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1、在学习上两极分化日益明显。
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上已较明显的分出层次,即所谓优生和差生。对优生来说,由于之前学得好,他们积极、自信的心理不断得到强化,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另一部分学生在一年学习中(尤其是在考试中)屡遭挫折,对学习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理也在渐渐固化,出现兴趣转移,偏科等倾向。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学习目的模糊,学习动机不强,处于一种淡漠的被动状态。
对于成绩好的孩子,我们要给予肯定,使他们更加积极上进。对于学习中等水平和较差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避免过高的期望;要给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肯定他们所拥有的发展潜能,解除不必要的顾虑。
2、偏科现象严重。
我们现在高考施行的是“3+X+综合”,分科之后,许多学生对自己所选的科目很重视,但是对综合科中的非主修科目重视不够。例如,选理科(物理、化学或生物)的学生,对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和地理)的学习不够重视,在文科的课堂上不专心听讲,不认真完成作业;选文科的学生同样存在轻视理科综合的学习的倾向。虽然非主修科的成绩在综合科中所占比例较小,但是,如果忽视这些科目的学习,导致偏科,一科拉后腿,总成绩就不行,同样会使自己在高考中吃大亏。
家长要关注孩子是否存在偏科现象,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非主修科目,认真地对待每一科的学习,才不致于高考时后悔莫及。
3、孤独感和焦虑感较强。
高二学生是高中阶段的“断层”时期。因为高一新生刚进入高中,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有新鲜的感觉,同时,其兴奋心情也使其具有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而他们所面临的是如何适应新的生活和新的学习,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对他们给予高度的关注。高三的学生因为就要参加的高考,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给予更高度的关注。相反,老师和家长对高二的学生的关注就相对较少,使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孤独感和失落感较强。
高二阶段由于很多学生目标不明确,既没有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一旦遇到挫折,特别是考试中受到打击,就会自我怀疑,产生焦虑。有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整个高中阶段有成绩明显退步的阶段,其中大部分学生感到这个阶段在高二。
我们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和衣食住行,更要关注孩子精神上的成长,关心孩子的心理动态。
4、恋爱现象增多。
高二是高中阶段恋爱发生率最高时期,其中有生理发展和社会影响的因素,还有其心理原因。高二学生所要承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越来越多,他们非常需要理解和关心。然而,由于家庭、学校对他们的关注不够,导致他们只能从外界获得关爱的感觉。有些学生谈恋爱就是要寻找一种被爱、被重视、被珍惜的感觉。其次,受电视、电影、网络等影响,很多学生把爱情过于美化、理想化,向往浪漫的爱情,因而会模仿成人谈恋爱。
对于学生的早恋,总是让很多家长头痛。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早恋为孩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不考虑其不可抹杀的固有的特性,对孩子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学的。对此,我们可以注重跟孩子说明早恋的原因和它将给早恋者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其次,早恋问题源自于性,那么我们就从源头开始引导。很多家长认为性是难以启齿的东西,回避或很少和孩子谈论有关性知识。因此,而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日趋成熟,对性存在很大的好奇
心,希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当他们不能从家长和老师那里获得性知识时,他们便会到杂志、报刊、网络、影碟上寻找,从同学、朋友那里寻求,而从这些途径获取的性知识却不一定是健康、科学的。我们要大方教给学生有关性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懂得性知识,使他们对性有科学的认识,不再对它有一种神秘和好奇的心理。对已经早恋的学生给予理解和加以正确的引导,尽量将他们“恋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
引导孩子学会恰当地自我定位
只有让孩子清楚自己是什么,自己想追求的是什么,并且能做什么,才能更好地把握好自己发展和前进的方向,不至于迷失自己。
一、让孩子知道,他们在学校的角色是学生,在学习上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这并不代表他们笨或无能。
作为一名学生,因为不懂、无知才到学校学习知识和技能。从无知到有知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事。有些学生因为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感到自卑,认为自己笨、比别人差,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敢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不敢积极大胆去表现和锻炼自己。家长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正确地看待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学生正是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慢慢地从无知变成有知,从知得少变成知得多的。
二、让孩子知道,他们学习的目的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提高自己。
在东莞中学,由于同学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不少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将周围的同学当成自己的对手,非常在乎同学之间的比较。看到别的同学成绩比自己高,看到同学某一方面表现得比自己好,心里就会感到失落和难过;有些同学在得知自己成绩时伤心,并不是因自己考不好而伤心,而是因自己的成绩排在别人后面而伤心。过于在乎同学之间的比较,过于强调竞争,会使学生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容易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而难以专心学习。
我们会不会常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较呢?你的比较会不会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呢?
其他人优秀,并不妨碍我们的孩子也优秀。孩子不一定要通过超过别人、打败别人,才能够显示自己的实力和价值。我们要引导孩子如何正确看待同学之间的竞争,精力放在怎么改进自己、提高自己上面,而不是放在怎么打败别人上面。假如孩子过于强调竞争,会不愿意与别人合作,那不但会使他们的目光变得狭隘,而且会使他们在知识、资源共享上也会变得狭隘,这都不利于他们的发展。
三、让孩子知道,我不是最棒的,但我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但是,我们有没有可能是最棒的呢?能够考上东莞中学,说明我们的孩子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是,在莞中,强手如林,能够名列前茅的学生只有少数,不可能每位学生都是第一,大多数同学都排在中间位置,是不是他们的成绩不拔尖了,就说明他们不优秀了呢?即使在莞中是最棒的,走出莞中还有没有可能是最棒的呢?一个人不可能每一方面在任何时候都是最棒的,总会有人比我们好。假如我们总是期望孩子是最棒的,要求孩子必须是最棒的,那孩子就会经常碰壁,经常遭受打击,我们也会经常否定他们。怎样让孩子在强手如林的人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信呢?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即使他们是人群很普通的一个,但他们也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他们有缺点,但是他们也有优点,只要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加以克服和提高,并且明确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知道自己所拥有的能力与潜力所在,把它放在最有价值的地方发展。这样,才能保持永远的自信。
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1、在学习上两极分化日益明显。
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上已较明显的分出层次,即所谓优生和差生。对优生来说,由于之前学得好,他们积极、自信的心理不断得到强化,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另一部分学生在一年学习中(尤其是在考试中)屡遭挫折,对学习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理也在渐渐固化,出现兴趣转移,偏科等倾向。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学习目的模糊,学习动机不强,处于一种淡漠的被动状态。
对于成绩好的孩子,我们要给予肯定,使他们更加积极上进。对于学习中等水平和较差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避免过高的期望;要给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肯定他们所拥有的发展潜能,解除不必要的顾虑。
2、偏科现象严重。
我们现在高考施行的是“3+X+综合”,分科之后,许多学生对自己所选的科目很重视,但是对综合科中的非主修科目重视不够。例如,选理科(物理、化学或生物)的学生,对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和地理)的学习不够重视,在文科的课堂上不专心听讲,不认真完成作业;选文科的学生同样存在轻视理科综合的学习的倾向。虽然非主修科的成绩在综合科中所占比例较小,但是,如果忽视这些科目的学习,导致偏科,一科拉后腿,总成绩就不行,同样会使自己在高考中吃大亏。
家长要关注孩子是否存在偏科现象,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非主修科目,认真地对待每一科的学习,才不致于高考时后悔莫及。
3、孤独感和焦虑感较强。
高二学生是高中阶段的“断层”时期。因为高一新生刚进入高中,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有新鲜的感觉,同时,其兴奋心情也使其具有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而他们所面临的是如何适应新的生活和新的学习,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对他们给予高度的关注。高三的学生因为就要参加的高考,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给予更高度的关注。相反,老师和家长对高二的学生的关注就相对较少,使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孤独感和失落感较强。
高二阶段由于很多学生目标不明确,既没有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一旦遇到挫折,特别是考试中受到打击,就会自我怀疑,产生焦虑。有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整个高中阶段有成绩明显退步的阶段,其中大部分学生感到这个阶段在高二。
我们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和衣食住行,更要关注孩子精神上的成长,关心孩子的心理动态。
4、恋爱现象增多。
高二是高中阶段恋爱发生率最高时期,其中有生理发展和社会影响的因素,还有其心理原因。高二学生所要承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越来越多,他们非常需要理解和关心。然而,由于家庭、学校对他们的关注不够,导致他们只能从外界获得关爱的感觉。有些学生谈恋爱就是要寻找一种被爱、被重视、被珍惜的感觉。其次,受电视、电影、网络等影响,很多学生把爱情过于美化、理想化,向往浪漫的爱情,因而会模仿成人谈恋爱。
对于学生的早恋,总是让很多家长头痛。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早恋为孩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不考虑其不可抹杀的固有的特性,对孩子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学的。对此,我们可以注重跟孩子说明早恋的原因和它将给早恋者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其次,早恋
问题源自于性,那么我们就从源头开始引导。很多家长认为性是难以启齿的东西,回避或很少和孩子谈论有关性知识。因此,而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日趋成熟,对性存在很大的好奇心,希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当他们不能从家长和老师那里获得性知识时,他们便会到杂志、报刊、网络、影碟上寻找,从同学、朋友那里寻求,而从这些途径获取的性知识却不一定是健康、科学的。我们要大方教给学生有关性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懂得性知识,使他们对性有科学的认识,不再对它有一种神秘和好奇的心理。对已经早恋的学生给予理解和加以正确的引导,尽量将他们“恋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
引导孩子学会恰当地自我定位
只有让孩子清楚自己是什么,自己想追求的是什么,并且能做什么,才能更好地把握好自己发展和前进的方向,不至于迷失自己。
一、让孩子知道,他们在学校的角色是学生,在学习上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这并不代表他们笨或无能。
作为一名学生,因为不懂、无知才到学校学习知识和技能。从无知到有知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事。有些学生因为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感到自卑,认为自己笨、比别人差,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敢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不敢积极大胆去表现和锻炼自己。家长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正确地看待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学生正是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慢慢地从无知变成有知,从知得少变成知得多的。
二、让孩子知道,他们学习的目的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提高自己。
在东莞中学,由于同学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不少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将周围的同学当成自己的对手,非常在乎同学之间的比较。看到别的同学成绩比自己高,看到同学某一方面表现得比自己好,心里就会感到失落和难过;有些同学在得知自己成绩时伤心,并不是因自己考不好而伤心,而是因自己的成绩排在别人后面而伤心。过于在乎同学之间的比较,过于强调竞争,会使学生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容易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而难以专心学习。
我们会不会常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较呢?你的比较会不会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呢?
其他人优秀,并不妨碍我们的孩子也优秀。孩子不一定要通过超过别人、打败别人,才能够显示自己的实力和价值。我们要引导孩子如何正确看待同学之间的竞争,精力放在怎么改进自己、提高自己上面,而不是放在怎么打败别人上面。假如孩子过于强调竞争,会不愿意与别人合作,那不但会使他们的目光变得狭隘,而且会使他们在知识、资源共享上也会变得狭隘,这都不利于他们的发展。
三、让孩子知道,我不是最棒的,但我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但是,我们有没有可能是最棒的呢?能够考上东莞中学,说明我们的孩子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是,在莞中,强手如林,能够名列前茅的学生只有少数,不可能每位学生都是第一,大多数同学都排在中间位置,是不是他们的成绩不拔尖了,就说明他们不优秀了呢?即使在莞中是最棒的,走出莞中还有没有可能是最棒的呢?一个人不可能每一方面在任何时候都是最棒的,总会有人比我们好。假如我们总是期望孩子是最棒的,要求孩子必须是最棒的,那孩子就会经常碰壁,经常遭受打击,我们也会经常否定他们。怎样让孩子在强手如林的人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信呢?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即使他们是人群很普通的一个,但他们也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他们有缺点,但是他们也有优点,只要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加以克服和提高,并且明确
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知道自己所拥有的能力与潜力所在,把它放在最有价值的地方发展。这样,才能保持永远的自信。
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1、在学习上两极分化日益明显。
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上已较明显的分出层次,即所谓优生和差生。对优生来说,由于之前学得好,他们积极、自信的心理不断得到强化,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另一部分学生在一年学习中(尤其是在考试中)屡遭挫折,对学习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理也在渐渐固化,出现兴趣转移,偏科等倾向。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学习目的模糊,学习动机不强,处于一种淡漠的被动状态。
对于成绩好的孩子,我们要给予肯定,使他们更加积极上进。对于学习中等水平和较差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避免过高的期望;要给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肯定他们所拥有的发展潜能,解除不必要的顾虑。
2、偏科现象严重。
我们现在高考施行的是“3+X+综合”,分科之后,许多学生对自己所选的科目很重视,但是对综合科中的非主修科目重视不够。例如,选理科(物理、化学或生物)的学生,对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和地理)的学习不够重视,在文科的课堂上不专心听讲,不认真完成作业;选文科的学生同样存在轻视理科综合的学习的倾向。虽然非主修科的成绩在综合科中所占比例较小,但是,如果忽视这些科目的学习,导致偏科,一科拉后腿,总成绩就不行,同样会使自己在高考中吃大亏。
家长要关注孩子是否存在偏科现象,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非主修科目,认真地对待每一科的学习,才不致于高考时后悔莫及。
3、孤独感和焦虑感较强。
高二学生是高中阶段的“断层”时期。因为高一新生刚进入高中,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有新鲜的感觉,同时,其兴奋心情也使其具有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而他们所面临的是如何适应新的生活和新的学习,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对他们给予高度的关注。高三的学生因为就要参加的高考,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给予更高度的关注。相反,老师和家长对高二的学生的关注就相对较少,使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孤独感和失落感较强。
高二阶段由于很多学生目标不明确,既没有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一旦遇到挫折,特别是考试中受到打击,就会自我怀疑,产生焦虑。有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整个高中阶段有成绩明显退步的阶段,其中大部分学生感到这个阶段在高二。
我们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和衣食住行,更要关注孩子精神上的成长,关心孩子的心理动态。
4、恋爱现象增多。
高二是高中阶段恋爱发生率最高时期,其中有生理发展和社会影响的因素,还有其心理原因。高二学生所要承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越来越多,他们非常需要理解和关心。然而,由于家庭、学校对他们的关注不够,导致他们只能从外界获得关爱的感觉。有些学生谈恋爱就是要寻找一种被爱、被重视、被珍惜的感觉。其次,受电视、电影、网络等影响,很多学生把爱情过于美化、理想化,向往浪漫的爱情,因而会模仿成人谈恋爱。
对于学生的早恋,总是让很多家长头痛。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早恋为孩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不考虑其不可抹杀的固有的特性,对孩子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学的。对此,我们可以注重跟孩子说明早恋的原因和它将给早恋者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其次,早恋问题源自于性,那么我们就从源头开始引导。很多家长认为性是难以启齿的东西,回避或很少和孩子谈论有关性知识。因此,而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日趋成熟,对性存在很大的好奇心,希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当他们不能从家长和老师那里获得性知识时,他们便会到杂志、报刊、网络、影碟上寻找,从同学、朋友那里寻求,而从这些途径获取的性知识却不一定是健康、科学的。我们要大方教给学生有关性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懂得性知识,使他们对性有科学的认识,不再对它有一种神秘和好奇的心理。对已经早恋的学生给予理解和加以正确的引导,尽量将他们“恋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
引导孩子学会恰当地自我定位
只有让孩子清楚自己是什么,自己想追求的是什么,并且能做什么,才能更好地把握好自己发展和前进的方向,不至于迷失自己。
一、让孩子知道,他们在学校的角色是学生,在学习上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这并不代表他们笨或无能。
作为一名学生,因为不懂、无知才到学校学习知识和技能。从无知到有知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事。有些学生因为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感到自卑,认为自己笨、比别人差,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敢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不敢积极大胆去表现和锻炼自己。家长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正确地看待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学生正是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慢慢地从无知变成有知,从知得少变成知得多的。
二、让孩子知道,他们学习的目的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提高自己。
在东莞中学,由于同学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不少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将周围的同学当成自己的对手,非常在乎同学之间的比较。看到别的同学成绩比自己高,看到同学某一方面表现得比自己好,心里就会感到失落和难过;有些同学在得知自己成绩时伤心,并不是因自己考不好而伤心,而是因自己的成绩排在别人后面而伤心。过于在乎同学之间的比较,过于强调竞争,会使学生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容易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而难以专心学习。
我们会不会常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较呢?你的比较会不会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呢?
其他人优秀,并不妨碍我们的孩子也优秀。孩子不一定要通过超过别人、打败别人,才能够显示自己的实力和价值。我们要引导孩子如何正确看待同学之间的竞争,精力放在怎么改进自己、提高自己上面,而不是放在怎么打败别人上面。假如孩子过于强调竞争,会不愿意与别人合作,那不但会使他们的目光变得狭隘,而且会使他们在知识、资源共享上也会变得狭隘,这都不利于他们的发展。
三、让孩子知道,我不是最棒的,但我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但是,我们有没有可能是最棒的呢?能够考上东莞中学,说明我们的孩子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是,在莞中,强手如林,能够名列前茅的学生只有少数,不可能每位学生都是第一,大多数同学都排在中间位置,是不是他们的成绩不拔尖了,就说明他们不优秀了呢?即使在莞中是最棒的,走出莞中还有没有可能是最棒的呢?一个人不可能每一方面在任何时候都是最棒的,总会有人比我们好。假如我们总是期望孩子是最棒的,要求孩子必须是最棒的,那孩子就会经常碰壁,经常遭受打击,我们也会经常否定他们。
怎样让孩子在强手如林的人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信呢?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即使他们是人群很普通的一个,但他们也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他们有缺点,但是他们也有优点,只要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加以克服和提高,并且明确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知道自己所拥有的能力与潜力所在,把它放在最有价值的地方发展。这样,才能保持永远的自信。
第二篇:高中学生心理特点
高中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高中一年级
高一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整体上表现为一种过渡性特点。在学生身心发展中,处以一个重要的变化阶段,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课业学习中,面临着初中知识结构向高中知识结构的过渡,面临着学习方法学习思维的转换;在学习环境上,刚刚从初中进入高中,面临着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校管理氛围;寄宿制学生还面临着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面临着新的心理断乳。高一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心理决定着是否拥有稳定的学习心态,决定着能否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决定着能否拥有一个良好的高中学习心理起点,决定着今后高中学习生活能否优质高效的进行,甚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影响着他们性格和价值观念的形成,进而影响到将来高考能否考出优异成绩,决定着学生的命运,也牵动着家长的心。
可以说高一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控制和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干扰是搞好高一年级教育教学工作不可回避的课题。
我们认为有几种不良的学习心理必须引起大家的关注:
一、心理定位失衡,学业焦虑
高一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经过了中考的遴选,走到一起的都是比较有实力的,他们在自己的内心里都保持着自己在初中时的心理定位,是班级乃至学校的佼佼者,是老师们的关注对象,是同学们的仰慕对象。然而,到了新的环境,强强相遇,他们的优势不再那么明显,老师们关注的目光不再那么专一的集中在他的身上,自己在同学中也不再显得那么优秀,有些也明显的感觉到自己不如其他同学,难免会产生一种心理失衡,觉得自己不行了,产生出一种学习的焦虑。
如果不能正是这种焦虑,会带来很坏的影响。首先,如果长期在这种焦虑中徘徊,必然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学习效率低下,成绩更加不理想,更加焦虑,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其次,长期处于这种焦虑中,会影响学生的性格发展,使他们处于一种焦躁自卑的心理阴影中。
这种焦虑失衡在绝大多数学生身上都会发生,常见于成绩中上游的学生。
为了缓解和消除考试焦虑,可以尝试以下几个策略:
1、学会科学的自我定位,建立自信。
让学生认识到现在是强手林立的环境,不能盲目自卑,在瘦的骆驼比马大,认识到自己现在相对的落后不是绝对的落后,而且只有在这种有差距的环境中,自信且顽强,才能更有动力。
学习评价的三种纬度,即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所谓的相对评价可以笼统的理解为把别人作为参照,进行相互间的比较,形成对自我的评价;所谓的绝对评价可以笼统的理解为以某种标准为参照,把自己的学业成绩与这种标准相比较,形成自我评价;所谓的个人内差异评价可以理解为把个体在不同的时期或阶段的状况进行比较,从而形成对自我当前的评价。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评价目的,三种评价方式灵活运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评价自我,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优势,建立起自信心。
2、树立科学的成功观念,正确定位。成功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概念,有的人考上重点本科是成功,有的人考上普通本科是成功,而有的人只要可取专科就是成功。应当让学生认识到,只要保持自己的最佳学习状态、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学出自己最理想的成绩就是最大的成功。根据这种成功观念,合理的自我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
3、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效率。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规律和独特的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按照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科学地修正自己的学习,培养他们一种元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找出自己的思维误区,对症下药,以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用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提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升自己的学习状态。
二、自我放弃,学业绝望
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差,失去学习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或者自我封闭,抑郁孤僻;或者自我放纵,沉溺于玩乐、游戏、交友等方面,荒废学业。更有甚者,自我封闭的学生可能会形成抑郁症;自我放纵的学生可能形成小团体,对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造成不良影响。如果不能对这些学生进行合理的教育引导,久而久之,会使他们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兴趣,甚至对生活产生扭曲的理解,影响他们的一生。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沟通,排遣心理郁结。师生关系中情感依恋的缺失,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学业上的不适应而产生各种负面情绪,而由此形成的消极自我概念又将进一步影响和限制学生的发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保持亲密接触,积极沟通,让学生信赖老师,愿意把他们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告诉老师,进而让他们的心理症结得以排遣;并且,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才会为下步工作作好铺垫。尤其是那些自我封闭的同学,更需要老师耐心的交流,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
2、积极鼓励,找回学习乐趣。在和这些学生形成有效的沟通渠道之后,要积极的影响改变他们的观念。不论是自我封闭还是自我放纵,都是对自己在学业上的一种绝望,一种自卑和不自信。我们要通过积极的交流,帮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要自卑,对自己来说关键是重视高中三年的过程,让自己无怨无悔。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关注他们,多对他们进行鼓励,哪怕是小小的进步,也要让他们在学业上找到胜利的愉悦,找回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3、因材施教,铺设成才之路。在使这些学生找到愉悦和平静的学习心态之后,要合理的帮他们构建自己的目标,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学生终究会有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引导学生发展特长。如有艺术特长,可以尝试学习艺术专业,将来报考艺术院校;如有体育特长,可以尝试学习体育专业,将来报考体育院校;如有影视兴趣,可以尝试将来报考影视类的艺术专业,等等。并且告诉他们现在所学的都是最基本的知识,有沉住气,多学一点,尽量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总之,让他们树立其适合自己的目标,有目标有理想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改变他们自我绝望。
三、自以为是,学业自负
考入北中这所重点中学,确实不易,都需要有一定的实力,于是有些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了自负倾向。他们学习上非常自负,其实水平不见得多强,能力不见得多高,往往眼高手低,自我感觉良好,殊不知自己是“半瓶子醋”。平时学习,浮躁懒惰,不深入,不系统,浅尝辄止;考试时,粗心马虎,不认真,不仔细,***涂。对于这样的学生,如果不能及时地加以引导,对于学生个人可能会难以提高成绩,对于班级可能会形成一股不良的学风。
对于这样的学习心态,我们建议尝试以下方法:
1、挫折教育,消磨浮躁。面对盲目自信的人,必须让他们自己受挫,碰得头破血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他们意识到都是自己自负惹的祸。可以通过考试的形式,在分析考试成绩时,针对他们马虎粗心的做题状态进行严厉批评;也可以通过让其当众演示某一问题的思路,指出其局限性,对他们强化一种需要谦虚谨慎的意识。
2、精妙指导,折服自负。自负的人,往往有一定的资本。要让这样的学生听进老师的指导意见,彻底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必须通过老师深厚渊博的知识,精妙科学的指导使学生深深折服,从而使他们自惭形秽,认识到自己的浅薄。进而,彻底审视自我,改变自己不良的学习心态。
3、及时鼓励,强化改进。当学生尝试着改进自己的学习习惯时,老师要密切关注,及时地发现他们的进步,及时表扬鼓励,肯定他们的进步,同时也强化了他们对探索新学法修正旧习惯的意识。只有真正地把这种改进意识牢固地植根于学生的心理机制中,才有可能使他们自觉地审视学习,改进学习。
四、急功近利,学业苛求
有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会有一种紧张急切情绪,会感到压力大,负担重。尤其是实验班的学生。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家庭、学校和学生自己的期望过苛求过于关注是造成这种心理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调节学生的心理:
1、调低期望,缓解压力。有实力的学生往往非常自信,自己有较高的目标和要求,成为压在自己身上的沉重负担,它不但没有给学生应有的激励,反而使学生焦虑压抑。此时,要引导学生调低期望值,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以一种轻松的心情面对学习。
2、摆正心态,快乐学习。应当引导学生尽量摆脱那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要把目光局限在成绩、高考和名牌大学上,引导学生对学习有正确的看法,学习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快乐。因为这些学生学有余力,所以应该充分的享受这种学习的快乐,不可苛求自己,要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学习。
此外,在上述这些学习心理的调解过程中,我们认为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把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疏通,才可能及时发现问题,才可能准确地摸清学生的心理症结,才可能对症下药,才可能使自己的指导调节被学生切实的合作执行。
2、掌握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教师只有具备了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才可能准确地分析学生的问题,才可能科学的设计解决方案,才可能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落实解决方案。
3、培养独特的教师个人魅力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催化剂。教师只有具备了令学生折服的个人魅力,才有助于师生的交流,才有助于解决策略和方案的贯彻执行,才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
4、建立经常性的家校联系制度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必要条件。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辅相成,教师和家长经常性的沟通,是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必要条件,是深入分析学生心理的必要条件,是全面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必要条件,也是为学生营造各种良好学习氛围的必要条件。
总之,高一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是个复杂的课题,是需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课题。希望我们的工作能为高一学生的学习心理调节起到一定的作用。
高中二年级
一、在学习上两极分化日益明显。
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上已较明显的分出层次,即所谓优生和差生。对优生来说,由于之前学得好,他们积极、自信的心理不断得到强化,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另一部分学生在一年学习中(尤其是在考试中)屡遭挫折,对学习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理也在渐渐固化,出现兴趣转移,偏科等倾向。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学习目的模糊,学习动机不强,处于一种淡漠的被动状态。
二、孤独感和焦虑感较强。
高二学生是高中阶段的“断层”时期。因为高一新生刚进入高中,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有新鲜的感觉,同时,其兴奋心情也使其具有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而他们所面临的是如何适应新的生活和新的学习,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对他们给予高度的关注。高三的学生因为就要参加的高考,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给予更高度的关注。相反,老师和家长对高二的学生的关注就相对较少,使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孤独感和失落感较强。
高二阶段由于很多学生目标不明确,既没有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一旦遇到挫折,特别是考试中受到打击,就会自我怀疑,产生焦虑。有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整个高中阶段有成绩明显退步的阶段,其中大部分学生感到这个阶段在高二退步比较严重。
解决策略:
在第一步,把握人生目标,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
第二步,定阶段性目标,将目标具体可量化,然后一步步向前迈进。
第三,要培养自信。获得自信的第一步:不要小看自己,多给自己打气;第二步:用毅力、勇气,从每一点小成功里获得自信,从失败里增加自觉;自信的第三步:自觉地定具体的目标,培养自信;
高中三年级
班主任所从事的,是塑造人的工作,每个人作为单独的个体,是千差万别的,处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人,又是千变万化的。尤其是高三年级的学生,面对沉重的学习与升学压力,压抑失望,烦躁不安等等不良心理因素汇集在一个学生一身,同时汇集成班级文化的主流。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高三心理,营造出张驰有度的高三班级文化氛围,对学生最终自信地走进高考考场,超常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实在是太重要了。作为带领学生冲刺高考的我围绕着以上问题进行了探索,也许它并不正确,但它的确是一种尝试。
结合这两年当高三班主任的体会,我认为高三学生的心理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制造心理压力期、缓解心理压力期、激励冲刺期,在不同的时期应该有不同的调节对策。
第一时期制造心理压力期(8月——12月)
高三,对于一名学生而言,意味着什么。流汗、流泪、还有那内心的煎熬。作为班主任,在这个时候,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了解学生的心理,对症下药,帮助他们走好中学时代的最后一段旅程。按照常规,一进入高三的学生应该自然而然地形成紧迫感。可是我觉得今年的高三学生到9月开学时仍没有形成高三氛围。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决定召开“备战高考,你有准备了吗?”的主题班会,并请来上届优秀毕业生谈他们的备考心得;请本班的重读生谈高考失败的教训,然后请学生代表谈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上台表决心。之后,利用专栏、黑板报等教室环境渲染这种进入高三需备战的氛围:如设置“愿望树”专栏,让学生把自己的对高考的期望贴出来;黑板报的主题是“迎战高考,奋力拼搏”;同时还每天更换“距离会考(一模、高考)**天”的提示牌„„这些都在塑造高三需要抓紧时间的氛围,从而影响在班级的每一个学生,让他具备一定的心理压力。
进入十月后,我决定给已经初步形成的高三氛围升升温。中段考完了,此时的黑板报成了班级学习竞争的大擂台,总分前15名和单科成绩前三名者在“风云榜”上有名,同时特设“我超越了自己”专栏,鼓励进步的学生。学生,都需要一些学习的动力。而竞争,就是最好的动力!每一次考完试,榜上的名字都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就吊起了学生的胃口,谁不希望自己能登上榜首,傲视群雄呢?正是一次次的打擂,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学习,班级里学习气氛日益浓厚。
第二时期缓解心理压力期(12月——4月)
我认为从12月到二模期间是学生心理最容易出现事故的时期。这个时期,学生已经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高考上,六年的辛苦努力,就为了最后这一搏!紧张,紧张,还是紧张!对高考的恐惧,家长殷切期望带来的无形压力,加上学生自身学习成绩的些许变化都会造成学生焦躁不安。越到最后阶段,学生的紧张心理越严重。这时期学生的心理承受已达到极限,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以轻松的心情迎接高考,是这个阶段的核心任务。如果处理不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其自暴自弃。我认为这一时期的工作重点应当放在缓解学生压力上。如何做好这项工作?
(一)单独谈话
学生来自于不同家庭,背景的不同对学生性格和心理的影响是不同的,学生的心理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排解心理压力的方式也不一样,其中谈心法是比较好的。单独的谈话对学生很重要,不是说教,而是倾听,让学生将自己的担忧和问题说出来,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一一进行指导,像朋友一样与他们聊天,以便缓解他们紧张的心理;使他们分清主次,合理利用时间和正确确定最后一段时间的复习方向;使他们确立迎接高考的平常心态和信心。面对考试进步的学生,我说“学习进步了,说明你是有潜力的,你这段时间的状态是好的,坚持下去,高考肯定没问题!”而面对考试退步的学生,我说“没关系的,这又不是高考,考差了不等于就是一件坏事,通过总结,让你发现了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也是一件好事吗?通过及早发现问题,吸取教训,就必然能取得高考的成功。”
(二)缓解家庭压力
高三学生一大部分压力,来源于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左右着许多家长和家庭,对学生施加的有形压力和无形压力特别大,有些学生坦言不愿进家,不愿面对父母,尤其是不能听父母的唠叨。父母有
时的教育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适得其反。为此在召开家长会时,我把高三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家长进行分析,然后把事先收集到的学生对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反馈给家长,请家长跟自己的孩子一起进入高三,体味高三的苦;要求家长放下架子,继续做自己孩子的朋友,并且是知心朋友。这种做法是帮助学生有效的消除家庭的负面影响和压力。家庭外部环境宽松了,不必要的负担和压力没有了,学生充分感受到家庭的良苦用心,这对于高三学习是非常有利的,实践证明,这样的家长会的后续效果非常好。
(三)通过活动缓解压力
在复习迎考过程中,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丰富和调节学生的生活,做到一张一弛,使学生保持充沛的精力,才能消除疲劳,缓解压力,取得优良的成绩。我鼓励学生下午放学后或早上起来去跑步,另外让班干部适当组织一些例如唱歌、讲故事等活动,周末也可利用适量时间来进行打球、散步等运动,课间多走出教室呼吸新鲜空气,多与同学朋友聊天开开玩笑,听听音乐等,放松自己,从而达到缓解压力的目的。
第三时期 激励冲刺时期(4月——6月)
二模以后,距高考仅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这已经意味着复习备考工作已经进入了冲刺阶段,学生经过较长时期的备考复习,已感觉到了身心的疲惫。怎样在这个阶段激发出学生的内在动力,使他们以最佳的姿态进入冲刺阶段,有赖于教师激励作用的发挥。
让学生重新布置教室环境,大范围地张贴有激励作用的名人名言,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一种积极上进的氛围,培养对高考的信心。同时结合级“高考百日宣誓活动”,我要求每个学生写几句最鼓动人心的话或座右铭,把带有学生签名的班级口号横额悬挂在教室的醒目位置。发动学生在每周一班会课一起大声宣喊本班的誓词,让学生把对高考的激情在这最后的备考阶段得到最大的发挥。
第三篇:小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小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面临着生理与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之紧张的学习,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他们一般有以下心理特点:
一、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不足。
几乎每个小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敬的人,而实际上他们往往学习不努力,过一天算一天。虽然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却想的不多,做的不够,形成了美好愿望与心理准备的矛盾。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理想教育,使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实现。具体办法可以讲一个名人、伟人艰辛的心路历程的故事。组织看一部放映名人成长过程的影片,启发学生懂得实现理想,必须付出艰辛努力。
二、情感与理智的不协调统一
小学阶段的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易受外界影响,易冲动。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不感兴趣的事避而远之。这说明他们的情绪、情感处于大起大落的两极状态,而难以及时地用理智控制。要解决这一实际问题,首先教师要有表率作用,同时注意培养一些学生,尤其是在班级中有影响力的学生,让他们学会用理智控制情绪,然后形成班级核心,借以影响全班。为引导他们理智处事还需要开展一些活动,如让学生收集“用理智控制情绪而获得成功的人”的故事材料,也收集“因感情冲动而造成终身后悔”的反面故事材料,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教育。
三、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是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的,这与他们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强是分不开的。但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坚持已见,对教师的要求,合乎已意的去办,不合已意的就拒绝或顶牛,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不强。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矛盾。首先要肯定学生的进取心,另一方面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为达此目的应着重注意从小事做起,引导他们自觉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同时开展“决不迁就自己”的活动,一旦意识到某件事或行为不对,不管是多么强烈地诱惑你,也勇敢地说一声“不”。为解决部分学生自我控制力差,造成影响课堂纪律的问题,尝试建立学生日常行为跟踪记录,把他们每一时段的课堂表现记录下来,有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教育、指正。使学生逐渐自觉对照检查,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
第四篇: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
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
大学生是一个独特的的群体,他们正处于走向成熟而尚未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也是人生发展的关健阶段。熟悉、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中的矛盾,帮助他们顺利的渡过大学时代,使他们拥有健全的身心去迎接未来。1 大学生心理特点
1.1 自我意识特点:他们多把眼光向内,注意对自己进行体察和分析,把自我分化为主体的我和客体的我,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他们注重内省,注重探求自己微妙的内心世界,自觉地从各方面了解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设计自我的模式。但是由于大学生生活阅历有限,与社会还有一定距离,社会实践能力不强,他们在谈论、评价、思考社会问题时,往往会带上幻想色彩,难能切合实际。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表现出一定的片面和幼稚,还不能深入、全面地认识问题,这种不足与他们极强的自我意识不相协调。如何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是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要课题。
1.2 情感特点:随着文化层次的提高,生活空间的扩大,他们思维空间急剧延伸,必然导致其情感越来越丰富而深刻。他们的追求有自身的独特性,但由于他们的价值观念尚不平衡、不稳定,所以经常处于波动、迷惘、抉择之中。总之大学生的情绪丰富,有一定驾驭情绪和控制情感的能力,但还不健全、不稳定、有强烈的可变性和多变性。
1.3 性意识特点:大学生性意识的明朗化与进一步发展都是正常的,性意识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强烈的按照性别特征来塑造个性和形象的精神向往,带来对异性的倾慕与追求。大学生处理异性之间关系的能力,经济地位及心理成熟程度都不足以应付这种超常的矛盾。往往会带来种种烦恼和不安,甚至会出现有悖道德规范的言行和举止。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
2.1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大学生离开家庭,进入拥有一定社会气氛的大学校园,他们的成人感迅速增强。自信心、自尊心、独立意识都在提高。同时大学校园环境也比以往自己生活环境赋予个人更多的独立与自由空间。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他们尚无法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处理好一系列复杂的实际问题,他们仍然处在一靠家庭、二靠学校的微妙状态。大学生这种强烈的独立意识与显著的依赖行为之间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是现实的、是客观的。
2.2 理想与现突的冲突;大学生是同龄中的佼佼者,他们内心充满了憧憬与梦想。然而社会不会按着人们的思维去运转,有时是残忍或多情的,使人们的理想与现实产生差距,如何面对现实,把握现实是一个艰难的历程。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的缺乏,自我评价能力的不足,当他们发现无情的现实远非自己所想象、所追求的那么完美,自己也并非想象的那么出色和伟大时,就会引发很多心理上、情感上的苦恼,甚至会出现某些对抗情绪。
2.3 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大学时代是一个既渴望感情又追求孤独的时
代。一方面,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常常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细微而全面的探索、反省、希望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另一方面又害怕孤独,希望自己的情感有一个宣泄的对象,希望有一个可以共鸣的知己。这种心理特征的二重性,使大学生的情感生活更为复杂。
2.4 性成熟与性心理的矛盾:大学生已进入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趋向成熟的特殊阶段。大学生在校生活时间的延长导致了社会化过程的后延,经济依赖、学业艰辛的压力,难测多彩的未来„„这些导致了他们性心理成熟落后于性生理成熟,使他们处于早熟与迟发自立的峡谷之中,由此会产生种种与性心理有关的心理冲突与矛盾。这将强烈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成熟。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与特点表明,大学时代是心理发展趋于成熟的时期,也是容易出现心理障碍的特殊敏感时期,如何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教育与心理辅导是当代高校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和重要战略。
周向欣(牡丹江师范学院 157011)
大学生择业中的矛盾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有远大的理想,但往往不能正视现实。人的一生,总在不断地追求美好的未来。大重演在择业中这种追求和憧憬更为强烈、更为丰富、更为远大。经过充实而丰富的大学生活,大学生知识的“羽翼”已渐丰满。面对汹涌的市场经济大潮,他们豪情满怀,准备搏击一番。然而,由于他们涉世尚浅,接触社会较少,理想往往脱离客观与主观现实条件。如许多大学生都想成为企业家和大经理、大老板、“大款”,走商业巨子之路。但是在择业中他们并未考察自己的知识、能力、性格、爱好、气质等是否适合从商;或者未真正考虑所选择单位是否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出现了理想的自我膨胀和现实的自我萎缩之间的矛盾。
2、注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在择业中,很多大学生都自愿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愿碌碌无为。然而,同时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去,不愿到边远地区去,不愿深入基层。这些大学生想走捷径,幻想成才的道路平坦笔直;想涉足层次高、工作条件好的单位;想一举成名,一蹴而就。他们虽然也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但却过分强调自我价值。
3、有较强的自我观念,但缺乏把握自我的能力。大学阶段,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日趋完善,对自我的存在价值及意义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在择业中,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已作为一个人才将被社会使用,将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他们也要求社会能够承认“自我意识中的我”,并以此为标准进行择业。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最终定型,再加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他们往往不能客观地分析和评价自我。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偏高,时常产生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心态,择业时容易期望值过高,缺乏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少数学生自我评价过低,时常产生自卑自贱、自怨自艾的心态,择业时容易期望值过低,缺乏主动争取和利用机遇的心理准备。也有的学生常常处于上述两种情况的波动之中就业,择业时往往目标与行为不稳定,缺乏理智、冷静的心理准备。由于自我认识能力发展不足,继而在调动自我功能、实现自我驾驭方面显得不足。尤其是一些学生在择业中遇到困难时,不善于调整目标、调整自己,而是感到压力重重,缺乏竞争的勇气。
矛盾心理产生的原因
1、求职择业本身是各种矛盾的汇集,是处在各种矛盾之中的艰难选择: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会遇到各种矛盾,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专业与爱好的矛盾,专业与地域的矛盾,地域与家庭的矛盾,讲究实惠与精神需求的矛盾等。这些矛盾,使得大学生常常处在一种心理不平衡和难以自拔的境地。
2、大学生自身正处于人生心理矛盾突出的时期:青年正处于发展过程中,心理发展是不稳定、不平衡的,往往会产生种种矛盾,这些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一方面满怀激情,追求理想,对自己进行美妙设计;另一方面,社会地位尚未独立,知识经验的积累还不足,不善于客观地认识和面对现实,使理想束之高阁,与现实严重脱离。
2.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层性现象及其表现。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层性是指,大学生的价值观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由于大学生思想觉悟、政治信仰、人生理想、价值目标、道德水平、文化素质及心理素质的差异和程度不同,在世界观、人生观中呈现出不同层次的同时,在价值观念上也参差不齐,表现出多层次性的特点;也有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西方文化传播中逐步树立起来的“利义并重”(集体与个人兼顾)的合理的功利主义的价值观3.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变性现象及其表现。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变性是指,大学生价值观在时空上处于一种发展的不稳定状态。[2]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专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3]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4]邹学荣.青年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大学生自我意识矛盾有哪些?
期望值>实际值→失望;期望值<实际值→满足
大学生入学前往往把大学生看得过于神秘,有的甚至把大学想象为“理想的天 堂”、“生活的乐园”。进入大学生活了现艰苦、单调的大学生活与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生生活相差甚远,有些人发现自己在群体中地位下降,于是幻想破灭。青春期,无可名状的烦恼、苦闷时常困扰着他们。据调查,一年级学生中大多数人感困惑、空虚、寂寞,有种种失落卑心的矛盾 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估计,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卑心是一种自己轻视自己,觉得自
理特征。一年级大学生在中学时,多数是学习尖子、班干部和三好学生,具有很强的心理优势。进入大学后,在“群云”的新集体中,不少人很快相形见绌,甚至在竞争中逐渐落伍。不少人对这种变化缺乏心理承受能力,甚至自惭形暴自弃。还一些学生自我完善的愿望过于强烈,一旦意识到自己与所追求的差距太大时,往往从自信的高峰跌入自卑实自我的强烈否定。据有关资料调查,有50-60%的大学生存在着种种自卑心理。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互相斗争。所谓统一是指如下两种情形: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还必须注意:首先,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其次,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再次,不能把哲学上讲辩证矛盾同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
学习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对于我们科学地看问题、办事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其次,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任何事物都有两点,而不是一点,那么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对矛盾作全面的分析。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即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第五篇: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的分析
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的分析
目前在社会上,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已悄然成为家长以及心理专家关注的热点。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可以说是父母希望的延续,望子成龙已几乎成为所有家庭的普遍现象。因此,针对合理排解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相关机构的重视,以期通过研究给广大的家长朋友提供一些针对孩子的心理指导。
关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的分析,取得的成果有很多,针对高中生的恋爱问题,主要是在于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
(1)迎接爱的能力。
包括施爱的能力和接受爱的能力。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在理智分析之后,要敢于表达、善于表达,这是一种爱的能力。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是个自私自利的人。一个人面对别人的施爱,能及时准确地对爱作出判断,并作出接受、谢绝或再观察的选择,这也是一种爱的能力。缺乏这种能力的人,或是匆忙行事,或是无从把握。大学生要具有迎接爱的能力,就应懂得爱是什么,有健康的恋爱价值观,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适合什么。就应对自己对他人对万事保持敏感和热情,就应主动关心他人,热爱他人。当别人向你表达爱时,能及时准确地对爱的信息作出判断,坦然地作出选择。能承受求爱拒绝或拒绝求爱所引起的心理扰乱。(2)拒绝爱的能力。
自己不愿或不值得接受的爱应有勇气加以拒绝。拒绝爱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在并不希望得到的爱情到来时,要果断,勇敢
地说“不”,因为爱情来不得半点勉强和将就。如果优柔寡断或屈服于对方的穷追不舍,发展下去对双方都是不利的。二是要掌握恰当的拒绝方式,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珍重每一份真挚的感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种自珍,同时是对一个人道德情操的检验。不顾情面,处理方法简单轻率,甚至恶语相加,结果使对方的感情和自尊心受到伤害,这些做法是很不妥当的。
记得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爱的力量只能在人类非性欲的爱情素养中存在。他的非性欲的爱情范围愈广,他的性爱也就愈为高尚。这句话可以说是针对爱情最为神圣的理解,只有充分的尊重爱情,尊重别人,才能正在的了解高中爱情的弊端,才能真正的合理排解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做好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的分析,进而引导他们走向光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