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亲子关系更融洽的几个方法
【让亲子关系更融洽的几个方法】
1、就是把自己也变成孩子。
2、和孩子密切相处。
3、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
4、体会孩子的感受。
5、了解孩子的发展程度。
6、回答孩子的问话。
7、避免用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不用“我命令你,警告你,等负面意义语。
8、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
9、充实孩子的生活经验。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1.常说:你先想想看吧!2.当他遇到困难时别立即帮他。3.不管他的问题多么荒唐都认真回答。4.他想说而说不出时,不会立刻帮他说出来。5.不打扰他正热衷或专心的事,即使到了该睡觉时间。6.对他的“新发现“,即时地表示惊奇和赞叹。7.教他做事时,用语言解说,并要孩子复述。
什么样孩子输不起?那些在只有赞扬一种声音中被夸大的孩子输不起。经常会看到5、6岁,7、8岁,甚至是10几岁的孩子一旦输了,张着嘴就嚎啕大哭。父母又得一番手忙脚乱,唯恐委屈了“宝贝”。教育孩子要慎用表扬。一是要多用鼓励少用表扬,二是要表扬事不要表扬人,三是要出现目标行为时再表扬。
【适当给女孩尝尝“苦头”】做父母的必须从小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从小树立正确对待困难的态度,才能使孩子日后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女孩同样在成长时期太顺利了未必是好事,不能吃苦、接受不了磨炼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丧失斗志,让女孩多尝些“苦头”,她才能变得坚强起来。
如何发现孩子的音乐天赋?具有音乐智能的婴儿满月后对物体发音感兴趣,听到会停止哭闹。发音比同龄人早,手指较长,尤其食指和无名指。百日内能发5个元音音节。周岁时能全神贯注聆听乐曲,并对曲调有反应。3岁内能辨别不同音域并能唱歌和奏乐,音乐模仿力和辨音能力强。
】秋季是宝宝咳嗽高发季,妈妈做些止咳粥给宝宝吃。
1、梨粥:用梨两个,洗净连皮带核切碎,加粳米100克煮粥。
2、银耳粥:银耳10克,发泡后加大米100~150克同煮,加适量蜂蜜搅匀即可。
3、麦门冬粥:用麦门冬20~30克,煎汤取汁,再以粳米100克煮粥待半熟,加入麦门冬汁和冰糖适量同煮。
【情感交流】父母应重视同子女的情感交流,要真正全面关心他们。同他们交流,时间总是有的,要利用闲暇时间。与孩子进行谈话,交流感情,要从孩子出世,尤其要从刚会学话时开始,直到他们长大成人。现在轻轻的问一下,今天您与您的孩子有感情交流吗?
第二篇: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
亲子关系是未成年人健康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家庭是培养孩子爱心、慷慨、无私、责任感、合作精神与创造性等优良品质的最佳场所,但是,现在不少家庭中这种创造文明、培养人才的功能却受到削弱和破坏,产生了许多矛盾,造成了不少苦恼。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家庭方面看,关键是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态度问题,而亲子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如何改善亲子间的关系呢?本书给你30个建议,及调适亲子关系的22个案例和启示。本书是我国关于亲子关系调适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作者均为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全国知名教育机构——北京树人天地教育研究所的国家级顾问,曾经主持了诸多国家级教育科学课题,并应邀在全国举办过几百场大型报告会。
章节信息
Title 目录
第一篇 良好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
1.亲子关系的发展
2.研究亲子关系的意义
3.我国新时期青少年亲子关系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4.亲子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5.沟通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前提
第二篇 改善亲子关系的30个建议
1.让孩子自己观察、思考、选择和做决定
2.最重要是做最好的“自己”
3.儿童多动症与幼儿正常的好动应区别对待
4.树立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才会让他更懂事
5.沟通与理解是保护孩子个性的前提
6.“失教悲剧”缘于对孩子的纵容等家教失误
7.不要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理想的筹码
8.家教不是说教,而是教给孩子可操作的方法
9.帮助孩子制定“学习和休闲计划”
10.父母与孩子坦诚而科学地谈“性”
11.父母应该认识到孩子在心理上有“断乳期”
12.倾听、理解、疏导,这是排解孩子内心障碍必须要做的事
13.提高孩子的情商应先由父母做起
14.家教是“系统工程”,父亲的作用无可替代
15.把握好生活中母子相处的底线
16.家庭教育是心灵沟通和情感互动的过程
17.家庭教育不仅是“言教”,更是“身传”
18.请家教最好先与孩子协商
19.男孩子阳刚之气的形成离不开男性的榜样
20.孩子是待开发的才能宝库,不是读书机器
21.父母的任务是“发现”,是孩子自我设计的“参谋”
22.良好正常的心理环境才能避免男孩女性化
23.孩子的兴趣中有极高的“含金量”,家长要做的是因势利导
24.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是亲子融洽相处的首要条件
25.帮助孩子认识做人讲诚信和社会适应的关系
26.家教是心灵的唤起,打骂是对家教的无能和无奈
27.事事平常心,处处想他人是矫治强迫性行为的良方
28.让孩子看到社会是成长的环境,而不仅是有变故的家庭
29.帮助自己改变的决定,是抑郁症康复的关键
30.关注社会,不断学习,家长和孩子一道成长
第三篇 调适亲子关系的22个案例和启示
1.原来都是我们的错——宽松愉悦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2.张婷笑了——家长对孩子过分的爱会成为他们心理上的负担
3.真诚所至,“顽石”为开——“严密监控”并不能让孩子真正“听话”
4.家庭恳谈会——沟通代替“高压”,孩子才会爱学乐学
5.雨中情——家长的唠叨会成为两代人“战争”的导火线
6.通向心灵深处的“双赢”之路——家长先立起来,才能给孩子做表率
7.还孩子一颗平常心——优秀孩子会更容易形成“成就焦虑”
8.父母——孩子灵魂的雕塑师——家庭矛盾不能把孩子卷入其中
9.一位少女贪吃的背后——父母的虚荣心也会毒害孩子
10.母爱——女儿心中永远的歌——和母亲的亲密相处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11.心雨润苗细无声——家长对孩子的绝望是孩子自暴自弃的最重要原因
12.走出了“棒打出孝子”的误区——打骂不能造就优秀的孩子,平等地交流才是上上之选
13.港湾——离婚家长不可将自己对生活的期求转嫁到孩子身上
14.开心果——把孩子看作平等的人来尊重他的人格与隐私
15.和孩子一起进步——家长不尊重孩子,孩子也就不会尊重家长
16.走上新起点的小伟——家长过于严厉的责备会让孩子陷入自卑与自责的境地
17.绽放出异彩的“小太阳”——不切合实际的期望值只会使孩子丧失信心和前进的动力,从而误入歧途
18.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从帮助孩子学会自理开始帮孩子冲出溺爱的漩涡
19.她长大了——帮助孩子正确面对家庭经济困难是培养其健全人格的重要方面
20.四季如歌——成绩不该成为亲子关系的“睛雨表”
21.沟通——开启心灵的钥匙——爱,并不意味着一定理解
22.悠悠小草报春情——祖辈应成为家庭教育的最大助力而不是最大阻力
第三篇:让培训更有效的简单方法
让培训更有效的简单方法
2010-05-21 10:59:59来源 : 中国总裁培训网 作者 : 韩增海 跟贴 2条
培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那有没有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让培训起到很好的效 果呢?我整理出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方法一:953500计划
就是通过培训, 每个学员要写出自己认为有用的 9个知识点或方法, 再在这 9个中找出 5个是自己非常认同的, 再在 5个中找出自己一定要实践的 3个知识 点实践一段实践后再写出一篇 500个字的实践心得。
方法二:1+3 1代表培训的课程, 3是根据培训的课程再去学习三本与培训内容接近的书。方法三:传带练
传是传授,带是师傅带徒弟,练是练习。
西点军校培养了很多管理人才,他们就是靠训练来炼就学员的品质和能力 的。在校园里, 任何一个高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对新生的行为进行校正, 新生也许 会因为皮鞋脏了而被罚做 10个俯卧撑, 如果有所抗拒, 就会被罚再做 20个, 最 后有可能会被罚做 200多个。新生刚开始的时候也许会怨声载道, 其实等到他上 三年级的时候, 他也照样对待新人。这就是一种训练, 是一堂生动的课。受得住 委屈, 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时候, 能够忍住, 因为西点军校认为, 没有学会服从的 时候, 不配做领导。给新生上第一堂课的不是教官, 而是他的学长, 是他们让新 学员学会受委屈。所以西点军校的毕业生, 在单位受点儿委屈一点都不会影响他 的情绪, 因为他们已经通过训练具备了对委屈的免疫力, 遇到挫折也会更加的坚 强。
方法四:课程开发的方法
企业形成自己的培训体系, 有两个难点, 一个是内部培训师的培养, 另一个 是课程的开发。企业内部的课程开发既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 又要有理论的高度。这两个要结合起来有很大的难度性, 因为往往会出现有理论的没用实践经验, 有 实践经验的理论又不足。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有一个课程开发四步法:经验沉淀→找到关键→形成系统→课件设计(这个 步骤最好邀请专家参与。
第一个步骤:经验沉淀,如惠普商学院开发《管理流程》一课,他们的第一 个步骤就是经验沉淀, 他们在全球调查惠普公司 173名高效职业经理人, 发现他 们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方法、流程有很多共性后, 把它们提炼出来形成素材。第 二个步骤:找到关键, 就是要在形成的素材中找到有共性的关键点, 也叫知识点。第三个步骤:形成系统, 就是让知识点形成系统性, 让前后具有逻辑性。并有一 条主线贯穿始终, 并形成三级提纲。第四个步骤:课程设计, 在课程设计时要和 专家一起完成, 这样既能保证课程的实战性又能保证课程的理论性, 课程设计包 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案例、数据、文档资料、演示文档。
第四篇:《学会沟通,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家长授课教案
第八课
学会沟通,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
一、导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听到同事或朋友抱怨:这孩子不知怎么了,以前问到家里,跟我们是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我们都听烦了他还要说。但是慢慢长人了就像变了个人,回来不愿说话,把家当成了旅馆。有些父母更为孩子经常对自己顶撞、叛逆而头痛不已。北京市曾对3000多名小学生做过一项关于亲子关系情况的调查:6.62%的孩子惧怕父母,13.13%的孩子反感父母,19.22%的孩子对父母反应平淡,56.28%。的孩子极度反感或憎恨父母,4.75%的孩子喜欢自己的父母。我市一项调查也显示,当孩子心中有事,最愿意向谁倾诉时,父亲在7类人中排在倒数第二的位置上,只占5%。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它在警示我们:改善我们的亲子关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如何学会沟通,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的问题。
二、授课目的
1、让家长了解亲子关系不融洽的主要原因,并引以为戒。
2、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
三、授课主要内容
今天,我们来讨论如何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讨论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亲子关系不融洽
父母亲与孩子本来是最亲密的关系,可以无话不说,没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但事实却不是如此。那么,为什么本来最亲密的亲子关系会变得紧张,甚至是剑拔弩张呢?我们觉得,可能主要来自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有些父母总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孩子,不顾孩子的感受。很多父母在与孩了相处的过程中,总是从自己的方面考虑,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观念上存在偏差,认为孩子是我生我养的,我管教他还不是天经地义的?他就得听我的。因而在与孩子沟通交流时,不是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的,而是以居高临下的教训口吻说话。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我 们产生畏惧或抵触,怎么可能愿与我们亲近沟通?二是我们总是以工作忙,家务多为借口,不愿与孩子进行交流。每当我们工作一天回到家里,觉得身心疲累,孩子兴趣勃勃的对我们讲述他的见闻时,你不由自主的很不耐烦的拒绝。一次。两次,孩子也就渐渐没了与我们交流的欲望。三是我们总一厢情愿的表达自己的爱意。有 时下一点小雨,非要逼着孩子带雨伞,孩子饭后不愿意吃水果,非吃不可,而且还要讲一大堆的道理。我们觉得孩子不理解父母的一片好意,孩了会认为爸爸妈妈一点不体谅自己的感受。亲子之间形成隔膜,而且越来越深。
第二方面是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我们细心观察下会发现,大部分孩子上学前对父母特别崇拜依赖。上小学以后,就开始崇拜老师了,到了上高年级后,就既不崇拜父母,也不崇拜老师,却对朋友无比亲近。面对这样的变化,父母会感到困惑和失落。其实,父母对此不要焦急,这是孩子心理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孩子到了十二、三岁,就进入青春期。青春期被称之为家长与了女最艰苦、最难相处的阶段。这时,孩子自信甚至自负,有很强的独立意识,根本不把父母的意 见放在心上。许多情况下,做父母的不了解这些,认为是孩子不听话,便想多管教,结果常常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升级。
第二方面是亲子之间的沟通方式过于单一。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与孩子的沟通交流都是通过语言进行的。对话时方便快捷,但因为面对的是自己的孩子,说起来也就不注意场合,不注意方式,这很容易给孩子带来唠叨的感觉,引起孩子的反感。有关专家曾对不同来源的沟通效果来做过研究,得出来的结论是:文字效果占7%,声调占38%,身体语言占55%。可见,语言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起作用。的确,孩子对來自父母的唠叨是极为厌烦和排斥的。但父母对孩子说得最多的话是:“你还不做作业?”“你看人家的孩子,学习不用大人操心,你总要大人管。”“你 真是无药医的了!”“你不快做作业我就告诉你老师。”“你不好好学习,别想我给你 买东西。”„„对父母这些话,孩子会有什么反应呢?在某所小学六年级一篇题为 “我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作文中,摘录出下面的孩子的心声:“餐桌上有鱼有肉,肚子里又饥又渴,爸妈又开始了餐桌训话”。“妈妈总怨我不重视考试,骂我写字姿势不对,训我计算马虎。在她眼中,我是一无是处的。”“愿爸妈脸上能有微笑,愿吃饭时大家都有个好心情。儿子我纵有千错万错,但也不想一天到晚听到的都是责骂。”
刚才,我们分析了亲子关系紧张的三个方面的原因。很关键的是父母对子女不理解,缺乏沟通或不善于沟通。这些是我们当父母的要引以为戒的。
(二)学会沟通,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融洽,可以使家庭和谐,可以让孩子更好的接受父母的教导,更健康、快乐地成长,避免产生家庭悲剧。所以我们作父母的,要学会与孩子沟通.建立融 洽的亲子关系。那么,父母子女沟通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可以遵循四个原则,掌握三个技巧。
先说说四个原则。一是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我们要明白,孩子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是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父母应像对待朋友一样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平时要枳极耐心的倾听孩子的想法,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他说得不正确,也不要急于打断、纠正,最好是等他说完,然后才加以引导。第二个原则是给孩子 一定的独立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平时误以为爱就是亲密无间,恨不得一天24 小时将孩子的一言一行掌握在自己的视力所及的范围内,这样就会使孩子失去行为的空间和心理的空间,逆反心理会增强。因此,留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自山活动的空间,更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减少亲子之间的矛盾冲突。笫三个原则是与孩子交流时,要采用艺术的表达方式。有这样一位妈妈,看见女儿在愁眉苦脸地读英语,知道她刚刚开始学,对英语还没有兴趣。于是便拿起一本书对女儿说:“这里有一个故事,你听听。”接着正经的朗读道:“老鼠妈妈带着一群小老鼠大步走过厨房地板。这吋忽然出现了一只猫。猫叫‘喵呜,喵呜’,老鼠妈妈也 回叫‘喵呜,喵呜’。猫被弄糊涂了,便转身走了。老鼠妈妈对小老鼠说:‘孩子看,我说得没错吧?我告诉过你们,多学一种语言总是有用的。’”女儿开始没反应,等听完便忍不住笑了起来。试想,如果妈妈直接对女儿说:“你要克服困难学好英语.不要愁眉苦脸的学。”效果会怎样呢?第四个原则是与孩子交流要明白和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一个脸上长满青春痘的男孩在学校常被同学嘲笑,感到十分痛苦。当他向妈妈哭诉时,妈妈便安慰他说:“长青春痘算什么?只要你学习好,就没有人敢瞧不起你。”然而,这句被我们家长以为是鼓励和安慰的话,不仅没有解除孩子的痛苦,反而让他心里上又增添了新的压力——我的学习成绩要好,不然別人会更看不起我。其实,孩子这时更需要的是妈妈的一个拥抱和一句“没事的.青春痘很快会过去的”安慰。而这位妈妈不理解这一点,产生的效果当然就会适得其反了。
要和孩子很好地沟通,除了遵循上述四个原则,还要掌握几种技巧。一是别把饭桌当成训子的课堂。目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六大城市2500名中小学生中进行调査。调杏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挨过父母的批评。父母的餐桌教子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唠叨”,孩子坐在餐桌旁,为了显示对孩子 的关心,父母就开始问这问那,从学习、功课,到活动、交友,喋喋不休。另一种是“批评指责”,孩子一反驳,马上就吹胡子,瞪眼睛,甚至摔碗筷拍桌了。对此,很多学生都说很烦,吃饭也没了情绪。对于餐桌教子,家长一味单方面训斥和教导孩子,容易令孩子产生厌烦情绪,但由于不敢反驳,便将不满、厌烦情绪压抑起来,也会导致个性封闭,使两代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同时,这些负面情绪还会对孩 子的消化造成不良的影响,长此以往,很容易得胃病,甚至造成孩子厌食。那么,在饭桌上亲子间该谈些什么呢?首先,父母要真诚地与孩子站在同一个角度平等地 去探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谈谈国家大事、空气污染、河流排污整治、公 交线路调整、体育赛事、各地趣闻等。你会发现孩子有很多知识和想法,你可能会感到孩子很有兴趣与你沟通,吃饭的情绪很好。另外,家长也可以和孩子分享你在单位所遇到的挑战和困难,让孩子学习理解成人在工作时所付出的心血,这有助他 增长社会经验。有关专家提醒家长:别把饭桌当成第二课堂。吃饭就是吃饭,只有在轻松愉快、和谐宽松的气氛中吃饭才能有益健康。
二是要勇于向孩子道歉。有许多家长分明是自己做错了,只对孩了轻描淡写地说句:“我都是为你好。”或走过去拍拍孩子的肩膀说:“好了好了,这事就过去了。”根本就放不下面子向孩子说声“对不起”。这种现象是极不好的。大人让孩子做错了事要道歉,那么大人就应该以身作则。教导孩子不一定要对孩子说一大堆道理,如果父母做错事向孩子道歉了,孩子自然就会知道,以后他们做错事,就要向父母或被伤害的人道歉。那么应该怎样道歉呢?要注意年龄不同,方法也不同。对 年龄小的孩子,父母只要用手势、表情等,但对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就要向他们讲明白错误的原因,为什么错了。这其实也是一种间接地教育的方法。同时要注意道歉的态度,不能过于生硬,也不能轻描淡写。因为大一点的孩子都能感觉到父母的 态度是诚恳还是敷衍。比如父亲撞到女儿,父亲与其对女儿说“我不是故意的”,倒不如说“对不起,女儿,我撞伤了你”。父亲这时真诚地道歉比不真诚地辩解更能得到女儿的尊重。如果父母有错能真诚地向子女道歉,孩子会觉得父母尊贯自己,从而愿意与父母交流,保持亲密的亲子关系。
第三是要掌握与孩子谈心的技巧。和孩子谈心是一门学问,生硬的说教会让孩子摸不着头脑,太温和的劝导又会让孩子不当回事,甚至“顾左右而言他”。我们还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孩子任性和生气时,父母与孩子对着干,两代人之间往往会爆发场“战争”。当然,这“战争”往往以父母的“武力镇压”而告结束。这样的负面影响相当严重,往往两代人之间会难以沟通,以至于父母与孩子在一起,要么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要么是“井水不犯河水”,本应亨受的天伦之乐却被伤心、烦恼和愤怒所代替。那么怎样的谈心才能让亲子之间亲密无间呢?我们不妨从以下五方面去尝试,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一,要调整好谈话的心态。父母首先要把和孩子谈心当作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去做,而且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是在跟朋友谈心。只有这样,说话的语气、动作、神情、态度才能平和,才能让子女感到轻松,没有压力,使孩了畅所欲言。谈心时,还要容忍孩子的口没遮拦,有冒犯家长的地方,家长切不可表现出不满或进行指责,可以委婉地加以提醒。要知道,童言无忌,为人父母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孩子能敞开心扉和你谈心。如果父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孩子就会不但敢报喜,也敢报忧,甚至愿意把自己最秘密的内心活动告诉你。其二,要掌握谈心的火候。孩了毕竞是孩子,闹一些情绪是难免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孩子发脾气时,适时把话题岔开,引导孩子想别的,说别的,(很开心的事或有兴趣的事)等孩子的脾气发完了,再与其谈心.这样做的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的。要知道孩子虽小,但心理愿望和成人大致相同,兴致勃勃时,需要有人 谈心以分享快乐,遇到困难时,更需要有人谈心以帮助他克服。其三,要找准谈心 的话题。谈心的内容以孩子感兴趣的人或事为主,比如今天看了什么,听了什么,学校里发生了什么,选择这些作为谈心的话题,既能让孩子有话可说,有心想谈,又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谈,了解孩子真实的心理活动。其四,要选择好谈心的场所和时间。要尽可能选择较固定的、安静的场所与孩子谈心,这样能有效地集中孩子谈话时的注意力,并让孩子有安全感,放开胆子多说心里话。此外,要尽可能地利 用孩子休闲的时候对孩子进行谈心。但孩子认真学习或专心于某一项活动时,不要与他谈心,因为这时孩子对谈心往往会心不在焉,效果不好。其五,要注意谈心后 的跟踪观察。有的家长与孩子谈心后就放任不管,不注意谈心后的跟踪观察,就大人地降低了谈心的效果。我们与孩子谈心,人多数惜况下都是做了准备的,或是赞扬某个人或某种行为,让孩子效仿,或是批评某个人或某种行为,让孩子引以为戒,或是对某些人进行评价,让孩子了解做人处世的一些基本原则。我们要知道,孩子受年龄、阅历的限制,他们的认识、分析、鉴别、判断等诸方面能力都很有限,而且不同的孩子,他们的性格、意志、品质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因此,经过谈心之后,孩子的表现会有不同,家长很有必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一段时间的跟踪观察,了解孩子的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更好引导、规范孩子今后的言行,使谈心产生效果。父母和孩子的谈心不是一时一次的任务,而是家长一生一世的事情。随着孩子长大,亲子之间谈心的话题,谈心的方式、方法也会做调整。但家长有一种心理永远不要变,那就是永远要把孩子当朋友看待。这样,两代人的谈心才会更亲和、融洽。
这节课我们主要是讨论如何进行有效地沟通,使亲子间的关系更融洽的问题。我们讲了造成亲子关系紧张的三种原因,提出建立融洽亲子关系的四个原则,三个技巧。希望各位家长努力实践,祝愿所有父母都与子女和睦相处,所有家庭都充满欢乐。
四、思考与实践
1、你与子女是亲密的朋友吗?有什么经验与教训?
2、为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你有什么打算?
第五篇:八年级家长学校《直面孩子逆反,融洽亲子关系》的教案
课题:直面孩子逆反,融洽亲子关系
授课人:石明生
教学重点:怎样面对逆反的孩子 教学难点:面对逆反情绪孩子的正确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观摩、互动 授课对象:八年级家长
一、导课
大家的孩子上八年级了,这个年级阶段的很多母亲和父亲苦恼于自己的孩子与自己成了死对头,你说往东他就偏偏向西,说什么他们都听不进去,总是和家长对着干,拿孩子真的没有办法。还有一些青少年控诉自己的父母霸道,不顾父母的感情和家庭的责任,离家出走、急了就用自杀的举动要挟家长的事情越来越多„„
潜伏、暗哨、偷窥、反偷窥„„不是新上演的谍战大剧,而是一场真实发生在家庭里的“地下斗争”,主角是父母和自己的孩子!
由于现在的孩子早熟,加上家长的溺爱,变得很任性和自私,逆反心理越来越强,他们总嫌父母不理解自己,对自己要求越来越苛刻,完全是他们说了算,自己非常反感,孩子的逆反心理具有普遍性。那么,逆反心理是不是一种可怕的事情呢?我们应该如何智慧的面对?请大家静下心来慢慢听讲吧。
二、授课
(一)什么是逆反心理?
按照《心理学大词典》的解释:“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即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也就是说,逆反心理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其实质是突出主体(自我)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直接的表现就是对他人的不遵从。
其实,逆反心理并非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于父辈与子辈之间价值观的不一致而产生的正常的心理过程。
(二)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的四个原因:
1、父母不切实际的期望
许多父母望子成龙,往往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强迫孩子学这学那。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会适得其反,引起孩子对立情绪。
2、家庭成员对孩子过于严厉
有的家长(祖父辈)信奉“不打不成材”,时不时挖苦、讽刺甚至打孩子,以此来刺激他们的成长,结果这种做法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不良后果。
3、压抑孩子的好奇心
家长不理解孩子的好奇、探索心理,认为这是在瞎胡闹,这样易引发孩子不满情绪。
4、反复唠叨喋喋不休
家长唯恐孩子不听话,会反反复复说教,孩子长期处于“马拉松式”的说教环境中,自然会产生厌烦心理。
(三)讲讲逆反的故事,大家对照一下和自己或孩子的举动有类似的吗?
例一:程先生的儿子在读初二,自从上初中后,父子之间就很少说话。住宿在学校的小程,每周回家后的动作是固定的:走进自己的房间“啪”地把门关上,除了一日三餐,基本上“与世隔绝”。大学通信专业毕业的程先生,对互联网非常了解。慢慢地,他发现孩子把电脑当成了最好的伙伴,或是打游戏,或是上网聊天,反正一切秘密都藏在自己心里和网络世界中。“孩子在学校是没有电脑的。有时候我会趁他上学后,破解他家里的电脑密码,看他和什么人在聊天。结果发现,孩子每次都会在聊完天后把记录删得干干净净,而且面对我的时候非常自然。”
例二:吴女士是一家移动营业厅的常客,连服务员小姐都熟悉她的面孔。每次来,她既不缴话费、办套餐,也不买手机,就是要打印一个手机号码的通话详单。原来,机主是吴女士的女儿小娟,目前在一所高中读书。“主要是怕她和坏人打交道,我经常看她和什么号码联系,然后旁敲侧击知道那个号码对应的人是谁。”几次观察和侧面了解之后,吴女士发现了小娟的秘密:她和同班一个男同学交往密切,经常相约双休日外出,还用“学校组织社会实践”为借口。吴女士当面戳穿小娟后,小娟的回答振振有词:“妈妈,你不应该窥探我的隐私,这是我的自由。只要没有违法违纪,你无权干涉。”一气之下,小娟把手机交了出来,但从此后回家就变成了“哑巴”„„
二、分组讨论
1、讲讲你家孩子的逆反故事
2、小组讨论针对孩子的逆反行为,你们的解决办法
3、小组派代表发言
4、授课老师总结家长的经验
三、教给大家几个面对逆反孩子的小方法
第一,开放自我,坦率接纳。父母发现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多了解情况。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以此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
从妈妈的角度来讲,坦率地接纳是第一步。孩子从母体中分离开来,直至自己慢慢独立长大,完全是一个分离过程,可不少母亲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就该跟自己的想法一致。其实,逆反是每个孩子都会发生的心理状况,并非个例。很多例子表明,没有叛逆的孩子没有成长,也不可能超越父母的成绩,想要鼓励孩子有发展,还应尊重他们形成的主见,并辅以自己的生活积累作参考。比如有的孩子平日只喝碳酸饮料、从不喝水,妈妈的指导应该是“饮料可以喝,不过依妈妈的经验,这并不利于你的成长”,而不是单纯地责备、说教。
说到父亲,应尽量减少干预孩子逆反的次数。如果孩子逆反并无道德观念上的“出格”,父亲应表示认同,并鼓励培养他或她为人的责任意识。
再如,很多男孩觉得妈妈啰嗦,认为不用妈妈多说事情也会做好。这时,父亲不应劝孩子听妈妈的话,而要表示认同,“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你说到了,就一定要做到。” 只有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当父母与孩子相处融洽了,孩子就不会反叛了。
第二,保持冷静。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并等待孩子冷静后,再进行沟通。
第三,观察沟通。就是观察孩子与自己的沟通方式。在很多时候,父母必须超脱自己的角色,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孩子叛逆的问题。并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
第四,寻求意见。管教孩子,有时应该寻求别人的意见,让自己的思想更开阔。最好跟有经验的教育专家和家庭教育指导师多交流,还要经常跟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多加强交流,了解孩子平时在学校的情绪、生活、学习表现,必要的时候同老师一起商量帮助孩子的办法。
第五,不断试验。父母管教孩子,要时常改变方式,孩子小的时候,一般只是父母讲,孩子听。到了小学八年级,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听听孩子的建议。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就应随时改变方法,不断试验,直至发现有效的方法。
第六,将心比心。孩子处于青少年心理逆反期,不少家庭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孩子与妈妈的“矛盾”一触即发,与爸爸关系则相对缓和。其实,父母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遇到“不听话”的孩子,也该发挥不同作用。父母要与孩子将心比心,相互间的关系就会融洽,孩子也就没有逆反心理了。
第七,实践体验。就是通过实践,进行体验,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有父子俩散步,儿子看了西瓜一定要买,父亲说离家太远,提回去太累了,不买。儿子不高兴:“我喜欢吃的西瓜你不买,你喜欢我学习好,我也不好好学。”父亲一想,对独生子说:“买瓜可以,你要负责提回家。”独生子同意了,累得满头大汗才把西瓜抱回家,使儿子感触很深:“吃个西瓜真不容易啊。”
第八,分析说明。父母要仔细分析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具体原因,并进行充分的说明,这样,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逐渐消失。
总之,为了从根本上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必须做好与孩子的沟通。要做好沟通,其一,父母必须很具体地说出不满意孩子的某种行为;其二,父母应说出自己不满意的心情;其三,父母不要作无谓批语和推测;其四,用提醒的语气讲出,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出发点是关心自己;其五,以问题的方式,启发孩子思考,是引导而非教导;其六,父母要威严地做出要求,一定要注意语气,并说明理由。
四、正确看待孩子的逆反
(一)孩子“不听话”,未必是坏事
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中,这样的现象时常看到:孩子成长出现心理问题,一家三口全部到场。有的是父母有问必答,孩子一声不吭;有的是父母与孩子没说两句,就会争个面红耳赤。其实,所谓青少年逆反心理,不过是站在家长角度看孩子成长的一种说法。从心理发展过程而言,逆反心理每个人都多多少少存在,泰然面对、正确处之,这段特殊的成长时期完全可以顺利度过。两代人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可能意味着孩子敢于寻求独立。青少年的反抗和叛逆可能带来破坏,但也给成人社会带来反思和变革的契机。叛逆的青少年喜欢对现有体制和文化进行质疑,他们对新事物的敏锐和大胆创造,也成为社会发展变化的一股生机勃勃的力量。
而那些不敢寻求独立,逆来顺受、或者学会了口是心非的、所谓的“好孩子”“乖孩子”走上社会后,要么是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敢承担人生的责任;要么是人格分裂,内心冲突,活不出自己。
(二)人一生中的两次典型逆反
心理学界认为,人的成长过程中,共有两次典型的逆反心理阶段:3岁至5岁称为“第一逆反期”;10岁至20岁称为“第二逆反期”。
在第一逆反期里,孩子才刚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系鞋带等,具备了基本的生活能力后,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强,对成人的要求、安排、训斥、惩罚等常会表现出执拗、任性、逆向而行。这,就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到了青春期,则是第二逆反期,逆反心理也最重。此时,孩子的生理发育已逐渐成熟,出现第二性征,在心理上则正处于断乳期,随着成人感的产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要求成年人将他们视作大人看待,理解并尊重他们。如果这种理解与尊重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自然会产生很强烈的逆反心理。
家长明白了孩子逆反是一种必须经历的情绪调整过程,也是证明孩子长大成人的标志,更是培养孩子独立、果敢、坚韧、责任能力的关键时期道理之后,相信大家的内心会比以往平静了许多。可是,我们回到家中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情和情绪?能不能把孩子当成大人来尊重?能不能在出现逆反问题的时候冷静对待和及时咨询?就要看谁的定力强了!
五、结束语
各位家长朋友:子需要尊重、渴望独立,希望家长把自己当成大人来看待,由于他们心理上没有达到成人的标准,在面对诸多复杂的矛盾和困惑时,内心依然希望得到师长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所以作为家长要转变角色,尝试着跟孩子交朋友,多听孩子的想法,心平气和地沟通交流,给孩子一个适当的自由成长空间。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平稳的渡过青春期,尽享和谐的亲子关系。
家庭作业:
1、家长对孩子的窥视和猜测行为正确吗?你自己准备怎样面对逆反的孩子?
2、孩子“不听话”,未必是坏事。这个观点你同意吗?
3、这节课给你了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