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的几点做法
谈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的几点做法
开展户外区域活动的背景 户外区域活动是利用户外环境来进行区域活动,在户外的区域活动中,幼儿的活动空间比较大,互相间的干扰很少。让幼儿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充分发展自己的长处和个性,获取更多的成功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出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户外有更多的材料可以成为幼儿的“玩伴”,更好地促进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更重要的是,利用户外区域,并利用幼儿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游戏和实践获得多方面的经验。
幼儿在游戏中认识世界,户外区域活动所承载的教育价值就是将我们的教育意图渗透于游戏当中,让幼儿在游戏中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于是我们充分利用孩子这种独特的认知方式,开展户外区域活动,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游戏和实践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也许从头至尾都是在“玩”,正是在“玩”的同时引发、支持并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活动,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在玩中张开想象的翅膀……的教育目标无形地渗透到游戏中,孩子们就能在游戏中自由主动地学习。以我园的“小商店”为例,今年春天,我搜集了许多纸盒到幼儿园做教具,孩子们立刻被花花绿绿的盒子吸引了,他们围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谈论这些作用不同的盒子,许多小朋友竟然利用这些纸盒玩起了购物游戏,看着孩子们如此投入,我提议说“咱们也开个小商店吧”孩子们立刻欢呼起来,随后的几天,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每天都有孩子带“商品”入园,整个游戏环境的准备过程,都成了为孩子们游戏与学习的过程,从户外地点的选定到区域环境的设计,每一件商品的摆放,都由孩子们亲自动手。孩子们在环境的布置和材料的提供之中,在快乐的游戏当中,购物知识和规则的遵守等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实现和巩固。总之,只有遵循孩子认知特点及兴趣的户外活动才是最真实有效的活动。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开展了户外区域活动的研究与实践,下面是我们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为幼儿参与活动提供充足的材料保障。
1、师幼共同搜集活动材料。
没有充足的材料是无法正常开展活动的,活动一开始师幼开始搜集各种材料,原来被随意丢弃的瓶子、纸盒、易拉罐、蛋壳、泡沫、各种种子壳等废旧物品都成了我们的宝贝,用搜集到的物品做成游戏用品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件开心的事,这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搜集废旧物的兴趣。同时我们将环保教育渗透于自编的一些儿歌、故事、童话中,让幼儿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
2、户外活动根据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不同的材料。
幼儿的发展存在阶段性、不同的幼儿其发展状况不同,因此我们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来选择投放到各户外区域活动中的材料,并根据幼儿的知识基础和实际能力设计活动内容。易拉罐倍受孩子们喜欢,小班孩子年龄小,喜欢玩比较简单而且反复进行的游戏,我们就将易拉罐排成一排,让孩子们当保龄球打,或者把它们当作障碍物,让孩子们练习绕曲线跑;对于中班孩子,我们把易拉罐捆成捆做成梅花桩,让孩子在上面玩运水、运米等持物走平衡的活动;大班孩子喜欢玩有趣味、有难度、有挑战性的游戏,易拉罐做成的小高跷则变成孩子们的至爱……
第二篇:户外区域活动方案模版
小班户外区域活动方案(模版)
一、区域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身体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坚持每天进行体育活动,促进幼儿身体形态结构和机能发育。
2、鼓励幼儿使用各种器械,进行走、跑、跳、投掷、钻爬、平衡等基本动作的练习,使幼儿体力、速度、灵敏等动作素质达到标准。
3、培养幼儿用器械进行锻炼的能力,发展幼儿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习利用各种体育器械进行户外锻炼的方法,促进幼儿知觉、情感和能力的发展。
4、培养幼儿在体育游戏中团结合作、遵守活动规则、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勇敢竞争、克服困能的良好品质。
5、能有序取放器械,活动结束能主动收好器械放回原处,在老师提示下整理场地。
二、各区域具体设置说明
(一)球类区(保龄球、曲棍球、赶小猪)活动目标:
1、能用球棍向指定方向边走边拨球,发展用球棍控球的能力。
2、促进肘、腕、指关节和前臂与手部肌肉的发育,提高其机能以及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3、培养滚球击物的兴趣,发展方位、距离、力度和速度知觉。
4、提高幼儿玩球的能力,丰富幼儿对各种球的认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材料投放说明:
纸球、篮筐、果奶瓶、可乐瓶、球棍 游戏规则:
自主选择器械,在滚球线后滚球,游戏指导重点:
教师引导幼儿掌握多种多样的滚球姿势和动作,以丰富他们的滚球经验,提高其滚球能力。
(二)投掷区(扔球、抛接球、滚球、踢静止球)活动目标:
1、学习扔球、抛接球、滚球、踢静止球等多种球的玩法,发展幼儿的投掷能力、弹跳力以及手眼协调能力。2.培养幼儿对玩球和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培养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合作能力,遵守活动规则,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材料投放说明: 纸团、篮筐、食用油桶 游戏规则: 自主选择器械,会与同伴合作游戏和使用器械 游戏指导重点:
教师引导幼儿在熟练掌握扔纸团、抛纸团、夹纸团、头顶纸团等玩法后,再让幼儿与同伴合作利用纸团进行投篮练习,开始幼儿只是瞄准篮筐往里扔,慢慢的就探索出双腿弹跳起来往里投的技巧和方法。
(三)一物多玩区(套圈、滚圈、抛圈、开汽车、跳房子、抛接球、滚球、踢球)活动目标:
1、通过一物多玩,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了解各种器械的使用方法,体验大家一起玩的乐趣。材料投放说明:竹圈、纸棒、纸团、饮料瓶 游戏规则:
幼儿自由组合,合作玩各种器械,相互谦让,不推拉 游戏指导重点:
教师观察指导,引导幼儿想办法探索每种器械的各种玩法,发现幼儿的创新玩法,给予支持、鼓励,并相互学习。
(四)走跑跳跃区(跨栏、举杠铃、送小动物回家、放风筝、揪尾巴、跳房子、蛇行走)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奔跑躲闪跳跃的能力和身体的协调能力。
2、提高幼儿绕曲线走和按指定线路来回跑的能力。
3、培养幼儿在走跑跳跃活动中有大胆、勇敢、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 材料投放说明:
鞋盒、拖拉玩具、细绳、木棍、饮料瓶、纸棒、彩绳、塑料袋
游戏规则:
自主选择器械,取放器械有序,有自我保护意识 游戏指导重点:
教师观察并指导幼儿想办法揪同伴的尾巴,探索每种器械的玩法。
(五)钻爬平衡区(钻圈、走梅花桩,滚车轮)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钻爬、平衡力以及身体协调能力,2、培养幼儿遵守规则,团结合作的品质,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
3、钻进“纸盒滚轮”内手膝爬,带动“纸盒”前进、练习近平稳走、手持转圈走、等动作 材料投放说明:
易拉罐、饮料瓶、纸盒、竹圈 游戏规则: 幼儿自由组合,合作玩滚轮,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操作。
游戏指导重点:
教师观察并指导幼儿练习各种爬的动作、光脚平衡走。
四、活动流程:激发兴趣——实践操作——分享交流
(一)激发兴趣
1、教师以边出示新自制的体育器械边谈话引入活动 精灵宝宝们,今天我们的户外活动区域里又增加了一些新的活动器械哟,瞧,老师用你们从家里带来幼儿园的饮料瓶、易拉罐、纸板,纸盒等材料,为你们自制了许多好玩的活动器械,一会希望宝宝们能用这些活动器械玩出自己想玩的游戏来;好,现在宝宝们可以自由选择活动器械进行游戏,看谁玩得好,玩得高兴
(二)实践操作
1、孩子们自选区域器械游戏。
2、教师进行观察指导,其要点为:
(1)观察孩子能力有否提高,与同伴的合作能力如何,是否有创新玩法,是否遇到了困难,能与同伴合作如何解决。
(2)关注个别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3)注意不同幼儿的分层指导,了解其需要,及时调整。
(4)提醒幼儿在活动中不与同伴碰撞,教师注意提醒幼儿脱衣、擦汗,调控运动量。
(三)师幼交流与共享
1、回顾活动:
(1)幼儿说说,今天在哪个区域玩了,玩的什么?怎么玩的?在活动中遇到困难了吗?是怎么解决困难的?
(2)讨论分享各个区域个别幼儿创新玩的方法。(3)围绕“快乐小精灵”,请幼儿自由讨论,2、教师总结:
精灵宝宝们,今天你们都很能干,在户外区域活动里表现得很好,用你们的智慧把不同的体育器械玩出了很多好玩的游戏来,老师希望你们在下次的户外区域活动中,能用你们的智慧玩出更多更好的游戏来。
第三篇:谈幼儿园小班活动区域布置
对幼儿来讲,大多数接受教育的范围是从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环境的布置,或是游戏中获得的,根据《纲要》指出: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很大,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应有良好的环境,凡是可以让孩子接触的物质和人都是他们的环境,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很大,要给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要有游戏的环境,艺术的环境,审美的环境,图画的环境。新世纪对皮亚杰理论的再认识,更主张教育要适合不同逻辑发展,教育要着眼于儿童自身的活动,以同化为主的游戏活动是儿童学习的根本,在此基础上,依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来激发和形成儿童目前还未完善或不存在的心理机能,此理论是以师生互动为框架的主体结构,倡导一种尊重个体差异,关怀每个孩子发展的教育价值观,而活动区教育正是此理论框架上,新兴发展起来的。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孩子们通过不同的小组游戏,能充分发展动手、动脑的能力。区角活动也是孩子们自由的活动,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活动的内容,然后进入不同的区角进行游戏。这些活动老师除了一些必要的指导外没有过多的干预,所以孩子们能在活动中积极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玩起来也更加的快乐
一,规划整体布置
所谓幼儿活动区,也称游戏区域,学习区域,或兴趣中心,指在活动室中教师清晰地划分出不同材料和不同活动类型的区域,即幼儿所有活动的范围,包括室内活动,室外活动,专业教室活动等等一系列幼儿所活动的场所。本次研究着重对小班教室各区域的布置,物品的摆放,各区域间的相邻作研究。活动区的创设是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的,一般需提供娃娃家等角色游戏区域、积木区、图书区、益智操作区、美工区、科学区等。随幼儿年龄的增长,教师对各区的指导侧重点应有所变化。例如,对小班幼儿提供自然科学区主要是为了给幼儿提供观察场地、机会,并不作为活动的重点;教师对小班游戏的指导更多侧重于娃娃家、积木区等,着重激发幼儿良好情绪,能积极投入活动。
在创设区域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结合本班的教育目标,幼儿人数,确而定。室内应该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的思想,将幼儿优秀的作品粘贴在墙上,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主色调以亮丽的为主;图案选幼儿喜爱的动物造型或形状,富有儿童情趣;室内整体应统一协调,给人以统一的感觉,每个区域尽量分开,但又紧密联系;部分区域可根据单元目标或任务设计环境的布置,将教学与环境融合;区域的设计应富有想象力,给幼儿发挥想象的空间;可根据各个季节对环境进行改善,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在节日到来时,将喜庆的氛围带入环境中,或是教育性的知识融入环境,这样幼儿更容易记住;在环境中,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认知,例如礼貌用语等,从小培养;最重要的一点,教室的布置应有幼儿参与的全过程,发挥幼儿在环境中的作用。
首先,在确定活动区域时,需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二,幼儿的年龄特点
首先小班幼儿好玩,好动,这时教师更应该以幼儿为主,发挥他们的主体性,环境的布置多让幼儿动手,这样既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又起到了将教育融入环境的效果。小班幼儿情绪较为突出,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可以保持持久和集中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利用这点,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幼儿探索,培养幼儿的思维。
例如,第一周先开放1-2个活动区,使幼儿认识该区的玩具材料,尝试玩法,并学习收放整理,同时结合活动的开展,建立初步规则;第二周进一步熟悉巩固一周提供的活动,同时再增加一种新的活动提供新经验……,逐步地到幼儿对各个活动区主意材料玩法、游戏规则等都有所了解,这时,就可以全面展开区域活动了。
三,活动区
角色区科学区美工区文化区建构区益智区语言区
应注意:玩具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幼儿是通过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教师可根据各年龄班的幼儿能力特点,研究玩具、材料的玩法、为各年龄班配置必要的适宜的玩具材料、小班幼儿年龄小,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初级阶段,对一些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玩具材料特别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所以在小班的活动区中,尽量要投放新的成品玩具材料,而到了中大班,幼儿已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它可以将一件物品作为多种用途,如一块方形泡沫可作石头、包子、香皂等等。动手能力也逐步提高,这时、在材料数量的投放上,应随年龄的增长,从种类少数量多,过渡到种类多、数量少。比如在小班益智操作区提供的材料应体积较大,同类材料数量较多、地毯的提供能够便于幼儿的活动操作。同时又使幼儿感到轻松舒适,有益激发良好情绪。
第四篇:谈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的创设
谈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的创设
嘉兴市宏兴幼儿园 郁华
为贯彻《纲要》精神,教育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发展,适合其兴趣、认知水平,可供他们自由选择的宽松的环境,而区域活动的开展正是迎合了幼儿发展的需要,让幼儿进行自主选择、自由结伴进入活动区,大胆而真实地表现自己。以往,幼儿的美术活动通常是在课堂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这种集体活动教学往往更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提出统一的教学目标,让创造性的表现活动降格为机械的训练,忽视幼儿间的能力差异。使幼儿在被动地模仿和服从中,丧失自信心和对艺术活动的热情。
《纲要》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而美术区域的创设则让幼儿们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尽情发挥创造性思维,发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去进行材料的选择,并可用多种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表达,从而保护幼儿对艺术活动的信心和兴趣。二年以来,我们通过对本班幼儿美术区域的创设和活动中的实践与研究,在转变以往教师示范或教师命题的基础下幼儿进行活动,使更多幼儿喜欢上了美术活动,更在其操作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丰富的材料增强幼儿活动兴趣。
幼儿天生是好奇的,对周围的事物和活动有着广泛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参与任何活动的首要前提,但兴趣是短暂的,易受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以往单一的美术材料往往使幼儿学得较为乏味,也无法使其对美术活动保持长久而浓厚的兴趣,而美术区域活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幼儿体验到了丰富的生活材料所带来的快乐。如:我们为幼儿准备丰富的绘画工具有:纸、笔、油画棒、颜料等;纸工、泥工工具有:剪刀、浆糊、橡皮泥、牙签、抹布等;还可投放一些辅助工具如:棉签、石头、各种纸、布;废旧材料如:塑料管、蛋壳、水果网、木条、泡沫板等,用于自创作品。当幼儿在操作时,他们运用各种感官探索材料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方法使用,促进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活动中,我们不会因为“卫生”而收起了颜料盒;因为幼儿的“乱张贴”而藏起了浆糊。相反,我们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件工作衣、在美术区中铺设桌布、并布置创意空间主题墙。在具体操作中,让幼儿自己制定计划,让幼儿始终处于开放、自由的状态进行创作活动。
由于美术区域中材料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幼儿的想法不受材料的限制,自由选择,尽情发挥。因此,幼儿创作的作品可谓是千姿百态,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如:在“鱼”的主题表现中,有的幼儿会用“蜡笔”在纸上进行丰富的构画,有的幼儿会先用橡皮泥捏出鱼或用纸剪出鱼,然后再进行描绘。在幼儿与材料的作用中,幼儿们新奇的构思与大胆的表现使画面活泼而富有生气,不仅画得形态各异,表情、动作都非常生动、有趣。从中,增强了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创作兴趣。
二、“主题”形式的开展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既要遵循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又要避免幼儿表现形式多、杂而无主线的情况。因此,以“主题”形式开展,较为适宜。
主题活动的时间,我们通常以幼儿的兴趣为主,不定期更换。主题活动的内容,我们善于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中挖掘好的美术表现题材,还根据幼儿最热门的“话题”来确立主题,如:“蓝猫”、“天线宝宝”、“弹珠警察”、“奥特曼”等。另外,我们还尝试结合家乡风情为幼儿创设主题,如:“水乡嘉兴”、“南湖****”、“古运河畔”、“船”等,使活动形式充分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在自创主题“船”活动中,我们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船。为了提升幼儿经验,我设计了综合活动:各种各样的船,让幼儿在了解船的基本特征后,用各种废物制作“船”。就在幼儿们热火朝天地动手操作时,我发现欣欣却坐在那一动也不动。于是我走到她身边问她:“你为什么不做呀?”“我不会!”“那你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做啊!” 马冯琪主动地来到了欣欣身边开始操作,可我发现欣欣只是在一边看着,并没有真正动手参与。由于时间关系,教学内容只好告一段落,我把船投放到了美术区中。下午,我意外地发现了美术区中的欣欣,她正独自用二个牙膏盒在创造一艘游艇呢,一会看看,一会又笑笑,正沉浸在喜悦中。课堂中毫无兴趣的她,此时竟然如此陶醉?
主题活动的内容与幼儿的真实生活经验相联系,充分调动了幼儿内在的活动动机;主题活动的形式顺应幼儿的发展需要,使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
三、适当的介入提高幼儿审美能力。
在活动中,幼儿不仅需要丰富的物质材料,也需要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因此,教师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美术区域中,我们投放了各种不同题材的工艺美术品,如:贝雕、名画、工艺盘等,这些作品有着较强的艺术性,对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最有帮助。可是幼儿对于作品的欣赏往往仅凭自己的喜好判断,无法理解作品深刻的意境。此时,我们就必须适当介入,以开放性的言语引导幼儿发现规律、研究画法;启发幼儿对比思考、展开联想;诱发幼儿的艺术直觉和创造潜能。让幼儿在充满艺术的环境中,扩展思维的广度;感受不同表现方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得到参与艺术、体验艺术并获得审美愉悦的机会;也提高了欣赏技能、提升了审美概念。
四、作品的价值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对于幼儿的活动,教师应给予充分关注,并做出合理评价。记得有一次,我看到源源完成了一幅蛋壳贴画后,大声表扬了他:“源源贴的小鸟真漂亮!”没想到幼儿们都笑了起来,一头雾水的我只好“请教”作品的主人。“老师,我贴的是飞机,这是机翼……”他指着我“心中的翅膀”告诉我。我明白了,不是“眼光”出的问题,而是“理解”出的问题。鼓励幼儿参与自评、互评等形式,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对自己作品的解释与说明,明确幼儿的创作意图。就这样,幼儿的自评成了我们对其评价的基础。
对幼儿所创造的作品更要珍惜,可以作为游戏材料投放到其它区角中;也可通过展览或装订成册的形式展示,吸引幼儿与家长的关注,增强幼儿的创作积极性;还可以将其布置到活动室内,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感和教师对其的肯定,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五、自由的组合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由于幼儿间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比较接近,孩子最容易从同伴之间获得学习,产生灵感。在美术区域活动中,幼儿们自由组合、搭配,一幅出色作品的完成往往是几个好伙伴合作的产物。一次,在观察中我发现平时老爱打闹的嘉嘉和奇奇居然成了好朋友,他们正一个人负责剪纸,一个人负责粘贴,在完成一幅漂亮的“海底世界”呢!看他们配合地这么默契,使我深刻体验到了美术区域活动是培养交往、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德国著名教育心理学教授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教师。通过对幼儿美术区域活动二年的实践与研究,我们明确了其重要性和复杂性,更新了理念。对幼儿所表现出的一些“有创意的行为”易于接受,激励幼儿产生奇思妙想,也为我园创造性美术活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后,我们将努力探索更行之有效的方法,让艺术活动真正成为放飞幼儿思维的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活动区的创设、利用与活动指导》 冯晓霞著
3、《对美术教学的意见》 湖南美术出版社
第五篇:谈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材料的摆放
【摘要】游戏作为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游戏材料的提供是幼儿游戏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物质基础。现在幼儿园大都提倡低成本高质量的教育环境。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响应的宽松的活动环境,丰富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集体活动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开放、自由的活动。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纲要》目标,有目的、有计划为幼儿提供区域材料,设置各种区域。此外,区域材料摆放具有多用性和开放性。活动中,幼儿在情感和经验上获得快乐和满足。
一、区域活动中材料摆放的重要性。
二、区域活动中材料摆放应注意的问题。
(一)区域材料摆放应是以幼儿身心发展、幼儿兴趣、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相适合。
幼儿很喜欢摆弄和操作物体,这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能一起幼儿的主动探究兴趣。皮亚杰的相互作用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的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的。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本性的、具体的、形象的,思维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的探究的刺激物,材料的投放使幼儿在与环竟中获得经验。
1、了解幼儿的特点、需求和兴趣,为幼儿提供主动学习的材料,而且是动态的,随需要进行更换。
小班幼儿年龄小,有较强的亲子依恋,尤其是刚入园的孩子,他们从一个熟悉、安全的家来到一个陌生的大家庭,不免有恐惧、胆怯的心理,为了让幼儿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创设了娃娃家,幼儿特别喜欢娃娃家,因为那里有他们喜欢的娃娃、各种家具、玩具及舒适的环境,使幼儿满足对家庭的依恋,找到家的感觉,情感上得到满足。一段时间后幼儿越来越多,许多幼儿都喜欢娃娃家。为此我班根据幼儿的需要、教室的环境,布置了4个有关娃娃家的区域:娃娃厨房、娃娃卧室、娃娃卫生间、娃娃客厅。材料相对丰富了许多。如:抽油烟机、微波炉、冰箱、电视、洗衣机、衣柜、钢琴、电视框、梳妆台、洗手盆等,都是老师亲手制作的。
生活是小班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活动。我们选材要贴近幼儿生活,投放的材料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蒙台梭利说:“生活即是教育”。如:小杯子、小夹子、柱子、豆子、穿衣服、扣扣子、穿线、拧螺丝,幼儿在操作中探索学习。
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差,尤其是新入园的幼儿不会吃饭,不会入厕。许多事情都需要老师的帮助。他们的小手没有力气,动作发展不协调,生活区域投放的大夹子夹软球是训练幼儿小肌肉的发展。幼儿玩过一段时间后,对材料没有了兴趣,我发现后,把软球换成了毛线球、乒乓球,幼儿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过一段时间幼儿已经熟练掌握夹的动作。我又投放了小夹子增加了难度,目标随着幼儿的需要来制定。
2、材料的投放应具有教育价值
幼儿活动是学中玩、玩中学。材料的投放应是有目的性的,针对幼儿现阶段发展的需要。要使材料与幼儿有效互动,使幼儿主动学习,我在生活区增添了串珠活动,不但可以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发展手眼协调的能力,还可以使幼儿通过操作认识不同的材料。如木珠、彩色珠子、铁制铃铛、珠子、塑料吸管等,这些材料的性质,使幼儿发现、认识、创造序列。(二)材料摆放要考虑到与幼儿相互作用,促进幼儿主动探究。
材料的提供要有适宜的结构,要能引起幼儿 的探究兴趣,要适合幼儿发展,根据幼儿发展的目标、年龄特点。如串珠活动从简单到难,开始是随意穿,发展到按颜色、形状串,有开始的大珠子到小珠子。
1、材料丰富,形式多样。
材料投放的多种多样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我在实践中为幼儿投放材料有平面的,有立体的。有珠子、豆子、袋子、叉子、筷子、粮食、盘子、瓶子、盒子、夹子、别针、卡片,塑料的,真的、假的,动植物模型,嵌板、图形卡片、立体图形、饮料瓶、胶卷盒。语言区:图书图片。建构区:各种各样操作玩具,木制玩具,大盒子、小盒子。布艺区:各种用布制作的可操作的玩具。娃娃家有真实的、制作的家具和用具。美工区:各种各样的纸张、颜色。表演区的头饰、手偶、乐器。这些材料可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活动形式可在桌面上,工作毯上,小椅子上,区域里。娃娃家的幼儿更是有效的互动起来,他们模仿成人,家庭和社会,情感上得到满足。
2、为幼儿提供个别化学习机会
幼儿本身有个体差异,教师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性,要尊重和接纳每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使幼儿产生安全感。给每个幼儿激励性评价,使每个幼儿在探究活动中都有成功的体验。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我在材料投放上,既照顾全体,又考虑到个别幼儿。如在科学区针对认识图形这个目标,我投放了4组材料,一组是颜色的认识;二组是颜色与形状的认识——图形宝宝回家;三组是给同种图形排序的嵌板;四组是六种图形的3个图形大小排序。这样的幼儿可根据兴趣、需要选择,教师也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不同的指导与帮助,幼儿会在不同水平上获得不同的经验。
3、材料的多功能性也促进幼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使幼儿主动学习。
幼儿的学习来源于兴趣,材料的有趣性,使幼儿产生动手、动脑、操作欲望,从而有了主动探究的动力。如:“喂小动物”,我用牛奶箱制作小动物头,在箱子上挖出一个动物的嘴巴,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又准备了各种图形卡片,请幼儿给小动物喂吃的。这个活动幼儿的小手得到了锻炼,有认识了图形,还可以练习数数。有这样的环境幼儿能主动的进区域操作,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直到得到心理满足为止。
(三)为幼儿创设温馨、合作、富有趣味的区域环境,使幼儿观察、认识事物,获得相关的经验。考虑幼儿年龄特点摆放材料。
小班幼儿特点好模仿,喜欢游戏。往往在区域活动时因想玩同一个玩具进行争执。为了满足幼儿探索学习的欲望,我在材料投放时增加数量。如娃娃家,提供多个娃娃及餐具。生活区提供多个穿的活动。美工区提供多个印章、模板,避免幼儿之间的争执、矛盾。另外,提供的活动材料要游戏化,要有情景,吸引幼儿去玩。如在幼儿探索磁铁的活动中,我设计了龟兔赛跑的情景,幼儿边探索边讲故事,从中来丰富自己的经验。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为幼儿提供使其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学习的区域材料,创设不同的情景、条件、场合,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幼儿运用他们发现关系,使幼儿不断巩固、加深扩展自己获得的经验。
三、材料的安全性和艺术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足以说明安全工作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样,在区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上,安全性应是第一位的。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应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应注意包装和制作的艺术性。比较坚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装盒可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还可选用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进行艺术加工„„
收集的材料大部分来源于大自然和孩子,教师必须注意幼儿的卫生、安全,把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农村幼儿收集废旧物比较困难,有的瓶、盒、罐都是幼儿从路边捡来的,我们一定不能忽视里面的残留物,时间一长会霉,有很多的细菌。因此,教师必须和小朋友们一起做好卫生工作,把收集来的瓶、盒、罐等材料洗干净,放置在阳光下暴晒后方可使用,以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当幼儿自主选择操作材料时,教师不仅应成为幼儿游戏的好伙伴、好搭档,还应当成一位细心的观察者,通过观察和参与游戏,教师才能从孩子的操作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考,生成新课程,从而为下一次的材料投放有了新的目标和针对性。
四、教师对游戏材料调整的时机。
先前教师在材料调整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大批量的更换。这样的做法既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同时又未使材料的资源得到最高效益的发挥。因而在本学期的尝试中,我们发现教师在材料调整中的策略很重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对材料进行优化组合、资源共享、设置情境、分层呈现等各种方法的变化,就能达到物尽其用,减少教师不必要的劳力,创造材料高效益顺应幼儿发展的目的。教师在调整材料时,不应匆忙撤换材料,而应对材料进行分析。在肯定了目标合适的前提下,可考虑将投放的形式进行调整。由于小年龄幼儿对生活情景感兴趣,因而过生日游戏赢得了孩子的兴趣。可见形式的调整正是在寻求最适合幼儿学习方式的一个过程。不同年龄、不同个性、不同智能强项的孩子需要的建构形式也是不同的。
在实践中,我也不断的在反思自己的工作。开始真正学着了解、倾听、认同、顺应孩子,更进一步的对教育本身的元素有了重新的思考,对自己教育专业化的水平也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孩子的发展是我成长的背景和支持,孩子的发展是我永远的追求!参考文献: 《有吸收力的心灵》玛利亚。蒙台梭利着 地震出版社 2004 《走学前教育科学化之路》吴晓燕着 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3 《当今美国儿童早期教育》 封莉蓉周卫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