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分析与对策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要]本文从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着手,分析了影响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及其背景,同时对这些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和对策,对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施工安全现状对策
一、引言建筑工程施工与其他企业生产相比较,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建筑工程具有产品固定,体积大且生产周期长,生产流动性大,以手工作业和体力劳动为主,露天高处作业多,生产环境恶劣,作业条件差等特点;同时,建筑产品具有多样性,无规则性,建筑物之间在外形、尺寸、高度等立面变化和内部结构上很少有类同性;建筑施工过程中除工序变化大,材料流量大,施工设备、防护设施易损坏等不安全因素外,自然因素、环境因素和作业人员素质也是构成建筑施工不安全性的重要方面;另外,建筑市场环境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因此,改变目前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的状况,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水平,是一项十分繁重的任务,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长期以来,建筑施工企业主要依赖于手工作业和小型机具施工,劳动生产率和机械化程度较低,管理方式落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基本建设规模的扩大,施工技术水平虽有所提高,但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仍困扰着施工企业,威胁着企业职工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长期从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践,对当前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主要因素的具体表现加以梳理,提出相应的对策,供同行们参考。
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不规范的市场环境,阻滞了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建筑市场环境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十分紧密,犹如人的生存环境与人的健康那样密切,许多不规范的市场行为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潜在因素。当前建筑市场中存在的垫资、拖欠工程款、肢解工程和非法挂靠、违法分包等行为,行业管理部门在查处力度上还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些行为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市场监管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不良的市场环境势必影响安全生产管理,主要表现在一些安全生产制度、管理措施难以在施工现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形同虚设,总承包企业与分承包企业(尤其是业主方指定的分包商)在现场管理上缺乏相互配合合作的机制,现场的安全设施往往由于配合合作不协调招至损坏,给安全生产留下隐患和难以预测的后果。2.竞争机制不够完善,无序竞争对安全生产的冲击近几年来,我国的招标投标方式已从无标底投标逐步过渡到合理成本价中标的方式.这无疑是反腐倡廉,与国际接轨的重大举措。但是由于我国的建筑业改革起步较晚,大部分企业是改革开放以后组建发展起来的,还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的意识;而合理成本价目前还缺乏可操作的认定依据,实际操作中往往演变为最低价中标,由此产生恶性竞争愈演愈烈;同时,建设单位(业主)的垫资要求、拖欠工程款、非法肢解工程等不规范行为再给施工企业雪上加霜。企业的平均赢利越来越薄,发展缺乏后劲,安全生产经费和投入难以保证,安全生产工作处于滑坡状态。3.建筑施工企业的体制改革不完善产生的影响因素建筑施工企业的体制改革起始于上20世纪90年代,至目前大部分企业已完成了体制改革,股份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已是建筑市场的主体。体制改革后,由于新旧体制的过渡、利益分配的再调整,思想观念的改变以及改制后制定的一些企业规章制度还需要在实际运行中不断完善,保证安全生产的一些必要条件还有待得到解决,尤其是安全生产的经费投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素质和保证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落实存在的问题较多。企业在推行项目法施工中,重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的思想较为普遍;而项目经理往往以工程进度、施工成本为追求目标,很少考虑完善安全设施、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环境,导致施工现场不安全隐患长期得不到整治,施工人员处于不安全的作业条件下生产,各种伤害事故随时有可能发生。4.作业人员稳定性差、流动性大、生产技能和自我防护意识薄弱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建筑施工现场是这些务工者主要选择场所。由于体制上的不完善和管理上的滞后,大量既没有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又缺乏施工现场安全教育的务工者上岗后,对现场的不安全因素一无所知,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没有足够认识、缺乏规范作业的知识,往往由于其本人的不安全行为给予自己或与其相关作业环境下的其他操作人员带来难以预料的伤害事故。大量安全事故调查分析表明,务工者进场施工不久(有的甚至第二天)就发生安全事故的比率越来越高,这一现象充分说明由于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已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另外,人员的不稳定,流动性大,是造成现场作业人员劳动技能和安全意识始终处于低水平状态的原因之
一.5.管理方式落后,施工设备科技含量不高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由于建筑施工仍处于手工操作为主的状态,缺乏系统的、持续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这种管理模式极容易使安全生产予以忽视,往往以完成生产任务为目标,安全生产的有关法规规章、制度不能真正得到贯彻落实,使生产过程缺乏安全监督检查,安全生产交底和监督检查处于空白状态。科技产品引入施工现场是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和垂直运输设备(主要是井字架)中分别应用了漏电保护装置和防坠装置,使触电死亡事故和井架吊篮坠落事故大幅度下降,特别是触电死亡事故由原来的建筑施工主要事故而退居为偶发事故,这就是科技产品在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但是,施工现场还有大量的设备及防护设施有待更新,有待提高科技含量。防高空坠落设施、设备危险状态预警系统、不安全因素检测设备等方面还有待高科技产品的引入。安全生产工作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提高建筑施工安全,消除事故隐患,降低伤害事故的频率是各级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各施工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不仅涉及到经济问题、技术问题,也涉及到市场环境、企业体制、人员素质等方面因素,因此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
三、对策和措施(1)从整顿建筑市场行为着手,规范工程建设各方的市场行为,对当前市场存在的通病下猛药。首先,从招标投标人口把关,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建设资金的落实,推行工程建设资金第三方担保制度;同时,对施工成本组成有一个可操作性的规定,正确界定合理成本价,避免无序竞争。参照国外或国内其他城市的经验,在建设项目开工前,提取合适比率的工程款作为“开办费”,列为安全生产的专项费用,专款专用,不得作为优惠条件和挪作他用,由现场监理和有关监督部门负责监督。加大建设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追究力度,明确其不良行为在安全事故中的连带责任,抑制目前存在的建设单位要求施工企业垫资、拖欠工程款、肢解工程项目发包等不良行为和不顾科学生产程序,一味追求施工进度的现象。(2)行业管理部门在企业资质审查、考核评比中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硬指标,具有否决权。日常的各类检查中,不仅应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状态,更应该在项目承包制度、经济分配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等深层次问题上查找存在的问题,从源头消除不利安全生产的隐患。同时,在改制、转制过程中应注意企业领导人的短期行为,保证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有长期的规划和投入。(3)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各种途径,完善企业用工制度。针对进城务工人员文化素质低、安全意识差、冒险蛮干、缺乏自我防护意识等现状,采取相对稳定务工队伍,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力度,以法律、政策为依据,制定行业用工规章,多渠道地对务工人员分专业进行培训,实行务工人员上岗证书,改变目前职业介绍的方式,以企业或项目部为培训对象,对进场民工进行分期培训发证,制定具体的培训实施细则。建立劳务基地对稳定企业临时工用工队伍,提高务工人员操作技能、安全生产知识具有积极的作用。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加大用工检查力度和对违反用工规定企业的处罚力度,对促进安全生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大力推广应用促进安全生产的科技产品,提高项目施工的科技含量,对现场使用的一些陈旧、过期设备实行强制性的淘汰。推广应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对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进行总结完善使之成为具有科学管理理论的管理模式,以简报、讲座、现场会等形式加以介绍推广;对安全生产中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组织专题研讨会,提出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真正做到科学技术服务于生产,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四、结束语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课题,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错综复杂,把安全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真正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各级政府、领导、管理员义不容辞的职责,如何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还有许多工作有待我们不断地努力,去探索,去解决.笔者仅以个人的实践和理想提出上述观点,企望能抛砖引玉,为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水平做出努力.
第二篇:浅析路桥施工技术现状与对策分析
浅析路桥施工技术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道路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展,我国路桥建设施工项目逐渐增多,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路桥施工技术还不是很完善,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路桥施工技术水平还有待提升,路桥施工质量还要进行加强管理,本文针对当前我国路桥施工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 路桥施工施工技术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引言:
当前,随着我国对道路工程建设项目投入的加大,路桥施工建设也在逐渐增加,路桥施工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随着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施工人员素质也有待提升,当前的路桥施工技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我国路桥施工技术与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研究路桥施工技术,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施工水平和施工要求,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改造,提升施工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路桥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提升施工的质量。
1路桥地基施工技术分析
首先,在路桥建设之前,我们要对地基进行科学细致的勘察,勘察内容包括建造地点的水文、地质、土壤状况等,并且,要结合路桥的受力特点和结构,进行施工,在保证路桥质量和施工经济性的前提下,合理调整施工技术方式和施工工序安排,确保竣工之后,桥梁不会发生裂缝或是超标的震动。
另外,我们在对地基进行实际的施工和建筑过程中,设计人员一定要再次审核地基的勘测报告,如果有疑问,一定要进行试验和二次的勘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不能马虎,确保地基不会发生大面积的沉降或,导致影响铁路桥梁的质量。
当我们施工地点的土层出现一些软土地基或是其它不符合桥梁称重要求的区域,就需要我们采用人工的加固方式进行施工,经常使用的是旋喷注浆处理技术,把管道注入到土壤中,配合一定比例的注浆原料,加强土层和砂石之间的密实度,并用机械设备进行夯实处理,排除气泡,加强土层的强度,保证工程质量。
当出现特别柔软或是一些特定需要的区域,我们就需要使用桩基础技术进行施工,并采取有效地措施防止结构开裂,并且,我们还可以根据高速铁路地基的实际情况,使用复合地基,提升地基的抗沉降能力,提升其承载力。对路桥砼施工技术分析
在路桥混凝土配置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标准比例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对于混凝土的配置比例,在制作过程中,要加强对调配现场的控制,在配置过程中,对于外加剂的添入时间、添加量、骨料的测量、水量的测定等,都要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一般来说,在路桥施工中,混凝土的水灰比应该控制在0.28至0.32之间,并且这个比例随着强度的增大而减低,通过调整外加剂和水分的配合比例,来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和凝结强度;此外,要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搅拌,保证其原料的更好融合,增强混凝土的物理强度和性能。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对于模板的支护,另一点就是对浇筑的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模板分为钢制模板和木质模板两种,对于预支件的施工浇筑来说,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在模板支护过程中,要做到“严实、密闭、符合应力”,一定要保证模板支护的质量,确保在混凝土泵送过程中,模板不会出现漏浆现象,或是不能出现模板坍塌的严重事故,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保证施工质量。
在具体浇筑过程中,我们要对混凝土的泵送设备进行检测,保证期泵送设备的正常运转,此外,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遵循“稳、满、密”的原则,确保浇筑前,模板内没有杂物,影响浇筑质量。
钢筋和混凝土一起组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作为混凝土的主要支撑骨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因此,钢筋的捆扎结构、捆扎方式、捆扎的密室度,都会影响到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钢筋捆扎,保证施工质量。
混凝土的后期养护室很有必要,也是很重要的,在混凝土刚浇筑完成后,其强度和硬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要求,这时候,我们要做的是进行科学的养护,一般是覆盖油毛毡,防止其受到阳光暴晒或是淋雨,会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使得路桥质量不达标。3 对路桥预应力施工技术分析
一般来说,普通混凝土桥梁结构由于跨度较小、柱网较为密集,不能满足现在多功能的需求,但预应力桥梁可解决上述问题。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自身轻,所用的刚才或是混凝土的量就比较少,能够节省大量的建设成本。
预应力混凝土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在相同的条件和环境下,比普通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小、刚度大、重量较轻、抗裂性能和耐久性能较好,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能很好的控制桥梁的挠度,甚至做到无挠度,节约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五十的钢材和百分之三十至四十的混凝土,尤其是在大跨度的桥梁结构中,更为经济。
首先,我们在预应力施工时,就要进行荷载的设计和计算,预应力荷载应该扣除第一批预应力损失后的有效应力来进行确定,其它的荷载应该根据施工阶段可能的最不利荷载情况来确定,在施工时的支撑条件计算和设计时,应考虑施工方案的具体情况,模板周转情况影响施工阶段的结构分析模型的支撑条件计算和荷载的设计分析。
其次,我们在对预应力板各个面进行多种可能的荷载组合受力分析之后,根据其所产生的弯矩或是挠度,得出具体数据之后,采用混合配筋设置非预应力配筋,提高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延展性和吸收地震能量的能力,有效分散受拉区域的裂缝,改善结构的受力性能。选取合适的荷载效应值和材料的参数,验算抵抗预应力筋失效时连续倒塌所需的非预应力筋用量。对路桥支护施工技术的分析
在路桥的基坑支护中,首先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考虑到路桥支护工程的特点,它具有临时性特点、区域性特点、综合性和时空性强的特点等,我们就要做到“一事一议”,具体分析,设计符合本工程的支护方案,特别对于土层,更要慎重考虑,科学把握,对于“黄土层”、“软土层”、“粘土层”等,要根据土层情况进行设计选择支护方案。在选定了本工程的深基支护方案后,就要进行实际的施工建设,在深基支护的施工中,我们要遵循“逐步跟进、循序渐进、适当距离、科学施工”的原则,就是要求我们在基坑的挖掘中,机械要保持距离,逐步逐层向下开挖,不能盲目追求速度,是的支护施工进度跟不上,导致基坑的错位和位移,与设计标准不符。
对路桥来说,无论深基支护采用何种支护技术,都离不开要进行地下水的清理工作,尤其是对于一些地下水位较低或是基坑深度较深的工程来说,可能工作量更大,但是,一定要把降水工作做好,可以采用先进的降水机械和技术,可以采用垂直排水机进行不间断的降水,保证本区地下水水位不影响基坑的支护施工。
目前我国常用的基坑支护技术都有一些缺点,比如“混凝土构网法”就存在只是进行基坑表面的支护,很难做到维护基坑深层土壤的支护,一旦出现地震等突发情况,很有可能造成支护工程的破坏,影响工程的施工。
因此,对于目前的一些深基支护技术,我们能仅仅只是用一种技术,可以进行多种技术进行合理的结合,比如,在“钢板密封中”,我们就可以采用“外拉锚固定法”进行辅助施
工,使其不但维护了表面边坡,更能维护整体工程的稳定。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提升施工质量水平
对于路桥施工来说,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我们对工程施工技术的方方面面都进行管理,在路桥施工中,从地基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钢筋施工技术、防渗漏施工技术、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等,都要进行严格的施工管理,才能保证路桥施工质量。结束语:本文主要对路桥施工注意的事项进行了分析,对路桥施工技术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和容易出现失误的地方进行了重点的剖析,从路桥施工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到路桥施工需要改善的地方,都进行了分析,只有不断的加强对路桥施工技术的研究,才能提升路桥施工的技术水平,才能建造更高质量的路桥。
参考文献:
刘恒 杨恒《浅析路桥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科学杂志出版社 2007
王晓和 韩泽《对我国路桥施工存在问题的分析》 内蒙古 内蒙古出版社2005
陈柳河 于凤芝 《试论我国路桥施工技术的发展》 吉林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王晓丽 罗星《路桥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分析》 郑州中原出版社 2010
第三篇:采油厂安全生产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
采油厂安全生产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厂从1994年1月设立安全科以来,一直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较好地控制了安全生产考核指标,但仍然存在一些事故隐患,各类事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因此,冷静思考,正确认识我厂目前的安全生产现状,大力推行HSE管理体系,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现状分析
从1999年到2004年11月底,无论是事故次数,还是事故经济损失,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尤其是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率基本上已降为零,这一成绩反映了我厂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进一提高,广大职工珍惜生命,追求健康文明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已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共识,安全生产责任制、教育培训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安全投入和隐患治理的力度逐年加大。同时,在管理方法上已逐步从经验型或事后型管理进入到理性的预防型管理阶段。但是,生产现场不同程度地存在“三违”现象;安全责任制在个别岗位落实不到位;设备实施老化带来的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从客观上说,本质安全度总是与当时的技术水平相关联,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虽然事故不可避免,但预防事故是可以做到的,因此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工程项目“三同时”制度执行力度还不够到位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工程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我们在安全检查中,经常发现因“三同时”制度执行不到位造成的历史遗留性问题,因其特殊性,使得整改此类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整改难度大,需要上级部门的投入和大力支持。
二、安全检查和总结评比未分清
安全检查是查事故隐患,查管理制度是否落实到位等。检查的结果要么是安全的,要么是不安全的,不能说隐患相对较少的,整体工作就是好的,就相当安全了。因为,只要有一个隐患酿成事故,造成的后果不是设备毁坏,就是人员伤亡,或者两者兼有。而安全总结评比是指企业想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可以采用的激励办法。目前各级组织的安全检查,虽然种类较多,但效果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检查者虽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也查出了存在的隐患,但被检查者对查出的问题敷衍塞责,不认真整改,导致事故重复发生;另一方面是个别被检查者善做表面文章,结果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使隐患得不到及时发现,造成了事故发生的必然性。更重要的是,一些被检查者没有正确地理解安全检查的实质与内涵,只是想通过某次安全检查来达到本单位安全管理工作好的座次排名,从而忽略了日常的安全管理。在安全检查前突击自查自改,在部分干部职工中形成了抓安全就是抓检查,重视检查就是重视安全的错误观念。结果造成了部分安全检查的形式主义。
三、安全教育认识不到位,存在两个脱节现象。
安全教育是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提高职工安全操作技术水平的必要手段。职工安全教育的内容广泛,涉及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知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知识,本岗位技术操作规程和规范,岗位事故应急救援和逃生知识,消防知识,岗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在实际安全教育工作中,存在如下问题:
1、安全知识教育与专业技术知识培训脱节。
职工在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中,片面强调专业学习,忽视了专业培训与安全培训的有效融合。未结合本专业特点进行安全教育,认为专业培训只是本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安全培训就应该有“安全”二字,从而造成了安全知识教育与专业技术知识培训脱节。其次,没有合适的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教材,也是两者脱节的客观原因。
三是安全教育培训考核没有良好的激励机制是两者脱节的又一客观原因。相比较而言,技术培训不但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工作能力,而且每两年的技术大赛有丰厚的物质奖励,这促使个人更偏重于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
四是个人主观上不重视。因为安全技术素质的提高不会像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那样,收到明显的实效,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与生产实践结合不紧密,造成学习积极性不高,被动学习,主观上不重视。
2、安全教育培训中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脱节。
在日常安全培训中,只重视理论培训,轻实践培训的现象比较普遍。目前的安全培训绝大部分是安全知识的理论培训,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很少有现场实际操作培训,有的也只是局限在消防演练等方面。因此过多的理论培训对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起不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HSE管理与“三标”管理未有效结合,存在多头管理、重复工作的问题
目前基层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要做的工作繁杂,有安全科下发的“七本台帐”,有企业管理科下发的HSE管理体系和“三标”管理台帐。内容包括HSE会议记录、环保会议记录等二十多种,而且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是大同小异,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反映形式,重复工作量大,致使基层单位疲于应付,存在什么都做,又什么都做不好的现象。对HSE管理和“三标”管理,是将两者结合,或侧重于一方,或是干脆舍弃一方的问题,领导和职工均存在认识不够,思想不统一的问题。
五、直接作业环节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直接作业环节的监督管理中存在问题较多的当属动火作业的监督管理,主要有以下两点:
1、施工队伍职工安全意识差,综合安全素质较低。
施工队伍的作业人员大多是临时工,施工单位对这些作业人员的日常安全教育培训不够,不了解基本的安全常识,经常发生违规操作现象。
2、动火管理中存在对施工单位监管失控的现象
中石化集团公司动火作业管理规定,二级以上的动火作业除了必须办理各种作业票之外,还必须有甲乙双方安全科人员在现场监督,目前安全科负责工业动火人员只有一人,经常出现多处动火,无法分身的状况。因此现场监护工作大多落在基层安全专(兼)职人员身上,施工队往往只有班长在现场,乙方监护人很少在动火现场。由于怕影响生产,因此甲方基层安全监护人很少会因乙方监护人不到位而要求停止动火,而且基层安全监护人全程监护工作疲劳,责任大,责权利不统一,积极性易受损。
六、对“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思想认识上不到位
早在50年代,国家领导人就提出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现在仍有相当一部分职能部门和干部职工理解为第一责任人、主管安全的领导和安全部门管安全,安全工作与己关系不大。至于其它部门和人员只是协助而已。诸如特种设备的检测、安装、审验和人员的操作等管理,均认为是安全部门的事;安全检查查出的问题,在整改时,无论大小和类别,均认为由安全部门来负责,这使安全部门成了即是裁判又是运动员的角色,失去了监管的职责。更有甚者,个别基层单位的领导干部在接受安全检查时,当问及安全情况时,回答是:这些事是安全员负责的,我不清楚。这些同志没有理解管什么事就必须管这件事的安全的精神。这样,“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原则在执行中变成了“工作由我主管,安全由你负责”。
主要对策
安全工作各级各单位都有制度和目标,关键是如何做,做出成果来。针对我厂安全生产工作的现状,我们应该在继承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推行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证明行之有效的HSE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是国际国内石油石化行业一致认同的科学管理模式,是建立企业安全长效机制的必然举措。
一、明确管理职责,加强各级领导的体系基础知识培训,提高思想认识
要加大HSE体系的推进力度,首先必须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局部的调整,组建一支体系推进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骨干力量,负责体系的日常推进工作。各部门、各单位在管理职责的指引下成立以“行政一把手”为组长的认证工作领导小组。其次是改变观念,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HSE意识。除了聘请有关专家举办HSE知识培训班外,还要利用安委会、厂务会、党政联席会、生产经营协调会、调度会等会议宣讲建立体系的目的和意义,讲评体系工作,要求各级领导将体系要求融入日常工作,将“三标”管理与HSE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产生“两张皮”现象。三是加大推行HSE管理体系的投入力度,整改目前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为HSE管理体系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各类改革的竞争竞聘考试考核中引入有关体系知识,使各级管理人员切实体会到体系推进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使各级领导进一步加深对体系工作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的认识。
二、抓好岗位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规范职工行为
要顺利而高效地实施HSE管理体系,最终取决于全体员工能否自觉地接受HSE管理的理念,并且不断地提高相关的理论素质、技术基础和实践经验。对于现场和岗位的HSE管理来说,提高职工相关素质的最直接、最容易付诸实践的做法就是岗位练兵。工艺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预案是前人长期积累起来的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的精华,要通过反复持久的岗位练兵(不只是停留在纸上抄背几道题目的理论练兵,而是要有实际操作、演练和对设备维修保养等的实践练兵),使操作者能够在第一时间迅速高效地采取符合规范的措施或操作,尽量防止事故的发生或减少事故的损失,规范职工在任何状态下的行为模式。使职工在思想上,自觉地使自己的一切行为符合工艺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预案的相关要求。只有全体职工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才干和积极性,HSE体系的推进才会获得真正的收益。
三、加强风险辨识管理,建立有效的安全监控体系
HSE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风险辨识和评价。采油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要实行对风险的可靠控制,首先要让全体职工认识到该行业的风险特点,通过认真的分析、思考,为确定的每一项风险制定切实可靠的控制措施,并具体落实到每个职工身上,形成覆盖全厂的安全监控体系。在从事具体工作过程中对可能存在的任何危险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从而提出降低或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不但要对现在已经在进行的各项生产过程开展风险识别和评价,取得经验,形成制度,而且在今后开展任何新的工作之前,都要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和安全预评价,避免在工程建设项目中老的历史遗留问题还未解决,又产生新的遗留问题。从源头解决设备设施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性。
总之,企业安全工作的好坏,不仅仅是反映在发生事故的多少和严重程度上,而且还反映在全部的作业过程和每一个成员的安全行为中。建立和推行HSE管理体系,就是要加强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性,通过宣传教育和实施安全责任主体考核制度,来约束、规范、考核职工的安全行为。按照HSE管理体系长效和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建立起我厂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四篇:试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试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摘要:建筑业是一个危险性高、安全事故频发的行业,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可控的影响因素。近年来,建筑业的安全管理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但建筑领域伤亡事故多发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本文着重对建筑施工伤亡的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
1.建筑施工现场简述
建筑施工安全性评价把施工现场看作是一个由若干要素组成的系统,而每个要素的变化若存在异常和危险都会引发事故,进而危及整个系统的安全;每个要素存在的异常和危险得到调整和控制,又都会使系统的安全基础得以巩固。从整体上评价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体现了系统论的基本要求,施工安全无小事,凡是涉及建筑施工人员切身安全和利益的事情,再小的安全问题,也要竭尽全力去办。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牢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所以坚持施工安全无小事,就是要坚持把广大建筑施工人员的根本安全和利益,作为建筑主管机构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当前,安全生产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安全生产问题一直困扰着业界人士和广大学者。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重心在施工现场,由于长期以来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以传统的“经验型”的事后管理为主,难以有效地对施工过程的危险源实施较为全面的预控,这也是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应用系统安全管理理论的PDCA模式改进施工现场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势在必行。本文采用了比较研究、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通过对系统安全管理的工作原理及其核心——危险源识别评价的分析,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运行模式的介绍,提出施工现场应用“PDCA”循环模式开展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对PDCA循环模式在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应用上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该模式应用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改进对策。本文同时以工程为研究对象,验证了改进型PDCA安全管理模式在工程施工现场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出了应用模糊评价法预测安全事故的模型和评价方法,为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帮助;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评价的最终目的是预先发现和识别可能导致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以便在事故发生之前采取措施,消除、控制这些因素,防止事故发生。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评价可以定性地对现场开工前的危险因素进行定量的分析,通过预测曲线,很直观地找到施工现场危险的时期和危险的施工部位,为建筑施工的管理者和建筑施工安全监督部门提供最有力的依据。
2.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危险源一般是指一个施工项目整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设备及其位置,也是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上述情况的组合所形成的根源或状态。通过对整个施工现场施工过程的分析,界定出施工现场施工过程中施工区域、施工环境、设备、人员等哪些是危险源,其危险性质、危险程度、存在状况、危险源能量与物质转化为事故的转化
过程规律、转化条件、触发因素是什么。通过有效控制能量和物质的转化,使危险源不至于转化为事故,也就是说事故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危险源之间存在着依存关系,危险源是原因,事故是结果。通过分析原因到结果的途径,揭示其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才能采取恰当的安全对策措施;由于受施工现场局限性的影响,多数施工现场内的办公室、员工休息室、职工宿舍、仓库等建筑相互毗邻,这些建筑大多为临时性,结构简易,且耐火等级多为三、四级。另外,一些职工宿舍与重要仓库和危险品库房相互毗连,甚至临时建筑物相互间隔仅用三合板等易燃材料进行分隔,加之只设置一个安全出口,一旦失火,人员难以疏散,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局面。此外,因施工需要,部分施工现场仍然采用木制等可燃性的脚手架和易燃材料作为安全防护物,特别是装修现场既堆放有大量的可燃性装修材料,又存放有油漆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一旦发生火灾、势必造成猛烈燃烧将迅速蔓延。
3.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对策
安全评价也称危险度评价或者风险评价,施工现场安全评价就是对建筑产品生产活动中,或者施工前的施工现场所存在的风险、隐患和安全措施进行评价。它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提供预测信息,使之进行有的放矢的监督管理,为保证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高层建筑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各单位应成立防火领导小组,成立义务消防队,定期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和消防学习。施工现场应制定一些必要的防火措施和防火安全规章制度,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以使各承包单位和各作业工种有章可循,从而落实防火工作。对于各种防火措施和防火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应加强督促和检查。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应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施工总平面布局审批制度,“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原则,然而无论预防工作如何严密,伤亡事故总是难以从根本上避免。为了避免或减少伤亡事故的损失,从容应付紧急情况,应需要严密的应急计划、完善的应组织、精干的应急队伍、灵活的报警系统和完备的应急救援设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则涵盖了“事故预防、应急处理、抢险救援”这三部分内容。它是施工现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的一项有效的安全措施对策。为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做到文明施工现场管理的要求,在对施工安全隐患进行阐述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3.1完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保证措施。
3.2营造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做到人人讲安全,时刻抓安全,对工人落实三级教育,落实岗前培训达标率100%.3.3业主给足安全文明施工费用,并对施工企业安全文明措施进行检查。
3.4建立健全的承发包体制,杜绝层层转包,忽略安全施工现象。
3.5加强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力度,确保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4.总结
作为建筑施工安全主管机构,主要的责任和义务是确保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康,维护建设行业的安定和健康发展,确保各方面安定发展。建设系统在日常管理中,做到施工安全无小事,才能真正在建筑系统战线上,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也才能用实际行动来体现群众利益无小事;从而使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更规范、更标准、更安全和更文明,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加强法制建设、狠抓基础工作、深化安全整治、强化安全监管,扎扎实实地做好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工作,努力开创我区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局面,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杜晋浩.浅析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和扑救措施[J].中国消防在线,2009-05-08.[2]陈荣法.浅谈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J].考试吧,2010-1-12.
[3]韩伟.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天元电子报,2010-1-14.
第五篇: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
(二○○六年四季度安全例会)
根据会议安排,区安监站就现阶段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作分析报告,内容包括:一是前阶段安全检查的基本情况,二是存在问题分析,三是安全生产新形势和施工作业新特点分析。
一、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我区安全报建新开工项目81个,建筑面积约67万平方米。安全报建率100%,意外伤害保险率100%,创建市级文明工地8个,区级文明工地15个。1-9月,我们组织开展了前三个季度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大检查,共检查施工项目325个/次,出动检查人员256个/次,发出《隐患整改通知书》85份,消除施工安全隐患278条,通报做得差的工地18个,申请暂扣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2家,经济处罚8万元。前三季度,我区建筑施工死亡人数2人,占年计划的50%,我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较为平稳。
二、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
(一)安全隐患的分析
1、安全隐患的分布情况。今年1—9月,我们共发现施工安全隐患278条。
①安全管理缺陷有26条、文明施工15条,占安全隐患总数的14.7%;
②脚手架61条(其中:落地式外脚手架20条、悬挑式脚手架14条、吊篮脚手架15条、整体爬架9条、卸料平台3条),占21.9%;
③基坑支护与模板工程31条(其中:基坑支护8条、模板工
—1— 程23条),占11.1%;
④ “三宝”、“四口” 12条,占4.3%; ⑤施工用电67条,占24.1%;
⑥起重机械48条(其中:龙门架物料提升机19条、施工升降机11条、塔吊18条),占17.2%;
⑦施工机具18条(其中:平刨2条、圆盘电锯1条、手持电动工具2条、钢筋机械2条、电焊机4条、搅拌机5条、气瓶2条),占6.5%。
2、安全隐患的分布特点。安全隐患主要分布在安全管理、脚手架、基坑支护与模板工程、施工用电、起重机械等五个方面,它们约占施工安全隐患总数89%。这些隐患又极易引发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事故、机械(起重)伤害、施工坍塌等“五大伤害”事故。预防和消除这些安全隐患仍然是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
3、安全隐患整改工作体现为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我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些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状况时好时坏,反反复复。一些隐患今天消除了,明天又冒出来了,甚至又产生一些新的隐患。所以,思想上不能麻痹,工作上更不能松懈。
(二)存在问题的分析
1、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一些施工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和要求没能很好地贯彻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不完善,尤其是企业对施工现场监督检查不力。企业安检人员对质安技术标准规范掌握理解不够,对工地安全检查流于形式,不能及时发现或消除安全隐患。
—2— 监理单位对履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理职责认识不到位,观念没有转变。不认真履行安全责任,不按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认真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如:一个脚手架施工方案,施工单位编制的立杆间距为800m,而监理单位项目总监未发现,大笔一挥,同意按此方案施工。一个项目施工单位报送监理单位审批表为“起重机械的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监理单位看都不看埋头就签了字。结果一翻看里面的内容,全是与起重机械毫不相干的内容。这样工作态度,这样履行法律法规赋予我们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能不出事吗?出了事我们的监理单位能没有责任吗?还有一些工程项目上安全隐患一大堆,查他们监理日志中的安全记录,全部是“无隐患”,“天下太平”。部分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对规范标准掌握不够,不能发现问题。有些发现了问题,不按规定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也不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对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也不向建设单位或者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监理单位这种严重失职带有很大的普遍性。
2、部分建设工程存在监管盲区。一些重点工程和市政、移民项目,由于工期紧、任务重,建设单位往往以此为由,采取“先上车,后买票”的方式,在工程建设中逐步完善建设手续,个别工程直至完工才完善建设手续。这种情况,造成监管盲区,游离于安全监管之外,安全隐患尤为突出。
3、安全技术规范在施工中得不到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方面的强制性标准规范较多。一些施工项目,将安全技术规范搁在一边,仍按经验施工。如《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规定:人工挖孔桩施工,每日开工前必须检测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并应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桩孔开挖深度超过10m时,应有专门向井下送风
—3— 的设备。今年1月14日,新世纪建司在承建锦天〃滨江名都2#楼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工挖孔桩施工由于不按技术规范严格操作,对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估计不充分,没有计算需向井下送风时间和送风量,同时检测不到位。工人下井出现问题后,上面工人的安全意识淡薄,冒然下井救人,反而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4、有章不循,冒险蛮干。有些工程项目对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也进行了审批通过,但在施工中有章不循,我行我素,形成“写”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有些工程项目对分部(分项)工程既不编写施工方案,也不做技术交底,冒险蛮干。施工安全专项方案编制针对性、操作性较差。
5、以包代管,安全管理薄弱。一些工程项目都是低价中标,转包和挂靠现象较严重,有的中标企业虽然成立了项目班子,但只管协调、收费和整理资料以便交工使用,施工由分包单位自行组织。分包单位为了抢工期,为了节约资金,一切从简,工程项目即使有施工组织设计也只是为投标而编制的,不用于指导施工的。至于其他的安全管理制度,如三级教育、安全交底、班前活动、安全检查、防护用品、安全措施等能免则免,不能免的也只是走走形式,安全管理极为薄弱。
6、一线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较差。当前,很多工程项目不论是具有多高资质等级的施工企业中标,基本是由在劳务市场上招聘来的民工施工。很多民工没有经过统一的安全培训,就连入场的三级教育也往往是走形式。他们不熟悉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不了解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缺乏安全知识、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不能辨别危害和危险,有的民工第一天来上班,第二天甚至是当天就发生了死亡事故。一些操作人员技能差,脚手架的搭设不规范,施工用电设置不符合要求,起重机械的操作与指挥不按规定—4— 执行,屡次指出,屡次不能彻底改正,留下安全隐患,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安全生产新形势新特点的分析
1、新形势。按照建设部《关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质[2005]232号)文件要求,重庆市建委规定,我区属于A类地区,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按照《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03)及有关规定进行评定。到2007年底,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要全部达到“基本合格”,一级企业的“合格”率应达到80%以上;二级企业的“合格”率应达到55%以上;三级企业及其他施工企业的“合格”率应达到45%以上。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现场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及有关规定进行评定。到2007年底,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现场要全部达到“合格”,一级企业施工现场的“优良”率应达到60%;二级企业施工现场的“优良”率应达到40%;三级企业及其他各类企业施工现场的“优良”率应达到20%。到2010年,企业和施工现场安全工作要全部达标,这是我们“十一五”期间工作的主要任务。
2、新特点。当前,随着我区城市建设步伐的加速,小区成片地开发,大型的市政桥梁、隧道的开工建设,这些项目体量大、楼层高、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施工工艺较为复杂,呈现出我区工程建设项目的新特点。
3、新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为促进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适应工程建设项目的新特点,亟待需要我们积极采用新设备、新设施来辅助施工,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科技含量,减少和杜绝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今年下半年,我区一些项目施工现场呈现出一些新亮点,如:中核中原建设公司承建的涪陵中心医院外科大楼工程项目,采用了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和安装了施工升降机(人货
—5— 两用)。中建七局承建的锦天〃滨江名都工程也安装了施工升降机(人货两用),脚手架采用了XHP-01型导轨式爬架,施工安全软件PKPM在我区多个工程安全专项方案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远程频监控系统是一种防范能力较强的综合系统,它凭直观、方便、快捷、信息内容丰富而受到人们的欢迎,并得到有效应用。建设部建质安[2005]54号文“关于转发《青岛市建筑施工现场推广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的函”中指出:“要大力推广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系统,新建工程建筑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的施工现场都要配备摄像监控,对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现场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施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1)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原理:通过ADSL或宽带接入互联网,在建筑工地重要位置安装摄像头,摄像头采集的信号通过视频服务器连接到宽带路由器上或连接到交换机上,在工地监控室的电脑上安装监控软件,打开监控电脑,工地监控人员即可进行工地多画面监视。异地相关部门的监控人员也可通过互联网电脑屏幕随时观察到工地的动态,进行过程跟踪监控。如果该监控系统软件中设计有语音功能,还可以实现远程对话。
(2)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 ①工地现场前端摄像头监控点的布置
对摄像头布置的位置及数量多少,应视各工地具体情况如建筑场地大小、地形及地貌的复杂情况、建筑高低层的分布情况、建筑物的重要等级情况等考虑,对一般工地而言,装3-6个摄像头即可满足要求,摄像头一般布置在如下部位:大门及围墙、场内重要场所、工地至高点等。
②应用效果
目前,建筑工地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已在试点的成功基础上开始—6— 推广使用,一些省市已取得很好的实践经验,并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实践表明,该系统的应用,加强施工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能及时发现问题,规范进行施工作业;对企业总部及相关的监督管理等部门而言,即使他们单位在异地,也可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在第一时间及时掌握并监控现场的施工动态信息。总之,该系统的应用,加强了建筑工地的安全监管、监督的力度,降低了生产事故的发生频率,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科技管理水平。
◆ 施工升降机又称附壁式升降机,是种垂直井架(立柱)导轨式外用笼式电梯。升降机的构造原理将运载梯笼和平衡重之间,用钢丝绳悬挂在立柱顶端的定滑轮上,立柱与建筑结构进行刚性连接。梯笼内以电力驱动齿轮凭籍立柱上固定齿条的反作用力,梯笼沿立柱导轨作垂直运动。施工升降机由于结构坚固、拆装方便、不用另设机房,应用较广泛。主要用于工业、民用高层建筑的施工、桥梁、矿井、水塔的高层物料和人员的垂直运输。施工升降机(人货两用)用于民用高层建筑的施工时,可用施工升降机运送材料,可以减少或不卸缺料平台,由此降低或杜绝因缺料平台垮塌或倾覆造成的生产安全事故。同时,它也供人员上下,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方便项目人员对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 导轨式爬架是一种用于高层建筑外脚手架施工的成套施工设备,它改变了传统外脚手架搭设到顶的施工习惯,仅用3-5层脚手架,利用爬升机构实现整体或分片升降。它由爬升机构、动力控制系统、安全承力系统、安全防坠装量、荷载预警系统、竖向主框架、水平支承框架及架体组成。导轨式爬架节约材料、节省投入、减少垂直运输设备的用量及用工量、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工人在高空搭设、拆除外脚手架时的危险性。如按常规进行3-5层的钢管
—7— 脚手架翻架,大约需要工人10来人、各用7个工作日的时间来完成,而使用导轨式爬架仅需要几个小时就完成,且操作方便、安全,大大缩短了用工量、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工人的安全也得到了最大的保障。
◆ PKPM施工安全软件。PKPM软件获国家级科技奖项,在建设行业广泛应用。其中,施工安全设施计算系列有:建筑施工安全计算软件(含各类脚手架、模板工程、塔吊基础工程、临时设施工程、结构吊装工程等)、临时用电软件、施工专项方案软件等。PKPM施工安全软件以相关施工及结构规范为依据,提供大量的计算参数用表,供用户参考,计算方便准确,计算书详细,突出解决施工中的难点、重点问题,简化施工计算,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今年上半年,涪陵世纪滨江项目,由于工期紧、任务重,施工方在主体断水外墙装饰施工中,采用塔设落地式外脚手架(双排,50余米高)进行施工作业,其方案自行编制后,经施工、监理方以及相应专家进行论证认为可行,后经我站用PKPM软件进行验收,不符合要求,进行了多次修改,最后完善了该方案,最终顺利完成了施工任务,保证了施工安全。PKPM软件在乌江二桥、长江三桥、翔正丽都P栋高切坡等项目安全施工专项方案上也多次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同志们,目前离年底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根据建设行业的特点,在这段时间里建设任务非常繁重,希望各企业会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加大检查力度,确保在后两个月里不发生四级及以上的安全事故,不突破区政府年初下达的安全控制指标,圆满完成全年安全工作任务。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