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我区安全生产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年”、安全生产“ xxxxx区“十二五”期间(xxxxx1~xxxxx3)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十二五”期间(xxxxx1年~xxxxx3年),我区安全生产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年”、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安全生产“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暨安全生产大检查等重要工作,强化了责任落实、隐患治理、专项整治、宣传教育,确保了我区“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稳定。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标控制情况
xxxx年至今,我区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28起,死亡30人,其中:
xxxx年,全区共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14起,死亡15人,死亡人数占全区全年控制数115.4%,其中:交通事故13起,死亡14人;工商贸企业事故1起,死亡1人。各类矿山、危化、特种设备、旅游景区景点、消防、铁路等行业(领域)未发生死亡事故,杜绝了较大以上事故。
xxxx年,全区共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10起,死亡9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去年分别降低37.5%和40%,占市控制指标数81.8%,其中:交通事故9起,死亡8人;工矿商贸事故1起,死亡1人。各类矿山、危化、特种设备、旅游景区景点、消防、铁路等行业(领域)未发生死亡事故,杜绝了较大以上事故。
xxxx年至今,按市安监局《贵阳市十一个区市县控制目标与实际发生情况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9月份我区发生安全生产死亡事故4起,死亡6人,占市控制指标数60%,事故起数比去年同期下降42.9%,死亡人数与去年同期持平(按惯例当月中旬或下旬公布上月指标控制情况,目前1-9月指标控制情况暂未公布),其中道路交通事故4起,死亡4人;消防事故死亡2人(消防事故起数未纳入统计)。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领导精神贯彻到位。近年来,国家、省、市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在各次安全生产会议上均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是在xxxx年6月上旬,总书记在《xxxx年5月份以来重特大事故简要情况》上作了重要批示,克志书记、李军书记、再勇市长相继作出了批示,国家、省、市接连召开了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要求深刻认识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形势,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区委丁书记也作出了相应批示意见。为将国家、省、市领导批示意见切实落实到位,我区采取了一系列工作措施,一是多次在政府常务会议及区长办公会上,传达学习了国家、省、市领导讲话精神及会议精神,安全部署相关工作。二是雄军书记、昌祥区长和各位分管副区长分别带队在矿山、危化、交通、烟花爆竹、特种设备、地质灾害、山塘水库等行业(领域)开展了安全生产检查,督促各级、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深入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三是区政府第一时间印发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立即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等重要文件,成立了由昌祥区长任组长,各副区长任副组长的安全生产大检查领导小组,由各副区长分别负责组织开展所分管部门、行业(领域)的安全检查工作,分三个阶段、成立十五个工作组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暨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三是开展了以“全覆盖”为基本要求的专项督查,督查内容主要包括各级各部门半年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完成情况、6月7日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主要领导带队检查情况、“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落实情况、“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情况以及生产经营建设单位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健全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情况,对督查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已下达督办函责令整改。
(二)责任落实到位。先后下发了《xxxxx区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充实xxxxx区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的通知》、《关于调整区人民政府区长、副区长等领导同志分管工作的通知》、《关于明确区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的通知》(白府办通[xxxx]10号)、《关于印发
(三)安全检查到位。按照国家、省、市安全生产相关会议精神及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我区在党的十八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等重要时期及元旦、春节、国庆、清明等重要节日均制定了诸如《关于印发
(四)专项整治到位。在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各类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我区以全面提高安全生产工作水平为重点,深入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切实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
1、道路交通安全:建立完善了道路交通联席会议制度,理顺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定期召开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会议,研究解决突出问题;整合了xxxxx区摩托车残疾人专用车整治行动指挥部及综合执法大队主要力量,从交运、各交警队等部门抽调业务骨干成立了xxxxx区交通综合管理领导小组,加大了对非法营运的打击力度;在各乡(镇)设立了交警中队,强化了基层道路交通监管力量;在全区客运、货运输车辆上安装了gps系统,建立完善了gps监控制度并强化实施,有效减少了超速、超载、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等违法违规行为;制定并严格落实校车安全管理“六定”制度,有效防止了校车安全事故发生。
2、煤矿安全:积极开展煤矿关闭工作,目前区域内3家煤矿均处于关停状态,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煤矿安全包保责任的通知》并严格落实,将煤矿安全责任包保到人,明确了区、乡两级领导煤矿包保责任;定期组织巡查,有效防止了关停后擅自开工情况出现。
3、非煤矿山安全:督促企业严格按开采设计方案进行建矿和自上而下分台阶开采,使台阶高度、宽度、边坡角均符合规定,在全区范围内消除了“掏采”和“一面墙”的开采方式;督促地下矿山企业认真开展水害防治工作,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在xxxx年成功避免了斗篷山铝土矿1号矿井8千立方米老井积水的透水事故发生;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我区露天采石场的中深孔爆破率达95%,机械化开采率达100%,液压二次破碎技术率为100%;督促企业储存安全风险抵押金530万元,提高了应对突发性事件的经济应对能力。
4、尾矿库安全:按重大危险源管理规定对中铝赤泥库建立了危险源档案;坚持汛期对尾矿库实行周检制度及雨后第二天上坝例检制度,确保汛期安全;督促中铝贵州分公司按规定在曹关赤泥堆场安装在线监测监控系统,保证尾矿库运行处于可控状态。
5、危险化学品安全:建立危险化学品联席会议制度并使之常态化,定期安排部署重要工作;开展了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危险源辨识工作,对确定为重大危险源的贵州省物资储备局一五八库建立了重大危险源档案并强化了日常监管;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督促部分企业安装了阻隔防爆系统、万向管道充装系统、氯气泄漏回收装置等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了安全生产系数;督促易制毒化学品、易制爆化学品、剧毒化学品企业落实了出入库台账、销售流向登记档案、“五双”管理等各项工作;积极规划并推动危险化学品集中交易市场建设,逐步使全区危险化学品交易行为规范化。
6、建筑施工安全: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xxxx)对全区在建建筑工地进行了安全达标评分,确保施工企业100%达到安全合格标准;针对重点工地、高层建筑工地、地质条件复杂和使用塔吊的工地建立了《建筑行业重点工程及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委派项目监督员加强安全监管;开展了建筑施工工地塔吊、电梯等专项整治,确保建筑施工适用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7、消防安全:加强了消防工作长效机制建设,成立了消防安全委员会,建立健全了消防工作部门信息沟通和联合执法制度以及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提升单位自防自救能力,全面构筑了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结合新型社区建设,完成了消防安全网格划分,建立健全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组织和工作机制,全区5个乡(镇)、6个社区服务中心、31个社区、56个村寨全面完成了消防安全“网格化”建设;采取“定工作目标、定工作标准、定责任人、定工作时限”的“四定”工作措施,加强了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监管,有效遏制了火灾事故的发生。
8、烟花爆竹安全:理顺了春节期间烟花爆竹安全监管机制,落实了春节期间烟花爆竹安全监管责任,各乡(镇)办、各相关部门每日开展巡查,加强对烟花爆竹经营市场安全监管;对禁放、禁售区域内的重点单位,制定重点时期24小时守护制度,设置醒目的禁放警示标识,采取“点对点定责任,人盯人抓落实”的措施实施监管;开展了烟花爆竹流向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培训和应用工作,对所有烟花爆竹产品流向实行信息化监管;督促供销社烟花爆竹仓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完成选址、重建工作,确保烟花爆竹仓库周边安全;持续开展氯酸钾专项整治工作,有效防止了含氯酸钾的烟花爆竹产品流入我区。
9、冶金等工贸行业安全:指导、督促企业从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和各种>规章制度、规程入手,规范安全管理,逐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督促企业开展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坚持用事故教训推动安全工作深入开展,加强事故警示教育,让企业充分吸取事故教训,主动预防事故发生;组织开展了铝镁机加工、煤气使用、高温金属液体、有限空间作业等专项整治,切实整治易引发事故的隐患。
10、职业健康安全:持续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全区共128家进行了职业危害因素申报;开展了职业健康标准化试点、职业健康监督员试点、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评价试点、职业健康“三同时”试点等工作,为更进一步开展好职业健康工作奠定了基础;组织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参加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xxxx年至今共计培训200余人,充实了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力量。
(五)标准化建设到位。我区把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重要工作载体,严格按照上级部门及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着重开展了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冶金等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企业安全生产本质水平得到了逐步提高,截至目前,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已有4家完成3级标准化建设工作,1家正在等待验收评审,尚有1家因新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正在开展、1家因拆迁延迟开展;危险化学品储存及经营单位已有6家完成标准化建设工作,刚进入西部化工市场的6家正在积极准备开展相关工作。现有的26家非煤矿山中,9家已完成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14家年内要完成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3家因《安全生产许可证》刚取得或过期今年不开展标准化建设。61家冶金等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任务均严格按市工作要求顺利完成。
(六)宣传教育到位。每年“安全生产月”均组织开展集中宣传咨询日、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知识“五进”、应急救援演练、警示教育、答题竞赛等主题活动,有效扩大了安全生产宣传覆盖面。组织开展了安全文化示范创建工作,6家参与创建的单位已有3家通过了市安委会的考评并提交了创建材料,余下3家预计年底可完成任务,为发挥安全生产示范带动效应奠定了坚实基础。组织高危行业三类人员1580余人(次)开展了安全资格教育培训,提高了企业人员的安全知识及意识。组织各社区服务中心149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网格员就用电、燃气、消防、危化学品辨识及防范等安全知识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了社区基层安全管理能力。
(七)应急准备到位。修订完善了《xxxxx区突发生产安全事故预案》、《xxxxx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xxxxx区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督促100余家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冶金等工贸行业企业开展了应急预案备案工作。组织开展了应急救援演练520余(次),其中包括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矿山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演练等5次区级演练,有效提高了各级、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救援能力。
三、创新工作思路
我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群众生活带来了实惠,与此同时道路交通线路增加、车辆迅速增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也给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压力,为有效应对大环境的变化,我区积极探索能提高安全监管工作效率、效能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实施视频网络监控试点,xxxxx2年都拉乡投入资金60余万元,安装了20多个高清无线监控探头,构建了5家矿山企业视频监控网络系统。安全监管人员在监控室即可对砂石矿山作业面、场内运输车辆、人员实行全天频候、全方位的监控,有效减少了执法部门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降低了行政执法成本,提高了安全监管工作效率和监管水平,将安全生产从事后处理转向了事前预防,解决了矿山企业安全管理过去存在的时好时差、起伏不定的问题,改变了对该行业监管难、难监管的被动局面。二是实施了打击非法盗采工作奖惩及联动机制。麦架镇制定了《打击非法盗采工作奖惩制度》,明确了对村发现盗采行为未及时制止并报告的、村两委及村两委直系亲属参与非法盗采行为未及时制止和报告的、因村两委工作失职造成非法盗采重大事故的进行相应处罚,同时对检查到位、制止有力、工作突出的给予高额奖励,有效防止了村级管理人员滥用职权和不作为等情况出现。同时沙文镇面对人手不足的困难,不等不靠,积极与扎佐林场靛山管理站沟通,形成联动机制,整合资源成立了一支联合“打非”队伍,有效控制了靛山村私挖盗采现象。三是强化基层交通监管力量。我区不仅成立了道路交通综合执法大队,明确道路交通监管职责,还在沙文镇、麦架镇、都新社区等道路交通管理力量较为薄弱的地方设立了交警中队,专职负责片区道路交通监管,有效改善了基层道路交通安全监管秩序。四是探索职业健康监管新模式,整合技术力量,采取抽调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职业危害排查工作、交叉检查、互助互学等方式开展职业危害检查,较好解决了我区职业健康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五是组织开采方案设计单位到新建和生产矿山现场对矿长、安全员等管理人员就开采设计方案进行培训和讲解,重点对首采场的布置、运输线路、运输方式、开拓方向、安全设施设备的安装等进行指导,较好解决了多数非煤矿山企业的矿长和安全员文化程度不高、看不懂开采设计方案、没有真正做到用开采设计方案指导建矿和生产的问题。六是将危化企业监管责任包保到人,制作了《xxxxx区危险化学品行业安全监管责任表》,将区域内1家重大危险源、10家危化品生产使用企业、1家制药企业、8家危化品批发经营单位、15家加油站、16家危化品零售经营点的安全监管责任包保到人,明确了包保责任。七是实施重点监管。对各化工单位的周边环境、生产工艺、流程、危化品等进行了逐一排查,对找出的42个风险点登记建档,同时对7家有煤气作业、10家涉及高温金属液体、7家涉及锅炉压力容器、4家涉及粉尘爆炸的工贸企业建立了危险点台帐,针对性的实施重点监管。八是建立了专家技术咨询、技术指导专项基金,用于邀请市专家库专家指导解决危化、矿山、冶金、建材等行业(领域)的技术疑难问题,有效对我区安全监管力量形成补充。
四、取得的成绩
xxxxx1年至今,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区各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我区安全生产总体形势保持平稳,得到了省、市的一致肯定,我区得到了省、市相关表彰以资肯定,其中:xxxx年,区政府被市人民政府评为xxxx年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先进单位(一等奖);xxxx年,区政府被贵州省安全生产委员会评为贵州省安全生产工作优秀奖,被市人民政府评为xxxx年度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先进单位一等奖;xxxx年至今,我局各级、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共计15人次被市评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
五、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全区安全生产工作基础仍然比较薄弱,部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待进一步落实,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情况,且受制于观念、设备、技术、资金、人员素质等多方条件限制,自身安全生产工作水平较低,限制了全区整体安全生产工作的稳定提高。
(二)各级各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安全生产专项督查工作中,发现部分地方和部门还存在领导不重视、工作走形式、安排部署不到位、隐患整改不彻底等问题,影响了全区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
(三)全社会关注安全的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虽然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力度逐年加强、范围逐年扩大,部分群众能通过举报等形式主动参与到安全生产工作中来,但受限于传统宣传方式和途径,宣传效果和受众都有一定局限性,仍然有部分群众对安全生产工作不是完全了解甚至不关心的情况。
在下一步的工作,我区将继续抓好责任落实,确保各相关部门、企业从上到下、从部门到个人都有应该承担、应该履行的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继续组织开展好道路交通、危化、建筑施工、城市燃气、各类矿山、特种设备、消防、民爆物品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按照“五落实”和“四个一律”工作要求,深入排查整治隐患,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督促企业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继续组织开展好督查工作,严格督查要求,严格问责力度,对组织不力、工作开展不到位的单位实施通报批评、扣减责任金、约谈告诫等处理,对因失职、渎职、玩忽职守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从重从严进行处理,绝不姑息。
第二篇: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规划
北新基础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规划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公司发展稳定大局,事关行业领域的形象和声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制定本规划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按照国家、自治区、市关于大力开展建筑领域安全发展要求,切实加强基层和基础“双基”工作,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管理,建立起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高本单位本质安全水平,公司十二五期间安全工作安排如下:
一、基本原则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国家安全方针,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安全生产与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改进,进一步完善安全标准化各项具体工作,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纳入公司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实现公司科学、安全、持续发展。
二、规划目标
到2015年公司安全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状况全面改善,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4个达标、4个零、一个2‰。
3个零:
1、特别重大事故为零
2、重大事故为零
3、较大事故为零
4、一般事故死亡率为零。
轻、重伤事故控制在2‰以下
四个达标:
1、员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率为100%
2、应特种作业持证上岗率为100%
3、事故隐患整改率为100%
4、作业场所危险源控制率为100%
三、内容及措施
1、进一步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1)把安全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分解和落实,将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层层分解,确保各项制度有效地落到实处。
(2)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公司与各部门及施工项目逐级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施工项目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最前沿,要进一步强化施工项目的安全责任意识,实行安全生产工作重心下移。把安全生产目标和责任落实到生产岗位。将安全承诺签订到每一位在岗职工,形成从领导覆盖到全体职工的共同安全责任体系,最终实现安全发展。
2、以消除危险源,突出专业、专项安全检查和治理隐患工作为主线
(1)辨识危险源、制定措施、控制和消除危险源。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明确控制目标、范围和控制办法为重点,以项目为单位认真查找、辨识存在的危险源(点)和不安全因素,对查出的危险源实施全面控制,达到安全施工的目的。
(2)突出专业安全检查,重点对施工项目的施工用电、机械、防护进行检查。对查出的隐患要以“隐患通知书”的形式及时通知项目部进行整改,监督落实整改隐患。同时各项目组织开展好安全自查工作,项目安全员做好日检的同时定期组织安全检查活动。对所查隐患要及时整改,上报工程部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直至隐患消除。
(3)深入现场安全检查,坚决采取“边检查,边整改”的原则,对作业现场发现的违章行为,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同时,针对季节特点对开展各种安全检查。以防雷电、防洪、防触电、防暑降温、防寒防冻为主要内容进行排查治理,确保安全生产。
(4)加强环境因素的管理。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施工区域照明、坑、孔、沟、温度、噪声、粉尘、有毒有害气体与易燃易爆物品等。要切实有效控制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必须加强对环境不安全因素的管理、检查和整改。要从日常管理入手、维护整改,全过程抓起。同时,对生产现场检修作业或设备运行出现的影响
环境因素的现象,要重点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整体环境隐患的可控、在控。
(5)组织开展各项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工作,提高事故应急能力。
3、夯实各项安全基础工作
(1)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牢固树立事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理念。各级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公司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
(2)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培训,进一步提高全体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意义的认识,掌握安全生产技能,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确保安全生产。
北新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3月1日
第三篇:“十二五”安全生产总体目标
XXX总公司
“十二五”安全生产总体目标
为深入学习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市、县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推行民用爆炸物品销售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管理,建立起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高单位本质安全水平,我公司十二五期间安全工作安排如下:
一、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干部职工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以遏制伤亡事故为重点,倡导安全文化,落实安全责任,加大安全投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促进民爆行业安全、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安全标准化各项具体工作,到2015年继续保持安全生产无重伤及以上事故,无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无职业病事故的安全目标。
二、发展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大安全
技术改造力度,完善安全生产保障机制,有效防范和遏制安全事故,着力提升行业安全生产水平。
坚持自主创新。把自主创新作为行业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大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民爆产品和工程爆破等关键和前沿技术的研发,提升行业技术水平。
坚持两型发展。推行绿色低碳发展,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自然环境,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实现民爆行业的和谐发展。
三、主要任务
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继续健全和完善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队伍建设,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精干高效、保障有力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2、安全生产管理方式和手段创新
研究和制定治本之策,综合运用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从安全投入、培训教育、安全文化等着手,认真解决制约、影响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
3、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有关要求,按照《生
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有关规定,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本公司已经制定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依法建立企业应急救援队伍或明确兼职应急救援人员。
4、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体系
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积极组织人员参加上级有关部门举办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逐步建立公司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体系,实现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的制度化。
5、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坚持“依法整治、标本兼治、突出重点”的原则,防止反复,提高整治效果。在治理整顿的基础上,使公司逐步走向规范化管理。
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加大安全投入
确保资金投入安全生产,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把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纳入公司发展计划,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加大对安全科技研究、事故隐患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宣传教育培训和安全生产管理等工作的投入。
2、广泛开展与周边企业和同行业间的合作与交流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与周边企业和同行业间的合作关系,不断扩展新的合作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安全生产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拓宽与先进企业的交流渠道,加强信息交流,不断提高公司安全生产水平。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永恒主题,在十二五期间里,安全生产工作要以求实的态度,居安思危,与时俱进,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扎实工作,以认真负责的责任心,干好本职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打好基础。以安全规范,务实高效的工作,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第四篇:渔业安全生产“十二五”工作规划
渔业安全生产“十二五”工作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现代渔业建设和渔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依据国家安全生产和渔业法律法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8]113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和《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和工作成效
我国是世界渔业大国,据统计2010年全国渔业人口2081.03万人,其中渔业从业人员1399.21万人;拥有渔船106.56万艘,占世界渔船总数四分之一以上;水产品总产量达5373万吨,占世界水产品总产量比重超过三分之一;渔业经济总产值1.28万亿元,其中渔业产值6750亿元,占农业产值比重为9.3%。渔业的发展为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增加农渔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维护海洋权益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渔业也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受自然条件、物质条件和人为因素影响大,特别是我国,由于渔船数量多、作业范围广,其风险程度远高于其他产业。做好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对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建设现代渔业、保持渔区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十一五”以来,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针对渔业风险特点,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切实加强监督管理,提高渔业防灾减灾能力,努力克服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增多等不利因素,渔业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好转态势,渔业安全事故逐年下降。2010年,发生渔业船舶生产安全事故263起、死亡人数319人,与2005年相比,事故总起数和总死亡人数分别下降63.8%和47.6%。其中,较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9.1%和24.2%,重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75%和75.5%。
(一)领导重视、社会关注,渔业安全生产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十一五”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渔业安全生产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就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做出重要批示,200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为贯彻《通知》精神,我部与国家安监总局等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文明渔港”和“平安渔业示范县”创建活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把渔业安全生产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形成了政府领导负责、部门分工协作、渔业部门主抓的工作局面。同时,进一步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管理组织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加大投入,进一步夯实了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高了渔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二)管理制度逐步完善,渔业安全生产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根据《渔业法》和《安全生产法》要求,国家先后制定、修订了《渔业船舶检验条例》、《渔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条例》、《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渔业船舶登记办法》、《渔业船舶进出港签证管理办法》、《渔业船舶船员考试发证规则》、《远洋渔业管理规定》等法规和规章。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近年来我部和各地进一步完善了船网工具指标审批、渔船检验、登记、捕捞许可、渔业船员培训、考试发证、渔业安全事故调查统计、渔业应急和远洋渔业管理等制度,建设了全国海洋渔船数据库和动态管理系统、远洋渔船船位监测系统,实现了渔船管理环节的相互衔接,使渔业安全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宣传培训广泛开展,重视渔业安全生产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
近年来,我部和各地高度重视渔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船员培训工作,开展培训机构资质认定,组织10万海洋捕捞渔民职业安全培训、全国涉外渔业船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培训和10万海洋捕捞渔民船东船长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地渔业部门针对当前渔业劳动力流动加快、船员安全生产技术和素质较低的情况,积极探索培训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突出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和重大安全事故警示教育,利用“安全生产月”、渔业专项执法行动、伏季休渔、重大节假日等时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渔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渔民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重视渔业安全生产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
(四)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渔业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
“十一五”期间,中央和地方加大了渔港、渔业安全救助、通讯、船位监测、渔业保险等投入,仅中央投资建设的中心渔港有19个、一级渔港18个、内陆重点渔港16个,共投入建设资金21.51亿元,使我国沿海渔港建设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中央和地方财政建设和完善了渔业安全通信网络,对沿海渔船救生、通讯设备、船位监控系统、自动识别防碰撞系统(AIS)进行补助,启动了政策性保险补贴项目,其中中央财政安排救生筏补助资金3733.34万元,为沿海11个省(区、市)渔船救生筏(浮)配备3.7万余套,中央渔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3000万元,扩大了渔业互助保险覆盖面,“十一五”期间中国渔业互保协会共承保渔民316万人(次)、渔船24.6万艘(次),共支付赔款8.2亿元,积累风险准备金1.82亿元,使渔业安全装备建设和防灾减减灾能力明显提升。
(五)工作机制基本建立,渔业安全应急救援能力逐步增强
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与合作,与交通运输部、中国电信和中国气象局等部门和单位建立了水上安全管理、海上救助、通讯服务、灾害预警等合作机制,与外交部建立涉外渔业事件处理机制,与国家安监总局联合开展“平安渔业示范县”等创建活动。通过合作机制的建立,有关部门共同采取措施,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强化船员培训,发布航行警告,组织海难救助,开展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排查渔业安全生产隐患,维护渔业生产和渔船渔港管理秩序。与此同时,各地还高度重视渔业防台减灾工作,及时发布气象信息,组织渔船进港避风、渔民上岸转移,组织渔民自救互救,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渔业损失,保障了渔民生命财产安全。据统计,“十一五”期间与水上搜救中心合作,累计救助遇险渔船4683艘、渔民22232人,挽回经济损失约13.9亿元。
二、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为做好“十二五”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基础。但受诸多因素影响,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渔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一)形势分析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建设现代渔业,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渔业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着许多有利的因素。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为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增加渔业安全管理基础投入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各级政府对渔业安全生产日益重视,“十一五”期间渔业安全管理的基层基础和安全监管工作得到加强,为“十二五”渔业安全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历史转型期,渔业安全生产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和挑战。
一是灾害性天气多发使渔业安全生产形势更加严峻。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明显增多,风暴潮、龙卷风等海洋灾害也呈上升趋势,近几年平均每年登陆我国并造成灾害的台风达7个以上,不但给渔船、渔港、养殖设施等造成重大损失,还对渔民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据专家分析,“十二五”时期,这种趋势仍将持续。极端和灾害性天气的突发性、不可预知性,增加了渔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也加大了管理难度。
二是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给渔业安全带来严峻挑战。随着对外贸易和航运业的迅猛发展,进出我国沿海港口的商船日益增加。据交通部门统计,近年来,我国沿海海上货运量以平均每年100%以上的速度递增,在原传统渔场上航行的商船数量不断增多,大大增加了商船与渔船碰撞风险,航道规划与传统渔场争夺海域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三是新海洋管理制度深入实施使渔业安全管理外部环境更加复杂。我国与韩国、日本、越南等周边国家签订了渔业协定,与相关国家的海域划界逐步展开,海洋争议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全球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社会对公海渔业资源管理日趋严格,沿海国家入渔条件越来越苛刻,海盗行为日益猖獗。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我国渔船作业范围将受到进一步限制,海上作业和航行环境更加复杂,发生涉外渔业事件的可能性将进一步增加,渔业风险性将进一步加大。
(二)存在问题
除外部环境因素外,渔业内部因素经过多年的努力虽有所改善,但一些困难和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渔业安全生产基础和防灾减灾能力依然薄弱。渔港是渔业生产和渔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渔船停泊避风安全的重要场所。“十一五”期间,虽然中央和地方都加大了渔港建设投入,使渔港建设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基础薄弱,历史欠账多,渔港建设规模和数量仍然不足,建设水平和标准仍然偏低,仍然不能满足渔船安全锚泊避风的需要。据统计,到2010年我国每290公里海岸线才有一个渔港,远低于日本平均每48公里和韩国平均每13公里就有一个的水平,76%的渔港仍然是历史形成的天然港池,避风设施缺乏,港池及掩护水域偏小。大部分渔港、渔用航标的日常管理维护经费无固定的投资渠道和财政保障,维修养护不及时,其功能发挥受约束,严重影响到渔船停泊和航行安全。另外,虽然近年来各地也加大渔船安全装备建设投入,使渔船安全装备水平有了一定改善,但由于我国渔船数量庞大,渔船船体陈旧、设备老化、安全性能差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渔业安全生产隐患仍然十分突出。
二是渔民安全素质差和技术水平低问题仍十分突出。海洋捕捞是一种特殊行业,虽然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渔民和船东船长培训教育,但随着传统渔民和职务船员流失,大量内地农民下海入渔,渔船船员整体素质下滑。特别是随着渔业劳动力流动速度加快,培训教育难度大,渔船船员安全意识差、技术水平低、船员持证率低等问题更加突出。
三是监管力量不足,管理手段落后。目前,全国从事渔港监督、渔船检验等相关工作的人员只有6000多人,管理力量明显不足。且现有机构大部分属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安全执法检查的装备比较落后,执法经费存在较大缺口,一些监管措施难以完全落实到位。而且,一些地方在机构改革中,面临着渔港监督机构被拆分,人员编制和运行经费被减缩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渔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是渔业安全管理制度和法制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渔业安全法律法规是依法加强渔业安全监管的法制保障。近年来,我部和各地在渔业船舶管理、渔业船员管理、渔业应急救援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规范管理制度,渔业安全监管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渔业安全生产和管理的形势、任务及环境发生了新变化,对渔业安全法制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拓展调整范围、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处罚措施、加快配套法规规章的制订。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全面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监督,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改进技术装备,健全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防灾避险能力,努力构建渔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有效遏制渔业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推进现代渔业建设,促进渔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强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渔业是高风险行业,一旦发生事故,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对渔民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切实措施,防止和减少渔业安全生产事故,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
坚持属地为主,切实强化渔业安全基层基础工作。渔业安全生产重点在基层,关键在基础。要坚持属地为主、部门监管的原则,切实增强基层政府和管理部门对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充分发挥基层管理组织作用,努力构建渔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坚持教育为先,切实提高渔民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和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人。针对近年来渔业劳动力流动加快、渔船船员素质下降的问题,必须下大气力狠抓渔民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创新培训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渔民安全生产意识。
坚持政策引导,切实增强渔业安全管理和防灾减灾能力。渔业安全装备建设是渔业安全管理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加强政策引导,增加渔船渔港安全装备建设投入和渔民补贴力度,受到渔民群众欢迎。要继续强化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切实提高渔业安全监管和防灾减灾能力,为建设现代渔业奠定坚实基础。
(三)规划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8〕113号)精神,到“十二五”末,形成较为完善的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和支撑保障体系,渔业安全监管和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从业人员素质有一定程度提高,渔业安全生产状况保持良好态势。
——渔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渔业安全事故逐年下降,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三项指标得到控制,渔业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抑制。到2015年渔业船舶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400人以下,年均下降2%。(以2011年新统计口径,死亡440人为基数计算)
——渔船渔港安全装备水平显著提升。渔船标准化改造稳步推进,渔船通讯、避碰、消防及救生等安全设施和装备明显改善,渔港、航标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全国海岸线平均142公里有一个一级以上渔港,每122公里有一个二级以上渔港,能够为70%的海洋渔船提供服务,满足20万艘渔船、150余万渔民避风减灾需要。
——渔业从业人员素质得到切实提高。培训机构得到强化,培训设施设备、师资力量明显改善,经费得到保障,培训机构认定率达100%。渔民宣传教育和船员培训工作得到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得到普及,渔民和船员素质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船员持证率达到100%。
——渔业安全监管能力和装备水平得到加强。按照国家有关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精神,稳步推进渔业安全监管和执法机构改革,渔业安全监管队伍得到加强,基本纳入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渔船渔港监控、安全通讯和救助系统建设全面推进,渔政船、渔港监督艇数量和装备条件基本满足履职需要,渔业安全监管能力和装备水平显著增强。
——渔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加快制定和修订渔船、渔港、船员管理等渔业安全法规规章,使渔业安全法律和制度体系更加完善,适应现代渔业管理需要。
四、主要工作任务
(一)深入开展“两个创建”活动
“平安渔业示范县”和“文明渔港”创建是“十二五”时期我部渔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两个重点抓手。渔港是渔船集中停泊区,是安全生产的重点和难点,县(市)、乡镇政府和管理部门是渔业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要在全国范围深入开展“两个创建”活动,同时推动基层广泛开展“平安渔业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船”活动。通过创建活动,“抓点带面”,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进一步提高基层政府和管理部门对渔业安全生产的重视,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管理部门渔业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生产经营单位及船东船长的主体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责任制的落实,全面提升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构建渔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切实加强渔业船员培训和管理
渔业船员培训教育和管理工作是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针对当前渔业船员流动快、内地下海人员多、船员安全生产意识低、技术水平差、持证率低等问题,高度重视船员培训教育和管理工作,把船员培训教育和管理工作作为“十二五”渔业安全管理的重点任务,集中力量,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在整合优化现有培训资源的基础上,以渔业船员培训机构资质认定工作为契机,积极争取财政投入,加大船员培训基地和机构建设,对船员培训经费予以补贴,同时规范机构管理,提高培训机构质量和水平。探索完善创新培训、考试、发证工作机制,加快对培训考试大纲进行修改,强化海上求生、自救互救、救生艇筏操作等实操培训和考试内容,重点开展船东船长安全知识教育培训、职务船员、远洋及涉外渔业船员基本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渔业船员管理,探索建立规范的船员劳务市场,全面核查各地渔船员持证上岗情况,坚决查处船员无证上岗、未按标准配员的行为,强化船主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堵塞管理漏洞。
(三)着力强化渔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切实加强渔船检验工作,严格渔船初次检验、营运检验和船用产品检验,加强船厂监管,严格实施渔船修造企业资质认可制度,保证船舶建造质量,开展低质量渔业船舶专项整治,把好渔船安全第一关。加强港口监管,严格渔船进出渔港签证制度,对不按规定配备渔船安全设施、不按规定配备职务船员、未按规定取得相应的船员证书、船舶处于不适航状态的,禁止其离港生产。建立规范的渔业安全检查制度,开展定期的渔业安全生产检查,同时结合生产和气候特点,开展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活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要严格按“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查处。建立渔船安全“黑名单”制度,对安全隐患突出、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除按法律法规处罚外,还要采取其他管理措施等。加强过港生产渔船安全管理制度,船籍港和生产地渔业管理部门要各负其责,建立登记、通报和联合办公制度,明确和细化管理责任,共同做好过港渔船安全管理。
(四)完善渔业安全应急和救助体系建设
加强与气象、海洋环境监测部门的合作,完善渔业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立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准确掌握风暴潮、赤潮、海浪、冰冻等灾害性气象海况信息。完善应急值班制度,充分发挥渔船通讯、监控系统作用,将气象和灾害信息及时发布到渔船和渔民当中。制定、完善渔业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细化渔船防台风、防风暴潮、抢险救助等各类预案,确定具体的防范措施,提高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强渔业安全应急管理装备建设,增加渔船海难救助补助资金,激励渔民积极参与自救互助,配合专业搜救力量,最大限度减少渔民损失,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强化渔业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
强化渔业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是组织和实施渔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保证。针对现行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执法力量薄弱等问题,要切实加强和充实渔业安全监管机构,在重点渔业县市、重点渔港和重点渔区设立渔港监督管理或渔业安全管理等渔业执法机构,落实机构、编制、人员和经费,在渔业村(居)民委员会设立渔业安全协管员,配备必要监管手段,对渔港、渔船和渔民实行面对面直接管理,形成进驻一个港,辐射一个片,监管一个面的渔业安全监管格局,堵塞渔业港航安全监督管理的漏洞。推广建立各类渔船渔民协会组织,积极鼓励和引导渔船编队生产,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发挥基层管理组织在渔业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形成渔船安全管理的组织网络。
(六)进一步完善渔业安全管理联动机制
进一步深化与外交、边防、海事、安监、气象部门等的合作,完善合作机制、拓展合作内容、提高合作效果。针对近年来渔船与商船碰撞事故多发,给渔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进一步与交通海事部门加强合作,采取有针对性措施,遏制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多发态势。敦促海事部门加强船员、船舶的航道管理,规范商船航行路线和航速,推进商船与渔船的避碰系统(AIS)兼容和互见;积极推进法制建设进程,明确和强化重大水上交通安全事故责任人和肇事逃逸者法律责任;加强海难救助合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渔民损失。进一步加强与气象等其他部门的合作,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加强与外交、边防、海关等部门合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赴境外作业渔船和船员出入境管理工作,在他国海域从事渔业生产的,要主动向我驻在国使(领)馆报告并接受监督指导。
(七)加大渔业安全管理基础和装备建设
渔业安全管理基础和装备建设是渔业安全管理保障,也是建设现代渔业的重要内容。要加大渔港、航标建设和维护力度,增加建设数量,提高建设标准,做好渔港、航标维护养护工作,有效解决我国渔港、航标建设数量少、规模小、标准低、配套不全、维护养护不到位,不能满足渔船安全停泊、避风和航行需要等问题。同时加强渔船通讯、救生设施等安全设施和装备建设,提高渔业防灾减灾能力。支持远洋渔业企业更新改造或淘汰老旧渔船,建造和引进现代化、专业化远洋渔船。进一步加强渔业执法装备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实施渔政船、渔港监督艇建设项目,加快实施渔船、渔港监控系统、渔船电子标识、渔业通讯、应急救助系统建设,完善远洋渔船船位监测系统,启动船员培训基地建设,改善渔政执法条件,全面提升安全监管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拓宽渔业互助保险服务范围和覆盖面,扩大政策性渔业保险范围,全面提升渔业全行业风险保障能力。
(八)进一步完善渔业安全法规体系
充分认识加强渔业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立法和标准建设进程。按照《安全生产法》、《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结合渔业实际,对现有的渔业法律法规进行认真疏理,科学严谨的进行“废、改、立”,进一步完善渔船、渔港、渔业船员等涉及渔业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法规、规章,研究制订《渔船渔港条例》、《渔业船员管理办法》、《渔业船舶设计修造单位资格认定管理规定》、《渔业船舶船用产品法定检验目录》,修订《渔业船舶登记办法》、《船舶进出渔港签证办法》、《海洋渔业船员考试发证规则》、《渔业船舶水上安全事故调查统计规定》和《远洋渔业管理规定》等法规规章。加强渔船生产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制定渔船及其配套装备安全标准,建立与相关法规相配套的渔业安全生产标准体系。
五、重点工程建设
(一)渔港建设工程
组织实施《“十二五”渔港建设规划》,综合考虑各地渔业资源、渔业经济比重、渔船数量、渔港基础设施现状和条件,增加建设数量,提高建设标准,提高建设水平,争取形成以中心渔港为龙头、一、二级渔港为骨干、三级及以下渔港和避风锚地为补充的标准渔港体系。同时,优化渔港建设布局,突出“信息化、数字化、防灾型” 功能,重点加强沿海防灾型渔港建设,促进渔港建设与我国渔业经济健康发展相适应。
(二)航标及港航设施建设工程
根据渔船作业和航行安全需要,在现有渔业航标的基础上,新建和重建一批渔业航标,基本形成与沿海重点渔港相适应的渔港水域安全服务体系。增加投入,加强渔港基础设施维护养护,改善港内渔船锚泊避风条件;在一级以上渔港配备消防船,其他渔港配备消防水龙、移动式水泵、灭火器等设备;在一级以上渔港配备渔船生活污水和油污水处理设备,其他渔港配备垃圾回收设施,保护渔港水域环境。
(三)渔船更新改造工程
开展沿海渔船更新改造,以安全、节能、经济、环保为目标,研发设计新型渔船,推进渔船标准化改造,提高渔船安全性能和抗风险能力。支持远洋渔业企业建造或更新改造现代化、专业化远洋渔船,切实提高我国远洋渔业装备建设水平。
(四)海洋渔船通讯网建设工程
加快推进海洋机动渔船CDMA手机、新型超短波对讲机和北斗卫星终端建设,支持近岸渔船配备CDMA手机或新型超短波对讲机,支持44.1千瓦以上海洋捕捞渔船(含远洋渔船)配备北斗卫星等通讯和监测设备终端予以补助,建成覆盖全国的近岸及外海、远洋渔业安全通讯网。
(五)渔船避碰(AIS)和救生系统工程
加快推进海洋机动渔船自动识别系统避碰(AIS)建设,支持海洋渔船(含远洋渔船)配备AIS设备终端,对超短波机站进行升级优化。继续实施渔船气胀式救生筏配备补贴项目,使海洋机动渔船做到应配尽配,渔船自救互救能力显著提升。
(六)渔船、渔港监控系统建设工程
在二级以上渔港安装摄像监控设备,设立监控中心,借助公共信息网络,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监控中心之间的网络连接,构建全国统一的渔港监控管理网络,实时监控渔港码头及港内渔船安全管理及防台避风情况。加快推进海洋机动渔船电子标识(RFID)系统建设,实现渔船进出渔港实时监控,规范渔船和渔港管理秩序,防止套牌船现象产生。完善远洋渔船船位监测系统,建设船位监测终端设备,实现对全部远洋渔船的实时监控。
(七)执法船艇建设工程
组织实施《“十二五”渔政执法装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重点建设海洋和内陆渔政执法船、沿海渔港监督艇和内陆渔政快艇,建设渔政基地码头和渔政执法信息系统,保障渔政执法和安全管理需要。
(八)渔船检验设施建设工程
对国家重点监管的渔船构建国家和区域性渔船监督检验中心和分中心,加大渔船检验基础设施和执法基础装备的投入,配备必要的检验执法装备、车辆,逐步建成渔船监督检验执法体系布局。依托现有国家认可的船用产品检测机构,购置专业仪器,改善检验条件,组建国家级和重点区域船用产品检验中心,构建渔船船用产品检验体系。
(九)渔业安全应急指挥建设工程
海区局、沿海省(区、市)、计划单列市、重点内陆省(区、市)及沿海省(区、市)的重点县(市、区)建设规范化应急指挥救助平台,配备必要的应急救助设备,大、中型渔业执法船舶配备渔船应急指挥调度装备,使渔业安全事故中的渔民死亡人数和渔业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十)安全培训教育基地建设工程
三个海区、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建设渔业职务船员培训中心和远洋渔业船员培训中心,沿海和内陆重点渔业县(市、区)建设渔业安全培训教育基地,满足对本地区渔船船员职业教育和渔船船东、船长、船员安全培训要求。
(十一)政策性渔业保险建设工程
积极推行政策性渔业保险,壮大业务规模。从事海洋捕捞生产的机动渔船财产互助保险覆盖面达到80%以上;从事海洋捕捞作业的渔民互助保险覆盖面达到80%以上;海水养殖、淡水养殖、水产苗种互助保险覆盖面达到20%以上。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认真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各级政府切实加强对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将渔业安全工作纳入政府总体工作进行部署。推动本《规划》实施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渔业主管部门的重要责任,要切实履行职责,研究制定渔业安全生产中长期规划,研究制定渔业安全生产的重大部署和相关举措,层层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落实资金、编制和管理人员,并根据职责分工、责任到人、责权一致的原则,实施目标责任考核。
(二)增加投入,确保规划和建设目标实现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公共财政支持的重点方向。积极争取加大公共财政向渔业安全方面投入的倾斜,优先支持列入本《规划》的重大工程项目。引导、鼓励并督促渔业生产经营单位加大安全隐患治理投入,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和建立稳定、多元的渔业安全投入机制,确保各项建设项目实施,为实现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奠定基础。
(三)强化执法,确保渔业安全法律法规贯彻执行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渔港管监督管理机构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港口和海上执法检查工作,将安全检查作为日常渔政执法以及“护渔”行动、专属经济区巡航及伏休管理等渔政执法行动的重要内容,结合进出港签证、船舶检验、证件换发、案件处理等时机全面实施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从严查处,确保渔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贯彻执行。
(四)开展宣传,努力营造渔业安全生产良好氛围
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倡导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全面普及渔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渔业安全知识,提高渔民群众的渔业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素质。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方针,扶持、引导和发展渔业安全文化产业,营造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
第五篇:安全生产“十二五”期间规划
安全生产“十二五”期间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管理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总方针,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本质化管理。
二、总体目标
到十二五末,逐步形成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技术支撑化,完善有效的安全生产监督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使轧钢部实现生产安全重伤、死亡事故为“零”,年轻伤事故控制在千分之一,杜绝火灾等重大事故的发生。
三、工作计划
1、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围绕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河北省安全管理条例》以及《轧钢安全规程》和《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等相关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全面启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合规性。加强法制宣传,督促工段建立遵法守法的约束机制,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法制观念。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2、完善有效的安全生产监督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管理重心工作,实施一级对一级负责和问责制管理机制,逐级形成岗位保班组,班组保工段,工段保实业部;部长向安全专业管理人员和工段长问责,工段长向班组长问责,班组长向岗位职工问责的安全管理思路,不断创新安全生产思路方式和手段,来提高各级安全生产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3、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建设。充分利用每周一题,一题一考,加强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的安全培训。重点围绕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实业部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目标,积极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创新。搞好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努力营造全员关注安全的氛围。
4、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按照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管理制度,规范班组、工段、实业部三级监控检查管理程序,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帐,严格落实各级隐患排查职责。建立隐患报告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岗位职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与治理,及时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