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戒掉网游协议书
学生戒掉网游协议书
经调查了解,学生经常利用放假在家的时机,利用家中或同学朋友家的电脑上网玩游戏,有时甚至还偷偷去网吧玩。据观察,该同学已经深陷于网络游戏之中,几近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具体表现在:上课经常出现溜号、跑神、发呆、发愣等症状,下课和同学谈论话题也经常是网游的内容,有时言论和思想出现有血腥暴力等倾向。为了学生能早日告别网瘾,把精力和思想放在学业上,让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要求家长做到以下几点:
1.严格控制家中电脑,掌握孩子上网时间和上网内容。
2.了解孩子行踪,远离不良朋友,远离网吧游戏厅的不良场所。
3.经常陪孩子聊天,走进他的内心世界,真正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4.关注孩子的学习,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同时,要求学生也要做到以下几点:
1.决心告别网络游戏,在家长的监督下卸载电脑中的所有游戏程序。
2.多从事有意义的、对身心健康有益的体育活动,多读书,从书中汲取有益的养分,提高自身的素养。
3.刻苦学习,不向学习中的困难低头,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如果家长或学生无法做到以上几点,那么由此所造成的后果将自行承担。
学生家长:
学生:
年月日
第二篇:如何对待学生迷恋“网游”现象
德育论文
如何对待学生迷恋“网游”现象
网络环境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习惯和方式,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随之而来的消极负面的影响。网络游戏在一些家长和老师的眼中是将孩子引入深渊的魔鬼,是暴力、色情的源头,而孩子们对此却痴迷不已。造成很多父子或师生关系紧张甚至网上时有报道因学生迷恋网络游戏造成的年轻生命的陨落。在我所带的每一届学生中都有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现象,今年新接手的班级中就有五名学生迷恋网络游戏,而且经常一起活动,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对网络游戏的迷恋呢?
我通过网络和《班主任》等书籍杂志学习其他老师处理类似事件的方法,认识到网络游戏并非魔鬼,网络游戏“妖魔化”的背后是我们家长和老师对网络游戏的陌生,使我们对学生心理需求的“视而不见”。要帮助学生摆脱对网络游戏的迷恋,要弄清这几个问题:网络游戏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是偶然的原因,而是多方面共同原因的结果,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何在?如何结合具体学生特点,拟定摆脱网络游戏的方案?
一、网络游戏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网络游戏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主要是游戏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网络游戏取材广泛。大多游戏设计题材广泛新颖,有科幻类的,有畅销小说类的,更多的是惊险刺激的比赛和暴力恐怖的搏杀。其次,在制作上,有电脑技术的支持,制作水平大大提高。从画面上看,更加抽象,浪漫,逼真,震撼人心。参与者能够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视觉和听觉的震 1
撼效果。再次,网络游戏的随意发挥性。网络游戏是以角色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在网络游戏中角色参与的是玩家本身。他们在游戏设定的故事环境下,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由于每个玩家的思维方式不同,故事情节的发展当然是千百万化,只要玩家不中断网络游戏他们就可以一直玩下去,这样玩家就容易获取成就感。最后,网络游戏还有社交的特性。
二、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
学生迷恋网络基本可以肯定是为了满足某种心理需要,因为他们许多正常的需要,在家里、学校,特别是班级内得不到满足。根据研究心理学理论和与学生沟通发现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常见的有如下心理:
1、自尊心受到伤害。现在的中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当听到同学或朋友在一起交流玩网络游戏的体会的时候,他们自己一无所知,好像就没有了共同语言,就有一种失落感,认为自己又落后在同学后面了,觉得这样很没有面子。
2、好奇心的驱使。中学生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一旦他们发现某种新事物,他们的第一想法就是要动手去试一试。对于网络游戏亦是如此。
3、生活中孤独或者没有成就感。这些迷恋网络游戏的学生大都比较敏感,喜欢独处,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学校的规范。这些心理让学生产生一种误解,即网络游戏才是他们真正的玩伴,同时,根据调查显示,很多学生认为在此过程中也开发了他们的智力,训练了他们反映的灵敏度和反应能力等。
三、有助于学生摆脱网络游戏的几点做法
1、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尊重学生并充分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的分析,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并从中摸清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根本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将自己定位为以为心理辅导老师,而不是班主任的角色,恰当的引导学生吐
露自己的心声并要耐心的倾听。然后再提出你的建议。比如,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是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没有成就感,注意力转移到网络游戏中去寻找自己的成就感。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落后的原因,帮助他们分析这种依托于网络游戏取得成就感的狭隘思想,并在行动上帮助他们提升学习成绩,以此来找回他们的自信心和建立正确的成就感基点。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其实学习上做出一道题,也正像砍死一只怪兽一样,成绩出现了进步就像是升了一级一样,而且成绩的提高是实实在在的,而在虚幻的游戏生活中得到的升级只是虚幻的,对人生无任何益处。
2、让家长参与配合教育。从上网学生的家庭情况来分析约有70%的学生是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或父母不和睦的。所以应与家长联系,让他们也了解网络游戏,学会如何关爱孩子,真正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对个别心理承受力强,网瘾很深的学生可以演双簧,逼孩子自省。如以前我班有一个叫陈某某的男生非常迷恋网络游戏,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将钱用于上网,而且经常夜不归宿去包夜,我和家长一起多次教育不见效果,最后和德育主任一起合演一出双簧:德育处假装按学校有关规定勒令回家反省,并劝退,家长然后就是想种种办法让学生回到学校,其中的难堪之处让学生在场见证,然后班主任再找学生交流他父母的做法是为了什么,引导学生对自己上网行为的反思,同时表现出班主任对学生前途的真正关心,然后家长就以班主任做突破口,希望班主任向学校进言希望留住这个学生,班主任就表示要看到学生的改过的诚意,家长再乘机“献计”,带着学生找各科老师写保证书,让老师同意重返课堂并监督。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处处表现出为了孩子能上学而忍辱负重,孩子大受感动,后来该学生在校期间都没有再玩网游,中考也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3、开展主题班会,使学生自发形成是非观念。喜欢玩网络游戏的同学在教室
就喜欢谈论游戏内容:如何打怪、在哪里升级快、做什么任务、副本、漂移、外挂、外挂什么的,导致很多没玩过的男生觉得很丢人,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玩过网络游戏的男生达到一半以上,而没玩过的学生也计划在暑假期间玩一玩。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如何做呢?班主任既要通过常规的教育教学,又要通过言传身教的个人魅力,还要通过学生集体产生的相互影响在诸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引导和帮助。因为后者更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更能从内心长远的影响学生。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辨力和自制力,如果让学生们看清游戏的本质与弊端,他们会自觉地从根本上建立一道思想防线。我在班会课召开了《网络游戏利与弊》的辩论会。首先抛出辩题“初中阶段玩网络游戏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后让班委组织,学生自由分组,推出自己的辩手,收集材料开展辩论。甲方观点:玩游戏能劳逸结合,有助于学习;有些游戏有历史文化背景,可以增长知识;游戏可以成为共同的话题,促进同学间的交流;游戏可以开发智力。乙方观点:初中阶段学生的自制力还不是很强玩网络游戏很容易上瘾,难以自控,初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玩游戏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影响学习。通过辩论学生对游戏的认识趋于全面,但终究利小弊大。同学们认识到游戏对其伤害之重。然后班委乘机与同学商定将初中阶段禁止玩任何的网络游戏作为一项班规。
4、家校联手,让学生假期生活充实而有意义,从而远离网络游戏。孤独的学生容易沉迷网络,因为他们需要在虚拟的世界寻找归属感。因此首先帮助那些爱玩游戏的学生构建真正的朋友圈。第二指导家庭教育,防止网瘾产生。家长与学生要加强沟通,设法使家庭生活充满亲情感且不单调。第三创建多元的假期休闲文化。学生们去玩游戏除了无聊、好奇、同伴相邀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知假期生活如何过。因此引导学生建立如何渡过假期生活很重要。除了
每天一定量的学习任务外,创建多元的假期休闲文化比如师生共读一本书并坚持写读书心得,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父母做家务等等都是让学生有事可做的好办法。一旦多彩的现实生活占据了学生们的假期,他们就不会再沉迷于网络了。
第三篇:如何帮助中学生戒掉网瘾
如何帮助中学生戒掉网瘾
摘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可以给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只有在使用过度的时候,才会发展成网络成瘾,所以要合理利用网络。青少年网络成瘾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特别是近期关于网瘾治疗等问题引起了国内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过内外各项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一些访谈阐述了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象及原因,特别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等问题做了进一步研究,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调查研究对策 会谈 尊重接纳 关爱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放学后基本上没有伙伴一起玩耍,网络游戏的互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伙伴位置的空缺。
在应试教育下,孩子的学习压力普遍比较重,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让孩子感到活得很累,而在网络游戏中没有老师和家长强迫着写作业,心情比较放松。
许多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家长常常会数落孩子并和其他优秀的孩子进行比较,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而在网络游戏里,孩子却可以过关斩将畅通无阻,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这些孩子于是在网络游戏中寻打自信和心灵的满足。大部分网络游戏都有各种奖励措施,当孩子玩到一定分数时,就会得到某
种奖励,这让在学校里从来得不到老师表扬和奖励的孩子得到了心灵的弥补,许多孩子就是为了得到奖励而沉迷其中的。
还有一部分孩子厌恶学习,迷恋和追求网络游戏的激情和刺激,这是最棘手的孩子,需要家长和老师付出特别的心血来帮助。
不强行禁止。许多家长采取强行禁止孩子上网玩游戏的方法,锁住电脑或停掉网络。这种做法的危险是容易将孩子推向外面的网吧。一旦孩子进入网吧,则脱离了家长监督的视线,更难管理,而且网吧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对不辩是非的小孩子来说,网吧里太多的陌生人,绝对是一大安全隐患,所以家长不要和孩子硬碰硬,绝对要避免“逼”孩子走进网吧。
培养孩子网络之外的兴趣。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网络之外的兴趣,比如绘画、音乐、体育运动、收藏等。当孩子有一项爱好时,自然就不会花费很多的心思在网络游戏上。家长还应带孩子多外出,亲近自然,去图书馆阅览图书,去博物馆参观,听音乐会,看电影,拜访亲朋好友等,有意识地减少孩子亲近网络的机会,将孩子的注意力从网络游戏中转移出来。
创造孩子和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多给孩子创造一些和伙伴交往的机会。生日及圣诞节时,鼓励孩子自己筹办家庭聚会,邀请小伙伴来家中。家长应积极给孩子出主意,帮助孩子设计诸如猜谜语、击掌传花等游戏节目。家长还可以给孩子一定数额的赞助费,购买孩子们喜
欢的小奖品,以激发孩子参加游戏的热情。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在和伙伴的交往中明白,只有现实中的朋友,才能带来真正温暖的友谊。坚持这样做,孩子一定会逐渐减少上网游戏的时间。
奖励为主,惩罚为辅。对小学生来说,奖励比惩罚更有效。根据孩子具体的情况,进行奖励,奖励方法可以是游戏时间,也可以是其他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比如漫画书,外出旅游等。孩子会为得到梦寐以求的礼物而努力控制自己不去玩游戏,这是提高孩子自控力的好方法。当孩子做到连续一个月不玩游戏时,对游戏的兴趣就会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消减。在孩子克制自己不玩游戏的时间里,家长应把握好这段难得的时光,引导孩子进行健康有趣的娱乐活动。比如,家长可以带孩子玩成语接成游戏,还可以带孩子看场电影。当孩子发现,生活中还有许多比网络游戏更有趣的节目时,自然就不那么迷恋网络游戏了。如果孩子屡教不改,依然我行我素地上网游戏,家长则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比如,把电脑搬进自己的卧室。但是应注意不要和孩子硬顶,避免把孩子推向网吧。
在帮助孩子预防和克服“网络游戏迷恋症”上,家长必须做个有心人,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帮助孩子从网络中走出来,投身到健康正常的学习生活我们要引导他们健康上网。网络生活方式的引导,不能在“禁”或者“放”之间选择,要用科学的方法疏导他们的心灵。我们要帮助学生提高自控力,帮助设计好上网时间,减少对虚拟生活的参与。我们要建议家长友好平等地和孩子交流,让他们感
受到家的宁静与温暖,不再过分寄情于网络中。家长应始终记住一点是:引导永远比截堵更积极,更有效。
加强中小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引导他们正确的使用网络资源。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改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让父母多关心孩子,满足孩子的缺失感。加强家庭成员间互动,让他们重新获得互相间的信任,共同解决网隐问题。
总之,戒除“网瘾”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帮助学生戒除网瘾是不容易的,而且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其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首先,要耐心地教育学生认清“网游”之害,远离“网游”,告别网吧。其次,对于初涉“网游”陷入不深的学生,要做好个别疏导工作,绝不要轻言放弃,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再次,对于已经沉溺“网游”的学生,通常的教育方法是无能为力、难以凑效的,班主任切不可采用非专业、简单化的教育方法而误事,一定要建议家长陪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寻求专业帮助。
第四篇:如何让中学生戒掉网瘾
如何让中学生戒掉网瘾 家长提问: 我的小孩去年开始每天去网吧,晚上都不回家吃饭。老师反映说他隔两天就 逃课。我才知道他经常去网吧玩游戏。为此我伤透了脑筋,我减少了他的零花钱,但是情况依然没有缓解。我该怎么做才能戒掉孩子的网瘾啊? 都市学堂老师解答: 网络游戏不能一棍子打死,但上瘾绝对不是好事,教育方法是易疏导不易堵,要耐心平等地与孩子商量,还要借助社会力量,如心理医生、玩游戏过来的人帮 助劝导孩子等。孩子沉迷于网络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心理感到比较空虚造成的。对策的关键在 于转移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让孩子觉得有事可做、愿意去做,但不同的孩子需 要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前提是你要了解你的孩子,知道孩子为什么去、什么时候 去、和哪些人一起去、都在玩什么、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兴趣、从哪里开始的等等 内容。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才能针对孩子的问题找出采取的策略,一定要进入孩子 的心里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
第五篇:申论:网游实名制
申论:网游实名制
【核心观点】
(1)网游实名制的推行在中国合理合法,但却可能推行过程中存在“不适用”的情况。因为,在中国任何隐私信息在因特网上的泄露都可能导致公民的生存权利受到国家机器的威胁。另外,对于很多同时在玩多款游戏的职业玩家来说,也并不想让自己的家人朋友知道自己的上网隐私。“网游实名制”确实能很好地引导并规范目前的网游市场,但是“隐私权”的保护是一个大问题。
(2)今天中国网络产业的蓬勃发展,已经让相关部门面临一个两难的处境:一方面是这一产业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让有关部门难以割舍,在执行某些相关规定时也必然会顾虑太多,陆续出台的相关措施和规定也就成为“一纸空文”,譬如说之前推出的“防沉迷系统”。另一方面是青年少“网游成瘾”已成为一个日趋严重的社会现象,迫于社会保护未成年人的强大舆论宣传,又不得不对网络游戏的危害性加以限制。
于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网游实名制”变出台了,认为这个政策需要成功,如何加大“执行力度”是关键所在,毕竟“验证身份证号码”的“真伪”就已经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另外,如此众多的“网吧”,谁能保证一定遵守这一规定呢?或许,需要有关部门下“狠心”,以强大的“处罚力度”迫使“网吧”不敢为之。
(3)靠“网游实名制”去扼杀网瘾只是我们的其中一种“解决方式”,而并非是全部,更不是根源性的对策。国家公务员网老师认为,戒除青少年的网瘾,“家庭、学校和社会”需要从“网瘾产生的源头”进行预防。
家庭和学校应把功夫花在网络外,解决青少年学习中的压力。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课外活动,解决人际交往中的困惑,鼓励他们多与人交往,但在交往中要选择交往对象,同时要给其创造人际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把压抑的情绪通过正常的人际交流宣泄出来,让其体验到现实人际交往的成功,从而帮助他们重建自信。
同时,还要根据其心理特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对已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家庭和学校应在予以充分理解和了解的基础上实施教育。家庭和学校应把沉迷于网络的行为后果告诉他,信任而平等地与其沟通交流,使其认识到沉溺网络可能对自己造成巨大危害。
【社会问题的背景】
(1)2010年6月22日,文化部公布《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网络游戏账户需通过有效身份证件实名注册;网游经营过程中不得设置强制对战;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虚拟物品交易服务等。这是中国第一部专门针对网游进行管理和规范的部门规章,该《办法》将于2010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
(2)网游实名制有三个系统:一是注册系统,玩家使用有效的身份证件实名注册;二是查询系统,可以查询玩家所玩的游戏和在线情况;第三是认证系统,与公安部门配合对注册信息进行认证。
(3)实名制成为了《办法》中诸多条款规定的核心前置要件。如对于未成年人进行游戏时,对不适合的游戏及游戏时间的限制;用户凭真实注册身份在与网游企业发生纠纷时进行维权等,都需建立在实名制的基础上。
(4)文化部还在这一规范中强调网游经营过程中,不得设置未经网游用户同意的强制对战,不得以随机抽取等偶然方式,诱导用户采取投入法定货币或者网络游戏虚拟货币方式取得网游产品和服务。
(5)对于虚拟货币的交易,《办法》规定,网游用户的购买记录、用户间的交易、账户记录等信息均不得少于180日,将网络游戏虚拟货币发行种类、价格、总量等情况按规定报送注册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备案等。与此前发布的针对虚拟货币的相关法规文件相比,文化部这次新加进了一条,要求对未经审批通过的游戏不得提供交易服务。
(6)《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负责制定《网络游戏服务格式化协议必备条款》。网络游戏运营企业与用户的服务协议应当包括《网络游戏服务格式化协议必备条款》的全部内容,服务协议其他条款不得与《网络游戏服务格式化协议必备条款》相抵触。由此则将有助于消除“霸王条款”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