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好孩子成长中的领航员
做好孩子成长中的领航员
曾看到这样一段话: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颗还没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他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做为父母,我也经常会想,我的孩子会是一粒什么样的种子呢?可是,不管孩子是一粒怎样的种子,我们都应该为种子提供更为肥沃的土地,为它翻土、施肥,坚持做好种子发芽前的一切准备。孩子的幼儿时期是最为重要的时期,我认为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好习惯是尤其重要的,但更需要家长及老师的正确引导。欣赏孩子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最佳手段。一个孩子,其最可人之处不在于她的聪明活泼,而在于她的自信。自信有助于她现在与将来勇敢地面对来自学业和其它一切方面的挑战。培养自信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无形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声赞扬,都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鼓舞孩子的斗志,增强孩子的信心,激发孩子的勇气。当孩子取得小红花时、主动帮我们做家务时……我们都会奖给她一句“你真棒”并传递一个欣赏的眼神。我们的孩子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成长着。对于父母亲来说,爱孩子是天性,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但知道怎样爱孩子,却是一件困难的事。无数次的育儿实践,使我们懂得了“爱孩子就必须懂得欣赏孩子”的道理,激励和表扬的效果远胜斥责和打骂。
让孩子懂得尊重老师、尊重父母,有助于孩子自觉矫正自己的日常行为,养成好的习惯。老师和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重要、最神圣的人。树立老师、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望,使孩子自觉地、发自内心地按照老师和父母的要求矫正自己的行为,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这是小孩受益终生的宝贵财富。让孩子学会尊重老师,要求家长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尊重自己的老师,更要尊重孩子的老师。凡是老师要求家长支持配合的事情,父母都要全力支持和配合,目的就是树立老师在孩子心目中崇高的威望。教育孩子尊重父母,最好的办法就是守信。让孩子从小遵守诺言,懂得什么是“一诺千金”。一方面有利于树立家长的威望,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孩子,孩子需要平等的教育。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我们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家长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为人父母者的天性使然。但如果这种期望超过了孩子所能承受的,就变成孩子的负担,就妨碍孩子幸福健康地成长。我们不想让孩子为父母的期望而活着。让孩
子自由地发展是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始终如一坚持的原则。但自由发展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老师和父母是他的领航员。在她不自觉的时候,我们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检查督促;在她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及时进行指导。同时,我们注重发现她的不足、特长和兴趣,有针对性开展引导。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她成名成家,我们只希望她在今后的生活中因为有能力而更自信、更多地体会生活的乐趣!
在孩子的教育上,我经历了一个从无知到渐知的过程,在教育子女这方面,家庭环境的区别,造就不一样的教育方法,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健康成长,出类拔萃,值得骄傲,但我相信,只要做父母的能够注意方法,因材施教,孩子们必定会给予我们惊喜的回报!
第二篇:孩子成长中的体会
孩子成长中的体会
许卓邦家长
父母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比任何人都清楚孩子需要什么,父母每天要去观察孩子,在与他一起生活的过程中,寻找教育孩子的方法。因生活是学习最好的舞台。
在我儿子6岁开始,我就跟他讲很多关于成长励志的故事。如:半途而废、铁柱磨成针、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胸怀若谷等。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教导他从小立志,做什么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否则就会半途而废,一事无成。教导他对自己要严格要求,对别人要宽容,要记住别人的优点,忘记仇恨,这样才能做一个快乐人。另外,在生活中,我会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与他交流,让他更容易理解这些道理。这些东西,在他现在的成长过程中,渐渐也能体现出来。
在4年级上学期,一天放学在路上他忽然说:“我不想跟XX同学做好朋友了。”我问:“为什么?”他说:“他几天前送了一只毽子给我,所以今天上体育课我就用这只毽子,在课堂上,他又重新取回毽子,整堂课我就没有毽子用,只好与其他同学2人用一只毽子。他说话不算数,不是君子所为。"我问:“你是否跟他吵架?”“没有,我跟他讲理,他不听,他把毽子抢回去。后来,我就不理睬他了。”我不给他任何意见,我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处理。到第二天放学,我问他:“今天有没有跟XX同学一起玩?”“有呀。”“你不生他气了?”“我才不会这样小器,我要宽以待人嘛。”从这点就体现出他善良的一面。
我还记得他曾经跟我说:“我无论去到那里,我都很快就适应,很快就有好朋友。”看着他自信的样子,我也感到安慰。
到了小学,我就着重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基本的学习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顺其自然引导学习兴趣,并重视孩子素质的培养。
以下几点是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方法:
1、培养孩子平常心态对待考试。
让孩子对考试有正确认识,不要把考试分数看得过重,考试是检查学习效果和质量的手段,与平时做作业的形式差不多,不必紧张,鼓励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只要平时认真听课,全面复习,尽力去考试,无论结果怎样,父母都会理解与支持。每当考试的前一晚,我都不让他复习,要求他早点睡,让他有充足的能力迎接考试。对于我儿子的成绩,我只表扬他考得好的科目,对考不好的科目从不批评他,我会和他一起分析考不好的原因及性质,引导孩子分析错误,找出原因,一步一个脚印从而扎实地打好各科的学习基础。
2、给孩子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每晚做完功课后,我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除上网玩游戏外),绝对不干涉他,给他的时间由他自己支配,这样可以培养他的性格。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任务越来越重,时间越来越紧张,孩子需要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来考虑自己的问题。
3、信任是灵丹妙药。
上学期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连几天,当我打开电脑时,电脑提示非法关机。我马上就怀疑是儿子上网玩游戏,有一天,我问他:“你是否一边做作业一边上网。”他凶巴巴地说:“没有。”看见他不承认,我没有办法。过了一个星期,他的爸爸出差了,我也照常开电脑,结果又显示非法关机,第二天上学的路上,我问他是否上网玩游戏,他摇头否认,还马上说:“是爸爸上网。”我没有揭穿他的谎言,我让他保留好的心情上学。到晚上,我给他留了一张便条,写道:
1、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你走向成功。
2、做错事不要紧,要勇于承担错误,这样才是负责任之人。
3、妈妈信任你,所以不锁电脑。
4、妈妈相信你一定会改正坏习惯。结果,他看完便条后,就对我说:“我以后除星期
六、日外,其余时间绝不上网。”我说:“我相信你一定能遵守诺言。”从这件事之后,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4、情感与挫折的辅导。
小学阶段,孩子的自控能力差,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产生消极的情感,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因此需要多注意孩子的情感变化,进行正确的引导。
我儿子从6岁开始就单独跟着一个20岁刚出头、大学还未毕业的象棋教练走南闯北去参加各类型的象棋比赛,6岁去珠海,7岁去汕头,虽然只是8-10天的时间,但对父母来说是多么的漫长,也是一个考验,每次心里实在忍受不下去时,就对自己说:“这将是他最宝贵的财富。”在4年的比赛中,他取了“二级棋士”的称号。
令我最难忘的一次比赛,是3年级假期中去顺德参加广东省国际象棋升级赛,在比赛的第三天早上,我去观赛,我儿子从9:00入赛场,一直到11点还未赛完,从慢棋到快棋,全场只剩下他和对手在对奕,工作人员在旁边观战,大约过了20分钟,我隔着玻璃看见一个来自中山的小男孩兴奋地跑出来,大叫:“我打败他,我羸了!”刹那间,我看见我儿子一边签名一边哭,然后又爬在桌子上哭。此情此景,我的眼泪顿时夺眶而出,我也感到他的难受。后来教练进去带他出来,他一看见我紧紧地拉着我的手边哭边说:“妈妈,我输了!”我拍着他的肩膀说:“没关系,妈妈知道你尽力了。”我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话来安慰他,因我也是第一次看他比赛,才知道他小小的年纪就要经历这样的考验,可以想象到前几年他单独去参赛的情形,心里不断地责备自己。我知道我现在急需做的事就是帮助他找回自信心,因他接下来还有三场比赛,我要鼓励他坚持到最后,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
待他冷静下来后,我跟他说:“你不是超人,只是平常人,平常人就会蠃,也会输,失败乃成功之母,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是很正常的,也是你人生中的一部份,若你在经历失败后能重新站起来,你会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这样坏事反而会变成好事。”听完,他脸上露出笑容,说:“坏事会变成好事,那么好事也会变成坏事啦。”看见他的笑容,我知道他明白了。我又试着问:“还有三场比赛,你还参加吗?”他马上说:“参加!我一定吸取经验,争取全羸。”结果,凭着他的意志力和坚韧的毅力,果然大获全胜,教练为他豉掌,我为他感到自豪。
因此,我觉得教育孩子的方法,是父母在对孩子的长期观察和不断理解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
第三篇:孩子要学会分享中成长
孩子要学会在分享中成长
我们的家庭和学校,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一直缺乏对他们进行分享成功、欣赏他人的教育,总是竞争、竞争,名次、名次,这对孩子的隐性伤害是非常大的。我很喜欢一个幼儿园的故事,即使是在给大学生做讲座时,我有时也会提起。但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国外的幼儿园的,在中国“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氛围中,幼儿园已经不可能发生这样的故事了。
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小女孩在幼儿园,老师每次点名做游戏,她都不举手,当别的小朋友举手被老师点名又做完游戏后,她就高兴地拍手鼓掌。她的爸爸观察到这种情况,心中很不安,以为女儿很没有进取心或参与精神,回到家小心地问她,这是为什么?她很高兴地告诉爸爸:“我就是喜欢做一个为别人鼓掌的人。” 在中国,从幼儿园开始,如果一个孩子不展示自己的聪明、能干,得不到老师的表扬,就会陷入自卑、自责之中,同时也容易产生对那些经常得到老师表扬的优秀孩子的忌妒;缺乏师德的老师心里会瞧不起这样的孩子,认为他没出息;其他孩子会把他归入弱势群体,不爱和他玩;家长则会为自己的孩子为何这样而苦恼,甚至因“恨铁不成钢”而打骂孩子。
但在这个幼儿园的故事中,这个小女孩因为得不到上场做游戏的机会而自卑了吗?没有。她因为别的孩子游戏做得好得到老师表扬而忌妒了吗?也没有。她没有自卑,没有忌妒,反而很快乐,原因何在呢?原因就在于她会分享别人的成功,会欣赏别人的成功,会从别人的成功中得到自己的快乐。这就是她保持阳光心态、快乐心情的奥秘。
我曾经给我已经上北大的女儿讲这个故事,并告诉她,不要以为这个故事太小儿科了,很多北大、清华的高才生恰恰不如这个幼儿园的小女孩。
举两个例子吧:1995年,清华大学化学系1992级女生朱令因离奇的中毒导致全身瘫痪、大脑迟钝、100%伤残。后经医学检测,确认朱令是“铊中毒”,而铊这种剧毒的化学实验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能接触到的人范围非常小。虽然这起中毒案至今未破,但能接触到铊的朱令的清华同学一直成为最大的怀疑对象。
如果说朱令的悲剧是否同学竞争、忌妒引发的犯罪还难以断定的话,近年媒体报道过多起从北大、清华等国内名校留学海外的高才生,当自己的科研或爱情遇到
挫折的时候,出现了好几起杀害自己的老师、同学、恋人的惨剧。这就是只知竞争、不懂分享的后果,这就是恶意忌妒、经不起失败的后果。一些人平常总是压抑自己的忌妒,却让它转化为自卑,当自卑出现反弹的时候,忌妒的恶魔还是有可能释放出来,把他人和自己都带向深渊。
我真的很遗憾,我们的家庭和学校,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一直缺乏对他们进行分享成功、欣赏他人的教育,总是竞争、竞争,名次、名次,这对孩子的隐性伤害是非常大的。因为总有一天,他要在竞争中落败;总有一天,他要从名次中掉下来;即使获得诺贝尔奖,他也可能忌妒别人获奖比他更年轻——这样的成功,有什么意义呢?
走出这种因过多的竞争教育而带来的心理阴影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就是像那位小女孩所做的那样,学会欣赏别人的成功,学会分享别人的成功。我曾对女儿说,当你想攻克某个科学难题没有成功,而你的团队内或团队外的人攻克了这道难题时,你要由衷地欣赏他们的成就,因为他们的成功也帮助你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从社会分工和效益优先的角度讲,竞争是不可或缺的,但分享才是竞争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因为只有分享才能实现竞争的目的。中国的家长和老师们,不要只是给孩子灌输竞争和名次的思想,那才是让孩子在人生幸福的道路上,过早地输在了起跑线上。教孩子学会分享吧,让他懂得自己的成功要带给别人幸福,而别人的成功也能带给自己幸福。
第四篇:和孩子一起成长
和孩子一起成长
作为教师,每每和家长沟通孩子学习的时候,很多家长总以“我不识字,教不了孩子”来推脱孩子教育的责任。确实,在农村,家长不识字,文化水平低的并不少见,但这并不应该成为家长推卸教育孩子责任的理由。现实生活中,有文化的家长依然“培养”出罪人,而农村里目不识丁的家长却培养出有出息的孩子。其教育水平和所谓的文化水平与孩子的教育不一定有直接的联系。其实,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记得一次家长会上,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代表发言,话虽不多,但孩子是哭着说完的。她说:“我的妈妈很爱我,她虽然不认识字,但非常关心我的学习。每当我做作业的时候,妈妈从不看电视,他总是静静地坐在旁边守着我。我很感激我的妈妈,妈妈,谢谢你!妈妈,我爱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环境造就人,也改变人,作为父母,其一言一行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试想,一个家庭中,父母在一旁吃喝玩乐,看电视,打麻将,孩子如何能安心学习?作为家长又凭什么义正言辞的去约束孩子、管教孩子。你家长乐此不疲的事,你有什么正当的理由要求孩子。五彩纷呈的电视节目比作业可诱人多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孩子小的时候。
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多读好书,不仅能帮助孩子识字,而且能使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形成良好品行,书读得多了,视野开阔了,也就聪明起来了。我们农村孩子,缺乏良好的读书习惯,做父母的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家长沟通时,有的家长抱怨说:“家里买的什么书都有,可就是不看”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需要培养的。我的孩子小时候也不喜欢读书,相比小伙伴间的游戏,精彩的动画,读书也太枯燥无味了。为了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每天下班后,不管多苦、多累,我都要和孩子一起看书讲故事。开始,是我给她讲,后来让她给我讲,慢慢地她讲的越来越多,我成了她的忠实听众,在巨大的“自我表现”诱惑下,读书也就成了孩子的生活必需。
作为家长,已经吃了不识字的亏,我们不能再让我们的孩子走我们的路。我们不识字,可以让孩子教。试想,一位勤奋好学、不耻下问的妈妈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怎样的烙印呢?不仅如此,为了胜任小老师的角色,孩子上课就会很认真的听讲、学习。这样,既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其自信心,从而帮助孩子成长、进步。
总之,作为家长,任何理由都是借口,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孩子的将来,让我们负起责任,和孩子共同成长。
第五篇:和孩子一起成长!
和孩子一起成长!人非生而知之,做什么事情都一样,做父母也应该学着去做。
但凡孩子出了问题,先往自身找找原因,看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
和子女一起成长,一方面可以了解子女,一方面也可以自我学习。因为子女不断成长,同时内外环境也在持续变化,所以,父母不能以固定不变的观点来观察子女和了解状况,必须一方面教导子女,一方面也从子女的实际反应学习到一些新东西。
“借由父母自己的调适,来改变子女的习惯”,更容易促成亲子和谐,使子女变得更乐于接受父母的教养。
因为“要改变别人,只有先改变自己,才是最有效的方式。”父母从子女身上发现自己应该改变的地方,就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如果发现子女的身心发展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父母最好私底下记住要点,千万不要惊惶失措或者张扬出来,以免影响子女的心理。
例如父母第一次听到孩子说出“我讨厌妈妈”这句话的时候,多半十分吃惊,甚至愤怒。有些父亲还趁机指责母亲管教不当,双方大吵一通。
有时就算父母十分理性,态度缓和,好好和孩子沟通、讲道理也没有用。其实,这时候不要马上有反应,应该暗中把女儿的话记下来,然后先回想一下,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经历?子女反抗父母或者讨厌父母,一定有原因,只是说不出来而已。
如果父母没有办法了解,不妨向自己信得过的长者请教,交换意见,获得有效的方法,回头再做打算。
父母暂时搁置下来,等待大家情绪比较稳定的时候,让孩子有发表自己感受的机会,说出为什么讨厌妈妈。然后告诉孩子,自己当年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和孩子心平气和地交流会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