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样例5]

时间:2019-05-14 02:2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连云港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连云港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第一篇:连云港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连云港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市安全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据《国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国办发„2010‟ 号)、《江苏省“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苏政办发„2010‟ 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和依据

(一)“十一五”期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简要回顾 在省安监局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连云港市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得到顺利实施。从2006年开始,连云港连续三年以市政府一号文件,推进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严格实行各级领导“一岗双责”,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全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技术支撑、信息网络、隐患整改、专项整治、应急救援、监察监管等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有效地控制和减少了各类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工作连续五年获省政府考核一等奖,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列表或图示)

(二)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十二五”时期既是连云港经济、社会、城市功能的重要转型期,又是发展动力大转变、经济结构大调整、社会结构大转型、城市功能大提升的时期。随着我市发展上升到国 家沿海发展战略层面,要实现全市“跨越发展,崛起腾飞”,经济社会发展压力较大,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一是全市提速发展带来的矿山开采、近海抛填、道路建设等工程量不断加大,大批新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建筑、能源与原材料市场需求旺盛,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二是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问题突出。交通运输量急速上升,公众聚集场所的数量和人口密度逐渐增加,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压力将出现新的特点。我市境内高速公路和国道、市道纵横交错,乡村道路交通事故呈现上升趋势;全市有5000多艘海洋捕捞船只,其中有很多船只简陋陈旧,安全设施不全,还有些船只常年在外捕鱼,不易管理;现有非煤矿山企业61家,尾矿库1座。三是化工、建筑、冶金等高危行业发展迅猛,事故易发。发达地区的高风险产业不断转入,高危行业企业数量不断扩张。全市存在化学危险品生产企业110家,经营企业2000家,造船企业14家,全市还有1000多家建筑施工企业、2对煤矿等,而且还呈现迅猛的发展趋势。四是职业危害形势不容乐观。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将带来新的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而我市职业危害预防工作刚处于起步阶段,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难度较大。五是安全监管监察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应对繁重的安全生产监管任务,完善的综合监管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市、区县安全监管监察装备仍然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需要;基层安全监管力量不足;法规标准、科学 技术、应急救援等支撑体系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和挑战,“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既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要防止可能出现新的安全生产问题。为此,迫切需要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从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出发,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对“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作出总体部署,并紧密结合我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实现我市安全发展、科学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以遏制重特大事故、控制一般事故为落脚点,以减少人员伤亡为目标,进一步明确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宣传教育行动,全面加强法制体制机制和监管监察队伍建设,着重提升监察执法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和应急处臵能力,加大安全投入,推进“科技兴安”,倡导安全文化,为提前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打下坚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基本形成,安全监管监察与执法能力明显提高,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应急救援体系、信息网络体系、宣传教育体系、安全诚信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得到有效防范。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以上(待测算),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以上(待测算),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有一定程度下降(待测算)。

(三)具体目标(以2009年为基期)

煤矿:死亡人数下降 以上。

非煤矿山:死亡人数下降 以上。

建筑:死亡人数下降 以上。

危险化学品:死亡人数基本保持不变。

烟花爆竹:死亡人数基本保持不变。

特种设备:万台设备死亡人数控制在 人以下。

道路交通:死亡人数下降 以上。

铁路交通(含路外):死亡人数下降 以上

火灾(消防):死亡人数下降 以上。

水上交通:死亡人数基本保持不变。

民航飞行:百万飞行小时重大事故率下降到 以下。

农业机械:死亡人数基本保持不变。

三、主要任务

(一)突出重点行业领域,深化专项治理

1.煤矿:全面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安全高效矿井建设。2015年大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8%以上,中型煤矿达到90%以上,小型煤矿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达到60%。理顺体制机制,加快科技攻关,大力推进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现有矿井逐步实现“多措并举、应抽尽抽、可保尽保、抽采平衡”,新建矿井基本实现先采气、后采煤,2015年煤矿瓦斯抽采率达到40%以上。认真制定和落实区域性防突措施。建立健全水害预测预报、水害隐患排查治理、水害防治技术管理等制度,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全力遏制煤矿水害事故发生。

2.非煤矿山:加大对非法、违法开采活动的打击力度。加快对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和尾矿库的电子监控平台建设。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步伐,不断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开展工程地质灾害和重大安全隐患防治的关键性技术研究。加强安全监管的专业技术力量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

3.危险化学品:建立完善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开展化工产业集中区风险评价,严格审批其规划建设。实行危化品生产企业领导带班制度。建立危化事故灾害预警机制。引导危险化工工艺的生产装臵自动化改造,高危生产装臵和储罐全部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装臵本质安全化水平。全面开展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 作,督促使用危险工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化学制药企业,涉及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品、吸入性有毒有害气体等企业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以上水平,其他危险化学品企业要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以上水平。提升化工园区安监分局监管监察水平,加快化工园区消防站建设,园区消防站全部达到省安委办制定的验收标准,建立重点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并配备专业应急救援器材。

4.烟花爆竹:提高烟花爆竹行业安全生产的准入门槛,严格控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数量。进一步加大对非法生产经营企业的打击力度。禁止违规使用氯酸钾生产烟花爆竹,加大对销售含国家违禁药物烟花爆竹产品行为的处罚。

5.道路交通:整合现有客运车辆、危险化学品车辆、城市公共交通车辆、城市道路等监控平台,建立涵盖道路交通安全各个系统的全市交通运输安全综合管理平台。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旅游包车和三类以上的班线客车要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臵,于2年之内全部完成。建立健全“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多方联动”的道路交通应急管理体制,形成覆盖各区域、各部门的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推进城乡安全监管一体化,建立乡级道路交通监管机构,把农村交通安全水平列入县、乡两级政府的年度考核指标。

6.建筑:积极开展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等多发事故的专 项整治。健全建筑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落实建筑施工三级安全教育,加强对建筑施工项目负责人、建筑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督促和检查重点地区、重点工程各项安全措施的制定与落实。重点加强对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工程的安全监管。

7.消防:编制实施城乡消防规划,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消防装备和消防力量建设。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等公共区域消防监控与预警,对重大消防事故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制度,确保整改到位。完善重点区域的消防资源配臵。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提高消防队伍装备水平。经常开展针对性较强的消防演练。建立社区网格化的火灾隐患排查机制。

8.海洋渔业及其他:深化海洋渔业专项整治,切实解决“三无”船只问题,加快“木改钢”改造进程,进一步完善渔业安全信息系统建设,鼓励有条件的渔船安装防撞自动识别系统,提高渔业安全救助能力。深化水上安全整治,进一步加强对砂石运输船舶、施工船舶、客渡船舶和危险品运输船舶的安全监管,深入排查治理航运企业、港口企业、水运施工企业和水运船舶的安全隐患。加强旅游设施的安全检查,排查治理旅游场所的事故隐患。农机、水利、特种设备、铁路、民航、电力、民爆、学校等行业领域,要从各自实际出发,有针对地组织开展安全专项整治。

(二)建立健全事故防控体系,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1、全面开展标准化建设。按照我市《关于推进企业安 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在危险化学品、机械制造、冶金、船舶修造、交通运输、建筑施工、金属非金属矿山等各类企业分步实施,积极推进,使规模以上企业逐步达到标准化。建设标准化工作专门机构,吸收涉及各行业专业门类的技术人员,培育标准化创建内审和外审人员,统筹标准化总体工作,制定标准化工作制度、激励政策、考评程序,建立标准化工作推进、协调和监督机制,对参与标准化工作的中介机构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达标情况的督促检查力度。在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逐步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2、深入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结合每年3月份“事故隐患排查月”活动,集中力量全面排查所存在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危险源,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行业、各企业建立并完善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做到及时排查隐患、及时整改隐患,确保把各类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

3、建立“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突出以企业为单位,落实群防群控措施,组织职工和有关专家,对企业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危险源(点)进行评估认定,根据风险程度,分级监控,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节点、全过程、全方位的实时和动态监控,不留死角和盲区。落实监管评价,各级安监、工会、卫生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定期不定期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评价,促进企业进一步完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监控机制,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持续 改进。

4、强化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管。进一步开展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登记建档,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和安全生产信息库,推进分级监管,建立市、县、企业三级联网的监控平台,强化对企业危险源点监控情况的监督,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率达到100%。

5、推进安全社区的创建。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政法[2009]11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精神,坚持政府部门主导,整合各类资源,建立健全安全社区推进机制。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分类指导、科学创建。城市一般应以街道为单位,农村以乡、镇为单位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先选定1—2个街道(乡镇)作为安全社区试点,同时积极推进企业主导型安全社区建设(即由企业自主管理的社区),然后在全市逐步推开,切实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各类事故与人员伤害。

(三)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提升应急和处置能力 加强应急管理法制、监测预警系统、应急预案体系、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应急救援队伍、物资保障能力、紧急运输保障能力、科技支撑体系、培训与演练体系、恢复重建能力等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高危行业企业每年至少开展1次应急演练;县区人民政府每年至少开展1次综合应急演练。进一 步整合现有应急装备和队伍资源,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市、县区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加强乡镇(街道)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推进村(居)、园区义务互助救援队伍建设。建立全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础信息数据库和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立协同反应机制,实现生产安全事故协同监管与应急救援的多方联动。

(四)重视职业危害监管与防治,创造安全健康作业环境

理顺职业安全健康监管体制,建立健全各级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完善部门协作机制。扶持满足全市职业健康监管工作需要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检验机构2-3个,职业危害评价、咨询中介机构3-4个,组建一支多专业、跨部门的职业健康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专家的技术优势和咨询参谋作用,健全职业安全健康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与控制,积极开展职业病防治与康复工作。加快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队伍建设,充实人员,落实经费,配备专业监督检查装备和检测检验设备。严格实施职业危害申报制度、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督检查制度和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管理制度,并建立职业危害举报制度,加大职业危害监察执法和事故查处力度。广泛开展职业健康宣传教育,提高作业人员防范意识。

(五)推进“科技兴安”,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继续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强化科技进步对安全生产 的促进和保障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安全科学技术支撑体系。加快市、县两级中介、技术服务机构和服务网络建设,逐步健全技术研发、检测检验、物证分析、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科技支撑平台。充分发挥市、县区安全生产专家组、安全技术中介组织和有关安全生产协会的技术支持作用,为政府安全监管和企业安全生产的决策咨询、安全标准制订、安全评价评估、安全检测检验、安全检查、事故抢险、事故调查、项目审查、安全标准化建设、隐患治理、安全培训等提供技术支撑。推进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发展。推动劳动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装备、检测检验设备、安全宣传标识等安全产业发展。注重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提升政府监管装备的科技含量,为执法提供可靠依据。加强信息化建设,深化和完善“金安工程”一期建设,抓好二期工程各项工作,逐步推进互联网技术在安全生产监管领域的应用,实现监管方式“变检查为监控”的根本性转变。

(六)创新监管模式,提升监察执法能力

进一步强化各级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和行业专项安全监管部门的监察执法职能,加大事前预防性执法力度。建立起“政府指挥,部门联动,行动一致,依法行政,定期碰头,情况互通”的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活动。坚持监管与服务相结合,在监管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提升监管。研究制定我市企业生产安全事故与职业危害风险等级 评估标准,开展企业风险等级评价。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监管机制,将大量基础性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交由企业和中介组织负责,实现社会化管理与政府监管相结合,优化政府监管资源配臵,提升监察执法效率。

(七)健全教育培训体系,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与安全意识

逐步建立健全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企业教育和社会宣传教育等全方位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体系,积极推进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把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纳入全民普法计划范围,把普及安全知识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普及安全知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加强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岗前、岗上教育培训。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培养一批安全生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加强安全生产监察执法队伍培训,提升专业执法水平。

(八)加强安监队伍建设,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加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安全监管机构、执法队伍和执法能力建设,保障安全监管机构设臵及人员、经费、设施和装备等配备到位。特别是在乡镇(街道)机构改革中,加强乡镇(街道)安监机构建设,各乡镇(街道)配备不少于3人的安全生产专职管理人员,安全生产专职管理人员工资和安监机构工作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对安监机构建设和安 全生产事故控制较好的乡镇,市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一定的补助。行业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管机构和人员应能满足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安全日常监管职能。加强安全监管培训,不断提高安全监管人员的执法水平和业务能力。

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各区、县(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本规划的总体目标、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和相关内容纳入本地区、本行业和领域“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要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考核体系,统筹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督促企业把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实在企业发展和日常工作之中,在制定企业发展规划和年度生产经营计划中要突出安全生产,确保安全投入和各项安全措施到位。

(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强化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政府领导“一岗双责”,把安全生产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落实政府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强化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保证遵章守法,安全投入、事故防范措施到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要依法对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和落实事故防范措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察机关对负有安全监管职 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实施监察。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社团组织和社区基层组织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作用。

(三)严格安全生产执法

在各级政府统一领导下,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等影响安全生产的行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行业管理部门要会同司法机关联合执法,以强有力措施查处、取缔非法企业。严格执行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惩治安全生产领域的失职、渎职和腐败行为。严格市场安全准入制度。新开办企业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建筑等高危行业企业必须依法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对安全设备设施、个体防护装备等实行安全标志、标识和市场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杜绝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和设备设施进入生产领域。对拒不执行监管监察指令的企业,要依法依规从重处罚。

(四)完善安全生产投入机制

市、县(区)、乡镇政府(街道)要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用于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事故预防与隐患治理、监管能力和保障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和社会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与文化建设,支持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示范与推广等。市政府每年继续安排100万元资金作为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贷款贴息专项资金。加强对高危行业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制度,研究提高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下限标准,适当扩大适用范围。依法加强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建设,加快建立完善水上搜救奖励与补偿机制。高危行业企业探索实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完善落实工伤保险制度,积极稳妥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金融和保险参与的多元化安全生产投入机制。

(五)严格落实安全目标考核

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完成年度生产安全事故控制指标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加大重特大事故的考核权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要根据情节轻重,追究领导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考核,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五、重点工程

(一)省安全生产指挥中心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分中心(连云港市安全生产指挥中心)

该中心既是我市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又是在省指挥中心统一协调下,为苏北地区非煤矿山提供应急救援服务的机构。该指挥中心建立可视化应急指挥体系和政府级应急预案,模拟突发事故,提供演练背景;在重特大事故发生时,可启动应急处臵流程,完成接报、核实、汇报、调度指挥等功能。通信语音系统包括安全生产监督管理110事故处臵联 动系统、GIS的事故应急指挥系统、非煤矿山事故应急救援系统、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系统、城市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系统等子系统。

(二)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展示中心建设工程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展示中心的建设包括教育培训平台和展示平台两部分。教育培训平台主要为安全生产培训教室、实验基地、教学设施、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信息体系等方面建设。展示平台主要为大型音像系统建设,通过大屏幕放映、图文介绍,直观有效地对全民进行安全意识、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

(三)市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设施及装备建设工程 贯彻落实国家安监总局及江苏省安监局《关于加强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机构装备配臵工作》的要求,逐步配备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专用交通工具、监测设备、事故现场取证与分析设备以及防护装备。完善城市和化工集中区消防站,按标准配备消防装备。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构执法装备。建设并完善建筑安全监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农机安全监理等机构的基础设施。

(四)市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含安全生产数据库)及信息调度中心建设工程

积极实施“金安工程”,充分利用各级重大危险源监管平台,建立和完善市、县(区)多个节点的信息发布网络;建立全市安全生产各类专用数据库;建设全市安全生产信息网 络;建立和完善局域网,实现办公自动化。

(五)市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普查及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工程

建立健全全市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普查、分类评估机制;研究并确定事故后果特别严重的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安全保障条件;建立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事故应急处臵预案和预警机制;建立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监管专项资金补贴制度,每年市级财政投入不低于 万元,县级财政不低于 万元,区级财政不低于 万元;充分发挥市县监管平台作用,完善其功能,建立全市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监控数据库、监控中心和电子地图;实现与省局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网络对接联网。

(六)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中心建设工程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快职业危害检测、检验设施建设,开展职业危害检测、分析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调研,严格调查处理职业危害事故,控制职业危害源头,尽可能减少职业危害。明确企业法律责任,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体系,实现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规范化、市场化。

第二篇:安全生产“十二五”期间规划

安全生产“十二五”期间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管理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总方针,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本质化管理。

二、总体目标

到十二五末,逐步形成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技术支撑化,完善有效的安全生产监督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使轧钢部实现生产安全重伤、死亡事故为“零”,年轻伤事故控制在千分之一,杜绝火灾等重大事故的发生。

三、工作计划

1、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围绕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河北省安全管理条例》以及《轧钢安全规程》和《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等相关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全面启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合规性。加强法制宣传,督促工段建立遵法守法的约束机制,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法制观念。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2、完善有效的安全生产监督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管理重心工作,实施一级对一级负责和问责制管理机制,逐级形成岗位保班组,班组保工段,工段保实业部;部长向安全专业管理人员和工段长问责,工段长向班组长问责,班组长向岗位职工问责的安全管理思路,不断创新安全生产思路方式和手段,来提高各级安全生产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3、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建设。充分利用每周一题,一题一考,加强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的安全培训。重点围绕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实业部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目标,积极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创新。搞好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努力营造全员关注安全的氛围。

4、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按照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管理制度,规范班组、工段、实业部三级监控检查管理程序,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帐,严格落实各级隐患排查职责。建立隐患报告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岗位职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与治理,及时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第三篇:城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城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时期,也是实现国务院确定“到2020年底,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好转”目标的关健时期。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依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淮政发[2004]113号),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和依据

(一)“十一五”期间**市安全生产简要回顾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为老百姓管好“生命簿”和“财产簿”作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以实施《安全生产法》为主线,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强化安全监督管理。“十一五”期间,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基本平稳。

1、主要控制指标完成较好

据统计,2006——2009年期间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5387起,死亡1334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呈逐年下降趋势,每年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均未突破省安委会下达我市控制指标。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由05年的0.7885下降到09年的0.2638,下降幅度66.5%;工矿商贸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由05年的0.412下降到09年的0.401,下降幅度2.7%;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由05年的下降到09年的,下降幅度%;“十一五”期间10万人口火灾死亡率保持在左右。

2005年-2010年**市各类安全事故统计

2、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全市加大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在《**日报》设立安全专版,传播安全生产知识,建立安监网站,发布安全生产信息,编印《市民安全常识手册》,免费发放广大市民群众,开展了“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安全文化示范社区创建等活动,提高了各级政府和企业、公众的安全意识,安全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3、安全监管方式不断创新

一是建立和推行“1+3”安全监控体系,积极构筑“群防、群控、群治”网络;二是出**全生产指导员制度,推进安全生产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三是深化“安保互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障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推进安全生产与保险业良性互动;四是建立“人盯厂(场)”制度,强化危化品企业和公众聚焦场所安全监管;五是实施专家服务企业制度,加强企业安全技术支撑力量。

4、应急救援基础建设明显增强

近年来,我市共投入资金1100余万元,先后新购置5辆抢险救援车、一辆通信指挥车和各类抢险器材,另外,江苏省内河水上搜救分中心**湖基地、**市水上搜救中心2009年底投入使用;**灭火救援应急中心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已完工,二期工程正在实施等,强化了应急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全市安全生产综合应急能力。

但是,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主要存在五个方面问题:

一是安全生产事故总量依然偏大,重点领域的问题不容忽视。近年来,由于指标控制、指标基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安全生产工作两项主要指标控降的压力日益增大,降幅也在逐年缩小。这既反映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也反映我市事故总量居高不下,特别是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事故发生率依然偏高。

二是安全生产基础不够扎实,历史欠账太多。规划配套设施不完善,有的建设项目安评工作不到位,“三同时”(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制度落实不到位。

三是全社会的安全意识还不强。政府层面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问题。少数地方仍然存在重经济轻安全的现象,抓安全生产往往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中,强调得多,落实得少。企业层面存在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安全的问题。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因地位、条件、机制、经费等限制,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大部分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能差,“三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现象突出,安全生产从业人员的素质与安全发展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反差。广大群众安全意识不高,全社会安全法制观念不强,大多数民众不懂安全常识,自我防范能力较差。

四是安全生产投入不足。政府和企业在安全生产上的投入均显不足。政府层面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安全监管设施、设备明显不足,欠帐太多;企业安全投入太少,管理水平落后,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安全培训不足。虽然排查治理了大量安全隐患,但仍然存在事故隐患常查常有现象,一些重大隐患的治理还不到位,缺乏足够的科学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保障,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物资器材配备不足等。

五是安全监管力量不足,难以监管到位。全市各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人员配备不足,尤其是乡镇(街道)安全监管机构不健全,专职人员配备难以到位。据统计,我市共有企业39109户,其中私营企业30422户,外资企业1080户;个体工商户154944户。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各类类经济和创业点不断涌现,安全生产监管还存在不少盲区盲点、监管力量不足、方式不适应的矛盾日益显现。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突破3000美元,步入了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和国际化提升互动并进的快车道,“十二五”期间正处于蓄势腾飞的关键时期,但与之相伴的则是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我市是苏北重要交通枢纽,公路里程超过1万公里,5条高速公路途经我市,每天进入我市辖区高速公路车辆达到7万余辆,其中危化品运输车辆达2千余辆,同时我市处于南北车辆驾驶人员疲劳区,每年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都分别占全市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的70%和90%以上。

截止目前,全市有化学工园区2个,化工集中区3个,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86户、经营单位1405家,储存企业5家,运输企业28家。特别是地处我市西南面的化工区,是目前化学反应压力最高、化学物质毒性最大(许多物质属剧毒品)、易燃易爆常年储存量最多的化工区域,而且已经和主城区连为一体,又紧邻重要水源地,严重威胁到城市安全,但受历史、现实诸多原因限制,搬迁难度很大,安监部门面临不小的监管压力。此外,我市现有人员密集场所3590处

第四篇: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本规划依据《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建设目标和内容,并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确定的指导方针编制。在全面分析全国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应急管理和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领域)及冶金等工贸行业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以及加强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对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旨在实现安全生产领域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和共享,为政府创新安全监管监察方式、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供科学有效的保障手段,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本规划是《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配套的专项规划,是“十二五”时期我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和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重要依据。

一、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一)“十一五”时期工作成效。

“十一五”期间,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切实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进一步完善基于互联网的外网平台和涉密网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金安”工程)一期、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等一批重大政

务信息化工程,初步形成了基于政务外网的专网平台及其数据库(简称“三网”,如图1所示),为安全监管监察、应急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技术保障。

图1 安全生产信息化服务体系

同时,引导和推动了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企业实施了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管理、应急避险和隐患排查治理等一批安全生产信息化工程,不同程度地提升了企业防范事故和安全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及部分地方安全监管监察机构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进一步加强了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能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应用和服务等工作开始步入了规范发展的轨道,信息化为政府实施安全监管监察以及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主要成效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实施了“金安”工程一期项目,初步形成了支撑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开展安全生产基础业务的资源专网及其应用系统。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和多种网络资源建成了覆盖全国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全部省级安全监管机构和大部分市(地)、县级安全监管机构的互联互通的广域网络,实现了各级

安全监管监察机构间数据、语音和视频信息的传输和处理。初步建成了面向安全监管监察及行政执法、调度与统计和矿山应急救援等业务信息系统,建立了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情况、事故和执法统计等基础业务数据库,建成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非涉密业务办公、网络舆情分析和电子公文传输等系统,为日常行政办公、安全监管监察和事故应急管理等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数据支撑,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信息化对安全监管监察和行政执法的保障能力。

2.依托互联网推进安全生产政务公开和网上为民服务,进一步提高了面向社会公众和企业的服务水平。全国省级以上安全监管监察机构、80%的市(地)级和50%的县级机构基于互联网络建成了政府网站门户系统,及时发布安全生产政务、政策法规、事故调查处理、为民服务等信息,开展了安全生产信息查询、政府信息公开、安全生产建言献策等公共服务,一些地方安全监管机构开通了“12350”安全生产举报投诉特服系统,进一步加强了面向社会公众和企业的信息服务。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建设了安全生产网络舆情分析系统,为政府部门及时掌握安全生产舆情民意,正确引导安全生产舆论和科学决策提供了信息支撑。

3.加强了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涉密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得到进一步提升。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按照涉密信息安全保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涉密计算机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分级管理和保护工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扩容和升级了机关内部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了机关涉密网办公系统的功能,通过了国

家保密局组织的安全保密检查和测评,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机关提供了安全的业务信息处理环境。

4.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作为“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信息化的重点工程得到立项并实施。各地区积极开展了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北京、河北、辽宁、福建、江西、山东、湖北、广东、广西、云南等省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各市(地)及部分县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工作也取得了进展,大连、青岛、南京、沈阳、南昌、南宁、威海、秦皇岛以及北京市房山区等城市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安全生产应急资源数据库逐步扩充完善。全国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技术保障。

5.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国有重点煤矿全部安装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和井下通信联络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以及其他应急避险系统正在全面建设;大型危险化学品企业建设了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危化品车辆运输监控系统等;化工园区建设了安全管理与应急救援信息系统;非煤矿山企业建设了尾矿库安全监测系统;烟花爆竹企业建设了礼花弹流向管理系统。高危行业(领域)企业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等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管理和事故风险防控能力。

6.安全生产信息系统运维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各级安全

监管监察机构通过加强信息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完善了信息系统运行环境和安全保障系统,初步建立了运维保障制度。通过“金安”工程一期项目的实施,建成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网控中心、数据中心、培训中心和远程数据备份中心,以及供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使用的综合运维管理平台,提高了信息系统的整体运维保障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还不能满足安全生产工作的现实需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信息基础设施仍不完善。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的全国安全生产专网还没有完全覆盖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信息网络、信息安全、运行环境等信息基础设施和设备尚不能全面保障日益增加的应用需求。

2.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难以发挥整体效用。安全生产信息化状况在各地区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各类型企业之间差异较大,中西部地区、基层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和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和企业基础信息难以有效采集。安全生产信息资源尚未进行全面规划,更难以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企业与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之间尚未建立信息互联互通的传输通道,无法实现安全生产信息的交换与共享。信息化在加强政府安全监管监察、应急管理和企业事故预防等方面的整体保障作用不明显。

3.信息化尚未深度融入安全生产的核心业务。信息化驱动安全生产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力度不够,信息化和工业化

融合促进安全生产的工作进展缓慢。信息技术尚未全方位融入安全生产的核心业务,安全生产的业务流与信息流尚未达到深度融合与有机关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的成效。

4.安全生产信息化标准体系仍未建立。安全生产信息技术标准严重滞后,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项目由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自行组织实施,缺少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缺少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分类不同、库表结构和编码规范不一,严重影响了信息系统的应用推广和功效发挥。

5.安全生产信息技术支撑体系落后。尚未完全建立从规划设计、系统研发、工程实施到运维管理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没有形成面向安全生产领域的信息产业。基层安全监管监察机构、高危行业企业信息化人才紧缺矛盾突出,专业化、复合型人才不足,安全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知识和操作技能滞后,影响了信息化的应用推进。

(三)“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的重要时期,是确保实现国务院确定的“到2020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目标的关键时期。

1.安全生产工作日趋复杂,提高安全监管监察水平需要信息化手段保障。“十二五”时期,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基础依然薄弱,高危行业(领域)产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6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制约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安全生产保障难度加大,城市运行安全风险加大,安全生产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政府履行安全监管监察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的重要保障。

2.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为安全生产信息化提供了机遇。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重点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已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的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已列入我国“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3.信息化建设对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信息化将不断渗透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融入到安全生产管理的各环节。通过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进行有效监测和预警,实现企业安全生产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是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企业与行业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是监督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手段。

4.创新安全监管监察方式方法对信息化手段的需求更加迫切。安全监管监察对象点多面广、过程连续、动态变化,仅仅依靠传统的人工方式难以实现对安全监管监察对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迫切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安全

监管监察方式方法,加强安全监管监察能力,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紧扣《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目标,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 号)和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关于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和部署,推进安全生产信息技术创新,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标准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开发和信息资源利用,推进安全生产政务信息公开,促进企业与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为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政府安全监管监察和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从安全生产工作全局出发,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对信息化的新需求,综合协调、科学推进各地区、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平衡发展。

以用促建,以建保用。以信息化建设保障应用的不断深化,以业务需求促进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实现信息化建设与安全生产业务的深度融合。

统一标准,资源共享。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推动不同业务类型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部门和企业之

间的信息共享,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信息化的效益。

夯实基础,安全可靠。依托现有多种网络资源,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和使用管理水平。

精选示范,分类推广。在“十一五”时期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管理等工作,选择重点地区先行开展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安全监管监察核心业务的试点工作,逐步形成企业、行业管理部门和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之间信息共享和交换的标准规范体系、典型业务系统及数据库,并在全国进行推广。

(三)规划目标。

到“十二五”末,基本形成覆盖各级安全监管监察、应急救援机构(基地)和有关单位的基础信息网络和安全保障系统,满足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业务应用的需要;初步建成共用共享的安全生产基础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有效支撑安全监管监察和应急管理业务,为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和决策管理提供服务;通过重点工程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安全监管监察核心业务的信息系统、数据库和标准规范体系,提高行政执法和公共服务能力;通过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以及冶金等工贸行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形成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与企业信息共享的标准、互联互通机制以及典型业务系统;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创新安全监管监察方式,进一步强化对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情况的监督管理,为

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提供信息化保障。

——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基本建成覆盖各级安全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应急救援机构(基地)和有关单位互联互通的基础信息网络和安全保障系统,初步实现与国务院安委会各成员单位的信息共享,具备新一代数据、语音、图像和视频等信息传输功能。

——按照国家有关涉密信息安全规定,建成符合涉密信息系统标准的机密级内网及其业务系统。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直管行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办理,以及中介机构管理等业务实现网上审批。市(地)级以上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建成政府网站,实现政务信息公开和行政许可业务网上办理。

——煤矿安全监察执法统计和安全生产调度统计等基础业务实现网上办理,基础信息入库率达到100%。

——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直管行业基础信息入库率达到90%以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基础信息入库率达到80%以上。

——基本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化标准体系,制定安全监管监察和应急业务系统的基础信息采集标准规范以及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与相关部门间、与重点安全监管监察企业间信息共享和传输交换的标准规范。

——建成覆盖国家、省(区、市)、市(地)、重点企业和主要救援队伍的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各省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的安全保障和运维服务体系基本满足信息系统运行需要,市(地)和县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明显加强。

三、主要任务

(一)安全监管监察业务系统建设。

1.煤矿安全监察系统:继续完善“金安”工程一期的煤矿安全监察执法业务系统,煤矿安全许可证等行政许可实现网上审批和全国统一配号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建设煤矿企业基础信息采集系统,实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井下人员、设备、环境等信息的网络化动态巡查。建立覆盖煤矿职业卫生申报、煤矿瓦斯等级鉴定、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事故调查处理等功能的管理系统。

2.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系统:继续完善“金安”工程一期建设的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系统,建立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系统,实现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网上审批和全国统一配号发放。建设非煤矿山企业基础信息动态采集、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达标和隐患排查治理等系统,实现对非煤矿山企业的动态化安全管理。

3.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系统:继续完善“金安”工程一期的危险化学品监管系统。利用移动网络和3S等技术,建立基于物联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和运输的安全监管系统,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和隐患排查治理等系统,实现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和运输车辆的动态监管,掌

握危险化学品企业危险装置和关键部位安全状态,为安全监管执法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扩充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备案)网上申报和审批、执法检查信息管理以及与其他系统的信息共享,并实现与公安、工商、商务等部门的数据交换。

4.烟花爆竹安全监管系统:完善“金安”工程一期的烟花爆竹安全监管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烟花爆竹流向网上查询、跟踪、管理等全过程监管功能以及生产经营重点场所(部位)视频监控与报警功能,为各级安全监管机构执法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5.冶金等工贸行业安全监管系统:建设冶金等工贸行业安全监管、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和隐患排查治理系统,实现对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基础信息、大型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的日常管理和动态监管。

6.职业健康监管系统:建立完善职业危害申报、检测、评价、中介机构管理、专家数据库等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职业危害相关内容的规范化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建设职业危害场所相关信息的采集系统,实现对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动态监管。

7.调度与统计系统:继续完善“金安”工程一期建设的生产安全事故快报、事故统计和行政执法统计系统,扩充建设事故快报跟踪管理、应急管理统计等功能,拓展在工矿商贸等重点行业的职业健康统计功能,进一步扩充和完善全国生产安

全事故分析及形势预测预警系统的功能和应用范围。

(二)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全国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应急管理与救援核心业务系统,实现国家、省(区、市)、市(地)以及国家和区域矿山救援队、重点企业应急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安全生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资源管理、预案管理、协调指挥和应急评估等功能的实效;建设重大危险源监管系统,研制应急演练、预测预警和智能方案等高级应用功能,实现重大危险源信息的接入和综合展现,形成全国性的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的保障能力。

(三)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加强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及冶金等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物联网信息系统建设,推动企业(集团)级应急平台建设,推进生产作业环境的监测监控、安全管理和应急信息系统的应用。推动企业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生产作业环境实现超前感知,提高对生产安全事故的预控能力。2011年,非煤矿山安装完成监测监控系统。到2012年,煤矿安装完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到2013年6月底,非煤矿山安装完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到2015年,三等及以上尾矿库和部分位于敏感区的尾矿库安装完成全过程在线监控系统。积极稳妥地建设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推动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企业安装运输车辆跟踪定位系统。到2015年,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领

域)及冶金等工贸行业各形成50家安全生产物联网信息系统标准化示范企业。

(四)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制定安全生产物联网等信息化的数据、业务、技术和管理标准,指导全国各级安全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应急管理机构以及安委会成员单位接口建设和信息共享交换。编制企业安全生产信息接入规范、资源目录规范、业务功能规范、系统建设标准和标准使用指南等。

(五)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建设。

1.信息资源规划:根据安全监管监察和应急管理业务职能,梳理安全生产信息资源,全面规划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确定数据存储粒度、更新和交换共享机制。建立健全国家和省级数据中心,提高安全生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研究确定企业安全生产信息采集范围和方式,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构建全面的安全生产信息资源。

2.数据库系统建设:扩充完善“金安”工程一期建设的数据库,形成安全监管与执法、煤矿安全监察与执法、安全生产应急三大类数据库,为安全监管监察和应急管理业务系统运行提供数据支撑环境。新建冶金、有色、建材、机械等工贸行业企业基本情况数据库、人才教育培训等业务数据库和综合办公数据库。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根据应用系统建设需求,进一步完善本地数据库建设。

3.数据共享交换系统建设:分析安全监管监察和应急管

理等业务流程,以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为目标,建立安全生产整体业务模型和信息服务总线,在全国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广域网内实现统一的数据交换接口,与安委会成员单位及有关行业(领域)企业共享基础数据,满足全国安全监管监察机构的多级数据集成需要,为应用集成和流程整合提供基础。

(六)政务办公及公共服务系统建设。

1.非涉密政务办公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完善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的政务办公、政府信息公开、公文管理、人事管理、档案信息管理等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提高政务办公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建设重大事故查处挂牌督办系统,完善基于互联网的全国安全生产信息联网查询、安全生产舆情分析等系统,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信息化公开以及媒体和公众对安全生产工作社会监督的广度和深度。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建设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的党建网站、党员信息库,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提高党建工作效率。建设党风廉政、监察、信访等政务系统,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2.涉密政务办公系统建设:按照国家关于涉密信息安全管理的规定,拓展和完善内网办公系统、邮件系统、公文智能收发系统和基于GIS的安全生产形势分析系统,扩充完善内网数据库,加强涉密信息安全管理。

3.政府网站群建设:继续完善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府网站为主站,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各业务司局、地方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为子站的政府网站群建设,重点加强政府信息公

开、公共信息服务、网上办事和公众参与互动等系统建设。到2015年,所有市(地)级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政府门户网站。建立“一站式”服务窗口,依托专网数据资源实现对安全生产政策法规、许可、科技成果、安全评价资质等12类信息网上查询服务。继续深化公众参与网络互动平台建设,推动安全生产社会监督信息化,各级安全监管机构加快开通“12350”安全生产举报投诉特服系统。加强基于互联网的党建工作平台建设。对政府网站进行扩容和系统升级,保障网站安全运行。推进安全生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

(七)基础信息网络建设。

1.安全生产资源专网建设: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传输通道,完善覆盖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应急救援机构(基地)和直属单位的安全生产专网,实现与安委会成员单位、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以及相关单位的网络联通。重点加强市(地)和县级安全监管机构的基础网络建设,满足安全监管执法、调度统计等业务系统运行的实际需要。以无线网络、3G等移动网络和卫星通信网络为补充,实现与重点行业(领域)企业的网络联接。

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涉密内网改造:按照“涉密最小化”的原则,进一步缩小涉密内网的覆盖范围,加强涉密内网的安全改造,强化用户终端的安全保障。更新密码系统并升级加密传输系统。调整涉密内网的政务信息系统,扩充完善内网数据库。

3.视频会议及IP电话系统建设:扩充完善视频会议系统

和IP电话系统,覆盖到全国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将现有标清视频会议系统升级为高清视频会议系统,提高视频会议系统和IP电话的使用效率。

(八)安全保障与运行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非涉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和定级指南,完善安全生产专网及其应用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进一步强化信息化人才和运维保障队伍建设,完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网控中心、数据中心、培训中心和远程数据备份中心的基础设施和运行环境,保障安全生产专网的正常运行。扩充完善专网综合运维管理平台,实现对专网核心节点和骨干节点的基础设施、运行环境、网络设备及广域网传输通道的实时监控管理。制定完善系统运维规章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安全管理,提高系统运维保障和应急处置能力。

(九)信息技术保障能力建设。

建设安全生产信息技术和安全保障实验室,开展信息技术产品应用于安全生产领域的专业化检测和验证,加强对业务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测试。加强安全生产领域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创建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大力开展信息化知识和应用技能培训,提高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能。研制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络、视频系统,开展远程教育培训。

(十)安全生产信息化成果推广应用

积极开展信息化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在煤矿等行业(领

域)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装备,重点加强物联网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推广。打造安全生产领域信息产业,加强专用信息产品研发。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化成果转化平台,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信息技术研发、应用示范和成果推广的服务平台。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10个安全生产信息化示范城市。

四、重点工程

(一)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金安”工程)二期。依托国家政务信息资源、“金安”工程一期以及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所形成的信息化成果,建设满足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应急指挥机构以及有关单位业务信息处理的政务信息系统,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应用系统、数据库、基础信息网络、安全保障系统、运行服务体系和标准规范等六个方面。通过试点应用,形成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工贸等行业(领域)安全监管监察和应急、职业安全健康、统计分析等领域共用共享的业务系统和数据库,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制定适用于安全监管监察业务的建设、管理和技术标准规范。

通过“金安”工程二期项目建设,建成覆盖全国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应急救援机构(基地)以及有关单位的信息网络平台、安全和运维保障系统,实现各级安全监管监察和应急管理机构系统内、相关部门间、基层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与企业间相关安全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全面提高安全监管监察及行政执法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二)安全生产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工程。

在已有信息系统标准的基础上,编制安全生产基础信息网络、安全保障、运行环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编制重点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装备标准规范以及安全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和应急管理业务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标准,指导地方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与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资源规划、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建设。编制与安委会成员单位的数据接口规范。通过标准建设,规范企业安全生产信息系统以及有关信息采集和分类编码标准,统一各业务系统底层数据格式,实现企业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标准化,实现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安全生产数据的及时报送和更新。

(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监管工程。

紧密结合《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程,建设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信息化监管工程,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的网上申报、业务办理、达标情况考核及评审管理等功能,重点实现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领域)及冶金等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生产设备设施运行管理、隐患排查治理等标准化达标内容监督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为动态跟踪检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进展情况提供信息化支持。

(四)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内外网改造工程。

根据国家电子政务总体要求,按照“涉密最小化”的原则,19 调整内外网环境及其应用系统布局,构建机密级内网应用平台,将原有非涉密政务办公系统整合迁移到专网平台,完善机密级内网基础平台和涉密应用系统,健全内网安全保密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扩充专网信息平台,新建非涉密信息办公业务系统,实现信息公开、办公、通知、短信与安全监管监察业务系统的整合。扩容升级外网电子邮件系统。完成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机关办公相关应用的国产正版软件基础环境的升级改造。健全外网信息安全防护措施和管理制度。

(五)安全生产领域物联网技术应用试点工程。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选择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和职业危害严重的企业,建设安全生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有效感知人员、设备、设施、环境的安全状态信息,实现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要素和职业危害因素的实时监控和智能处置,提升企业事故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通过与相关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建立信息关联,监督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主体责任,创新安全监管监察方式方法,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建立国家安全生产物联网应用工程中心,推进安全生产领域物联网产业发展和技术推广应用,为信息化建设提供物联网专业技术支撑和服务,实现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企业和相关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五、保障措施和条件

(一)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信息化工作

充分发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和议事决策作用,协调有序开展安全生产信息化规划设计、项目实施、标准规范及规章制度建设等工作,解决信息化建设、应用和运维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协调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做到信息化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检查、有步骤地开展。

(二)健全项目管理制度,确保项目建设质量。依据国家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范安全生产信息化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建立健全项目建设管理制度,做好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前期论证和顶层设计,重视需求分析,加强对建设过程的质量监督和控制,提高进度控制水平,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

(三)加强信息化培训,强化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通过专题讲座、业务培训、技术交流等形式,加强对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以及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知识和应用技能培训,推进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逐步建立信息系统应用评价制度,加强对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和有关单位安全生产信息化应用效果的考核监督,将应用推

进工作落实到部门和个人,逐步纳入单位和个人的政绩业绩考核体系。

(四)保障资金投入,严格项目资金管控。

加大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及系统运维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财政支持,将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和系统运维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或纳入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对项目建设进行资源、资金、效益等方面的可行性分析,制定合理的经济控制和评价指标,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和使用制度。严格落实资金使用计划、工程付款和资金使用情况审核等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的监督管理。

(五)完善运维机制,提高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充分发挥各级信息化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在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系统运维等方面的技术支撑作用,构建覆盖全国的安全生产信息系统运维服务体系,各省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要明确信息系统运维机构,市(地)和县级安全监管机构要指定专人负责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明确岗位职责,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涉密信息系统管理的有关要求,建设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护系统,保证网络信息安全。

第五篇:林业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doc

市林业绿化局安全生产工作“十二五”(2011-2015年)

规划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和声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安全生产年”各项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林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强化林业安全生产基础,提高林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提升林业安全生产队伍整体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安委会关于印发安全生产“三项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安委„2009‟4号)的精神,制定本规划,请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㈠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三项建设”,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以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以规范生产为重要保障,以科技进步为重要支撑,加强基础建设,加强责任落实,加强依法监管,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继续降低事故总量和伤亡人数,减少职业危害,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㈡总体目标

通过全面开展林业安全生产“三项建设”,建立健全林业绿化安全生产工作机制;构建林业绿化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强化林业绿化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加强林业绿化安全标准化建设,推进林业绿化安全生产技术改造与科技进步,提高安全水平和事故预防与应对能力;加强林业绿化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加强基层林业绿化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提高林业绿化安全生产队伍整体素质;为实现林业绿化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提供有力的法制体制机制保障和技术能力保障,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

二、主要任务

㈠修订完善相关法规制度。根据林业绿化发展现状和林业绿化安全生产工作实际,针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对与近年来出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相冲突、不符合当前安全生产实际的林业绿化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清理并上报处理建议。㈡制定亟需法规和规章。加强调查研究,根据林业绿化行业形势和特点,提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和其他亟需研究制定的安全生产法规和规章。

㈢完善林业绿化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和政策措施。在国家安全生产标准体系总体框架下,按照轻重缓急,优先制定修订亟需的行业标准。

㈣理顺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职责关系。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结合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和制定部门“三定”规定,明确林业绿化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和职能定位。要认真履行对林业绿化安全生产的监管职能,在各级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效能。

㈤加快林业绿化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林业绿化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健全完善林业绿化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要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特别是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列入林业绿化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指导协调,理顺管理体制,层层抓好落实,实现机构、编制、职责、人员、经费“五落实”。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既负责应急救援,又负责应急管理。

㈥建立健全林业绿化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各级林业绿化主管部门要研究制定林业绿化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考核奖励办法,对安全生产成效显著的地区以适当形式予以表彰或奖励,充分调动各单位和广大林业绿化安全生产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按照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原则,改进林业绿化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完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度,使指标更加科学合理;严格通报和考核制度,促进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

㈦建立健全林业绿化安全生产监督机制。各级林业绿化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林业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的指导,推动林业绿化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法对林业企业落实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情况实施监督,认真履行日常监督、定期检查和专项整治。督促企业法定代表人切实履行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层层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和每个人。要加强对林业企业领导班子特别是“第一责任人”安全生产履职尽职情况的考核,监督检查相关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督促落实企业负责人依法带班制度。要严格事故责任追究,加重对事故企业直接责任者的责任追究,推动林业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林业企业依法依规生产经营,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等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㈧建立完善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管理机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林业绿化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逐级规范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工作。完善林业绿化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制度,确保事故统计准确及时。㈨健全完善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机制。坚持“四不放过”原则,按照“实事求是、依法依规、注重实效”的基本要求,认真查处各类林业生产安全事故。三.保障措施

㈠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1、坚持局党委对全局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局党委领导、各处室和各单位抓实施、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各单位整体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和决定重大问题,把握工作方向和进程,确保局安全生产规划的贯彻落实。

2.健全“一岗双责”安全生产工作机制,领导干部实行“一岗双责”,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对安全生产工作亲自抓、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推进林业绿化安全生产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按照“管业务也要管安全”的原则,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例会,分析、部署、督促和检查系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要建立健全和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建立安全生产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标体系,并作为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逐级抓好落实。

㈡加强队伍建设

1、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巩固深化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成果。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集中教育活动变成经常性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林业绿化安全发展的突出问题,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着力构建有利于林业绿化安全发展的体制机制。

2、以加强业务建设为重点,提高履职能力。教育引导干部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熟悉下情、吃透上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要认真分析新形势下,尤其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安全生产工作规律和特点,对林业绿化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进行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研究,要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开拓创新的思路与决策。要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类林业绿化安全生产专题培训,重点加强新法律、新法规、新知识新技术和现场检查业务知识的培训,着力提高林业绿化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履职能力。要加强实践锻炼,深入调查研究,狠抓工作落实。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总结借鉴好经验好做法,切实提高林业绿化安全生产监管能力。

3、加强人本关怀,营造良好工作环境。要建立健全政治尊重、事业激励、利益保障、感情联络的内在动力机制,不断增强广大林业绿化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林业安全生产队伍的凝聚力。建立领导干部和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干部职工定期谈心谈话和走访慰问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优化和改善林业绿化安全生产的工作环境。

㈢健全保障体系

1、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经费,专款专用,保证全局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开展。

2、加强安全评价考核作用。发生林业绿化生产安全事故,领导干部要及时赶赴一线、靠前指挥,搞好抢险救援,认真调查事故原因,严肃追究事故责任。深刻总结吸取事故教训,以事故教训推动工作。要加强对干部在抢险救援、事故调查、安全督察等重大活动、关键时刻表现的考核,并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要把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的业绩作为干部使用、培养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四、实施步骤

本规划从2011年开始实施,到2015年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各单位制定实施方案,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至2014年,各单位根据规划或实施方案,逐年分解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完成规划明确的各项工作。2013年开展中期督导检查。

检查考核阶段:2015年,各单位按照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认真组织自查、总结,由局统一组织检查、验收。

下载连云港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连云港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和硕收费站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和硕收费站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按照国家提出“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切实加强基层和基础“双基”工作,强化......

    广州市越秀区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广州市越秀区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前言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

    关于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做好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精神,现就我省安全生产“十二五......

    和硕收费站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和硕收费站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按照国家提出“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切实加强基层和基础“双基”工作,强化......

    铜川矿业公司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铜川矿业公司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2011年—2015年)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指导原则,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突出事故预防......

    浅谈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的体会

    浅谈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的体会 文宇 (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编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既体现了与“十一五”规划的继承性和发展性,又体现创新性、......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会议充分肯定了“十一五”时期安......

    漳州市南靖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推荐五篇]

    漳州市南靖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2011 ~ 2015) 前言 安全生产作为尊重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的最直接体现,是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