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南靖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2 04:3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漳州市南靖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漳州市南靖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第一篇:漳州市南靖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漳州市南靖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2011 ~ 2015)

前言

安全生产作为尊重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的最直接体现,是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日益成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着力加强的一项紧迫任务。

当前,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企业本质安全程度、从业人员素质、政府管理体制与机制、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县安全生产水平相对较低,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深层次、历史性的体制障碍仍未破除,法规标准、科技服务、应急救援等支撑体系尚不健全,监察执法能力有待提升,安全文化环境还需改善。全县生产安全事故正处于 “多发”阶段,安全生产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根本性好转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和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极为重要的时期。搞好安全生产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健康运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因此,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客观剖析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对“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总体工作做出科学规划和部署。

规划期为2011---2015年

南靖县 “十二五” 安全生产专项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结合实际,特制定我县“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县政府的总体战略,坚持安全发展,创新体制机制,严格安全准入,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安全生产有可靠保障的基础上;坚持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推进安全标准化,提高风险防控水平,提升公共安全素质,保障全民职业安全健康权益;坚持综合治理,加强监管执法,强化责任落实,杜绝重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有效减少事故总量,切实改善作业场所环境条件,促进全县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

(二)总体目标:到2015年,事故风险防控水平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执法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和事故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共安全素质进一步提高,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改善,事故总量进一步下降,职业危害得到有效治理,安全生产总体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1、相对控制指标:以2010年实际数为基数,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0%以上,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15%以上,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下降10%以上,不发生较大以上事故。

2、生产经营性事故控制指标: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生产经营性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内。

3、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5%以上,较大事故起数下降5%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突出重点行业领域,深化专项治理,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建筑、特种设备、中小学校、电力、农机等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重点部位的专项整治。坚持开展专项治理,减少交通事故。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危险化学品: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部门协调机制,落实监管责任,强化危险化学品各环节的安全监管。积极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安全审查制度。提高化工园区的科学布局及区域安全水平。建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及运输过程实时监控系统,建立各级危险化学品储运过程动态监控平台及网络系统,实现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跨区域动态监控。对在动火、动土、进入受限空间、高处作业、临时用电等检维修作业过程中办理危险作业审批手续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新改扩建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落实情况;杜绝企业“三违”行为的发生。

非煤矿山:加大对非法、违法开采活动的打击力度。加快对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和尾矿库的监控平台建设。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步伐,不断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开展工程地质灾害和重大安全隐患防治的关键性技术研究。加强安全监管的专业技术力量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通过联合、重组等多种形式,推动非煤矿山走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生产的道路,争取在十二五期间非煤矿山数量只减不增。逐步建立全县非煤矿山的安全监控体系。

道路(水上)交通:坚持预防为主,注重阶段性工作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全面推行道路交通社会化管理的新机制。认真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对责任不落实,工作失职,造成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加大危险路段和事故多发点段的排查、治理工作的力度,从治本入手,落实措施,明确责任,使通车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加强全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加大对各种道路交通违章行为的查处力度,重点取缔无证驾驶、违章装载、超速行驶等严重违章行为,做到不失控,不漏管,维护正常的行车秩序。开展桥梁隐患排查治理及渡口渡船等专项整治,加大安全检查监督的力度,坚决取缔“三无”船舶,严厉打击无证无照船舶和农用船、渔船等非法载客行为的情况。

建筑施工: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强化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监管,建立建设系统重大质量和安全事故快报系统,健全并完善建筑施工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及机制。突出高处坠落、机电伤害和施工坍塌等多发事故的预防工作,完善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事故防范监督体系。落实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及设计、监理方面的安全责任,加强城乡建筑安全监管,防止建筑施工事故的发生。

消防安全:编制实施城乡消防安全规划,加强公共消防安全基础设施、消防安全装备和消防安全力量建设。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强化对建筑消防和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监督,完善重大火灾隐患政府挂牌督办制度。加强农村和社区消防安全工作,及时预防、发现和消除影响公共消防安全的问题。建立社会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建立健全消防中介技术服务组织和消防职业资格制度,积极推进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建立消防与保险良性互动机制。

旅游安全:落实旅游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旅行社管理和从业人员培训教育,严禁无证上岗;加强重点旅游景点、景区的场所、设施、设备、区内交通安全检查和防护,建立并落实旅游安全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抓好旅游客运、旅游饭店安全管理,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关旅游企事业单位应加强旅游安全知识宣传,提高游客自我保护意识,确保旅游安全。

烟花爆竹:加强烟花爆竹零售经营市场的管理,严把烟花爆竹经营许可关,加强对零售店的专柜设置和消防设施配备情况的检查,禁止店外经营和设置流动摊点********爆竹;加大对超量储存和超能力、超定员、超药量违规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整顿规范烟花爆竹经营单位,坚决取缔烟花爆竹家庭作坊和非法生产场点,依法查处非法经营烟花爆竹活动。

特种设备:建立特种设备动态安全监管体系,构建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评价体系。严把特种设

备安全准入关。继续开展气瓶、压力管道、电站锅炉、危险化学品承压罐车、起重机械以及取缔土锅炉、简易电梯等特种设备的专项整治。提升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检测能力。

(二)加强制度建设,注重规制实效全面建立和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提高重点行业的安全标准,严格安全许可。完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全面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推进商业保险与工伤保险有机结合,建立全县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建立社会第三方组织参与企业安全管理的市场机制。建立健全事故和隐患举报、重大危险源公示等社会监督机制。建立企业风险等级评定标准和基于企业风险等级的分级监察机制。制订企业安全生产诚信管理制度和诚信等级评估标准,建成诚信评估体系和诚信数据库,形成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信息采集、发布和失信惩罚的安全信用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综合协调、激励约束、联合执法、信息共享、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推动制度的设计、实施、评估、改进等过程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将安全生产管理所需人才、资金、装备重点向基层倾斜。加大基层执法力度。全面落实基层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加强对参与安全生产的各级各类人员进行长期化、专业化、制度化培训,提升基层安全执法和依法管理安全生产的能力。重视安全生产理论和管理方法研究。加强事故信息采集和统计分析工作。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健全县乡两级监管机构和以社区、村组为基础的监控网络。推动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向社区和工业集中区纵深发展。

(四)重视职业危害监管与防治,创造安全健康作业环境理顺职业安全健康监管体制,建立健全各级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完善部门协作机制。健全职业安全健康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与控制,积极开展职业病防治与康复工作。严格实施职业危害申报制度、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督检查制度和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管理制度,并建立职业危害举报制度,加大职业危害监察执法和事故查处力度。广泛开展职业健康宣传教育,提高作业人员防范意识。

(五)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提升事故预防、应急和处置能力加强应急管理法制、监测预警系统、应急预案体系、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应急救援队伍、物资保障能力、紧急运输保障能力、科技支撑体系、培训与演练体系、恢复重建能力等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协同反应机制,实现生产安全事故协同监管与应急救援的多方联动。

(六)推进“科技兴安”,提升技术支撑能力继续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强化科技进步对安全生产的促进和保障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安全科学技术支撑体系。推动劳动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装备、检测检验设备、安全宣传标识等安全产业发展。注重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提升政府监管装备的科技含量,为执法提供可靠依据。加强信息化建设,重点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安全生产监管领域的应用,实现监管方式“变检查为监控”的根本性转变。

(七)创新监管模式,提升监察执法能力坚持监管与服务相结合,在监管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提升监管。研究制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与职业危害风险等级评估标准,开展企业风险等级评价。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监管机制,将大量基础性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交由企业和中介组织负责,实现社会化管理与政府监管相结合,优化政府监管资源配置,提升监察执法效率。

(八)全面开展标准化建设,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的研究工作,建立健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加快安全生产标准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达标情况的督促检查力度。在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逐步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九)健全教育培训体系,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与安全意识逐步建立健全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企业教育和社会宣传教育等全方位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体系,积极推进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把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纳入全民普法计划范围,把普及安全知识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大纲。继续加强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岗前、岗上教育培训;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安全

培训,培养一批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岗位上的专业人才;加强安全生产监察执法队伍培训,提升专业执法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安全发展放在第一要务的首要位置,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强有力的安全生产工作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机制,落实安全生产工作 “一岗双责”,保障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人员、装备、经费等到位,及时解决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要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把安全生产摆在重要的位置,把安全生产专项规划、有关指标分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及投资计划,统筹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建立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

(二)营造氛围,积极倡导先进安全文化

加强舆论阵地建设,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充分挖掘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的潜力和作用,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重大举措,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等方面宣传,积极开展 “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素质,弘扬安全生产工作的先进典型和经验。提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力度和广度,倡导社会化、全员化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氛围,形成从学校到企业,从学习到就业,从家庭到社会的全过程、一体化的终身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

(三)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法治秩序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福建省安全生产条例》为依据,加快建设项目“三同时”、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应急救援、事故调查处理、科技咨询与中介服务机构管理等方面配套地方性规章和制度的建设,逐步形成以法律法规为主线,相关地方性规章和制度为支撑,系列规范性文件为配套的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体系。

坚持依法行政,廉洁从政,规范执法行为,坚持“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理念,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果,依法惩处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为。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的联合执法工作机制,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等影响安全生产的行为,严格执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把安全生产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四)持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拓宽安全生产投入渠道,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及社会多元化的安全生产投入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逐步增加安全生产专项经费的投入,切实保障安全生产工作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吸引和引导各种社会资金参与安全生产设备更新改造和技术创新,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企业实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完善落实工伤保险制度,积极稳妥推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制订和完善促进企业安全投入的信贷、赔付、保险等政策。

(五)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实行安全生产属地管理。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把安全生产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建筑、旅游、特种设备、消防等有关行业与领域主管部门应将安全生产纳入本行业发展规划,指导本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对本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对重大安全隐患治理实行逐级挂牌督办、公告制度。

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督促企业建立和配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机制的运行主体得到落实。逐步改善中小企业的劳动保护、职业健康状况。保证安全投入,推广适用技术,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严格考核各镇(区)、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完成年度生产安全事故控制指标情况,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度、“一票否决”制度和企业安全生产信用挂钩联动制度、事故企业负责人职业资格否决制度。加大对打击非法违法生产不力的镇(区)和有关县直部门的责任追究力度。

(六)加强社会监督与舆论监督

建立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加强工会组织、新闻媒体、社团组织以及社区基层组织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组织和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作用。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安全生产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借助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大众媒体,对忽视安全生产、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典型事例予以曝光。

第二篇:漳州市十二五规划

漳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出台

2011-07-11 17:27来源:闽南日报我来说两句

●努力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年增长12%

●安排41个现代农业重点建设项目

●突出农业发展四大主攻重点

本报讯(记者 曾庆贤)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漳州市 “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近日正式出台。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努力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平均年增幅4%,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年增长12%。

规划突出项目带动工作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安排了包括产业化、市场流通、对台农业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项目等41个现代农业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包括21个新建项目和20个续建(扩建)项目,总投资额达192亿元。根据我市实际,专项规划突出了农业发展主攻重点。一是提升八大特色农业产业,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到2015年,全市水产业、水果、蔬菜、畜禽、茶叶、食用菌、花卉、林竹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二是发展食品工业。基于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并借“中国罐头之都”之势加快打造“中国食品名城”。三是推进农业产业化。争取到2015年,在产业集群化方面,打造七个全国“特色农业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基地;在资本市场方面,推动3家农业龙头企业上市;在规模化经营方面,培育10家年产值超10亿元以上、100家超亿元,具有明显区域带动作用、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纵向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发展一批农民专业社。四是深化漳台两岸农业合作。争取和推动中央惠台农业政策在漳州“先行先试”,力争在农产品进口通关、台资农业企业贷款、实验区项目资金扶持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加强漳台农业在产业、项目、市场、科技、教育的全面对接,努力把漳州建成台湾农民创业基地、台湾农业外移基地、台湾农业良种引进消化示范基地和对台农业科技经贸交流合作基地,建成两岸现代农业合作交流的先行区。

此外,“十二五”期间,我市还将进一步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业,发展会展、休闲观光业和生物农业为主的新兴产业,更加注重一、二、三产业的有机协调,更加有力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更加自觉促进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漳州“十二五”规划明确发展布局:一核两湾四区

2011-04-28 14:38来源:东南网我来说两句

区域协调:推进“一核两湾四区”发展

突出空间布局理念,推进“一核两湾四区”重点区域加快发展,同时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分为重点开发、适度开发、禁止开发三种区域分类管理,突出加快开发厦门湾南岸、东山湾,集中打造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南太武滨海新区、漳州台商投资区和九龙生态经济区。

同时推进县域联动发展,推进以厦漳同城化为重点的区域协作,共同建设厦门国际航运枢纽港、厦门湾对台产业集中区为目标,建成厦漳第二海上通道、厦漳城际快速干道,开工建设厦漳城际轨道,同时加强厦漳泉龙城市联盟、闽西南五市等的协作。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业向农村覆盖。生态名市:建设水仙花主题文化公园

打造宜居、生态、森林城市,加强淡水、土地、海域和岸线、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推进“森林漳州”建设。实行生态功能区划管理,加强“荔枝海”和水仙花原产地生态保护,以3000亩水仙花保护耕地为基础,规划建设水仙花主题文化公园,推进水仙花品种和核心产地的保护与开发,整合九湖万亩荔枝海,保护天宝连片香蕉园,保持“花果之乡”特色。

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

总目标:2015年生产总值超3000亿

“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000亿元,力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东部地区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到2015年总量达400亿元以上,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前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

实现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同步增长12%,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3854元和32572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总人口控制在504万人以内。

产业发展: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均超千亿

“十二五”期间要围绕建设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培育壮大石油化工、特殊钢铁、装备制造、食品工业四大主导产业,将四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到2015年,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均超过1000亿元。

培育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

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信息服务业和创意产业等知识性服务业,围绕世遗土楼、滨海火山、东山岛等打造国际知名生态与文化旅游目的地。

加快现代农业现代化进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致力打造“中国食品名城”。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加快发展石油化工、游艇船舶等临港产业,培育龙海、漳浦、云霄、东山、诏安五个海洋经济强县(市),到2015年生产总值占到43.3%,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第三篇:安全生产“十二五”期间规划

安全生产“十二五”期间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管理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总方针,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本质化管理。

二、总体目标

到十二五末,逐步形成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技术支撑化,完善有效的安全生产监督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使轧钢部实现生产安全重伤、死亡事故为“零”,年轻伤事故控制在千分之一,杜绝火灾等重大事故的发生。

三、工作计划

1、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围绕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河北省安全管理条例》以及《轧钢安全规程》和《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等相关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全面启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合规性。加强法制宣传,督促工段建立遵法守法的约束机制,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法制观念。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2、完善有效的安全生产监督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管理重心工作,实施一级对一级负责和问责制管理机制,逐级形成岗位保班组,班组保工段,工段保实业部;部长向安全专业管理人员和工段长问责,工段长向班组长问责,班组长向岗位职工问责的安全管理思路,不断创新安全生产思路方式和手段,来提高各级安全生产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3、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建设。充分利用每周一题,一题一考,加强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的安全培训。重点围绕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实业部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目标,积极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创新。搞好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努力营造全员关注安全的氛围。

4、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按照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管理制度,规范班组、工段、实业部三级监控检查管理程序,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帐,严格落实各级隐患排查职责。建立隐患报告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岗位职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与治理,及时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第四篇:城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城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时期,也是实现国务院确定“到2020年底,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好转”目标的关健时期。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依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淮政发[2004]113号),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和依据

(一)“十一五”期间**市安全生产简要回顾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为老百姓管好“生命簿”和“财产簿”作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以实施《安全生产法》为主线,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强化安全监督管理。“十一五”期间,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基本平稳。

1、主要控制指标完成较好

据统计,2006——2009年期间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5387起,死亡1334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呈逐年下降趋势,每年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均未突破省安委会下达我市控制指标。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由05年的0.7885下降到09年的0.2638,下降幅度66.5%;工矿商贸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由05年的0.412下降到09年的0.401,下降幅度2.7%;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由05年的下降到09年的,下降幅度%;“十一五”期间10万人口火灾死亡率保持在左右。

2005年-2010年**市各类安全事故统计

2、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全市加大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在《**日报》设立安全专版,传播安全生产知识,建立安监网站,发布安全生产信息,编印《市民安全常识手册》,免费发放广大市民群众,开展了“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安全文化示范社区创建等活动,提高了各级政府和企业、公众的安全意识,安全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3、安全监管方式不断创新

一是建立和推行“1+3”安全监控体系,积极构筑“群防、群控、群治”网络;二是出**全生产指导员制度,推进安全生产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三是深化“安保互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障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推进安全生产与保险业良性互动;四是建立“人盯厂(场)”制度,强化危化品企业和公众聚焦场所安全监管;五是实施专家服务企业制度,加强企业安全技术支撑力量。

4、应急救援基础建设明显增强

近年来,我市共投入资金1100余万元,先后新购置5辆抢险救援车、一辆通信指挥车和各类抢险器材,另外,江苏省内河水上搜救分中心**湖基地、**市水上搜救中心2009年底投入使用;**灭火救援应急中心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已完工,二期工程正在实施等,强化了应急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全市安全生产综合应急能力。

但是,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主要存在五个方面问题:

一是安全生产事故总量依然偏大,重点领域的问题不容忽视。近年来,由于指标控制、指标基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安全生产工作两项主要指标控降的压力日益增大,降幅也在逐年缩小。这既反映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也反映我市事故总量居高不下,特别是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事故发生率依然偏高。

二是安全生产基础不够扎实,历史欠账太多。规划配套设施不完善,有的建设项目安评工作不到位,“三同时”(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制度落实不到位。

三是全社会的安全意识还不强。政府层面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问题。少数地方仍然存在重经济轻安全的现象,抓安全生产往往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中,强调得多,落实得少。企业层面存在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安全的问题。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因地位、条件、机制、经费等限制,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大部分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能差,“三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现象突出,安全生产从业人员的素质与安全发展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反差。广大群众安全意识不高,全社会安全法制观念不强,大多数民众不懂安全常识,自我防范能力较差。

四是安全生产投入不足。政府和企业在安全生产上的投入均显不足。政府层面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安全监管设施、设备明显不足,欠帐太多;企业安全投入太少,管理水平落后,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安全培训不足。虽然排查治理了大量安全隐患,但仍然存在事故隐患常查常有现象,一些重大隐患的治理还不到位,缺乏足够的科学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保障,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物资器材配备不足等。

五是安全监管力量不足,难以监管到位。全市各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人员配备不足,尤其是乡镇(街道)安全监管机构不健全,专职人员配备难以到位。据统计,我市共有企业39109户,其中私营企业30422户,外资企业1080户;个体工商户154944户。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各类类经济和创业点不断涌现,安全生产监管还存在不少盲区盲点、监管力量不足、方式不适应的矛盾日益显现。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突破3000美元,步入了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和国际化提升互动并进的快车道,“十二五”期间正处于蓄势腾飞的关键时期,但与之相伴的则是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我市是苏北重要交通枢纽,公路里程超过1万公里,5条高速公路途经我市,每天进入我市辖区高速公路车辆达到7万余辆,其中危化品运输车辆达2千余辆,同时我市处于南北车辆驾驶人员疲劳区,每年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都分别占全市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的70%和90%以上。

截止目前,全市有化学工园区2个,化工集中区3个,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86户、经营单位1405家,储存企业5家,运输企业28家。特别是地处我市西南面的化工区,是目前化学反应压力最高、化学物质毒性最大(许多物质属剧毒品)、易燃易爆常年储存量最多的化工区域,而且已经和主城区连为一体,又紧邻重要水源地,严重威胁到城市安全,但受历史、现实诸多原因限制,搬迁难度很大,安监部门面临不小的监管压力。此外,我市现有人员密集场所3590处

第五篇: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本规划依据《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建设目标和内容,并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确定的指导方针编制。在全面分析全国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应急管理和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领域)及冶金等工贸行业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以及加强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对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旨在实现安全生产领域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和共享,为政府创新安全监管监察方式、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供科学有效的保障手段,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本规划是《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配套的专项规划,是“十二五”时期我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和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重要依据。

一、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一)“十一五”时期工作成效。

“十一五”期间,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切实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进一步完善基于互联网的外网平台和涉密网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金安”工程)一期、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等一批重大政

务信息化工程,初步形成了基于政务外网的专网平台及其数据库(简称“三网”,如图1所示),为安全监管监察、应急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技术保障。

图1 安全生产信息化服务体系

同时,引导和推动了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企业实施了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管理、应急避险和隐患排查治理等一批安全生产信息化工程,不同程度地提升了企业防范事故和安全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及部分地方安全监管监察机构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进一步加强了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能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应用和服务等工作开始步入了规范发展的轨道,信息化为政府实施安全监管监察以及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主要成效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实施了“金安”工程一期项目,初步形成了支撑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开展安全生产基础业务的资源专网及其应用系统。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和多种网络资源建成了覆盖全国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全部省级安全监管机构和大部分市(地)、县级安全监管机构的互联互通的广域网络,实现了各级

安全监管监察机构间数据、语音和视频信息的传输和处理。初步建成了面向安全监管监察及行政执法、调度与统计和矿山应急救援等业务信息系统,建立了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情况、事故和执法统计等基础业务数据库,建成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非涉密业务办公、网络舆情分析和电子公文传输等系统,为日常行政办公、安全监管监察和事故应急管理等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数据支撑,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信息化对安全监管监察和行政执法的保障能力。

2.依托互联网推进安全生产政务公开和网上为民服务,进一步提高了面向社会公众和企业的服务水平。全国省级以上安全监管监察机构、80%的市(地)级和50%的县级机构基于互联网络建成了政府网站门户系统,及时发布安全生产政务、政策法规、事故调查处理、为民服务等信息,开展了安全生产信息查询、政府信息公开、安全生产建言献策等公共服务,一些地方安全监管机构开通了“12350”安全生产举报投诉特服系统,进一步加强了面向社会公众和企业的信息服务。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建设了安全生产网络舆情分析系统,为政府部门及时掌握安全生产舆情民意,正确引导安全生产舆论和科学决策提供了信息支撑。

3.加强了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涉密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得到进一步提升。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按照涉密信息安全保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涉密计算机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分级管理和保护工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扩容和升级了机关内部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了机关涉密网办公系统的功能,通过了国

家保密局组织的安全保密检查和测评,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机关提供了安全的业务信息处理环境。

4.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作为“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信息化的重点工程得到立项并实施。各地区积极开展了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北京、河北、辽宁、福建、江西、山东、湖北、广东、广西、云南等省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各市(地)及部分县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工作也取得了进展,大连、青岛、南京、沈阳、南昌、南宁、威海、秦皇岛以及北京市房山区等城市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安全生产应急资源数据库逐步扩充完善。全国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技术保障。

5.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国有重点煤矿全部安装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和井下通信联络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以及其他应急避险系统正在全面建设;大型危险化学品企业建设了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危化品车辆运输监控系统等;化工园区建设了安全管理与应急救援信息系统;非煤矿山企业建设了尾矿库安全监测系统;烟花爆竹企业建设了礼花弹流向管理系统。高危行业(领域)企业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等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管理和事故风险防控能力。

6.安全生产信息系统运维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各级安全

监管监察机构通过加强信息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完善了信息系统运行环境和安全保障系统,初步建立了运维保障制度。通过“金安”工程一期项目的实施,建成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网控中心、数据中心、培训中心和远程数据备份中心,以及供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使用的综合运维管理平台,提高了信息系统的整体运维保障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还不能满足安全生产工作的现实需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信息基础设施仍不完善。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的全国安全生产专网还没有完全覆盖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信息网络、信息安全、运行环境等信息基础设施和设备尚不能全面保障日益增加的应用需求。

2.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难以发挥整体效用。安全生产信息化状况在各地区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各类型企业之间差异较大,中西部地区、基层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和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和企业基础信息难以有效采集。安全生产信息资源尚未进行全面规划,更难以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企业与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之间尚未建立信息互联互通的传输通道,无法实现安全生产信息的交换与共享。信息化在加强政府安全监管监察、应急管理和企业事故预防等方面的整体保障作用不明显。

3.信息化尚未深度融入安全生产的核心业务。信息化驱动安全生产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力度不够,信息化和工业化

融合促进安全生产的工作进展缓慢。信息技术尚未全方位融入安全生产的核心业务,安全生产的业务流与信息流尚未达到深度融合与有机关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的成效。

4.安全生产信息化标准体系仍未建立。安全生产信息技术标准严重滞后,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项目由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自行组织实施,缺少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缺少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分类不同、库表结构和编码规范不一,严重影响了信息系统的应用推广和功效发挥。

5.安全生产信息技术支撑体系落后。尚未完全建立从规划设计、系统研发、工程实施到运维管理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没有形成面向安全生产领域的信息产业。基层安全监管监察机构、高危行业企业信息化人才紧缺矛盾突出,专业化、复合型人才不足,安全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知识和操作技能滞后,影响了信息化的应用推进。

(三)“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的重要时期,是确保实现国务院确定的“到2020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目标的关键时期。

1.安全生产工作日趋复杂,提高安全监管监察水平需要信息化手段保障。“十二五”时期,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基础依然薄弱,高危行业(领域)产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6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制约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安全生产保障难度加大,城市运行安全风险加大,安全生产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政府履行安全监管监察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的重要保障。

2.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为安全生产信息化提供了机遇。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重点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已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的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已列入我国“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3.信息化建设对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信息化将不断渗透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融入到安全生产管理的各环节。通过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进行有效监测和预警,实现企业安全生产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是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企业与行业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是监督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手段。

4.创新安全监管监察方式方法对信息化手段的需求更加迫切。安全监管监察对象点多面广、过程连续、动态变化,仅仅依靠传统的人工方式难以实现对安全监管监察对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迫切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安全

监管监察方式方法,加强安全监管监察能力,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紧扣《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目标,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 号)和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关于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和部署,推进安全生产信息技术创新,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标准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开发和信息资源利用,推进安全生产政务信息公开,促进企业与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为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政府安全监管监察和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从安全生产工作全局出发,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对信息化的新需求,综合协调、科学推进各地区、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平衡发展。

以用促建,以建保用。以信息化建设保障应用的不断深化,以业务需求促进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实现信息化建设与安全生产业务的深度融合。

统一标准,资源共享。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推动不同业务类型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部门和企业之

间的信息共享,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信息化的效益。

夯实基础,安全可靠。依托现有多种网络资源,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和使用管理水平。

精选示范,分类推广。在“十一五”时期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管理等工作,选择重点地区先行开展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安全监管监察核心业务的试点工作,逐步形成企业、行业管理部门和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之间信息共享和交换的标准规范体系、典型业务系统及数据库,并在全国进行推广。

(三)规划目标。

到“十二五”末,基本形成覆盖各级安全监管监察、应急救援机构(基地)和有关单位的基础信息网络和安全保障系统,满足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业务应用的需要;初步建成共用共享的安全生产基础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有效支撑安全监管监察和应急管理业务,为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和决策管理提供服务;通过重点工程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安全监管监察核心业务的信息系统、数据库和标准规范体系,提高行政执法和公共服务能力;通过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以及冶金等工贸行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形成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与企业信息共享的标准、互联互通机制以及典型业务系统;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创新安全监管监察方式,进一步强化对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情况的监督管理,为

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提供信息化保障。

——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基本建成覆盖各级安全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应急救援机构(基地)和有关单位互联互通的基础信息网络和安全保障系统,初步实现与国务院安委会各成员单位的信息共享,具备新一代数据、语音、图像和视频等信息传输功能。

——按照国家有关涉密信息安全规定,建成符合涉密信息系统标准的机密级内网及其业务系统。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直管行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办理,以及中介机构管理等业务实现网上审批。市(地)级以上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建成政府网站,实现政务信息公开和行政许可业务网上办理。

——煤矿安全监察执法统计和安全生产调度统计等基础业务实现网上办理,基础信息入库率达到100%。

——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直管行业基础信息入库率达到90%以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基础信息入库率达到80%以上。

——基本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化标准体系,制定安全监管监察和应急业务系统的基础信息采集标准规范以及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与相关部门间、与重点安全监管监察企业间信息共享和传输交换的标准规范。

——建成覆盖国家、省(区、市)、市(地)、重点企业和主要救援队伍的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各省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的安全保障和运维服务体系基本满足信息系统运行需要,市(地)和县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明显加强。

三、主要任务

(一)安全监管监察业务系统建设。

1.煤矿安全监察系统:继续完善“金安”工程一期的煤矿安全监察执法业务系统,煤矿安全许可证等行政许可实现网上审批和全国统一配号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建设煤矿企业基础信息采集系统,实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井下人员、设备、环境等信息的网络化动态巡查。建立覆盖煤矿职业卫生申报、煤矿瓦斯等级鉴定、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事故调查处理等功能的管理系统。

2.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系统:继续完善“金安”工程一期建设的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系统,建立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系统,实现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网上审批和全国统一配号发放。建设非煤矿山企业基础信息动态采集、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达标和隐患排查治理等系统,实现对非煤矿山企业的动态化安全管理。

3.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系统:继续完善“金安”工程一期的危险化学品监管系统。利用移动网络和3S等技术,建立基于物联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和运输的安全监管系统,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和隐患排查治理等系统,实现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和运输车辆的动态监管,掌

握危险化学品企业危险装置和关键部位安全状态,为安全监管执法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扩充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备案)网上申报和审批、执法检查信息管理以及与其他系统的信息共享,并实现与公安、工商、商务等部门的数据交换。

4.烟花爆竹安全监管系统:完善“金安”工程一期的烟花爆竹安全监管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烟花爆竹流向网上查询、跟踪、管理等全过程监管功能以及生产经营重点场所(部位)视频监控与报警功能,为各级安全监管机构执法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5.冶金等工贸行业安全监管系统:建设冶金等工贸行业安全监管、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和隐患排查治理系统,实现对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基础信息、大型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的日常管理和动态监管。

6.职业健康监管系统:建立完善职业危害申报、检测、评价、中介机构管理、专家数据库等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职业危害相关内容的规范化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建设职业危害场所相关信息的采集系统,实现对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动态监管。

7.调度与统计系统:继续完善“金安”工程一期建设的生产安全事故快报、事故统计和行政执法统计系统,扩充建设事故快报跟踪管理、应急管理统计等功能,拓展在工矿商贸等重点行业的职业健康统计功能,进一步扩充和完善全国生产安

全事故分析及形势预测预警系统的功能和应用范围。

(二)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全国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应急管理与救援核心业务系统,实现国家、省(区、市)、市(地)以及国家和区域矿山救援队、重点企业应急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安全生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资源管理、预案管理、协调指挥和应急评估等功能的实效;建设重大危险源监管系统,研制应急演练、预测预警和智能方案等高级应用功能,实现重大危险源信息的接入和综合展现,形成全国性的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的保障能力。

(三)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加强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及冶金等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物联网信息系统建设,推动企业(集团)级应急平台建设,推进生产作业环境的监测监控、安全管理和应急信息系统的应用。推动企业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生产作业环境实现超前感知,提高对生产安全事故的预控能力。2011年,非煤矿山安装完成监测监控系统。到2012年,煤矿安装完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到2013年6月底,非煤矿山安装完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到2015年,三等及以上尾矿库和部分位于敏感区的尾矿库安装完成全过程在线监控系统。积极稳妥地建设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推动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企业安装运输车辆跟踪定位系统。到2015年,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领

域)及冶金等工贸行业各形成50家安全生产物联网信息系统标准化示范企业。

(四)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制定安全生产物联网等信息化的数据、业务、技术和管理标准,指导全国各级安全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应急管理机构以及安委会成员单位接口建设和信息共享交换。编制企业安全生产信息接入规范、资源目录规范、业务功能规范、系统建设标准和标准使用指南等。

(五)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建设。

1.信息资源规划:根据安全监管监察和应急管理业务职能,梳理安全生产信息资源,全面规划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确定数据存储粒度、更新和交换共享机制。建立健全国家和省级数据中心,提高安全生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研究确定企业安全生产信息采集范围和方式,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构建全面的安全生产信息资源。

2.数据库系统建设:扩充完善“金安”工程一期建设的数据库,形成安全监管与执法、煤矿安全监察与执法、安全生产应急三大类数据库,为安全监管监察和应急管理业务系统运行提供数据支撑环境。新建冶金、有色、建材、机械等工贸行业企业基本情况数据库、人才教育培训等业务数据库和综合办公数据库。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根据应用系统建设需求,进一步完善本地数据库建设。

3.数据共享交换系统建设:分析安全监管监察和应急管

理等业务流程,以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为目标,建立安全生产整体业务模型和信息服务总线,在全国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广域网内实现统一的数据交换接口,与安委会成员单位及有关行业(领域)企业共享基础数据,满足全国安全监管监察机构的多级数据集成需要,为应用集成和流程整合提供基础。

(六)政务办公及公共服务系统建设。

1.非涉密政务办公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完善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的政务办公、政府信息公开、公文管理、人事管理、档案信息管理等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提高政务办公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建设重大事故查处挂牌督办系统,完善基于互联网的全国安全生产信息联网查询、安全生产舆情分析等系统,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信息化公开以及媒体和公众对安全生产工作社会监督的广度和深度。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建设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的党建网站、党员信息库,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提高党建工作效率。建设党风廉政、监察、信访等政务系统,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2.涉密政务办公系统建设:按照国家关于涉密信息安全管理的规定,拓展和完善内网办公系统、邮件系统、公文智能收发系统和基于GIS的安全生产形势分析系统,扩充完善内网数据库,加强涉密信息安全管理。

3.政府网站群建设:继续完善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府网站为主站,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各业务司局、地方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为子站的政府网站群建设,重点加强政府信息公

开、公共信息服务、网上办事和公众参与互动等系统建设。到2015年,所有市(地)级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政府门户网站。建立“一站式”服务窗口,依托专网数据资源实现对安全生产政策法规、许可、科技成果、安全评价资质等12类信息网上查询服务。继续深化公众参与网络互动平台建设,推动安全生产社会监督信息化,各级安全监管机构加快开通“12350”安全生产举报投诉特服系统。加强基于互联网的党建工作平台建设。对政府网站进行扩容和系统升级,保障网站安全运行。推进安全生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

(七)基础信息网络建设。

1.安全生产资源专网建设: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传输通道,完善覆盖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应急救援机构(基地)和直属单位的安全生产专网,实现与安委会成员单位、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以及相关单位的网络联通。重点加强市(地)和县级安全监管机构的基础网络建设,满足安全监管执法、调度统计等业务系统运行的实际需要。以无线网络、3G等移动网络和卫星通信网络为补充,实现与重点行业(领域)企业的网络联接。

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涉密内网改造:按照“涉密最小化”的原则,进一步缩小涉密内网的覆盖范围,加强涉密内网的安全改造,强化用户终端的安全保障。更新密码系统并升级加密传输系统。调整涉密内网的政务信息系统,扩充完善内网数据库。

3.视频会议及IP电话系统建设:扩充完善视频会议系统

和IP电话系统,覆盖到全国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将现有标清视频会议系统升级为高清视频会议系统,提高视频会议系统和IP电话的使用效率。

(八)安全保障与运行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非涉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和定级指南,完善安全生产专网及其应用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进一步强化信息化人才和运维保障队伍建设,完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网控中心、数据中心、培训中心和远程数据备份中心的基础设施和运行环境,保障安全生产专网的正常运行。扩充完善专网综合运维管理平台,实现对专网核心节点和骨干节点的基础设施、运行环境、网络设备及广域网传输通道的实时监控管理。制定完善系统运维规章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安全管理,提高系统运维保障和应急处置能力。

(九)信息技术保障能力建设。

建设安全生产信息技术和安全保障实验室,开展信息技术产品应用于安全生产领域的专业化检测和验证,加强对业务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测试。加强安全生产领域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创建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大力开展信息化知识和应用技能培训,提高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能。研制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络、视频系统,开展远程教育培训。

(十)安全生产信息化成果推广应用

积极开展信息化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在煤矿等行业(领

域)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装备,重点加强物联网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推广。打造安全生产领域信息产业,加强专用信息产品研发。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化成果转化平台,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信息技术研发、应用示范和成果推广的服务平台。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10个安全生产信息化示范城市。

四、重点工程

(一)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金安”工程)二期。依托国家政务信息资源、“金安”工程一期以及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所形成的信息化成果,建设满足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应急指挥机构以及有关单位业务信息处理的政务信息系统,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应用系统、数据库、基础信息网络、安全保障系统、运行服务体系和标准规范等六个方面。通过试点应用,形成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工贸等行业(领域)安全监管监察和应急、职业安全健康、统计分析等领域共用共享的业务系统和数据库,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制定适用于安全监管监察业务的建设、管理和技术标准规范。

通过“金安”工程二期项目建设,建成覆盖全国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应急救援机构(基地)以及有关单位的信息网络平台、安全和运维保障系统,实现各级安全监管监察和应急管理机构系统内、相关部门间、基层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与企业间相关安全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全面提高安全监管监察及行政执法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二)安全生产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工程。

在已有信息系统标准的基础上,编制安全生产基础信息网络、安全保障、运行环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编制重点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装备标准规范以及安全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和应急管理业务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标准,指导地方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与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资源规划、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建设。编制与安委会成员单位的数据接口规范。通过标准建设,规范企业安全生产信息系统以及有关信息采集和分类编码标准,统一各业务系统底层数据格式,实现企业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标准化,实现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安全生产数据的及时报送和更新。

(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监管工程。

紧密结合《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程,建设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信息化监管工程,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的网上申报、业务办理、达标情况考核及评审管理等功能,重点实现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领域)及冶金等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生产设备设施运行管理、隐患排查治理等标准化达标内容监督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为动态跟踪检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进展情况提供信息化支持。

(四)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内外网改造工程。

根据国家电子政务总体要求,按照“涉密最小化”的原则,19 调整内外网环境及其应用系统布局,构建机密级内网应用平台,将原有非涉密政务办公系统整合迁移到专网平台,完善机密级内网基础平台和涉密应用系统,健全内网安全保密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扩充专网信息平台,新建非涉密信息办公业务系统,实现信息公开、办公、通知、短信与安全监管监察业务系统的整合。扩容升级外网电子邮件系统。完成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机关办公相关应用的国产正版软件基础环境的升级改造。健全外网信息安全防护措施和管理制度。

(五)安全生产领域物联网技术应用试点工程。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选择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和职业危害严重的企业,建设安全生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有效感知人员、设备、设施、环境的安全状态信息,实现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要素和职业危害因素的实时监控和智能处置,提升企业事故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通过与相关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建立信息关联,监督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主体责任,创新安全监管监察方式方法,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建立国家安全生产物联网应用工程中心,推进安全生产领域物联网产业发展和技术推广应用,为信息化建设提供物联网专业技术支撑和服务,实现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企业和相关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五、保障措施和条件

(一)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信息化工作

充分发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和议事决策作用,协调有序开展安全生产信息化规划设计、项目实施、标准规范及规章制度建设等工作,解决信息化建设、应用和运维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协调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做到信息化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检查、有步骤地开展。

(二)健全项目管理制度,确保项目建设质量。依据国家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范安全生产信息化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建立健全项目建设管理制度,做好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前期论证和顶层设计,重视需求分析,加强对建设过程的质量监督和控制,提高进度控制水平,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

(三)加强信息化培训,强化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通过专题讲座、业务培训、技术交流等形式,加强对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以及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知识和应用技能培训,推进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逐步建立信息系统应用评价制度,加强对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和有关单位安全生产信息化应用效果的考核监督,将应用推

进工作落实到部门和个人,逐步纳入单位和个人的政绩业绩考核体系。

(四)保障资金投入,严格项目资金管控。

加大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及系统运维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财政支持,将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和系统运维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或纳入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对项目建设进行资源、资金、效益等方面的可行性分析,制定合理的经济控制和评价指标,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和使用制度。严格落实资金使用计划、工程付款和资金使用情况审核等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的监督管理。

(五)完善运维机制,提高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充分发挥各级信息化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在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系统运维等方面的技术支撑作用,构建覆盖全国的安全生产信息系统运维服务体系,各省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要明确信息系统运维机构,市(地)和县级安全监管机构要指定专人负责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明确岗位职责,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涉密信息系统管理的有关要求,建设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护系统,保证网络信息安全。

下载漳州市南靖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漳州市南靖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林业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doc[全文5篇]

    市林业绿化局安全生产工作“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和声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

    和硕收费站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和硕收费站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按照国家提出“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切实加强基层和基础“双基”工作,强化......

    广州市越秀区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广州市越秀区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前言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

    关于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做好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精神,现就我省安全生产“十二五......

    和硕收费站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和硕收费站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按照国家提出“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切实加强基层和基础“双基”工作,强化......

    铜川矿业公司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铜川矿业公司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2011年—2015年)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指导原则,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突出事故预防......

    浅谈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的体会

    浅谈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的体会 文宇 (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编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既体现了与“十一五”规划的继承性和发展性,又体现创新性、......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会议充分肯定了“十一五”时期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