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功需要合理的定位
成功需要合理的定位
熟话说“天生我才必有用”,然而很多人却如同乌鸦学鹰一般,找不准自己的位置,最终只能被“羊毛”缠住,纠结于自己的失败,找不到成功的方向。
这都说明,合理的定位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至关重要。
诚然,合理的定位就是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朝什么方向去努力;知道自身适合于做什么,在哪一个行业会有所发展;确信自己目标是否符合实际,各个阶段应该完成什么。成功必定不可缺少的就是合理的定位。它贯穿于奋斗的每一细节中——当我们每向前走一步,自己身处的角色和定位就已经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现在身处何处?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先贤荀子曾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很多伟大的人物都有“一日三省”的习惯,如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确定自己并不适合实验物理学的操作后,毅然选择了理论物理学,才获得了诺贝尔奖。时刻反省自己,不仅是对自己的鞭策与鼓励,更有利于把握自已的位置,进而获得成功。
反之,如果我们没有合理的定位,盲目前行,那么就不能做到扬长避短,甚至有可能造成前功尽弃的效果。如同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火烧连营,功败垂成。
那么,怎样的定位才是合理的呢?关键在于明晰彼之优势和劣势,因地制宜,做出准确的判断。汉王刘邦则深谙其中的关键,知人善用。张良善于运筹帷幄,就让他坐镇营中;韩信善于攻城略地,就让他驰兵千里;萧何善于统领后方,就让他掌管粮营,如果不是对他们每个人的特点定位准确,刘邦也不会一统天下,名垂千古。试想一下,如果让他们做彼此的工作,这样扬“短”避“长”的定位必定不会成就千古霸业
作为一个名企的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应当具有准确的判断的力,帮助企业构建合理的定位。企业只有在合理的定位下才能一步步发展壮大,为实现宏伟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合理的定位是成功的基石。理解定位,合理定位,持之以恒的向着目标前进,那么,成功之花将灿烂盛开。
第二篇:合理定位诚信经营
合理定位诚信经营
**超市是一家集食杂、水果、烟酒及日常生活用品经营于一体的综合性超市,地段好,人流量大,经营规模将近150平方米。卷烟销售是本超市的主打品牌之一,谈起卖烟,许多人会说:这有啥难的,卖烟又不是高科技,傻子都会卖。表面上看,卖烟确实很简单,顾客需要哪种烟,只要柜台上有,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得了。但要想比别人销售更多的烟,让更多的人熟悉品牌的口味和文化内涵,那就不容易了。老鲍超市卷烟消费水准以中、低档烟为主,价格普遍在5~20元/包左右,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光顾,我在店面外观形象、商品陈列及商品销售、培育新品等方面下了一番功夫。
设计店面 规范经营
店面如同人的外表,给人的第一直观印象非常重要。根据商品销售需要,我把店面重新装修了一番,添置了卷烟专柜,还安装了灯箱,门前撑起遮阳伞,利用花花绿绿的图画和醒目的文字吸引顾客的眼球。坚持规范经营,对卷烟明码标价不跟风去打价格战。杜绝“假私非”烟,建立良好的市场氛围。同时在强化服务上下功夫,以贴心周到的服务来赢得顾客的青睐。这样做起生意来既不操心也不费神,而且在顾客心目中建立起诚信、放心的形象。
合理摆放 正确定位
将所有商品划分为卷烟、日化用品、食品、其它等几大类,合理摆放商品,这样一来屋内井然有序,既方便顾客挑选商品,又便于自己管理。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等证件挂在显要位置,证照齐全,一目了然,让顾客放心消费,满意而归。另外,准确定位消费群体,合理安排销售结构。研究顾客消费喜好,同时还研究市场,研究消费趋势。虽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都在走高,但这要有一个过程,消费水平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在一段时间内,顾客依然多元化——既有消费能力高的,也有消费能力一般的。因此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卷烟销售结构不能以高档卷烟为主,而是要紧紧抓住中低档烟,同时兼顾高档烟,只有做到多头并举,才能取得好的销售业绩。
突出重点 培育新品
卷烟是老鲍超市经营的重点商品之一,我将卷烟柜台置于门口要道旁,各种品牌卷烟按价格高低依次摆放,“中华”、“苏烟”、“金皖”等放在最上一层,“云烟”、“红皖”、“黄鹤楼”等放第二层,“普皖”、“利群”、“娇子”等放第三层,“红梅”、“红双喜”“红旗渠”等在第四层,每包卷烟上均贴有价格标签,顾客一进店便可自行选购。由于卷烟供应量受国家调控政策的影响,提供给零售商户的卷烟货源紧张的局面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在卷烟销售旺季,社会需求量增加,更会加剧紧俏卷烟供应不足的局面。对于这一点,我能够认真看待,不是一味地抱怨,而是另辟蹊径,有效缓解这个矛盾。一是在销售淡季做好卷烟的储备。淡季社会购买力下降,而卷烟的货源比较充足,可以合理地调控好库存,为卷烟销售旺季“备货”。二是做好新上市卷烟品牌的培育工作。以本地产的畅销品牌为主,这些货源不管淡季还是旺季都是紧张的“香饽饽”,想办法寻求同档次的替代品牌,合理培育新品,虽然可能在销售时要多费些口舌,但只要把替代品牌培育起来,货源就相对充足了。通
过新品培育让我深深体会到:只要市场培育好,何愁生意做不好?
总之,我们既要做到规范经营、守法经营,也要做到善于经营,准确捕捉商机,充分挖掘市场潜力,这样才能使生意越来越火,利润也会节节攀升。如今,老鲍超市由于长期坚持诚信经营的理念,生意越做越好,回头客也越来越多。卷烟销量节节攀升,卷烟经营越做越大。
第三篇:高等学校教师法律地位合理定位
摘 要:教师聘任制是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教师法律地位则是教师聘任制建构与实现的理论基础。在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中,对教师在聘任制度中的法律地位的定位是模糊的甚至是冲突的。在法学理论上,将教师定位为劳动者,教师通过基于平等自愿的劳动合同与学校产生法律关系,把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权利义务明确化,将对教师的合法权益保护产生积极影响。完善教师聘任制,应从教师的劳动者法律地位的确立入手,建立一系列以劳动合同为核心的制度体系。高等学校教师是劳动者,建议从立法上尽快予以明确和完善,以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劳动者;法律地位
Abstract:The system of teacher appointment is the core of reform of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in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while the teacher's legitimate identity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constructing and realizing this system.However,the affirmation of the teacher's legitimate identity in the system of teacher appointment by the operating statutes of our country is either obscure or contradictory.Theoretically,teachers should be identified as workers,who are legally related to schools by working contract based on equality and willingness.The teacher's right and obligation in teaching should be clearly claimed,which will make active effects on protection of legal right and interests.Therefore,to complete the system of teacher appointment,the teacher's legitimate identity as a worker should be established so as to set up a set of systems based on the working contract for protection of the teacher's legal right and interests.Key Words:teaching faculty in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system of teacher appointment;worker;legitimate identity
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打破教师任职终身制,实施教师聘任制,建立以自由流动和竞争上岗为特征的师资管理体制。但由于我国法律法规对教师的法律地位定位含糊,导致高校教师聘任制偏离了预期目标。
一、教师法律地位的混沌
教师的法律地位指教师在法律规定下与其他主体之间所构成的法律关系,其性质与内容具体体现在我国现实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中[1]。然而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对教师在聘任制度中的法律地位的定位是模糊的、甚至是冲突的。
《教师法》第3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第17条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与学校之间是基于合同的聘任关系具有合同关系的基本特点,即:(1)双方地位的平等性。教师和学校是平等的法律主体,学校具有完全的聘任自主权,不受他人干涉,教师也具有完全的选择权,有受聘的权利也有拒聘的权利;(2)聘任关系的契约性。一旦双方就聘任达成意向,签订聘任合同之后,双方都要受到合同的法律约束,不得违反,否则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3)聘任的自愿性和互利性。这一规定基本明确了教师聘任的形式和内容,对教师与学校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作了相应规定,为教师聘任制的实施奠定了法律基础。但《教师法》对双方在聘任过程中产生纠纷的救济途径,除申诉(这一方式也仍有许多争议)这一方式外,却没有再明确其他途径,使得教师聘任合同的性质成了一个十分模糊的问题,也成为有效实施教师聘任制的一个障碍。
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决定》(法释[2003]13号),规定“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的辞职、辞退及履行聘任合同所发生的争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这为解决教师聘任中的法律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但这一规定又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相冲突。
首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决定》与我国《劳动法》及相关法规对“劳动者”的界定是不一致的。《劳动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1994年9月5日劳动部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劳办发[1994]289号)指出,“本法的适用范围除了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但由于我国一直实行劳动与人事双轨管理,在教师的身份仍被视为“干部”的情况下,教师与公立学校之间的关系在法律上并不被认为是“劳动合同关系”,其后的相关法律法规也未进一步明确;同时根据《教师法》,由于教师的待遇与公务员待遇存在一定比照关系,因而事实上《劳动法》将教师与学校聘任纠纷排除在其调整的范围之外。
其次,《教师法》在第39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出处理”。这一规定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1)申诉是行政法律关系的救济方式之一,如果教师是劳动者且与学校签订的聘任合同是劳动合同的话,申诉这一方式自然是不合适的;(2)这一条规定除了提供申诉这一救济方式之外,没有规定其他的救济途径。由于申诉是一种非诉讼意义的救济制度,因此,这一规定有排除其他救济手段的嫌疑。朱应平也认为《教师法》、《教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只规定申诉这一方式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目前对教师法律地位规定不明,认识不清,甚至认为教师与学校之间属于内部行政管理关系。[2]
二、教师法律地位的合理定位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并参照相关的法理学理论,笔者认为,在聘任法律关系中,高等学校教师的法律地位应定位为劳动者。
1.长期以来,我国实施劳动和人事双轨并存的管理体系,在立法时对普通工勤人员与干部做出了区别对待。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立法所依赖的社会背景已完全发生了改变:企业劳动制度的改革已经初步完成,通过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实现了职工身份的融合,干部与工人的身份界限已经被淡化和取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虽然滞后于企业单位,但各个事业单位也已经初步建立并实行了聘任制,逐渐通过人事代理、全员招聘等形式实现了人事管理的合同化。在目前我国公立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中,虽然机关法律法规仍有欠缺,但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总结,专兼结合项目合作等用人模式,外聘、特聘、兼职、返聘等多元聘任形式已被广泛接受、推广,按需设岗、灵活流动、严格考核、重视保障等观念也已为
大多数教师与管理者所接受。从这一意义上讲,公立高等学校的教师已经初步满足了《劳动法》对“劳动者”这一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条件的要求。
2.从关于“劳动者”主体界定标准的理论来看,大陆法系国家一般认为,劳动契约关系存在应以同时具有从属关系存在和当事人意思表示合致为标准,即:(1)雇主可单方决定劳动提供者的工作时间、地点、工作任务的具体种类等劳动条件。在此情形下,劳动提供者处于雇主广泛的单方决定劳动条件权限下,为适当地保障其人格、身心健康及经济利益,当然应将其纳入劳动者范围;(2)雇主拥有对劳动提供者的惩戒权。在此情形下,劳动提供者更具有或者具有和前者相同的人格从属性,原则上应将其纳入劳动者范围;(3)劳动提供者提供的劳动具有专属性。即劳动者须自行提供劳动,原则上不得由他人代服劳务。若劳动提供者根本无须自行向雇主服劳务,而可另行聘用他人服劳务,则显然因免于直接受到雇主指示权约束而欠缺人格性上的从属性,不宜纳入劳动者范围;(4)雇主对劳动提供者的劳动报酬具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权,并且从劳动提供者的角度观察,该劳动报酬与其提供的劳动具有一定的“对价性”。[3]
比照教师的工作,可以发现教师与学校之间的聘任关系也符合以上特点:首先,教师的劳动时间、地点、任务等劳动条件一般情况下是由学校自行决定的,教师有服从的义务且不得随意更改;其次,学校对教师的劳动具有管理和惩戒权,学校可以按照校纪校规对不服从学校管理或者不符合教育教学要求的教师进行相应的处分;第三,教师的劳动具有专属性,即教师的劳动过程必须由教师本人来实施,不得由他人代劳;第四,在实行财务包干以后,各高等学校对财务收支具有独立自主的支配权,因而对教师的劳动报酬具有较高的自主权。由这些条件和劳动者主体的界定标准相对照,公立高等学校教师基本符合界定标准的要求,因此从法理上讲可以定位为劳动者。
3.我国公立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的最终目的是将教师作为劳动者。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聘任制经过试点、推广,1993年国家颁布《教师法》规定实行教师聘任制,其目的就在于打破教师终身制,希望建立起公立高等学校灵活的用人机制,实现教师与岗位的有机结合,使公立高等学校能根据自己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聘用到符合资格要求的教师;使成千上万愿意从事教师职业、也有资格从事教师职业的人能够加入到教师队伍,使不愿意从事教师职业和不适合从事教师职业的人能够顺利分流到其他行业,实现教师队伍合理的人才流动,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能使国家做好教师队伍的监督与管理,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4.在法学理论上,将教师定位为劳动者,教师通过基于平等自愿的劳动合同与学校产生法律关系,把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权利义务明确化,将对教师的合法权益保护产生积极影响。
有学者认为,高等学校是从事教育公务的机构,是作为特别公法人执行教育公务,必须通过其法人成员的活动得以实现,而教师是高等学校法人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参与高等学校的管理、进行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使高等学校的教育公务得以顺利实施。而高等学校作为公法人中的特别法人,它可以根据情况运用公法或私法的方式管理其工作人员,其聘用应该纳入到行政合同或者政府雇佣之中。[4]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地方,充分显示了高等教育中国家教育权的存在。[5]但是也应看到,我国法学理论由于受前苏联理论的影响,特别是由于我国商品(市场)经济严重滞后,以及相应的民商法和私法精神不发达,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法学一直拒绝接受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方法,从思想认识的角度看则是与
列宁关于国家干预“私法关系”的理论是分不开的,虽然这一观点在后来被认为是对列宁思想的误解[6],但却导致了我国在所有的部门法体系中都贯彻有一种行政干涉的思想,大多奉行“管理主义”思想,将整个学校内部的所有人和物都视为管理的要素,因而导致对其中人(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重视不足,甚至出现暴力干涉、侵害其成员合法权益的情况。而只有将教师定位为劳动者,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三、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的完善
综上所述,完善教师聘任制,应从教师的劳动者法律地位的确立入手,建立一系列以劳动合同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第一,应该将以主体确定法律适用范围的方法改为以内容确定法律适用范围的方法,即将《劳动法》中关于劳动者的表述改为“用人单位聘用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者”,并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法(公务员、军人、武装警察及国家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样,就将教师明确地纳入到了劳动者的范围之中,为其权利、义务的框定与实现、法律救济的途径与程序等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通过加强对教师行业的监管保证国家教育权的实现。有人担心,如果将教师定位为普通劳动者,其所担负的教育职责这一涉及社会发展的目的如何实现,这实际上就需要政府真正履行自己的监管职能。因为根据《教育法》及《教师法》的规定,我国涉及教师的制度主要有3个,即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聘任制度、教师职务制度。而从教师资格制度来说,它是保证教师队伍来源质量的重要措施,而教师职务制度则是评价和考核教师发展质量的重要体系。从其性质上看,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家对于教师资格的认定属于行政权范围,国家负有监管和认定的责任;教师职务制度是指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需要而设置的教师不同岗位职务的统称。虽然在教师职务评审中还存在着高等学校在教师职务评审中居于何种法律地位、职务评审是学术行为还是行政行为等许多法律问题,但从目前实施的现实情况看,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本身并不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其地位更类似于一个独立法人内部设立的工作机构,只是负责评议、审定专业技术人员是否符合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条件的组织。从其权力渊源上看,这种权力是国家教育行政管理权力的一部分,《教师法》第16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职务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高等教育法》第47条规定:“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职务制度……高等学校教师职务的具体任职条件由国务院制定。”[1]325-329因此只要国家通过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资格和教师职务制度的监管力度,完全可以保证国家教育权的实现。
第三,按照《劳动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要求,完善教师聘任制度的相关具体措施。如根据要约与承诺的步骤设计聘任合同,对格式合同的内容、集体合同的制订与范围的规定等进行完善,对教师报酬与工作条件保障、权利与义务等进行详细规定,对教师救济程序进行必要的规范与明确等,使教师与学校所建立的劳动合同关系成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权责清晰的法律关系。
第四,加强配套制度建设,保障教师基本权益。如教师与学校聘任合同的签订必须遵循合法原则,相关内容及程序必须符合国家机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方针;应建立公开透明的选拔考核制度;应规范解聘条件及相关程序;要落实好落聘人员的安置等,从而使劳动合同真正起到择优的作用,又能有效保障教师的基本权益。[7]只有这样,我国公立高等学校的教师聘任制度改革才能得以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陈鹏,祁占勇.教育法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200.[2]朱应平.教师权益法律救济研究[J].行政法学研究,2000(4):178-187.[3]吕琳.论“劳动者”主体界定之标准[J].法商研究,2005(3):30-36.[4]申素平.论我国公立高等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3(01):67-71.[5]吴开华,覃伟桥,论教师聘任制的法律性质[J].教育评论,2002(5):45-47.[6]王晨光.市场经济和公法与私法的划分[J].中国法学,1993(5):28-36.[7]李牧.高校聘任制实施过程中教师权益保护问题研究[J].学术论坛,2005(1):178-181.
第四篇:成功需要什么
成功需要什么
在成长的道路上,回头看看自己的足迹,原来处处都有成功,有学习上的成功、有交往中的成功,更有生活中的成功。我的成功秘诀就是:自信。
记得三年级时,我被班上同学推选为大队候选人。当时,我心中充满喜悦,但是……我必须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对着全校同学作一段脱稿的自我介绍。我从未有过那种经历,自然有些害怕,该怎么办呢?
回到家中,我把这事告诉了妈妈,妈妈便对我说“没关系,不要紧张,自信一点,别人才会相信你。如果你对自己没信心,又怎么让别人来相信你呢?只要自信地去面对就行了。”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终于有底了。
我先写演讲稿,修改好后,我便开始背。我的记性不错,一会儿就背完了,然后再对着镜子练习表情,直到我对这一切都感到满意为止。
星期一来临了,当我站在主席台下看着高年级同学的演讲,我感到非常紧张。“不能不相信自己,加油,我是最棒的!”我暗地里给自己鼓气。轮到我了,我深吸了一口气,从容地走上主席台,并带着自信的微笑完成了我的第一次演讲。下了主席台,顿时感到自己是那么棒,一气呵成,没有因紧张而出现的语无伦次。耳边那雷鸣般的掌声,似乎是对我的鼓励,又似乎是对我的肯定。
两天以后,我又成功地完成了才艺表演和小报展示等活动。啊!我原来真的很棒,我的信心升到了棚顶。下一周的升旗仪式上,我们全体候选人站在台上,等待着大队辅导员宣布结果。很快,我被报到了名字,这意味着我成功了!这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说真是个天大的惊喜。
自信,这个普通而平凡的词,已经帮助我战胜了许许多多的困难,让我一次又一次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无论处在何种状态,我都坚信:成功,需要自信。
第五篇:成功需要什么
成功需要什么
一个乐于助人却被母亲抛弃、曾经在摄影上颇具才华的白人精神分裂患者,一个当年的越战英雄,也曾有房有车有事业如今却妻离子散的黑人残疾军人;仅仅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两个男人,却勾勒出了一部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杰作:《燃烧华盛顿》。
这部影片让我们时刻感受到真实的存在:所处城市的天桥下、公园的长凳上、草地上,随处可见的流浪儿、疯子;蓬头垢面徘徊在繁华街头的乞丐;无一技之长而在交通拥堵时期帮人擦车玻璃赚取生存费用的老者,在他们肮脏的面容下,一定深藏着一个悲惨的被命运左右了的故事。他们也曾对明天充满了希望,他们也曾因为希望而拼命赚钱、拼命活着;他们也经常遭遇城市管理者粗暴的驱赶,如影片中的白人精神分裂者马修和黑人残疾军人杰瑞,苦难的遭遇使他们成为朋友,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在逆境中一次次劫里逃生。
坚强的意志和朋友的鼓励,使马修渐渐恢复正常,并且重新开始感受摄影的魅力;他们也开始有了一点积蓄,希望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近。
然而,命运又一次残酷。马修和jerry因为没有身份证没有住所被警察要求送往收容所;jerry誓死不从并趁机逃跑;马修又回到了那个恐怖的地方;最后因故不到一晚上就被杀死在收容所,身上钱财被劫掠一空。
高楼背后有阴影,霓虹灯下有血泪!
他们曾经对生活充满了乐观的想象并为之努力,到最后却还是卑微地死去; 哪怕是一个表面福利健全的国家,一个有着偌大收容所的国家,却留不住一个精神分裂者呆在那儿。更遑论其他?
想到这里,我又联想到商界巨子李嘉诚的《一分钟自我介绍》。全文是:“我是李嘉诚,12岁就开始做学徒,还不到15岁就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担子,再没有受到过正规的教育。当时自己非常清楚,只有我努力工作和求取知识,才是我唯一的出路。我有一点钱我都去买书,记在脑子里面,才去再换另外一本。到我今天来讲,每一个晚上,在我睡觉之前,我还是一定得看书。知识并不决定你一生是否有财富增加,但是你的机会就更加多了,你创造机会才是最好的途径。”
这是李嘉诚的自我简介,我想他语重心长说的这番话主要目的就是以其自身奋斗过程为榜样,激励现在的青年人要不畏艰辛,勇于实现人生梦想。虽然只有朴实无华的短短174个字,但名人讲话读后催人励志,很有震撼力,也让我得到了不少启发!能成功的人都不一般,在外人看来华丽的背后,其实有着艰苦付出的历程。号称全球华人首富,全世界华人最成功的企业家李嘉诚,1928年7月29日出生在广东省潮州潮安县,他14岁投身商界,22岁正式创业,艰辛的创业经历倍受世人关注。现统领着长江实业、和黄集团、香港电灯和长江基建等四家上市集团公司,经过不断发展壮大,其业务经营范围包括地产发展、金融、贸易、货柜码头、运输业、能源、电力、通讯、卫星广播、酒店业、零售业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奋斗,他始终以“超越”为主题:从超越平凡起跑;为超越对手努力;达到巅峰,再超越巅峰。于是他实现了自我,也超越了自我,被世人敬称
为“超人”。
叱咤香江、纵横海外,李嘉诚这个熟悉的名字,在今天年青人看来已是“成功”与“奇迹”的代名词。而李嘉诚本人也荣列世界富豪榜第10位,成为有史以来华人最杰出的企业家之一。
从《燃烧华盛顿》和《一分钟自我介绍》的思绪中回来,问自己:成功需要什么呢?
成功应该需要马修和杰瑞般的互帮互助,需要马修和杰瑞的坚强意志。同时,我更需要如同李嘉诚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成功永不疲倦的追求,要让自己的人生成为不断超越的人生,要用知识创造出更多的机会。