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纺织品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2 04:1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宁波纺织品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宁波纺织品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宁波纺织品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国际商务专业毕业论文

宁波纺织品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纺织品是宁波的优势出口产品,近年来出口依然逐步递增。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在分析宁波纺织品出口的现状基础上,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如调整产品结构,推进产业升级,提高企业自身产品质量等。

[关键词]宁波纺织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对策分析

一、宁波纺织品出口的现状

(一)纺织品是宁波的优势出口产品

宁波是著名的港城,对外贸易历史悠久。港城的先天优势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使得宁波外向型经济的活力大大解放,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纺织品是宁波的优势出口产品,对宁波的经济增长、就业、社会稳定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纺织品出口是宁波的传统支柱产业,更是中国的重要传统产业。2004年,宁波纺织品出口41.13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量的24.16%,占全国出口总量的4.32%。2005年1-5月,出口18.02亿美元,占全国纺织出口总量的4.55%。目前,宁波市纺织品直接出口企业有1354家,其中934家为生产性企业,420家为流通性外贸企业,涉及就业人口达80万。2004年出口1亿美元以上的有5家,出口5000万美元以上的有13家,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有89家。

(二)宁波的纺织品出口增长较快

宁波纺织品出口的主要商品是织物制服装、棉织物、棉纱线、合成纤维制毯子及旅行毯。出口的国家、地区主要是日本、欧盟、美国、香港。2000年以来,宁波的纺织品出口数量连年增加,金额不断扩大,但在宁波出口产品总金额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是宁波近年来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的结果,也是国际纺织品贸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结果。

二、目前宁波纺织品出口面临的问题

(一)纺织企业粗放式经营,创新设计能力不足

许多企业自身存在着不足,尤其是中小企业还停留在利用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成本扩大规模,搞粗放式经营,对技术革新、品牌创立、营销模式、新市场开发等领域无暇顾及,投入很少,企业在竞争中主要依靠价格取胜,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逐渐处于被动。行业的主要产品结构也还不能完全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创新设计能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一定的

1盲目性,存在重复建设、低水平扩张现象。

此外,国内纺织品市场低档产品严重过剩,高档产品不足,品牌竞争力差,缺乏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名牌产品。大部分纺织企业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其技术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很多企业的技术和环保要求没有和国际标准接轨,生产的产品不符合出口国的要求,无法出口,遭遇退货甚至不得不接受处罚。纺织企业在竞争中主要依靠价格取胜。行业内缺乏具有国际市场经营能力和熟悉国情和国外地方风格的高级职业经理人才和设计大师。有这样一个例子,2004年,象山一家企业欲向德国出口一批女士尼龙裤,由于裤子由5种颜色拼成,其中红色染料中偶氮成分超标,3000条裤子因检测不合格而无法出口。

(二)纺织企业之间无序竞争突出

纺织品被动配额取消后,无序竞争将会加剧长期以来,以同质化的中低档产品为基础、以价格战为主要手段的无序竞争比较突出。2003年~2004年,我国出口纺织企业就从3万家猛增到近4万家,绝大多数企业同时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以短期扩大规模。在产品市场面临饱和时,这些原本就以“量大价低”制胜的纺企,往往采取极具自杀性的“价格战”,打乱了正常的经营秩序,危及到国际市场的保有。纺织品被动配额取消后,更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将大量涌出,无序竞争问题可能进一步暴露。

(三)面临国际市场众多贸易壁垒

欧盟、美国是中国纺织品出口的最主要的两个市场,但是这两个地区也是贸易保护主

义最盛行最严重的地区。纺织品产业也是他们的传统产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有大量的从业人口。在大量价廉物美的中国纺织品的冲击下,欧美本国同类产品缺乏竞争优势,导致失业人口增加。欧美等发达国家以此为由,要求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以保护他们的“夕阳产业”。而这些利益受到威胁或者损害的纺织品行业的企业,组成行业协会,对国会和政府进行游说,要求政府采取措施对来自中国的纺织品的进口设置重重障碍,以技术性贸易壁垒、劳工标准、反倾销等贸易武器试图尽量缩减来自中国的纺织品,其中使用最多的就是环保标准和反倾销。在奥地利1990年率先制定了环保纺织品标准后,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相继出台了相关的环保法规和纺织品环保标准,对进口纺织品实施安全、卫生检测。美国、欧盟还提出了非环保染料的限制,对纺织品中偶氯染料、甲醛、五氯本酚、杀虫剂、有机氧化物等的含量都实施了严格限制。

一些非政府环保组织也发布了纺织品的环境标志,如德国的Eco-Tex、MST、MUT、Clean Fashion和 Tex-Proof,丹麦的 Milieukuer、瑞士的Swan等。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

实行环境标志认可制度。发达国家关于生态纺织品的绿色标签还有很多,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挪威、瑞典、法国、芬兰、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环境标志制度,并趋向协调一致,相互承认,这样做就对纺织品的进口设置了很高的技术壁垒,使发展中国家服装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步履维艰。除了国内纺织品行业的保护主义诉求对政府决策施加了很大压力之外,这些发达国家的市场容量有限,消费增长空间不大,也不可能让中国纺织品出口无限增长。

此外,在2004年3月11日,科特迪瓦、马达加斯加、塞内加尔、莱索托、博茨瓦纳、肯尼亚、毛里求斯、南非、比利时、奥地利等国家的纺织品贸易协会一致表示要加入墨西哥、土耳其、美国等国纺织业协会要求对中国纺织品延长配额的联盟,呼吁实现全球纺织品的公平贸易,希望更多国家加入到抵制中国统治世界纺织品贸易的行列中来。这些来自发展中国家同行的压力对中国的纺织品出口无疑是一个更大的障碍。

三、宁波纺织品出口的发展对策

(一)调整产品结构,推进产业升级

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浙江纺织企业要做好长远打算,要着眼于国内纺织出口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要求有能力的企业把重心向高端产品转移,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形成一批市场份额大、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实现出口增长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的转变,提高国际竞争力。把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产业结构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鼓励大中型纺织企业创立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提高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努力开发专利产品、原创技术和知名品牌,发挥行业示范带头作用。树立品牌战略,扩大品牌出口;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国际市场资源提高获利空间,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要面对以反倾销为主要形式的贸易争端,要及时跟踪国外纺织贸易政策变化,密切关注国外对我国纺织服装进行反倾销调查的信息,制定相应对策,组织国内企业积极应诉。要求企业注意调整生产和出口政策,避免遭受反倾销或受到“特保措施”惩罚。

(二)政府或纺织协会积极协调,摆脱企业低价竞争的产业模式

政府或相关协会要积极组织国内企业与国外进行随时沟通,通过沟通解决双方存在的问题,化解可能出现的矛盾;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技术改造以及产业升级等措施,鼓励中国企业逐步脱离依靠低价竞争的产业模式。此外,应加强宏观管理和监控,为企业出口营造良好的出口环境。例如检验检疫局作为主管出口纺织品质量的主管部门,要从

检验模式、监督要求,提升出口生产企业管理水平、产品质量和产品档次,由低档次向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转移,研究和推广环保型和多功能型的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更应该依靠中国政府明智的抉择,积极参与纺织品贸易谈判,维护国内企业的利益,对外争取更多的权益,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会展、洽谈,为企业出口创造更多的多元化开拓市场的机会。在这方面,宁波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作了较大的努力。每年,政府都引导和组织企业赴境外参加近百个国际展销会。宁波举办一年一度的国际“服装节”、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和中国国际日用品消费博览会为推动宁波的纺织品出口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2005年的浙江“开放论坛”还专门设立“中国纺织品出口发展论坛”,则是直接为企业出谋划策,提供智力支持。

同时,加强行业自律,采取稳健的出口策略各级纺织行业协会应积极发挥组织作用,增强行业组织在政策推介、信息收集、风险预警、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在同类企业和同类产品在同一国际市场竞争时,行会可以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帮助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价格,营销和竞争方法,避免一些企业不顾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竞相降价、相互拆台、商业欺诈等“自相残杀”、“自毁市场”,维护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公平秩序。有能力的企业应调整营销战略,建立自身的销售网络,尽量在国外多开品牌专卖店,建立中国品牌的营销网络。我国中小企业要大力开展互联网营销,有条件的企业可向国外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另外,纺织行业将进入微利时代,微利时代纺织服装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精细化管理,实行精细化管理要求我国纺织服装业逐渐将企业管理从经验管理提升到科学管理,引进国内外现代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三)建立纺织品对外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并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调查和贸易壁垒

随着纺织品配额的取消,以反倾销为主要形式的贸易争端必将加剧。因此,浙江纺织行业要进一步做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监测预警和应对工作。对于市场已经饱和,可能面临反倾销的地方,企业应当建立主动限制机制,降低对主销市场出口的增长速度,达到一定的比例即暂停。认真执行国家关于纺织品贸易的政策和制度,规范企业出口行为,及时发现和制止不正当竞争。合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行业正当权利,增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支持企业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调查和贸易壁垒,维护产业安全。

(四)加快纺织企业的技术改造速度,为生产绿色纺织品创造条件

我国纺织业的高新技术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为加快我国纺织

工业高新技术发展,生产更多的高科技产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我们必须加快纺织企业的技术改造速度,更新改造那些竞争力不强、产品档次低、消耗高、污染大、质量差的落后加工设备。可采用国产的新型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亦可引进一些国际先进设备,以加快企业技术进步;要进一步加快新型纺织技术和装备的研制、开发,抓好对国外新型气流纺纱、新型织机以及印染和后加工整理等关键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国产化工作,加快纺机产品的更新速度,为纺织企业设备更新改造创造条件;要进一步抓好纺织最终产品的开发工作,特别注重解决纺织印染和后加工整理技术落后、档次不高、化学残留物多等问题,使纺织最终产品的质量、品种、档次能够进入更高的层次,提高最终产品的附加值。高新技术对未来纺织工业发展影响深远,也是未来纺织工业国际竞争的又一新领域。要跟踪研究和大力发展清洁生产、效率高、节能降耗显著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提高纺织产品和纺机产品的柔性生产能力,发展各种绿色新型材料和绿色纺织品,从而使我国纺织工业在国际绿色壁垒中处于有利地位。

同时,因注意到,世界“绿色消费”的潮流是纺织产品升级换代的契机,那些掌握了环保型纺织材料和染料及化学助剂的国家和企业,无疑会受到时尚消费者的青睐。我国政府应该设立专项国家研发基金,鼓励企业结合自己的研发费用在纺织纤维方面去积极研发环保型纺织材料,如彩色棉纤维、特色纤维素纤维、玉米纤维、牛奶纤维、大豆蛋白质纤维等;在纺织染料及化学助剂方面积极开发生物可降解的染料及添加剂,实现少污染或无污染。一旦我国在这两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将使处在纺织生产链下游的服装生产企业的绿色产品生产能力的提高获得极大的支持,从而最终促使我国服装出口的竞争能力的大幅度的提高。

总的说来,几年来,宁波的纺织品出口贸易稳中有升,发展势头良好。今后,宁波纺织品出口贸易应该继续发挥后发优势,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形成一批市场份额大、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实现出口增长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的转变,提高国际竞争力,为宁波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候书森:《中国加入WTO全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三版

[2]邹东涛等:《“入世”机遇与挑战》,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3]黄檀:宁波纺织品出口开辟亚非拉俄新市场,国际商报,2006年10月28日

[4]张乐才: 中国和欧美纺织品贸易争端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联系,中国出口论坛

2007-01-20

[5] 中国宁波出口网 :http:///

第二篇:纺织品配额出口许可证如何问题

纺织品配额出口许可证如何问题

一、预购空白出口证书。

持有配额的外贸企业,可持介绍信预先向省级对外经贸行政管理部门购买纺织品配额出口所需的空白许可证书。

二、填制证书。

企业在按对外成交合同将货物出运前,填制纺织品出口许可证书。

三、送审、签证。

企业将填制的纺织品出口许可证书,送交省级对外经贸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同时,须提交合同(副本)、商业发票、信用证(副本)。省级对外经贸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无误后,输入电脑。若数量没有超额,则签字并加盖外经贸部纺织品专用章,证书正式生效。五份纺织品出口证书中,一份(正本)由申请企业交进口商,作为进口商向本国海关办理报关或向其政府申领进口许可证的凭据;一份(副本)由企业随出口报关单交我国海关,凭以查验放行;其余三份(副本),分别由签证部门留存(一份)、核销(一份)和申请企业留存(一份)。「说明」

1.未分得纺织品配额的出口企业,不得经营对配额地区的配额品种的出口业务。分得纺织品配额的出口企业亦不得超过分得的配额数对外成交出口,否则,造成的经济损失将由企业负责。纺织品配额一般不用于纺织品的来料加工、补偿贸易或合资(合作)经营项目。

2.各协议国家和地区的纺织品出口许可证书并不完全相同,除表式的颜色有所区别外,有的尚需出具产地证书、装船证书、手工制品证书。因此,企业在办理出口许可证书时,须接受签证机关的指导。

3.每一份出口许可证书只能有一个类别产品,如果一批货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类别时,应分别按不同类别出具两份以至多份出口许可证书。

4.证书的数量栏内所用的计量单位,一定要与协议所规定的计量单位一致。对欧洲共同体十二国签发的出口许可证书,计量单位还要加填以公斤为单位的货物净重数量。

5.出口许可证书栏目必须使用打字机并用英文填制,不得用中文填写。若用第三国文字,需在货物品名栏中注上英文品名。

6.出口许可证书签发后,关键栏目(如类别号、协议、数量)不得涂改,其他栏目如需更改或撤销,应将原证交签证机关处理,不得自行销毁。

7.输往欧洲共同体十二国的配额类别商品,如属于转口或加工后复出口到十二国以外国家的,可以毋需出具出口许可证书,只要由企业将出口报关单送交签证机关加盖专用章并注明“不占配额”,海关即可放行。

深圳市海盛国际货运公司 十五年中港货代 快件 一般贸易 国际件

专业百人报关团队 每天十余台港车往返中港运输

安全 高速 经济 为您提供最佳进口方案

第三篇: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中小企业的出口在我国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已经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生力军,席卷全球资本市场的美国次贷危机不断蔓延,形成了影响实体经济的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文章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从政府和企业自身的角度分别提出了相应对策,来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

[关键词] 中小企业 金融危机 出口

ABSTRACT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exports in China's exports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 has become a major force of China's export, the U.S.swept the global capital market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continue to spread, affect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economic entity's financial crisis has seriously affected China's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export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financial crisis, China's export problem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the reasons leading to such problems,and government and the enterprises themselv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help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out of the woods.[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Financial crisis export

目录

一、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现状..........................................................(1)

二、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3)

(一)国际上面临的问题...........................................................(3)

1、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市场需求萎缩.............................................(3)

2、人民币升值加快,出口竞争力减弱...............................................(3)

3、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磨擦加剧...........................................(4)

(二)国内面临的问题.............................................................(5)

1、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5)

2、《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5)

3、缺乏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6)

4、信用基础差,企业融资困难.....................................................(7)

5、企业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7)

6、人力资源素质不高,外贸人才缺乏...............................................(7)

三、应对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问题的策略..................................................(8)

(一)政府应对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问题的策略.........................................(8)

1、完善外贸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8)

2、争夺国际标准的制定权.........................................................(9)

3、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9)

(二)我国中小企业自身应对出口问题的策略........................................(10)

1、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开拓多元化市场............................................(10)

2、深化融资方式改革,拓宽融资渠道..............................................(11)

3、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11)

4、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产品升级..............................................(12)

5、充分利用电子商务,降低企业成本..............................................(12)

6、积极推动产业集群建设........................................................(13)

7、加强外贸经营人才的建设......................................................(14)参考文献..........................................................................(16)

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动荡不安,我国的经济是高度外向型的,对外贸易主要依赖出口,而出口的主要市场是美国,美国人借钱消费的模式曾消化了中国过剩的产能,出现了美国的金融和中国的制造双重繁荣,但是随着美国金融的倒下,我国的制造也随之受到影响,对外贸易环境逐渐恶化,出口明显下滑,中小企业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受到的影响显著,如何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加快中小企业的出口发展便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现状

中小企业在企业的缝隙中生存,以大型企业无法比拟的灵活性,起着拾漏补缺的作用,因此无论是中小企业品种的多样性,还是因为地区间的成本差异产生的价格竞争力,都使得中小企业成为国际间活跃的贸易主体。

据200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0%左右由中小企业实现,在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多户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80%以上,中小企业提供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占全国企业的75%,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全国GDP的60%左右,上交税收占全国企业的50%左右。据2008年我国统计年鉴的数据,中小企业在资产总数、户数、工业产值、实现利税和出口额方面分别占总数的60%、99%、60%、40%和60%,并在解决就业等重要方面为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贡献。据2009年11月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实有内资企业(含私营企业)971.89万户,外商投资企业43.41万户,个体工商户3184.02万户,其中,中小企业数量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超过4000万户。中小企业不仅对 1 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而且已成为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的主体和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在繁荣城乡市场、增加财政收入、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008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遇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据海关统计,2008 年上半年中国出口6666亿美元,同比增长21.9%,增速比上年同期低5.7个百分点,上半年贸易顺差为990.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8%,净减少132.1亿美元。2009年1月出口下降21.1%,2月下降25.7%,3月则下降17.1%,从环比上看,3月份出口回升18.3个百分点,显示外贸下滑势头有所放缓。09年国家税务总局的统一口径是63290多亿元,我们现在出口退税达到了6486.8亿元,已经达到了1/10的水平,特别是我们的税收增长是9.1%,我们的退税额的增长是10.6%,高于这个数字,同时2009年12月份我国外贸出口额已达到正增长,比较好的形势已经出现。

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帮扶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首先,中央财政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 35.1亿元;其次,在减免税赋方面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后,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再次,放松信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国家对民间金融已经承认合法性,努力支持中小企业,鼓励其健康发展。2008年8月到2009年4月,我国在9个月内6次提高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对外贸易大幅下滑的局面,第六次上调出口退税率涉及到3802个税号的相关产品,明确规定从2009年4月1日起提高纺织品、服装、轻工、电子信息、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等 2 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其中,CRT彩电、部分电视机零件、光缆、不间断供电电源(UPS)、有衬背的精炼铜制印刷电路用覆铜板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已经完成了全额退税。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6%,与全额退税只差一个百分点。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政府还将继续推出帮扶中小企业的政策和措施。

二、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生存与发展困境,既有国际上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导致外部需求萎缩,企业出口增速回落,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较大;也有国内原材料涨价、出口退税率下调、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节能减排等措施的影响;还有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缺陷,是一系列负面因素叠加效应的结果。

(一)国际上面临的问题

1、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市场需求萎缩

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出口市场需求萎缩次贷危机导致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世界经济发展减速,国际需求下降,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了消极影响。2008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增速比上年同期放缓5.7个百分点,对美出口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9个百分点。美国虽然继续保持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但与位居第一位的欧盟相比,外贸差距从96.4亿美元迅速飙升至541亿美元,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经济减速是导致其对我国进口需求回落的主要。

2、人民币升值加快,出口竞争力减弱

2008年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一季度升值 411 %,为人民币汇改以来季度最高升值幅度。到4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突破7元大关,人民币自汇率改革至今累计升值已达1514 %。中国出口的主要市场为欧美,人民 3 币升值使我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优势下降,原来显得 “物美价廉” 的产品现在已经涨价不少,这对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的中国产品是个沉重的打击。正因为这种优势的减弱,使外国客商将选择产品更便宜的国家,不仅使中国企业的利润减少,损失加大,同时也是中国企业接的订单更少,产生一个恶性循环,中国企业对出口逐渐失去信心,难以维系企业的生存。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以外币表示的我国商品价格上升,直接削弱了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导致企业的利润率下降。现在“中国制造”遍及世界各地,占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当“中国制造”出口形势喜人的同时,也带来了无法回避的险境,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制造”的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和升级,不断出台限制中国企业扩大出口,应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壁垒,国内企业往往都是被动地应诉,加上贸易主导权和话语权始终掌握在别人手里,导致了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与矛盾,增加对中小企业出口的冲击和打压。

3、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磨擦加剧

贸易摩擦与全球或一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有很大关系,经济发展良好时,贸易摩擦减少,经济发展减弱时,贸易摩擦加剧。贸易壁垒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直都是出口的一大障碍。21世纪以前,贸易壁垒主要以关税壁垒为表现形式,各国政府通过征收高额的关税,来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保护本国企业的发展。而21世纪之后,出现了贸易新壁垒 — —非关税壁垒。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以及社会责任贸易壁垒,这些新壁垒比关税壁垒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其保护作用也更为强烈,同时隐蔽性非常高。

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遭遇了大量贸易壁垒。2008年,4 美国对中国的不锈钢压力管、管线管、柠檬酸、后拖式草地维护设备、厨房器具置物架和挂物架等产品发起5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涉案金额5.1亿美元。同时,美国对中国的床用内置弹簧组等产品发起5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2.8亿美元。另外,美国还对中国的定尺碳素钢板发起1起反规避调查。2008年,欧盟先后对华冷轧不锈钢板、蜡烛、钢绞线、盘条、无缝钢管、铝箔发起6起反倾销调查。此外,欧盟还对华钢铁管配件、皮面鞋靴、糠醇、活页环发起4起反倾销日落复审。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遭受贸易摩擦更加严重。

(二)国内面临的问题

1、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2007年7月1日,我国调整了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这些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这次政策调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取消了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二是降低了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三是将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涉及纺织、冶金等几大行业。此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对于主要依靠价格、劳动力的微弱优势获取微薄利润,甚至是靠退税款维持利润水平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很难通过涨价方式将增加的成本转移给国外进口商或是内部消化退税率降低增加的成本,此次出口退税调整对其影响巨大。出口退税品种的减少和额度的下降,使一些企业的利润受到较大冲击。

2、《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

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对于规范企业用工行为、5 维护劳动者权益、提高农民工收入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对制度规范、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企业影响不大,但对劳动密集型、接单出口、贴牌生产的中小企业影响较大。与此同时,《劳动合同法》加大了劳动者权益保护力度,法律实施会从三个方面影响劳动力成本:裁员的经济补偿、缴纳社会保险的费用以及违法成本。《劳动合同法》的实施首先将会沉重打击那些靠侵害劳动者权益才能生存的中小企业,其次对其它合法用工的中小企业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2008年企业用工成本大约比2007年上升了10%左右,部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用工成本甚至增加了20 %~30 %,企业生产运营综合成本上升,挤压了利润空间。

3、缺乏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

从我国中小企业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状况来看,除少数高技术企业外,目前中小企业主要以生产初级产品和粗加工产品为主,所涉及的产业主要是加工业、制造业及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样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一般科技含量少、附加值低,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产品属于引进技术或模仿他人技术生产的,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自主开发创新能力不强,直接影响了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

我国的中小企业主要从事加工贸易,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大多数中小企业靠薄利多销维持了庞大的出口规模,而忽略了自身企业素质和产品素质的提高。因此,在现阶段成本上升、产品的价格优势逐步丧失等情况下陷入困境。另外,中小企业由于利润微薄,人才匮乏,很难培育自己的品牌和核心技术,出口模式以代工为主,自有品牌只占很少一部分,一些小型出口企业为跨国公司充当加工组装车间,靠跨国公司的知名品牌和销售渠道维持生存,6 出口产品单

一、附加价值低、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动力和能力均不足,只能成为人家的廉价生产基地,赚取微薄的加工费。

4、信用基础差,企业融资困难

一般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基础比较薄弱,透明度较差,自我约束力不够,经营方式粗放,经营规模小,信用程度低,持续盈利时间短,经营风险大,这些不足导致很多企业无法达到银行的风险控制标准。加之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在搜寻适合自己投资方向的优质中小企业时遇到的问题是:信息不足、风险过高、成本过高,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中承担的风险和获得的收益存在失衡,由此在贷款方面使中小企业处于不利地位。同时,当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出口业务上都存在一定的收帐风险,缺乏基本的信用管理意识,甚至连对进口商最基本的信用调查都没有进行,一旦企业出口收汇坏账增加,订单取消,客户倒闭等现象,将影响企业正常资金周转,不利于出口的持续健康发展。

5、企业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中国的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在 100人以内,资产规模过小,且与大企业之间以及相互之间缺乏密切的经济联系。从 2004年出口额最大的100家民营企业排名来看,名列第一的广东省东莞机械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出口额也不过151573亿美元,不及民营企业总出口额的1.5%。中小企业开展外贸,每一个外贸经营主体都必须配备相关的人员和设施,使得外贸经营的固定费用大大增加。这样,使得中国外贸经营的规模效益越来越差、贸易条件越来越恶化。

6、人力资源素质不高,外贸人才缺乏

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是面广、起点不高,多数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 7 业,就业人员80% 左右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从中科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对浙江、四川、湖北、吉林等四省民营企业抽样问卷调查来看,平均69.43%的民营企业认为,人才短缺是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匮乏,管理人员尤其是上层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偏低。企业普遍缺乏精通国际金融、贸易、投资、法律以及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人员素质还不能适应国际化经营的需要,缺乏基本的国际贸易与国际营销方面的专门知识(如国际结算和支付方式、汇率的利用、价格的制定等),受骗上当造成经济损失的情况时有发生。一项对基于北京、江苏、广东、浙江、湖北、辽宁、云南等七省的3027份有效问卷分析表明:中小企业中大专及大学以上学历人数比重不到10%,研发人员中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比重不到15%,欠发达地区的情况更是令人堪优。

三、应对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问题的策略

解决中小型出口企业面临的困难,既需要政府的相关宏观调控及辅之以一定的“减震”措施,并在产业政策、金融政策上加大对优质中小企业出口的扶持,更需要中小企业提高自身应对国际市场的变化的能力与水平。具体而言:

(一)政府应对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问题的策略

1、完善外贸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进一步完善外贸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一是针对当前中小企业特别是进出口企业亏损比较严重的现象, 政府可对外向型中小企业实施一定程度的减税或税收优惠政策;二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有选择地扩大授信转授权的品种范围,灵活运用承兑、贴现、授信开证等多种融资形式,帮助其渡过难关;三是为了稳定出口,应放缓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速度,考虑到 8 目前我国面临的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形势,政府应暂时放慢人民币对外升值的节奏,甚至在短期内人民币兑美元实行小幅度的贬值;四是加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弱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管理,合理确定人民币对不同货币的比价关系。

2、争夺国际标准的制定权

随着全球经济衰退,贸易保护主义更加严重,我国的对外贸易必然面临着更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和挑战。近年来,我国积极采用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虽然取得了显着成绩但是采用国际标准的广度和深度仍然不够,因此对于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标准领域,要大胆采用国际标准,适时将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另外,目前采用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只是一个特定过渡时期的战略思想,并不是我国的最终目标,在当今的国际经济竞争中,标准已成为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竞争的焦点,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的技术就会成为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因此,在发达同家经济衰退时期,我们必须抓住这一良机,争夺国际标准的制定权,对于目前还未制定国际标准的领域,要争取机会介入,积极主动参与,大胆创新,把国内成熟的国家标准推向国际。同时,还要更多地提出新工作项目,并担当新工作项目的召集人,实质性地参加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国际标准化活动,并在活动中取得主动权;对于已有国际标准的领域,应积极承担国际标准秘书处的工作,主导国际标准的修订权,占领国际标准的制高点,健全进口监控体系;完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制度等等,以及时应对和主动防范各类贸易摩擦,务实、有效化解中外贸易可能出现的纠纷。

3、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

中小企业的问题,不是局部问题,从产业关联度看,很快会影响到大企业,因此,从长期看,中小企业要渡过难关,还需政府的帮扶。在如今的国内外形势下,国家应参考国外经验,结合国情,为中小企业创造真正有效的法律体系、优惠的财税金融政策和完善的市场环境,通过设立财政专项基金,为中小企业新产品的开发提供贷款贴息和担保;通过无偿资助、资本金投入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等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小额担保信贷业务,为中小企业的设备更新、产品研制、产品出口等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融资担保;通过加快开展中小企业产品和服务政府采购工作,推动各级政府将政府采购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在制定出口退税调整政策中,始终注意处理好保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关系,明确将科技含量、附加值较高产品作为提高出口退税率的重点,为进口的出口增长培植力量;同时坚持对“两高一资”产品取消出口退税政策这条底线不放松,促进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我国中小企业自身应对出口问题的策略

1、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开拓多元化市场

由于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必然带来全球贸易量的萎缩,内需推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全球经济进一步放缓的情况下,只有坚持摆脱对外部经济的依赖,才是应对类似次贷危机的国际经济动荡的长久之计。当然,扩大内需还需要国内配套政策的完善才能得以实现,如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等。同时,中小企业应积极拓展内部市场,分担出口压力,要进一步落实出口市场多元化的战略,在继续拓展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同时,10 也应加快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开拓,如俄罗斯、印度、巴西等,逐步实现市场结构多元化,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我国也应加强同中东、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的经贸合作,采取各种方式推动我国对这些地区国家的出口,来缓解对发达国家出口的放缓,相信随着我国自由贸易区网络的逐步形成,将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空间,增加贸易渠道,分散出口过度集中少数发达国家的风险。

2、深化融资方式改革,拓宽融资渠道

继续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尽管中小企业目前融资困难的加剧的确是经济周期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客观使然,但国家和企业都应该以此为契机,不断拓宽中小企业投融资渠道,改进投融资环境,努力寻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突破口。政府要高度重视并给予资金支持,组建担保机构,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评级制度、企业法人代表资信评级制度和企业总体资信评级制度,强化企业的信用观念,而企业也应该加强信用管理,摒弃“失信用、无信誉”的不良风气,建立诚信的商业伦理关系,将企业的信用向全社会公开,有利于担保机构了解企业的信用程度和全社会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

3、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

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出口的产品多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初级产品,此类产品不能成为带动企业发展的领头产业。所以,我国企业应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加大研发力度、促进产品更新,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改变追求市场占有率的思想,而以产品质量和服务及创新为企业灵魂,努力开发技术含量高的制成品替代技术含量低的制成品出口,提升自己的产业结构并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在产品开发方面,促进产品从低附加值向高科技含量转变,在满足普通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向高端化、高附加值、适应特殊用户 11 的需求发展,引领行业发展,要通过推进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向工时、向材料要利润,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提高出口行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4、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产品升级

积极调整出口产品、产业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推动外向型产业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升级。而且从长期来看,转变我国外贸发展方式,把外部的压力转换成出口产品升级的动力,减少对外部市场依赖,才是化解外部危机对我国经济贸易影响的根本途径。为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利用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优化出口产业结构,进一步下调“两高一低”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可以适当上调高基数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和比较优势明显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实行更显着的差别出口退税政策,既保证出口规模的增长,又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5、充分利用电子商务,降低企业成本

在经济紧缩时期,中小企业只有把成本降到最低,不断开拓新市场才能稳中求进,而电子商务则是企业拓展业务范围的最佳途径,电子商务网站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打开海外新兴市场的成本。中小企业在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应以发达的信息网络为基础,将自身难以胜任或没有优势的环节外包给其它企业,与分包企业共同组成一个集研发、销售、原材料供应、生产等各环节为一体的虚拟企业,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2007 年使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总数已达到了1181.4 万家,占中小企业的28%,电子商务交易额为8003亿元,占总贸易额的5.7%。2008年下半年以来,阿里巴巴在CNBC、CNN、Fox等美国主流电视台投放广告,帮助中小企业在欧美市场开展深度营销,这是基于对欧美市场准 12 确的认识而采取的措施。因为对于中国中小企业来说,欧美市场仍然是一个庞大的消费能力很强的成熟的市场。无论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如何衰退,大量减少的应是奢侈品的消费。当金融危机来到时,由于奢侈品消费的需求弹性非常大,会产生大规模的收缩,但民众的基本生活消费却具有很大的刚性,需求不会减少。同时,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民众对于基本的生活消费将更加倾向于寻求物廉价美的产品,而“中国制造”无疑在这方面拥有优势,发达国家民众一致的认识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途径可以大大降低进出口双方的交易成本,以实现在金融危机时期民众对于价廉物美产品的消费需求。

6、积极推动产业集群建设

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不足,不能形成规模效益,产品的单位成本高、价格高,即使有产品的独特性也难以发挥优势,中小企业集群可以使企业利用地理空间的接近性,通过合资、合作或建立联盟等方式共同进行生产、销售等活动。同时,集群内部通过专业化分工,不仅满足了市场个性和多样化的需求,而且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的需要,通过建立网络关系进行交易,利用空间接近大大降低了每次交易的费用,使平均成本明显降低,增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中小企业集群制造在现实经济发展中表现为“专业镇”经济、“块状经济”、“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出口加工贸易区以及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中小企业空间集聚现象。

产业集群内部各种正式及非正式的联系造就了集群内知识、信息的外溢效应,激发各企业产生新思路和新方法。因此,为了获得产业集群的各种好处,中小企业必须积极推动产业集群建设,由于产业集群是由位于一定地理区域的各类企业密切竞争与合作而形成的一种企业间的松散组织形式,企业进出相对 13 自由,企业间平等交易,因此中小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建设的手段不外乎:积极参与集群内的合作和竞争,允许员工相对自由的流通,允许一定量的知识和信息产生外溢效应等。

7、加强外贸经营人才的建设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设备简单、生产规模小、人才短缺,在现有的经营条件下人才的短缺被推到首当其冲的地位,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是以家族为中心,以农村的基本经营条件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所以无论是所有者、经营者还是普通的作业人员都存在科学技术知识匮乏、经营管理方式陈旧的问题。同样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也是在家族企业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经营外贸的人员也是从经营国内贸易的人员中挑选出来的,外语、外贸知识贫乏是中小企业经营外贸的最大的弱点。在外贸人才缺乏的条件下,中小企业只能依赖其它公司间接经营外贸。所以,外贸人才的缺乏是中小企业发展外贸的瓶颈。

要想快速解决缺乏外贸经营人才问题,应采用外地引进和本地培养相结合的方法。积极引进人才,政府要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构造一个引进人才的宽松环境;企业也应采取积极措施,把引进人才作为企业的战略决策之一。高校专门培养,结合具体人才需求情况,开设相应的专业,以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职业务培训,做好在职人员的培训,也是解决人才问题的重要手段。留住人才,着力塑造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企业文化氛围,同时对于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可以推行认股权制等激励方式,形成留住人才的强大凝聚力。

总之,中小企业作为中国出口的中坚力量,应该在金融危机中完善自身的 14 体制和产品质量,根据自己的行业和产品特点,借鉴国际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实现企业的战略转型。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顺利转型,战胜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困境,实现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该对中小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并制定相关法律,相信我国中小企业将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易开刚.中小企业转型与升级的路径选择[J].中国乡镇企业,2009,(Z1).[2] 吴家曦.推动中小企业走转型升级之路[J].浙江经济,2009,(08).[3] 陈彦华.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时代金融, 2009,(01).[4] 薛颖.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应对策略[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01).[5] 罗鹏, 刘英侠.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问题的几点对策[J].现代商业, 2007,(08).[6] 汤慧子.中小企业出口的障碍及对策探析[J]大众商务, 2009,(08).[7] 李京福.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困难与对策[J].环渤海经济瞭望, 2008,(11).[8] 罗鹏,刘英侠.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问题的几点对策[J].现代商业, 2007,(08).[9] 何玉斌.我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问题与对策[J].消费导刊, 2008,(15).[10] 肖劲.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的影响[J].现代商业, 2009,(15).[11] 任玉岭.关注中小企业面临的“五大困境”[J].中国经济周刊, 2008,(24).[12] 郭丹.浅论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如何转“危”为“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20).[13] 邵忍丽.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如何走出困境[J].经营与管理, 2009,(03).[14] 张孟才, 耿娜.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崛起的机遇[J].商场现代化, 2009,(18).[15] 李毓.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与策略[J].社会科学家,2009,(09).[16] 雷芳,邱卫林.浅谈中小出口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价格月刊,2009,(02).[17] 沈瑞,王莉.浅论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之策略[J].现代经济, 2008,(07).[18] 龙玲.当前中小型出口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原因探析[J].统计研究, 2008,(08).[19] 蒋剑丰,陈曦.金融危机局势下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出口之路[J].现代企业教育, 2009,(04).[20] 胡启兵.人民币升值条件下出口型中小企业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 2008,(11).[21] 朱庆超.提升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竞争力之对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19).[22] 黄绍林.浅析中小企业困境中的出口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09,(03).[23] 顾涵, 邵大庆, 蔡晨.浅谈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商业, 2009,(26).[24] 范萌萌.浅谈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J].中国集体经济,2008,(01).

第四篇: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绿色贸易壁垒及对策分析[小编推荐]

导言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近些年来,我国纺织品出口数额越来越大,国际上原先的关税贸易壁垒也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逐渐减少,但新型的绿色贸易壁垒却取而代之,成为我国目前纺织品出口的最大的限制和障碍。本文通过研究绿色贸易壁垒的特征和其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方式,从而找出能让我国纺织品出口商从容面对当今国际上绿色贸易壁垒的方法。1.2 研究的现状

纺织品的出口一直是我国热点,很多学者和教授从各个方面对出口的贸易壁垒做了深入的研究。有从区域划研究的,有从产业政策方面研究的,有从纺织品技术差异来研究的,也有从各项国际认证方面来研究的。卓小苏(2007)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提高和环境保护的重视,消费者对纺织服装产品的要求必然水涨船高。发达国家利用技术和市场优势设置贸易障碍,迫使我们必须加强自身的贸易与技术水平,企业如果不能紧跟时代潮流,最终摆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目前中国大部分出口纺织品服装的生产型企业,无论是在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以及产品开发能力和获得最新信息的能力方面都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甘世定和甘敏(2007)提出随着我国加入 WTO,国外对我出口产品的关税逐步下调。与此同时,技术、环保等非关税壁垒却将日益增强。也就是说,入世后随着我国加入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进程,我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关税门槛越来越低,传统的贸易壁垒逐步弱化,但绿色壁垒这一非关税壁垒问题却日益突出,而且有加剧的趋势。从目前情况看,绿色壁垒对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程度已超过了反倾销案件的影响,成 1 为入世后影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一个最大问题。于长永(2007)认为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引起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限制进口的一种措施,绿色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出口的一大问题。随着纺织品配额逐年取消,中国纺织品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纺织品的绿色壁垒。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以应对绿色贸易壁垒问题,成为提高我国纺织品竞争力的关键。面对这一情况,我过出口企业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何兰花,潘文琼(2007)认为绿色壁垒客观上是由于各国的环境标准的不一致所导致,主观上则是由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所引起。绿色壁垒具有合理性与合法性的特点。纺织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的纺织业在开展绿色营销方面具有较强的原料优势,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破除绿色贸易壁垒。何虹(2007)认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贸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受绿色壁垒限制的影响也愈加明显,因此对这种影响不可小视。研究我国纺织品出口如何在跨越绿色壁垒的同时更好的利用它,使经济和贸易尽快适应国际市场,成为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适应国际贸易的新局面,我国政府应建立预警机制,狠抓环保和落实国际标准,双方联手,增强跨越绿色壁垒的能力,并结合我国实情,走健康、绿色、高效率、技术型的产业发展之路。1.3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定性分析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了解相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然后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研究出来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1.4 创新点

本文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问题的解决方式不同于其他人研究的那种依靠技术提高或者取得认证或者依靠政府倡导机制来完成,而是在于提出走绿色路线,打出环保牌,从绿色贸易壁垒的根本上来解决问题。倡导通过各种方式使得我国纺织 品在国际上树立绿色的形象。

2 绿色贸易壁垒的阐述

2.1 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

所谓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发达国家为达到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在国际贸易中以防止破坏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通过立法制定一系列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以限制不符合其生态环保标准的国外产品进口。由于其具备合法性,绿色壁垒近年来日趋,并呈加快发展的态势。2.2 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式

绿色贸易壁垒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1)绿色关税制度

发达国家对一些污染环境和影响生态,可能对环境造成威胁及破坏的产品征收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和禁止商品进口,甚至对其实行贸易制裁。但是,在标准的实行上常常内外有别,明显带有歧视性的规定,可以说是以绿色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2)绿色技术标准制度

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经济技术优势和垄断地位,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对进口产品不分国别一律采取非常严格的技术标准,事实上导致发展中国家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3)绿色环境标志制度

绿色环境标志又称绿色标签,是环保产品的证明性商标。发展中国家产品为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必须提出申请,经批准取得绿色环境标志。目前已有40多个国 家和地区推行绿色环境标志制度,并趋向于协调一致,相互承认,对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形成了巨大的障碍。(4)绿色包装制度

发达国家制定了较高且比较完善的包装材料标准、包括废弃物的回收、复用和再生等制度,是为了防止包装材料及其形成的包装废弃物给环境造成危害,结构不合理的包装容器可能损害使用者的健康而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但某些过于严格的绿色包装措施,则可能事实上妨碍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引发贸易争端。(5)绿色补贴制度

发达国家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内部采用比较宽松的环境标准,这些国家的产品就不必支付高昂的环境成本,与本国产品竞争时就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其实质是政府在对企业及其产品提供消极的环境补贴,所以进口国基于保护环境和本国的利益而有权征收反补贴税。(6)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是指国家有关部门为了确保人类及动植物免受污染物、毒素、微生物、添加剂等的影响,对产品全面的严格检查,防止超标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影响最大的产品是药品和食品,为保障食品安全,许多国家采取了严格的检疫制度,有些国家通过立法建立了近乎苛刻的检疫标准和措施,形成了实质上的贸易保护。2.3 绿色贸易壁垒的性质

从性质上看,绿色贸易壁垒具有两面性:

第一,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性。实施正当绿色壁垒的进口国,是出于保护人类健康或生态环境的动机。正当的绿色壁垒反映了各国对环保的普遍重视,是世界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和进步的标志。

第二,贸易保护主义方面的消极阻碍。实施不正当绿色壁垒的进口国,是指进 口国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其抬高本国环保标准实际上是为了构筑阻挡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障碍。其行为主要有两种表现:其一,对特定国家的相同产品给予歧视性待遇。其二,对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实行双重标准。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贸易领域的环保水平以适应它。2.4 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1)名义上的合理性

绿色贸易壁垒是以保护世界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行贸易限制和制裁措施之实。现代社会人们对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会很自然地关注环境问题,对于那些可能对环境和健康带来危害的商品和服务表现出了高度敏感性。绿色贸易壁垒正是抓住了这一共同心理,使贸易保护在名义上和提法上有了合理性的巧妙性。

(2)形式的合法性

绿色贸易壁垒虽然属于非关税壁垒的范畴,但其不同之处在于绝大部分的非关税壁垒不是通过公开立法来加以规定和实施的,而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则是以一系列国际国内公开立法作为依据和基础。7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通过有关国际组织及国际会议先后制定了许多多边国际环保协议、规则。它们在形成国际环保习惯法以及在对国际贸易造成冲击和影响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3)保护内容的广泛性

绿色壁垒保护的内容十分广泛,它不仅涉及到与资源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有关的许多商品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的规定和限制,而且对那些需达到一定的安全、卫生、防污等标准的工业制成品亦产生巨大压力。因此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同时,由于绿色贸易壁垒保护措施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因此在具体实施和操作时,也很容易被某些发达国家用来对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产品随心所欲地加以刁难和抵制。(4)保护方式的隐蔽性

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如进口数量与配额等相比,绿色保护壁垒具有更多的隐蔽性。首先,它不像配额和许可证管理措施那样,明显地带有分配上的不合理性和歧视性,不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其次,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各种检验标准不仅极为严格,而且烦琐复杂,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例如,1995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展实施“国际环境监察标准制度”,许多国家利用此标准限制和拒绝产品进口。(5)较强的技术性

即对产品的生产、使用、消费、和处理过程的鉴定都包括较多的技术性成分。

3 绿色贸易壁垒对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3.1 纺织品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

(1)致癌偶氮染料。该类染料可以分解成MAK(Ⅲ)A1及A2 组中芳香胺类的偶氮染料, MAK(Ⅲ)A1及A2是德国联邦健康总署每年公布致癌物质最大浓度。A1类为对人体疑有致癌性,A2类为对动物疑有致癌性。MAK(Ⅲ)A1及A2共22种芳香胺结构经证实,不需要经过还原裂解为致癌芳香胺,即能对动物致癌。

(2)重金属盐。重金属盐可能是由化学产品中催化剂残余、染色氧化剂、染料以及一些固化剂、阻燃剂等助剂所带入。一旦被人体吸收即会在人体的肝肾中积累,对健康造成损害。这些重金属为砷、铅、镉、六价铬、汞、镍、锌、锑等。

(3)甲醛(释放甲醛及游离甲醛)。可能是由固色剂、树脂整理剂、粘合剂、阻燃剂、柔软剂、防腐剂等助剂所带入。甲醛刺激人体皮肤及粘膜,引起过敏、搔痒及皮炎,也会引起呼吸道发炎,甲醛与含氯的催化剂还会诱致癌变。内衣产品和儿童服装对甲醛含量要求有严格的控制。(4)五氯苯酚。浆纱时常加防腐剂——五氯苯,染整前处理过程中部分被排入废水,部分酚残留在织物上。由于五氯苯酚在天然降解中较为稳定,致使其留在织物上的五氯苯酚导致癌变。

(5)农药。许多农药如DDT、HCH(666)、毒杀芬、艾氏剂等都能残留在纤维原料上。农药含量较高的纤维原料如棉花制成服装后,在与人体的接触过程中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6)染色牢度。人体的汗液及唾液中酶的作用,会促使染料分解;纺织品在水洗及摩擦过程中会使染料脱落而引发对人体造成危害的问题。3.2 纺织服装行业绿色壁垒的新趋势

当前国际纺织服装行业绿色壁垒的发展已经呈现新的趋势。

(1)绿色认证制度日益严格。如美国和欧盟规定,只有获得ISO 9000认证的服装企业所生产的服装产品才能参加其展销会;欧盟要求服装产品从生产前到制造、销售、使用以及最后处理各阶段都达到ISO 9000 系列标准,纤维、服装贴上生态标签方可进入欧盟市场。

(2)环境标志日益国际化,标准水平逐步上升。目前已有40多个发达国家实行环境标志认可,如德国“蓝色天使” 标志,美国“能源之星”标志,欧盟采用的纺织品生态标签(Eco-Label)最为苛刻,对产品各方面限制更加广泛。

(3)绿色标准日益严厉。国际生态纺织品研究和检验协会根据市场变化,发布了Oeko-Tex Standard 10年版本,修改期从两年缩短到一年以下,被检测和禁用的纺织化学品不断增加;欧盟2006年起实施化学品注册、评估和许可(即REACH)后,我国出口欧盟的纺织品有70 %因染料和纺织化学品受到影响;2006年10月欧盟议会正式通过决议,规定欧盟市场上制成品中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含量不能超过质量的0.005 %,使我国众多行业出口受到巨大影响,而纺织服装业首当其冲,势必大量增加生产成本。(4)检验手段和要求日益提高。目前发达国家普遍采用高灵敏检测设备进行精密分析,大大提高检测标准。如对十大类重金属的检测,砷、钽等直接与皮肤接触的限值分别为0.2 和0.8 mg/kg,纤维聚合过程中要求有机化合物的释放量不能超过1.2 g等。

3.3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发展一直受到国际纺织品贸易体制的严重制约,配额品种不断增多,且配额品种的设置主要是针对我国出口的强项。加入WTO后五年的过渡期已经结束,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纺织品、服装贸易领域的一体化待遇,其中包括美国、欧盟、加拿大、土耳其等设立配额限制的国家和地区分别对我国出口的部分类别的纺织品及服装产品取消配额限制。当然,国内现行的外贸体制、出口产品结构、产品质量等问题也影响我国纺织品及服装出口的发展。但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准入,二是竞争力。3.3.1 对市场准入的影响

“绿色壁垒”限制了不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纺织品及服装进入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经济实力和先进技术优势,通过国内立法或特定区域性环境标准,限制别国产品的进入。目前,发达国家对不符下列合标准的产品限制进入市场:PH值、甲醛含量、偶氮燃料、颜色坚牢度、重金属残留物、农药残留物、防霉变物质、防静电剂等。我国纺织品或服装由于重金属残留物超过标准,或因未取得环境标志等原因,被限制进入市场的情况也很多。3.3.2 对竞争力的影响

“绿色壁垒”在很多场合下,并不表现对产品市场准入的直接限制,而是通过环境标准的设置或提高原有环境标准,从而提高产品成本,削弱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据报道,深圳出口下滑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企业对非关税技术壁垒形式估计不足。这种非关税技术壁垒已让深圳企业尝到苦头。另一方面,技术壁垒的制定者也为其 本国企业找到了赚钱机会,如一家深圳制衣厂反映,欧盟进口商要求出口产品必须使用欧盟国家生产的“环保染料”。与市场准入相比,“绿色壁垒”对产品竞争力的影响更为广泛和深刻。因为受某种环境标准制约而影响市场准入的产品,往往是具体的、个别的,而因“绿色壁垒”而涉及到产品竞争力的却是普遍的、经常的。3.3.3 给纺织品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

环保问题一直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与周边地区相比,我国纺织企业在Oeko-Tex Standard 100认证方面显得较为落后,这成为我国纺织品出口的障碍,中国每年的纺织品出口量,2005年据中方的统计是110亿,而美国方面由于加入了经香港转外销的数量,统计为136亿。显然,纺织品作为中国对美国出口的重要产品,在外贸出口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美国特殊保障的门槛一经设立,纺织品出口就出现大幅下降。

3.4 我国纺织品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

(1)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我国出口到他国的纺织品价格低,严重影响他国纺织品在本国的竞争力。因此,为了维护竞争中的支配地位,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对我国纺织品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力度,以达到限制我国出口,保护本国市场和纺织业的目的。

(2)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决策者和广大企业家似乎还没有对绿色贸易壁垒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前几年我国已开展了 ISO14000 认证工作,但是这项工作在国际和国内的权威性和影响力都还远远不够,仅仅处于起始阶段。就现实的状况而言,我国纺织企业是难以面对国际上不断发展强化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我国大多数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对国际标准和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性手段缺乏深入地了解。此外,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中国纺织品出口遭遇限制大都发生在欧盟及美国。

(3)我国纺织品的相对弱质性。发达国家利用信息产业的成果从事技术及资本 密集型纺织品的生产,产品侧重个性化、流行化、环保化和高档化。我国的纺织品单位产品价值较低,创汇能力差。虽然中国纺织业正逐步向产业升级目标努力,但出口的纺织品多为无品牌的中低档产品,质量不高、附加值不高。而且我国纺织品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廉价的劳动力成本。

4 针对纺织服装绿色壁垒的对策

4.1 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我国应该认识到绿色营销已成为21世纪营销的主题。面对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的增强,企业除了积极开展绿色营销已别无选择。绿色营销的开展不仅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而且由于绿色产品的大受青睐还可以使企业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纺织服装企业应及早树立绿色营销观念,从战略的制订到具体实施过程都应始终贯彻一种绿色理念,而不能消极回避或通过抗争去减弱绿色壁垒的阻碍。

4.2 不断推进纺织品服装技术的进步

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壁垒,为我国企业实现技术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企业的技术进步往往是循序渐进式的。而在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技术进步方式的往往是飞跃式的。例如,1994年7月德国的《食品日用消费品法》第二修正案禁止使用可释放种芳香胺的偶氮染料,在这一法案出台之前,由于缺乏足够的市场动因,我国对禁用偶氮染料的替代品研究很少。消费品法颁布以后,世界市场的绿色需求促进了我国对替代品的研究。同时国内企业同国外技术领先的染料企业合资,不仅给国内企业带来了环保理念,更带来了资金和技术,因此也进一步带动了国内对禁用染料替代品的研究和生产。4.3 积极研发绿色纺织品和生态服装 由于绿色壁垒的广泛存在,国际贸易中对环境影响大的初级产品的比重逐渐下降,深加工产品和绿色产品的比重日益增大。对此,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应调整产品开发战略,大力开发绿色环保产品,把绿色纺织品、生态服装等作为出口的新的增长点。近代纺织品广泛采用人工合成染料的化学品进行印染加工,产品面貌得到很大改观但这些染料和化学品却有碍健康,而绿色纺织品是指无害和具有促进、保障健康功能的纺织品。目前国际上已经开发上市的绿色纺织品具有防臭、抗菌、消炎、抗紫外线、抗辐射、抗冻疮、止痒、阻热、增湿等多种功能。生态服装是指服装选择的原料必须是品质受控制的以“综合方式”生产养殖的天然动植物材料如棉、麻、丝之类。这些服装不仅从款式和花色设计上体现环保意识,而且从面料到纽扣、拉链、别针等附件均采用无污染的天然原料,从原料培植到生产工艺也完全从环保,避免使用化学印染原料和树脂等破坏环境的物质。据行家分析,未来几年内,绿色纺织品和生态服装将大行其道。

4.4 使用清洁技术 变传统生产方式为清洁生产方式

清洁技术是指可减少或防止产生污染或不产生废弃物的技术。纺织业是典型的化工生产行业。具有各种可能的污染渠道,所以要加强环境管理。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就是ISO14000系列标准。它综合采集了各发达国家环境管理的先进经验,提供了一套以减少环境污染的管理方法。我国政府目前正在大力倡导企业积极争取ISO14000认证,一方面通过认证提高企业的环保水平,另一方面也获得了国际贸易活动中的“绿色通行证”。现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把认证ISO14000作为市场准入条件,对于不符合该标准的产品拒绝进口。所以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应积极采取清洁生产方式,争取获得ISO14000认证,这样有利于打破绿色壁垒。

4.5 努力提高纺织品服装环境标准水平

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质量标准体系,但环境标准(也 称生态标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对于国际公认的限制或禁止在纺织品和服装上出现的各种有毒化学品,除甲醛外,其它指标我国都没有正式的标准对其做出限定,这种低标准的状况极不利于我国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因此,对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我国企业在进行纺织品服装的生产时,不应只满足于符合我国目前的低环境标准,而应参考国际染料权威组织和主要贸易对象国的环境标准法规,避免使用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有害物质。4.6 产品包装绿色化

绿色包装正成为绿色营销中引人注目且行之有效的一环。由于产品包装占用了大量物质材料,会污染自然环境或损害人体健康,而许多不可回收的包装物更是又污染又浪费。所以推行绿色包装的重要性日益上升。而且,作为最外在表现的产品附加成分,包装的绿色化无疑能最直接地向消费者传递绿色信息,在公众心目中树立绿色产品形象。所以绿色包装对于绿色营销的顺利实施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传统的纺织品服装包装大多采用塑料包装,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而急需绿色化。包装绿色化主要表现在:减少产品的包装物(如减少包装材料的厚度与层数);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使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物等等。4.7 争取获得绿色标志

在当今的绿色社会中,绿色标志无异于企业打破绿色壁垒、立足国际市场、赢得顾客,获得发展的巨大推动力。现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已实施了绿色标志制度,我国也已实施该项制度。获得绿色标志的产品就等于拿到了市场准入证。因此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应详细了解主要贸易对象国有关绿色标志的认证标准、程序,积极申请认证,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出口效益。4.8 开展绿色促销 树立绿色品牌形象

绿色促销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围绕绿色产品而开展的促销活动,传递有关绿色产品的绿色信息,其目的是通过绿色信息的传递来树立企业和产品的绿色 形象,使之与消费者的绿色需求相协调,从而吸引消费者、增强其市场竞争力,进而促进销售。其二,绿色促销即“绿色的”促销。是指企业在促销过程中以“绿色”为指导原则。例如在促销活动中不污染环境、节约资源等等。通过在国际市场上大力开展绿色促销活动,树立起我国纺织品服装的绿色品牌形象,有利于改变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上较低档的形象与地位,提高档次,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国际市场竞争力。

5 结语

今后的企业必须走绿色经营的路线才能在出口中从容面对各种贸易壁垒。“绿色壁垒”虽然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贸易壁垒,但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角度看,是一种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这种新的“游戏规则”,大家都必须遵守。面对绿色壁垒的中国企业必须强化绿色意识,跟上绿色消费为主流的21世纪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兰花,潘文琼.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其对策[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17 [2]甘世定.浅谈纺织品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和应对[J].广西纺织科技.2007(1):40 [3]于长永.浅议应对纺织品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7(2):6 [4]何虹.纺织品出口贸易中的绿色壁垒问题探析[D].天津纺织科技.2007(2):5 [5]冯双生,孙秀英.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面临的主要贸易壁垒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4):11 [6]卓小苏.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绿色壁垒的新趋势与对策[J].纺织导报.2007(4)[7]管增军.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出口的影响[J].集团经济研究.2007(1):41 [8]陈剑峰.原产地规则与纺织品服装出口[J].科技咨询导报.2007(2):117

[9]李德军,孙瑞富,惠永杰.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障碍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分析[J].SSM.2007(1):5

[10]蒋杰生,董雅宇.中国服装业警惕出口绿色贸易壁垒[J].中国纺织.2001(4):22 [11]施用海.纺织企业如何提高产品的环境竞争力[J].宏观经济研究.2002(1):13 [12]王建华.生态纺织品认证不可忽视[J].中国纺织.2002(1):25

[13]董桂才.欧盟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J].市场周刊.2004(8)[14]杨蕾,王珏.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有效路径[J].中国投资.2005(9):29

[15]鲁德银.绿色壁垒的趋势、危害与对策[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2(6)[16]吴晓玲.国际服装贸易绿色壁垒[J].服装科技.2000(3):33

[17]严斌,赵银德.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成因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3):56

[18]吴群,陈建琼.我国纺织品与服装出口面临的新贸易壁垒及对策[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5(4):24

[19]熊维.我国企业如何理性应对绿色贸易壁垒[J].经济论坛.2005(13):6 [20]金祥荣.贸易保护制度的经济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5):34

附录:开题报告

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绿色贸易壁垒及对策分析

一 论文结构

导言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点 绿色贸易壁垒的阐述

2.1 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 2.2 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式 2.2 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式 2.3 绿色贸易壁垒的性质 2.4 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 绿色贸易壁垒对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3.1 纺织品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 3.2 纺织服装行业绿色壁垒的新趋势 3.3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3.4 我国纺织品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 针对纺织服装绿色壁垒的对策研究 4.1 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4.2 不断推进纺织品服装技术的进步 4.3 积极研发绿色纺织品和生态服装

4.4 使用清洁技术 变传统生产方式为清洁生产方式 4.5 努力提高纺织品服装环境标准水平4.6 产品包装绿色化 4.7 争取获得绿色标志

4.8 开展绿色促销,树立绿色品牌形象 结语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绿色贸易壁垒是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者利用环境保护浪潮滥用环境保护条约、法律和规则的产物。它以其过高的技术标准、繁杂的检验检疫程序和各种环境标志、认证体系阻碍着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市场准入,严重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违背了WTO规则,影响了贸易自由化进程。近年来,我国纺织品出口数额越来越大,国际上原先的关税贸易壁垒也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逐渐减少,但新型的绿色贸易壁垒却取而代之,成为我国目前纺织品出口的最大的限制和障碍。发达国家利用其技术和市场优势设置贸易障碍,迫使我们必须加强自身的贸易与技术水平,企业如果不能紧跟时代潮流,最终摆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所以通过研究绿色贸易壁垒成因,分析我国所遭遇的绿色壁垒问题,并从中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是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三 本文的创新点 本文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问题的解决方式不同于其他人研究的那种依靠技术提高或者取得认证或者依靠政府倡导机制来完成,而是在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定性分析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然后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研究出面对绿色贸易壁垒走绿色路线,打出环保牌,从绿色贸易壁垒的根本上来解决问题。倡导通过各种方式使得我国纺织品在国际上树立绿色的形象,进而越过绿色贸易壁垒。

四 文献综述

对于绿色贸易壁垒的研究一直是我国众多学者和教授研究的重点,大家从绿色贸易壁垒的各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卓小苏(2007)在《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绿色壁垒的新趋势与对策》中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环境保护的重视,对纺织服装产品的要求必然水涨船高。目前中国大部分出口纺织品服装的生产些企业,无论是在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以及产品开发能力和获得最新信息的能力方面都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甘世定和甘敏(2007)在《浅谈纺织品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和应对》中提出随着我国加入 WTO,国外对我出口产品的关税逐步下调,与此同时,技术、环保等非关税壁垒却将日益增强。从目前情况看,绿色壁垒对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程度已超过了反倾销案件的影响,成为入世后影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一个最大问题。

于长永(2007)在《浅议应对纺织品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中认为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引起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限制进口的一种措施,绿色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出口的一大问题。随着纺织品配额的逐年取消,中国纺织品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纺织品的绿色壁垒,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以应对绿色贸易 壁垒问题,成为提高我国纺织品竞争力的关键。面对这一情况,我过出口企业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

何兰花,潘文琼(2007)在《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其对策》中提出了绿色壁垒客观上是由于各国的环境标准的不一致所导致,而主观上是由于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所引起。

何虹(2007)在《纺织品出口贸易中的绿色壁垒问题探析》中认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贸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受绿色壁垒限制的影响也愈加明显,因此对这种影响不可小视。研究我国纺织品出口如何在跨越绿色壁垒的同时更好的利用它,使经济和贸易尽快适应国际市场,成为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致谢

本论文的完成,首先要衷心感谢付信明老师和白玲老师的指导,付老师我撰写论文期间在很多方面启发我的论文的思路和并在学术方面对我有很大的启发,给我了很多关怀。在此特别向付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感谢图书馆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使我能够更好的借鉴前辈的精彩研究成果。感谢所有参考文献的作者及相关的杂志社或出版社。感谢一直在支持和帮助我学习工作的各位同学和朋友。同时,也要感谢四年来给我传授专业知识的所有老师们,为我完成这篇论文奠定了理论基础;衷心的感谢论文答辩委员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老师对本文的辛勤评阅和指正,谢谢!

第五篇: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中国是新能源汽车产销大国,在国际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市场。但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出口时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在描述新能源汽车出口现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企业出口所遇障碍,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出口;贸易壁垒:自主创新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现状

我国是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大国,通过国家政策扶持,以及国际上对节能减排产品的青睐,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抢抓发展机遇,迅速发展壮大。2017年我国销售了77.7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3.3%,占世界新能源销量的54.71%。经过十年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技术更加成熟,在国际新能源汽车生产上占据重要地位。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将目光瞄准海外市场,主要出口东南亚、东亚、欧美国家,产品深受当地消费者喜欢,并且迅速占领当地市场。

(一)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

我国新能源汽车只有10多年发展历程,有记录的出口数据从2017年1月开始,由于海关在2017在《协调制度》中单独为新能源机动车1设立HS编码,分别是870304、870305、870306、870307、870308。2017年中国出口了10.51万台新能源汽车,进口6.93万台。从出口方面来看,新能源汽车每季度出口量都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第二季度出口量是第一季度的7.6倍,第三季度出口量环比增长90.5%,第四季度出口量环比增长3.2%,2017年出口量月均增长率达62.9%,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潜力大,增长速度快,且整车出口数量远远高于进口数。从贸易金额来看,2017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额为2.36亿美元,进口额为30.77亿元,平均每台新能源汽车出口价格约2252美元,平均每台进口新能源汽车价格为44595美元,每台新能源汽车出口均价为进口均价的1/20,出口金额低于进口金额,存在较大的贸易逆差。

(二)新能源汽车出口种类

我国出口的新能源汽车分为纯电动型和混动型,其中混动型包括插电混动型和非插电混动型。2017年我国出口的新能源汽车中97.86%是纯电动型,混动型只占2.14%,在进口的新能源汽车汽车中,纯电动车型占比28.16%,混动占71.84%。纯电动车型出口多进口少,混动车型进出口少进口多,由于目前非插电混动车国家补贴较少,纯电动车的国家补贴高,激励厂家生产纯电动车型,并且非插电混动车的生产专利主要在丰田公司中,国内企业掌握更多的是纯电动车和插电混动车型的技术,在生产能力还没有跟上。在金额方面,纯电动车出口额占比46.43%,混合车占比53.57%,混动车型出口单价高于纯电动车型。

(三)新能源汽车出口市场分布

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市场前五名分别是孟加拉、印度、韩国、美国、菲律宾,出口到这5个国家占我国新能源汽车总出口数量的93.54%,其中出口到孟加拉占比74.64%,印度占比12.72%,韩国占比4.03%、美国占比1.2%,菲律宾占比1%,出口到欧洲国家有丹麦、意大利、荷兰、葡萄牙、芬兰,出口份额合计为1.5%。我国绝大部分新能源机动车出口到孟加拉,其他国家市场出口量较少。我国出口到孟加拉、印度、韩国、菲律宾的车型以纯电动型为主,只有少量的插电混动型。出口到美国的车型以插电混动型为主,其次是纯电动型。我国新能源汽车目前主要的出口市场集中在东南亚、东亚国家,发达国家出口量较少,发达国家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车型需求差别较大。北美市场和欧洲市场消费水平高,市场需求大,是新能源汽车后期市场拓展的方向之一。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面临的问题

(一)出口贸易摩擦升级

2018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针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备忘录,对中国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关税由2%上升到25%,税额达125亿美元。4月4日,美国政府宣布加征关税的清单中包括新能源汽车,4月5日,WTO文件显示,日本和欧盟申请加入美国对中国知识产权的磋商,共同对中国出口贸易发难。此次美国主动挑起贸易摩擦,意在抑制中国会对美国产业造成潜在威胁的先进制造业,进而巩固美国制造大国的地位。新能源汽车作为只有10多年发展历程的年轻产业,在这次贸易制裁中,出口价格、市场份额和出口收入均会受到较大影响,这些贸易壁垒抬高了新能源汽车出口价格,降低新能源汽车销售量,企业难以通过低价优势占领发达国家市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车辆性能存在差距

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在核心零部件供应以及车辆性能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电池能量密度方面,国内新能源汽车生?a企业大部分使用磷酸铁锂电池,国际新能源汽车生产商主要使用三元电池,例如特斯拉使用的就是镍钴铝酸锂。三元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大倍率充电性能远远超过磷酸铁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一般在90Wh/kg-150Wh/kg,极限达到170Wh/kg,目前三元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达到220Wh/kg。在车辆能耗方面,国产车辆能耗有待提升,日产的leaf车重1.5吨,能耗百里11.4度,国内上汽150,车辆比日产leaf轻400公斤,但是百里能耗为11.6。在核心零部件方面,比亚迪作为国内最大的电池生产商,也是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的代表,尽管拥有这种电池生产技术,但是发动机生产主要依靠日本的技术和生产线。

(三)出口市场集中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出口到孟加拉和印度,占我国出口比重的87.36%,出口到欧美以及日韩发达国家的新能源机动车只占出口总量的6.7%。我国出口到孟加拉和印度的车型均为纯电动型,出口到孟加拉的新能源机动车均价808美元一台、出口到印度的新能源机动车均价570美元一台,可见我国出口到孟加拉和印度的纯电动机动车主要为电动自行车和电动三轮车,而不是电动汽车。我国新能源机动车集中在东南亚市场,东南亚国家人均收入较低,消费水平不高,尽管销量大,但是产品售价低,利润不高,且产品技术含量低,竞争力不强,容易被替代。欧美发达国家市场消费能力强,对新能源汽车和客车需求量高,但我国对发达国家市场出口量少。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会形成贸易依赖,一旦主要出口国出现贸易壁垒,会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新能源汽车企业要走多元化海外市场发展道路,开拓更多的出口市场。

(四)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目前,新能源汽车生产的专利技术主要掌握在欧洲、美国、日本、中国、韩国手中,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18年1月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统计分析报告》,2016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量中国排名第一,其次是美国、日本、欧盟、韩国,但是国外在华有效发明专利和专利授权量分别比国内企业多3000件和500件,2016年国际上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申请公开量前二十中只有3家国内企业入围,可见具有知识产权比较优势企业较少。根据2018年2月公布的2017年中国汽车专利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中国有7家企业进入专利?l明授权量排名前20队列,排名前5分别是丰田、博世、日产、通用,比亚迪,比亚迪是国内唯一跻身前5名的企业,但是丰田发明授权量约425件,比亚迪约为105件,可见我国专利申请多,但是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现状,我国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仍需要在核心零部件和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方面加大研发力度。

(五)售后服务不健全

在开拓国际市场时,国内企业对前期宣传和市场渠道拓展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例如2017年12月1日,比亚迪10台电动客车成为日本冲绳当地电动公交车,可见国内新能源汽车质量得到了国际市场认可。但是在海外市场售后方面,由于出口汽车数量较少,海外售后营业点的维护成本高,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售后网点维护上捉襟见肘,售后网点建设慢,尤其是海外充电桩分布密度与汽车销量不匹配,用户充电不便利,导致海外消费者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仍持观望态度。相较于特斯拉和宝马这样的国外知名汽车企业,可以在全球汽车4S店中配套新能源汽车的售后服务,因此国外消费者会倾向于选择售后体系完善国外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没有跟上国际客户的需求,不仅会影响用户体验,也会影响国际市场销售。

三、我国进一步扩展新能源汽车出口的路径

(一)加大自主创新研发力度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保持长期发展的根本途径。加大企业内部研发投入,设立研发中心,培养自身研发人员的同时,聘请国外高技术工程师,瞄准国际先进技术和工艺,学习吸收国外先进生产技术,消化后进行自主创新。加大和高校合作力度,加强产学研结合,释放企业创新活力,提高创新能力,加快专利申请步伐。联合行业内的汽车生产企业,共同攻克车辆续航、电池充电速度、汽车能耗等瓶颈难题,拥有一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通过搭载最新的技术,提升车辆性能,打造优越的品质来赢取海外消费者的信赖。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不仅面临激烈的竞争,而且贸易壁垒也会让我们丧失价格优势,因此国内企业急需转变低价占领市场战略,通过拥有更多知识产权实现发展壮大。

(二)积极应对贸易壁垒

新能源汽车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需要及时了解市场信息,从而掌握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做好预防措施,一旦发生贸易摩擦,及时采用应急预案,减少贸易损失。在面对国外政府对我国企业进行调查,或者上诉世贸组织对我国设置贸易壁垒时,我国企业要勇于面对,敢于发声,不能被动接受其他国家贸易制裁。企业应收集相关证据维护自身的利益,做好应诉期间资料准备工作,并且联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组成行业团体主动应诉,对不合理贸易壁垒表示抗议,对于不应诉的企业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培养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积极面对贸易壁垒的意识。这样不仅能够维护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合理利益,也能够打击贸易保护主义,真正让我国民族企业做大做强,走向国际市场。

(三)拓展一带一路新市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国家之间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贸易市场多元化也成了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一大策略。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产品主要出口到东南亚、日韩以及欧美国家,美国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新能源汽车出口到发达国家障碍重重。一带一路作为横跨世界60个国家的经济大走廊,沿线国家对新能源汽车需求旺盛,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巨大消费市场。新能源企业应当把握发展机遇,通过境外参展、行业交流,技术合作的方式,逐步让行业交流规模化和产业化,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消费者深入了解我国产品,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消费潜力,逐步打开中亚、中东欧、东盟等国际市场。

(四)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

产品的质量是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因素,产品质量决定着企业在市场上存续时间和市场地位。新能源汽车企业要提升汽车续航能力,缩短充电时间,延长汽车电池的寿命,降低汽车百里能耗,让消费者放心。企业要注重汽车造型,设计时尚现代的汽车外形,打造有质感的汽车,吸引海外消费者。在产品宣传方面,企业要加大海外市场宣传力度,结合展销会和实体店面体验的方式,丰富宣传形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宣传的时候要突出新能源汽车环保节能安全能耗方面的优势,让更多消费者了解新能源汽车。

(五)完善售后服务体系

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是消费者购买汽车时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不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会给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销售造成严重的影响。新能源企业应当在公司内部建立海外售后服务部,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负责海外消费者咨询、投诉工作,从而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售后服务。国内企业需要与海外大型汽车经销商进行合作,学习成功的售后经验,准备充足的汽车配件,对售后服务员工进行技能培训,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充电桩的问题也需要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要扩大充电桩的覆盖区域,在新能源汽车密度高的小区建立公共充电网络,同时满足消费者自建充电桩的需求,并提供技术支持,解决消费者充电难题,让消费者对企业更加信赖。我国企业要重视售后服务,打消海外消费者购车后保养难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江飞涛,魏晓洁.中国汽车工业低碳竞争力探讨――兼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2(3):29-32.[2] 刘运芹.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16(11):31-3.[3] 孙丽玮.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7):135-135.[4] 徐榕梓.中国新能源汽车成新的出口增长点[J].中国对外贸易,2016(4):68-69.

下载宁波纺织品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宁波纺织品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 绿色壁垒是“绿色贸易壁垒”的简称,又称为环保壁垒、生态壁垒或环境贸易措施等,我国加入WTO后,不断受到“绿色壁垒”的困扰。绿色......

    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4年,据工商局数据显示,全市中小微企业455家,其中规模企业221家。中小微企业就业人数为38178人;总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96.51%;税收占全市工业比重......

    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部分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中国的教育制度总是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争议,从古代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开始中国就成为了考试大国。我们不得不去看清中国面临的教育问题以及想出相......

    纺织品出口许可数量招标实施细则

    I 《纺织品出口许可数量招标实施细则》 日期:2005-9-19 来源: 中国服装协会资料库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和《出口商品配额招标办法》,制定本......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面临问题及对策思考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出管理需要而产生的,是对政府的公共支出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进行评价的行为。在我国,随着公共财政框架的逐步建立和收支矛盾的越来......

    学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学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成员:马文刚(生工)郝俊康(动画)刘 雯(信息)尹冬梅(建工)吴海霞(化工)路继勇(电气)刘海洋(外语)朱哲伦(经管)李 纯(材料)张晓帅(化工)近年来,经济社会稳定、高速发展的同......

    当前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产经动态 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4月我国经济运行存在积极的变化因素,给经济企稳回升增添了动力和信心。但是,部分经济指标上下反复的波动走势,增加了经济走势的不确......

    浅谈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精选合集]

    浅谈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仍存在着国企改革理论认识上不足,改革不彻底,垄断行业坚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