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亲子关系处理中原则和技巧 下
孩子有自主意识的时候,就是一个青春期变化。和孩子关系中一个麻烦事情是:孩子经常不听你的。孩子成长中非常重要的现象。有些六年级有些初一有些高中才出现变化。不同时间可能会出现所谓青春期。
在更早之前,三四年纪,或幼儿园会有类似特征:逆反或是自己说了算。叶老师:平常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们怎么办?怎么处理?
家长:该说都说了。不听随他去。
叶老师:叫他写这样。他说我不做,等下做。
家长:这个是经常的事情。
叶老师:你焦急不焦急?
家长:心里是焦急的,但是表现出来也没有用。玩10分钟。孩子:不行玩半个小时。最后妥协,玩20分钟。
叶老师:这个效果如何?效果好吗?
家长:孩子还是要玩30分钟。20分钟不妥协。最后就争执不下。
孩子会有很多主张和想法。这是好的现象。最恐怖的孩子重来不做主。大学毕业后的孩子,让爸爸给找好单位。之后,父亲找好单位,上班三个月后辞职。爸爸,再给我找个好点。爸爸问,怎么算好单位:钱多,活少,领导同事关系简单。
当孩子把决定权给了父亲之时,他对自己不负责任。所以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不是坏事,只是有时候让我们烦恼。特别是青春期时候。
比如孩子说要玩游戏半个小时。我们可以很理解孩子,他要做主张是好事情。不要带愤怒感觉。在孩子面前不一定都是我们对。
叶老师:那你们会觉得是都是你们对的吗?
家长:那最后争执下来也有我们不对。孩子最舒服的状态可能我们不认同,没有了解他的内需。
叶老师:比如具体的事件!
家长:比如他现在不想吃饭。我们认为菜凉了不好吃。其实孩子肚子还饱的。可能他吃了肚子不舒服。我们会先吃。最后他拉肚子。
2家长:我们把菜烧好。让他吃饭。他就吃一点点。
叶老师:这里就有2个概念。第一吃饭时间,他不吃。不在吃饭时间吃饭。第二他有自己的主张。总是要破坏吃饭的时间,你觉得是不是好事情?
2家长:他肯定平日吃零食。我们大人吃三餐,可能他吃个四五餐。平日吃零食。叶老师:在青春期对策的时候,我们要有2个概念。第一我们要给孩子空间,第二我们要给孩子规则。如果只有自主权利,没规则就乱套了。如果只有规则,没有给孩子空间,那么孩子没有自主权利了。
吃饭的问题。你不想吃,情绪可以理解。吃饭的时间,必须这个时间点吃饭,这个是规定。这个商量好。要不然中餐要三次吃。中餐时间在学校里,就由不得你,不能上课时间吃。所以不得不去服从规则。你不想吃,是你的权力。过了这个时间没得吃,这个是你的选择。有些孩子选择不吃,妈妈会心疼。
先跟孩子处理情绪,妈妈知道你很饱。现在不饿,等下饿了吃。那等下就没了。现在先吃点,等晚饭吃。这个家长可以给孩子建议。我们是关心你,并不是惩罚你。我们规则是这样。我们一味给权利空间。规则大家共同制定的。给孩子权利不代表妈妈没有权利。如果孩子用在家里有自己的权利模式,到外面也用这种模式就会引起人际方面有冲突和困惑。
家长明白:让步是可以,但是有些让步是不可以,有前提。基础的界限和原则。规则的制定为了和别人好相处。
家长问:如果他耍赖怎么办?肚子饿不能吃了。他就不行不行就哭,哭到让我们受不了。
叶老师:我们要从小养成规则。有可能孩子也会拒绝,但是妈妈肯定不会为你做这个事情。这个是规则。孩子有自己的决策,买零食吃。这个是他的选择了。对于饿肚子的事情,让他体会到中午不吃饭的时候,下午在某个时段会很饿。中午吃不下饭也是因为吃了零食。明白这点,你可以补救的措施。再过一下,妈妈早点给你做晚饭。你也可以表示行动帮助他。
家长:不一样的小孩有不同态度。态度就是跟着对着干。
叶老师:处理这种问题,就是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我们要带着坚定而又不敌对的态度。有没有敌意,孩子可以感受到的。作为妈妈要知道,孩子没有经验。要由内在的对孩子的关心,我帮你,心里想你该死就是该死。有时表面和内心不一样。对孩子的讲话,内心的状态也没觉察。对于孩子的抱怨攻击性孩子都能感受。我们父母用什么样状态来跟孩子相处。成为现状,肯定有需要我们帮助。让孩子觉得我们是战友。让他感觉是我们一起帮助他。孩子内心渴望和本能:都是希望自己是父母喜欢他的。
家长:玩游戏的问题。
叶老师:这个是另外一个说法。因为他很孤独。他需要陪伴。你们不知道他喜欢什么,他想要什么。我带你们出去玩,还是要这样。可能孩子碰到什么困难,或是我们和他一起很无聊。我们可以观察,他不玩游戏,在干嘛。哪怕微小的努力都要看到并给以肯定。努力是很费劲的事情。你发呆也不去游戏。哪怕发呆,肯定他。
青春期我们更要肯定这点。青春期孩子有主张。允许孩子有主张在规则的前提下。
叶老师:有个咨客的孩子说我不喜欢穿校服。孩子不听课,和成绩不好的一起。校服拿手上,一进校门穿下。这样的孩子怎么办?
孩子讨厌穿校服就是不好看。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很重要。其实这个也是规则,我们可以表示理解。我也觉得理解,穿自己的衣服也ok。你们这样穿,学校里会不会抓到。但是我们可以破坏这个规则,如果你能搞定。父母的态度的改变就不用这样累。
咨客孩子现在就看很思想政权的书。不看正能量的书,看腐败的书。孩子说你们被洗脑了。那我们怎么办?
如果我们说 不能看 那就对抗。
家长:高考作文0分就是对社会的评判。
当孩子的自主意识强起来,特别喜欢看这些事情。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有时会把事情放大。
家长:女儿对我说,中国的思想就是封建主义。那我们现在中国发展很大,孩子说外面引进的,也喜欢吃西餐。
对,现在的孩子用激列手段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一个钟摆一样,张显自己已经长大了。我们完全可以学习,装傻说说看到底多腐败。我们可以促进亲子的关系,他有表达,我们就有机会介入。我们就可以引导。我们越急越不一致。玩游戏也一样,游戏教爸爸,然后爸爸玩会,他也许觉得爸爸都会玩,自己可能就不想玩了。比如说腐败的问题,等他说话,我们也可以说原来如此,装傻,然后他会说其他还有好的一面,这样让他变得客观起来。客观不客观带情绪状态。
给孩子空间。孩子的能力和自信心来自实践。孩子想去染发。那你怎么办? 家长:我女儿说要去整容。高中进了普高,我要整鼻子。我说18岁以后,到18岁脸才定型。
就像我们一个高三的学生。她妈妈是老师。她是一定要去变性。她都联系好医生。给我10万钱就去整形。她妈妈非常焦虑。整天说不可以。给他考虑的空间。你是怎么想到,什么原因啊? 那你整了后未来怎么生活。整有什么副作用。决定的事情,妈妈支持,要深思熟虑。她说高考的后,在决定。我考上了再整。在暑假有想去整容。介绍她去上海。那个医生和她谈了之后。上海的医生不行,要开药给小女孩吃。小女孩考虑在整容之后,以后怎么跟人相处?整容之后,家里人怎么认定人,亲戚朋友怎么看你。万一你大学后,不想整,还能不能恢复。现在上大学了,男女同学相处都很好。每天认真做事情,没去提整容的事情。有很多空间在。允许给孩子空间和时间。
明知选择不是有力的结果,让孩子去决定和选择的。
染发的原因是什么?你们学校里允许,我同意。你们学校允许不允许?让孩子知道父母愿意给孩子空间,不想当成追求。让孩子有体验。长大后,就迟了。早点犯错,积累经验。到长大了,还不知道这样好吗?孩子可能还行去尝试。学会换位思考。不论孩子大小,站在孩子的角度。
权利和责任并行。孩子做选择。选择的结果对这个负责任。
孩子我要学钢琴,我很喜欢钢琴。
我们要跟他商量,这个很辛苦的。考虑好。那钢琴要不要买一台。如个家长钢琴买了一台。钢琴才弹了一周就不想学了。貌似给了孩子权利,他能承担多少责任。如果你能坚持练习三个月就给你买钢琴。如果能坚持半年就给你买高级的。要不然钢琴买了就当摆设。选择意味着什么。可以跟孩子谈这个问题。如果无害,都可以让孩子去尝试,让他知道什么后果和承担什么。现在我们父母亲阅历丰富,眼光很精致。孩子你这个不,你应该如何做?要么与你对抗,要么听你的,听你多了,你要对我负责。选什么课,选什么课程都听父母的。毕业后选择什么单位。什么都父母选择,孩子开心不开心,工作好不好都要父母负责。我不需要对我的人生负责。父母你要对我负责到底。到后面,孩子对父母愤怒。父母总是做正确的决定,但总觉得害了孩子。你有这样子的能力,你觉得自己的理科人才还是文科的人才?引导孩子,让孩子的选择。我们想要东西跟他探讨。这个是他的选择,他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考大学可以考虑,未来是干什么?可以跟孩子探讨,然后变成孩子的选择。给孩子一定的权利,让孩子有责任感。我的人生我选择,我的幸福我自己负责。
当发生冲突的时候,解决冲突的策略。情绪状态下,冲突很难解决。先冷静下来,吵架都是被情绪控制。不占理智。
延迟处理:明天应该早上7点出发,不行明天要玩2个小时。讨论没有结果,那我们晚上再讨论。到了晚上结果可能有变化。
干预:妈妈发现以前我们一大早出去,不想玩游戏。是不是这个游戏是不是特别重要?用这样的方式,理解孩子空间。孩子像我们一样,妈妈急出去,为什么这么早,妈妈这么早路阻会很多仓促。两个人可以有解决机会,我们可以有商量。有共鸣的方案。
我们7点半出发,或是晚上提早回来。商量的余地。
部分退让:父母有底线也有要求。孩子玩游戏3个小时。家长底线1个半小时。孩子2个小时。那就1个小时。到最后退到你的底线1个半小时。
不要僵化解决冲突,这样孩子对其他人也会僵化处理。父母亲允许退步,他对其他人也会退步。这个叫身传言教。
认输:父母总是认输。让孩子觉得我一旦坚持,父母总会认输。这样就变得无底线了。认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认输呢?很多认输在非原则性问题上,允许孩子自我主张。另外的情况的,认输我们的权威被挑战,特别是爸爸的权威被挑战。这个想法很正常。非原则问题可以允许,让孩子感觉爸爸既有权威又可以亲近。像陌生人缺少亲密。
咨询的母亲给我感觉,家里女儿对我不亲热。不亲昵。因为这个母亲很权威,不认输。即使输了,都要各种道理认为自己对。
缺点是正常,能改就好。完美的人,反而不喜欢跟他相处。给孩子一个典范,爸爸也搞错了。什么时候错了给爸爸指出来。父子父女自己很有趣。爸爸你的普通话不准啊。你的故事不对。真的啊。爸爸真的错。你很仔细。一方面树立关系,一方面给孩子自尊自信。在解决冲突中给孩子带了好吃。
隔离的问题。真无法处理,放一边,以后再说。有些事情确实需要时间来思考。帮助:
孩子总会问:爸爸我这样做好不好?孩子要出去跟同学玩!去玩游戏。爸爸我要跟同学去玩游戏。怎么办?
家长:不要去,作业做好了吗?晚上几点钟睡觉能保证呢?
叶老师:孩子有什么感觉?我们前面说换位思考。你什么都管着我,一点不信任我。
我们宁可换个角度,能跟好朋友一起是好事情。你们怎么玩?不要太累哦。表达同一个意思,帮助关心角度。表达和内在的状态,你做什么我都是关心你的。我们玩着就控制不了。我们舍不得下来。如果这样的状态,孩子跟我们状态很好。我们还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是啊。是什么东西让你这么优惠,后来变成2个小时,孩子就有了机会跟我们探讨一起问题的方案。再玩一个半小时可以吗?一个半小时也可以。有时妈妈担心,作业做得完?晚上睡觉太迟这个就maybe。不能一开始就说no 刚开始就说好。和同学玩很好。在玩的当中跟朋友相处,学会在人际中学到东西。在中maybe中就有些可以的,有些不可以。孩子就会在思考。我们就有机会进去引导和介入。
晚上11点回来,妈妈很担心这个不行,你们要玩,必须9点回来。这个时候你很坚决。你之前给他时间,给他空间了。给了他挑战的底线。这个一步步形成规则。要反着过来。让孩子没有情绪。变成商量和帮助的状态。让孩子开心,让妈妈不用担心这个是最好的。从yes maybe no 这个过程。开始就否定,孩子就会闹情绪。让孩子感觉是父母帮助的状态,让孩子内心感觉开心。让孩子开心,父母不用担心的方式。让孩子学会很多东西自己可以开始做主。有一个思考模式是:我有利,家里人有利。跟人相处也会这样的考虑。你好我好,大家好。其实有些想法不好的想法,我们先支持。从yes maybe no这个策略。给孩子空间然后又原则。让孩子承担责任,让大家都可以接受。大家都很开心的事情。每个家长经验,可以总结使用。方法无效可以换。合适的方式,给孩子互动的总会有好的互动。
都是很小的东西,但是我们可以好好地去体会。原则方法技术很大,但是总的原则就这么几点。讲来讲去就这些,但是变成我们内心的反应模式。我们对孩
子坚决的温柔。
第二篇:亲子关系全面技巧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
1、孩子一生下来,便爱、信任及听从父母。
2、孩子再坏的行为,都不是针对父母而做的。
3、家长对孩子付出的爱是没有任何其他东西可以代替的。
4、孩子在不断地努力做好,就算当他弄得最糟的时候也是一样。
5、每一个孩子都具备使他拥有一个成功快乐人生所需的全部能力,家长只不过是帮助他把这份能力释放出来。
6、孩子的智力和能力都很正常,虽然他没有在家长在乎的事情上表现出来。
7、任何行为都不等于整个人。
8、总有更好的方法,只在于家长肯不肯去找。
9、家长是每一个孩子成长结果的最大决定因素。
10、所有亲子关系的改善,必先来自家长的一些改变。
亲子关系的10个基本要诀:
1、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2、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
3、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4、孩子是跟随家长的行为和情绪而学习,而学习不是家长的指令。
5、所有行为必有其正面动机。
6、有更好的方法,每个人定会追随。
7、凡事总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8、成长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
9、应该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替代孩子成长。
第三篇:亲子关系全面技巧读后感
这是香港李中莹老师写的一本能够解决家庭问题的书,亲子关系全面技巧读后感。我很认同书中的观念,只有家长认识到问题并且愿意改变,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帮助。
这本书挺好的,让我受益很多。其中,感受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自我价值决定一生成就。
自我价值是培养出来的,自我价值就是自信、自爱、自尊。
二、处理孩子情绪的传统做法和EQ型做法。
这一点虽然在很多育儿书中都很重视,但是本书总结的简单明了,尤其是传统型的做法让人一看就知道自己的问题。而且给出的EQ法处理也简单明白。
其实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本身就是对家长的一种考验,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家长愿意改变,勇于学习,才能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读后感《亲子关系全面技巧读后感》。这方面有一本《倾听孩子》的书介绍得很详细,可以看看。
三、接触了“内感官“的概念。明确上学的新价值,帮助孩子运用内感官去学习。
四、对家庭EQ的关注。指出培养EQ从家长做起,消除家长压力。
另外,其它一些实用的亲子沟通技巧都很好,比如给孩子一个黄金时间、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等方面都有一些很具体的建议。对我们实际操作起来有很好的帮助。
总之,这是本好书,值得一读。而且读完它,我有种冲动,想要去学习李老师的家庭培训课程,帮助更多家庭生活里的心理健康有所提升,让人们有更多的成功快乐。能做这样既能帮助别人自己又感兴趣的工作才有乐趣,有意义!
感谢李中莹老师!
第四篇:《亲子关系全面技巧》读书笔记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读书笔记
读李中莹的《亲子关系全面技巧》 第一章 家长必须明白的关键点
1、家长必须明白:(1)、家长必须明确:想要改变孩子,首先必须改变自己(2)、家长必须放下没有必要的内疚心,相信从现在开始一切都会变好,以至更好。只有抱着积 极的心态才能真正有所改变。(3)、家长只是认同是没有用的,必须行动起来,改变时“做”出来的
2、作者的信念: 孩子一生下来便是爱信任与听从父母的 孩子再坏的行为不是针对父母的 家长对于孩子付出的爱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的 孩子在不断地努力做好,就算当他弄得最糟糕的时候也是一样 每一个孩子都是具备使它拥有一个成功快乐的人生所需要的全部能力 家长只不过是帮助他把这份能力有效地释放出来 孩子的质量和能力是正常,只有他没有在家长在乎的事情上表现出来 任何行为都不等于整个人 家长是每个孩子成长结果的最大决定因素 总有更好的办法,只在于家长肯不肯去找 所有亲子关系的改善,必先来自家长的一些改变 第二章 协调亲子关系的前提认识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个铁三角 家长对孩子最大的责任是要是孩子成为一个能有效照顾自己的人,让孩子能有效地照顾自己先要 帮助孩子培养一个自我意识,在培养孩子获得各种能力的同时要让孩子知道自己能力不能操控世 界与他人,只能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里找属于自己的成功与快乐。
一、家长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身份 家长不是超人,不是完人,只是平常人;家长与孩子有相同和平等的需求 家长永远孩子的家长,永远给孩子爱与支持;家长要言行一致
二、亲子关系 10 个基本要诀1、2、3、4、5、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 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孩子的学习来自家长的行为与情绪,而不是家长的指令 所有行为背后必有其正面的动机:
每一个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一些需要而做事的 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当时环境里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 家长要把孩子的行为和动机分开,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加以肯定,再引导孩子去另找更有 效的做法 情绪和动机都没有错,只是所用的做法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情绪给孩子力量或方向,动机维持 孩子想提升的心,帮助孩子找到有效地做法是家长的责任。
6、7、有更好的方法,每个人都会追随:所有人都喜欢帮助,不喜欢控制 凡是总有至少 3 个解决方法:
至今没有成功只是说至今用过的方法尚未得到预期的效果;没有办法只是说已知的办法行不通; 只有相信尚有未知的有效方法才会有机会找到它并使事情改变;无论什么事情,我
们总是至少 3
个选择的权利。
8、9、成长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 应该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替代孩子成长:代孩子做孩子该做的事便是企图替代孩子成长,
任何替代孩子成长的企图最终都会在孩子的身上产生负面效应。而且得不到孩子的尊敬。孩子的 自发性积极地态度、自律自信和自尊都需要从“自己做自己的事”中培养出来。
10、“爱”不可以作为筹码
三、理想家庭环境 10 个基本特征 互相尊重、心态积极、崇尚互爱、各担己任、容许差异、共同助人、鼓励思考、识己认人、喜乐 共享、参与是金
四、信任系统的原动力 信念系统 :信念+价值+规条(BVR)
五、自我价值决定一生成就 身份是在个人方面最高的层次就像是一颗钻石。自我价值就是这个人最高最重要的本质,就像是 这颗钻石的本体特质。自我价值是一个人身份的具体素质,决定一个人所有的信念价值和规条。自我价值就是自信自爱自尊 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 自爱:爱护自己 自尊:尊重自己 先建立起自信,才能建立自爱,有了自爱才能建立自尊。能力是自信的基础,能力的基础是经验,成功与失败的经验都能增加能力。
六、父母对孩子的引导模式 最正确的引导方式是不是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也不是撒手不管,而是跟孩子谈,引导孩子想办法,鼓励孩子尝试,失败了支持孩子检讨再做,成功了给予孩子肯定,分享孩子的喜悦。
第五篇:《亲子关系全面技巧》读后感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读后感
在朋友的推荐下,近期阅读了李中莹教授著《亲子关系全面技巧》这本书。再过一个月,自己就多了一个角色,想要做一个合格的母亲,要提前做功课。这本书给我的帮助很大。它告诉了我们,欲想孩子有所不同,家长必须先在自己的思想、言谈、行为和情绪表现方面有所不同;自己不准备改变,而只想去改变孩子的家长是不会成功的。
爱孩子是每一个父母的本能,教育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职责,但恰当的爱,科学合理的教育,并非本能可以办到。千百年来,做父母一直是靠本能,靠自己的直觉,做好做坏没有人评判。但是今天,父母的职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父母的义务,不仅仅是给孩子生命,满足孩子的温饱就足亦,将孩子培养成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帮助孩子在智力、情商、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才能称之为合格的父母。书中提到的亲子关系的十个基本要诀给我触动最深:
1.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不能要求孩子有完全与你一样的性格那样会对他的发展造成束缚。时代不同,每个人的童年经历也不同,孩子将要走过的童年生活也会大相径庭。从小教会孩子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他才会尊重我们独特的地方。只有能接受孩子的不同之处,他才会接受别人对他的看法。
2.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
每个家长或孩子都只可以自己推动自己。一个人不能“教导”另外一个人。所以,没有教只有学。因此,教孩子不重要,使孩子学到了才是重要的。
3.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用孩子听的明白、能够完全接受的语言对他说话有最大的效果。孩子的反应告诉你说了的话有没有效果,而你可以改变说话的语言和方式去控制效果。改变说话的方法,才有机会改变听的效果。没有效果的说法,越说孩子会越不接受,效果越差。
4.孩子的学习来自家长的行为和情绪,而不是家长的指令;
孩子看到家长面对一个情况时产生的情绪反应,便会认为那是正确的,并且在自己面对同样情况时做出同样的情绪反应。言语或文字本身不能在孩子身体和脑子里产生有学习效果的行为模式或情绪反应。所以教条式的训导效果不大。家长处理一件事的行为方式,孩子看到了,下次也跟着做。
5.所有行为必有其正面动机;
孩子的潜意识有很多程式,家长需要把孩子的行为和动机分开。我们可以不接受一个人的行为,但接受背后的动机。孩子行为的本质有错或者效果不好,我们应该予以否定,但孩子总是不断的企图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我们必须肯定他这样的动机。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加以肯定,再引导孩子去寻找更有效的做法,这是最易使孩子接受你的途径。
6.有更好的方法,每个人定会追随;
孩子不懂得解释,其实他拒绝改变是因为未曾找到更好的方法。必须让孩子自己明白那是更有效的方法,他才会接受和改变。所有人都欢迎帮助,抗拒操纵。你的孩子欢迎你的帮助,但会抗拒你的操纵。
7.凡事总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孩子不懂得解释,其实他拒绝改变是因为未曾找到更好的方法。必须让孩子自己明白那是更有效的方法,他才会接受和改变。所有人都欢迎帮助,抗拒操纵。你的孩子欢迎你的帮助,但会抗拒你的操纵。
8.成长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孩子所做的或所遭遇的每一件事,都对他的将来有所影响,孩子从发生的事情中学习,从而懂得处理将来有所影响。孩子尝试各种不同的做法,是想去找出其中最好的一个。孩子要不断常识才能知道哪个是最好的。孩子的生活中充满好奇,正是为了学习如何掌握的更多。
9.应该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代替孩子成长;
鼓励和引导孩子做他自己的事情,是最有效帮助孩子成长的办法。这样孩子才能够成长的有能力和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孩子的自发性、积极态度、自律,都与这点有关,因为这些都需要从“自己做自己事情”中培养出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不到该学的东西,长大后的人生道路上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去完成。
10.爱不可以作为筹码;
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超越一切的事物,应该是孩子在世界上永不会失去的东西。因此,家长不应该随便的用他作为要挟或交换的筹码。如果因为孩子做的某些不符合成人规则的事失去这份爱的话,孩子渐渐会变的不在乎它,也就是不在乎这份亲子关系。家长若对孩子开出条件,把这份爱作为筹码,孩子他日也会把对孩子的爱作为筹码。李中莹老师的《亲子关系全面技巧》中,就说了这么意味深长的一句话:“孩子的成长,直接或间接的帮助家长再成长”。的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把从老一辈那继承来的,从别人或书本上学来的育儿经验付诸实施,看到子女在自己的调教下茁壮成长,这本身就是家长自己的一种经验积累,一种升华,一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