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厌学情绪问题研究

时间:2019-05-14 01:1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学生厌学情绪问题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学生厌学情绪问题研究》。

第一篇:农村小学生厌学情绪问题研究

农村小学生厌学情绪问题研究

摘要:厌学是在当今农村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厌学情绪毫无疑问会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降低教学质量,影响社会和家庭和谐氛围。本文通过分析学生厌学与学生自身、家庭环境、学校和老师、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厌学、厌学原因、解决对策

一、农村小学生厌学现状

目前,在广大农村小学,学生厌学现象十分普遍,具体表现在学生上课到课率低迟到早退现象现象严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影响其他同学听课。放学后回家从不复习和预习,从不写家庭作业。家长和老师让学生写作业,会找诸多借口推脱。以无所谓的态度对待各种测试甚至是期中和期末考试,考试前不愿认真复习,考试时不认真答卷,只想快点出考场,更有甚者干脆交白卷或不参加考试。因此,在农村产生了很多因为厌学而辍学的学生。

二、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

(一)学生自我方面

1.学生心理因素

许多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抗干扰能力、抗挫折能力差。许多小学生心理年龄不稳定,思想波动大。性格过于内向、孤僻、抑郁、偏执多疑等消极的个性特征会使学生认知功能受阻,自尊心和自信心减弱,造成自我认识偏差,助长部分农村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对学校有消极情绪:缺乏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只爱听表扬的话,经不起批评和挫折,心里承受能力差。他们承受不了在学习上遭遇挫折,一旦在学习遭遇困难,他们就会产生畏惧和退避心理,从容导致厌学。

2.模糊的学习动机

人类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动机的基础上产生的。动机是由于个人的某些需要所引

起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行为指向。动机是直接推动人去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作为人类的行为动机之一,是激发并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引导其行为朝向

『2』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许多农村小学生由于从小缺乏相应的学习动机教育,受到自身及接触的人的世界的影响,对自身发展缺乏畅想。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倘若问起他们学习究竟为了什么,常常答不上来,因为他们平时很少考虑这样的问题,因此学习缺少必要的压力,上课不专心,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态度不积极,不会主动寻求适合自己的灵活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完全为了“奉父母之命”,实现家长的愿望,他们完全是“为父母读书”,为完成老师的“差使”,完全是在老师和家长的被动下学习。

3.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许多小学生学习很勤奋、很努力,花了很多时间在学习上,但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缺乏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存在缺陷,使部分学生在文化课程的课堂学习时注意力极易分散,微小的外部声响或活动即可使其分心,有意注意少,无意注意多,思维处于呆滞状态,识记能力差,遗忘率高,对课堂学会的知识不能巩固,较易遗忘脱落,不能形成某种技能和技巧,却收效甚微,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使学习徒劳无功。他们认为即使付出了也没有收获,从而不愿去学习。

(二)家庭方面

1.农村留守儿童,学生缺乏家庭温暖

现在,农村学校的学生,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大,他们的监护人往往是年迈体弱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有的甚至是远房亲戚,更有甚者,留下只是八九岁,十多岁的学生自己生活,没有其他任何监护人。老人把大多数时间用在了农活上,生活上只保证让孩子吃饱穿暖,平平安安,和孩子没有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满足不了孩子情感上需求的温暖与温馨。这些长辈忙于家务和农活,没有心思与精力来关心孩子的学习。就算有时间来督促孩子学习,但是由于自身文化层次低,太学习上也帮不了孩子。而学生也往往由于在家中缺乏亲情和管教,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家长对孩子错误的管教心态和方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学习环境通常会潜移默化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目前,独生子女家庭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城乡家庭构成的主要形式。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家庭收入不断增多,长辈对这些独生子女过于溺爱,从而滋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随心所欲,好吃懒做,学习习惯差,不愿学习的厌学情绪。这些家庭条件好的部分学生,因物质方面的优越而感受不到生活的艰辛和知识的重要性,他们不愿单独进行须付出较多心智努力的学习活动。他们认为不需要努力读书,只要家里条件好,以后也可以过得很好。部分农村小学生家长基于自己的文化水平和工作因素,平时无时间或无能力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教育和辅导,或没有正确的辅导方式和方法。有些家长根本不愿把时间花在孩子的学习上,他们沉迷于电视,牌局等娱乐活动,丝毫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家中的读书氛围根本不存在或者很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生活在如此学习环境中的农村小学生,极易自幼形成懒惰,贪玩不愿学习的不良习惯。

有些家长则正好相反,他们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子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长大后考进理想的大学,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能出人头地,为自己和家里增光。因此对孩子的教育和学习看的过重,平时在孩子学习方面有意或无意的施压,十分看重孩子的分数和考试排名,决不允许孩子的考试分数和排名呢达不到自己给他们定的要求,过分压抑孩子们的『3』兴趣爱好,强制灌输知识。家长绝不允许孩子学习和发展文化课以外的兴趣爱好,认为那是不务正业,荒废学业。

(三)、学校方面 1.教师的不良期待

现代心理学、生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们的学习活动不仅依靠大脑皮层结构,而且是在情感的参与下进行的。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进而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对于那些暂时处于后进的学生,幼小受挫的心灵更渴望尊重和理解。如果教师不信任他们,表现出冷漠无情,上课时经常打断发言,代替作答,动辄批评,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常遭排斥、爱护,肯定要求长期得不到满足,那么这些受到教师不良对待的学生,就容易产生自卑,妒忌心理,形成内向、孤僻,或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认为教师看不起自己,从而放弃努力。部分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通常会产生

很铁不成钢的心态,轻则对其进行批评,重则对其体罚或变相体罚。由于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很低,教师在学生面前处于主导和权威地位,小学生对教师的认同

『4』 和信奉心态导致其主要通过教师的评价来形成自我评价。教师的不良对待还是会使学生进而对学习产生消极态度,最引起学生的心理品质和学习效率,行为质量的下降,从而导致厌学情绪和行为的产生。

2.教师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教学方式方法会极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变化快,对某门课程的学习态度通常带有较强的情感色彩,目前有些农村小学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满堂灌 ”、“填鸭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课后则布置大量的作业来迫使学生巩固课堂教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易导致部分小学生对课堂教学感到枯燥无味,对抽象的书本知识产生排斥心理,因而学习积极主动差。同时由于这些小学生在课堂上相对知识没有掌握,则其课后独立完成作业的难度增大。农村小学生家长因种种原因课后不能对其子女进行辅导,则小学生通常会通过抄袭等不正当行为来完成作业以避免教师批评。久而久之,则使学生感到学习指挥给他们带来焦虑和恐惧,厌学心理逐渐产生。

3.学校过重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压力

近年来,人们在对教育目的的理解上出现片面性,一些教师吧基础教育的功能狭隘化,以“应试教育”代替了全面发展教育。学校和老师为了追求升学率,为了给学校带来更好的声誉和利益考试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上课满堂灌,强迫学生死记硬背,提高质量靠做大量练习,课外加班加点来实现。为了提升成绩,学校和老师会买各种各样的辅导资料,把一些难题、偏题及一些竞赛题加进去更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每天都在书山题海中奋战,学生失去了自己的自由空间,每天被写不完的作业压的喘不过气来。还要背负来自家庭和师长的对自己的高期待。长期以往,孩子的个性受到严重的压抑。由于学生自控能力、学习自觉性等限制,这样可能会产生学习焦虑等心理障碍,重负下的孩子习惯于被动应付,主动性、积极性和竞争能力差,对学科厌倦。

(四)社会的不良诱惑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青少年对网络中不健康的东西,电子游戏,甚至打斗、凶杀、恐怖,黄色影碟等不良东西的接触的机会较多,严重侵蚀毒害着青少年的心灵。一些不法分子,为了攒取黑心钱,在校园周围销售低俗的的刊物,设立电子游戏、网吧,让相当一部分学生沉迷其中,这也是造成农村孩子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解决学生延续情绪的对策

(一)学生自我方面

1.增强和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坚定目标

“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这社会生活的法则,在当今社会,如果没有强的适应能力,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纵然智商高也难以适应。学习上难免会有竞争,学习上肯定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可能是一些不会解的题目,可能是一两次考试的失利,来自家长和老师的批评也有可能是来自同学的嘲笑。但要加强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善于调节心理状态,坚定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为什么而?为什么要学?

2.不断探索,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做事要有方法,掌握方法之后做事会更简单,得心应手。学习上也不例外。虽说: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不讲究方法,只会埋头苦练,事倍功半。在学习上也要讲究技巧,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课后花大量时间来学习课堂上的知识,这显然不是好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些学生写作业或背课文时喜欢一心两用,便边写作业边看电视或做其他的事,这样效率一点都不高。有些学生背书可能是在早上的效率好,有些学生可能在其余时间记忆力更好,背书的效率更高。有些学生可能是大声朗读出来的效率更好,有些则是在心里默读的效率更高。所以,学生要掌握一套适应自己学习的方式。

(二)家庭方面:解决农村小学生厌学问题的重要参与者 1.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怀和家庭温暖,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式孩子成长的土壤,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良好的、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家庭氛围,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给孩子起

表率作用,尽量营造一种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家长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怀,身体上的和精神上的,家长要做孩子心灵的对话者。家长尽量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家庭氛围,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是孩子在平等、民主、关爱、和睦的环境下,保持身心健康,精神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让孩子大力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待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孩子,更要切忌急躁,不要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和排名,要看到孩子的有优点,鼓励孩子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可以每周把孩子的作业仔细检查,把孩子的学习情况做出简要记录,并把孩子的作业本收藏起来,过一段时间就拿出来比较一下,经常告诉孩子在学习上有哪些进步,还有哪些不足。这样,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心里有数,信心足,动力强。当孩子在学习时自然地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得到莫大乐趣时,学习自然也变得容易而有乐趣了。

(三)学校方面

1.提升教师的素质,创建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素质普遍不高,学校应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一方面学校应加强教师对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的学习,使教师在教学中懂得儿童心理,选择恰当的教法,激发学习兴趣,并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情绪,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强教师的科研力度,以科研促教。组织教师去发达先进的地区参观学习,采取校校联合,走出去,请进来,举办各种教研活动,开拓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的知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友好和睦的教育氛围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法国教育家欧文曾经说过:“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关心,比他的学识和才能更重要。”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研究新知兴趣。从宏观的大角度认真分析对待每一位学生,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等方面发展他们的长处,利用罗森塔尔的期望效应经常对学生的每一点细小的进步加以表扬奖励。尽量避免因批评过多二带来的负面效应,杜绝与学生产生对立情绪,而对他们的缺点应采取循循诱导的方法,同时处理“量”与“度”的关系,千万不能产生拔苗助长的想法。

2.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丰富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作业要做到当堂完成,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对于学业较差的学生更应该在课堂上给予帮助,辅导也应以感情引导为主,加以适当的学法指导,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训练过程中应有差异意识,实施分层教学,绝不能搞题海战术,要设计综合性的练习作业,切实做不到少而精,使之既具有掌握基本知识的功能,又具有培养技能的一面,从而达到“快速度,低消耗,高效率”的目标。学生也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解决在课堂学习中搞不懂的问题,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另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兴趣课、活动课等教学阵地,让学生在自由、活泼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有关知识,逐步培养求知欲望,从而减轻或消除厌学心理的产生。

3.加强家校的联系和沟通

学校和家庭是教育的两个重要场所,学校的教育要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学校要利用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家庭也要及时向老师、学校反映孩子在家的学习状况和点滴。发现学生出现问题,共同配合,找原因,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并与之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耐心开导,诚恳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避免简单、粗暴、体罚及变相体罚的管教方法。

(四)社会方面 1. 减少社会对学生不良的诱惑,发挥社会的教育功能

为优化社会环境,要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特别是通过内容健康向上的文学艺术、电影电视等宣传作品,让小学生受到积极的影响,并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协同工作,端正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此外,在解决农村小学生厌学问题过程中,学校和家庭还要争取社会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努力净化环境,监督或取缔学校周围的网吧及游戏厅等不良场所。

四、结语

21世纪是高度知识化的社会,只有终身都孜孜以求,学而不厌的人,才能成为新世纪的人才。然而学生厌学既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又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广大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手段和措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在激励青少年认真持久刻苦学习方面探索出更好的途

径。

参考文献:

『1』 荆其诚.简明心理学百科全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125 『2』 李伯泰,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234-258.『3』 张文彬.学生“厌学”情绪分析及思考『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1,(4)『4』 张连云.校园压力与小学生厌学心理『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9)

第二篇:小学生厌学情绪的预防

小学生厌学心理研究阶段性计划

丰坪中心小学

一、指导思想:

在上级重要精神的指引下,我校将继续开展好课题研究工作,努力研究出一套具有科学、实效的学生厌学的方法,消除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使变得爱学、乐学。

二、重点工作:

1、利用周三下午召开课题组研讨会,收集、反馈实验中老师们普遍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分析学生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集思广益,解决问题,保证课题研究的有效推进,活动有确切的目标和内容,做到有记录。

2、继续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培训,本学期进行“充满生命活力课堂的基石”为主题的专题讲座。

3、开展实验教师“关注课堂教学行为,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课题研讨课活动。

4、加强科研成果的整理和积累,学期末每位实验教师要撰写一篇课题研究案例。

三、具体工作安排:

9月份:

1、课题组会议。布置本学期的研究工作重点。

2、实验教师指定个人研究计划。

10月份:

1、“充满生命活力课堂的基石”专题讲座。

2、交流、整理实验教师收集的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材料。

3、实验教师的课题研讨课活动。

11月份:

1、“充满生命活力课堂的基石”专题讲座。

2、研讨课综合场活动展示。

12月份:

1、课题研讨例会。

2、实验教师的研究总结交流会。

3、课题组实验阶段小结。

第三篇: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定稿]

浅谈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当前农村小学生的厌学现象相当普遍,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上课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消沉、不安、逃学、懒学并想辍学。厌学现象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和成长,而且也严重阻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消除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厌学现象,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就成为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学生厌学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

一、家长的过高要求与期望;

二、缺乏必要的关心和辅导;

三、师生关系不良;

四、学生自己的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那么如何矫正这些不利因素,帮助孩子们重回正常的学习轨道呢?本文试着从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宽容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教师要树立新型教学观,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等几个方面作一番论述。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厌学 原因 对策

在当今这个复杂纷繁的社会里,人们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一刻也不敢放松自我,拼命学习,拼命工作。紧张、繁忙、竞争的气氛也同样笼罩中小学校园。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师不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片面追求分数;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致使那些脸上写满稚气和青春的孩子们,背负着成年人的沉重期望,经过了一天的学校生活,疲惫不堪地回到家中,大人们都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电视节目,而小小的孩子还要伏案对付那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习题,电视中精彩的节目对他们来说只是周末晚上的奢侈享受,孩子们的负担实在太重了。于是,有些孩子开始厌学。他们对学习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上课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消沉、不安、逃学、懒学并想辍学。厌学现象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和成长,而且也严重阻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消除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厌学现象,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就成为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厌学症产生的原因分析。

1、家长的过高要求与期望是产生厌学的重要原因

社会竞争日益增强必然会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学生成绩的高期望没有减弱的趋势。有一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抓得特别紧,“要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将来考上一所好学校”是孩子接受最多的信息。这使得学生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围困着。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百般挑剔,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责骂痛打孩子,使之产生强烈畏惧心理,而迁怒于学。久而久之,把本来饶有兴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

?2、缺乏必要的关心和辅导是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

现在农村大部分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有的孩子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一起,还有的将孩子托付亲戚、朋友。这些孩子他们得到的仅仅是生活上的一些帮助,缺乏心灵上的沟通与理解。也有一些家长收入比较稳定,生活有保障,由于家长在外从事繁重的体力工作,回家又要忙于家务很是辛苦,他们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很少了解孩子的思想,认为只要将孩子的吃、穿照顾好就行了。他们对孩子娇生惯养,生活上照顾无微不至,孩子养尊处优,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依赖生活,而学习上又无人辅导,思想上又无人关心,天长日久,孩子怕苦怕累,遇到困难绕道走,失去依赖就寸步难行。

3、师生关系不良也是产生厌学心理的关键。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由于老师希望看到学生好的一面,对于学生出现的失误总感到失望或沮丧。特别是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显现出厌烦的情绪,因此会出现对学差生有时会有鄙视的眼光。从问卷中的另一题看“被老师冤枉而受批评”有的占27%,这个结果说明由于多数学差生平时在纪律方面犯错较多,有时老师会先入为主不弄清事实冤枉了一些学差生,这样的劣质情绪传染给学差生, 会加剧他们产生讨厌老师、讨厌学习的厌学情绪,从而产生厌学。

4、学生自己的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

有一些学生由于性格原因,在班级里人际关系差,经常与同学们吵架甚至打架,最后同学们都不喜欢他,感到在学校没意思,如果老师和同学再对他们冷漠,他们就会更感孤独和不安,不良情绪甚至厌世情绪就会产生。有的教师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动不动就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们形容这样的教师是:“枯燥的语言,古板的眼,冰冷的心,冷漠的脸”。师生之间毫无感情,学生见了教师如同老鼠见了描,教师与学生毫无向心力,导致学生对他所教课的离心力;亲师才能重道。不可否认,一些学生的厌学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失误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对学习差的学生缺少耐心和关爱。在小学生厌学的趋势中,不良师德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

总之,问题是多方面的,但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落后了、厌学了。看到这样的情况,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天职是教好书育好人,所以,对他们的矫正,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二、纠正厌学心理的对策

(一)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由于学习上连续失败,对学习丧失信心,产生厌烦感;有的是由于学习内容枯燥、学习方式简单重复、学习任务过重,导致对学习不感兴趣,产生厌烦情绪;有的是由于对教师或家长有抵触情绪,一提起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有的是由于自己受到了其它诱因如网络的影响,开始厌恶学习„„发现学生有厌学情绪,要用多种方式进行教育,如找学生谈话,家访,调查等方法,找出原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转变他,使其消极思想转变为积极因素,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从而树立热爱学习的思想,解除厌学情绪。???

(二)加强与家长的交流

只有经常和家长交流,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社会背景,同伴背景等。这里,老师和家长交流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这个学生。因此,交流的时候不要老去告状,不要总拿这个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而是要告诉家长,这个小孩在学校哪点特别好,比如说他每次都按时擦黑板。家长回去表扬了孩子后,他就会对老师产生良好的印象。以后老师做工作时也能更方面一些。就是说老师不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还要帮助家长去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三)宽容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由于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的不成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过错行为,甚至经教育后仍重复犯错。对这些学生,我采取宽容的态度,耐心地帮助。如我班有一位厌学生黄某有段时间上课经常迟到,我并不指责这一位同学迟到,而是在课间悄悄的把他叫到一边,问清原因,然后针对原因,耐心的教他睡前调好闹钟,并提醒家长记得叫他按时来校。这样一来学生对我也有了好感,每天也记得按时到校了。我的宽容尊重了他,他易于接受,他就能在教师的殷切期望下自觉地向先进看齐。在教育过程中,只要我们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多关心他们,采取宽容的态度,用激励教育,学生的身心就必定能健康地成长,才能真正帮助那些厌学的学生。

(四)教师要树立新型教学观,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观:教——教会学生学习:学——学会如何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此外,学习时间过长,学习任务过重,也是学生腻烦学习的一个主要原因。要看到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除了学习之外,他们还需要休息和娱乐,因此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完成适量的作业后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活动,去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告诉我,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厌学的后果是可怕的,可是厌学的学生并不是无可救药的。转变学生厌学心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不可急于求成,甚至半途而废。“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能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并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合力,相信我们的工作就不会白做,辛勤的汗水终会浇灌出美丽的鲜花。

第四篇:农村小学生厌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及对策

清水县郭川学区 郭德戬

近年来,由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学校布局重组,农民的经济观、教育观逐步发生变化,另外,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就业不容乐观,致使厌学情绪在不少学生中滋长、蔓延,即便是小学,也是如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多,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经济观、教育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考上大学和考不上大学都一样能到城里挣钱的思想给农村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学习无用”的思想,家长观念的影响以及社会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致使小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严重的甚至旷课逃学。

一、农村小学生厌学的表现

(一)在学校里的表现

当前,在许多小学里经常听到老师说某某学生不是笨,不是学习能力差,而是懒,不学,其实这就是厌学的表现。小学生的厌学现象在学校里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到校比较迟。要么经常踩着铃声进教室,要么常常迟到,这些同学起床后,洗脸、收书包、吃早点动作都很慢,出门后在上学路上也是东张西望,边走边玩。

2、到了学校也不会马上拿出书来读。而是和周围同学说几句话,即使拿出书来,也是慢吞吞地翻,边翻边看同桌读哪里,他也跟着读那里。甚至眼睛在东张西望,嘴里却在朗朗上口。

3、课堂上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够集中,思想易开小差。上一会就左顾右盼,几乎不会主动回答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也很少参与,同桌讨论他一般只听不发表意见、观点。不管老师如何问就是不吭声,布置的课堂作业要要么混着不做,要么混到下课后抄同学的,再不就是课堂上抄同学的,抄不到就乱做,测验各科几乎不及格。

(二)在家里的表现

小学生的厌学现象在家里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平时观察,凡是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一般在回家的路上不是这儿逗留会,就是那儿磨蹭会,回家都比较晚。

2、回家后经常就书包一扔看电视,还有少部分学生会被父母牵上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3、等家长问作业做完没有时,他才会拿出来做或是去问同学做哪里,甚至有时候他就说没作业。或者草草了事谎说完成了。

4、做家庭作业时如果父母在旁边监督的话,作业还基本认真,如果父母没有时间监督的话,就一塌糊涂。甚至干脆不做。

5、老师布置的非书面作业从来不做,对父母就说没有作业。当然,在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当中也有极少数同学在家还比较听话,是个乖孩子。可是在学校表现就不怎么样。

二、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枯燥乏味的教学与教师行为的失范导致了学生厌学。

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是引起小学生厌学最直接的原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老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枯燥无味。教育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一味的注重学习成绩,偏爱成绩较好、配合自己的学生。讨厌叛逆性、经常违反纪律、不听话、成绩较差的学生。处理学生的矛盾时难以做到一视同仁,对自己喜欢的学生网开一面,而“问题学生”则不问青红皂白就进行惩罚。学生产生反感,就不会认真对待教师所教的课程。

(二)学生困难、成绩不良与人际关系障碍导致自信心缺失。

还一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时遇到困难多没有及时克服导致基础不牢,课堂上不容易听懂,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效果愈来愈差。在学习中感觉困难,举步维艰,让他们惧怕学习,自信降低。一部分小学生从小学习就失败,很少成功过,他们已放弃学习,虽然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认定自己反正学不好而变得沮丧。也就是说,学生最初只是不会学习,没有掌握基本学习技能而已,并非教师眼中彻头彻尾的懒汉。

师生关系也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情绪。有些学生因为长相、穿戴不好、学习不突出、没有家庭背景等原因受到教师的歧视。也有一些学生很安静,比较听话,不惹是非,在生活与学习中暴露的问题不明显,不易引起老师的注意,成为长期被教师忽视的群体。缺乏与教师之间积极的情感交流,对教师反应冷漠,对班级活动和同学交往也失去兴趣,丧失自信,对一切都感到索然无味。而经常受到教师批评、处罚的学生与教师关系更是紧张对立,他们反感或害怕教师,这种消极的情绪也会蔓延到学习当中。

(三)繁重的课业负担与过度学习使学生产生厌倦。

老师布置作业太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太高,再加上一些家长把一些家务活分给孩子。学生经常是干了这门,再干那门。负担过重抹杀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特别好的对学习有兴趣,不觉得负担重,少量不学习的也不觉得重。感觉负担重的是中间一大部分,他们特别想考好,却难度太大,导致被动负担多,而主动学习少。

(四)师长高度热情与背后的冷漠造成小学生心理落差很大。

家长与教师把学习看得高于一切,赋予高度的热情,为了让孩子搞好学习,将生活中所有一切都包办代替,一味的让孩子学习学习。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却不顾孩子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过高,不容许有任何懈怠,一旦孩子无法在学习成绩上达到自己要求时,家长就容易心理失衡,粗暴对待或悲观失望,不是棍棒相加就是百般辱骂,这会造成学生对学习的恐惧感,失去信心,容易否定自己,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倦。有些同学在遭遇困难时不仅得不到帮助,还遭家长的责骂、教师的批评,因此感觉非常无助,对自己产生怀疑。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讲,家长和教师是他的“重要亲人”,如果反复对其倭化和贬低,其自尊和自我期待就会被像刀一般锋利的诿化语言斫削。更可怕的是,当老师诿化一些学生时,其行为和态度也会影响其他学生对这些被贬者的看法。在中小学阶段,同伴生活在儿童成长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超过老师和家长的作用的趋势,如果被同伴排斥,那将是“天塌地陷”的感觉,造成小学生心理落差变大,进而产生惧怕学习、害怕失败的心理。

(五)学生不能有效参与学习互动,学习处于观望状态。

由于教师不能及时因材施教,没有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没有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反,无论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高,也不可能顾及到所有学生,无论老师多有爱心也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同学,更不用说要帮助学生解决个人的学习困难了。绝大多数的同学不能参与到学习互动中去,渐渐地部分同学逐渐习惯了观望的态度,成为学习的旁观者,不再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六)小学生的自身因素为小学生厌学提供了可能。

发生认识论认为,学生认知水平影响了学习兴趣。学生间学习水平差异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增大,学生成长过程,既是所有学生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间学习水平差异不断分化的过程。学生自我评价方式从他评走向自评。他们开始质疑老师评价,教师评价不再是唯一权威,这使他们不再仅仅为追求教师评价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三年级开始,儿童道德判断进入可逆阶段,学生不再无条件地服从、信任教师了,对老师的要求随年级增高而逐步增加。不一定都听老师的话,当然也意味着对老师的要求有时不予配合,甚至是我行我素。

综上所述:学生的厌学心理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除此之外还有不良的学习环境、方法、习惯和兴趣的缺乏使得小学生迷失学习方向,失去学习兴趣,心理包袱重,以至出现了“厌学”现象。

三、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对策研究

针对上述现象,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如何帮助学生清除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回归正道,从而健康自信地学习、成长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校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教学方法,把研究性学习引进课堂,让学生全过程参与教学,在参与中获得成功。

农村小学的教师需要转变观念,需要把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里,就可以给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个性自由伸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实践证明,依据学生的智力高低范围,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构建知识网络,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激励自己,获得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对成功的认同,首先是基于自己的价值观,他们只要承认自己成功了,就会得到一种愉悦;如果教师也认为他们成功了,这种愉悦感就加强了;如果同伴也认为他成功了,这种成功感就更加强烈了。所以,我们改革教育教学的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极为重要。它会使学生的乐学情绪明显增加。

(二)教师、家长要有正确的评价观,为孩子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

学校、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家长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对分数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受父母和教师对分数的态度影响,教师、家长对学生分数不客观、不正确的态度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其正确的学习态度的形成。因此教师、家长首先要形成正确的评价观,认识评分的意义,对学生获得的分数持积极的态度,切不能对于一些不能达到老师、家长所谓高分的学生,以挖苦、讽刺、打击的消极态度对待他们。特别是教师,应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做人的引导,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能一味的注重分数。

作为家长也应正确看待学生的学习,学习成绩的差异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的成功,应从长远看,而不是一日一时的分数,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总之,要使孩子能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学校、家庭要给他们创设一个适宜他们个性、智力发展的民主、宽松、愉悦、和谐的外部学习环境。

(三)老师尽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过高的学习要求、过重的作业常常使学生精神紧张,身心俱疲。只有减轻学生负担,相对地压缩学习时间,才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习不是机器,他们也需要休息。这也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社会、学校及家庭要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通过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

(四)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厌学的学生通常表出自卑,要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重拾对学习的信心,只能从思想根源上下手,彻底转变对学习的观念,客观的认识自己的生存意义。首先,赏识教育很重要,不要忽视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教师和家长要用:“你真行”、“你是好样的”之类的话多激励孩子,使孩子树立向上的信心,鼓起前进的勇气,大胆地往前走。孩子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要用放大镜来看孩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不要总是抓住缺点不放,让孩子在不断的鼓励和肯定中增强自信心,对学习产生兴趣。其次,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成功。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而笔者要说:在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上“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多次失败,会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丧失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我们应该千方百计地让孩子尝试成功,获得成功,“跳起来就能摘到桃子”。教师可运用“成功教育”手段,如在讲新课的头一天,先给后进生讲一遍,着重指出重难点,第二天上课时,让孩子能积极举手,成功回答出问题,或者给学困生提一些简单易答的问题,这样他们的信心就足了。学生在成功的基础上不断获得新的成功,在小成功以后获得大的成功。成功越多,兴趣越浓;兴趣越浓,自信心越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孩子就乐学、爱学、会学,这为孩子一生的学习开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总之,矫正小学生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改革,确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注重心理辅导,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农村

小学生

厌学现象

对策

第五篇:小学生厌学情况的研究

《关于小学生厌学情况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概念界定

(一)研究背景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2003年诊治了300多位学生,80%都有厌学的情绪障碍。

▲来自北京部分中小学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小学厌学率达到30%,而实际情况比这个数据还要严重。

▲中国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一课题组对两所中学的调查显示,59.3%的学生有厌学情绪。

▲《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完全手册》指出,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学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潜在的问题,一旦造成厌学的客观条件对其产生作用,便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有专家建议,在评价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的标准上,除了看各种升学率外,有必要引进“学业厌学率”作为评估指标。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单树增认为,学生厌学主要表现在知识障碍和人际关系障碍,这会成为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当前,厌学不仅常发生在学习跟不上的孩子身上,有很多成绩不错的孩子也厌学。

从上述材料不难看出,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青少年学生中的厌学现象越来越突出。厌学造成的直接危害是影响青少年的自身成长。正值发育成长期的青少年是社会化的最佳期,个体成长所需要的知识技能、道德品质,个性品质都在这一时期奠定基础,失去了这一时期,几乎可以说失去了整个一生。

由厌学引起弃学,更是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研究表明,青少年犯罪中,辍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大。因此,预防和矫治学生的厌学行为是一个十分急迫的任务。

我校学生来源复杂,有来自机关干部的;有来自教师家庭的;有来自民营企业主家庭的;也有来自临近市区的农村孩子。他们的家长受教育的程度参差不齐,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千差万别。学生的学前教育、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相差极大,这就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诸多不便。虽然我校学生中有严重厌学现象的学生不多,但或多或少存在厌学情绪的学生却并非个别。如不及时矫治,他们的厌学情绪会越来越强烈,甚至有可能影响他们一生的学习。

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关于小学生厌学现

象的研究”这一课题,试图通过调查、观察,分析产生厌学情绪的根源,并找到矫正的路子,重新点燃他们学习兴趣的火花,走出困惑,重树信心,变“厌学”为“乐学”,为生命奠基。

二、理论依据及研究原则

(一)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

古罗马的昆体良(M.F.Quintlianus)是一位教育理论家,他非常重视家庭、学校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在学校里,紧张的智力活动与游戏、休息应交替进行,对自卑、脆弱、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教师应多加鼓励,避免体罚孩子,充分考虑孩子身心健康,15世纪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Vittorino)主张,应该创造幽雅的校园环境和宽松的课堂气氛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他把自己创办的宫廷学校取名为“快乐之家”,校园地处郊外湖滨,四季花香,绿草如茵,校园内孩子的生活充分自治,教师的教学手段生动有效,教育目标旨在培养精神、身体、道德都充分发展的人,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孟子、荀子、汉朝的王充等就学习心理也有不少精辟的阐述。这些早期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对我们的研究很有启发。现代教育理论提出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不强迫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学得开心,才会喜欢学习。

2、心理学理论依据

《心理学》指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也就是学会学习。(具体见《小学生心理学》)学生只有既“会学”,又“爱学”,才能使学习活动高效而顺利地进行。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针对学生厌学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愿意学、乐意学。

3、积极心理暗示理论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习理论创始人班拉图认为,人总是按照他自己的估计,他自己头脑中的自我形象去行动的。他认为当一个人内心有了一个非常高大、非常

健康、非常良好的自我形象时,他的自身素质便会提高,他的行为将越来越走向健康和阳光。

教育之为教育,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马克思语)积极心理暗示是遵循学生心理特点,运用教育教学不同的载体和渠道,探索、激发、挖掘学生自身内在的教育潜质,变心理的被动承受者为心理的积极自我维护者和积极应对者,进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做到自悟、自导,形成一种有针对性、实效性、具渗透特点的 “心理生态效应”,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提高教学效率,塑造学生的自我教育人格。

(二)研究原则

1、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对学生厌学现象的分析与研究中树立系统观、整体现,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因素,透过各种错综复杂的现象从中找出主导性的因素与线索,从而作出更有效的决策。

2、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要求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始终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动态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小学生,力求通过动态考查把握学生出现厌学情况的来龙去脉和问题症结,不能静止地看待某些表面现象或行为表现,应由果溯因,以动态的视野寻求其心理机制的运行和外部影响的发展脉络,防止用僵化的模式去分析研究。

4、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分析与研究中,既要重视心理学方法和技术的使用,又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方法和技术,以利于发现厌学的根源,采用有效的措施。

5、指导性原则

教师在找到学生厌学的真正原因,作出正确的判断之后,要组织力量(或家长或老师或其他重要人物)对研究的对象进行必要的指导与教育,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解决问题,走出困境,更好地促进他们发展。

6、异同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研究中,既要注意掌握对象的一般心理特点和行为发展规律,又要充分考虑年龄差异、性别差异、知识水平差异,理解接受能力差异、家庭环境差异等影响,努力做到共性、个性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7、保密性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对学生的谈话内容结果予以保密,强调对研究对象的人格与利益的关系,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证。

8、主体性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和尊重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自觉和积极性。

9、寓教于乐原则

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形式,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学习。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应用

1、专家引领

关于对厌学问题的调查,目前尚无现成的调查问卷可供选用。这就要求课题组成员白手起家,设计出相对科学、实用的调查问卷。为此,我们专门请长期在黄岩中学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林晓波老师作讲座,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心理健康测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完全手册》、《人际关系心理学》等专著,为设计高质量的调查问卷作准备。

2、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有人曾经作过调查,发现“老师自认为爱学生的”比例远远高于“学生以为老师爱自己”的比例,可见,老师的自我感觉和学生的真实灵魂是有出入的,搞厌学问题调查问卷不以生为本,闭门造车,是很难触及学生的灵魂深处的。

①引导学生自己设计调查问卷。

广大学生的力量是无穷的。课题组决定采用评选“最佳问卷设计”竞赛等形式,激励所有学生参与到问卷设计中来。当然,这项工作对学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它需要老师的点拨和引导。如:教师可作以下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学习吗?你觉得是哪些原因影响了你对学习的爱好?请按照主次分别用A、B、C、D表示。”

在课题组成员的调动下,全校近千名师生积极参与调查问卷的设计,他们的问卷真实、朴实,是他们内心想法的真实流露,这些原生态的东西为课题组成员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材料(见附件一(1))。

②提炼问题和选项

这项工作分两步完成。先由各班分头进行(见附件一(2)),再由课题组所有成员集中讨论定稿。学生设计的调查问卷虽然重要,但直接用来进行调查显然不行:手法上显得稚嫩,内容上显得繁杂,选项有失冗长,它需要教师在仔细阅读调查问卷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浓缩和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在格式上尽量做到统一,规范和美观。最终,问卷调查决定采用选择题形式,涉及考试、作业,老师及其它方面,共计20道题,各题4个选项,另一个空白选项(见附件一(3))

③实施问卷调查

课题组对四—六年级共计12个班,六百多名学生先后实施了问卷调查,逐项统计、分析,基本摸清了学生的真实想法,暴露了当前教育的主要问题,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④修改调查问卷

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删除了一些选项。如题11,“你认为一个好老师最要紧的是具备什么?”原选项A“年轻漂亮的外表”选者寥寥,不具备广泛的代表性,即予删除,代之以“有爱心”。

合并,增添选项。如题15,“你认为对你学习帮助最大的人是谁?”将选项A“学校老师”和D“补习班老师”合并为“老师”,根据学生在空白选项上的填写情况增添了“我自己”这个选项。

补充完善选项。如题20“你觉得现在学习中最大的烦恼来自什么?”不少学生在空白选项上填上“作业太多”,而这实际上可归入选项A“升学压力”,我们把选项A加以扩充,改为“作业负担和升学压力”,使其意思更为明晰(修改后的问卷见附件一(4))。

⑤再次实施调查,对比研究

为突破地域的局限,我们还对兄弟学校——黄岩区东城街道中心小学六年级两个班进行问卷调查,逐一统计各选项所占百分率,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结论:

因具体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同,学生情况的差异等原因,在个别选项会出现较大差异,但整体上看,情况是相似的,说明我校存在的问题实质上也是我区小学应该共同面对的问题。

2、对策

根据以上调查分析,我们觉得在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关系:亲和力关系;堵和疏关系;专与博关系;欣赏和要求的关系;严与实关系„„我们在上述关系的处理上都作了认真的研究,尤其在欣赏和要求关系;实与活关系上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1)处理好亲和力的关系

老师应张开爱的翅膀,以情感人,为学生营造出愉悦的暗示氛围。

多一点慈爱、欣赏。教师要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对话。要与学生友好相处,这样孩子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交往中。师生之间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多方面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和孩子们成了合作的伙伴。

多一点信任、期望。老师的期望是学生成功的动力,每一个学生都应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积极期望,对自己尊严、权利、灵感和积极性的尊重。哪怕是最差的学生,也不能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落伍”,禁止一切有损学生尊严、人格,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话语。

当然,关爱不等同于溺爱,尊重不等同于迁就;宽松不等同于放纵。要处理好亲和力的关系,必须要做到对学生严格要求,行为却不能粗暴;批评要讲究方式方法,使学生易于接受而不伤自尊。

(2)处理好堵和疏的关系

如果对学生的学业不良行为一味禁止,而忽视了必要的心理疏导,学生的学习压力得不到释放,就会对学习产生逆反情绪,催生厌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谋求心灵的契合。

教师要学会倾听。要做孩子们忠实的听众,认真地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随心所欲、手舞足蹈、甚至离经叛道地畅谈自己的见解,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听,适当地作些点拨。

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局限,幼稚和无知是在所难免的,对这一点,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如果发现学生的见解是片面的、错误的,甚至是荒唐可笑的,就予以斥责、甚至嘲笑,那么学生无拘无束的、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心态将从

这一次次的斥责、嘲笑中逐步消失。对于学生的幼稚、无知,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摸索他们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犯错,说出不同意见,允许学生保留意见,不惟上、不惟

一、不惟我,真正放开学生的手脚。

随着我校网站的不断完善,为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由于计算机所独具的迅捷、隐蔽、共享等特点,它成为学生自由倾诉、获得理解和救助的最佳方式,也为学校和家庭动态了解、积极预防提供了可能性。

在对有厌学情绪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我们采取这样一种方式:认真倾听孩子的表述,然后将我们对孩子的准确理解传达给孩子,而不加任何评判。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极大的尊重和一种安全感,从而对老师产生好感和信任,以为老师与他同在。孩子在得到充分的理解后,对进一步干预就不容易产生勉强和抗拒。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对自己进行探索和评估,从而提高自己,并向他们自己挑战,走出困惑,重树信心,重新点燃学习兴趣的火花。

(3)处理好欣赏和要求的关系

下载农村小学生厌学情绪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小学生厌学情绪问题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生厌学情绪研究开题报告101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重点课题《学校心理素质养成教育研究》(0908938A)《初中生厌学情绪研究》 《开题报告》伊春市西林区第一中学初中生厌学情绪研究开题报告 伊春市西林区......

    “小学生厌学情绪的预防”课题研究阶段工作计划

    “小学生厌学情绪的预防”课题研究阶段工作计划 临沂湖南崖小学初淑珠一、指导思想:在罗庄区教科研重要精神的指引下,我校将继续开展好课题研究工作,努力研究出一套具有科学、......

    农村初中生厌学情绪珠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研究方案

    《农村初中生厌学情绪的成因及转化对策应用研究》 研 究 方 案 主研:赵友梁 王宇明 马治淮 贺劲松 付丽华 一、课题的界定 农村初中学生:县城以下的乡镇初级中学学生。 厌学......

    农村初中生厌学情绪珠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研究方案

    《农村初中生厌学的成因分析及干预策略研究》 研 究 方 案 主研:赵友梁 王宇明 马治淮 贺劲松 付丽华 一、课题的界定 农村初中学生:县城以下的乡镇初级中学学生。 厌学:是指......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云南省广南县篆角乡中心学校陈福光在广南县“举全县之力,攻‘普九’之坚”“‘普九’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特殊日子里,全县各乡镇......

    农村中学生厌学的研究

    农村中学生厌学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目的及意义: 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农村中学生厌学现象日趋严重。厌学的学生除了影响自身发展外,还极有可能会影响周围的学生,从而影响......

    当前小学生厌学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当前小学生厌学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2012年6月25日) 厌学一般是指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产生厌倦感、失去兴趣、持冷漠态度,甚至产生厌恶逃避 (如逃课、辍学等)当我们说一个孩......

    《小学生厌学情绪的预防》开题报告

    《小学生厌学情绪的预防》开题报告2015-12-31 1 手机版一、课题名称“小学生厌学情绪的预防”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据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约有7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