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人大常委会进行《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
县人大常委会
就《安全生产法》落实情况进行视察
5月19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树林,副主任杨瑞林、崔永德、勾士涛带领有关人员深入桥家河乡于城铁矿、守恒矿业等地,就《安全生产法》落实情况进行视察。
视察组一行深入于城铁矿矿井,登上守恒矿业尾矿库大坝,实地查看了两企业的的安全生产情况,并在守恒矿业会议室召开了《安全生产法》落实情况座谈会。会议听取了于城铁矿关于落实《安全生产法》情况的汇报,县安监局就全县的安全生产情况及存在的隐患进行了认真分析。针对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及实地查看情况,与会人员进行了座谈。就此次视察,张树林指出,安全生产是一项经常抓、抓经常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必须加大对《安全生产法》落实情况的视察力度。针对全县安全生产情况,张树林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必须抓好预防,做到五个“一定”,即:一定要摸清底码;一定要落实制度;一定要抓好培训;一定要明确责任;一定要加大投入。二是必须加大打击非法采矿的力度,加大对打非工作举报的奖励,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第二篇:省人大安全生产法 执法检查汇报材料
省人大执法检查汇报材料
来源: 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06-06-28 阅读次数: 1723
(2006年6月23日)
尊敬的文升副主任及检查组的各位领导: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颁布四周年之际,省人大常委会在遵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充分表明了省人大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极大关心,对遵义安全生产发展的关注和关爱,必将推动我市安全生产工作持续稳定好转。我代表市人民政府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将我市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的情况汇报如下,请批评指正。
一、全市安全生产总体发展态势
市委、市人民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在各级人大的监督和政协的支持下,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始终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安全生产。在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安全生产事故和死亡人数连续六年实现“双降”。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2000年分别下降15.69%和37.5%,2001年分别下降12.3%和5.25%,2002年分别下降17.78%和2.96%,2003年分别下降19.82%和3.45%,2004年分别下降21.53%和1.78%,2005年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906起、死亡346人,同比分别下降1.31%和8.47%。2001年荣获“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荣获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一等奖。“十五”期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387起,死亡1636人,与“九五”期间同比,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和8%。今年1-5月,全市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30起,死亡112人,同比分别下降10.44%和8.94%,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但煤炭、铁路等行业事故死亡人数有所回升,形势依然严峻。
二、全市重点行业基本情况
(一)煤炭行业基本情况
1、煤炭资源状况
遵义是全省重点产煤地区之一,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煤炭资源拥有量210.47亿吨,查明资源量62.1亿吨,占拥有量的29.5%;探明和控制储量9.84亿吨,分别占拥有量和查明量的4.7%和15.8%。
2、煤炭生产企业情况
2005年,全市共有地方合法煤矿313对,设计年生产能力2022万吨,平均单井生产能力6.46万吨,其中,生产及技改矿井208对,设计年生产能力921万吨,平均单井生产能力4.42万吨;新建矿井105对,设计年生产能力1101万吨,平均单井生产能力10.48万吨。全市煤矿主要分布在桐梓、习水、仁怀、遵义、汇川、绥阳六县、区(市),其煤矿数量占全市煤矿总数的97.5%,东部六县共有8家3万吨的合法煤矿。
此外,我市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煤矿管理的决定》(黔府发[2001]6号)以及《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家庭生活自用煤矿采挖管理的通知》(黔府办发[2000]172号)精神,经当地县、区(市)政府确认,市政府批准同意的农村生活自用煤矿101个,按照《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黔党发[2003]17号)精神,我市农村生活自用煤矿全部停产整顿。
3、煤炭生产需求概况
2005年,全市地方煤炭产量1103万吨,征收煤炭税费3亿多元。煤炭产品主要流向为:供应习水电厂、鸭溪电厂、遵义电厂电煤共443万吨,供应本市工业、农业、商业等生产用煤约260万吨,供应本市城乡居民生活用煤约270万吨,通过公路、铁路、水路外销渝川、两广等地煤炭约130万吨。2006年1?5月产煤 吨,同比 %,预计全年产煤1300万吨,煤炭需求约1700万吨,产需缺口400万吨。预计到“十一五”期未,全市煤炭年需求量约为4300万吨,规划设计年生产量约为5000万吨(其中现有矿井整合后设计年生产能力2790万吨,重点项目配套建设设计年生产能力2256万吨)。
(二)道路交通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道路435条,主要道路通车里程达1863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79.6公里(贵遵高速51.6公里,崇遵高速128公里),占道路总里程的0.96%;国省道1714.4公里,占道路总里程的9.2%;县乡道16921.6公里,占道路总里程的90.8%。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41388辆,驾驶员218731人。全市有交警支队1个、交警大队14个、中队46个、有交警458人;有3个省直属高交警大队,共有警力28人(贵遵高速四大队10人,崇遵一大队9人,崇遵二大队9人)。
三、加强安全生产的主要工作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安全生产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搞好安全生产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以人为本的本质内涵,是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是政府职责的施政体现,也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安全生产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近年来,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安全发展的基础。市委常委会每年至少听取2次以上安全生产工作汇报,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市委有2名领导联系安全生产工作。市政府每年都要下发《市人民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关于安全生产有关工作的市长办公会,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每年组织全市性安全生产大检查4次以上。市人大、市政协领导每年都参加市安委全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对安全生产提出建议和意见;今年市人大主任会议还专题听取市政府关于煤炭安全的汇报。市委傅传耀书记、市政府卢守祥市长多次对安全生产重要问题作出批示,并经常深入基层、企业检查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各级政府按省政府要求按程序选配专职领导,市政府已选配了煤矿安全专职副市长,年产煤在100万吨以上的遵义县、习水县、桐梓县、仁怀市都选配了专职分管领导,一些年产煤30万吨以上的乡(镇)已选配了专职乡(镇)长。全市所有煤矿均派驻了煤矿安全监督员,各乡(镇)都明确了交通安全协管员。
(二)结合安全实际,创新监管机制
结合遵义安全生产实际,我市先后制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规定、制度和办法。1997年制定和实施了《遵义市安全生产事故责任金管理办法》,2001年制定和实施了《遵义市重特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煤矿管理工作的决定》,2003年制定和实施了《遵义市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风险保证金制度》,2004年制定并实施了《遵义市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遵义市安全生产事故“四不放过”原则实施细则》、《遵义市加强非公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遵义市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定期向社会公布制度》,2005年以来,又先后制定和实施了《遵义市安全生产问责制暂行办法》、《遵义市安全生产执法规则》、《遵义市煤矿企业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遵义市关于开展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创建活动方案》及情况通报制度、联合执法工作机制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制度,细化或量化了安全生产的规定和要求,受到国家安监总局和省安委的好评。为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我市即将出台《遵义市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基本规范》、《遵义市煤矿安全生产量化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督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上等级、上台阶。
(三)狠抓指标控制,落实各级责任
一是层层签订责任状,把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分解到基层。每年初,市政府与各县、区(市)政府都要签定大安全目标责任书,分管煤矿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的副市长要与各县、区(市)政府签订煤矿、道路交通及消防安全包保责任书。各县、区(市)也及时把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了基层和生产经营单位,逐级签订包保目标责任书,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二是实行市政府领导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和分工负责制。2003年拟制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工作“包保”责任制的通知》(遵府办发〔2003〕34号),2004年又下发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包保”责任有关工作的通知》(遵府办发〔2004〕28号),各位副市长在安排、检查工作时都强调安全生产,而对“包保”地的安全生产更是倾注了很大精力,经常深入基层、企业、交通要道和重要岗位指导和督促安全生产工作;三是加强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市安委办每月都对各县、区(市)指标控制情况以简报的形式通报全市,每季度都通过《遵义日报》向社会公布各县、区(市)指标控制情况,对超控指标的单位实施行政问责,提出警示和整改意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有效地控制了各项安全生产指标。
(四)加强宣传培训,提升安全意识
一是广泛开展宣教工作。各级各部门以《安全生产法》宣传为契机,以创建“平安遵义”为载体,以“四五”普法为抓手,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五进”活动,把《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煤炭法》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纳入“四五”普法、“四在农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采取以会代学、有奖征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书画摄影、橱窗墙报、电视专题、远程教育、露天电影等多种宣传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重大举措、先进经验和反面典型,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进百社千村、入百企千校、惠千家万民”宣传教育活动。目前,我市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进社区128个、村寨2225个、企业481家、学校1450所、家庭11493户,创建“文明社区”28个、“文明村寨”33个、“文明学校”35所,以“安全发展、国泰民安”为主题的第五个“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各项工作正有序进行。二是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市、县(区、市)两级煤炭安全监管和道路交通管理部门不断克服困难,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培训工作。按照分类指导、统筹规划和分级实施的原则,各地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安全知识培训、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执法业务培训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岗位资格、安全技能、安全法律法规和基础知识培训等。2005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共举办各类安全教育培训班30多期,培训乡(镇)长、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8500余人。各类企业结合自身特点,认真搞好岗前和在岗安全教育培训,共计培训各类从业人员6万多人(次)。其中,培训煤矿特种作业人员8期1872人,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值班员2期450人,煤矿工人26000人(次)。“十五”期间,全市招聘煤矿专业技术人员43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39人,中级职称的233人。
(五)强化监督管理,严格行政执法
1、煤矿安全方面:一是各级各有关部门在每次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中,都要深入现场、深入井下,对煤矿进行监督检查,既督促煤矿建章立制,又监督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对发现的隐患和不安全行为及时制止,对不按要求执行煤炭监督管理部门下达的指令和存在安全隐患又不及时整改的行为,严肃处理,绝不手软;二是煤炭、安监、煤监部门督促煤矿企业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重点监督煤矿企业制定和落实防范安全事故的措施,事故应急预案,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停产煤矿整顿制度,重大隐患的防范和专家论证制度,煤矿职工教育培训制度,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企业负责人下井带班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对未建立或落实不力的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对不按规定要求整改的进行严肃处理;三是依法严格执行“六证”管理,在证照年检中,实行县级全面检查、市级抽检,对在检查和抽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责令限期整改。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不予年检,并暂扣有关证照。
2、道路交通方面:一是加强路面管控力度。以国道、省道、辖区主干道为重点,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严厉打击客车超员、无证驾车、超载超速、酒后驾车、违反交通信号等13类严重危害交通安全的重点违法行为,并严格执行客运车辆违法信息抄告制度,抄告率达100%,加大了交通违法信息的录入工作,有效的震摄了交通违法行为,在全市形成严管严控的高压态势;二是根据公安部、省公安厅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了客运车辆、摩托车、低速载货汽车、危险剧毒物品运输车、打击假牌假证、无牌无证、挪用号牌及学校、幼儿园周边交通秩序整治专项活动,继续深化实施城市畅通工程和平安畅通县区的创建工作,切实改善了道路交通环境;三是合理及时调整勤务安排,在中心城区推广“点、线、面一体化”、交、巡警合一的执法模式,在国、省干道和县、乡公路全面实施“区段化”管理,实行量化考核,提高了民警的上路率、管事率。同时又及时掌握了公路上的治安状况,积极与道路沿线派出所等部门联系,加强治安联动,严厉打击了车匪路霸和利用交通工具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以打促防,以打治乱,净化了交通治安环境。
煤矿和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的严格执法和管理,推动了整个安全形势的稳定好转。
(六)加大安全投入,夯实双基工作
煤矿安全方面:去年以来,各地共投入1亿多元用于煤矿通风系统、瓦斯监测监控联网、企业安全技术改造、设备维修等建设。所有煤矿基本实现了矿车运输、绞车提升、主扇负压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电缆下井、矿灯照明。到目前为止全市300处煤矿安装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60处安装了瓦斯抽放系统,160处煤矿使用了金属支护(其中49处煤矿使用液压单体支护),30处煤矿使用了机车运输。交通安全方面:去年以来,市、县(区、市)交通、交警、公路、农机等部门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危险路段整治改造、交通警示标志、交通安全村、农机平安乡(镇)等建设。安全基础方面:今年,我市各级将投入200多万元创建安全示范乡(镇),围绕抓基层、打基础、强监管,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目前此项工作正在全市全面开展。
(七)突出监管重点,深化专项整治
近年来,我市始终以煤矿、道路交通等高危行业为重点,立足标本兼治,大力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煤矿专项整治
(1)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5〕21号)、《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市政府及时进行研究部署,成立了由分管煤炭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专业人员组成的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严厉打击非法煤矿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关于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煤矿严厉打击非法煤矿预防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实施意见》(遵府办发〔2005〕125号)。市、县(区、市)两级按照“五整顿四关闭”的要求,对辖区的煤矿进行逐矿检查排查,相关部门对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而被停产整改的煤矿及时暂扣有关证照,下达停产整改指令通知书。为了使所有停产整改的煤矿真正做到停得下来、改得彻底,市、县(区、市)两级加大对停产整改煤矿的监管力度,采取登报接受社会监督(2005年11月11日,市整顿关闭领导小组在《遵义日报》上公告了93家停产整顿矿井名单)、明确驻矿监督员跟踪监督、成立检查组巡回检查等措施进行督促整改。为了全面推进此项工作,市政府于去年10月份组成了五个联合检查组到全市产煤县、区(市)进行为期两个多月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并对县、区(市)验收上报合格的93家停产整改煤矿进行了逐矿复查复验。90%的停产整改煤矿按要求整改达到了安全生产许可条件,其余经整改后仍未达到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被列入关闭对象。(2)根据《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黔委厅字〔2005〕56号),我市在整顿关闭煤矿工作中,第一批必须关闭的煤矿是48对,为了切实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任务,市政府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分配关闭煤矿任务,接受任务的县、区(市)随即召开分析会、座谈会。市有关部门经过认真的筛选,按时上报了关闭煤矿,经省煤矿整顿关闭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并公告,我市第一批关闭煤矿分别为桐梓县13对、遵义县10对、仁怀市5对、习水县15对、汇川区1对、绥阳县1对、湄潭县1对。为了及时彻底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监督,市整顿关闭领导小组于2006年4月12日在《遵义日报》上公布了46对关闭煤矿名单。4月20日,市政府批准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煤矿关闭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市府明电〔2006〕73号),《通知》明确要求对关闭煤矿供电部门立即停止供电、公安部门立即停止审批炸材,供电、公安部门令行禁止。4月底,全市46对关闭煤矿已全部关闭停产。目前,有10对矿井停产封闭,有36对矿井停产整合,整合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我市第二批煤矿关闭指标已分解到产煤县、区(市),现正在筛选、排名,落实之中。(3)积极推进瓦斯治理。由于我市煤矿多为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市政府对此历来高度重视。国务院第81次常务会议及“淮南”会议召开后,各地、各部门加大安全监管力度,深入开展瓦斯集中专项整治工作,市、县(区、市)两级政府及时成立了煤矿瓦斯整治领导小组;建立了政府负责同志和行业部门联系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制度;2005年9-10月,市政府2次组织市安监、煤炭、发改委、监察、公安、经贸、国土、工商、遵义煤监分局等部门负责人和专业人员组成的10个督导组对全市煤矿进行了督查指导、许可验收和技术“会诊”,督促企业投入整改资金432万元,解决“一通三防”问题隐患107处。指导帮助企业通风能力核定、建立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目前,全市各县、区(市)均实行了瓦斯检测日报、采掘计划月报、井下采掘图纸季报、巡回检查督导等制度。
2、道路交通专项整治:按照“五整顿”、“三加强”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黔府发〔2004〕12号)及《省公安厅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黔公通〔2004〕75号),重点开展了打击国道、省道及乡村道路的“双超”、“二无”和公路客运安全及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去年以来,全市共组织各类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活动21次,出动警力41826人(次),查处交通违法行为246178人(次),交通违法信息录入30余万条,其中查处重点违法行为:无证驾车6950人(次)、酒后驾车182人(次)、超速行驶5013人(次)、违法超车4107人(次)、违法装载行驶70231人(次),更正“大吨小标”车辆5836辆,吊销驾驶证95本,暂扣车辆8488辆,暂扣证件3735本,治安拘留325人(次)。为加强道路交通的源头管理,全市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清理从业人员127人,强制培训安全管理员160多人,危化车辆驾驶员34人,督促21个企业完善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145处(个)。检查乡村便道716条,整治低速黑车入户716台,强制报废低速车178台;水上交通突出整治渡运安全秩序、短途客运和旅游客运安全秩序,狠抓“四客一危”的执法检查,打击“三无”船舶非法载客运输,开展库区专项整治,检查各类船舶1656艘(次),渡口396处(次),纠正违法行为192艘(次),拆解取缔“三无”船舶34艘。去年以来,我市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民爆器材、校园安全、旅游等行业没有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消防火灾、建筑施工、非煤矿山等事故多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八)严把市场准入,严格行政许可
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以实施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为契机,依法严把安全生产准入关。按照《安全生产许可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抓好今冬明春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5〕32号),认真做好煤矿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许可申请、颁证工作。全市254对生产矿井在规定时限内提出安全生产许可申请,其中207对获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另有47对已通过省、市有关部门验收,证照正在办理中;1289家非煤矿山,1235家提出安全许可申请,已受理1235家,发证925家;294家危化品从业单位,289家提出了安全许可申请,按照许可权限有关规定,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289家,其中,生产企业38家,甲类经营许可证220家,乙类经营许可证31家;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25家,其中生产企业11家、经营企业13家已通过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并发证;建筑企业应申请安全许可证116家,108家通过审查发证。
(九)加大责任追究,严肃查处事故
为加大控制指标执行情况监控工作,2005年10月,市政府对超安全控制指标的汇川、凤冈、仁怀、桐梓等四县、区(市)政府实施了行政问责,有效推动了全市的安全生产工作。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和“四不放过”原则,对仁怀“8.25”、桐梓“10.1”、习水“10.2”等一批煤矿和交通重大事故、典型事故进行了重点查处。2003年10月以来,共有86名国家工作人员因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被处理,其中县级干部2人,科以下干部84人。2005年发生应由市人民政府和市安监局批复结案的安全生产死亡事故39起,已批复结案39起,在规定时间内的批复结案率为100%。现正在按 清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全市国家机关、国企人员投资入股煤矿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清理,全市有32名个人和3个单位投资入股,涉及18个煤矿,入资2039.61万元,现已全部撤资。
(十)加强救援建设,提高处置能力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下发的应急救援预案,市政府按照省政府的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了我市安全生产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为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去年12月,市安监局、红花岗区政府在中心城区组织进行了危化应急救援实战演练。同时,市安监局、市煤炭局、遵义煤监分局还经常督促煤矿企业开展突发事故应急救援演练,不断提高煤矿企业处置突发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在重特大事故抢险救援方面,我市成功处置了“2005.3.11”遵义市长征电器电镀厂危险化学品仓库垮塌,剧毒化学品散落事故;“2005.12.19”遵义县三渡镇鑫源煤矿冒项特大事故,井下18名矿工获救生还。
(十一)加强舆论监督,发挥社会效应
各地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安全生产先进典型经验。2005年11月,市安监局、市煤炭局、市监察局、遵义煤监分局、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了《关于举报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违法行为奖励办法的公告》,并在市级主要媒体上进行了公布。市政府已安排财政资金10万元,作为奖励举报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违法行为的专项经费。今年以来,广大群众通过举报电话和举报信件,共举报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354条(次),每一件举报的隐患都及时得到处理。其中涉及煤矿生产安全等方面的举报电话、信件25起,有关部门均进行了查处。同时,市安委办每季度都在《遵义日报》登载全市安全生产控制目标执行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四、存在问题
(一)煤矿行业安全现状较为严峻。一是煤矿伤亡事故多发、易发状况尚未根本扭转,形势非常严峻。1-5月,全市煤矿事故死亡51人,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的45.54%;二是群众生活用煤紧缺,私挖盗采时有发生。
(二)安全生产基础较为薄弱。一是生产技术水平低。安全生产技术装备还比较落后,安全保障能力较差,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安全设施不到位,特别是多数煤矿企业没有双回路电源,不适应安全生产发展需要;二是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低。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不完整,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规范,一些企业主要管理人员普遍缺乏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多数凭经验办事;三是从业人员素质低。中小型企业的技术人员、特种人员、从业人员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较低,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差。被动安全多、主动安全少。
(三)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意识谈薄。不少企业对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学习、掌握、理解、执行不够,在安全生产上存在“要我安全”的被动行为,对安全生产管理没有真正发挥企业主体地位作用,企业抗风险和化解风险的能力较弱,在很大程度上安全生产还是单一的依靠政府监管、行政推动,而企业为主的安全生产格局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四)安全监管力量不足。目前,市、县(区、市)两级安全监管部门在编制、人员、经费、装备等要素上与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和繁重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尤其是乡镇一级无监管机构、无专门监管人员、无监管执法权,监管难度较大。
(五)铁路安全属地管理难度较大。2005年,我市辖区内铁路路外发生安全生产事故39起,死亡39人,超省下达控制指标129.4%。今年1-5月,发生事故41起,死亡18人,同比分别上升了115.7%和100%,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铁路部门不仅去年未按规定交纳11万元责任金,而且今年安全生产责任书至今未签订。
五、下步工作意见
(一)以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为契机,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一是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努力营造学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以“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全国安全生产万里行”在遵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宣传媒体,进一步广泛深入宣传胡锦涛总书记3月27日在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宣传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学法、懂法、用法水平;二是制定和完善地方规范性文件,努力推进安全生产法制建设。
(二)规范安全生产执法行为,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监察。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处罚和执法程序。尤其要进一步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加强执法队伍思想、组织、纪律、作风建设,更好地适应安全生产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双基”工作,推动安全监管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进一步突出和加强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主体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努力推动“两个”责任主体的落实,加强“双基”工作,督促企业在生产的各环节、全过程都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强化企业安全意识、严格安全制度、规范操作规程、约束安全生产行为,逐步实现科学化指挥、标准化作业、规范化生产。
(四)加强“十一五”安全规划工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安全规划纳入“十一五”规划。
(五)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各级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安全投入,通过不断加大企业自身的安全投入,逐步解决安全生产欠账问题。安全生产,任重道远,我们将以省人大这次执法检查为契机,深入贯彻《安全生产法》,认真履行政府工作职责,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为建设和谐社会,加快遵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谢谢大家!
第三篇:关于《安全生产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报告
关于《安全生产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了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在我市的正确实施,增强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推进政府职能部门依法行政,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健康发展,5月15日,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全市实施《安全生产法》的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各镇、各部门都能按要求开展自查,虞山镇、古里等镇人大写出了专题书面汇报材料。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事前进行了调查研究,听取多方面意见。在检查中,检查组首先听取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殷朱受市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我市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的情况汇报》,然后分三组检查了市交通局、建设局、招商城管委会、梅李镇、唐市镇、大义镇以及常凌工程集团、市建筑管理处、招商城八达市场等12家单位。检查组采取“听、查、看、议”的方法,对全市实施《安全生产法》的宣传贯彻情况、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情况、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情况和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执法检查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将执法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施《安全生产法》的主要成效
《安全生产法》的宗旨就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对推进经济快速发展、保障社会秩序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是推动经济顺畅高效运行的强力助推器。我市市、镇两级政府以及行政主管部门在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网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安全生产设施,排除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基本形成了一个适合我市实际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框架。
(一)强化组织领导,实施《安全生产法》的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市政府把《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充实和调整市安委会领导班子,组建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并明确了其职责和管理权限。市安委会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研究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的具体方案,部署每个阶段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各镇、部门分别设立了以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配备了专、兼职的管理人员,大部分企业配置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员,并制订了相应的工作措施,全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已经基本形成。市、镇两级政府根据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的内容,分解指标,层层落实,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虞山镇针对镇区区域大、企事业单位多等实际情况,对4个管理区、39个行政村、500多家企业进行分片管理,切实加强了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唐市镇根据安全生产管理的不同要求,列出安全管理重点单位81个,并将其中的40个列为一级管理单位,其它41个列为二级管理单位,一级管理单位由镇安委会、安监办直接指导管理。梅李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工作列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市建设局根据行业特点,成立了市建筑安全监督站,专门负责对全市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实施监督,并在各镇建管所设立20多名安全协管员,协助安监站对乡镇建筑工程进行安全管理。各施工企业健全公司本部、分公司、项目部三级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生产监督力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全市上下形成了安全生产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业人员全力抓,上下联动、层层联网,精心组织、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全市《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广泛宣传发动,实施《安全生产法》的氛围进一步形成。
《安全生产法》颁布实施以来,市、镇两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王建康市长发表专题文章,市安委会主任、常务副市长张永泉发表电视讲话;宣传部、安监局联合下发宣传通知,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版;安监局组织了安全生产大型新闻现场直播咨询活动,设立安全生产宣传车,在城区各主要街道进行沿路宣传;各镇(场)、各相关部门进行板报联展、悬挂横幅等,形成宣传声势,注重宣传实效,使广大市民普遍接受安全生产知识教育。招商城管委会征订了500多份《安全生产法》的宣传教育资料下发到各市场及广大业主,并用一个月时间,通过商城有线广播,向广大经商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安全生产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司法局与市安监局联合举办了由各镇、部门分管领导及安技干部和企业法人代表200多人参加的安全生产培训班。交通局对全系统各单位一把手、安全生产分管领导、安全生产专职人员组织专题培训,特邀省安监局领导授课,受训人员由市安监局组织考试,并对合格者重新核发证书。同时开展了两次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研讨会,先后撰写论文十篇。大义镇分两天对全镇小化工企业法人代表进行培训,使企业负责人基本明确了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责任及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使广大企业经营者的思想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安全生产的管理逐步向法制化、专业化、规范化转变,安全生产的检查从事故查处向事故隐患排处、事故责任落实上转变。
(三)措施扎实,推动了《安全生产法》要求的进一步落实
1、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明显。一是强化对小化工企业许可证的审查监督工作。市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组织对全市500多家化工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特别是对拥有易燃易爆、有毒公害物品的企业所存在的防爆、防火、防毒、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泄漏等问题,要求定期检查、限期整改。去年以来,共发出整改通知书100多份,对不符合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12家化工企业实施了关闭或核销其经营项目的处理。同时,对多家化工企业进行安全预评价,认真把好新建、改建、扩建化工项目的竣工验收关。二是大力开展对“三合一”厂房的专项治理工作。对集生产、仓储、住宿在同一建筑物内的“三合一”厂房,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治理领导小组,召开全市性的集中整治动员大会,出台了《常熟市“三合一”厂房及员工集体宿舍消防安全专项治理方案》等专项治理文件。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已发出《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50多份,对20多家存在“三合一”厂房的单位责令停产停业并进行了经济处罚,督促整改“三合一”厂房单位27家,发出安全检查法律文书106份,整改各类火灾隐患149处,专项整治初见成效。三是道路交通、建筑安装、土锅炉等专项治理常抓不懈。我市公安部门采取专项整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的措施,对违章车辆和肇事人员进行严管重罚,对车辆载客搭货违章行为进行专项整治。今年1-3月份,全市共查处各类交通违章81266起,吊扣驾驶证1508本,查扣各类违章车辆3939辆,有效地改善了道路交通秩序,遏止了事故高发态势。针对我市建筑工程增多的新情况,建设局切实加强建装业的安全管理,明令禁止工程层层转包、违纪分包、以包代管等现象,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同时,不断加强和深化对“锅、容、管、特”等特种行业的专项治理,取缔土锅炉250多台,消除排解311处公共场所的火灾事故隐患。
2、加强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治。排查整治事故隐患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在确定事故隐患等级的基础上,实行分级管理、明确责任,将排查事故隐患的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责成事故隐患单位制订整改措施,明确整改的具体期限,确保按照规范要求完成整改任务。
3、抓好工伤事故调处和应急预案制订。在事故的调查处理过程中,市政府和职能部门坚持事故单位员工不受到教育不放过、不找出事故原因不放过、不进行整改不放过和不得到行政处罚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今年1─4月共立案调查工伤事故8起,处理事故责任人20多人,处罚事故单位17家,提出整改意见50多条。市政府依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第302号令,结合我市实际,制订了《常熟市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以应对我市在可能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时,能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据此,大部分镇和部门也相应制订了本单位的应急预案。
4、安全生产达标活动有序开展。一是抓好典型,以点带面,确定练塘、海虞作为达标工作的先行示范镇。二是考核验收,对照省达标规范和细则,确定我市的达标考核标准。到检查时为止,已有21个镇通过了达标验收,海虞镇、练塘镇经苏州市安监局考核达到优秀。达标活动的有序开展,促进了各镇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夯实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
二、《安全生产法》实施中的问题和建议
从执法检查的情况看,《安全生产法》的有效实施,保证了我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同时,在检查中也发现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一是《安全生产法》的全社会知晓率有待提高,宣传、培训的广度与深度还不够,部分企业业主和少数领导安全生产意识淡薄,部分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自我保护能力较低;二是部分企业生产和施工设备陈旧,不少设备处于带病运转状态,个别要害岗位操作人员脱岗,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事故隐患;三是专项整治难度较大,长效管理有待加强;四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队伍有待充实和加强,装备有待改善,部分单位安全生产的台帐资料不很规范。
针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继续加大《安全生产法》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
安全生产管理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不确定因素多,市、镇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把《安全生产法》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实,不断提高宣传教育和培训的实效,提高《安全生产法》的公众知晓程度,在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和企业法人代表中确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要通过各种形式,有的放矢地对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从事安全生产的管理和操作技能。要结合每年开展的“全国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营造一种人人学习安全知识、人人关心安全生产、人人遵守安全法规、人人爱护生命健康的社会氛围,提高全社会安全文明水平。对排查中发现且整改不力的严重事故隐患,新闻媒体可适当曝光,提高全社会的监督力度。
2、继续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切实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制。
市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总结前一阶段实施《安全生产法》的经验,啃住全年目标任务不放松,狠抓薄弱环节、突出工作重点、找准主攻方向,落实责任,着力推进。要进一步完善指标考核体系,加快各镇安全生产达标活动建设,激发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经营者自觉搞好安全生产的责任心和原动力。要认真总结在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中的成功经验,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安全生产设施的投入,提高企业的装备水平。要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队伍建设,尤其是各镇安监办必须配足配强力量,强化安全监管,健全管理网络,切实负起责任。安监人员应当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安监专职管理人员工作要到位,兼职管理人员兼职不能过多,防止因精力分散而出现安全生产监管空档。要改善和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的装备水平,做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落实、职责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坚持一把手负总责的原则,各级签订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要层层分解,逐级落实,指标考核体系要与有关人员的年薪收入、评优晋级相挂钩。各级、各单位的安全生产台帐资料必须健全,特别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工程项目的基础资料必需详实,易发生事故区域或地点必须设立警示牌。
3、继续加大事故隐患的排查和专项整治力度。要通过各种检查和设立事故隐患电话举报制度等积极做法,对全市各行业、各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认真调查,充分排查事故隐患,缩小安全生产监管盲区,有效防范事故发生。对举报人举报的情况经查实后可实行奖励,增强监督意识,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监督力量。对排查出来的事故隐患情况要建立数据库,做好安全生产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安全生产专项治理要研究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对小化工企业、“三合一”厂房、土锅炉、公众聚集场所等实施消防安全综合管理,液化气市场和道路航道运输安全等重大事故源,实行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对暂时不能全面整改的重大事故隐患要实施跟踪督查并制订相应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严把安全技术状况关。市、镇两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联合整治,切实消除各种事故隐患的扩散和蔓延,降低事故发生率,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4、继续加大事故责任的追究和处罚力度。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维护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而导致的责任事故,事故责任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怠于整改的单位和个人要从严处理,使责任追究和行政处罚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对已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坚决杜绝隐瞒不报、漏报或者延报等违法违规行为。
第四篇:关于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的情况报告
关于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的情况报告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率领下,于4月5日至4月9日对全市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检查。其间,听取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公安局消防支队、市建委、市交通局、市石油公司、松滋市人民政府、刘家场镇人民政府关于《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汇报,并实地检查了我市天发集团公司所属的液化气站、危化品车队,市石油公司所属的柳林洲油库,沙隆达公司的储罐区,市交通局所属的沙市长途客运站、轮渡码头,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车检所、中心城区交通监控中心,松滋市的煤矿,乾盛公司的生产车间,市中心城区的建筑工地,海联大厦、春来市场等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企业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的情况,与9个县市区(含开发区)的安监局长就如何深入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提高全市的安全生产水平进行了座谈。现将此次执法检查和调研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的基本情况
《安全生产法》自11月1日正式颁布施行以来的一年半时间里,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和安监部门依法履行法律赋予的监管职能,全面推进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全市工矿企业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在国家考核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四项指标中,全市工矿企业分别比下降667%、293%、60%、183%。,荆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被省安委会评选为全省先进单位。在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中,他们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1运用多种形式,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增强各级领导、各类生产从业人员和社会公民安全生产的法律意识。市安委会、市安监局及各县市区通过加强对宣传《安全生产法》的组织领导、举办学习培训班、组织《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和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安全生产法》、普及《安全生产法》的法律知识,使全市安全生产监管干部、市直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各县市区生产经营单位的厂长、经理、专管干部、职工及社会公民的安全生产法律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得到增强,“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社会氛围正逐渐形成。
2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培训安监行政执法人员,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安全生产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必须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市安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会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对各地安监机构逐一进行落实。截止目前,全市9个县市区(含开发区)都成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县两级共有安监干部69人。为提高专业素质,市安监局分期分批组织全市安监干部参加各种安全生产法律知识培训班,使全市安监干部的法律知识和业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58名同志取得了国家安全生产监察员资格和省人民政府颁发的行政执法证。市县两级安监机构的组建和安监行政执法人员素质的提高,为全市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3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探索和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努力把《安全生产法》落到了实处。市人民政府和市安监局按照《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关于重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每年都将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分解到县市区,再由各县市区分解到各乡镇、街办、部门和相关企业,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年终按《荆州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实行百分制考核和奖惩兑现。市人民政府针对企业改制后,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机构削弱,安全隐患增加的状况,出台了《荆州市生产经营负责人安全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市安监局加强了对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指导与督促,建立了对重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联系制度,市安全生产监管协调会制度,制定企业安全生产评估标准,开展企业安全评估工作。从开始,市政府专门将安全考核列为全市综合考核内容,作为考核县市区政府政绩的重要指标。这些工作,为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法》,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
4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依法查处安全生产(来源:好范文http://www.xiexiebang.com/)责任事故,促进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市安监局在依法履行监管职能、加大监管力度方面重点抓了四项工作:一是建立安全事故举报制度。在荆州日报和荆州电视台公布安全事故举报电话号码,并实行24小时受理举报、接待和值班制度。二是不断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针对安全事故易发期和重大节庆时段,统一部署,开展拉网式的安
全检查和重点抽查。全市共查出重大危险源137处,重大隐患44处,全部落实了整改措施、资金、期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三是深入开展了对危险化学品和矿山的专项整治工作。以来,市安监局对全市1850家生产、运输和经营危险化学品的企业进行了普查和登记建档,对150家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进行了安全评价,并依法查处关闭、取缔了不合格的危险化学品经
营企业73家。与此同时,对煤矿和非煤矿山加大整治力度。对全市19家合格煤矿按照强化整治的新标准逐矿进行了评估。对松滋、石首、公安和荆州区的18个乡(镇)的70家采石场进行了整治达标、验收工作。四是依法查处安全责任事故。全市安监部门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在及时准确查清各类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划分事故责任、提出整改措施的同时,严格追究和处理事故责任人。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28起,在规定时间内结案的20起,依法查处事故责任人9人。以上工作对促进全市的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防止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监机构不健全、安监人员配备不到位、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工作。从目前看,从市直到各县市区虽然都成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但大多数仍隶属经贸委(局)而未能独立出来,且配备的人数与工作的需要不成正比,因此而造成了工作中的顾此失彼和疲于应付(有的县局仅配备2人,部分乡镇至今未配备安监人员)。安全监管部门普遍缺乏基本的工作设施(如工作用车、照相机、摄像机、传真机等),这些缺失对全面深入地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和全市的安全生产都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后果。
2部分企业安全生产体系不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安全意识淡薄,安全隐患增多,安全生产前景堪忧。具体表现为一些改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尤其是一些承包、租赁经营业主和私营业主对安全生产缺乏正确的认识,只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安全生产,致使安全工作管理部门名存实亡,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够。由于对安全生产存在侥幸心理,在安全教育和安全防护上舍不得投入,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据市安监局统计,近两年非公有制企业、承包经营业主和个体业主的事故伤亡人数占全市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的60%以上。如不尽快采取措施,局面会更加严峻。
3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不够完善、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不强。各地各部门虽然都层层编制了应急救援预案,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没有组织演练,实际上很难发挥安全应急救援作用。
4少数地方的安全监管体系没有理顺,安全监管的责任主体不明。长期以来,我市洈水水库库区和洪湖水域的水上交通安全的监督管理存在交通港监和渔政管理部门,交通港监与水利、农业管理部门监管错位现象。亟待市人民政府理顺安全监管体系,明确安全监管的责任主体。
三、几点建议
1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充分认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坚决按照《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的要求,切实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充实必要的人员,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提高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权威,尽可能帮助安全监管部门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切实为一线的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2各级安监部门要抓住监管重点不放松,抓住薄弱环节不放过,下大力提高全市安全生产水平,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市监管局要紧紧抓住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山、道路和水上交通、消防(特别是沙市城区春来市场的消防隐患)等专项整治重点,实施严密的监督、检查、预防、治理工作。消除事故隐患,谨防事故发生。同时,要高度重视各类小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和安全投入等方面入手,督促和帮助小企业搞好安全生产,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以全面提高全市的安全生产水平。
3尽快完善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处理突发安全事故的能力。全市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快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应急救援队伍,购置救援装备,增强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
4市人民政府对洈水水库库区和洪湖水域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的责任主体要提出明确意见。两大水域的生产经营单位要根据《安全生产法》等的有关法律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自觉接受监督管理,以防止因责任主体不明,监管工作不到位而发生各类事故。
5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法》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和对安全工作的关注度。同时,各级政府和安监部门要注重研究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更新监管方式,提高安监工作的科技含量,使安全生产工作在创新中得到加强。
第五篇:关于《安全生产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了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在我市的正确实施,增强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推进政府职能部门依法行政,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实施《安全生产法》的主要成效
《安全生产法》的宗旨就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对推进经济快速发展、保障社会秩序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是推动经济顺畅高效运行的强力助推器。我市市、镇两级政府以及行政主管部门在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网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安全生产设施,排除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基本形成了一个适合我市实际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框架。
(一)强化组织领导,实施《安全生产法》的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市政府把《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充实和调整市安委会领导班子,组建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并明确了其职责和管理权限。市安委会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研究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的具体方案,部署每个阶段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各镇、部门分别设立了以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配备了专、兼职的管理人员,大部分企业配置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员,并制订了相应的工作措施,全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已经基本形成。市、镇两级政府根据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的内容,分解指标,层层落实,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虞山镇针对镇区区域大、企事业单位多等实际情况,对4个管理区、39个行政村、500多家企业进行分片管理,切实加强了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唐市镇根据安全生产管理的不同要求,列出安全管理重点单位81个,并将其中的40个列为一级管理单位,其它41个列为二级管理单位,一级管理单位由镇安委会、安监办直接指导管理。梅李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工作列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市建设局根据行业特点,成立了市建筑安全监督站,专门负责对全市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实施监督,并在各镇建管所设立20多名安全协管员,协助安监站对乡镇建筑工程进行安全管理。各施工企业健全公司本部、分公司、项目部三级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生产监督力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全市上下形成了安全生产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业人员全力抓,上下联动、层层联网,精心组织、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全市《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广泛宣传发动,实施《安全生产法》的氛围进一步形成。
《安全生产法》颁布实施以来,市、镇两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王建康市长发表专题文章,市安委会主任、常务副市长张永泉发表电视讲话;宣传部、安监局联合下发宣传通知,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版;安监局组织了安全生产大型新闻现场直播咨询活动,设立安全生产宣传车,在城区各主要街道进行沿路宣传;各镇(场)、各相关部门进行板报联展、悬挂横幅等,形成宣传声势,注重宣传实效,使广大市民普遍接受安全生产知识教育。招商城管委会征订了500多份《安全生产法》的宣传教育资料下发到各市场及广大业主,并用一个月时间,通过商城有线广播,向广大经商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安全生产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司法局与市安监局联合举办了由各镇、部门分管领导及安技干部和企业法人代表200多人参加的安全生产培训班。交通局对全系统各单位一把手、安全生产分管领导、安全生产专职人员组织专题培训,特邀省安监局领导授课,受训人员由市安监局组织考试,并对合格者重新核发证书。同时开展了两次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研讨会,先后撰写论文十篇。大义镇分两天对全镇小化工企业法人代表进行培训,使企业负责人基本明确了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责任及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使广大企业经营者的思想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安全生产的管理逐步向法制化、专业化、规范化转变,安全生产的检查从事故查处向事故隐患排处、事故责任落实上转变。
(三)措施扎实,推动了《安全生产法》要求的进一步落实
1、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明显。一是强化对小化工企业许可证的审查监督工作。市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组织对全市500多家化工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特别是对拥有易燃易爆、有毒公害物品的企业所存在的防爆、防火、防毒、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泄漏等问题,要求定期检查、限期整改。去年以来,共发出整改通知书100多份,对不符合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电话举报制度等积极做法,对全市各行业、各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认真调查,充分排查事故隐患,缩小安全生产监管盲区,有效防范事故发生。对举报人举报的情况经查实后可实行奖励,增强监督意识,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监督力量。对排查出来的事故隐患情况要建立数据库,做好安全生产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安全生产专项治理要研究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对小化工企业、“三合一”厂房、土锅炉、公众聚集场所等实施消防安全综合管理,液化气市场和道路航道运输安全等重大事故源,实行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对暂时不能全面整改的重大事故隐患要实施跟踪督查并制订相应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严把安全技术状况关。市、镇两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联合整治,切实消除各种事故隐患的扩散和蔓延,降低事故发生率,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4、继续加大事故责任的追究和处罚力度。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维护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而导致的责任事故,事故责任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怠于整改的单位和个人要从严处理,使责任追究和行政处罚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对已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坚决杜绝隐瞒不报、漏报或者延报等违法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