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心赏识善待个性
用心赏识善待个性
一次单元作文课结束了,课后,我认真地批阅着孩子们的习作。当我翻到一篇字迹歪歪斜斜的习作时,我眉头一皱,再看内容:“天空不哭了,好像一片茫茫的大沙漠„„”天空像沙漠,怎么可能呢?谁的习作?我生气极了,一看,江小豪!又是他,这个平时上课总爱捣蛋的小家伙。我不假思索地拿起手中的笔,在下面划了一道重重的红线,在旁边写上:“比喻不恰当!”作文评讲课上,我拿出江小豪的作文,当我读完那些“比喻不恰当”的句子,生气地走到他的座位跟前,把本子扔给了他:“好好修改,明天上交!”只见他的脸红了,红到了脖根,嘟着一张小嘴,耷拉着不服气的小脑袋,而我依旧师道尊严地继续着我的课。
第二天一大早,他把那篇修改过的习作交给了我。“天空像一面蓝得发亮的大镜子,真美丽。”读着他修改后的句子,我满意地点点头:“嗯,这样比喻还行,说说,昨天为什么要胡写?”“我„„我没胡写。”他抬起头,一双明亮的眸子望着我,“那天早晨刚下过一场大雨,天空迷蒙蒙的,老师,您不知道,那时的天空真像一片茫茫的大沙漠„„”他的声音越来越亮,说到动情处还不时用小手比划着,那神情分明在告诉我,他已经喜欢上了那片沙漠般的天空。
孩子回班级上课去了,而我的心情已经无法再平静下来。“天空好像一片茫茫的大沙漠”,多么富有诗意的比喻,多么富有个性的语言啊!可是,由于我的一次严厉而又偏激的批评,却泯灭了孩子思维的火花,扼杀了孩子诗人般的心灵。
反思自己平日的教学,仍旧习惯以自己的思维来代替学生的思维,以自己所谓的“标准答案”来代替学生的多元感受,以自己的主观意识来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却不知,一本薄薄的作业本是学生个性化的劳动成果,一篇不成文的日记里跳动着孩子们可爱的童心。为什么我们教师不能透过孩子们的那些在成人眼里看来是幼稚、可笑甚至荒谬的答案中,去感受孩子那稚嫩、纯真、如水晶般的心灵呢?为什么不能让我们手中的笔多一些情感,用我们的真情去点击孩子们心灵的鼠标,用我们的赏识去圈点孩子们的骄傲呢?
我重新拿起笔,划去了“比喻不恰当”那鲜红的批语,拿起作文本,我快步走进教室。当我站在讲台上,真诚地告诉大家,上次作文最有创意,最富有想象力的比喻是“天空好像一片茫茫的大沙漠”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在孩子们的掌声中,他的脸又红了,红得像花儿一样灿烂。望着孩子们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我发自内心的感慨:“所有的花朵都是美丽的,所有的孩子都是纯真的,只要我们用心赏识孩子,善待每位孩子的个性,孩子心灵的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孩子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
福建省松溪县实验小学滕莉邮编353500电话23961982008、9、10
第二篇:学会赏识 善待学生
学会赏识 善待学生
周厚华
赏识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思想理念,它要求教师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等热爱生命、善待学生的进程中,发现学生的潜能,唤醒学生的自信。
一.捕捉教育时机 以理导其行
赏识教育的本质是尊重和爱戴学生,看得起学生。差生会不怎么自信,所以更需要赏识差生。当学生表现出色时,教师要予以肯定、赞赏,当不尽如人意时也要加以鼓励。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赏识,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正确实施赏识教育,不仅能够维护学生的自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经验告诉我:尊重、温和、平易近人永远胜过激烈和说教。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灵深处。”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所教的班级,曾接受了两个全校最差的学生,这两个学生称自己的成绩不好,只考了8分。魏书生接过这两个学生说:“你们一上课不听讲,二不写作业,看看课本还考了8分,这就是天赋!”从没听到如此激励话语的两个学生被魏书生一下子唤起了自信,点燃了学习的激情,成绩很快得到上升。
二:赏识给学生无穷的力量
赏识别人的优点是一种美德,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是点燃激情的火种,是陶冶情操的催化剂。著名心理学家杰丝·雷尔曾说过:“赏识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没法成长开花。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只是敏于躲避别的冷言冷语,而我们自己却吝于把赏识的温暖阳光给予别人。”
赏识教育的关键是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地给予肯定与赞美,让其闪光点更亮,以带动其他方面的进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或许我们都已耳熟能详:一次,陶行知先生看到一名男生用小石块砸同学,便当即制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谈话。陶行知简单了解了一下情况后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到这里来,并且一直在这里等我。”男同学犹豫间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也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砸人时,你立刻停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同学吃惊地瞪大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给他:“我调查过了,你用小石块砸那个同学,是因为他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同学,这说明你有正义感。”这时男同学感动地流着泪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该砸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掏出第四块糖递过去说:“你能够主动认错,应该再得到一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接受了。”陶行知先生对学生“打架事件”的处理,正是抓住了学生行为中的积极因素,采用“赏识”的策略使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
“四块糖”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可爱的一面,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挖掘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言语的激励,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在实施赏识教育时,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客观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鼓励,而不能滥用表扬,更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给予廉价的“赏识”。过度的表扬鼓励,有时会让学生感到赏识的虚伪性,从而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同时赏识要因人而异,如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适度赏识,多提新要求。赏识教育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关爱与期待中增强自信心,并不是溺爱和迁就。有的教师心情好时,对学生“从宽”,心情坏时就“严打”。这种情绪化的教育方式,会不自觉地夸大学生的缺点,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另外,赏识教育不是排斥、否定批评教育。善意的批评教育是必要的,在原则问题上,对学生进行有理有据的批评,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我们知道,一些不良习惯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给学生留有克服缺点的时间和空间,特别要讲究批评语言的艺术性,注重体态语言的实效性。有时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会胜过千言万语,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赏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赏识教育可以克服孩子自卑和怯懦,增强其自信心。赏识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赏识教育能给学生提供成败的信息,有利于学习检查自己的进步情况。赏识教育会引起学生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创造一种“比、学、赶、帮”的学习条件。赏识教育提倡正面肯定,以尊重、表扬,为主,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潜力、人尽其才。
赏识教育必须持之以恒,才能产生明显的效果。教师要不断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善于为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而加油呐喊,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感受中,把这种外在的激励化为其内在的发展动力,并把这种感受到的赏识,进一步升华到赏识自我,赏识他人。
第三篇:学会赏识善待生命
学会赏识善待生命
——读周弘《赏识你的孩子》有感
生命历程中,人们总在寻觅一种感动,在感动中获得一份鼓舞,在鼓舞中让生命得到升华;
生命历程中,人们也在寻找一本书,通过这本书获得人生的真谛,给生命一种富足。
因此,当我得到一本好书后,便如饥似渴地啃读起来,不仅是为了欣赏文字的优美,更多地发掘文字背后闪耀出来的人性的光辉和给予我更多的生命启迪。
捧起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深深震撼于周弘和女儿周婷婷不屈服于命运操纵的那份执着和坚毅,更为周弘为改变女儿命运而最终创立“赏识教育”理论而欣喜不已。因为周婷婷的改变不仅仅是他一个人和一个家庭的成功,而是为更多孩子和家庭指明了一条光明大道。成果因为分享而颇显伟大,我不由得在心中对周弘父女俩感到由衷的敬佩。
然而,对于我,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不仅仅带来一份感动,更是为自己带来一份理性的思考。毕竟,身为人父、为人师,总要为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做点什么?
周婷婷作为一个智障孩子,由于父亲对其进行赏识,从而获得了一个全新的生命,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对于健全的人呢?我们该怎样做?透过《赏识你的孩子》,不得不让我们对时下的教育进行拷问和反思。为什么在我们眼里,孩子总是有那么多缺点?难道在他们身
上就没有优点的存在吗?我们为什么总是让孩子去弥补自己的缺点呢?为什么不去发扬他们身上的优点呢?无论对于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总是有着这样的偏颇。为什么我们总是抱怨如今的孩子不听话,如今的学生不好教?然而,我们是否想过孩子成现在这个样子,到底是谁造成的呢?正如农民种庄稼一样,庄稼长势不好,农民不会抱怨庄稼和土地,而是审问自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我们是否会像农民一样有这样的勇气来责问自己?
从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这本书中,我们找到了答案。“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坏。”竖起我们的大拇指,投以赞许的目光,报以欣赏的微笑,让孩子时刻感到他们是有优点的人,在肯定中让他们获得了尊重,获得了自信。我们只有不断地肯定孩子的优点,无限的放大孩子的优点,才能让他们真正感到“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行!”
也许有人会说,正是因为女儿的残缺,才迫使周弘想到改变女儿,才有了赏识教育理论的诞生。也许吧!我不愿做这样的假设。毕竟周弘成功了,他的赏识教育成功了,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女儿,而且给予正处于迷茫之中的家长和孩子以光亮,照亮了他们以后的人生的道路。我们唯有感激,我们也唯有尝试改变,才能获得重生。我们不能等孩子残缺了,才会想到赏识,才会运用赏识,更何况现如今我们的孩子真的残缺了——心理上的残缺,而且非常严重。
一个新的教育理论的成功,背后一定浸透了辛勤的汗水,也一定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磨难。不难想象周弘和女儿周婷婷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又怎样用自强不息的精神铸就。他并非要赢取今日之辉煌,而是用自身的行动来唤醒人们与生俱来而又渐渐失去的赏识意识。
然而,赏识并非吹捧,不是对优点的无中生有或者对缺点的一味迁就,进而让人进入“捧杀”的误区。赏识是在肯定中不断地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我们并非忽视孩子的缺点,而是学会善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正如郑立平老师所说,孩子的缺点也许正是他的特点,而孩子的这个特点也许会成为孩子的优点。我们更要让孩子在缺点和错误中崛起,更加坚信自己是最好的,最棒的。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家长或不会教的老师。学会赏识,善待生命,在为孩子关闭一扇门的时候,更要为其开启一扇窗,一定要让孩子的生命绽放出无限的风采。
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读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有感
因为不知道成功到底是什么,所以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浑浑噩噩中度过;
因为至今一直还曾未成功过,所以所有的语言都显得很苍白而无力。
如果真的要谈,那就谈一谈自己的所想和所做,期待和大家一同分享。
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在翻阅中,我一下子把以前对成功的种种疑虑全部释然。慢慢的我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成功。
成功,一个既简单又复杂,既平实又玄妙的字眼。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东西方的无数先贤为了悟透成功的真谛而皓首穷经;在纷繁的现代社会中,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或世俗、或理想抑或是有个性的成功而奔波忙碌。人人都在追寻成功,但却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
到底什么是成功?
书中的这段文字,可以让所有渴望成功的人去思考。无疑,李开复是成功的,可他的成功是我们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那么,作为千千万普普通通中的一员,到底该如何找寻属于自己的成功呢?
每个人都向往成功,每个人都期盼成功。有时候,成功好像近在咫尺;有时候,成功又似乎遥不可及。
中国有句俗话:“人比人,气死人。”说真的,人与人相比,不仅能气死人,而且能气死所有的人。但转过来一想,人和人之间到底有无可比性呢?没有!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自己,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也许他人的成功对我们来说可能实现不了。也许越比越觉得自己无能。但是,请别忘了,虽然也许你我们永远达不到,但通过努力,我们却完全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
李开复在《做最好的自己》中告诉我们:成功就是不断的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成功就是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充实地
学习、工作和生活,就是始终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做一个快乐的、永远追逐兴趣并能发掘出自身潜能的人。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曾经风光一时的澳柯玛空调在做广告宣传时这样说。“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其实就是“更好”;但是,理直气壮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则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我的心头一下子豁然开朗,不再烦恼、不再迷惑,而是不断地追寻。
一章章阅读,一段段做笔记,而又让自己不断地把学习的东西用于我的教育工作中。
然而,当我们面对教育的现实时,心头一下子不再轻松。中国的教育强调的是人的成长是不断克服缺点的过程。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总是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和别人比。当然,是拿别人的优点比自己的孩子和学生的缺点。岂不知这样比的结果是我们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认识不到自己身上的优点。久而久之我们的孩子和学生会认为自己愚笨,不可救药,也慢慢的失去自我。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应该让我们的孩子和自己比,常看自己的优点,少看或不看自己的缺点。拿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比,是否做
得更好;同时期待明天的自己要比今天的自己做的更好。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更自信,更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所以,在工作中,我不断地鼓励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并且放大自己的优点,从优点中找寻自己的成功。我要求学生每人买一本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然后我们集体学习,谈感受,付诸行动。即使我们不成功,但我们享受了追寻成功的过程。
同时,我也在想这个过程到底是什么呢?
我想就是李开复在《做最好的自己》中谈到的“成功同心圆”吧!什么是“成功同心圆”?
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首先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它处在同心圆的中心位置,是第一层;有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可以更好地完善人格,端正人生态度。对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最重要的人生态度包括积极、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等六种,它们构成了同心圆的第二层;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应用到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等六种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中,就构成了同心圆最外面的一环。
在成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不要把一切归于宿命。成功是选择的结果,不成功也是选择的产物。只有积极把握成功道路上的每一次选择,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做最好的自己!
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第四篇:实施赏识教育_善待每一位学生
实施赏识教育善待每一位学生
姓名:郝敬华
单位:鹿楼镇陈新庄小学
实施赏识教育 善待每一位学生
赏识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思想理念,它要求教师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等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的进程中,发现学生的潜能,唤醒学生的自信。
赏识教育的本质和看得起学生。当学生表现出色时,教师要予以肯定、赞赏,当不尽如人意时也要加以鼓励。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赏识,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正确实施赏识教育,不仅能够维护学生的自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灵深处。”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所教的班级,曾接受了两个全校最差的学生,这两个学生称自己的成绩不好,只考了8分。魏书生接过这两个学生说:“你们一上课不听讲,二不写作业,看看课本还考了8分,这就是天赋!”从没听到如此激励话语的两个学生被魏书生一下子唤起了自信,点燃了学习的激情,成绩很快得到上升。
赏识教育的关键是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地给予肯定与赞美,让其闪光点更亮,以带动其他方面的进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或许我们都已耳熟能详:一次,陶行知先生看到一名男生用小石块砸同学,便当即制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谈话。陶行知简单了解了一下情况后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
男生正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到这里来,并且一直在这里等我。”男同学犹豫间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也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砸人时,你立刻停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同学吃惊地瞪大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给他:“我调查过了,你用小石块砸那个同学,是因为他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同学,这说明你有正义感。”这时男同学感动地流着泪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该砸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掏出第四块糖递过去说:“你能够主动认错,应该再得到一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接受了。”陶行知先生对学生“打架事件”的处理,正是抓住了学生行为中的积极因素,采用“赏识”的策略使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
“四块糖”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可爱的一面,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挖掘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言语的激励,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在实施赏识教育时,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客观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鼓励,而不能滥用表扬,更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给予廉价的“赏识”。过度的表扬鼓励,有时会让学生感到赏识的虚伪性,从而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同时赏识要因人而异,如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适度赏识,多提新要求。赏识教育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关爱与期待中增强自信心,并不是溺爱和迁就。有的教师心情好时,对学生“从宽”,心情坏时就“严打”。这种情绪化的教育方
式,会不自觉地夸大学生的缺点,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另外,赏识教育不是排斥、否定批评教育。善意的批评教育是必要的,在原则问题上,对学生进行有理有据的批评,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我们知道,一些不良习惯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给学生留有克服缺点的时间和空间,特别要讲究批评语言的艺术性,注重体态语言的实效性。有时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会胜过千言万语,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赏识教育必须持之以恒,才能产生明显的效果。教师要不断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善于为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而加油呐喊,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感受中,把这种外在的激励化为其内在的发展动力,并把这种感受到的赏识,进一步升华到赏识自我,赏识他人。
浅谈赏识教育的意义
朱征宇
长沙师范专科学校朱征宇
赏识教育,是从激励的角度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美国心理
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共性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俯首皆是:一个做饭的人,会因有人夸赞自己的厨艺而致劳累于脑后,而且会不顾繁杂辛苦还能花样翻新;一个总经理,会因董事长的几句赞许而竭尽全力为公司效力等。由此可见,赏识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那么,赏识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些怎样积极的影响呢?
首先,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它对于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挖掘孩子多方面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但赏识教育不是没有批评的一味表扬,赏识和批评,就像人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有些教师、家长对赏识的认识和理解比较片面,出现了对孩子只表扬不批评的现象。也有些教师戴着“惟分是举”、“为乖是举”的有色眼镜。对于学习优秀的乖孩子,笑脸赏识;对于学习差的顽皮的孩子,板脸批评;对学习中不溜的孩子,表情平淡,既不赏识也不批评。须知,这对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多么不利!作为教师,应该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该赏识则赏识,该批评就批评,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进入教室。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有让人可以赏识的地方,自然也有让人可批评之处。作为家长或者任何一个从教者,我们应该积极为孩子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策略地指出他们的缺点,赏批分明,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挖掘他们多方面的潜能。
其次,赏识教育意味鼓励、信任和期待。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在教学中,我们常常 “恨铁不成钢”。其实这些孩子更期待鼓励和赞扬,更渴望上进,作为教师,我们忽略了这一点。正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学会去鼓励他们,并给予他们极大的信任和期待,这样他们才会对自己更有自信。现实生活中常有这种情况,有些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不怎么样,但他的人缘很好,或动手的能力非常好,或是很有创意,或是热爱集体、乐于帮助他人等,而且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往往很强。只要我们充分地赏识他们,他们就会很乐意展示自己,上进的动力会更大,可塑的空间也更大。
最后,赏识教育要“两勤”:作为教育者首先要“嘴勤”。只要孩子们有一丁点儿的进步,就应该积极的给予肯定,如 “你今天的表现真棒!”、“你今天的作业完成及时,字真漂亮!”„„不要小觑这些简短的话语,它们可是孩子成长的动力。其次,要眼勤。作为教育者,应该拥有一双善于洞察的慧眼,时时、事事去捕捉孩子的点滴变化,及时地指出对错或给予鼓励,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去推掉身上自卑的巨石,让他们的潜能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以长处克服和改正短处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成长。相对而言的是抱怨教育,只
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坏。
总之,赏识是一种认识和欣赏,是一种理解和信任,更是一种激励。它是在差异和尊重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良性的教育方式。我们施教者需要能够真正去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让孩子心灵的苗圃普照阳光,彰显个性,释放潜能,茁壮成长。
第五篇:学会赏识 善待生命
学会赏识 善待生命
——浅谈赏识激励教育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用
枣庄市台儿庄区张山子镇侯孟中心小学:李传甫 高会
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于小学生来说,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同,渴求别人的羡慕、好感与赞扬,特别企盼受到老师的尊重和赏识。是其情感迫切的需求。把赏识和激励教育引入小学班级管理,能更好地提高班级凝聚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奋发向上,激励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功,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正确的引导作用。下面具体谈谈我在班主任工作中采用赏识心态的几点做法:
1、用赏识的心态,看待所有学生
著名教育活动家、演讲培训专家、学生潜能激励专家欧阳维建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发掘孩子的天赋,关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充分肯定、正面强化,逐步形成燃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在日常管理中,我不但自己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同时也教育学生学会赏识他人,学会自我赏识。善于发现其他学生在学习、生活、劳动、纪律、艺体、助人为乐等等方面的闪光点,并且及时在“红星伴我行”记录卡用上星的形式加以肯定,以此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每月一汇总,每学期末一总结,根据星的多少评出“学习之星”、“进步之星”、“守纪之星”“助人为乐之星”、“艺术之星”、“小书法家”、“小画家”、“小歌唱家”等等,使超过70%的学生受奖,让100%的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2、要用赏识激发班干部的工作热情、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中坚、班集体建设的核心、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激发这部分同学的工作热情,注意培养并发挥其作用,是树立良好班风的关键。在选举产生班干部后,我私底下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指导,指出不足;在班级内对于班干部的工作成果,大加表扬,使班干部对班级工作充满热情、积极主动,对个人能力充满信心,敢于负
责任,挑重担。其他同学信任班干部,崇拜班干部,自觉团结在班干部周围,服从班干部的管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所有学生都对班级工作的热爱和信心,增强集体凝聚力。
3、赏识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
我们部分教师对学困生或后进生的教育一开始总是热情较高,但当付出一定劳动而得不到回报时,就开始失望,怀疑学生的能力,甚至对学生挖苦、讽刺,从而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降低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对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作为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有信心,并要有作“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赏识教育的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行,宽容地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让这些“弱差生”重新得到“行”的滋润,让他们时时感到自己是好孩子。只要他们在成长中觉醒了,巨大的潜能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排山倒海、势不可挡。
4、赏识要恰到好处,不能滥用、过度,教师的赏识是在传达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期望,学生会根据老师的期望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心理学家认为:教师的期望会通过学生个人的认识活动,影响和改变学生的自我观念,从而影响其学习自信心。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一种信任、一种鼓励和一种爱,日积月累,学生就会产生力量和信心,就能自觉努力地实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赏识要正确客观地分析,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要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该生本人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会影响周围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赏识的虚伪性,同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同样赏识不能过度,这样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会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会一蹶不振。同时赏识要因人的不同性格而进行不同的操作。例: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适当赏识,同时要多提新要求,帮助他们克服不良习惯。
通过近两年在班内实行“赏识教育”。班级出现了显著变化。班内开展活动,大家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上,大家共同努力,形成了一个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同时,大家的自信心明显增强,每个学生都铭记一句话——我能行,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最关键的是,每个
学生都找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他们都在以主人之心建设着班级这个大家庭。这让我更加理解了:“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是让孩子热爱生命,热爱时代,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是肯定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