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少年网瘾现状堪忧 引发深思
青少年网瘾现状堪忧 引发深思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我国未成年网民就有1650万。而这1650万未成年人中的14.8%,他们不仅爱上网,而且着迷上瘾,难以自拔,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全国青少年网瘾比例13.2% 云南最高上海最低2005年11月22日上午,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京发布我国首个有关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调查报告《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调查显示,全国青少年网瘾比例13.2%,北京为23.5%,位居云南之后排名全国第二。
沉溺网络苦果众多
网络成瘾症不仅仅是让孩子们荒废学业,更重要的是引发一系列深层的社会问题,精神病、退学、自杀、犯罪„„
精神病:少年迷恋电子游戏患精神病
一位13岁少年迷恋电子游戏,整天泡在电子游戏厅里,易怒厌世,甚至整夜不回家,最后被确诊患上精神病,这是发生在陕西省汉中市的一个真实故事
犯罪:19名青年血洗网吧
只因网络游戏中一把虚拟的武器,双方在网上发生口角,继而冲突升级,19名青年手持各种凶器将对方所在的网吧“血洗”,5名无辜者被砍,3人重伤当场昏倒自杀:网络成瘾成学生自杀诱因
网络游戏不仅是“电子海洛因”,是导致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荒废学业的“罪魁祸首”,还是促发有心理危机的大学生自杀的一个诱因
早孕:未婚妈妈向网友追讨抚育费
由于网恋一时冲动,不小心怀孕的卢燕(化名)瞒着男友刘伟(化名)生下了女儿,谁知男友对母女俩不闻不问
专家支招: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戒除网瘾
卓卷教育的心理专家认为帮助孩子戒掉网瘾最好的方法就是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有一颗尊重孩子的心。当然家长必须要先反省自己,改变自己才可以。
家长努力改进自己是最好的方法。不能总是看着孩子,觉得孩子这里错了那里错了,而是应该反省自己,反躬自己,找出自己过去哪些地方做的不对,认识自身的问题 ,不断的努力改进自己寻找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戒除网瘾。
家长对于孩子必须要放松心态:好的态度是正确的开始。
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不能贴标签:不要一味批评或盲目表扬。
家长在孩子面前要说心里话:使孩子全面感受真实人生。
家长和孩子之间最重要的就是要自然沟通:要进行朋友式的心灵对话。
家长对于孩子不能过于的施加压力 :追堵打骂只能使问题更糟。
我觉得:真正难以教育和自控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
家长在孩子面前要有一个好的形象要懂得自爱:用自重和自尊去赢得孩子的尊重。在一个好的家庭中最重要的不过是家庭交流:家长要积极组织起来进行群体性自助。总之,卓卷心理学家认为只要家长可以改变那么孩子的网瘾的戒除就绝对不是问题。
第二篇: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
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
宁杰
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而根据网络调查的结果,这一比例还要更高,达到16.6%。以往研究显示,我国青少年中约有10%-15%的网民上网成瘾,除了现有的数量庞大的青少年网瘾群体外,调查结果显示,在非网瘾群体中,另有约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
一、网络成瘾的定义与症状。
“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于1994年由纽约的一位精神医生Goldberg提出,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明显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生理性受损的现象。其症状可发展为食欲不振、头昏眼花、情绪低落、精力难以集中等,严重的可导致神经紊乱,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抑郁症及眼睛方面的疾病等。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的类型。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大体上分为6种类型:
1、网络游戏成瘾。根据对青少年上网目的的调查数据,玩游戏成为青少年上网的首选目的,所占比例高达40%以上。
2、网络交友成瘾。通过OICQ等聊天工具、网站聊天室进行人际交流,沉迷于网络聊天交友而不能自拔,将网络上的朋友看得比现实生活中的亲人和朋友更重要,追求浪漫故事,包括“网恋”。
3、网络色情成瘾。指沉湎于网络上的色情内容,包括色情文字、图片、电影和色情聊天等。
4、网上信息收集成瘾。总是不能自制地在网上搜索或下载过多的对现实生活没有多大意义的资料或数据。15、计算机成瘾。对计算机知识特别感兴趣,沉溺于电脑程序,对那些新鲜的软件有强烈的兴趣,迷恋网络技术包括黑客技术,热衷于自建和发布个人网页或网站等。
6、其他强迫行为。如,不可抑制地参与网上讨论、BBS发表文章、购物、拍卖等活动。
程度不同、类型不同的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症状是不一样的,其身心所受的影响也是大不相同的。实际上网络成瘾者多是以上几个类型的混合体。
三、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家庭多以独生子女为主,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普遍缺乏交流和互通的渠道,而较重的学业负担也大大压缩了他们的社交时间,在有的家庭中,父母因离异或忙碌而缺乏与孩子的交流,或因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而令孩子精神负担过重,孩子只好上网寻求精神放松和情感交流。另外,不少家长对网络知之甚微,错误地认为孩子上网比看电视有益,因而不限制孩子上网。
2、学校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基础教育仍属于典型的应试教育,在沉重的学习负担下,学生们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特别是在学业竞争中失利的学生,为了摆脱现实的困扰,有意躲入网络的虚拟世界当中。同时,学校的教学目的较为单一,对青少年网瘾问题不够重视,仅靠强制性的管理措施进行压制,缺乏有效的疏导手段,也是导致该问题愈演愈烈的一个重要因素。
3、社会方面的原因。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络游戏产值每年都以近50%的高速增长,呈膨胀型发展状态。游戏制造商千方百计吸引玩家成瘾,频繁更新游戏场景界面。有些网吧唯利是图,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对未成年
人长时间上网、玩网络游戏或浏览色情暴力网站大开绿灯。在市场上,盗版游戏众多,价格低廉,也为孩子降低了购买门槛。另外,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缺乏完善的社会保护和救助机制,不能对网瘾青少年进行及时有效的救助,也是致使该问题不断恶化的原因之一。
4、青少年自身的原因。青少年由于心智尚未成熟,社会经验缺乏,不具备足够的识别和自制能力等原因,面对良莠混杂的虚拟网络世界,极易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特别是男性青少年,由于更富有好奇心和冒险精神,思维活跃而自制力较差,更容易利用网络宣泄负面情绪,甚至导致网络犯罪等更加严重的后果。
四、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性。
1、角色的混乱。
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过度地沉溺于网络中虚拟的角色,容易迷失真实的自我,将网络上的规则带到现实生活中,造成角色的混乱。尤其当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与人交往受到挫折时,转向虚拟的网络社会寻求安慰,消极地逃避现实,这对青少年的自我人格塑造是极其不利的。
2、道德感的弱化。
在网络空间,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由于不必与其他人面对面地打交道,从而缺少现实社会中以教师、家长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对他们行为的监督,他们在网上自由任性,缺少“慎独”的道德自律,容易在网络游戏、黄色网站中放纵自己的欲望。
3、人格的异化。
网络上90%的信息是英文,网络文化实际上仍受西方文化主导。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大力宣扬其政治制度和文化思
想,以及网上大量的黄色、暴力等信息滥泛,青少年网络成瘾者沉迷其中,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不利于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青少年长久沉迷于网络,容易对真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缺少兴趣,情感淡漠,和亲人、朋友之间的交往减少,将自己封闭起来。青少年在网络上无拘无束的行为习性,容易导致自我约束力的下降,如将这种习性带入现实世界,容易产生冲突,导致违规甚至犯罪行为。
4、学习的挫折。
据华东某高校对237名退学试读和留级学生调查,有80%的学生是因为迷恋网络而导致成绩下降。北京某高校曾发生过两个专业90多名学生中竟有超过1/6的学生因沉迷于网络而导致考试不及格,最终退学的事件。美国宾州某大学调查表明,58%的青年学生因为花在网上时间太多而影响学习。迹象表明,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多因迷恋网络而无心学习,学业不佳,这已形成恶性循环。
5、健康的损害。
对于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的青少年而言,一旦沉溺于网络世界,长时间面对电脑,日常的生活规律完全被打破,饮食不正常,体重下降,睡眠减少,身体易变得越来越虚弱,更严重者容易导致猝死。
五、青少年网瘾问题的对策。
防范网瘾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需要多方形成合力,共同治理青少年网瘾问题。
1、家庭方面。家长首先要提高对网络的认识,学习网络知识,与孩子协商上网和共同上网,要适时提醒孩子上网有度,用自己对网络的态度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针对青少年情感缺失问题,一方面应帮助孩子建立朋友圈,多为其
提供社交机会,引导其多参加娱乐或交际活动,帮助孩子培养新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多抽时间陪伴孩子,满足其精神需求。
2、学校方面。要在学习之余为青少年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组织各种比赛(如体育、绘画、歌唱等),成立各种社团,如文学社、心理健康教育协会、志愿者服务协会等,引导学生参与积极的校园交往,减少网络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要转变价值导向,为学生提供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专长的平台,并通过多种形式对其进行肯定。学校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科学使用网络的知识,预防不健康的内容。
3、社会方面。要大力推广“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进一步强化对网络行业的监管,从技术、管理、法规等方面规范网吧、网站、网络游戏制造商等的从业行为;要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网络文明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认清沉迷网络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要利用互联网、影视、广播、报刊等媒体,普及青少年安全文明上网知识,向家长和教师讲解青少年安全文明上网、远离网瘾的主要做法,不断提高监护能力和辅导水平;动员社会力量特别是青少年研究和心理矫正机构,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沉迷网络的青少年进行封闭性训练和矫治;组织招募教师、社工、专家学者等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区志愿者,围绕网瘾青少年建立志愿者“一助一”长效工作制度;加强12355青少年服务台和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网站的建设,为青少年远离网瘾问题提供咨询和各种现实的帮助。
第三篇:青少年网瘾
青少年网瘾
一、网瘾的含义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简称 IA)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二、热点链接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目前的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经达到了9000万人,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1650万人,占19%。如此惊人的数字,实在让人震惊,具调查其中网络成瘾的患者达到250万人。
当今世界网络化的信息技术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上网,已成为人们的时尚,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新事物十分敏感的青少年正以巨大的热情置身于网络之中,成为网络的主力军,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中交友、娱乐和学习,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成长,不论是网络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还是它给人们提供的丰富内容和参与平台,都对青少年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心理发展、价值观念等各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人们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疾病-----网络成瘾。
基于网络成瘾备受关注的现状,它很有可能成为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热点之一,这里京佳老师给出备考“网瘾”的相关背景知识及原因、对策,供广大有志于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三、现状
1.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0%-16%,约13%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
2.男性网瘾比例高于女性;
3.未成年人网瘾比例较高;
4.中学生和职高学生网瘾现象严重。
四、危害
长期沉溺与网络对青少年的身心学习危害极大:
1.对心理的危害长时间进行网上交友聊天、网络游戏,浏览不健康的色情、暴力等内容,使得未成年人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造成心理焦虑、脾气暴躁、性格扭曲,对其它一切事物失去兴趣;而家长严管时就极易使孩子走向另一个极端,造成亲子关系破裂和犯罪现象的发生。
2.对身体的危害绝大多数上网者,都是全神贯注,长期盯住屏幕,眼睛得不到休息,眼球离屏幕越来越近,导致视力急剧下降;身体长时间坐在屏幕前而得不到活动,尤其是长时间沉湎于极端紧张和刺激的超级游戏中,导致废寝忘食,夜不归宿,进而四肢无力,精神恍惚,直至身体被彻底拖垮。
3.对学习的危害上网的目的一是为了学习电脑、网络和获得知识、信息,二是为了娱乐、释放学习压力,本来对学习是很有益的,但是,由于网上的内容很容易吸引未成年人,而他们的自制力差,一旦着迷,很容易上瘾而不能自拔,占用学习时间,进而对学习不感兴趣,荒废学业。
五、原因分析
1.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具体表现为:自控能力欠缺,认知能力有限,自我意识强烈;
2.可能身处的不利环境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客观原因,具体表现为: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育环境;
3.在文化层面来上,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难以适应青少年的要求;
4.从社会角度来看,政府监管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教育部门的疏漏、社会关怀和家庭教育的不足。
六、应对措施
天下大势,堵不如疏。面对无穷无尽的互联网这个“天下大势”,我们应有积极举措,以求变“网瘾少年”为“网创人才”。人类最伟大的成就,往往都来自于着魔般的兴趣和“沉迷”,如果引导得当,激发得力,网络、网吧都有可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精神。
1.加强教育职能。学校应充分发挥校园网的教育作用,在开设网络课程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网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网上生活,教育学生学会选择信息,提高自控能力。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全青少年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最终帮助其完善人格,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治本的问题。
2.加强家庭教育,关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3.加强学校、城镇社区、农村集镇等的青少年工作,大力开展青少年文化活动,吸引青少年对健康、科学、积极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活动的兴趣。
4.完善网络法律制度,使网络犯罪明确化;加强对网吧进行整治,打击取缔地下网吧,同时要查处色情网站,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信息过滤,使游戏室规范化。
5.加强对网络行业的监管和整治,政府应利用法律手段使游戏软件开发企业加强行业自律,开发优秀健康的游戏,利用技术手段限制上网时间等。
第四篇:青少年如何戒除网瘾
青少年如何戒除网瘾
网瘾是一个心理学问题,网络成瘾是一种心理机制。青少年的自控力普遍较差,为什么有人上网会上瘾,而大多数人不会上瘾?上瘾者是否拥有共同的心理特征?
趋利避害是人类保护自己的一种心理机制
现实世界是以物流为中心的空间,虚拟世界是以信息流为中心的空间。这种区别,使得虚拟世界具有三大特征:实时性、仿真性和交互性。
人们具有生理、安全、交友、自尊、自我实现等需要,这些需要由低到高,低一层次的需要满足后,就会有较高层次的需要有待满足。绝大多数家长认为,为孩子们提供衣、食、住、行就足够了,忽视了孩子们还有着强烈的社会需要。患上网瘾的孩子,现实生活中难以满足其社会需要,但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在虚拟世界里得到满足。
首先,由于仿真性,虚拟世界可以逼真地模拟现实生活,使人们在心理上获得同样的满足感。而且,这种满足还有着现实生活中所没有的种种优点。例如,在匿名的保护下,人们可以畅所欲言,不必承担任何后果,观点越是新、奇、特,得到的反响就越大、回应就越多,使得孩子们可以充分展现自我、实现自我。又如,网络自由平等的特性,为孩子们创造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新天地。再如,与现实世界相比较,这种满足是低成本的,仅仅需要付出一笔上网费。
其次,由于交互性,一个人可以同时与很多人,远隔重洋进行交流。尤其是平时比较内向、缺少关爱的孩子,深感孤独和无聊,在网上却可以交到很多好朋友,可以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烦恼,充分满足其交友需要和自尊需要。如果遇到困难,会有很多人献计献策,使他们感受到现实生活中体会不到的温暖。
最后,由于实时性,人们可以在瞬间满足其社会需要,而在现实世界里,必须经历漫长的过程和耐心的等待。在游戏中,孩子们可以扮演各种角色,把握角色的命运,一夜之间就成为“盖世英雄”或“商界奇才”。很多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好,经常遭到家长的斥责、老师和同学的蔑视。上网打游戏,不断“练功升级”,成为他们找回自尊、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
综上所述,网瘾问题的症结,在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巨大反差。网瘾问题表面上来自虚拟世界,其根源却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互联网没有过错,患上网瘾的孩子也没有过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趋利避害、寻求快乐是人类为了保护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而形成的一种心理机制。在这种意义上,患上网瘾的孩子是聪敏的、充满智慧的,他们知道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去表达自己的个人意愿,实现自己的个人追求。很多个案告诉我们,患上网瘾的孩子有着一些共同特点:专注、执着、有主见、接受新事物快、自我意识强。
虚拟世界的基本原则值得仿效
要解决网瘾问题,需要全社会通力协作。家长和老师的当务之急,不是简单地谴责网瘾,对孩子采取高压措施,而是要虚心向虚拟世界求教,彻底改造我们的教育体制,使得孩子们的社会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就能得到满足,不必去虚拟世界寻找替代物。虚拟世界的强大吸引力,来自一些值得仿效的基本原则:
(1)奖励原则。网络游戏可以通过升级和物品,对孩子们极其微小的进步予以奖励。现实生活中,哪怕是表现再差的学生,都有可能出现点滴进步,我们为什么不能及时予以肯定,以满足其自尊需要和成就需要?这些小的、微不足道的进步,将会逐步积累起来,渐渐成为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
(2)娱乐原则。网络游戏以娱乐贯穿始终。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为什么不能充斥着快乐?我们为什么不能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让求知过程洋溢着乐趣、充满着悬念?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学校开设各种兴趣小组,让所有孩子的好奇心都得到满足,潜能都得到发挥?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们有一些主动性,有一些选择权,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得到更多的发展?我们为什么不能打破单一的分数标准,“不拘一格降人才”?如果做到了这些,我们就能让所有的孩子都充满自信,充满成就感,充分满足其社会需要。
(3)平等原则。网上的交流是平等的、自由的,这是上网聊天最吸引人的地方。家长和老师应该加强与孩子的交流,这种交流必须是平等的,不能进行简单说教,而且要用孩子的眼光看待现实世界,以过来人的身份,诉说青少年时期的艰难、烦恼和快乐之所在。
“网瘾”戒除的方法有许多种,在实施戒除的时候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施治。而且应该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网瘾”本身是一种心理疾病,心病更要心药医,戒除“网瘾”主要是采取心理治疗和引导,接下中国网瘾教育研究中心网梁锋先生来就介绍一些具体的戒除“网瘾”的心理方法。
一、该方法主要是引导有“网瘾”的青少年将对网络的吸引力转移到其他正常的日常生活娱乐活动中去。
家长可以通过细心观察和以往的经验,来总结孩子过去在没有上网成瘾前最喜爱的活动和事物,并且介绍跟电脑同样有意思的其他事物,也就是寻找孩子感兴趣的能够替代上网的其他事情,然后多安排孩子喜欢的活动,比如生日晚会、重大节假日游园活动、登山,开展诸如家庭卡拉OK、家庭球类比赛、家庭周末晚餐、生日聚会、看电影、观看动漫展览、汽车展览,逛超市购物等活动。利用孩子对这些活动的情趣,逐渐替代上网活动。
这些方法对外向型的孩子比较容易产生效果。
二、该方法的要点在于通过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节点,打破孩子的上网规律。
家长在一开始可以不减少孩子上网的时间,只是将孩子上网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和管理,建立一个新的时间表,并且将上网时间安排在平时非上网时间,也没有明显规律。一开始固定其上网时间,确保不增加
时间。如果孩子希望在原来习惯的时间上网可以协商,以减少上网时间来换取调整,直至将上网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对于上网时间限制一定要严格执行。时间一到必须停止。对于违反时间计划的行为要给予适当的惩罚,如加倍削减下次上网时间等。这些可以在一开始就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实施,不应该进行粗暴干预。
这种方法对决断型的孩子比较容易产生效果。
三、该方法的要点在于首先要能够了解有“网瘾”的青少年具体的上网游戏情况,然后针对青少年的喜好和需求,引导其参加到现实生活的活动和娱乐中去。
如果是使用QQ、聊天室等网络通信上瘾,就可以鼓励他们主动跟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多交往,同时也鼓励他们跟虚拟网络中认识的人去交往。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往往跟现实有区别,因此可以触发青少年对上网聊天的厌倦。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其对正常社交的喜好,把学生从虚拟的网恋等状态中拉出来。同时,鼓励青少年参加到现实生活的社交群体组织中去,在现实中多结交新的朋友。
如果是使用组队对战型游戏(如《反恐精英》类游戏)成瘾,可以利用其对组队射击游戏的喜好,鼓励其参加彩弹射击游戏或到军体俱乐部参加实弹射击运动,鼓励其参加军事夏令营,并引导其对军事战略历史等进行研究。
如果是沉溺于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根据其在游戏中喜欢的角色来引导青少年参加比如COSPLAY活动,然后鼓励其参加相关的COSPlAY的活动和比赛,以此来完成虚拟角色和现实角色的转换。根据青少年希望通过不断游戏提升角色等级来获得尊敬的心理特征来引导青少年参与到空手道等有等级评判制度的体育运动中去,参与格斗运动的训练与修行,增长现实中的级别和段位,并不失时机地指出,在现实生活中用自己汗水换来的段数是更能赢得尊敬的,让他在现实中实现虚拟游戏中的愿望。
第五篇:青少年网瘾-青少年如何戒除网瘾
青少年如何戒除网瘾
网瘾是一个心理学问题,网络成瘾是一种心理机制。青少年的自控力普遍较差,为什么有人上网会上瘾,而大多数人不会上瘾?上瘾者是否拥有共同的心理特征?
趋利避害是人类保护自己的一种心理机制
现实世界是以物流为中心的空间,虚拟世界是以信息流为中心的空间。这种区别,使得虚拟世界具有三大特征:实时性、仿真性和交互性。
人们具有生理、安全、交友、自尊、自我实现等需要,这些需要由低到高,低一层次的需要满足后,就会有较高层次的需要有待满足。绝大多数家长认为,为孩子们提供衣、食、住、行就足够了,忽视了孩子们还有着强烈的社会需要。患上网瘾的孩子,现实生活中难以满足其社会需要,但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在虚拟世界里得到满足。
首先,由于仿真性,虚拟世界可以逼真地模拟现实生活,使人们在心理上获得同样的满足感。而且,这种满足还有着现实生活中所没有的种种优点。例如,在匿名的保护下,人们可以畅所欲言,不必承担任何后果,观点越是新、奇、特,得到的反响就越大、回应就越多,使得孩子们可以充分展现自我、实现自我。
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又如,网络自由平等的特性,为孩子们创造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新天地。再如,与现实世界相比较,这种满足是低成本的,仅仅需要付出一笔上网费。
其次,由于交互性,一个人可以同时与很多人,远隔重洋进行交流。尤其是平时比较内向、缺少关爱的孩子,深感孤独和无聊,在网上却可以交到很多好朋友,可以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烦恼,充分满足其交友需要和自尊需要。如果遇到困难,会有很多人献计献策,使他们感受到现实生活中体会不到的温暖。
最后,由于实时性,人们可以在瞬间满足其社会需要,而在现实世界里,必须经历漫长的过程和耐心的等待。在游戏中,孩子们可以扮演各种角色,把握角色的命运,一夜之间就成为“盖世英雄”或“商界奇才”。很多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好,经常遭到家长的斥责、老师和同学的蔑视。上网打游戏,不断“练功升级”,成为他们找回自尊、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
综上所述,网瘾问题的症结,在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巨大反差。网瘾问题表面上来自虚拟世界,其根源却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互联网没有过错,患上网瘾的孩子也没有过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趋利避害、寻求快乐是人类为了保护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而形成的一种心理机制。在这种意义上,患上网瘾的孩子是聪敏的、充满智慧的,他们知道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去表达自己的个人意愿,实现自己的个人追求。很多个案告诉我们,患上网瘾的孩子有着一些共同特点:专注、执着、有主见、接受新事物快、自我意识强。
虚拟世界的基本原则值得仿效
要解决网瘾问题,需要全社会通力协作。家长和老师的当务之急,不是简单地谴责网瘾,对孩子采取高压措施,而是要虚心向虚拟世界求教,彻底改造我们的教育体制,使得孩子们的社会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就能得到满足,不必去虚拟世界寻找替代物。虚拟世界的强大吸引力,来自一些值得仿效的基本原则:
(1)奖励原则。网络游戏可以通过升级和物品,对孩子们极其微小的进步予以奖励。现实生活中,哪怕是表现再差的学生,都有可能出现点滴进步,我们为什么不能及时予以肯定,以满足其自尊需要和成就需要?这些小的、微不足道的进步,将会逐步积累起来,渐渐成为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
(2)娱乐原则。网络游戏以娱乐贯穿始终。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为什么不能充斥着快乐?我们为什么不能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让求知过程洋溢着乐趣、充满着悬
念?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学校开设各种兴趣小组,让所有孩子的好奇心都得到满足,潜能都得到发挥?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们有一些主动性,有一些选择权,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得到更多的发展?我们为什么不能打破单一的分数标准,“不拘一格降人才”?如果做到了这些,我们就能让所有的孩子都充满自信,充满成就感,充分满足其社会需要。
(3)平等原则。网上的交流是平等的、自由的,这是上网聊天最吸引人的地方。家长和老师应该加强与孩子的交流,这种交流必须是平等的,不能进行简单说教,而且要用孩子的眼光看待现实世界,以过来人的身份,诉说青少年时期的艰难、烦恼和快乐之所在。
文章来源:中国网瘾心理研究中心(免费咨询青少年问题,就上心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