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育儿关键四句话
教育孩子有的父母觉得异常复杂,常常是为了教育孩子把自己弄得焦头烂额的。而有的父母就能轻松应对育儿这个大问题。曾经有这样一位父亲,每天对孩子的教育仅限于跟孩子每天提几个问题就OK了。
这位父亲他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比较独特,他从来没有辅导过女儿做功课什么的,就是每天回来跟女儿聊十分钟,只聊四个问题,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这四个问题是:
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3,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
4,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帮助吗?
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含义:
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在调查女儿的价值观,了解她心里面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激励女儿,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个问题是让她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
第四个问题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关心你,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
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包含了很多关爱关怀在里面,事实上也证明很有效。
在教育理念中,要把孩子教育好,最关键的就是亲子关系要处理好。如果家长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绝对的信任,孩子相信家长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相信家长所有批评、表扬的出发是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潜意识里对此达到完全相信,那么这种关系是良性的,是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稳定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教育孩子的最简单的事情,用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伴随孩子成长”。但是,现实生活大部分人的亲子关系是不稳定的,或者说是扭曲的,孩子并不能真正信任家长。
谁家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子女的,但中国98%的家长错把爱的方式当成了爱。比如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吃,最好的衣服穿,这只是一种爱的方式,并不是爱本身。而家长们的爱也经常是有条件的,比如会出现只要这次考试得了前三名,就带你去哪里玩等等。
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感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是无条件的,是一种整体接纳的,是要让对方接收到的,要真正做一个好家长并不难,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注意下面几句话: 1,绝对禁止高压/打骂孩子的做法,建立平等的关系。
2,真正地无条件爱孩子,给予孩子精神意义上的爱。
3,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4,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时常对其鼓励表扬。
5,调正亲子关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6,要注意孩子的人格精神。
如果真正理解了以上的六句话,教育好孩子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了。大道至简,教育孩子简单到这个程度就是一种境界了!
上面的道理可能大家都懂,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父母呢?孩子是要全面发展的,孩子的教育父母责任重大。
第二篇:教师成功的10句关键话
教师成功的10句关键话
第1句:教师走向成功的基本前提是占有时间、勤奋积累、注重学法。第2句:教师发展自己的基本要求是钻研教学、练习写作、探究专题。第3句:耐力是一种智慧。
第4句: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5句:名师都是在艰苦环境中或自设的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第6句:教师研究教材的8个字是上下求索、左右勾连:教学设计的8个字是化静为动、尺水兴波。
第7句:教师事业有成离不开的10个字是敬业、环境、毅力、智慧、学问,教研员的工作特色主要表现在系列、创新两个方面。
第8句:教师事业的构思就像散文的构思一样,要托物、蓄势、开掘。第9句:教师要做一个治学勤苦的人,做一个思想深刻的人,做一个品行完善的人。
第10句:教师要追求高度。
第三篇:育儿材料
美国父母如何教育孩子?(2009-02-22 00:44:34)
标签:育儿分类:美国纪实
博主注:本文为陈晚原创,发表于中国移动“育儿天地”手机报周末版(2/21/09)。
在我出国前,国内流行一种说法。大家普遍认为,美国父母不怎么管孩子。我还听说,美国孩子到了18岁以后会独立出门,完全脱离对父母的依赖。当时我就想,大人孩子谁都不管谁,这该多自在啊。经过我在美国十多年的移民生活,这种说法不仅被我的所见所闻与亲身经历完全颠覆,我还学到了以前在国内闻所未闻的美国父母的独特育儿法。
美国父母管孩子吗?答案是肯定的。美国孩子到了18岁,要和父母脱离得干干净净吗?答案却是否定的。2001年,在我居住的城市圣路易斯,有一位考上哈佛大学的美国女孩。这个女孩为家中独生女,父母都有体面的工作。为了照顾爱女上学,这对夫妇不仅辞了工卖了房,还把家干脆搬到了哈佛大学附近并在波士顿重新就业。瞧吧,儿行千里母担忧,上了大学的美国孩子依然是父母掌中的宝贝儿。
在中国,我们主张孩子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美国,类似的标准也同样存在。实际上,能够做到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的中美儿童,可谓是上帝的宠儿,更是名校中的幸运儿。不过,能挤进哈佛耶鲁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孩子毕竟是少数,举目四顾,还是普普通通的孩子居多。上不了名牌大学的孩子,难道就不是好孩子了吗?
在美国多年的移民生活中,和我打交道最多的美国人就是那些美国父母了。根据我多年的观察和了解,美国父母对我心灵触动的最大之处是,他们教育孩子一般会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对孩子采取量体裁衣的方法。
无论是谁,只要一谈教育,特别容易走进条条框框的说教。基于此因,我以几个真实的故事来简单直接地说明一下这个问题。
泰勒和克拉是两位可爱的美国女孩儿。遗憾的是,她们两人分别患有语言和视物障碍。虽然医生的治疗缓解了她们各自的症状,但无论如何,她们都无法恢复到正常孩子的健康水平。泰勒说话发音不清,克拉阅读特别困难。在学业上,不管怎么追赶,她们也赶不上同龄的健康人。放弃她们的教育吗?这不可能。那可怎么祢补呢?我想,她们的父母肯定相信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哲理。结果呢,泰勒在四岁时被扔进了游泳池,克拉在六岁时被送进了体操馆。经过她们各自父母多年的接接送送,这两位女孩现在分别变成了游泳和体操健将。记得有人说过,不管是谁,至少有一样应该是出色的。泰勒和克拉虽然语言和阅读不尽人意,但她们却做到了在体育方面出色。美国全民热爱体育,泰勒和克拉的成就令人刮目相看。
白兰蒂是个早产儿,长得又瘦又小,她的母亲又是个单身妈妈。在单亲家庭中,孩子的教育总是令人担忧。虽然美国全民热爱体育,但如果想让白兰蒂像泰勒和克拉一样在体育方面有所建树,实在是难为这位弱不禁风的小女孩儿了。在白兰蒂五岁时,她的妈妈开始为她设计未来,主攻小提琴和舞台表演成了白兰蒂课后的主要功课。每次,当白兰蒂就读的学校有舞台剧上演时,在台上蹦蹦跳跳的,总会有白兰蒂活泼的身影。也许是舞台表演的经历,增加了白兰蒂的自信心。上初中以后,她开始竞选学生会主席并荣获竞选胜利。最近,白兰蒂代表美国中学生,带上陪伴她多年的小提琴,又去欧洲巡回演出了一圈。白兰蒂出色的才艺和领导才能,肯定会为她几年后申请大学时添上亮丽的一笔。
也许你会问,除了体育和音乐,美国父母就不抓孩子学习吗?当然抓啦,美国父母也有分数挂帅的思想。而且,他们一旦抓起来,他们的那股认真和执着,令我咋舌。尼娜是位美国护士,也许是职业习惯,她每天进进出出把孩子管理得井井有条。尼娜坚信,美国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对孩子的素质教育不如私立学校。于是,她先把自己的双胞胎女儿送进了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又帮助宝贝儿子挤进了竞争极其激烈的培养神童的学校。当我向她讨教育儿秘诀时,她为我列出了一个长长的书单。阅读与词汇的写作书,数学和科学习题集,哪家出版社好,哪套丛书出色,她讲的条条是道。我想,以抓学习为主的中国父母们,也不过如此吧。
从上面的三个例子可以看出,美国父母并不完全以抓学习为主。审时度势,量力而行,充分挖掘孩子的潜力,是他们典型的育儿经。此外,无论是对孩子的体育,音乐,学业训练,美国父母比我们中国父母更爱鼓励孩子。Good job, good try, you are great, 类似鼓励孩子的话,常常会从美国父母的嘴中脱口而出。和美国父母相比,我们中国父母对孩子普遍要求相对严格。以我本人为例,我对自己孩子的鼓励常常做的很不够。美国父母对孩子的这种乐观鼓励法,值得我们借鉴。
与中国教育相比,如果非要找出美国父母与中国父母不同的独特的教育装备,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美国的家庭学校(home school),二是美国的主日学(Sunday School).据教育资料称,美国至少有一百一十万的孩子,完全脱离公立或私立学校的束缚,只在家里接受父母提供的全面教育。笔者目前所在的城市,家庭学校似乎很有市场。每次去社区图书馆,我几乎都会看到家庭学校的妈妈和孩子们在那里上课。有一次,我与一位家庭学校的妈妈交谈时,她直言不讳地告诉我,美国公立和私立学校的课程进展太慢了,她在家里全职教孩子,就是想把孩子在学业上喂饱,让他加快步伐早日成材。以前我读过一篇新闻报道说,美国有一位本是初中生的美国孩子考上了大学。我想,这和家庭学校的快马加鞭教育肯定密切相关。美国的家庭学校,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家庭作坊。美国教育部门有专门为家庭学校设置的教学大纲,家庭学校的孩子们不仅有自己的团体,也有自己的活动圈子。虽然家庭学校的利与弊并不是本文讨论的话题,但有一点儿可以肯定,为了让孩子早日成材,美国父母有选择家庭学校的权力和可能性。
美国是个宗教国家,据统计大约有80%左右的美国人都是基督徒。不管在哪个城市,美国学生每天上学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全班背诵这篇国旗宣言:我宣誓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旗帜和它所代表的共和国效忠。上帝庇佑下的国家不可分割,民众自由平等(I Pledge Allegiance To The Flag,/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And To the Republic For Which It Stands,/One Nation, Under God, Indivisible,/With Liberty And Justice For All)。从这篇誓词中,我们看到了“上帝”这两个字。上帝,在美国孩子们的眼中并不陌生。不管他们是否接受上帝的存在,但他们能欣然接受国旗宣言中“上帝庇护美国”这个说法。以前,笔者在我的拙文“美国教育的三件宝”中提过,教堂是美国教育的三件宝之一。美国的教堂遍布各个城市,其密集度甚至可以达到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地步。每周日上午,美国那些虔诚的基督徒去教堂时,总会带上他们成长期的孩子们。当大人们在做礼拜时,孩子们则参加为他们准备的主日学。在日积月累的熏陶中,通过那些深浅不
一的圣经故事,主日学的老师们在向孩子们传递着爱人如己的道理。身为父母们常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要无私要有爱心。在美国,主日学就是美国孩子们爱心教育的大课堂。即使是在我们华人教会,孩子们也有在圣诞节为穷人捐献圣诞礼物,为非洲难民绝食30小时筹备捐款,为美国无家可归者送衣送饭等慈善活动。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家庭学校很具美国特色,但它并不是美国中小学教育的主流,大部分的美国孩子还是会去公立或者私立学校求学。至于主日学对孩子们心灵的塑造作用,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不过,据笔者所知,至少在美国的华人教会中流行一种说法,在教会长大的孩子有爱心,也比较懂事。
瞧瞧,无论是中国父母还是美国父母,孩子们的教育真让人费心伤脑筋啊。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大人对世界的认知决定了我们最终要把孩子往哪条路上领。父母责任大,孩子要翻身。如何协调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供需关系,实在是为人父母者一生要做的功课。这门功课简单又深奥,多年来,一直有大量的书籍和文章在探讨这个问题。
最近,杨澜的育儿经引起了我的注意和赞同。“在杨澜看来,作为一名母亲,最大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思维方式。语文、数学知识老师可以教会,但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如何面对嫉妒,如何融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这都需要母亲去教他”。
我结识的这些美国父母量体裁衣的育儿法,对我颇有启发。孩子能德智体几方面全面发展固然好,但假如孩子不是那块料,这也不是世界的尽头。东方不亮西方亮,学习不好,体育跟上;体育不好,音乐表演跟上。只要孩子有一样出色,这孩子就有了出色的潜力,也就有了自信的资本。自信的孩子,就会在父母的引导下慢慢学会如何应对成长中的烦恼。杨澜所提倡的那种健康的人格和思维方式,就有了生长的根基。
作家吴祖光在“风雪夜归人”中提到,人类该有两种力量,一是智力,二是体力,拙于彼者优于此。依次推理,帮助孩子发掘潜力,不一定非要孩子在一棵树上吊死,才是明智之举。美国父母做到了,我们中国父母能做到吗?
第四篇:浅谈育儿
浅谈育儿
晚饭时间,从孩子口中得知,班主任老师要我写一篇育儿心得。待孩子入睡之时,打开电脑,指尖停留在键盘上,却不知从何说起到哪而终。回想起来,我和孩子的爸爸在为人父母这条道路上,也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摸索着”。谈不上心得,只能和众多朋友分享一下自己在培养孩子方面积累的经验。
我是一名70后的全职妈妈,我的儿子今年已经十三岁了。在与他朝夕相处的日子中,我深刻的感受到所有的教育理念与方法都需要改进到能适应自己的孩子,并为之接受,才能让孩子本身以及整个家庭受用,简而言之,就是“因材施教”。
我和孩子的爸爸在培养肖锥的过程中,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吝于赞美,不忘于感恩。正常意义上的赞美和感恩对于孩子来说并不容易理解,所以我和孩子的爸爸只能从言语和行动上教导孩子学会去赞美和感恩。比如:检查孩子的作文时,意外发现他学会运用一个新的成语时,一句简单的“不错”便能让他喜滋滋的,这就是赞美;有时和孩子聊天,回忆起以前在幼儿园曾经帮助过他、疼惜过他的老师,这就是感恩。
2、持之以恒。这个观点说得有点大了,作为大人,平时都有产生惰性的时候,何况是孩子呢。因此,我们也只能在从日常小事中给予肖锥这样的概念。譬如:每天坚持要喝六杯水;每一年的寒暑假,坚持预习新知识,背诵课内要求的文段;孩子的爸爸坚持每天送他去学校,即使再大的风雨或生病也会照常。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渐渐把“持之以恒”当成一种习惯,而不是一种难以达到的境界,并且会从中得到荣誉感。
3、将“穷养”和“富养”结合,融于生活中。以前,我总会在书籍上参考一些“育儿术”,关于“儿子穷养、女儿富养”的理论我总是难以苟同,却不得不承认其中有它的道理所在。我们并不是一个富裕家庭,所以无法像其他家长一样——住在高层住宅、带着孩子到全国各地旅游,或是家里有几十寸的液晶电视。而在这样一个普通家庭里,我和孩子的爸爸只能尽力做到:在精神上“富养”孩子,如假期带他去旅游,让他欣赏大自然的山水,或是带他参加一些家庭聚会,让他知道怎样做到“得体”;在生活上“穷养”孩子,让他有做家务劳动的机会,养成自强自立的品质。
4、统一的口径。现在的孩子早已学会察言观色,他们已经可以预计到找谁商量什么事情会达到何种效果。对于关系孩子成长的问题,父母及家人要保持统一口径,否则骄纵了孩子倒是小事,养成孩子避重就轻,目无尊长的坏习惯就难改了。
5、互相尊重。这一点是任何一个关系圈都无法忽视的,但是家长是很多规则的制定者,所以无形之下会形成一种居高临下的形象。所以父母首先要做到尊重孩子,让他们了解被尊重是什么感觉,进而教导他们如何得到这种感觉。因此,生活中不能一味地顺从或要求孩子,而是应追求尊重与要求的和谐统一。
6、和孩子一同学习,一同进步。从肖锥懂事开始,我总是告诉他妈妈身上的不足之处,告诉他我因为没有珍惜读书的机会没有读大学而后悔,告诉他我非常羡慕那些出口成章的人。所以在他的学习生活中,我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生”,和孩子一起预习、一起背诵、一起读书,因为我知道,在家照顾孩子多年难免与社会脱节,想重回职场谈何容易,所以我必须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洋洋洒洒写了那么多,每个字都是用心写的。其实对于父母来说,如何养育子女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的科学,以上几点认识也只是我自己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粗浅体会,希望能与各位朋友分享和交流。
第五篇:成交前的重要销售话术和关键销售技巧
成交前的重要销售话术和关键销售技巧
绿茵场上,球门前,一记抽射,球破门而入!
球员兴奋得狂奔,跳跃,队友们兴奋得追赶,拥抱,观众席上,球迷们兴奋得挥舞,狂叫!临门一脚的魅力实在太大„„
临门一脚成功不易,机会难得,所以在球场上就有制造传中、角球等机会的战术,目的就是制造临门一脚的机会,享受临门一脚的成功。
足球场上如此,销售业务依然如此!球员如此,业务员亦是如此!
谁不渴望签单的喜悦,谁不向往举杯的辉煌。
前国家队主教练施拉普纳对球员说:不知道球该往什么地方踢就往球门里踢!
我想对业务员说:“不知道谈什么就谈签单吧!”
老施教的是一个理念:不要放弃任何一次临门一脚的机会。
我想说的是一个信念:不要放弃任何一次临门一脚——促成的机会!
临门一脚魅力无穷,机会难得,成功不易!所以球员怕出脚,怕机会丧失,怕成功失之交臂。所以足球才成为了一门艺术,临门一脚成为了艺术之精华。
业务同样如此!如何艺术化地掌控临门一脚的机会,如何艺术化地看准角度,用准力度成为了艺术之精华!
任何事物有规律可循!艺术同样如此。
临门一脚机会的掌控
客户是不会轻易主动提出成交的!哪怕客户心里已经动了“芳心”。但只要“芳心”一动,临门一脚的机会就来了。客户虽然不直接告诉业务员“芳心”已动,但业务员可以通过耳、眼、心等器官来感受机会的出现!一般来说,客户动“芳心”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细细研究型
当客户仔细研究业务员手头的资料、样品时,并不停地向业务员提出各种疑问时表明客户对产品动了“芳心”。
我曾拿金×506真机去见客户。我的手头除了这台刚刚拿到手的真机外,任何资料也没有,对产品的详细功能也不甚详知。客户在看了外观,听了铃声后,将金×506拿在手中细细端详。我知道机会马上就来了。“IP键有什么功能。”我详细介绍了IP键的功能与特点,客户似乎不为所动。难道估计有误。看着客户不声不语,我正在想下一步该说什么呢?而客户却在玩我的手机。这时,客户桌上的电话响起,但客户却一直不去接听,双眼注视着我的手机,嘴角露出了一点浅浅的微笑!原来他刚才在试IP键。
“陈先生,明天我给你送两台货来„„”
“好的,没问题!”
其实这位先生早就动了“芳心”,临门一脚的机会早就有了,但其“芳心”未乱,早出“脚”成功的把握不高,通过客户自己试用产品的性能进一步直逼“芳心”,待其“芳心“一乱,趁势临门一脚,破门而入。
二、如释重负型
任何人都有一定的防备心理,客户见业务员上门就有了三分防备,精神也高度紧张,守门员正在养精蓄锐、意气风发之时,临门一脚必是九死一生。如果业务员解除了客户的防备心理,其紧张情绪也就随之松懈,守门员一松懈,临门一脚就稳操胜券。
我曾与客户详细介绍了产品的特点与功能后,客户对金×品牌的售后服务不甚了解并深有疑虑。于是我讲了一个亲身外理的特事特办的售后服务的案例。我一边慢条斯理地讲,一边注视着客户!客户一边抽烟一边若有所思(芳心已动)。案例讲完,客户动了动身子,将烟头用力按在烟灰缸中!(芳心大乱)
“这样好了,你先送两台来试试看吧!”
“好!一言为定,明天到货!”
值得一提的是,如释重负型的客户,临门一脚的机会来临,千万别先出“脚”,谁先谁输。就如同足球的点球,谁先亮出其不意真动作谁就输一样的道理。
三、情感表露型
销售界人人皆知先做朋友再做生意的铁则。客户如果接受了业务员这个人,就很容易接受业务员所推荐的产品!
第一次见到俞总,刚好有顾客与俞总发生一点争执。俞总一家人倾力关注事态的发展,忽视了在一旁的宝贝千金!小丫头与家中小儿差不多大小,好长时间示与小儿共享天伦之乐。于是将这种爱转到小丫头的身上,开始小丫头胆小不与我亲近(可能是我长的不够帅),看看周围无人理她,再看看我对她也没有恶意,于是就和我“好”上了。最后坐在我的怀中成了亲密朋友,玩起了少儿游戏。俞总处理完杂事,发现他那不足三岁的千金正与一个素不相识的大男人正在玩找眼睛、耳朵的游戏,玩的正欢。
“俞总,您好,我是杭州金×公司的小罗!”小丫头还在我的身上,站起来递名片是不可能的!
小丫头在我的脸上“吻”了一下,跳到老爸身边去了。
“这小家伙和我很有缘的!”
“是呀,平时很怕生人,今天怎和你这么好(芳心已动)!”
“俞总,不好意思,我约了一个客户,时间关系,我要赶路,我先把资料和名片放您这,麻烦你考虑一下!”
第二次见到俞总,俞总一把拉过我的资料包,劈头就来了一句:“给我送货来了(芳心大乱)!”这就是情感的自然流露!
“我这就打电话,叫我的合作伙伴把货送来,你是要2套还是5套呢?”
四、改变环境型
客户,尤其是陌生的客户,对业务员是爱理不理。这里面有个人素养的问题,也有客户谋略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客户用这一策略打发了不少“烦”人的业务员。对此类客户主要应找准切入点,想法让客户想听、想说。
客户如果改变交谈的环境,说明机会的来临。通常,客户将业务员引入内间(嗓音较小处),关小(关闭)音响(电视),通知秘书不接任何电话等行为都是客户不自然间流露出的促成信号。临门一脚——促成的方法一、二择一法
“你看是20套还是50套呢?”
“你希望是明天还是后天把货送过来呢?”
给客户两种选择的自由,只要客户答出其中一种,便达到了促成的目的。
二、暗示启发法
“聪明的经销商都能判断出金×是手机界的‘黑马’!”
“从金×现在的发展势头看,你早晚会经销,不如现在就经销。”
“与杭州金×公司合作绝不会后悔!”
暗示启发法点明经销产品的必然性,只要客户表示赞同就可以成交。
三、资金分解法
“虽然现款现货的方式会给您的资金周转带来一定的压力,您可以把每次提货的数量下调,增加提货的次数,这样 样资金周转也灵便些!”
“每次您来提货(我们送货)增加我们的物流成本,你看这样好不好,我们与浙江快客有业务往来,以后可以通过快客来配货,以减少物流成本!” 主动提出建议征求意见,如客户觉得可行,即表示促成成功。
四、协议实验法
在适当的时候,拿出经销协议,询问客户的地址、电话等,并就双方沟通过的权利、义务复述一遍,如客户一一回答并无异议,请客户签字、盖章大功告成。
五、机会不再法
“这次促销活动截止到今天,以后可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金×实行的是完全代理制,在一个区域只设一家代理商,之前我也接触了一两家,他们也有一定的意向。但是,谁先与我谈妥,谁就拥有这一品牌在本的独家经营权。不要因一时的犹豫而痛失良机。”
六、激励法
“金×虽不是名牌,但是市场价格不透明,加上独家经营,市场价格容易控制,这可是一个攒钱的好机会!”
“在品牌打造方面,深圳金×,杭州金×会协助你们做市场。可以说,你不用了出钱出力就可以攒钱,只要你为我们提供一个平台,何乐而不为呢?”描绘市场前景,让客户感觉到确实有利可图。
七、痛苦法
“您现在做的一些品牌,利润空间很低,辛辛苦苦也挣不了几块钱,何不偿试一下金×呢?”“您肯定遇到一些让您伤脑筋的售后服务问题,金×公司实行VIP金牌服务,让您永无后顾之忧!”
找出对方的痛点,刺伤他一下,再给他一个“创口贴”。
八、最低成交法
“先提一台货试试,如何?”
“这一款是金×系列中最好走的一款,你先试试?”
与客户交朋友的前提是有合作的存在。诚心想与客户交朋友,先合作吧。
九、小狗法
“我们全程价保,您无任何风险!”
“退一万步来说,货卖不出去,可以退货给我们,你无任何风险,还犹豫什么呢?”
十、转身询问法
“我要回杭州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我计划去见下一位客户,现在还有两分钟时间,您还要了解点什么吗?”与客户告辞后,出门的一刹那,不妨转身再许多询问一下,说不定机会出现(因为这时是客户最放松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