼并的目标。航运企业之间,航运企业与有需求的有关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在国际经济和航运形势好的时期可以获得双赢,在经济危机时期可以降低成本,分散风险,提高竞争力。另外,航运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是规避风险的必要措施,航运企业在确保运输 6

上海海事毕业设计(论文)

核心业务发展的同时,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等多种方式,开发、参与多种商品或劳务的生产与营销,增强在“供应链”上的竞争优势,巩固航运主业的地位。

航运行业整合已是大势所趋。中国政府在《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中,也已明确了中国国有经济要对航运业等七个重要行业保持绝对控制力。同时,也表明了将央企重组并形成国际性大型企业集团的态度。在提升中国航运企业国际竞争力、保障中国运输安全的背景下,未来航运企业整合将为大势所趋。特别是在当今世界运输市场上,联盟与合作带来的合力优势远大于单个企业的优势。

3.3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是发展航运业的关键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了新一轮航运人才尤其是高端航运人才大流动,有利于航运业集聚人才。为此,航运企业要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契机,积极培养、全面引进航运人才队伍,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努力走产、学、研相结合造就人才的路子。交通运输业作为一门学科,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等特征。航运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包括研究人才、管理人才、规划设计人才和实际操作人才等。运输业学科的专业性及其所需要人才的多样性,决定了产、学、研相结合造就人才的方向性。因而,应重视和加强科研机构,把科研机构的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并把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企业中去,三者相结合造就人才队伍,从整体上提升中国航运业经营水平。

3.4与客户共赢,满足客户的需求

承运人与托运人合作,可以帮助合作双方共同管理快速增长的成本。比如汉堡南美与客户之间建立了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理解他们的需求并且在能源以及多式联运价格飞涨的时期与他们一起控制共有的成本,这样合作双方在全球市场中便都能保持竞争力。马士基物流主要依靠其三个业务战略来打造全球网络——提供最好的客户建议;卓越的营运和成本管理;吸引并开发最好的人才,而这一切都是为满足客户现在和将来的需求而设计的。

特别是在目前严重的金融危机下,货源是关系到航运公司命运的重要因素,因此航运公司要充分考虑货主的利益,与货主公司进行合作,在满足货主利益的同时,保证本公司的货物来源。合理的出让一部分利益给货主或许是航运企业目前比较好的手段,双方加强合作,共同面对危机,实现双赢。

上海海事毕业设计(论文)

3.5合理规划船型结构,关注中小型船舶发展

过去几年,运力在8000TEU以上甚至超过9000TEU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订造活跃,中小型集装箱船投资相对萧条,超大型的集装箱船虽然在运输成本上有优势,但突入其来的金融危机,使得集装箱运量大幅下降,大型集装箱船的载箱量一跌再跌,在低载箱量的情况下,大型集装箱船的缺点逐渐显现出来,使得其规模效应难以显现。

中小型船舶比大型船舶在运输服务上更具柔性,特别是在当前不景气的情况下,航运公司的服务质量是确保货源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大型船的投入应用,需要完善的支线网络进行喂给,而目前主要的区域支线船舶都面临老化问题;另一方面,一些小港和偏港在近几年发展迅猛,也需要中小型船舶去挂靠。

结束语

201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第32个年头,我们即将进入第二个30年,当我们来到改革开放第二个30年开端的时候,新世纪的中国航运业面临着诸多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战略选择,作为航运业的决策者和经营者必须全面认识和把握其发展特点和规律,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融资的手段找到切入点,找到一些和自己上下游能够相关联的行业或者企业,进行合作,就能够实现低成本扩张,以达到融资目的,同时也要拓思维、创新经营模式和服务方式,寻找适应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空间,明确未来的战略取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中国航运业的蓬勃发展是造就世界航运业黄金时代的重要动力,只要我们秉承和发扬郑和下西洋一往无前的航海精神,联袂共赴,就必将在新世纪不远的未来,从今天泱泱的世界航运大国走向巍巍的世界航运强国。

[参 考 文 献]

[1]樊百川.中国轮船航运的兴起[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7月,46-47.[2]王杰、王琦.国际航运组织的垄断与竞争[M].山东:大连海事学院出版社,2000年12月,40-42.[3]汪传旭.国际航运市场与政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年6月,122-124.[4]赵刚.航运企业经营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11月,100-103.[5]李连寿.航运市场营销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85-89.[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7中国航运发展报告[J].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5月,6-7.上海海事毕业设计(论文)

[7]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8中国航运发展报告[J].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年5月,18-19.

第五篇:影响我国超市发展的因素及对策探析

影响我国超市发展的因素及对策探析

——以无锡超市为例

一、我国超市的发展及现状

中国超市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的,当时还是一些较为传统的食杂店形态。到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连锁企业的分店规模一般不超过10家。90年代后期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阶段,综合超市、大型超市、便利店等业态开始出现,外资也开始大量进入,家乐福、沃尔玛等跨国企业在沿海地区快速布点。

根据统计,2006年底我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集团(企业)数为477家,比2005年增加了71家。其中内资企业422家,同比增加了66家;港澳台商投资及外商投资企业55家,增加了5家。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门店数全国共23233个,比2005年的18924个增加了4309个。门店数最多的为江苏省,达到5000多家,浙江、上海分别为2000多家,北京、山东、湖北、河南分别为1000多家。其余省份相对较少,尤其西部很多省份都不到30家,地区分布极其不平衡。

根据这些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近几年中国零售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本土超市大多以连锁店的形式快速地进行规模扩张,竞争者与日俱增。由于竞争的加剧使得行业利润逐步下滑,外资卖场也加快进入国内市场的步伐,国内的本土连锁企业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本土超市就必须对市场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制约本身发展的因素和瓶颈,制定相应的对策,使得自身得到发展和壮大,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影响我国超市发展的因素分析——以无锡超市为例

众所周知,一个超市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其顾客的多寡——“顾客是上帝”——只有这些“上帝”愿意光顾你的这家超市,那么你才是成功的。而又是什么影响了我们这些“上帝”的选择呢?

1、地理位置因素

通常大型超市选择在城乡结合部的主干道附近。这样既避免了市中心和市区的交通拥挤,又因土地价格相对便宜,降低了投资风险。同时,选址还适应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提前占据区位优势。其辐射半径可达数十千米。

无锡大润发超市地处梁青路与青祁路路口。它的选址极佳,周围是很多的居民区,而且距离大学城及梅园的几所高校很近,占据了大学生这个巨大的市场。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在来大润发超市的消费者中有大约70%来自滨湖区,10%来自南长区,北塘区和锡山区分别占8%,崇安区和惠山区分别占2%。

家乐福(清扬路店)位于无锡南长区清扬路39号,是清扬路和永乐路交界处,地理位置也比较优越,也是居民密集区。根据调查有42%的顾客来自滨湖区,40%的顾客来自南长区,北塘区和崇安区分别占8%,锡山区占2%。

我们可以看出超市绝大多数的顾客来自超市附近的区域,由此得出超市的选

址非常重要。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新进入无锡市场的沃尔玛超市,由于“阳光城市家园”的入住率不是很高,所以显得比较冷清。

2、价格因素

无论什么时候价格都是不可避免的影响客流量的因素。物美价廉的商品永远都受到大家的欢迎,尤其是在这种大众消费的超市里。顾客在超市经常购买的商品中,日用品、一般食品、果菜占的比例最大,分别为48%、27%、14%。这些商品在质量相对无差别的情况下,对价格富有弹性。而参加调查的顾客的收入情况为:收入在1000元/月以下的占39%,1000-2000元/月的占42%,2000-3000元/月占17%,3000元/月以上占8%。可以看出来超市的大多数消费者是工薪阶层,对价格有相当高的敏感度,所以各地的超市进行促销的时候发生大家疯抢的场面也不足为奇。推出特价商品也一直是各家超市吸引顾客的主要手段之一。如家乐福超市的低价承诺“如您发现五公里内有同类超市相同产品价格低于本店,我们将补您五倍差额”就是很好的吸引顾客的营销方法。

3、交通因素

交通便利与否对于一家大型超市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家超市的交通不便利,它的客流量就绝对不可能多。

通过调查显示,顾客去超市的主要交通方式是乘公交和电瓶车。其中大润发的消费者选择公交的占40%,电瓶车的26%;家乐福的消费者选择公交的占52%,电瓶车的31%。虽然各大超市相继开通了各个路线的免费接送班车,来弥补公交路线的制约和不足,但是由于往返时间和停靠站点的限制,免费班车并不是顾客的主要交通方式。大润发选择免费班车的顾客占9%,而家乐福的只占到2%。我们发现电瓶车的停车场都比较拥挤,应该加强对电瓶车停放的管理有效地利用场地。

举例来说:最近由于取消了95路在大润发的返程停靠站,这使得我们大学城的同学们从大润发回学校时很不方便。而105路开通了大站车,把到乐购、家乐福的时间大大缩短,很多的同学于是选择了乐购、家乐福,因为这里有105路公交车停靠站,往返都比较方便。

4、购物环境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消费环境的选择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一些收入较高的群体,购物环境可能超过其他因素而成为影响其选择超市的最主要原因。人们希望享受每一次消费过程,不愿被拥挤、喧杂等环境影响了心情。《超市购物环境标准》对超市卖场环境、营销设施设备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及量化指标,此外还强调了超市购物环境的人性化要求。如在调查结果中显示有14.6%的消费者认为大润发超市最满意的地方就是它的购物环境。大润发在各个节假日里把店面用各种装饰材料来装饰,播放着各种优美的音乐,营业员穿着节日的服装,这都会使消费者拥有愉快的心情,使其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达到双赢的目的。

例如在调查过程中“对超市最不满意的地方”有72%的顾客选择是收银台拥挤,这个现象在各个超市都普遍存在特别是人流高峰时段。超市应该想办法予以缓解,比如可以分时段的增加开放收银台,提高收银员的收银效率。如果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顾客满意了,老顾客留住了,还会通过消费者的口头宣传带来更多的顾客。

5、服务态度

超市给人的感觉不应该仅仅是低价的形象,低价能够吸引顾客,但却不能长

久留住顾客。为顾客提供周到的服务,营业人员对待顾客有良好的服务态度,这些都会给消费者留下良好的印象,反之如果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对某次服务不满意或者受到营业人员冷言冷语的不礼貌对待,那么这个影响将永远留在顾客的心里,甚至永远的失去这个顾客。例如大润发超市为顾客提供了免费办理会员卡、免费安装空调、免费修改裤长等十项免费服务,在调查过程中有13%的被调查者表示对大润发最满意的地方是它的服务。

三、内资超市与外资超市的优劣势比较

在1992年以前,因为禁止外商进入零售业,我国超市业也是一直处于相对封闭式的发展状态。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中国政府承诺,2002年前,开放所有省会城市,允许外商控股;到目前为止,世界50家最大的零售商,己有半数以上进入中国,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龙、荷兰的万客隆、日本的伊藤洋华堂、吉之岛、马来西亚的百盛等。与外资超市相比,内资超市有着明显的不足,但也具有自身的优势。

1、我国超市的主要劣势:

(1)超市规模小,不能形成规模经济

近几年来,我国的超市业得到迅猛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的超市相比。规模小是我国超市业存在的主要不足之一。由于资金、体制、经验等方面的制约,我国的超市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无论我国超市企业的连锁店数量和销售额还是超市的单体规模都很难与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等外资超市相比。就目前来看,我国的超市领头羊华联超市有近千家连锁店,而每个店的年平均销售额才1000万元左右。超市业的经营发展是讲求规模的,这样的小店连锁,虽然整体规模上去了,但单店的盈利能力有限,且不具有竞争优势。

(2)销售力、整体营销水平较弱

外资超市在营销方面十分注重,成立专门机构进行研究,不断改进促销方法。例如他们在实施价格促销策略时,往往会将其与其他促销手段结合起来运用。他们还尤为重视特价品的陈列,将最吸引人的特价品放置在商场入口特设的陈列架上,其余分别陈列在店内各处,力求使消费者走完商场一周,才能全部看完商场推出的特价品,这样无形中延长了消费者的逗留时间,促使消费者在寻找特价商品时顺便购买其他的非特价品。国内超市也经常开展各种促销活动,遗憾的是他们一方面促销方法单一,没有变化;另一方面没有将这些活动有效地整合起来,因而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这种整合营销能力的缺乏也使得超市核心竞争力大大削弱。

2、我国超市的主要优势:

(1)本土优势

比起外国的超市我们更熟悉当地的文化风俗,更了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心态,能更好的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只要发挥好我们这方面的优势,在营销、促销方面加以有效利用,会比外资超市达到更好的效果。

(2)政府支持

我国超市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有着行政的干预。政府对超市的发展予以指导和政策扶持,这种特性决定着中国超市的发展在速度和进程上可能要远远超过其它国家。比方说,国外超市从食品基础上分离成长出小型便利店,又发展到GMS

和仓储式超市,其间花了不少时间,而在中国,这些超市形态的出现其间只花了五年时间。

四、对策及建议

1、主动寻找市场机遇

我们通过调查得知选址是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选择在哪里开店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城市,而应该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我国对外资超市的开放较晚,而我国又是地域广阔的国家,外资主要还是先进入了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但在西部地区以及一些处于二三线的城市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二三线城市超市业发展有良好前景。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国内一线市场已经处于一个基本饱和状态,网络资源有限,发展空间较小,竞争激烈,进入成本也高,与其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大城市“肉搏”,不如以退求进。此外还有更广阔的农村市场,这是沃尔玛的成功之路,我国超市也可以借鉴它的成功经验,调整战略,营销手段等来适应农村市场。这样可以避开竞争激烈的城市寻找市场的突破点,挖掘潜在市场,主动出击占领市场。

2、规模化经营

降低价格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但不能以降低利润为代价来取得价格上的低廉,那么就必须考虑如何降低成本。规模化是商业企业实现效益、降低成本的基本。我们本土超市想与大型外资超市竞争,必须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据专家预测,对于300-5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而言,只有当连锁店超过15家,才能实现规模经济。小规模经营不仅在进货方面形成不了批量优势,难以降低成本,而且由于定位雷同,在满足顾客需求方面也受到了限制,很难同大型国外超市竞争。我国超市应综合运用不同手段实行大规模连锁,比如通过自建、兼并、联合等方式。通过大规模经营,一方面可以实现进货的批量优势,降低成本,从而在价格上也取得了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形成自己统一的配送中心,实现集中采购、集中库存、集中运输、统一配送,从而节约了营运成本。

3、改变经营观念

目前许多超市还没有形成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盲目的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对消费者的需求和投诉不闻不问,久而久之失去了很多的顾客。尤其是本土超市,在外资大卖场进入后,价格上不再占有优势,这时,富有个性的优质顾客服务才是竞争优势。

我们必须改变经营观念,时刻以顾客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改善购物环境、加强营业人员的素质培训,把“令消费者满意”作为经营的最终目标。假使消费者有一次的消费经历不满意那么将有可能永远的失去这个顾客,老百姓的口碑远比花费百万千万做的广告有效得多,他可能向周围的人抱怨,于是又失去了更多的顾客。超市是人们消费频率很高的场所,51%的被调查者表示大约一个星期来超市购物一次,这样计算下来失去一名顾客的损失就相当大。如大润发超市的会员制度,定期的推出会员价商品,发放促销彩页,及时妥帖的处理顾客的投诉都是培养忠诚顾客的途径。

4、差异化经营

大型综合超市成为中国零售业中的第一主力业态只化了约6年的时间,而又过了几年在中国主要的一线城市逐步地进入了饱和期。我们发现这些大型综合超

市无论是规模,产品,营销,基本上已经没有本质的区别了。

除了加强本身的实力与其正面竞争之外,我们还可以寻找其他的突围方法。比如特色经营,小型化经营,24小时经营等。弥补这些空白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也会拥有一席之地。最好的例子就是我们学校里的水果超市,虽然永安超市里也有水果出售,但对于一些只想买水果的同学就不愿意去永安超市,因为我们的购买目的很明确,不必要浪费更多的时间在我们不需要的商品上面。

总之,面对强大的外资企业中国商家不应该怕,而应通过转变经营观念,改变经营方式,用现代营销理念指导自己的经营管理,勇敢地迎接挑战。

下载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因素(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因素(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5篇)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从理论上分析 工业 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对 现代 服业 发展 所起的积极作用,并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

    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及对策

    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及对策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端于美国次贷问题的世界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全球的经济发展。我国的保险业作为开放力度较大、市场化程度......

    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班级:公金Q1041学号:100306008姓名:陶驰我国保险业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By 陶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新经济时期。加入WTO以后,我国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

    我国保险业近三年发展状况分析

    保险学第二章作业 解释指标: 保险密度:(保险书p47)保险密度是指按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其计算公式: 保险密度=保费收入/人口总量 保险密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

    我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影响因素和发展对策

    我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影响因素和发展对策 内容摘要:探讨影响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因素,有利于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脉络有更加全面和清晰的认识,从而针对性地提出对促进我国区域......

    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孩子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可是,现如今的学生之中“近视眼”、“小胖墩”、“病秧子”日益增多,学生体质差、爱生病、体育测试不达标„„一......

    我国水资源现状与影响因素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影响因素 水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淡水,包括冰川、河流、湖泊以及地下水等。水是生命之源,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

    浅析影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因素

    浅析影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因素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一些影响改革的因素也逐渐的显现出来。国际环境的变革要求我们必须对教育进行改革以适应国际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