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如何改变厌学情绪》有感
读《如何改变厌学情绪》有感
常州市清潭中学王泽
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作业越来越多,眼睛度数越来越深,压力越来越大,负担越来越重。那究竟什么是学生的负担?现代汉语(第5版)426页,负担:承受的压力、担当的责任和费用。学生的压力哪里来?我认为学生的负担主要来源有:
一、家长,社会导向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升学,家长就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二、学校、老师,社会的大环境下,学校向老师要成绩,老师就向学生要成绩。在这种压力之下,又恰巧学生又处于青春叛逆期,学生必然开始产生厌学情绪,如何改变厌学情绪呢?
青少年心理丛书《如何改变厌学情绪》就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剖析和指导。作为党员教师,党员班主任,要求处处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教学上不但要严要求,在教育中还要能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因此我选择了它作为本学期的党员读书书目。
这本书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有关厌学心理阐述、厌学的种种表现、厌学的原因、厌学背后的疾病和应对,再从学生方面、学校方面、和家庭教育方便提出了指导意见。
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硬是对自己的孩子横挑鼻子竖挑眼。他们是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是自己的一张名片来打造,因此最喜欢拿自己孩子的不足与人家的优点相比较:孩子考了九十多分硬是责怪为何没考满分。毕业考试考上重点中学又是叹息为什么没有考上重点中学。考上大学又叹息为什么没考上本科,考上本科又羡慕人家考上名牌本科。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求越来越高,一定重压之下,孩子就开始无声的反抗,厌
学就是孩子唯一能用来反抗家长重压的最好方法,家长越要孩子好好学,孩子就月不好好学。书中指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是孩子教育的承担者,不是把孩子的宝压在学校、老师身上。书中从家教的启蒙性、延续性、权威性和感染力方面做出了陈诉,家长要从孟母教育中的到如何的启发,如何寒气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激情方面知道家长如何做,最后对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了修正,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路,辩证的看待学习,学习是孩子成长成功的一条很好的出路,但是绝对不是孩子成功的唯一出路。
社会越来越关注学校的升学率,教师期望自己的学生能考上名牌学校,各方面的因素导致学生的作业越来越多,老师、家长希望靠增加时间,增加作业量来提高学生的成绩,从而导致学生有非常重的课业负担。目前的不管是学校、老师、家长其实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重结果,轻过程;重责任,轻兴趣;重讲授,轻倾听。这样的教育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就是因为这些良好的出发点导致学生失去了幸福的童年,学生天性是要玩的,学生在学校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恐惧,这不敢做,那不敢动,这个又不应该说,那个又不应该想。目前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老师的期望和家长的希望都没有和学生的内部需要联系起来,没有将学生的学和将来要承担的任联系起来,所以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花的时间再多学习成绩也没有什么起色,家长还以为自己的孩子学习时间还不够,课后还给自己的孩子报辅导班,补习班,甚至有些已经很优秀的孩子还被父母逼着上提高班,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成了他们的负担,开始厌学。
书中从因材施教的传统和探索、学校应如何适当的调整、处理厌学的几个注意点、如何配合家长教育以及教师如何减轻学生的负担、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兴趣差异教学的好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还举例了:“篮球改变一个孩子”“作文评级的妙用”“拖堂问题”“用心感动学生”这些案例进行了说明,本章中让我受益
匪浅,深刻认识了教师教育的作用,从案例中学到了如何处理、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解决这些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作尝试:
一、把时间和权力还给学生;
二、改变课堂环境,完成角色转换;
三、以赛促练,变逼迫为激励。
孩子缺的不是别的,而是动力,也就是学习的内驱力。曾今看过这么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位先生家里有个花园。因这花园面临熙熙攘攘的大街,花园的花又非常漂亮,结果一群调皮的孩子没事就往里面扔石子玩儿,把满园鲜花打得七零八落的。这位先生很恼火,采取了不少措施也制止不住。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把这些孩子都叫到了一起。说,我现在组织你们进行扔石子比赛,谁扔得最远我就奖励给谁十元钱。孩子们非常兴奋,都使出吃奶的力气扔。结果,扔得最远的那位真得到了十元钱的奖励。第二天,比赛仍继续进行,只是奖金由十元变成了八元。以后,以此类推。随着奖金的越来越少,孩子们扔石子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淡。当奖金降到5角钱的时候,孩子们竟拒绝“比赛”了,纷纷抱怨道,就给5角钱呀,谁给你扔那玩意儿?说完,就一哄而散了。
调皮的孩子扔石子砸花是他们的内在需要,他们以搞破坏来实现这个年龄段调皮的需要,他们的精神能得到满足,同时也能赢得伙伴的认可,如果单纯的禁止,起不到什么好的效果,因为没有改变他们的内在需要。这位先生采取的措施将孩子的内在需要慢慢淡化,最后就达到了自己的目标,由此可见,内在需要是一个人做任何事情的驱动力,我们学生的学习也是一样,只有调动学生的内在需要才能让孩子喜欢学习,学习也才能有明显的进步。
如何调动孩子的内驱力呢?很多家长会选择给孩子施加压力让孩子下保证的方法。曾经有个家长和我说,我家孩子整天只知道上网,被我毒打之后他向我保证说期末考试班级进步15名。我问他:“那他还上网吗?”家长告诉我说:“就是孩子向我保证进
步15名我现在才允许他上网的。”其实孩子本身不努力,家长给他再大的压力,孩子再怎样保证都是空的,虚的,不会收到好效果。
书中指出,孩子需要的是鼓励,不是巨大的压力。象这位家长一样,让学生定目标的方法,我也一直用,很多学生定目标也是定的天花乱坠,根本不切实际,我也明白有些孩子的目标根本达不到,但我并不关注他能不能达到目标,要能达到当然更好。但是每次学生定完目标我都要写上鼓励的话,两句,三句就够了,孩子有了憧憬,他们会朝着目标去努力。压力也是必须的,但是不是巨大的,巨大的压力会压垮孩子脆弱的心灵的,他们定的目标不能是遥不可及的,得是跳一跳能够到的。在一次次小目标达成的基础上,他会有更大的兴趣,再当回首时发现自己已经跃上了一个很高的台阶。人大附中的王金战老师在书中举过这样的一个例子,在一次马拉松比赛场上,一位不起眼的日本选手竟然摘得桂冠,人们都很惊讶,当记者采访他时,他说,我事先已经沿着赛道跑了一边了。我记录好到达各处标志性景点的地方记录时间,当我在正式跑时,我发现一个一个自己的目标达到了,自己就越发有信心,最后坚持到了最后。可以看出,阶段性的目标是多么重要,试想,如果那位赛手没有这些阶段性的目标,他能坚持完全程吗?学生的学习目标也一样,遥不可及的目标只会打击自信心,不如把这个最终目标拆分成和多个阶段性目标。
孩子需要的是表扬,不是批评。中国有句俗话:“当面教子,背后教妻。”很多家长一到学校就当着老师的面开始批评自己的孩子,把自己孩子所有的缺点都赤裸裸的展现在老师面前,根本不顾及孩子的面子,他们希望以此来刺激自己的孩子,用意是“你下次再这样,我就去告诉你老师”。可不知心理暗示的厉害。于丹教授在《百家讲坛》讲坛解读《论语》时,说过这样一个真实的事情:英国著名网球明星吉姆·吉尔伯特小的时候跟着妈妈去看牙医,她以为一会儿就可以跟妈妈回家了。但是我们知道,牙病是
会引发心脏病的。可能她的妈妈之前没有检查出来存在这种隐忧,结果让小女孩看到的是惊人的一幕:她的妈妈竟然死在了牙科的手术椅上!这个阴影一直跟随她40年,可惜的是,她从没想过去看心理医生,以至她即使是牙痛的时候也不敢看牙医。后来,她实在被牙病折磨的受不了了,在家人的极力相劝之下,才把牙医请来家里给她诊治,谁知,当医生在一旁整理器械准备手术的时候,却发现吉姆已经断了气。因为这样,英国著名网球明星吉姆·吉尔伯特被四十年来的一个念头杀死了。不知有多少聪明,有天赋的孩子是在不良的暗示中失去了学习的动力,真的如别人评论的那样成了个差孩子。还是在别人的面前孩子多夸夸自己的孩子吧,给孩子一个积极的暗示,他会越来越优秀。曾经看到这么一篇用奖励代替批评的教育报道。一个孩子自幼就非常聪明非常勤奋,门门功课都是优。有一回考数学因马虎大意错了两道题,考了个良。把卷子拿回家后,他满以为会遭到父母的一顿训斥甚至是打骂,没想到次日清晨他父母竟奖励给他五元钱,并且告诉他再考出类似的低成绩仍继续奖励。冬接到钱的那一瞬哭了,说,爸爸妈妈你们放心吧,我知道这五元钱的含义了。他从此他彻底克服了马虎大意的毛病,一路披荆斩棘畅通无阻,直到考进了大洋彼岸的大学。临出国前,他眼含热泪从贴身口袋里把那五元钱掏了出来,对爸爸妈妈说,假如当时你们不是奖励,而是打我骂我一顿,我也许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这十几年来它一直激励着我鞭策着我,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动力。
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面对现在复杂的社会环境,面对现在性格各异的学生,需要的不仅是热情和激情,更需要的是教育的新观念和好方法,这本书让我懂得了教育的许多新观点,也让我学会了很多处理问题的好方法。
第二篇:读《情绪勒索》有感800字
读《情绪勒索》有感800字
情绪,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因为思维模式的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产生完全不同的感觉。而情绪勒索,指的是有些时候我们为了维系与重要的人的关系,为了自己不要被贬低,降低焦虑,会重复被迫自己做一些本不想做的事情。
人的情绪概括起来大致有五种:痛苦、愤怒、恐惧、快乐和爱。关于情绪,我们总是难以掌握,不断在相同的情感里迷途。只有学会努力克服前三种痛苦的情绪体验,我们才有机会感受到后两种,快乐和爱。
我想大多数人在感情、工作上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本不想做但还是勉强做的经历,作为被勒索的人,往往担心如果不照做的后果,但有趣的是,这些担心的后果经常不会发生,却因为一次又一次的牺牲,把自己困在恐惧的迷雾里。很多时候发现自己就是这样子,总是感觉无法去拒绝别人,或者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可能是自己重视对别人的满足感吧,把焦点更多的放在了对方的需要和情绪上,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更加清楚的知道了什么是勒索者,什么是被勒索者,以及情绪被勒索的危害,如何走出被勒索的困境。
被勒索者:会害怕关系结束、被讨厌、总觉得自己要做点什么,才不会被他人遗忘或者冷落,就不由的把他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把自身需要降低,容易产生患得患失的感觉。勒索者:当自己想要的没有办法满足,也会产生焦虑和担心,忍不住会去猜想对方是不是在乎我等。其实说白了,就是两个不安的人,用不恰当的方式互相取暖,却又让彼此受伤。
那么解决情绪勒索最直接的方式,我认为就是跳出陈旧的思维,与内心深处另一个真实的自己对话。不要总是担心拒绝他人,没有满足他人就是对不起他人,也问问自己是否对得起自己,试着,多爱自己一点,我这么说不是让大家成为自私自利、冷漠的人,而是爱人爱己都要适度。
另外,情绪也和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情绪积极的人,往往乐观阔达,身体免疫力较强,很少会生病,而且总是给人充满活力的感觉,相反,情绪压抑、喜怒无常的人,整日无精打采,长时间下去身体素质也会相应下降,而且做起事来也会给人力不从心的感觉,基于此,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学会做自己情绪的调节师,做最好的自己,成就更好的他人。
本文由育新李娜负责整理发送
第三篇:结合案例浅析初中生厌学情绪
结合案例浅析初中生厌学情绪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政二班 重庆 400715
摘 要
:初中生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表现为对学习厌恶反感,经常逃学或旷课,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初中生厌学已经不是一个家庭问题,而是慢慢演变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中国每年高考报考人数的减少,表明社会应该关注中学生的问题,特别是初中生的问题。本篇论文将结合案例浅析一下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初中生人会有厌学情绪,简单的陈诉下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望能为解决初中生的厌学情况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
:初中生;厌学;案例;分析;建议
厌学心理是一种常见于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群体中的心理问题,正因为它的涉及之广、危害之深而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积极地寻找厌学心理的干预技术与方法的过程中,应针对具体个案进行分析,找出适合问题行为人的具体方法,有所侧重地对问题行为进行干预,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小桢,14岁,来自农村,村里比较穷,很多人都认为“读书不能当饭吃”,所以他的许多同龄人都外出打工去了。父母都没多少知识,但家里还有个在读大学的哥哥,周围人总喜欢将其与成绩较好的哥哥进行对比。由于要供2个孩子读书,家里较穷。由于他是次子,母亲很溺爱他,想方设法满足他的一切要求,导致他有点要强和孤僻。,现在就读于初中二年级的他小学的成绩还一般般,处于班级的中等水平。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常常因为考试成绩的低分而遭致家长的责骂。由于在外地住校,每个月才回家一次,老师频频与家长联系,反映其在校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很不端正,经常在上课的时候无精打采,提不起学习兴趣,也常常旷课在宿舍睡觉,并且屡教不改,初一学年结束时学校要求其转学。初中二年级的上学期,在新的学校中他的表现也是非常的糟糕,班主任也常与家长联系,甚至还请家长到校进行面谈,可小洋的表现并没有多大的改善。初中二年级上学期结束后,小桢主动向家长提出退学要求。
案例呈现
二、案例分析
在本案例中,小桢即使知道学习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他的未来和前途,但是他仍然对学习表现得非常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宁愿承受老师、家长以及其他亲朋好友的责骂,也要逃课,或者是在课堂上睡觉,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这些行为的直接结果就是学习成绩的急速下降,从小桢的表现中可以判断他存在着极度的厌学心理,而且在这种厌学思想的影响下,他无心向学,导致了最后要求退学的严重后果。初中生厌学情绪不仅仅是小桢,是比较普遍的问题。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学校、教师的原因,也有家长的原因,还有社会的影响,学生本人也有责任。结合案例分析造成小桢厌学的原因如下:
1、学生本身不良性格的影响。小桢的要强、孤僻等不良性格导致了其在面对老师与家长的批评时,不能正确的对待,不能很好地调整成力量来促进学业的进步,而是认为是对自己的失望和斥责,轻易地放弃了对学习的努力。小桢来自于农村,没有受到很好的基础教育,上了初中以后与城市的孩子对比,显示出了明显的劣势,家庭的贫困也让他在与众多的城市学生的生活中觉得比不上别人,因而自暴自弃。同时母亲对他的宠爱与骄纵形成了他对事实漠不关心,不愿意承受过于沉重的学业压力,追求享乐,不够坚强,遇到困难就主动放弃的性格。由于在家庭中其他成员对他忍让,造就了他要强的性格,而在班级中是个竞争的环境,同学们不会相互迁就,特别是在学习上,造成不能适应这个竞争的环境,而选择退学。也许在城市学习中他努力过,但无论怎样努力都不如别人,这种挫折心理导致他自甘堕落,不思进取。加之他孤僻的性格,不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苦闷,而越积越深,忍不住而要求退学。同样还有焦虑症等,对学习和未来不确定性,充满忧郁。现在初中生逆反心理等造成他们觉得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故产生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而造成他的退学请求。
2、学校学习环境的影响。沉重的学习负担往往是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学习内容繁琐与教学方法呆板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的考试分数高低,而忽略了学生的其它方面的素质,这种对学生能力的错误评价也使学生颇为不满。有的教师仅仅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学生的平时表现不好便全盘否定他们的能力,公然歧视他们。这便直接导致学业不好的学生对他们的学习行为及结果进行消极的归因,这便直接推动了厌学情绪的出现。
3、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是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给学生的学习情绪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当孩子的学业成绩上的表现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时,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仅仅停留在不停地批评,不断地否定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的时候,会导致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做出不正确的归因,再加上对父母的不理解的不满,那么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学生会更为消极对待自己的学习,从而导致厌学情绪的不断增长,最后便不愿意主动地接受学习,得过且过,最终放弃自己的学业。从小到大,小桢的成绩一直都不好,常遭致父母的责骂,再加上周围的人将其与成绩较好的哥哥进行对比,他便自暴自弃,最终放弃学业。同时,父母的榜样作用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父母是学生的启蒙老师,因而,父母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家长对知识不重视,对本身对自身素质的提高不重视,在平时生活中也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学习的动机和学习行为,那么孩子也会遵循家长的学习态度,对学习表示轻视,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作为指导,学生就会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厌学情绪,那就更不可能有良好的学业成绩。
4、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也是造成初中生的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一个落后、消极的社会环境也对中学生的学习情绪带来消极影响。小桢所在的该村的“读书无用”的氛围对他厌学情绪的产生有其重要的影响,推动他选择退学。
在这个个案中,很明显,小桢的厌学心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环境中家长对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及其所采取的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而导致的,家庭的教育方式同时也导致了小桢不良性格的形成,加之社会环境“读书无用”等氛围的影响。因而在对小桢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就要特别注重家庭的作用,让家长参与咨询过程,促进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与心灵的互动。利用合理情绪疗法可以使小桢对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目的有更为客观的理解,从而调整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水平,促进其从思想上改变对学习的认识,从一个更为积极的角度看待学习过程;强化法可以对小桢的积极学习予以强化,从而保证其学习过程的持续性;利用认知疗法可以帮助小桢认清自己的性格上的缺陷,可以有助于完善其人格。
三、通过对小桢的案例分析可以知道,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而对厌学心理的矫正也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而对逃学这种问题行为的干预也需要学校的老师、家长、社会以及被干预者的共同配合来保证干预过程的顺利进行,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1、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真正做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不仅仅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问题,也是许多学校都应该解决的问题。班主任应该建议学校进行教育思想的大讨论,使整个学校沿着正确的办学方向前进。
2、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帮助家长克服期望值过高,过于片面的心理,改变过于严厉,过于苛刻的管教方法,代之以民主、平等的教育、引导。建议采用家庭疗法,争取家庭的配合来进行积极的治疗,整个家庭共同努力来矫正孩子的厌学行为。
3、要加强对有厌学情绪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具体帮助。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常常学习目的不明确,责任感不强,缺乏动力。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举出大量例证,说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是做人的立身之本,不爱学习,没有文化只能做一个愚昧的人,对本人对社会都没好处。
同时,要给他们以具体帮助,他们的学习基础差,成绩低,挨批评多,班主任要与任课教师、班级骨干一起帮助他门克服具体的困难,一步一步跟上集体的水平。近年,有的教师通过研究创造了一种“差生超前学习法”,效果明显。其基本思路是指导学生超前学习,坚持鼓励为主,不是依赖课后补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要加强尊师爱生教育,使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与任课教师建立互爱、融洽的师生关系。这一方面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气氛,另一方面也为教师“爱教”、学生“爱学”,提供一个条件。
5、在班上设立奖励竞争、奖励进步的奖项。如“进步奖”、“单项进步奖”等表扬项目,而且评奖的间隔时间要短。让每个有厌学情绪的学生都有获奖的机会,这会有力地促使他们“厌”变“喜”。持之以恒,对消除厌学情绪非常有利。针对案例提出建议
6、同时也要净化学生的生活环境,为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积极进取等精神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坚决打击消极,低俗的文化元素,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新貌。这当然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四、这只是千千万万初中生有厌学情绪的一个个例,每个案例都有其产生的特定的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原因,我们要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有效、及时的解决,也才能挽救更多的初中生。
小结:
参考文献:
[1]子女教育-棒孩子网
[2]佚名.高中生心理辅导案例解析[J]华东师大出版社.1995 [3]谢建平.初中生厌学心理的诊断与矫正研究 [J]芦淞教育.2007-1-26
第四篇:《消除厌学情绪》教学设计
《消除厌学情绪》教学设计
龙华中学 熊小强
设计意图:
“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心理问题各不相同。”专家曾称,“初一学生多因适应不良而导致心理困惑,初二学生的问题则是厌学。”
初二学生的典型问题是厌学。初二时,学生对中学课程的新鲜感已经失去,升学离得还远,这时,外界事物对他们的吸引力就会增强,因此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会增多。初中二年级是学习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亟待弄清楚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共开处方,让这美丽的花季再度芬芳四溢„„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学目的:
1.通过了解学生对学习的不同态度,引导学生分析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
2.帮助学生寻找去除厌学情绪的良方,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学好各门功课。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出克服厌学情绪的办法。
教学难点:引导帮助学生以实际行动克服厌学情绪。
课前准备:投影片、小故事。
教学方式: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应当知道,学习生活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千变万化,在如何对待学习这个问题上,肯定会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个新的课题《消除厌学情绪》。
二,探究课程
1.什么是厌学,我们来观看几则材料。
材料一:小强的父亲是镇上的煤矿私企老板,家里经济特别宽裕,小强从小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日子过得令人十分羡慕。由于小强的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疏于管理他的学习,所以一直以来小强在学校就是整天瞎混,从来不把学习放在眼里。现在小强的父母也那他没有办法,只想等他长大一点去自家矿 厂里帮忙,而 小强也在想,我父母没有读过书也能挣得大钱,再说我家里有的是钱没有必要学习„„
材料二:小松是一名初二的中学生,经常在课上做一些哗众取宠的行为,并且专门与老师对着干。上课时,他经常睡觉,考试时一题不做,有时还逃课、去网吧通宵打游戏。上个月因为和同学打架,发展为上课骂老师,被德育主任和班主任联合请了家长,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和警告处分。当时在现场他一句话没有说,到家后把初中的课本全都撕了。妈妈急了,骂了他两句,他索性表示:“你们都对就我不对,我就不上学了。”到现在三个星期过去了,不管父母怎么劝说,他连屋都不出。给吃就吃,不给吃就不吃,没日没夜地泡在网上玩游戏。父母为他很着急,可又想不出什么办法。
材料三,邱涛,男,某校九级二班学生,在农村地区,父母经常吵架且在外地打工,家庭缺乏温暖,这使孩子缺少了父爱和母爱,显得自卑、孤僻,学习成绩不佳并不善言语,性格比较内向,不大爱说话,若是陌生人跟他接触,他都一言不发。很难在他口中了解他的症结在哪里,他把学习当作“苦差事”一提起看黑板,做课堂练习就头痛,对学习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老师曾经找其父母谈心,他父母却说:“这样的孩子没出息,随他去吧!”
3.刚才观看到的材料中,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对吗?(明确)厌学就是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4.除了材料中几种学习态度以外,在我们的班级中,大家还发现有哪些有病的学习态度?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①讨厌做作业(边做边玩,完不成作业)
②怕难题(漏做作业)
③上课不举手回答问题(怕说错了让人笑)
④不愿读、写英语(读英语没啥用处)
⑤作文马虎应付(贪玩、不肯多看课外书)
.下面,就请各位小医生为学习中的各种“病人”开“处方”,共同研究克服厌学情绪的“良方”吧。........三、解决课题
1.四人小组讨论:给厌学者开处方。
2.各小组汇报“处方”,教师引导归纳:
①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都要用到知识,有的人没文化能赚钱是碰运气,但现实生活中成功的事业都不是靠运气得来的。
②当学习成绩下降时,可主动向家长说明原因,以求得家长的谅解和帮助。“天下父母心”,家长是会支持你的。
③失败了不要气馁,要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④学好知识是每个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学习有信心就会有兴趣。
⑤碰到难题时,请记住: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只要肯登攀,一定会胜利。
⑥将来要与世界各国人民交往,不学好英语就无法开展工作。
⑦上课举手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就是说错了老师也不会批评你。怕什么,胜利属于勇敢者。
⑧作文是语文科的综合知识,只要你多与好书交朋友,再加上自己的勤奋,说不定你将来就是一个文学家。
8.教师启发,请厌学者结合实际谈体会。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相信大家都明白了,厌学的危害性。只要我们今后努力克服厌学情绪,下定决心,不怕困难,胜利就一定是属于你们的。
第五篇:关于中学生厌学情绪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厌学情绪的调查报告
1、论文题目:关于中学生厌学情绪的调查报告
2、论文种类:社会科学
3获奖情况: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4内容简介:近年来,我国屡次发生中小学生因课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而导致的骇人听闻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引发了对我国教育制度、考试制度、评价机制等问题的广泛关注。同时,“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一项紧迫的研究课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中学生学习过程中厌学情绪发生的原因、表现及解除的方法,在137位中学生中进行的。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有82.5%的同学曾发生过厌学情绪,有31%的同学正处于厌学情绪的困扰中。数据从各个角度反映出中学生中“厌学情绪”的确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调查结果显示,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父母逼迫、不堪重负;
2、遭遇失败,丧失信心;
3、周围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
4、身体疲惫不堪;
5、课外兴趣干扰等。
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成长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学生生活中产生的困难也不尽相同,高中学学习压力大,而初中生则困惑于人际交往。
对自己承受困难挫折及厌学情绪的能力有的同学持肯定态度,而有的同学则不能确定,因此,自己评估自己得出的结论就需打一个问号了。
通过调查,有77.4%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厌学情绪需要调整,他们选择了旅游、诉说、散步、听音乐、睡觉甚至痛哭一场等多种方式来解除它。
通过此次调查谈话,有更多的同学对厌学情绪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他们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应当逐步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建立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
5论文评语:选题很好,问卷设计涉及的影响因素比较周全,发表一百余份,回收率较高,统计分析结果说明一定总是对解决中学生厌学问题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