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父母该如何制定孩子的兴趣爱好
父母该如何制定孩子的兴趣爱好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老掉牙的古训,成为了古往今来许多父母对孩子寄予期望的真实写照。这虽然无可厚非,但凡事过犹不及,如果过了度,好事也会变成坏事。父母应该跟孩子有很好的沟通基础,才能了解孩子的心。
生活中很多爸爸并不懂这个道理,他们总是给孩子制定过高的目标,如,考试要考第一,比赛要得第一,就是走路也要走在前面。样样都要第一,别说孩子,就连大人也会很累。现在流行早期教育,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一出生甚至孩子娘胎里时,就让他接受这样那样的教育。结果出现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能否接受,就“填鸭”似地把外语、绘画、唐诗、钢琴……一股脑儿地全填给孩子,这只能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对他的成才没有半点好处。
还有的父亲早早地为孩子安排好了人生道路。有的父亲没有上大学,就要求孩子一定要上大学。以弥补自己当年的遗憾;有的父亲与足球有缘无份,就把这个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还有的父亲想把女儿打造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完美女性。当然,孩子对这方面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加以引导,如果他一点兴趣都没有,那么你的强迫就只能害了他。
因材施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古话,但现实中又有多少父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呢?真正有出息的孩子,不是父母按照一个标准模式克隆出来的产物,如果孩子成了那样,和一台电脑又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应该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让他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也许你小小的“放任”,最终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二○一二年三月
第二篇:父母该给孩子什么
父母该给孩子什么
天下为人父母,都注重孩子的教育。下面,转载一篇我敬重的老师关于孩子培养教育的方法,供参考。
如今的条件好了,做父母的都希望能给孩子多一些的东西,这样的想法是很好的,但方法是否得当,就值得研究了。
俗话说得好:“遗子一坛金,不如教子有本领”。说的是给孩子金钱财物,不如教孩子实际本领。细细想来,这话是不无道理的:现在的竞争这样的激烈,你给孩子再多的财富,到头来也有坐吃山空的时候;还不如好好培养孩子,教他真正实用的本领,好为他在将来自立于世、自求发展打好基础。
孩子的儿童时期,是培养智力、毅力、能力的重要阶段。除了今后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之外,家长要使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就应该好好地利用这段时间,着手于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好智力的开发、毅力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
培养孩子的方法是很多的,根据我的经验,给孩子选择学习一件乐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是人精神的维生素,音乐能激发孩子的热情,吸引孩子的兴趣,凝聚孩子的注意力;音乐有益于孩子的智商和情商的开发,使你的孩子更加的聪明。
儿童时期的孩子,大脑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而人的大脑两个半球的发育是不平衡的,这与我们习惯于用右手、较少用左手有关。通过学习乐器,比如说学习二胡,就可以使孩子的左右手以及与之相连的大脑左右半球得到开发,从而提高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动作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提高。
孩子在练习二胡的时候,眼睛要看乐谱,耳朵要听琴声,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持弓推拉,看似简单,实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注意力、听力、协调能力、意志力与耐力都得到了训练;孩子每一天的练琴,手指都要有成千上万次有目的、有控制的按抬,左手在弦上快速、协调地运动,右手也要恰当与之配合,这就有效地刺激了大脑的神经系统,对促进大脑发育有着非常好的效果,这比吃什么营养液、补脑液都要好。
二胡的乐音接近于人声,可以直达人的心灵,优美的二胡曲凝聚了民族音乐的精华,这对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陶冶孩子的情操都有着特别的益处。
孩子在学习二胡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就是能不能“坐得住”的问题。现在的孩子大都有“多动症”,静不下来、坐不住,这就给今后的上学留下了很大的障碍;如果在学前阶段就先让孩子学二胡,让孩子首先能够静下心来坐得住,就为今后孩子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学习二胡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挫折,克服了这些困难,战胜了这些挫折,就会使孩子的意志品质得到提升。学习二胡的过程,其实就是培养孩子坚强的的毅力、持久的耐力和良好的注意力的过程。
孩子们在学习二胡的过程中,还要参加一些表演,比赛和考级活动,这也能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临场经验和竞争意识。二胡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孩子外出学习、交流、表演,都很方便。孩子长期浸润在良好的艺术的氛围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气质必然会与众不同,这会给他带来兴趣、喜悦和自信,使他的性情更加地开朗、大方。
上面所说的,只是以学习二胡作为例子,不是说非学二胡不可;家长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和孩子的爱好,选学一样乐器,比如琵琶、古筝;钢琴、小提琴等,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总之,让孩子在学习乐器中得到提高和完善,这是父母亲最应该送给孩子的礼物。
第三篇:父母应该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范文
父母应该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
有的孩子喜欢拆东西,有的孩子喜欢东跑西蹿,有的孩子顶嘴时振振有词。这些孩子,常常被家长扣上“淘气、不听话”的帽子。殊不知,这样的孩子也许更聪明。
哥斯达黎加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家加夫列拉·马德里斯曾指出,运动、玩耍是儿童学会观察、认识、理解、说话和活动的最佳“工具”,能促进儿童的大脑智力开发。他指出,科学实践证明,2岁—5岁的孩子中,爱玩孩子的大脑比不爱玩的孩子至少大30%。因为,在运动和玩耍的过程中,孩子要完成掌握平衡、协调心理、处理问题等几十种与大脑和思维活动有关的动作。日本著名教育家七田真教授在大量的试验研究中发现,人脑在3岁以前完成60%的发育,6岁以前完成90%。所以,0岁—6岁是开发宝宝大脑的黄金时期,父母要珍惜这个黄金时间,多陪孩子玩。
玩是一件看起来随性而又欢乐的事,但是也要玩出科学,玩出创造性。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伴,你可以为他打开一扇窗,带领幼小的生命去触摸这个真实多彩的世界。70后、80后父母们小时候玩的游戏,弹玻璃球、跳房子、跳皮筋、拍洋片、丢沙包,渐渐被各种高科技玩具、电子产品所取代。现在的孩子常常看电视、玩游戏,一坐就是几个钟头,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都受到了限制,家长要引导孩子走出这种误区。运动
跳绳强身又健脑
很多研究发现,喜欢运动的孩子比不爱运动的孩子更聪明,记忆力更好。潘慧告诉记者,有目的性的运动,可以锻炼孩子各个感官之间的协调能力、身体平衡能力,挖掘他们身体各部位功能的潜力,对大脑的发育有很大好处。
各种运动中,跳绳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是一种全身性活动,既能加快胃肠蠕动和血液循环,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又能使心情兴奋起来,让孩子心灵手巧,在数数过程中,还能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使语言变得清晰流畅,最终促进孩子智力、体力、应变能力的协调发展。阅读
每天睡前讲故事
每个夜晚的床头,那盏温馨的灯下,孩子靠在父母怀里,听他们讲故事。这是孩子成长中最幸福的时光。科学研究显示,经常读书给婴儿听,可以让他们与父母间建立特殊情感。婴儿喜欢听到熟悉的声音,而书中的文字、图画和故事更能刺激他们的脑部发育。
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喜爱读书的孩子更爱动脑思考问题,将来上学后学习能力会更强,相对来说情绪会更为稳定,个性较为冷静,更为自我约束,知识面宽广。“有些父母拿到图书以后,把教孩子学识字作为主要目的,这样做是不科学的。”王争艳告诉记者,孩子读书要以兴趣为主。“阅读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它留给孩子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不像电视,有具象的画面。孩子通过文字的描述,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鲁杰建议,父母要尽量抽出时间和孩子共同阅读,与孩子一起读他们喜欢的书,并且探讨书中的细节,这样孩子就会渐渐爱上读书。游戏
戏水玩沙,创造力强
夏日午后,蝉鸣阵阵,一个小男孩静静地蹲在院子里,细心地观察“蚂蚁阵营”,还不时用小树枝轻轻地拦住蚂蚁的路,观察蚂蚁的路线变化。男孩一蹲蹲好长时间,那份耐心,让一旁的妈妈不忍心打搅。妈妈只是提醒他从不同角度观察,引导他在观察中学会思考。这是知名育儿专家杨文的教子场景。
鲁杰告诉记者,丰富、神秘的大自然是孩子想象力最好的源泉,父母要经常带孩子走近大自然,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大自然那种静默的和谐,那种新鲜、清新、生生不息的气息,可以发掘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可以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精神。所以,大自然是最好的游戏场所。”国际儿童游戏权力协会曾经发表研究报告说,现代儿童正在遗弃的那些简单的娱乐活动,如爬树、建沙堆城堡等,正是孩子们成长不可或缺的。
“很多孩子都喜欢玩水、玩沙子。沙子可塑性强,能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因此家长可以在阳台弄片小沙滩,这也是孩子亲近大自然的机会。”王争艳说。
第四篇: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希望有所帮助!
1、平时注意观察孩子的活动,发现其兴趣和天赋,善加引导
孩子刚刚接触世界,对世上一切都感到非常新奇,他们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爱美欲。由于个体的差异性,不同的孩子对事物的兴趣千差万别,如有的孩子喜欢音乐,小小年纪,对音符有近乎完美的感受,能准确地唱出每个音符;有的孩子爱好美术,不管在什么环境,他们都能随意地画起来,衣服、纸张、地面、墙壁都是他们的画纸;有的孩子记忆力强,对读过的书,看过的画过目不忘;有的孩子对各种昆虫和各种小动物有着特殊的感情,有时会为了死去一只小猫而几餐吃不下饭,等等。凡此种种,都是孩子最初表现出来的对某一种事物的兴趣或在某一方面的天赋,做父母的不能熟视无睹或等闲视之,更不能横加指责、盲目否定,而应该细心观察,发现他们的兴趣和天赋,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孩子的兴趣沿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世界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高斯小时候是一个非常调皮、淘气的孩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老师发现了这位数学天才。那天,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4+…+50=?不到5分钟,高斯就举手说出了问题的答案,他表现出杰出的数学才能。从此,教师专门为高斯制定了培养计划,终于使他走上成功之路。试想,如果当时老师对一贯调皮、淘气的高斯置之不理,另眼相看,其结果会怎么样呢?高斯又怎么会有以后的辉煌呢?
2、经常与孩子交流思想感情,尊重其兴趣、爱好
孩子对于“万花筒”式的大千世界,是以自己美妙、奇异的幻想去感受的,与它们同欢共乐,并由此对世上万物发生浓厚的兴趣。如有的孩子对刚买的新衣、新鞋总是非常喜欢,不厌其烦地穿了脱,脱了穿,摸摸这,摸摸那;也有的孩子为了得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如变形金刚、飞机模型等,宁愿放弃好吃的东西。有一位男孩特别喜欢橡皮泥,他的房间里、桌子上、床头堆满了各式各样用橡皮泥捏的小动物。妈妈嫌他把屋子弄脏、弄乱了,于是在帮他收拾屋子时,把橡皮泥玩具全部扔了,结果使小男孩大哭一场,几顿饭都没吃。这说明做父母的不能仅凭自己的爱好,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对孩子横加干涉,而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经常抽时间陪他们一起游戏、活动,与他们交流感情,走进孩子们的游戏王国,去发现他们的才能和兴趣,并加以正确引导。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欲速不达,扼杀孩子的个性。社会上不是曾发生过为了拒学钢琴,孩子自残双手的悲剧吗?这说明孩子的兴趣发展受到胁迫阻碍时,就会产生过重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我们做家长的应引以为戒。
3、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孩子从产生某种兴趣,到形成爱好,到发展成一定的特长,应该说是有一个过程的,我们家长不能急于求成,而必须注意在生活中逐渐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1)应营造氛围,激发动机。鲁迅先生自己小时候生活的家庭环境,就有一种很好的文学氛围,他从小熟读李白、白居易、陆游等人的诗歌以及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等,为他后来走上文学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想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那么父母就应该常带孩子逛书店、买书,并经常在家里读书看报,向孩子讲述书中有意思的故事、娱乐性的内容或科普知识等。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孩子自然就会产生对报刊、书籍的兴趣,从而把家长的愿望变成孩子自觉的行动。
记得有人曾说,属于孩子自觉想干的事情,其能力就能轻易地、牢固地为孩子所获得。如果你想培养孩子对拉琴或弹琴的兴趣,除了营造一种家庭的艺术氛围,使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外,还应把重点放在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上。铃木是日本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为了培养孩子学琴的兴趣,他十分注意激发孩子学琴的动机。他先让孩子一边玩,一边看别的孩子练琴,当孩子看到别人都有琴,而自己什么也没有时,就产生了一种想要得到琴的愿望,尽管如此,铃木先生并不急于满足孩子的愿望,而是给他一把不出声的琴,让其练习拉琴姿式、指法等。过一段时间后,孩子拉琴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时,铃木先生才满足其愿望。所以,营造氛围、激发动机是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准备阶段,做家长的不可忽视。
(2)家长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由于各种原因,有些父母错过了学习的机会,有的是“科盲”,有的是“音乐盲”,有的是“美术盲”等等。他们不愿孩子也像自己一样缺乏艺术修养,因此,往往自己省吃俭用为孩子买来各种绘画书籍,买来各种乐器,请来家庭教师,千方百计地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这固然是必要的,但是家长自身的修养对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也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家长的文化素质偏低,艺术修养欠缺,就很难给孩子带来美的启迪和艺术熏陶。试想,如果家长自己不读书,不看报,不去剧院,不喜欢美术展览,不爱听音乐,怎么能要求自己的孩子获得艺术细胞,对此产生兴趣,并且爱好它呢?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家长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都将化成涓涓细流,一点一滴渗入孩子的心灵,成为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催化剂。
(3)要善于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无论孩子表现得多么笨拙,无论他把事情做得多么糟糕,做家长的都不要求全责备,而应该细心引导,从心理上给予孩子关心和鼓励,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兴趣。如孩子在房间画画,将地面弄得很脏时,家长千万不要大发雷霆,也不要因为孩子画得达不到要求而漠不关心,甚至加以制止。而应时时关心、询问,给予肯定性评价,加以鼓励。还应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绘画环境和绘画工具,最好抽时间参与孩子的绘画,一起欣赏孩子的绘画作品,甚至可以用孩子的画装饰、布置房间。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励他把画画得更好。久而久之,绘画就会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当一名画家将成为他的梦想。
总之,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和特长的方式、方法很多,不能一概而论,每位家长应根据自身不同的条件和孩子的不同表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女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和每个朋友用心交流育儿经验!解决我们孩子的教育问题!优优宝贝诚挚推荐阅读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祝愿快乐与健康伴随着我们的孩子一路成长!
第五篇:父母该怎么批评孩子
父母该怎么批评孩子
教育与批评孩子最好在家中。一家人可以在一周选择一个时间坐在一起,开诚布公地交流。父母可以借此机会提出对孩子的要求,孩子也可以对父母提出意见。我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批评的错误方式
01
这几个时间点切莫批评教育孩子
教育与监护孩子虽是父母的权利,但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批评孩子。有些时间父母不应该批评教育孩子。
一是早上出门时
一日之计在于晨,父母要帮助孩子怀着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温馨地与孩子道别,而不是让孩子从早上开始就受气。
二是一起吃饭时
很多父母平时不抽时间陪孩子,只有吃饭时专心面对孩子,看到孩子有什么问题,或者突然想到孩子有什么问题,就开始教育孩子。
这样会影响孩子的食欲,破坏本来宁静的家庭时光,让孩子觉得和父母吃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
三是父母脾气变坏时
父母脾气已经很坏,很容易一张嘴就骂人,结果伤了孩子,也损害了自己做父母的慈爱形象。此时,一定要息怒,等自己心平气和后再开口。
四是发生直接冲突时
孩子说好晚上 8 点回来,结果 10 点才回来。父母早已窝了一肚子火,这时如果开口,必然发生直接的冲突。倒不如把事情压后,等第二天再听孩子解释。而且,父母表现了宽容与大度,会让孩子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02
这 7 种情形不宜批评孩子
第一,“对众不责”,即不要在众人面前责备孩子。
第二,“愧悔不责”,即惭愧后悔不责备孩子。
第三,“暮夜不责”,即夜晚不责备孩子。
第四,“正饮食不责”,即吃饭时不责备孩子。
第五,“正欢庆不责”,即正在欢庆时不责备孩子。
第六,“正悲忧不责”,即正在忧伤时不责备孩子。
第七,“疾病不责”,即正在患病时不责备孩子。
正确的批评方式倾听孩子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
大人要学会倾听孩子
孩子做错的每一件事
都是有原因的如果孩子打翻了鱼缸
不要直接训斥孩子
可以温柔地说这句话
孩子下次做事的时候会更加小心呢理解孩子
当孩子犯错时
其实他的内心也是非常忐忑的大人需要和孩子产生共情
告诉孩子:“我明白你的感受”
让孩子明白家人与老师是自己的依靠
当孩子吃饭吃得一桌米粒的时候
告诉孩子没关系
一会我们一起擦干净就好了
也许孩子下次吃饭时会吃得很干净呢相信孩子
当孩子有不当的行为
从当时发生的具体事情入手
有条理地进行分析 指出原因
帮助孩子认识自己行为的严重性
当孩子去拿别人的玩具时
大人改变指责的方式
试着以这样的方式去询问孩子
无形中就把孩子引向了正确的方向帮助孩子
有的孩子能力发展较快
而有的孩子能力发展较慢
要学会相信孩子
要学会等待孩子
当孩子茫然无措时
当孩子面对绘画无从下手时
试着去帮助孩子 并鼓励她大胆绘画
也许这是一位未来的小艺术家呢表达期望
孩子犯了错误
大人要温柔坚定的告诉孩子哪里做错了
并表达出对孩子的信任和期望
当在上课时
孩子随意插嘴打乱了秩序
如果直接呵斥
不仅达不到效果还会影响其他孩子
以这样的方式 孩子也许会乖乖倾听了喔
语言的魅力就是那么的神奇呢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分享到微信好友或朋友圈来源:网友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