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师对年轻父母的20条忠告(共5篇)

时间:2019-05-12 03:38: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位老师对年轻父母的20条忠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位老师对年轻父母的20条忠告》。

第一篇:一位老师对年轻父母的20条忠告

一位老师对年轻父母的20条忠告

从教已二十多年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和心理辅导咨询的过程中,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深刻意识到:一个优秀(并非仅仅指学习优秀,更主要指的是做人的优秀)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成功的家庭,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肯定有一个不成功的家庭或不理性的父母。为此提出以下忠告供年轻父母或即将成为父母的年轻人借鉴

1、上帝是公平的。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对孩子小时候付出的越多、教育的越理性、越科学,孩子大的时候你付出的就会越小,你将越省心,越有成就感。

2、“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一条真理。对孩子的教育要有科学的计划、正确的指导、理性的措施,父母要做好表率。孩子的生活习惯、处事方式、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都将带有你们的影子,因为孩子小时候学习的重要方式是无意识或有意识的模仿。

3、父母不要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否则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毁掉你的事业。不要为了自己的休息娱乐而忽视与孩子的交流,否则孩子长大后你将无快乐可言,你将拥有更多的愁苦、恼怒和无奈。

4、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孩子年幼无知,动手打父母、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娘时,我们千万不要高兴,更不能认为孩子长本事了,这时要严肃地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要尊敬老人。否则,孩子会认为打人是赢得家长高兴的方式,是自己获得价值感的途径,这样是非观念就混乱了,长大后他就很可能动手打你了。诸如此类。我们都应引起高度重视。

5、千万不要动不动就打孩子。“棍棒底下出孝子”已经过时,更不能无缘无故地把自己的不愉快倾泻到孩子身上。否则你的暴力倾向会在孩子身上发扬光大。

(注意:这里强调的不要“动不动”,但并非是不能打,关键要把握住什么时候打?打得目的是什么?如何打?对于有些极端的错误,不用极端的举措,孩子容易忘记。必要的惩戒是必须的。有些出了很大问题的孩子,家长还在强调“我从小就没动过他一指头”,显然是犯了纵容的错误。)

6、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不要随意挫伤孩子的人格和尊严。孩子越小,你的话越有可信度,他们会自觉不自觉的把你的话奉为圭臬。否则你的孩子将失去自信和活力,将会失去应对未来挫折的勇气,失去许多成功的机会,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7、千万不要过分一味迁就孩子,溺爱孩子。不要认为孩子小时候我对他好,他长大后就会对我好,这是极大错误。因为你过分溺爱孩子,孩子会形成这样的观念: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他将缺乏感恩之心。长大后,你一旦能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你的痛苦就开始了。

8、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坐得住的习惯。不要带着孩子不停地乱串,否则孩子上学后将面临困难。因为学习首先要坐得住。

9、抓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时段。第一,三岁以前,这是孩子语言、思维、行为方式、是非观念形成的关键期。第二、小学一、二年级,这是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和自我意识养成的关键期。第三,青春期。这个时段,孩子的 变化十分巨大,如果引导不好,很容易在这一时段变得让你无措手足,他(她)可能会做出很多傻事,甚至变坏。

10、年轻夫妻不要动不动吵架,至少不能在孩子面前吵架,更不能打架。否则,家庭这个安全的港湾将使孩子产生不安全感,而这会使孩子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有不安全感的孩子必然要到外面寻找安全感,很容易产生加入不良小团体、早恋等问题。

11、从小要培养孩子的性别角色观念。小女孩就要穿小女孩的衣服,就要有女孩子的特点,男孩子就要有男孩子的样子。否则,将导致你的孩子女孩男性化或男孩女性化。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12、永远不要把孩子看的一无是处。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任何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这个闪光点也许就是他将来成功的密钥。否则,你有可能抹杀孩子的潜能,甚至成为葬送孩子一切的罪魁祸首。

(也永远不要把孩子看的一无错处,理性地看自己的孩子,对父母而言最重要。有些家长爱孩子到了“错误也是美丽的”,有的小孩子在大骂家长时,有些家长竟然表现出欣然接受,这明显是溺爱了。)

13、永远不要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孩子的做人品质、应对挫折的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水平,是获得成功幸福的更重要的条件。

(能全面评价孩子的家长就是教育理念先进的家长,然而由于家长的学识、境况等方面的不同,能有此观念的极少。)

14、永远不要把孩子当孩子。善于和孩子平等交流,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和观点,尊重孩子的看法,不要一味否定孩子的想法,这样孩子才能与你消除隔阂,遇到困难才会愿意与你协商,亲子关系才会和谐。

(在这里,我要说:永远不要把孩子当大人。“不把孩子当孩子”,强调的是和谐关系的营造;“不把孩子当大人”,是提醒家长不要以大人的思维方式、处事哲学、行为准则来与孩子交流。)

15、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适当把握零花钱数量,过分放松会引发孩子乱花钱、假大方、纨绔阔绰等一系列问题;把握过紧会让孩子对孔方兄斤斤计较,影响孩子日后的人际交往和创造财富的能力。

16、培养孩子劳而有获的观念。这样会提高孩子的进取心、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17、不要把老师当外人。对孩子而言,老师和家长一样都是教育者,两者形成合力,对孩子的教育才会事半功倍。尤其是孩子犯错误时。

18、不要把孩子的怪异当做个性来培养。适应社会是孩子成长、发展以及未来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前提。

19、不要把你们的压力和想法随意转嫁到孩子身上。你们有你们的历史,孩子有孩子的未来;你们有你们的情况,孩子有孩子的想法。最好的做法是,给孩子宏观指导,在与孩子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让孩子自己做主吧。

20、不要谈“孩子早恋”就色变。这个事情家长有时很难控制,一旦发现孩子有这方面的问题,不要紧张,也不要责备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然后给孩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婚恋方面的知识咨询。否则,只会适得其反,他们会为了所谓的“爱情”做出任何事情,因为这个时期孩子并不成熟,冲动和偏激是他们的典型特点。

家庭教育十大误区

1)自己不亲自照顾孩子,常常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或让保姆看管。大多中国父母都错误的认为孩子只要有人看管,没有生命危险就好。其实孩子从出生开始就需要和别人交流。包括肌肤的接触,拥抱,关注的眼光,和他说话。和孩子不断的交流,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对爱有安全感。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脑子会变得怪异呆滞,甚至永远缺乏爱的安全感。

2)常常把自己的孩子当炫耀比较的对象。大多中国父母一方面爱面子,一方面想鼓励孩子上进。他们常用的口头禅:“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人家又得了什么奖。”甚至有时是当着很多人的面说,这样不仅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而且极大的挫伤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不满。这种比较和竞争的心里,也导致中国人团体合作意识不强,喜欢互斗,对于能力强的人不是佩服,而是嫉妒,甚而至于有的时候不择手段拉对手下马。

3)表扬过多。太多的表扬会给孩子造成许多束缚与负担,当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孩子很容易产生挫折、内疚感。如父母总夸孩子“太聪明了”,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孩子就会产生深深的自责与沮丧,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到沉重的打击。因此,父母最好就某件具体的事情表扬孩子,如“你今天的作业写得很好!”

4)提问过多。由于迫切地希望更多地了解孩子,许多父母往往一等孩子放学就问个不停,“今天老师有没有提问你?”“数学考得怎么样?”“都和谁一起玩儿了?”„„太多的问题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与抵触,落个“讨厌鬼”的名声。有效的做法是进入孩子的世界,更多地和他们一起游戏、聊天,在不经意中,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许多秘密。

5)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有的父母传统观念严重,总是在孩子面前摆出一副权威面孔,认为子女是属于父母的,没有这把孩子当一个拥有完整权利的个体来对待,导致个人和社会的很多不良的后果。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不要随意翻看子女的日记或隐私。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利,把他当一个成人一样尊重。不被尊重的人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别人。

6)命令过多,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方向。“写作业去!”“把电视关了!”„„过于频繁的命令容易使孩子“充耳不闻”,当孩子经常对这样的命令无动于衷时,父母就应该考虑一下自己在孩子眼里的信誉了。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即使孩子并不适合,或者不喜欢(譬如学钢琴)做。父母也硬逼

着孩子按自己认定的模式走。在这种压力下,和谐的家庭变得不快乐,亲子的愉快时光成了斗争大会。牺牲了亲子的和谐关系,也难以见证所谓的父母正确理论。

7)很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越用功越好。一切面向高考。很多父母错误的以为学校的成绩代表一切。人生的目标两个,一是高考,二是留学。目标订清楚了。父母剩下的工作,就是用一切威逼利诱苦肉哀求,来达到这个目的。这个科举时代遗留的过时观念,仍旧深存人心。学校的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响他们一生的重要因素。

8)逼着孩子早起,认为睡觉就是懒惰。成长中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目前全国教育界正在集体犯罪,剥夺孩子们的睡眠时间。毁灭中华民族的健康下一代。很多孩子11点休息,6点就起床。每天睡不足8小时。睡不足会影响发育,脑力会减退。我们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

9)缺乏幽默感和轻松的一面。或许因为各种压力,家庭的基本气氛就是逼孩子学习。什么是家庭生活?什么是亲子活动?完全不知道。父母因为生活压力,失去了幽默感,失去了轻松。一切都是逼,都是赶,都是高考。亲子或夫妻在这种缺乏轻松和幽默感的气氛下,一个小挫折就会引爆冲突。

10)认为孩子不应该做家事,应该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学习上。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唯一,全家人就围着孩子一人转。“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已成为当代普遍的社会现象。有少数家长误解了它的意义,把它理解为最好的食品、最好的衣着、最好的生活环境。有些家长对孩子是千依百顺,包办代替、从容迁就;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只重视孩子知识的掌握,一股脑儿地给孩子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孩子生存能力的培养——劳动能力的培养。生活不能自理,何谈自立,不能自立,何谈事业上有所作为?无作为何谈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因此老师、家长及社会方方面面要相互配合,形成共识,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热爱劳动的责任,使孩子从小学会生活,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第二篇:一位老师对年轻父母的20条忠告(xiexiebang推荐)

一位老师对年轻父母的20条忠告

引导语:永远不要把孩子看的一无是处。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任何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这个闪光点也许就是他将来成功的密钥。否则,你有可能抹杀孩子的潜能,甚至成为葬送孩子一切的罪魁祸首。

1、上帝是公平的。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对孩子小时......................候付出的越多、教育的越理性、越科学,孩子大的时候你付..........................出的就会越小,你将越省心,越有成就感。...................

2、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一条真理。对孩子的教育要有科学的计划、正确的指导、理性的措施,父母要做好表率。孩子的生活习惯、处事方式、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都将带有你们的影子,因为孩子小时候学习的重要方式是无意识或有意识的模仿。

3、父母不要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否......................则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毁掉你的事业。不要为了自己的休息..........................娱乐而忽视与孩子的交流,否则孩子长大后你将无快乐可.........................言,你将拥有更多的愁苦、恼怒和无奈。..................

4、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孩子年幼无知,动手打 1

父母、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娘时,我们千万不要高兴,更不能认为孩子长本事了,这时要严肃地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要尊敬老人。否则,孩子会认为打人是赢得家长高兴的方式,.....................是自己获得价值感的途径,这样是非观念就混乱了,长大后..........................他就很可能动手打你了。诸如此类。我们都应引起高度重视。...........

5、千万不要动不动就打孩子。棍棒底下出孝子已经过时,更不能无缘无故地把自己的不愉快倾泻到孩子身上。否则你的暴力倾向会在孩子身上发扬光大。(注意:这里强调的不要“动不动”,但并非是不能打,关键要把握住什么时候打?打得目的是什么?如何打?对于有些极端的错误,不用极端的举措,孩子容易忘记。必要的惩戒是必须的。有些出了很大问题的孩子,家长还在强调我从小就没动过他一指头,显然是犯了纵容的错误。)

6、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不要随意挫伤孩子的人格和尊严。孩子越小,你的话越有可信度,他们会自觉不自觉的把你的话奉为圭臬。否则你的孩子将失去自信和活力,将会失去应对未来挫折的勇气,失去许多成功的机会,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7、千万不要过分一味迁就孩子,溺爱孩子。不要认为孩子小时候我对他好,他长大后就会对我好,这是极大错误。因为你过分溺爱孩子,孩子会形成这样的观念: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他将缺乏感恩之心。长大后,你..........................

一旦能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你的痛苦就开始了。.....................

8、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坐得住的习惯。不要带着孩子不停地乱串,否则孩子上学后将面临困难。因为学习首先要坐得住。

9、抓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时段。第一,三岁以前,这是孩子语言、思维、行为方式、是非观念形成的关键期。第二、小学一、二年级,这是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和自我意识养成的关键期。第三,青春期。这个时段,孩子的 变化十分巨大,如果引导不好,很容易在这一时段变得让你无措手足,他(她)可能会做出很多傻事,甚至变坏。

10、年轻夫妻不要动不动吵架,至少不能在孩子面前吵架,更不能打架。否则,家庭这个安全的港湾将使孩子产生不安全感,而这会使孩子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有不安全感的孩子必然要到外面寻找安全感,很容易产生加入不良小团体、早恋等问题。

11、从小要培养孩子的性别角色观念。小女孩就要穿小女孩的衣服,就要有女孩子的特点,男孩子就要有男孩子的样子。否则,将导致你的孩子女孩男性化或男孩女性化,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12、永远不要把孩子看的一无是处。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任何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这个闪光点也许就是他将来成功的密钥。否则,你有可能抹杀孩子的潜能,甚至成为

葬送孩子一切的罪魁祸首。(也永远不要把孩子看的一无错处,理性地看自己的孩子,对父母而言最重要。有些家长爱孩子到了“错误也是美丽的”,有的小孩子在大骂家长时,有些家长竟然表现出欣然接受,这明显是溺爱了。)

13、永远不要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孩子的做人品质、应对挫折的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水平,是获得成功幸福的更重要的条件。(能全面评价孩子的家长就是教育理念先进的家长,然而由于家长的学识、境况等方面的不同,能有此观念的极少。)

14、永远不要把孩子当孩子。善于和孩子平等交流,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和观点,尊重孩子的看法,不要一味否定孩子的想法,这样孩子才能与你消除隔阂,遇到困难才会愿意与你协商,亲子关系才会和谐。(在这里,我要说:永远..不要把孩子当大人。“不把孩子当孩子”,强调的是和谐关系..................的营造;“不把孩子当大人”,是提醒家长不要以大人的思维方式、处事哲学、行为准则来与孩子交流。)

15、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适当把握零花钱数量,过分放松会引发孩子乱花钱、假大方、纨绔阔绰等一系列问题;把握过紧会让孩子对孔方兄斤斤计较,影响孩子日后的人际交往和创造财富的能力。

16、培养孩子劳而有获的观念。这样会提高孩子的进取心、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17、不要把老师当外人。对孩子而言,老师和家长一样都是教育者,两者形成合力,对孩子的教育才会事半功倍。尤其是孩子犯错误时。

18、不要把孩子的怪异当做个性来培养。适应社会是孩子成长、发展以及未来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前提。

19、不要把你们的压力和想法随意转嫁到孩子身上。你们有你们的历史,孩子有孩子的未来;你们有你们的情况,孩子有孩子的想法。最好的做法是,给孩子宏观指导,在与孩子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让孩子自己做主吧。

20、不要谈孩子早恋就色变。这个事情家长有时很难控制,一旦发现孩子有这方面的问题,不要紧张,也不要责备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然后给孩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婚恋方面的知识咨询。否则,只会适得其反,他们会为了所谓的“爱情”做出任何事情,因为这个时期孩子并不成熟,冲动和偏激是他们的典型特点。

编后语:爱孩子的父母很多,会教育孩子的父母很少。很多父母可以以为孩子做任何事情,却独独不能为孩子而去读一本书,仍想当然地去行使父母的权力。你可知道:错误的教育对孩子而言,就是一种伤害!

第三篇:给年轻父母的忠告[范文]

给年轻父母的忠告

今天给大家分享“给年轻父母的忠告”的系列话题,讲过八个方面的内容:

一、摆正孩子的位置;

二、让孩子自然成长,不要过于呵护;

三、要学会并参与做家务;

四、抓住教育关键期;

五、培养孩子“爱上阅读(上、下)”;

六、爱上学习;

七、思维的革命;

八、培养孩子的爱好。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受用一生的良好习惯。谈到习惯,每个人都会说上一大堆。人们共同认知的良好习惯有:守时、节俭、整洁、严谨、秩序、诚实、勤勉、宽容、慎言、自制、善始善终、主动出击„„但今天我要和大家说的是生活中不那么显而易见又终生受用的习惯。

一、举手之劳助人的习惯:生活中的很多小事,不那么被人重视,但对人的一生却有很大的影响,它反应出一个人的价值观和生命状态。而这些小事要成为习惯,还真要从小培养。在学校里经常对学生说:在公园的长廊上,在校园的大厅里,如果你身边都很干净,只有一点点垃圾,譬如一个饮料瓶、一块卫生纸,你不妨随手捡起来,扔到垃圾箱去。

这小小的动作不会影响你正在进行的交谈,也不会影响到你继续看书,却会让你周围的环境更舒适和谐;公共走廊里的灯白天还亮着,你经过,不妨停下来找到开关,把它关掉;卫生间的水龙头在哗哗地流水,不是自己开的,也不妨走过去关掉;交通车上给需要的老人孕妇让个座,站一会儿没什么大不了;地铁上外地人问路,你不妨在告诉他具体路线后,拉他到地铁交通图前,彻底讲明白地铁怎样换乘,不仅给他“一条鱼”,更给他“渔”;路上遇见人拉车上坡,帮忙推一下,也就是搭把手的事;乘坐公交车投一元的钱,别人没零钱就看看自己的钱包,5块10块的帮人破一下零钱,或者实在没有替人花上个一块钱,解一下燃眉之急,不求对方记住或归还;自己有的东西,只要别人急需,借给人家用一下一般不会用坏,“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晚上回家看见地摊上农民自己卖菜的那种,多买些能让他早些回家,买谁的都是买;出去写生,坐火车多帮同学提东西,大小伙子的,累不到哪去;到别人家吃饭,别像客人似的,能伸上手,就摘摘菜、拿个碗什么的,人多好干活„„所有这些都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也就是搭把手的事,不会影响自己正常的进程。不必刻意为做好事而做好事,只是遇到了,不搭把手,心不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如果做好事,哪怕再小,但能成为习惯,它诸多的好处会在生命中越来越多地反馈回来,会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广。招聘工作时,哪个老板都愿意用这种习惯成全别人的人;哪个丈母娘或婆婆都愿意把自己精心培育的女儿、儿子托付给这样的人,因为可靠并能幸福。

二、分享的习惯:

有好的东西总觉得自己一个人独享太可惜了,总想着别人,这是广交朋友的最好途径。包括好的思想、好的心得、好的物品„„

很多人建立自己的博客、空间,随手写些东西,记录一下自己的人生感悟,不是为了当作家,只是对自我的一个整理,并且和朋友分享,那种碰撞之后的火花和灵感,远远比一个人藏着掖着更满足。好的文章、点子、窍门及时地分享给大家,如同送出一份爱,回报十份爱一样,给予的越多,收获的越多。

老子的《道德经》中,“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就是最好的诠释。

我们这样的岁数,都很怀念小时候的大杂院,谁家做了的好吃的,满街坊送,每个孩子都是在吃着不同口味的食物下长大的,院里的孩子就是大家的孩子。现在我们这些陪读的家长之间,也相互交换着自己的“手艺”,我的匹萨和寿司,儿子的同学大多都尝过,有时刚带走没多一会儿,就回复了两个字“全光”,那种满足和幸福,在自己的心里荡漾。

虽然我的厨艺不怎么样,但还是一有机会,就让儿子叫上家长不陪读的同学,来改善一下口味。

还有一种更高境界的分享是真心地分享他人的快乐,这一点,在当今的孩子们当中是不容易做到的。现在的独生子女,同学之间大多成了竞争对手,你比我学习好,考得好,不是从心里往外替对方高兴,而是嫉妒对方,甚至下决心打败对方。这样的“上进”也不会给自己带来快乐。

相反,从心往外,真诚地祝福别人,虚心地向人家学习,共同进步,实实在在地分享别人的快乐,这才是幸福人生的基础,才能打开心胸,扩大心量,让自己的人生舞台更广阔。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推己及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让自己的心更宁静、平和、幸福。

三、规划的习惯:做任何事情,不是盲目,而是先搞清楚有关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要达成的效果,达成的方法、步骤,这样才更容易做成事。

我认识的一个画家,他从小就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把自己的人生分为了几个“五年计划”,每个五年里都有明确的要做什么的规划,再把每一个五年分解成每年的计划。最后他发现,他的每一个计划都超额完成了,致使他虽未上过大学,但年纪轻轻俨然已经成为国内小有名气的山水画家。正如孔子的“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既是总结,又是规划。

比如儿子上高中四年,如果一开始就很明确要达到什么样,可能每一个时间段会利用得更好。四年中需要明确:我学了绘画,这一生到底要做什么?为了要做的终生的事业,要考哪所大学?

为了考取这所大学,我都要做哪些准备、达到什么样的专业课和文化课的程度? 为了达到这个程度,我得选择什么样的画室、什么样的老师能帮到我?

我不同的阶段,要达成什么样的水平?如果这些问题不是一下子很清晰,那就去尝试和体验,试图渐渐清晰起来,最重要的是有一条清晰的思路。

相反,不明晰将来要干什么,不知道为啥而学,很容易浑浑噩噩、随波逐流,看起来高中四年很长,但眨眼也就过去了。

四、预想的习惯:

学习中,凡事预想,就可以使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探究。有一种训练方式为“标题式”训练,是主动思考的最好方法。

比如,在你全然不知老师要讲的内容时,根据所给的标题,先进行预想。面对《荷塘月色》,我能说些什么:哪里的荷塘?

月色什么样?荷什么样?荷在月色下什么样?

自己先在头脑中迅速地旋转,尽力去想。

先有了自己的方案,再去看别人的,你会惊叹于作者文辞的优美、意境的深远、敏锐的洞察、柔软的内心。这样你会很快把文章“吃透”了,变成自己的“食粮”。

还有一种是“角色式”训练:尝试自己做老师,这堂课我讲的话怎么讲; 电视里的领导要做新年祝词,假想是自己的话要向全国人民说哪些内容; 每一个单元的内容学完了,假设我是考官,我怎样出题„„

这些可以和孩子当成游戏去做,看谁的创意更好,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凡事

先想的好习惯,这样既“未雨绸缪”,又“心领神会”。《孟子》云:“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五、随机学习的习惯:

从小到大,生活中的学问随处可见,不要把学习和生活割裂开来。学习不是拿着书本,端坐课堂才是学习,而是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奥妙,遇到问题,随时解决,生活处处皆学问。

我的侄女从小是我妈妈带大的,她现在是北大西班牙语的推免研究生(推荐免试,一般是专业的第一名)。

她受益之一就是我妈妈遇到什么尽其所知讲什么。电视新闻里哪个国家发生战争了,妈妈在墙上的地图上把这个国家指给她,久而久之,中国和世界地图早早地装进了她的小脑袋瓜;

过年时,妈妈会把中国的传统节日一一列举出来,都是什么时间,吃什么,有什么习俗,怎么由来的,特别是“寒食节”介子推的故事,到现在念念不忘;平时遇到个成语,妈妈会写在小黑板上,并解释好其意思。我妈妈有个记事本,在书报上、杂志上、电视里遇到的有用的知识,就随时记下来。

这个小本子令我小侄女无限向往,曾经央求妈妈她长大了送给她。

当她真的长大再去看这小本子时,觉得太平常了,那上的知识现在在百度上一搜铺天盖地,然而妈妈就是在缺少书、又无电脑的情况下,打下了有问题随时解决的好习惯,让侄女终生受益。

中国近代思想家、现代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梁溯溟,就得益于两个好习惯:

1、每天学习:他每天把读书看成是和吃饭喝水一样,才使梁溯溟从一个天资平平的人变成一个文化界的大师;

2、遇到问题随时解决的习惯:他多次申明,自己不是学问中人,而是问题中人,自己在各方面的知识是被问题逼出来的。

为了寻找令自己满意的答案,他阅读了各方面的书刊,参考别人的意见,就这样磨出了自己的才气。请问这是怎么回事?荀子曰:“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意思是: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这是一个人杰出的基础。

第四篇:20年老教师对年轻父母的20条忠告范文

20年老教师对年轻父母的20条忠告

一位从教已二十多年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和心理辅导咨询的过程中,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深刻意识到: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成功的家庭;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肯定有一个不成功的家庭或不理性的父母。为此他提出以下忠告,供年轻父母或即将成为父母的年轻人借鉴。

1上帝是公平的。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对孩子小时候付出的越多、教育得越理性、越科学,孩子大的时候你付出的就会越少,你将越省心,越有成就感。

2“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一条真理。对孩子的教育要有科学的计划、正确的指导、理性的措施,父母要做好表率。孩子的生活习惯、处事方式、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将带有你们的影子,因为孩子小时候学习的重要方式是无意识或有意识的模仿。

3父母不要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否则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毁掉你的事业。不要为了自己的休息娱乐而忽视与孩子的交流,否则孩子长大后你将无快乐可言,你将拥有更多的愁苦、恼怒和无奈。

4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孩子年幼无知,动手打父母、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时,我们千万不要高兴,更不能认为孩子长本事了,这时要严肃地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要尊敬老人,否则,孩子会认为打人是赢得家长高兴的方式,是自己获得价值感的途径,这样是非观念就混乱了,长大后他就很可能动手打你了。诸如此类。我们都应引起高度重视。

5千万不要动不动就打孩子。“棍棒底下出孝子”已经过时,更不能无缘无故地把自己的不愉快倾泻到孩子身上。否则你的暴力倾向会在孩子身上发扬光大。(注意:这里强调的不要“动不动”,但并非是不能打,关键要把握住什么时候打?打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打?对于有些极端的错误,不用极端的举措,孩子容易忘记。必要的惩罚是必须的。有些出了很大问题的孩子,家长还在强调“我从小就没动过他一指头”,显然是犯了纵容的错误。)

6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不要随意挫伤孩子的人格和尊严。孩子越小,你的话越有可信度,他们会自觉不自觉的把你的话奉为圭臬。否则你的孩子将失去自信和活力,将会失去应对未来挫折的勇力,失去许多成功的机会,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7千万不要过分一味迁就孩子,溺爱孩子。不要认为孩子小时候我对他好,他长大后就会对我好,这是极大错误。因为你过分溺爱孩子,孩子会形成这样的观念: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他将缺乏感恩之心。长大后,你一旦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你的痛苦就开始了。

8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坐得住的习惯。不要带着孩子不停地乱串,否则孩子上学后将面临困难,因为学习首先要坐得住。

9抓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时段。第一,三岁以前,这是孩子语言、思维、行为方式、是非观念形成的关键期。第二,小学一、二年级,这是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和自我意识养成的关键期。第三,青春期。这个时段,孩子的变化十分巨大,如果引导不好,很容易在这一时段变得让你手足无措,他(她)可能会做出很多傻事,甚至变

10年轻夫妻不要动不动吵架,至少不能在孩子面前,更不能打架。否则,家庭这个安全的港湾将使孩子产生不安全感,而这会使孩子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有不安全感的孩子要到外面寻找安全感,很容易产生加入不良小团体、早恋等问题。

11从小培养孩子的性别角色观念。小女孩就要穿小女孩的衣服,就要有女孩子的特点,男孩子就要有男孩子的样子。否则,将导致你的孩子女孩男性化或男孩女性化。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12永远不要把孩子看的一无是处。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任何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这个闪光点也许就是他将来成功的密钥。否则,你有可能抹杀孩子的潜能,甚至成为葬送孩子一切的罪魁祸首。(也永远不要把孩子看的一无错处,理性地看自己的孩子,对父母而言最重要。有些家长爱孩子到了“错误也是美丽的”,有的小孩子在大骂家长时,有些家长表现出欣然接受,这明显是溺爱了。)

13永远不要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孩子的做人品质、应对挫折的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水平,是获得成功幸福的更重要的条件。(能全面评价孩子的家长就是教育理念先进的家长,然而由于家长的常识、境况等方面的不同,能有此观念的极少。)

14永远不要把孩子当孩子。善于和孩子平等交流,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和观点,尊重孩子的看法,不要一味否定孩子的想法,这样孩子才能与你消除隔阂,遇到困难才会愿意与你协商,亲子关系才会和谐。(在这里,我要说:永远不要把孩子当大人。“不把孩子当大人”,是提醒家长不要以大人的思维方式、处事哲学、行为准则来与孩子交流。)

15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适当把握零花钱数量,过分放松会引发孩子乱花钱、假大方、纨绔阔绰等一系列问题;把握过紧会让孩子对孔方兄斤斤计较,影响孩子日后的人际交往和创造财富的能力。

16培养孩子劳而有获的观念。这样会提高孩子的进取心、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同时,孩子也能体会到父母的辛劳。

17不要把老师当外人。对孩子而言,老师和家长一样都是教育者,两者形成全力,对孩子的教育都会事半功倍。尤其是孩子犯错误时。

18不要把孩子的怪异当个性来培养。适应社会是孩子成长、发展以用度未来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前提。

19不要把你们的压力和想法随意转嫁到孩子身上。你们有你们的历史,孩子有孩子的未来;你们有你们的情况,孩子有孩子的想法。最好的做法是,给孩子宏观指导,在与孩子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让孩子自己做主吧。

20不要谈“孩子早恋”就色变。这个事情家长有时很难控制,一旦发现孩子有这方面的问题,不要紧张,也不要责备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然后给孩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婚恋方面的知识咨询。否则,只会适得其反,他们会为了所谓的“爱情”做出任何事情,因为这个时期并不成熟,冲动和偏激是他们的典型特点。

第五篇:一位老师对父母的30个忠告

一位老师对父母的30个忠告

1.一个孩子,输不起!教好一个,造福三代!

当父母什么都有的时候,突然发现孩子没有教育好而走上了斜路,马上有种全军覆没的感觉。有记者调查,在贪污犯罪的一此中老年干部中,他们犯罪的动机竟然是为了孩子。原来,他们忙于事业,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末了,总觉得自己亏欠孩子,试图通过物质形式来弥补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的失败。这种做法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也许你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领导,能管理好上百万人的城市;也许你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能每年创造成百万上千万;也许你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教师,你已桃李满天下;但是,如果你的孩子教育不成功,就不算真正的成功。

孩子是你的,更是国家的!孩子的好坏决定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一个孩子,输不起!教育好一个,造福三代!

任何成功都不能弥补教育孩子的失败!2.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好农民不让最矮的庄稼枯萎,好父母不让最“差”的孩子自卑!

农民对待庄稼的态度,决定了庄稼的命运,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父母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是完全一样的,可做法却往往不同。

农民日思夜想的是庄稼需要什么?怎样满足庄稼的需要?父母为教育孩子彻夜难眠,有没有想到孩子心灵深处需求是什么?怎样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呢?

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学习不行时,许多父母却一味指责,很少想过自己的责任,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外界环境变化时,农民都知道要改变种植方法;社会环境变革时,父母是否想到要更新教育观念呢? 也许父母不是天才,但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做父母的不可能选择孩子,但可以改变教育孩子的态度。态度变了,孩子的命运也许会发生巨变。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3.为自己创造的生命永远自豪

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永远自豪。我女儿周婷婷自幼双耳全聋。到处求医问药收效甚微,出路只能是上聋哑学校。我研究古今中外的各种教育,终于觉醒:每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宇宙的潜能蕴藏在每个孩子的身上,教育的奥秘就是要承认差异,因材施教。虽然婷婷双耳全聋,但是我坚信宇宙的潜能已蕴藏在女儿幼小残疾的身体里。

我对女儿的教育,是把我沸腾的父爱,化作一阵阵春风,只管播种,不问收获,永远坚信我的女儿行!奇迹出现了,婷婷上了正常小学,连跳两级;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16岁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23岁美国硕士毕业。而我这位老三届初中毕业生,也破天荒地成了所谓的教育专家。

孩子生命成长的道路就象跑道和战场,父母应该高喊:“加油!”高呼“冲啊!”,哪怕孩子1000次跌倒,我们都要坚信孩子能1001次站起来!

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永远自豪 4.寻回教育宝藏

父母都曾是教育家,请捡回遗忘的宝藏

为什么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时候,都是好孩子,没有一个坏孩子,百分之百成功呢?其中究竟蕴藏着什么样的教育奥秘呢?

孩子说话含混不清,我们想到孩子未来清晰的口语;孩子走路歪歪倒倒,我们想到孩子未来矫健的步伐。那个时候,父母都坚信自己的孩子行!能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过程,反映了世界上最基本的教育规律,原来,这种只管付出,不求回报的,只问播种、不问收获,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过程,充满着无私的爱,体现了积极的心态,隐含着一种坚定的信念!就是因为这种爱,心态和信念,让每个孩子在学说话,学走路时都处于一种快乐的,幸福的天才状态。

“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方法是父母本来就拥有,却没有意识到,本来就使用过,却无意中遗忘的最有效的,最快乐的教育宝藏!赏识教育就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父母都曾是教育家,请捡回遗忘的宝藏 5.爱孩子先要懂孩子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关键在于会爱--懂孩子.中国的父母太爱孩子,但是往往不太会爱。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关键在于会爱--懂孩子!懂孩子的秘决是父母要明白,每个孩子身上都仿佛隐藏着两个小人,一个是“好孩子”,另一个是“坏孩子”。“好孩子”是指孩子身上与生俱来的潜力,现在的优点、长处和我们希望在孩子身上发生的一切美好事物。“坏孩子”是指孩子身上的缺点、短处和父母不希望孩子身上发生的一切不美好东西。懂孩子的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唤醒“好孩子”,而不懂孩子的家长可能会逼出“坏孩子”!

父母教育孩子仅有爱是远远不够的,要懂得如何去爱,孩子有好状态。不懂爱,爱变害。现在一些教育悲剧是父母不懂孩子,违反规律地教孩子,不是“拔苗助长”就是“压苗阻长”还打着“为你好”的旗帜,让孩子受不了。太多的父母用无知的“爱心”剥夺孩子快乐成长的机会。

6.赏识使孩子越来越好

赏识使孩子越来越好,抱怨使孩子越来越糟。

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仿佛有两个小人:一个是好孩子,一个是坏孩子。懂孩子的奥秘是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能唤醒好孩子。如果父母不懂孩子,一片爱心反而变成害,会逼出坏孩子。好孩子的特点是不浪费脑细胞,很安静。人不安,心不静;人一安,心就静,静能生慧。安静状态下的孩子,学习好是水到渠成的。就像农民种庄稼,庄稼长势绿油油的,没有好收成都难。

父母有好思维就能唤醒好孩子,有坏思维就会逼出坏孩子。好思维和坏思维的本质区别是父母如何看待孩子的缺点!父母把孩子的优点看成百分之九十九,孩子被赏识,即使批评,孩子也知道你是为他好。百分之一是留给孩子的成长空间,永远给孩子指明前进的方向!成功教育的结果是唤醒好孩子,失败教育的结果是逼出坏孩子。赏识使孩子越来越好,抱怨使孩子越来越糟。7.先觉醒,后唤醒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生命状态的真实写照,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一旦发生改变,孩子的命运将产生巨变

婷婷三岁半时还一个字不会讲,当时我看了一本名为《幼儿才能开发》的书,介绍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用教孩子说话的方法,1年内培养出700名达到莫扎特同龄水平的小提琴神童,全世界为之轰动。

我想铃木先生能把智力正常而不是超常的孩子培养成小提琴神童,我为什么不能把我双耳全聋的女儿培养成神童呢?

婷婷还是原来的婷婷,没有变;可读过这本书后,我对婷婷的看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交认为双耳全聋的女儿只要长大有口饭吃,我这个做父亲的临终就能眼闭了。而现在我坚信宇宙的潜能在我女儿幼小残缺的身体中。

希望天下父母通过我觉醒后教育女儿成长的经历明白:我们不能选择孩子的天赋,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孩子的态度,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一旦改变,孩子的命运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8.强迫只会换来抵抗

教育一定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保护孩子的求知欲,把求知的快乐带给孩子 孩子为什么没有学习兴趣?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一次作报告,把一只老母鸡放到了讲台上,说:“这只老母鸡已经3天没有吃东西了,你们看我怎么喂它的?”说着一把抓住老母鸡的翅膀让鸡吃米,老母鸡头一歪,不吃。陶行知说:“看来还要加压!”又按住老母鸡的头,使劲让它吃,老母鸡昂着头,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子,就是不吃。

陶行知说:“看来这种方法行不通,要换个方法了。”他放开老母鸡,捋捋老母鸡的羽毛,摸摸它的头,老母鸡慢慢安静下来了,突然发现前面有米吃,冲上去一下就把米吃光了。有此父母让孩子学习,像不像要老母鸡吃米?求知本来是人世间最大的乐事,却在父母的逼近下异化了。孩子从天生的爱学习,变成了恨学习,填鸭式教育,题海战术是典型的强要老母鸡吃米,不想吃的硬给孩子吃,孩子求知的胃口被破坏了!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不要只盯着分数。教育一定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保护孩子的求知欲,把求知的快乐带给孩子。9.说你行,你就行

“行”这个字为什么这么灵因为它满足了孩子无形生命最大的需求---赏识

孩子动作慢,我们看成是未来的快,是慢中生快;孩子粗心,我们看成是未成的细心,是粗中生细;孩子胆小,我们看成是未来的胆大,是小中生大;孩子成绩差,我们看成是未来的好,是差中求好;用这种赏识的态度对待孩子的缺点和弱点,孩子就不怕犯错了,现在的不行就会变成未来的行。

越是胆小的孩子,越渴望胆大;越是粗心的孩子越是渴望细心;越是动作慢的孩子 越渴望动作快;如果还讲他胆小,粗心,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是负面强化。就像头发少的人谈秃子问题,谁受得了?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恰恰反映了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教育规律。父母的教育言行要多一些正强化,少一些负面强化。

“行”这个字为什么这么灵因为它满足了孩子无形生命最大的需求---赏识。孩子在父母的赏识激励下,潜能就会像火山爆发。10.找感觉,尝甜头

让孩子尝成功的甜头,而不是吃失败的苦头。

唤醒好孩子的第一招是找感觉,找什么感觉呢?找好孩子的感觉!要不断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撒天才的种子,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状态下快乐成长。

好多父母以为考高分的孩子是天才,其实天才是一种生命状态。状态好就是天才,状态不好,天才也会变成蠢材!

第二招是尝甜头,让孩子尝成功的甜头,而不是吃失败的苦头,现在父母的教育老给孩子吃苦头,过分强调孩子努力了才能成功。怀疑孩子不努力,响鼓还要重槌敲。于是问题出来了,父母整天盯着孩子的缺点,短处和不足--“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小题大做,无限夸张,唠唠叨叨,非把孩子搞得恢溜溜的,以为尽到责任了。而我教育女儿的特点是让女儿尝成功的甜头,因为对孩子而言,成功了才会去努力。父母对孩子应该“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慢慢少”要把目光集中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上,小题大做,无限夸张,让好孩子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孩子找到了天才的感觉,就能成为天才。11.重视孩子的精神需求

孩子物质上是小皇帝,要啥有啥;精神上是小奴隶,没有自由。

贵州有一对双胞胎小姐妹,生活在物质生活非常富裕的家庭里。但是就是这一对漂亮的小姐妹却3次下毒,最终把 父母活活毒死在自己面前!为什么?

我到监狱去探望他们,看着她们单纯可爱的样子,黯然泪下,是父母自己不懂孩子,害了孩子又害了自己。我要他们为天下父母写一段话,她们流着泪写下:“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像朋友一样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真正理解孩子,孩子最需要的并不是物质需求,而是精神需求。

她们当年所有时间都被爸爸妈妈控制得很死,没有丝毫自由的她们求爸爸妈妈:“能不能给我们一点自由?”妈妈火了:“你们要自由,就和那些穷孩子一起去过吧!”啥都有,没自由的孩子就像是一颗颗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炸。

现在的孩子物质上是小皇帝,要啥有啥;精神上是小奴隶,没有自由。其实父母该给的没有给,不该给的给得太多。孩子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像翘翘板一样,严重失衡了!12.不要让“好孩子”成为负累

孩子的心灵是否舒展才是教育成就的关键。

父母用近乎神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父母自己都不完美,却想让孩子完美!孩子不能被唤醒就是因做好孩子太累太累了。

在这种心态下父母往往不允许失败,跌一跤也不行。孩子犯一次错误,一次考砸了,老师,同学,甚至爸爸妈妈都瞧不起自己。

父母教育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时候为什么不累呢?因为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花早开有早开的美,迟开有迟开的美,各有各的好,迟开的花也许更美。可父母缺少“花苞心态”,别人的花开了,我们的花还没开?掰开来,结果成了死花!

父母对待孩子不能苛求完美,对待成绩差的孩子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不要让好孩子感到太累,允许孩子犯错,心灵舒展的孩子才真正受学习,学习起来才有后劲!13.大拇指,竖起来

一个不会使用大拇指的民族,从教育的角度看是一种悲哀。为孩子,让我们竖起大姆指!我身上的其他肌肉都不发达,惟有大拇指肌肉特发达。女儿从小到大,只要我在她身边,我的大拇指总在她面前晃来晃去。

不同的手指有不同的含义。有的父母习惯用食指对孩子指指戳戳;别的孩子都那么聪明,你怎么那么笨?

在孩子心中,大拇指就是“你真棒”,“你真行”,而许多父母根本不会对孩子竖起大拇指。一次我在一所工读学校作报告,一位满脸泪痕的母亲对我说,“周老师,如果早几年听您的报告,我的儿子就不会进工读学校了,我那时不知道教育孩子要竖起大拇指。”母亲悔不当初:“为了让儿子专心做作业,我们什么哄吓招数都用过了,还是不灵。最后一招,儿子做作业时,我和他爸轮流拿一把刀在他面前逼他。结果学习没上去,倒把孩子逼进了工读学校。。” 一个不会使用大拇指的民族,从教育的角度看是一种悲哀。为孩子,为我们竖起大拇指!14.优点不说不得了

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

孩子的无形生命像一棵棵的果树,果树有果枝(优点),也有疯枝(缺点),父母抱怨的目光盯着不长果实的疯枝,疯枝就会疯长,父母赏识的目光盯住果枝上,果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硕果累累。

父母习惯性地认为;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希望孩子动作快,老说孩子慢; 希望孩子细心,老说孩子粗心; 希望孩子胆大,老说孩子胆小; 希望孩子聪明,老说孩子笨。

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的缺点反而得到了强化。往往还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而赏识教育的观点恰恰相反;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15.豆腐嘴,铁心肠

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态度平静,但坚持原则不让步。现在的孩子不听话,脾气犟。其实是父母“刀子嘴,豆腐心”的结果。

父母批评起孩子来,嘴巴象刀子,丝毫不在乎孩子的尊严,孩子一哭二闹,父母又心软得像豆腐,再苛刻的要求也满足。于是孩子从斗争,失败,再斗争中发现:原来爸爸妈妈都是纸老虎!孩子无形生命营养不良,就会转向有形生命索取,这也是学习不好的孩子,对父母的物质要求越多的原因。“刀子嘴,豆腐心”反映了赏识教育的“跷跷板原理”,孩子有形生命的一端高高翘起,而无形生命的一端严重下坠,孩子的心理失衡了。

赏识教育提出:豆腐嘴,铁心肠。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态度要平静,但坚持原则不让步。原则就像高压电,说不能碰就不能碰。但态度要平静而理智,而不是践踏孩子的自尊,用情绪伤害孩子。

父母嘴巴不节制,用发泄情绪对待孩子,不坚持原则,则他们在孩子面前是毫无威信可言的,他们只能教育出任性,顽劣的孩子。16.把挫折,当存折

一个人能经受多大的苦难,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孩子的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烦恼,这时父母要鼓励孩子不怕失败,给孩子人生的智慧;把挫折,当存折,化苦难,为宝藏。

一个小姑娘,刚学溜冰,小心翼翼,战战兢兢,还是摔得四脚朝天,小女孩伤心地坐在地上,眼泪汪汪地看着周围的人优美的姿势。这时,一位大哥哥把她扶起来,亲切地说:“小妹妹,溜冰就要不怕摔跤。从现在起,你准备好了,摔50次跤你就学会了。” 于是,小姑娘勇敢地站了起来,1次,2次,3次。。。

每多跌一跤,小姑娘知道自己离成功更近了,数到第21次时,小姑娘再也不用往下数了,因为她已经学会了。

不害怕失败比允许失败更进了一步,因为孩子已经看清了失败的本质,现在的失败就是未来的成功。挫折是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育婷婷的经历告诉我,一个人能经受多大的苦难,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17.把成功,作驿站

一心想成功的孩子;成功了膨胀,失败了压抑;专心成长的孩子,经得起挫折,充满了幸福感,是可持续发展的成功!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不快乐?是从古至今父母都希望孩子做人上人,希望孩子出人头地,如果用成功的标准来衡量,孩子成功了,容易自满;失败了,又没有后劲。看成绩,论名次,让大多数孩子都沦为了人下人。人下人的孩子很压抑,他们都感到你好我不好,活得太无聊。有些孩子只是成绩好,就以为一好百好,成了人上人,目空一切,落得众叛亲离,孤家寡人。有些孩子一会儿人上人,一会儿人下人,这样的孩子更痛苦,就像玻璃杯,一会零上40度,一会零下40度,搞不好就会爆炸,小小年龄变成了人外人。人上人,人下人,人外人的孩子,都是你恨我,我恨你,恨来恨去恨自己,对自己不满,对别人不满,对社会不满,内心发出的声音也是我恨你。

赏识教育提出:把成功,作驿站,每次成功,都是成长路上的一个休息点。成功容易停止,而成长是一刻不停的。孩子的一生,都永远走在成长的路上。父母把眼光放在孩子的成长上,孩子的生命状态就舒展了。18.玩是学,学是玩

孩子贪玩就是贪学习,会玩的孩子才会学习。

玩和学习其实是一回事,爱玩的孩子就是爱学习的孩子,会玩的孩子就是会学习的孩子。玩成师,苦成匠:玩可培养出大师,苦只能生产匠才。古往今来,真正的大师都是玩出来的。孩子贪玩就是贪学习,会玩的孩子才会学习。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农村孩子玩泥巴,也是一种学习。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玩在这个充满创造力的时代更加重要。父母不能因为孩子贪玩而给孩子任何的指责,这是一种罪过。孩子博览群书是贪学习,玩电脑也是在贪学习。

为什么孩子不爱学习呢?因为我们把学习和玩分开了,把学习变成了苦,孩子就害怕了;好些父母还不让孩子玩,结果,孩子玩也玩不好,学也学不好。压抑成了强化,禁止反而是一种诱惑。玩,就让孩子痛痛快快地玩;学,让孩子安安心心地学。这样才符合教育的规律。千万不要把玩和学习对立起来,应和孩子一起“玩学习”,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19.重过程,轻结果

好多父母芝麻捡了不少,西瓜却丢了。

一时的学习成绩和孩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态相比,前者是芝麻,后者是西瓜。父母在功利心态的驱使下,往往过分看重分数这个芝麻,而丢了孩子的生命状态,“我是好孩子”这个西瓜。

父母经常把“考了多少分?”挂在嘴边,考得好,“肯德基”,考不好,“皮带炒肉丝”(惩罚孩子),结果将教育异化了。

我见了女儿,第一句话就是:心情好不好?感觉怎么样?如果女儿心情不好,说明她的无形生命有“心结”,我会千方百计帮他化解。我始终让女儿的心里热乎乎、甜丝丝的。孩子的心情好,就会快乐而轻松地飞,否则只能痛苦而缓慢地爬。

懂得教育规律的父母,应该注重孩子的生命状态是否舒展。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是科学的,孩子学习得开心,生活得快乐,成绩好是必然的。教育孩子按规律,有好过程不愁没有好结果。20.打就好?拔就高?

农民种庄稼,只要肯拔,庄稼肯定高?但农民为什么不拔? 到底能不能打孩子?多少父母在这个问题上感到疑惑。

这好像是问:农民能不能拔庄稼?农民种庄稼只要肯拔,庄稼一定高;那么父母教育孩子,只要肯打,孩子成绩一定好。

但是农民为什么不拔庄稼?因为他们懂得规律,拔高的庄稼是假的高,因为根断了,没有生命力。

同样打出来的好成绩,也是假的好,孩子在恐惧中学习,甚至是恨学习。这样的学习好,是以牺牲孩子的学习兴趣为代价的,没有后劲。

父母的出发点是“为孩子好”,把打孩子,骂孩子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但这是违反教育规律的。我们敌父母的教育孩子真应该像农民种庄稼的态度:要按规律!21.称接纳,后升华

一个人越恨自己的缺陷,这个缺陷对你的伤害就越大。

父母往往不能容忍孩子的缺点,其实孩子的每天都在成长,现在的缺点很可能就是未来最大的优点。

对待孩子的缺点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接纳,后升华接纳是前提,孩子学说话时,口齿无论多么不清楚,学走路时,无论多么歪歪倒倒,父母都是无条件地全接纳。

孩子考试就像当初学走路,同次考咂了,就像跌了一跤,鼓励他、扶起他,他最后一定会走得好的。

但面对孩子的学习,父母的态度出了大问题。

要反过来学习,对待孩子学走路的那种态度,越是孩子跌跤的时候,父母越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宽容。

但只接纳不升华,就变成了纵容孩子。接纳是尊重了孩子的天怕,保持了自然,这还不够,还要主动升华,引导孩子找出问题的结症,走向成功。22.融进去,诱出来

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

很久以前有个王子,得了一种怪病:总觉得自己变成了大公鸡,整天躲在桌子下面学公鸡“喔喔”地叫,没有一个医生能治好他的病。最后国王悬赏:无论是谁,只要能治好王子的病,重重有赏。一个流浪汉揭了榜,他向国王保证:“治不好,你就杀了我的头!”流浪汉一看王子,两眼就放光了:“哇!你是大公鸡!我也是!”,说着他就下钻到桌子下面,王子“喔喔”地叫,他也跟着“喔喔”地叫,王子跳,他也跟着跳,扮了几天大公鸡后,流浪汉和王子融进去了,两人成了好朋友。有一天,流浪汉突然从桌子底下钻出来:“我不做大公鸡了,我要做人咯!”王子也钻了出来:“我不做大公鸡了,我要做人咯!”就这样王子的病治好了。父母教育孩子也要先融进去、和孩子心灵相通了,好孩子就会被你诱出来。走进孩子的心灵,走出教育误区。23.解心结,出心牢

父母教育孩子最大的败笔是:远离生命,不谈人生。

现在的孩子高智商,高自尊、高敏感、高脆弱,心情一好,一好百好;心情一坏,一了百了。父母再用“打是亲,骂是爱”的方式根本行不通,那是一种不尊重生命的教育方式。父母教育孩子最大的败笔是:远离生命,不谈人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天都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没人帮他们及时化解,慢慢就成了心结。心结有点儿像便密,大便憋在肚子里,几天不排出去就已经吃不消了,更何况是经年累月的心结,越来越多的心结不能及时化解,长期郁结,“硬化”成“心牢”孩子仿佛在自己的心中筑了一个牢房,孩子的心灵在地狱中煎熬,走不出来。

越是聪明的孩子,越容易受伤害,越容易形成心结,甚至走向心牢。我研究发现,90%以上成绩不好的孩子绝对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心情问题、心结问题、心牢问题。

孩子的成长不可能没有烦恼,父母的责任就是不断的化解孩子的心结,让孩子快乐轻松地成长。

24.抚创伤,疗心病

很多孩子看起来刁蛮创造性,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坏孩子”,而是他们受到太多的伤害和委屈 有一个叫林必成的10岁孩子,大家都说他:“林必成林必成,出口必伤人”,她说的每一句都像刀子,说得你心口疼。老师、父母都拿她没办法。我问她:“必成,在这里心情好不好?” “不好!”

我又问:“孩子想不想和周伯伯谈心?” “不想!你讲话老土”

我不慌不忙:“孩子,你身边有没有好人?” 她头一扭:“忘记了!”

“孩子,你想不想知道,为什么你身边没有一个好人,都是坏人?”这时她好奇地盯着我。我告诉她:“因为你内心深处感到自己不是好孩子!你心口疼,伤害人,攻击人,搞平衡,对不对?”孩子呆了:“其实你是最善良的孩子,伯伯知道你受了太多的委屈。”孩子一听到“委屈”两个字,眼泪就出来了。紧接着我又问:“想不想和周伯伯谈心?”“想!”“想不想跟周伯伯交朋友?”“想”......后来林必成成了“好孩子快乐营”里最优秀的孩子。

很多孩子看起来刁蛮创造性,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坏孩子”,而是他们受到太多的伤害和委屈。他们是披着狼皮的羊,只要把狼皮扒掉,可爱的小绵羊就出来了。25.高目标化为低要求

目标定得太高,孩子容易放弃;目标要刚刚好,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

婷婷小时候打算盘从1加到100,是全班最慢的。回来对我说:“爸爸,我不想打算盘了。” 我于是对婷婷的高目标化为低要求:将要实现的高目标分解为多项低要求的多个小项目。我把从1加到100的每10位的答案写在墙上,婷婷每打对10位,全家人都为她鼓掌欢呼,10层全搭完,自信心找到了。婷婷打完10次,全家人了围着她欢呼10次,自卑,恐惧一扫而空。本来害怕打算盘的婷婷,第二天就对我说,爸爸我就喜欢在你面前打算盘。因为我对婷婷的要求降低了,每次都是从成功走向成功,她在我这里找到了安全感。不到1个月,婷婷打算盘全班第1名。

现在很多孩子没有自信、成绩不好的根本原因是父母“高标准,高要求”的结果。

目标定得太高,要求太严,容易破坏孩子学习的兴趣,孩子容易放弃;目标要刚刚好,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把一个大目标分成几个小项目,让孩子从成功走向成功!26.够朋友,孩子王

孩子本来是父母最天然的朋友,但一些父母却把孩子变成自己最亲密的敌人、有位父亲整天和自己的儿子闹闹轰轰,父子没上没下,没大没小。外人看了说:孩子这样教,将来肯定没出息。十几年过去了,谁知道这个孩子轻松考上了清华。别的父母一看傻眼了,都想知道他教育儿子的秘决到底是什么?

这位父亲说:“还不是讲的好,讲了你们也做不到。”他越是不说,那些父母越想知道:“你就说说吧,儿子这一代做不到,用在孙子身上总可以吧?”

这位父亲被逼无赖,说:“我教育儿子的秘决其实很简单,就4个字。在我儿子4岁生日时,我正式和他结拜兄弟。”

我教育婷婷也是3个字“够朋友”。做父亲的要是都能和孩子结拜兄弟,做母亲的能和孩子拜姐妹,父母和孩子就可以成为真正的朋友了。

孩子本来是父母最天然的朋友,和孩子不够朋友的父母却把孩子变成了自己最亲密的敌人。父母和孩子成为朋友还不够,还要做孩子王,在教育的过程中态度平静,坚持原则!爱孩子要爱得有力量,给孩子安全感。27.不要白见黑,要黑见白

反正是钻牛角尖,为什么不要教孩子钻光明的牛角尖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美伊战争即将爆发的前夜,去伊拉克谈判,缓解了冲突。当时人们问他:为什么全世界都看到战争乌云密布,而你却看到了和平的一线曙光? 他说是中学老师的一堂课改变了他的思维方式。

当时老师拿出一张白纸,中间有一个黑点。问同学们看见了什么?全班同学齐声喊道:一个黑点!

老师说,这么大一张白纸你们没有看见,怎么只盯着一个黑点呢?看来还是黑暗有吸引力。教室鸦雀无声。

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有一个白点。老师又问:同学们这回又看见了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一个白点!老师欣慰地说:太好了,无限美好的未来在等着你们。

现在父母看孩子不顺眼,就是白见黑,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的短处和不足上,让孩子在“我是坏孩子”的感觉中沉沦;如果父母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上,就是黑见白,孩子就会在“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中升华!28.心中有佛,满目是佛

心中有佛,满目是佛;心中有屎,满目是屎!

苏东坡喜欢跟佛印斗嘴。一天他对佛印说:“和尚,我看你一身黄袈裟,越看越像一泡屎!”说完以后,哈哈大笑。佛印听了,不但不生气,反而乐呵呵地回答:“施主,我看你倒是越看越像一尊佛呀!”苏东坡乐坏了,以为斗嘴赢了,回家后告诉妹妹。苏小妹听了,肚子都笑痛了:“哥呀,你上当了,人家佛印心中有佛,所以满目是佛,看什么都是佛。而你呢,是心中有屎,满目是屎,看什么都是屎!”

父母在教孩子学说话是、学走路时,能够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就是心中有佛。随着孩子的长大,优点一天比一天多了,可父母却总盯着孩子的缺点、短处。这时父母心里装的是什么就不好说了。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明白孩子是发展中的孩子,凡事发生多往好处想,养成阳光思维习惯!29.好孩子,人中人

教育要培养与谐,与周围人和谐,与大自然和谐的人,让孩子做人中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总结出人有4种: 人下人,是你好我不好,活得太无聊。人上人,是我好你不好,未来也不妙。人外人,是我不好你也别好,整个世界乱糟糟。

这3种人都不好,教育要培养孩子做舒展,快乐的人中人,这就是陶行知先生总结出来的第4种人。人中人的特点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个世界才美好。

人中人,是让每个孩子的生命像黄山上的松树,各有所长,彼此不同,千姿百态,展现生命奇观。尊重孩子的生命差异,唤醒孩子无限潜能。

人中人的孩子失败了不会压抑,成功了不会膨胀,懂能人生的智慧,成长的每天都充满了幸福感。

30.不要易变难,要难变易

对孩子的潜力来说,没有难易之分,感兴趣的难变易;不感兴趣的,容易的也变得难了。孩子为什么害怕学习?国为父母违背了教育的规律,从小就让孩子觉得学习很难!在父母高目标下、严要求下,孩子经常被考试打败,尝不了甜头,对学习产生了恐惧感,于是易变难。

孩子现在学英语口语很难,但为什么孩子当初学说话不难呢?因为父母从来没有觉得学说话难,孩子在容易的心态中,学会了最难的口语,这是难变易。

父母还要用学说话,学走路的心态,把学习当游戏,和孩子玩学习。引导孩子自己去找答案,如果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孩子会感觉爸爸妈妈比自己聪明,反而把孩子自学的能力破坏了。久而久之,产生依赖心理。

父母教育孩子要恰到好处,引而不发。对孩子的潜力来说,没有难易之分,感兴趣的难变易,不感兴趣的,容易的也变得难了。

下载一位老师对年轻父母的20条忠告(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位老师对年轻父母的20条忠告(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忠告年轻推销员

    忠告年轻推销员[转帖] 忠告年轻推销员:推销也要积累资本 据美国统计,推销员的流动率达50%以上,这表明推销员经常因各种原因而“跳槽”。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中国亦不例外。在协助企......

    一位父亲对年轻儿子的忠告

    一位父亲对年轻儿子的忠告 △尽管对爱情必须专一,但并不排斥可以拥有几个合心的、亲若兄妹的女友。 △为女友或妻子“吃醋”无伤大雅,因为这是人之常情,但切莫让妒火烧得过大过......

    20年老教师对年轻父母的20条忠告[精选多篇]

    20年老教师对年轻父母的20条忠告,家长都看看! 一位从教已二十多年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和心理辅导咨询的过程中,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深刻意识到:一个优秀孩子......

    对班主任老师的几点忠告

    对班主任老师的几点忠告1、不要再做蜡烛,燃烧了自己也照亮不了多大的地方,我们要做电灯,照亮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不受损,并且开关在自己手中。2、不要辱骂学生,虽然不算体罚,但是,很容......

    给年轻工程师的十大忠告

    给年轻工程师的十大忠告 诸位,咱当模具工程师也是十余年了,不算有出息,环顾四周,也没有看见几个有出息的!回顾工程师生涯,感慨万千,愿意讲几句掏心窝子的话,也算给咱们师弟师妹们提......

    对班主任老师的忠告-班主任工作反思

    对班主任老师的忠告一、学会关心自己1、不要再做蜡烛,燃烧了自己也照亮不了多大的地方,我们要做电灯,照亮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不受损,并且开关在自己手中。2、不要辱骂学生,虽然不算......

    给父母的忠告

    孩子给父母的十条忠告 为人父母十余年,多数时候都是在对孩子进行教育,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我们认为他们应当成为的人。如果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教育我们,他们会在我们身上看到什么......

    年轻老师演讲稿

    《当80后教师遇上90后学生》 尊敬的各位评委,以及现场的所有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我叫魏蓉,来自朝天七一职业中学.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当80后教师遇上90后学生》。 我是一名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