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迎接孩子的青春期”家长会上的发言

时间:2019-05-12 03:4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迎接孩子的青春期”家长会上的发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迎接孩子的青春期”家长会上的发言》。

第一篇:在“迎接孩子的青春期”家长会上的发言

在“迎接孩子的青春期”家长会上的发言

作者:一叶一沙

首先非常感谢班主任罗老师和各位家长们,给我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前天接到罗老师的电话,让我在家长会上发言,我第一反应是很紧张。因为六年来,一直是罗老师在细心照顾、帮助我的孩子和我,从来没有让我做过什么。第一次接到老师交代的任务,生怕完成不好,辜负老师的信任。但是,罗老师给我的命题又让我很兴奋,她让我讲一讲如何关注孩子的思想变化、如何想办法解决问题,特别是我们的孩子即将进入青春期,家长应该如何应对……这让我觉得罗老师真是深谙教育的精髓——提前做好准备,迎接孩子的成长。所以,我觉得这是一次很值得珍惜的机会,一方面能促使我自己认真学习相关知识,为更好的度过孩子的青春期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如果我的分享能够使大家有一点点收获,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我只是小学一个普通孩子的家长,在教育青春期的孩子方面并没有多少实践经验。曾经也因为和孩子沟通不好而感到非常困惑和迷茫。后来是在罗老师等好老师、好朋友的帮助下,读了很多家教方面的书,又通过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考试,这才感觉到教育孩子是一件多么细致多么需要学习的工作。以下是我的一些读书体会,今天和大家分享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青春期的孩子的特点

下面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名字叫“90后的坏女孩”,时间约30分钟。

90后的坏女孩_clip(2).flv

看了这段视频,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受,而我最强烈的感受是这一句话:“我们90后的孩子,真没有一个愿意学坏!”对此,我深表赞同。90后坏女孩的那些不好的行为,其实是孩子在青春期都有可能出现的典型特征,只是她身上体现得更为集中。90后坏女孩,现在已经19岁了,刚刚度过12-18岁的青少年期,在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她的生活已经走上正轨。而我们的孩子,是所谓00后,即将进入青春期。

从视频中女孩的转变我们可以看到,不管青春期的孩子行为有多么不可理喻,只要引导得法,他一定会回到正轨。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坚定地相信这一点,真是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只要教育引导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有很好的未来。

如何教育引导青春期的孩子?首先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孩子12-14岁,身体发育上进入青春期,心理发育上也进入第二次反抗期。由于身体和心理的成长发展速度不一致,青春期的孩子出现暴力、敏感、情绪化、叛逆甚至严重的会有自杀倾向和行为,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人的个性将在这一时期初步定型,很多心理问题也会在这一时期显露出来,并将影响其一生的心理发展。如果这一时期,孩子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那很容易演变成孩子的性格缺陷,并影响孩子一生的生活和幸福。童年时期的孩子特别崇拜父母和老师,认为他们的话全部都是对的,有一套别人帮他们建立的价值体系在指挥他们的行动,孩子的心理一般比较平稳、思维简单,没有什么烦恼。而青少年开始运用抽象思维能力,能提出合理可行的假设并进行验证,知道事物的发生有多种可能性。以前由外界(包括父母、老师、传媒等帮他们建立的一套价值体系开始逐步受到他们的重新评估、判定。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发现旧价值体系里面的一些东西是错误的或不合理的,于是他开始怀疑这套旧的价值体系,父母和老师的权威地位在他心目中也慢慢下降。这会使他常感到矛盾,体验着焦虑。青春期的孩子,表现出来莫明的烦恼、脾气大、爱冲动等等特点,其实是一种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也是成长所必经的过程。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心情,要比儿童时期更宽容、更关注孩子的心理世界、更注意交流的方法。

二、父母如何引导青春期的孩子

(一)沟通技巧

由于青春期孩子很明显的特点是孩子变得不愿和父母交流。对于孩子这种不愿交流的情况,如果父母放任不管的话,那么孩子很容易误入歧途,有的孩子甚至会因为一直得不到正确的指导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陷越深。因此首先给大家说点沟通技巧,做父母的要努力打开孩子的心门,使青春期的孩子也能够和父母做深入的交流。我介绍一本书给大家,书名是《7-8年级改变孩子一生的关键》,是一些从事教育多年的老师们共同编著的。我在读的过程中,觉得很有收获,现在就和大家分享其中的一些内容。

1.认真倾听是有效沟通的开始,不要马上反驳孩子的观点,而是要接纳孩子的情绪,教会孩子控制情绪,合理的表达愤怒。很多时候,孩子向家长诉说,仅仅就是想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并不想要得到家长的帮助,所以在听孩子诉说的时候,家长不要想着要指点孩子。如果一定想给孩子提出建议或者帮助,要先征得孩子的同意。家长只要扮演一个耐心倾听的角色,孩子的心情就会平静下来,自己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选择合适的沟通场所和时机。古代父母对孩子有“七不责”。

1、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

2、愧悔不责: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了。

3、暮夜不责: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此时责备他,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

4、饮食不责: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我自己对这一点就深有体会。

5、欢庆不责: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人高兴时,经脉处于畅通的状态,如果孩子忽然被责备,经脉就会立马憋住,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很大。

6、悲忧不责: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7、疾病不责: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他。生病是人体最脆弱的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这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这七不责,是对所有父母的要求,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更要特别注意。

3.增加与孩子共同做事的机会。关注孩子正在关注的事情,做孩子的“粉丝”。比方说孩子喜欢周杰伦,喜欢漫画书,您不能一味排斥,而是也要去了解,去学习,这样才会和孩子有共同的话题,才能创造出交流沟通的机会。比如和孩子一起去书店选书,与孩子共同听歌,让孩子一起帮忙做家务等,找到一件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与他们一起做,重点放在活动上,一边活动、一边交谈,双方也不必相互看着对方。这种非面对面的谈话方式会让家长和孩子都感到轻松自在。家长与孩子的谈话内容,最好是根据孩子的个性和特点进行,多一些如何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等。

4.增加与孩子使用非语言沟通的频率。语言学家艾伯特﹒梅瑞宾有个著名的沟通公式:沟通的总效果=7%的语言+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因此,正确的非语言沟通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孩子对父母说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应该用专注的神情来面对孩子,放下手中的家务,给孩子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给孩子一个充满爱意的拥抱,或者亲切地拍拍孩子的肩膀,都会让孩子产生无穷的信心。

5.向孩子说说自己的心理话。做父母的都知道,养儿方知父母恩。人到中年,进入了人生中最忙碌的一段时期。家长不仅要了解孩子,也要让孩子了解自己。只有双方互相理解,才能更好的度过孩子的青春期和自己的更年期。家长向孩子说说心里话,要找好时机,不能不讲,也不能动不动就说。只有让孩子了解了家长的一片苦心,孩子才懂得家长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好,才懂得好好与家长相处,才懂得去关心、疼爱家长。这对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很重要。如果到了这个时期,孩子还不懂得去理解、关心自己的父母,他长大后与他人相处就会成为问题,也会成为孩子成功路上的一大障碍。

6.与孩子的好朋友保持沟通。青春期的孩子很奇怪,心里有事情,宁愿讲给陌生人听,也不愿意讲给父母听。国外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12岁以前的孩子很愿意和父母交谈他们的想法,但之后却有明显的变化,尽管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一如既往,但孩子有了问题和想法,他们更多的会和朋友交谈。青春期的孩子是很注重朋友的,他们很愿意帮助朋友解决问题,尤其是当朋友把心事告诉他们之后,有时他们甚至会主动地帮朋友解决这些问题。父母和孩子的好朋友保持沟通,就会多一个了解孩子心理变化的渠道,为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打下基础。

(二)升初中前的指导

1.我们的孩子即将进入初中的学习阶段,在升学之前的这段时间里,父母的正确指导可以帮助孩子更快适应初中的生活和学习。书里介绍了这样一位妈妈,孩子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她都会阅读大量的教育书籍,她是这样做的。(p006页)

在孩子升入七年级之前的那个暑假,她有意与孩子沟通:

“你说到了七年级之后,要学的科目将近十门,比以前都要多一倍了,你会感觉有压力吗?”她好象无意间与孩子提到这个话题。

“对呀,妈妈,到时候这么多科目我要忙不过来怎么办?”孩子也有点担心地说。

“不过我问过那么年级比你高的同学们,他们说如果在学习时能够做到有所测重,就会轻松很多。比如在自己擅长的科目上少花时间、在自己不擅长的科目上多下点工夫等,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妈妈轻松地说。

“这些问题我要和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去探讨一下。”孩子认真地说。

从小学六年级升入初中,虽然孩子的年龄只长了一岁,但孩子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初中知识难度的突然提升、初中科目的增加、初中老师教学方法的改变等,都有可能使孩子产生不适应的感觉。但如果家长提前把这一切告诉他们,并为他们推荐可行的解决方法,那孩子面对这些问题时,就会从容得多。

2.家长还可以利用初一这个“新开端”,让孩子重建信心。小学的学习和表现都已经成为过去,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如果家长能在此时帮助孩子建立了“我一定要成为一个优秀孩子”的信念,初一很有可能成为孩子人生的转折点,成为孩子人生中最值得回味的一段时间。

3.教孩子学着列学习计划。孩子刚刚升入中学,往往会陷入迷茫之中。如果此时父母能够引导孩子列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孩子就不会再为科目繁多而忧愁。

4.要与老师和孩子都多交流。升入初一后,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要经历一个适应期。孩子们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这个适应期短则半学期,长则一个学期。为了帮助孩子快速度过这个适应期,家长首先要做到与孩子和老师多沟通。因为在新学期刚开始的时候,老师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初一刚开始那段时间,班主任是最忙的,还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每个孩子的心理。因此,这段时间,家长只要发现孩子的情绪或心理有不对的地方,就应及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及时沟通。

三、最后的话

前面说了这么多技巧,也许有的家长会说,我一天忙工作,忙家务,哪里记得住这么多条条框框。我觉得也是,中年人在事业上都是骨干,在生活中上有老下有小,确实很辛苦。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有什么事情会比孩子的成长更为重要呢?不管你担任了多重要的职务,你最终会退休的。不管你积累了多么巨大的财富,你最终是带不走的。只有做父母这一职务,你永远都不能退休。即使你离开了这个世界,还有你的孩子,他会留在这里,怀念着和你曾经共度的点点滴滴。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根源于爱,而爱是永恒的。如果你记不住这么多沟通的技巧,其实也没有关系,教育就是爱,只要你会爱孩子,就足够了。

可什么样的爱,才叫会爱呢?

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很长时间。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很爱孩子、很关注孩子的成长,但是在孩子读2-3年级的时候,孩子感受不到我的爱。他以为,妈妈只爱那个什么事情都能做得优秀的孩子,所以他只告诉我好事情,而把不好的事情、给他压力的事情深深藏在心底。后来通过学习,我才知道,真正的爱是无求。我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应该是:你是个好孩子!不管孩子有什么样的个性特点,我都必须尊重他,我都会竭尽所能爱护他。真正的爱是象阳光雨露一样,只给孩子成长过程中真正需要的一切(而不是给他我想给他的或者我能给他的)。真正的爱是真诚的爱,也是正确的爱。做为父母的爱,真诚是毋庸置疑的,但正确却未必。一定要尊重孩子,因为孩子只是通过我来到这个世界,他有他自己的使命和命运。做父母的曾经自以为对的事情,如果放在时间的长河里检验,其实并不一定真的是对的。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要努力纠正,同时更要注意方法,如果采取的方法没有效果或者效果不佳,那么就去寻师访友或者查阅书籍,直到找到真正有效的方法。一定要把孩子暂时出现的不良行为和孩子这个人的本质区分开来,不要因为孩子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行为,就认为孩子不好。一定要坚信,每个孩子本来都是天使,孩子犯了错,上帝都能原谅,何况是父母呢。

自从改变自己的态度以后,我的孩子才愿意把自己伤心的事情、难过的事情、担忧的事情和我分享,因为他知道,妈妈不会指责,只会有理解、同情和帮助。只有让孩子放心地说,家长才会有机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走上正途。

以上是我一点浅薄的体会,请大家指正。谢谢!

第二篇:在孩子一年级家长会上的发言

感谢老师给我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教育孩子的体会。现在整个社会都比较注重孩子的学前教育,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在与同龄孩子的家长沟通交流中育儿经,从中我吸取了很多好的经验,应用到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上,确实收到了一些好的效果。对于学前教育我是这样看的,它的范围很广,不是单纯的对上学以后书本上知识的提前学习,还有孩子各方面能力以及性格品质的培养和教育。书本知识的学习对孩子的影响到了一年级下学期或都说二年级以后就体现不太出来了,而其他方面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却是终生的。比如说:

一、养成一个好习惯受益终生

1.放开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我们经常爱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没有家长愿意看到孩子吃苦、受伤。记得从一岁多会走路起,上楼没有抱过,摔倒了没有哄过,吃饭没有喂过,好多事情(比如:倒开水,洗头发,用剪刀剪东西,等)都是在我的视线范围内,放手让她自己去做,这样即能锻炼她的自理能力,同样也给孩子创造了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我想说的是这些能力的锻炼也渐渐地影响到学习上。记得在幼儿园里,她那时上的是寄宿周五接回来时,进了家首先就是做作业,有时出去吃饭,那也是趁着等菜的时候赶紧把作业先做完,所以从幼儿园、学前班的时候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上学以后每天的作业基本不用我们管,包括校内老师布置的,再加上每天一篇阶梯阅读,一篇数学口算,中华古诗词的背诵,课外阅读,现在阶梯阅读已做到二年级的了,古诗词的背诵背得一般,因为都是自己背,但每天坚持背一小段。除此之外,每天还要完成校外学习的英语作业,背单词,读句子,做练习,另外还要做一些在网上搜的奥数题等。记得在开学时与她说过一次每天要完成的作业内容,之后就再没有专门要求过,但是她每天都能自觉的完成,因为她已经养成了自己的事情就是要自己去完成的习惯。每天放学跟着单位的班车4点半回到家,没人管她,就是自己,先做完作业,然后再帮我蒸米饭,或煮粥,收拾好第二天要带的书包文具衣服等然后才下楼玩。

2.培养孩子爱动脑的习惯

xx在生活中非常爱动脑筋,爱问为什么?爱动脑的习惯也要从她小时候说起,就从数学方面说吧,记得还是在上幼儿园的那段时期,我经常跟她用扑克玩数字游戏,女孩子爱过家家吗,我就把硬币洗干净,(纸币当然不能洗了),和她玩售货员买东西的游戏。渐渐地大了些的时候,我没事时,(比如做饭的时候,在饭店等菜的时候,在坐在车上赶路的时候,)就爱问她一些拐弯比较多的那种奥数题,让她思考,慢慢让孩子养成孩子爱动脑的习惯。孩子的脑子是越用越活的,而且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

二、好的学习成绩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健壮的身体。

她从五岁开始练习跆拳道和游泳,现在跆拳道已达到了少儿一级,黑红带,游泳已学会了三个泳姿,体育锻炼不但身体上受益,更能锻炼孩子的坚强的性格和意志。

三、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要让孩子有理想

别人交给她的任务,她都能尽心尽力的完成。在我们院里能照顾两三岁大的小孩子,叔叔阿姨们常说xx帮我们看着呢,放心吧,这是大家最爱说的,说这些好象有点走题了,其实培养孩子有责任感对孩子的学习也是很有影响的,我就不多说了。

我曾经与孩子谈过有关理想的问题,她特别爱国,她的理想是长大要当警察,用她自己话“我是中国人,我长大要当警察,要保卫我们的祖国,如果有人敢侵犯我们的国家,我就用爱国者导弹打他们!”话说的很稚嫩但也很坚定,每每说起都慷慨激昂的。我就抓住机会,教育她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唯一的途径就是要学习,而且是努力的学习,不学习你知道导弹是怎么做出来的。

另外我要说说让我最欣慰的事,那就是她通过一年的学校生活,通过老师的教育,还有与同学们的相处,让她进步很多,说心里话敦老师对孩子的要求是很严厉的,特别对她的要求更严,批评也是最多最狠的,但我觉得正因为管得厉所以孩子才收获的特别多。

1.学习能力有所提高,掌握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

这是在家庭教育或者说学前教育中得不到的,也是很可贵的东西。比如说在做题时学会仔细审题,把重点词圈起来,在语文方面,喜欢阅读课外书,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在数学的计算方面,学会了细心,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逐渐提高速度,每天的口算题她都是拿着秒表计时做的练习。等等

2.学会欣赏别人,发现别人的优点。

她经常回来与我说xx特能干,每天自觉的帮老师打扫卫生,许愿特别可爱特别乖,老师们都很喜欢她,xx数学特别好,非常细心等等不有很多。我认为能看到别人长处,发现别人优点,自己才能更好的进步,这对一个孩子的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3.面对成绩,学会了淡定。

她在这学期得了四个校外的奖,一个巨人杯的三等奖,一个春蕾杯的优秀奖,一个东城区艺术节绘画类的三等奖,还有一个全国中小学生的绘画一等奖,拿到这些奖状的时候,孩子没有象小时候那样,拿着奖状高兴的和我炫耀,而是悄悄地把奖状放在了她的证书袋里,有一次我还打电话问老师呢,因为在网站上看到获奖的信息,怎么还不发证书啊?原来孩子把奖状悄悄放起来了,我觉得孩子能学会在成绩面前保持淡定也是很不容易的。

4、根据实际,适当加深学习难度。

xx虽然在期中考试中三科虽然都得了100分,但是考试过后我与孩子很深刻的谈过一次,我告诉孩子得100分是正常的,因为题对于你来说比较简单,试题都是东城教委统一出的,要求不是太高,我看过很多海淀区的试题,也在给孩子报课外班时接触过海淀区的孩子,我们东城与海淀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我建议家长要针对孩子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多找些备套的课外题加强练习。

最后,借用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一句话:“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送给大家共勉。

第三篇:孩子青春期,家长怎么办?

孩子青春期,家长怎么办?

家长自身也面对着生存危机,压力也大,自己也有好多问题需要应对。加上有些家长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某个阶段遗留没有解决好的“心结”和痛苦,当孩子也到了这个年龄段时,就会陷在自己也无法理解的情绪和困惑之中,难免带着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孩子。

比如,有位母亲当年曾因为给喜欢的一个男孩子写信而受到严厉处分,就对14岁的女儿采取多种措施严加防范,女儿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空间,感受不到家的温暖的女孩,只好选择了封闭自己,不与任何人说话,包括自己的父母。

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认识不足,家长习惯孩子听话可爱,像鲜花一样,笑脸始终向着长辈开放。进入12—18岁的少年,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一个寻找自己内部空间的过程,因而对家长不再言听计从,甚至还会对着干。心理医生将此阶段的孩子比喻为枝叶无序疯长甚至还带刺的“野草”。习惯了“除草”的父母本能要将他“连根拔去”,亲子矛盾由此而生。

反抗其实是孩子长大的标志,说明他对事物有了评判能力,我们没有必要惊慌反倒应该高兴才是。青春期的孩子在重新在学习走路,学习做人,“学步”过程中难免摔跤,这时,他需要的是指点和引导,而不是教训和责骂。倒是那些“长不大的孩子”才应引起父母的格外关注。父母的任务不是消灭叛逆的“野草”,而是要学会精心地培育“野草”。因为自家的“野草”,修剪得当一样赏心悦目,天底下所有孩子都有这个过程,接受这个变化事实,家长的心理负担会可能会小得多。

家长该怎么办?

首先 是转变观念,和孩子一起成长。时代不同了,对问题的看法不同,欣赏和追求的东西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这很正常,不能把你不了解的事物都视为“大逆不道”。要学会求同存异,在两代人的思想碰撞中寻找新的契合点。比如孩子“追星”“上网”的本身并无过错,他们需要榜样和情感寄托,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获取更多的信息,只是错在他们的“本末倒置”和处于失控状态,我们父母该做的是如何正确引导,而不是责怪和打骂,更不能“砸电脑”或把孩子关起来了事,这样反会加重他们的叛逆,使问题复杂化。

其次 学点沟通交流技巧,对叛逆期的孩子只能智取不能强攻。以我个人的体验,就是采取“退行”式的引导方法,即孩子多大我多大,很容易跟他们交上朋友。建立良好基础后,说的话一般他们都能听得进。

在家里创造一种先尊重对方接纳对方,理解对方的氛围,让他感到父母是最可信的人,当他说出实情后,耐心帮他分析原因,一起想办法应对,像朋友一样对话,了解他的需求哪些是合理的应该满足,哪些需要克制,这样,你的引导才会有的放矢。如果在你们的引导下,孩子可以对自己的许多事做出决定,那么他的反叛情绪就要好得多。

最后,建议家长们不要孤军作战和“摸着石头过河”,抽点时间学习养育孩子的知识,和其他家长探讨孩子教育的经验和教训,避免子女教育中的盲目性,尽可能地少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同时自己的问题以及孩子的问题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心理辅导,千万别把所有烦恼都自己扛。

第四篇:家长如何教育青春期孩子

家长如何教育青春期孩子

理解孩子,教其正确对待

家长爱孩子的心都一样,为什么有的家长能跟孩子和谐相处,情同知己,有的却水火不容、形同陌路。面对孩子的青春期,父母要有心理准备,与其临风建屋,不如未雨绸缪。首先要了解孩子青春期特点,才能知道孩子叛逆的原因,对症下药。

孩子进入青春期,身体会发生变化,家长对孩子的变化要理解,并指导正确对待。女生第一次来例假、男生第一次遗精,作为家长,应该对孩子说:“恭喜你!你长大了。”

“哪个少男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身体发育特点,家长与其担心、制止男女生直接的交往,不如直接跟孩子谈“如何正确地和异性同学交往”。这样做是要孩子通过正规的渠道了解相关知识,而不是抱着好奇心从一些不健康的渠道去了解。

学会与孩子沟通

进入青春期,孩子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他们开始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不喜欢被人命令。这个时期,家长要学会跟孩子沟通。

第一,尊重孩子,平等交流。家长要学会跟孩子聊天,不要认为孩子的世界很幼稚,对孩子的话题不感兴趣,不论孩子说什么,最好表现出很感兴趣,这样孩子才有跟你交谈的欲望。

有些家长很忙,甚至没有时间跟孩子聊聊天。其实交流的方式很多,可以采取留言板、网络、电话等。但千万不能因为忙而不跟孩子交流。

第二,利用赞美,缩短心理距离。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赞扬,家长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如看孩子成绩单时,不要只盯着考得不好的科目,可先从优点看起。如孩子数学考得不好,语文考得好。可以说:“这次语文考得不错。”这时孩子自己会明白,这是说:“数学没有考好。”但如果说“怎么搞的,数学考得这么差!”这会打击孩子自信,也不利于亲子交流。

要向孩子“索爱”

不少家长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这时,家长们的爱就会贬值,孩子们会觉得父母的爱是应该的。要向孩子索爱,让孩子学会感恩。

过去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太低,如果孩子在饭桌上给自己夹菜就会感动万分,其实家长可以向孩子要求更多,俗话说“聪明妈妈会撒娇”,要让孩子觉得家长的不容易,也可以向孩子多要求一点,孩子自然也会多回报一些。

四、重视孩子对家长的要求

总体来说,青春期孩子对家长有十大要求: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予以答复;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注意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中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青春期。到了初二,仿佛一夜之间,我们也许会发觉,孩子真的长大了,不再是我们眼里的懵懂少年了。他们变得敏感、叛逆,脾气也大得不得了,一说即跳。我与一些家长闲聊时,谈到这一点,他们大多无奈地摇头说,孩子进了初中后,就管也管不得了,往往是你一句话还没有说完就发脾气。我的孩子目前还没有这种情绪偏激的情况,但有时我想对她进行一些思想教育时,她也会嫌我唠叨,会不耐烦地说:“好了好了,知道了!”让我只有发愣的份。

第五篇:家长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

辣妈帮—80.90辣妈分享交流社区 www.xiexiebang.com

4岁谈“性”尚早?如何跟孩子进行性教育?

4岁的亮亮在学校总是看同班的女孩子尿尿,还抓老师的MM女老师都怕了他了。老师们都觉得是因为他一直同妈妈一起洗澡造成的,还因此同妈妈谈过很多次。老师还常抓到他在操场上,趴在其他女同学的身上,像动物世界里的一样。中午午睡的时候,梁梁还会把手放在裤裆里„„4岁,与孩子谈论“性”尚早?我们该如何跟孩子进行性教育?

1性发育的知识:

1、婴儿也是有性感觉的,男婴在出生前妈妈的子宫里就会有勃起;

2、刚出生的男宝宝在出生后的几分钟就会有勃起,女宝宝则会在出生后的二十四小时内有阴道润滑;

3、宝宝们在哺乳和沐浴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勃起和阴道润滑,但是ta们对这些反应还没有意识,也没有情欲的成分在里面;

4、儿童一旦运动协调发展允许,ta们可能会触摸自己的生殖器,并自触以获得快感;

5、2-3岁的儿童对感官感受有意识,但是不知道这些感受是与性欲、情欲有关的;

6、随着身体的发展发育,儿童对自己的身体会更有意识,并开始学习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7、幼稚园年龄的儿童学习男性与女性的区别,也开始自我识别,“我是男孩”、“我是女孩”;

8、在早教环境中的儿童会继续用性自触来进行自我安慰,带来快感;

9、儿童可能对他人的身体感兴趣,开始探索性的观察和触碰他人的身体,但是没有任何胁迫的味道;

10、幼儿园中的儿童会对性有很多神奇的想法,也可能会做与性有关的游戏,比如:“看医生”。

没想到宝宝这么神奇吧,原来性发育是在子宫里就开始的啊!而且性发育是以肢体发育为基础的,从感官感受的愉悦感开始,没有情欲的成份。所以家长们不要让将自己“肮脏”的思想投射到宝宝的身上呦,认为男宝宝摸鸡鸡、抓奶奶就是耍流氓的表现,或是玩“看医生”的游戏就是想对别人做什么不干净的事情。

这明明是正常的性发育性探索的一部分,过早过于敏感的干预,尤其是侮辱性抨击性的言语,可能给宝宝一生的性观念发育造成阴影。

2该如何对宝宝进行性教育呢?

辣妈帮—80.90辣妈分享交流社区 www.xiexiebang.com

1、幼儿园的结构设置有助于形成端庄稳定的性教育环境,防止性游戏成为性知识的唯一来源。

比如:在大团体活动中,老师集体教授小朋友身体的各部分、器官,极其作用。

2.在学校和家里都有必要来教育儿童,什么是社会规则允许的行为,为他们设定界限。

比如:告诉宝宝,“请这样来拥抱我”“我喜欢这样击掌来说你好”并作出示范,并要求ta尊重别人对身体接触的界限;

3.帮助小朋友通过自我安抚活动来调整他们的情绪和兴奋度。比如:对小宝宝当ta们哭的很厉害的时候,给ta们拥抱或抚触;大一些的宝宝可以教ta们如何用呼吸术来调整情绪,平静下来;

4.对于小朋友手淫的现象,老师和家长要给足宝宝隐私,如:午睡时拿个被子盖上。但是如果是公众场合手淫,需要告知社会规则与个人隐私。

比如:大组活动时间,一个男孩将手伸入裤子中触摸自己的私处,无需用批评的口语,但是要坚定地说:“现在是大组活动时间,我希望看到你的双手放在膝盖上。”

5.找到手淫的根源,是宝宝有社交焦虑、陌生人焦虑?还是ta觉得无聊?可以提供用手参与的活动,如给ta一个玩具拿着,或是画画、捏橡皮泥。

3家长是否该同宝宝一起沐浴?

家长是否该同宝宝一起沐浴?到什么时候是合适的呢?这个问题我想交予家长来决定,不同文化、不同家庭有自己的习惯。

通常来讲3岁以上的宝宝如果能和同性家长一起沐浴,是最好不过了。

如果条件不允许,异性家长也可以穿着内衣、泳装等遮盖私处的衣服帮助宝宝清洗身体。

当宝宝指着你的身体问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时,家长大可平静地回答,用适合宝宝的年龄层的,宝宝能能听得懂的名称,和简单的解释。

4宝宝应不应该见到父母亲热呢?

宝宝应不应该见到父母亲热呢?亲热到哪种程度合适呢?不同年龄的宝宝对亲热的认识是否有不同呢?

辣妈帮—80.90辣妈分享交流社区 www.xiexiebang.com

“PDA”Public Display of Affection, 就是公众示爱/表示亲热,其实是一个文化问题:从完全不显示的无性无欲到亲亲我我、拥抱接吻的热情奔放,纯粹是家长的个人选择。

建议夫妻双方要早早有相关的谈话讨论:

我们要不要在宝宝面前示爱,说“我爱你!”,亲亲,抱抱,爱抚,“勾肩搭背”„„

比较传统的中国父母可能会选择无性无欲型,在宝宝面前完全不做肢体接触,不说我爱你这等肉麻的话,父母间的爱慕表现为互相关心和唠叨。

这没有什么不妥,我们的传统文化强调稳重、含蓄。如果家长认为这是很重要的观念,宝宝要传承,那么就该言传身教。

如今的80后90后家长可能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多,崇尚语言、肢体表达爱意,夫妻间“我爱你,我想你!”是每日的示爱仪式,kiss hello, kiss goodnight, kiss goodbye等亲吻仪式也很流行。

这也挺好,让宝宝认识到爸妈是夫妻,之间有爱,而且爱就要说出来,表达出来,用肢体接触来表达爱慕与关怀。

有测试表明,夫妻间肢体接触、表达爱意频繁的大多感觉在婚姻中更幸福,对待压力的能力更强,身体的免疫力也更强。

谁不愿意在爱慕中生活呢?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宝宝也是爱心爆棚的“小浪漫”。但是这示爱还是要有个度。

就连被大家公认为浪漫开放的欧美国家,也没有让宝宝见到父母作爱的习惯。

相反的,美国的法律对未成年人及其保护,14岁下与14岁以上的青年有任何性接触就被认为违法,未成年人会受到保护。

欧洲人很爱亲面礼,但是对于非亲非故的女士,大家只是点到为止,不触肌肤,只发出亲吻的声音。这都说明了欧美人对他人身体的尊重。

下载在“迎接孩子的青春期”家长会上的发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迎接孩子的青春期”家长会上的发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长如何面对青春期的孩子

    家长如何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李子勋专家支招: 表现出适当的无知 孩子十岁前,爸爸妈妈可以扮演无所不能的角色,给孩子安全感。孩子十二岁进入青春期后,要建立自己的权威、尊严,家长......

    孩子青春期恋情,家长怎么办?范文

    孩子青春期恋情,家长怎么办? 1、给孩子爱和安全感,让孩子感到心灵的抚慰和情感寄托 其实,什么样的孩子容易发生青春期恋情?是那些亲子之间缺乏亲密感的孩子,是内心深处感觉孤独的......

    在高三家长会上发言材料

    尊敬的家长:下午好!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本次会议,欢迎你们一起来讨论您们的孩子的教育,学习问题.现在我就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些做法作一些解释,也有几点想法和大......

    在“与孩子共同成长”家长会上的发言

    在“与孩子共同成长”家长会上的发言 高中家长会发言稿 各位家长! 欢迎各位的到来。大家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家长会,可以看出大家对自己子女的关心和对我们学校工作......

    家长会上发言(新版)

    大家好:首先感谢班主任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这次交流的机会,通过这种形式,各位家长互通有无,会更有利于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进入一年一班短短的一个学期,我发现孩子有了很大的......

    家长会上发言(新版)

    家长会上发言(新版) 大家好: 首先感谢班主任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这次交流的机会,通过这种形式,各位家长互通有无,会更有利于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进入一年一班短短的一个学期......

    家长会上家长简短发言

    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现在大多一家一个孩子,孩子也寄托了我们的大部分家庭希望。俗话说家有万贯家财,不如子女成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大家的认......

    家长要怎么和青春期孩子交流(精选五篇)

    家长要怎么和青春期的孩子交流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家长要怎么和青春期的孩子交流》的内容,具体内容:青春期之际,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应该仅是"给予"而不"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