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宁夏促进贫困地区人口城镇化的调查报告(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2 04:1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宁夏促进贫困地区人口城镇化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宁夏促进贫困地区人口城镇化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宁夏促进贫困地区人口城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宁夏促进贫困地区人口城镇化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4-3-26信息来源:城市中国网

2012年,宁夏全省常住人口647万,还有近50%、300多万人居住于农村,这其中有100多万人值得特别关注,他们常年居住在宁夏中南部干旱少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土地贫瘠的困难地区,多年就地“输血式”扶贫并未彻底改变他们的贫困状况,粗放的农业经营带来的收入低而不稳,外出务工又极为不便,人均年收入低于2011年中央新定的扶贫标准2300元,属于国家级贫困人口。他们居住分散,公共服务成本高,生活负担重,很多地方取水十分困难,得用驴跑到15公里以外去驮水;他们绝大部分居住在自搭的简易土坯房中,甚至还有的一家5-6口人挤在狭窄阴暗的土窑洞中,凡遇连日大雨,房屋很容易坍塌。

如何将占全区人口六分之一的贫困人口从不宜于居住的地方迁出来,成为宁夏推进城镇化必须解决的首要难题。近期,我们了解到,2010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总结已有的扶贫经验基础上,将这100万贫困人口的扶贫移民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目前已形成了生态移民、劳务移民、教育移民、自主创业移民等多种模式,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提供了有益经验。

一、宁夏促进贫困地区人口城镇化的主要做法

宁夏的探索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政府引导为主的政策性移民,简单说就是政府掏钱让老百姓搬到条件更好的地方,2011-2015年期间规划解决35万人,按人均3万元标准总计投入105亿元(国家50亿、自治区21亿、地方财政28亿、移民自筹6亿),目前已解决16万人;另一类是由市场力量催生的自发移民,目前已有24万人相继从中南部贫困山区自发迁出,并在宁夏及周边地区的城市扎根定居。

1、以政府引导为主的政策移民。政策移民分为三类,一是生态移民。主要针对经济状况较差的农户,由政府统一出钱征用近水、沿路、靠城区域农村的集体土地,集中修建户均54平米安置房,并按人均1亩的标准安排水浇地,支持发展收益更高的现代设施农业,农户从山区迁出后需将复垦的宅基地和承包地统一交由政府转收为国有,并退耕还林还草,整个过程中每个农户只需自掏1万多元;二是劳务移民。主要针对经济条件稍好、有部分外出务工经验和技能的农户,集中安置点多选择在有大量务工就业机会的产业园区(如宁东煤化工基地)附近,迁出后不予分配农地,户均缴纳数万元后即可在位置较好的地方获得54平米的周转用房,有的还可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加盖两层楼房,利用一楼铺面搞商业经营或出租;三是教育移民。主要针对从贫困地区迁出移民的“两后”生,即初中毕业后未进入高中和高中毕业后没上大学的学生,由政府按初中毕业生每人每年3500元、高中毕业生每人每年3000元的标准分别提供补贴,让其进入中高等职业学校学习。2010-2012年已累计解决了7000个初中毕业生,6700个高中毕业生。此外,宁夏在两所专门面向中南部贫困地区招生的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宁夏育才中学里试行“高二分流”,使一部分不太可能升入大学的学生从高三开始就接受高职教育。

表1:2010-2012年政策性移民规模入投入

人数(万

人)政府投入(亿

元)农民自筹(亿元)

生态移

民14.739.44.7

劳务移

民1.56

4.20.5

教育移

民1.37

2.4502、市场力量催生的民间自发移民。这些移民主要是早年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遇,依靠自己的力量举家搬迁到条件相对更好的地区生活、就业,经过多年摸爬滚打已有相对固定的居所和较为稳定的收入。对于这类人群,宁夏各级政府并没有采取遣返、打击的排斥政策,而是以一种默许认可的态度促成了这类人群的成长。据统计,从1990年到2012年底,由宁夏中南部贫困地区迁出的总计有24万余人。一部分迁移到区内条件较好的移民,总计有4万户、16万人,典型的有银川市西夏区的西马银自发移民点,2012年已达2540户、1.3万人的规模;一部分是迁往宁夏以外的蒙、疆、陕等地,总计有2万户、8.4万人,典型的是从宁夏西吉县迁到新疆形成的“西吉”村。

表2:宁夏自主创业移民分布

户数(户)人数(万人)典型聚居点

银川

市82893.4837镇北堡镇、月牙湖、漫水塘村

石嘴山

市93113.0083隆湖扶贫经济开发区、河滨工业园区等

吴忠

市73782.8342红寺堡区、金银滩镇、甘城子扬水工程区等

中卫

市69452.8934宣和镇、闽宁镇、中卫市大战场等

自治区农

场92683.6023贺兰山农牧场西马银、河南新村等

省197658.4048新疆伊犁、博乐、奎屯、石河子等

二、取得的成效

通过各类移民措施,宁夏中南部山区近50%左右的劳动力得以进入北部沿黄河一带经济发达地区,有效推动了中南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既促进了山区群众收入的稳定增长,也为沿黄经济区以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1、移民生活状况明显改善。各类移民搬到北部沿黄河一带发达地区后,彻底改变了过去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从以往低效的农业生产中解决出来,依托靠城、沿路居住的便利条件,从事劳务、商贸、交通运输业,拓宽了致富空间。比如,有一定技能的年轻劳动力在北部的企业务工,月工资可达2500元,年收入近3万元,是此前年收入的10多倍。条件较差的生态移民,原来虽然户均有3-4亩地,但非常贫瘠,人均净收入不到2000块,现在种的是现代设施农业大棚,仅1亩地左右,但收成好时年净收入2万多不成问题。在居住方面,离开了逢暴雨易塌的土坯房,住进了由政府统一修建的砖瓦房,每家每户都有太阳能热水器,取水、用电、采暖都非常便利。

2、移民的思想开始朝着积极融入城市的方向转变。宁夏中南部贫困地区常年处于闭塞的深山大沟,交通极为不便,老百姓家里没有电视和通信信号,加上大多数村民都是小学文化,对外面的世界很不了解,思想上很封闭,往往担心自己外出找不到活路而不敢走出大山。通过政府的引导、帮扶,以及一批头脑灵活先行者的示范,这些人来到了城市的边缘,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市场信息和机会,对融入城市也更有信心了。对于年轻人,通过政府的职业教育补贴,掌握了融入城市生活的若干技能,基本上也不愿意再回到山区务农。

3、迁出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移民搬迁后,人为破坏生态坏境的行为明显减少,大大减轻了迁出区的生态环境压力,既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恢复了生态,又实现了百姓的生活改善,达到了脱贫致富与生态建设的“双赢”。我们在固原市农村沿途看到,经过几年生态修复的努力,原先因过度牧养和粗放种植所成片的荒沙土坡如今已被绿荫荫的草场或林木覆盖,水源地得到有效的涵养,不少地方开始出现生态环境未被破坏以前才能看到的野生珍禽。

三、主要经验

宁夏多年来在促进贫困地区人口城镇化方面,除了有政府的高度重视、健全的工作机制、科学的统筹规划以外,还有如下有几点非常值得中西部其他省份借鉴的有益经验。

1、将全区的城镇化发展与扶贫相结合。宁夏北部沿黄经济区近几年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目前以占全宁夏40%的国土面积,吸纳了60%的常住人口和90%的经济总量,而且还有进一步集聚经济活动的空间,但缺少产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而中南部山区还有大量可以低成本使用的劳动力。宁夏的扶贫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与城镇化进程相适应,不是为了扶贫而扶贫,也不是传统“输血式”的就地扶贫,而是将南部的劳动力低成本优势与北部的产业发展需求相匹配,在促进了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了贫困地区人口城镇化的进程。

2、贫困人口需要根据情况分类梯度转移。宁夏并不是急于把贫困人口一夜之间全部变为城里人,而是充分考虑了不同人群融入城市的困难,比如对于年龄较大的、仍以传统务农为主的人群,可以先让其继续务农,政府无偿给予现代化的农业设施用地,并提供各类农业种植技术的培训,让他们慢慢地从以往粗放式经营方式转变为精细化经营方式,从而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对于头脑灵活、有一定务工经验和技能的年轻劳动力,由政府与企业充分对接,让其进入各类产业园区从事制造业或从事商业服务业,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经验优势;对于还在受教育阶段的移民子女,则是结合本地区的产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前介入,提供中高级职业教育,既为这群人融入社会打好前战,也为产业发展积累适用的劳动力。

3、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相结合。宁夏的贫困地区面积广——占全区总面积的65%,人口多、情况复杂——占总人口的近六分之一,且多为有着不同伊斯兰教派系的回族,一方面需要政府主动作为,帮助那些无力跳出大山的群众提供一个转移的平台,另一方面政府的财力也有限,必须为市场力量诱发的自发移民创造充分的生存空间。宁夏2012年全省财政收入仅267亿,而按人均3万元的标准,解决100万贫困人口总计需投入300亿,财政投入压力很大。宁夏这方面的有益经验在于,给予自主创业移民创造空间,使得部分不等不靠的百姓可以依靠自身努力,在很少借助政府力量的情况下,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减轻中南部地区生态环境压力,更早地为迁入地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四、政策建议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宁夏的人口历史状况决定了,促进中南部山区100万贫困人口转移,必将是宁夏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工作重点,为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完善自发移民集聚点的公共服务。那近24万的自发移民,从上世纪90年代就陆续出来,大多是些头脑灵活农民“精英”,事实上已经自行解决了就业和居住问题,不需要政府额外投入,现在需要的是进一步破除他们融入迁入地的制度障碍,比如户籍迁入困难、经营土地权属纠纷多,不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落后等等。下一步,宁夏的城镇化应当将这批人的城镇化作为重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尽快将其纳入政府的服务体系,对部分移民群体,应在明晰土地权属的基础上,争取一次性解决其在本地落户的问题。

2、探索建立北部发达地区与中南部贫困地区的资源补偿机制。我们在调研时看到,不少迁出百姓的原有宅基地和承包地面积都很大,但因为政府没有直接的补偿政策,这些地的复垦和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推进地较为缓慢,主要原因是投入管理成本较高。如果可以依托类似重庆“地票”的建设用地指标省内跨市县交易机制,以及跨区域碳排放指标交易机制,则既可以调动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的人口城镇化事业,也可以为后期的土地复垦和生态保护寻找到更加持久的利益补偿机制。

3、要把北部沿黄经济区的产业发展、城市功能定位和促进贫困人口就业更好的结合起来。调研中感受到,中南部贫困地区政府一个劲儿地想把人推出去,也不管出去的人能否就业,反正人出去了就是减贫的政绩。但因为这些被迫迁移出来的百姓头脑一片空白,也没有技能准备,不属于流入地政府所需的产业工人类型,有部分人一时很难适应新的工作。比如,宁夏最近刚从山东引来一家轻纺企业,需要3000人,但南部的贫困人口却因为没有恰当的培训不能马上用起来,反倒逼着这些企业要从甘肃挖人过来。因此,我们建议,应搭建更好的沟通交流平台,将迁入地所需的产业工人信息及时反馈给迁出地政府,然后由迁出地政府利用扶贫资金加大培训力度。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黄 跃 徐勤贤

(本文原载于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城乡研究动态》第233期,摘编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二篇:城镇化调查报告

城镇化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 调查对象:xx统计站

Xx统计局 调查人:xx

一、调查目的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当前中国实现经济转型,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外需陡降猛烈地冲击着中国外向型的经济模式,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由外需转向内需的战略选择,而实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将会成为中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机遇与发展动力。本次调查对象是xx市xx镇城镇化发展现状。当小城镇的发展进入高速增长,积累了较强的经济实力,空间形态完成了快速扩张之后,随之将进入一个挖潜、优化的阶段,产业结构和小城镇结构都将发生重要的转变。政府如何保障小城镇得到有序、合理的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并保证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社会进步与生态平衡的关系,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问题,已经严峻地摆在小城镇政府的面前,迫切需要对小城镇的城镇结构发展、演变进行研究,使小城镇得到科学、有序、健康的发展。

二、调查内容

(一)城镇化的基本概念:

城镇化是目前中国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小城镇的发展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了发达地区城镇化的进程,也使小城镇结构由农业形态转变为城市形态。当小城镇的发展进入高速增长,积累了较强的经济实力,空间形态完成了快速扩张之后,随之将进入一个挖潜、优化的阶段,产业结构和小城镇结构都将发生重要的转变。如何保障小城镇得到有序、合理的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并保证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社会进步与生态平衡的关系,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问题,已经严峻地摆在小城镇政府的面前,迫切需要对发达地区小城镇的城镇结构发展、演变进行研究,提出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管理体系来保障小城镇结构的转变,使小城镇得到科学、有序和健康的发展。

(二)xx镇的基本情况:

xx省xx市迎泽区xx镇位于东经112°17′,北纬37°54′,地处xx市迎泽区的中东部,域内东部土石山区,西部丘陵平川。xx镇由原孟家井、xx两乡 合并组建,所辖村历史悠久。总面积xx平方公里,xx年全镇总人口xx万人,其中农业人口xx万人,城镇人口3.5万人,暂住人口常年保持在3万余人,全镇xx个基层单位,其中xx个行政村、x个社区居委会。xx镇山川秀美,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商贸繁荣,民风淳朴,和谐宜居。域内有茂密的东山松林带,有遍布山区的野丁香、山桃、山杏、六道木、马茹果、千层皮、沙棘、映山红、对节棍等天然灌木;地下有煤(6米、1米煤为主)、铁、铝、耐火矿、石膏、石灰岩等丰富的矿藏资源,还有得天独厚的支撑xx铁路及民用的地下水资源——观门前水站群。

xx镇民风淳朴,人勤地灵,是商家投资和百姓宜居的首选之地。纵观xx商贸经济的发展史,得益于有一个符合商贸发展规律的经营体制和经营观念。即:多元组合、统筹协管、系列延伸、配套发展、快速提升、不断规范,面向中低消费人群,追求名优品牌效应。

xx人历来长于商业,这是人们自身素质较超前的生存观念、经济意识、发展环境等主客观因素导致的。xx城乡交错,交通便捷,农副、水果、矿产品丰富。村民祖籍多元,东西南北逃荒至此定居

坐落在迎泽区xx街上的服装商贸市场群,是xx人民二十余年如一日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不断提升、奋力拼搏创建的。xx服装城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初级经营到集团化规范科学管理的发展史,就是xx人民的致富创业史,每次质的飞跃无不体现着xx人开拓奋进的干劲与智慧。

Xx每日车水马龙,来自各省、市、县的客流量十几万人,繁荣空前。朝阳街服装商贸市场群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以朝阳街为中轴的南北商城双环区已基本形成,成为引领服装时尚潮流的批发集散地,是迎泽区、xx市的重要经济支柱。

(二)xx镇城镇化水平

xx镇党委、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加快城中村改造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环境作为工作重点,大力发展经济,和谐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东部山区,主要在特色种植、养殖和旅游观光业上做文章;中部丘陵地带,在做好退耕还林的同时,积极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仓储业,先后有迎泽物流、朝阳物流、服装城物流形成规模;西部城乡交错地区,主要以发展三产为主,充分发挥朝阳街商贸服务业的拉动示范作用,相继新建了xx服装城东城、西城、精品、名品、吉美、xx、新 2 东方品牌大世界、众爱布料、摩托配件城、朝阳鞋城、晋阳小商品、新精品商城等市场,新建市场不仅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时,xx镇按照市政府生态住宅发展规划,结合城中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xx、xx、xx、xx等村为试点,新建了高标准的居民住宅小区;在xx、xx等村新建了小游园、文化活动室,努力创建宜居城镇,实现城乡面貌新变化;全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饮水工程、“xx一工程”达到全覆盖,极大地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环境,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相关数据资料: xx:

农村数:xx个 城镇数x个,总人口(人):2009年40300 2010年69682 2011年60821 2012年69758 2013年73866 人均支出:xxxx年食物:940.66 单位(元)服装:501.47 居住:751.45 交通和通讯:880.12 Xxxx年食物:1571.2 服装:649.8 居住:944.4 交通和通讯:577.1 Xxxx年食物:1923.4 服装790.7 居住:1228.6 交通和通讯:569.3 Xxxx年食物:2142.2 服装:870 居住:1235.2 3 交通和通讯:777.9

(三)xx镇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

首先是城镇化总体水平仍有待提高。xx镇整体来说已城镇化的数量少,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平衡,差异逐步扩大。从城镇化发展水平来看,区域不平衡态势 十分明显,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城镇化地区的发展水平还是要比农村地区快。

其次是城镇体系规模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区域中心城市不强,县市城区缺乏活力,小城镇散且小。不论是中心城区,还是县市城区、小城镇,均存在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不强的问题,中心区规模偏小,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相应较弱。其次,中小城市不强:城镇规模偏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城市内涵和质量的提升并没有跟上城市规模的扩张速度。全市中小城市经济实力较弱,工业化水平不高,支柱产业不突出,产业化程度低,技术含量少,产品附加值不高。

最后xx镇是以市场带动型发展起来的城镇化。其中以xx村地服装城最为著名。从上数据可以看出xx镇第三产业增长值较大,占地区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成为地区主要经济支柱。因此,xx镇产业结构存在问题,产业结构单一,第一、二产业发展滞后。而根据xx镇区位条件分析,农业资源,矿产资源开发很有潜力。因此在以第三产业发展为主的条件下,也应带动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同时,xx镇的第三产业即服装业品牌意识不强,主要依赖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批发业务,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调查结论

针对xx镇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简单的对策建议。1.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而不仅仅是土地的城镇化。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因此,农民工户籍改革绝不是简单地改写户口本,核心是解决同等市民待遇问题。即要解决城市就业、养老、医疗、住房、子女教育五位一体的改革,让农民的身份实现真正的转变。

2.制定合理的城镇规划方案

城市规划应当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计划,只有合理的规划与建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城镇化的发展。因此,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承载能力和合理分布。为避免出现“城市病”,要按照宽严有度、分类设计、分级承接的原则,进行合理规划建设。

第三篇:贫困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与方法

贫困山区农民普遍面临“看病难”的问题。一方面医疗卫生资源愈来愈集中于城市,地处偏远的农民看病(主要指大病或疑难病)不方便;更主要的,贫困农民普遍无力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往往有病不看,小病拖大,“大病等死”;与此同时,由于贫困,也由于缺乏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意识,他们更容易受到疾病的困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陷入恶性循环。医疗保障的缺失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发展的严重阻碍。在此背景下,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提出要求,要“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为探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究竟如何建构,受福特基金会资助,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成立课题组,对陕西南部秦巴山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合作医疗试点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

商洛市镇安县位于秦岭南麓中段,全县总面积3477平方公里,“九山半水半分田”。总人口29.3万,其中农业人口25万。至今农民人均年收入仅1426元。全县有25个乡镇,421个行政村。除县医院、县中医院、县防疫站、妇幼保健站等5个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外,有镇中心卫生院11个,乡镇卫生院14个。全县有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65人,其中村级卫生技术人员457人。镇安县是陕西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首批三个试点县之一,另两县分别为延安市洛川县和咸阳市彬县。我们的调查点选择在镇安县的结子乡和回龙镇,后期又增加了距离县城更偏远的余师乡

课题组分别于2003年10月、2004年3月、8月、11月、2005年1月、3月共6次赴该县展开深入的实地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村民、村干部、乡村医生、乡镇卫生院、计划生育服务站等部门和县卫生局干部。课题组在县、乡、村召开专题座谈会共11次。共入户230余户,访问近千人次,其中对83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并作了详细口述记录。除围绕合作医疗展开调查外,我们还就贫困山区农民基本健康需求及社区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在项目村进行了参与式需求评估(PRA)。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应

调查表明,由政府主导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到农民审慎的欢迎,产生了积极效应。

⑴首先,从中央到省、市、县都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表明了政府的态度,即政府应当对公共卫生和农民健康承担责任。而这一点在以前很长一段时期都是不够明确的。卫生健康服务被称为“公共产品”,然而实际上农村居民的医疗费用一直主要是由个人自己负担。有学者指出,“1979年以后,政府就基本上放弃了对农民医疗保健的责任”(张德元,2004)。那么,以2002年10月中央召开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并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为标志,意味着这种状况开始有了根本的转变。

⑵突破了资金来源的“瓶颈”。农村医疗卫生和健康保障受到制约最根本的还是资金不足问题。根据2003年1月国家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镇安县实行的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来源为“三个十”,即中央财政为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每人每年补助10元,地方财政也补助10元,其中省、市、县政府分别拿出4元、3元、3元,农民自己交纳10元。在这“三个十”的政策中,政府补贴毕竟占了大头。除农民交纳和县财政配套资金外,镇安县每年可从中央、省市财政得到391万元左右的合作医疗专项资金。对于这个全县地方财政年总收入仅3895万元的贫困县而言,这笔钱无疑是雪中送炭。

⑶部分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后的2004年上半年,镇安县医院2004年农民住院人数比往年同期成倍增加,其中1—3月份收住入院的农村癌症患者人数比2001—2003三年住院癌症病人总数还多5人,仅由此就可以看出贫困山区农民对医疗保障需求的迫切性。至2004年6月底该县70000余农民第一次享受“报销”了医疗费用,其中住院患者2000余人,合作医疗开始运行的前三个月统计,735名住院患者人均报销医药费用949.8元,个人最高报销金额达近8000元。部分农民从合作医疗中开始受益,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⑷摸索出一套比较切合实际的管理经验,如“单病种定额包干补助”办法以及就诊审核报销程序等。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式实施之前,镇安县卫生局抽调20余人历时两个多月,深入全县30多个乡镇以上的医疗卫生单位,对从2000年起的三年来县乡两级医疗机构6500余人次

第四篇:贫困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与方法贫困山区农民普遍面临“看病难”的问题。一方面医疗卫生资源愈来愈集中于城市,地处偏远的农民看病(主要指大病或疑难病)不方便;更主要的,贫困农民普遍无力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往往有病不看,小病拖大,“大病等死”;与此同时,由于贫困,也由于缺乏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意识,他们更容易受到疾病的困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陷入恶性循环。医疗保障的缺失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发展的严重阻碍。在此背景下,2006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提出要求,要“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为探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究竟如何建构,受福特基金会资助,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成立课题组,对陕西南部秦巴山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合作医疗试点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商洛市镇安县位于秦岭南麓中段,全县总面积3477平方公里,“九山半水半分田”。总人口29.3万,其中农业人口25万。至今农民人均年收入仅1426元。全县有25个乡镇,421个行政村。除县医院、县中医院、县防疫站、妇幼保健站等5个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外,有镇中心卫生院11个,乡镇卫生院14个。全县有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65人,其中村级卫生技术人员457人。镇安县是陕西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首批三个试点县之一,另两县分别为延安市洛川县和咸阳市彬县。我们的调查点选择在镇安县的结子乡和回龙镇,后期又增加了距离县城更偏远的余师乡

课题组分别于2006年10月、2006年3月、8月、11月、2006年1月、3月共6次赴该县展开深入的实地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村民、村干部、乡村医生、乡镇卫生院、计划生育服务站等部门和县卫生局干部。课题组在县、乡、村召开专题座谈会共11次。共入户230余户,访问近千人次,其中对83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并作了详细口述记录。除围绕合作医疗展开调查外,我们还就贫困山区农民基本健康需求及社区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在项目村进行了参与式需求评估(pRA)。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应

调查表明,由政府主导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到农民审慎的欢迎,产生了积极效应。

⑴首先,从中央到省、市、县都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表明了政府的态度,即政府应当对公共卫生和农民健康承担责任。而这一点在以前很长一段时期都是不够明确的。卫生健康服务被称为“公共产品”,然而实际上农村居民的医疗费用一直主要是由个人自己负担。有学者指出,“1979年以后,政府就基本上放弃了对农民医疗保健的责任”(张德元,2006)。那么,以2006年10月中央召开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并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为标志,意味着这种状况开始有了根本的转变。

⑵突破了资金来源的“瓶颈”。农村医疗卫生和健康保障受到制约最根本的还是资金不足问题。根据2006年1月国家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镇安县实行的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来源为“三个十”,即中央财政为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每人每年补助10元,地方财政也补助10元,其中省、市、县政府分别拿出4元、3元、3元,农民自己交纳10元。在这“三个十”的政策中,政府补贴毕竟占了大头。除农民交纳和县财政配套资金外,镇安县每年可从中央、省市财政得到391万元左右的合作医疗专项资金。对于这个全县地方财政年总收入仅3895万元的贫困县而言,这笔钱无疑是雪中送炭。

⑶部分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后的2006年上半年,镇安县医院2006年农民住院人数比往年同期成倍增加,其中1—3月份收住入院的农村癌症患者人数比2006—2006三年住院癌症病人总数还多5人,仅由此就可以看出贫困山区农民对医疗保障需求的迫切性。至2006年6月底该县70000余农民第一次享受“报销”了医疗费用,其中住院患者2000余人,合作医疗开始运行的前三个月统计,735名住院患者人均报销医药费用949.8元,个人最高报销金额达近8000元。部分农民从合作医疗中开始受益,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⑷摸索出一套比较切合实际的管理经验,如“单病种定额包干补助”办法以及就诊审核报销程序等。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式实施之前,镇安县卫生局抽调20余人历时两个多月,深入全县30多个乡镇以上的医疗卫生单位,对从2000年起的三年来县乡两级医疗机构6500余人次的农民住院情况逐一进行了摸排统计和汇总分析,包括住院病种,人次,用药,最高最低和平均费用等。得出的全县农民疾病谱以及平均住院费用等基础资料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今后的农村医疗卫生体制进一步改革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在管理上,他们实行大病统筹基金与家庭医疗账户相结合。家庭医疗账户基金以乡镇为单位管理,每月报账一次,每户花完自己的家庭医疗账户资金为止;大病统筹基金实行以县为单位的封闭式管理,“筹钱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用钱,用钱的不见钱”,千方百计堵塞漏洞保障资金安全。他们重点推行了“单病种定额包干补助”办法,力求“农民自控、医院自律、基本无审批”的“直通车”报销方式。相继出台了《镇安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管理办法》、《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农村合作医疗住院病种目录及单病种定额包干补助标准》、《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细则》、《农村合作医疗家庭医疗账户基金管理细则》、《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单病种入、出院标准》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操作系统。不仅使该县的合作医疗有章可循,公开透明,也为其他贫困地区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参考。

⑸农村县乡一级医疗卫生机构有望得到加强。在镇安县我们看到,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际上医疗卫生部门的积极性远高于农民的积极性。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和县、乡镇医院都把新型合作医疗的推行看作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这一“发展机遇”意味着政府所属医疗卫生部门可能是新型合作医疗最大最直接的受益者。农村公办医疗卫生部门的受益与农民受益并不冲突。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构成覆盖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然而三级网络的基础部分十分薄弱。长期以来,无论硬件软件建设,乡镇一级卫生院实在欠账太多。籍合作医疗试点适当强化县乡医疗机构尤其乡镇卫生院建设,是完全应当的,也是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严重不均的现象向合理化方向的一点纠正。

三、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⑴农民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处于被动地位,“参与率”高而“参与度”低。

镇安县全县总人口2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万人。据统计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达23万多人,参保比率超过90。然而我们在入户访问和小组座谈中感到,不少农民对待合作医疗实际持怀疑和观望态度。

作为一项“政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是自上而下的。这里,政府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理所当然是运作主体,县乡两级公立医疗机构也是积极主动的,农民则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被宣传、被动员、被要求……始终被动的农民似乎不知道自己应当是合作医疗的主人和受益者。尽管通过行政手段获得较高甚至很高的“参与率”,(且不说有无“水分”),但实际上农民的“参与度”并不高,即内心的认可程度、信任和信心不足,热情不高。

⑵资金仍然不足,实际覆盖面偏小。

资金仍然不足、覆盖面过小也是影响农民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每人每年30元的医疗费用,的确不够一次感冒的花费。而总共30元医疗费中,农民能够自己支配(乡卫生院定点支配)的门诊费用只有8元,实际作用可想而知。合作医疗定位于“大病统筹”,即主要用于保大病。假定一次“大病”住院治疗的费用为3000元,就需要花去100个人全年的所有医药费,也就是说覆盖率仅为1/100左右。这种以保险业的原理和运作方式展开的合作医疗,对于仍处在贫困之中的农民吸引力十分有限。如果完全遵循“自愿”原则,往往可能出现“逆向选择”。实际在调查中我们常常看到,一种情况是家中没有病人就不愿参保,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交的那部分钱都用不回来”,更不用说享受国家补贴;另一种情况是家中有病人希望参保但没有钱参保,尽管每人只交十元似乎不多,但在农村家有常年病人的户往往是家徒四壁的特困户。

⑶仍是“富人看病”,穷人反而被排斥。

对于那些尚处在温饱线边缘徘徊的农民,不仅仅是无钱参加合作医疗的问题。即使已经参保,具体看病时还得先自己垫资然后部分报销。报销有“封顶线”,自己支付“门槛费”,还有“好药不能报”的限制,或者“分段按比例报销”,或者享受“单病种定额补助”。七算八算,患者自己需要承担的数额仍然不小。真正的穷人依然看不起病,能够享受到合作医疗优越性即享受政府补贴的还是农村中相对较富裕的群体。这就形成了实际上的“扶富不扶穷”,这种结果显失公平,也有悖于合作医疗的初衷。

⑷“大病”“小病”难以兼顾,“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合作医疗模式缺乏可持续性。

资金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是优先用于“大病统筹”还是“预防为主”?这是一个两难选择。政府推行的合作医疗选择了前者,可能着眼于抓关键,急于打破贫——病恶性循环,希望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样做一定程度上起到鼓励“大病”的作用。由于覆盖面过低,实际结果很可能“大病”保不住,“小病”又没顾上,发展成更多的“大病”。从镇安的情况看,“大病”都是由“小病”——常见病、多发病未能得到及时治疗拖出来的。因此我们认为

第五篇:什么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什么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即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是相对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概念。中国51.3%的城镇化率,是按城镇常住人口统计的,其中还包括了

1.6亿的农民工群体。如果按户籍来算,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5%左右,远低于世界52%的平均水平。

中新财经上海3月30日电(钟欣)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30日表示,2012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52.57%,但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5.29%,中国的城镇化仍处在快速发展的区间。

在上海举行的2013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上,徐宪平指出,中国的城镇化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他认为中国现行的城镇化模式有三个“不可持续”,即:城镇化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力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主要依靠劳动力廉价供给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模式已不可持续;随着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日益加剧,主要依靠资源粗放式的消耗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随着新老城镇居民收入发展的差距造成的社会矛盾日益凸现,主要依靠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压低成本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

他表示,人口多、资源环境恶劣,决定了中国的城镇化必须从国情出发,积极稳妥地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要按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要求,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保障,全面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

这位官员说,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有五大主要战略任务。第一是要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逐步解决现有2亿多和每年新增1000多万农民工的半市民化问题;第二要优化城镇化的布局和形态,合理规划未来城镇人口空间布局;第三要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预防城市病;第四要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第五要创新体制机制,厘清政府和市场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的作用。

下载关于宁夏促进贫困地区人口城镇化的调查报告(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宁夏促进贫困地区人口城镇化的调查报告(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贫困地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状况调查报告

    1 前 言 1.1 目的 1998年全国高考化学科实验题的考查,反映出对学生实验能力、实验素质、实验意识的全方位考查,而我省考生解答严重失误(仅27题平均分为1.1分),我区考生在该题上......

    关于农村经济贫困地区劳务输出的调查报告(精选合集)

    关于农村经济贫困地区劳务输出的调查报告 ——以汕头潮阳金灶镇为考察对象汕头因为人多地少,虽然民营经济发达,但还是有大量的边远地区相当贫困,本文以对潮阳区金灶镇为调查对......

    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营养调查报告

    历时三个多月,跨越5个省,一份全景式反映农村贫困地区学校厨房和学生营养状况的调查报告日前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正式对外公布。这份报告共调查了新疆、青海、内蒙、云南、......

    2021贫困地区健康促进工作计划(推荐5篇)

    2021贫困地区健康促进工作计划五篇 为了落实各项健康扶贫政策。贫困人员及医疗保障扶贫对象严格按照健康扶贫工作要求享受医保政策,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保全覆盖,确保贫困人......

    乡镇城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兴特色产业建商贸新城——**市虎门镇城镇化建设情况调查虎门镇位于我省**市西南部珠江口东岸,是从南海进入中国内陆的咽喉要道。虎门镇总面积178.5平方公里,现镇城区建成面积5......

    驻马店城镇化进程调查报告

    驻马店城镇化进程调查报告一、全市城镇化工作的现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

    乡镇城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乡镇城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乡镇城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2010-06-29 18:19:43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乡镇城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乡镇城镇化建设情况调查......

    辽宁省中部城镇化调查报告

    辽宁省中部城市群周边城镇化建设状况————— 沈阳市沈北新区二台子村等地区调查报告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班级:工业工程12012014/5/12概要内容:调查人员: 王逊:120102110李正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