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美丽乡村节即将亮相
中国美丽乡村节即将亮相
2009首届中国(安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暨中国美丽乡村节,将于10月25日至26日在安吉县举行。
安吉县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利用一流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从2008年开始,又通过实施环境、产业、素质和服务“四大提升工程”,大力推进以“村村优美、家家创业、人人幸福、处处和谐”为内容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使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去年共接待游客50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07亿元。
第二篇:中国美丽乡村考核办法
xxx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考核指标
与验收办法(修订)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2010年纵深推进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xxx[2010]2号)文件精神,为加快我县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进程,进一步明确建设内容和建设目标,切实做好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考核和验收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实施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积极引导建设“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xxx模式”的“中国美丽乡村”。坚持科学合理、操作简便、有所创新,设定“中国美丽乡村”的建设内容及考核标准,促进 “中国美丽乡村” 建设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二、评定原则
1、坚持围绕“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基本要求,充分反映我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原则;
2、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各方公认的规范操作原则;
3、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梯度发展、分级创建原则;
4、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体现特色、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原则。
三、考核指标
“中国美丽乡村”考核指标共分四个方面、三十六项指标,实行百分制考核,详见附件。
四、申报、审核及评选程序
严格申报制度,确保建设的时序和质量。对照创建要求和考核标准,每年2月中旬前后,各乡镇、村及时向县新农村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新农办)进行创建申报,县新农办会同有关部门对提出申报的乡镇、村进行初审,提出指令性创建村、申报创建村和培育提升村初审意见,报县新农村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后确定创建提升对象。县确定的指令性创建村、申报创建村、培育提升村,在3月中旬前向县新农办申报的创建工作计划,明确具体的项目支撑、项目筹资渠道、项目设计和项目施工方案。次年1月上旬前由县新农办会同有关部门,对确定的创建提升对象进行考核验收,考核结果报县新农村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评选审定,并予授牌表彰。
五、计分办法及奖励
1、计分办法。
总分为单项得分之和,满分为100分(不含附加分)。单项计分办法参照附件直接根据标准打分,或经过计算后确定分数。考核验收要充分体现创建工作的成效,定性考核的原则上同一单项指标考核要分优、良、一般三个等次记分。定量考核的须严格按照完成的工作量考核计分。考核评定总分在90分以上,且“村村优美”考核得分42.5分以上(含42.5分)的为精品村;85分以上至90分,且“村村优美”考核得分41.0分以上(含41.0分)的为重点村;80分以上至85分,且“村村优美”考核得分40.0分以上(含40.0分)的为特色村。乡镇所辖村全部完成“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为中国美丽乡镇。
2、奖励。
对经考核验收达到“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的乡镇、村根据人口规模大小实行以奖代补。以奖代补标准:乡镇人口规模在2万人以下的奖300万元,4万人以上的奖500万元,2万至4万人的按人口数折算奖励。精品村、重点村、特色村按人口规模2000人为标准分别奖200、100、50万元,按人口数折算最高分别奖300、150、75万元,最低分别奖150、75、37.5万元。在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新农村实验示范镇村中已以奖代补的,扣除已补资金的60%后奖励。
六、附则
1、根据《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制实施办法(试行)》(省委办[1994]9号)文件精神,发生严重危害国家安全、严重影响社会稳定、重特大刑事犯罪案件、严重影响经济秩序案件、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实行一票否决。
2、考核验收中如发现弄虚作假现象,实行一票否决。
3、在所有考核指标中如有二项以上指标不得分或四项以上指标得分在50%以下的,不得参与精品村评选。
本办法由县新农村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篇:美丽中国 清洁乡村
美丽中国
纪晶新
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了紧紧围绕美丽中国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决定。两年来,中国共产党针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新理论、新要求表明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是全国各族人民努力的方向,是衡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标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快速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挑战。过去几十年间,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了众多的工业企业。同时,也开始了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增长。如今,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与现实的生态环境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新一届的中央领导为了缓解二者之间的矛盾,顺应时代的要求,做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决定。
第一,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需求
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群众更加注重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是人们的普遍愿望。过去“求温饱、求发展”,现在是“求环保、求健康”。能呼吸新鲜的空气、能喝上干净的水、能吃到安全的食品逐渐成为了大众的普遍诉求。
第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人口多、底子薄、资源少、环境承载力差、地区发展不平衡一直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几十年的粗放的发展方式已经消耗掉了大量的能源资源。寻求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节能发展、低碳的发展方式已迫在眉睫。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走出一条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高、环境污染小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三,是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实现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是全国人民的普遍愿望,也是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不只要求人民生活水平更高,而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的融合。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式方法
新一届中央领导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党的十八大召开到前不久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都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重大的部署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工作安排上,要保证首先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污染、土地荒漠化等问题,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制定好短期、长期的规划。落实责任人制度,确保工作能够高效完成。划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首先实施好“十二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内容。
第一,制定法律法规,确保落实到位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法律,保证工作开展有法可依。一直以来,破坏环境、污染环境只是在道德的角度进行抨击,没有现存的法律能够影响到人的行为。极小的代价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创伤。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从制度上进行改进。
第二,科学依照主体功能区战略定位
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依照自然生态状况、水资源承受能力、去为特征、环境容量、开发程度等多种要素进行的定位。是我国第一次颁布实施的中长期国土开发总体规划。严格按照不同功能区的区位优势进行国土开发,可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中形成的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
第三,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经济
目前我国大部分还是粗放式的生产,能源消耗大、经济收入低、环境污染大。要想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现有的产业结构就要进行一次大的优化升级。
1.决心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严格控制增长,核准产能过剩行业新项
目的上马。
2.注重产业的优化升级。保证第一产业,优化第二产业,大力发展
第三产业是目前的形势。探索新的产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健全战略性产业。
3.重复利用,优化环境。对于现有的工、农业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处
理,逐步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以达到经济和自然的和谐共处。
第四,节能减排、减少能耗
“十二五”期间,我国制定了能耗降低的目标。从中央到地方实施了节能减排大会战。进而推动全民的节能减排,实现低碳、节能、环保。
1.节约水资源。淡水资源少、分布不均匀、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是目前我国的现状。要严格制定水资源使用准则,改进技术,提
升用水效率。通过节约用水、重复用水等方式方法提高水的利用
率。
2.节约利用矿产、石油等资源。地下的石油、矿产等资源都是不
可再生的,用了一份就少了一份。长期以来的粗放式的生产已经
消耗掉了大量的矿产资源。要想以后能够更好的发展,就要注意
节约利用矿产资源。
3.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我国的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匀、人均耕地面
积小、荒漠化严重,从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第五,进一步加强污染治理
1.水资源污染治理。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南北、东西跨度大。水资
源分布也呈现出了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布局。一些河流、湖泊
近些年出现了严重的污染。河水变黑了,湖泊变小了。河流是大
自然的血管,如果不能及时治理河流污染,最终受污染的还是我们人类。
2.大气污染治理。最近几天,雾霾已经多次闯进了人们的生活。每到秋冬季节,华北、东北都会出现很长一段时间的雾霾天气。今
天,长江中下游的江浙一带也收到了影响。雾霾天气给人们的健
康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根治大气污染,让人们呼吸新鲜的空气已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3.生活垃圾的治理。人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产生无数的生活垃圾。
如果随意乱丢、乱扔就会在无形中对环境造成极为严重的污染。
如果根据不同的垃圾种类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然后再利用就会
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三、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生态文明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重视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每一届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1.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
境、造福人民”的32字方针。
2.以邓小平为领导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环境保护列为了基
本国策。开始了长期环保工作。
3.以江泽民为领导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确定了可持续发展战
略,从此,环境保护站在了战略的高度。
4.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类
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
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
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
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
出贡献。
5.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提出了以美丽中
国为切入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发展模式。实现包括
生态文明建设为内容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长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关系每一位
人民群众的切实的利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切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发展经济的基本保障,也是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紧紧围绕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四篇:中国美丽乡村建设
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创建新农村建设的安吉模式
【实施背景】
近年来,安吉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安吉的特色实践,在综合评估现有实力与发展潜力、借鉴吸纳上级指导与基层心声的基础上,经过认真慎重研究、反复调研论证,从2008年开始在全县全面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
【基本做法】
1、明确框架,完善实施体系
按照“立足县域抓提升、着眼全省建试点、面向全国做示范”的基本定位,探索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架构体系。
——明确四项目标。即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建成“环境优美、生活富美、社会和美”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探索形成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安吉模式”,确保全国第一,力争全国唯一。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完成,前两年抓点成线打出品牌,中间三年延伸扩面产生影响,后五年完善提升全国领先。力争将打造成为全国生态环境最优美、村容村貌最整洁、产业特色最鲜明、公共服务最健全、乡土文化最繁荣、农民生活最幸福的地区之一,探索构建可 憩可游、宜商宜居、且安且吉的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安吉模式”。
——坚持四美原则。①尊重自然美。充分彰显依山傍水、因势因地而建的生态环境特色,抓自然布局,融自然特色,不搞大拆大建,避免不伦不类。②侧重现代美。坚持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把生活富裕作为美丽乡村的前提和基础,融现代文明于自然生态之中。③注重个性美。因地制宜,因村而异,根据产业、村容村貌、生态特色、人本文化等不同类别,进行适当分类,彰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④构建整体美。强化全局战略思维,把全县当作一个大乡村来规划,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来设计,把一户人家当作一个小品来改造,致力于推进环境、空间、产业和文明相互支撑、一二三产整体联动、城乡一体有机链接,力求全县美丽、全县发展。
——实施四大工程。一是环境提升工程。抓外在有形环境的提升,巩固扩大成果,综合改善质量,全面提高品位。二是产业提升工程。抓内在经济实力的提升,扶持优势产业,形成品牌效应,增强支撑功能,壮大集体经济。三是素质提升工程。抓潜在文明素养的提升,培养有技术专长、有创业激情、有文化素养、有宽广胸襟、有文明气息的现代品质农民。四是服务提升工程。抓广度公共服务的提升,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繁荣农村社会事业,重点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
2、健全组织,落实推进机制。成立了建设“中国美 丽乡村”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领导小组下设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和素质提升四大工程组,分别由县分管领导牵头,主要责任部门负责,乡(镇)、村分别成立对应的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实施县级领导、县级部门与“中国美丽乡村”创建村结对创业共建制度。聘请省市有关专家担任建设“中国美丽乡村”顾问,成立建设“中国美丽乡村”专家指导组。加强工作督查和考核,出台乡镇、部门工作考核办法,使各项建设工作的目标具体化和责任化。
3、规划在先,明晰目标任务。2008年,全县共投入规划资金711万元,分别对县、乡镇、村创建中国美丽乡村进行三级专项规划。在制订《安吉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下发《关于2008年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基础上,委托浙江大学编制完成了《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各创建乡镇(开发区)、村对照、行动纲要、实施意见和总体规划要求,从自身实际出发,坚持以规划为引领,将其他各类专项规划有机纳入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创建任务。
4、落实政策,激励内在动力。大力整合支农项目,使各类建设项目和资金优先安排于实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村。采取了“5+X”的办法清理整合建设项目,对支农项目申报、立项、实施、考核验收、资金拨付全面审核把关。实行财政以奖代补,在建立200万元专项考核奖励基金基础上,对经考核验收达到标准的乡镇、村根据人口规模大小实 行以奖代补,2008年县乡镇两级财政以奖代补资金7000万元,带动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2亿元,其中带动各类金融资本投入3607万元,带动村集体投入9582万元,带动农户个人投入3762万元,带动社会工商资本投入1.1亿元。
5、合作共建,形成浓厚氛围。对内发动到底,对外宣传到位。全县召开推进建设“中国美丽乡村”万人动员大会,15个重点经济部门与乡镇、61个机关部门与创建村开展结对创业活动,179家企业结对169个行政村,累计各项支援捐助3186万元。各创建乡镇、村和重点职能部门以创建工作为抓手,结合各自工作职责,精心设计工作载体,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筹办“中国美丽乡村”论坛、实施“美丽乡村文化繁荣”工程,引起《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社内参和焦点访谈等新闻媒体的关注。
【成效评估】
按照总体部署,“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现已完成各类建设项目投资2.74亿元,“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也逐步凸显。
1、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初步显现。围绕“四大提升工程”的实施,一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乡村道路联网工程、“十万农民饮用水改造”工程、“两双”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基本完成。农村特色主导产业、农民专业合作和现代家庭工业、农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和提升。多数创建村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2、中国美丽乡村品牌初步打响。着眼对内增实力、对外打品牌,通过举办2008安吉〃中国美丽乡村节、“中国美丽乡村”论坛、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安吉行”外宣活动、实施“美丽乡村文化繁荣”工程,创建工作影响日益扩大,引起《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社内参和焦点访谈等新闻媒体关注,扩大了“中国美丽乡村”品牌的对外美誉度。
3、示范带动的效应初步凸现。基本建成“开发区—皈山—孝丰—报福—章村”示范带,景观大道、垃圾收运处理系统、河道整治建设和沿线违章建筑拆除、房屋立面改造等重点工作全面完成,线美、点亮的精品示范带已初步显现,一批经典村庄脱颖而出。
【创新亮点】
1、最鲜明的特征是将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文明相融合。安吉是国家环保部和林业总局在全国唯一的新农村合作共建示范县,也是国家环保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试点地区之一,将生态文明的理念引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在全国尚属首创,具有很强的借鉴、指导、示范意义。
2、最突出的标志是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两创”战略相结合。“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牢牢把握了创新的灵魂和创业的根本,找准了“两创”战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结合点,成为“两创”战略在新农村实践的全新载体,具有很强示范 价值。
3、最有力的支撑是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奋战目标相协调。着重体现地方的生态特色和产业特点,通过对新农村建设整体化实施、品牌化经营的探索,初步打造了“中国美丽乡村”品牌,放大了新农村示范效应,成为新农村示范区的提升工程和精品载体。
第五篇:“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乡村”
“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乡村”
复制链接 打印
2013年05月29日08:20 |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 保存到博客
福建日报
本报讯(记者 何祖谋)25日,福建省首届乡村文明发展论坛在福州举行。论坛围绕当前乡村生态文明发展的现状,提出乡村文明不仅不能消亡,而且负载着城市不能替代的历史使命,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城市”离不开“美丽乡村”。
““美丽中国”要以美丽乡村为基础。”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认为,城市依托乡村而存在,没有美丽的乡村就不可能有美丽的城市。这不仅因为乡村为城市提供生态屏障,也不仅因为乡村消纳与平衡城市对环境的污染,更重要的在于乡村具有城市不具备的特殊功能,这种功能的差异性是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从这种意义上讲,美丽中国建设要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把城市建设得更像城市,在城乡功能差异中寻求互补,实现城乡和谐发展。
“乡村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朱启臻说,丹麦学者曾经提出生态村的概念,并这样定义生态村:“一个以人类为尺度、全特征的聚落。在聚落内,人类的活动不损坏自然环境并融入自然环境,支持健康的人文发展且能持续发展到未知的未来。”所谓“以人类为尺度”,就是指村落的规模不宜过大,村子里的人彼此认识,社区里的所有成员都感觉到自己能够影响社区的发展。所谓“全特征”,就是村落的所有主要功能(包括居住、食品供应、制造、休闲、社会生活和商业等)都完整齐全,并协调一致。所谓“健康的人文发展”,就是人的身体、感情、智力和精神均得到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学者进一步提出与生态村相似的另一个概念“永恒文化村”,这也是一个寻求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和社区建设的概念,其宗旨是将人居聚落、小气候、动植物、土壤水资源融入稳定、高效的社区发展中。
“乡村特有幸福生活模式恰恰是生态文明需要的低成本、高福利的新模式。”国家行政学院经学部副主任、教授张孝德认为,在乡村虽然没有城市的收入高,但农民享有城市用货币无法购买或成本很高的另一种福利,这就是幸福生活所需要的健康、宁静、清洁空气、生态化食物等。
“基于自然资本的乡村,绿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魅力十足。”张孝德说,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兴起的新能源革命、生态经济以及经济转型,为边缘化的中国乡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时代契机。如果说现代信息技术和交通技术为乡村承载现代产业经济提供了可能性
条件,那么在生态经济推动下回归自然的低碳消费、文化性消费等,为中国乡村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动力。
作者:何祖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