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长课堂】如何做才能成为懂孩子的父母?
讲故事:我最懂它的心
库房大门上有一副坚固的门锁,然而粗大的铁棒自以为很有办法,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打开这把锁。但是不管他用多大的劲去撬、捶,都无法打开门锁。钢锯看不过去了,接着上场,但是任凭它左锯右拉,门锁还是纹丝不动。这时,一把毫不起眼的钥匙悄悄出现了,扁平弯曲的身子,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他钻进锁孔后,一下子就把那幅坚固的门锁打开了。
“你怎么做到的?”铁棒和钢锯不解得问道。
“因为我懂它的心。”钥匙轻柔地回答。
学家教:做一位懂孩子的父母
懂其心,才能知其意,知其意,才会知其行。这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最实际、最有效的方法。可是,现在却有太多的父母不懂孩子的心,不明白孩子的意思,不清楚孩子的行为。以至于,孩子出了严重的问题时,父母还蒙在鼓里,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稀里糊涂,甚至有的父母还会把责任都推给孩子,怪孩子不懂事、不听话。
有一高二的女孩,突然之间就跟父母说不想去学校了,然后就回家闭门不出,这可急坏了孩子的爸妈,让我想个办法,说服孩子回到学校里继续上学。我就问孩子的父母:“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不去上学的?”这对夫妻一脸的无辜回答说:“我们也不知道她为什么不去上学了,这孩子平时也不和我们交流,什么事也不给我们说。她说不上学就不去了,这个年龄不去上学,不完了吗?给她讲道理不听,骂她就把自己锁到屋里,不吃不喝……”
看来这对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一无所知,孩子内心的大门已经不再向自己的父母敞开。当我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孩子说出了心中的“隐私”。她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倒数第一名,因为这一点得不到老师的“重视”,一些同学对她也是远而避之,还因为一件事情被老师误解,而造成了师生之间的矛盾,在班级里面总感觉低人一等,心中的郁闷无人倾诉,更没有人能够倾听她的委屈,父母也是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在这种心理压力之下,她只能采取退缩的方式,以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还有一个原因,女孩已经和比她高一级的男孩谈恋爱了,并且和男孩一起到家中见了父母,这位男孩也已经不上学了,对于这些情况,女孩的父母根本就不知道。
这是一个典型父母不懂孩子心的案例。类似的现象,在当下的家庭教育中比比皆是,父母总是自以为是,自认为了解自己的孩子,总认为孩子是自己生养的,对孩子了如指掌,妄下结论,有多少孩子就是因为父母的自认为了解,而和父母的关系出现裂痕,和父母发生冲突的。
其实,父母所谓的了解孩子,大多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按照自己的意愿,根据自己的需求所下的结论,而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根据孩子的意愿,按照孩子的内心需求所作出的正确、有效的反应。这就好比是用锤子砸锁一样,最终锁不仅开不了,还有可能会被砸坏,锁坏了可以换一把,如果亲子之间出现了矛盾就很难修复,即便是通过父母的努力重新建立关系,在孩子的心里也会留下磨灭不掉的阴影。
父母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不要充当锤子和锯的作用,而是要做一把钥匙,一把能够打开孩子心灵之锁的钥匙。这就需要父母在平时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多采用倾听的方式,多听听孩子的内心世界,体会孩子的内心感受,在作出决定之前,征求一下孩子的建议,并且能够尊重孩子的想法,父母也只有这样做,才会得到孩子的尊重和认可,才能够和孩子保持沟通的管道畅通。沟通是桥梁,是纽带,是增进亲子感情的一条有效的途径。也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父母才能够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才能够掌握孩子的一言一行,也只有做到这些,父母才会懂孩子,才能够走进孩子的心里面,才能够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做好孩子的坚强后盾。
精彩推荐:
广州企业英语培训
第二篇:做懂孩子的父母读后感
做懂孩子的父母读后感
在本书开头,于丹谈到了中国人的孝道,怎样正确理解“孝”呢?“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虽然最疼的是自己的爹妈和孩子,但是强势的中年人往往对这两头的态度是最粗暴的。不管多有修养的人,在单位对自己的同事和颜悦色,但回到家见到亲爹,亲妈和亲生孩子就急了”。
当看到这段开头时,我深有体会,自己就是这样的情景。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就对着老人唠叨,甚至因为孩子问题吵闹,产生矛盾。比如回到家里,拉开冰箱一看又是堆得七七八八的剩菜剩汤,瞬间怒火有攻心头。“说了多少次,吃这些剩菜会有亚硝酸盐,致癌,看病花的钱可不是省出来的。”我就顺手统统都扔掉,他们发现扔掉了还会反过来数落我一顿不会过日子。我们的观念,真的无法修正他们老人的习惯!因为这争吵,到底是否算是孝道呢?
教育孩子问题,是最容易发生矛盾,冲突的事件。比如外出参加聚餐,孩子不懂规矩,胡乱转桌子。我家荣荣已经明白别人夹菜时,不能转动桌子,但是人多热闹,还有爷爷奶奶在此撑腰,她就觉得想怎样就怎样。我迅速按住了餐桌,停止她的转动,扭头说了:“怎么不懂事,别人夹菜,你乱转什么?”并没有再有过多的批评她。好了,她嚎啕大哭啊……当然我并不理会她。一桌人开始纷纷哄劝荣荣,越劝越醉,哭的更响亮。奶奶抱着她在怀里,并不指出她做的不对,反倒是安慰她。假如她奶奶不在,我应该已经拉她离席,门外教训了。但此时,谁能动她啊?已经吵吵的一桌子大人不再吃饭了,我忍无可忍打了下她屁股,不许再胡闹了。老人护着,已经开始对我恼火了。整个饭局下来,荣荣不再理我,当然我也不理她更不和老人搭话,没有任何的快乐成分。假如由着孩子的性子胡来,不再哭闹,开开心心是不是就是对老人的顺者为孝?
这些琐碎的事情,真的很现实。当然不能否认我的脾气不好,爱急躁。也许用一种难得糊涂的态度,阿Q的精神,才能豁然心中的结!
第三篇:父母改变孩子才能改变
父母改变孩子才能改变
希望父母在让孩子改变前先改变自己,只有父母改变孩子才能改变。父母是孩子成功的第一责任人,不能推脱给学校,也不能辞职不干。一日为父,终生为师!
问题父母远比问题孩子多,孩子的问题,百分之百是父母的问题。要想孩子改变,父母必须首先改变!
接近一年艰辛的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已经完稿,给书起名也是很费神的事。我反复研究完成的书稿,全部是帮助父母改变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改变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家庭教育行为,这两个大的改变,可以用三段话进行概括:
(1)父母是孩子成功的第一责任人,不能将责任推脱给学校,也不能辞职,更不能退休。一日为父,终生为师!
(2)问题父母比问题孩子多得多,孩子的问题,百分之百是父母的问题。要想孩子改变,父母必须首先改变!
(3)孩子的改变,一定是自我的改变,绝不是他人能够改变的。真正的教育是让生命觉醒!必须首先改变!
孩子在一天一天地长大,父母错误地认为树大自然直。于是,父母就有所忽视学习,或者缺少系统性的学习。父母对家庭教育没有形成观点和缺乏实践能力,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是正常现象,而父母对这方面的基本理论不掌握,试问怎么能应对变化发展了的新时代的家庭教育?又怎么能适应生命成长中孩子的教育?
一个志存高远的孩子,能够踏踏实实地走人生的路,父母还用担心他将来是否会成功吗?大气必成大器!
可见,孩子被社会接纳,被公众认同的优秀品质,不是书本能学会的,不是靠学校说教,而是靠家庭教育潜移默化,依靠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所以说,只要各位父母把家庭教育当成事业来做,即使我们不能给孩子渊博的知识,也肯定能给孩子良好的品德;我们不一定能把他培养成硕士、博士,但是肯定能培养出不让父母失望的孩子。
我们有理由说:家庭教育至关重要!父母的学习至关重要!家庭对子女有正确的期待至关重要!
第四篇:父母课堂——做最好的家长
开学了,告诉学生家长们——如何做一个最好的家长 做最好的家长
各位家长,老师:
今天,家长专场,与各位家长交流一下孩子上学后,家长如何去做,或者应该去做些什么?题目就叫《做最好的家长》。首先声明一下,我不是一个最好的家长,但我一直在努力做一个最好的家长。
我们做家长的可能有或者即将有这样的困惑,我总结了一下,叫“二不一没有”:
不知道——不知道孩子的课程学到哪里了,也不知道学的啥;
不懂——孩子学的英语,我根本不懂,或者发音不准,也不敢教;孩子学的知识我也不懂。等等没时间——早晨6点出门,晚上12点进家门,为这个家忙碌着,哪有时间啊?
大家都有或者即将有这样的困惑吧?但这不是我们做最好的家长应该有的。那么怎样做最好的家长呢?我总结了以下六条,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
一、管好自己的嘴
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带动孩子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三、给孩子时间
四、给孩子指明一个发展的方向
五、身心健康比分数更重要
六、理性对待课外班(补课)
下面我一条一条的为大家分析。我们教育孩子,是引导,而不是教。我们要做孩子生命成长的呼唤者,引领者,要与孩子一起成长。要做到两点:语言引导,身体力行。
一、管好自己的嘴
俗话说,“祸从口出”,我们教育孩子没有好的效果,也是与我们的语言有关,所以要管好自己的嘴巴。
1、不拿别人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比较。
我们家长经常这样说:你看,邻居家的小明这次考试又前进了6个名次,你可好,又退步了。还可能有更难听的话。这样的话,说完后,孩子的成绩没有提高,反而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孩子的成绩要想提高,还得靠孩子的努力。所以,我们不能也没有必要拿别人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比较。
2、不要打骂孩子,多说服教育,讲道理,重复N遍。
有的家长有不好的习惯,因为一点小事对孩子张嘴就骂(或者是口头禅),甚至抬手就打,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孩子走向两极端:要么脾气怪虐,要么胆小怕事。有这样的习惯的家长,为了孩子,一定要改,孩子长大了你根本管不了,也不听你的了,那时候就麻烦了。孩子做错了事情,不一定非得批评,可以
跟他讲道理,要告诉他:你错了。可能孩子不一定能够听懂,但多说几次,孩子也就懂了。孩子做错事,千万不能肯定或者表扬,一定要告诉他,这是错误的。比如说,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把小伙伴打了,我们的孩子没有吃亏,也不要鼓励,要告诉他,有矛盾可以找老师或大人解决,打人是不对的。否则,孩子就分不清事情的正确与错误,事情的是非曲直。
2、多鼓励,少批评,更不要当众批评孩子。
很多家长经常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马虎!”“你怎么一点不用心!”“这么简单的题你也做错?”这些都叫抱怨,除了作为自己不满情绪的发泄外,对孩子没一点好处。这类话孩子听多了,会在潜意识里形成一个认识“我很马虎”“我很笨”-------会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和成长,你可以换一种说法“你要是再细心一点就好了”“你要是再用心一点会更好”“这道题很简单,你要是换个思路也许就做出来了”,这样说了,教育效果肯定不一样。还有,有的家长批评孩子不分场合,当着别人的面就批评了,孩子也有面子,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前一阶段提倡赏识教育,我不反对,在赏识的同时适当的给孩子一挫折,这是必要的,没有挫折的赏识也是一种溺爱,没有爱的挫折是伤害。记住,当众表扬,背后批评。这样才能有好的效果。
3、大人说话要算数。
言必行,行必果。我们答应了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跟孩子在一起,一定要守时守信。比如说,8:00带孩子去公园,一定要8:00出发。当我们家长撒谎时不要让孩子知道。(分享小故事举例说明)
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带动孩子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我的公婆快70岁了,非常勤快,标准的农村人的生活习惯,日落而息,天亮即起,几十年来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我们一起生活也按着老人的习惯作息,所以,我的女儿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晚上8:30前必定睡觉,从不需要别人督促。6:00就起床,从不睡懒觉。周末我们夫妻偶尔起得晚,她就去叫醒我们还念念有词,不许睡懒觉。我女儿早睡早起的习惯,就是从这里学来的,天天如此,我们做出了榜样,身教胜于言教,潜移默化,自然就形成了。(对比说明朋友家小孩晚睡的习惯)
所以,我们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我们做家长的要做到,而且要做的正确。带动孩子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好习惯或者不好的习惯,特别是生活习惯,大多数是从家长那
里学来的。要求孩子不说脏话,家长首先不说脏话。要求孩子吃饭不剩,家长首先不剩饭。再比如说按时作息、讲卫生、守时守信等,这些都是我们家长带动下形成的。有的家长说,我没时间教育孩子,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或者辅导班不就行了吗?那里学习和生活都有人指导,可以教育好孩子。5+2<5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吧,就是说孩子在寄宿学校老师通过5天的教育,费了很大的劲把孩子一些不好的习惯改掉了或者有改变了,周末回家2天,家长不注意强化孩子的习惯养成,周一回到学校后,孩子又恢复到以前的坏习惯了。虽然学校可以教孩子知识,可以规范孩子的行为,但孩子的教育不可能由学校全部完成,习惯的养成永远离不开父母。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个性化的个体,传统的学校教育只是针对一个整体进行,老师不可能只针对一个孩子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老师讲课和留作业也是针对大多数学生。大家都知道,稍微好一点的学校班额都很大,五、六十人一个班,老师根本没有时间去帮助每一个孩子解决孩子独有的问题。即使是辅导班,老师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但这一点,做父母的可以完成。父母可以随时发现自己的孩子在目前遇到什么样独有的问题,因而进行差异化和个性化的弥补和教育。小学阶段,是一个重要阶段,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都是一个养成阶段,在这个阶段入手,绝对事半
功倍。如果任由孩子自然发展,当然有的孩子也可以形成一个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但大多数就不能自然形成一个好的习惯。一旦这些不好的习惯养成,在将来你会花数倍的精力,去教育去改变,那个过程将是痛苦和漫长的,甚至你不得不接受由此带来的后果。这也是我们经常把孩子比作小树苗的原因,挺拔的树木长成需要养护人长期精心的看护修剪,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时,孩子在小学所学的知识,是我们做家长力所能及的,等上了初中、高中,孩子学的知识越来越难,我们家长也辅导不了了,那么知识的学习只能靠孩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去解决了。孩子大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会逐步建立起来了,家长想改变,也会变得比较困难。所以说,一定要孩子从小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举三个例子,关于孩子写作业的不好习惯造成的。正常情况下,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在9
点左右完成的,好点的孩子8:30就完成了,差一点可能在9点多完成。再晚了,甚至到11,12点,那就是孩子写作业的习惯有问题了。
一类孩子,写字很慢,也没有干别的,就是写作业要用很长时间,这类的孩子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家长包办孩子的事情太多,使孩子动手的机会太少,手指得不到充分的锻炼,手指不灵活,因此写起字来比较费劲,对于这一类的孩子,最好做一些手工训练,帮助他使手指更灵活,比如说剪纸、画画、陶艺等,也可以练练琴,一举两得。还有一类孩子,是完美主义者,每一个字力求写得漂亮,因此写起来比较慢,这类孩子可以让他写字帖,给他一个精益求精的机会,而作业方面不要过于追求完美,以加快速度。
还有一类孩子,写字并不慢,但是写作业却拖拖沓沓,一边写一边玩,或者干脆在那里走神,写
完作业要很长时间,初中的甚至1、2点才写完。这些孩子,大多数的原因都是学习习惯不好,不专心,磨洋工。这类孩子有两种解决办法,一种是做好计划,耐心指导,并适当减轻孩子的额外负担,适当缩短时间,以10分钟为一个阶段,孩子完成既定任务后,不再增加学习量,把剩余的时间完全交给孩子自由支配。还有一种方法,对一些比较难改变的孩子,家长与老师沟通好,按照孩子平时写完作业的时间,适当提前10分钟,规定写完作业的时间,到时写不完,就不让孩子写了,完不成作业,第二天老师会批评他。这样也就逼着他专心写作业。
很多孩子都有马虎的毛病,这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比如数学练习,不少孩子把减号看作了加号,对这类孩子就要求他默读题目,而不要泛读。有的孩子在应用题上有些困难,往往是因为他们的语文阅读水平还需要提高,理解不了题意,因此要增加孩子的阅读量,解决数学题上的理解问题。
三、给孩子时间
家长在给孩子的一些东西当中,我认为家长给予孩子时间,是最重要的,最宝贵的。有的家长说我忙,早上6点出去,晚上12点回家,这么辛辛苦苦就是为了孩子的成长,送他到最好的学校去。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做最好的家长应该做的。
说到给时间,现在城里的家长给孩子的时间确实难度比较大,但我们还是能够给出来的。有家长说我给时间了,给完之后孩子还是不理我,或者教育不好。那么,怎么给孩子时间,或者给孩子时间干什么呢?一是陪着写作业,二是陪着玩。
先说陪着写作业,如果你能辅导了孩子,那这样最好。如果辅导不了,我要对家长说,很简单,看书,啥书都行,只要书不拿倒了就行,拿着书想心事不看都没事,过两分钟翻一页,孩子知道你在看书,没有办法,孩子知道他必须认真。有的家长在家里陪着孩子做作业,我看电视,他做作业。所以有的时候家长是把时间留在家里了,但自说自话,不跟孩子交流。孩子不一定会敢于反抗你,心里肯定会想你
看电视,我却写作业,他认为不公平。有的说我不看电视看报纸总可以了吧?我说不可以,为什么?在孩子心中看报纸和杂志是不正经的事情。有的说我本来用电脑工作,用电脑处理各类工作可以吧,但孩子不认为你是在工作,认为你在打游戏,更何况有家长真的在玩游戏。因为对孩子来说打开电脑除了找好玩的东西就是打游戏,所以他不认为你的工作是一种严肃的状态。
环境是一种气场和氛围,氛围不营造出来是不行的,不摆出样子,孩子觉得你都不学我还学干什
么呢。有一次我做了一个试验,家里不准打开电视和电脑,要求家人一起跟我看书,姑娘开始不看,在那转,最后转着发现特没劲,拿了一本书看。这叫环境氛围。所以家长给孩子时间要给出质量,不是在家里陪着就行了。
再说说,陪着孩子玩。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孩子13岁之前,只要不出危险,怎么玩都行。等
孩子大了,孩子也没时间让你带着玩了,到高中时孩子也不让你带着他玩了。趁着孩子小,多陪陪孩子。请问我们这儿有多少家长带着孩子坐在海边看月亮从东方升起,有多少家长带着孩子到田野里躺在地上看满天的星空。我们这儿有多少家长带着孩子去真正看过银河呢?我经常带孩子外出玩,到山上,到田地里,到果园里,在山上和孩子一起扯着嗓子大声喊过,也陪着孩子一起淋过雨,一起玩过雪,一起做家务,也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堵水龙头玩。多带孩子到外面玩,也经常带孩子逛逛书店。孩子一到外面就兴奋,这是本性的流露。在城市里,孩子看到的都是高楼大厦,老师压迫,孩子心理是不会健康的。去农家乐吃饭,或者到菜园里,有没有带着孩子多花两个小时把各种菜和生长周期讲一讲。要一个一个告诉他。这样使她对我们吃的生物、植物产生了亲切感。所以,要经常带孩子玩。玩也是学习的方式。
四、给孩子指明一个发展方向
家长要为孩子的发展规划一个远大的目标,孩子今后要往哪个方向培养。
我不反对个别家长从小把自己的孩子训练出一个专长来,但是我要提醒各位,训练专长需要天赋的,不是每个孩子具备天赋。郎朗的父母可以让孩子放弃学业,训练他的专长,我们知道在这背后还有多少个小“郎朗”因此变得一事无成,耽误了终身。天才是有限的几个,大多数是普通者,因此普通的孩子训练专长,大多数是失败者。你可以让孩子去练琴,也可以去画画,作为素质教育完全可以的,但要成为音乐家或者画家,那是很难的。能成为一个画匠就很不错了。
我觉得,作为一个普通的家长,最远大的目标莫过于让孩子今后在这个社会上很好的生存。为实现这一个目标,比较远一点的,就是让孩子考一个好一点的大学,近一些的就是让孩子上一个好一点的高中,再近一些的就是小升初的时候能上一个好一点的初中。现在是划片招生,可选择的余地又不多,学校的好坏与孩子成才没有直接的关系。
五、身心健康比分数更重要
每一位家长都想把孩子送去上名牌大学,但不知道北大、清华心里有问题的学生比例非常高,数据显示达到30%。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周围的很多同学都有心理问题,有酗酒的,打群架的,有失恋吃安眠药的,还有跳楼自杀的。现在的学生竞争激烈,所以自杀率很高,每年都有。
有一次在法治报上看到一则新闻:23岁的清华大学汽车工程专业硕士保送生严俊,在北二环附近的河中自尽。对于严俊的死,家属分析,可能缘于毕业前产生的一系列压力(论文没通过)。23岁别说硕士能毕业,即便是本科毕业,也可谓是人生前半部一帆风顺,更不要说是清华大学了。但就是这样一个名牌大学即将毕业的硕士生,却跳河自杀了,这不能不让多方警醒。做家长的首先要警醒。孩子学习
好,能上个好大学,读个好专业,这可能会对孩子以后社会生活有所帮助,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上好大学。即便是孩子真读了一所高水平的大学,如果学起来太吃力,最终还是无法跟上班、学好习、修不成正果,甚至出现的结果和父母的期盼相左。现在看来,孩子成龙成虫都不要紧,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人格比什么都重要。
我也想让孩子去北大、去哈佛、去耶鲁,但一定要在身心健康的情况下,否则没有任何意义,我宁可要孩子一生的幸福,而不要孩子为了成绩拔尖而痛苦。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加重要,从成绩本身来说其实无关紧要。因为成绩总在班级第一名,上了清华、北大也不一定有出息。孩子的成长是一辈子的,让他一辈子保持积极性,对所有东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及上进心,永远比让孩子得班里的第一名更加好。
孩子上中学成绩决定了能不能上好大学,但好大学不能决定一辈子。阿里巴巴的马云是杭州师范学院毕业的,大家知道杭州师范学院是因为有马云才有了知名度,那本来是一极普通的师范学院。他跟新东方的俞敏洪一样,高考都考了三次,都学了英语,一般都认为马云赶不上俞敏洪了,但大家看看,马云的财富是俞敏洪的几十倍。长相、学历完全不构成马云的障碍,平心而论,马云长得确实不咋的,但马云一直认为他是天底下长得最好看的人,俞敏洪问马云的爱人你认为马云好看吗?她说不难看,比你好看多了。数学大师陈省身生前为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题词:不要考100分。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朱清时说,原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100分要下好几倍的努力,训练得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小错。要争这100分,就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相当于土地要施10遍化肥,最后学生的创造力都被磨灭了。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上学时成绩在十名左右徘徊,而哥哥朱筑文则一直保持班级第一。工作之后,朱棣文当上教授时哥哥是副教授,朱棣文获得诺贝尔奖时哥哥当上正教授。杭州天长小学教师周武将这一现象称为“第十名现象”:小学期间前几名的“尖子”在升入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工作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会“淡出”优秀行列,而许多名列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竟很出人意料地表现出色。爱因斯坦就是被他母亲鼓励出来的,上小学的时候没有一个老师要他,只有他妈妈对他表示有信心,学校不教我教你,爱因斯坦小学的教育是他妈妈教出来的,最后他成了伟大的科学家。现在大家明白了,到底是身心健康重要还是分数重要了吧?
其实,不是知识改变命运,而是能力改变命运。我们孩子需要的不是知识,而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理性对待课外班和补课
现在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很多,一定要理性对待,不要听别人一说,头脑一热就给孩子报名了。课外班一般就两类:特色班,课程辅导班。那么如何选择选择这些课外班呢?一定要到学校去看看,看看现场就知道学校的管理水平了,再就是听听课。
孩子上小学,课业负担不重,上一些课外特长班,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给孩子选择器乐、声乐、美术、舞蹈等特色班,一定是孩子感兴趣的,不感兴趣的就不要报了,报了就是折磨孩子。也不要报的种类太多了,成为孩子的负担。当哪一天孩子不愿意学了,就停下来。要想让孩子在某方面成为一个“家”,那是需要天赋的,我们把这些特色学习当成素质培养就行了。我建议,我们家长鼓励孩子上一些锻炼身体的班,比如跆拳道,因为这些专项的东西,在学校的体育课里往往不涉及,而且身体弱是东方民族的固有问题,从小加强运动是非常好的。英语是今后现代社会生存所必须掌握的工具,因此从小打好英语基础,尤其是听和说,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现实的,因为升学、出国、晋升职称等都要用到。
有的家长认为,小学的知识很简单,即使现在学不会,长大了不可能连大字都不会写,连加减乘除都不会做,因而对孩子的成绩落后很不在意。我们不能说这些家长不对,但是大家都知道,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除了认字、计算以外,还包含语言基础的建立,以及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培养的阅读、欣赏、写作等能力,还有数学的规律、计算的方法等学习技能的培养。孩子的成绩确实不要过于看重,孩子考90分和考100分原则上差别不大,但隐藏在分数之后的问题绝对不能忽视,比如是否懂了一个概念、一个原理,是否是一
个好的学习习惯的表现。但是,分数低于75分,就该重视了。要找到根本原因。找到根本原因后,孩子成绩很快就会上去了。孩子上中学后,就没有时间上特色班了,这时,我们大多数的家长盯在学习成绩上了。其实,学习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生活的全部。现阶段,在素质教育的幌子,应试教育的实质之下,孩子变成了一个迎合家长、应付老师的考试机器。这个时候,孩子成绩不好了,家长就想到了补课,大多数家长也只想到了这一点。其实,这个时候补课,往往效果是不明显的。孩子成绩不好,只是表面现象,我们大多数家长没有去找根本原因。孩子学习不好,不是智商问题,也不是学习方法问题,而是学习动力问题。大家回忆一下,这个时候,孩子是不是对学习不太感兴趣了,不愿意学习了,一谈学习就很痛苦。每天早晨孩子背着书包去学校,要做多大的思想斗争啊,他是多不愿意去学校啊。他之所以每天还背着书包去学校,她是为了迎合父母高兴,或者害怕父母批评。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我们家长帮助。
不是孩子不优秀,而是父母太落后。其实,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今天,利用这个机会就与大家交流这些,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对孩子的教育有所裨益。谢谢。
第五篇: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懂礼仪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懂礼仪?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知礼节,懂礼仪。那么怎样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呢?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探亲访友,还是在家中款待亲朋好友,这都是让孩子学习礼仪,提高交往能力的好机会。
让孩子学会待客之礼
待客在等待客人拜访前,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
告诉孩子见了客人应面带微笑,起立主动问好。对客人的提问,必须认真回答。要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热情招待客人,为客人端茶送水。在父母与客人交谈时,不要随便抵嘴、吵闹。不对客人评头论足,不讨要礼物等。客人临走时,也要孩子送至家门口,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当然,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孩子学习社交礼仪的最好榜样。因此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好的影响。平时,父母就应创造机会让孩子多实践,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人际交注活动。对孩子的礼貌行为及时肯定赞扬,让孩子体验到礼貌行为带来的愉悦,以利于巩固,重复这种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另外,值得父母注意的是:当着客人的面,千万不可责怪孩子,这会让客人难堪,孩子恼怒。不要当着客人和孩子的面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作比较,这样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探亲访友中让孩子学礼仪
做客父母可在去做客的路上,以交谈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这常常是十分有效的,因为这时父母说的话,孩子听得进,记得牢。
父母应告诉孩子要去哪里,怎样称呼主人,并介绍他们与父母的关系,与孩子自己的关系。鼓励和启发孩子想出一些新年祝词,向主人致以节日的问候。当主人端上糖果糕点、茶水时,应先道谢。然后用双手去接。告诉孩子不要随便玩弄主人家的摆设和物品,更不能任意开柜子门、冰箱等。考虑到主人可能会留客吃饭,父母也应提前对孩子进行餐桌礼仪教育,让孩子吃出“文雅”来,要小口进食,闭起嘴咀嚼,不要发出声响来。挟菜、舀汤时动作要轻,不要光挟自己爱吃的菜,也不要对菜的味道评头论足。提醒孩子临走时应向主人道谢,说“再见”。
儿童礼仪教育过程:
3-4岁:让孩子学习礼貌用语。如教会孩子说“你好”、“再见”、“请”、“谢谢”,会握手。
4-5岁:让孩子学习使用“对不起”,吃饭时会请别人夹菜,会用手帕,不在嘴里塞满食物时讲话。
5-6岁:让孩子学习在公共场合举止得体,不旁若无人大声叫嚷,使用礼貌用语,守
时和仪表整洁,学会做客和接待客人,尊重老人,愿意帮助残疾人。
纠正孩子不良礼仪行为的方法:
温和惩罚法: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明确表示责备或不赞成,注视孩子的眼睛,说清不对在哪里,为什么不对。
自然惩罚法:以不危险为前提,让孩子在实施不良行为的过程中遭到自然的惩罚。
暂时隔离法:在孩子因不良行为产生快乐时,让孩子到一个单调乏味的地方,时间以1分钟为原则,使其从快乐状态转为不快乐。
权利剥夺法:暂时剥夺其权利对纠正孩子不良行为有作用。如对于孩子嚼口香糖后乱粘的行为,剥夺其一星期吃口香糖的权利。
我们的社会文明程度还有待提高,孩子眼中看到的还不是一个人人彬彬有礼、礼让谦和的世界,一些家长平时也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教育方式,孩子回到家庭这个小环境,在百般宠爱下,所有坏习惯都会故态复萌。所以,社会、家庭和教育单位配合,为孩子创造一个能不断运用和巩固良好礼仪的环境,才能使其内化为孩子持久行为的最佳方式。
声明:学前谷-中国婴幼儿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来源: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