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和规矩成就宝宝未来
爱和规矩成就宝宝未来
哈佛教育博士王涛
“规矩要从宝宝出就开始做;规矩重要有爱,爱中要有规矩给孩子做规矩的前提是父母给自己上规矩”
打孩子是一门艺术:打孩子要用杖、要有爱、要交流。
“听了王博士的观点,我开始反思自己打孩子的行为。说白了,以前经常会要求孩子听话,比如不能抢别人的东西,不能欺负同学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做法不太好。”现场一位葛爸爸告诉记者:“我觉得王博士所说的打孩子不能带有愤怒很有道理。想想自己很多时候总是因为孩子不听话,倔强而气得够呛,然后巴掌就挥上来了,什么道理都忘了讲”对此现象王博士认为,愤怒的家长打孩子,往往会告诉孩子一个信息:我打你,是因为你把我气坏了,这样的家长不是在给孩子做规矩,而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比如撒谎,有的孩子第一次撒谎,被父母知道了、挨了打,孩子不会觉得错在“撒谎”,而是觉得错在被父母知道了,以后,他想方设法地要做的是如何将谎撒的更高明。王博士说:“所以打孩子很有学问。不是抡起巴掌就打,而是要用杖打,中国传统的家法就很好,往往在拿家法的短暂过程中,家长首先就冷静了下来,然后用家法打,打几下打多重都有讲究。同时,打孩子、给孩子做规矩要让孩子明白:规矩是在施打者之外,打你是因为爱你,你做错了,不是爸妈要打你,而是规矩要打你,爸妈只是执行者打在你身上疼在爸妈心里······孩子如果从小有这样的观念,长大以后会是一个有公德心的人。”和孩子交流要找一个合适的环境,等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通过交流帮助孩子避免以后再出现这样的错误,“和孩子除了语言交流,还要目光交流,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要能轻声轻气说重话”
爱和规矩高度统一体现规矩的爱,带有爱的规矩
“爱没了规矩就是溺爱,规矩没有了爱就是发泄。所以做为家
长要做高度满足孩子需求,但对孩子高度坚持原则的严格型父母。”王博士认为早期规矩对人生发展影响巨大,规矩迟早要做,越晚代价越大。给孩子建立规矩必须从孩子出生的那天开始。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主要是建立吃、睡、玩的规矩,“喂养要有规矩,按时喂养多做交流,无论是语言还是肢体的,虽然宝宝很小的时候,反应不大,但宝宝都能接受。而到孩子大了以后,更要按照孩子的特点用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我们有很多家长对孩子的错误总是特别敏感。比如孩子考了两个100分、一个80分回家,家长首先看到的大多是那个80分,即便是全靠100,也还要再追问一句:‘你们班上有几个100分的?’其实我们应该多发掘孩子的长处,哪怕孩子从一开始眼睛不眨地撒谎,到撒谎的那一刹那有些许的忧郁,也应该去夸奖他,不能只爱孩子可爱的时候,更要爱孩子不可爱的时候,对孩子有爱心,更有耐性,这才是真正的爱。同时要先注意先给自己上规矩,家庭成员内、教育者之间且都能做到高度统一爱和规矩的原则,有了这样的爱和规矩,相信将为孩子带来幸福。
第二篇:爱与责任成就未来
爱与责任 成就未来
凉州区和平爱弥儿幼儿园 张宗秀
凉州区和平爱弥儿幼儿园在教育改革中诞生,是武威市一所功能齐全,设备齐全的民办幼儿园,创建于2003年8月。在市委市政府及教育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现已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十年耕耘,十年收获,爱弥儿现有三个园所,在园幼儿800多人,教职工120多人。园所取名为“爱弥儿”是汲取法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爱弥儿》中倡导的“尊重儿童天性,相信儿童具有内在的潜力,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实施教育的思想来表达创建者和教育者深深地爱,爱儿童就要给儿童实施科学的幼儿教育。这一路走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爱和责任”为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基本原则,高标准办园,规范化管理,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为了让孩子“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一、以爱为根本,打造温馨乐园,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
(一)高标准的硬件建设为幼儿提供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 爱弥儿幼儿园在2012年到2013年累计投资180万元,新建了综合教学楼、新铺设了塑胶地坪、给食堂楼配齐了全套的不锈钢现代化炊事机械,并安装了食堂电子监控设备,同时,在此期间我园食堂被武威市食品化妆品监督所评为“A级食品示范单位”。在爱弥儿幼儿园的活动室都配有钢琴、电脑、投影仪和电视、消毒车、洗衣机等现代化的保教设施。我园还增设了舞蹈室、绘画室、棋类室、琴房等多功能教室,为孩子提供个性充分发展的条件。
(二)和谐的色彩,丰富的材料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爱意的活动室
环境、教师和教室是孩子成长的三大要素。环境是不说话的老师,孩子在和环境的互动中吸收成长,爱孩子就要给孩子需要的环境,在确保孩子安全和健康的同时,让孩子的心灵保持宁静和纯洁,为他们的未来成长负责,老师们以孩子的视觉为基点,营造温馨的家的氛围。通过各区域的分隔凸显整个活动室的层次感。娃娃家,让孩子们体验家的温暖,培养他们的自我服务能力,可以榨果汁和小朋友分享,也可以和毛毛熊说悄悄话;美工区材料充足,色彩缤纷,剪、贴、捏、画都能让孩子体验动手的乐趣和创作的成就感。种植角是孩子们最爱光顾的地方,擦花叶、照顾花草、了解植物特性,体验生命的成长……一个个区角都是为了让孩子在自主建构中形成学习的能力。一面主题墙,就是一位不讲话的老师,随着不同的活动主题,由孩子、老师、家长共同收集的资料,让孩子们来探寻知识宝库,激励他们的求知的欲
第三篇:用爱成就学生的未来
用爱成就学生的未来
——坪山中学爱的接力和传承
《2011感动深圳》的颁奖晚会现场,气氛热烈而和谐,庄重而严肃。特别爱心主持、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针对一位中学生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在人生这条浩荡的河流,命运的不幸把你的同窗羁留在生命的渡口。年少的你以生命为渡,背负起另一个沉甸甸的向往,越过那些从此岸到彼岸的逆流,从风雨走向晴朗,从冬春走到夏秋。这是爱的城市托举起的少年中国,这是爱的城市又一颗爱的种子静静地破土。‛这句话很美,它承载了太多的容量,这里有中肯的评价,有高度的赞扬,还有深深的感动;第二句话是‚在今年的最具爱心人物中,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多了两个孩子的身影。同是中学生,小小年纪,就已经把助人、帮困当成了习惯和爱好。这正是我们最乐意看到的爱心接力与传承。‛这句话很动情,几乎感动了所有在场的深圳人。那么,白岩松的这两句话是送给谁的呢?他的接受者是一个孩子,一个中学生,他就是来自坪山中学初三(5)班的罗新雄同学。坪山中学是一所普通初级中学,普通到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一所学校,它是这么的偏,偏到深圳与惠州交界城乡结合部。但就是这么一所不起眼的普通中学,产生了像罗新雄这样感动深圳的爱心人物。也许,有人会产生疑惑,‚是什么成就了罗新雄这样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呢?‛西方有句谚语:‚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爱心人物的产生也一样,它必定有爱心教育的土壤,坪山中学就是罗新雄成长土壤和的摇篮,是坪山中学爱心教育的理念孕育了他,培养了他,成就了 1 他。
爱的理念成就爱的教育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学校的教育首先是爱心教育,只有爱学生,学生才会爱你;只有爱学生,学生才能信服你;也只有爱,才能架起师生间情感的桥梁。师生之间有了浓浓的情感,教育才能顺利地进行,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鲁迅先生说:‚教育植根于爱‛。只有附加了爱心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爱心教育在我校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直在接力爱的教育,传承爱的教育,始终认为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爱需要教育,教育同样需要爱。爱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爱,学会付出。
‚爱心教育应当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的工作之一‛,坪山中学的老校长、现任坪山新区公共事业局分管教育的谈宜福副局长说。谈局长表示,坪山中学长期以来都大力提倡爱心教育,整个学校形成了友爱互助的氛围。具体说,罗新雄所在的初三(5)班,就更是如此。初三(5)班整个班级都在一种相互友爱的氛围中成长,罗新雄是这个团结友爱的班级的代表,而这种氛围和精神更值得在我们整个社会弘扬。现任校长林俊红认为爱心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把爱心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规划。所以,我校在爱的教育中,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是爱心主题班会成为我校爱心教育的主阵地。每学期我们都要至少开展一次以‚爱的教育‛为主题的班会。为了开好这次主题班会,班主任认真备课,精心准备,撰写班会教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挖掘师生的爱心事例,用身边的例子用切身的体会来感受‚爱就在自己身边‛,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通过辩论、讨论、自由发言等形式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是以活动为依托,充分发挥基地教育的作用。为了避免爱心教育成为单一的说教,我们积极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活动中感悟。如我们在新年来临之际开展‚‘感恩父母〃我心有爱’新年家书传递主题活动‛,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感恩父母,孝顺父母;节假日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看望老人,为老人们打扫卫生、表演节目;母亲节让孩子们做一件让妈妈感动的事;教师节自己动手制作一张贺卡,为老师们送上温馨的短信问候,等等。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关心他人。
爱的教育播撒爱的种子
‚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学校都要求老师要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教育学生首先必须要有爱心,要充分尊重学生,要注意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各项捐款活动中,老师总是带头捐赠;在学生有困难时,我们的老师总是先伸出帮助的手;在老师或家属有困难的时候,也是我们的老师抢先慷慨解囊,施以援手;在各项困难面前,我们的老师总是一马当先…… 正是老师 的言传身教,在学生中潜移默化,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把爱心洒向学生的心田,让爱心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爱的教育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教育,我们力求做到‚三心‛:爱心、耐心、关心。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不仅要爱好学生,更要爱有缺点、有问题的落后学生。正因其差,因其问题多,才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爱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值得让人去喜爱的地方,老师要做得不是把学生改造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而是通过喜欢学生的优点,把学生向正途发展。对于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我们的老师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努力。转化问题学生不仅需要过程,更要教育者奉献爱心,因材施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将教育优势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对问题学生,要了解其个性品质和能力的潜在性,尊重其自身的差异性,激发其进步的主动性。及时、恰当的去赞美他的行为和思想,要让他知道你对他的关注,是发自内心的对他的尊重。信任和鼓励远远胜于高高在上的说教,我们要有谅解宽容的大度,以爱心去影响学生,关怀学生。相信爱是可以转变一个学生的一生的,我们的老师就是用爱心、耐心、关心,帮助他们走上成功之路。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爱的家庭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摇篮。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努力促进双方的沟通。通过家访等形式,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指导家长要讲究教育方法,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充分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向学生渗透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在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适时让学生展开讨论,如何与父母沟通?如何使家庭关系更和睦、更融洽?孩子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孝顺父母、感恩长辈?
爱的种子长成爱的绿荫
爱心人物罗新雄数年如一日坚持帮助同学,这种情况在我们学校出现,并不是偶然。长期以来,坪山中学坚持抓好爱心教育,把培养学生的爱心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我们会利用班会、升旗仪式、课堂教学等一切可能的机会加强对学生的爱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关爱、懂得感恩,知道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学会善待自己、关爱他人。在每个学期的德育工作计划中,我们每一个月都会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其中爱心教育就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如今年2月份主题:‚善待自己,关爱他人‛,6月份主题:‚感恩教育、理想情操教育‛。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时机,在国旗下的讲话中,‚关爱、互助、爱心‛等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如第3周国旗下的讲话‚助人是快乐之本‛,第6周国旗下的讲话‚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第11周国旗下讲话‚感恩伙伴‛。
爱的教育就这样春风细雨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春天播下爱的种 子终于有了秋的收获,罗新雄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一直担任罗新雄语文老师的庄老师说,每到换教室,罗新雄就主动走到了曾翠茹身边,背起了她。庄老师经常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罗新雄,表扬他的善举‚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罗新雄在一篇作文里写道:老师的鼓励让我很开心,我要坚持做下去。他说到做到,从初一到初三,从未间断。罗新雄的行为也在不断地感染着周围的同学,如果罗新雄不在,总会有人主动背起曾翠茹,这在初三(5)班,已经成为雷打不动的惯例。在初三(5)班,甚至整个校园,互帮互助、扶贫助弱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成为校园的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爱的绿荫孕育爱的果实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坪山中学多年来在这片爱心教育的土壤里辛勤地耕耘,播撒爱的种子,爱的种子长成了爱的绿荫,爱的绿荫孕育出了爱的果实。在坪山中学的这片沃土上到处充满着爱的氛围。
曾翠如,天生肢体一级残疾,她无法正常直立和行走,生活不能自理,也无法像正常孩子那样在课堂上坐得笔直,更不能像健康孩子一样,在体育场上自由奔跑。面对困难,她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用坚强的意志和灿烂的微笑勇敢地与多舛的命运抗争。尽管不能行走,都是由妈妈背到教室,但上初中以来,她每天准时到校,风雨无阻,从不旷课早退;她学习刻苦认真,勤学好问,成绩名列前茅;她乐于帮助同学,同学有任何解不开的难题都愿意问她,她甚至私底下跟班主 任要求和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同桌,希望尽可能帮助别人。2010年9月,16岁的曾翠茹获得‚广东省自强好儿童‛称号。
罗新雄,曾翠茹的同班同学。他心地非常善良,是个乐于助人的热心肠。从教室到电脑室,从电脑室到教室;从教室到实验室,再从实验室到教室;从教室到音乐室、美术室,从音乐室、美术室到教室……他背着曾翠茹上课,一背3年,风雨无阻。罗新雄的执着付出感动了深圳市民。4月28日晚,2011感动深圳——第八届深圳关爱行动表彰晚会在大剧院举行,坪山中学90后初三学生罗新雄,被评为本十大‚最具爱心人物‛之一。
爱心教育在我们学校已形成一种传统、一种文化,我们将爱心教育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把它打造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爱的接力与传承将引领坪中学生走向社会,成就坪中学生的未来,影响坪中学生的一生,让他们的人生更加精彩辉煌;也将使坪山中学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屹立于深圳教育之林。
第四篇:规矩和爱
读《规矩和爱》有感
寒假在家读了《规矩和爱》这本书,真是感慨万千,这是一本特别适合家长朋友读的书,自己也从中学到了许多,虽然还没成为众多家长中的一员,但小侄女的诞生也给了自己,甚至是家人必须看这本书的理由。
1、关注学生情商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孩子的认字学知识,高尔曼提出情商五要素: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同理心、人际交往技能,任何一项对生活都很重要,也是通往构建一个自我快乐成长孩子的必然途径,70%归于情商。
2、为人父母需要用心而不是用计。做老师的也是一样的,要有良好的心态,放下高高在上的威严,放下身子去了解孩子,用爱去驱动自己的行为,用爱去理性分析自己的现状。
3、榜样的力量。想让孩子达到什么样的要求,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这个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首先都要先端正自己的态度,否则就给了孩子反击自己的机会和证据,也让孩子有了养成不好习惯的理由。
4、规矩的制定。要有一套自己制定的可行性规矩,不能今天立的规矩,明天自己就将它推倒,这样老师在学生面前失去了威信,家长在孩子面前没有了威严,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的制定规矩让孩子执行,要在规矩中体现爱,正如书中写到: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
第五篇:规矩成就血性,血性彰显规矩
规矩成就血性,血性彰显规矩
对利益的追逐,哪支军队都有,谁都不是生活在无菌的真空中。苏联著名战将朱可夫“二战”胜利后任驻德苏军总司令,把德国的油画、貂皮大衣、水晶器皿搞了好多回来。
克格勃向斯大林举报朱可夫贪污。斯大林派他去外地出差,克格勃趁机到家里搜查,把财物全部拉走上报。朱可夫回来看到事已至此,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信,沉痛不已。最后署名不敢提自己苏联元帅军衔、陆军总司令的职务,只以“布尔什维克朱可夫”落款,要求保留党籍。
鉴于朱可夫在卫国战争中的卓越贡献,斯大林同意给朱可夫保留党籍。今天,朱可夫骑着高头大马的青铜塑像就立于莫斯科红场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前,这是多么辉煌的历史地位,当年差点儿被貂皮大衣、油画和水晶器皿给毁了。
所以,我军有问题,外军也有这样的问题。朱可夫再能打仗,没有规矩也就无从约束。这就是习主席讲的,要立规矩。如果没有规矩,任意胡来,谁都要出问题。
作为参考借鉴,不妨对比一下美军的规矩。
2001年我到美国国防大学讲学,凡是赴美访问的中国军事代表团,几乎无人不恨五角大楼(美国防部)中国处处长,那是一个典型的小人。你提什么要求,他都趾高气扬地推诿。但后来我们却看见了他的另一副嘴脸。
那次讲学过程中,美方临时增加一项议程:国防部部长助理史密斯会见。这个议程不在最初的计划中,当时又来不及向国内请示,与我同去的外事处许斌问怎么办,见还是不见?我说不就见个面嘛,见,有责任我们承担。
与史密斯见面过程中,最让人讨厌的那个中国处处长,趾高气扬的嘴脸一下子变成满脸的奴才相。我们到五角大楼,在部长助理外间接待室等待,平时“牛皮哄哄”的他见到我们客气得不行,又让座又倒水,然后蹑手蹑脚走过去把里间的门轻轻拉开个缝,伸头悄悄看一眼又迅速关上,连第二眼都不敢看,退回来告诉我们“部长助理还在打电话”。一副生怕惊扰主人的诚惶诚恐样儿。那时的谨小慎微与平常的耀武扬威对照,简直判若两人。
会见时,我与史密斯坐主沙发,他来回一路小跑搬来两把椅子,腰板挺直地坐在我们面前,两手平放在膝盖上一动不动,像个随时等候召唤的听差。史密斯与我开始谈话了,他又不知从哪里摸出个本子,迅速开始一笔一画地认真记录,从始至终满脸虔诚,满脸谦恭。
这个人,按照中国话说是典型的“两面派”和“马屁精”。上司在与不在,完全两个姿态、两副嘴脸。不过,两年以后,我们陪同裴怀亮校长到美国访问,再去五角大楼时,发现中国处处长换人了,那个小人已经退役了。所以,任何军队都有小人,关键是有没有一个机制,阻止小人得势。
譬如美军《军人手册》就有明确规定:不许当面赞颂领导。“当面直接赞颂长官或者上级是庸俗的,无论你对上级多么钦佩,当面赞颂都有阿谀奉承嫌疑,容易引起误解。”
同时,《军人手册》建议用以下三种方式表达对上级的钦佩与尊重:第一,施以标准军礼;第二,认真执行指示;第三,尽职尽责,提高本单位战斗力。
这不是规矩吗?规矩决不仅仅是“不许请客喝酒,不许拉帮结伙”。美军把“不许当面赞颂领导”也立为规矩,就是为了防止阿谀奉承的小人。
美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Norman Schwarzkopf),在海湾战争中立下战功,很多人预测他会出任陆军参谋长,但海湾战争一结束他就退休了,为什么?
1997年,我在美国防大学学习,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科林•鲍威尔(Colin Luther Powell)到国防大学演说,送我一本他的新著《我的美国之路》(My American Journey),书中披露了施瓦茨科普夫没有得到提升的原因:国防部部长切尼讨厌他,认为他人品有问题。
书中描述:在飞往沙特首都历时15小时的航班上,乘客们排队上洗手间,切尼看见一位少校替施瓦茨科普夫排队,快到时喊一声:“将军!”施瓦茨科普夫才大腹便便地站起来,插到队伍里面。不止如此,切尼在飞机上还注意到,一名上校双膝跪在施瓦茨科普夫面前,帮他整理制服。
这两件事,在很多人看来可能不足挂齿,但切尼认为他人品不行,不能出任陆军参谋长。所以,尽管施瓦茨科普夫海湾战争打得不错,打完却很快退役,失去了出任陆军参谋长的机会。可以说,这是他们对权力的监督、规范和制约。
任何军队都有朝腐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尤其是位高权重的高级军官。如何用规矩把人“规”住,是从严治军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1995年,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迈克尔•布尔达(Jeremy Michael Boorda)上将胸前佩戴了两枚“V”字战斗铜质勋带徽章,新闻舆论对他是否有权佩戴这两枚军功章提出大量质疑。
美国海军条令规定:该徽章只授予直接参战并荣立战功的军人,且佩戴权利必须在荣誉证书中予以说明。布尔达参加过越战、海湾战争,但荣誉证书中没有关于佩戴这枚徽章的说明。
他后来摘下了“V”字徽章,但人们仍然不依不饶,“既然假徽章都敢戴,肯定还有别的事。”开始追查他在海军服役期间的其他问题。
1996年5月16日,布尔达上将自杀身亡。留下遗书:我违反了美国军官的荣誉准则,为了海军的荣誉,我今天选择死亡。
美国军官荣誉准则规定:第一,我们决不说谎。第二,我们决不欺骗。第三,我们决不偷窃。第四,也决不允许我们当中任何人这样做。当初我在西点军校看到这几条,觉得标准太低了,不欺骗、不说谎、不偷窃就算“荣誉准则”了吗?军人的荣誉应该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啊。后来通过很多事例才慢慢明白:军人荣誉并非开门就是高山大海,同样需要日积月累、集腋成裘。美军的军官荣誉准则,就始于最基础的决不说谎、决不欺骗、决不偷窃。违反了这些基点,为军队所不容。
另一个事例,是驻韩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官小约瑟夫•菲尔(Joseph Fil)中将。他接受过一位韩国公民赠送的一支价值1500美元的镀金钢笔、一个价值2000美元的真皮公文包,他的家人还接受了3000美元现金,这些都没有按规定上报。
菲尔中将辩称,送礼者是多年好友,接受这些礼物是为了两国关系,属合法范畴。调查人员对他的解释不予认可。后来菲尔中将上交了收受的金笔和公文包,并以支票形式退还了家人收受的3000美元。
菲尔于2012年8月退休,军衔由陆军中将降为陆军少将。可见美军通过严格的规矩,对各级军官的违纪行为做出防范。
不仅高级军官受到规矩的严格约束,美国总统也不能例外。
2013年5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在白宫玫瑰花园举行联合记者会。恰逢下雨,奥巴马要身旁海军陆战队士兵为他和宾客打伞,此举遭到强烈批评。因为《海军陆战队手册》规定:男性士兵在穿制服时不能带伞和打伞。还规定:未获得海军陆战队司令的批准,任何官员不能向海军陆战队队员发出与手册条款相冲突的指令,包括总统。奥巴马最后不得不承认自己违规,并向海军陆战队道歉。
还是1997年,我和一个同事在美国防大学学习期间,每天晚上美国人用面包车送我们去包林空军基地吃饭。有一天下雨,基地里的美军在雨中列队行进,我们的车停在距餐厅门口约20米处,同事下车就向餐厅跑。我说,他们都没跑,我们也别跑。
美军《军人手册》规定:军人在自然现象面前不能表现恐惧,不能一下雨,夹个军帽就跑;军人可以穿雨衣,但不能打伞,打伞影响手持武器,影响向长官敬礼。这些条款,的确令人印象深刻。
其实类似的故事,中国古代也有。司马迁的《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记载: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天子乃按辔以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
这段文字,绘声绘色描述了周亚夫严格治军、见了皇帝也“介胄之士不拜”的大将风范,以及汉文帝在“群臣皆惊”时表现出的大气胸襟。
规矩成就血性,血性彰显规矩。再来横向对比,看看美军是怎么通过各种规矩,养护和培育军人血性的。美军的住房和用车
在美国防大学学习期间,我发现他们没有营房部门。校长、院长住的官邸,都是随任职命令搬进,随卸任命令搬走,“铁打的官邸流水的官”。其他军官住房也是自己的事情,可以住国防大学的军官宿舍,但要交钱,还不便宜。很多军官嫌贵,都在附近租住房屋。军人的住房津贴含在工资里,不需统一建房和统一分房,想拿房子搞腐败也搞不成。
另外,他们也没有车管部门。美国防大学一共就7辆车:1辆卡车拉设备,4辆面包车应付公务接待,2辆轿车—校长1辆,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1辆—还是该学院合并到国防大学后从五角大楼带来的。国家战争学院院长、武装力量工业学院院长,两位两星将军,都没有配专车。
美国防大学空军教研室主任伦道夫上校来我校讲学,我陪他参观长城,第一辆是外事处的车,我们坐第二辆,后面还有一辆车拉着伦道夫的同事。他在车上问我:贵校有多少辆车?我说,将近400辆吧—其实我们有500多辆。他大吃一惊,瘫在后座上不再说话,仰着头一个劲儿转眼珠子。我明白,他难以理解一个国防大学怎么能有那么多车,就像我们也难以理解他们怎么能用7台车维持学校的日常运转。
美军的“军车”与我们的军车完全不一样。我们挂个军队的白牌子就叫军车,他们的“军车”基本都是军事用途的迷彩车辆,平时通过城镇需先与市政当局联系,指定时间、指定路线通过。
给少数高级军官配的车,牌子上有一个大大的“G”(Government首字母),即我们说的“公务车”,他们叫作“政府车”。这类车的使用也有严格规定。
美国防大学校长的司机跟我们说过,他每天往返于一条固定路线:把校长接来上班,下班送他回家,然后把车开回国防大学。晚上,计划内的公务应酬司机可以负责接送,若是私事,譬如路上绕道买点东西或去看个战友,对不起,那就不行了,您得回家开自己的车去。时间长了,校长这位三星将军也觉得“政府车”不方便,经常下了班把棒球帽往头上一扣,开自己的车走。
美军的预算制度
我们在美国防大学学习,美方有明确预算:来时宴请一次,走时宴请一次,中间餐食自理,聚餐也只能AA制。
到昆特克尔的陆战队大学参观,研究中心主任克罗夫上校很热情,招待我们在军官俱乐部品尝鹿肉。那片丘陵山地梅花鹿非常多,经常有鹿被汽车撞死。我还真以为是对方“请客”,见他们一桌坐了将近10个人,心中还想,看来美军陪吃饭的人也不少啊。
哪想吃到最后,坐主人位置的克罗夫掏出个计算器,“叭叭叭”算了一下然后宣布:“每人11.5美元。”我吓了一跳,忙问同事带钱没有,他说带了,我们赶紧各自把钱掏出来数好,跟他们一样放在桌上。他们这样做没有一点儿不自然,反倒是我们颇感不好意思。
这算请客吗?这就是美式请客,每人11.5美元。全世界开支最大的军队,请人吃饭没有预算。那是1997年。当时美军的标准化供应,即固定划拨经费,已经占到全部军费的97%以上,机动经费只有2%多一点。钱管得很死,几乎没有机动空间。回国后,我们了解到当时我军标准化供应的固定划拨军费还不到60%,也就是说,将近40%的经费是机动经费。再后来又了解到:一个大军区2/3的经费来自固定划拨,剩下的1/3就取决于关系怎样、门路如何、渠道有无了,这不能不成为腐败产生的重要原因。
当年**到国防大学考察,我们多年欠账,经费困难,向总部打报告要8000万元。总部已基本同意,**来是最后落实。那天把谷副部长招待得不错,好话也说了不少,他一高兴就现场拍板:再多给4000万,总共1亿2000万!把大家吓一跳。
国防大学当然是受益的,经费宽裕就能多办些事了,但谷副部长既不向总后廖部长报告,更未经总后党委讨论,就因为他分管财务,一张口可以多给4000万。权力到了这样不受监督、没有制约的地步,包含多么大的腐败空间!这些年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是怎么发生的?一个又一个高级干部落马,他们是怎么变质的?当车子、房子、票子、位子、土地资产纷纷对我们产生严重干扰之时,还有多少工夫养育血性和灵魂?全是利益了,全是活动了,全是关系了。
2008年前后,国防大学曾做过一个调查,了解部队主官主要精力分布。结果显示,消耗精力最多的是“协调”—协调上下关系、左右关系、军地关系等等;其次是“安全”,部队不要出事;再次是“管理”,战士不要惹事;然后才是“训练”;最后是“作战”。问:“到‘作战’时还剩多少精力?”多数不愿回答。能答的表示:“也就剩下不到10%了。”这是我们长期存在的顽症。
现在大家都在讲军事变革。对我军来说,检验军事变革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要通过变革,把各级主官的主要精力集中到训练与作战上去。
美军的军产管理
我们在美国防大学学习结束后,准备结算单身军官宿舍的房费,发现整个国防大学连开发票的地方都没有。他们专门派一辆面包车,40分钟车程,把我们拉到迈耶尔堡(华盛顿军区所在地)结账。我又奇怪又不满意,问:“为什么非到这里结账?国防大学不行吗?”管财务的文职老太太一头白发,告诉我:“国防大学所在的麦克奈尔堡,地皮、房屋都是华盛顿军区管辖的军产,国防大学无权进行任何财务结算。”
我这才明白:原来华盛顿军区并不担负卫戍首都或防卫周边的任务,它只是管理华盛顿地区美军的全部军产。千万不要小看这一职责。军产归华盛顿军区管辖的军事单位,从五角大楼到各个军事机关和基地,想通过炒作地皮、出租房屋、开宾馆、饭店、商店赚钱赢利,根本不可能。因为房屋地产等固定资产与你完全无关,你没有任何资格、也不具备任何法人地位能把地买了,把屋租了,把钱分了。
2006年8月我参加中美首次联合军事演习,乘坐北海舰队的军舰靠泊夏威夷,停在珍珠港内。珍珠港港湾巨大,非常漂亮,唯有水上飞机码头锈迹斑斑、破烂不堪,因为水上飞机已经被美军废弃了。即使如此,其太平洋舰队也无权把码头拿出来搞什么联合开发或军民共建,只能放在那里任其锈蚀。虽然不能体现军事用途了,仍然是不可变更的军产。
美军的优势,决不仅仅在于武器装备先进和信息化程度高,更在于它的制度。通过对人、财、物管理权限的周密设计,堵塞漏洞,实现制衡。我常想,不是美国人不知道腐败、不想腐败,而是他们的腐败空间很小,难找机会,难寻手段。几乎没有其他领域可以分心的军人,只有安心本职的训练与作战。美军的用人制度 一是岗位轮换。
美军有一个理论:如果事情熟悉到闭着眼睛都能干,人就沉湎于惰性、失去了创造力。越是对事情不太了解、不很熟悉,工作起来越是小心戒惧,这种状态下反而成效高、富有创造性。因此,美军的岗位轮换非常普遍,周期多为两三年,最多不超过四年。在一个岗位一干就是数年甚至小半辈子,在他们那里不可想象,制度也不允许。我曾于1997年、2001年先后赴美国防大学学习、讲学,短短三年,机关和教员几乎全部更换。除去几位资深文职人员,其他人都不认识了。
一次,我们国防大学防务学院的外军学员去上海参观见学,上海警备区接待得非常好,大家都很感激。特别是警备区的外事处处长十分干练,协调能力很强,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告别晚宴上,有外军军官问这位处长:“你在这里工作多少年了?”处长回答:“30年。”周围“轰”的一下,外军军官不由自主惊呼起来。对他们来说简直难以想象,一个军官可以在一个单位干30年。可是对我们来说这算什么?反而显得他们大惊小怪了。
我们在一个单位一干数十年,从公务员干到部长、从战士干到军长,都不乏先例。而美国军官告诉我们,他们的生涯就是“Move”(挪动、搬家),从这儿挪到那儿,从那儿搬到这儿。通过不断地“Move”实现普遍人员轮换,不但能保持军人的新鲜感、活力和创造力,还防止了干部的私有化,防止在一个单位长期经营,上下级之间产生人身依附关系。
美军之所以很难出现所谓“塌方式腐败”或“一坨一坨的腐败”,军官定期轮换制起到不小的作用。就像中国有一句老话,“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同样是防止腐败、保持军人血性的有效机制。
二是军官的晋升。
我到五角大楼参观时,美国陆军部提供过这样一个范例:今年要提升1978年的西点军校毕业生,由陆军中校提升到陆军上校。首先由计算机优先筛选出在海外各总部服役的军人,如太平洋总部、大西洋总部、欧洲总部、中央总部、南方总部。其次,再在第一线服役人员中筛选:有没有进入过危险地带?进入危险地带后有没有接触敌对火力?与对方发生交火行为后有没有受过战伤?
他们的军官提拔依据这样的优先级:第一级是在前方受过战伤的,第二级是接触过敌对火力的,第三级是进入过危险地带的,第四级是在前方总部服役的。至于在后方五角大楼或参谋长联席会议服役,就只能排到最后一级了。
分级完毕,再在各个层次中分别进行所谓的“德才表现”考核。对他们来说,军官的经历永远排在第一位,学历、年龄等因素则要靠后。所以美军院校有这种现象:到前方服役的欢欣鼓舞,分配到五角大楼或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反而一脸苦相,要求干一段时间一定要到前方去。
所谓“西点好战”现象也是来源于此:西点毕业生想去危险地带听枪响,想去打仗。并非他们不惜命,只是为了尽快提拔、想当将军,就必须到前方去。最优的提升位置在那里。这其实是一种利益驱动。我们为什么恰恰相反,都想到北京、都想进总部?因为越有总部经历、越在领导身边工作,就越有提拔机会。同样是利益驱动,不同却在于利益导向。美军的机制很明确:军人利益最大化之点位永远在前方,你的经历可能被主官忘记,但不会被计算机档案忘记,不会被晋升排序忘记。
三是多种激励。
美军各种补贴名目繁多:海外驻防津贴、危险职务津贴、敌对火力津贴、紧急危险津贴、特别职务津贴、家庭分居津贴、掌握外语津贴等。美军上校服役30年、中校服役28年、少校服役20至22年,必须退役,退役金可以自己计算。如上校退役,“30年服役期间收入最高的3年的平均年薪的75%”,就是退役金所得金额。
最初看见这样的条文,我认为是不必要的繁琐,典型的文牍主义。什么叫“30年服役期间收入最高的3年”?不就是最后那3年吗?资格最老,收入肯定最高。但他们说并非如此,并举了一例:某陆军上校退役,退役金按照他在越南战场服役时计算。这位上校当时的军衔还是上尉,但那3年他的平均年薪最高。
所以美军的军官退役时,军衔虽然一样,退役金的计算标准却五花八门,差别不小。大原则是,上过战场的人,所得利益远比一直待在后方的人多。通过包括晋升选拔和物质激励在内的全套机制,实现军人的公平,养护和培育军人的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