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后感。善于学习的母亲培养优秀的孩子
善于学习的母亲培养优秀的孩子
——读《开启孩子天赋的妈妈学校之二写作篇》有感
记得我曾在《家庭教育密码》一书的序言中看到著名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说过:“每个孩子都与妈妈有一种特殊的联系。生病的时候最依恋的是妈妈,睡觉的时候寻找的是妈妈,放学回家问的第一句话是“我妈妈呢?”孩子从小的第一个榜样,也是妈妈。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同学手中拿到这本《开启孩子天赋的妈妈学校》系列图书之二写作篇,再次感受了母亲的智慧与伟大。
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主要从“写读后感”、“写出自己的文章”、“制作小报”三方面具体介绍如何引导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每一部分内容都配有“精彩提示”、具体操作的表格、设计的问题和生动的图画,精心设计了Preview帮您预习本书后续精彩内容,另外还贴心的设计了Preview帮您复习前面的精彩内容,培养成功的孩子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坚持,这也是本系列图书所推崇的阶段性教育法。
本书主人公——一位普通的妈妈,从事过三年英语教师工作,有了儿子矢野祥和女儿矢小百合后,她开始细心观察孩子的成长,并与孩子一同学习,通过充满智慧的一系列主题家庭教育,将孩子的天赋发挥到极致,不仅将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培养成人,而且比较特殊的是,因为妈妈对孩子的早期智能进行了及时、持续的引导和开发,从而很早就激发出两个孩子的天赋。儿子9岁考入芝加哥某大学并获得全额奖学金,18岁获得博士学位;女儿10岁考入罗斯福大学,13岁即毕业获得学士学位。于是,外界称其为“小爱因斯坦兄妹”,媒体和教育界的报道甚多。最关注的话题,都集中在这位平凡妈妈究竟运用了怎样的神奇家庭教育法,不但让孩子以天才的速度成长,更是避免了揠苗助长的恶果,两个孩子都沿着自己的天赋和兴趣良性发展下去,得以真正的成才、自立。
我对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善于学习的母亲培养优秀的孩子”。因为我一直坚信,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每一个辅导过孩子学习的父母都深有体会,好的学习习惯和好的学习方法一样重要!而最初的好习惯,其实都来自于家庭里父母的表率和示范。这本书里,我们能看到作者首先提出的家教主张便是
“让孩子具备独立的学习能力”,通过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写作成为孩子自自愿的快乐行为。并且从一开始就告诫父母,孩子不可能一直在父母的帮助下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最应该赋予孩子的能力。
很多家长为孩子写不好作文感到困惑和头疼,“怕教作文,难教作文,烦判作文”是教师对作文的畏难心态。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写作文,甚至怕写作文。在现实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作文作文,憋死小人。”也常常见到这样的情景:学生一见到作文题就皱着眉头,咬着笔头,不知如何下笔。“写前长叹一口气,写时长憋一口气,写后长舒一口气”成了学生作文全程消极状态的写照。生既不“爱写”,教师又不“爱教”,这都折射出小学作文教学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开启孩子天赋的妈妈学校之二写作篇》这本书里的写作方法虽然不能说是最好的,但至少,这位韩裔母亲用自己长期的亲身实践,提供给了大家一套相对完整、科学的家教方法。“妈妈学校”这个概念,也并非是强调孩子应该脱离通常的学校教育,完全由妈妈代劳。作者只是站在家庭教育的角度,给了我们另一种辅导孩子学习的技巧。她自己的亲身实践也证明,孩子在这种科学的家教氛围中成长起来,对于学校教育也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最成功的家庭教育,是让孩子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在家长不断的自我学习和引导下开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赋,让他们自由发展,更早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每一位爸爸妈妈都需要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时间。父母多用一份心思,多一点自我学习,多参与到孩子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每个孩子的天赋都会得到激发和体现!
(王波平)
第二篇: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观察是学好科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而从一开始就有意识的培养孩子们的观察习惯,对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着很多的好处。抱着这一目的,本周我着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
在三年级,根据教学进度,我们终于开始对于校园里的植物进行观察。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让他们进花圃里,玩耍的兴趣要大大的高于观察的兴趣。于是在进行观察之前,我先给每个小组布置好任务,并且先跟他们约法三章。第一,小组要做好分工,同伴之间要互相监督,互相提醒,抓紧时间完成观察任务。第二,在观察的时候,要做好记录,尤其要注意记录要尽量的接近真实,不要夸大。第三,在观察的时候,要细心,留意身边的植物,不要伤害他们。结果,孩子们能够细心的进行观察,并且做的记录也非常好。
在四年级,我开始教学空气的成分,要让孩子们进行更加细心的观察,在做实验的时候,用上了最容易观测的红色液体,并不时的提醒要观察仔细,一开始,孩子们的视线都被燃烧的蜡烛所吸引,当我再次提醒他们要观察仔细时,他们发现了更多的实验现象。因此,整个求证的过程非常的顺利。
在五年级,对月亮的观测,不仅仅要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还要让他们能够坚持。所以在开始教学时,我将孩子们的兴趣调动起来,从他们已有的知识出发,去发现月亮的变化规律,并且能够坚持记录月相。
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的提醒和潜移默化,一定能让孩子养成观察仔细的好习惯,并且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帮助。
第三篇:培养孩子善于总结的习惯
培养孩子善于总结的习惯
知识点总结有助于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知识的精华所在。这有利于我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深化理解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苏教版小学数学的每一册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学习结束后,都会开设练习课。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开设整理与复习。一个学期的知识全部结束后,开设总复习。从而看出整理与复习课是不容忽视的,它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体验脑子里的知识从零乱到系统的过程,逐步让学生从形成自己归纳知识的意识到具有知识归纳的能力,实现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一年级的孩子有他们自身的特点:不会写字,不知道什么叫总结,更不知道该怎么总结。基于以上的弱点,教师在上课和复习时注意有意识培养孩子善于总结的习惯。
一、每节课,黑板上必须有标题。
教师课题出现的时间要看课程的需要,有时候在课前出现,有时候在课中出现,有时候在课尾出现。例如:第一单元《数一数》,就是让学生在图中数数,所以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可以出示课题。又例如:《9加几》,这一课时例题出现9+4以后,教师就可以说:这节课我们就研究9加几的得数是多少。再例如《比一比》的内容,教师在比较玩长短、高矮、轻重以后,再问学生:“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比了什么?”
二、每个标题,学生都要理解意思。
比如《得数是6、7的加法》,学生要理解什么叫得数。《
6、7减几》是用6减去几,或者7减去几。
三、每课结尾,总结反思。
每到一节课的结尾,教师总要问一句: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完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说的?/学完了这节课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每单元,翻书总结。
开始复习和总结的时候,很多孩子还不知道自己这一单元学习了什么。或者说每一单元从哪里开始都不知道。所以,教师在复习的时候,总会让孩子把书翻到那一单元的开头,从第一课时开始问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孩子渐渐知道了单元的起始课时和结束课时,也慢慢知道了每个页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五、师示范,画结构图。
教师在复习时,一遍让孩子回忆所学知识,一遍根据孩子所说的内容画出结构图。教师在示范画图时,每个班画的图是不一样的。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呈现方式,让学生以后自己画图时能有更多不同的选择和想法。这两个副图都是第十单元的内容,教师用了不同的图进行了总结。
总之,孩子从幼儿园到一年级,是一个从不懂到懂的过程,需要在老师的引领下慢慢地学会学习、学会总结。这会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值得等待的过程。
第四篇:《培养最优秀的孩子》读后感
《培养最优秀的孩子》读后感
于新平
家庭是人生的奠基石,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里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是长远和深刻的。家长与孩子在心灵的沟通,对教育孩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孩子与父母平等交流,不仅是互爱的体现,而且能够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明辨是非,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但其实,我们的孩子到头来大部分是因为他们本身不能优秀,而且被父母耽误了。
因此要培养的优秀的孩子,当父母的首先要“无条件的爱”当一个被无条件爱着的时候,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大增,自己尊重自己,进而尊重别人。
“鼓励”——每位家长都应牢记,孩子的勇气和自信是被鼓励出来的,而鼓励是需要每天做的事情。
“表扬”——当孩子的一个行为做对了,我们及时的表扬,才能使孩子的行为固定下来,才能使他下次接着做对。
“确认”——要知道,孩子不会自动的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分清是非善恶,树立正确价值观。
“理解”——家长要所孩子当成平等的人来对待,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孩子。
“陪伴”——孩子需要家长的陪伴,通过陪伴了解孩子,通过陪伴来消除孩子的恐惧感。
“批评”——“批评”是在针对行为本身才可能起的作用,使用这个工具的前提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关爱、关系稳定,这样批评才有作用,反之,批评只会起反作用。
“严格”——对孩子要严格,但不能严厉,要宽严适度,在孩子犯错误时,父母打骂或者体罚,是不能取得很好效果的,父母不能以“法官”的面孔对待孩子。而要多听孩子的心声,民主化,平等对待他们做到温情明理既严又亲。
我开始深信任何优秀都不足无缘无故的,孩子某方面或者全方位的优秀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有关,更确切地说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有关,读过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改变自己比单纯地督导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远大于言教。
第五篇:培养优秀孩子的8个锦囊读后感
《培养优秀孩子的8个锦囊》读后感
假期读书计划之二——《培养优秀孩子的8个锦囊》。
家庭教育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作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培养优秀孩子的8个锦囊》这本书首先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然后从教育孩子的误区、教育孩子的黄金法则、孩子应具有的人生态度、成就孩子一生的习惯和决定孩子一生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详尽的论述,其间引例典型,据例分析,透彻说理,试图授予新时代的年轻父母们一把开启孩子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家庭教育就是环境教育,而家庭环境决不仅仅是指居住环境,其实它是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家庭成员的语言、行为及感情的总和。它包括家庭成员的结构、生活水准、居住条件、父母职业、实物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等。
本书的第二章就是“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看了这一章我的感触特别深。我校的情况较特殊,它地处城中村,生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当地的村民,另一个方面是租住在城中村的农民工家庭。
从家庭情况调查来看,家长文化程度为初中或低于初中的达七八成。从家访中看居住环境,情况也是令人担忧,特别是农民工家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租住的房子狭窄;由于平时少搞卫生少收拾,所以显得凌乱和肮脏,往往叔叔婶婶等亲戚们混住一起,睡觉吃
饭等都在一个房间里,孩子们连个安静的书桌也没有。
城中村里的人们公共卫生意识差,垃圾随处可见;加上很大一部分农民工家庭超生严重,家里子女多,而父母忙于生计,对孩子缺乏监管,孩子放学后走街串巷地疯玩(城中村品流复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安全隐患),孩子们的学业情况可想而知也是不容乐观的。
父母由于文化程度低,所从事的工作一般都是体力活,平时忙于生计,经常是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时孩子已经睡了,这就造成父母与子女沟通少交流少,当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老师与其联系后,他们也只是个“知道”而已,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和能力来与孩子沟通和对孩子进行管教。
当前社会对农民工问题不可谓不重视,比如农民工的工作环境问题,薪筹问题,子女入学问题等等。但据我个人多年来的观察,我觉得农民工自己对子女的教育不够重视,或者说思想上重视,行动上不重视。有时候我不得不问,是不是只管把几个孩子生下来,饿不着,冷不着,能进城里的学校就行?孩子想什么,读什么书,交什么朋友,课余时间干什么,学习怎样,有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人格有没有缺陷,道德品质有没有出现偏差?这些是不是更该引起重视?
毫无疑问,作为父母都希望子女能有出息,但最简单的一点,如果孩子只一味游荡玩耍,无心向学,学习成绩不理想,将如何升入高一级的学校?没有办法接受高等教育,又如何从事知识技术含量更高的工作?当然“行行出状元”,但“状元”能有几个呢?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对人们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生存压力在可预见的未来
应不会减少,将来他们的孩子又将如何面对严酷的现实?如何承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其实现在的情况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孩子学习跟不上,老师急;孩子交了不良朋友,老师急;孩子的行为习惯不好,老师急;孩子不读书不看报,还是老师急„„来之家长的配合的确是少。
时常感到学校、老师的力量实在太单薄了。在学校我们提倡“学会做人,从知礼开始”,孩子们在学校彬彬有礼,见了老师、客人能礼貌问好,出了校门,很多孩子对老师却视而不见;在学校,我们不断进行环保教育,校园里窗明几净,纤尘不染,出了校门垃圾随手乱扔;校园内语言文明,出了校门粗言秽语信手拈来„„
每个人的身上都带着家庭的烙印,我们从出生开始,时时刻刻都在接受着来自家庭的影响,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这种影响直接对我们的生活习惯、道貌品行、谈吐举止等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决不可小视,往往伴随我们的一生。
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的作用。要给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首先得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家长们首先得不断自我教育,提高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