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孩子性格脆弱怎么办?
孩子性格脆弱怎么办?
【问题描述】
我的孩子性格脆弱,经受不起任何打击,一点小事就让他心神不宁。我也试着改变他这种性格,可是每次看到他哭泣、痛苦的样子都让我难受,也就放弃了。一个男孩子这样脆弱,以后长大了怎么办?我们该怎样帮助孩子调整?
【分析解答】
性格脆弱,分析起来大概有几个原因:
1.家庭溺爱。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使孩子不能客观看待外界环境,失去独立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孩子遇事没有主见,表现出脆弱的性格。
2.缺乏抗挫折教育。孩子必须知道在学校和家庭的关怀之外还有很多社会现实要自己面对,也有很多困难需要自己克服。如果没有抗挫折意识,孩子会在遭受困难时表现得脆弱。
3.家长过分参与。很多家长喜欢参与到孩子的各种事情中,孩子没有独自克服困难的经历,家长的过分积极使孩子显得无能。
4.自尊心过强的孩子如果早年受到严厉的责罚等,或者遭遇家庭变故可能会变得脆弱。家长怎么帮助这样的孩子克服弱点呢?
1.独立教育。家长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继续溺爱孩子,不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他们可能要永远脆弱下去。同时,家长要管住自己,千万不要因为同情孩子,怕孩子受苦而放弃训练孩子的机会。
2.抗挫折教育。小狮子出生没多久,狮子妈妈就会把它们带到山坡旁边,把它们一个一个踢下去,然后看着小狮子自己艰难地爬上来。许多小狮子爬不上来,或者一边爬一边往下摔,狮子妈妈也绝不会把它们衔上来,她会一直等到每一只小狮子都自己爬上来。这就是狮子的抗挫折教育。家长也一样,要提醒孩子各种困难的存在,并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们自己尝试着克服困难。
3.及时鼓励。脆弱的孩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变坚强的。脆弱的孩子需要鼓励,家长要耐心,要时刻鼓励孩子你能行。给孩子讲故事是很好的办法,比如:伟人是怎么克服困难的,意志坚强的人是怎样度过难关的,依此鼓励孩子。
4.打击到来的时候,家长要和孩子一起面对。如果孩子遭遇到打击,家长要认真分析孩子遭受打击的原因,教孩子把一个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而不是把所有的悲观情绪都集中起来,让自己更加痛苦。
脆弱的孩子没有承受大风大浪的能力,一点小事也能让他们精神紧张。这种孩子很容
易产生不自信和心理疾病。但是,脆弱不是天生的,通过后天的家庭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节孩子的性格。
第二篇:性格——孩子
性格〃 健康〃快乐
每个家长都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愿望。诚然,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家庭的重心越多的向孩子倾斜,因为家长知道,他们输不起!自然而然的加大了对孩子教育的投入。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日益富裕的生活给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世代传承的“孩子和家长共同谋生”的教育情境消失了。但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儿,他们看到过去一些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就不假思索地套用其模式。这样,用贫困年代的方法来教育富裕年代的孩子。就好像在农业示范区最先进的温室里用”刀耕火种“的办法来种庄稼一样,其结果可想而知:家长越希望孩子有本事,孩子越无能;家长越希望孩子长志气,孩子越得过且过;家长越希望孩子刻苦,孩子越逃避困难;家长越希望孩子勤奋,孩子越懒惰;家长越想说服孩子,孩子越不爱听。那么,如何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子女则切实的摆到了每个家长的面前。结合我们教育孩子的一些做法,谈一点体会。
一、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首先应注意培养孩子坚韧的性格。第一要教会孩子正确看待造成自己失败的原因,经常和孩子一起分析遇到的问题,教孩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事物,抓住问题的关键。
第二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了解并发挥自己的长处。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而正在成长的孩子们就更需要时间来体验挫折,享受成功,进而认识自己。第三要帮孩子做应付困境的心理准备。只要父母注意从小培养孩子以积极的心态来应付自己周围的一切,孩子的生活就会时时充满了阳光,当他遇到困难时,就不会总是感到自卑和畏缩了。
二、保证孩子健康的成长
首先保证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要搞“精神虐待”。第一不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让孩子的身心承受超负荷的压力,最终导致这样那样的心理障碍甚至疾病。例如,有位家长把一个七岁孩子所有的课余时间都安排了各种各样的训练课程,钢琴、绘画、英语、书法、下棋、作文等等,结果孩子由于过于紧张造成抽动-秽语综合症。第二,家长的过分挑剔、完美主义造成孩子许多心理障碍。例如,家长对孩子写作业要求甚多,孩子写一笔要反复描,擦了写,写了擦,结果动作拖拉,有时考试都写不完,严重的还会造成强迫行为。第三,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会传给孩子。有的孩子从小体弱多病,家长非常担忧,经常抱怨、烦躁不安、絮絮叨叨,对孩子过分关注,结果孩子变得敏感多疑、自卑、退缩、神经质。第四,家长对孩子总是否定,让孩子失去自信心。家长总希望孩子要表现得和自己小时候一样好,甚至更好,稍有一点缺点就横加指责,把打骂当成家常便饭。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要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家长要容忍孩子有缺点,耐心等待孩子成长。当发现孩子的问题时,先反省自己的问题,放松一点,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孩子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自己解决不了,可以找心理医生帮助分析和矫正。其次要培养孩子勤劳的习惯,保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培养儿童的劳动习惯和动手能力,应该从儿童很小的时候开始。孩子小时候,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很好奇,总是跃跃欲试,帮大人扫地、洗碗啊什么的,这时候家长只要注意引导就可以使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第一在儿童自己做了什么事情的时
候,不管做的结果如何,也不管事情有多小,家长都要热情的加以鼓励,这样,孩子才会体会出自己动手 的乐趣。让孩子参与到自己的劳动中,比如妈妈洗衣服的时候,也要求孩子一起加入,洗红领巾之类,使工作变的有趣一些;同时也趁机教会孩子一些劳动的技能。第二充分利用榜样的作用,密切配合老师的活动。儿童特别喜欢模仿,可以适当的在其面前表扬一下其他孩子如何勤劳等等,同时不要忘了告诉他,“只要你愿意,也能和他一样,咱们一起试试吧?”在这方面。老师往往做的很好,很多儿童在幼儿园或学校里都很勤快,在家却什么都不做;在这一点上,家长应该向老师们学习,正确引导孩子。第三可适当给以物质奖励,巩固精神奖励的效果。我很欣赏我的一个朋友的做法,他为自己的孩子制定了一套培训方法,并明确了相应的奖励标准,引导孩子自理、自立、自强,达到标准予以奖励,达不到标准予以处罚。孩子有兴趣干的事情,比如学习围棋、外出旅游的费用必须用自己的劳动挣够相应的费用。这个方法后来我在《现代家长》上面也得到了验证,据说效果很理想。
三、让孩子快乐成长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注重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第一,密切同孩子之间的感情。做孩子最好的朋友并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玩耍,让他们学会愉快融洽的人际交往。第二,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机会和权力。快乐性格的养成与指导和控制孩子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要设法给孩子提供机会,使孩子从小就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决策权。第三,教孩子调整心理状态。应使孩子明白,在受到某种挫折时,要让他知道前途总是光明的,并教孩子注意调整心理状态,使他恢复快乐的心情。第四,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应结合事例教育他们,人生的快乐不能仅与物质财富的占有划等号。第五,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为孩子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孩子必要的引导,孩子的业余爱好广泛,自然容易拥有快乐的性格。第六,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和谐。家庭和睦,也是培养孩子快乐性格的一个主要因素。
第三篇:孩子性格倔强怎么办
孩子性格倔强怎么办?
有不少家长估计都在烦恼一个问题,就是孩子性格十分倔强。学习成绩倒是还可以的,只不过就是脾气十分倔。平时有什么问题问他,他随便敷衍两句,一旦问的多了,就说“好烦”,然后任你怎么问都不说话了。有一些时候,比如他要玩游戏,就一定要玩,否则就大吵大闹乱发脾气。还有一些时候,家长在教育的时候语气说重了,类似于“你不要吃饭了”或者“你不用回来”之类的话一旦说出去,孩子就还真不吃饭或者是摔门而出,留着家长在那边担心,他自己一个人在外面玩的十分愉快。这种性格的孩子,家长该如何是好?
其实任何一种性格的养成,肯定都和家长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孩子性格倔强,多半是因为在前期的教育过程中,家长总是用一种十分宠的态度,或者说是社会上十分流行的“赏识”教育在培养自己的孩子。孩子一直没有受过挫折,所以就会形成一种思路,那就是我要求的都是对的,在长期这样的思路影响下,孩子就会变的十分倔强。问他问题的时候,他不乐意回答了就说好烦,他要玩游戏的时候,就必须要玩,家长骂他,让他别吃饭的时候,他就赌气不吃饭。因为在孩子的思路里,他的行为都是正确的,家长必须要服从他。这种思路一旦形成,就会有大大小小的问题出现,那家长在面对倔强孩子的时候,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搞定”他呢?
当家长遇到倔强的孩子的时候,不能只是一味的指责孩子怎么这么不讲道理,其实在孩子的思路了,他可能根本不知道这件事为什么不能做。家长首先应该告诉孩子为什么这件事不能做,然后要怎么做才正确,让孩子逐渐形成一种做事的思路,那就是先考虑能不能做才去做。而且,在面对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也不能家长说了算,家长说清楚为什么不能做之后,需要给孩子一个机会,让孩子表达他自己的想法,那就是这件事为什么他必须做,双方都了解清楚各自的意图之后,家长如果觉得孩子的意图是不对的,那就要拿出一些证据来反驳孩子,让孩子明白个中道理。可是,如果遇到那些不讲道理的孩子怎么办?那就得“路见不平,该出手就出手“。这里当然不是说让家长出手打孩子,而是说家长必须有自己鲜明的态度,孩子如果一点道理也不讲,家长也不需要留情面,直接让孩子自己在那边郁闷生气,不要理睬他,让他感觉到父母的权威,甚至是采取一些惩罚的措施,让孩子体会不讲道理的后果。同时,我建议每个家庭都应该和孩子坐下来一起制定一些家庭的规则和公约,大家一起来遵守,并都可以做制定法律的人,让孩子制定法规的同时也要让他体会到既然规则制定了就得严格按照规则实施,家长也需要以身示范,没有任何人有特权逾越家庭的公约。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基本不会无理取闹,会是一个讲道理的孩子,也不会养成倔强的性格。
第四篇:关爱和呵护心灵脆弱的孩子
关爱和呵护心灵脆弱的孩子
随着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诞生了。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而这些孩子却留在家里,多数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孩子们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成为心灵最脆弱的孩子,是儿童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目前,我镇留守儿童近1800人,并呈继续增长趋势,仅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在校学生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42%。随着留守儿童的剧增,这些心灵脆弱的孩子如果得不到关爱和呵护,将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镜头一: 2011年3月,某村发生一场火灾,火灾是因两兄弟在家中玩火引起,尽管过火面积仅有15平方米,周围群众从发现起火到扑灭仅用了十几分钟,却造成了6岁的大宝和5岁的小宝两兄弟双双死亡。大宝和小宝的父母都在温州打工,把两个孩子托付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这天上午,当两位老人到田里干农活时,两兄弟点燃了柴草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爷爷奶奶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可是,再大的悲痛也无法挽回孩子的生命。
镜头二:2010年6月,某村一名孩子在池塘中溺水,落水者也是一名留守儿童,端午节到姑姑家走亲戚后,与同村的另外两名男孩私自结伴到村西的池塘中戏水。谁知,这名少年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就再也没上来。这孩子的父母到外地打工了,负责照看孩子的外婆听到这个噩耗后,突发高血压住进了医院。村里只有与孩子的父母联系,电话中都不敢说实话,只说“孩子病得很重,让他们快点回来”,怕孩子的父母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镜头三:六年级(3)班的杨思同学,因为爸爸妈妈长期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和学习,她从小就不太喜欢和别人说话,有时候在学校一天下来都不会说到几句话,课堂上更是从来没看到她主动举过一次手,有比较严重的自悲倾向。
用火不慎、溺水、交通等安全事故常有发生,悲剧一个个摆在我们面前;许多孩子出现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神经过敏等心理健康问题;大多数孩子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等学习态度问题;部分孩子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行为习惯问题。这些不良习气的存在给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危害,我们不可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为了关爱留守孩子,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我们应尽力地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这一任务。那么,应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呢?
一、营造关心“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
建立并完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保障机制。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由政府牵头,学校组织,居委员会、派出所及热心的退休教师等参加。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访问制度、与在外务工父母联系制度,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关心和保护责任。各级妇女、共青团组织担任“代管妈妈”行动,为“留守儿童”营造亲情、加强管理。
二、重视“留守儿童”的帮助与指导。
“留守儿童”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比如镜头中的杨思同学,要培养她良好的性格,健康的思想,必须重视个别帮助和指导。通过一对
一、面对面的接触才能真正了解她,恰当处理她的害羞、自卑、防卫心理带来的沟通障碍。在个别帮助时,要针对不同家庭情况所带来的不同心理状况,分析其性格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发展积极的性格特征,调整消极的性格特征。如,在学习上有什么困惑;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交往上有什么障碍;心理上有什么想不开的等等,我们可以让她去找自己信得过的老师谈话,内容可涉及校内外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辅导交流过程中鼓励她勇敢发表看法、宣泄情感、探索解决所面临问题的办法。
三、多与“留守儿童”家长交流与沟通。
一要让“留守儿童”的父母感受到由于他们的不关心给孩子造成的后果,督促他们要定期与孩子交流通过电话或书信沟通,给每位留守儿童的家长寄去《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信里着重强调联系和沟通的问题,要求他们平时多给孩子写写信打打电话,多多了解孩子在学校、在家中的情况,关心他们心灵上的感受,保持心灵的最近距离,深入孩子内心,鼓励孩子,人虽在外,却及时通过孩子和其爷爷奶奶等和老师多方面了解孩子,针对孩子,对症下药。二要让“留守儿童”身边的监护人懂得如何教育这些留守学生。这并不容易,需要老师的苦口婆心,循循善诱;需要老师的吃苦耐劳,经常家访,以诚打动人,让老迈的教育经验变成适合孩子特点的鼓励、交流等好的教育方法。
四、建立学校 “留守儿童之家”。
一是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记载好留守学生父母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家庭情况、学生监护人姓名、联系方式等。充分关注到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和个性需求,把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以及各阶段变化情况记录下来,且有针对性地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个别教育、进行补偿教育,并主动与学生监护人联系。
二是建立“爱心图书室”,开通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给家长写一封书信,弥补这些孩子“亲情上的缺失”。使学生们真切的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使学生在心灵上得到了安慰,对自己父母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
三是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教师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四是开展以“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结队帮扶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帮助一、二名贫困留守学生,树立留守学生自立自强勤学守纪的榜样,以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在班集体为留守学生集体过生日、唱生日歌、送小礼物、送祝福等。
总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更是社会、学校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要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给这些心灵最脆弱的孩子们。
第五篇:孩子脆弱心理的表现及克服的方法
宝宝什么时候变得脆弱敏感
三岁以后,宝宝突然对成人表现变得敏感、脆弱,孩子开始对妈妈在感情上依恋。可能因为一点点小事情就会哭哭啼啼,没有安全感,说明孩子的情感敏感期到来了。到了六岁后,以前绝不会引发他哭啼的事情,而在这个时候他却会委屈和哭泣,情绪极不稳定,对父母传递过来的情感高度敏感,父母情绪稍微有一些变化,他的眼泪就掉下来了,把注意力转移到父母对他的情感上来,在幼儿园,和小朋友有一点点小矛盾,就立刻哭着说要妈妈,以前总是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现在忽然哭着不让妈妈离开,必须陪着他。这个时候家长就下个定义:认为孩子太脆弱,承受力差,爱哭,这样的结论是不妥的。任何情感都需要表达出来,宝宝敢于说出,这样可以产生积极作用。
宝宝为什么如此脆弱
现在的宝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宠爱,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凡事要求家长迁就,致使感情和心理相当脆弱,动不动就哭鼻子。比如,在幼儿园受了老师一点小批评,和小朋友玩受了点委屈,家长没答应他的要求,等等,这些都能让这些感情脆弱的宝宝情绪低落。
感情脆弱的宝宝一般有哪些表现
1、宝宝过于敏感自尊
这类宝宝很在乎别人的评价,尤其是受到嘲笑、轻视后会感到十分害怕,形成自卑脆弱、退缩逃避、气量偏小的性格,在行为举止上常常显得拘谨、不爱说话、喜欢独来独往。
2、宝宝虚荣心强
现在很多的家庭都给宝宝提供过于优越的物质条件,从而助长了宝宝在物质上的虚荣心。专家认为,在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往往会过高地评价自己,再加上很多家长喜欢盲目地夸奖宝宝,使宝宝产生在精神上的虚荣心。虚荣心强的宝宝很喜欢攀比,如果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往往会感到强烈的失落感,心理失去平衡,脆弱不堪。
3、宝宝赢得起输不起
输赢本乃兵家常事,可是有些宝宝赢了,他会高兴得手舞足蹈,输了,他就怨天尤人、垂头丧气,甚至自暴自弃。
4、缺乏直面挫折的勇气
同样是摔跤,有的宝宝能自己迅速爬起来,拍干净身上的尘灰,继续若无其事地玩耍;而有的宝宝却只是趴在地上啼哭,伤心。这表明,在挫折面前,后者缺乏直面挫折的勇气,心灰意懒、逃避退缩。
家长如何帮助宝宝克服脆弱
1、给宝宝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逐渐扩大宝宝的交往范围,尽可能地挖掘宝宝的优点,使宝宝在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成功,让他有充分把握和表现自己的机会,获得他人的认可、赞美,树立自信心。
2、注意教育的方式,不要纵容宝宝的消费欲望。要培养宝宝节俭朴素的生活习惯;不要盲目表扬宝宝,使其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让宝宝受得起表扬也受得起批评。
3、要有一颗平凡心,正确对待宝宝的输赢。当宝宝失败时,家长鼓励宝宝,把宝宝从脆弱的感情中拉出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家长能够对输赢淡然处之,宝宝对输赢的心态也就能摆正了。
4、在挫折教育上,身教重于言教。当家长受到挫折时,冷静、坚强、勇敢的心态可以潜移默化培养宝宝直面挫折的勇气。当宝宝面对挫折时,家长要显得平静,淡化宝宝的受挫意识。当宝宝经过自己努力克服了一些挫折后,家长要及时赞扬宝宝,让宝宝在心理上获得一种胜利感,从而增强克服挫折的自信心和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