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定字【2000】021号
关于贯彻执行《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安徽省
综合估价表》及其费用定额的实施意见
各市、地定额(造价)站、省直专业定额站:
根据省建设厅建定[1999]436号“关于颁发《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安徽省综合估价表》及其费用定额的通知”精神,结合目前我省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具体实施意见:
一、《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安徽省综合估价表》(以下简称综合估价表)及其费用定额适用于我省范围内的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
二、综合估价表自二OOO年七月一日起在全省贯彻实施,各市地定额(造价)站在贯彻执行中应做好新老估价表的衔接工作,并根据估价表中的材料品种、规格,认真做好材料价格的信息发布工作。
三、凡今年七月一日以前已开工的工程或已签订合同的工程,仍按原规定执行。
四、综合估价表及其费用定额是编制、审查建筑工程招标标底与投标报价的依据,也是编制工程概预算、办理竣工结算的依据。建筑工程(主体结构部分)执行本综合估价表及其配套的费用定额。装饰工程(中、高档)执行1999年《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安徽省装饰工程综合估价表》及其配套的费用定额。
五、各市、地要认真做好本综合估价表贯彻执行与宣传工作,并配合省总站做好估价表发行与交底培训等工作。
二000年五月二十八日
抄报: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省建设厅
抄送:各市、地建委、建管局(处);各设计、施工、造价咨询单位,有关单位
第二篇:开学典礼定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金色的九月,是温馨的!灿烂的九月,是丰硕的!带着秋的喜悦,迎来新的学期,开启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载新的梦想!今天,天格外蓝,风格外轻,阳光也格外灿烂。可爱的孩子们,渡过了一个漫长而又愉快的暑假,我们又欢聚在这熟悉而可爱的校园,举行本学期的第一次盛会:开学典礼!下面请允许我郑重宣布:2012秋季开学典礼现在开始!第一项:升国旗全体立正,出旗,升国旗,唱国歌
第二项:欢迎新同学
又是新的一学年,每年的今天,咱们的校园都会迎来很多一年级的新同学,别看一年级的小同学是第一次参加学校的开学典礼和升旗仪式,他们的表现可真不错,队伍站的直直的,眼睛睁的大大的,我代表桂花园的大哥哥、大姐姐及老师们欢迎你们的加入!我建议老师们,同学们,伸出你们最热情的双手,用最热烈的掌声向他们传递最诚挚的欢迎!让我们把鼓励的掌声送给他们,并祝他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顺顺利利,快乐成长!第三项:校长致辞
我们桂花园小学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它给予了我们生命成长的力量,赖校长作为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在书香中引领着我们每一个人感受生命成长的快乐,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赖校长致辞!
赖校长热情洋溢,慷慨激昂的讲话科学地规划了新学期发展的美好蓝图,为学校跨跃式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全体师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相信,在赖校的带领下,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桂花园小学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第四项:学生代表国旗下讲话
同学们,告别昨天,我们每个人又重新站在了新的起跑线,迎来了充满挑战的新学期,在新学期里,相信每个同学有着新打算,对于新学期也有着很多想法,接下来,我要将话筒交给六年级的刘言同学,听听她的心声,掌声有请!
秋天是播种的季节,只有用辛勤的劳动播种下希望的种子,才会有满意的收获,学习也是如此,我祝愿大家在新的学期里勤奋学习,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快快乐乐地度过每一天。
第五项:尾声
新的开端,新的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让我们揽万卷文集,汲百代精华,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共同携手,打造桂花园小学灿烂的明天!最后再次祝愿老师们工作顺利!祝愿同学们在新学期有更多的收获!桂花园小学2012年秋期开学典礼到此结束,请各班按秩序回教室。
第三篇:优秀自我鉴 定
优秀自我鉴 定范文
我即将告别三年的大学生活,作为成人大学生,我毕业在即,对这段时光作个自我鉴定,优秀自我鉴 定范文。
1.在思想上, 我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通过系统全面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我学会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注国家的时势要闻,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大一那年经过党校培训班的学习之后,我顺利通过了党校考核,获得了党校结业证书,对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2.在学习上,除了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外,我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一些网络和办公软件以及管理知识来充实自己,并且顺利拿到国家劳动部颁发的企业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我认为学习是学生的职业,这份职业同样需要有智慧、毅力和恒心。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才不会落伍。三年的大学学习虽然即将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学习的终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重视学习,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让理论更好地为我的实际工作服务。
3.在社会实践上,大学对于我们这群接受成人教育的大学生来说有着更深刻的含义,通过社会的实践和自我的发现,大学对于我们来说更多的是对知识的渴望与需求,所以在学习上我热爱自己的专业,学习认真刻苦,要求自己在专业知识和各项技能上全面发展,对学习一丝不苟,认真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且取得优良成绩,自我鉴定《优秀自我鉴 定范文》。作为学生干部,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对班委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同学,热爱集体。
三年的大学校园生活给我的人生赋予无限的亮点。今后的工作生活,我也有信心能过得精彩。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四年的大学时光和两年半的研究生学习转眼就要成为过去,十多年寒窗苦读的生活将随着研究生生活的结束而暂时告一段落。回首那些拼搏的历程,酸甜苦辣,成败得失一齐袭来,使我不得不静坐下来,用足够的时间整理自己这些年学习生活中的得与失。
学业方面。我的研究方向为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主要研究兴趣为三维模型的简化与网络传输。学术思想活跃、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学风良好,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在所选的研究生课程中,成绩全部为优良;在国际会议发表了学术论文两篇;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了两个科研项目并在项目中独立负责一个模块,使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和提高。
思想方面。我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心时事政治,关心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能认真执行学校、实验室的决议;尊敬导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勇于奉献,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能遵守国家(法律、法令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和一名学生干部,我始终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在自己进步的同时还不忘帮助别人进步,先后担任了几位同志的入党介绍人、充分发挥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工作方面。我曾任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生会副主席、实验室政治协理员。在担任副主席期间,组织了多场晚会、联谊会、弘毅讲堂系列学术讲座;成功策划了首届“学术科技节”活动、组织了本室的学术之星评比,推荐、协助钟艳飞博士参加校级选举并荣获“十大学术之星”称号。我的工作积极性和组织协调能力也得到了认可,被评为“优秀研究生干部”。作为政治协理员,积极的配合分管党务工作的老师、指导和协调各班党支书开展工作,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今后,我将再接再厉,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地完善自我,继续保持并发扬严谨治学的作风,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工作者,做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四篇:定硬目标 建硬机制 用硬手段
定硬目标 建硬机制 用硬手段
驻仙北村工作队在“双到”工作中作表率树标杆
江门市委办牵头各责任单位,围绕“抓扶贫主业、树帮扶亮点”的总体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委、江门市委关于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精神,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持续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在“双到”工作中坚持“五个突出”的扶贫工作新方法,即突出组织领导、突出党建帮扶、突出产业帮扶、突出民心工程、突出社会保障,仙北村“双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落实帮扶资金140多万元,到位率100%;97户工作对象全部落实三年帮扶规划和帮扶措施,预计今年底88户可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上,脱贫率达到90.7%。《南方日报》、《江门日报》、《韶关日报》、江门电视台、翁源电视台等媒体专门报道了扶贫开发的“仙北模式”。
一、突出组织领导,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推进
“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关键在领导、核心在责任、成效在机制,为此,江门市委办按照“双到”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落实工作责任、创新工作机制,为“双到”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确保了扶贫工作有序、深入展开。
(一)建立“一把手”责任制。市委和各责任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研究部署。3月12日,市委书记陈继兴同志专门到仙北村调研,为“双到”工作把脉问诊,明确思想、领导、措施、资金等“四个到位”,以良好的形象、良好的作风抓工作落实。为统筹协调,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成立了江门市对口帮扶仙北村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秘书长黄悦胜同志任组长、负总责,市委办等6个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成员、为直接责任人。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双到”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工作,制定三年帮扶规划和帮扶措施,并把帮扶目标、任务、要求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二)建立驻村工作新模式。“羊群走路靠头羊,大雁齐飞靠头雁。”驻村工作队能否按照组织意图把扶贫开发工作推向深入、取得实效,工作队队长人选至为关键,为此,我们在市委办科级干部中公开选拔了一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重点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并挂任翁源县江尾镇党委副书记。另从各责任单位选拔3名年轻干部作为驻村工作队队员,全队平均年龄32岁,全部为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成立了驻村工作队临时党支部,负责研究具体帮扶措施、科学实施“双到”各项工作。
(三)建立督查督办机制。规定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每年至少两次到村检查指导“双到”工作。市委常委、秘书长黄悦胜同志率先垂范,先后三次赴仙北村,研究落实“双到”工作,并要求驻村工作队要力争在全市扶贫工作中树标杆,以扎实的工作成效为推动全市“双到”扶贫工作深入开展作出表率。建立了信息报送制度,驻村工作队每半月上报一次工作进度,重要情况即时报告,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跟踪督办。
二、突出党建帮扶,确保贫困村固本强基
“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既是经济工作,又是党建工程。驻村工作队坚持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把扶贫开发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双到”工作有效提高了仙北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首先是加强支部共建。由各责任单位党支部(党委)每两月轮流进村,开展“五送”(送党课、送技术、送项目、送文化、送温暖)活动,完善“三会一课”制度,至今已组织各责任单位与仙北村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活动5次,仙北村党支部在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同时,邀请村“两委”班子到江门学习交流,丰富组织生活内容,拓展组织生活视野,充分发挥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作用,促进村“两委”领导班子更加团结协作,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奋发有为。其次是培养党的新生力量。积极协助村党支部重点培养40周岁以下有文化、有能力的优秀年轻村民入党。目前,已协助培养建党对象和预备党员共5名,上党课11次,大大增强了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建党对象陈向群同志在重建仙北小学、推动教育扶贫工作中敢于承担责任,大胆工作,筹得善款6万多元,为重建仙北小学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突出产业帮扶,确保圆满完成扶贫开发硬指标
以扶持发展村主导产业为重点,强化产业化帮扶模式,强调整体脱贫出成绩,增强了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造血”功能,稳步推进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奔康。
(一)大力提升村集体实力。由江门市扶贫办统筹安排20万元为仙北村入股韶关水电站,每年由水电站分给仙北村红利2万元。由宝源市场开发有限公司支付蔬菜收购佣金,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万元。加上村集体现有的1万元收入,使村集体收入达到4万元,实现该村年纯收入超3万元的脱贫目标。投资7万多元,抓好村委会大院改造,使村民自治有良好的议事办公场所。
(二)大力发展主导产业。一是大力发展兰花产业。充分发挥该村“全好”兰花专业合作社的带动辐射作用,发展全村种植兰花面积1000多亩,集兰花生产、销售、种植示范、兰文化传播、观光休闲于一体,带动农户100多户,年增加经济收入1000多万元,使40多户贫困户受益,成为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翁源核心区的特色品牌。
二是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积极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因势利导,发动450户农户,组建仙北蔬菜专业合作社。与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翁源县宝源市场开发有限公司和粤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合作关系,构筑“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实施农业技术下乡、产品包销、价格保底,带动贫困农户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预计可建立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800多亩,年产蔬菜1000多吨,带动农户500多户、贫困户97户,增加农民经济收入400多万元。
三是大力发展养殖产业和生态林业。投资6万元为11户贫困户建设猪舍、提供猪苗和饲料,帮助他们以零风险的养猪方式脱贫。加强与温氏集团的合作,以“公司+农户”模式,大力发展养殖业,养猪1500多头、养牛400多头、养鸡5200多只、养竹鼠3500多只、养鱼300多亩,带动农户500多户、贫困户90多户,年增加经济收入300多万元。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成功将仙北村8000多亩大山申请为广东省生态林,年增加7条自然村集体收入近8万元。
(三)大力实施劳务输出。加强与珠三角劳动力市场的联系,积极发动仙北村20名富余劳力外出务工,使务工人员达到120人,年务工收入达到200多万元。罗家启等重点贫困户通过加强劳务输出,年增加家庭收入1万多元,实现了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的目标。
四、突出民心工程,确保民心凝聚奋进
“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既是扶贫工程,又是民心工程。驻村工作队注重扶贫成果惠及广大贫困户,让贫困户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实实在在的关怀。
(一)兴建江门—仙北民心电视网络。按照3月12日市委书记陈继兴同志在仙北村扶贫调研的指示精神,由江门市和翁源县共同投资50万元,采取免收入户费、材料费和2个月电视费的方式,为仙北村铺设有线电视网络,实现全村户户接通有线电视广播,彻底解决农民看电视难问题,对开阔村民视野、掌握“三农”致富信息大有帮助。
(二)兴建江门—仙北希望小学。为落实汪洋同志提出的“扶贫先扶智”指示精神,从根源上解决仙北村贫穷落后问题,市委常委、秘书长黄悦胜同志和市政协副主席赵树培同志专门与翁源县、江尾镇、仙北村召开了联合座谈会,决定投资40万元兴建江门—仙北希望小学,保证仙北村80名小学生读书学习、接受教育。驻村工作队大力推动,打响人民战争,组织成立了筹建仙北小学理事会,发动社会各界筹集资金。经不懈努力,组织全部资金到位。预计新教学楼2011年上学期即可投入使用。这被当地乡亲誉为一项溯穷源、治穷根、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义举。
(三)兴建江门—仙北致富路、致富渠。积极采取县交通部门立项划款、部分资金村民自筹、每公里由江门帮扶2万元的“三个一点”筹款方式,由江门出资8万元资金,积极帮助该村修建4公里长的水泥公路,实现300人以上大自然村的公路硬底化目标,解决农产品运输难问题,使5条自然村1000多名村民受益。从经济实惠、当改则改的角度出发,投资3万多元,改善农田灌溉功能,新增农田受益面积1400多亩。
五、突出社会保障,确保和谐共建
实现少有所学、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扶贫开发的工作内容。通过点对点的驻村帮扶,让贫富地区之间增进了沟通,在感情上有所融洽,对改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大有好处。
(一)积极探索医疗扶贫之路。通过组织医疗义诊、推进新农村合作医疗等方式,不断拓展保险覆盖的广度和深度,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问题,摘除因病致穷、因病返贫农户的穷根。对27户残疾人、“五保户”等农村特殊贫困群体,申请当地扶贫办严格按照省的有关精神从扶贫对象中剥离出来,通过逐步提高农村社保水平、民政救济等形式,优先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上的困难。
(二)积极探索助学扶贫之路。8月14日,市委常委、秘书长黄悦胜同志和6个责任单位领导在仙北村举行助学济困仪式,对该村29名在读大学生发放每人500元的助学扶持,努力营造“励己、上进、责任、感恩”好学氛围。由江门市新华书店捐建农家书屋一间,置蔬菜、花卉、果树种植和养殖书籍以及小学生读物2500多册。联系韶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为期40天的种植、养殖、电工知识和酒店服务技能培训班,合计培训村民5000多人次,在当地引起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三)积极探索济困扶贫之路。开展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实行“一个贫困户、一个帮扶方案、一个责任单位、一名责任领导、一名联络员”的“五个一”结对帮扶制度,定期开展关心慰问帮扶活动,做贫困群众的贴心人。至今,各责任单位领导共先后8次到村慰问,发放慰问金和慰问物品3.5万多元。市委常委、秘书长黄悦胜同志到重点贫困户吴冠人和罗家启同志家中慰问,实地察看扶贫养猪工作进展情况,了解他们生活生产困难,并当场支持罗家启2万元危房改造资金,让贫困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第五篇:治理走读干部定标准建制度
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谋策
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还没有形成一套单独的制度规定,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择优汰劣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文/黄燕明
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始终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难点问题。《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把健全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制度确定为11个重点突破项目之一。
从多年的实践看,各地在解决干部“下”和“出”的问题上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即调整明显失职失误的多,调整庸、懒、散等工作表现的少;机构改革、换届等机会性调整相对多,规范化、制度化调整相对少;保留级别待遇的多,降职降级的少。要破解这一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出有实质推动意义的探索。
找病根
干部能上不能下,既有思想观念层面的“病根”,也有制度和政策层面的制约。
首先,思想观念障碍形成较大梗阻。认识不到位、“官本位”思想严重,是制约干部“下”和“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从管理主体看,主要是有关领导同志顾虑较多、决心难下,有的认为一个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不容易,虽然有些“毛病”,但没到违法乱纪的程度,存在迁就心理,不忍调整;有的存在畏难情绪,怕伤感情,怕得罪人,怕丢选票,不愿调整;有的求稳怕乱,担心被调整下来的干部缠访闹事,影响大局稳定,不敢调整。
正因为如此,一些领导同志对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谁也不愿意捅这个“马蜂窝”。从被调整对象看,相当数量的领导干部受长期以来传统的“官本位”思想熏染,“官贵民贱、升荣下辱”思想较重,除非迫不得已,不愿放弃官位,甚至对“下”和“出”有着强烈的抵触思想。
其次,制度机制缺失构成严重制约。与观念相比,制度机制能够起到更重要的约束和保障作用。目前,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还没有形成一套单独的制度规定,而是散见于其他文件或政策规定中,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择优汰劣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有些地方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制度规定,但普遍存在着标准难明确、不适宜干部难认定等问题,导致实际操作中缺乏依据、难以把握,从而形成了事实上存在的不犯大错下不来、年龄不到下不来、当事人不主动下不来的局面。
其三,配套措施不完善产生一定束缚。缺乏完善的配套措施支持,是妨碍干部“下”和“出”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由于科学的岗位职责规范和考评机制尚不完善,很难认定一个干部不适宜担任现职,特别是对庸、懒、散的干部或“硬伤”不明显的干部,也难以给出令人信服的准确认定。调整下来的干部难安置,对“下”和“出”的干部多数只能采取交流安排、改任非领导职务等有限渠道予以安排;后续管理跟不上,被调整干部的考核评价、教育培训、跟踪管理、重新起用等配套制度缺失,导致干部下来后很难再有被提拔使用的机会。
因此,有效破解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要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加强宏观指导,加大实践探索力度,以期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一,要在思想认识上努力克服“两方面阻力”。一方面要强化教育引导,破除“上荣下辱”、“下必有过”等落后观念,树立起“领导职务是为社会服务的公职岗位,而不是终身任职的就业岗位”的观念,努力克服来自干部自身层面的阻力。另一方面,要强化舆论宣传,营造“不以上下定优劣”的氛围,形成干部的升降去留是常态、干部正常退出是人才资源重新配置的共识,努力克服来自社会层面的阻力。
第二,要在工作推进上注重发挥“三个作用”。要发挥党委的主导作用,面对这项十分敏感、十分“叫硬”的工作,只有各级党委重视和支持,消除思想顾虑,克服畏难情绪,敢于较真碰硬,敢于动真的来实的,破解这一难题才有根本保证;要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制度最具权威性和说服力,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必须抓紧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完善配套政策措施,靠制度规范和推动干部“下”和“出”;要发挥经验的引领作用,多年的改革实践为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积累了一些好经验,要善于总结借鉴和巩固提升,在继承中创新,在实践中检验,为扎实有效地推进调整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要在工作指导上处理好“四个关系”。要处理好积极探索与稳妥推进的关系,既要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又要稳妥操作、稳步推进,保证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工作有序可控;要处理好鼓励探索与加强指导的关系,既坚持自下而上的探索,又注重自上而下的推动,做到上下结合、联动互促;要处理好源头选拔与任后调整的关系,既要畅通“出口”,又要严把“入口”,科学调配,做到人岗相适,从源头上防止干部不适宜担任现职问题的发生;要处理好干部下与上的关系,对于被调整下去的干部,决不能“一棍子打死”,要给其改过自新、完善提高、重新起用的机会。
定标准
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最根本的是要回答和解决好“什么是不适宜”、“依据什么进行调整”、“怎么进行调整”、“调整后怎样安排”等问题。这是健全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制度的难点和重点,也是核心和关键。
要着眼于解决“什么是不适宜”的问题,明确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内涵。根据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基本内涵应明确为:德才素质和现实表现不能胜任现任职务,以及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干部。根据这一内涵,“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主要包含以下三种类型:一是不称职、不胜任的干部,主要指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德才素质和现实表现达不到所任职务的基本要求,或存在庸、懒、散问题,工作打不开局面,业绩较差,相形见绌,或自我要求不严,精神状态不佳,社会形象不好,干部群众意见较大的干部。二是人岗不相适的干部,主要指专业知识、能力特长与所从事的工作不对口,不能适应岗位职责要求的干部。三是需要追责的干部,主要指因特殊原因造成重大负面影响,不宜继续担任现任职务的干部。
要以《干部任用条例》为依据,着眼于解决“依据什么进行调整”的问题,确定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认定标准,做到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在定性标准的制定上,主要从干部的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细化;在定量标准的制定上,主要应对工作实绩和民主测评等情况作出量化规定,从而建立起调整德行不良者、无能无为者、为政不勤者、政绩平庸者、自律不严者的衡量标尺。
要着眼于解决“怎么进行调整”的问题,规范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调整程序。主要应包括以下六个环节。一是提出调整名单。组织人事部门根据考核、届中届末考核、专项考核、经济责任审计、干部现实表现、群众反映情况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及时了解和掌握干部的现实表现,初步确定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对象。二是调查核实。通过个别谈话、座谈、走访等形式,全面准确地了解拟调整对象的情况,并向干部本人通报核实结果,听取本人的说明或解释。三是拟定调整方案。组织人事部门在全面、客观地掌握干部表现情况的基础上,对照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标准,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提出初步的调整意见。四是讨论决定。根据调查核实情况和组织人事部门提出的调整建议,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干部任用条例》有关规定,由党委(党组)集体研究,作出相关决定。五是申诉复核。被调整干部对组织决定不服的,可向本级组织人事部门申请复议,也可向作出决定的机关或上一级机关申诉。六是调整安置。如被调整干部未申诉,则按原决定履行相关手续;如被调整干部已经申诉,则在申诉复核期满后,按照复议的最终决定予以安置。
要着眼于解决“调整后怎样安排”的问题,明确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安置形式。应根据干部的具体情况,坚持“人岗相适、宽严适度”原则,既促进干部能上能下、优进劣退,又保护和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实现干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八种形式进行安置。一是改任。对领导能力较弱或精神状态不佳、工作作风不好、身体状况较差的,可改任同级非领导职务。二是降职。对政策水平低、业务能力差、作风形象不好等庸、懒、散型干部,应降一级安排领导职务。三是免职。对不宜再担任领导职务的,或者对责令辞职拒不服从的,应当免去现职或依法罢免其领导职务。四是辞职。干部本人感觉不能胜任所任领导职务,可按规定自愿辞职。五是轮岗交流。对经历单
一、领导经验欠缺的,通过轮岗加强锻炼;对人岗不相适、不能发挥个人特长的,或性格、气质等个性特征不适宜担任现职的,交流到适合本人特点和专长的岗位任职。六是待岗。对不适宜担任现任职务,近期又没有合适职位可以安排的,视情况先予免职,安排从事专项工作。七是离岗培训。对工作能力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的,可安排离岗培训,期满后安排适当岗位。八是离职分流。根据本人志愿及专长,由组织推荐或个人选择到党政机关以外适当岗位工作。
建制度
加强配套制度建设,是健全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重要保障。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涉及到干部的考核、任用、教育、监督、管理等方方面面,必须重视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否则,既会造成执行上的困难,又会使改革效果受到影响。重点要健全完善以下五项配套制度。
建立健全以岗位职责为重点的考核评价机制。要着眼于为认定和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提供标准和依据,根据领导职位的层级、特点,建立科学的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制定领导干部职位说明书,明确每一个领导职位的定义、任职资格、岗位职责、工作目标等,既为干部任职时做到“人职匹配、人岗相适”创造条件,又为认定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提供依据。要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使组织考察有依据、干部努力有方向。要改进完善并严格执行干部考核制度,结合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或届中、届末考察,强化绩效考核;对干部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的表现,进行专项考核。
同时,要积极运用领导干部不良行为测评、效能监察等创新举措,以及巡视、审计等结果,全方位、多角度了解掌握领导干部的现实表现,通过增强考核方式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准确评价干部的履职情况。
健全完善以竞争性选拔和治庸、治懒、治散为重点的择优汰劣机制。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是辩证统一的。只有保证选拔质量,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干部不适宜担任现职的问题。要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完善竞争性选拔机制,突出岗位需要,注重实际能力,创新方式方法,推动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真正让“干得好的考得好、能力强的选得上、作风正的出得来”。
要全面推行差额选任制,通过在提名、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等环节层层比较遴选,努力实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要改进和完善民主选举制度,进一步扩大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逐步提高差额选举的职务层次,切实解决好“陪选”、“软差”等现象,真正把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健全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加大治懒治庸力度,使问责不仅体现在重大事件、重大事故上,也运用在干部的日常管理中,既能追究干部在“非常态事件”中的责任,也能追究干部在平时工作中失职渎职责任和不作为行为。
建立完善以岗位提高、跟踪管理为重点的教育管理机制。加强教育管理,注重岗位提高,是保证干部素质、能力、作风等方面适应岗位需要的有效途径。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对干部进行培训,努力造就一批适应岗位要求的复合型人才。要强化日常管理,健全谈心谈话、诫勉谈话、函询等制度,对干部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使干部及时看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增强防微杜渐的能力。要建立和完善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及时向干部通报民主评议情况,严肃指出存在的问题,严防“小错酿大错”。
要有针对性地做好被调整干部的思想工作,使干部放下包袱,轻松上阵,在新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对于被调整下来的干部,要建立专门档案,加强管理,在一定时期内进行专门考核,为重新任用提供依据。
建立完善以人岗相适、能上能下为重点的动态调整机制。在保证干部任期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建立动态调整、适时交流机制,是及时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内在要求。要牢固树立以岗择人、人岗相适的选人用人理念,强化科学调配意识,正确处理班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注重分析干部的任职经历、专业特长、岗位匹配度,确保把最适合的人选安排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要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在推进交流中实现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动态调整。要积极推行聘任制,破除领导职务的“固定化”,为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创造条件。要建立干部复出制度,使干部的“上”与“下”成为动态过程、常态行为,让被调整下来的干部看到希望、看到未来。
建立健全以职务职级并行制、社会保障制为重点的保障机制。解除被调整干部的后顾之忧,让他们下的顺心、出的安心,是顺利推进调整工作的重要一环。要探索建立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强化职级在保障干部工资、福利等方面待遇的作用。要健全完善养老、医疗、用车、住房等相关制度,保障干部的切身利益。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干部对职务调整的承受能力,减少“被调整就是受处分、犯错误”的社会压力,营造有利于推动干部能上能下的社会舆论环境。□(作者为中共吉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