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保障农村“出嫁女”合法权益的暂行规定
番禺市人民政府文件
关于保障农村“出嫁女”合法权益的暂行规定
各镇政府,市府属各委、办、局、公司、行、社、农(林)场:
自去年五月市委、市政府发出番发[1993]37号文以来,各地对农村“出嫁女”问题,结合实际进行了贯彻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有的镇、村干部对该文件精神理解不深,因而对有关措施执行得不够落实,使某些“出嫁女”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影响了她们的生产和生活。为了保障“出嫁女”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和番发[1993]37号文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就处理好“出嫁女”问题,特制定如下暂行规定:
一、农村“出嫁女”是指户口在农村而与外村农业户口人员或非农业户口人员结婚的妇女。保护农村“出嫁女”权益问题,就是要使“出嫁女”与村民待遇同等。她们的合法权益是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
二、农村妇女与城镇居民、现役军人、港澳台同胞及外籍人士结婚,户口受迁移政策等限制而仍留在娘家的,其子女随母入户,女方及其计划内生育的子女应享受本村村民同等待遇。本人及其子女户口虽然在本村,但长期外出不在本村劳动,又不承担村民义务的,其待遇应有所差别。差别多少由村委会确定。
“出嫁女”所在村有“农转非”指标安排时(村队有整体“农转非”指标安排的除外),应优先安排“出嫁女”及其计划内生育的子女户口“农转非”。“出嫁女”及其子女应该服从安排,办理“农转非”手续,并继续享受当年村中的一切福利待遇。如不愿办理“农转非”和迁出户口的,从下年度开始能否继续享受原有的福利待遇,由村委会确定。“出嫁女”及其子女要求办理自理口粮到城镇入户随夫(随父母)生活,并具备在城镇生活条件的,应予允许。如因故还乡要求入户的,经当地派出所和村委会同意入户后,承担村民义务的,可享受当地村民的同等待遇。
三、农村妇女与外村、外地农民结婚的,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迁移户口的,可继续享受当年所在村的福利待遇。农民娶入外地农妇,所在的村应无条件接纳,并协助当地户口管理部门为其办理入户,给予相应待遇。
四、村不得擅自注销“出嫁女”户口,也不得拒绝“出嫁女”计划内所生子女入户。
五、农村在推行股份经济合作制中,有以土地计入股权的,“出嫁女”及其子女所承包的土地应计入股权,享受分配,直至承包期满。如土地已被征用的,参照当地其他村民处理。至于如何按人口、年龄或农龄以及贡献大小分配股权,则按本村股份制章程处理。
六、男可以到女家落户,允许其迁入户口。农村合理生育的纯女户,其女儿与外村农民结婚,婚后男到女家落户,愿意承担村民义务的,可享受本村村民的同等待遇。
七、离婚后户口和居住地仍在原夫所在村的农村妇女及其离婚后属其抚养计划内生育的子女,与当地村民一样承担义务的享有与当地村民同等待遇。如已回娘家生活,本人及其抚养的子女要求回娘家所在村落户的,应准予入户。
八、“出嫁女”符合生育政策规定允许生育的,其生育指标的申请及生育证的发放,在其户口所在地的镇、村计生部门办理。
九、“出嫁女”或其子女是残疾人的,所在农村应根据其残疾程度,在福利待遇上给予照顾。
十、各镇、村自定的乡规民约如与本规定有抵触的,一律按本规定执行。
十一、为了贯彻执行本规定,各镇、村可将执行本规定作为村干部政绩考核指标及评选先进条件之一。凡违反规定的,由镇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造成当事人损失的,侵害人应当予以赔偿。对拒不执行的主要责任人要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
十二、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执行。番禺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四日
第二篇:出嫁女维权成功经验
广东中山:19名出嫁女状告区政府 讨回200万土地分红
从律师的指导,不走上访的道路,而是通过法律途径(行政申请→行政诉讼→行政决定→法院执行),中山市石岐区的19名出嫁女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状告石岐区政府,最终成功讨回200多万元的分红款。昨天下午,出嫁女代表萧女士向记者表示,她们非常感谢为他们提供无私帮助的胡文坚律师,使她们追回了应得的分红款,胡律师提供免费服务后还婉拒了酬谢。
南方日报记者 覃素玲 通讯员 阮霭芬 丘源源
四处碰壁
提交行政申请遭遇区政府“冷遇”
据了解,在2011年5月期间,中山市石岐区某经联社出让了一块土地使用权,每名男性股东可以每人分配8万元,但其中23名出嫁女股东却只能每人分配4000元,故此引起该23名出嫁女股东不服。
广东千里行律师事务所的胡文坚律师敏感地意识到案件的敏感性和复杂性,他在接到该案当事人的求助后,多次反复劝说她们“信法不上访”,通过行政法律途径寻求解决。
在胡律师的指导下,该23名出嫁女股东向石岐区办事处递交了《行政决定申请书》,但均没有得到任何书面回复。
接着,2011年8月8日,伍某某女士等20名出嫁女股东(注:之前递交了《行政决定申请书》的23名出嫁女股东之中有3名出嫁女股东不申请行政复议)向中山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递交了《行政复议申请书》。
2011年9月2日,中山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作出《中山市人民政府驳回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书》(以下简称《复议决定书》),通过了解,行政复议委员会认为石岐区办事处已履行了其法律职责,不存在行政不作为的情形,因此驳回出嫁女们的行政复议申请。
怒告“娘家”
提起行政诉讼状告区政府不作为
出嫁女们收到《复议决定书》后,找到胡律师寻求帮助。胡律师为20名出嫁女草拟好起诉状和《举证表》及制作好证据材料(注:起诉的法律文书每人一式四份,共80份起诉状和80份《举证表》及80份证据材料,用A4纸近1000张)。之后,出嫁女向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
同日,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伍女士等多名出嫁女股东提起行政诉讼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受理条件,决定立案受理,并作出了《受理案件通知书》,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自2010年10月28日修订后中国首例出嫁女集体诉讼区政府行政不作为的行政诉讼案件。
2011年11月28日在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进行了公开的开庭审理,庭后胡律师为她们针对被告和第三人的当庭答辩,书写了《补充诉讼意见二》递交给法院,要求法院早日作出公正判决。
峰回路转
判决书下发前
石岐区办事处重新受理
戏剧性的是,就在法院准备作出判决前,石岐区办事处突然重新受理了出嫁女们的行政申请,作出《行政受理通知书》,决定立案受理伍女士等出嫁女股东提出的“确认享有某经联社股份”的请求。
2012年12月6日,石岐区办事处作出19份《行政处理决定书》,支持伍女士等19名出嫁女的请求,而其余出嫁女的请求不被支持。
该19份《行政处理决定书》均写明:“
一、确认《中山市石岐区某(村级)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章程》、《某村第五经济社股份制章程》、《某(村)第五经济社补充章程》、《某(村)安居工程受惠对象确权界定方案》中有关女性股民结婚后因户口六年应迁未迁和应即迁未迁而剥夺股份的条款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责令被申请人某经联社和第五经济社应在收到本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予以依法修改。
二、确认申请人享有被申请人某经联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00%的村级股和安居工程股。
三、确认申请人享有被申请人第五经济社农村集体组织成员100%的发展股。
四、被申请人某经联社自本决定作出之日起一个月内,补发伍女士等19名出嫁女安居工程分配款和发展股分红合共二百余万元。”即支持伍女士等19名出嫁女的所有请求。
强制执行
拒不履行决定
法院冻结经联社账户
但是,在之后的半年多时间里,案件当中的某经联社和第五经济社既不提出行政复议,也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该19份《行政处理决定书》生效后一直拒不履行。
2013年7月12日,石岐区办事处向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述19份《行政处理决定书》,法院立案后,立即冻结了某经联社的银行帐户。
2014年1月22日,伍女士等出嫁女们收到了石岐区办事处划来的总额200万余元。当她们打算每人拿出一些钱(共约3万元)感谢胡律师时,被胡律师当场婉言谢绝。胡文坚说:“出嫁女是弱势群体,我出于公义才帮她们的。”
今天下午,伍女士对记者说,之前她们找过三四位律师,他们都不愿意帮忙。找到胡律师后,他非常热心,他熟悉这方面的法律事务,且不计较得失,“多亏胡律师的无私帮助,我们才拿到分红款”。
中山市律师协会负责人表示,该群体性案件的全部款项得到了成功执行,19名出嫁女股东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依法维护,彰示了法律的公义和中山市的法治精神。胡律师在整个过程中,发挥了专业优势,引导她们走法律途径(行政申请→行政诉讼→行政决定→法院执行),不走信访的道路,避免了群体性上访案件的发生。“此案的解决,对维护石岐区乃至中山市的社会和谐稳定有着积极意义,因此,此案有标杆性意义。”该负责人说。台山出嫁女“求分红”获法院强制执行
(2012-05-09 15:50:29)杂谈 分类: 全国维权新闻
摘要:2012年2月2日,台山市台城镇南坑村委会合和村村长黄石凡,像平时一样正在田间劳作,村委会出纳突然打电话告诉他,合和村存在农村信用社集体账户里的74万多元资金被转走了。钱到底去了哪里?在随后的调查中,黄石凡才知道,这74万多元被台山市人民法院根据7名出嫁女的申请,强制执行给划走了,并转给了合和村的黄绮玲等7名出嫁女。2012年2月2日,台山市台城镇南坑村委会合和村村长黄石凡,像平时一样正在田间劳作,村委会出纳突然打电话告诉他,合和村存在农村信用社集体账户里的74万多元资金被转走了。黄石凡顿时一头雾水,因为此前并没有接到过任何文件和通知,更没有人去办理过转账手续。
钱到底去了哪里?在随后的调查中,黄石凡才知道,这74万多元被台山市人民法院根据7名出嫁女的申请,强制执行给划走了,并转给了合和村的黄绮玲等7名出嫁女。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针对如黄绮玲等出嫁女的收益分配问题,台山市在台城街道办开展了“依法维护出嫁女权益”的试点工作,希望出嫁女能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应得的权益。
11名出嫁女“求分红”两年
黄绮玲所在南坑村委会合和村,是台山市台城街道办下属的一个自然村,紧贴市区并靠近国道。近年来,随着台城镇不断加快的工业发展,该村的土地也飞速升值,从最初的几千元一亩涨到了去年的8万元一亩。因此,村里的征地补偿款也从以前的每人几千元涨到了人均十多万元。
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如此丰厚的征地补偿款无疑是块大肥肉。但是根据2008年1月22日,该村民主议事讨论通过的《分配方案》,像黄绮玲这样的出嫁女无权享受分配。而在合和村,像黄绮玲这样的出嫁女共有11名。
于是,从2010年年初开始,黄绮玲等11名出嫁女就开始向村里要求,和其他村民一样享受分配权利。“她们的要求,村里也进行了认真讨论,还召开了村民大会,但是遭到了多数村民的反对,所以最后还是没有给她们分配。”黄石凡告诉南都记者,村民们都要求按照2008年制定的分配方案执行,也正因此,才引发了后面的一系列事情,“当年的分配方案得到了她们(出嫁女们)家里的户主签名同意的,而且后来村里讨论,她们的家长也不同意给她们分配。”
记者在该村2010年4月的集体议事签名表中,看到了黄绮玲的母亲叶小红的签名,以及其他几名出嫁女家长的签名。
街道办确认7人应得分配
向村里申请无果后,2010年10月25日,11名出嫁女向所在的台城街道办提出申请,要求对她们作为合和村(经济合作社)的身份进行确认。在经过调查了解情况后,最后,台城街道办对其中7名出嫁女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村民)资格进行了认定,并发出了行政处理决定书。
根据台城街道办的行政处理决定书,黄绮玲等7人一直没有注销户口,并履行法律法规和组织章程规定的义务。“根据《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第十五条„原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的成员,户口保留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履行法律法规和组织章程规定义务的,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台山市关于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规定》第三条„因婚姻关系,户口迁入任何一方,并履行法律法规和组织章程规定义务的,落户者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出嫁以后户口仍在本村的妇女,并履行法律法规和组织章程规定义务的,出嫁女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此,台城街道办决定:黄绮玲等7人属于南坑村合和经济合作社(村)的成员。
在自己的社员资格获得认证之后,黄绮玲等7名出嫁女又再次向台城街道办提出了申请,要求确认她们享有与同村的其他成员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享有该村于2010年4月13日分配的征地补偿社员分配款10.45万元/人,并请求台城街道办责令村里履行给付分配款的义务。
随后,这份申请被台城街道办予以受理,台城街道办向合和村发出了通知书。
村里商议未通过,法院强制执行 在接到通知书之后,合和村召开了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但是经过商议后意见还是“不能给这7名出嫁女享受分配”,村里将这个意见反馈给了街道办。
2011年5月,台城街道办作出了第二份《行政处理决定书》,决定“黄绮玲等7人与合和村其他成员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应享有该村2010年4月13日分配的征地补偿社员分配款10.45万元/人,责令该村在10日内履行上述给付款项义务。当事人不服本决定,可自接到本决定书之日起60天内向台山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或可自接到本决定书之日起3个月内向台山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对于这样一份行政决定书,合和村的领导并没有太在意。“我们村里的事情,村民自己做主,政府也管不了我们的钱,所以当时没太当回事。”黄石凡告诉南都记者。然而,到了2011年8月,黄绮玲等7人却拿着这份决定书找到了台山市人民法院,要求法院强制执行。
台山市人民法院收到申请后,启动了非诉执行的相关程序。由台山市人民法院行政庭对街道办所作出的行政决定书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执行裁定书,裁定法院准予强制执行,并向合和村发出执行通知书,责令村里履行街道办的行政决定书中所确定义务。但是合和村仍然未给予理会。
2012年1月,台山市人民法院作出了《执行裁定书》,裁定划拨合和村银行存款到台山市人民法院开设的账户,并很快进行了强制执行。7名出嫁女成功从法院领到了自己的分配款。
各方说法 村长:应尊重村民通过的分配方案
对于账户被法院强制执行,合和村村长黄石凡和村委黄锦波认为不合理。“我们的分配方案是村民集体决定的,既然是村民自治,就应该尊重村民的意见,不能由街道办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如果不然,以后街道出一个决定,然后就由法院强制执行,我们的集体资金不是没了保障?”
对此,台城街道办信访维稳中心林主任表示,2008年该村制定分配方案送到街道办备案后,街道办就已经发现这个分配方案和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有抵触,于是就向该村发过一份责令改正的通知,但是该村没有理会。“事实上,这个方案本身就不合法。村民自治并不是什么都不用理,自己决定就行,而是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大框架下才行,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法院:强制执行程序合法
台山市法院执行局黄副局长告诉南都记者,这类案件在法院叫做“非诉执行”。“法院根据已经生效的行政处理决定书,由法院相关法庭进行审查,符合相关执行条件,就可以批准进行强制执行,程序合法合规。” 黄副局长还表示,现在还有很多人对于强制执行条件不太清楚。据他介绍,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文书包括人民法院民事、行政判决、裁决书,民事调解书,行政赔偿判决、调解书、民事制裁决定,支付令,以及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依法应予人民法院执行的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处理决定;我国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和调解书;公正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关于追偿债款,物品的债权文书以及法律规定有人明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等。
街道办:出嫁女维权,应寻求法律手段 台城街道办信访维稳中心的林主任表示,对于该案件的处理,是根据台山市外嫁女依法维权的工作会议确定的程序来处理的。根据其提供的一份台山市政府的会议纪要和文件,里面不仅对该类事件的处理原则进行了阐述,还对具体操作流程以及法律依据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我们希望村民能够依靠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不是靠闹事。政府也要依法行政,法院也会依法处理。”林主任表示。背景链接 “出嫁女”,又称“外嫁女”,即嫁给本村以外的男人、婚后户口仍留在本村的妇女,分为农嫁居、农嫁农、涉外婚姻三种,其共同的特点就是人嫁出去了,但户籍仍留在本村,其子女的户籍也随母亲落在本村。因城乡、村与村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出嫁女”的户口应迁而未迁、能迁而不迁。当农村的土地成为股份而可以分红时,外嫁女问题骤然凸显。国家对于“出嫁女”权益的维护早有相关法规明确,但这些法规却难以走进壁垒森严的基层村落。为妥善解决此类问题,台山市政府于2010年10月19日和2011年3月9日两次召集台山市法院、司法局、法制局、信访局等部门单位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办法,并根据会议纪要制定了一份《台山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案件解决途径》的文件。文件中对如何解决类似“出嫁女”维权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包括如何界定成员资格、如何出具行政处理决定书以及如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等步骤。并对其中参照的文件和法律条文进行了标注。法院强制执行,出嫁女终获补偿款
因为村民小组拒绝执行法院判决,甘肃省武威市凉州一起2011年就已经作出判决的出嫁女土地权益案件迟迟不能得到执行。凉州区法院在认真复核的基础上,对上述案件进行强制执行,对阻挠判决执行的凉州区武南镇唐新村某村民小组组长吴某进行司法拘留十五日后,该案件判决最终得到落实。原告罗某于日前终于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补偿款。
罗某系武威市凉州区武南镇唐新村某组村民,1998年第二轮土地承包时,和其家人承包该村土地13亩,后罗某出嫁,但户口仍在该村民小组。2009年4月份,当地政府征用该村土地208亩,该村得到土地补偿款466万余元。经过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按照人占七成地占三成的比例分配土地补偿款。根据该决定,罗某按地分配应该得11022.22元,按人分配应分得土地补偿款24721.68元。但该村民小组在分配土地补偿款时,仅支付罗某按地补偿款11022.22元,以其已经出嫁为由拒绝支付按人分配款24721.68元。
对这样的分配,罗某不服,“我自己承包了村上的土地,并且户口也在村上,只是因为出嫁了,就不能享受与其他村民一样的待遇?”她认为村民小组侵犯了自己的土地权益。
罗某的父亲还告诉记者:“村上修路、修河,出义务工、公用工的时候,自家都是按5个人出的,但到了分配土地补偿款的时候,村里却不按5个人分,这显然不合理。”
协商不成,罗某以村民小组侵犯其土地权益为由,将凉州区武南镇唐新村第三村民小组告上了法庭。
经过审理,凉州区法院对该案件作出如下判决:原告罗某虽然已经出嫁,但户口在被告所在村组,且仍承包被告的土地,故原告仍是被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经营的土地被征用后,原告作为被告成员,有权分得土地补偿款。被告以原告已经出嫁为由拒绝支付按人分配款,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遂判决被告支付原告按人分配土地补偿款24721.68元。
凉州区法院一名法官告诉记者,判决后,双方均未提出上诉,判决生效后被告也未提出申诉。但自2011年该案判决以来,被告村民小组拒绝执行该判决。在法院对该案件执行中,被告村民小组认为判决不公,并以没有收到判决书、原告户口有问题等理由拒绝执行。
据了解,因为被告拒绝履行其义务,原告向凉州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凉州区法院在对该案件进行认真复核以后,认为判决合理,最后决定强制执行。但在法院立案执行过程中,被告不但不积极履行义务,反而肆意辱骂执行法官,聚众哄闹法院,并且纠集个别群众上访、闹访。甚至在法院协调租用该村土地的厂家执行判决时,村民小组从中阻挠,施加影响,使得该判决执行不下去,案件久拖未决。
具体参与执行的凉州区法院法官魏全席告诉记者:“该案件执行难的主要原因不是被告没有执行能力,而是被告方村民小组对判决维护了出嫁女权益有抵触情绪,抗拒执行法院判决。”
为此,凉州区法院对被告村民小组负责人吴某执行司法拘留十五日,对其他执行中哄闹法院的村民进行了批评与法制教育。慑于法律的威严,被告村民小组终于执行了判决,日前,原告罗某已经拿到了这笔补偿款。
加强涉妇案件审判,贯彻优先保护原则
今年10月9日至13日,记者参加了由甘肃省人大内务司法办公室与甘肃省妇联联合进行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及《甘肃省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执行情况的调研。
在凉州区法院调研时,该院特别介绍了涉及妇女土地权益维护的相关情况。对上述案例,该院表示,对于村民小组抗拒执行判决的行为,法院果断采取拘留等强制措施,使外嫁女足额拿到了征地款。该案例对于扭转农村普遍存在的歧视妇女、随意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不良风气起到了有效的遏制作用。
在该院,记者还了解到,近年来,该院加强涉妇案件审判,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为此在民事审判庭专门设立了妇女维权合议庭,专门审理辖区内发生的涉及妇女权益保障的疑难案件、争议较大案件或者敏感案件。围绕侵犯妇女权益、家庭暴力、财产纠纷等案件,妇女维权合议庭按照优先保护原则,积极开展妇女维权活动,加大执行力度,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对于凉州区法院维护出嫁女土地权益的有效措施以及落实《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一系列做法,甘肃省人大内务司法办公室及省妇联的负责人表示了肯定。(本报记者 袁鹏)外嫁女回娘家分家析产,获法院支持。
2013年03月18日 投稿人:怀向阳律师 点击:34次
摘要:王某系北京市海淀区某村村民,王某有一子一女,女儿邢某芳、儿子邢某军,丈夫邢某早逝。1992年王某在村里申请了一块宅基地,找来亲朋好友帮忙建房北房4间,当时邢某芳、邢某军均已参加工作,工资交由母亲王某掌管。
【案情简介】王某系北京市海淀区某村村民,王某有一子一女,女儿邢某芳、儿子邢某军,丈夫邢某早逝。1992年王某在村里申请了一块宅基地,找来亲朋好友帮忙建房北房4间,当时邢某芳、邢某军均已参加工作,工资交由母亲王某掌管。建成后王某同邢某军住东侧3间,邢某芳住西侧1间。1993年办集体土地使用权证时,登记在邢某军名下。1996年邢某芳结婚搬到邻村婆家居住,西房一间堆放杂物。2000年邢某军延邢某芳曾住过的西房加盖两间房,并打通。2005年邢某芳与丈夫离婚,拟返回娘家居住,遭到邢某军拒绝。邢某芳将邢某军、王某起诉至法院,请求判决西数一间归其所有。
被告辩称邢某芳已经外嫁他村,户口已经迁走。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在自己名下,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法院审理后判决西数一间归原告所有。【律师说法】
本案讼争的房屋是王某、邢某芳、邢某军三人共同建造的,虽然宅基地使用权证上登记的是被告邢某军的名字,但建房时,被告邢某军与其母王某、姐姐邢某芳共同生活,邢某军、邢某芳将工资收入全部上交王某,建房付出的款项,应视为家庭共同生活的支出。因此,争议房屋为家庭共同共有,各共有人不分份额,共同享有财产的所有权。虽然邢某芳后嫁到邻村,并将户口迁走,但这并不能视为邢某芳放弃了自己的财产权利。考虑到原被告共同生活期间王某、邢某军居住三间、邢某芳实际居住西数一间的实际居住情况,法院判决其中一间归原告所有,符合事实及法律规定。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村委会决议能取消外嫁女的征地补偿权吗?
2013-04-15 16:47来源:大河网-河南法制报
案情
桐柏县黄岗镇老湾村村民王某于2011年10月1日外嫁于在广东珠海打工认识的刘某,但其户口并未及时迁走。2012年3月9日,因老湾村需要进行新型农村社区改造,桐柏县人民政府征收该村部分土地,原王某所种耕地也在其中。县政府向老湾村村委会拨付了征地补偿款。2012年3月25日,老湾村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商议补偿款发放办法,会议决定取消王某的分配资格。王某得知后与村委会协商未果,将村委会告上法庭。
评析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取消王某的分配资格,是村委会以村民民主议定程序的村民代表会议形式作出的,从客观上体现了全体村民的意志,权益受侵害村能否请求撤销?另外,外嫁女是否享有补偿款分配资格?
对于村委会决议效力问题,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我国《物权法》第六十三条规定,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其负责人作出的决定侵害集体成员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集体成员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据此,合法权益受侵害的村民有权请求撤销村民代表会议违反法律规定的决议内容。
对于外嫁女补偿款资格问题,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妇女在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补偿费使用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第三十三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妇女未婚、结婚、离婚、丧偶等为由,侵害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各项权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中也明确规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时已经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人,请求支付相应份额的,应予支持。据此,农村外嫁女只要户口仍在本村尚未迁出,就仍然享有土地补偿金分配权。法院最终经过审理,依法撤销了该村村委会决议中关于取消王某分配资格的内容,及时维护了其合法权益。
基于类似案件在农村频发,法官提醒:即使村委会以民主议定程序通过某决议,但决议内容也应符合法律规定。农村外嫁女只要户口尚未迁出本村,其基于村民成员身份的合法权益,就应得到充分保障。(黄健)
妇女权益法律保护 遇有侵害莫认莫忍
来源:中国普法网 网络编辑:王勤 发布时间:13年03月20日16:03:47 【放大缩小默认】
外嫁女索要土地补偿获胜 □宋芳科 苏晓斌
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话放在当代文明社会还对吗?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一外嫁女将自己娘家的村委会和村小组告上了法庭,讨要7000元补偿款。麦积区人民法院对此案审理后,一审认为村小组不给外嫁女发放补偿款的行为侵害了外嫁女的合法权益,判令村小组给外嫁女发放7000元补偿款。
天水市麦积区女子张雪2009年底和城镇职工陈俊结为夫妻。不过张雪虽然外嫁,但是还保留了娘家农村的户籍。2010年4月,该村集体土地被征用,按照人头划分每位村组织成员可以领到7000元补偿款。为此,张雪到娘家的村上领取该款,却被告知她无权领取。对此村里解释,张雪已经出嫁,他们也多次催促张雪将户籍关系转走,但是张雪一直自称有实际困难没有办理户口迁出手续。所以村上虽然留下张雪的户籍,但并不代表张雪是村里人。张雪表示,她虽然外嫁,但是户口还在村上,所以她属于村集体成员,就应该领取补偿款。随后,张雪将村小组和村委会一起告上了法院,要求村小组和村委会发放她的7000元补偿款【查看全文】
蓝田法院法律服务零距离 化解矛盾在基层
----“一村(社区)一法官”工作纪实作者:刘红伟 发布时间:2013-03-25 10:25:11 今年3月初,地处灞水河畔的蓝田县安村镇田坡村的347亩土地因白鹿塬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而被依法征收后,涉及土地征收补偿的一组、二组、三组共1030人每人拟分配补偿款一千余元到几万不等的土地征收补偿款。但眼下,面对这笔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巨额补偿款,如何公开、公平、公正地发放到村民手中,成了一个困扰田坡村村委会和各村民小组的难题。在咨询了相关专业人士和镇党委、政府意见后,得出的结论是简单明了的四个字:村民自治。可如何自治,村民小组内部成员先后数次协商、研究、讨论,但始终形成不了统一的意见。
最终,由村支部书记王扣虎提议,由各组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直接参与分配方案表决。经过酝酿,2012年10月,各小组分别召开大会后,通过投票和表决,最终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了各组各类对象补偿款分配方案。其中还规定,一部分村民不能享受土地征地补偿款。
得知这个消息的村民如五雷轰顶,情绪激动。村民李政权的女儿在2004年结婚,嫁给了一名企业职工,他说:“我面对这样的表决结果第一反映就是女儿受到不平等对待。尽管她已经出嫁,但是她的户口还落在原村民小组,并一直履行村民义务。”在村民朴素的意识里边,法律他不懂,既然他女儿在村里有“名”,补偿款就该有“份”。经过商量之后,她联合其她“嫁城女”一起找人帮忙与村民小组和村民代表理论。但几番交涉未果后,苦于无助的她们毅然作出了果断的决定:寻求法律的帮助,去法院打官司,要回本该就属于她们的土地补偿款。
关于出嫁女征地补偿问题
2011-5-7 14:36:1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四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民主议定程序,决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分配已经收到的土地补偿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时已经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人,请求支付相应份额的,应予支持。”从该司法解释可以看出,只要具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就可以请求获得相应份额的土地补偿费。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确定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民法解释学中称之为不确定概念,也就是虽然找到了法律或者司法解释的规定,但是该概念的适用条件或者范围不明确,需要根据公正、利益平衡的司法理念和个案的具体情况采用解释的方式进一步确定该概念的合理含义。
由于土地是依据当地户籍按人口进行分配的,那么土地征用补偿费的发放也应当依照当地户籍人口为首要原则,同时兼顾土地的生活保障功能,对于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只要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没有将户籍迁出,没有取得其他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资格并重新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就应当享有原户籍所在地的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请求权。如果土地被征用而又不能获得相应的土地征用补偿费,作为农民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因此,若出嫁女并未将户籍迁出且没有取得其他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资格并重新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其仍应当具有原村集体成员资格并享有原村集体成员的相应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条之规定承包期内,妇女结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之规定。原村集体应当向虽外嫁他村,但未将户籍迁出且没有取得其他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资格并重新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出嫁女发放土地征用补偿费。
南宁经开区解决出嫁女权益的一些好办法
农村的一些村委干部认为嫁出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不管户口有没有迁出,也不管在婆家有没有分得耕地,就强行把在娘家的耕地扣掉,而且也不能同其他村民一样享受各项分红。去找他们说理,竟然说只以村规民约为准,不管法律是怎么规定的。你说气人不气人。国家一直在提倡男女平等,为什么村里男孩娶的媳妇,生的小孩不论有没有入户,就可以马上分得福利,而女孩一旦出嫁,既使户口没有迁走,生的小孩也已办了入户手续,但也不能分得福利了。这就是很多地方的出嫁女权益问题。
解决的很多方式中一项就是有关部门与出嫁女”签订协议解决。
例如,2010年6月4日南宁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与那历村 “出嫁女”签订协议,并陆续兑现相关协议内容,落实安置房就是其中一项。通过协调,将位于洪胜路与那历路交叉路口的3.5亩土地作为那历村“出嫁女”的宅基地,并于2010年9月27日正式动工。
为把回建安置项目办好,经开区在征求“出嫁女”个人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集商业一体的综合性住房,使“出嫁女”开辟了新的创业门路,提高了生活质量,切实保障了那历村“出嫁女”“有住、有租、有铺、”,彻底解决了她们的后顾之忧,让“出嫁女”吃上了定心丸,确保了“出嫁女”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敌于被征地拆迁前的情况。
“出嫁女”问题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民内部利益分配出现的矛盾纠纷问题。按照“内部协商、行政指导、政策引导、司法解决”的十六字方针妥善处理好“出嫁女”问题。由于受到体制、政策、观念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的制约,“出嫁女”问题很难在短期内得到全面有效地解决。
所以在落实政策的同时还要加强宣传。
再如,南宁经开区在辖区内,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大行动,广泛宣传《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小法”服从“大法”观念,并引导“出嫁女”通过合法途径反映诉求,维护权益。
为了让村、组(队)干部和村民在解决“出嫁女”问题上彻底改变态度,南宁经开区将回建房基础超深费用、回建房路面硬化、回建房手续办理、拆迁过渡安置费等村民反映强烈的9个问题“一揽子”给予解决。将最好的地段留给村民作回建安置和三产用地,安排1300多万元用于那洪街道各村的道路、人畜饮水和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各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此外,投入1000多万元为辖区各村改造道路和水渠。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和推进,赢得了民心,变消极为主动,变反对为支持。
最后是回建安置问题,这是“出嫁女”反映最强烈以及实际工作当中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南宁经开区大胆创新,采取核减、置换土地的办法,还是能解决好“出嫁女”安置问题。
常宁市国土资源局 刘志英
发布日期:2011-2-23 16:12:15 法院帮出嫁女维权
【以案说法】2012年10月25日,我们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人民法院了解到,该院近期审结一起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收益纠纷案,判决被告达拉特旗树林召镇白柜村三宝营子社给付原告达拉特旗80后女子李某集体收益分配款61535元,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三日内付清;案件受理费713元,由被告达拉特旗树林召镇白柜村三宝营子社负担;如不按判决指定的期限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29条的规定,加倍支付延迟履行期间的利息。
1980年2月24日,李某出生在达拉特旗树林召镇白柜村三宝营子社,在当地长大成人,结婚以后户口也没有变动,且具有本经济组织成员资格。2009年至2010年社里两次发包土地,每人分得土地补偿款65018元。当李某到社里领钱时,社长以出嫁女不给分配土地补偿款为由拒绝给李某分钱。2012年4月19日,李某将该社起诉到达拉特旗人民法院,要求法院判决该社给付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收益分配款65018元,并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法院审理后查明,被告社三次共给当地社里村民每人分配集体收益款61535元,故依法做出如上判决。
【法官说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24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民主议定程序,决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分配已经收到的土地补偿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时已经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人,请求支付相应份额的,应予支持。但已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备案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地方政府规章对土地补偿费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分配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本案争议的焦点是,外嫁女是否具有原户籍所在地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首先,外嫁女户籍没有变迁,其无法在夫家那边取得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其就没有赖以生存的生活来源,故其应作为原户籍所在地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其次,由于我国土地承包政策是很多年不变,所以,外嫁女一般都在原户籍所在地有承包地。以上几点综合在一起,可以确定未嫁女如果没有将户口迁移,也没有在其他集体经济组织取得成员资格,那么,其原有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
我们认为,法官审理此类案件,应充分考虑人的生存权的问题。(马银伟 何艳春 张玉柱)
出嫁女户口没迁走应当分到土地补偿款
裁判要旨
村委会将本村的荒地转让给乡企业管理站,并获得土地补偿款。村委会以“村民集体讨论”的方式通过了这笔土地补偿金的分配方案,但“出嫁女”莫新初未在其列,理由是“莫新初已嫁到外村”。而莫户口一直在村里,并在村里承包责任田,履行了村民义务,理应同样获得土地补偿金。村委会以莫是“出嫁女”为由拒绝分配土地补偿款的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侵害了莫的合法权益。
案情
广西桂林市七星区朝阳乡莫家坪村的“出嫁女”莫新初状告村委会,称村委会通过的一项决定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2002年11月18日,村委会将本村荒田荒地出让给朝阳乡企业管理站,得补偿款270万元。村委会以“村民集体讨论”的方式通过了这笔土地补偿金的分配方案,即每位村民可分得补偿金9000元,但“出嫁女”莫新初未在其列,理由是“莫新初已嫁到外村”。而莫则认为自己虽嫁,但其和儿子一直在村里居住,户口也一直在村里,并在村里承包责任田,履行了村民义务,理应同样获得土地补偿金。村委会以莫是“出嫁女”为由拒绝分配土地补偿款的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侵害了莫的合法权益。但村委会以莫新初系已婚妇女及其子女户口没迁走的不享有分配权为由,未分配土地补偿款给莫新初和其13岁的儿子,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莫新初将村委会告上了法院,要求判令村委会给付其及其儿子应享有的土地补偿金共计18000元。
裁判
桂林市七星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从朝阳乡企业管理站所得的土地补偿款270万元为征地人对被告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补偿,该补偿款应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只要是具有该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人就应该平等享有分配的权利。而二原告一直生活在桂林市七星区朝阳乡莫家坪村,为该村民小组的成员,并履行了村民义务。被告以原告属已嫁出妇女为由剥夺原告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拒绝分配土地补偿款的行为违反相关法律规定,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被告桂林市七星区朝阳乡莫家坪村民小组二组补发给原告莫新初、莫义建(莫新初之子)土地补偿费各9000元,合计18000元。本案案件受理费730元,其他诉讼费182元,合计912元,由被告承担。
宣判后,桂林市七星区朝阳乡莫家坪村民小组二组不服,以“被上诉人莫新初、莫义建已不具有上诉人村的村民资格,不能享受村民待遇;原审判决上诉人补发被上诉人土地补偿费错误,上诉人虽与朝阳乡企业管理站签订了征地协议,但该协议未完全履行,上诉人暂时取得的270万元,还不属于上诉人的土地补偿款,上诉人只是将该款借给村民,并未分配给村民,且上诉人有权将钱借给那些村民,或不借给那些村民;原审判决违反法定程序”为由向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要求撤销原判,驳回被上诉人的诉讼请求。
桂林中院经审理认为,本案双方争议的核心是:
一、关于土地补偿款的属性问题
综合上诉人莫家坪村二组的分配荒地款方案、借支分配方案等本案全部证据分析,上诉人分给村民的土地补偿款具有普遍性和福利性的特征,不符合借款的法律特征,应属于土地补偿款分配。其主张是借款,但既无借款合同,也无借款种类、用途、利率、期限及还款方式等约定,因此,缺乏证据证实,法院不予认定。
二、关于原告“村民待遇”资格的认定问题
男女平等,妇女和未成年人的合法利益受法律保护。被上诉人莫新初婚后有权将户口留在原籍,其户籍未迁出,仍然是莫家坪村二组的成员,其子莫义建户口随母亲,因此,被上诉人莫新初、莫义建是上诉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享受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待遇。上诉人以莫新初婚后户口不迁出为由拒绝给予其母子村民待遇的理由不符合法律规定,法院不予支持。
三、关于本案是否由法院受理的问题
上诉人分配土地补偿款是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个人为基本单位分配的,其拒绝分给被上诉人,被上诉人有权以此为由提起民事诉讼,以维护其正当权利。上诉人关于本案不应由法院受理,被上诉人无本案诉讼主体资格的上诉理由没有法律依据,法院不予支持。
综上所述,原审判决程序合法,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5月12日,桂林中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梧州市长洲镇为出嫁女维权走出新路子
发布时间:2012-02-18 00:00:00 来源:广西法治日报 评论:0 点击:31 责任编辑:杨涛
“出嫁女”也能当股东分红利
广西梧州市长洲镇为出嫁女维权走出新路子
平安广西网/广西法治日报梧州讯(记者 董慧 李继远)今年春节,梧州市长洲镇竹湾村出嫁女莫小花的安徽姑爷小陈,已经是第三年在这里过年了。小莫说:“村里实行农村股份合作制,我每年都能享受承包的集体土地入股带来的收益,连他这个外来女婿也能按股分红,早就成本地郎了。去年我们一家6口人共分红1万多元,出嫁女不再是‘泼出去的水’了。”竹湾村是梧州第二个“亿元村”,目前已有15个村民小组通过确权配股,为168名出嫁女配置了资源股168股,物业股60股。
长洲镇在开展农村股份合作制中,注重维护出嫁女权益,对出嫁女进行股权配置,使其能享受年底分红待遇。自2004年实行农村股分合作制以来,全镇再没有发生一起因出嫁女不能享受集体经济利益而上访的事件。
近年来,随着一大批国家和自治区级重大建设项目开工,长洲镇因征地而失地的农民有近3万人,人均耕地从0.3亩锐减到0.03亩,2011年全镇征地补偿款达5亿多元。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长洲镇农村土地征用费纠纷日益增多,尤其是出嫁女上访成为了政府部门最头痛的事。为了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出路问题,保障其权益,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2004年以来,长洲区在长洲镇开展农村股份合作制试点工作。面对出嫁女分配问题,他们没有选择回避,认为只有解决好“出嫁女”配股问题,股份制改革才能顺利推行下去。
长洲镇通过以下办法,确定“出嫁女”的股东资格。一是确权。长洲镇在推进改革中,转变传统观念,以自愿为原则,规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人人有股。将过去年终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时不分配给户口没有迁出的出嫁女这一村规民约取消,明确规定婚后户口和居住地仍在原村的农村妇女及其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所生的农村子女,属享受配股分红人员,确定了出嫁女股权配置原则上与村民同等待遇。二是配股。长洲镇对户口未迁出的出嫁女按户籍依法配股,并发给股权证,每年凭股权证领取分红。股东资格确定为,出嫁女及其子女,可以按领有第二轮土地承包地份配给资源股。有的出嫁女是家中只有姐妹纯女户,对于常住户口的已婚纯女户,可配给其中一个及其子女物业股。
股权固化之后,针对婚丧嫁娶引起人口发生变化这一情况,长洲镇还规定今后新迁入或新出生的人口必须通过继承或购买才能获得股权。通过股份合作制改革,长洲镇农村“迁入、迁出、出生、死亡”四类因户口变动引发的分配难题也迎刃而解。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长洲镇6个村134个股份合作社中,1908名出嫁女及其子女获得配股权成为了股东,分红兑现率达到100%。
大沥11名“出嫁女”及子女获股权配置资格(2009-11-11 08:57:01)标签: 杂谈
南海首批涉“出嫁女”行政案件6日公开宣判,南海区人民法院判决维持大沥镇政府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该镇六联村怡兴第一股份经济合作社11名“出嫁女”及其子女将获股权配置资格。
大沥镇六联村怡兴第一股份经济合作社共有符合股权配置资格的“出嫁女”及其子女合共11人。在区、镇两级政府多番深入做工作无效的情况下,大沥镇政府于今年3月7日向该合作社作出行政处理决定,确认该社11名“出嫁女”及其子女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并要求该社发给她们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证。该合作社在收到行政处理决定书后,不服政府的行政处理决定,向南海区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复议。在区政府依法作出行政复议处理决定后,该小组仍然表示不服,向南海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大沥镇政府的行政处理决定。
今年7月31日,南海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此案。庭上,控辩双方展开激烈争辩。此次案件作为南海首批涉“出嫁女”行政诉讼案而备受瞩目,在庭审和判决过程中,旁听票全部派出,整个旁听区座无虚席。六联村的村干部、村民、出嫁女都派出代表到法庭旁听。经公开审理,本月6日,法院判决维持南海区大沥镇人民政府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法院判决表示,大沥镇政府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准确,程序合法。原告大沥镇六联村怡兴第一股份经济合作社要求撤销被告大沥镇政府所作的行政处理决定,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法院不予支持。
法院的判决再一次表明,区委、区政府推进农村“出嫁女”及其子女合法权益落实工作,是有充分法律依据并能得到各界群众理解和接受的。区委、区政府从情、从理、从法各方面都将一抓到底推进此项工作。
第三篇:保障民企合法权益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民营企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更对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全国民营企业约2600万家,对中国GDP的贡献率已超过50%,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我国财政收入的基本来源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我们不断强调要切实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但当前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受侵害的事件仍时有发生,如何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是摆在中央以及各级政府部门面前的一个大问题。为此,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逐步形成完善的民营企业权益法律保护体系,同时严格行政执法,优化法治环境,切实实现民营企业的权益保护,提高民营经济的综合竞争实力。
一、当前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1、民营企业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不够健全
尽管为了保障和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合法权益,我国近年来也制订了一些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规范,如2004年修订《宪法》时明确“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并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政策。但相比于对国有经济甚至外商投资企业的立法保护,对民营企业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定还比较散乱,缺乏统一性和权威性,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甚至还不是一个完整的法律概念,对民营企业的界定标准也很不统一,这明显不利于民营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3、民营企业的财产权利受到侵害现象时有发生
当前民营企业财产特别是投资权益保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投资收益权益屡受侵犯,一些民营企业的投资项目特别是与政府相关的特许经营项目经常面临被彻底推翻甚至国有化的情况。例如,在前些年国家鼓励政策特别是鼓励中西部开发政策的引导下,一些民营企业逐步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发展,并为中、西部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与此同时,对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质疑之声也逐渐多起来,甚至有些地方政府以“资产重组”、“整顿秩序”为由,对民营企业资产实行变相的国有化,民营企业财产不仅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甚至得不到合理的赔偿,这一现象不仅损害到民营企业的权益,更损害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风险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另外,一些地方政府作为执法者和管理者,借助其优势地位,经常向民营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强迫民营企业加入各种协会、购买指定产品等干预民营企业自主权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二、关于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增加民营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1、建议制订统一、完整的民营企业权益保障的法律制度。对目前分散在不同法律、法规、政策中的有关鼓励民营企业、保障其合法权益的法律规范进行清理,通过制订专门民营企业保障的基本法律制度,从企业设立、产权界定、创业扶持、权益保护等多方面,引导民营企业的规范经营,加强民营企业财产的保护,从而更加有利于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2、放开市场准入,优化资源配置,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竞争的权利。要废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歧视性政策,使之享有与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平等竞争的权利,并在市场准入、税收政策、市场融资等方面给予民营企业平等待遇。扩大民间投资领域,允许民营企业以独资、合作、合资、参股、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进入除国家明令禁止经营外的各个投资领域,从而合理引导庞大的民间资本,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3、切实保障民营企业的财产权益和经营自主权。要充分肯定民营企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严格执行《宪法》和《物权法》对民营企业合法财产权利进行保护。除了为社会公共利益并履行法定程序之外,禁止对民营企业财产征收、征用、国有化或者以任何形式进行变相的征收、征用或国有化,即使是进行国有化的收购,也应当遵循市场方式,予以民营企业所有者合理的经济补偿。另外,要强化对各级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监督和制约,公开行政收费的制度和标准,对于乱收费、乱摊派的行为应加大惩处力度,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四篇:外嫁女权益保障案
外嫁女权益保障案.(2001)1
案情简介:2001年10月,某村20多名外嫁女分别向法院起诉,要求该村村民委员会付清1997年至2000年(不等)的股份分红款,并要求确认原告2001年后的股权。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梁某作为世居村民,属于村集体的一分子,对于1988年村集体土地被国家征用后的补偿款,享有与其他村民同等的权利。尽管原告于1989年出嫁,但其户籍仍未迁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有关精神,原告结婚后应与其他村民对土地征收补偿款及村集体财产有同等的权利。1994年,被告根据村股份合作制章程,以原告已出嫁为由,剥夺了原告获得股份分红的权利,该草案既没有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又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有关规定。因此被告依据上述草案规定,剥夺原告股份分红权益的理由不成立,被告理应向原告发放同等的红利。由于原告梁某对1999年以前分红权利的诉讼请求已超过法律规定的两年诉讼时效,不受法律保护;且2001年的股权要等集体资产的股份制改造和重新确权工作完成后再确定。故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付清1999及2000的股份分红2400元给原告梁某。此案判决后,原被告均没有提起上诉
分析参考:平等是法律所追求的基本目标和价值之一。男女平等是指男女享有同等的权利,处于平等的地位。只有在法律上确立男女平等的基本原则,才能够从底线的意义上充分体现出对妇女的肯定,也才有可能在“形式上的公正”基础上实现“事实上的公正”。中国妇女立法的基本原则是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特殊权益,禁止歧视、虐待、残害妇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拨妇女干部。”“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依据宪法确定的原则,新中国陆续颁布了《婚姻法》、《选举法》、《继承法》、《民法》、《刑法》等十余部基本法,国务院及所属部委颁布了40余种行政法规与条例,地方政府制定了80余种地方性法规,这些法规都明确规定了保护妇女权益的条款。1992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为进一步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保障妇女的基本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现在,已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国家各种单行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各部门行政法规在内的一整套保护妇女权益和促进男女平等的法律体系。
这个法律体系对平等的内容平等的实现都作出了规定,如果平等受到破坏,法律就会对不平等的现象得以纠正和恢复。
要使法律的价值得以实现,就需要在具体的权利层面上要作出实质的确认和救济性规定;在歧视妇女和侵害妇女权益结果发生的情况下,具备到位、通畅、有效补救渠道。
另外,该案还涉及到我国乡土社会民俗与国家法之间的冲突问题,当民俗和法律不一致时,应以国家法作为判断是非的准则。1本案例资料摘自于:西北政法大学法理学精品课程网站。
第五篇:关于农村出嫁女土地权益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出嫁女土地权益问题的几点思考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部分农村特别是邻近城镇的农村土地被征用,原来的土地使用权和承包权转化成股份分红、土地补偿等,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不断增多,这些变化给农村出嫁女的土地权益的落实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
一、农村出嫁女土地权益问题的特点
近年来,农村出嫁女享受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及村民待遇权益受侵害问题日益凸显,部分村通过村规民约、村民大会或村委会决议等方式,限制和剥夺出嫁女应享有的土地补偿金等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和村民待遇,严重侵害了农村出嫁女的合法权益。分析我县农村出嫁女土地权益受侵害问题,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是出嫁女上访案件增多。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不断增加,村民待遇的不断提高,农村出嫁女享受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及村民待遇的矛盾日益突出,上访案件逐年增加,县妇联每年都会接到1至2起出嫁女土地权益问题上访案件。
二是存在“村规民约大于法”的现象。当前,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问题,大部分是由村一级按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决议而形成的村规民约进行分配。虽然《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妇女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补偿费使用以及宅基地使用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妇女未婚、结婚、离婚、丧偶等为由,侵害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各项权益。”,但由于有的村干部和村民法律意识淡薄,在制定村规民约时没有根据《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有关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出现“村规民约大于法”的现象。
三是各村情况纷繁复杂,呈多样化。虽然同样都是涉及出嫁女土地权益问题,但是各村由于土地、人员组成、村民素质等多方面因素,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各有不同,呈现多样化。有些村能够按照《妇女权益保障法》的有关规定,保障出嫁女在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中的合法权益;有些村规定出嫁女享有部分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及村民待遇;有些村采取私下协议的方式,以一次性补偿为条件,迫使出嫁女放弃今后的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权;有些村不论出嫁女户口是否仍在本村,是否履行村民义务,一律剥夺出嫁女享有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及村民待遇的权利。这种村与村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和差距,造成了出嫁女上访量不断增加,加大了处理此类纠纷的难度。
二、农村出嫁女土地权益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是根深蒂固的农村封建思想仍然存在。由于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许多村民甚至村干部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男娶女嫁应“从夫居”,既然出嫁了,就应该去夫家享受权益,不应再在娘家享受利益,不能与娘家的村民争土地、争饭吃,所生的子女更没有理由争分土地和经济利益。二是利益驱动导致矛盾加剧。当前农村,特别是城乡结合部村级集体经济迅速壮大,当地一般按照人口分配经济收益。部分经济发达村的出嫁女不愿意把户口迁到其他村去,而嫁入本村的妇女又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农村资源和经济利益增长速度有限性与人口增长速度急剧性的矛盾日益突出,利益分配、人地关系压力逐年加大,“僧多粥少”的局面使村民们认为自己的利益被抢走了,所以纷纷排斥出嫁女。
三是对村民自治缺乏监督和管理。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因此,农村集体经济利益分配、土地征用补偿费分配等事务完全被作为村民自治的内部事务,由村民委员会自行处理。当前,农村过分强调“村民自己的事情自己管理”,什么事情都用村规民约来规范和处理,忽略了“依法”的原则。如《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土地承包法》对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都有明确规定,但大部分村仍以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由,以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决议、村委会决定或村规民约的形式,侵害甚至剥夺出嫁女的土地权益及经济利益,出现村规民约与法律相抵触的现象,而法律对村规民约缺少监督和管理体制,解决此类问题难度较大。
四是现行的户口制度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确定存在矛盾。多年来的农村制度使村民、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三种身份合一,并习惯以户口为确认依据。近年来,由于户籍制度进行了改革,放宽了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农村有的地方就以“人户一致”为由,强制要求出嫁女迁出户口,从而否定其村民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取消其享有的相关经济权益。但是,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又没有结婚后户口必须迁入男方所在地的规定,因此,一些经济效益比较好的村,出嫁的妇女不肯迁出户口,客观上造成人口密度不断加大,利益冲突日益明显。
五是救济手段缺乏。救济手段的缺乏是出嫁女土地权益纠纷始终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的最主要原因。根源在于立法上的缺陷,《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没有规定对村规民约的审查、监督机制,导致政府在处理此类问题中手段不多、力度不够。许多土地权益受侵害的出嫁女找村干部,村干部担心得罪村民丢失选票,以村规民约是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为由,过份强调“村民自治”,对不合法的村规民约不予以纠正废止。找镇政府或街道,则认为土地是村里的,村民思想做不通,如果强制执行,则会造成干群关系对立,影响其它工作的顺利开展。找法院,法院因为村民委员会具有社会管理职能,作为民事案件,法院认为村委会与村民之间不是平等的主体关系,不予受理;作为行政案件,法院认为村委会是自治组织,没有行政主体的资格,也不予受理。由于现行法律中缺乏相关的可操作的司法解释,以致法院在受理、判决此类案件时弹性很大,即使判决出嫁女胜诉,执行起来也比较困难。找妇联,妇联因缺乏相应的执法权限,在处理此类问题上,心有余而力不足,解决起来难度很大,收效甚微。以上种种原因,致使出嫁女土地权益问题成为当前农村问题上访投诉的热点,在一定程度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发展。
三、解决农村出嫁女土地权益问题的对策建议
由于农村出嫁女土地问题日益突出,情况复杂,在现有的情况下,维护其合法权益特别需要政策法律的制度性保护,需要各级行政部门的积极介入和有力的司法救助与监督。
一是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力度。要进一步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在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班、党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等课程,有效的提高领导决策层、执法者、特别是基层干部的男女平等意识;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土地承包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正确引导和教育群众逐步消除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封建传统思想,树立男女平等意识,在全社会,特别是在农村形成尊重妇女、保护妇女的良好风尚。要加大对农村妇女的法律宣传,提高农村出嫁女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她们通过合法的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是提高妇女参政议政比例。当前农村,女性参政比例偏低,导致在农村重大事务的决定包括涉及利益分配的制度安排和规则制定过程中,妇女的利益要求和意见难以得到充分的表达,在利益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要进一步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代表大会中妇女应占有一定的比例,保证农村妇女在农村重大事项决策中的参与权,进一步畅通妇女利益诉求的渠道。三是加强对村规民约的审查和监督。在尊重村民自治的基础上,出台相关的法律条文,规范政府监督、管理村规民约的具体权限和程序,完善对村规民约的审查和监督决。在村规民约的制定阶段,由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把关,对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的内容不允许提交村民大会进行表决,对不合法的村规民约要及时进行清理整顿,从源头上解决村规民约的违法问题。
四是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把农村妇女集体经济组织收益权益问题列入法律予以保障,是从源头上解决农村出嫁女问题的根本途径。《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内容以及其他相关条款应当根据现阶段和今后我国家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趋势,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建议各级政府制定出地方性行政规章,授权基层政府对出嫁女问题依职权作出处理决定。
五是畅通救济渠道。在解决出嫁女土地权益问题上,要整合社会各方资源,把行政力量解决和司法力量介入相结合,畅通多种救济渠道。一要重视通过行政力量解决问题。党委、政府及农业等有关部门应把解决出嫁女土地权益问题作为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作为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化解农村基层矛盾,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工作,克服无可奈何、无关紧要、无所作为的思想,积极采取措施,切实落实责任,加强经常性的指导。对侵害出嫁女合法权益引发的各种矛盾要高度重视,正视问题,明确态度,及时调处和化解。二要运用司法手段加以解决。各级法院对于出嫁女土地权益问题的诉讼,按照行政案件予以受理,加强调查研究,能动执法,积极进行调解,做出合理判决,切实保护农村出嫁女土地权益及相关的经济利益不受侵犯。
石城县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