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学生物学复习提纲
绪论:Hooke,Linnaeus,Schleiden、Schwann,达尔文,孟德尔,沃森、克里克,等人的科学发现和时间
第一章:生命的基本特征(九点)
第二章:细胞学说的内容(四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理解(四点),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病毒、类病毒和蛋白感染因子的结构特点,膜的化学组成和各种成分的功能,膜的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四点),膜的功能(六点),第四节均为重点。
第三章: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定义,精子(四期)、卵子(三期)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的定义和过程(重点在“前期Ⅰ”),受精和卵裂的定义
第四章: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和生物学意义(三点),人类基因组的定义,断裂基因、内含子、外显子、侧翼序列的定义,DNA复制的特点,基因表达、转录、翻译的定义,基因突变的定义,常染色质、异染色质、性染色质的定义,人类染色体的数目,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交换定律的定义,染色体畸变的定义和分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定义和分类,多基因遗传病的定义和特点(五点)。
第五章:胚胎发育的过程(五个时期),三个胚层发育的组织器官(92页表格),胚后发育、变态发育、衰老的定义,衰老的机制,第六章:生物多样性的表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第七章:种(物种)的定义
第九章:环境因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
第十章:疾病的定义,引起疾病的外在致病因素(七点)
第十一章:克隆的定义,克隆技术不完善的问题(五点)
第十二章: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本问题(155页正文第一段),遗传图、序列图的定义,基因测序带来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
第十三章:神经元的结构,人类朊蛋白疾病的临床特点,痴呆的定义
第十四章:生殖器官的发生过程,性决定、性分化的定义,人类生育控制的方法,女性不孕、男性不育的原因,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过程,生殖的伦理问题。
第十五章:预测医学的定义,预测医学的道德原则
第十六章:干细胞的定义和分类
第二篇:医学生物学总结、(范文模版)
医学生物学终极总结
1.2.元素—小分子—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3.方面差异显著的异质细胞,进而形成具有不同结构、执行不同功能的组织、器官的过程。
4.胞可通过细胞分化、分裂产生一种以上类型的特化细胞。
5.克隆是通过无性方式,由单个细胞或个体产生的,和亲代非常相似(或在遗传上基本相同)的一群细胞或生物体。
6.1)共同的生命大分子基础
2)相似的生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高度一致的生命基本形式
4)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统一机制
5)生物体由量变到质变的表现形式
6)生命现象无限延续的根本途径(会区分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7)遗传和变异——决定和影响生命现象的中枢
8)进化——生命活动的全部历史
9)生物与环境的统一——生命自然界的基本法则
7.生物的进化包含了生物进化和化学进化
8.多分子体系形成的两个学说:蛋白起源学说,福克斯的微球体学说、9.生物界最原始的生命是:异养、厌氧型的(35亿年前)
10.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的变化有两个学说:内共生起源说、分化起源说
11.胡克第一个发现了死细胞;列文虎克第一个发现了活细胞;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12.为什么说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1)细胞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2)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3)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
4)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13.细胞守恒学说
同类型细胞的体积一般是相近的,不依生物个体的大小而增大或缩小。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数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
14.支原体是最小的原核细胞
15.原核细胞一般由:细胞壁、细胞膜、拟核、细胞质、核糖体、中间体组成。
16.质粒是细胞质中裸露的环状DNA。
17.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是:二分裂
18.真核细胞中的膜相结构有:细胞膜、溶酶体、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过氧化氢酶体、内质网、核膜
19.真核细胞结构和原核细胞结构的比较
特征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 胞 壁
细 胞 质
核 糖 体
细胞骨架
内膜系统
细 胞 核
染 色 体
细胞分裂 肽聚糖 仅有核糖体,无胞质环流 70S(50S+30S)无 无 拟核(无核膜、核仁)单组 二分裂 纤维素(植物细胞)各种细胞器,存在胞质环流 80S(60S+40S)有 有 有核膜、核仁 多组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20.病毒有DNA病毒和RNA病毒两种。RNA病毒的RNA是有蛋白质外壳的。而类病毒的RNA
分子是裸露的。
21.蛋白质感染分子:又成为阮病毒。普鲁西纳由于发现了蛋白质感染分子而获得了1997年的诺贝
尔奖。
22.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游离水95%;结合水以氢键结合于蛋白质等分子中的水分
23.人体中的生物小分子是:单糖、脂肪酸、氨基酸和核苷酸
24.五碳糖主要组成核糖和脱氧核糖。二糖主要有:蔗糖,麦芽糖,乳糖。是通过糖苷键连接的。
特殊的结构多糖是几丁质。
25.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糖脂和胆固醇。
26.人体内的生物大分子是蛋白质和核酸。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中间通过肽键连
接。
27.关于蛋白质:一级结构决定高级结构;α螺旋和β折叠是组成二级结构的主要形式,通过氢键
连接;
28.结构域:一个结构域指的是一条多肽链或能够独立折叠为稳定的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的一部分。一条肽链上相同的结构域一般具有相同的功能,一条多肽链上可能有多个结构域。
29.核苷酸的组成:磷酸,戊糖,碱基;其中磷酸和戊糖是组成核苷酸骨架的物质。碱基是连接成双链的;碱基和戊糖是通过糖苷键连接的;核苷酸之间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成核酸分子
30.DNA的双螺旋是染色质的一级结构;螺线管是染色质的二级结构;染色体是四级结构
31.rRNA在细胞中数量最多,在核仁中合成。
32.了解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时间的概念
细胞增殖:细胞通过生长和分裂,获得与母细胞同样遗传信息的子细胞,细胞数量增加的过程。细胞周期: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终了所经历的过程(生长、遗传物质复制、分裂)
细胞周期时间:细胞周期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33.细胞分裂包括了:分裂期和静止期(G1合成前期,S DNA合成期,G2合成后期)其中G1合成前期时间的不同,引起了细胞周期的不同
34.和细胞周期相关的三种细胞:连续分裂的细胞(造血干细胞),静止期的细胞(肝、肾细胞)终
末分化的细胞(肌细胞、神经细胞)
35.细胞周期各时特点:
G1期(合成前期)
2)rRNA、mRNA、tRNA大量合成3)核糖体装配
4)结构蛋白、酶蛋白大量合成,控制新细胞的代谢-G1末期合成S期活化因子,启动DNA
复制
5)G1末期,中心粒开始复制
S期(合成期)
1)DNA复制
2)组蛋白、非组蛋白合成3)染色质装配,形成两条完全相同的姐妹染色单体,借着丝粒相连
4)中心粒复制完成5)微管蛋白开始合成 G2期(合成后期)
1)成熟促进因子(maturation promoting factor,MPF)合成2)有丝分裂因子(mitotic factor)有丝分裂促进因子(mitosis promoting factor)——诱导间期染色质凝
聚
3)微管蛋白合成完成此时细胞体积增加一倍,细胞器得到复制
M期(分裂期)
1)亲本细胞核染色体精确均等分配给两个子细胞
2)RNA停止合成3)蛋白质合成减少
占细胞周期时间最短,但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最大包括细胞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
有丝分裂各期的特征:
前期:染色质凝集→染色质丝→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借着丝粒连接)
中心粒分开,分裂极确定→初步形成纺锤体
晚前期,核仁消失,核膜崩解
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纺锤体的中央形成赤道板
有丝分裂器完全形成;
有丝分裂器是由中心粒、纺锤体和染色体构成的临时性细胞结构,专门执行有丝分裂功能,确保完全相同的两套染色体均匀的分配给两个子细胞。
后期:染色体着丝粒纵裂
成对的动粒分离,将染色体拉向两极
后期末,染色体在两极合并成团
末期:染色体解压缩→伸长为细丝状的染色质
核膜重建核仁重现
36.细胞质分裂是在细胞核分裂的后期开始的。
37.M期(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是连续完成的。细胞增殖调控包括环境中控制细胞
增殖的因素及细胞内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基因及其产物
38.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不同是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包括: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
期,终变期。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
细线期:染色质凝集染色体细长如线称为染色线(chromonema)染色粒(chromomere)偶线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联会复合体(SC)二价体
粗线期:四分体 重组节交叉交换与重组
双线期:联会复合体解体交叉端化
终变期:核膜、核仁消失; 纺锤体形成39.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的动原粒朝向两极
40.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形成4个染色体数目和遗传物质都是单倍体的细胞。
41.减数分裂的意义:
A证人类染色体树数目在遗传中的恒定:减数分裂造成染色体数目减半产生单倍体的生殖细胞,精卵结合重新形成二倍体,保证世代染色体数目恒定。
B生物遗传复杂性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配对,非同源染色体可以进行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之间可以进行交换,从而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形成生物体的多样性。
C细胞学上证实了遗传学三大定律: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孟德尔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进入同一个生殖细胞,是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体之间DNA片段的互换是摩尔根连锁与互换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42.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减数分裂(meiosis)
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得到四个单倍
体细胞;
有联会
染色体复制成两个染色单体,不分开
2个同源染色体分别走向2个子细胞,得到单倍
体细胞
同源染色体经过交叉、重组有丝分裂(mitosis)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得到两个二倍体细胞同源染色体没有联会染色体复制后,分别分配到2个子细胞中子细胞得到和亲本同样的一组染色体,得到二倍体细胞同源染色体没有交叉、重组
43.精子的发生在睾丸曲细精管中;A型精原细胞 —— 干细胞,分化较低,有丝分裂
B型精原细胞 —— 进入减数分裂;B型精原细胞提经增大,形成初级精母细胞
44.精子发生包括了:增殖期,生长期(体积增大),成熟期(分裂),变形期(顶体形成,核染色
质形成,尾部形成)
45.卵子发生在卵巢内,包括: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前期的双线期阶段,每一个卵母细胞都由一个卵泡细胞包裹,形成原始卵泡
46.成熟卵泡包裹的是初级卵母细胞;成熟卵泡包裹的卵处于第二次减数分裂的中期,直到受精后
才完成第二次减数分离,形成卵细胞,如未受精,次级卵母细胞24小时后死亡
47.配子的成熟与运行包括了:精子的成熟与运行和卵子的成熟与运行。卵子的成熟包括了核成熟
和细胞质的成熟。核的成熟主要表现为初级卵母细胞恢复并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次级卵母细胞停留在第二次减数分裂的中期。胞质的成熟表现为在胞质内可见皮质颗粒形成,并沿次级卵母细胞膜分布,颗粒外周有膜包被,内含酶。
48.受精发生在输卵管的壶腹处。包括了精子获能,顶体反应,精卵结合;
49.单精入卵是由皮质反应和透明带反应控制的;
50.雌、雄原核形成与融合是形成受精卵的标志,也是受精完成的标志。
51.遗传:在生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之间或者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
变异:亲子之间或子代个体之间无论多么相似,总是存在差异的现象
遗传和变异的辩证关系:遗传现象是相对的,变异则是绝对的52.人体的基因组包括:线粒体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
53.多基因家族(multigene family)是由一个祖先基因经过重复和变异所产生的一组基因
基因簇(序列高度同源,成簇排列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基因家族(序列不同的成员,成簇分布在几条染色体上)
54.人类的结构基因主要由外显子、内含子(可以相互转化)和侧翼序列(启动子,增强子,终止
子)组成。
55.DNA的复制: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
56.DNA聚合酶的特点:
不能将两单独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在一起;只能在已有引物的3’端加脱氧核苷酸;只能按5’→3’方向合成新链;具有3’→5’外切酶活性——保证了DNA复制的准确性
57.复制子:真核生物DNA复制有许多复制起点,一个复制起点所进行复制的DNA区段为复制单
位
58.基因表达是如何被调控的呢?(传说中要求严格,感觉应该是简答)
1)转录前调控 -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
2)转录水平的调控-转录因子等反式作用因子与启动子、增强子等顺式元件中特异的DNA靶序
列相互作用
3)转录后调控-hnRNA的剪切、戴帽、加尾相同的基因产同的蛋白质
4)翻译水平的调控-核糖体数量、翻译速度、mRNA的寿命
5)翻译后修饰-氨基酸的羧基化或磷酸化,多肽链的切割和糖基化
59.基因突变类型:碱基置换(同义突变,措意突变,无义突变,终止密码突变)移码突变,动态
突变
60.个体发育包括胚胎发育(胎生,卵生,卵胎生)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
61.胚胎发育的阶段:卵裂(受精卵)→囊胚期(具有囊胚腔)→原肠胚→神经轴胚→器官发生
62.根据卵黄的分部和含量卵细胞分出了动物极和植物极。有均黄卵(人),端黄卵,中黄卵,间黄
卵
63.细胞继续分裂,卵裂球数量增多,实心胚体中间出现一个不规则的腔隙,随着腔隙中液体增多,此腔变为圆形的空腔,称囊胚腔,在人类又称为胚泡腔,这种囊状的胚胎称为囊胚。囊胚的形成标志着卵裂期的结束。
64.囊胚形成过程中,外部细胞构成单层的胚囊壁,成为滋养层。囊胚形成过程中,内部细胞则排
列在胚泡腔的一端,称为内细胞团。
65.囊胚期以后的胚胎细胞继续分裂,但分裂速度减缓。植物极细胞逐渐向囊胚内部凹陷,囊胚腔
逐渐缩小或消失,动物极细胞向植物极方向迁移,并外包植物极半球。这时胚胎成为具两层细胞的胚体,陷入的细胞所包围的腔称为原肠腔,它以胚孔与外界相通。此时期的胚胎称为原肠胚。
第三篇:医学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生物学教学大纲
(供于蒙医学专业本科生使用)
前 言
医学生物学是研究生命运动及其本质并探讨生物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高等医学教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医学必修课程,是医学各专业的生命科学导论,它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的生命现象及其本质的科学。从医学的角度,介绍生命现象的一般原理;从生物学角度,介绍医学的发展趋势。内容涉及到医学知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既是医学基础的前沿学科,又是学习其它临床医学的奠基学科,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医学生物学系统地介绍生物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现代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及其与医学的关系,从宏观上概括性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奠定学习医学科学的基础。并适当联系医学各学科各专业的需要,通过教学各环节,使学生逐步地从分子层次、细胞层次、个体层次、群体层次认识生物界发生发展的规律,同时,介绍生命科学前沿的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新成就、新进展,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对生命科学中的新理论和新概念有所了解。
本大纲结合蒙医学专业特点,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第七版《医学生物学》(主编:傅松滨)为教材,并参考杨抚华主编《医学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07)、胡继鹰主编《医学细胞生物学导论》(科学出版社,2007)、李璞主编《医学遗传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左伋主编《医学遗传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和孙开来主编《人类发育与遗传学》(科学出版社,2004)等多部资料而定。此大纲供五年制蒙医学专业学员使用。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有讲课、自学、辅导答疑、测验、考试。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的讲授方式为主,开展问题式教学,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网络,采用图像联想法、对比记忆法、相互联系记忆法使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理解想象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和发展。
根据最新修订的教学计划,本课程教学学时为24学时,理论课为24学时,不设置实验课。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章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内容 绪论 生命的特征及起源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生命的延续 生命的遗传与变异 生命的个体发育 生命多样性及其形成机制 生物的分类方法与分类系统
生命的进化 生物与环境 疾病的生物学机制 克隆与医学 人类基因组计划 神经医学 生殖医学 预测医学 干细胞与医学
理论课学时 1 2 2 2 2 2 1 1 1 1 2 1 1 1 1 1 2
实验课学时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合计 24 0
绪
论
【目的要求】
熟悉生物学与医学的关系。了解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医学生物学课程性质与目的 【教学内容】
一、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生物学与医学的关系
三、学习《医学生物学》的目的与要求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多媒体讲授。
第一篇
生命过程的一般原理
第一章
生命的特征与起源
【目的要求】
一、掌握生命的基本特征;
二、了解生命的起源。【教学内容】
一、生命的基本特征
二、生命的起源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多媒体讲授。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目的要求】
一、掌握细胞、细胞膜、细胞表面的基本概念;真核细胞形态结构特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点;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内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核;染色质与染色体;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的概念
二、熟悉细胞膜的的化学组成;膜功能;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骨架;染色质的化学组成
三、了解细胞的大小、形态和数量;细胞的主要共性;过氧化物酶体、核糖体;细胞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细胞发现与细胞学说的建立
二、细胞的基本特征
三、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四、真核细胞的细胞器
五、细胞与医学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多媒体讲授。
第三章 生命的延续
【目的要求】
一、掌握精子发生、卵子发生;受精
二、熟悉有性生殖概念、减数分裂概念及特征
三、了解配子的成熟与运行、、无性生殖概念 【教学内容】
一、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
二、配子发生
三、减数分裂
四、受精
五、节卵裂及胚泡形成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多媒体讲授。
第四章 生命的遗传与变异
【目的要求】
一、掌握单一序列、结构基因、断裂基因、外显子、内含子、基因突变等概念;基因、染色质的分子结构;人类染色体非显带核型、核型分析;单基因病、染色体畸变的概念;单基因病系谱特点;人类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数目
二、熟悉重复序列;性染色质;染色体畸变机制;染色体病类型;多基因病。
三、了解人类染色体显带核型“界标”等染色体识别指标;染色体多态性概念;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线粒体遗传病; 【教学内容】
一、遗传的分子基础
二、遗传的细胞基础
三、遗传的基本规律
四、遗传与人类疾病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多媒体讲授。
第五章 生命的个体发育
【目的要求】
一、掌握发育、细胞分化、全能细胞的概念。遗传与发育的关系
二、熟悉个体发育阶段;胚胎发育中的诱导与抑制作用;影响发育异常的因素。
三、了解:胚胎发育分期特征;衰老与死亡一般特征;发育异常的易感期。【教学内容】
一、胚胎发育过程概述
二、胚胎发育机制
三、胚后发育
四、发育异常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多媒体讲授。
第二篇 生命的多样性与生物的分类系统
第六章 生命的多样性及其形成机制
【目的要求】
一、掌握生物物种的概念
二、熟悉生命多样性形成的机制、生态平衡的概念。【教学内容】
一、生命的多样性
二、生命的多样性形成的机制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多媒体讲授。
第七章 生物的分类方法与分类系统
【目的要求】
一、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阶元
二、了解生物的分类系统及自然分类法 【教学内容】
一、种的概念和命名方法
二、生物分类
三、动物界的主要门类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多媒体讲授。
第八章 生命的进化
【目的要求】
一、掌握达尔文的进化学说
二、了解现代达尔文主义进化学说和中性突变进化学说。【教学内容】
一、动物界进化的主要阶段
二、动物界的进化系统树
三、进化的机制
四、分子进化研究与分子进化工程
五、进化科学的历史进程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多媒体讲授。
第九章 生物与环境
【目的要求】
一、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及功能。
二、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内容】
一、环境分析
二、种群和环境
三、群落与环境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多媒体讲授。
第三篇 现代生物学与现代医学
第十章 疾病的生物学机制
【目的要求】
一、掌握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原因及规律
二、熟悉疾病发生的条件 【教学内容】
一、健康的概念
二、疾病的概念
三、疾病的发生原因
四、疾病发生的条件
五、疾病发生的规律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多媒体讲授。
第十一章 克隆与医学
【目的要求】
一、掌握克隆的概念
二、熟悉克隆技术的关键问题 【教学内容】
一、克隆及治疗性克隆的概念
二、动物克隆及治疗性克隆技术的基本方法
三、动物克隆技术的应用前景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多媒体讲授。
第十二章 人类基因组进化
【目的要求】
一、掌握人类基因组计划
二、了解基因组医学的发展概况及应用前景。【教学内容】
一、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二、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
三、功能基因组学
四、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多媒体讲授。
第十三章 神经医学
【目的要求】
一、熟悉神经医学的发展概况
二、了解神经医学的应用前景。【教学内容】
一、神经医学的概念
二、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
二、神经、行为的功能基础
三、神经医学简述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多媒体讲授。
第十四章 生殖医学
【目的要求】
一、掌握生育控制的主要措施
二、了解生殖医学的发展概况及应用前景。【教学内容】
一、人类生殖能力
二、人类生育控制
三、人类生育障碍
四、人类辅助生殖
五、人类生殖伦理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多媒体讲授。
第十五章 预测医学
【目的要求】
一、掌握预测医学的定义
二、了解预测医学的发展概况及应用前景。【教学内容】
一、预测医学概念
二、分子诊断的发展历程
三、生物芯片
四、分子诊断的应用
五、预测医学的道德与伦理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多媒体讲授。
第十六章 干细胞与医学
【目的要求】
一、掌握干细胞的概念
二、熟悉干细胞研究的发展概况及应用前景等。【教学内容】
一、干细胞的一般概念
二、干细胞的研究策略
三、胚胎性干细胞
四、成体干细胞
五、干细胞研究的应用前景及面临的问题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多媒体讲授。
第四篇:医学生物学名词解释重点
解答复习重点:
【细胞器标志酶】
内质网:葡萄糖-6-磷酸酶
高尔基体:糖基转移酶
溶酶体:酸性磷酸酶
过氧化物酶体:过氧化氢酶
【高尔基体的超微结构及功能】
高尔基体呈网状结构,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膜性细胞器,由扁平囊、小囊泡、大囊泡构成,内含多种酶,其标志酶为糖基转移酶。
扁平囊,高尔基体的主体部分,由3-10层平行排列,相邻囊间距20-30nm,每个囊腔宽6-15nm,其凸面称顺面或形成面,凹面称反面或成熟面;小囊泡,为直径30-80nm的球形小泡,膜厚6nm,多集中分布于扁平囊形成面与内质网间,由糙面内质网芽生而来,载有糙面内质网合成蛋白质成分转运至扁平囊中,又称运输小泡;大囊泡,直径100-500nm,膜厚8nm,多见于扁平囊周边或局部呈球状膨突而后脱落形成,带有扁平囊所含分泌物,有继续浓缩的作用,又称浓缩泡或分泌泡。
主要功能:参与细胞的分泌活动;对蛋白质进行修饰加工,如糖蛋白的合成修饰和蛋白质的改造;对蛋白质进行分选运输,如分泌蛋白、膜嵌蛋白、溶酶体蛋白的分选;形成溶酶体;参与膜的转变。
【溶酶体的超微结构及功能】
溶酶体是单层膜包裹多种酸性水解酶的囊泡状细胞器,膜厚6nm,是直径0.25-0.5nm的圆形、卵圆形小体,可视为细胞内消化系统。其标志酶为酸性水解酶。溶酶体膜上有氢离子泵,可保持内部酸性环境;膜内存在特殊的转运蛋白,可将消化水解的产物运出溶酶体;溶酶体膜的蛋白高度糖基化,可防止被自身的水解酶消化。
主要功能:消化作用,对外源性异物的消化称异噬作用,消化自身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或细胞器碎片称自噬作用;自溶作用,指细胞内溶酶体膜破裂,消化酶释放入细胞质使细胞本身被消化;对细胞外物质的消化作用,指溶酶体通过胞吐作用将溶酶体酶释放到细胞外,消化分解细胞外物质。
【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线粒体中含有mtDNA,多为双链的环状分子,和细菌DNA相似,裸露而不与组蛋白结合,分散在线粒体基质不同区域。线粒体DNA具有遗传功能。线粒体含有自身特有的mRNA、tRNA和rRNA及其蛋白质合成的其他组分,可自主合成蛋白质。但mtDNA的基因数量不多,编码合成的蛋白质有限。mtDNA所用的遗传密码表与通用的遗传密码表也不完全相同。这说明线粒体的生物合成依靠两套遗传系统。而实现线粒体基因组复制与表达所需的许多酶,又是由核基因编码的,所以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细胞氧化】
细胞氧化是指依靠酶的催化,氧将细胞内各种供能物质氧化而释放能量的过程。其基本过程为:
酵解。在细胞质中进行。反应过程无需氧,故称为无氧酵解。葡萄糖等物质在细胞质中酵解形成丙酮酸。
乙酰辅酶A生成。在线粒体内膜进行。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在内膜的丙酮酸脱氢酶
系作用下,进行脱氢、脱羧并与辅酶A结合,生成乙酰辅酶A。
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进行。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柠檬酸经一
系列的氧化脱羧、连续酶促反应,最后降解为草酰乙酸,不停循环。
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内膜进行。各阶段脱下的氢离子通过一系列呼吸链
酶系的逐级传递,与氧化合生成水。电子传递释放的能量用于ADP磷酸化形成ATP。
【细胞核的超微结构和功能】
细胞核直径一般为0.5-1.0nm,主要由核膜、核仁、染色质、核基质组成。
核膜是多孔状的双层平行排列的单位膜,由核膜外层、核膜内层、核周间隙、核孔复
合体等构成。功能:重要的保护性屏障;控制核与胞质的物质交换;参与核酸合成。
染色质是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主要含DNA、蛋白质、少量RNA。DNA分为单一
顺序、中度重复顺序、高度重复顺序,蛋白质分为组蛋白、非组蛋白。间期的染色质可分为
常染色质、异染色质。
核仁是一个无外膜包围、裸露在细胞核内、有较高电子致密度的海绵状结构,主要含
蛋白质、RNA、DNA,蛋白质。由核仁旁染色质、纤维成分、颗粒成分、核仁基质组成。功能:
合成核糖体RNA;组装核糖体大、小亚基。
核基质是核内的一个网络系统,又称核骨架,主要含蛋白质。
细胞核的主要功能:储存遗传物质;进行DNA复制;基因的表达;基因的突变及修复。
【遗传病及其分类】
遗传物质发生突变引起的疾病称为遗传病。分为:单基因病(AD,AR,XD,XR,YL),多
基因病,染色体病(常染色体病,性染色体病),体细胞遗传病,线粒体遗传病。
【染色体异常的类型及原因】
数目异常:整倍体变异(三倍体、四倍体等),非整倍体变异(单体型、三体型、多
体型),嵌合体。原因:配子在发生过程中,或受精卵的早起卵裂阶段,染色体复制或行为
异常。
结构异常:缺失,倒位,易位(单方易位,相互易位,罗氏易位)。原因:染色体断
裂后非原位重接。
【真核、原核细胞差异】
1.原核细胞无成型细胞核、无核膜,遗传物质散布或集中分布于细胞内,形成核区或拟核;
真核细胞具有完整细胞核、有核膜核仁。
2.原核细胞的DNA一般仅一条,不与蛋白质结合,呈裸露状态;真核细胞DNA分子有多条,且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染色体。
3.原核细胞无内膜系统,缺乏膜性细胞器;真核细胞具有发达的内膜系统。
4.原核细胞不存在细胞骨架系统;真核细胞具有微管、微丝、中间丝等构成的细胞骨架系
统。
5.原核细胞基因表达中,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具有阶
段性、区域性。
6.原核细胞增殖为无丝分裂,无明显周期性;真核细胞增殖为有丝分裂,周期性强。
7.原核细胞体积较小;真核细胞体积较大。
8.原核细胞中有不少病原微生物;真核细胞则是构成人体和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核糖体】
核糖体是一种电子密度较高的圆形或椭圆形致密小颗粒,直径15-30nm,由大、小亚
基构成。附着在内质网表面的称为附着核糖体,不附着在膜上、呈游离状态、分布在细胞基
质内的称游离核糖体。核糖体上存在四个活性部位:
A位(氨酰基位,受位),为接受氨酰基-tRNA的部位;
P位(肽酰基位,供位),为肽酰基-tRNA移交肽链后的tRNA释放部位。
T因子(肽基转移酶位),合成肽链过程中,为催化氨基酸间形成肽链。
G因子(GTP酶位),水解GTP,为肽酰基-tRNA由A位移位到P位提供能量。
核糖体主要化学成分为rRNA和蛋白质。沉降系数80S(大亚基60S,小亚基40S)。主
要功能是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内质网】
内质网是由单位膜围成的一些形状大小不同的小管、小泡及扁囊状结构相互连接形成的一个连续的网状膜系统,由脂类和蛋白质构成,含有大量的酶,其标志酶为葡萄糖-6-磷
酸酶。依其膜表面有无核糖体可分为:
糙面内质网,形态上多为板层状排列的扁囊,少数为小管和小泡,膜表面附有颗粒状
核糖体。其功能主要为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运输、加工。
光面内质网,形态上多为彼此连通的分支小管或小泡,很少扁囊,膜表面无核糖体附
着。其功能主要为:参与脂类合成;参与糖原的合成与分解;解毒作用;参与横纹肌的收缩
活动;参与水和电解质的代谢;参与胆汁的合成。
【细胞骨架各种纤维的结构特征、化学组成、功能】
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纤维网络称为胞质骨架,包括微丝、微管、中间丝。
微管为一中空的圆柱状结构,外径24-26nm,内径15nm,管壁厚6-9nm。化学组成:
微管蛋白(基本化学单位),微管结合蛋白,微管修饰蛋白。功能:构成细胞支架,参与物
质定向运输,参与细胞器运动。
微丝是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实心纤维细丝,直径6-7nm,可以成束、成网或纤维状
分散存在。化学组成:肌动蛋白(基本蛋白质),微丝结合蛋白。功能:具有支撑作用,参
与细胞运动,与细胞质分裂有关,参与信息传递。
中间丝是一类在形态上十分相似,而化学组成上有明显差别的蛋白纤维,为直径
8-10nm的中空管状,介于微管、微丝之间。功能:具有支持作用,参与胞内物质运输,参
与信息传递,参与细胞器定位,参与细胞癌变的调控。、名词解释重点:
1.【新陈代谢】生物体从环境摄取营养物转变为自身物质,同时将自身原有组成转变为废物
排出到环境中的不断更新的过程。2.【细胞体积守恒定律】无论其种属的差异有多大,同一器官与同一组织的大小通常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内。即一个生命体的机体大小及器官的大小与细胞的大小无关,而与
其数量成正比,此规律称为“细胞体积守恒定律”。
3.【遗传全能性】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全套的遗传信息,都有分化为各类细胞
或发育为完整个体的潜能。
4.【单位膜】由内外两层致密的深色带和中间一层疏松的浅色带构成的三层膜相结构(2×
2+3.5=7.5nm)
5.【内膜系统】 真核细胞中,在结构、功能上具有连续性的、由膜围成的细胞器或结构。
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内体和分泌泡以及核膜等膜结构,但不包括线粒体和叶绿
体。
6.【被动运输】离子或小分子在浓度差或电位差的驱动下顺电化学梯度穿膜的运输方式。
7.【主动运输】特异性运输蛋白消耗能量使离子或小分子逆浓度梯度穿膜的运输方式。
8.【简单扩散】小分子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自行穿膜运输。属于最简单的一种物质运
输方式,不需要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也不需要专一的载体。也称单纯扩散;自由扩散。
9.【协助扩散】促进扩散又称易化扩散、,或帮助扩散。是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 如
氨基酸、糖和金属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浓度梯度, 不
消耗ATP进入膜内的一种运输方式。
10.【膜泡运输】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被运输时并不直接穿过细胞膜,都是由膜包围形成膜泡,通过一系列膜囊泡的形成和融合来完成转运的过程,故称为膜泡运输。
11.【受体】是一种生物大分子,能有选择的识别外来信号分子并与之结合,启动细胞内一
系列生化反应而产生特定的生物学效应。包括识别部位、转换部位、效应部位。
12.【细胞膜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膜上一类特殊的膜内在蛋白,大多数为
跨膜糖蛋白,也有脂蛋白和糖脂蛋白。
13.【常染色质】间期细胞核内处于伸展状态的染色质纤维,着色浅,多位于细胞核中央。
【异染色质】间期核中呈高度螺旋化的,盘曲较紧密的染色质,着色深,多分布于核的外周。
14.【核仁组织区】(NOR):是专门为合成rRNA提供模板的rDNA所在的染色质区域。
15.【核仁周期】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周期性的解体与重建。
16.【微粒体】应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从细胞匀浆中分离出的ER碎片(注意与微体[过氧化物酶体]区别)
17.【细胞骨架】真核细胞中的细胞质中存在由蛋白纤维构成的网架结构,由微丝、微管、中间纤维组成。
18.【不规则显性】在有些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中,由于不同内外因素的影响,显性基因的作用未能表达,或不同个体其表达的程度有差异,使得该显性基因的遗传方式不规则,称之为不规则显性。(原因:外显率降低和个体间表现度有差异)
19.【不完全显性】杂合子患者的表型介于显性纯合子患者隐形纯合子正常个体之间,即在杂合子中,显性基因和隐形基因的作用都得到一定程度的表达。
20.【延迟显性】在一些AD病中,杂合子携带的显性治病基因的作用在生命的早期并不表达,要到一定年龄才表现出相应疾病。
21.【质量性状】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性之间不存在连续性的数量变化,而呈现质的中断性变化的性状。
22.【数量性状】性状的差异呈连续状态分布,界限不清,不易分类的性状。
23.【易患性】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一个个体患病的可能性。
24.【遗传率】在多基因遗传病中,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个体是否患病,其中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的百分比称为遗传率。
25.【核型】一个个体或细胞具有的独特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核型代表生物的种属特性,是物种的最稳定标志。
26.【整倍体改变】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在二倍体基础上,以染色体组为单位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27.【非整倍体改变】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在二倍体基础上增加或减少一条至数条。
28.【嵌合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核型的细胞系所形成的个体,称为嵌合体。
29.【共显性】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间没有显性和隐性的区别,在杂合状态时两种基因共同表达。
30.【溶酶体类型】1.初级溶酶体:反面高尔基网出芽形成,只含有酸性水解酶无作用底物的溶酶体。2.次级溶酶体:初级溶酶体与作用底物结合后形成的溶酶体,可分为:A.异嗜溶酶体:初级溶酶体与吞噬体、胞饮体融和后形成的溶酶体,底物来自细胞外细菌、异物和坏死的组织碎片等。B.自嗜溶酶体:内质网膜将衰老、破损的细胞器及细胞内含物包裹起来形成自嗜体,再与初级溶酶体融合。3.终末溶酶体:有残余底物的溶酶体,又称残余小体
31.【核糖体类型】
1.附着核糖体:细胞中很多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的膜表面。
2.游离核糖体:一些核糖体呈游离状态,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细胞自身的结构蛋白以及催化各种生化反应的酶蛋白;血红蛋白;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
32.【X小体(巴尔氏小体)】雌性哺乳类体细胞中的两条X染色体之一,在发育早期随机发生异染色质化而失活,在上皮细胞核膜内缘形成一个高度凝集浓缩的小体
33.【交叉遗传】在X连锁遗传中,男性的致病基因来至于母亲,将来只传给女儿,不存在从男性到男性的传递。
34.【核型】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称为核型
35.【动态突变】DNA分子中碱基重复序列拷贝数随着世代的传递发生扩增而导致的突变。
36.【多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并且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37.【遗传异质性】是指表现型一致的个体或同种疾病临床表现相同,但可能具有不同的基因型,称为遗传异质性。
38.【遗传印记】由不同性别的亲本传给子代的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因甲基化失活引起不同表型的现象。
39.【半合子】只存在于一条同源染色体上,而不是成对出现的基因称为半合子。如X-Y系统的雄性即为半合子。
40.【剂量补偿效应】指的是在XY性别决定机制的生物中,使性连锁基因在两种性别中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效剂量的遗传效应。也就是说,在雌性和雄性细胞里,由X染色体基因编码产生的酶或其他蛋白质产物在数量上相等或近乎相等。
第五篇:关于职业卫生学校《医学生物学》情感教育的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关于职业卫生学校《医学生物学》情感教育的探讨
作者:彭艳华
来源:《职业·下旬》2011年第01期
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它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作用。
作为一名职业卫生学校的教师,笔者深切地感受到情感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极大影响。在职业卫生学校《医学生物学》这门课中,笔者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医学生物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情感
职业情感包括职业认同感、职业荣誉感和职业敬业感。有强烈职业情感的人,能够从内心产生一种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需求意识和深刻理解,因而无限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岗位。因此,学生的职业情感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医学生物学》这门基础学科的教学里,也渗透着职业情感的教育。例如,在讲述遗传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优生这部分内容时,笔者结合遗传病病例和录像片,向学生讲述遗传病的危害,告诉他们许多遗传病目前还无法根治,重要的还是在于预防。当学生看到一些遗传病患儿的痛苦表情时,不仅对患者产生了同情心,更坚定了自己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决心。学生们深刻意识到,自己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是多么的重要,作为医生、护士,可以为病人减轻痛苦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对自己的职业充满了荣誉感和自豪感。
二、培养热爱生命和尊重生命的情感
在生物教学中,应该结合相关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奥妙无穷,更会感受到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巧夺天工,从而在赞叹中热爱,在热爱中投入,在投入中更深切地去感受生命的神圣和尊严,进一步培养超越人类本体的关注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美好情感。例如,在讲述《生殖与发育》这一章内容时,笔者主要通过教学录像片向学生展示生命产生的过程。人类从一个受精卵细胞发育成一个成熟的个体,是多么的神奇,而发育成一个健康的个体,又是多么的不容易。学生在感叹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对生命的热爱、尊重之情。
三、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在医学生物学课程中,可通过对生物科学史和现代生物科学发展的事件的学习,如单克隆抗体技术、干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与医学的应用等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研工作以至科学事业的神圣感、崇高感、光荣感以及向往之情和热爱之情。学生在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过程中,能认识科学理论的特征,并形成相应的探究能力和培养科学思维品质。生物科学史和科学探究活动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性质,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生物学实验不仅能够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树立严谨、细致、规范的工作习惯,为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教育基础。通过这种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了创新和执着的探索精神,在以后的医疗卫生工作中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成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四、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
对于做人的行为准则以及道德规范,在这里笔者不加以阐述,只谈一谈与医学生相关的道德行为。在《医学生物学》中,笔者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
1.培养学生养成互助协作的习惯
对于医疗卫生工作来说,医生与医生、医生与护士、护士与护士之间的互助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在医院,对病人的治疗、护理,是需要医生与护士共同来完成的。在医学生物学中,对于学生这一品质的培养,很多方面都有涉及,例如在做生物学实验的过程中和课堂上的小组讨论等。学生在分工合作学习中,培植了同甘共苦的团队精神,培植了互动的信任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学会了分担和分享。
2.培养学生遵守规章制度的品质
在医院,医生、护士都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行为准则,如医生的行为准则和护士的“三查七对”“慎独”等操作规范。生物学中,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的素材是很多的,如生物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活动的顺利进行,都需要严密的组织纪律、规章制度。只有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范,实验才能获得成功。
通过以上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潜移默化地进行情感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情感素养和职业情感。总之,力求把学生培养成为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医疗卫生职业工作者。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