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及农民工权益(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2 03:41: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留守儿童及农民工权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留守儿童及农民工权益》。

第一篇:留守儿童及农民工权益

关爱留守儿童 维护自身权益

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等。

对此,我们有如下的建议:

一、家庭方面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家长应抽空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二、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对于农民工父母们,又有问题需要我们去关注,去解决。调查显示,有很多外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报纸上经常刊登一些农民工索要工资无果、遭企业压榨、合法利益得不到保障的事件。对此,我们也给大家提供一些法律保护的建议:

(1)在职业中介机构被骗或者被用人单位侵权的,可以到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

(2)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可以到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到劳动保障部门投诉或申请工伤认定、要求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等,如果劳动保障部门有关机构拖着不办,或者对其处理结果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如果遇到一些复杂的官司,对法律问题搞不懂的时候,可以到当地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当地新闻媒体、法律援助中心等部门寻求帮助;

(5)如果想了解劳动保障政策,或者遇到具体问题需要咨询的时候,可以拨打“12333”免费劳动保障政策咨询热线电话,工作人员会给您详细的解答。

关爱留守儿童,维护自己利益!

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

阜阳弘大律师事务所

第二篇:农民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农民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大批劳动力外出务工,在给自己家庭收入带来大幅度提升的的同时,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很多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他们远离父母,很少能得到父母的关怀与教育,在学习、生活、心理及人格的发展上都或多或少就会出现了一些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成绩方面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在校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很少有人去关心。首先,抚养人有的忙家里的繁重农活,有的观念陈旧、年龄过大、因此他们很少对留守儿童在学校中学习情况加以关心了解。其次,当农村留守儿童放学回家后,抚养人很少对其学习加以监督与辅导。特别是爷爷奶奶辈的老人,由于他们的几乎没有文化知识,很难对孩子们在作业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帮助。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正是在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发展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在父母不在孩子们身边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得不到基本的心理满足。同时在感情上与父母产生了隔阂;另外是抚养人没有时间去管儿童的情绪变化,使他们缺失了的心理交流机会。这种情况长期积累,很容易使他们形成自卑、孤僻,此外留守儿童也会普遍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也较差。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和智力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发育方面的问题: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由于他们长期得不到父母亲在身边的照顾,从而使他们在身体发育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农村留守儿童的青春期教育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抚养人出于一些旧观念的束缚,很少给留守儿童涉及到青春期的教育问题,面临青春期带来变化的问题时,常常陷人尴尬或迷惑的境地。二是抚养人常常忽略儿童们的合理的生活饮食结构。例如,抚养人往往会随随便便做些饭让孩子们吃,很少会改变菜的样式,因此使得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失衡,孩子们就会显得又矮又瘦,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基木缺失,使他们在道德品质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家中的长辈们通常很溺爱自己孩子,从而给了他们错误的引导,只知单向的接受爱。不去分享爱,对什么都不关心,缺乏社会责任感。二是他们没时间去培养孩子们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而是放任自流。此外,在教育中长辈们管教孩子毕竟不如孩子的亲生父母更为严格,儿童的监管几成空白。留守儿童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也逐步缺乏,道德意志薄弱有的迷恋网、吸烟喝酒、赌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怎么样才能合理解决呢?例如政府可以调整政策、妥善解决外地民工子女就学问题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家长也要努力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总之,监护人、打工父母学校以及社会组织之间要紧密协作,共同努力,同时,政府要从法律上、制度上把留守儿童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总目标中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可能彻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

第三篇:农民工权益问题

农民工权益问题摘要: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可现实中,农民工工资待遇低。社会保障、政治权利、文化权利没有得到充分保障,由此引发了各种矛盾与冲突。唯有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劳动执法,把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安全网,重赋其文化教育权利,建立媒体常态的报道机制,才是较优的解决之道。

建构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切实保障社会各阶层的合法权益,2亿农民工的权益理所当然成为其中的应有之义。可现实中,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屡遭侵害,由此而引发的各种矛盾与冲突危及社会稳定,已成为践行和谐社会理念的重大障碍。

一、农民工权益的现实叙事

现实中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屡屡遭受侵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经济权益受损

1.劳动安全卫生条件较恶劣,工资待遇低还常被拖欠。农民工就业的企业大多设施简陋,环境恶劣,往往缺乏最基本的劳动保护,有些企业甚至让他们在有毒的环境中工作,并采取轮换的办法,使其在尚未发病时被打发走以逃避责任。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计,全国每年因工伤致残人员近70万。其中农民工占大多数。农民工从业人数较高的煤炭生产企业,每年因事故死亡6000多人。工伤和职业病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即使如此,尽管国家采取了追讨工资专项行动,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前清后欠现象仍较普遍。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抽样调查,仍有10%的农民工人均被拖欠工资7个月。

2.社会保障权利缺失。由于现行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以及城市政府和企业的认识差距等因素,绝大多数农民工享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参保率仅为12.9%,医疗保险的参保率为10%左右,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为15%左右,许多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经济赔偿,拖着伤残的身体回到原籍,成为农村新的贫困户。

(二)政治权利没有得到充分保障

1.参与城市政治的权利被边缘化。宪法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享有各项政治权利。可是农民工虽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却因为政治权利属地赋予缘故,不能和市民一样参政议政,不能选举自己的利益代表,失去了话语权(调查显示,80%的农民工没有参与所在城市社区的选举),其权益只能通过

其他阶层和间接渠道来反映,例如,传媒的道德同情心、学者的正义感以及相关部门官员的关心等。

2.户籍所在地的政治权利无法充分实现。由于回乡参选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如往返的交通费用、误工的收入损失、回乡的额外支出(走亲访友所支付的费用)等等。许多民工比较在城做工的收益和回乡参选的私人成本后,主动放弃了回原籍参加村民自治选举等政治权利。与选举支出的私人性相比,选举成立的村委会是以公共产品形象出现的,所具有的公共性使民工的选举收益很难量化,因而放弃选举权也就情由可原了。

(三)文化权利及子女受教育权缺位

1.农民工缺乏基本的文化娱乐,职业培训权难以落实。虽然城市娱乐生活丰富,但大多农民工收工后就蜗居在狭小的“工棚”里,主要的休闲方式排序为:打牌41.73%,看电视37.46%,听收音机38.86%,聊天32.81%,看书报18.33%,外面的生活几乎与其无关。职业培训权方面,由于大多数民工只具有初中或更低的文化,其中受过技术培训的仅占9.1%,与企业的岗位要求差距很大,理应接受教育与培训。但他们自身没有足够的财力和精力,企业则顾虑他们就业的流动性而不愿组织培训,致使其技能素质不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2.民工进城子女义务教育权缺失。获得义务教育,是每个适龄儿童应有的权利,可现行义务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按户籍归口入学,许多地方没有将进城农民工子女纳入当地义务教育体系。尽管中央三令五申。农民工子女要想进入城市学校就读,每学期仍必须交纳一定数额的借读费。许多人只好让子女就读民工子弟学校,而民工子弟学校由于得不到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只有依靠高收费维持运转,加重了农民工的子女教育负担。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在京的6~14岁的民工子女达10万余人,而其入学率仅为12.5%,可以说“现在的外来工子女受教育现状完整地复制了中国城乡之间不平等的关系,也损害了基础教育的义务性、公平性、完整性的原则”。

二、农民工权益受损溯源

农民工权益受损,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既包括户籍制度、法律体系、教育管理和媒体报道等外因,也包括农民工自身原因。

(一)户籍制度的历史原因。农民工是二元户籍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在职业上他们是工人,身份上却是农民,这种职业与户籍的矛盾使得他们维权时处于弱势。而且因为农民身份,当城市职工普遍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五大保险时,他们却几乎完全被排除在外,极少有单位为他们办理保险。当他们生活遭遇困难时,也就不可能有相应的措施及时提供救助。

(二)现行维护民工权益法律有待进一步完善。劳动监察乏力。我国还没有专门维护民工权益的法律,虽有《劳动法》,但其中的许多规定缺乏操作性,也没有具体的处罚办法,而且劳动监察部门的执法手段十分单薄,年终集中整

治欠薪时,执法部门也只能帮民工讨回工资。虽然监察部门有权进入企业检查,但由于人员严重短缺,使之无法落实。据统计,广东现有专职劳动监察员1161名,而企业与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约2500多万人,平均每个监察员要负责2万名以上职工和近千家企业的监督检查工作,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l:8000的比例,导致监察人员疲于应付,只能依赖年关时节运动式的大检查,农民工权益维护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三)农民工自身因素。整体而言,农民工素质较低,法律和维权意识淡薄,很少有人主动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导致不法雇主有机可乘。调查显示,对于《劳动法》只有10.2%的人表示“非常了解”,54.1%的人只是“知道一些”,18.7%的人只是“听说过,但不知道是咋回事”,还有15.8%的人甚至“听都没有听说过”。其次,农民工组织化程度较低。没有组织就没有力量,也就没有话语权,不能诉求利益。虽然全国总工会十四大会议报告肯定了“进城务工人员是工人阶级队伍的新成员”,但目前农民工加入工会的比例仍很低。

(四)农民工在媒体中缺乏话语权。近年来,虽然报纸数量增加到两千多种,但多以面向市民的晚报、都市报为主,专门办给农民工看的几乎没有,其中的综合类报刊,留给农民工的版面和篇幅也是少之又少。譬如,2004年的《解放日报》,每月农民工稿件数量均值一直徘徊于1.58~1.97篇的低水平,春节高峰时期的最高值也只有6篇。

三、农民工权益保障的路径探析

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农民工的参与,只有保障其合法权益,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妥善解决进城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加快户籍改革,已是大势所趋。虽然全国性措施还没出台,但各地可从实际出发进行改革,同时统筹相关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制度,赋予农民工“市民待遇”。在城务工的民工,只要有固定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就可以办理城镇常住户口。而有关农民工进城子女的教育问题,各地也应顺应民心,把它纳入城市的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之中;鼓励公立学校积极接纳民工子女入学;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等方式,帮助家庭困难的民工子女入学;尽快将民工子弟学校纳入现行管理体制中,引导其健康发展,促使它们从“合法”到“合格”。

(二)完善法律体系,加强劳动执法。虽然《农民工权益保护法》还没有制定,但各地可从需要出发制定相应法规,对用工不签合同、收押金扣证件、延长劳动时间、克扣工资等侵犯农民工权利的行为,给出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惩罚标准。对那些拖欠工资比较严重的行业(如建筑业),还应执行工资支付担保制度,建筑和施工企业在项目开工前,必须分别按工程承包合同总价的一定比例缴纳保障金,存入主管部门开设的专用账户,当发生拖欠民工工资时可先行支付。同时,相关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及时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和企业拖欠工资行为。

(三)动员农民工入会,借助工会力量维权。只有把农民工组织起来,借助工会载体,才能实现其利益表达与维护的合法化、制度化。各级工会要积极向民工宣传《工会法》和《劳动法》等法律,提高他们的工人阶级意识,鼓励他们加入工会。同时,针对农民工流动性大的特点,采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其进行动态管理,把他们入会、转会以及其他信息录入计算机,转会者只需凭身份证到转入地的工会网络系统中调出信息后,就可以获得新发的会员证,从而一次入会,进城务工期间有效。

(四)保障农民工文化教育权利。保障农民工文化权利,主要包括丰富其工余生活和落实其职业培训权两方面。丰富民工的文化生活,要从发展的角度出发,让流动图书馆、流动电影院、专场演出走进他们中间;公园、体育场馆、名胜古迹等文化设施向其优惠开放;还要强制企业将民工文化生活消费计入生产成本,并接受社会监督。同时,针对许多民工因缺乏技能而“就业无门、致富无术”,应“政府推动、社会承办、各方协作”,积极引导民工自主参加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由政府、企业和民工个人共同承担;教育主管部门也要积极整合现有培训资源,打破地区与部门所有制的界限,充分发挥高校、职业技校和各类培训机构的功能,增加培训项目,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帮助民工以最低的成本学到最实用的技能。

(五)把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安全网。农民工大多从事的是累、脏、险的工种,受工伤、疾病困扰的可能性非常大,把他们纳入社会保障网络有利于社会稳定。可目前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总体参保率只有15%左右,部分地区如广东、大连的参保率也仅为20%左右。另一方面,由于基本养老保险不能跨地区转移,一些地方已参保的农民工纷纷退保。例如,东莞市2004年农民工退保40万人次,平均参保时间仅7个月。这不仅是因为农民工对参保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是目前推行的制度还没能足以让他们信任所致。就目前条件,在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时,应充分考虑农民工的特点和需求,实行分层、分类保障的策略,将稳定就业的民工(正规就业、建立劳动关系以及事实劳动关系5年以上)纳入现行制度,参加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对不稳定就业者(签订短期合同、频繁流动、从事各种灵活就业)则采用过渡性的办法,除工伤、失业保险执行现行规定外,养老保险可先建个人过渡性的账户,以后再予以社会统筹。

(六)建立媒体对农民工常态的报道机制。建立媒体常态的报道机制,还原农民工生命和生活的原生态,多报道农民工中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享有应有的话语权。针对农民工权益表达载体稀缺的状况,政府必须给予媒体适当的政策支持,鼓励它们开设民工专栏、专版或专门频道,为他们做好政策的宣传与解读,使其对各地劳动力的需求和政府的态度有所了解。此外,媒体还应积极接受民工的新闻举报,对拖欠工资等侵权行为及时给予曝光,协助农民工维权。

第四篇:农民工|权益|报告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转型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劳工群体,是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和户籍制度下的畸形产物。本文采用与农民工座谈、到有关职能部门咨询、查阅有关资料等调查方法,从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民工权益的界定、受侵犯的具体表现和当前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等方面,对彝良县钟鸣乡钟鸣村乌丫社进城农民工权益受侵犯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外出就业对农民的生存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近1/3的农户家计则起决定性作用。但农民工合法权益受侵犯的问题大量存在,非常突出。

一、基本情况

彝良县地处滇、川、黔三省结合部的乌蒙山区,位于昭通市中部,是一个国家重点扶持的典型山区农业贫困县。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52.4万人,农业人口49.6万人,占总人口的95%,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元,其中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钟鸣乡钟鸣村乌丫社位于彝良县西南部,海拔1600米,耕地面积328亩,人均耕地1.2亩,常年以种植玉米、马铃薯为主,没有特色支柱产业,附近没有任何厂矿企业。2003年底,全社有总人口54户、328人,外出务工人员93人,占总人口的34%,务工收入占全年人均纯收入865元的42%。举家外出务工的有3户,外出务工人员中,初中以上文化的有25人,小学文化的有55人,40岁以下的78人。

二、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民工应享有的权益

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条款同样适用于农民工。同时,《劳动法》第3条第1款规定的:“劳动者享受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等权利。此外,《工会法》、民法、合同法、三大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仲裁法、人民调解条例等实际上也规定了民工在不同具体法律关系中的法律地位及其行政的、司法的、准司法的权利救济途径。但是,经过调查彝良县钟鸣乡钟鸣村乌丫社进城务工农民,在现实中,他们得不到公正的社会待遇,甚至沦落到二等公民的地位,合法权益受侵犯的情况普遍存在。

三、进城农民工权益被侵犯的具体表现

1、社会管理严重歧视农民工。一是户籍制度上,公安部提出以在城镇有稳定职业、收入来源和稳定的住所,作为取得城镇户口的条件,而多数地方却把“稳定的居住场所”改换成“在城镇购买住房”。二是社会治理上,把农民工作为不安定因素,一旦整顿社会秩序,就把矛头指向农民工,强制审查,收容遣送。农民工石华说,外出务工一般都需要身份证、外出务工证、暂住证、健康证、所在工厂工作证这五种基本证件。未婚妇女还需办理未婚证,已婚妇女要办婚育证。每年在家乡和打工地两头办证花的“冤枉钱”就达200元左右。若被当地派出所查出“五证”不全,则会被送到收容遣送站。

2、就业限制。农民工李贵发、林从银等反映,大多数城市将农民工排斥出城市明文禁止的一些岗位,绝大多数农民工只能在非正式市场寻找就业机会,从事城市人不愿干的“脏、累、粗”工作。许多城市还从保护本地人就业的角度出台了禁止和限制外来人口就业的政策。如广东省对农民工严格实行“六不准”,即在春节后一个月内,省内的所有用人单位一律不准招收外省民工;回乡过节的民工返岗时,一律不准带新民工入粤就业;职业介绍和人才交流机构一律不准开展介绍外省民工的介绍活动;不准举办劳务和人才交流集市;外省驻粤劳务办事机构一律不准向广东组织劳务输出;任何组织和个人,特别是新闻单位一律不准刊登和发布招用外省劳动力的广告或信息。

3、就学歧视。一些地方对解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政策的执行大打折扣,甚至违背政策。一是公办中小学校向农民工子女额外乱收费的现象,并未停止。农民工严玉坤反映,其在外务工期间,子女上学交借读费小学每学期少的200元,多的400至500元,还暗示要拿不成文的一次性赞助费,小学1200元,初中几千元不等,不然就以学生名额已满拒收。二是对招收民工子女的简易学校,采取不承认、排斥甚至扼杀政策。据民工李秀坤反映,某大城市,明明有几十所民办的民工子弟小学,有关部门却称不存在,成为无人过问的边缘学校。

4、社会保险和福利权利的缺失。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个体和私营企业要么不给农民工买社会保险,要么为了应付检查只给少部分农民工投保,要么避重就轻只买一种保险,而回避其它几个险种。大多数用工单位没有按《劳动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一些从事危险行业的用工单位与农民工签订“事故责任自负”的“生死合同”。李国发在山西某工厂打工时,被机器压掉一只手,关系一辈子的生活,仅得到一万多元钱的赔偿,被伤害者在厂里闹着不走,反遭一顿毒打。

5、拖欠工资问题突出。22个调查民工中,有15个民工反映工资被拖欠和克扣,占调查人数的68%。据民工反映,拖欠、克扣工资的形式多样,有的是建筑业包工头在工程完工后拒发工资,有的拖欠工资发给回家路费,有的连路费也不给。有的是企业向民工收取800元到2000元的押金,或扣押一两个月的工资,也有的是企业一年中平时只发给民工生活费,把大部分工资扣在老板手里占用,并随时找借口处罚民工、克扣工资,如果农民工对企业不满意,要离开,那已做几个月的工资也就拿不到了。调查周天强时说:“我们村出县打工的都有拖欠工资收不回来,多的8000元,少的2000至3000元,其中80%以上不可能收回来了。即使在县内打工的,也有一半以上被拖欠工资。”

四、为保护进城农民工合法权益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2000年以来国家出台不少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保护民工权益的新政策,特别200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多方面的政策。这些政策,贯穿着破除城乡身份,就业融于市场,保障民工权益,促进农民进城的思想,体现了市场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方向,也显示出社会管理改革的方向。但存在宣传不够、执行打折扣的情况。

1、就业的公共服务歧视基本未变。一些城市限定企业先招收城镇劳动力,后招收农民工,硬性限制企业使用农民工的比例,对农民工就业变相收费(把以往对农民工的几证收费,变为向企业按招用农民工的人数收费,或对农民工租房加收管理费)。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政府举办的劳动力市场场所,仍只服务于城镇居民,不向进城农民开放。有的城市,形成了自发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虽然也存在问题,但农民能从那里找到活计,经久不衰,有关部门不是去帮助管理和完善,却要予以取缔。由于缺乏公开合法的农民工就业中介服务场所,带欺骗性的中介组织得以活动。被调查的民工中有50%以上的反映外出务工时上过这种中介组织的当,有的被以介绍工作为名,骗入传销组织。

2、执法力度和法律援助不到位。根据《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第6条的规定,对因有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县级以上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应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总和的一至五倍支付劳动者赔偿金。问题是农民工讨要被拖欠工资处于软弱无力的地位,向政府有关部门求助,多被推诿开。上访政府主管部门,得到解决的为数较少,大部分得到的回答是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不予受理,或是欠资千元左右,不屑受理。但没签合同,多数情况是农民工要签合同,老板不签,说要签就到别处干,民工哪里都多的是。民工们说“现在工作不好找,怕老板闲烦,不叫在那儿干,口头协议协议就妥了”,结果是该得的报酬得不到。

五、对策措施

1、彻底改革户籍制度。修订现有的《户口登记条例》等法律法规,放开中小城市户口,对大城市实行户口准入制度,达到一定标准即可办理入户手续,建立统一、开放的人口管理机制。尽快改变农民工身份转换滞后于职业转换的现状,允许在城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和生活来源的农民转为市民。

2、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一是尽快制定出台《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权益保护法》,建立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二是进一步完善《劳动法》等法规,尽快制定有关农民工工资支付的法律、规定,建立起劳动者工资支付责任制和预警制度,对拖欠工资的企业进行有力的制裁。三是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尽快修订或废除对农民工有歧视性的法规和文件。

3、转变城市管理理念,推动农民工的本地化。一是取消一切对农民工有歧视性的招工规定,消除“就业壁垒”。二是为农民工求职提供免费职业推介,免收进场费、求职登记费等中介费用,同时降低农民工进场求职的门槛,享受同等的“市民待遇”。三是建立健全劳务用工信息网络。四是妥善解决民工工子女受教育难问题。城市在可能的范围内要多增设一些学校。城市现有学校要尽量多地接纳民工子女上学,收费应与本市学生同等对待,不增收其他费用。

4、加大执法力度和法律援助。劳动部门要加大劳动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侵害农民工权益的用人单位,打击非法职业中介,确保用工市场信息准确。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民工学校的管理,保证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和质量,对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民工学校学生学籍应予承认,对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外出办学的教师的职称评定、调资、升级等待遇要公平对待,给予关心。司法部门要在农民工集中的城市开展法规咨询服务,为农民工提供维护合法权益的帮助,接受维权求助。法律援助中心及法律服务机构要及时为外出农民工提供代理、辩护等帮助。

5、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工会法》的宣传贯彻力度,使农民工充分认识到工会的重要性。二是加快工会在用人单位,特别是私营、“三资”企业里建立基层组织的力度,最大限度将农民工吸纳为工会成员,提高其组织化程度,通过法定渠道维护农民工的权利。三是推进厂务公开工作,健全职代会制度,完善职工民主管理机制,从源头上保障农民工的利益。四是进一步健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制,促使农民工劳动争议得到及时、公平、合理的解决。

6、加强就业前培训工作。一是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和劳动力价值。二是要结合技能培训做好农民工维权的(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教育。要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通过教育使农民熟悉法律,运用法律维护自己正当合法的权益。

参考文献:

1、《民工:工人阶级队伍的新成员》人民日报,2003年9月;

2、《公平对待农民工的十个问题》韩俊瞭《瞭望》2004年5月31日;

3、《中国弱势群体研究》张敏杰,长春出版社,2003年;

4、《城市农民工与城市中的非正规就业》李强、唐壮,社会学研究,2002年;

5、《云南省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制环境初探》 李耀玉 杨星,《学术初探》,2003年11月。

第五篇:农民工权益11

目录

一、我国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的现状„„„„„„„„„„„„„„„„„„„„„1

(一)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欠薪现象普遍存在„„„„„„„„„„„„„„1

(二)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农民工作无保障„„„„„„„„„„„„„„„„„„2

(三)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得不到保障„„„„„„„„„„„„„„„„„„„2

(四)劳动条件差,职业病频发„„„„„„„„„„„„„„„„„„„„„„„2

(五)社会保障缺乏„„„„„„„„„„„„„„„„„„„„„„„„„„„„2

二、农民工合法权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

(一)社会历史原因„„„„„„„„„„„„„„„„„„„„„„„„„„„„3

(二)生活观念原因„„„„„„„„„„„„„„„„„„„„„„„„„„„„3

三、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法律对策„„„„„„„„„„„„„„„„„„„„„4

(一)法律保护措施„„„„„„„„„„„„„„„„„„„„„„„„„„„„4

(二)配套措施的改革„„„„„„„„„„„„„„„„„„„„„„„„„„„5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5

(四)加大执法力度„„„„„„„„„„„„„„„„„„„„„„„„„„„„5

(五)建立法律援助机制„„„„„„„„„„„„„„„„„„„„„„„„„„5 参考文献„„„„„„„„„„„„„„„„„„„„„„„„„„„„„„„„„6

I 浅析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

摘要: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他们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我国城市和社会发展,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民工是新型的工人阶级,在城乡二元格局的转型与市场经济的互动中,基于社会的歧视和法律保障的缺失,农民工权益屡屡被侵害,困扰着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民工作为城市中的外来劳动者,与城市劳动者一样,应该享有平等的各项权利。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工队伍也空前壮大,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日渐突出。探究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缺损的深层原因,以期构建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路径,是我们社会对其人权保障的最大福祉。

关键词:农民工 合法权益 保护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与发展,大量外资企业的涌入和国内企业的壮大,农民逐渐解除了土地的束缚,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如潮水般涌进大中城市,涌现出了一种特殊的劳动群体,那就是农民工。他们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他们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我国城市和社会发展,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工队伍也空前壮大,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日渐突出。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从根本的内容上来说在于农民工工资即劳动报酬的保障。本文拟就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的现状、原因及对策作一探讨。

一、我国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的现状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民工的一些突出问题越来越重视,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特别是2003年10月温家宝总理在视察三峡工程途中亲自替民工讨债,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清欠农民工工资的风暴。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尽力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但相比而言,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还是没有受到全面的保障,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欠薪现象普遍存在

当城镇工作人员每月领取上发薪,就像河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而广大的农民工却普 遍遭到工资待遇低、拖欠克扣工资的困扰。首先,农民工的工资待遇非常低,与城镇正式工人相比,农民工工作量大,工资低,没有体现出按劳取酬,存在“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时”的现象。据调查,2009年在一些发达地区农民工每月工作26天以上,每天的平均工时在10小时左右,有时会连续工作12小时以上;在相同的岗位上,农民工的月工资是2500元左右,而严格实行双休日,每天工作不到8小时的城镇工作人员的月工资在4000元左右。在欠发达地区,农民工每天工作时间应在11个小时以上,有时甚至会被延至更长,根本不存在星期天,只能是做一天争一天的资,日薪最高工资是技术工100元,小工40—60元,而严格实行国家工作日城镇工作人员日薪最低也能达到80元。

(二)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农民工作无保障

在一些城市中的规范企业厂矿,会和农民工签定一份为期一年,甚至更短的短期合同,而更多的是根本不存在合同的说法,他们可以随时开除工人而不受任何法律责任,当出现了施工事故,可以随便的给家属一点补偿完事,甚至可以一走了之。

(三)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得不到保障

目前对于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的受教育问题缺乏相关的规定,在人地两生的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是他们最为棘手的问题。城市正规学校入学的户籍制度使很多农民工子女即使在义务教育阶段也无法进入正规学校接受教育,就算能够进入也需要缴纳高额的借读费,赞助费等。很多农民工没有办法只好将孩子送入没有教学质量保证的专门为农民工子女创办的学校或者带子女回老家入学。

(四)劳动条件差,职业病频发

农民工在城市所从事的大都是一些脏、累、险类工作,所以在平时穿着上肯定没有城里人整洁。在一些公共场所,如公交车上,商场、超市等,城里人见到农民工们往往是退避三舍,这使得农民工兄弟无所适从,内心总觉有受歧视的感觉。其实他们都是这个城市的美容师,都在为这个城市的美化与发展默默无闻地做着贡献,我们应该平等看待他们,赋予他们以“市民”待遇。当前一些用人单位着眼于眼前利益,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注意改善工作环境,不给农民工配发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导致农民工职业病发病率较高,因工作中接触有毒物品而中毒等事件也时有发生。特别是地处小城镇的非公有制小型企业,由于企业的规模小,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机器设备陈旧老化,通风不畅或者根本没有通风装置,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许多农民工染上了严重的职业病。

(五)社会保障缺乏

对于城市职工而言,一旦成为一个单位的职工,单位就会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为其交纳医疗、养老等保险金,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所享受到的社会保障几乎为零。由于不是 城市居民,他们无法享受城市居民所能享受的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工伤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尤为严重的是,农民工是工伤工亡的高危人群,但却得不到就有的保障。河南农民工开胸验肺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二、农民工合法权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农民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政策,也有法律的原因,总体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历史原因

农民工是我国传统农业积聚了大量的社会生产力,现代农业又排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造成农村劳动力严重剩余,现代工业的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导致农业劳动力逐渐参与到现代工业中的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使农民工权益保护比较困难。

1.农民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现代法制观念淡薄。现在社会发展了,农民工素质有了一定提高,但总的来说,农民工文化素质偏低,法律意识不强。遇到问题,不懂得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知道借助法律手段为自己讨公道、求公平。近年来屡次出现农民工被骗无偿为人打工的现象,很多就是这方面原因造成的。农民工不愿意为了一般利益而严格依法处理的传统意识和较低的文化素质,使得现代法治观念极难为他们所接受,不能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用传统方式不能很好保护自身利益,造成了合法权益保障难度。

2.传统户籍制度制约。我国传统户籍固定制度,使的农民工不能成为城镇户口,在这种条件下,许多面向城镇居民的优惠政策农民工无法享有,农民工无论在城市居留多久都无法改变他们的城市流动人口的地位。最近国家有针对性的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农民工还没有一个全面的正确认识,致使优惠政策无法落实,农民工享有的一些权利被延迟。由于过量的农村劳动力的流入,对城市劳动力就业和城市政府管理均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使一部分城镇劳动力和城市政府不赞成农民工流入。

3.农民工的无组织性。没有一个明确的组织机构去组织农民工争取权益,无法对他们进行有序的组织化管理。

(二)生活观念原因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城市生活被大多数农民所接受,并深深的向往着,一些农民只为了城市的生活而通向了城市,但却没有形成城市生活的观念,不能用现代生活的理念去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1.从劳动力市场看,我国劳动力将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每年还新增劳动力约1000万,其中700万在农村,农民工大军不断扩大。劳动力的不断新增,加上普遍缺乏就业技能,决定了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廉价地位。

2.从社会因素看,劳动力市场用工双方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农民工处于不利的地位。由于没有城市户口,农民工心理预期自己工作待遇要低于城市工。从用工方来看,他们之所以愿意雇用农民工,重要的原因是可以大大降低劳动力的使用成本。

3.从执法上看,一方面劳动法还不够完善,在保护农民工权益方面还存在缺陷;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在价值取向上,过分迁就企业主的利益,使农民工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4.从农民工自身看,一是农民工在进城务工和择业上,主要依靠“血缘、人缘、地缘”关系,盲目性大,且各自为“工”,失去了参与社会活动的正式组织依托,缺乏团队维权,在权益受到侵犯时,不能借助组织、集体的力量去解决问题。二是农民工普遍缺乏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权益受侵犯后不知如何维护。

5.从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系统看,制度不够完善。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渐确立,城市市民已基本实现了社会保险,而农民工往往不在保险对象之列,低收入的农民工不仅随时可能处在失业状况,而且没有社会救助系统的支持,成了生活在城市中却又享受不到居民权利的无保障人群。同时,社会保险还没有实现全国统筹,而农民工流动性很大,在甲地参保后,要想转到乙地,操作起来很困难,不利于农民工参保。

三、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法律对策

笔者认为,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应采取如下的法律对策:

(一)法律保护措施

法律保护是一种普适性的制度保护。法律保护必须切合实际,法律所体现的公平正义原则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1、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一方面是要提高农民地位,促进农民工的合理流动,减少城镇压力。

2、要改革不合理的具体制度。根据中国现实条件有针对性地从法律角度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也是必要的。针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现行法律法规的调控并不是一片空白:既有适用于全国的《劳动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等,也有劳动部门制定的专门针对农民工的各种规章等。由于以劳动法为核心的劳动法律法规体系是针对一般劳动关系而设立的,具有一般代表性,是劳工权益保障的一般性标准,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特 殊性缺乏针对性。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专门针对农民工的劳动法律体系,以确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3、成立一个专门的农民工组织,加强对农民工的组织,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最大化。

(二)配套措施的改革

对农民工的保护只是一个浅层面上的问题,要真正保护好农民工的权益,必须提高农民的地位,保护好农民的利益。农民不合理地流向城镇,不但增加城镇的压力,而且农民工权益保护也将是空谈。因此,农村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取消一切不合理的收费,加大惠民政策的实施;(2)控制农民生产资料价格,对农资生产部门进行扶持;(3)鼓励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4)减少农业管理成本,加强农业服务。着力发挥基层政府的服务功能,限制缩小其管理功能,农业才可能按市场要求合理布局,真正向现代农业方向迈进。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规定政府部门应设立工资保障准备金制度,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进行监督,对违反工资支付规定的用人单位加以罚款;增加程序性的规定,使《劳动法》更具操作性;在《劳动法》中对劳动合同进行专章规定,建立保障劳动合同签订的机制,即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也不能随意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加强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规定,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范围,使《劳动法》能够更好的保护农民工的劳动权益。

(四)加大执法力度

在法律相对完善的前提下,公民合法权益得以保障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法律实施程度,法律实施的越彻底,公民权益越能得到保障。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应当加大执法力度,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于侵犯农民工劳动权益的单位和个人加以严惩。否则即使立法者制定再完善的法律,法律也会因无法得到贯彻落实而成为一纸空文。因此城市政府和管理者应当转变观念,既要承认农民工对城市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也要对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护给予极大的关注,实行积极的农民工管理政策,取消就业歧视,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监察部门的职能,在现阶段,更应该对农民工相对集中的行业如建筑业等加强监督管理,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劳动权益。

(五)建立法律援助机制

农民工是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人,是弱势群体,权益受到侵害时很少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解决。这是因为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解决费时费力,而农民工承受不起这样的折腾。因此应当为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护建立法律援助机制,在政府部门设立专门的农民工工资准 备金制度,在必要时由政府垫付用人单位拖欠的工资,再由政府部门向用人单位追偿,这样就能够保证农民工的基本生活需求。

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共同发展是法治社会的最终目标,为人们提供参与公平竞争的机会是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农民工作为城市中的外来劳动者,与城市劳动者一样,应该享有平等的各项权利。因此,要在法律层面上来为农民工提供一个自由而公平竞争的制度空间。是法律由形式主义走向实质主义的必由之路。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障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努力,如能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各级政府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做好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工作,那么我们的农民工将会受益很大。

参考文献:

[1]价值理念、收入分配差距与社会保障制度构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罗建文;政府制度选择的伦理探索[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3]强昌文;弱势群体权益法律保护意义论纲[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李静;陪审制度的文化解读——兼论我国新陪审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周开宁;;契约精神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陈治国;论罗尔斯正义观的三个理论向度及其表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7]王文科;经济全球化、全球问题与全球伦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奚玮,何艳芳;“治愈”抑或“缓解”:死刑复核程序改革论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王大鹏;罗尔斯“正义国家”理论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夏文斌;公平原则与和谐社会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1]刘长明;和谐:一种新的正义视野[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2]薛成有.农民工权益保护与构建和谐西部[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1(3).[13]韩宏伟,论农民工权益的缺损与法律保障[J].兰州学刊,2009(1).

下载留守儿童及农民工权益(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留守儿童及农民工权益(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妇联留守儿童权益保护工作综述[模版]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市妇联留守儿童权益保护工作综述 5月26日,对与修武县西村乡西村小学的100名留守儿童来说,是一个最开心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市妇联主席廉常萍来到......

    农民工投资百万建留守儿童幼儿园[范文大全]

    农民工投资百万建留守儿童幼儿园 一个在城里搞建筑的农民工,投资340万元在家乡建了一所标准化留守儿童幼儿园!近日,这一事件成了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广为传诵的一条新闻。故......

    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探究

    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探究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土城学区四间房小学 赵炳春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社会群体,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家庭背景、心......

    关于农民工的留守儿童问题的实践报告

    关于农民工的留守儿童问题的实践报告调查目的 在当今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农民工的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他们的就业情况、权利保障的实现情况、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等......

    “关爱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活动策划书

    哈尔滨商业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关爱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活动策划书主办单位:哈商大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 承办单位:赞助单位:关于“关爱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的活动策划一、......

    留守儿童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西河口乡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为了规范我校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建设和管理,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实施,根据区镇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有关会议讲话精神,......

    留守儿童

    社会实践 班级:工商管理学号:姓名:齐丁瑶103 201016011125 班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6月21日——2012年7月20日调查地点:贵州省从江县调查人员:齐丁瑶调......

    留守儿童

    带在身边?还是留在家乡?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说到底还是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在城里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城市要帮助其子弟顺利就学;农民工家乡的政府部门,也要为他们就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