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启示
安全启示
2014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通过宣传教育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大家在一起工作要做到互相照顾、互相监督、互相帮助,时刻注意安全生产。不要因为粗心大意和麻痹意识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伤害。
有些人不注意安全,上杆前不检查周围工作环境,(例如:电杆有断裂、周围有电力线 等、、、),结果发生了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等等,造成家庭悲剧,我们要以此为戒,时刻注意安全生产。
有些人不注意安全,施工中不正确佩戴安全防护用品。(例如:不戴安全帽、不穿绝缘鞋、不使用安全带登高、等)。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对人员造成伤害、给家人带来伤痛。
第二篇:安全的启示
安全的启示
各位领导: 你们好!
我是来自西安印钞有限公司的一名安全管理人员,我演讲的题目是《安全的启示》
曾经有人问,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是什么花?有人说是玫瑰,也有人说是牡丹,但是我认为,最美丽的花朵应该是怒放的生命之花。因为和生命相比,所有的鲜花都显得是那么苍白。那么安全是什么?安全就是生命。
古语有云:“无危则安、无缺则全,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我认为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是指:安全工作重在居安思危、防微杜渐。
众所周知,2014年12月1日,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开始实施。2014年11月14日,国家安监总局给全国企业负责人写了一封公开信——《生命安全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安全法律是必须坚守的底线》,指出:“生命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
随着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我们国家也是全面吹响了依法治国的号角。众所周知,2014年12月31日在上海市外滩发生的拥挤踩踏事件,虽然不是安全生产事故,但调查报告还是将踩踏事件定性为一起预防准备不足、现场管理不力,应对处置不当而引发重大伤亡与严重后果的公共安全责任事件,包括黄浦区委书记在内的11名干部被行政问责。可见我们国家已经将人民的生命提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把安全责任提到了第一位。生命比天大,谁让人民的生命受伤害,谁就会被追责,政府是这样、企业是这样。从现在起,学习新法、执行新法以成为我们每一名安全管理人员的中心任务。
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相继发生了重特大安全事故。以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为例,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教训极其深刻。很难用多少吨炸药的爆炸当量,来标定这场灾难在人们心里形成的冲击。12日深夜,“8.12”事故再次以生命为笔墨,勾画出一连串沉痛的感叹号。可见,公共安全这个问题,没事就没事,有事可就是大事。
安全就像是空气,往往让人感到它不需要任何成本,只有失去的时候才知道代价惊人。目前,“案例教学”已成为安全教育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从陕西淳化的特大交通事故,到东方之星的船沉江底,从上海外滩的踩踏事件,到湖北荆州的电梯吃人,这么多惨痛的案例叠加起来,不知道可以编写多少本安全教科书,类似的悲剧却一再发生。究其原因,内部管理混乱、安全意识淡漠、违规违章严重、审批把关不严、监督检查不到位、安全隐患治理不力,超速超员、疲劳驾驶等等······翻看国务院安委办关于重大事故的历次通报,诸如此类的原因分析屡见不鲜。人们似乎总要到灾难发生之后,才在震惊中匆匆“复习”过往的教训,却总是将提前的“预习”彻底忘在了脑后。当前车之覆没有成为后车之鉴时,“后人而复衰后人”的悲剧必定会不断上演。应当承认,对于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国家,安全的防线实在是太长了,比长城还长,谁也不能保证它的每一块城砖都是坚实的。但是,当每一块城砖都对应着一条生命的时候,这样的“理解”就不会再令人感到一丝宽慰。对于生命而言,我们需要的是保障,是以最严格的尺度,用最苛刻的标准,来拧紧安全防线上的每一个责任阀门,这不仅是当务之急,更是确保安全发展的长久大计。
在平安无事的日子里强调这些,可能是令人生厌的。有必要一遍一遍检查设备的安全状态、电路的老化程度吗?有必要铁面无私地清理违章存放的危险化学品吗?有必要教条、刻板地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执行特种作业持证上岗制度吗?我们不妨反问一下自己,是不是都有过这样的不以为然?
尽管说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可是面对人类固执的健忘,那些在安全事故之后的重申和强调,还是难免显得无力和苍白。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往往存在出了小事故小推动,出了大事故大推动,不出事故原地不动;一些人以为事故的发生就像隔墙扔砖头,不会那么巧就砸到自己头上;有的领导干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有的企业将别人的事故当成故事看,隔岸观火、无动于衷······
这种时候,只有像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要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坚持标本兼治,坚持关口前移,加强日常防范,加强源头治理,真正把牢补起来,那些相似的绳子才不会总在同一处断裂。而这需要我们紧抓“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断健全最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用行政这只手制定好游戏规则,用市场这只手来激励和约束,用法律这只手来大幅度增加违法成本,把灾难的代价预支为安全的成本,要始终保持警钟长鸣、警示高悬之势,因为在人命关天的大事面前,善始善终、善做善成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第三篇:安全管理的启示
上医治未病 防患于未然
“上医治未病”,源自春秋战国的一个故事,有个名医叫扁鹊,一天扁鹊拜见魏文王,魏文王问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仨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道:“长兄最好,仲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道:“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上医治未病),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仲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中医治欲病)。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下医治已病),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文王说:“你说的有道理。”这就是“上医治未病”的典故由来。“上医治未病”体现在安全管理工作上,就是要牢固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就是要牢牢把握安全预防的主动权,将各种安全隐患察之于未形,防患于未然。
一、“上医治未病”是一种安全理念
有人说,短期安全靠运气,中期安全靠管理,长期安全靠文化,这说明要长治久安,保持长期的安全稳定,就要在人们头脑中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形成安全文化,并上升为一种安全理念。
(一)“上医治未病”体现了超前谋划预防为先的思想。《淮南子•说山》中有“一叶而天下知秋”的说法,“以小明大,见落叶而知岁之将暮”,意思是说一个人见了树叶落,就能够预见到秋天即将来临,说的就是一种超前意识,这和道家庄子所说的“飓风起于萍末”是一个思想。“上医治未病”也集中反映了预防工作的重要性,预防工作,“预”是基础,“防”是关键,“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才能“防患未然”。2005年10月2日,受第19号台风“龙王”影响,某部新学员训练大队遭特大山洪袭击,一栋新学员租住的楼房被山洪冲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客观上是受台风影响、百年不遇强降雨引发的山洪带来的,但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驻训选点不当,租住楼房质量差,埋下了发生灾害的重大隐患。该部队将营地选择在陡峭山崖、江边河滩和行洪走廊上,直接造成山洪泥石流冲击。这一案例告诉我们超前谋划,预防为先,加强预测预想的重要性。做好安全工作,最重要的是争取主动,在发生“质变”之前把握“量变”的规律和走势,特别是要在着眼长远、力求在本质上提前解决问题,如有针对性地抓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加强安全常识和安全规定的学习理解,加强教育和及时引导,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是一种超前谋划;建立思想骨干队伍,健全安全工作网络,坚持经常性的安全制度落实,进行群众性的安全隐患排查和预测预想活动同样是一种防范策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常教育分析、勤预测排查,才有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在前,工作做在前,做到早检查、早发现、早报告、早处臵,从而牢牢地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
(二)“上医治未病”蕴含了注重效益讲求质量的思想。正确理解“上医治未病”安全理念的其中内涵,也包含了这样一个道理,就是避免无畏的牺牲和消耗,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危害。避免伤筋动骨危及全局,力求内化矛盾和自我修复,最大程度地降低矛盾激化事态恶化的可能,最大限度地节约人力物力和资源,争取最大化的安全管理效益。发生一个案件或事故,往往给个人和单位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影响个人的成长进步,迟滞单位的全面发展。同样是扁鹊看病的例子。有一天,扁鹊见到蔡桓公,说:“大王,您有病了,只在皮肤里,赶快医治吧。”蔡桓公说:“不用治,我没有病!”十天之后,扁鹊来见桓公,说:“大王,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肉里,再不治就会加重!”桓公听了很不高兴。过了十多天,扁鹊见到蔡桓公,又说:“大王,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再不治就危险了!”桓公仍然不理,而且愈加生气。又过了十多天,扁鹊来见桓公,看了几眼,转身就跑。桓公觉得奇怪,派人追问。扁鹊回答:“一个人生了病,病在皮肤、肌肉、肠胃的时候,都有办法医治好,但是病到骨髓就没有办法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发展到了骨髓,我没有办法医治了。”五天后,蔡桓公遍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扁鹊知道他的病已经无法医治,早就跑到秦国躲起来了,蔡桓公最后病死了。蔡桓公一而再再而三地错过治疗时机,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上医治未病”倡导的是及时有效、经常实效、创新高效地抓预防,而非上级强调什么抓什么的盲目跟风式的抓,想起什么抓什么的就事论事式地抓,疏于平时防范严于问题处理“灭火”式地抓,用老经验解决新问题的“刻舟求剑”地抓防范。“上医治未病”还要善于借鉴反省,学会从别人的泪水中感悟到生命的自由的珍贵,从别人的告诫中汲取到滋养人生的甘露,从别人的忏悔中树立起遵纪守法的观念,把别人的问题当成自己的教训,用事前的主动防范去替代事后的被动治理,就能最大限度地节约安全管理成本,增强预防工作效益。
(三)“上医治未病”诠释了细节管理重在经常的思想。《后汉书•丁鸿传》有个我们都熟知的成语叫“防微杜渐”,“防微杜渐”表达了两层含义,其一是防止对微小的忽略,其二是杜绝在“渐”中演变。“微”字本身的含义是细小,就像蝼蚁洞穴很小,一般不引人注意。但是小蚁穴的危害却极大,因为“千里之堤”就“溃于蚁穴”。“渐”本身的意思是慢慢地,是一种从量变至质变过程,这种过程慢得不易使自己感知,也不易使人察觉。“防微杜渐”就很好地表达了细节管理和重在经常两方面的要求,“上医治未病”强调的是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将问题发现于青萍之末,防范于未然之间,同样也需要及时有效的经常管理和明察秋毫的细节发现,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坚持就是胜利。《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作者汪中求在回答细节真正的核心是什么这一问题时说,细节的核心就是两句话,一是细节是科学的精神,二是细节是认真的态度。100-1≠99,100-1=0,安全管理工作不允许丝毫的松懈麻痹和微小的失误差错,1%的错误可能导致100%的失败。同时,经常性管理控制是实现长治久安、安全稳定的重要保证,就象人要实现健康长寿,重在经常保健;装备要处于良好技术标准,重在精心保养;物资器材要经久耐用,重在妥善保管。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有的人有时往往因为看了一本小说、受到一次批评、接了一个电话、发生一次口角等,就有可能诱发违法或违纪的意念,但这种意念又是不稳定的,往往是若即若离,徘徊不定,有时一句入情入理的话,一件关心体贴的事,就有可能打消其违法违纪的想法,从而消除不确定的隐患。这必须要有大家的积极配合和有效参与,更要有各级各类组织的制度保证和作用发挥,通过积极有效的常态控制和细节管理,帮助大家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做到在各种荣辱得失考验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认真履行职责,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军人。
二、“上医治未病”是一种能力素质
“上医治未病”事关大局,切乎生死,更是一种能力素质上的要求,因为“治未病”是至关重要的,而达成“治未病”这一目标,首先是要成为“上医”,而要成为“上医”就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素质,在平时点滴积累,加强锻炼,自觉养成,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必须保持忠于职守的敬业之心
如果说在战斗中,忠实履行职责是赢得胜利的关键,那么在和平时期,忠实履行职责同样是安全发展的保证。“上医治未病”所体现的是一种拥有强烈忧患意识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既不是立足于“治欲病”满足心理,也不是迫于“治已病”的观望心态,而是建立在主动作为的敬业精神,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可贵素质。2007年武警水电指挥部为一名入伍刚刚满一年的战士荣记一等功。这名战士名叫王建斌,他所在的部队担负贵州省北盘江董箐水电站的施工任务,2007年3月15日晚19点30分,担任安全员的王建斌在巡查时,听到有石块滑落的声音,他马上警惕的打开手电巡查,发现作业面上有一条横向裂缝正在迅速扩大,显现山体滑坡的征兆。王建斌立即向现场值班干部报告,并大声呼喊施工人员沿预设通道火速撤离。2分钟后,一块长80多米、高30多米的巨大山体整体坍塌,累计土石方13500多立方米。由于安全员王建斌报警及时,16名施工人员得以全部安全撤离,340万元的施工设备免受损失。从王建斌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所发挥的作用和力量,也是“上医治未病”首要具备的素质,相反则是令人不耻的,在汶川地震中弃学生于不顾一跑成名的“范跑跑”和面对两名学生在课堂打架致死而臵之不理“杨不管”,两个绰号已成为没有责任操守的代名词。试想如果对明显隐患视而不见,见怪不怪,对身边同志反常表现漠不关心,甚至幸灾乐祸,“上医治未病”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二)必须锻炼务实急需的学习之功
2004年12月,在著名的泰国,当几十米高的海啸袭向泰国普吉岛的一个海滩之前,英国一位年仅10岁的聪明女孩凭借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地理知识,预测出威力强大的海啸将吞没整个海滩,她立即让父母提前发出警报疏散了海滩上的游客,从而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普吉岛成为唯一未发现遇难者的海滩,演绎了一段传奇故事。这个英雄小姑娘名叫蒂莉•史密斯,聪明伶俐的蒂莉对世界地理有着特殊的爱好,圣诞节的两个星期前还在学校里专门研究了“巨浪”,堪称一个小专家。当时,穿着泳装的蒂莉发现在大海的远处突然涌现出了一波白色的巨浪,将蓝天和大海明显地隔成了两半。观察力敏锐的蒂莉凭借自己在学校里掌握的地理知识,意识到这就是可怕的海啸。于是,焦急万分的蒂莉就让她的爸爸妈妈动员沙滩上的游客们赶快撤离这个危险的地方。当疯狂逃命的游客们刚刚抵达安全的地方时,海啸的白色巨浪已经排山倒海般奔涌而至,转眼间就把原先热闹非凡的海滩吞没,让站在高地观看的人们吓出了一身冷汗。小蒂莉之所以能挽救那么多人的生命,与她爱学习善于学习是分不开的,要形成学习的能力,要靠不断的学习积累,要靠丰富的工作经验,要靠反复的思考领会,要靠经常的实践验证。“上医”要能“治未病”,要求我们也要具备这种学习力,因为做好安全工作对于大家掌握和运用安全法规、科学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必备的科学知识是预防和处臵各类安全重大问题的基础,科学知识可以减少行动的盲目性,提高群众自我防范和消除事故灾害的能力。我们要善于学习,勤于积累,把握规律,从谈好一次心,上好一堂课,开好一次会做起,时时处处事事都当成学习的机会,做安全管理的有心人。
(三)必须具备见微知著的洞察之力
德国有个飞行员海恩通过对多起航空事故的深入研究和分析,认为每一起重大事故背后,必然有30次左右的事故征兆,每一次事故征兆后面,还有300次左右的事故苗头,以及上千个事故隐患,要消除一次严重事故,首先必须敏锐而及时地发现这些事故征兆和隐患,人们把海恩的发现称为“海恩法则”,并广泛运用于安全管理领域。如果我们不善于从细微处发现问题,就有可能难以避免祸患,甚至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种洞察发现的能力的取得其实并不深奥,因为问题的暴露、思想的变化都有端倪可察,有征兆可寻。每个漏洞都会暴露蛛丝马迹,每个隐患背后都会藏有影子,日常生活中,群众的言谈举止、饮食睡眠、习惯爱好、着装仪表、脾气情绪、工作表现等方面的异常都可能是其内心矛盾的显露,也是发现洞察的切入点,单位很多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锻炼平台,只要在“四个知道,一个跟上”活动中认真参与,在谈心交心活动倾心投入,在“五同”要求上作好表率,见微知著的洞察能力都会为我们所具备。
(四)必须掌握及时有效的处臵之道
无论是对潜在的隐患还是明显的苗头,只会观察发现,而不会临机果断处臵,同样不能避免灾祸,“上医治未病”的价值所在,正是要在发现的基础上实施正确处臵,既要依靠组织又要临机决断,既要遵循法规又要灵活处臵,有效的处臵至少包含三方面的要素:一是第一时间判断,二是定下正确决心,三是果断的组织指挥,同时不能机械教条,依赖等靠,否则就会陷于被动,丧失先机,这些都是“治未病”的重要环节,也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基本功。福州“10.2”特大山洪灾害,就是因为指挥员见事迟,应急处臵不当,面对即将到来和已经到来的特大山洪,现场指挥员对可能的灾害缺乏准确判断,只是想依托楼房防护,没有想到楼房可能被洪水冲倒,可以撤出时没有想到撤出,想撤出时又来不及撤出,耽误了时间,错过了撤离时机。从工作实际情况看,每名人都要着力在“五个及时”上下功夫:一是当出现案件事故苗头时,敏锐察觉,及时报告;二是当有人思想问题突出时,谈心启发,及时“解扣”;三是当有人受批评和处分时,规劝帮助,及时开导;四是当后进人员受到误会冷遇时,耐心解释,及时“消火”;五是发现现实危险时,机警行事,及时制止。
三、“上医治未病”是一种安全责任
“上医治未病”每一个字眼都透露出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因为“治未病”不仅关系到单位的安全稳定,也关系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仅关系到工作效益的有效生成,也关系到群众的成长进步,来不得半点马虎和丝毫麻痹。抓好安全人人有责,尽好这份责任,来自每个人的共同作为和努力,来自每一天的始终坚持和付出,才能真正形成“人人想安全、个个担责任,大家做工作”的良好局面和安全氛围。
(一)确立如履薄冰的危机意识。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危机感是敬业精神的源头,有危机意识就是让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就会有种坐立不安,如履薄冰的工作压力,才会产生“治未病”的动力。海尔集团有一种“问题管理”,就是提早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予以迅速解决。这些不足可能是自己主动找出的,也可能是从用户的批评和建议中感知的。因此,海尔的生存理念就是这样12个字: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对于“问题管理”,海尔集团的CEO张瑞敏声称,海尔注重问题管理而非危机管理模式,就是把企业可能出现的任何危机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日本影片《日本沉没》,虚构了日本遭遇冰山和地质运动导致灾难危机的故事,实际上是日本民族自我加压、饱含忧患、自强不息的一种诉求。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能源非常贫乏,但就是这样一个国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根本的一点来源于日本民族的强烈的危机意识。确立如履薄冰的危机意识就要居安思危,充满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到紧起来,忧起来,急起来,怕起来;就要敢于揭短亮丑,不护短藏忧,做到实话实说,实情实报,实事求是;就要忠于职守,毫不懈怠,做到自加压力,强化能力,竭尽全力。
(二)养成关注细节的发现习惯。西汉的经济学家刘向在其名著《说苑》“权谋”篇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客人去探访一家主人,他看到主人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堆放着很多木材。于是劝告主人说:“你家的烟囱应该改成弯的,把木头搬走,否则将来可能着火。”主人认为朋友考虑太多,对朋友的建议不以为然。过了几天,主人家果然失火,正是由于直的烟囱和木材引起的。邻居们都来救火,火最后被扑灭了。主人杀猪宰羊大设宴席,以酬谢那些救火的人,但没有请那位当初劝他将烟囱改弯、将木材搬走的人。一位邻居提醒他说:“其实,你最应该感谢的不是我们,而是那位劝你的朋友。如果你当初听了他的话,就不会发生火灾,也不用宴请我们了!”主人恍然大悟,忏悔不已,连忙请那位有先见之明的朋友来吃酒。被中央军委授予“基层安全保卫工作模范连”的步兵第三十四旅五连在长期工作形成的“三听六看”:公共场所听议论,讨论会上听发言,个别谈心听反映;饭堂看饭量,床上看睡相,劳动看干劲,训练看情绪,接受任务看态度,收到来信看变化,这三听六看体现了抓安全工作的见微知著,能够帮助我们在身边同事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各种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作为基层干部和思想骨干,更要脱鞋下田,深入到第一线,亲身躬为,战斗在最前沿,善于以小见大,透过现象发现潜在的问题苗头,把关注细节掌握实情作为一种习惯,把经常检查发现问题作为一种责任,因为这样才能找到藏于细节背后的那个“魔鬼”---安全隐患。
(三)坚持严守规章的常态落实。河豚被日本奉为“国粹”,河豚肉质细腻,味道极佳,但是这种鱼的味道虽美,毒性却极强,处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致人死命。河豚的加工程序十分严格,一名上岗的河豚厨师至少要接受两年严格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领取执照,开张营业。实际操作中,每条河豚加工去毒需经过30道工序,一个熟练厨师要花20分钟才能完成。从这一点来说,各项安全规定和制度就象一道道严格的工序,不仅需要严格遵守,还需要持久落实。有一句话说的好,我们不缺少素质好的干部骨干,缺少的是狠抓落实的责任心;不缺少各类规章和管理制度,缺少的是严格认真的常态执行。某部汽车营二连是南京军区授予的“模范汽车连”,已经连续58年无责任亡人事故和案件,靠的就是执行规章制度上从不打半点折扣和十年如一日的经常落实。这些规章都为做好一人一事工作,促进安全管理,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必须一以贯之不折不扣地落实。
(四)采取主动超前的防范举措。5•12汶川大地震,最让人揪心的是那些十分年幼就离我们而去的中小学生,其中北川中学遇难1600多人。而重灾区安县有一所学校90多位教师、2200名学生在震后第一时间全部冲到操场,用了1分36秒,全校师生无一伤亡……这位校长从1997年起,多次将学校一栋没有验收的教学楼加固;2005年起,每学期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他就是绵阳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在汶川地震后被称作“史上最牛校长”。叶校长除了搞紧急疏散演练外,还经常利用学生下课后、课间操、午饭晚饭以及放晚自习时间,在教学楼中人流量最大的时候,看学生的疏散情况,查看老师是否在各层的楼梯拐弯处。他还规定,每周二学校各班级要进行安全知识讲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老师专门讲交通安全和饮食卫生等知识。地震那天,老师和学生们就是按照平时的训练秩序,用练熟的方式进行安全疏散。有句话:“老鼠爱钻洞,事故爱钻空”,问题往往在薄弱区出现,事故总在薄弱点突破。做好防范工作,一是坚持用教育打牢思想根基。搞好主题教育,帮助群众强根固本;抓好法纪教育,培养遵纪守法观念;开展警示性教育,筑牢群众思想防线;突出网络安全教育,强化保密意识。二是发挥好思想骨干作用。群众特别是思想骨干,都要当个宣传员,用小道理管住小苗头,当个明白人,用小措施排除小隐患,当个志愿者,用小办法解决小问题。努力在“一熟悉三会”用心尽力:熟悉预防犯罪工作的有关规定;会发现周围人员的思想、心理问题和违法犯罪苗头,并及时报告;会开展谈心活动,协助领导做好个别人员教育疏导和转化工作;会正确处理一般突发性问题,遇到违法犯罪行为能坚决制止,妥善处臵。三是注重单位社会家庭共管。干部经常询问掌握群众现时情况,向其父母定期通报了解思想变化,请地方司法机关和人员开展教育咨询服务和协助管理,实现相互密切沟通,信息实时共享。四是依托网络资源实时疏导。完善网络技术设备,规范群众安全上网,加强网络监控和检查,使群众懂得网上有政治,网上有渗透,网上有敌情,网上有较量,网上有陷阱,网上有圈套的道理,通过开通首长信箱,意见箱以及心理咨询、网上148热线等服务,让群众想法有处讲,难处有人帮,问题有人管。五是发动群众群策群防。安全管理工作光靠干部骨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部人员的自觉参与,只有培养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好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开展群众性的隐患排查活动,才能保证每个角落有人检查,每个环节有人负责,每个时间有人关注,每个人员有人督导。
第四篇:安全金字塔的启示
安全金字塔的启示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的“安全金字塔”法则指出,在1起死亡重伤害事故背后,有29起轻伤害事故,29起轻伤害事故背后,有300起无伤害虚惊事件,以及大量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存在。它们之间的数字比是1:29:300。
“安全金字塔”揭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道理:要预防死亡重伤害事故,必须预防轻伤害事故;预防轻伤害事故,必须预防无伤害虚惊事故;预防无伤害虚惊事故,必须消除日常不安全行为和状态;而要消除日常不安全行为和状态,必须坚定不移地开展反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是安全的大敌。个别职工也许以前也偶尔违章,但却平安无事,便以为这次也不会出事,如此怀着侥幸的心理一次又一次违章。殊料生命不同儿戏,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正是一些被忽视的习惯性违章由量变到质变,最终叠加在一起酿成了灾难性的恶果。血的事实一次又一次证明,十次事故九次是习惯性违章造成的。也就是说,每次习惯性违章,就等于与死亡打了擦边球。比如,一人习惯性违章没戴安全帽,也许上百次都没有发生一意外,但说不定第一百零一次会突遇高空落物,偏了可能是轻伤,准了可能是死亡,而一顶小小的安全帽,却可以保您安全无恙。
有一个关于安全的不等式:100-1≠99,100-1=0。因为1%的错误可能导致100%的失败,任何侥幸心理都可能带来令人悔恨终生的结果。
安全是效益,是财富,是幸福。在实际工作中,只要我们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组织生产,严格执行作业标准,增强安全责任心,克服侥幸心理,做到严、勤、细、实,在做每项工作时都能够多想一点、多看一点、多做一点,多一份责任感,多一份敬业精神,不漏过一个细节,不放过一个疑点,便可以继续保持安全生产的大好局面。
第五篇:安全生产活动的启示
“安全生产月”的启示
6月,是第十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我公司按照“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安排及要求,以“安全责任,重在落实”为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使每一名员工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提高 “安全第一”的思想认识,在各工区开展了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及应急预案演练等活动。
其中,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活动通过组织事故案例学习,研讨制定全面合理的安全重点卡控办法,观看“标准化作业”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来实现。
在认真学习了运管公司《铁道牵引供电事故案例》之后,不禁感叹,事故的发生带给我们的是惨痛的教训,也让我们紧绷思想的弦,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随着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安全第一”这一主题更显重要。
首先,是人身安全。人的生命,有时很坚强,地震后,那些在废墟下被掩埋一百多个小时依旧存活的人们这样告诉我们;人的生命,有时却很脆弱,脆弱得可以瞬间被高电压烧得化为灰烬。对于从事电气相关工作的我们,更应该把人身安全放在首要地位。通过学习,我们看到,因为安全意识薄弱,个人习惯不良,未严格遵守安全工作规程,未执行标准化作业等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屡有发生,特别的,接地线是保障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生命线,装拆接地线的操作是电气操作中危险性较大的操作,确保装拆接地线的正确性是保障人身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安规中对接地线的操作也做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因为在无监护人情况下,自行先拆除地线的接地端,造成感应电流流过身体,触电身亡的事故,让我们无比心痛和惋惜。
其次,是设备安全。“确保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畅通,提供优质高效运管服务”是我们的使命,而设备的安全,则是我们完成使命的基石。通过学习,我们看到了,因为日常巡视检查不到位,造成接触网部件脱落打坏受电弓的事故;因为日常对绝缘子清扫不到位,造成的绝缘子大面积闪络击穿现象;因为检修作业结束后,未按照工完料净的原则,作业场地清理不到位,留下安全隐患的事例。种种事故,不仅为行车带来了不便,设备的损坏,也是公司财产的严重损失。
通过学习事故案例,我们应该把别人的事故当成自己的教训,从中吸取经验,敲响安全的警钟。我们要树立起在作业中“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和不被他人伤害”的理念,随时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安全责任,重在落实”不是一句口号,是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的。
第一,安全工作规程,为确保人身、行车和设备安全对各项工作做了明确规定,认真学习并牢记安规,将每一项细则落实到作业中,是确保安全工作的基础。第二,标准化作业,明确了监护人和操作人各自的职责,要求呼唤应答,手指眼看,要求做到“三准”,“二清”,“一稳”,认真按照标准化作业的要求,执行标准化巡视、检修等,不仅极大地避免了事故的发生,也展现了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风貌。标准化作业的重要性,归根到底还是“安全”。另外,我们需要有一颗高度的责任心,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随时提高安全警惕,对自己的岗位负责,也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安全生产月”,我们在行动,相信所有的启发能够融入我们日后的工作,指引我们向着安全的方向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