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出嫁女要继承宅基地被驳回
出嫁女回娘家请求分割宅基地被驳回案
发布日期:2011-06-05作者:虞怀兴律师
出嫁女回娘家请求分割宅基地被驳回案
一、案
件基本事实 李某某和妻子属于大理市下关镇某村一社的成员,共生育三男二女,长女李芳于1985年结婚,出嫁到本村二社,次子李甲,于1989年和杨某结婚,1990年生育女儿李杨,李甲于1992年因公死亡。2000年,杨某以招婿的方式和张某结婚,婚后共同和大家庭生活。三女李娟于1985年5月到大理市某建筑公司工作,转为城市户口,于1990年和同单位职工结婚,购买了单位的福利房。四子李乙、五子李丙均已经结婚生子。2004年,李某某之妻去世。1988年11月12日,大理市某镇政府给李某某户颁发了两个宅基地使用权证,1号证载明的面积分别为138平方米,二号证载明的面积为340平方米,两个宅基地使用证上均注明家庭成员为六人。2005年,五子李丙在二号宅基地上拆除旧房建盖新房。2006年,1号宅基地上的房子因成为危房而被李某某拆除。2007年,四字李乙在一号宅基地的一部分土地上建盖了新房。杨某一家因困难,在外租房子居住。由于房地产市场火爆,两块宅基地的价值飙升,同地段的国有土地价值已经从2002年的每亩20万飙升到300万。2006年后,长女李芳、三女李娟多次回娘家要求分割家产,分割宅基地,由于李某某及家庭其他成员意见分歧,没有达成协议。二、一审审理过程及结果 2008年11月12日,长女李芳、三女李娟以杨某及女儿李扬为被告,以李某某、李乙、李丙为第三人,起诉到大理市人民法院,要求分家析产,要求将两块宅基地分割为六份,两原告各占六分之一。
原告起诉到法院后,两被告委托云南苍洱律师事务所的虞怀兴律师作为其代理人。虞怀兴律师经审查后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第八条规定:农村的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规定,李芳已经出嫁,不属于一社的成员,其在另一农村经济组织二社已经获得了宅基地。李娟已经属于城市户口,不能获得农村宅基地。宅基地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给本村村民的一种福利,两原告均不符合再行享受农村宅基地的法律规定,被告杨某、李扬根据代理律师的意见提出答辩答辩意见。第三人李某某答辩称,其批的的宅基地实为三个儿子三家人批的,已经安排好,一号宅基地由五子李丙和自己使用,二号宅基地由长媳杨某和四子李乙两家人共同使用。没有两个女儿的份额,同时也同意被告杨某的答辩意见,李乙和李丙同意父亲李某某的意见。大理市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两原告虽然举出两份宅基地证,但没有进一步举证证明两份宅基地证注明的六人是否包含两原告,故以举证不足以证明其主张为由,驳回两原告李芳、李娟的诉讼请求。三、二审审理过程及结果 李芳、李娟不服,以一审审理认证证据错误、适用法律不当、被告杨某和长子结婚是在1989年,不是发放宅基地使用权证时的家庭成员,没有份额为由上诉到大理州中级人民法院。杨某某及女儿李扬继续委托云南苍洱律师事务所虞怀兴律师为二审代理人。虞怀兴律师认为,本案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在大理,很多类似本案出嫁的妇女,其虽然已经在丈夫家享受了宅基地,但由于娘家的宅基地土地增值,均准备回到娘家和父母、兄弟姐妹争宅基地,一审结果虽然正确的驳回了两原告的诉讼请求,但没有对本案的适用法律问题进行论述,并没有实际解决本案,为了维护稳定的社会治安、减少纷争,虞怀兴律师提出以下代理意见:
(一)、本案上诉人起诉的是分家析产案件,但由于两上诉人李芳和李娟均已经于1986年以前就离开家,迁出户口并另外新组建了家庭,不属于被上诉人的家庭成员,因此,分家的基础并不存在;而对于上诉人要求析产的诉讼主张,由于父母亲(第三人李某某及妻子建盖)建盖的住房早于2006年全部灭失,现在的房产是本案第三人李乙、李丙建盖的,没有其他人的份额,因此其要求析产也无产可析。因此一审驳回诉讼请求是正确的,依法应予以维持。
(二)、两上诉人不符合另行取得农村宅基地的法律规定的条件。李芳于1985年结婚,出嫁到本村另一基层组织,李芳在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已经和丈夫及子女全家获得了新的宅基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法律的规定,其不能获得另外的宅基地。上诉人李娟于1985年5月转为城市户口,到大理市某建筑公司上班,另外组建了家庭,而且在大理市第一建筑公司享受了城市房改的福利政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八条农村的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规定,李娟也不符合另外享受农村宅基地的法律规定,因此,建议二审法院在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三)、由于本案属于典型案件,建议二审法院在二审判决书中将本案应适用的上述法条及法律原则予以论述,以减少当事人各方的讼累、减少纷争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二审法院经审理后认为:上诉人李芳和李娟以分家析产为由要求按份额对原审第三人李某某户的宅基地使用权证进行析产。李芳、李娟结婚后均已各自另立家庭,李
娟转为非农业人口,其农村经济组织家庭成员所享有的宅基地使用权自然消失;李芳另立家庭,其宅基地使用权应以新成立的家庭依法另行享受,两上诉人作为李某某家庭成员时的原有房产已经全部灭失,现在宅基地上的房产是李乙、李丙所建盖,两上诉人没有证据证明与被上诉人及原审第三人之间存在家庭共同财产,故本案无“家”可分,无“产”可析,对于宅基地使用权,一号、二号证均是人民政府核准给第三人李某某户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法律的规定,该宅基地由原李某某户实际使用人继续使用,不容他人分割。上诉人李芳、李娟要求对该宅基地进行按份析产的请求、于法无据、本院不予支持,二审法院据此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四、反思和分析 本案是一起农村妇女出嫁后,回娘家要求分割宅基地的典型案例,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城郊农村随着城市的扩张,逐渐进入城市的规划中,原来价值很低的宅基地在变革过程中价值飙升,如大理市下关镇的金星村、西窑村、龙泉村等等,很多出嫁后的妇女看到这一现状,纷纷回娘家要求分割宅基地,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和不安定。本律师接受本案的代理后,认真查询法律的规定,充分考虑社会现状,结合实际,提出中肯的代理意见,在一审、二审过程中,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理服人,尤其在二审代理过程中,积极要求二审法院对本案的法律适用进行详尽的论述,代理意见得到了一、二审法院的支持,也得到当事人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本案判决后,很多类似于本案的想回娘家分割宅基地的出嫁妇女打消了念头,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和谐,达到了司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高
度统一。
后记:本案当事人李芳和李娟在二审判决生效后,向检察院申诉,请求检察院提出抗诉,检察院受理后,经审查认为两级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事实清楚,适用法律准确,不符合抗诉的条件,依法不予抗诉。
第二篇:宅基地继承
事实:
1.李某祖父拥有地契,在上建有房屋。几栋房子?(亲戚家的房子面积有多大?)2.李某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家务农,3.二儿子的子女在外务工,并在城里购房,户口也迁到城里。4.大儿子家的儿子把户口从城里迁到农村,并将房屋翻修。(没有迁之前,也不影响对房屋的所有权以及宅基地的使用权。)
5.2011年面临拆迁,获得补偿(拆迁补偿的组成部分?有没有书面的协议?)。堂哥要求获得相应的补偿。
规则:
1.一户一宅
2.宅基地使用权不能继承
3.房屋可以继承,继承房屋之后,就继承了相应的宅基地使用权。
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第八条第二款的规定,宅基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村民个人只享有宅基地 的使用权,所以宅基地不能成为公民个人合法财产进行继承。但根据我国《继承法》第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公民的房屋可以作为遗产进行继承。我国实行“房 地一体”原则,村民依法继承的房屋,其宅基地与房屋不分离,村民可以仍然享有宅基地的使用权。对于由此形成的“一户多宅”的情况,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 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规定:对“一户多宅”和空置住宅,各地要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农民腾退多余的宅基地。也就是说,宅基地使用权不能继承,只是因房屋继承 后而一并转移给继承人的。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作为继承的宅基地使用权人,则只能使用该房屋和加以必要的维护,如果房屋一经拆除,即失去了重新建造的权 利,只能将多占的这一份宅基地退还村里。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针对继承来的房屋及其宅基地使用权的情况,如果是自己家想把房子拆了重新建造,就不用受到这 个规定的限制。因此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
我国《继承法》第三条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本文所要讨论的是:宅基地使用权(本文所指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城镇宅基地使用权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不作讨论)是否是“财产”,以及是否为“个人财产”?
一、从宅基地使用权的外部关系来看,其是一项特殊的用益物权,是特殊的财产,不应作为遗产继承
在大陆法系物权体系上,宅基地使用权归属用益物权。一般而言,用益物权具有财产的性质,应允许流转、继承。但宅基地使用权是特殊的用益物权,是一项“特殊的财产”,其特殊性表现为:第一,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具有无偿性。从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来看,农民取得宅基地使用权除交纳数量极少的税费外,无需交纳其他费用,原则 上是无偿取得。第二,宅基地使用权具有人身依附性。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与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资格密切相关,一经设定即具有极强的人身依附性,禁止流转。第三,宅基地使用权在功能上具有福利性。宅基地使用权为保障农民“居者有其房”而设立,具有社会保障职能。
宅基地使用权的特性决定了它是一项不适于继承的“特殊财产”: 基于取得上的无偿性,如允许其继承,将使继承人无端受益,有违公平理念;人身依附性决定了它必须因具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而取得、因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 格的消灭而消灭,不产生在不同主体之间的流转(继承)问题;而福利性质决定了如果允许继承,将导致宅基地无限扩大。因此,土地管理法规定村民一户只能拥有 一处宅基地。
二、从宅基地使用权的内部关系来看,属于家庭共同共有,不是被继承人的个人财产,不能作为遗产继承
共 同共有以共同关系的存在为前提,因共同关系的产生而产生,因共同关系的消灭而消灭。在共同关系存续期间,各共有人之间不产生份额问题,对共有财产的全部享 有平等的权利,承担平等的义务,不得请求分割共有物。根据学者通说,我国目前主要在以下场合成立共同共有:一是因夫妻关系的存在而产生的夫妻之间的共同共 有;二是因家庭关系的存在而产生的家庭共有;三是因遗产未分割而产生的继承人之间的共同共有。
宅 基地使用权是家庭共同共有财产,与家庭关系密切相连。按照共同共有的法理,家庭成员对宅基地使用权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平等的义务,家庭成员之间不产生份 额的问题。在家庭关系存续期间,家庭成员不得请求分割,只要家庭关系存在,宅基地使用权的共同共有关系就存在。家庭个别成员的死亡,并没有导致家庭关系的 消亡,也就不会产生宅基地使用权的分割问题,无法形成死亡人对宅基地使用权的个人份额。也就是说,“被继承人”死亡前,宅基地使用权并非其个人财产;“被继承人”死亡后,家庭关系仍然存在,宅基地使用权没有分割,仍然是家庭共同共有财产而非“被继承人”的个人财产。既然宅基地使用权并非个人财产,自然不能作为遗产继承。
案例: 家住崇明的杨先生感觉很不舒服,农村新造的楼房正逢拆迁,他拿到了47万元补偿费,钱还没捂热,就被叔父、姑父以及堂姐告进法院要求分割,理由是杨先生建造的房子有部分宅基地面积是祖上留下来的,大家都有份。
农村宅基地所有权属集体所有,法律已明确,无可争议,但其使用权能否作为公民遗产进行分割?近年来,在本市市郊,当权利人死亡或动迁时,继承人因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否能够继承而引发的纠纷不断发生,这类纠纷往往伴随动迁过程中宅基地补偿款分割而闹上公堂。
崇明县法院对此类纠纷已引起关注,法院态度相当明确,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不能成为公民遗产进行分割。
案情:
一笔房屋拆迁补偿 引发一场家庭纷争
杨先生的爷爷21年前就已去世,奶奶16年前去世,两位老人生前曾有平房三间,建筑面积为585平方米及宅基地总面积1183平方米。1985年,杨先生的爷爷去世后,对其所有的遗产房屋未作分割,均由其妻黄老太、也就是杨先生的奶奶占有和使用。
1989年9月,经当地乡镇法律服务所调解,由黄老太与小儿子杨某、也就是杨先生的父亲协商确定,将两位老人所有的三间平房拆除,其宅基地面积给小儿子杨某建房,杨某建房后应安排黄老太居住,直至去世。
该协议上有黄老太大儿子的签名及二儿媳的指印。
此后,杨某通过申请并经批准,于1989年用父母给他的建筑面积585平方米和他本人所有的建筑面积305平方米,建成占地面积为89平方米的三层楼一幢。
1991年4月,杨某再度通过申请并经批准,拆除了属自己所有的其余2间平房,翻建了占地面积为51平方米的三层楼房。建成后,杨某合计拥有占地面积为140平方米的三层楼一幢。房子建成不久,杨某去世了。
不久前,杨某生前所在地被征用而需拆迁,杨某的儿子杨先生领取了父亲名下的房屋拆迁补偿费人民币103812元以及宅基地使用权补偿费计人民币369000元,合计47万余元。
补偿费拿到手了,但杨先生的麻烦也来了。他突然接到崇明县法院的传票。原来,他被叔父、姑父以及堂姐告进法院要求分割拆迁补偿费。
判决:
分割宅基地缺乏依据
法院判驳回原告诉请
那么,杨家其他家庭成员到底有没有权利分割这笔巨额拆迁费?法庭上,双方争论激烈,争论的焦点是杨先生的爷爷奶奶的宅基地使用权是否属于他们的遗产?被拆迁所得关于宅基地补偿款可否作为遗产,由继承人继承分割?
杨某的叔父、姑父以及堂姐认为,黄老太与小儿子杨某间的协议不真实,协议内容侵犯了财产共有人的权利,因此是无效的。杨某据此所取得原被继承人的宅基地使用权属无效,因而该部分宅基地被征用所得的使用权补偿款应属被继承人所有的遗产,可由继承人分割。
法院审查后发现,1989年被继承人黄老太与小儿子所订立的协议,其目的是为了解决黄老太晚年居住及赡养问题。该协议已履行完毕,且履行过程所有原告均知道。
法院认为,黄老太生前将宅基地让与被告之父建房,她就住在被告父亲建成的住房内,此事共有人都知道而未提出异议。现事隔多年,涉及该民事行为的主要当事人已去世,而原告再提出黄老太的行为侵犯了共有人的权利,其理由不能成立。
法院认为,被告的父亲使用原被继承人使用过的宅基地建房,是经过有关职能部门审查批准的,并已实际建成住宅使用多年,原告也承认这些房屋产权为被告的父 亲所有,所以认定原属被继承人的宅基地使用权已转让给被告的父亲使用。现原告认为宅基地仍为被继承人所有而主张分割缺乏法律依据。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认为城镇居民可以同时取得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其理由是:
一、继承法把公民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等私有财产划归可以继承的遗产,并没有将农村宅基地上的私有住宅排除在外,也没有将城镇居民的继承人排除在继承人之外。按照“地跟房走”的房地一体的原则,继承人也就当然的取得了其宅基地使用权。
二、从目前国家的法律法规来看,并没有禁止城镇居民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规定,《土地管理法》也只是做了“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的规定。
三、《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了在承包期内,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可以继承被继承人生前承包的林地,既然土地承包经营权都可以继承,宅基地继承就更不应该有什么法律障碍了。
继承人继承农村房屋后享有那些权利呢?产权人可以自己使用、出租、翻建、改建,但不得擅自改变用途;可以获得拆迁补偿的权利;可以进行转让,但 转让必须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只能转让给具备房屋建设申请条件的乡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个体经营者,如果转让给城镇居民必须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并办理土地 征用手续,方可以转让。
问题:村民将户口迁出村子之后,是否丧失宅基地使用权? 如果迁户口在继承发生之前,是否对拥有宅基地使用权有影响? 拆迁补偿的组成部分: 结论:宅基地是农民基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而享有的可以用于修建住宅的集体建设用地,农民无须交纳任何土地费用即可取得,是一种福利性质的,一般来讲不能继承。但宅基地上建成的房屋则属于公民个人财产,可以继承。那么城镇居民在继承农村房屋之后应该怎么办?因为宅基地使用权只能赋予法律规定的有权申请宅基地使用权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城镇居民在继承农村房屋之后如果不符合申请宅基地使用权条件,则可以将房屋卖给本村其他符合申请条件的,如果不愿出卖,则因为城镇居民不符合地方关于农民申请改建、翻建自有房屋的审批条件,该房屋不得翻建、改建、扩建,一直等到继承房屋待处于不可居住状态时,宅基地由集体经济组织收回。
第三篇:宅基地继承
事实:
1.李某祖父拥有地契,在上建有房屋。几栋房子?(亲戚家的房子面积有多大?)2.李某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家务农,3.二儿子的子女在外务工,并在城里购房,户口也迁到城里。4.大儿子家的儿子把户口从城里迁到农村,并将房屋翻修。(没有迁之前,也不影响对房屋的所有权以及宅基地的使用权。)
5.2011年面临拆迁,获得补偿(拆迁补偿的组成部分?有没有书面的协议?)。堂哥要求获得相应的补偿。
规则:
1.一户一宅
2.宅基地使用权不能继承
3.房屋可以继承,继承房屋之后,就继承了相应的宅基地使用权。
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第八条第二款的规定,宅基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村民个人只享有宅基地 的使用权,所以宅基地不能成为公民个人合法财产进行继承。但根据我国《继承法》第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公民的房屋可以作为遗产进行继承。我国实行“房 地一体”原则,村民依法继承的房屋,其宅基地与房屋不分离,村民可以仍然享有宅基地的使用权。对于由此形成的“一户多宅”的情况,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 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规定:对“一户多宅”和空置住宅,各地要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农民腾退多余的宅基地。也就是说,宅基地使用权不能继承,只是因房屋继承 后而一并转移给继承人的。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作为继承的宅基地使用权人,则只能使用该房屋和加以必要的维护,如果房屋一经拆除,即失去了重新建造的权 利,只能将多占的这一份宅基地退还村里。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针对继承来的房屋及其宅基地使用权的情况,如果是自己家想把房子拆了重新建造,就不用受到这 个规定的限制。因此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
我国《继承法》第三条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本文所要讨论的是:宅基地使用权(本文所指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城镇宅基地使用权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不作讨论)是否是“财产”,以及是否为“个人财产”?
一、从宅基地使用权的外部关系来看,其是一项特殊的用益物权,是特殊的财产,不应作为遗产继承
在大陆法系物权体系上,宅基地使用权归属用益物权。一般而言,用益物权具有财产的性质,应允许流转、继承。但宅基地使用权是特殊的用益物权,是一项“特殊的财产”,其特殊性表现为:第一,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具有无偿性。从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来看,农民取得宅基地使用权除交纳数量极少的税费外,无需交纳其他费用,原则 上是无偿取得。第二,宅基地使用权具有人身依附性。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与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资格密切相关,一经设定即具有极强的人身依附性,禁止流转。第三,宅基地使用权在功能上具有福利性。宅基地使用权为保障农民“居者有其房”而设立,具有社会保障职能。
宅基地使用权的特性决定了它是一项不适于继承的“特殊财产”: 基于取得上的无偿性,如允许其继承,将使继承人无端受益,有违公平理念;人身依附性决定了它必须因具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而取得、因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 格的消灭而消灭,不产生在不同主体之间的流转(继承)问题;而福利性质决定了如果允许继承,将导致宅基地无限扩大。因此,土地管理法规定村民一户只能拥有 一处宅基地。
二、从宅基地使用权的内部关系来看,属于家庭共同共有,不是被继承人的个人财产,不能作为遗产继承
共 同共有以共同关系的存在为前提,因共同关系的产生而产生,因共同关系的消灭而消灭。在共同关系存续期间,各共有人之间不产生份额问题,对共有财产的全部享 有平等的权利,承担平等的义务,不得请求分割共有物。根据学者通说,我国目前主要在以下场合成立共同共有:一是因夫妻关系的存在而产生的夫妻之间的共同共 有;二是因家庭关系的存在而产生的家庭共有;三是因遗产未分割而产生的继承人之间的共同共有。
宅 基地使用权是家庭共同共有财产,与家庭关系密切相连。按照共同共有的法理,家庭成员对宅基地使用权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平等的义务,家庭成员之间不产生份 额的问题。在家庭关系存续期间,家庭成员不得请求分割,只要家庭关系存在,宅基地使用权的共同共有关系就存在。家庭个别成员的死亡,并没有导致家庭关系的 消亡,也就不会产生宅基地使用权的分割问题,无法形成死亡人对宅基地使用权的个人份额。也就是说,“被继承人”死亡前,宅基地使用权并非其个人财产;“被继承人”死亡后,家庭关系仍然存在,宅基地使用权没有分割,仍然是家庭共同共有财产而非“被继承人”的个人财产。既然宅基地使用权并非个人财产,自然不能作为遗产继承。
案例: 家住崇明的杨先生感觉很不舒服,农村新造的楼房正逢拆迁,他拿到了47万元补偿费,钱还没捂热,就被叔父、姑父以及堂姐告进法院要求分割,理由是杨先生建造的房子有部分宅基地面积是祖上留下来的,大家都有份。
农村宅基地所有权属集体所有,法律已明确,无可争议,但其使用权能否作为公民遗产进行分割?近年来,在本市市郊,当权利人死亡或动迁时,继承人因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否能够继承而引发的纠纷不断发生,这类纠纷往往伴随动迁过程中宅基地补偿款分割而闹上公堂。
崇明县法院对此类纠纷已引起关注,法院态度相当明确,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不能成为公民遗产进行分割。
案情:
一笔房屋拆迁补偿 引发一场家庭纷争
杨先生的爷爷21年前就已去世,奶奶16年前去世,两位老人生前曾有平房三间,建筑面积为585平方米及宅基地总面积1183平方米。1985年,杨先生的爷爷去世后,对其所有的遗产房屋未作分割,均由其妻黄老太、也就是杨先生的奶奶占有和使用。
1989年9月,经当地乡镇法律服务所调解,由黄老太与小儿子杨某、也就是杨先生的父亲协商确定,将两位老人所有的三间平房拆除,其宅基地面积给小儿子杨某建房,杨某建房后应安排黄老太居住,直至去世。
该协议上有黄老太大儿子的签名及二儿媳的指印。
此后,杨某通过申请并经批准,于1989年用父母给他的建筑面积585平方米和他本人所有的建筑面积305平方米,建成占地面积为89平方米的三层楼一幢。
1991年4月,杨某再度通过申请并经批准,拆除了属自己所有的其余2间平房,翻建了占地面积为51平方米的三层楼房。建成后,杨某合计拥有占地面积为140平方米的三层楼一幢。房子建成不久,杨某去世了。
不久前,杨某生前所在地被征用而需拆迁,杨某的儿子杨先生领取了父亲名下的房屋拆迁补偿费人民币103812元以及宅基地使用权补偿费计人民币369000元,合计47万余元。
补偿费拿到手了,但杨先生的麻烦也来了。他突然接到崇明县法院的传票。原来,他被叔父、姑父以及堂姐告进法院要求分割拆迁补偿费。
判决:
分割宅基地缺乏依据
法院判驳回原告诉请
那么,杨家其他家庭成员到底有没有权利分割这笔巨额拆迁费?法庭上,双方争论激烈,争论的焦点是杨先生的爷爷奶奶的宅基地使用权是否属于他们的遗产?被拆迁所得关于宅基地补偿款可否作为遗产,由继承人继承分割?
杨某的叔父、姑父以及堂姐认为,黄老太与小儿子杨某间的协议不真实,协议内容侵犯了财产共有人的权利,因此是无效的。杨某据此所取得原被继承人的宅基地使用权属无效,因而该部分宅基地被征用所得的使用权补偿款应属被继承人所有的遗产,可由继承人分割。
法院审查后发现,1989年被继承人黄老太与小儿子所订立的协议,其目的是为了解决黄老太晚年居住及赡养问题。该协议已履行完毕,且履行过程所有原告均知道。
法院认为,黄老太生前将宅基地让与被告之父建房,她就住在被告父亲建成的住房内,此事共有人都知道而未提出异议。现事隔多年,涉及该民事行为的主要当事人已去世,而原告再提出黄老太的行为侵犯了共有人的权利,其理由不能成立。
法院认为,被告的父亲使用原被继承人使用过的宅基地建房,是经过有关职能部门审查批准的,并已实际建成住宅使用多年,原告也承认这些房屋产权为被告的父 亲所有,所以认定原属被继承人的宅基地使用权已转让给被告的父亲使用。现原告认为宅基地仍为被继承人所有而主张分割缺乏法律依据。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认为城镇居民可以同时取得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其理由是:
一、继承法把公民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等私有财产划归可以继承的遗产,并没有将农村宅基地上的私有住宅排除在外,也没有将城镇居民的继承人排除在继承人之外。按照“地跟房走”的房地一体的原则,继承人也就当然的取得了其宅基地使用权。
二、从目前国家的法律法规来看,并没有禁止城镇居民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规定,《土地管理法》也只是做了“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的规定。
三、《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了在承包期内,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可以继承被继承人生前承包的林地,既然土地承包经营权都可以继承,宅基地继承就更不应该有什么法律障碍了。
继承人继承农村房屋后享有那些权利呢?产权人可以自己使用、出租、翻建、改建,但不得擅自改变用途;可以获得拆迁补偿的权利;可以进行转让,但 转让必须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只能转让给具备房屋建设申请条件的乡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个体经营者,如果转让给城镇居民必须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并办理土地 征用手续,方可以转让。
问题:村民将户口迁出村子之后,是否丧失宅基地使用权? 如果迁户口在继承发生之前,是否对拥有宅基地使用权有影响? 拆迁补偿的组成部分: 结论:
第四篇:出嫁女维权成功经验
广东中山:19名出嫁女状告区政府 讨回200万土地分红
从律师的指导,不走上访的道路,而是通过法律途径(行政申请→行政诉讼→行政决定→法院执行),中山市石岐区的19名出嫁女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状告石岐区政府,最终成功讨回200多万元的分红款。昨天下午,出嫁女代表萧女士向记者表示,她们非常感谢为他们提供无私帮助的胡文坚律师,使她们追回了应得的分红款,胡律师提供免费服务后还婉拒了酬谢。
南方日报记者 覃素玲 通讯员 阮霭芬 丘源源
四处碰壁
提交行政申请遭遇区政府“冷遇”
据了解,在2011年5月期间,中山市石岐区某经联社出让了一块土地使用权,每名男性股东可以每人分配8万元,但其中23名出嫁女股东却只能每人分配4000元,故此引起该23名出嫁女股东不服。
广东千里行律师事务所的胡文坚律师敏感地意识到案件的敏感性和复杂性,他在接到该案当事人的求助后,多次反复劝说她们“信法不上访”,通过行政法律途径寻求解决。
在胡律师的指导下,该23名出嫁女股东向石岐区办事处递交了《行政决定申请书》,但均没有得到任何书面回复。
接着,2011年8月8日,伍某某女士等20名出嫁女股东(注:之前递交了《行政决定申请书》的23名出嫁女股东之中有3名出嫁女股东不申请行政复议)向中山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递交了《行政复议申请书》。
2011年9月2日,中山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作出《中山市人民政府驳回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书》(以下简称《复议决定书》),通过了解,行政复议委员会认为石岐区办事处已履行了其法律职责,不存在行政不作为的情形,因此驳回出嫁女们的行政复议申请。
怒告“娘家”
提起行政诉讼状告区政府不作为
出嫁女们收到《复议决定书》后,找到胡律师寻求帮助。胡律师为20名出嫁女草拟好起诉状和《举证表》及制作好证据材料(注:起诉的法律文书每人一式四份,共80份起诉状和80份《举证表》及80份证据材料,用A4纸近1000张)。之后,出嫁女向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
同日,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伍女士等多名出嫁女股东提起行政诉讼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受理条件,决定立案受理,并作出了《受理案件通知书》,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自2010年10月28日修订后中国首例出嫁女集体诉讼区政府行政不作为的行政诉讼案件。
2011年11月28日在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进行了公开的开庭审理,庭后胡律师为她们针对被告和第三人的当庭答辩,书写了《补充诉讼意见二》递交给法院,要求法院早日作出公正判决。
峰回路转
判决书下发前
石岐区办事处重新受理
戏剧性的是,就在法院准备作出判决前,石岐区办事处突然重新受理了出嫁女们的行政申请,作出《行政受理通知书》,决定立案受理伍女士等出嫁女股东提出的“确认享有某经联社股份”的请求。
2012年12月6日,石岐区办事处作出19份《行政处理决定书》,支持伍女士等19名出嫁女的请求,而其余出嫁女的请求不被支持。
该19份《行政处理决定书》均写明:“
一、确认《中山市石岐区某(村级)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章程》、《某村第五经济社股份制章程》、《某(村)第五经济社补充章程》、《某(村)安居工程受惠对象确权界定方案》中有关女性股民结婚后因户口六年应迁未迁和应即迁未迁而剥夺股份的条款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责令被申请人某经联社和第五经济社应在收到本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予以依法修改。
二、确认申请人享有被申请人某经联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00%的村级股和安居工程股。
三、确认申请人享有被申请人第五经济社农村集体组织成员100%的发展股。
四、被申请人某经联社自本决定作出之日起一个月内,补发伍女士等19名出嫁女安居工程分配款和发展股分红合共二百余万元。”即支持伍女士等19名出嫁女的所有请求。
强制执行
拒不履行决定
法院冻结经联社账户
但是,在之后的半年多时间里,案件当中的某经联社和第五经济社既不提出行政复议,也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该19份《行政处理决定书》生效后一直拒不履行。
2013年7月12日,石岐区办事处向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述19份《行政处理决定书》,法院立案后,立即冻结了某经联社的银行帐户。
2014年1月22日,伍女士等出嫁女们收到了石岐区办事处划来的总额200万余元。当她们打算每人拿出一些钱(共约3万元)感谢胡律师时,被胡律师当场婉言谢绝。胡文坚说:“出嫁女是弱势群体,我出于公义才帮她们的。”
今天下午,伍女士对记者说,之前她们找过三四位律师,他们都不愿意帮忙。找到胡律师后,他非常热心,他熟悉这方面的法律事务,且不计较得失,“多亏胡律师的无私帮助,我们才拿到分红款”。
中山市律师协会负责人表示,该群体性案件的全部款项得到了成功执行,19名出嫁女股东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依法维护,彰示了法律的公义和中山市的法治精神。胡律师在整个过程中,发挥了专业优势,引导她们走法律途径(行政申请→行政诉讼→行政决定→法院执行),不走信访的道路,避免了群体性上访案件的发生。“此案的解决,对维护石岐区乃至中山市的社会和谐稳定有着积极意义,因此,此案有标杆性意义。”该负责人说。台山出嫁女“求分红”获法院强制执行
(2012-05-09 15:50:29)杂谈 分类: 全国维权新闻
摘要:2012年2月2日,台山市台城镇南坑村委会合和村村长黄石凡,像平时一样正在田间劳作,村委会出纳突然打电话告诉他,合和村存在农村信用社集体账户里的74万多元资金被转走了。钱到底去了哪里?在随后的调查中,黄石凡才知道,这74万多元被台山市人民法院根据7名出嫁女的申请,强制执行给划走了,并转给了合和村的黄绮玲等7名出嫁女。2012年2月2日,台山市台城镇南坑村委会合和村村长黄石凡,像平时一样正在田间劳作,村委会出纳突然打电话告诉他,合和村存在农村信用社集体账户里的74万多元资金被转走了。黄石凡顿时一头雾水,因为此前并没有接到过任何文件和通知,更没有人去办理过转账手续。
钱到底去了哪里?在随后的调查中,黄石凡才知道,这74万多元被台山市人民法院根据7名出嫁女的申请,强制执行给划走了,并转给了合和村的黄绮玲等7名出嫁女。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针对如黄绮玲等出嫁女的收益分配问题,台山市在台城街道办开展了“依法维护出嫁女权益”的试点工作,希望出嫁女能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应得的权益。
11名出嫁女“求分红”两年
黄绮玲所在南坑村委会合和村,是台山市台城街道办下属的一个自然村,紧贴市区并靠近国道。近年来,随着台城镇不断加快的工业发展,该村的土地也飞速升值,从最初的几千元一亩涨到了去年的8万元一亩。因此,村里的征地补偿款也从以前的每人几千元涨到了人均十多万元。
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如此丰厚的征地补偿款无疑是块大肥肉。但是根据2008年1月22日,该村民主议事讨论通过的《分配方案》,像黄绮玲这样的出嫁女无权享受分配。而在合和村,像黄绮玲这样的出嫁女共有11名。
于是,从2010年年初开始,黄绮玲等11名出嫁女就开始向村里要求,和其他村民一样享受分配权利。“她们的要求,村里也进行了认真讨论,还召开了村民大会,但是遭到了多数村民的反对,所以最后还是没有给她们分配。”黄石凡告诉南都记者,村民们都要求按照2008年制定的分配方案执行,也正因此,才引发了后面的一系列事情,“当年的分配方案得到了她们(出嫁女们)家里的户主签名同意的,而且后来村里讨论,她们的家长也不同意给她们分配。”
记者在该村2010年4月的集体议事签名表中,看到了黄绮玲的母亲叶小红的签名,以及其他几名出嫁女家长的签名。
街道办确认7人应得分配
向村里申请无果后,2010年10月25日,11名出嫁女向所在的台城街道办提出申请,要求对她们作为合和村(经济合作社)的身份进行确认。在经过调查了解情况后,最后,台城街道办对其中7名出嫁女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村民)资格进行了认定,并发出了行政处理决定书。
根据台城街道办的行政处理决定书,黄绮玲等7人一直没有注销户口,并履行法律法规和组织章程规定的义务。“根据《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第十五条„原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的成员,户口保留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履行法律法规和组织章程规定义务的,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台山市关于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规定》第三条„因婚姻关系,户口迁入任何一方,并履行法律法规和组织章程规定义务的,落户者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出嫁以后户口仍在本村的妇女,并履行法律法规和组织章程规定义务的,出嫁女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此,台城街道办决定:黄绮玲等7人属于南坑村合和经济合作社(村)的成员。
在自己的社员资格获得认证之后,黄绮玲等7名出嫁女又再次向台城街道办提出了申请,要求确认她们享有与同村的其他成员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享有该村于2010年4月13日分配的征地补偿社员分配款10.45万元/人,并请求台城街道办责令村里履行给付分配款的义务。
随后,这份申请被台城街道办予以受理,台城街道办向合和村发出了通知书。
村里商议未通过,法院强制执行 在接到通知书之后,合和村召开了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但是经过商议后意见还是“不能给这7名出嫁女享受分配”,村里将这个意见反馈给了街道办。
2011年5月,台城街道办作出了第二份《行政处理决定书》,决定“黄绮玲等7人与合和村其他成员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应享有该村2010年4月13日分配的征地补偿社员分配款10.45万元/人,责令该村在10日内履行上述给付款项义务。当事人不服本决定,可自接到本决定书之日起60天内向台山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或可自接到本决定书之日起3个月内向台山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对于这样一份行政决定书,合和村的领导并没有太在意。“我们村里的事情,村民自己做主,政府也管不了我们的钱,所以当时没太当回事。”黄石凡告诉南都记者。然而,到了2011年8月,黄绮玲等7人却拿着这份决定书找到了台山市人民法院,要求法院强制执行。
台山市人民法院收到申请后,启动了非诉执行的相关程序。由台山市人民法院行政庭对街道办所作出的行政决定书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执行裁定书,裁定法院准予强制执行,并向合和村发出执行通知书,责令村里履行街道办的行政决定书中所确定义务。但是合和村仍然未给予理会。
2012年1月,台山市人民法院作出了《执行裁定书》,裁定划拨合和村银行存款到台山市人民法院开设的账户,并很快进行了强制执行。7名出嫁女成功从法院领到了自己的分配款。
各方说法 村长:应尊重村民通过的分配方案
对于账户被法院强制执行,合和村村长黄石凡和村委黄锦波认为不合理。“我们的分配方案是村民集体决定的,既然是村民自治,就应该尊重村民的意见,不能由街道办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如果不然,以后街道出一个决定,然后就由法院强制执行,我们的集体资金不是没了保障?”
对此,台城街道办信访维稳中心林主任表示,2008年该村制定分配方案送到街道办备案后,街道办就已经发现这个分配方案和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有抵触,于是就向该村发过一份责令改正的通知,但是该村没有理会。“事实上,这个方案本身就不合法。村民自治并不是什么都不用理,自己决定就行,而是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大框架下才行,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法院:强制执行程序合法
台山市法院执行局黄副局长告诉南都记者,这类案件在法院叫做“非诉执行”。“法院根据已经生效的行政处理决定书,由法院相关法庭进行审查,符合相关执行条件,就可以批准进行强制执行,程序合法合规。” 黄副局长还表示,现在还有很多人对于强制执行条件不太清楚。据他介绍,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文书包括人民法院民事、行政判决、裁决书,民事调解书,行政赔偿判决、调解书、民事制裁决定,支付令,以及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依法应予人民法院执行的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处理决定;我国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和调解书;公正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关于追偿债款,物品的债权文书以及法律规定有人明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等。
街道办:出嫁女维权,应寻求法律手段 台城街道办信访维稳中心的林主任表示,对于该案件的处理,是根据台山市外嫁女依法维权的工作会议确定的程序来处理的。根据其提供的一份台山市政府的会议纪要和文件,里面不仅对该类事件的处理原则进行了阐述,还对具体操作流程以及法律依据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我们希望村民能够依靠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不是靠闹事。政府也要依法行政,法院也会依法处理。”林主任表示。背景链接 “出嫁女”,又称“外嫁女”,即嫁给本村以外的男人、婚后户口仍留在本村的妇女,分为农嫁居、农嫁农、涉外婚姻三种,其共同的特点就是人嫁出去了,但户籍仍留在本村,其子女的户籍也随母亲落在本村。因城乡、村与村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出嫁女”的户口应迁而未迁、能迁而不迁。当农村的土地成为股份而可以分红时,外嫁女问题骤然凸显。国家对于“出嫁女”权益的维护早有相关法规明确,但这些法规却难以走进壁垒森严的基层村落。为妥善解决此类问题,台山市政府于2010年10月19日和2011年3月9日两次召集台山市法院、司法局、法制局、信访局等部门单位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办法,并根据会议纪要制定了一份《台山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案件解决途径》的文件。文件中对如何解决类似“出嫁女”维权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包括如何界定成员资格、如何出具行政处理决定书以及如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等步骤。并对其中参照的文件和法律条文进行了标注。法院强制执行,出嫁女终获补偿款
因为村民小组拒绝执行法院判决,甘肃省武威市凉州一起2011年就已经作出判决的出嫁女土地权益案件迟迟不能得到执行。凉州区法院在认真复核的基础上,对上述案件进行强制执行,对阻挠判决执行的凉州区武南镇唐新村某村民小组组长吴某进行司法拘留十五日后,该案件判决最终得到落实。原告罗某于日前终于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补偿款。
罗某系武威市凉州区武南镇唐新村某组村民,1998年第二轮土地承包时,和其家人承包该村土地13亩,后罗某出嫁,但户口仍在该村民小组。2009年4月份,当地政府征用该村土地208亩,该村得到土地补偿款466万余元。经过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按照人占七成地占三成的比例分配土地补偿款。根据该决定,罗某按地分配应该得11022.22元,按人分配应分得土地补偿款24721.68元。但该村民小组在分配土地补偿款时,仅支付罗某按地补偿款11022.22元,以其已经出嫁为由拒绝支付按人分配款24721.68元。
对这样的分配,罗某不服,“我自己承包了村上的土地,并且户口也在村上,只是因为出嫁了,就不能享受与其他村民一样的待遇?”她认为村民小组侵犯了自己的土地权益。
罗某的父亲还告诉记者:“村上修路、修河,出义务工、公用工的时候,自家都是按5个人出的,但到了分配土地补偿款的时候,村里却不按5个人分,这显然不合理。”
协商不成,罗某以村民小组侵犯其土地权益为由,将凉州区武南镇唐新村第三村民小组告上了法庭。
经过审理,凉州区法院对该案件作出如下判决:原告罗某虽然已经出嫁,但户口在被告所在村组,且仍承包被告的土地,故原告仍是被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经营的土地被征用后,原告作为被告成员,有权分得土地补偿款。被告以原告已经出嫁为由拒绝支付按人分配款,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遂判决被告支付原告按人分配土地补偿款24721.68元。
凉州区法院一名法官告诉记者,判决后,双方均未提出上诉,判决生效后被告也未提出申诉。但自2011年该案判决以来,被告村民小组拒绝执行该判决。在法院对该案件执行中,被告村民小组认为判决不公,并以没有收到判决书、原告户口有问题等理由拒绝执行。
据了解,因为被告拒绝履行其义务,原告向凉州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凉州区法院在对该案件进行认真复核以后,认为判决合理,最后决定强制执行。但在法院立案执行过程中,被告不但不积极履行义务,反而肆意辱骂执行法官,聚众哄闹法院,并且纠集个别群众上访、闹访。甚至在法院协调租用该村土地的厂家执行判决时,村民小组从中阻挠,施加影响,使得该判决执行不下去,案件久拖未决。
具体参与执行的凉州区法院法官魏全席告诉记者:“该案件执行难的主要原因不是被告没有执行能力,而是被告方村民小组对判决维护了出嫁女权益有抵触情绪,抗拒执行法院判决。”
为此,凉州区法院对被告村民小组负责人吴某执行司法拘留十五日,对其他执行中哄闹法院的村民进行了批评与法制教育。慑于法律的威严,被告村民小组终于执行了判决,日前,原告罗某已经拿到了这笔补偿款。
加强涉妇案件审判,贯彻优先保护原则
今年10月9日至13日,记者参加了由甘肃省人大内务司法办公室与甘肃省妇联联合进行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及《甘肃省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执行情况的调研。
在凉州区法院调研时,该院特别介绍了涉及妇女土地权益维护的相关情况。对上述案例,该院表示,对于村民小组抗拒执行判决的行为,法院果断采取拘留等强制措施,使外嫁女足额拿到了征地款。该案例对于扭转农村普遍存在的歧视妇女、随意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不良风气起到了有效的遏制作用。
在该院,记者还了解到,近年来,该院加强涉妇案件审判,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为此在民事审判庭专门设立了妇女维权合议庭,专门审理辖区内发生的涉及妇女权益保障的疑难案件、争议较大案件或者敏感案件。围绕侵犯妇女权益、家庭暴力、财产纠纷等案件,妇女维权合议庭按照优先保护原则,积极开展妇女维权活动,加大执行力度,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对于凉州区法院维护出嫁女土地权益的有效措施以及落实《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一系列做法,甘肃省人大内务司法办公室及省妇联的负责人表示了肯定。(本报记者 袁鹏)外嫁女回娘家分家析产,获法院支持。
2013年03月18日 投稿人:怀向阳律师 点击:34次
摘要:王某系北京市海淀区某村村民,王某有一子一女,女儿邢某芳、儿子邢某军,丈夫邢某早逝。1992年王某在村里申请了一块宅基地,找来亲朋好友帮忙建房北房4间,当时邢某芳、邢某军均已参加工作,工资交由母亲王某掌管。
【案情简介】王某系北京市海淀区某村村民,王某有一子一女,女儿邢某芳、儿子邢某军,丈夫邢某早逝。1992年王某在村里申请了一块宅基地,找来亲朋好友帮忙建房北房4间,当时邢某芳、邢某军均已参加工作,工资交由母亲王某掌管。建成后王某同邢某军住东侧3间,邢某芳住西侧1间。1993年办集体土地使用权证时,登记在邢某军名下。1996年邢某芳结婚搬到邻村婆家居住,西房一间堆放杂物。2000年邢某军延邢某芳曾住过的西房加盖两间房,并打通。2005年邢某芳与丈夫离婚,拟返回娘家居住,遭到邢某军拒绝。邢某芳将邢某军、王某起诉至法院,请求判决西数一间归其所有。
被告辩称邢某芳已经外嫁他村,户口已经迁走。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在自己名下,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法院审理后判决西数一间归原告所有。【律师说法】
本案讼争的房屋是王某、邢某芳、邢某军三人共同建造的,虽然宅基地使用权证上登记的是被告邢某军的名字,但建房时,被告邢某军与其母王某、姐姐邢某芳共同生活,邢某军、邢某芳将工资收入全部上交王某,建房付出的款项,应视为家庭共同生活的支出。因此,争议房屋为家庭共同共有,各共有人不分份额,共同享有财产的所有权。虽然邢某芳后嫁到邻村,并将户口迁走,但这并不能视为邢某芳放弃了自己的财产权利。考虑到原被告共同生活期间王某、邢某军居住三间、邢某芳实际居住西数一间的实际居住情况,法院判决其中一间归原告所有,符合事实及法律规定。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村委会决议能取消外嫁女的征地补偿权吗?
2013-04-15 16:47来源:大河网-河南法制报
案情
桐柏县黄岗镇老湾村村民王某于2011年10月1日外嫁于在广东珠海打工认识的刘某,但其户口并未及时迁走。2012年3月9日,因老湾村需要进行新型农村社区改造,桐柏县人民政府征收该村部分土地,原王某所种耕地也在其中。县政府向老湾村村委会拨付了征地补偿款。2012年3月25日,老湾村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商议补偿款发放办法,会议决定取消王某的分配资格。王某得知后与村委会协商未果,将村委会告上法庭。
评析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取消王某的分配资格,是村委会以村民民主议定程序的村民代表会议形式作出的,从客观上体现了全体村民的意志,权益受侵害村能否请求撤销?另外,外嫁女是否享有补偿款分配资格?
对于村委会决议效力问题,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我国《物权法》第六十三条规定,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其负责人作出的决定侵害集体成员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集体成员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据此,合法权益受侵害的村民有权请求撤销村民代表会议违反法律规定的决议内容。
对于外嫁女补偿款资格问题,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妇女在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补偿费使用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第三十三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妇女未婚、结婚、离婚、丧偶等为由,侵害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各项权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中也明确规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时已经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人,请求支付相应份额的,应予支持。据此,农村外嫁女只要户口仍在本村尚未迁出,就仍然享有土地补偿金分配权。法院最终经过审理,依法撤销了该村村委会决议中关于取消王某分配资格的内容,及时维护了其合法权益。
基于类似案件在农村频发,法官提醒:即使村委会以民主议定程序通过某决议,但决议内容也应符合法律规定。农村外嫁女只要户口尚未迁出本村,其基于村民成员身份的合法权益,就应得到充分保障。(黄健)
妇女权益法律保护 遇有侵害莫认莫忍
来源:中国普法网 网络编辑:王勤 发布时间:13年03月20日16:03:47 【放大缩小默认】
外嫁女索要土地补偿获胜 □宋芳科 苏晓斌
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话放在当代文明社会还对吗?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一外嫁女将自己娘家的村委会和村小组告上了法庭,讨要7000元补偿款。麦积区人民法院对此案审理后,一审认为村小组不给外嫁女发放补偿款的行为侵害了外嫁女的合法权益,判令村小组给外嫁女发放7000元补偿款。
天水市麦积区女子张雪2009年底和城镇职工陈俊结为夫妻。不过张雪虽然外嫁,但是还保留了娘家农村的户籍。2010年4月,该村集体土地被征用,按照人头划分每位村组织成员可以领到7000元补偿款。为此,张雪到娘家的村上领取该款,却被告知她无权领取。对此村里解释,张雪已经出嫁,他们也多次催促张雪将户籍关系转走,但是张雪一直自称有实际困难没有办理户口迁出手续。所以村上虽然留下张雪的户籍,但并不代表张雪是村里人。张雪表示,她虽然外嫁,但是户口还在村上,所以她属于村集体成员,就应该领取补偿款。随后,张雪将村小组和村委会一起告上了法院,要求村小组和村委会发放她的7000元补偿款【查看全文】
蓝田法院法律服务零距离 化解矛盾在基层
----“一村(社区)一法官”工作纪实作者:刘红伟 发布时间:2013-03-25 10:25:11 今年3月初,地处灞水河畔的蓝田县安村镇田坡村的347亩土地因白鹿塬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而被依法征收后,涉及土地征收补偿的一组、二组、三组共1030人每人拟分配补偿款一千余元到几万不等的土地征收补偿款。但眼下,面对这笔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巨额补偿款,如何公开、公平、公正地发放到村民手中,成了一个困扰田坡村村委会和各村民小组的难题。在咨询了相关专业人士和镇党委、政府意见后,得出的结论是简单明了的四个字:村民自治。可如何自治,村民小组内部成员先后数次协商、研究、讨论,但始终形成不了统一的意见。
最终,由村支部书记王扣虎提议,由各组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直接参与分配方案表决。经过酝酿,2012年10月,各小组分别召开大会后,通过投票和表决,最终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了各组各类对象补偿款分配方案。其中还规定,一部分村民不能享受土地征地补偿款。
得知这个消息的村民如五雷轰顶,情绪激动。村民李政权的女儿在2004年结婚,嫁给了一名企业职工,他说:“我面对这样的表决结果第一反映就是女儿受到不平等对待。尽管她已经出嫁,但是她的户口还落在原村民小组,并一直履行村民义务。”在村民朴素的意识里边,法律他不懂,既然他女儿在村里有“名”,补偿款就该有“份”。经过商量之后,她联合其她“嫁城女”一起找人帮忙与村民小组和村民代表理论。但几番交涉未果后,苦于无助的她们毅然作出了果断的决定:寻求法律的帮助,去法院打官司,要回本该就属于她们的土地补偿款。
关于出嫁女征地补偿问题
2011-5-7 14:36:1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四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民主议定程序,决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分配已经收到的土地补偿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时已经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人,请求支付相应份额的,应予支持。”从该司法解释可以看出,只要具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就可以请求获得相应份额的土地补偿费。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确定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民法解释学中称之为不确定概念,也就是虽然找到了法律或者司法解释的规定,但是该概念的适用条件或者范围不明确,需要根据公正、利益平衡的司法理念和个案的具体情况采用解释的方式进一步确定该概念的合理含义。
由于土地是依据当地户籍按人口进行分配的,那么土地征用补偿费的发放也应当依照当地户籍人口为首要原则,同时兼顾土地的生活保障功能,对于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只要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没有将户籍迁出,没有取得其他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资格并重新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就应当享有原户籍所在地的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请求权。如果土地被征用而又不能获得相应的土地征用补偿费,作为农民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因此,若出嫁女并未将户籍迁出且没有取得其他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资格并重新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其仍应当具有原村集体成员资格并享有原村集体成员的相应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条之规定承包期内,妇女结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之规定。原村集体应当向虽外嫁他村,但未将户籍迁出且没有取得其他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资格并重新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出嫁女发放土地征用补偿费。
南宁经开区解决出嫁女权益的一些好办法
农村的一些村委干部认为嫁出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不管户口有没有迁出,也不管在婆家有没有分得耕地,就强行把在娘家的耕地扣掉,而且也不能同其他村民一样享受各项分红。去找他们说理,竟然说只以村规民约为准,不管法律是怎么规定的。你说气人不气人。国家一直在提倡男女平等,为什么村里男孩娶的媳妇,生的小孩不论有没有入户,就可以马上分得福利,而女孩一旦出嫁,既使户口没有迁走,生的小孩也已办了入户手续,但也不能分得福利了。这就是很多地方的出嫁女权益问题。
解决的很多方式中一项就是有关部门与出嫁女”签订协议解决。
例如,2010年6月4日南宁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与那历村 “出嫁女”签订协议,并陆续兑现相关协议内容,落实安置房就是其中一项。通过协调,将位于洪胜路与那历路交叉路口的3.5亩土地作为那历村“出嫁女”的宅基地,并于2010年9月27日正式动工。
为把回建安置项目办好,经开区在征求“出嫁女”个人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集商业一体的综合性住房,使“出嫁女”开辟了新的创业门路,提高了生活质量,切实保障了那历村“出嫁女”“有住、有租、有铺、”,彻底解决了她们的后顾之忧,让“出嫁女”吃上了定心丸,确保了“出嫁女”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敌于被征地拆迁前的情况。
“出嫁女”问题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民内部利益分配出现的矛盾纠纷问题。按照“内部协商、行政指导、政策引导、司法解决”的十六字方针妥善处理好“出嫁女”问题。由于受到体制、政策、观念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的制约,“出嫁女”问题很难在短期内得到全面有效地解决。
所以在落实政策的同时还要加强宣传。
再如,南宁经开区在辖区内,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大行动,广泛宣传《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小法”服从“大法”观念,并引导“出嫁女”通过合法途径反映诉求,维护权益。
为了让村、组(队)干部和村民在解决“出嫁女”问题上彻底改变态度,南宁经开区将回建房基础超深费用、回建房路面硬化、回建房手续办理、拆迁过渡安置费等村民反映强烈的9个问题“一揽子”给予解决。将最好的地段留给村民作回建安置和三产用地,安排1300多万元用于那洪街道各村的道路、人畜饮水和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各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此外,投入1000多万元为辖区各村改造道路和水渠。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和推进,赢得了民心,变消极为主动,变反对为支持。
最后是回建安置问题,这是“出嫁女”反映最强烈以及实际工作当中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南宁经开区大胆创新,采取核减、置换土地的办法,还是能解决好“出嫁女”安置问题。
常宁市国土资源局 刘志英
发布日期:2011-2-23 16:12:15 法院帮出嫁女维权
【以案说法】2012年10月25日,我们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人民法院了解到,该院近期审结一起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收益纠纷案,判决被告达拉特旗树林召镇白柜村三宝营子社给付原告达拉特旗80后女子李某集体收益分配款61535元,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三日内付清;案件受理费713元,由被告达拉特旗树林召镇白柜村三宝营子社负担;如不按判决指定的期限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29条的规定,加倍支付延迟履行期间的利息。
1980年2月24日,李某出生在达拉特旗树林召镇白柜村三宝营子社,在当地长大成人,结婚以后户口也没有变动,且具有本经济组织成员资格。2009年至2010年社里两次发包土地,每人分得土地补偿款65018元。当李某到社里领钱时,社长以出嫁女不给分配土地补偿款为由拒绝给李某分钱。2012年4月19日,李某将该社起诉到达拉特旗人民法院,要求法院判决该社给付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收益分配款65018元,并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法院审理后查明,被告社三次共给当地社里村民每人分配集体收益款61535元,故依法做出如上判决。
【法官说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24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民主议定程序,决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分配已经收到的土地补偿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时已经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人,请求支付相应份额的,应予支持。但已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备案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地方政府规章对土地补偿费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分配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本案争议的焦点是,外嫁女是否具有原户籍所在地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首先,外嫁女户籍没有变迁,其无法在夫家那边取得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其就没有赖以生存的生活来源,故其应作为原户籍所在地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其次,由于我国土地承包政策是很多年不变,所以,外嫁女一般都在原户籍所在地有承包地。以上几点综合在一起,可以确定未嫁女如果没有将户口迁移,也没有在其他集体经济组织取得成员资格,那么,其原有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
我们认为,法官审理此类案件,应充分考虑人的生存权的问题。(马银伟 何艳春 张玉柱)
出嫁女户口没迁走应当分到土地补偿款
裁判要旨
村委会将本村的荒地转让给乡企业管理站,并获得土地补偿款。村委会以“村民集体讨论”的方式通过了这笔土地补偿金的分配方案,但“出嫁女”莫新初未在其列,理由是“莫新初已嫁到外村”。而莫户口一直在村里,并在村里承包责任田,履行了村民义务,理应同样获得土地补偿金。村委会以莫是“出嫁女”为由拒绝分配土地补偿款的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侵害了莫的合法权益。
案情
广西桂林市七星区朝阳乡莫家坪村的“出嫁女”莫新初状告村委会,称村委会通过的一项决定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2002年11月18日,村委会将本村荒田荒地出让给朝阳乡企业管理站,得补偿款270万元。村委会以“村民集体讨论”的方式通过了这笔土地补偿金的分配方案,即每位村民可分得补偿金9000元,但“出嫁女”莫新初未在其列,理由是“莫新初已嫁到外村”。而莫则认为自己虽嫁,但其和儿子一直在村里居住,户口也一直在村里,并在村里承包责任田,履行了村民义务,理应同样获得土地补偿金。村委会以莫是“出嫁女”为由拒绝分配土地补偿款的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侵害了莫的合法权益。但村委会以莫新初系已婚妇女及其子女户口没迁走的不享有分配权为由,未分配土地补偿款给莫新初和其13岁的儿子,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莫新初将村委会告上了法院,要求判令村委会给付其及其儿子应享有的土地补偿金共计18000元。
裁判
桂林市七星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从朝阳乡企业管理站所得的土地补偿款270万元为征地人对被告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补偿,该补偿款应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只要是具有该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人就应该平等享有分配的权利。而二原告一直生活在桂林市七星区朝阳乡莫家坪村,为该村民小组的成员,并履行了村民义务。被告以原告属已嫁出妇女为由剥夺原告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拒绝分配土地补偿款的行为违反相关法律规定,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被告桂林市七星区朝阳乡莫家坪村民小组二组补发给原告莫新初、莫义建(莫新初之子)土地补偿费各9000元,合计18000元。本案案件受理费730元,其他诉讼费182元,合计912元,由被告承担。
宣判后,桂林市七星区朝阳乡莫家坪村民小组二组不服,以“被上诉人莫新初、莫义建已不具有上诉人村的村民资格,不能享受村民待遇;原审判决上诉人补发被上诉人土地补偿费错误,上诉人虽与朝阳乡企业管理站签订了征地协议,但该协议未完全履行,上诉人暂时取得的270万元,还不属于上诉人的土地补偿款,上诉人只是将该款借给村民,并未分配给村民,且上诉人有权将钱借给那些村民,或不借给那些村民;原审判决违反法定程序”为由向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要求撤销原判,驳回被上诉人的诉讼请求。
桂林中院经审理认为,本案双方争议的核心是:
一、关于土地补偿款的属性问题
综合上诉人莫家坪村二组的分配荒地款方案、借支分配方案等本案全部证据分析,上诉人分给村民的土地补偿款具有普遍性和福利性的特征,不符合借款的法律特征,应属于土地补偿款分配。其主张是借款,但既无借款合同,也无借款种类、用途、利率、期限及还款方式等约定,因此,缺乏证据证实,法院不予认定。
二、关于原告“村民待遇”资格的认定问题
男女平等,妇女和未成年人的合法利益受法律保护。被上诉人莫新初婚后有权将户口留在原籍,其户籍未迁出,仍然是莫家坪村二组的成员,其子莫义建户口随母亲,因此,被上诉人莫新初、莫义建是上诉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享受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待遇。上诉人以莫新初婚后户口不迁出为由拒绝给予其母子村民待遇的理由不符合法律规定,法院不予支持。
三、关于本案是否由法院受理的问题
上诉人分配土地补偿款是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个人为基本单位分配的,其拒绝分给被上诉人,被上诉人有权以此为由提起民事诉讼,以维护其正当权利。上诉人关于本案不应由法院受理,被上诉人无本案诉讼主体资格的上诉理由没有法律依据,法院不予支持。
综上所述,原审判决程序合法,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5月12日,桂林中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梧州市长洲镇为出嫁女维权走出新路子
发布时间:2012-02-18 00:00:00 来源:广西法治日报 评论:0 点击:31 责任编辑:杨涛
“出嫁女”也能当股东分红利
广西梧州市长洲镇为出嫁女维权走出新路子
平安广西网/广西法治日报梧州讯(记者 董慧 李继远)今年春节,梧州市长洲镇竹湾村出嫁女莫小花的安徽姑爷小陈,已经是第三年在这里过年了。小莫说:“村里实行农村股份合作制,我每年都能享受承包的集体土地入股带来的收益,连他这个外来女婿也能按股分红,早就成本地郎了。去年我们一家6口人共分红1万多元,出嫁女不再是‘泼出去的水’了。”竹湾村是梧州第二个“亿元村”,目前已有15个村民小组通过确权配股,为168名出嫁女配置了资源股168股,物业股60股。
长洲镇在开展农村股份合作制中,注重维护出嫁女权益,对出嫁女进行股权配置,使其能享受年底分红待遇。自2004年实行农村股分合作制以来,全镇再没有发生一起因出嫁女不能享受集体经济利益而上访的事件。
近年来,随着一大批国家和自治区级重大建设项目开工,长洲镇因征地而失地的农民有近3万人,人均耕地从0.3亩锐减到0.03亩,2011年全镇征地补偿款达5亿多元。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长洲镇农村土地征用费纠纷日益增多,尤其是出嫁女上访成为了政府部门最头痛的事。为了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出路问题,保障其权益,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2004年以来,长洲区在长洲镇开展农村股份合作制试点工作。面对出嫁女分配问题,他们没有选择回避,认为只有解决好“出嫁女”配股问题,股份制改革才能顺利推行下去。
长洲镇通过以下办法,确定“出嫁女”的股东资格。一是确权。长洲镇在推进改革中,转变传统观念,以自愿为原则,规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人人有股。将过去年终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时不分配给户口没有迁出的出嫁女这一村规民约取消,明确规定婚后户口和居住地仍在原村的农村妇女及其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所生的农村子女,属享受配股分红人员,确定了出嫁女股权配置原则上与村民同等待遇。二是配股。长洲镇对户口未迁出的出嫁女按户籍依法配股,并发给股权证,每年凭股权证领取分红。股东资格确定为,出嫁女及其子女,可以按领有第二轮土地承包地份配给资源股。有的出嫁女是家中只有姐妹纯女户,对于常住户口的已婚纯女户,可配给其中一个及其子女物业股。
股权固化之后,针对婚丧嫁娶引起人口发生变化这一情况,长洲镇还规定今后新迁入或新出生的人口必须通过继承或购买才能获得股权。通过股份合作制改革,长洲镇农村“迁入、迁出、出生、死亡”四类因户口变动引发的分配难题也迎刃而解。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长洲镇6个村134个股份合作社中,1908名出嫁女及其子女获得配股权成为了股东,分红兑现率达到100%。
大沥11名“出嫁女”及子女获股权配置资格(2009-11-11 08:57:01)标签: 杂谈
南海首批涉“出嫁女”行政案件6日公开宣判,南海区人民法院判决维持大沥镇政府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该镇六联村怡兴第一股份经济合作社11名“出嫁女”及其子女将获股权配置资格。
大沥镇六联村怡兴第一股份经济合作社共有符合股权配置资格的“出嫁女”及其子女合共11人。在区、镇两级政府多番深入做工作无效的情况下,大沥镇政府于今年3月7日向该合作社作出行政处理决定,确认该社11名“出嫁女”及其子女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并要求该社发给她们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证。该合作社在收到行政处理决定书后,不服政府的行政处理决定,向南海区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复议。在区政府依法作出行政复议处理决定后,该小组仍然表示不服,向南海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大沥镇政府的行政处理决定。
今年7月31日,南海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此案。庭上,控辩双方展开激烈争辩。此次案件作为南海首批涉“出嫁女”行政诉讼案而备受瞩目,在庭审和判决过程中,旁听票全部派出,整个旁听区座无虚席。六联村的村干部、村民、出嫁女都派出代表到法庭旁听。经公开审理,本月6日,法院判决维持南海区大沥镇人民政府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法院判决表示,大沥镇政府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准确,程序合法。原告大沥镇六联村怡兴第一股份经济合作社要求撤销被告大沥镇政府所作的行政处理决定,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法院不予支持。
法院的判决再一次表明,区委、区政府推进农村“出嫁女”及其子女合法权益落实工作,是有充分法律依据并能得到各界群众理解和接受的。区委、区政府从情、从理、从法各方面都将一抓到底推进此项工作。
第五篇:宅基地继承问题
宅基地继承问题
根据法律规定,宅基地是不能作为遗产继承的。
《物权法》规定:“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适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而《土地管理法》第6条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根据法律规定,公民使用的宅基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或集体;国家及集体所有的土地是可以依法确定由个人使用的,即公民对宅基地有依法使用的权利。遗产必须是公民合法拥有的财产,所以,公民是不能将宅基地作为遗产继承的,而只享有使用权。宅基地为居民、村民各户使用,包括屋基地和院落地,长期不变。宅基地的所有权和公民私房的使用权是分离的,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或集体,私房的所有权属于私房产权人。宅基地的使用权不属于遗产,不能被继承,但公民继承了房屋,宅基地的使用权也就随着房屋而转移给新的所有人,这也只是具体执行国家的行政法规,而不是继承的结果。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发〔1997〕11号)中规定:“农村居民每户只能有一处不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标准的宅基地,多出的宅基地,要依法收归集体所有。”
房产是可以继承的,也是可以过户的,费用也不高,但前提必须是宅基地的“集体土地使用权证”要办理下来。
关于收费,不论是土地发证还是房产发证,都是以件为单位来收费的,而不是已面积等来收费的,国家规定的标准都不高,你可以到当地县国土部门及房管部门去咨询一下。
你好!在处理继承案件时,经常会遇到城镇居民继承农村私有房屋遗产时,能否继承房屋的宅基地使用权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城镇居民不享有集体土地使用权资格,集体土地非经征用程序不得向城镇居民转让,持此种观点的人认为城镇居民不能继承宅基地使用权。第二种观点认为,城镇居民可以取得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理由是继承房屋就当然的取得房屋的土地使用权。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认为城镇居民可以同时取得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其理由是:
一、继承法把公民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等私有财产划归可以继承的遗产,并没有将农村宅基地上的私有住宅排除在外,也没有将城镇居民的继承人排除在继承人之外。按照“地跟房走”的房地一体的原则,继承人也就当然的取得了其宅基地使用权。
二、从目前国家的法律法规来看,并没有禁止城镇居民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规定,《土地管理法》也只是做了“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的规定。
三、《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了在承包期内,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可以继承被继承人生前承包的林地,既然土地承包经营权都可以继承,宅基地继承就更不应该有什么法律障碍了。
继承人继承农村房屋后享有那些权利呢?产权人可以自己使用、出租、翻建、改建,但不得擅自改变用途;可以获得拆迁补偿的权利;可以进行转让,但转让必须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只能转让给具备房屋建设申请条件的乡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个体经营者,如果转让给城镇居民必须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并办理土地征用手续,方可以转让。
容先生:我父亲是农村户口,在村子里有座房子,我自己现在已经是城镇户口,并在城里买了房子。如果我父亲去世后,我可不可以继承父亲的宅基地和房子?
衡森飚: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宅基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分离的,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集体,使用权属于房屋所有人,农村村民的宅基地使用权是基于村民的特定身份取得。村民只有宅基地使用权,不能随意对宅基地进行处置,所以宅基地不属于遗产,不能被继承。建造在宅基地上的房屋属于公民个人所有,可以继承。
所以,容先生不能单独继承其父亲的宅基地,但可以继承其父亲的房屋并继续使用这块宅基地,这是容先生继承其父亲房屋的结果,而不是说能单独继承父亲的宅基地。若将来继承的房屋灭失后,容先生就不能进行重建或者以其他方式继续使用这块宅基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