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贴错标签的孩子》读后感
标签的影响力
育才一小 殷灵玲
“请大家在脑门上贴上一张纸,右手拿笔,在这张纸上写下我是个坏小孩。”大家纷纷试着写,写完后摘下来一看,老师们的字迹歪歪扭扭,而且写下的字居然都是反的,大家议论纷纷,吃惊不小。《贴错标签的孩子》读书沙龙上,一位教育学者一开始就引导大家玩了这个小游戏,这就是读写障碍的孩子学习时的感觉,他们无所适从。从这个游戏引发了大家对这本书的思索,再到平时教育工作中如何对待孩子的思索。
一、贴错标签让孩子丧失信心。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独特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如果因为我们的无知给孩子贴错标签,是多么草率和武断,这种行为阻碍了孩子对成功的追求。霖霖初上小学,每天课堂上坐得笔直,可是在学习上有些吃力,刚刚学过的知识马上就忘,老师强调某个字不能在哪个笔画上写错,他就偏偏在这里出错。老师生气地责备他:“你肯定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老师讲过的你还错!”这样给他贴上了一个“上课不认真听讲”的标签,可事实真的如此吗?并不是这样,他上课听讲了,但是他的大脑却录入了老师强调的不要出错的错误信息,一个学习逆境中的孩子,在被贴上不认真听讲的标签后,就真的不再认真听讲了,他对学习丧失了信心。孩子的价值观和判断力并没有稳定,他们往往把大人评判他们的话当作对自己的认知。了解孩子的认知水平和特点后,适当调整教学方式,针对孩子特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
二、撕掉标签改变对孩子的负面评价。很多父母和老师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自己无意就为孩子贴上了很多标签,如果孩子因为这个标签已经产生了自卑心理,大人一定要想办法为孩子撕掉这个标签,从另一个角度仔细发现孩子的优点。君君每次写作业都是最后一个交,但是却工工整整,认认真真。他的妈妈就非常忍受不了他的“慢”,总是催促说“你怎么总是这么慢”。“慢”就成了妈妈贴在君君身上的一个负面标签。老师却从另一个方面去评价君君:“君君写作业真是认真,每一个字都写得工工整整,作业干净整洁,正确率高,老师建议君君下次再快一点点,这样就更完美了!”孩子在这种鼓励的言语下,很诚恳地接受了老师的建议,并且对自己漂亮工整的字迹引以为豪。老师在跟妈妈聊过后,这位母亲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且主动、诚恳地跟孩子道歉。在以后的作业中,妈妈经常强化他好的习惯,不仅写得快而且写得好了。
三、积极的言语为孩子重拾信心。“这孩子真没礼貌,都不叫人。”这句话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个没礼貌的孩子,下次见了人更加胆怯。我们来看看怎样撕掉这个标签呢?“其实你是很想叫阿姨的,阿姨很喜欢你,如果你主动问好,阿姨会非常开心哟!”慢慢你就会成就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孩子原本只是不大敢开口,可是被贴上没礼貌的标签后,就真的不想开口了,积极的言语让孩子没有压力,让他心理上接受我们的评价,并且一点一点去影响他们的行为,实现这种期望。父母和老师还可以让孩子听到自己对他的正面评价,好的标签会激励孩子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希望自己取得好成绩,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然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都有自己记忆、视觉上的偏好、强项和弱项。这些因误解而贴错的标签,往往会直接挫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让他们与成功无缘。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我们尽量用自己积极向上的语言去成就孩子的理想,少一些负面的标签使孩子受到挫败,多对他们投以一种“看得起”的眼光,少一些不屑和嘲笑,不求人人成为精英,但求人人走向成功!
第二篇:不是孩子的错读后感
《不是孩子的错》读后感
林和小学叶小娜
从学校的图书馆里借了几本书,准备在休闲的暑假里阅读,谁知做了妈妈的姐姐看了《不是孩子的错》这本书,叫我首选阅读这本书。原本我看书名的时候,觉得这本书不就是讲讲做家长应该如何去教好孩子罢了。
我到第二天才去认真看这本书,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才知道,确实家庭教育对于我这个教育工作者,是不能不去重视的,让我对教育学生又有了一番新的认识。
《不是孩子的错》通过七个方面详细、充分地向我们介绍欧美最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并且结合现阶段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总结出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常犯的31种误区,同时也指明了纠正的方法。虽说是给家长看的书,但我觉得作为教育工作者,这是一本必不可少的工具书,其中书里有几个要点我认为写得非常好,例如: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成长比分数更重要、让孩子做一个诚实善良的人、不要过度表扬孩子,要有适度的表扬和批评、成就孩子一生的好习惯、学会关心,学会感恩及学会生存,培养自信心和竞争力等。每个要点都用了很多实例来说明这一方面的重要性。
在书里我感受最深的应该是:“学会关心、学会感恩”这个话题,因为当今社会不管是中小学甚至大学很多老师都是只管抓质量、家长只管孩子吃好、穿好、整天忙着学这学那,分数第一,更加认为孔融把大梨让给别人,纯属“弱智”,只想着不让自己的孩子吃亏,人与人之间变得自私自我,据日本青少年研究中心曾主持一项调查,问卷对象选择了日 1
本15所高中的1300多名学生,美国13所高中的1000多名学生,中国内地21所高中的1200多名学生。在“谁是你最尊敬的人?”一问中,日本和美国的学生将“父母”作为第一选择,而在中国孩子的心目中,父母位列第十位以后。专家分析,这表明代代传递的父母偶像在我国这一代独生子女眼里已经越来越弱。另一份调查说我国约有6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近4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年龄。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父母给子女过生日却高达93%。难道这单是孩子的错?!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就没有责任吗?小学生应该是天真可爱诚实的,可是现在的小学生为什么都变得那么淡漠,自私,究其原因,就是感恩教育的缺失与中国大多数父母教育孩子时太爱包办及毫无原则的溺爱有关,它“造就”了一批以自我为中心且独立意识很差的孩子。很多小学生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家庭的宠儿。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的不正确不科学导致了现代孩子缺乏独立与宽容。所以感恩教育真的不容忽视。
那么,我们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古语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想首先要开发感恩教育的内容。我们要感恩的是自己周围的人,那些帮助过我们,关心过我们,鼓励过我们的人,这里包括我们对父母、对家庭的感恩,对其他亲人的感恩,对老师、同学的感恩,对国家与社会的感谢,对大自然的感恩等。通过课堂德育教育,让孩子了解什么是恩情,形成“知恩”的道德共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家长、老师及其他人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让学生知道,无论是父母给于生命,还是老师教给他们知识,这一切都是恩情。古人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古训。感恩是做人应有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
最后还要让学生存有一颗感激之心,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如果你接受别人的恩惠,不管是礼物、忠告或帮忙,而你也应该向对方表达谢意。让学生在受到周围的人关爱与帮助时说一声“谢谢”,意义就显得相当重要。因为只有让学生对社会对周围的人心存感激,他才能幸福愉快,才能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才能在遇到困难时得到更多的帮助,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知道回报不光是物质的,还包括感情世界的回报。回报从学会感谢做起,说一句感谢的话,打一个感谢的电话,用一句礼貌用语表达谢意等。日常生活小事是培育感恩的有效途径。例如在生活中,教师可引导小学生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实实在在的小事。如帮父母干家务活;在他们累时为他们揉揉肩捶捶背;或者递上一杯热茶。体会和感激父母培育自己的艰辛和不易,弘扬孝顺父母、报答父母的传统美德。
有一首歌里唱到:“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教育孩子,让孩子时时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心存感激;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为人父母者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2008年8月8日
第三篇:《不是孩子的错》读后感
《不是孩子的错》读后感
闲来没事儿静下心来很认真地阅读了一本书《不是孩子的错》,看完这本书后,真的是不看不知道,一看才知道,确实家庭教育对于我们来说,是不能不去重视的,让我对教育孩子又有了一番新的认识。这是一本必不可少的书,其中书里有几个要点我认为写得非常好,在这本书里我感受最深的应该是:“学会关心、学会感恩”这个话题,因为当今社会不管是中小学甚至大学很多老师都是只管抓质量,家长只管让孩子吃好、穿好、整天忙着学这学那,分数第一,更加认为孔融把大梨让给别人纯属“弱智”,只想着不让自己的孩子吃亏,人与人之间变得自私自我。在“谁是你最尊敬的人?”一问中,日本和美国的学生将“父母”作为第一选择,而在中国孩子的心目中,父母位列第十位以后。专家分析,这表明代代传递的父母偶像在我国这一代独生子女眼里已经越来越弱。另一份调查说我国约有6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近4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年龄。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父母给子女过生日却高达93%。难道这单是孩子的错吗?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就没有责任吗?小学生应该是天真的、可爱的、诚实的,可是现在的小学生为什么都变得那么冷漠、自私呢?究其原因,就是感恩教育的缺失与中国大多数父母教育孩子时太爱包办及毫无原则的溺爱有关,它“造就”了一批以自我为中心且独立意识很差的孩子。很多小学生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家庭的宠儿。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的不正确不科学导致了现代孩子缺乏独立与宽容。所以感恩教育真的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那么,我们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呢?古语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想首先要开发感恩教育的内容。我们要感恩的是自己周围的人,那些帮助过我们,关心过我们,鼓励过我们的人,这里包括我们对父母、对家庭的感恩,对其他亲人的感恩,对老师、同学的感恩,对国家与社会的感谢,对大自然的感恩等。通过课堂德育教育,让孩子了解什么是恩情,形成“知恩”的道德共识。让孩子充分认识到家长、老师及其他人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让孩子知道,无论是父母给于生命,还是老师教给他们知识,这一切都是恩情。古人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古训。感恩是做人应有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
最后还要让孩子有一颗感激之心,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如果你接受别人的恩惠,不管是礼物、忠告或帮忙,而你也应该向对方表达谢意。让孩子在受到周围的人关爱与帮助时说一声“谢谢”,意义就显得相当重要。因为只有让孩子对社会对周围的人心存感激,他才能幸福愉快,才能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才能在遇到困难时得到更多的帮助,教育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知道回报不光是物质的,还包括感情世界的回报。回报从学会感谢做起,说一句感谢的话,打一个感谢的电话,用一句礼貌用语表达谢意等。日常生活小事是培育感恩的有效途径。例如在生活中,可引导孩子为长辈做力所能及的实实在在的小事。如帮父母干家务活;在他们累时为他们揉揉肩捶捶背;或者递上一杯热茶。体会和感激父母培育自己的艰辛和不易,弘扬孝顺父母、报答父母的传统美德。
有一首歌里唱到:“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教育孩子,让孩子时时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心存感激;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是我们为人父母者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第四篇:洗垃圾桶贴环保标签活动报告
灾区行——初入鹿鸣
7月17日中午我们西南石油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在长途跋涉后终于来到了期待中的目的地——磁峰镇鹿鸣荷畔。鹿鸣荷畔是灾区重建示范村,群山环抱着这个美丽的村子,田园风格的住房一栋栋的分布在村子主干道的两旁。每10户村民住在一个院子里显得其乐融融。房屋周围绿树环绕,更有这里的特色荷花点缀其中,一个个荷塘中的荷花争相怒放,如点点红烛漂浮在荷塘之上。
几经辗转进入鹿鸣村,一行人安排好食宿后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第一日的安排按计划是启动和捐赠仪式,却因为大雨改变了计划。于是垃圾筒清洗计划提前。大家两人一队(一个打伞,一个清洗)清洗垃圾筒。垃圾筒十分的脏乱。我们除了擦拭垃圾筒表面的污点,还要把上面的小广告刮下来,队员们从村口到村尾擦遍了每一个能见到的垃圾筒,即使衣服裤子淋湿了一大截,即使光着脚在大雨中前行,我们的队员没有一个叫苦叫累,坚持我们为灾区人民服务的主题。
虽然是雨天,对我们来说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在鹿鸣村这种灾区重建地,用水非常紧张,趁着这场大雨,我们就不用打水清洗抹布(废旧衣服裁下),雨水为我们更好的节约了水资源,也是我们这次进行实践活动所需要达到的目的。
后来雨过天晴,我们也将我们事前准备好的垃圾分类宣传贴贴在了垃圾筒上面,用图像和文字的形式宣传垃圾分类回收,这样更加强化了村名们的垃圾分类意识。
之后我们的活动计划也因为这场大雨有所改变:当天晚上,我们将深入这里的居民家庭,和他们聊家常并以此来了解村民在震后的生活情况;次日早上会进行书本的捐赠,还会在活动室与小朋友开展游戏并向他们演示一些小实验。下午将进行更为深入的水质调查,希望切实的为村民做些事。
第五篇:《不是我的错》读后感
《不是我的错》读后感
《不是我的错》读后感:错误谁去买单
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五年级黄书祺
今天,我读了一个小故事——《不是我的错》。文中讲了一个男孩打了另一个瘦弱,胆小又爱哭的同学一下,却不以为意,因为其他同学也都无缘无故地欺负了那个弱小的同学,且没有任何人站出来阻止。“别人都打了他,这不是我的错。”其他同学也想,“我也只打了他一下!”“别人也打了!”“我又帮不了他”……谁都不认为自己有错。
非常简短的一个小故事,却让我陷入了沉思。
每个人都说:“不是我的错!”那么这到底是谁的错?真的没有人错了吗?那个被欺负的孩子只是默默地哭泣,用泪水倾诉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可奈何。
我不禁想起在学校看到的镜头——
老师正在聚精会神地讲课,同学们也在认真地听着。突然,从教室的一角传来了两个同学争吵的声音:
“你干什么啦?干吗抢我的橡皮?”
“你还说我?我碰一下你的橡皮怎么啦?橡皮会烂掉啊?”
“手那么脏,碰什么碰?”
老师走过去。
“老师,不是我的错,是他先抢了我的橡皮。”
“老师,是他先骂我的。”
“老师,他胡说。”
……
没有人认为自己是错的,没有人会去反思、检讨自己的言行。那么,错误谁去买单?
其实,错误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及时反思,勇于承认,错误就可以被纠正。但如果不懂得担当,那么小错误也会演变成大问题。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负责,努力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点评
生活就是作文。从司空见惯的生活中找到“作文”,才是我们觉得比较为难的事情。小作者从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小事中,提出了一个问题:错误谁去买单?引发我们的思考,更引发我们的实践:从小事做起,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负责,我们就会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庞科军
《不是我的错》读后感:担当,在帮助中萌发……
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五年级张成勒
打开绘本《不是我的错》,看到一个小朋友站在前面哭泣,而后面一群小朋友推卸着自己的责任,都说“不是我的错”。随着一幅幅画面翻过,我的心越来越抽紧,这就是我们这一代的小朋友吗?
前不久,我从报纸上读到了一则社会新闻:一位七十多岁的老爷爷,拎着一袋破烂坐上了一辆公交车,可司机却要赶他下车,嫌他身上有一股臭味。车上一个年轻人更是“主动”把老爷爷推下了车。让人气愤的是,车上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帮老人一把、为老人说一句话,难道现在的人连这么点担当都没有吗?
我想到了汶川地震时一个名叫林浩的小男孩的事迹:地震发生后,他和几个同学被掉落的楼板掩埋,动弹不得。周边一片黑暗,有的同学非常惊恐,甚至哭了起来。这时才上小学二年级的林浩并没有惊慌,他安慰周边的同学,让大家不要难过,还鼓励大家一起唱歌。随着一酋一首的歌曲,大家渐渐地忘记了恐惧和疼痛。由于林浩身材比较瘦小,他慢慢地挪动着身体爬了出来。(范文网 www.xiexiebang.com)可林浩并没有逃离,而是来到废墟旁,用小手搬开一块块砖头,搬开破碎的楼板,就这样又有两个同学爬出了废墟,被救了出来。可林浩的头部却被掉下来的砖块砸破。事后记者问他为什么要去救同学,林浩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是班长,我有这个责任!”小小年纪的孩子就懂得责任的分量,这就是一种担当,这种担当救出了两个生命,这多么令人感动啊!
曾经有一次,我们舞蹈队要参加表演。一个同学忘记穿白袜子、黑皮鞋,可马上就要上场了,怎么办呢?这时,另一个不是舞蹈队的同学急忙跑过来,把自己的的袜子和黑皮鞋借给了她,帮助她解决了问题。我想这也是一种担当吧。这让我想起了妈妈常对我说的一句话:“你要让你周边的人觉得,世界因为有了你而更阳光,更美好。”
帮助别人的同时,担当,悄然萌发了。
点评
文章往往呈现着我们的思维。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时,会看到生活另外的一面。小作者联系自己的阅读选择了一正一反两个事例,表达自己对担当的理解:担当,对小学生来说,就是帮助别人,让周围的人因为自己而更美好。最后一个小事例,更是让我们看到了每个人都能成为有担当的人。说理的最大成功就是告诉别人,这是可行的。
庞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