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如何对待受挫折的孩子》有感
读《如何对待受挫折的孩子》有感
近几年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每天总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很
久没有静下心来,完完全全的把一本厚厚的书读完…… 暑假开始,我给自己布置了一个任务,一定要把书架上那几本很久没动的书好好的读完,等儿子睡下后,我拿起书看了起来,这一看便越看越来劲,完全没了睡意……
“如果孩子能够在失望与绝望中不断超越自我,它的人生才会色彩斑澜,我们大人如此,孩子又何尝不是呢!”这是陶红亮的 《如何对待受挫折的孩子》这本书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话。
我们的孩子,和现在的学生,常常喊苦喊累,想想他们是很忙碌,但那绝不是苦。现在每一个家庭,多个家长为了让孩子安心读书,什么活、什么困难都大包大揽,再大的苦也是自己扛着,从不让孩子知道,认为完全没那必要,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可以了。
可是这样真的就够了吗?也许孩子在我们的带领下,可以安全在过马路,可以在闯祸之后进行道歉并做出弥补,但这是完全不够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不可能顺顺利利的,许多家长自己虽然经历了各种困难挫折,磨练了信心和能力,但剥夺了孩子的机会。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转变观念,从生活中的点滴开始,为孩子制造一些障碍,锻炼他们的能力,让孩子经历风吹雨打,不再是温室里的花草。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
没有人能顺顺利利地走过一生,生活的路上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纵然我们不喜欢处在逆境,但教给孩子用良好的心态面对逆境,学会在逆境中寻找机会,激发斗志,学会自己爬起来,让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越战越勇,快乐的生活下去。做为母亲我会在日后的日子里,以此来教育我的孩子。作为老师,我会把这种教育观念转达给更多的家长,并适时的加到我的班级教育中,尽我最大的努力使我的学生们形成坚强、乐观的品质。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
作为父母,作为老师,为了让孩子早一天自强,早一天去拥抱世界,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大胆地放下“保护伞”,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成长,从小就体验必要的挫折,经历失败,吃到“苦头”,懂得生活的艰辛,以便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生存能力去迎接未来。
第二篇:读《挫折》有感
读《挫折》有感
书,是我的好朋友。书,又是我的老师,不但让我的智慧增加,还让我在从中不断成长。我喜欢书,书是我形影不离的“兄弟”。一回家,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书,津津有味的看起来。这几天,我看了一本名《挫折》的书,在这本书中,我明白了许多,也感悟了不少„„
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些伟人在人生道路上“撞见”了挫折是怎样面对的。那些伟人面对挫折时,心里都只想着两个面:一个是走向成功,一个是走向堕落。但那些伟人们不怕困难,勇敢向前走去。为成功而不怕可怕的挫折,可怕的挫折在伟人面前被他们那颗勇敢、不象挫折低头的心而战胜了。最后,他们获得了成功„„
我从这儿立刻联想到了自己:我经常因为一些小小的困难而被挫折所战胜,但是,家人们鼓励了我继续与挫折斗争,这时,我奋力一搏,怀一颗勇敢之心去对抗可怕的挫折,没想的,挫折的影子竟从我心底慢慢走了出去,我征服了挫折。是家人们,给了我鼓励,给了我信心,又给了我一颗勇敢的心,让我从带有挫折影子的我变成了一个真真正正的我„„我感悟了许多:
人,难免会遇到挫折,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是一个不完整的人生。没有河床的冲刷,就不会有钻石的璀璨,没有挫折的考验,便谈不上什么不屈的品格。正因为有挫折之分,才有勇士与懦夫之分。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挫折与失败,是我们走向成熟与成功的必经之路。不管条件多么艰苦,只要我们用一颗勇敢的心去面对它,一定可以获得成功。面对可怕的挫折,如果你向它底下高贵的头,它反而会剥夺你的一切,如果你昂起不屈的头颅,挫折就会在你满腔的自信面前。化作一团生命的泥土,长出美丽灿烂的鲜花。面对于挫折,只要有一颗可以勇敢面对现实与挫折与不放弃的心,就已经足够了!就能走向成功!
来吧!我们一切昂起不屈的头来,一起面对一点儿也“不可怕”的“挫折”,一起走向成功。
赣州市章贡区大公路第二小学六年级:**
第三篇:对待挫折1
对待挫折
一、学习方面:考试不及格;上课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完不成作业;没能遇到理想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教师不屑回答自己的问题;无机会表现自己在某一学科的才能;没能及时得到教师的肯定性评价等等。
二、生理方面:因生理有缺陷,或相貌不佳而被同学取笑、挖苦;因身体条件所限未能参加有关文艺活动、体育比赛等等。
三、人际关系方面:给老师留下的第一印象不好;没有知心朋友,经常遭人议论,被人特别是被同性戏弄、嘲笑等等。
四、兴趣方面:班主任不允许自己参加社团活动;自己的爱好得不到家长、教师的支持,甚至受到限制和责备。
五、自尊心方面:被老师体罚或变相体罚,遭到点名批评,经常忍受委屈;教师、同学不信任、不理解自己,班干部被撤职;没取得应有的比赛名次。
六、自信心方面:自己付出巨大努力,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精心制订的学习计划常常不能落实;自己苦思冥想的工作打算,被同学轻易否定;因某门功课没学好而被视为“不可造就”。当人处在挫折情境中的时候,总要伴随着一定的心理反应,引发出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挫折行为,并最终影响到人们个性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学校中的上述挫折情境会给学生带来哪些反应呢?
(1)情绪方面:挫折常常使学生产生一种压抑感、恐惧感以及焦虑不安、灰心丧气、敏感多疑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2)理智方面:接二连三的挫折情境抑制了学生的心智活动,常常使一些学生在分析、判断、解决问题时滞缓、刻板,缺少灵活性、独创性。这些学生往往把失败归咎于他人,并为自己找一些合理的借口,以减轻心理压力。如:踢输了球,便抱怨场地不标准;害怕与人交往,就说别人对自己不热情。
(3)自信方面:由于学习上的频繁挫折,加剧了学生对学习的担忧,从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丧失了学习的信心,放弃了追求的目标,进而产生逃避学习的心理倾向。
(4)性格方面:挫折情境常会使一些学生变得悲观失望、沉默孤独、抑郁寡欢、不愿交往、不好竞争,或表现出暴躁、易怒,喜欢挑衅等等。
(5)生理方面:挫折情境所带来的紧张情绪,常常导致生理上的一系列反应,如呼吸急促、出汗、脸红、神情恍惚、食欲减退、失眠、健忘,以及轻度的身体疾病等等。
(6)行为方面:挫折情境常常使学生表现出直接或转向的攻击性行为。学习上的挫折常常导致学生破坏纪律、扰乱秩序、厌学、逃学、考试作弊等。自尊与人际关系方面的挫折常常使学生作出破坏对方财物、偷窃、讽刺挖苦别人、打人、骂人等行为。这一切都要求小学生必须加强对自己的挫折教育。其实早已经有很多中外伟人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如音乐家贝多芬在生活极度困顿,耳朵聋了的困境下与命运奋力抗争,谱写了至今仍鼓舞了很多人的《命运交响曲》;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不知试验了一千多次,不知失败了多少次,才最终找到了钨丝;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命运对他十分残酷,17岁时他考取了著名的牛津大学,21岁时却患上了萎缩性的脊髓侧索硬化症,医生说他至多只能活两年半,霍金顽强地向命运发起了挑战,两个半年过去了,他不仅坚强的活着,还成了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他写的科学著作《时间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轰动了世界,他不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世界,更以他的顽强搏斗的精神征服了世界;美国前总统林肯22岁生意失败;23岁竞选州议员失败;24岁再次生意失败;27岁精神崩溃;29岁竞选州议长失败;34岁竞选国会议员失败;35岁当选州议员;39岁竞选国会议员再次失败;46岁竞选参议员失败;47岁竞选副总统失败;49岁竞选参议员再次失败;51岁当上美国总统。纵观中外名人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不经风雨哪能见彩虹。我们遇到挫折时,就不应该怨天由人,应该树立正确态度。正确的态度主要是指面对困难的勇敢和面对失败的不屈服。对挫折的正确态度,首先表现在中小学生能勇敢地面对困难。有的中小学生在一般情况下,也是不怕困难的,但倘若遇到太多的困难,感到“对手”太强大时,例如,学习上遇到比较大的“拦路虎”,生活中遇到非常不顺心的事情等,往往不敢正视现实,不敢迎着困难上。《西游记》中的唐僧若不是经历过诸多的艰难险阻,克服了重重困难,恐怕也不会取得真经。高尔基说:“我觉得奋不顾身的精神能克服任何障碍,能在世界上创造任何奇迹。”如果你是一个害怕困难的人,如果你想具有勇敢地面对困难的态度,就请记住歌德的名言:“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儿;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失掉了许多;你若失掉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因此,对于困难我们既不必害怕,也不必回避,而应以积极的态度勇敢地迎难而上,在征服困难的过程中,增强我们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对挫折的正确态度,还表现在中小学生不怕失败所造成的挫折。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不仅是“兵家”,做什么事都会存在或胜或败两种可能性。在行动前只作成功的打算,不作失败的准备,这只会削弱对失败的耐挫能力,从而在失败后变得十分脆弱。例如,有的中小学生在考试前给自己定了过高的目标,结果考试成绩一但不如愿,抱头痛哭者有之,离家出走者有之,服毒自尽者有之。作为小学生,面对失败应该成为一个强者,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认识到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应该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对失败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在失败时应仍能表现得像一个胜利者,信心十足,充满干劲,继续干下去,直到成功。在遇到挫折时,我们还应该提高耐挫能力,强化心理素质。某中学的一位教师做过这样的挫折实验:“今天中午放学后,大家都已饥肠辘辘,急着赶回家吃饭,可发现自行车轮胎被放了气。这时候,你们会怎么办?”学生们一听,有的表现为心慌失措,有的说给家里打电话让家长来接,有的说改乘公共汽车。老师又设计了一个情节问同学们:“假如突然传来一个坏消息,母亲上午看病诊断得了重病,你听到后会怎么样?”一个女同学当时抱住脑袋说:“哎呀,那我没法活了!" 该实验说明中小学生对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往往不足或根本毫无准备,因此,我们应该知道挫折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不快程度及转化情况是由自己控制的,乐观坚强的孩子往往能接受挫折。所以我们应该从小便能作好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必须让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这样,他们长大后就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挫折耐力。为此,日本东京一家小学为三年级小学生设置了一种新课,要他们用洗衣板洗衣服,用扁担挑水或抬水,用煤炉生火,用石磨磨大豆,并告诉他们几十年前绝大多数日本人就是这样生活的,许多家长也被告知,要培养孩子的竞争能力,首先要克服孩子“输不起”的心理障碍,能谦让,能合作,能吃亏,然后才能竞争。美国汽车大王福特尽管身为亿万富翁,但却要求子女自己去擦皮鞋,打工挣钱;印度也规定了小孩的“饥饿日”以饿其体肤,苦其心志等等。这些国家的做法,无疑拓宽了我们的视野,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为此,我们可以在“吃苦活动”中自讨苦吃。以提高我们的生存能力、自理能力,作好迎接逆境,向挫折挑战的准备。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对人的心理素质,包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面对二十一世纪,我们的教育中缺少“挫折教育”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对小学生的挫折教育。现在我们可以向自己提几个要求:
1、不对自己过分苛求。为了避免挫折感,应当把目标定在自己能力的所及之内。
2、不对别人期望过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能强求别人符合自己的要求
3、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发怒时尽量把怒火泄于其他方面,如打球和唱歌之上,以消火泄愤。
4、能伸能屈。当大前提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无需过分计较小处,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5、向别人倾诉烦恼。把抑郁埋于心底,只会令自己郁郁寡欢。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告诉知己好友,心情会顿感舒畅
6、助人为乐。帮助别人可以使自己忘却烦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
7、集中精力处理近事。这样可以减轻精神负担,以免弄得心力俱废。
8、不要处处与人竞争。以和为贵,不四面树敌,以免经常处于紧张状态
9、认识到挫折具有双重性,挫折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从中得到锻炼。
幼年周恩来如果不是目睹了残酷的社会现实,经历了苦难的洗礼,也不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抱负。由此可见,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也是不无道理的,挫折教育是可取的。耐挫力是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耐挫力的高低不是恒定不变的。“人生能有几回搏!”这话固然深刻,但“人生总有几回挫!”也许更有普遍意义。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遇到挫折是经常的,不可避免的,小学生应该正确对待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认识到困难和挫折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学会如何应付所遇到的挫折,提高挫折耐受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挫折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成熟和成功的“催化剂”,只要能从容地面对它,自信地战胜它,成功就离我们很近了。
第四篇:读《孩子》有感
渐行渐远
——读《孩子》有感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 张璟宜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象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间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的射了出来。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 卡里尔·纪伯伦《先知》第四章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这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深刻见解。的确,父母可以给孩子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父母可以荫庇孩子的身体,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父母可以努力去模仿孩子,却不能使孩子像他们。父母是弓,孩子是箭。总有一天,箭会脱离了弓,飞向遥远的前方。诗人用优美的诗句将自己的观点娓娓道来。
这首诗让我感触良多。我想起了台湾女作家龙应台《目送》中扉页上的一段话——“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们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每当我读到这段话时,心总会剧烈地颤动一下。这段话说得既令人心酸又无奈。想象一下,当我们步入中年,得到了年轻时所追求的生活。我们平静下来才发现父母已经远去,子女们要远行,朋友们也渐渐散去。但我们却无力将他们一一挽留,惟有任凭他们渐行渐远。
记得那一天,母亲与我出门散步。我们等在马路口。在起步的一瞬间,母亲习惯的握住我的手。我却有些不适,皱着眉慢慢地将手从母亲手中抽离。我明显感到身边的母亲一愣,有片刻的尴尬。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不屑父母递过来的关心。一件外衣是“不冷,拿走拿走”,一杯牛奶是“难喝,不要”,一只关怀的手,也是不着痕迹地挣开。即使是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询问的话语,也总是以无所谓的视线、不耐烦的神情挡回。也不知从何时起,那个捧着书跑来跑去问东问西的身影被时光冲淡,渐渐清晰的是一个人翻书上网寻求答案的背影。也不再是那个受了委屈跑到父母怀中大声哭泣并且寻求安慰的孩子。我们慢慢长大习惯一个人作出抉择,一个人承受困难。我们总是无视父母的关注。但是,真的有一天不管我们怎样离开,都不再会有人为我们留恋,为我们挂牵,为我们等待。就算有千万次的回头,也不会有人一直目送着我们离开,哪怕转了弯仍舍不得收回目光。从前,我们很少回头张望。因为我们笃定,我们知道有一份可以依靠的爱一直坚实地存在着。
我想,做儿女的要明白,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多去陪伴他们,而不是让他们含泪看着我们渐行渐远。最后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做父母的也要明白,孩子不是你的附属物,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你能给孩子的只是慰藉和支持。让孩子自己体会孤独、挫折、失败等种种坎坷,这才是真正的爱,因为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
第五篇:如何对待孩子屡教不改?
如何对待孩子屡教不改?
现在,我们讨论另一个方法,来帮助家长处理孩子屡教不改的问题。一位母亲叙述了她面临的难题,她的儿子鲍比总是不能按时回家。她告诉我们,他总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也不遵守诺言。
我站在鲍比的立场,重新把这个情况介绍给大家。
然后,我写了家长在鲍比常年迟到的问题上,可能用到的三种方法。
鲍比:我喜欢和同学放学后在操场上玩。我知道应该5:45回家,但有的时候,我忘了。昨天和前天,我回家晚了。我妈特生气,我不想让我妈再对我大吼大叫。那天我问同学几点了,他告诉我6:15。我马上不玩了,跑回家。向我妈解释:“我真的是问时间了,但已经太晚了,我用最快的速度跑回家的。”
第一位家长的反应:
“我已经听够你的借口了!再也不相信你了。这次你要接受惩罚。从下周开始,每天放学就回家,不能出去。也不能看电视。我不在的时候,我会让姐姐看着你。回你自己的房间吧,晚饭已经没了。”
鲍比会怎么想?
第二位家长的反应:
“哦,亲爱的,你都跑得出汗了。我给你拿块毛巾擦擦,向我保证别再迟到了。”“你真让我担心,过来洗洗手,晚饭要凉了……哦,要不妈妈给你热一热?”鲍比会怎么想?
第三位家长的反应:
“你说你在尽力往家赶,但我还是不高兴。我不想再看到你那么急急忙忙的。我希望你说好5:45到家就能做到。”
“我们已经吃过晚饭了。厨房也没剩什么吃的了,你要愿意就自己做个三明治。”鲍比会怎么想?
我们当然不可能知道鲍比的真正想法。但你可能想知道小组里的家长,在做完练习后是怎么想的。他们认为第一位家长的做法太侧重惩罚了。(孩子可能会想:“她真坏。我要报复她。”)第二位家长太好欺负。(孩子可能会想:“我做什么都可以逃脱处罚。”)第三个家长做得“正合适”。她没有惩罚,但又表明了自己的坚定立场。(孩子可能会想:“妈妈真生气了。从现在开始,我最好按时到家,她既然相信我,我不能让她失望……我也不想自己做三明治了。”)
理解了这个练习后,这位妈妈就回到家里,用了第三种方法,果然见效。坚持了三个星期以后,鲍比的老毛病又犯了。这位妈妈实在没有招了。
当问题一再出现时,情况就会变得比先前复杂。那么复杂的问题就需要复杂的技巧。家长辅导员、劳务谈判代表、婚姻咨询师已经总结出一套非常好的方法,来解决复杂的问题和冲突。这是我在小组里介绍给大家的:
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 :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第二步 :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第三步 :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
第四步 :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
第五步 :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