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习典型案例(教育)
用心教学
——实习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通过这次实习,我得到了很多生活中的锻炼,当然更重要的是关于教学中的经验。我在此次实习中主要担任的是美术教师,教的是一二年级所有的美术课程。
在实习教学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和事例,有的是我精心准备取得的优秀成果,有的使我从中学习到更好更适合的教学方法。在这里就讲一个典型的也是我刚刚进行教学的一个案例。
由于我教的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孩子都还很小,并且可能是因为是打工子女的孩子,从小父母管理也不是很严,所以普遍都很调皮好动,在课堂上很难让他们集中精力去听一堂课。开始的时候他们都还挺感兴趣的,但是听着听着就有开始交头接耳,甚至乱跑的。于是我打算就纪律这一块下工夫。
我的办法是把他们按照座位分成四组,在每堂课上我会根据孩子们的课堂纪律表现和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给他们打分,最后每堂课结束的时候哪个小组分数最高,这组每个小朋友的作业本上都会有相应的奖励。学期结束的时候看看哪个小组得到的奖励最多。这个方法的亮点是每个小组的名字可以自己取。比如孩子们现在都很喜欢看海绵宝宝,变形金刚等动画片,于是我就引导他们可以起海绵宝宝队,变形金刚队等等。每堂课结束的时候哪个队表现的最好,我会给他们组的每个小朋友的作业本上贴一个关于组名的小贴画,并且教他们简单的画这个动漫角色。由于孩子们自己取的组名大部分都是自己最喜欢的动漫角色,所以对作业本上都是海绵宝宝等的贴纸会非常喜欢,并且也有很大的兴趣学习这些动画角色的画法。所以以后在课堂上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互相监督不乱说话。学生的劲头也都能保持住。并且每次都很希望上美术课。
所以我感觉课堂纪律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教师的课堂要生动有趣,把握好课堂,才能很好的展开教学。这个很好的把握也就是说要提起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的精力能集中到课堂上来。所以对孩子们的了解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知道孩子们喜欢什么,才能想出对应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也就是说要用心教学。
我们在学校所学习的教学方法也都十分有用,但当我们进入到真正的教学当中的时候才发现很多方法是需要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因为所面对的学生不同,当然也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自己用心去探索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达到目的,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汇报人:XXX
X年X月X号
第二篇:典型教育案例
典型教育案例
李淼,女,12岁,家庭背景:生活在一个农村家庭,父母双双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行使监护权。性格特点:自尊心强,性格较为内向,学习主动性不强。人际交往:没有与之关系密切的同学,平时独来独往,行为有一定的封闭性。学习成绩:基础较差。因此,学习成绩中等偏下。但该生也有许多优点:重诺言,守信用,劳动较积极,卫生观念较强。
针对该生以上情况,我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教育。
一、知识重要性的教育。由于该生学习基础不好,再加上主动性不够。因此,必须对他进行这方面的教育。首先,引导学生认识时代发展对每个人的要求,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只有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才能立足社会,才能报效社会,回报家庭,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其次,通过成功人士的典型事例以及身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个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进取心。更为重要的是:平时对他进行学法指导。要求该生拟订详细的学习计划,特别是对自己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要加以突出。帮助他纠正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养成自主学习的品质,并督促他坚持,以免半途而废。通过一个阶段的努力,该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二、注重培养良好的性格,引导融入班级大家庭。该生较长时间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爷爷奶奶对他的行为管束比较严,加上在家庭中缺少沟通对象,因此该生的性格发展将会愈加趋向封闭和内向。我掌握了此种情况后,每学期定期家访,加强与该生爷爷奶奶的联系。当我与两位老人熟悉后,通过谈心的方式,含蓄告诉他们,在家庭中应多与孩子交流,一方面了解孩子的思想情感动态,另一方面也把自己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经验“传授”给孩子。通过较长时间的家访,为该生良好性格的形成营造了一个较好的家庭背景。
在班级中,我积极鼓励他参加班级各项活动。在比赛时,组织学生拉拉队专门为他加油喝彩。这样,让他的心灵逐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逐渐增强了融入集体的意识。平时不断与科任教师联系,要求他们在课内课外尽可能多的给他发言和活动的机会。
通过较长时间的努力,这位同学逐渐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另外,我还定期与该生在外打工的父母联系,告诉他们孩子学习和生活情况,并要求他们每一个星期与孩子通一次电话,鼓励他积极向上。
通过多方面的工作和努力,该生性格养成渐渐走向了正常的轨道。
三、增强人际交往意识,破取自我封闭藩篱。该生的性格有了变化以后,我着手在人际交往方面对他进行引导和教育。
该生由于较长时间生活在较为封闭的家庭环境中,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意识。进入新的班级体以后,加上缺乏主动与同学沟通的态度,基本生活在一个自我封闭的小小天地里。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让他担任小组长,并要求他一个星期把所在组别同学的思想动态和意见记录下来,向我汇报。这样,促使他主动与其他同学建立联系,增强交流。该生重诺言,守信用,很快赢得了其他同学的好感和信任;别的同学不再回避他,主动与他交往。久而久之,该生从自封的藩篱中走了出来。
在此基础上,我又逐步培养他的合作意识,引导他与别人合作。在与别人的合作中提高了该生的学习成绩。
通过以上种种努力,该生改变了自身的许多缺点,充分发挥了自己优点,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我并没有就此停止,而是进一步提高他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帮助他树立更高的目标,进入更佳的境界。
2011—2012学下学期
典型教育案例
紫都台学校王露
第三篇:顶岗实习典型案例
保定唐望分队顶岗实习支教学生典型案例
1、教学技能显著提升
案例一:张鹏娜,保定唐望分队望都县第二中学实习生,我校法政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初入实习点,不知如何把课讲得精彩,听了实习学校八年级优秀政治教师的课。课前积极与指导老师探讨每节新课的重、难点。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从如何搞好课堂教学到如何管理学生,抓住教学的每个细节,让我的工作得以顺利起步,并逐步熟练。期中考试成绩优异,获得实习学校老师好评,在望都县教师研修中心举办的说课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2、组织能力突出
案例一:张鹏娜,保定唐望分队望都县第二中学实习生,我校法政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由于望都二中顶岗实习小组在校表现突出,学校特委托实习小组负责艺术节的具体事宜。在十个实习生的共同努力下于5月中旬,成功举办了望都县第二中学“第九届文化艺术节”。实习小组的歌舞串烧和三句半节目获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实习生们的良好表现,获得县、校共同好评。
案例二:张鹏娜,保定唐望分队望都县第二中学实习生,我校法政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5月下旬,学校委托望都二中实习小组负责运动会的计时工作,担任各类径赛的终点计时员。在我们与学校领导积极配合、共同的努力下,运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3、艰苦奋斗
案例一: 张鹏娜,保定唐望分队望都县第二中学实习生,我校法政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在期中考试前,为了让学生好好学习,取得进步,每天晚上按时查岗,盯学生晚自习,监督学生及时背诵政治课本。长达一个月的坚持,学生的成绩突飞猛进,取得了惊人成绩,3个班总体成绩排名前五,获得了学校领导的一致表扬。
4、转变厌学学生
案例一:张鹏娜,保定唐望分队望都县第二中学实习生,我校法政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自从实习以来,一直关注八年级1班的一位学生,这位学生很聪明就是不爱学习。在实习期间,该实习生一直关注这位学生,先是课下和他谈心,利用同桌的成绩来“刺激”他好好学习,然后在课上时不时的提问他,还利用晚自习帮他讲错题、难题。最后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这位学生成绩进步显著。
第四篇:顶岗实习典型案例
保定唐望分队顶岗实习支教学生典型案例
1.教学技能显著提升
甄丹阳,保定唐望分队望都县第二中学实习生,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专业学生。在最初来到这里时,我对一切都感觉很陌生,在初登讲台的那一刻,我感觉是那么的突然,让我有些不知所措。第一次讲解习题时我基本上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讲解的,没有太多的关注学生们是什么样的思维,能不能理解我的讲解。之后,我通过课下的努力,更加认真细心的备课,更多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以他们能接受的方式来进行讲解,既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现在讲课不会再像之前那样紧张,能够比较好的把握课堂,在教学技能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2.实习生的高尚师德
甄丹阳,保定唐望分队望都县第二中学实习生,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专业学生。在最初接触三个班的学生们的时候,我有些不知所措,毕竟这是第一次体验作为一名老师和初中生接触,在我的眼里大家都很好,那些所谓的“差生”在我眼里也是很好的学生,不会区别对待。虽然之后大家的有些做法会让我感觉很生气,但是课下我会找朋友倾诉一下,转变一下自己的心态,之后会照常给大家上课,也不会针对谁发脾气,我会选择课下找他们谈话,耐心的教导,不会放任不管,之后,我看到了大家的转变,从心底里高兴。
第五篇:价值观教育典型案例
价值观教育典型案例
背景
一次学习经验交流分享会上,学生介绍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学习方法时滔滔不绝、极为细致,但是在讲到道德与法治学科时,学生的介绍却是“不管你现实生活中如何选择,在考试时一定要选择最‘红’最‘正’的,这是一门‘背多分’的学科,多背诵就可以了”这样的经验。
听到这样的评论,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我深知这门课程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任务,而且承载着学生德育内化的重任。但是为何在学生的认知中它却成了一门“卷面道德”“背多分”学科了?应当如何让德育课堂脱离“表、浅、俗”的痕迹,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呢?在“法治政府”的教学中,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过程
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虽然生活与法律密切相关,但是学生对于法治价值观没有直观的感受,理解并不深刻,如何将法治概念解析透彻,易于学生理解呢?我决定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寻找生活素材。我以“一场雾霾引发的‘官司’”创设了主题式的探究情境。
创设情境,激发价值冲突
情境呈现:村民发现,××
厂近期经常排放浓烟,怀疑其对环境有污染,加重了雾霾,而且极有可能是导致村民呼吸道疾病频发的元凶。村民将问题反映至环保局,但环保局却迟迟没有回音,村民想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法院回应:村民不具备诉讼资格,不予立案。无奈,村民敲开了牛镇长办公室的大门。
师:如果你是镇长,你会如何处理村民的诉求?
生
1:让村民去找环保部门或法院解决问题。
生
2:积极为民主持正义。
这样一个情境铺垫,初步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的推测和判断;也使学生对事件后续的发展更有兴趣。我在这样的基础上继续呈现事件的发展。
牛镇长表示:“事关老百姓生命安全,我管!”然后,他带人查封了
××厂的锅炉,要求其停产整治。
师:你对牛镇长的印象如何?
生
1:很硬气!很牛气!
生
2:真真正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是个好官!(学生表现出钦佩、赞赏的神态和语气。)
通过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创设,塑造了一个为民服务的镇长形象,也引发了学生情绪上的共鸣。于是,我继续介绍:但是,锅炉被查封后,××厂收益受到极大的影响,厂长一纸诉讼将牛镇长(镇政府)告上了法庭,那么这样一场“民”与“官”、“正义”与“邪恶”之间的博弈会如何发展呢?我随机调查了三位学生,让他们推测这一场审判的走向,他们均表示牛镇长能够获胜,因为他代表的是正义一方。随后我呈现了法院审判的结果:牛镇长败诉!(学生表现出很震惊、很意外的神态。)一个是“为人民服务”带队查封化工厂的硬气牛镇长形象,一个是因“未依法行政”导致镇政府败诉的丧气牛镇长形象,一对极具冲突的形象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开展讨论,进行价值判断
此时,学生充满了探究的欲望,我继续追问:“你觉得牛镇长冤吗?”随机提问中,多数学生表示“冤枉,因为镇长是出于保护环境和老百姓健康的目的”,但也有一个学生提出质疑:“村民只是怀疑可能会造成呼吸道疾病、加重雾霾,并没有实证”。有观点的冲突就是重塑价值判断的最好契机,时机已然成熟,我顺势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审判结果合理吗?你如何看待牛镇长的行为?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观点的阐述、交流、碰撞、重构,最后他们基本形成一致的认知:审判的结果是合法的,牛镇长虽一心为民,但是在执法过程中没有做到依法行政(没有职权、程序不当),属于违法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通过探究,培养学生正确的权利义务观,让学生从理念上树立法律至上、敬畏法律的观念。
引导分析,明晰价值选择
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剥洋葱式的追问,学生已经能从法理层面形成一种认知——违法就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学生并不能真正从情感上理解在这一场情与法的冲突中为什么选择了法而不是情,“人治”和“法治”的价值区别在哪里?所以在这一环节,我引入县环保局在面对这一事件时的做法,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做出价值选择。
县环保局:在接到群众举报后,加强了对××厂的监控,进行调查取证,随后举行了听证会,并依法下达对××厂的整改通知。
牛镇长:在接到群众的举报后,带人查封××厂锅炉。
师:县环保局和牛镇长的做法分别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生
1:县环保局先进行监控、取证再做出整改处理,让处理过程和结果更加公正透明,更容易让人们信服,有利于树立政府的权威。
生
2:牛镇长未进行调查,只听取群众的片面之词就查封了××厂,不仅影响了××厂的收益,而且有可能会让人们怀疑牛镇长是不是故意打压××厂,也会影响政府的形象。
生
3:牛镇长没有依法行政是违法的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县环保局依法行政,公开、公正的做法更有利于保障人们的权利,包括××
厂和老百姓的权利。
……
确认选择,树立法治信仰
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法治”与“人治”的区别,设置了两个形象——县环保局和牛镇长。县环保局强调法律的权威,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己的法定职责,做到了依法行政;而牛镇长虽一心为民,但是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强调个人和职位的权威性,实为“人治”。将两个晦涩、难懂的抽象概念以形象的方式呈现,不仅利于学生理解,且更具有趣味性。通过上一环节县环保局和牛镇长对
××
厂事件的处理过程分析,学生已然有了更清晰的价值选择: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必然选择。在这一环节,通过一个“情”“法”两难的情境,有意引发学生认知“失衡”,从而促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构建新的认知平衡,新平衡建立的过程便是学生德育内化的过程。
回归生活,拓展价值实践
教育不仅在课堂上,更应在社会生活中。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法治实践能力的提升,我在课后给学生留了一项生活作业:“请你关注生活中的不和谐现象,并发挥主人翁意识,积极建言献策,共同守望法治家园。”通过作业,我指导学生以公民的身份参与社会法治实践,真正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见表1)
原以为这项作业会是学生众多作业中最容易被遗忘的一项,因为它的难度较高,但是结果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学生非但没有忽略这项作业,而且很认真地去完成:有的同学发现盲道经常被非机动车占用,通过“12345”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进行反映;借用校园板报平台完成了一期“对语言暴力说‘’NO’!’”的专题板报宣传。
反思
其一,有生活才有趣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在道德和价值观教育的课堂上,强行植入只会让学生形成“虚伪的课堂价值”,课堂表现是一套标准,实际言行则是另一套模式。以“一场雾霾引发的‘官司’”这一生活化的故事创设教学情境,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将生活情境融入课堂教学,能促使学生关注和思考,形成一种轻松和谐、充满生气的互动课堂。
其二,有思辨才有深度。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该是一种唤醒和点燃。价值观的确立仅通过照本宣科的说教难以达成,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水平,创设具有思辨性的问题或者两难情境,让学生在两难问题中产生价值碰撞,进而在深入思考中做出合乎要求的道德判断与选择。
其三,有实践才有价值。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应以生活为突破口,通过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对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实感受,并深化对学科内容的理解,达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