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变形的金刚》导学案(学生)

时间:2019-05-12 22:0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不会变形的金刚》导学案(学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不会变形的金刚》导学案(学生)》。

第一篇:《不会变形的金刚》导学案(学生)

《不会变形的金刚》导学案(学生)

学习目标

一、通过阅读小说,探究作品多样性的主题

二、掌握小说写人的基本特点

三、通过阅读把握人物现象

教学方式

一、以学生阅读为主体,老师适当点评

二、不同观点分组讨论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资料链接

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山东文登人。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

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红处方》《预约死亡》、散文集《婚姻鞋》《素面朝天》《保持惊奇》《提醒幸福》,短篇集《白杨木鼻子》《毕淑敏文集》4卷等。《不会变形的金刚》获第四届百花文学奖,《女人之约》获第四届青年文学奖、第五届《小说月报》百花奖,《紫色人形》获台湾第十六届《联合报》文学首奖,《昆仑殇》获第四届《昆仑》文学奖,《生生不已》获《当代》文学奖、《人民文学》作品奖,《预约死亡》获北京庆祝建国45周年文学作品奖,《素面朝天》获全国第五届报纸副刊奖。共发表作品200万字。国家一级作家。

二、内容探究

1分析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2讨论:第一部分中妈妈内心有何种矛盾,她是怎么解决的?

明确:

3讨论:身处贫寒,“我”买毛线的钱是哪来的?

明确:

4讨论:这么艰难的节省却为给儿子买玩具而放弃买毛线,这个妈妈是否太溺爱孩子了?

明确:

5讨论:第二部分中再次出现的一个情节上的矛盾是什么?矛盾是怎么化解的?明确:

6讨论:当儿子把一个女孩子的大号变形金刚弄坏并且决定向这个同学去道歉时,为何“我”如此紧张?

明确:

7讨论:儿子为何就断定那家人会原谅自己而勇敢地去用道歉解决问题?明确:

8讨论:“我想用母亲温馨的心捻成毛线,为儿子织一间温暖的小屋,可惜我不是整个 1

世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

9讨论:“这世界上有许多像花布一样美丽的道理,却做不成衣服”是什么意思?

明确:

10讨论:“人有时飞快地迎着一个东西跑过去,其实是为了躲开它”是什么意思?

明确:

三、内容分析

1讨论:文中几次写到“我”吻儿子,为什么要吻儿子?

明确:

2讨论:当丈夫要打儿子时,“我”为何阻拦?之后“我”为何又亲手打了儿子?明确:

3讨论:为什么打完儿子“我”会肯定这不是最后一次?

明确:

四、人物分析

你认为这一家三口身上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1、儿子:

2、我”:

3、丈夫 :

五、写作特点分析

六 拓展

思考: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当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与社会现实相左的时候你将如何?

七、拓展迁移与发散思维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

珍 惜 愤 怒

毕淑敏

小时候看电影虎门硝烟的英雄林则徐在官邸里贴一条幅“制怒”。由此知道怒是一种凶恶而丑陋的东西,需要时时去制服它。

长大后当了医生,更视怒为健康的大敌。师传我,我授人;怒而伤肝,怒较之烟酒对人为害更烈。人怒时,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放大,寒毛竖紧„„一如人们猝然间遇到老虎时的反应。

怒与长寿,好像是一架跷跷板的两端,非此即彼。

人们渴望强健,人们于是憎恶愤怒。

我愿以我生命的一部分为代价,换取永远珍惜愤怒的权利。

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当你的尊严被践踏,当你的信仰被玷污,当你的家园被侵占,当你的亲人被残害,你难道不滋生出火焰一样的愤怒吗?当你面对丑恶面对污秽,面对人类品质中最阴暗的角落,面对黑夜里横行的鬼魅,你难道能压抑住喷薄而出的愤怒吗?

愤怒是我们生活中的盐。当高度的物质文明像软绵绵的糖一样簇拥着我们的时候,现代人的意志像被泡酸了的牙一般软弱。小悲小喜缠绕着我们,我们便有了太多的忧郁。城市人的意志脱了钙,越来越少倒拔垂杨柳强硬似铁怒目金刚式的愤怒,越来越少幽深似海水波不兴却孕育极大张力的愤怒。

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犹如跳跃的麋鹿丧失了迅速奔跑的能力,犹如敏捷的灵猫被剪掉胡须。当人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当人首先戒掉了愤怒,随后再戒掉属于正常人的所有情感之后,人就在活着的时候走向了永恒——那就是死亡。

我常常冷静地观察他人的愤怒,我常常无情地剖析自己的愤怒,愤怒给我最深切的感受是真实,它赤裸而新鲜,仿佛那颗勃然跳动的心脏。

喜可以伪装,愁可以伪装,快乐可以加以粉饰,孤独忧郁能够掺进水分,唯有愤怒是十足成色的赤金。它是石与铁撞击一瞬痛苦的火花,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喜更像是一种获得,一种他人的馈赠。愁则是一枚独自咀嚼的青橄榄,苦涩之外别有滋味。唯有愤怒,那是不计后果不顾代价无所顾忌的坦荡,在你极度愤怒的刹那,犹如裂空而出横无际涯的闪电,赤裸裸地裸露了你最隐秘的内心。于是,你想认识一个人,你就去看他的愤怒吧!

愤怒出诗人,愤怒也出统帅,出伟人,出大师,愤怒驱动我们平平常常的人做出辉煌的业绩。只要不丧失理智,愤怒便充满活力。

怒是制不服的,犹如那些最优秀的野马,迄今没有任何骑手可以驾驭它们。愤怒是人生情感之河奔泻而下的壮丽瀑布,愤怒是人生命运之曲抑扬起伏的高亢音符。

珍惜愤怒,保持愤怒吧!愤怒可以使我们年轻。纵使在愤怒中猝然倒下,也是一种生命的壮美。

11.作者主张“珍惜愤怒”,其理由是:

12.林则徐主张“制怒”,作者则主张“珍惜愤怒”,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13.愤怒“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使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含义是什么?

14.对文章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以林则徐和医生为例,说明愤怒一则妨碍处世,二则有害健康,然后笔锋一转做出“永远珍惜愤怒”的宣示,令人为之一震,起到了先声夺人之效。

B.愤怒的消极作用早已人所共知,作者发人所未发,言人所未言,专讲愤怒的积极作用,切中时弊,让入耳目一新,颇受启发。

C.作者论及何以要“珍惜愤怒”时,激情喷涌,语言犀利,且善用比喻,妙语连珠,警句迭出,读来颇有痛快淋漓之感。

D.作者主张“珍惜愤怒”,持之有据,也言之成理,不过,结尾处说“纵使在愤怒中猝然倒下,也是一种生命的壮美”,有失分寸,且与前面称愤怒为“双刃利剑”相左。

E.文章热情讴歌了愤怒的积极意义,字里行间溢满阳刚之气,语言含蓄蕴藉,令人回味不尽。

第二篇:《苏幕遮》导学案(学生)(模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主备:肖东光

审核:胡光文

使用日期:

年 月 日

班级:

组别:

组号:

姓名:

《苏幕遮》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词坛成就。

2、把握词中自然清幽的意境,了解用词格律严谨、语言清新自然的特点。

3、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体会词的音韵美。

【学习难点】

1、美读全词,吟咏情韵。

2、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把握诗人的感情。

【学法指导】

诵读法、讨论法

自主学习:

1、知人论世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等职。他精通音律、善作词,其作品善铺叙而含蓄,富丽精细,格律精严。

漂泊的孤独和憔悴失意,是周邦彦词的情感基调。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周邦彦是继苏轼之后北宋中后期词坛领袖,他不同于苏轼追求创作自由,注重抒情言志,而是强调精心勾画,法度井然,注重词境的开拓。

周邦彦开宗立派,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每小组推荐一“诵读明星” 进行评比。诵读提示:

这首词上阕写景,整体格调活泼,诵读时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同时又要读出词人情绪的变化。“燎沉香,消溽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叶上初阳”三句,此人已经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境界清远,诵读时语势要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重读,要读出英姿飒爽的感觉。

下阕抒发怀乡之情,格调轻柔,如梦似幻。“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四句要放慢语速,以喃喃自语的感觉诵读出来。“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人芙蓉浦”三句写词人梦回故乡,要充满深情,突出梦幻的感觉。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主备:肖东光

审核:胡光文

使用日期:

年 月 日

合作探究:

1、词的上片写景,景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王国维认为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个评价?

【在这个雨后初晴的早晨,明丽的阳光照在翠绿的荷叶上,荷叶上还有昨夜的雨滴在滚动,一颗颗,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慢慢被晒干。放眼望去,水面上的荷叶就像玉盘一样圆满,经过雨水的洗涤又那么清新润泽,一片一片在微风中亭亭玉立。】

3、词的下片诗人抒发了他的思乡之情,那么他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从故乡的朋友(渔郎)对自己的想念来写思乡之情。

当堂检测

1、写出古代描写荷花的部分诗句。

2、当堂背诵并默写全诗

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本节课我的学习效率如何?本节课我还有哪些没学懂

第三篇:再别康桥 导学案(学生)

《再别康桥》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徐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2.通过诵读,感受诗人胸中涌动的激情;

3.鉴赏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4.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全诗意象的把握和体味。

教学难点:诗人对康桥的深沉情感及品析“三美”原则。

课时安排:1课时

知识链接: 关于徐志摩:徐志摩(1896-1931),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宁人,“新月派”代表诗人。35岁时乘飞机从南京去北平,因飞机失事遇难,死于泰山脚下。1918-1922年先后在美、英留学,旅英期间开始写作新诗。他创作丰富、成绩斐然,被林语堂称为“情才”和“奇才”。“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词:爱、自由、美。”(胡适语)。写作背景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里逗留了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眼前浮现,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1921年到1922年,志摩从美国来到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康桥时期是他一生的转折点。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常常,他躺卧在康河边的草地上,或看书,或听音乐,或仰望高天上流云,或泛舟河中去寻梦------在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他写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新月派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1923年成立,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胡适、梁实秋等。他们不满足于新诗的自由散漫,而努力地追求新的格律。其中卓有成效的是闻一多。他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诗的词藻,他创立了、和的新格律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课前预习

1、试读,注意诗歌的韵脚,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2、字词积累

青荇()长篙()浮藻()

漫溯()斑斓()笙箫()

3、背诵全诗

课堂探究

一、整体感知1、2、自读,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感情。竞读,由各组派代表进行诵读,根据“准确”、“流畅”、“有感情”三级标准评定“诵

读明星”。

诵读明星:

评选理由:

二、赏析全诗,探究下面问题

三、1、朗诵诗歌,找出诗中的主要景物(意象),说说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思考、讨论:诗的开头一节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结束一节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轻轻”与“悄悄”互换,可以吗?

3.合作探究:《再别康桥》一诗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新月派”提倡的“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即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

4、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美。

巩固训练

(一)必做题

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撑(zhǎng)着彷(páng)徨

凄(qī)清巷(xiàng)道

B.彳亍(chì chù)凄婉(wǎn)

颓圮(pǐ)漫溯(suò)

C.河畔(pàn)荡漾(yàng)

青荇(xìng)长篙(gāo)

D.斑斓(lán)沉淀(dìng)

似(sì)的笙箫(shēng)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她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②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着彩虹似的梦。

③屈原披头散发,形容枯槁,神情悲怆,他于汨罗江畔,放不下故国热土和自己永远挚爱的人民。

A徘徊沉淀留恋B彷徨沉积留连

C 徘徊沉积留恋 D彷徨沉淀留连

3.这首歌词对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原诗进行了改编,请写出下列歌词对应的诗句。①“一船星辉见证那个古典的拥抱”:

②“那片水草还在怀念你撑的长蒿”:

③“谁的衣袖带走那片云彩的来到”:

④“离别笙萧那样沉默像一种凭吊”:

(二)选做题

鹧鸪天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芙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半,又得浮生一日凉。

(1)词的上阕写景,请就作者写景角度的变化作简要分析。

(2)纵观全词,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识积累绘画美、建筑美和音乐美

赏析全诗

1、意象:西天的云彩、夕阳中的河畔、金柳、在水底招摇的青荇、榆阴下的一潭、星辉、笙箫和想象中沉默的夏虫。

情感:依依不舍(1)——无限眷恋(2-4)——放歌抒情(5)——沉默告别(6、7)

2、不可以。“轻轻”放在第一节为全文定下轻灵、潇洒的调子,为下文抒写自己对母校“彩虹似的梦”作铺垫。而“悄悄”放在最后,与上文的“沉默”相呼应,开头“轻轻”重在表达来时动作欢欣愉悦,结尾“悄悄”重在表达去时情感的黯然神伤。

3(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达标训练答案

1、C2、D3、略

选做题

(1)主要能从远眺近观、仰视俯视,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赏析。(要有角度,要

分析)如:由远及近,林断出见到远山,近处“乱蝉衰草小池塘”;上下结合,既写了天上的“翻飞白鸟”,也写了塘里的“红蕖”;动静结合,动的有白鸟翻飞,静的有衰草红蕖;有声有色,写了乱蝉,还写了白鸟和红蕖。

(2)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上阕借景抒情,通过一幅幅画面,展现了诗人那

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境;下阕直接描写人物的抑郁,结尾点出主题,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闲适、悠然、豁达|是一方面,”得过且过又无可奈何“是另一方面。)

第四篇:《短文两篇》学生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短文两篇》课型:略读主备:韩有龙审核:时间:2012/03/20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分析“日”“月”的特点,理解其象征义。

2、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

学习重点:

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学习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这两篇作品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0-1941年间,其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侵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的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了解了写作背景,你就能更准确的把握文中“日”、“月”的象征意义,就会明确“飞蛾”、“夸父”、“姮娥”的形象。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瞬间()旸谷()倘一撮.使().()皓.月()姮娥.()

...

2、解释:倘使:皓月:咏叹:凭栏:飞蛾扑火:

3、任选以上几个词,写一段话。

4、巴金:原名,主要作品《激流三部曲》;

《爱情三部曲》;

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引起巨大反响。

5、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能够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6、文章中所提到的飞蛾象征着什么,它为什么值得人们赞美?

7、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写飞蛾和夸父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8、请同学们找出作者在文章中写自己对月亮的感觉的句子。

9、作者在文章中为什么会有对月亮的那种感觉?

二、学习·研讨

1、“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如何理解这句话?

2、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3、联系这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说说作者写作的目的。

三.拓展·延伸

下面这些诗歌都是托物言志的名作,选择其中的一两首尝试分析作者寄予诗中的思想感情?

《精卫》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四、学后记(总结收获)

资料夹

(一)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

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

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

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

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

他热情关注和支持旨在繁荣文学创作的各项活动,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报告文学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集《爝火集》、散文小说集《巴金近作》、随笔集《随想录》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选》、《创作回忆录》等多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14卷《巴金文集》内,新编的《巴金全集》于1986年起陆续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多年来他还出版了大量译作。

巴金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这方面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

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自有一种打动人的艺术力量。

(二)写作背景:

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时间相隔一天。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

第五篇:主题教学导学案学生

主题教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火种、喷射、火焰、驱寒取暖、驱赶、领袖、气急败坏、惩罚、敬佩、造福、违抗、狠心、双膝、啄食、肝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4、了解希腊神话。

学习过程: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呢?(请写出来。)

下载《不会变形的金刚》导学案(学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不会变形的金刚》导学案(学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师生交往导学案学生

    6.2师生交往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与老师交往,能够正确处理和老师交往中存在的分歧。......

    学案导学指导学生自学

    学案导学指导学生自学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路线图,指示着学生学习的路线、方向和基本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这个路线图去实践、......

    麋鹿导学案学生用

    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27《麋鹿》第一课时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孟庄学校王满红审核人: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我会写本课生字,理解“悄无......

    苦恼导学案(学生版)

    描绘最平凡事情的现实主义 ——契诃夫短篇小说《苦恼》赏析 【目标导读】 1、说明车夫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 2、理解小说用以小见大手法反映社会现实的特色。 3、说明小说中......

    观沧海 导学案(学生版)

    观沧海 导学案 (2018.3)(学生版)主备教师:习志国 课型:讲读课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澹澹、竦峙、萧瑟、听取、别枝、若、次、以、见”等文言词汇。 2、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

    《长江三峡》导学案学生版

    紫琅中学语文学科导学案(学生版) 【课题】:长江三峡 【备 课 组】:高一语文 【主 备 人】:钟海英 【备课时间】:2010-2-23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

    阿房宫赋导学案(学生)

    《阿房宫赋》导学案(学生) 杜牧 一、教材分析 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阿房宫赋》为晚唐文赋,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

    导学案

    14《邮票齿孔的故事》学案设计 一、我会读,我会填 撕( sī) 裁( ) 敦( ) 仍( )齿( ) 二、我知道 1、这篇课文写了关于 的故事。我知道了阿切尔在酒店被一个人用 的举动吸引了,并从中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