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思品九年级易混淆知识点
初中思品九年级易混淆知识点
1、我国人民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上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经济力和科技力是综合国力中的决定性因素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现在已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并非经济强国);;我们是科技大国,也非科技强国。
4、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源于她的先进性。
5、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8、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发挥着愈益明显的作用。
9、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的根本原因是由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1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11、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平均富裕,而是允许并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12、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基本民族政策。
13、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党的基本路线。
14、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其中经济建设是中心,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15、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系该工程的核心工作,其他方面的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而发展是硬道理,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16、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17、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修修补补,而是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速度。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人才,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资源。
19、新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20、教育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
21、我国实行的基本国策是:坚持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对外开放。
22、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精神发展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23、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24、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主心骨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5、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26、增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经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27、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8、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
29、人才是多层次多规格的,各行各业各个层次中都有人才。30、成才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不懈追求。
第二篇:宪法易混淆知识点
宪法易混淆知识点
1、国家对集体经济和对私营、个体经济政策的区别。前者是鼓励、指导和帮助;后者是引导、监督和管理。
2、再次提醒注意第9条第1款中几类自然资源所有权人的差别。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既可以属于公民所有,也可以属于集体所有,但矿藏、水流只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水法》第3条第2款规定,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水塘、水库中的水属于集体所有。
3、分清楚精神文明建设两大项内容各包含了哪几个子项内容: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分为两个方面: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第19条)。
(2)发展科学事业(第20条)。
(3)发展卫生和体育事业(第21条)。
(4)发展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第22条)。
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
(1)普及理想道德、文化和法纪教育,培养“四有”公民(第24条第1款)。
(2)提倡“五爱”教育,树立和发扬社会公德(第2款)。
(3)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反对腐朽思想(第2款)。
4、民族自治地方不包括民族乡。
5、《宪法》第31条是我国建立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依据,注意只有全国人大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6、第64条宪法的修改多数票表决之基数均为“全体代表”,而非“出席会议的代表”。
7、全国人大与人大常委会都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但修改宪法权专属于全国人大,人大常委会可以解释宪法。人大常委会有权修改、补充基本法律和解释法律。
8、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法院院长;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员、检察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并且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
9、第65条第4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禁止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担任的三类职务是指任何级别的职务,而不仅仅指中央国家机关职务。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不包括秘书长和委员
11、三机关相似职权比较
(1)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的建置和区域划分;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的戒严。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戒严。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12、第96条的第2款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乡级人大不设常务委员会。
13、第97条,应记住直接选举的适用范围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14、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行使同级一般行政区域地方国家机关职权和同时行使自治权的国家机关,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第112条)。为保证国家司法制度的统一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不是民族自治机关,不行使民族自治权。
15、民族自治的一个重要内容体现:第113条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中,除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代表外,其他居住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族也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第114条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16、上级法院监督下级法院;上级检察院领导下级检察院。法院对产生它的权力机关负责;检察院对产生它的权力机关和上级检察院负责(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选举法易混淆知识点
1、注意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的分界。读者可作这样的记忆:县级以下(含县级)直接选举,县级以上(不含县级)间接选举。此处选举是指选举人大代表,而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注意第26条第2款精神病患者是有选举权的;注意第6条第3款规定的旅居国外的中国公民可参加原籍地或出国前居住地的选举的条件:
(1)县级以下人大代表选举;
(2)选举期间在国内。
3、准确掌握各级别人大选举的主持者为谁:地级市以上人大选举由本级常委会主持,县、乡两级人大选举由选举委员会主持。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选举委员会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乡、民族乡、镇的选举委员会受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注意上级人大常委会对下级选举的“领导”与“指导”不同。
4、第10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具体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本法确定。设各级人大代表名额的确定机关、备案机关:区的市、自治州和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具体名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本法确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具体名额,由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本法确定,报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5、严格执行城镇与农村人大代表所代表人口数之比为1∶4的有以下几个级别的选举:
(1)自治州、县、自治县(有例外,见第12条第2款县、自治县行政区域内,镇的人口特多的,或者不属于县级以下人民政府领导的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人数在全县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大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同镇或者企业事业组织职工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之比可以小于四比一直至一比一。);
(2)省、自治区;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
6、不执行以上比例的有:
直辖市、市、市辖区(第13条直辖市、市、市辖区的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多于市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仅概括规定不相等比例。
7、注意第12条第2款调整比例的有权决定机关:省级人大常委会。
县、自治县人大中,每乡镇至少有一名代表。
8、直接选举的选区划分标准:选区可以按居住状况划分,也可以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划分。注意每一选区的代表人数:选区的大小,按照每一选区选一名至三名代表划分。
9、选民登记后迁出原选区的:直接列入新迁入的选区的选民名单。精神病患者有选举权,但不能行使选举权利的,不列入选民名单。
10、有关对选民名单不服的救济程序:(1)申诉;(2)选举委3日内作出决定;(3)不服选举委决定,在选举日前5天向选区所在地基层法院起诉;(4)法院实行一裁终局制。注意上述有关3日与5日的期间规定。
11、第29条规定代表候选人的产生。有权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有:
(1)各政***;
(2)各人民团体;
(3)选民或代表10人以上联名。
12、无论直接选举,还是间接选举,均实行差额选举制(第30条第1款)。
13、直选与间选的差额比例(第30条第2款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有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三分之一至一倍;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14、注意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资格(第32条):不限于本级人大代表。
15、务必掌握直选与间选的主持者(第34条在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时,选民根据选举委员会的规定,凭身份证或者选民证领取选票。各选区应当设立投票站、流动票箱或者召开选举大会进行选举。投票选举由选举委员会主持。第35条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由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持。)
16、直选与间选均采用无记名制(第36条第1款)。
17、投票种类(第37条):
(1)赞成;(2)反对;(3)另选其他选民;(4)弃权。
18、委托投票(第38条选民如果在选举期间外出,经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书面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三人。)与代写选票(第36条第2款选民如果是文盲或者因残疾不能写选票的,可以委托他信任的人代写)。委托投票须经选举委员会同意,不同于代写选票。
19、重点掌握无效投票与作废投票情形。第40条每次选举所投的票数,多于投票人数的无效,等于或者少于投票人数的有效。每一选票所选的人数,多于规定应选代表人数的作废,等于或者少于规定应选代表人数的有效。第41条在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
20、掌握第41条当选代表所需票数(选区全体选民或全体代表之过半数)。须注意的是在直接选举中,只有在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时,选举方为有效。所以,对某人是否当选,首先应认定该选举是否有效,然后再看其得票数。
21、监督、罢免单位确定:第43条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者选举单位都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
22、各级有权提出罢免请求或罢免案的主体:第44条第1款对于县级和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三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罢免要求。第45条第1款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主席团或者十分之一以上代表联名,可以提出对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罢免案。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或者常务委员会五分之一以上组成人员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对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罢免案。罢免案应当写明罢免理由。
23、监督、罢免代表的投票规则:第47条罢免县级和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须经原选区过半数的选民通过。罢免由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代表,须经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过半数的代表通过;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须经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罢免的决议,须报送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立法法易混淆知识点
1、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立法机关,二者的立法权限分工是:
(1)全国人大制定、修改基本法律;
(2)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本章中的“法律”一词为狭义用法,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3)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部分补充、修改基本法律。
2、掌握只能制订法律的事项,尤其是第8条
(四)到
(九)项:
(四)犯罪和刑罚;
(五)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六)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
(七)民事基本制度;
(八)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
(九)诉讼和仲裁制度;
3、关于授权国务院行政立法,应注意掌握:
(1)不能授权立法的事项:第9条的但书规定: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
(2)禁止转授权:第10条第3款被授权机关不得将该项权力转授给其他机关。
(3)授权具有期限性:第11条授权立法事项,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及时制定法律。法律制定后,相应立法事项的授权终止。第56条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规,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
4、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
(1)掌握有权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案的九大主体:人大主席团、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代表联名、委员长会议。特别注意代表联名的,要求30人以上。
(2)掌握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案七大主体:委员长会议、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联名。特别注意常务委员联名的,要求10人以上。
(3)向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案的主体中,国务院等五个机关是双重主体,应注意两个主体的差异所在。
5、法律草案审议时,由法律委员会负责修改事宜。通过的票数要求都是全体人员(代表或组成人员)过半数。
6、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均由国家主席予以公布。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基本法律和法律表决时,分别由其组成人员的过半数而非出席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7、注意第28条关于“二审”及“一审”的条件规定,二者的条件有相同一面,亦有差异。第28条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各方面意见比较一致的,可以经两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交付表决;部分修改的法律案,各方面的意见比较一致的,也可以经一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即交付表决。
8、依《宪法》第100条的规定,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只须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而不须报批。依《立法法》第63条第2款规定,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向省级人大常委会报批而非备案。
9、“较大的市”的含义:本法所称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10、经济特区法规的制定者不仅包括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人大及常委会:第65条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决定,制定法规,在经济特区范围内实施。
11、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主体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注意自治县的单行条例、自治条例也是报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而非报自治州的人大常委会批准。
12、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应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而非报批,但若自治区人大制定的是单行条例、自治条例,则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3、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与省级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并不存在上下位阶关系;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对报请批准的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审查时,发现其同本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的规章相抵触的,应当作出处理决定。
14、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效力同等,互不隶属。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在本自治地方优先适用(第81条第1款)。经授权的经济特区法规在本经济特区优先适用(第81条第2款)。
15、注意“改变”与“撤销”的区别(第88条)。一般而言,有直接隶属关系的可改变或撤销,而不具有直接隶属关系的只能撤销。
16、第89条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三十日内依照下列规定报有关机关备案:
(一)行政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三)自治州、自治县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备案;
(四)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报国务院备案;地方政府规章应当同时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应当同时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备案;
(五)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应当报授权决定规定的机关备案。
17、对于须要报经批准才生效的文件不是由本制定机关报请备案,而是由批准机关报请备案,如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第三篇:九年级 思品 第八课+++知识点
第八课知识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
2、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 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是根本问题,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4、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5、兴国之兴国之。
6、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 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 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7、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为原则、为重点。
8、当今时代,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高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顺利实现。只有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0、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
11、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卫生“三下乡”、“万村书库”活动等。
材料题:
1、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整理)
2、如何进行思想道德建设?P1053、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青少年怎样做?
4、青少年如何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思想道德方面 :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积极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教育、科学方面;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第四篇:九年级思品知识点归纳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九年级思品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九年级思品知识点1
第一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1.什么是责任?
——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是不应该做某些事情。
2.责任的来源
①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②责任可以来自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3.如何在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中学生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我们会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①作为子女,孝敬父母。
②作为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完成学习任务。
③作为朋友,忠诚、互助、互谅。
④对于陌生人,扶危济困。
⑤作为普通公民,遵纪守法,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⑥作为社会成员,保护环境、维护正义、热爱和平。
4.为什么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意义)
①不负责任要对后果负责。掩盖过失可能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②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③如果不能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自己负责,就永远无法长大成人。
5.怎样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①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
②约定守时,终身信守诚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
6.承担责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7.面对可选择的责任,我们应该怎么做?
①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进行正确的评估,作出最合理的选择。
②一旦作出选择,就要义无反顾担当责任。
8.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是——奉献精神
9.责任与角色的关系?
①我们每个人都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②在社会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随着所处环境和场所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角色,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
10.怎样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①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
②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11.谁在对我负责?
首先是自己对自己负责;其次是他人、社会对我负责。
12.对自己负责的意义?
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13.对自己不负责的后果?
①为了掩盖一次过失,你可能会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付出更大的代价。
②如果不能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自己负责,你就永远无法长大成人。
14.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
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我对自己负责,说到底,也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
15.什么是承担责任的回报?
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这种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要说回报,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等。
16.什么是承担责任的代价?
当我们承担责任时,也会感受到责任沉甸甸的分量,不会像以前那么轻松。因为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还意味着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17.怎样才能做出最合理的选择?
我们应该有勇气和信念,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进行正确的评估,做出最合理的选择。
18.怎样做到“我承担,我无悔”?
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然要为它们承担责任。有时我们虽然无法改变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位置,但可以改变我们对待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的态度。只要我们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同样能够把事情做得出色。这样,我们仍然可以说:我承担,我无悔。
九年级思品知识点2
第二课 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1.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
①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依存的。
②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
③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
④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2.关爱集体的表现是?
①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
②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③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更大的力量。
3.怎样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①我们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②维护国家的尊严。
③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
④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⑤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4.为什么要参加公益活动?
①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社会责任,又帮助他人,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②带动他人与我同行,共同创建一个互帮互助的和谐社会。
③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①信守承诺。
②勇担过错。
③自觉承担责任。
④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
6.集体与个体的关系?
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在。同时,个体也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7.为什么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集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集体,只有人人都主动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建设出力,集体才会真正成为我们依恋的家。
8.集体的力量取决于哪些因素?
不仅取决于成员数量的多少,而且取决于成员之间的组织和配合。
9.团结的集体的重要性?
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10.怎样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作为公民,我们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11.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
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别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12.守信的重要性?
我们许下诺言,也就意味着自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信守承诺,就会为自己赢得信任。失信于人,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甚至会对他人、对集体的利益造成损失。
13.自觉承担责任的含义?
自觉承担责任,就是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被动地承担责任。
14.怎样自觉承担责任?
①我们要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
②自觉承担责任,就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在反思中,我们将会更加清楚地了解自身的责任,更好地履行责任,并在承担责任中不断成长。
九年级思品知识点3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
1.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3.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世界多极化(政治)和经济全球化(经济)的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4.如何应对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我们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实现科学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为什么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处在初级阶段的原因或表现)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7.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8.什么是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特征)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
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最新表述)
1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什么?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4.如何应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
旗帜就是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5.党的基本路线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根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党从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6.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7.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8.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地位及其作用)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19.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20.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的地位及其作用)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21.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地位及其作用)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2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23.我们之所以取得这些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最根本的一条是什么?
就是因为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4.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就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着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
25.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我们之所以取得这些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为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何时候都绝不动摇。
26.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由于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经过长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27.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
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
29.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
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0.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1.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自觉履行这一义务,我们就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32.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什么?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3.为什么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34.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
35.什么是“一国两制”?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6.实行“一国两制”的实践意义?
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与发展。
37.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8.我国政府将如何对待台湾问题?
我们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39.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原则和态度各是什么?
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态度: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40.我们青少年能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做些什么?
我们要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为祖国统一做准备;要积极宣传我国对待台湾问题的政策;坚决同一切制造“台独”的分裂言行作斗争……
九年级思品知识点4
第四课 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1.现代科技,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也使世界变得更加开放,任何国家都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2.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就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3.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所有国家、各个方面的开放。
4.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关系,两点并不矛盾。在对外开放的同时,我们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5.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其他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等。
人口问题造成的影响: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6.我国资源利用的弊端: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
7.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损失、浪费严重。
8.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9.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10.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11.在人类发展史上,科技发展的每一次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第一生产力。
12.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始终坚持。
13.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14.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意义: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九年级思品知识点5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有哪些?(中华文化的构成)
①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②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③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④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⑤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⑥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
2.中华文化的影响(作用)是什么?(中华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慨,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方面。)
4.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特点是什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5.什么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的魂)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什么?(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6.伟大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重要作用是什么?(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战胜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7.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其具体体现,如新民主义革命时期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有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改革开放以来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
8.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国家:①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②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④要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青少年:①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②我们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体现在自己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之中。
九年级思品知识点归纳
第五篇:2013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归类复习、易混淆知识点归纳
2013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归类复习、易混
淆知识点归纳一、九年级知识点归类复习
(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是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扩国家统一。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0.“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1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2.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3.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4.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三)“基础”类
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大自然。
7.人民民生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8.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的发展。
9.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四)“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
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3.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四项基本原则;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4.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6.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7.我同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门治制度。
8.我同的根本制度是补会主义制度。
9.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0.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固家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1l.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2.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3.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4.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根本是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6.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乎还比较低。
17.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没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8.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巾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五)“本质”“实质”“性质”类
1我国改革的实质(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
3.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
4.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6.国际竞爭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同力的较量。而经济竞争的实质又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实质义是创新人才的竞争。
(六)“最”类
1.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同两制。
2.我国最高同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共同富裕.
4.最富有责任心的人的共有情感: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5.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6.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
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计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8.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或最具权威的是:宪法。
9.最能考验公民责任意识的是:国家处在危难时刻。
(七)“集中”“集中体现”类
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
2.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初级
阶段的基本路线。
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科学技术。
5.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
6.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的经济成分:集体经济。
7.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八)“决定”类
1.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是:教育。决定人们一生命运的事业是:教育。
2.实现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
4.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5.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是:基本济制度。
(九)“制度”类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一国两制的两种制度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核心”、“中心”类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没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十一)“关键”类
1.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是:少生。
2.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十二)“目的”、“目标”
1.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补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大局的目的是:发展。
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门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6.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实现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十三)“原则”“原因”类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同共产党的领导,坚持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4.发展两岸关系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7.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断、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十四)“前提”类
1.两种制度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2.改革和发展前提:稳定。
3.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
(十五)“保证”、“保障”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
2.物质文明发展的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是:政治文明。
3.物质文明发展的精神(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是:精神文明。
4.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十六)、“重要”、“重点”类
1.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4.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所有制。
5.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
6.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公有制经济。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
9.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增强自身实力.(十七)带有”一”的知识点
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没为中心。
2.“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十八)带有“二(两)”的知识点
1.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2.两个特別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3.精神文明建没的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没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4.公有制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国有经济和集休经济
5.“两种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九)带有“三”的知识点
1.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人类在电力、内燃机、新材料和海洋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技术、航大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力代表。使人类进入太空时代。
2.三个代表:中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二个原因或表现:①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4.基本国情的三个方面: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国的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的资源国情:我国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我国的环境国情: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
5.实行计划生育的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人口现状的三个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7.控制人口数量的:个具体措施:晚婚、晚育、少生。
8.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9.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同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0.“三下乡”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城市“创三优”:创建优美环境、建立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
11.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2.公有制经济的三种成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3.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4.新型民族关系的三个特点: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l5.维护民族团结的“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二、九年级易混淆知识点归纳
(一)易混淆知识点归纳 思想道德建设——核心部分、重要内容、中心环节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基础工程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重要任务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
我国的权力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党的基本路线——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
三个代表” ——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最基本国情——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基本国情——人口多,资源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人口、资源、环境国情)
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改革是动力
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新型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二)其他易错结论和易混知识点
1.依法治国:(1)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2)十六字基本要求: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必要保证。
★注意:严惩腐败体现我国的治国方略.但绝对不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前提、中心环节、关键、必要保证)。也绝不能说腐败问题是制约我国发展的根本性、普遍性问题。
2.我国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基础工程、重要任务:(1)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2)基础工程:优先发展教育与科学。(3)重要任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重点:(1)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2)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
4.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宗旨、执政理念,指导思想和历史使命:(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2)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5)指导思想(行动指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6)历史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
6.凡是涉及中共的材料,应联想到: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个代表。
7.我国最基层的国家机构是乡镇、村委会、居委会都是公民的自治组织,都不是国家机构,都不能履行国家职能。监督权是指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所以对公、捡、法、政府的监督是监督权的应有之义,但对村委会和居委会的监督,对非同家机关的检举、举报(如某个公民检举、举报其他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不属于这里所言的监督权。
8.除非暴发大规模的外敌入侵,我国的中心工作都是经济建设,主要矛盾都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千万不要被一些突发事件所迷惑,如认为抗震救灾(洪涝、早灾、风灾、地震)是当时的中心工作,认为首先解决的就一定是主要矛盾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9.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经典错误: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总和、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所有问题。
10.正确行使监督权要实爭求是、以事实为依据。★经典错误:贴大字报、聚众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